0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饭局故事(最新20篇)

导语: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供参考,谢谢。

浏览

3746

作文

1000

关于努力励志经典名人故事

全文共 118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努力励志经典名人故事:有快乐才能飞翔。

她1977年出生于广西桂林,漓江的柔美,象鼻山的意趣,大地的青翠蕴涵着江南的灵秀,也塑造了她一身的灵气。于是,从小她就显示出一种天生的乐观和逼人的才气。

上小学时,每次考试之后,总有几个成绩不理想的女孩哭得一塌糊涂,急得周围的同学们搜肠刮肚地想法子劝解。她却是个例外。成绩一向突出的她即使偶尔失手,大家也丝毫看不到她的失落和难过,挂在她脸上的始终是开心爽朗的微笑。时间一久,班里的同学都感到不可思议,难道她就没有失落的时候?

几个要好的女同学私下里问过她:“你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不伤心啊?怎么就没看见你哭过鼻子呢?”她脸上仍旧挂着甜甜的微笑:“谁也不能时时刻刻都出类拔萃,只要我尽力做到了最好的自己,那就够了。全力以赴地付出过,剩下的就是乐观地面对生活。”

这种乐观一直支撑着她的成长,甚至后来她父亲身患重病去世了,家里的生活一度拮据到了极点,有时候一天只能用一个面包勉强充饥,她也擦干眼泪面带笑容继续生活,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2岁那年,她大学毕业,上海电视台到学校选人,尽管她长相并不出众,但台长亲自拍板,说:“她的内涵会给新闻节目注入一种新鲜的血液。”后来的事实证明,台长的预言没有错,凭借亲和、不做作的主持风格,她迅速得到观众的喜爱,并迅速播报上海台晚间黄金时段的新闻,成为当家一姐。

20xx年,中央电视台向她抛来了橄榄枝,她毅然选择了北漂。当时,在上海台,她是正式员工,收入稳定,还买了房子。而在央视,最初她只是一个连进门卡都没有的“临时人员”。初到北京,她住在一套40平方米、没有暖气的老式居民房,而且北京很干燥,总需要开加湿器;家里的菜是酸辣风格的,但在北京,一吃辣就咳嗽。

更大的考验来自工作,北京的工作强度比上海高很多,而且最初她很不适应,因为压力过大,最初的几个月里,她的身体频出问题,经常要到医院打吊针。那是她人生最低落、最压抑的一段日子。在那段最苦最难的日子里,她没发过一句牢骚,也没有丝毫的抱怨。她告诉家人和朋友,自己已经尽全力做到最好的自己了,如果不能成功,也该轻松快乐地去面对。她的乐观情绪感染了身边所有的人,大家不再多说什么,只是力所能及地多给她一些帮助。

努力终有回报,她很快便在央视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她俏皮的语言、乐观的性格、专业的主持能力,给越来越多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20xx年起她连续4年获得央视十佳主持人,并于20xx年获金鹰节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奖,她主持的节目《第一时间》获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电视主持作品奖”。

她叫欧阳夏丹,现在主持的节目是《共同关注》,每天都会微笑着出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在谈到自己的乐观时,欧阳夏丹有自己的秘诀:“气球里充满了比空气轻的氢气,所以才能飞上天空;我一直都让自己身体里充满快乐轻松的生活元素,所以我也才能飞翔起来!”如此理念,也能传染给人快乐飞翔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最新体育明星名人故事:美国有乔丹,中国有林丹

全文共 1195 字

+ 加入清单

尽管伦敦奥运会结束了,但8月5日奥运会上林丹和李宗伟那场羽毛球决赛还是历历在目。林丹让我们揪心了一个多小时,在那一个多小时里,我们为他紧张,为他着急,怕他失误,怕他心急,怕他压力太大。可是他就是那么的给力,在这场较量中笑到了最后。从2004年的“林一轮”,到2008年的夺冠,再到2012年的卫冕,他一次又一次书写了属于他的传奇。

在我我买到了这本林丹的自传《直到世界尽头》,我想知道这个内心强大的“超级丹”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从小到大,林丹就不是老师喜欢的“三好学生”。但是,他拥有无比强大的正能量。当“篮球飞人”乔丹中国影响力如日中天时,林丹以无比认真的口气对母亲说:“没关系,美国有乔丹,中国有林丹。”我相信,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不是谁都这样的“狂妄”。

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林丹就显示出了不肯服输、自尊心强的劲头。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边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不想去练了。周末的时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全程。

我很早就开始关注林丹,那个时候他有个称号“林一轮”,老是在重要比赛中被别人一轮就淘汰。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林丹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每个星期,非常疼爱外孙的外婆都去体校看林丹,鼓励他坚持下去,坚信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外婆信天主教,林丹就在自己的手臂纹上十字架,提醒自己时刻不要忘记那些爱自己的人。林丹找来一本迈克尔·乔丹的自传——《我的天下》,读完这本书,林丹才开始觉得,与其说是老天选择了赋予自己不一样的使命,不如说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对于热爱的运动,对于我们身处的时代,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人生如赛场,即使不被看好,也能实现反转。”

2002年8月,不满19岁的林丹登上国际羽联排名第一的位置。2004年至2012年,林丹获得各类世界比赛冠军,长时间占据世界排名第一,并成为世界首位至今也是唯一一位获得羽毛球全满贯的选手。《直到世界尽头》是林丹这些年运动生涯的一个真实写照,林丹在努力,一直在努力,直到世界尽头。他通过自己的讲述让更多人知道体育的真谛,知道他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与汗水。无论多么苦多么累的情况下林丹都不愿低头。“不是你今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随便便输掉的。”

