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饭局故事(汇集20篇)

导语: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供参考,谢谢。

浏览

3767

作文

1000

历史故事

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南朝末期,隋文帝杨坚灭掉了周围的南陈北齐,建立隋朝,此时,南方有好几个小国家并存,国都在建康(今南京)的陈国就是其中之一。隋朝对南方的小国家觊觎已久,随时准备统一整个中国。

徐德言是陈国皇帝陈叔宝的侍从官,他娶了皇帝的妹妹乐昌公主为妻,两人情深意重,非常相爱。但当时陈国朝政腐败,而且天下统一是大势所趋。徐德言预料到,总有一天国家会遭受灭亡之祸,因此非常忧虑。

一天,他愁容满面地对妻子说:“可能不久就会发生兵战,到时我要保护皇帝,我们夫妻将被迫拆散。但只要我们活着,总会有再次见面的机会。我们应该先留下一件东西,作为将来重见的凭证。”随后,徐德言取来一面圆形的铜镜,将它一破为二,一半自己留下,一半交给妻子,告诉她好好保存,并对她说:“如果我们失散后,就在每年正月十五日那天,托人将这半面镜子送到市场上去叫卖。只要我还活着,我一定前去探听,用我的半面镜子为凭,想办法跟你团聚。”

不久,已经统一中国北方的隋文帝杨坚,果然发兵攻打陈国的都城建康,小小的陈国被消灭,陈国国王被杀,徐德言被迫逃亡。隋文帝奖赏攻打陈国有功的人,被俘获的乐昌公主则被赏给了大臣杨素为妾。

流亡的徐德言打听到妻子已到了隋的京都大兴(今陕西西安),便风尘仆仆地赶到那里,打听妻子的具体下落。每当夜深人静,他总是取出半面镜子,回想起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而他的妻子乐昌公主,虽然在杨素的官府中过着雍容华贵的生活,但内心一直惦记着丈夫,也经常抚摸半面镜子,追忆往昔。

正月十五日终于来到了。徐德言赶到热闹的市场,看见一个老人以高价兜售半面铜镜,自然没有人愿意出高价买半面镜子,所以老人就来回在市场上走动。徐德言假装要买老人的镜子,细细察看,果然是妻子的那半面。原来他是杨府的仆人,受乐昌公主委托来卖镜寻夫的。于是徐德言写了一首诗,交给仆人带回。诗写道: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这首诗的意思是,镜子与人都去了,但如今镜子归来而人却没有归来。正好比月中没有嫦娥的身影,只空留明月的光辉。

乐昌公主见到丈夫保存的半面铜镜和写的小诗后,想到与丈夫咫尺天涯,难以相见,更是大放悲声,终日容颜凄苦,茶饭不思。杨素再三盘问,才知道了其中情由,也不由得被他二人的真情深深打动。他立即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并为其设宴庆祝。府中上下都为徐陈二人破镜重圆和越国公杨素的宽宏大度、成人之美而感叹不已。宴罢,夫妻二人携手同归江南故里。这段佳话被四处传扬,所以,就有了“破镜重圆”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

——《本事诗·情感》

【求解驿站】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团聚或决裂后重新和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经典寓言故事:薛谭学唱歌

全文共 2242 字

+ 加入清单

寓言故事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下面是yuwenmi小编整理的作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薛谭学唱歌】

古时候有个叫薛谭的人喜欢唱歌,他唱的歌很好听。薛谭在学习唱歌的时候是拜当时唱歌唱得非常好的秦青为老师,向秦青学唱歌。秦青也很耐心地教他,告诉他应该怎样练音,怎样唱出节拍,怎样在唱歌时投入情感等。薛谭学了一段时间后,他唱的歌好听多了;但是他还没有把秦青的本领全部学到手便自以为学会了,可以出师了,便向秦青提出要告辞回家。

秦青听到薛谭不打算继续学习而要告辞回家的意思后,也不劝阻他,就在薛谭临行的这天,在郊外的大路旁摆设着酒为他送行。当饮完临别酒后,秦青自己却向着他的学生——薛谭打着节拍,自己唱着送别的歌曲。秦青唱着、唱着,他的歌声慷慨悲壮,在树林中萦绕,树木都仿佛被这抑扬动听、悲壮激昂的歌声振动了;那歌声优美动听、婉转宏亮,在天空回荡,连天上的彩云也仿佛是被什么阻住,也不浮动了,好像伫立在天空静听着。

听到秦青为他送行唱的歌一会儿慷慨悲壮,抑扬动听;一会儿优美宏亮,婉转悠扬。薛谭这才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学完秦青老师的全部技术,自己唱的歌远不及老师唱的好,内心感到非常惭愧。于是薛谭忙向秦青道歉,请求回到老师身边继续学习深造。从此以后,薛谭一辈子也不敢再提起回家的事了。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学无止境。要想真正学有所成,就不能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否则便不会有任何成就。

