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7感动中国观后感推荐合集3篇 作文(通用20篇)

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很感动,感谢哥哥给我找见了鞋子。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2017感动中国观后感推荐合集3篇 作文,欢迎参考!

浏览

6009

作文

1000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在2015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有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大爱深沉!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青山绿水,碧水蓝天,这就是我的家乡——大美新疆

这次,我们出了石河子,来到了伊犁。

我们开着车,和妈妈的朋友一块,去自驾游。我们一边听着歌,一边拍着山上的美景,别提有多自在了。突然,有群黑头羊向我们冲过来,对着我们使劲叫,直到妈妈按了好几次喇叭,这下也把羊吓得不轻,不敢再叫了,它们才慢悠悠地走开。

为了调整我们的情绪,妈妈决定让我们去河边玩,一到河边,我就兴奋的不行。当看到小河时,我就“哇”的一声叫出了声,因为第一次见到这么清澈的小河,小河清的就像自来水一样,好像根本没有污染过一样。

要走了,我回头再看看小河,好像对我微笑一样。

新疆很大,也很美,可能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地方。可是,人类不断地乱砍滥伐,这种美景也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要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走遍中国的观后感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因工作的关系来梅州快一年了,以前知道梅州是因为叶帅,然后知道梅州是山区,仅此而已。来梅州后,去过雁南飞,去过五指石,去过灵光寺,领略到梅州的山清水秀不是虚名。《客家女》这个篇章则让自己深切感受了“客家女”贤惠的美德。看《客家女》这个专题时,刚好在朋友家串门,我与几个客家的“大老爷们”围着电视看。一开始他们嘴里还很不平,认为怎么尽为女性颂扬,后来我打趣说没看清片名是《客家女》吗,他们才不吭声,其实他们想到自家媳妇的好处时,心里一定乐得很。我觉得客家女真不容易:做童养媳,与公鸡拜堂就得从一而终这些贞节思想虽然上几代才有,现在已经不再有这种苦现象,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让人看到客家女性贤惠的一个方面,而且这美德的内涵一直延传下来,客家女孩从小到大就跟着她们的母亲或祖母务农、做家务,农忙时节和放学后就回家帮忙,当她们做母亲时,真正做“甩手掌柜”的特殊日子也只有生完小孩后的一个多月。

她们大都劳碌,从女孩儿家开始一直忙到她们满头白发时还是田头地里的“一把手”。她们习惯了没有怨言,即使是新时代的客家女性也很难懒下来。她们的这种美是骨子里的,让人觉得能娶到客家女是很的事。如果说文化是梅州市的一个品牌,那么客家女则是文化梅州的一个响亮品牌,客家女是优秀而典型的女性,她们是好母亲、好媳妇、好闺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梦祖国颂国庆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建国_周年了,这_里新中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的眼睛就像一台摄像机。爷爷生活在农村,他的眼睛摄下的是农村的变化。爷爷说,新中国成立时他刚好十岁,正是记事的时候。他向我讲述了他摄下的农村衣、食、住、行的变化。

爷爷说,他小时候在冬天里没有被冻着那就是有福气的家庭,一件破棉袄补了又补,他自己一共穿了十五年都没有舍得扔掉。现在的农村孩子可享福了,冬天有毛衣还有羽绒服。不仅是为了穿暖和,更多的是换着穿为了漂亮、好看。说到这爷爷还自豪的看看自己的衣服。

爷爷小的时候经常饿着肚皮,连走路都走不动,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找青草放在嘴里咀嚼来充饥,难得吃上一顿南瓜粥,就像永远吃不饱。现在的农村孩子,不仅吃的饱,还要吃的好,每天换着吃说是为了考虑到营养素,还要吃水果、喝牛奶。

说起住的,爷爷更是乐开了嘴。他说,以前住草房,没有电灯,到了晚上,农村是黑压压的一片,夏天特别的热,蚊子成群结队地在身边飞着,一伸手,不用看也能抓住几只。那时想,要是能够住“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房子,该有多好,那可是城市里的人生活。现在的农村,电视、冰箱、空调几乎城市里人有的电器都有,还有的农村大学生有了电脑。农村人自己建造的楼上楼下,加上现代的电器,那住的多舒适呀!

爷爷说累了,端起身边的一个紫砂茶壶,倒上一杯茶,咂了一口,品了品,自信地说,要不是超过_岁,规定不准学驾照,我一定要学会驾驶,然后买一辆小汽车,现在农村人也能买得起汽车了,以前,买一辆自行车,那是人人都羡慕的事。不光是车子,农村的道路,也好了,以前都是土路,到了雨天,凝泥难行。现在都是水泥路,到晚上还有路灯。

说了以上这些,爷爷摸着胡须,深深叹息,然后,幸福地说“还是共产党好,建立新中国,又领导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农村是翻天覆地地变化,我们现在享受共产党的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伴随着阵阵掌声、滴滴热泪,这十位2020年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逐步揭晓,其中张桂梅最令我印象深刻。

择一城,务一事,终一生。40余年,11万公里,1804名学生,她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大山深处女孩儿们前行的路。张桂梅的名字,以一种惊艳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视线。12月11日,中宣部决定授予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这份荣誉,她当之无愧!荣誉背后的信仰,让每一位共产党员倍感动容,深受鼓舞。

信仰萌芽:从美满生活到沉重一击

张桂梅17岁到云南支边,后来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教书。从前的她,也是一个爱漂亮、穿着时髦的女孩子,和丈夫恩爱有加,日子过得美满幸福。这一切的圆满被丈夫的胃癌晚期离世打破了。她万念俱灰,与死神擦肩而过。直到有一天,她所在班级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我们再也看不到张老师美丽的笑容了,她每天都是哭兮兮的样子,我们看了都喘不过气。她毅然辞去了喜洲一中的教师职务,来到了华坪县,开启了一个人的苦旅。人生的路上,有风和日丽,也有惊涛骇浪。信仰在苦难的冻土中悄悄萌芽。

信仰生长:从万念俱灰到向死而生

到了华坪县的张桂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勤勤恳恳,起早贪黑,一家一家走访贫困生,把自己的工资、衣物都留给了他们。她近乎疯狂地投入工作却换来了一年多后的一纸诊断书——严重的子宫肌瘤。命运跟她开了这样一个玩笑,这次,她并没有沉沦。为了孩子们的中考,她说:“我必须活着。”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离开物质力量我们会失之贫弱,离开精神力量我们则会意志萎靡,物质力量也无从发挥。

信仰坚定:从星星之火到曙光可见

大山深处的贫困以及由贫困造成的悲剧赤裸裸呈现在她的眼前。她一个个家访,苦口婆心劝说女孩儿们的父母,可最终收效甚微。后来,她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把大山里女孩儿们的贫困和愚昧从她这里阻断。整整五年,她从一筹莫展到东奔西走,从处处受挫到重燃希望,从备受打击到终于实现。当我看到张桂梅心中的党旗跃然纸上的那一瞬间,我意识到信仰的力量可以如此强大。华坪女高的毕业生中,有的当了老师,有的成为警察,有的主动选择到偏远艰苦地区工作。她们正在各自岗位上为社会做着贡献。张老师的身影有无形的力量,在大山深处播撒着希望的种子,让信仰在每个孩子们心中牢牢扎根。

