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一篇学过的一门艺术的作文精选20篇

作文在近几年中学的语文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不仅反映了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还反映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以及对知识的积累。下面为大家分享写一篇学过的一门艺术的作文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1212

作文

1000

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作文之拍艺术照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太好了!太好了!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咦?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妈妈告诉我:“下周一上午9点,带我去杭州照相馆拍艺术照!”拍艺术照是我的一种期盼,听说,拍艺术照可以穿漂亮的衣服,我真希望下周一快快到来。

漫长的两天终于过完了,在周日,妈妈对我说:“明天要早点起床,家里到照相馆要一小时,所以明天你要早点起床。”我使劲点点头。到了周一早上,我早早的起了床,穿好衣裳,刷好牙,洗完脸,吃完早饭后就开始催促妈妈。过了半个小时,妈妈就与我就一起出发了。

一路上,太阳毒拉拉的,我热得要命,恨不得跳到冰箱里去。到了照相馆,我进了更衣室,看到了许多美丽的婚纱裙,就把所有的炎热都忘光了!一位阿姨为选了一件方格类的婚纱裙,我换上了衣服,阿姨还帮我重梳了头发,接着,摄像师就把我带到了拍摄房间。摄像师让我坐在一张椅子上,并把一只白色小熊放在我的头上。让我面带微笑,看他的手的位置。就这样,一张艺术照拍完了。然后,摄像师让我靠在椅子上,做一个把小熊递给别人的动作,脸看着摄像头,头向右歪一点。只见摄像师点点头,“卡擦”一声,又一张照片拍好了。后来,摄像师让我趴着、坐着、站着;靠在墙壁上、抱着小熊、向妈妈挥手……过了半小时,8张照片拍好了,摄像师对我们说:“好了,你们可以去换下一套衣服了!”我与妈妈来到更衣室,又选了一件衣服,是旗袍。穿上后,又来到拍摄房间,摄像师见了,说:“旗袍……应该拍的优雅一点。”说完,他就让我坐在一个古老的椅子上。摄像师对我说:“做一个女士二郎腿的姿势,微笑就可以。”我按照摄像师的要求去做。接着,他让我用最自然的动作做一个姿势,我做了一个十分严肃的动作。“卡擦”一声,有一张照相拍好了。

时间过得真快,不一会儿,照片全拍完了,我和妈妈都满意的笑了。我想:艺术照真是一个打造美丽女孩的一个方式,如果有机会,我还要去拍艺术照!

[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作文之拍艺术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雅艺术观后感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牢记着老师教的礼仪:听音乐会要保持安静,不能说话,演出中间不能上洗手间,不能随便离开座位……。在我们的默默期待中,演出的大幕终于拉开了。“请欣赏:喜洋洋、紫竹调。”随着主持人清亮的报幕声,一支乐队上场了。乐队中有弹琵琶的;有拉二胡、板胡、大提琴的;有吹笛子的;还有敲打扬琴的……,台下顿时变得鸦雀无声。悠扬的旋律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音乐家陶醉的演奏神情更让我们有一种美的感受。然而,你可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看似轻而易举的演奏,却花费了音乐家平时多少心血啊!

接下来是歌唱表演,优美动人的歌声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和着节奏拍起手来。这是一首3/4拍的歌,它时而高亢激昂,令人心潮澎湃;时而婉转悠扬,使人有些忧郁伤感。精彩的演出一幕接着一幕,热烈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音乐家们的精彩表演听得我都想翩跹而舞了。在演出中,我们知道了“柳琴”是什么,还认识了“阮”这件古老的乐器,学到了不少音乐知识。

正当我们为一出出美妙的音乐而陶醉时,演出结束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少年宫。在回家的车上,我还在出神地回味着刚才美妙的音乐旋律呢。“该下车了!”一个同学捅了我一下。直到此时,同学们才把我从音乐中拉了回来,他们都说,我是一个痴迷于音乐的女孩。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小,既欣赏了一出美妙的音乐会,又学到了很多关于音乐和乐器的知识,更坚定了我勤学苦练古筝的决心。我想:长大后,如果我能和台上的叔叔阿姨们一样表演,那该多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说中的艺术表现

全文共 10976 字

+ 加入清单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一起来看看小说中的艺术表现,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一、研究小说艺术内容形式的重要意义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过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文学样式,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产生,发展、消亡。每一种文学样式,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竭尽全力;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它自身的生灭。我们有过众多出色的学者,曾对文学发展

做过同样出色的研究,从中总结出很多颇有教益的经验与规律;然而,从艺术内容形式上,亦即从文学本身的规律上去研究它们,却很少有人去做。至今,在我们这样历史悠久、幅员广阔的国度里,还没有一本完善的《文体学》专著,就是一个明证。

上述情况,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文学始终不能登上大雅之堂,除了诗歌可以做为赞颂统治阶级以及上层人士间酬答的工具之外,其余可以说都被视为邪端异说。特别是小说这一样式,向来受到轻慢。如果说对文学样式进行研究,前人还给我们留下为数不少的“诗话”“词话”的话,而对小说样式的研究的著述,实在是风毛麟角。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状况来看,十九世纪以来,小说这种样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运用语言表达社会生活的文学诸种样式中,已经超群绝伦,人们可以一口气说出几十种乃至上百种列入世界名著的小说来。就中国文学史的情况看,曾经有过几个繁荣时期:唐宋的诗词、元代的杂剧、明清的小说。可以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繁杂多变,小说正是适应这种情况而完成了它的发展。这充分表明了,小说出于它本身艺术表现上的原因,才能够肩负重任,大显身手。

从艺术内容形式上去研究小说,不是没有意义的。不错,鲁迅曾否定过“小说作法”,但我们应该历史地、客观地去领会他的这一论断。他否定的是当时草率成篇专为骗钱的“密诀”“入门”之类的书籍,绝不反对对小说艺术进行研究。在鲁迅的著作中,论及小说作法的篇章很多,假如不是由于斗争紧迫无暇顾及,他倒真会写一部高水平的“小说作法”来呢。

“利其器”向来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作小说,怎么可以不研究作法呢?