伟大存在于哪里呢?也许是众人向往的金牌领奖台上,也许是不被人注意的冷清角落。但真正的伟大与成绩无关,更是一种精神的闪耀,在你的能力所及之处挑战自我达到自我的巅峰。也许无人注视,但心中掌声响起的那一刻,全世界安静,你也为之屏息。林丹,这个从福建龙岩的小县城里走出来的小伙子,他平凡如你我,却在用一颗超级强大的内心,书写人生,书写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哲理故事分享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在荷兰乌特勒支的火车站,一个奇特的现象绝对吸引人们的眼球:在一处“滑梯”上,滑下的不是三五岁孩童,而是一些身着职业装、夹着公文包的男女,甚至是到此地游玩的外来游客。

这种“滑梯”,其实是一种新型的交通设施,名叫移动加速器,它是由一位名叫拉玛娜的女工程师构思设计出来的。

一次,拉玛娜接到临时出差任务。早上8点多,她提着行李到火车站楼梯口时,到处挤满了人。拉玛娜担心自己带着行李,下楼会更慢。而火车眼看要开了,情急之中,拉玛娜看到楼梯两旁方便自行车上下推行的斜坡,她干脆把带有轮子的行李箱推了下去。然而,行李箱的锁扣断开,里面的东西撒了一地,拉玛娜十分尴尬,连忙装好东西进了站。

一路上,拉玛娜在想,这样的公共场合应该有种人性化的设计,解决高峰期的拥挤。

拉玛娜突然想到刚才滑箱子时的情景。“箱子可以滑下去,人也一定可以。”一上车,她就画起设计图来。

出差回来时,拉玛娜就交出了一份移动加速器的完整设计图。她希望老板帮忙,向乌特勒支市政府提出在火车站增加这样的设施,老板立刻推荐。

乌特勒支市政府很快采纳了拉玛娜的建议。移动加速器非常人性化,除了设计出一个宽敞的上封闭、下敞开的大槽以外,还在旁边添加一个小槽,方便一些行李滑动。此外,人们在移动加速器的封闭部分可以看到非常养眼的风景幻灯片,甚至还可以听到非常柔和的背景音乐。

有了这样一个人性化的代步“滑梯”之后,人们可以在上下班高峰期很轻松地迅速滑下,腾出大量空间给在楼梯向上走的人们。到晚上人潮退去的时候,一些儿童和游客就把這个“滑梯”当作娱乐设施,充分体验其中的乐趣。

一时间,代步“滑梯”深受人们的喜爱,而拉玛娜因此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设计师。(宝谷)

故事哲理

很多创意往往来自于“切肤之痛”。而许多时候,将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没有关联的场景巧妙地联结起来,很可能创造出无穷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名字叫《张海迪的故事》。读后我深受感动,下面听我介绍一下。

张海迪小时候很聪明,也很健康。张海迪曾经也有过快乐的童年,和很多孩子一样也有她自己的幻想,张海迪五岁那年,灾难降临到她的身上。一天,海迪正在排练节目。她正在练习的时候,忽然觉得眼前一黑,摔倒了,她想站起来,但用尽全力也没能站起来。父母知道后把她送到了医院,过了一会,医生说出了结果,五岁的她正得了脊髓血管瘤。许多医生都没能救起她。后来有许多人关爱她,她的三分之二身体几乎都没有了知觉,在她住院时,她坚持学习。妈妈也经常鼓励她。每当病情折磨她时,她都非常坚强。海迪每天都坚持写日记,长大后成了作家。

读完之后,我想:张海迪真是我们的榜样啊,我对一件事非常怀疑,为什么张海迪那么可爱聪明,而上天还要折磨她?张海迪在生病的时候还在自学,我真惭愧,现在有的同学把生病作为借口,不学习。她还那么坚强,病情折磨她时都不掉眼泪,而现在有的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就哭,一点都不坚强,张海迪每天坚持写日记,现在有的人一星期写一篇就不错了。张海迪非常爱上学,得了病还想上学。她可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她那爱学习、坚强、坚持写日记的好精神。

张海迪我们为你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历史经典典故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出自:1.《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  就是说自己知道好的东西 一定要告诉大家或者身边的朋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经典短篇寓言故事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杭州有个书生名叫丘浚(jun),一天,他因事到灵隐寺去见一个名叫珊的和尚。那和尚正在吃茶休息,眼见来者只是个一般书生,不是当官之人,便对他非常怠慢,爱理不理的,既不让坐也没倒茶,把丘浚凉在一边。

正好这时,杭州刺史的儿子骑着马,带着几个随从,进得寺来。那珊和尚一见来人穿戴华贵,前呼后拥,甚是排场阔气,高头大马甚是威风,便换了一副笑脸,忙不迭地起身,恭敬地走下台阶,一直迎到寺外去了。

被冷落在一边的丘浚看到这些,很是不平,心里感到这和尚十分讨厌。待那刺史的儿子走后,丘浚气愤地质问和尚道:“你这人怎么如此势利眼?见到我来,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见到那有钱有势的人来,你便满脸堆笑,十二分地恭敬,我看你简直不像一个出家人!”

和尚却狡辩说:“朋友,你不要误会!你不知道,在我这里,怠慢就是不怠慢,不怠慢就是怠慢。所以说,我对你才是真正的热情呢!”

丘浚听了,哈哈笑了起来,说:“原来你跟我的习惯一样。”边说边拿起手杖在和尚脑袋上敲了几下说:“在我这里,打你就是不打,不打你就是打你,所以我只好打你了!”