我们记住了你的名字,记住了你种在大山深处的爱与坚守,华坪女中的孩子们会将你的信仰传承下去,不只是孩子们,还有大山外的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秦玥飞,31岁。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衡山县贺家乡白云村村官。

大学毕业后,秦玥飞没有选择和同学一样的路,而是选择回到祖国,希望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2012年,他考取了公务员后,到湖南贺家山村走马上任,这正是他想要的生活,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他都已经学会克服,并且开始为群众作事。他帮助农民改善水利灌溉系统,即使在干旱之年也使农民获得了良好收成;他关注孤寡老人,为他们建立集生活和轻劳动于一体的现代养老院;他关注留守儿童,通过公益组织募集资金为学生购买平板电脑,建立起数字化课堂;并让农村留守儿童乘上了安全宽敞的新校车。

2012年,他以85%的选票当选为衡山县人大代表,成为了第一个直选出的留学归来的人大代表。2013年,秦玥飞当选“中国最美村官”。

2014年,他创立黑土白云农村合作社,通过互联网公益平台募集资金,建立电商平台,增加农民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走遍中国的观后感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有梦,所以选择出发。世界很大,也很小,我们需要一个梦想的旅行地,来安放疲惫倦懒的灵魂。行走在山水间,看奇幻瑰丽的人间美景。领略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行走是一场灵魂的修行,也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力量。最近我被一本《走遍中国》所吸引。一起来看一看,在这本书里我们安徽的黄山是怎样的吧?

一条小溪,一座村落,青青的瓦片,白白的墙,这里就是绝美尘世——安徽。路口的树下,温一壶老酒,要上一群朋友,聊聊家常,回忆回忆人生的得失,神仙的日子也不过如此。在安徽有一座山:它有泰山的雄伟,有华山的险峻,有峨眉的秀丽,甚至于燕荡山的巧石……这就是黄山。

黄山聚集了人们对山的所有幻想:巍峨、神奇、俊秀、抚媚,以至于几百年前并有人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之奇。翻开散发着幽幽香气的唐诗宋词,让人不禁想问:黄山究竟有什么魅力?竟然让千百年来的文人墨客对他如此的钟情?然而,当你踏上黄山的土地,呼吸着空中弥漫着丝丝的甜味,抚摸着变成润润的、爽爽的皮肤,问题则迎刃而解了。

黄山是美丽的。它的美不仅在于山上的奇松、怪石,还在于黄山与徽州是合在一起的。还没有登上黄山,只是在徽州的路上,透过车窗看见这冒着一缕缕飘烟的农舍,农舍前是绿意盎然的水田,而远方的黄山如黛,晨韵悠然。这一派田园风光就足以令人陶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在比赛中捧回的一个又一个奖杯,大大增加了苏炳添的自信心,也让他更执著于短跑这条道路。

但是,教练说苏炳并添没有短跑运动员的天赋。

他个子只有172cm,短跑运动员最佳身高是180cm—195cm,当年中国另一飞人刘翔身高在189cm,短跑项目中,个子矮要失去许多先天优势。

再加上我国短跑事业相比其它国家而言,起步要晚一些,选择短跑作为终身事业的运动员少之又少,国际短跑赛事上我们从来没有进入过决赛。

年轻气盛的苏炳添偏偏不信这个邪,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短跑运动上创造出奇迹,让外国人看看我们的实力。

为了这个理想,苏炳添想去专业的体校进行学习和训练,但他去了几家体校,都因为他个子矮、年龄大被婉拒,现实将他打回原型。

刘翔从七岁就开始进行专业训练,而想入体校的苏炳添,这时已经15岁了。

眼看苏炳添的田径之路就要画上句号,这时候他人生中的伯乐出现了。

中山体校教练宁德宝看中苏炳添的身体素质和爆发力,想把他收为麾下弟子。

宁教练费了好大劲才说服体校的领导,破格把苏炳添招进来,然而,训练刚刚开始不到半月,苏炳添就吵着要回家。

中学时的训练和现在专业体校的训练相比,从运动量、技术上都简单很多。

体校要求学生6点就要起床开始训练,一上午的高强度练习,在中午短暂午休后,下午还要接着练,苏炳添被体校辛苦的训练吓住了,他不想跑步了。

他叫来父母想要退学,父母也不忍他受苦,便要把他带回家,宁教练实在舍不得这个好苗子,苦口婆心地劝说苏炳添和他的家人。

苏炳添的父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从宁教练的态度上,他们觉得是真心为孩子好,于是妈妈许诺给苏炳添100元零花钱,把他留在宁教练身边。

从此,苏炳添如开挂般,正式开启了属于他的“飞人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我打开电脑,看了叫《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我看了第一集,叫做《自然的馈赠》,看完以后,令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

我一开始猜想,这不会是介 原因在于我看到了美味佳肴背后农民们付出的艰辛,那些镜头至今都令我难以忘怀。

片子开头介绍的是山茸,这是一种野生菌,实在很稀少,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妈妈每一天早上凌晨三点就要起床走山路,找山茸,在挖山茸的时候不能破坏山茸的根,留意翼翼地将山茸取出,之后还要将土填上,让珍贵的山茸再度生长。那个小女孩说:“务必凌晨三点就起来去找山茸,此刻是雨季,山茸长比较好,个性多人去挖,晚了就都被别人抢光了。”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艰苦的农民,据说在市场上一份碳烤山茸能卖到1600元左右,想一想,当你拿起菜单,一挥手,财大气粗的喊道:“把最贵的都给我点上。”有没有想过美味背后是农民们起早贪黑的工作。当你要走时看到桌上还有剩菜时,你是否想过这都是农民们每一滴汗水换来的成果。当你在酒店里暴殄天物时,你是否理解农民找不到山茸时那份绝望的情绪。你们无视的剩菜是农民们视如珍宝的食品,你们视如珍宝的金钱让农民们视如粪土。浪费是可耻的,浪费农民们辛勤的汗水更为可耻,更为可耻的是浪费大自然的馈赠。别人在电视上看到这些美食或许仅仅只是欣赏,而每个农民看到自己家乡的产物被播出来,那就不仅仅仅是一种欣赏,更多的是自豪,这绝不亚于汪曾祺应对别人说起自己故乡的鸭蛋,因为纪录片记述的是他们的辛苦,是他们不畏艰辛的精神。

《舌尖上的中国》记录的是美味佳肴,更是中国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感动中国朱敏才孙丽娜观后感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朱敏才,是中国外交官一位风度翩翩的一位官员,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间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后,人们以为朱敏才会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样与老伴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在一个特殊的机遇后,朱敏才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与老伴孙丽娜一起当起了一名乡村教师。他们一起在教师这个岗位坚持了十年,期间帮助了许多孩子,他们的出现,使许多孩子改变了命运。但是,在这个时候,朱敏才老师因劳累过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脑出血,倒在了教学的路上。幸运的是,在妻子和学生们的期待下,朱老师战胜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却还惦记着上课。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啊!感动中国给予朱老师和孙老师五个字:为霞尚满天。是啊,他们宁愿为了乡村里的小孩子能学习,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他们宁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华的房子……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让更多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600字