【纪昌学射箭】

甘蝇是古时候的一位射箭能手。他只要一拉弓射箭,将箭射向野兽,野兽就应声而倒;将箭射向天空飞翔着的飞鸟,飞鸟就会顷刻间从空中坠落下来。只要看到过甘蝇射箭的人,没有哪一个不称赞他是射箭能手,真是箭无虚发,百发百中。甘蝇的学生叫飞卫,他跟着甘蝇学射箭非常刻苦,几年以后,飞卫射箭的本领赶上了他的老师甘蝇,真是名师出高徒。后来,又有一个名叫纪昌的人,来拜飞卫为师,跟着飞卫学射箭。

飞卫收下纪昌作徒弟后,对纪昌学习射箭可真叫严啦!刚开始学射箭时,飞卫对纪昌说:“你是真的要跟我学射箭吗?要知道不下苦工夫是学不到真本领的。”纪昌表示:只要能学会射箭,我不怕吃苦,愿听老师指教。于是,飞卫很严肃地对纪昌说:“你要先学会不眨眼,做到了不眨眼后才可以谈得上学射箭。”

纪昌为了学会射箭,回到家里,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面,两眼一眨不眨地直盯着他妻子织布时不停地踩动着的踏脚板。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心里想着飞卫老师对他的要求和自己向飞卫表示过的决心。要想学到真功夫,成为一名箭无虚发的神箭手,就要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这样坚持练了两年,从不间断;即使锥子的尖端刺到了眼眶边,他的双眼也一眨不眨。纪昌于是整理行装,离别妻子到飞卫那里去了。飞卫听完纪昌的汇报后却对纪昌说:“还没有学到家哩。要学好射箭,你还必须练好眼力才行,要练到看小的东西像看到大的一样,看隐约模糊的东西像明显的东西一样。你还要继续练,练到了那个时候,你再来告诉我。”

纪昌又一次回到家里,选一根最细的牦牛尾巴上的毛,一端系上一个小虱子,另一端悬挂在自家的窗口上,两眼注视着吊在窗口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10天不到,那虱子似乎渐渐地变大了。纪昌仍然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他继续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三年过去了,眼中看着那个系在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又渐渐地变大了,大得仿佛像车轮一样大小了。纪昌再看其他的东西,简直全都变大了,大得竟像是巨大的山丘了。于是,纪昌马上找来用北方生长的牛角所装饰的强弓,用出产在北方的蓬竹所造的利箭,左手拿起弓,右手搭上箭,目不转睛地瞄准那仿佛车轮大小的虱子,将箭射过去,箭头恰好从虱子的中心穿过,而悬挂虱子的牦牛毛却没有被射断。这时,纪昌才深深体会到要学到真实本领非下苦功夫不可。他便把这一成绩告诉飞卫。

飞卫听了很为纪昌高兴,甚至高兴得跳了起来,并还用手拍着胸脯,走过去向纪昌表示祝贺说:“你成功了。对射箭的奥妙,你已经掌握了啊!”

这篇故事告诉人们:要学好本领,必须苦练基本功,必须持之以恒。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精通。

【心不在马】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巧,刚刚入门不久,他就要与王子期比赛,看谁的马车跑得快。可是,他一连换了三次马,比赛三场,每次都远远地落在王子期的后面。

赵襄王这下可不高兴了,他于是叫来王子期,责问道:“你既然教我驾车,为什么不将真本领完全教给我呢?你难道还想留一手吗?”

王子期回答说:“驾车的方法、技巧,我已经全部教给大王了。只是您在运用的时候有些舍本逐末,忘却了要领。一般说来,驾车时最重要的是使马在车辕里松紧适度,自在舒适;而驾车人的注意力则要集中在马的身上,沉住气,驾好车,让人与马的动作配合协调,这样才可以使车跑得快,跑得远。可是刚才您在与我赛车的时候,只要是稍有落后,你的心里就着急,使劲鞭打奔马,拼命要超过我;而一旦跑到了我的前面,又时常回头观望,生怕我再赶上您。总之,您是不顾马的死活,总是要跑到我的前面才放心。其实,在远距离的比赛中,有时在前,有时落后,都是很正常的;而您呢,不论领先还是落后,始终心情十分紧张,您的注意力几乎全都集中在比赛的胜负上了,又怎么可能去调好马、驾好车呢?这就是您三次比赛、三次落后的根本原因啊。”

赵襄王赛车时心不在马,终致失败的教训说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集中精力,掌握要领,不计功利,努力将每一件事情做好。如果过于患得患失,为名利所累,往往会事与愿违,把事情的结果弄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20_年8月21日中午,我去新疆乌鲁木齐,从飞机上往下看,一点云彩都没有,只有黄茫茫的一片,偶尔会看见几座凸现的沙山。

到了乌鲁木齐,一阵幽香迎面而来,我的心情很激动,因为在新疆的旅程就要开始了。接待我们的是我爸爸的同学公司的员工,当晚,我们去的是一个生态园,在那里吃的晚饭,并且认识了同去旅游的马爷爷一家(沈阳)。第二天清晨,我们驱车赶往喀纳斯,在车上我认识导游――嫩儿和胡叔叔。一路上我们看见了“百利油田”:成千上万个采油机铺满原野,放眼望去,像一群群士兵在做晨练,当地人称采油机为“磕头机”;我们看到了荒漠、山丘和草原。