和尚挨了几手杖,只好心里后悔。

这个聪明的书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惩罚了那个势利和尚,总算也出了点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经典寓言故事3:长尾猴用枪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

长尾猴生活在大树上,不远处住着山鸡一家,它们和睦相处,彼此间成为好邻居。

这天,母山鸡哭哭啼啼地找到长尾猴,诉说着家中连日来发生的不幸。

“猴哥,我的命真苦呀,”母山鸡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哭得好伤心:“那黑心的狐狸三天两头光顾我家,前天中午叨走我大儿子,昨天晚上又把熟睡中的二儿子给衔走了,今天早晨我当家的刚出门,又被它等候在外逮了个正着,现一家四口已三人遇难,剩下我孓然一身,想来不久也将会大难临头,我该怎么办啊?”

听着母山鸡的哭诉,长尾猴对它一家不幸遭遇倍感同情,有心帮它,又自知不是狐狸的对手。长尾猴想了想安慰母山鸡:“你别急,我发现狐狸最怕猎人手中的猎 枪,我这就去借一把来保护你。”

于是长尾猴找猎人借来一把猎 枪,兴冲冲地回到了住地。它神气十足地拍拍手中的猎 枪对母山鸡说:“咱现在手中有了枪,以后不用怕狐狸了,你就安心过日子吧。”

母山鸡听了放下心来,它庆幸从此有了保护神。

长尾猴说到做到,当天就拿着枪睁大眼睛在母山鸡住处警惕地守护着。突然它发现狐狸又出现在不远处的草丛中,立刻晃动着猎 枪大喝一声:“站住,不准过来!”

狐狸愣了一下,可是一看是长尾猴就不当回事了,依旧大摇大摆地朝前走。长尾猴不由得紧张起来,它双手握枪就象握着木棍一般举过头顶吓唬狐狸:“看清楚了,我手中有枪,再过来我可就不客气了!”

狐狸看着长尾猴拿枪的姿势不禁哑然失笑:“别客气,快动手呀,怎么还不动手呢……”边说边朝长尾猴迎面扑来,长尾猴吓得把枪丢下连忙转身就逃,边逃边大声提醒母山鸡:“快逃呀老邻居,那狐狸又来了……”长尾猴三窜两跳的攀逃到大树上,眼睁睁看着狐狸旁若无人地窜进山鸡家,叨着不断挣扎的母山鸡大摇大摆地离开。

等狐狸走远了,长尾猴才大着胆子回到树下,拾起丢在地面上的猎 枪,垂头丧气地找到猎人。

“唉,这把破枪把我给害惨了。”猴子边还枪边大发牢骚:“我都拿枪在手了还是镇不住狐狸,不但没保护好母山鸡,还差点断送了自已的性命,看来这把破枪真没用。”

猎人接过猎 枪装弹上膛对准了远方的射靶,一声巨响,子弹透过靶心留下一个小洞,长尾猴惊吓得目瞪口呆,想不到猎 枪有如此巨大威力。

“看清楚了吧?不是这把枪没用,而是持枪的你没用,”猎人白了长尾猴一眼揶揄它:“有了好枪,更需要善于用枪的人,才能让枪真正发挥作用;可你呢?不了解枪的性能,不掌握用枪方法,再好的枪在你手上也只能作摆设充当拨火棍,明白了吗?”

长尾猴眨巴着一双大眼睛,哑口无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钟南山》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疫情当前,小家和大国,无疑先有大国才能有小家。无数志愿人员奔赴疫情一线,医护人员为了更好的工作而剪短头发甚至剃成光头,许多热心市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捐赠口罩,不留名字。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奔走在疫情一线,从未放弃。

万水千山的距离,是你们,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用爱扛起生命的重量,我向你们致敬!

这场无声的战役打响以来,千千万万医护人员奔赴前线,自动请缨毫不犹豫毫无退缩,微信群里一句句“我请愿”“我报名”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誓言,请战书上的一个个红手印是我见过最耀眼的色彩,视频上掉落的一缕缕发丝是我见过最决绝的感动。

如果这算是一封信,这封信,是写给奋战在前线的全体战士,写给坚守岗位为人民服务的勇士,写给同是中国的英雄相见而又不能见的亲人,写给努力抗击疫情的所有人,待到春暖花开之际,见面必定热情相拥。

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运动,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每个人都应当牢牢坚守自己的战位,只要我们继续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相信一定能打赢这场阻击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有无数“逆行者”的拼搏奋斗,一定能战胜疫情 打赢这场特殊战争,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青山绿水,碧水蓝天,这就是我的家乡——大美新疆

这次,我们出了石河子,来到了伊犁。

我们开着车,和妈妈的朋友一块,去自驾游。我们一边听着歌,一边拍着山上的美景,别提有多自在了。突然,有群黑头羊向我们冲过来,对着我们使劲叫,直到妈妈按了好几次喇叭,这下也把羊吓得不轻,不敢再叫了,它们才慢悠悠地走开。

为了调整我们的情绪,妈妈决定让我们去河边玩,一到河边,我就兴奋的不行。当看到小河时,我就“哇”的一声叫出了声,因为第一次见到这么清澈的小河,小河清的就像自来水一样,好像根本没有污染过一样。

要走了,我回头再看看小河,好像对我微笑一样。

新疆很大,也很美,可能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地方。可是,人类不断地乱砍滥伐,这种美景也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要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历史故事:元宵节的美丽传说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

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

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哲理的小故事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一队商人骑着骆驼在沙漠里行走,突然空中传来一个神秘的声音:“抓一把沙砾放在口袋里吧,它会成为金子。” 有人听了不屑一顾,根本不信,有人将信将疑,抓了一把放在袋里。有人全信,尽可能地抓了一把又一把沙砾放在大袋里,他们继续上路,没带沙砾的走得很轻松,而带了的走得很沉重。 很多天过去了,他们走出了沙漠,抓了沙砾的人打开口袋欣喜地发现那些粗糙沉重的沙砾都变成了黄灿灿的金子。