2015开学第一堂课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4年度颁奖晚会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5颁奖晚会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孙迎欣

今天上午,我们看了感动中国。每次感动中国都会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人。

这次感动中国第一位出场的是卢永根,他在十九岁的时候,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卢永根爷爷还是一位老院长。最后他还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绢了出去。

第二位出场的是一对姐妹,她们是卓嘎和央宗。他们住的那个地方只有他们一家人,他们的妈妈在去看病的路上去世了,他们最小的妹妹当时被卡在了冰里。但他们的爸爸始终不离开这里。他说中国不能少一块儿土地,他们要守护这里,最后他们成了那里最后的一家人。

第三位是刘锐,他驾驶着战神,冲破了一个个鬼门关,他要向别人证明中国人是很勇敢,不怕死的。当时他驾驶着战神穿过了一道道闪电,他说当时感觉静电都在往外拉。

第四位是黄大年。他爸还在读书的女儿带回来,和妻子放弃了他们当时的药铺,回到了中国。回国后他每天的日程表都满满的。最后因为睡得太晚饮食规律不好得了重病,他一直瞒着自己的学生,继续努力工作。最后他的病已经无法治了,在五十八岁时就去世了,他还没有看到自己的孙女。

第五个是卢立安。他是一位教授,他的家乡是台湾,可他选择了回到祖国大陆。每天卢立安都在一点一滴的努力。她的心愿是两岸的发展会更好。

第六位是王珏,他一直拖着病体为病人服务。他的病好好休息还可以活几年。可他坚持要捐款。在临走前他还惦记着捐款。

第七位是黄大发。他住的那个村子很缺水。黄大发希望自己的村子变个样,他们就开始了引水工程,但没成功在村民们失望的时候,黄大发仍然坚持。饮水工程继续进行,但很危险要一个人在绝壁中间凿,如果绳子没抓好就会掉入深谷。在这个时候只有黄大发敢去干。最后他们成功了,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第八位出场的是三代人的代表,他们那个地方本来天气很恶劣,经过他们的努力那里成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到处都是树林。

我们看完感动中国后特别感动,里面的人物都值得我们学习。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刘锐,他为了向别人证明中国人很勇敢不怕死,决定亲自驾驶战神完成任务。先不说他不怕死,就说他的勇敢,我们值得学习。

感动中国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人。他们有很多品质,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2839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学术报告厅内,灯光璀璨,座无虚席。讲台中央,一位长相甜美、笑容灿烂的女孩儿正在讲述她的故事:“妈妈常说,这场病是上帝给我的一份化了妆的祝福,如果癌症是绝症,让我提早品尝了人生的苦涩,那么爱和坚持就是一剂最好的良药,让我在爱中重生,让我懂得,人生不放弃,处处有希望…… ”

这个女孩名叫王威,来自黑龙江省伊春市,现在是北京煤炭总医院的一名护士,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宣讲员,她曾荣获2013年全国首届“寸草报春晖 共圆中国梦”演讲大赛全国总冠军,北京市“优秀网络宣讲员”称号、“最美护士”称号,被评为2014年“最美北京人”“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候选人,荣获第29届北京五四青年奖章等多项殊荣。

站在演讲台上的王威笑靥如花,谁能想到,年仅29岁的她却已几经生死,从8岁开始与癌症病魔抗争了整整13年?

花季之年身患绝症

故事要从1995年说起,那年王威8岁,却不幸被医院查出患有甲状腺癌。自打患病起,由于身体虚弱,她不能跑、不能跳、只能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台阶上,羡慕地看着小伙伴们无忧无虑地奔跑嬉戏。

为了证明自己,她悄悄瞒着父母跑了800米,没想到却迎来母亲愤怒的训斥,“你不能跑,你知不知道这样做你的病会扩散得很快!”从那时起,王威感觉到自己的病真的很严重,辗转在医院和家之间,一次次的化疗和大把大把的药片陪着王威度过了漫长的童年时光。

1998年,王威的父母双双下岗,家里一贫如洗,但是,无论生活如何拮据,饭桌上总有她的“小灶”,有时是一个鸡蛋,有时是父亲从河沟里捉来的小鱼,爸妈和姐姐却只吃最便宜的菜。

病魔像笼罩在头顶的阴云,脖子上的肿瘤越来越大,压得王威喘不过气来,她不止一次的自责,不想再拖累父母。

有一次,她听到邻居对她父母说:“她生下来就是来讨债的,这病这么多年也没治好,就别治了,别到时候人财两空!”晚上关上门,王威躲在被子里大哭了一场:“为什么是我?我很听话,我爱我的家人,我也不想生病,可为什么偏偏是我!”

第二天,已决心放弃的王威睁开眼看到的是爸妈关爱的眼神和温柔的话语,此时,她才彻底明白,“如果我走了,最难过的人是我的父母,我不能放弃,不能让正在为我努力的父母伤心难过!”

一年、两年,转眼间八年过去了,小姑娘悄然长成了亭亭玉立的16岁少女。

或许是误诊了?带着一些希望,爸爸妈妈带着王威来到北京看病,然而,甲状腺癌晚期、双肺弥漫性转移、淋巴转移、骨转移的诊断结果,让一家人的希望破灭了,紧急化疗后,王威的病情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

一天,她感觉胃部一阵灼热,跑到厕所后,一大口鲜血喷涌而出,之后的日子,她越来越频繁的吐血,夜里常常呼吸困难,嘴唇发紫,王威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不得不休学养病,抱着一丝希望,全家辗转到多家医院为王威看病,但都因为病情过重而被拒之门外。医生说,王威的生命只剩下不到6个月的时间……

不断恶化的病情,家人绷紧的心弦,每当夜深人静时,母亲时常小心翼翼地将手指放在王威鼻孔下,偷偷试看孩子是否还有呼吸。那时,她每天都不断地祈祷第二天能够睁开眼睛,还能够再见到爸爸妈妈。那时,她总是盼着夜里灯熄了,就可以不再强忍病痛挤出笑容,让眼泪尽情地流,淹没疼痛,淹没内心的孤独和恐惧。

结缘《星光大道》绝处逢生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离开这个世界了,我还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20岁时,王威做了一个决定,要把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为了完成这个梦想,她给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组写了一封信。

2008年4月12日,在《星光大道》节目中,评委口述了她的来信,并邀请她来到“周冠军”的比赛现场,站在台上的王威满脸笑容,乐观坚强。她的故事打动了很多观众,而她在《星光大道》上的表现,也被煤炭总医院院长王明晓看在眼里。王明晓辗转联系到了《星光大道》,并通过节目组联系到了王威和家人,希望王威来医院治疗争取生命的希望。煤炭总医院普外肿瘤科团队成功为她做了长达6个半小时手术,医生从王威的脖子上摘除了10余个肿瘤,这次手术不仅让王威彻底告别了13年来压在身体和心灵上的“大脖子”,还通过后续对多处转移病灶的治疗,让这个花季少女奇迹般地康复了。

有了“明天”的人生,终于可以从容规划。出院时,王威感激地说:“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也要像你们一样,救死扶伤,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王院长的推荐下,王威来到黑龙江鹤岗卫校学习,2012年毕业后,带着优异的成绩王威回到了煤炭总医院,如愿成为心内科的一名护士。

“过去,我是病人,被人照顾;现在,我是护士,照顾病人。这种转变多么不可思议!”王威说。

2013年初,王威进行了身体系统复检,结果很好:血液中的癌细胞没有了。医生说:“王威的状态是健康的。她创造了奇迹!”