当前,我们正处在建设四化的历史时期,亿万人民高昂的情绪、举国上下沸腾的场面,需要我们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表现它。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如果我们在运用各种文学样式时,能够扬其长,弃其短,则必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说发展的历史,就是小说艺术发展的历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对小说提出日益繁难的要求;这要求,成为小说艺术发展的动力,使它完成自身的发展。

中国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它从古代神话传说、史传文学吸取了营养,在魏晋六朝志怪、志人小说和唐宋传奇中初具规模,于宋元话本中日趋成熟,至明清小说中达到高峰。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小说不单在表现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深刻、广泛,而且与之相适应在艺术表现上也越来越灵活、有力。

二,小说艺术表现力在逐步提高

从小说发展的历史来看,艺术表现力的逐步提高,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一)对人物刻划的手法日趋丰富、多样。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是从记事开始的。魏晋小说,不过是如鲁迅所说的“粗陈梗概”(《中国小说史略>),因为作者们的着眼点是“搜奇记逸”。唐宋传奇,已经在叙述故事力求“宛转”的同时,注意落墨于人物形象。所以,在唐宋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刻划人物的细节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简单表露。到了宋元话本中,人物已经从故事的演进中凸现出来,得到了多方面的表现。有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固然是吸引住听众的一个先决条件;但要想真正抓住听众,还需得力于绘声绘形的渲染。这样,说活艺术必须做到:“讲论处不滞搭、不絮烦,敷演处有规模、有收拾,冷淡处拾掇得有家数,热闹处敷演得越久长。(《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说到底,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是听众关注的焦点,说话人的“敷演”就不能不围绕着它来进行。话本中的人物,面貌是清晰可见的,这里有具体的肖象描写;这些人物的身世是清楚的,这里有概括的介绍;这些人物的言谈举止是活灵活现的,这里有语言、动作的简劲描绘;这些人物的内心是可以窥测的,这里有多种方式的心理交代。明清小说,使小说艺术达到了高峰。

《红楼梦》一书,单就人物描写的艺术方法而论,可以说无愧于世界名著的称号。在人物描写的手法上,且不说那性格化的语言,也不说那独特性的动作,就那心理描写的多样性来说,也足以使人惊服。这里不但运用了结合人物行为言谈透示心理的传统手法,而且运用了条分缕析的静态剖析的创新手法,也运用了诸如幻境、梦境等等特异手法。有人说,静态剖析的心理描写手法,为19世纪西洋小说所独有,可是我们的伟大作家曹雪芹,在18世纪闭塞的中国却使用了它,恐怕这个手法的“独创权”不该归于外人吧。再说,意识流动,意识交流的写法,在《红楼梦》的幻景、梦境中有所体现,也可以说是“意识流”的较早的应用吧。综上所述,小说艺术在发展中,逐渐把人物描写推到首位,相应地也就促进了人物描写手法的丰富多样。

(二)对故事叙述的方式日趋曲折、多变。

敷演故事,一开始就成为小说着力解决的任务,但由于当时种种条件的限制,在内容形式上并没有那么复杂多变的手法。志怪、志人小说及传奇,大都叙述简单的故事,而且依自然顺序,平板地叙述交代。到了话本小说里,情况有了大的变化。由于说话人要靠“三寸不烂之舌”吸引住听众,就必须有一个动人而曲折的故事。故事的曲折动人,固然要靠故事本身;但在叙述交代时运用一些技巧,则不但不是多余的,而且是必需的。先提出结局,后交代过程,可以造成悬念;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繁杂的故事得以表现;线索人物、线索物件的使用,使情节可以严谨贯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故事能够层层推进。

如果仔细考察中国古典小说,就可以发现,短篇向长篇有个过渡时期,这种过渡从《西游记》、《水浒传》等著作中都可以看得出来。先有了精心构制的短篇内容形式,再用它连环延续,最后才有了通体安排妥切的长篇结构《红楼梦》在安排情节方面,又达到另一个高峰。繁杂的生活琐事,众多的人物行为,是那样如涓涓细流归入大海;而看去平淡的家务事、儿女情,又是那样丝丝入扣、层层相因地依据它自身的逻辑在变化发展。面对《红楼梦》所表现的生活事件,恐怕除了曹雪芹以外的作者,都会束手无策吧。看来,小说艺术的焦点从叙事转向写人,并没有降低对叙事本身的要求,而是使它进一步发展,以适应着力刻划人物的需要。何况,叙事本身,也是小说艺术的一个不可推卸的任务。