我们到达不尔津参观“乌禾木魔鬼城”:我们坐着区间车前行,要说是“魔鬼城”其实不是魔鬼城,而是“雅丹地貌”,里面有许多像形的土丘和沙丘,比如“孔雀迎宾”、“亚洲雄狮”、“海豹望月”、“飞马长蹄”等,在参观期间,风刮进这座“城”里,我们听到的似“鬼叫声”,这大概就是取名“魔鬼城”吧。晚上,在布尔津河旁吃了布尔津河里的狗鱼、黑鱼、斑鱼等鱼类。第三天,我们驱车赶往“喀纳斯”。我们走的路不是直的路了而是盘山路,车一会儿直走,一会儿拐个180度的弯,晃得头都晕了。我们在一片平地下了车小息一会,而我却跑到盘山路上往下看:盘山路弯弯曲曲的,像一条巨龙卧在山上。到了“喀纳斯”已经中午,我们在那里吃的是新疆有名得“手抓饭”,饭后,我们便换乘区间车去“喀纳斯湖”。“喀纳斯湖”四面环山,山清水秀,让人赏心悦目,是一个旅游、避暑的好去处。之后,我们坐船游玩了“一道弯”和“二道弯”,船在行驶过程中,远远的,我发现了“湖怪”,但不知是真是假。在返回的途中,我们又游玩了“月亮湾”、“鸭泽湖”等景点。当晚,我们入住“喀纳斯湖”不远处的贾登峪。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典故成语故事8:熟能生巧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

“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我们还要多跟您学习,学习呢!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术的年轻人,每天都说些恭维他的话,让他开心。

有一天陈尧咨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便停下来看。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徒弟们在旁边拍手叫好,陈尧咨也很神气的对老翁说:“你看怎么样?”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头,并不叫好。

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你知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轻人,你先别生气,我说的是真话。你的箭术的确平常的很,没什么值得夸赞的。”“老头儿,听你这么说好象很内行,那你就露两手给我们瞧瞧。不服气就比画比画。光说不练你有个什么用!”“小兄弟,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不过让我倒油给你们看看。”“倒油,这还用得着你这个老头来表演吗?倒油谁不会?别开玩笑啊!”“你们还是看了再说吧。”

老翁说完,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然后舀了一杓油,眼睛看准了,油杓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笔直的从钱孔流入葫芦里。倒完之后,油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老翁很谦虚的向陈尧咨说:“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术罢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陈尧咨听了十分惭愧,从此更加努力的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术。后来他的人品和箭术一样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四精神讲中国抗疫故事做奋进青年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3月1日清晨,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川镇袁川村73岁的治安户长杨盘文就来到村委会,等待和社区民警一起进村入户排查务工返乡人员信息,这是他抗击疫情的第37天。杨盘文是张家川县年龄最大的治安户长,自天水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白发苍苍的杨盘文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担当。

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三,天刚蒙蒙亮,杨盘文就赶到村委会参加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依照张家川县的安排部署,餐馆、宾馆、网吧、电影院等所有营业场所都要暂时关停,社区民警需带领治安户长逐门逐户排摸通知,考虑到杨盘文年龄大,社区民警安排他在村委会留守,但杨盘文却坚持前往一线参与巡查。

从那天开始,杨盘文就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每天徒步或骑着电动车穿梭于村委会和村口的防疫检查点之间,白天配合社区民警入户核查务工返乡人员信息,开展疫情防范知识宣传,晚上回到村委会将排摸的数据及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反馈在“治安户长工作平台”上。每当社区民警和其他户长劝他休息一下时,他总是笑着说:“我回去也闲不住,大家都在为抗击疫情忙碌,我不能因为年龄大而影响工作。”

1月23日,抗击疫情第一天,村里有一对从武汉回到袁川村的夫妇,得知情况后,杨盘文立即联系社区民警、镇干部、村卫生员一同上门。刚开始,这对夫妇对来访的人非常排斥,认为大过年的派出所找上门,打扰了自己的生活,就是不开门。杨盘文和大家站在大门口,隔着门宣传疫情防控的相关政策,经过一个多小时苦口婆心地劝说,这家人终于打开了门。此后,杨盘文每天和村干部、医务人员上门为他们测量体温、询问是否需要代购生活用品等,把关爱送到了村民的心坎上。

连日来,这样的“闭门羹”杨盘文和社区民警不知道吃了多少次,每当遇到群众情绪激动不配合、怀疑或害怕病毒传染不肯开门时,杨盘文都耐心解释,哪怕隔着门,也要想方设法争取群众的理解,将劝说工作做到位。

“干了30多年的村委会工作,咋样的事情都经历过,村民之间的矛盾多数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用心去化解,才能让当事人心服口服。疫情防控的工作也是一样,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早日战胜疫情。”杨盘文说。

“他像老黄牛一样默默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让我们看到了一名老党员的党性和信仰,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意志坚强、不甘落后、可敬可赞,值得我们学习。”张家川县张川镇袁川村党支部书记马少军说。

这位73岁的老党员治安户长每天依旧在防控疫情的一线,做力所能及的事,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名人故事:中国的凯伦凯勒——刘芳老师