“因为爱,我活了下来,现在我要把爱传递下去”。历经这么多的磨难,王威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感悟,对患者的疾苦也感同身受。所以,不管多忙,她都会给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对于一些身患癌症的患者,她也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只要不放弃,癌症是可以战胜的。

王威的手机里经常收到患者的感谢短信,“王护士,谢谢你,孩子开始配合治疗了”。

“王护士,谢谢你让我重新有了对生活的期望…… ”

看到这些王威心里突然有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如果能有机会把自己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能让更多人坚强的面对疾病,让人们了解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共同目标都是“把病治好”,医患之间可以更加和谐地相处。

王威的“中国梦”

机会就是这样不期而遇,一天,王威正在准备为患者发药,突然接到医院通知:让她准备参加宣讲比赛!她在药车前竟然像小孩一样高兴地跳了起来!王威暗下决心: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每天下了班,为了修改自己的宣讲稿,她常常顾不上吃饭,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她认真听、仔细记。夜深人静时,她总是站在卫生间的镜子前反复练习自己的姿态和手势和表情,并用手机把宣讲的内容录下来,反复查找不足,只要不满意就重新再来,半个小时不行就一个小时,一直练到满意为止!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威的宣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仅成功晋级为北京卫生系统“我的梦·中国梦”白衣天使宣讲团成员,跟随宣讲团到北京各单位巡回宣讲,并被遴选进入北京市“我的梦·中国梦”百姓宣讲团。她跟着宣讲团走进了中央宣传部,还参加了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境外媒体专场报告会,多家国内外媒体纷纷对她进行采访报道,王威的“中国梦”走出了国门……凭借着不凡的实力,王威还在首届“寸草报春晖 共圆中国梦”演讲大赛上拔得头筹。

如今的王威已经结婚生子,有了幸福的家庭,现在她有着很多梦想,“因为爱我活了下来,现在我要尽己所能,把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早日康复,实现自己的梦想。”

工作中,她兢兢业业,努力护理好每一个病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岗敬业、感恩、回报的精神。同时,她积极参加北京抗癌乐园各项活动,热心社会公益宣传,把她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把自己的“天使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与千千万万的青年共同以“我的梦”,托起“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感动中国陶艳波观后感

全文共 996 字

+ 加入清单

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为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

小学的课程相对容易,陶艳波面临的考验在于体力。课间,她得陪着孩子们蹦蹦跳跳。上课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孩子听讲,她坐在一张很矮的凳子上,一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乃彬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急得满头大汗。为了让儿子跟上进度,陶艳波必须把上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课后,放慢速度再给儿子讲一遍。

乃彬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08年,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3年你太不容易了!”

更不容易的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

2011年,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如今,乃彬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同学提供快递服务。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当道路越走越宽,48岁的陶艳波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给自己订立什么规划么?“感动中国”的采访环节,主持人敬一丹提醒陶艳波:“比如旅游啊,美容啊……”陶艳波并不接茬,又把话题回到儿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彬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

母子俩能收获今天的成功和荣誉,离不开一个人--乃彬父亲的全力支持,“感动中国”也把他请到了现场。“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1072 字

+ 加入清单

张桂梅在华坪中学任教过程中,时不时就会有女孩在课堂上消失,在家访之后她发现,这些十几岁的女孩都被家里嫁人了。2001年张桂梅担任儿童福利院院长,她发现一些健康的女孩被丢弃在福利院门口。这些经历让她萌生了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的想法,因为帮助一个女孩可以挽救三代人。于是从2002开始她四处奔走,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四处募捐,然而社会往往是现实的,用了5年时间仅筹到了1万元。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07年作为党的17大代表参加党代会期间,一名记者在她裤子的破洞上发现了她的愿望,发表了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从此她想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愿望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政

府出资200万元创办了华坪女子高中。高中创办之后也不是一番风顺,条件艰苦,师资落后,多名老师因无法接受这个工作条件而辞职。剩下的老师在张桂梅的带领下,凭着作为共产党员的信念才坚持下来,并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任何伟大的事业背后的过程都是艰难的,张桂梅甚至没有自己的生活,她说:“也不是不想有自己生活,只是一天做着做着,就把时间做没了。忘了,把生活忘了”。是什么支撑张桂梅走了下来?在采访的最后,记者问道:“您觉得您这辈子的价值在哪?”,张桂梅回答:“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还是少,毕竟她们后面走的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对我是最大的安慰”。我在这句话中找到了答案,就是她找到了人生的使命,是使命的力量支撑她坚持下来,并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做到了这一切。

使命是什么,在当代的企业管理中,使命、愿景、价值观是经常被提到的三个词汇,企业的使命就是你的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对于个人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找到自己使命的人和一个没有使命的人,能够做到的程度是绝对不一样的。张桂梅就是因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也就有了支撑自己走下去的信念,在这个过程中她可以不记荣辱,不记得失,真心诚意的为自己的使命去奋斗,进而取得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成绩。

张桂梅的事迹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疫情肆虐,国际形式波谲云诡,但所有的危机又都是机遇,从此时此刻起认真的梳理自己,挖掘自己的人生使命,并为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奋斗。

在疫情之下,我们的党和政府表现出了强大的执政能力,以极快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是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唯一能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珍惜当下的大好环境,为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努力奋斗。张桂梅在采访中也提到:“我希望她们出来不需要感谢张桂梅,不需要感谢女子高中,我希望她们感谢我们的党和政府就足够了”。这正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心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1291 字

+ 加入清单

梁益建,男,主任医师,骨科硕士、神经病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骨科主任。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医生,1986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入围201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他被称之为神医,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他也是患者心目中的"脊柱侧弯的男天使"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平庸的医者,是医人,是尽力为病人减轻痛苦。

而大医精诚,是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他以心为灯,愿作患者的守护天使。平庸的医者,是医人,是尽力为病人减轻痛苦。而大医精诚,是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多少个日夜为病人之痛而辗转反侧仿佛痛在他心。多少里路途为病人之急而奔波劳累仿佛急在他身。

他,是无数个驼背患者的筑梦者,给予他们端正的脊梁与逐梦的希望。

医生,是一个多么令人敬佩的职业。你们是感动的支点,曾经艰难险阻,仍对生命负责,你们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只有爱心能促使你去做一个更好的医生”

作为该专业的医者,梁益建是病人公认的“善人”。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除了经常向医院申请减免患者就治费用外,还常常帮助拿不出钱来的患者筹钱。

对于梁医生而言,医生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治好更多人的信仰。他让患者重生,挺直脊梁直面梦想。

他是我们的骄傲

他是那么的善良,是那么的谦和

得知梁益建入围“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后,护士长陈澜第一时间就把消息发布到了科室微信群和个人朋友圈。“这是梁主任的荣誉,也是医务工作者共同的荣誉。”陈澜的声音里透着笑。