(三)对背景、环境的渲染,日趋浓重、炽烈。

由于传奇以前的小说,还只是粗陈梗概,对故事演进的背景、人物活动的环境,还很少交代。这样,那时的小说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厚度方面,就很受限制。在话本小谠中,情况开始有了变化。说话人为了绘声绘形地表现人物,便不能不连同他们身处其境的社会形势与自然氛围,也加以必要的渲染。但应该看到,这种对背景、环境的交代,还是很简单的,而且有时也流于公式化,如话本、讲史乃至后来小说中的“风景赞”“器物赞”“肖象赞”等等。又是在伟大著作《红楼梦》中,上述写法达到了新的高峰。这部被誉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作品,对于当时社会生活提供了那样丰富多采的画面,实在今人惊叹。《红楼梦》中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诸如政治形势的透示,人物关系的显现,世态人情的披露,风俗习惯的点染,山川景物的勾勒,用具器物的描绘,加强了作品的厚度和深度,使后世读者从中得到的东西比从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那里得到的要多得多。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作者在完成上述任务时的技巧,曹雪芹一反过去的那种简单而又刻板的写法,结合人物言淡举止,适应故事的推进演化,或随意点染,或着力铺陈,千姿百态,各尽其巧。

( 四)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抒发,日趋强烈、灵活。

小说的思想,主要靠故事、人物本身去完成;但是,这并不排斥作者的评论抒发。在传奇以前的小说中,还很少出现作者出面表态的情况。话本艺术中,由于有了说话人这一特定的讲述者,就可以随着故事的演进,抒发他的感慨赞叹,也可以对不同人物表示喜厌爱憎。话本中的楔子,内容中很大的因素是警世喻俗的规劝之言。《红楼梦))在这方面,同样攀上高峰。作者的意旨,竟然用了那么多的艺术手段来强调、陈述,实在是后世小说作者的楷模。在这部伟大作品里,表达作者的观点主张,是那样的内容形式多样,又是那样的方法灵活。这里面有几个次要人物做为作者的代言人,又有假主要人物之口发出的议论,有凭借某些细节显示的哲理,又有随处进行的即兴阐发。

小说内容形式的发展,原因在于小说本身。社会生活提出要求,这只是提出了文学内容形式发展的客观要求,能否适应这种要求完成这种发展,则要取决于文学内容形式本身的主观条件。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要求而消亡的文学样式,是并不乏见的,例如中国的宋词、元曲。那么,为什么在近最几百年间,不是别的文学样式,而恰恰是小说得到充分地发展呢?原因恐怕不难找出。

三,小说艺术表现力的特点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来表现社会生活的,粗粗看来,它似乎不如线条、色彩、音响、造型等等手段那么生动、有力。但是,它的优点,也正在于它的表达条件的简朴。语言,犹如空气和水,无所不在,一当它掌握在巨匠手中,便生出无限的魔力。画一幅万人交战的场面,需要大幅的纸和多量的油彩,而当具体描绘时,则要有千钧的笔力;至于用色彩表现抽象的思维、声音,更是使一般匠人无能为力。在语言艺术领域中,情况则有了不同,尺幅之中可以囊括天下,寸毫之端可以尽洒风情。

社会生活,要求文学去反映它,而这要求似乎是无限的。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总是达不到极限,而只能逐步提高这种反映的深度、广度、厚度。

那么,社会生活对文学提出怎样的要求呢?概括说来,就是:对人物刻划的生动、丰满,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叙述的完整、多变,对人物活动的背景环境描写的细微、广泛,对人物行为的评论的深刻、灵活。

应该看到,在实现上述要求时,小说这一样式,较之诗歌、散文、剧本,有着独特的优越性。也可以说,满足上述要求,恰恰是小说之所长。下面,让我们对此做较为详细的研讨。

(一)小说可以生动、丰满地刻划人物。

“文学是人学”,各种文学作品,都以写人为中心。在人物刻划上,小说的艺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小说在刻划人物形象时,几乎不受什么限制。

这里,我们不妨拿小说与其它文学样式比较一下。诗歌中写人物的叙事诗,在进行人物刻划时,为适应这种凝炼的艺术内容形式,恐怕很难尽兴;再说,既使找到了那有力的动作、话语,也要屈从于那容量有限的诗行。剧本是供表演用的,它的主人公们,只能靠形诸于外的动作、语言去感染观众;尽管剧作家们创造了例如“独白”之类的揭示人物内心的方式,但要达到探微入细、淋漓尽至,怕也有不小的困难。

小说在这方面是得天独厚的。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或明或暗、或虚或实、或表或里、或分或合地去完成人物刻划。详细地介绍小说刻划人物的方法,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仅就这种刻划的独异性谈谈几点看法。

小说刻划人物,能够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在小说中,一个人物出场了,作者将对他的言淡举止、遭遇命运负责。如果他是一个主要人物,我们则看到作者在他身上浸注的心血。从集中写的角度,有出场后的大段概括介绍,有特定行为的着力描写。而从分散的角度看,则随时随地都可写他,交代故事时可以点到他,写别的人物时可以想到他;就是在集中的概括介绍中,又何尝不是把很长时间分散的材料集拢到一起的呢。以鲁迅小说《孔乙己》为例,孔乙已出场共两次,是集中写他,这一点在剧本中可以做到;关于他身世的介绍,“有

一回”教“我”认字的描写、“有几回”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交代,都是分散写的,时间很不确切,这在剧本中就难办到。

身世,遭遇、性格的概括介绍,是小说刻划人物的独特手段。它可以概括较长时间内人物的行为表现,将分散的(也是在别的样式中无法或很难表现的)材料集中表现出来。类似《阿Q正传》前几章的描写,只能在小说里出现。