我曾想了好多次,都想不出这个故事的寓意所在。 后来我明白了,在每个人漫长的一生中,时间就像是地上的沙砾,惟有紧紧抓住了时间的人,才能将这些普通粗糙的沙砾变成可贵的金子。不紧紧抓住时间的人固然轻松潇洒,但是他的生命长河却黯淡粗糙,他始终发不出如金子般灿烂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成语故事》,书中有很多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小故事,其中《自相矛盾》这个故事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课,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在推销矛和盾的时候,一时说他卖的盾坚固无比戳不破,一时又说卖的矛非常锋利戳无不破。由于说话绝对化,前后矛盾,被人一问:用你的矛攻你的盾会怎么样?结果不能自圆其说,陷入尴尬境地。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想事情或讲话不注意,也常常会自相矛盾,比如有时说妈妈对自己很好,放假时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有时又说妈妈很坏,开学以后什么事都管得很严格,中午不睡觉要管、放学回家晚一些要管,作业没完成要管,越想越愤愤不平。

又如回老家乡下我很喜欢那里的青山绿水和小朋友,但又很害怕那里的凶恶的山蚊和可怕的狗;从以上的事例中可以看到:如冷静下来想到底对妈妈是爱还是恨?能把妈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看成是一种爱,就不会说妈妈坏;只要对乡下有深厚感情的话,山蚊和狗就并不可怕了,农村人世代相传都能生活下去,回去住几天有什么可怕?

矛盾存在生活中、学习中,随处可见,到处都有,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不要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这样才不会被人笑话,才不会尴尬和出洋相。只有这样才能看清问题,清醒头脑,方向正确,步伐坚定向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生必学历史成语故事2:负荆请罪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人物】战国时期,蔺相如(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完璧归”有功,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被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山西太原人,一说山西平遥人)之上。廉颇对此不服。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蔺相如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名人故事作文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五岁时,父亲拿一只小罗盘给他玩,爱因斯坦捧着罗盘,见里面的指针转来转去,最后始终指向北方,他奇怪了,他把罗盘捧在胸前,把指针转一圈,又转一圈,不管怎么转,那根针总是指着北方。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手里捧着罗盘,默默地想:针四周什么都没有,是什么神奇的力量把针吸住了呢?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想,直到母亲喊他吃饭,他还站在那里思索。

秋天,爱因斯坦一家去郊游,当走进一片茂密的树林时,他却不见了,母亲到处找他,焦急地喊他,他却一个人在林间轻轻地穿行,一会儿摘下一片树叶,细心观察树叶的脉纹,一会儿观看阳光从树叶间透出的光斑,到了湖边,他就蹲下身来,一动也不动地望着湖面上起伏的微波。当母亲好不容易找到他时,他正坐在地上,凝望着一队队忙忙碌碌来回穿梭的蚂蚁。“阿尔伯特”妈妈一把拉起小爱因斯坦的手,发现他呆的地方离她叫喊的地方很近,“你干吗不答应妈妈,让妈妈来回的跑。”“没有,妈妈我没听见。”小爱因斯坦说,妈妈只好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具有哲理的历史故事歧路亡羊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歧路亡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汉字】歧路亡羊

【英译】Alambgoingastrayataforkintheroad

【解释】歧路:岔路;小道。亡:丢失。党:亲族。竖:小仆人,童仆,这里指的是杨子的仆人。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

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用法偏正式;作谓语;比喻事理复杂多变。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有的人在学习、工作或社会生活中迷失了正确方向。

【出处】《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指的是学习的人因为学说太多而无所适从,就难以所获。

【近义词】误入歧途

【反义词】改邪归正

【成语故事】

歧路亡羊

杨子(即杨朱)是战国时一位学者。有一天他的邻居家跑丢了一只羊。邻人立刻率领亲戚朋友们去追寻,还来邀请杨朱的朴人一同去。

杨子不太情愿地说:“瞎跑丢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追寻呢?”

邻人解释说:“你不知道,那里的岔路太多了!”

过了一会儿,邻居带人回来了。杨子问道:“羊找到了吗?”

邻人说:“跑丢了。”

杨子又问:“这么多人怎么会找不到呢?”

邻人答道:“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站在岔路口,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去找,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这话,忽然神情忧愁,变了脸色,好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

他的门徒都感到奇怪,便向他请教说:“羊是不值钱的畜生,况且不是先生家的,您这样闷闷不乐,究竟是为什么呢?”

杨子陷在沉思之中,没有回答。门徒们还是摸不着头脑。

人们在生活中,不是也会遇到面临岔路无从选择的情形吗?

【启发借鉴】

道理启发

1.做什么事都不能慌张,要静下心来分析,理清思路,做出正确的判断;

2. 事物是复杂多变的,人生的选择也是纷繁复杂的,人在选择中容易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一无所成。因此,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否则,必定失败。

【作品概述】

求学的人经常改变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就会丧失本性,迷失方向,甚至丧失生命,只有抓住根本的东西、统一的本质的东西不放,才不会误入歧途。

从这篇寓言,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领会到,不仅学习上要紧紧抓住根本的东西,一致的本质的东西,观察和处理一切事物都应该这样。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如果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会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诫的那样,到头来是会一无所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恶贯满盈

商朝末年,国君商纣王暴虐无道,任用奸臣,残杀忠良,激起了民愤,就连诸侯王也都觉得他不是一个明君。

当时,有一个西伯侯名字叫姬昌,他主张实施仁政,反对纣王的暴政。纣王便把他抓了起来,关在羑(yǒu)里这个地方。后来姬昌被释放,他更加实施仁政,政治清明,国力日渐强大,其他诸侯王开始纷纷归顺他。