这几天,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可谓“全体动员”,“不只是我们科室,普外、脑外、神经内等科室的主任、护士长,都在转发梁主任入围的消息,发动身边人投票。”不过,梁益建本人依旧是查房、调支架、做手术,没有什么变化,“他从没提过自己入围的事情。”

这几天,有108人的“天自己的朋友圈里。”作为“天线宝宝”的音乐老师,龙音音从群里得知消息后,毫不犹豫地点开链接投了票,“梁主任确实做了很了不起的事,我应该向他学习。”

市民说:这位医生有医术更有医德

市民张燕说:“自己有位朋友是脊柱畸形患者,他渴求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身高,四处求医但屡屡碰壁,即便有医院愿意收治,治疗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眼见着这位朋友艰难的求医过程,张燕非常理解脊柱畸形患者内心经受的煎熬。“那是一种渴望治愈,又不得不放弃治疗机会的矛盾心理。当我把关于梁医生的报道讲给这位朋友听时,30岁的小伙子流泪了。”张燕说,自己虽然与梁医生素不相识,但被他想方设法救助病人的事迹深深打动了。

他带给我们的领悟

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是梁益建医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值得尊敬的医者的仁心。我们为他而感动,更希望医生与患者之间能够更加的和谐友爱。医生自是希望患者能够好起来的,他们每天或许会因为能力不足而自责内疚,不得不去面对死亡。似乎看上去已经麻木了,可表面上的冷漠并不代表他们的心就这样熄灭了。他们仍然坚持着,为医学事业更进一步而奉献着自己,甚至是到了生命尽头却又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出去以供医学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2024年度十大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20位候选人近日公布,他们的事迹简介已经在央视官网发布,无锡宜兴“寻亲大姐”吕顺芳位列其中。请广大市民登录“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评选网站,为吕顺芳投上一票。

今年64岁的吕顺芳,是无锡市宜兴官林镇义庄村农民。她小时因家境贫困,年幼的妹妹被忍痛遗弃。为了圆母亲晚年骨肉团聚的心愿,她四处奔波寻找妹妹,然而直到母亲去世也未能如愿。在寻亲路上,吕顺芳发现还有更多有着同样遭遇的家庭,她暗下决心:“我要帮天下父母寻找他们失散的儿女!”2000年5月,吕顺芳在家中办起了“寻亲驿站”,先后接待了来自内蒙古、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14个省区的3000多名寻亲者。为帮人寻亲,吕顺芳辞去工作,几乎花光了家中的积蓄。10多年来,吕顺芳帮助300多名寻亲者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亲人,使一个个离散多年的家庭破镜重圆,用爱心演绎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寻亲大姐”。

“虽然我自己的妹妹还没有找到。可是,想到有那么多的老人不再像我母亲那样抱憾,那么多的家庭能够骨肉团圆,我感到付出再多也是值得。”吕顺芳说:“不管有多大困难,我都会坚定而快乐地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1576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播出了,如果不是在姥姥家看了会电视,我还不知道今天就演感动中国。

看完感动中国,我真心觉得,闲着是罪恶的,浪费钱也是罪恶的。闲着,其实就是浪费时间,那么概括起来,浪费是罪恶的,应该怎么办?应该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金钱,珍惜资源。当有真的感触的时候,这些词句就不是空话和口号,不空洞也不高大。98岁的胡佩兰奶奶一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格桑吉德教书的那个地方,拍的那个小孩子,穿的那么脏,那么破,我们随便给他们一点也是好的,既然如此,我们怎么好意思浪费,怎么好意思随便把衣服什么的丢掉,应该捐出去。还有捡破烂资助孩子上学的刘盛兰爷爷,他活的那样勤劳;还有为孩子凑学费在生命的最后抢时间为孩子们绣制清明上河图的母亲姚厚芝,时间对她来说多么宝贵,我想她每天都会企盼哀求上天能多给他一点时间,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你所浪费的今日,是昨日殒身之人所期盼的明日。

有的时候我会觉得闲,会觉得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找不到意义所在,而现在,在刚看完感动中国人物之后的强烈感情下,我觉得,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后忙完自己份内的事也不会觉得闲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时候我也会想,有什么好捐助的啊,他们有那么穷吗,再说政府干嘛去了?

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通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淡了,但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己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的。

真的是有很苦的地方呐,真的是有需要捐助的地方(不过还是建议有可能的话少通过红十字会神马的中间途径)。还看到因为急着救孩子跳水导致高位截瘫的方俊明,很欣慰他工作的工厂很够义气,他的母校也很好,会有孩子们组成专门的义工团去陪伴他,其实这就是他们学校的一个精神楷模。还有自己捡破烂省吃俭用的刘盛兰老爷爷,在他家里的墙上贴着义工团的孩子们去陪伴他的照片,他说这让他很温暖,我当时就想,原来义工团的工作真的是有意义的,有舍友发说说表示做义工很有意义因为老人们很开心,我当时还想她太傻太天真,你们去哪儿说一些不用不痒的话能有什么用呢,真的能帮到什么呢,但也许义工活动真的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转念一想,做义工也要有好的心理准备,因为毕竟很多需要义工帮忙的老人居住条件也不是很好,做好吃点苦头的心理准备再去。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201*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我被他们的杰出事迹感动着!一个捡破烂为生的古稀老人,能省吃俭用数年来捐出十几万元钱,资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学生。一个身患绝症的村官,能把自己的百万家产,都用到了村里的公益事业。自己到最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她叫唐爱兰,她说的一句话更让我感动!那就是你对大家付出了真诚,大家就会对你付出真诚!

绝对真理!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将军夫人,放弃安逸,回到艰苦的农村生活,用他一生的付出实现了自己的崇高理想!还有身患绝症的母亲用几年的时间绣出清明上河图,用生命诠释伟大的母爱!还有为了救人落下终身残疾,笑对人生无怨无悔的见义勇为的英雄!还有义字当先为牺牲的战友守墓三十年的守墓人。还有为了孩子们上好学舍弃小家的好老师!还有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航天英雄们!等等!他们的事迹使我非常感动!

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观后感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1919年五月四日,有这样一批有志青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这次运动以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宗旨,创造了有同西方启蒙运动一样的巨大影响,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共产主义发出了曙光。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全国广大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的确,我们是党事业的支持者,祖国的建设者,祖国的明天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所以我们要紧随中国共产党的步伐,去开拓祖国更美好的明天。

那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如何担当这份责任呢?首先,我们要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放在第一位。其次,我们要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争做中国好公民。《西点军校之二十二条军规》为我们总结出了青年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精神和素质,我想我们都应该用行动去践行,让这些都成为我们本能的表现,这样我们能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就是这个道理。五四运动之所以被我们纪念,五四青年节之所以在一百年来生生不息,我想它应该是为了提醒我们要勿忘屈辱,勿忘历史同时传承五四精神来实现全人类的伟大理想。

今天的我们衣食无忧,有更多的条件发展自己,创造全新的自己,所以我们要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使命,用心传承爱国精神、五四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先烈用鲜血抒写的精神,为祖国,为人类,书写壮丽的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1033 字