小说刻划人物,也可以做到直接与间接结合。人物出场,可以写入物;人物不出场,也可以写入物。间接写入物,可以在叙述故事中捎带提到,也可以在次要人物的议论中得到反映,还可以在两个人物之间相互映衬。同是在

小说刻划人物,还可以做到写形和写神结合。读者阅读作品,为其中的人物命运所吸引,不单要了解他的言淡举止,更重要的是要窥探他的思想灵魂。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行为的根据;人物形象的深刻、丰满,也源出于此。在文艺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断对此提出更高的要求,迫使各种祥式不能不在这方面有所研讨。正是在这一点上,小说显示了它在表达上的巨大能量,小说的笔锋,可以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探奥搜微,似乎一切禁区死角都不存在;小说的笔力,可以梳理纷乱散漫的思绪,条分缕析,似乎一切繁难庞杂都要就范。

在鲁迅的小说中,较多的是采用结合人物行为举止透示心理的方法。仿佛是随意边一笔,竟然使读者得以窥见人物的隐秘,实在令人赞叹。在《祝福》中,几乎没有正面、直接去写祥林嫂的心理活动,然而人们从她那“瞪着”、“间或一轮”、“钉着我、“顺着”、“没有神采”、“旋转眼光”、“围着大黑圈”、“瞪着”、“窈陷下去”的眼睛和眼神中,不是可以看到她的灵魂吗?《阿Q正传》中的阿Q,对“革命”有着他自己的认识与幻想,文中第七章土谷祠的那段心理描写,实在是淋漓尽至。这些,与上述的写法不同,它得力于集中的状写与剖析。

小说的上述心理描写,在其它样式中则是较为困难的。在剧本中,一切都靠“演”出来,不是动作、言语透示,便是做作的自白 ,同时,揭示人物心理又要受到时问、空间的限制,具体些说它只能表现特定时间、地点的人物内心世界,无法像小说那样浮想联翩、思接千载。在散文中,这种以描述生活片断为主要内容的样式,怕也授难在状写人物心理时做刭尽兴,它只好采取以少胜多的写意笔法。这样,在韵味上有所得,而在细微处却有所失。就连电影文学这种新兴的能量颇大的样式,虽然有“主观镜头”、“幻想镜头”、“闪光镜头”、“回忆镜头”等等专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手段,但“诉诸视觉”“瞬息即逝”这些大框子却把它套住了。有才能的电影作家,面对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人笔下的几页乃至几十页的心理剖析,恐怕也要无能为力吧?

“意识流”手法,把小说揭示人物心灵的功能,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某些方面,竟然将事物推向它的反面。鉴于小说在心理描写上的独特功能,“意识流”派的作家们,以人的意识、思维活动为描写对象,运用诸如内心独白、幻觉、自由联思、客观心理描写、心理剖析等等手法,以独特的途径反映社会生活。应该看到,从艺术的角度看,意识流手法的出现,是小说内容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长于心理描写的小说,为什么不在心理描写上大显身手呢?然而,物极必反,任何事物的无限制的伸张,一定要走向它的反面。意识流派作家们,沉迷于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快感,竟然忘记了小说本身。

什么是小说?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从人物、情节、环境三方面去限定这一祥式,总不至于遭到反对。小说是在相应的环境描写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塑造具有典型性的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用以广泛地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小说要写人,写心理是写人物的内容的一部分;小说要通过故事写人(这是做为阅读文学的一个先决条件),一旦有什么东西排斥了故事情节,则势必影响艺术效果。意识流派的小说家,用心理描写冲击了一切,也就冲击了小说本身。心理描写只是小说诸多手法之一,尽管它是有力的手法,但也不能恶性膨胀去代替一切。这正如一个人的双手,人们都希望它壮实有力,但如果它大过了身体,则要造成灾难。

我们欣喜地看到,意识流手法,在我国当代小说中得到了应用。中国作家们,对这种手法加以批判吸收,取其长,弃其短,增强了自己作品的表现力。例如,王蒙的《春之声》、《布礼》,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宗璞的《我是谁》等等,都因此种手法而使作品生色添采。

意识流手法,还不只限于心理描写,它还影响到结构等方面,这里不多谈了。

(二)小说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的叙述,可以做到完整、多变。

敷演故事,本是小说形成后即着力注意的艺术焦点,所以既使是当它转向偏重刻划人物时,也不能不在这方面积累下大量的经验。何况,小说不管是讲说还是阅读,总是要靠故事情节来吸引听众和读者的。

叙述故事的技巧,历经各代积累,到了当代小说中,有了惊人的发展。本来,人世间的各种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为了在表现它时与之相适应,逼得小说艺术不能不如影逐形。故事的表述,应该巧妙地做到“事因人生,人以事显”;同时,它本身又该首尾相贯、摇曳多姿。小说在写人时很少禁区,在叙事时同样无甚障碍。这种叙事表现上的独特优越性,明显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现实生活是丰富多采、错综复杂的,世间的事件千头万绪、繁缛纷纭。从时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绵延数年,源远流长;从空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牵涉几地,场景广阔。俗称“一口难说两家事”,该是文艺家对此难阻发出的慨叹。