全文共 1520 字

+ 加入清单

整整十年,她从光明走向黑暗。她不仅没有被黑暗吞没,反而活出了前所未有的光彩。凭着超人的毅力,她教书、写书、救助贫困儿童,工作得比很多正常人更出色,用一颗热诚的心照亮了身边无数人。

她叫刘芳,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一名盲人女教师,人称“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苹果脸,身材娇小,人还没见先听到笑声——刘芳曾是个快乐单纯的姑娘,绘画、写诗、书法、唱歌、跳舞,样样都行。

1997年夏天,她不满26岁,担任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语文老师刚好四年,跟相爱的人结了婚,8个月大的儿子在襁褓中咿呀学语……逐渐展开的人生,一切都那么新鲜美好。

一纸命运判决从天而降——不治之症。

“不久的将来,你就是个盲人。”医生说,这叫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病率只有百万分之一。

腿一软,刘芳险些瘫倒。

此后十年,她一直不愿接受这个现实。但现实就是现实,她的视野开始变窄,缩成了扁筒状,只能盯着前方,看不到两旁,视力一年比一年模糊。

2001年,她读了最后一本纸质书,是《笑傲江湖》;2006年,她看到最后两个字,是写在课本封面上的“语文”;2007年,她完全被黑暗包围。

各种焦虑缠绕在心头:父母、丈夫、孩子怎么办?学生还会信任我吗?学校还允许我上课吗?家长会同意一个盲人当孩子的老师吗……

“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这么一想,她就释然了。“生活不能改变的话,就改变生活的态度。”

校领导找她谈过话:你是不是可以考虑病退或休息?

她一口回绝:“那样说明我生命已经终止了。”

对她来说,放弃三尺讲台,远比失明更痛苦。而一个盲人要想留在讲台上,无疑要付出超过常人几倍的努力。

为了教好书,刘芳请同事和学生帮忙,把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全部背了下来,其他重点、难点也一一记牢,把几大本厚厚的讲义全都装在了心里。视力越来越差,课却讲得越来越精彩。

说、学、逗、唱,她几乎变成了相声演员,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眼睛不好,上课就一定要生动,才能把几十双眼睛吸引到我这儿来。”她说。

她将作文评改从办公室搬到了教室,让学生朗读作文,她和全班同学一起即时点评。这不仅克服了视觉弱点,而且一举多得,让每个学生都受到了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训练。即时点评,对老师的脑力、心力都是挑战,刘芳满面春风地迎接挑战。

令人称奇的是,她的班级成绩不仅没有退步,反而教出了两个语文单科中考状元,在白云三中至今无人超越。

从2008年起,校长何代乾交给刘芳一份开创性工作——心理咨询。那时,贵州农村学校的心理辅导基本是空白。白云三中地处城乡接合部,青春期与社会转型期交织,千余名学生心理问题丛生。

刘芳把自己的工作概括成四个字——用爱倾听。在她建立的“成长档案袋”中,学生塞进了各种各样的纸条,把不愿告诉别人的“秘密”向刘芳倾诉。

如今,初见刘芳的人都感到惊奇,怎么看她都不像个盲人。在家,她扫地、洗衣服、倒开水冲咖啡、炒菜、在跑步机上锻炼,动作熟练得几乎与常人无异。借助盲人软件,她发短信比很多明眼人还快。在学校,她可以独自下两层、27级楼梯,转5个弯,轻松找到公厕。

然而在这背后,刘芳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绊倒、磕伤、撞墙……现在她小腿上还满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

她有一种倔强的自尊。摔倒了,都坚持自己站起来。

刘芳爱读书。甚至失明之后,她还常去逛书店。打开一本书,把脸埋进去,深深吸一口,当墨香弥漫鼻腔,那字字句句就仿佛飞了出来,萤火虫般环绕着她,让她沉醉不已。

电脑装了盲人软件后,经常敲点东西就成了她最大的乐趣。令人惊叹的是,她先后完成了两部长篇小说,一部17万字,一部28万字。其中,《石榴青青》已经出版。

她在小说的前言中写下一句话:“一条河,在地面奔腾时是一条河,在地下流淌时还是一条河,最后它们都奔向了大海,在那里它们的灵魂是平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人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冯如(1884-1912),原名冯九如,字鼎三,1884年1月12日(清光绪九年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出生于恩平牛江杏圃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曾在乡间私塾就读数年,辍学后居家务农。

1898年,冯如16岁时,父母就为他成婚,妻子是恩平大沙岗坪乡竹林村梁三菊。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由于生活困难,冯如在1899年辞别了父母和婚后不久的妻子,跟表亲伯母的弟弟吴英兰,远涉重洋到美国三藩市(旧金山)谋生。

天资聪颖多幻想

冯如在村中的私塾读书时,非常勤奋,学习成绩在同班同学中名列前茅。他在写作时常常流露出许多幻想,并提出许多令人思考的问题。如小鸟为什么会飞上天呀,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翱翔自如呀,为什么可以飞快飞慢,甚至有时可以停留在空中呀,等等。老师看到他的这些作文,称他是“富有幻想的孩子”。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冯如还经常创造出一些新奇的玩具。他制作一只像大鸟的风筝,两只翼吊着两个小木桶,当风筝乘风徐徐升上天空后,小木桶变成小风袋,起到平衡飞翔的作用,看得村中大人、小孩连连称奇。他还用一个火柴盒造一只小船,放在鱼塘中,让风吹着飘来飘去,人们都称赞他有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3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 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总体战阻击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 中国担当。