+ 加入清单

8月8日晚上19:19至19:21分,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时代先锋”栏目,以《王锋:几进火海舍身救人》为题,对河南省方城县青年王锋南阳火海救人的英雄壮举,进行了时长3分钟的报道,使王锋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传遍中华大地。

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光武街道西华村一栋三层居民楼突发火灾,浓烟迅速吞噬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方城青年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海救人,20多名邻居无一伤亡,而王锋因救人全身98%面积烧伤,后被送往南阳南石医院救治,自7月12日被转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救治,至今仍未度过生命危险期。

王锋南阳三闯火海救人的英雄壮举,感动了家乡方城,感动了南阳,感动了河南,感动了全国,奏响了一曲新时期高亢激昂的见义勇为英雄壮歌。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中央领导同志做出了宣传王锋先进事迹的批示。市长霍好胜、市委副书记王智慧,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新会和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县政府县长段文汉等,先后到医院看望慰问王锋及其家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踊跃捐款,新闻媒体集中报道,在全社会形成了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彰显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美德,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了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在英雄王锋家乡方城县,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积极开展对王锋的救治工作,动员全县社会各界为王锋捐款献爱心;县委做出了向王锋学习的决定,在全县大力弘扬英雄王锋精神,营造了“学习英雄见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7月26日至30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记者,冒着炎热酷暑,先后深入到南阳、方城、北京等地,对英雄王锋的先进事迹进行深度采访挖掘,自8月8日陆续开始报道,让英雄王锋精神走出南阳,走向全国。

在当晚的央视新闻联播“时代先锋”栏目中,通过王锋所救出的托教老师、楼上住户的叙述,王锋妻子潘品和爱心人士的讲述,再现了当时王锋勇闯火海、挺身而出的英雄壮举,展示了王锋奋不顾身、舍身为民的大爱担当。

目前,王锋先后被中共南阳市委授予“雷锋式好青年”,被南阳市综治委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被团省委、团市委、团县委分别授予省、市、县“见义勇为好青年”,被全国雷锋文化联盟组委会授予学雷锋“爱心推广之星”,被评为由新华社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16”第二季度网络人物,入选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主办的2016年7月份“中国好人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人物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因爱而精彩,因为爱的存在,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精彩,在我们的身边,也常会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感到温暖和感动,甚至是强烈的震撼!

常人看来,要捐献器官是件很难的事,因为大多数中国人认为人死后要留个全尸,既然完整的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的离去。更别说捐赠人自己了,可是有的人却不那么认为,她宁愿放弃人生最后一线光明,为三个眼病患者带来了光明,她就是王飞越,那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称赞!

46岁的王飞越是四川巴东县中医院护师2001年8月查出肺癌。弥留之际她要求捐出自己的眼角膜让他人重见光明。为了保护角膜她又曾拒吃止疼药最后要求医生撤掉氧气和急救药物放弃对她的治疗。在王飞越去世后的第二天,她的一只眼角膜被成功移植给三个眼病患者。三台手术均获成功。医生打开手术者眼睛上的纱布,他们在这一刻终于看见了光明。王飞越捐献角膜的义举在巴东县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整天前往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其场面在巴东前所未有。

多么感人的事迹啊!在此,我要向她表示由衷的敬意!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抉择啊!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好像王飞越这样感动我们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就好像一支蜡烛,在黑暗中,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自己,也要给大家带来光明,点亮生命!其实她并没有死,她那舍己为人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这样的人何尝不让我们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观看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99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都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人们选择坐在电视机前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心情似乎一直很沉重,眼泪总是停不住。

方城县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开国少将栗在山等都出生在这里。王锋出生、成长的村庄名叫古城村,位于广阳镇区东南2公里处。村北可遥望三贤山,这座山古称广武山、三尖山。东汉时,魏伯阳、燕子龄、闫子奇三位道士鼎力相救刘秀,使其摆脱了王莽追兵,刘秀成就帝业后,封三位道士为“三贤”,赐此山为“三贤山”。古城村东边的村庄,就是栗在山将军的故里栗贾庄村。厚重的历史文化,贤人名将的传奇故事,无形之中对这里的人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使这里的人们养成了崇文尚武的风尚和侠义助人的习惯。

王锋上小学时,在姑姑家所在的佟庄小学上了一年一年级,之后转回古城小学上学,初中是在广阳镇一初中上的,高中是在方城县二高中上的,后来通过自考上了郑州大学。

上学期间,只要星期天或是节假日回家,王锋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家里学习,从不出门和别的孩子打架、产生矛盾。王锋的父亲王荣义、母亲周文焕也经常教育他,光学习,不要淘气,也不要招人家东西,别人遇到困难要主动帮忙。王锋平时喜欢读的书就是《增广贤文》和《平凡的世界》等,从中汲取了不少励志和养成好品质的素养。

王锋牢记父母的话,在学校经常帮助别人。现任广阳镇一初中教务处副主任的张延兵和王锋是同村,也是和他一起长大的发小。张延兵那时家里非常困难,而王锋父亲早年做过生意,杀猪卖肉能挣些外快,家里条件相对好一些。那时候,王锋帮助过他很多。初中时,张延兵的饭票总是不够用,王锋就把节约下来的饭票塞给他。1997年张延兵到南阳上大学,正在郑州大学上学的王锋听说他贷款上学,就托人捎回来300元钱给他,以解燃眉之急。

现在广阳镇一初中教学的张浩阳老家是刘双桥村的,上初二时和王锋是同班,王锋是副班长。上初中时,大家都是从家里带小麦到学校换饭票。有一次,张浩阳换完饭票不小心弄丢了,没钱吃饭,女生脸皮薄,也不敢给家里说。王锋知道后,就组织同学给张浩阳捐饭票,他自己主动带头捐。因为有了王锋和同学们的帮助,张浩阳一个月的生活费才有了着落。

学校组织集体劳动,王锋总是争着干、抢着干,从不偷懒。有一次学校组织到河里抬沙,由于王锋个子小,班主任老师闫铭就安排是副班长的他做记录,谁知他说啥也不干,非要去抬沙,最后没办法只得让班长来记录。

对于集体和邻居,王锋也充满了关爱。2013年4月,古城村小学改造房屋,教室不够用,王锋就主动腾出自家一楼的三间房子做临时教室。学生上课时,他还跑前跑后义务为师生提供开水。

村医李兰的诊所每天人来人往,有谁要喝开水,自行车没气,都要到隔壁去找王锋。去的人多了,王锋干脆专门买了个气筒放在门口,方便别人使用。李兰家的电脑坏了,由于王锋是学计算机的,只要他在家,随喊随到,从不推辞。

王锋家门口的东边是村民们的育烟苗大棚。村民王林育烟苗时,王锋二话不说让他在自家门口的空地上装育苗营养钵,而且还主动帮着干活。

王锋对家人也是充满了关爱。王锋姊妹五个,上有2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王锋的母亲患有乳腺癌和糖尿病,还伴有脑栓塞后遗症,父亲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弟弟患有癫痫病。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全靠王锋一个人苦苦支撑和照顾。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王锋大学毕业后,先是在郑州打了8年工,后来又先后到马来西亚、南阳油田打工。只要一发工资,他就赶紧往家里寄钱。父亲、母亲、弟弟的病,都是他带着上方城、上南阳、上郑州去看,听说什么药物治疗效果好,他就跑到药房邮寄回来。他到马来西亚打工期间,就让妻子潘品照顾他们。