小说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独占的方便。一椿上下几十年、左右数万里发生的大事件,用剧本表现它,要用许多场次,而场次过多过碎又势必为表演带来困难。诗歌虽可以借助于它独有的跳动式的节奏,在表现时间、空间时一试身手,但总是要给人以凌乱、破碎之感。小说则不然,它可以上溯下延,虽概括漫长的岁月,仍能保持其连贯;它可以左勾右联,虽漫写众多场景,仍能保持其完整。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可否回忆往事,可否畅想未来,对不同时态中的事件可否交叉进行叙写,其它样式对此望而却步,小说却可以挺身而出。几个相互关联的事件,平行发展又互相制约,进而纠缠绕缭,小说可以对其有条有理地加以叙写,这又为其它样式所不及。能用二、三千字的篇幅写一个人的一生吗?叶圣陶在《一生》中做到了;能够用一只笔写出互相勾联牵涉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吗?茅盾在《子夜》中完成了。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特殊的灵活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依自然顺序进行的。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显示了事件的内在逻辑,是表述它时不可动摇的主干。然而,总是按部就班地叙写,未免使人感到平板。艺术是用有限的内容去反映那无限的世界,以少胜多是应该遵循的总的法则。在诸多事件中,难道没有主次吗?一个事件中的各个环节,岂能轻重均等?重要的结局,应该使读者先睹为快;虽属必要但易使人生厌的交代,最好是分散进行。小说叙述故事,可以使其中的情节串动、跳跃、顿宕、隐藏;正是在这诸多技巧中,使故事的表述生辉。在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死,由于作者把它倒置在故事的开头,该是多么撼人心弦。在《药》这篇作品中,从第三节到第四节,一下子就跳过了几年,又是何等地筒劲明快。

短篇小说,把上述的灵活性发展到了极点。为什么在生活中撷取一、二场景,竟然上下勾联、左右牵涉地写出在漫长时间、广阔空间发生的人与事,恐怕得力于对小说这种特点的运用。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大的孕含力。小说以故事为经,以人物活动、场景描绘为纬,交织成一部部生活的书。在小说中,故事的进展恰似流动的河水,载着人物们向前行进。这股河水的容量是巨大的,简直可以负载一切。有才能的小说家,总是那么吝啬,他们不肯轻易地推进情节,这使一般看热闹的外行颇惑失望。随着情节之水的流动,人物做尽了自己的戏,环境也得到了足够的渲染,就连作者的议论阐发也达到了尽兴。在冈察洛夫的小说《奥勃洛摩夫》一书中,整整的第一部,花费了十多万字,主人公仍然象开篇那样躺在床上。这在剧本中,怕是不能令人容忍的吧?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整章的议论文字,穿插在故事发展之中,恐怕人们对此也不敢轻易否定。说讲文学,似乎从此点得到启发。一部武松的故事,可以说上几个月;“血溅鸳鸯楼”这在电影、戏剧中只能打上几分钟的事件,说书时竟要费上几天。

中国小说,具有说故事的传统,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外国小说,由于它的发展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偏重静态的剖析。前者,生动活泼、引入入胜,但不免失之单薄,特别是不利于人物刻划与评论抒发。后者,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但不免失之沉闷,对习惯看故事的中国读者,不利于普及传播。鲁迅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第一人,他在中国小说的传统技巧基础上,吸收外国小说技巧的宝贵经验,铸造了一种全新的小说技巧。鲁迅的小说,注重在故事的演进中,通过人物自身言谈举止刻划人物,但在关键处所,也不排斥对人物的深入剖析。令人感到婉惜的是,他忙于战斗,转而运用杂文武器,茌小说创作上只是开了个头,就那样戛然而止了。

(三)小说对人物活动背景的描写,可以做到细微、具体。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背景环境之中的,脱离特定历史条件、政治形势、自然氛围的人物是没有生命的。问题还不限于此,文学作品的背景环境的渲染,还有另外的作用,那就是显示社会生活的时代的、阶级的、地域的、民族的气息。人们会惊异地发现,文学作品中那随意点染的一件器物、一个细节、一片场景、一种气氛,也许与故事演进、人物刻划并无多大直接关系,但却可以从它们身上看到一个特定的时代。这种点染,增强了作品的厚度与深度。后世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民俗学家、宗教学家、地理学家,乃至推进历史前进的政治领袖人物,都可以从托尔斯泰、契诃夫、巴尔扎克、左拉、狄更斯、马克。吐温、曹雪芹、鲁迅等等巨匠的著作中,去吸取营养。一一这些,都是小说家,说小说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恐怕不是偏颇之词吧!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有很大的随意性。这里没有丝毫的贬意,“随意”者,随处可行也。在小说中,可以专门介绍形势、描写景物;也可以在人物活动中,就目之所及捎带写出;还可以随着人物心情变化,使景物形态也随之变化。鲁迅的《一件小事》,几处写到了“风”:人冒着风,风伴着人;事因风起,入以风显。《白光》中,又几处用到了“月”。月伴着人,月衬出心。一一这里的“风”与“月”,是随手点染的,既省力,又讨好,可以说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与剧本就大不相同了:剧本中的每一场,景物固定,既不许中途变换,又很难随时添加。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又能做到有深度。一定的场景、气氛、细节、器物,总是有它历史的来龙去脉,有它现实的底蕴根源。如果能从生活中挖掘、选择具有深厚内容的细枝末节,往往起到超乎寻常的作用。这仿佛从肉猪身上割下的一块肉,它联系着周身的血脉与神经。鲁迅在《孔乙己》中描述了鲁镇酒店的格局,它不单为主人公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场所,也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旧社会各阶级依照严格界限交往应酬的画面。老舍笔下的北京城,那漫天的黄沙,那酷热的夏日,那皇族的养鱼玩鸟,那军阀的聚宴堂会,那说书的、卖艺的、保镖的、讨饭的、拉车的、算卦的等等三教九流的生活细节的描绘,为我们提供了20世纪初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完整图景。