应当说,这次抗疫斗争,检验了我们党的组织力 领导力,检视了党员干部的向心力 战斗力,证明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力 凝聚力,抗疫斗争让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更加熠熠生辉 炫彩夺目。

中国精神,彰显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

强国之魄。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我们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国的抗疫斗争所展现的中国精神,充分蕴含了民族团结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包含了攻坚克难

砥砺前进的时代精神。应当说,中国精神是在这次突发重大疫情中迸发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民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的精神及其气象,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显示了重要的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力量,体现中国速度

中国效率,是胜利之源活力之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体现的是党领导的力量人民团结的力量,是上下同欲

团结一心的力量,是白衣执甲

各业驰援的力量,集体中展示的中国人民的力量。拥有上千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仅用十几天就建成,三个星期内建成16家方舱医院,大量医务人员

医疗设备防疫物资源源不断地集中到武汉和湖北,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疫情防控彰显我国的制度优势行动能力,真正体现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如此,形成全社会的团结一致 协同高效,才有了抗击疫情的中国速度 中国规模 中国效率。应当说,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党员干部的英勇奋战

中国各族人民的英雄气概,共同汇成了气势磅礴的中国力量,是我们取得胜利 战胜困难的胜利之源 活力之泉。

中国担当,折射大国风范 大国情怀,是应有之义

无疆之爱。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大道不孤,大爱无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毫不犹豫投入抗疫国际合作,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

扬正义 守道义”的大国形象 大国担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本着公开 透明

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最大能力将医疗物资运往全球各地,有力支持援助了全球疫情防控。人类是相互依存普遍联系

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以大国风范

大国情怀,彰显大国担当,为世界抗疫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力量,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让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发扬光大,熠熠生辉,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各种危险困难和挑战,强化斗争意识

增强斗争精神,百折不挠激流勇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不懈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

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鸡鸣的时候,我总是会被鸡鸣声给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个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给吓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兴匆匆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所发出的"砰砰"响声。

狮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却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

狮子问大象:"你干嘛发这么大的脾气?"

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这样想来,我可比他幸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它并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做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如此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故事启示: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顺的事,就会习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度过难关、但实际上,老天是最公平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一样,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 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愿意,任何一个障碍,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哲理的小故事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为什么?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很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一个人的工作,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正能量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捕捉黄鳝的人将他手中的那个小小的竹笼子申报了国家专利没有,我觉得那东西完全可以得到一个专利号。因为它十分巧妙,做起来也不费事,却实用得很。一束细篾编织成拳头粗细的笼子,笼子尾部是进口处,一圈轻而簿的篾瓣朝里形成一个漩涡状茬口。

黄鳝被笼里的诱饵吸引了,就从那篾缝里钻进去,但是它在笼子里面没法转身,于是被收笼子的人提起来,没有一条能够逃脱的。其实这笼子什么机关也没有,只有进口处那一圈篾瓣。它是利用了黄鳝的尾部特别敏感,只要一触到硬物整个身体就向前游动这一特性,断了黄鳝的后路。假使黄鳝敢于朝后退一步,那么就没有哪一条黄鳝能被关进笼子而束手待毙的。

当初黄鳝是怎么进来的呢当然是顶着篾瓣钻进来的,因为那时诱饵在前,就什么也顾不上了,硬着头皮往前钻。等到后退的时候,篾瓣的尖梢一根根扎在尾上,它不知道后面那坚硬的是什么东西,退下去会有什么结果,所以一触即缩,怎么也鼓不起勇气朝后退,就只好在笼里一直呆下去。

置身险境而不敢后退一步,这类现象在动物界并不鲜见。然而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也常犯这类错误,甚至于将自己推上了绝路,这就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心得

全文共 1343 字

+ 加入清单

战“疫”时的入党仪式、走进居家隔离家庭、社区青年干部护送隔离人员的故事……3月27日,一场特别的“云宣讲”在丰台区启动,500余名党员、团员干部、群众利用手机、电脑,在线聆听了马家堡街道时代风帆楼宇韩青、王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郑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唐啸主题为“疫情防控下的治理能力”的宣讲。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争中,丰台区各级团组织闻令而动,广大团干部、团员青年、青年突击队、小V蜂志愿者积极投身一线参与疫情防控。据丰台团区委副书记刘博涵介绍,在新冠肺炎疫情处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关键时期,丰台团区委启动“抗疫先锋青年担当”系列宣讲,将宣讲与青年干部培养、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少年思政课教育相结合,通过青年专家讲理论、团干部讲政策、青年榜样讲事迹,积极宣传丰台区青年榜样的典型事迹,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战争凝聚青春力量。

此次丰台第一期宣讲的主题为“疫情防控下的治理能力”,既有基层团干部讲述社区防控政策,也有冲锋在防疫一线的青年榜样讲述亲身经历,还有青年教师从社会治理层面进行理论宣讲。