为了让父母住得好一点,2009年,王锋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盖起了新房,让父母搬进去住。为了给弟弟娶个媳妇,他把自己的婚事放在后边,给弟弟置办了家具、家电等,先让弟弟结婚成了家。

古语说:“父母在,不远游。”看着一家人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和家人,也为了和妻子、儿女团聚在一起,2015年7月,王锋结束了长年在外打工的生活,在同学宋德申的帮助下,利用夫妻二人都教过书的优势,在南阳市西华村一栋三层民宅中,办了个托教班,每天忙忙碌碌地招呼二三十个小学生,赚些辛苦钱。

对自己的托教班,夫妻俩倾注了大量爱心。为了提高托教生学英语的兴趣,王锋购置了投影仪、打印机,从不额外加钱。为了能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王锋夫妇用心做好良心教育。午饭、晚饭都是四菜一汤不重样;刚立夏就购置床铺,供学生午休;晚上其他托教都是7点半下班,可王锋为了让学生们扎实掌握知识,反复出类型题直到学深学透,有时托教辅导一直到晚上9点才结束。每到吃饭的时候,都是学生们最快乐的时刻,他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和王锋、潘品探讨着学习上的困惑和成效,百十平方米的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家的温暖。

英雄壮举

王锋和妻子潘品教书的日子是平静和幸福的。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改变了王锋的命运,也改变了王锋一家人的命运。

5月18日凌晨1点刚过,正在熟睡中的潘品被丈夫推醒。“咋有股烧焦的煳味?”王锋说着打开位于一楼北侧的卧室门,此时紧挨着的一楼大厅已是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大厅内存放的10余辆电动车、摩托车正在熊熊燃烧,并传来“咚咚”的爆炸声。“失火了,快救人!快救人!”见此情景,王锋顾不上思索,也顾不上穿衣服,一边迅速打开楼房的大门,一边大声呼救。由于他们一家居住的房间离大门口最近,王锋折回身冲进火海,先将潘品与一双儿女转移到安全地带。

浓烟迅速吞噬了整栋楼。“赶紧报警!一楼还有学生!”说着王锋又冲进火海中,救出了困在一楼的两名学生和一名托教老师。此时王锋还没被大火烧伤,他完全可以保命外逃,等待外援。但人命关天、时间紧迫,随着“噼噼啪啪”的燃烧声,潘品在被惊吓得神情恍惚之中,看到丈夫毫不犹豫地第三次冲进了正在燃烧的居民楼。因为,二楼、三楼还有10多名住户啊!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的样子,王锋从火海中跌跌撞撞地跑了出来。此时的王锋头发已全部烧焦,全身像“黑炭”一样,神志已不清醒,嘴里一直重复喊着:“楼上有人,快来救人啊!”并且一直沿着小巷向外边跑边喊,身后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血脚印。

听到王锋的呼喊声,周围邻居纷纷起床加入到救火队伍之中。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几天之后,潘品仍然心有余悸:“由于火势太大,门口没有水源,邻居们回家端水灭火,一盆盆水泼上去,但根本没有效果。”此时被王锋呼叫醒的二楼、三楼的居民也纷纷采取自救措施,为专业救援人员的到来施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当晚1点35分,消防队员和救护车赶到现场,大火被迅速扑灭。“把王锋抬上救护车时,他还一个劲地说‘楼上有人,先救他们。’”邻居卢先生叹息道,那时王锋已处于半昏迷状,但他唯一惦记的就是先抢救别人。

从王锋所居住的居民楼到通往张衡路口的小巷里,大约50余米远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王锋带血的脚印。直到5月20日下午记者现场采访时,虽然经过了一场雨水的冲刷,还是能依稀看到那一个个奔跑救人的血印。

那一夜,王锋凤舞烈火,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10多条鲜活的生命,使他们全部安全脱险,而他自己却被重度烧伤。

在那栋居民楼前,是两棵又粗又高而又稍微向西倾斜的杨树,它们枝繁叶茂,青枝绿叶,在略有凉意的晚风中伫立。在那场突发的大火中,它们和邻居们一起共同见证了王锋的英勇救人行为和揪人心肠的呼喊。

爱心接力

英雄王锋用他的义举大爱感动了南阳,感动了河南,感动了中国。中央、省、市、县新闻媒体及时深入采访,跟进报道,使王锋的英雄事迹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传扬,彰显媒体人的责任担当,唤醒社会爱心救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10多天来,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大河报、东方今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南阳电视台、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腾讯网、大河网、映象网、南阳网等20多家新闻媒体给予迅速集中报道,共刊发报道稿件120多篇。

南阳日报还开辟专栏,邀请南阳的作家、诗人们赋诗作文,用文学的方式歌颂王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张中坡创作的散文《生命的奔跑》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不妨抄录于后:

生命是最可宝贵的。有人对自己的生命珍惜,有人对别人的生命珍惜,有人对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无比珍惜。当你以奔跑的姿势拯救别人生命的时候,你奔跑的姿势就上升到了一座城市的高度,你的生命瞬间也就得到了升华,你的生命也就升华成为南阳的精神之光。

那个夏日的午夜,你一直在奔跑,赤身赤脚在奔跑,在烈火中三次来回奔跑,在南阳居民区的小巷里奔跑,用尽全身的力气在奔跑,用尽整个的生命在奔跑,用自己的生命去抢救别人的生命、保护别人的生命,直到居民楼上的10多名男女老少全部被救出,被烧成“炭人”的你才瘫倒在路旁。

奔跑中,你脚下蹚火,你脚下生风,你一心想的就是救人,你唯一做的就是救人,你一直大声呼喊的一句话就是:“着火了,快来救人!”当居民楼里的人们全部被安全救出,当你面目全非、被抬上救护车的那一刻,他嘴里喃喃说的却是:“先救别人!”

你与妻子和一双儿女居住在离门口最近的地方,不过几步路的距离。当你打开大门,你可以自己独自逃生,但你没有。你爱妻子、爱一双儿女,他们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不能失去他们。你第一次毫不犹豫地回头冲进了火海,救出了妻子和一双儿女。此时,你可以一家三口逃生,但你没有。你爱托教的学生、爱托教老师,他们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第二次毫不犹豫地回头冲进了火海,救出了两名学生和一名老师。此时,你还可以安全逃生,但面对越烧越旺的大火,你没有。你爱这些熟悉的或陌生的邻居,你们在城市的同一屋檐下简单租住、艰难讨生活,他们也被你视作了生命的一部分。你第三次毫不犹豫地回头冲进了火海,冲上了二楼,冲上了三楼,用嘶哑的声音,用激烈的敲门声,喊醒了这些午夜酣眠的邻居,留给了他们生命的希望。

小巷里那一串带血的脚印,是你奔跑时留下的脚印。它们像一个个鲜红的心字形状,烙印在夏天的水泥路上,洋溢着你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你不是“赤脚大仙”,也不是在炼丹炉炼过的孙悟空,但你却赤身赤脚在火海里决绝地穿行。火是灼热的,火也是可以摧毁一切的。我不知道火在烧烤你的肉体时,你是怎样的疼痛,但我知道,那时你是怎样的焦灼,你满心焦灼的都是别人生命的安全!你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的疼痛!