姬昌去世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当了诸侯王。姬发起兵讨伐商纣王,得到了其他诸侯的响应。大军向东渡过黄河,向商朝的国都进发,最后在牧野这个地方与纣王的军队交战,打了一场大仗。纣王军队中的战士也对纣王心怀不满,所以在交战的时候纷纷调转武器,进攻纣王。纣王见大势已去,便自杀了,商朝由此灭亡。

姬发出兵东征之前,曾向全军发布了誓师宣言《泰誓》。宣言列举了商纣王的种种滔天罪行,并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意思是说,商纣王罪大恶极,坏事做绝,就像穿在绳子上的钱币一样,已经穿满了整根绳子。对这样的人,上天命令我们一定要杀了他。

后来,人们总结出“恶贯满盈”作为成语,指所犯罪恶如绳贯钱,已周遍满溢,比喻罪大恶极,末日已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幽默故事人生哲理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有一条小蛇让猎鹰抓住,小蛇求饶说:"求您放过我吧!"

猎鹰对小蛇说:"放过你,放过你我吃什么?"

小蛇对猎鹰说:"我知道有一个蛇窝,里面住着很多的小蛇,可以供你食用,我会带您去,请您不要吃掉我。"

猎鹰答应了小蛇,小蛇一路带着猎鹰来到了一个蛇窝,里面果然有很多刚出生不久的小蛇。

猎鹰高兴的将所有的蛇吃掉,并抓住了带它来蛇窝的小蛇,小蛇害怕的说:"你要干什么?"

猎鹰说:"当然是把你吃掉了。"

小蛇大声的说:"你不是说过只要我带你来蛇窝你就不吃掉我么!"

猎鹰大笑起来说:"哪有鹰不吃蛇的。"

说完,便一口把小蛇吞了下去。

人应该心存善念,小蛇为了自保出卖同类,害死了更多的生命,害人终害己,最终自己也丢了性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经典寓言故事一片树叶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小黄牛栽下了一棵柠檬桉,小树苗在春风中欢快地成长着。为了保护好小树,小黄牛在幼树旁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道:“请爱护小树”。

“哟,一棵多漂亮的小树,当然应该爱护。”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地走过,欣赏了一阵之后,赞叹地说,“这小树太可爱了,我只要一片嫩叶夹在我的画册里当书签,那多美哟!”

小兔子小心地摘下了一片叶子,走了。

过了一阵,来了一只小猴。小猴子一发现小树苗,便欢呼起来:“多秀丽的柠檬桉呀,以后它会长得高耸入云,我就要在那白玉般的树干上做攀登技巧的表演。嘻,让我取片叶子作个纪念吧。对,就只要一片。”

小猴子仔细地掐下了一片树叶。乐得翻了个斤斗,溜了。

不一会,又来了一只小狗熊,小狗熊对柠檬桉树苗看了又看,闻了又闻,咂着嘴说:“不只长得好看,还有股醉人的香味儿,我要尝一片叶子,看看到底是什么滋味。不错,为了爱护小树,我决不多采第二片树叶。”

小狗熊捋下一片柠檬桉叶,用牙齿轻轻嚼着,满意地点点头,离开了。

接着,小山羊走过,小肥猪走过……

每一位路过的小家伙,都取下一片树叶。可是,只过了一天,当小黄牛走来浇水时,一看树苗,惊得目瞪口呆:整个小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读了《张海迪故事》后,我不由得对她长生了敬佩之情。我认为:张海迪不仅是我心目中的榜样,更是我学习的楷模。

海迪小的时候,是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样样都行,让爸爸妈妈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可是在她五岁那年,不幸降临到了这个小女孩身上,她的身体2/3失去了知觉,我也对她惋惜难过。但小时候的海迪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坚强的面对困难,以她最甜、最美的微笑面对生活、面对未来。并没有被命运所折服,我为她这种坚强不屈,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而骄傲、自豪。

海迪从小就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小姑娘,也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好学生,虽然学校不收她入学,但是好学的她,自己学习、自己钻研、自己学习医术,并且成了当地有名的小医生,她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大家,大家都非常喜欢她,也和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呢,也得到了海迪更多的帮助,她利用空闲时间给大家补课,有很多人因此考上了大学。她所做的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佩服,她的这种乐于奉献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海迪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她读了成千上万册的书,还会几个国家的语言,并且翻译了几十本外著。我觉得:我们和海迪相比,她太伟大了,而我们太渺小了。

生活的前景是光明的,生活的路程也是严峻的。让我们跟随着绚丽的朝霞,向着理想的太阳飞翔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励志故事

全文共 1718 字

+ 加入清单

素材一:阿甘--跨越缺陷,成就精彩影片《阿甘正传》讲述了阿甘由一个连最基本的走路都有障碍、智商低下的人,最后成为拥有亿万资产的富翁的感人故事。阿甘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成功的光环在他头上闪耀着。阿甘是一个智障人,但是他跨越了自身的缺陷,在不断的奔跑中成就了自己,创造了奇迹。

素材二:姚明--用汗水战胜半聋缺陷篮球运动中,敏锐的听力对于一名球员来说至关重要,尤其在防守中,时刻都要借助队友的提示、教练的呐喊以及身后的脚步声来确定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然而,刚刚退役的姚明却告诉人们,早在8岁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耳聋了。回忆原因,是由于姚明服用了一种对自己过敏的药物,因此不幸失去了左耳的听力。为了弥补先天的不足,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姚明就把精力放在熟记教练安排的战术以及不断的训练上,以此让自己变得更强,不断用汗水征服半聋的缺陷。乐观的姚明并不认为听力不佳是自己的缺陷。姚明左耳早已失聪的消息传出后,立刻让那些患有耳疾的人们产生了共鸣,他们纷纷表示,既然半聋的姚明都可以成为篮球队巨星,我为什么不坚强面对生活呢?眼泪有的时候并不代表全部,当你把泪水流干后还是需要面对现实,而在这个时候,勇敢地去克服困难,才是一位强者应该做的事情。毫无疑问,姚明做到的,而他的行为也感动了整个中国,让弱势群体们找到了精神依托。适用话题:乐观、拼搏、残缺也可以完美