(四)小说对人物进行评论抒发,能够做到灵活、深刻。

写任何作品,都是为了表露作者的思想。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评价、主张,通过作品中人物表现出来。这种政治倾向,当然主要靠作品的情节与人物“自然地流露出来”;但是,也不排斥必要的评论与抒发。如果在关键症结之处,结合具体描绘,或画龙点睛,或条分缕析,在形象感染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则会大大地提高艺术效果。我们拿小说与剧本比较,就会发现:在小说中作者可以随时随地出场,而在剧本中作者通常却只能退居后台。小说的作者,不单在叙事写人时,把自己的喜怒爱憎,浸注其中,而且,可以象一个万能评沦家随时表态:对事件,他可以予先提示,也可以事后阐发;对人物的言谈举止,他可以赞恶褒贬;对一些细枝末节,他可以充分挖掘它的内在意义;对不同时、地的事物,他可以联系比照,显示出本质和规律。

小说中的抒发评论,是十分灵活的。首先,小说的叙述者,就是一位合法的评论人。叙述人与事,作者先表态,使得读者不能不顺着这个思路走。其次,这种评论取材格外方便,可以就事论理,可以归拢小结,可以联系对比,还可以联想生发。又次,评论的角度是可以变化的,不单以叙述人的身份加以评论,就是以书中人物身份也可以评论;有时,还可以拟设论敌,然后加以论辩。

柳青的巨著《创业史》,在运用小说这抒发评论的手法上,达到了一个高峰。从小说的开卷,到受到干扰勉强完成的二部下卷结尾,通篇充满了论辩的战斗气息。小说的“题叙”,写了一九二九年陕西饥饿史上严酷的一页,这里边写了多少作者的感叹。主人公梁生宝出场了,作者如同一位“尊神”在守护着他,对于他的事业,发出一通又一通赞语;而对于那来自敌对势力的攻击,作者多次挺身而出去抗击;对那来自人民内部的误解,作者不厌其烦地去劝解。合作化这一空前的事业,在它的每一里程上,作者在做出形象反映的同时,又都做了理性的阐发。

小说的抒发评论,可以做到旨远意深。生活中的事物,哪怕是一些细枝末节,都浸透着生活的浆液,能否深入地开掘它,在于作者的才识。小说为这种开掘,提供了方便,只待作者去发挥才力。一包零碎的纸币,在剧本中出现,只不过是件小道具,然而在小说《创业史》第五章中梁生宝的手里出现,却不同凡响。作者先是慨叹道:  “钱对予那里的贫雇农,该是多么困难啊!庄稼人们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使唤。”接着,作者对这包零钱做了具体描写:“打开红布小包,又打开他妹子秀兰写过大字的一层纸,才取出那些七凑八凑起来的,用指头捅鸡屁股、锥鞋底子挣来的人民币来……”当梁生宝“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的时候,作者又禁不住感叹了:“这五分票再装下去,就要烂在他手里了。”这里边,并不多费笔墨的抒发评论,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农民深厚的情意,也表达了他对在合作化大路上奋斗的带头人的由衷敬爱。显然,在其它文学样式中,是很难挖掘出这一细节的生活底蕴。因而也难使这种阐发达到如此的深度的。

通过上节的简略研讨,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的艺术表现力,较之其它样式来说,是突出、优异的。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表现出那么多的独特技巧,不能不使人重视这种文学样式,以便更好地表现社会生活。然而,正如本文开篇时说的那样,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小说在具有强大表现力的同时,也有它的弱点。我们应该正视它,才能弃短就长。

小说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靠阅读,为了抓住读者,要有形象。鲜明的人物,具体的场景,为小说所不可少。如果说剧本较为概念,而可以由演出来弥补的话,空洞无物的小说则难以挽回败局。

同样是由于上述原因,小说要有故事。故事恰如一条金线,串起人物、场景、细节等等珠玉,才形成了完整的工艺品。叙事诗如果故事性不强,可以由浓重的描写、抒情来补救,而没有故事的小说,终难取得好的效果。

小说的容量大,它可以容纳那与情节关系并不紧密的次要人物、环境场景、细节器物、抒发议论,但往往由此产生偏差。有的作者随意穿插、尽兴阐发,使小说拖沓臃肿,破坏了作品的有机结构。

以上种种,都提醒作者们掌握艺术的辩证法:样式的优异之赴,恰是应该着力发挥而又格外节制之所。

当前,祖国正在朝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沸腾的生活向文学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各种文艺样式的表现力,就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上述要求。我们祝愿小说这一支花,在百花园中继续放出异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艺术百佳比赛作文350字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上午,我去二中参加艺术百佳比赛。那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有的在练习,有的在做比赛前的准备,还有的在安静的等待。

我拿着鼓棍,随时准备“战斗。”我自言自语的说:“一定要打好这场比赛,加油!