来自马家堡街道时代风帆楼宇党委的宣讲人韩青,既是一名基层非公党建的负责人,又是一名团干部,她讲述了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社区排查、建立楼宇防疫机制、处理突发情况、帮助企业复产复工,带领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的抗疫故事。宣讲人郑直是王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青年干部,他带来了社区卫生防控青年突击队的战“疫”故事。宣讲人唐啸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青年教师,他宣讲的题目是《国家能力与危机治理: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再思考》。从新冠肺炎疫情切入,分享了关于国家能力、危机治理以及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理论研究,既有理性思考,又有生动案例,用深入浅出的讲解为青年听众们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

“在短短一小时中,丰台‘青年讲师团’的三位宣讲嘉宾多维度多视角的宣讲给我们上了最好的一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7级会计学院本科生贯怡然在听完首场宣讲后感触颇深,她表示:“‘若有战,召必回’的楼宇工作者和‘坚定信心,逆行向前’的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令我们动容;专家学者关于完善国家治理能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研究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当前,疫情防控仍然处于关键时期。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对于青年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守岗位勇挑重担。在对人民的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用实际行动投身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据了解,今年以来,丰台团区委启动了“丰青讲师计划”,全年聚焦“青少年制度自信教育”1个主题;加强“与青年干部培养相结合、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2个结合;汇聚“青年专家讲理论、青年干部讲政策、青年榜样讲事迹”3个群体;围绕“党的理论、时政热点、区情区况、青年先进” 4个专题;走向“基层、学校、企业、网络、脱贫攻坚主战场” 5个领域。为此,还组建了丰台区“青年讲师团”,由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表达能力突出的优秀青年组成。

4月,丰台区“青年讲师团”还将持续开展“抗疫先锋青年担当”系列宣讲活动,“传承英烈精神 争当时代先锋” “疫情防控中的90后”等主题宣讲活动将陆续举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成语故事的意思4:穷兵黩dú武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东吴名将陆逊之后陆抗,有勇有谋,很年轻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

东吴后期朝败,且国君孙皓荒淫暴虐,滥杀无辜。陆抗对此非常不满,便多次上疏劝谏。但是,孙皓对这些建议置之不理。尽管东吴内政混乱不堪,但由于陆抗谋略过人,善于用兵,因此一直虎视东吴,而欲南下一统中国的晋,也无可奈何。

当时,晋朝的车骑将军羊祜(kù)镇守襄阳。他见陆抗能攻善守,知道要立即打败东吴并不容易,于是改变对东吴策略,采取了和的战略。陆抗也明白羊祜用意,于是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晋方。在边境,两人还常派使者往来,以示友好。因此当时吴、晋一部分边境竟出现了和平局面。

孙皓听说了边境的情况,十分不悦,派人责问陆抗。陆抗回话说:“我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政策,反而会助长羊祜的威德。”孙皓听后,也就没再说什么。但他还是想出兵攻晋统一中国。于是频频调兵。陆抗知道后,便又向孙皓上疏说:“现在,朝廷应该加紧农业生产,储备粮食,增强国力。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使各级官员不荒怠(dài)职守,严明赏罚以励百官,审慎实施刑罚以戒黎民。如果图虚名重形式,处处用兵,好战不止,耗费的资财动以万计,士兵疲劳不堪,即使敌寇没有削弱,我们自己也会因此受累而被拖垮。”

但是,孙皓对陆抗的忠告仍是置若罔(wǎng)闻,以致于国力日渐衰退。而陆抗死后,晋军便挥师南下讨伐东吴,吴国最终为晋所灭。

成语“穷兵黩武”,现在的意思是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历史故事:李清照为何又称“李三瘦”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李清照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一代词人李清照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雅称别号,比如易安居士、正宗第一、婉约宗主、李三瘦等,其中,“李三瘦”是较为奇特且不好理解的一个。

所谓“三瘦”,是指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词,来形容花容人貌,并创造了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动人词句。

在《凤凰台上忆吹箫》有“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之句,清代文人陈廷焯评价为“婉转曲折,煞是妙绝”;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称“‘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较病酒悲秋为尤苦。”

在《如梦令》中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句,黄蓼园在《寥园词选》中说:“‘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在《醉花阴》中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句。据说,李清照写好《醉花阴》一词后,寄给了两地分居的丈夫赵明诚,“明诚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便3天3夜闭门写作,得15阕,与李清照的词混在一起请友人陆德夫赏鉴。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历史名言赏析

全文共 2354 字

+ 加入清单

从古至今,中国历史名言可谓不胜枚举,其中蕴含着的意义更是千姿百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历史名言,每句话都是中国历史的精辟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帝王将相宁有种乎?——陈胜

这句话虽然有时候也是革命性的,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破坏性的。因此,这句话也就成为后来中国历史上一切社会暴力的发动机。它是爆炸中国社会纵向基础的炸药,一次次破坏了中国社会整体结构的稳定。

在同一个时代,有三个人说过类似的话。项羽说的“彼可取而代之”,体现了一个贵族子弟的自信。

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耳”,体现了一个小官僚对豪华奢侈的向往。陈胜说:“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体现了一个生活在低层的农民的悲愤。