素材三:泰森--一代拳王的浮沉人生迈克·泰森曾是一位职业拳击手,曾获世界重量级冠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重量级拳击手之一。在其全盛时期,他以毁灭性的风格多次击败了著名的对手,一度是最具威胁性的拳击手之一。但其事业前途却因个人问题、缺乏训练而中断。在监狱他曾企图恢复职业生涯,但在与知名对手比赛中却没有获胜。2005年6月11日,他与学徒拳击手凯文麦克布莱德打了最后一场比赛,亦以失败收场,从此宣布永久退出拳坛。曾经辉煌一时的他没能跨越自己,获得新生,成为无数拳击迷心中永远的遗憾,也给我们留下很多思索。

素材四:孟非--电视月老的不懈追求孟非,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由他主持的《非诚勿扰》节目收视率一度在全国同时间段获得第一,受到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高考落榜后,孟非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深圳淘金,严酷的现实让他不得已做了一名搬运工。一个月后,他开始认真思考未来,觉得只要从头做起,相信一定能实现人生的跨越。回到南京后,他到一家印刷厂当起了工人,同时报名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拿到文凭后,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当一名记者!有了目标,他开始了一步步的跨越,于是从一名业余记者,到一名新闻工作者,从新闻工作者到著名主持人,孟非走向了成功。孟非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命运给我我生命中一个低谷,我会用它来创造巅峰。"

素材五:《风雨哈佛路》是一部催人警醒的美国电影。故事的主人公利兹生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珍妮因为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溃,父亲酗酒,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利兹只好流浪街头。不久,母亲去世了,利兹很受震动,她意识到如果沉沦下去,将会和母亲的结局一样悲惨。她决心告别过去,开始全新的人生。她以真诚争取到参加进入中学的考试权利,以非凡的毅力开始了刻苦的学习。最终凭借着对信念的执著追求和对改变生活困境的强烈愿望迈入她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适用话题:拼搏、超越

素材六:在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长春15岁小将李子君包揽了花滑赛女子单人表演自由滑,女子单人短节目、女子单人自由滑三枚金牌,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李子君5岁走上花滑之路,每天四、五点钟起床,午饭在去训练馆的路上吃。中午训练结束后回学校上课,晚上放学再去训练,一直练到晚十点。即使这样艰苦,她也没有一次提出过放弃。年少的她对体育的理解很深刻,"我很享受比赛的过程,真是乐在其中,每一次跳跃成功都能让我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不论能不能上领奖台,我都喜欢去参加比赛,只要每一次都要进步,就是对自己的突破,每一次都为了更强的目标而努力,这样就是跨越新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名人故事:中国的霍金

全文共 6005 字

+ 加入清单

高士其原名高仕锜,他从1935年起拿起笔来为当时艾思奇主编的《读书生活》半月刊撰写科学小品,文章发表时均署名“高士其”。朋友们问起改名的动机时,他解释道:“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1918年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获得英语、国语、化学、博物各科优等奖章。

1925年夏,考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后转入芝加哥大学。192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正当高士其准备报考化学系研究生之际,高士其的姐姐突然因病去世,于是他转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细菌学。一次在研究脑炎病毒的过程中,瓶子破裂,不幸被病毒感染了,从此留下了终生不治的残疾,但还是坚持读完了医学研究院的博士课程。在学期间,被选为芝加哥大学国际学生年会代表,加入美国化学学会和公共卫生学会。

1930年,高士其特意从纽约乘上一艘德国邮轮,绕道欧亚十几个国家回国,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他的眼界大为开阔,同时也更深刻地体验到祖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他们那一代学人的历史使命。回国后,他的家人、亲友和同学、老师都劝他先把病治好再工作,他因目睹各地疫病流行,甚为猖獗,每天都要残杀数以百计的人,"我怎能袖手傍观,独自养病?"不久,就在一位留美同学的关照下,应聘到南京中央医院工作,担任检验科主任。旧社会的医院是"商店加衙门"式的官商机构,正像一首民谣所说的:"医院大门八字开,有病没钱莫进来"!高士其目睹旧医院的腐败黑暗,连买一台能用的显微镜都不给解决,就愤然辞职了。弃职后的高士其,变成了一个失业者。但他又不愿回到父亲家里,怕父母见到他病成那个样子伤心,住在他在美国留学时结识的好友李公朴的家里,以翻译、写作和当家教为生。后经李公朴介绍,他认识了正在倡导“科学大众化运动”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应陶行知先生的邀请与戴伯韬、董纯才等一起编写“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李公朴在上海创办了“读书生活社”,高士其就搬到了“读书生活社”去住,在“读书生活社”,他结识了《读书生活》的副主编,《大众哲学》的作者,青年哲学家艾思奇,并成为莫逆之交。在艾思奇的影响下,他经常阅读一些进步书刊,认识到万恶的旧社会是一个吃人的“大魔王”,比夺去他弟弟妹妹生命,又使他重病缠身的“小魔王”还要可恶,而要消灭“小魔王”,就得先消灭“大魔王”,思想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这时,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刚刚创刊不久。一天,他在这个杂志上看到一个新鲜的栏目:“科学小品”,和一篇论述科学小品的文章,就好奇地翻看了起来,这一看就把他吸引住了。特别是一篇克士(周建人)写的《讲狗》的文章,把旧社会的“走狗”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骂得真是痛快。高士其觉得用这种轻松愉快的文学笔调,撰写一些浅显易懂、富有情趣的科学短文,既能向人民大众传播一些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又能针砭时弊,唤起民众,与反动派作斗争,是科学与文学结合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好形式。于是也拿起笔来撰写科学小品,一气发表了《细菌的衣食住行》、《我们的抗敌英雄》、《虎烈拉》(霍乱),三篇文章,并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高士其。用意是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从此,走上了艰辛的科普创作道路。从文章一发表,就受到文化界和读者的重视与欢迎,许多报刊都前来约稿。这时他写字手已发抖,一个字要一笔一划地写半天,一天只能写几百个字到千把字。居住的条件也很差,夏天又闷又热,但他仍夜以继日地坚持写作。在1935年到1937年两年多时间里,发表了近百篇科学小品。