终于轮到我们这组了,我心里怦怦直跳,生怕比别人差。不过,我还是有信心,练习了两个月。我打的是十级的曲子,名字叫《打虎上山》加上我很有气势,和比赛经验。此外,有一个秘密,呵呵!秘密就是我打的是伴奏,你知道什么是伴奏吗?就是说鼓奏里有歌又有鼓,伴奏里只有歌,没有鼓。邓老师说:“打伴奏可以加分,相信你一定能打好的。”

我打鼓的时候,突然想起邓老师之前对我说的话:“打出去的鼓要反弹,要打得很干脆。”我心里想:我一定要打好这场比赛,为学校争光。”果然,我很顺利的打完了比赛,而且打得很有气势。

回家的时候,爸爸妈妈表扬了我。我心里想比吃了蜜还要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社会在发展,艺术也要进步作文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一家人准时锁定《综艺大观》期待开怀一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连春节联欢晚会都很难进入一些人的眼球了。

小品和相声是两大语言节目,很早不就说了吗,相声干不过小品,其原因就是很多相声作品中讲的那样“俩人站在那干说”。这说明什么?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着,似乎相声的形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了(我是说“似乎”),好像它就是旧社会在茶馆里、没有电视时广播里听的那个年代适合的。

那同样,有了mtv、电影,多媒体的网络,小品也一样啊,人们也觉得“几个人在上面干贫嘴”也没多大意思。其实就是这样的,对于相声小品,没有它我们还能不能活?当然能活,那就对了。这是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一种必然的趋势,这种客观性谁都很难阻止,这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还是得扯到相声,冯巩提出“泛相声”,他说啦,相声为了适应社会,不得不有所改革。刚开始听这个我觉得很不痛快,相声是100多年流传的民间艺术,变味岂不等于毁了它。可后来我又一琢磨——很有道理啊!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的口味都变了,相声小品和观众之间很僵的局面就不可避免。

目前我们真的很矛盾,相声、戏曲一些老艺术已经有很多人淡忘了(当然还有包括我在内的太多人永远热爱它们),它们是不是真该改革了?而这不正等同于我国现今的社会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我国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作为热爱综艺的人,我们很不愿意看到小品现在的状态。矛盾之余,我其实还是打心眼里希望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永存!但目前令我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就觉得小品包括相声是“耍嘴皮子”,有什么意思呢?这真是对艺术没有理解,我希望看到的是对这些艺术深入理解,理智地认清原委后,再对艺术的未来出谋划策,共求探索艺术的复兴之路!

现在,小品还是不可缺少的嘛!春节晚会还不就等着它们带给我们欢畅一笑嘛!赵本山的小品人人也都能说两句啊!淘汰这门艺术形式暂时我们根本不会去想,那么就还是要靠我们去谋求一条发展之道。别“静观其变”、“没变就算”,要去理解这门艺术!

确实过去有很多小品我非常喜欢,又是学动作,又是背台词,常常全家哈哈一乐。而现在有些作品,我不敢轻下定论,只是觉得老百姓觉得不亲切了,在生活中不会有哪个时候会套用上。再换另一方面说,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现象,往往有些节目是邀请演员表演,而小品演员就匆匆忙忙两下就排个小节目。说白了,这就是台上折腾一下,离经典的作品差的很远!还有,有些小品是为适应晚会主题刻意编排的,比如今儿3·15,上来个小品可不就是买假货如何如何嘛,就是那些“包袱”,这观众猜都猜到了。内容无非如此,何能出才?

好在,中央电视台首届喜剧小品大赛不是热热闹闹地进行吗?还有很多的人在关注着我们的小品,还惦记着赵本山、黄宏、郭达、潘长江,还深深怀念着赵丽蓉。无数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们还在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社会在发展,艺术也要进步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身边的艺术作文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落叶伴随着秋风习习而落,秋姑娘给大地编织了一件金色的纱衣。然而,秋姑娘送给了我们一场美丽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争艳菊花。

走进西湖,两旁的菊花映入眼帘。走过桥,菊花一簇一簇的紧挨在一起。走进一个旁院内,会发现‘绿叶’从墙上垂挂下来,几朵鲜艳的菊花和几只花色斑斓的小蝴蝶依在绿叶上。在深入房内,各色各样的菊花分散各处,有纯洁高尚的‘雪狮’,风姿音韵的‘绿安娜’······他们各个体型巨大,像一个个霸气的领头王一样。

好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菊花的艺术魅力。在一个小亭中往湖面看去上面的菊花形式各种各样:有懒惰的猪;顽皮的猴子;乖巧的小兔;威武的老虎······真是千姿百态,不得不令人赞叹不已。

现在往公园的小径穿过,会见到两种用菊花形成的状物。先来看这面城墙,上面的菊花呈统一的金黄,城面上还有一个骑士,他身穿盔甲,手握一支矛,骑一匹烈马。这面城墙十分庞大,谁能想到这壮观的‘建筑’竟是由一朵又一朵的菊花建成的呢?