二、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备、关羽、张飞

虽然这句话不见于史书,但历史就是这么传说的。所以也就几乎成为历史了。

这句话虽然很朴素,很平凡,但却是最真实的反映了横向贯穿中国社会的“义”的哲学。

这句话不仅仅可以用来说明友谊,也经常可以被用来描述爱情。虽然也经常成为帮派或者社会的信仰,但更多的时候还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和友谊。包含在这句话里的“义气”哲学,就是中国历史上人与人之间维系横向关系的纽带。

排列在前两位的这两句话,一纵一横地刻画了中国社会的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

这句话讲述了一个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辩正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中国历史变换的契机。中国历史之所以能够稳定的原因,就在于人民大众能够和谐地“载舟”;

而中国历史之所以动荡的原因,则因为人民大众风起云涌的“覆舟”。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的朝代更迭,都是对这句话的再次注解。

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这句话见于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虽然《后出师表》有可能是后人伪托的,但这句话却真实地写照了诸葛亮的一生。也因此而成为中国文人官僚的精神追求。这句话是“只求过程,不计结果”的这种心态的自然流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对这句话的自嘲。

五、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桓温

这句话浓缩了中国历史上的所有丑恶,也是中国官场文化最卑鄙行为的能源。它成为了滋生社会邪恶的恒温土壤。不管是任何方式的对这句话的赞同,都应该成为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上的理由。这句话的原文是:“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最初说出这句话的人虽然是晋朝的一个将军,但后来却被读书人广泛引用。

第四第五这二句话,都是后来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流传相当广泛的名言,这二句话分别从两个终端描述了中国古代活跃在上层领域的精英们的思想追求。诸葛亮是历史上着名的首相,以贤着称,而恒温是一个手握实权的将军,颇有功名。说这二句话的人虽然文武不同,但它们却刚好代表了古代的精英分子的不同追求,要么是“鞠躬尽瘁”,要么是“遗臭万年”。不过虽然是“遗臭万年”,有人的却自以为“纵做鬼,也幸福。”

六、精忠报国。——岳飞

其实这句话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个意思啦。但因为这句话是武将说的,所以听上去更直爽一些。文臣的“鞠躬尽瘁”,武将的“精忠报国”,支撑了中国历史的沉重脊梁。

七、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这句话虽然说的是个人行为,但听上去比“精忠报国”大丈夫气概还要更浓一些。所以也显得更豪迈。

说自己而不说国家大事,却只让人见其英气勃勃。但由于说得比较委婉一些,所以不如岳飞的“精忠报国”为大众熟知。

八、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曹操

这句话是曹操成功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自私自利的人的真实心态。曹操虽然是个十分有才能的人,却也是一个性格十分恶劣的人。所以历朝历代为曹操翻案的人基本上也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虽然富有才能,但人格却很卑鄙。他们希望通过为曹操正名的机会,为自己的种种丑恶行为辩护。曹操也就因此而成为中国上自私自利者的教主。

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同,和岳飞的“精忠报国”也不同;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是一种为名誉而个人奋斗的意识流露。这句话和前面的那一句“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是二个极端。“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是对历史的反动;“人生自古谁无死,流取丹心照汗青”则是对历史的正动。

十、莫须有。——秦桧

这句话浓缩了中国历史上官场的一切黑暗,也使得法律的神圣成为一句空话。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载舟覆舟的过程,就是因为有这“莫须有”三个字在作怪。所以这三个字,就成为历史上所有的皇朝走向败的催化剂。

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只知道水能“载舟”、“覆舟”,却不知道水从“载舟”到“覆舟”的过程的转变是因为什么原因。其实,历朝历代的官场政治斗争的起因就是因为这个“莫须有”,结果也是由于这个“莫须有”。

这个“莫须有”,就成为历史行船的航道上的一块巨大礁石,当一块块的巨大礁石布满了航道时,翻船是免不了的了。

秦桧到底是个宰相,聪明人,只一句话就概括了官场的特征。作为这三个字的正确实践者,秦桧的人品官品也可想而知,就凭这一句话,任何为秦桧翻案的徒劳就显得多余。

有了这个“莫须有”,躲躲老猫可以死,喝喝开水可以死,睡睡觉也照样可以死。

讲了这十句话的人中间,有二个皇帝(刘备、李世民),四个王(陈胜、曹操、刘备、李世民)、四个宰相(曹操、诸葛亮、秦桧、文天祥),五个将军(霍去病、岳飞、关羽、张飞、恒温),二个状元(秦桧、文天祥),一个农民(陈胜)——其中一部分人的身份有重复。

总结一下这十句话的标签就是:帝王将相,状元农民,(异族入侵),成者为王。

不要看中国历史洋洋洒洒,长达五千年;据说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翻起”。然而几千年的历史翻滚变化,基本上也没有超出这十句话的范围。理解了这十句话,你就理解了中国的全部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哲理的故事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二、开灯的故事