高士其的文章的特点,是熔科学、文学与政论为一体,夹叙夹议,既通俗浅显,又生动形象,并富有见地,别具一格。他的代表作《菌儿自传》以及脍炙人口的《人生七期》、《人身三流》、《细胞的不死精神》、《病的面面观》、《霍乱先生访问记》、《伤寒先生的傀儡戏》、《寄给肺结核病贫苦大众的一封信》、《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鼠疫来了》、《床上的土劣》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并很快被一些出版社集结为《我们的抗敌英雄》、《细菌与人》、《抗战与防疫》等科学小品集出版。

抗日战争爆发后,高士其在艾思奇的影响下,决心奔向延安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在兵荒马乱的情势下,他克服了重重困难,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从上海,经南京、汉口、郑州,来到了古城西安。于1937年11月25日,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这时他才知道,艾思奇早在1935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高士其是第一个投奔延安参加革命的留美科学家,又是一位在上海已崭露头角的文化人--科学小品作家。因此,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等领导人的格外关注和欢迎,被安排在陕北公学担任教员,并派了一名红军战士担任他的护士兼秘书。1938年2月,高士奇与董纯才、陈康白、李世俊等20多位研究科学的青年聚会,发起成立了延安的第一个科学技术团体:"边区国防科学社"。它的宗旨是:一面研究与发展国防科学,一面增进大众的科学常识,以增强抗战的力量,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经过近一年革命队伍的艰苦生活磨练和考验,高士其于1938年秋提出了入党申请,于1938年12月被批准接收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毛主席祝贺并勉励他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模范共产党员,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奋斗终生。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来,由于高士其的病情不断加重,他在党组织的护送下,于1939年4月离开延安。经西安、重庆、昆明、河内、海防,前往香港。在重庆,他在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和北琣休息了3个月,受到了周恩来副主席的细心关照,并与叶剑英、吴玉章同志同在一个党小组里过组织生活,受到了这几位革命领导人的很多教益,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并在以后科普工作上取得他们的关怀和支持。

高士其到达香港以后,在地下党的精心关怀下,被安排在香港的一家最好的医院--玛琍医院住院治疗。这是一所充满铜臭、势利的贵族医院,对高士其这样的穷人,常常是白眼相待。高士其的心情越来越烦闷苦恼,病情也越来越重。一次他昏迷了好几天,医院已准备把他送到太平间去,但高士其却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医院为了把他赶走,就造谣说他疯了,强行把他送入了香港精神病医院。地下党的负责同志得知后,马上派人交涉,把他从这倍受折磨的"囚牢"里搭救了出来,并准备再找一家比较好的医院给他治病。高士其十分感谢党的关怀,但再也不愿遭受那些贵族医院的歧视,希望能回到同志们中间去。党尊重高士其的意愿,在九龙租了一间楼房,让高士其住在那里养病,还派了一位护士谢燕辉去照料他。地下党的同志们和进步人士、进步青年也经常去看望他。他的心情很快好转,病情也大为减轻。高士其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病稍微好一点,就支撑着起来,开始写作。这时他写字已十分困难,就由他口述,护士笔录,口干舌燥地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科学小品,发表在香港《大公报》上。

1941年底,到广西养病。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枪声、炮声、警报声,此起彼伏,九龙与香港的居民纷纷逃离,社会秩序一片混乱,香港到九龙的交通也断绝了,地下党组织与高士其失去联系。九龙与香港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相继被日军占领后,地下党组织委派的黄秋耘同志把他从香港转移到广州,从广州又转移到桂林,交给广西的地下党组织负责照顾。

在桂林他过了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病情也有所好转。根据他的请求和特长,党组织安排他担任了东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兼食品研究所所长。他通过参观当地的一些著名酿造工厂,并运用他的微生物学知识,利用当地的普通植物原料研制食品,供应前线,并与著名诗人柳亚子探讨了一些诗歌创作问题,发表文章,并进行了一种名为"科学字母"的拼音法研究和逻辑学研究。这时在九龙与他失散的护士谢燕辉也几经周折回到了他的身边,与他结为名誉上的夫妻。还有一位自称是他父亲的朋友的女儿:李小姐,也自愿来当高士其的护士,协助谢燕辉来照顾高士其。好景不长,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就开始轰炸桂林,在桂林撤退的一片混乱中,外出求援的谢燕辉因心脏病突然发作离开了人世,而"自愿前来"照顾高士其的李小姐,又趁机席卷而逃,连一顶防蚊的帐子都没给他留下,并把他反锁在房间里。等高士其发现情况不对,已求救无门,又没有东西可吃,饿得两眼发黑,夜里成群的蚊子更是把他叮得浑身是包,多灾多难的高士其再一次陷入了困境。幸好地下党组织委派的经常去看望高士其的青年作家马宁把他救了出来。以后党组织又设法弄到一条小船,派马宁夫妇把他从日军炮火轰击下的桂林送到昭平县。之后,高士其就被安置在昭平县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黄姚,并得到一位从上海逃到广西的革命同志--周行先一家的照顾,过了一段边养病、边写作、边研究的平静生活,直到日本投降。