你来自南阳盆地乡下一个古朴的村庄,你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到南阳打工讨生活。在城市里你依然像乡村的一株庄稼一样朴实无华,城市的五光十色和酒绿繁华没有侵染、影响你的品质和本色。你从不抱怨家庭的贫困,你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你用爱心和生命一直在呵护、温暖着家人。关键时候,你又用爱心和生命呵护、温暖了10多条鲜活的生命。

此时,家乡大片大片金黄的小麦已在收割,而你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正在接受漫长的治疗。你火海救人的消息感动了南阳盆地、感动了大江南北,你的亲朋好友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你在南阳的左邻右舍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你的家乡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南阳全城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全国各地的无数网友、无数好心人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就连明星黄晓明也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有这么多好心人参与救援你,在病床上的你并不孤单。这么多好心人参与救援你,本身就是对你火海救人行为的点赞、敬佩与回馈!尊重别人生命的人,必定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人世间最至简至朴的道理!

作为老乡,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在家乡父老乡亲和天南海北无数爱心人士的热切期盼中,衷心祝愿你早日康复,重新与家人步入安宁幸福的生活。

烈火救人英雄王锋,好人一生平安!

有位读者给张中坡打电话说:“看了你写的《生命的奔跑》,让人泪流不止!写得太好了!向你致敬!更向英雄致敬!”

王锋的爱心和英雄事迹,在媒体的报道后,迅速引爆了全社会的爱心,天南海北的爱心人士纷纷到南阳南石医院看望慰问王锋及其家属,或是通过转账、微信红包、轻松筹等各种渠道为王锋捐助善款,捐助总额达240多万元。传递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至善大爱、和衷共济的正能量。

面对躺在病床上体无完肤、痛苦不堪的丈夫,王锋的妻子潘品痛彻心扉,这个老实、善良、本分、话语不多的传统女性,用她的坚强和乐观默默承受着、期盼着、感激着。这些天来,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见到每一位前来捐款的爱心人士,她都用那句诚挚的感谢和深深的鞠躬表达着自己的情感。“真的觉得特别过意不去,让这么多人来帮助我们,我觉得忐忑不安,无以为报。现在王锋的捐款已经够了,请捐给更需要的人。”连日来,她婉言相拒了多笔善款,少则数百元,多则上万元。“是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为王锋带来了生命的希望,真的非常非常感谢!我一定照顾好他,鼓励他争取早日康复,回报大家的爱。”

抢救英雄

为了让英雄王锋重新站起来,10多天来,南石医院成立以院长为首的专家治疗小组,夜以继日地全力组织抢救。

5月18日凌晨1时50分,南石医院烧伤二病区接到了一名全身烧伤的患者。他,就是三闯火海救人的王锋。

值班医生孙羽飞迅速为患者做了全面检查,王锋全身烧伤面积达98%,其中90%三度烧伤,8%二度烧伤,属于特重度烧伤,生命垂危。增派医护人员,腾空急救床位,布置仪器设备,调配血浆和卫材……该病区即刻开通绿色通道,做好一切准备,全力实施抢救。

一场与死神的争夺战就此打响。瞬息之间,大家各就各位,开始了紧张有序地抢救:建立三路静脉通道,快速补液,输血;给氧,确保呼吸道畅通;插尿管、清创、持续心电监护……从当日凌晨2点到早上7点多,抢救治疗措施在一步步进行中。烧伤患者需要静脉补液抗休克,这是前期抢救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在给王锋建立了三条静脉通道后,医护人员需要不停地往里面补液,在第一个24小时里需要补液1万多毫升,而前4个小时里需要输入至少6000毫升的液体。当班的医护人员守护在病床前,时刻观察着王锋的病情。

抢救中,院长赵俊祥、科室主任王硕汇集全科医生讨论治疗方案。鉴于患者情况危急,医护人员做通家属工作,于当天9点左右切开患者气道。当时从里面吸出的炭末特别多,如果不及时切开气道,后果不堪设想。

前期的护理工作更是艰辛。由于王锋全身烧伤面积太大,身体不断往外渗出液体,每半个小时要翻一次身,每两个小时要换一次敷料和床单,翻身的过程中还要不触碰到三条静脉通道,并确保通道畅通,难度可想而知。在全力抢救王锋的十几个日日夜夜里,特医、特护24小时密切关注着王锋的病情变化。

主治医师孙羽飞在对王锋进行抗休克治疗的几天里吃住在病房,24小时关注患者病情。这位寡言少语的年轻医生微笑着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不值一提,当医生就要一切以病人为主。”

由于前三天的抗休克治疗及时有效,王锋的生命体征得以稳定,在入院第七天就做了首次切痂植皮手术。

5月25日8点多,王锋被推进手术室。手术时间越短,对患者术后恢复才越好。为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该院派出8名医生分4组为王锋实施手术。在3个多小时的手术中,医护人员在王锋腹部仅存2%的完好皮肤部位进行取皮,以对其双上肢和右下肢进行植皮。手术顺利实施,虽然王锋闯过了休克期,但他还面临感染关,治疗、护理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

6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烧伤界顶级知名专家夏照帆听闻王锋的感人事迹,专程赶到南阳对其治疗提出了很多方案和具体指导。6月3日上午8点多,南石医院对王锋成功进行了第二次植皮手术,对其左下肢进行切痂植皮。面对大家的“加油”祝福,王锋坚强、乐观地回应“好的”。目前,王锋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相对平稳。

在抢救王锋的过程中,南石医院组织了最好的专家,采取了最好的技术和药品,全力以赴救治。目前乐观判断,王锋的伤情感染期为半年左右,待度过感染期后,将进行恢复期的治疗。

学习英雄

王锋的英勇事迹,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关注、关心和关爱。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看到家乡王锋的英雄事迹报道后,深受感动,十分挂念,特意与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通电话,向英雄表示敬意,向英雄家属表示慰问。

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市委副书记王智慧,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新会,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和卧龙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余永海等领导分别多次到南石医院看望慰问王锋及其家属,详细询问医疗和生活中的困难,鼓励家属要坚强面对眼前难关,要求医院邀请国家顶级专家参与救治,党委、政府和人民会当好坚强后盾。

各级学习王锋的活动也迅速展开。王锋被授予河南省“见义勇为好青年”和南阳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雷锋式好青年”称号。团省委、南阳市委和方城县委分别作出了向王锋学习的决定,学习他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学习他心系他人安危、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忘我的担当精神,学习他敢于拼搏、勇闯火海的顽强意志和舍身为民、不计得失的大爱情怀。

“王锋不仅是方城儿女的优秀代表,是方城人的骄傲,也是南阳人、河南人的骄傲。”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说,“方城将大力弘扬王锋的先进事迹和感人精神,让王锋精神在方城全县落地、生根、开花,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成为建设富强和谐美丽方城、加快方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

凤舞烈火,侠义英雄,义薄云天,精神永存!我们相信,英雄王锋一定会尽快好起来,他的英雄事迹和感人精神也一定会在全社会传播得越来越久远,散播成更多的河南好声音、中国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