有一个盲人住在一栋楼里。每天晚上他都会到楼下花园去散步。奇怪的是,不论是上楼还是下楼,他虽然只能顺着墙摸索,却一定要按亮楼道里的灯。一天,一个邻居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你的眼睛看不见,为何还要开灯呢?”。盲人回答道:“开灯能给他人上下楼带来方便,也会给我带来方便。”邻居疑惑地问道:“开灯能给你带来什么方便呢?”。盲人答道:“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会看见东西,就不会把我撞倒了,这不就给我方便了吗。”邻居这才恍然大悟。

哲理: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方便了他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农夫,他在路上捡到了一个苹果。他把苹果给了孩子吃,然后把里面的种子取出来种到了山上。第二年,山上就长出了几棵苹果树。

农夫辛勤打理着几棵果树。几年后,果树长大了,还长出了很多红红的大苹果,镇上的一个果商听说后,就跑到山上来,要出10两银子买下树上的所有苹果。这10两银子足以满足农夫半年的开销了,但就在这时,天边飞来一群喜鹊,它们停在果园边的大树上,然后一只带头的喜鹊飞过来对农夫说:“好心人,我们从很远的地方飞来,我们都快要饿死了,你的苹果能给我们吃吗?”

农夫很心疼这些饿肚子的喜鹊,就对它们点点头,然后他对那个果商说:“我不卖了,你回去吧,我把苹果给它们吃。”喜鹊们纷纷落到了果树上吃起了苹果,那个果商也只能无趣地离开了。很快,喜鹊们就把苹果吃得一个不剩了,然后它们向农夫告别,继续往远处飞去了。人们知道这件事以后,都笑他是一个大笨蛋,如果把苹果卖给果商不就能赚到10两银子了吗?把果子都给了喜鹊们吃,就连一个铜板也赚不到了。但不管别人怎么说,农夫的心里却很高兴,因为他让那么多喜鹊吃饱了肚子,救了那么多喜鹊的命。

第二年春天,农夫去山上给果树除草,发现地里密密麻麻地长出了一大片小果苗。农夫又惊又喜,他想了想才明白了过来,是喜鹊们吃苹果时掉落在地上的种子发芽了。他连忙把果苗分散移栽了开来,种遍了整个山头,又过了几年,这整座山都成了一座果园,农夫成了为这座大果园的主人。他的生活也慢慢富足了起来,孩子们的未来也有指望了!

所有人都称赞他是一个幸运的人,他竟然遇上了这样一群神鸟,吃了他的苹果却还给了他一座大果山。但是这个农夫自己知道,自己遇上的并不是什么神鸟,给他大果山的也不是那些喜鹊,而是他自己,是他自己的善良让他收获到了这片果园。因为,如果他当时为了钱财而选择了把苹果卖给果农们,那么他也就不会得到这片果园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幽默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

B建议道:“我举双 手赞成你报复这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为什么?”

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忠实的客户。

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赶快行动哦!”

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一个人的工作,永远只是为自己的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大道理:不要一味地埋怨环境带给人的诸多不便,其实环境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谁处于那个位置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聪明的人会努力去改造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也是当时了不起大学问家。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就是他编写出来。

司马光小时候在私塾里上学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记忆力差。为了训练自己记忆力,他常常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时间去记忆和背诵书上东西。每当老师讲完书上东西,其他同学读了一会儿就能背诵,于是纷纷跑出去玩耍了。司马光却一个人留在学堂里,关上窗户,继续认真地朗读和背诵,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肯罢休。

他还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比如骑马赶路时候,或者夜里不能入睡时候,一面默诵,一面思考文章内容。久而久之,他不仅对所学内容能够记诵,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少时所学东西,竟至终身不忘。由于他从小学习一丝不苟,勤奋用力,为他后来著书立说奠定了很坚实基础。

司马光一生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他住地方,除了书本,只有非常简单摆设:一个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做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原来是这样,司马光常常读书到很晚,他读书读累了,就会睡一会儿,可是人睡觉时候是要翻身,当他翻身时候,枕头就会滚到一边,这时他头自己会碰到木板上,这样一振动,人也就醒了。于是,他就马上披衣下来,点上蜡烛,接着读书。后来他把那个圆木枕头看成是有思想东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就是凭着这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精神,司马光和他助手,花了整整19年时间,编成了《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名人小时候故事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卡耐基在小时候是一个大家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

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

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她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而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她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的生命。

到了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她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她的热忱如何改善他们的家庭。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名人故事作文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被所有人公认的一个小笨蛋,笨到同学们见到他就议论纷纷,笨到老师也觉得他无可救药了。可是呢,爱因斯坦去具有了常人所没有的意志力,那,就是“勤奋”!

在手工课上,别的小朋友都交了一个个精美的手工作品,可他却交了一个工艺粗糙的的小木凳子,大家都笑话他。老师也讽刺他:“我看没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东西了!”可是爱因斯坦却拿出了两个比这个更加糟糕的小凳子,这时,老师和同学们惊呆了,也由此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这是爱因斯坦的成长过程中一次小小的勤奋,他的收获是得到了同学和老师对他新的看法;长大了以后,爱因斯坦更加勤奋了,他的成就也就更大了——他得到了诺贝尔奖、以及许多数都数不清的奖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