1944年,任科学食品研究所所长和东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1945年,抗战胜利后,党把高士其从黄姚接到广州,一路上也是历经艰辛,在一个叫做八步的小镇,等船就等了两个月。高士其有感而发,写了一系列抒发自己感情和针砭时政的诗篇,如《别了,黄姚》、《光明还没有完全来到》、《我们还在彷徨》、《电子》、《黑暗与光明》、《我的质问》、《我的原子也在爆炸》等。之后,我国发生了一系列政治事件,如重庆的"校场口事件",征军和羊枣的死,叶挺、王若飞等的殉难,又促使他写了《给流血的朋友》、《悼四烈士》等战斗诗篇。在广州期间,他还撰写了一篇充满激情、哲理和对对革命、对人民当家作主满怀必胜信念的科学长诗:《天的进行曲》。这首诗共有41节,288行。从天是什么,讲到天的发展变化,人类对天的认识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天的物质的对立统一,最后归结到天不是不变的天,天不是死硬派的天,天不是顽固分子的天,天是人民的天呀!这是他早期科学诗创作的一篇具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作,并为从此以后,以写诗作为他从事科普创作的一种主要形式奠定了基础。

1946年5月,高士其从广州回到了他阔别10年的上海,上海依旧是纸醉金迷的花天酒地的富人的天堂,同时也是贫困潦倒的疫病流行的穷人的地狱。高士其一到上海就病倒了,富人的贵族医院住不起就住进了一家"平民医院"。但"平民医院"不爱平民,高士其因不能一次预交几个月的费用,被停止供应饮食,不得不请人从外面买点面包用开水泡烂了吃。这件事被报纸报道后,激起了众多读者的同情,纷纷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送钱、送药、送花、送吃的络绎不绝,还有许多人写来了热情洋溢的慰问信。邓颖超同志得知后特地去看望了他,并带来了当时正在上海的周恩来同志的亲切慰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和上海党组织的负责人钱之光也来看望了他,并委派一位白桦同志做高士其的护士,专门照顾高士其。高士其深受感动,倍受鼓舞,用十分动情的诗句,写了一首答谢诗:《回敬崇高的慰问》,发表在《文艺生活》上。

也就在这一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先后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在光天化日下肆无忌惮的杀害了。这两位一位是他多年的好友,一位是他清华的同学,高士其悲痛万分,怒不可遏。接着曾多次关照、接济过他的师长般的老友陶行知先生也在上海逝世了。上海党组织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在静安寺举行规模空前的公祭李、闻、陶三位先生的大会,考虑到高士其行动不便,又正在病中,就没有通知他。他得知后,再三请求一位因前来找人无意中告知他这一消息的护士小姐的女友带他去参加公祭大会,并在会后立即写出了《七月的腥风吹不熄人民的怒火》的悲壮诗篇。

由于高士其接二连三地发表一些抨击国民党政府黑暗统治、呼唤民主与进步的激进诗篇,并被查出曾去过延安,就把他列入了黑名单。地下党获悉后迅速将他转移到苏州,以后又从苏州经上海转移到台北,直到1949年1月,国民党的大势已去,才同意他回解放区的请求,把他从台湾护送到香港待命。很快北平就解放了,接着南京也解放了,5月又把他从香港护送到天津,在天津休息了一周,于5月31日到达北平。

1949年9月21日,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大会。1950年,参加全国科学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科学普及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先后担任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局、中华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儿童科学画库》和全国科学技术协会顾问,当选为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全国科普创作协会名誉主席、第一届至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士其以伤残之躯,撰写约75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2800余行科学诗,著书18本。主要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生命的起源》、《和传染病作斗争》、《我们的土壤妈妈》、《谈眼镜》、《炼钢的故事》、《高士其科学小品甲集》、《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等。新中国成立后,高士其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科学普及局顾问,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顾问,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并担任过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委员,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为繁荣我国的科普创作,特别是科学文艺创作,组建和壮大科普队伍,倡导科普理论研究,建设和发展科普事业,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普活动,特别是青少年科技爱好者活动,以及恢复和振兴科协做出了重大贡献。

外界评价

高士其是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半个世纪以来,高士其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写下了数百万字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故事和多种形式的科普文章,引导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被亲切称为“高士其爷爷”。高士其逝世后,中组部确认他为“中华民族英雄”,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也将3704号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

高士其先生用自己传奇的一生谱写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终身不懈地传播、普及科学文化的生命奇迹,给我们民族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高士其先生是科技工作者自觉肩负向人民群众传播科学的社会责任的杰出典范,科技工作者要以他为榜样,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纪念高士其先生诞辰100周年暨高士其科学精神座谈会,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评价

“通过高士其在科普创作,特别是为众多青少年读者创作及其在解放后,为我国科普事业所做的历史性贡献来看,他的确堪称我国科普界的一面旗帜,他把科学交给人民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一代科普人,不断前进。”——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赵立新

“高士其先生是我从事科普创作的导师和引路人。当然在我们心目当中,高士其先生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钢铁巨人’,也是一位在科普创作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座灯塔,也是一生都献给我们国家科普、科学事业的一面旗帜。在高老的鼓励下,从1981年开始,我就开始了科普创作,在这种创作的过程当中,我经常想到高士其先生。30多年过去了,应该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国家领导人和部委一些领导,和全国的许多高校的老师和同学的欢迎。我想,回顾这段科普创作的历史的话,我特别感谢高士其先生。”——中科院文联主席、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郭曰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