这座城墙的旁边有一艘‘巨无霸’——海盗船,这艘海盗船所用的菊花朵数显然比那面城墙。并且它所用的菊花不是为单一的金子黄,还添加了暗紫色,花瓣上还会有一种纯洁的素白色若隐若现。在海盗船的下方有一座‘金子桥’,我不禁纳闷:这桥是用来干什么的?摆在这也没什么用啊。

我把独木桥、海盗船、城墙以及满地菊花连在一起看,脑海中不知不觉浮现出了一个画面:在一个岛上有一座壮观、华丽的城池。有一天,一艘海盗船的首领经过此地后,便对这座城池动了歪念他命令船长靠岸停歇,然后与海盗小弟们一同拿起武器,整装待发。船长把木桩放下,然后调整海盗船的位子后便也拿起武器,抢夺城池。一位大将军见了,便上阵抗敌。可是,敌众我寡,他抵挡不住死于海盗手写下。但他不甘心这么无颜死去, 在倒下的时候,他用矛抵住大地,身子倾在马上,就这么逝去了。顿时,一大桶油从城墙顶上倾泻而下,紧接着一大棒火棍相继而落。霎时间,城墙前方燃起了熊熊烈火。刹那间,海盗们措手不及,全都葬身火海······

画面结束后,我回过神来,不由得感叹到:原来艺术无处不在;艺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艺术拥有陶醉人心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身边的艺术七年级优秀作文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艺术的长河中,绘画是我的最爱。在我无聊的时,就会画一幅;在我失落的时,就会画一幅;在我开心的时,就会画一幅。至今,我小时候画的画虽然大都找不到了,但回想起来还是颇有些留恋。如今我六年级了,随着作业的增多,我休息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别提绘画了。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在电视上看那些工作人员在一些面版,用细小的沙子作画,这对小时候我来说是多么不可思议呀!于是我

便在楼顶上找了甚多细小的沙子装进盒子,带到楼下就开始了作画也许是那个时候我喜欢上绘画的吧!

当我还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母就给我报了绘画补习班。回想当时在补习班的快乐情景,不由的拿出以前画观赏,不由得发现原来我小时候画的画是多么幼稚。而那时父母却一直赞不绝口,也许是因为他们不想破坏我的自尊心吧!他们为我学习绘画这条路铺好了平坦的水泥路。可在这条路上不会一帆风顺,遇到坎坷是在所难免的:那是在我刚上三年级时,老师说不教儿童绘画了,改教素描了。因为父母认为那是高年级学的,担心我会承受不住、受累,所以就不学了。因此,我的绘画生涯就终止了。

但我们又因此就放弃绘画,而是在家中仍然在画,可在家中画的就没有老师教得好。有一次,我闲着无聊便在本子上画小姑娘,可我画完后觉得我画的怎么看都超难看,便拿起笔开始修改最后我怎么改都不好看,就把本子撕了。爸爸妈妈看见了,连忙跑来安慰我:你画的蛮好的,不必伤心。我心里知道他们是在安慰我,有感觉他们的安慰似乎就是对我的嘲笑,便更加气愤从那以后我更加努力画画了。

我坚信总有一天我能在绘画这方面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像爸爸妈妈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艺术品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年,爸爸从大连买回了一匹铜马,它就摆放在我家大厅的柜子上,虽然柜子里有许多漂亮的工艺品,但要数我最喜欢的工艺品还是那匹既是最引人注目又最威武高大的铜马了。

这匹铜制的马,浑身青色。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神采奕奕,永远折射出两道闪闪发亮的光芒,特别有精神。两只小三角形般的耳朵机敏的竖立着,仿佛在随时聆听着周围的动静。身上的鬃毛一排一排的,使这匹矫健的铜马驰骋起来的样子更加威武、耀眼了。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匹铜马肥健的身子后面拖着一条棕色的大尾巴,只要轻轻的一甩,就像一道闪电一般在你眼前一晃,真是潇洒极了!前面一直马蹄凌空而起,另一只则微微弯曲,另外两只马蹄用力地使自己的身躯往前奔驰。这驰骋的姿态真是威风凛凛,霸气十足。

每当我看到这匹正在驰骋飞奔的铜马时,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马那不服输的品质,就是因为马有这样不怕困难的品格,所以它遇到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一一克服。不是吗?正如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写的: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横行。 这两句诗所代表的就是马的意志、品格。所以,我每当看到这匹威武健壮的铜马时,就会努力做到不怕困难,永不退缩,勇往直前,战无不胜。

这匹铜马象征着 勇往直前 ,象征着 马到成功 ,只要做什么事情都不半途而废,不退缩,那么你一定能够成功。这匹铜马一直激励着我,它将陪伴我走过风风雨雨,它将陪伴着我通往成功的彼岸,永不退缩,永不服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作文700字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性格相对较内向的女孩,平时比较喜欢做些安静闲适的事情,不需要太热闹和活跃,所以我特别的钟爱小说,看小说就是我最喜爱文学艺术形式。我看的小说种类繁多,相对比较繁杂,有言情的,有励志的,有亲情的,有网络作家写的,有著名作家写的,也有许多无名作家贡献的。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会欣赏不同的小说,爱上不同的作者。在初中的时候,我最喜欢郭敬明写的小说。小四的那份伤感而要华美的文字,仿佛将我的心情写得很透彻。往往看小四的小说都要准备纸巾,他的书读起来,总会让我哭成个泪人儿。他的《悲伤逆流成河》让我断断续续的五次放下书本才看完,从心坎里同情易遥,一个从小就渴望爱的女孩,更为品学兼优的齐铭感到无比心痛和遗憾。饶雪漫老师的《左耳》我将第一二部乃至终结版都看完了,爱上了那个左耳失聪但心地单纯的女孩。

进入高中后,随着学习环境的改变,欣赏水平的拔高,情趣陶冶发上来极大的改变。由衷的喜欢上了韩寒的小说,在韩寒的《通稿2003》中,我看到了一个属于当代青年人的思想。那种敢说敢写的直率让我倍感佩服。现在社会正缺乏像韩寒这样大胆站出来说出自己心声的人了。

现在看到小说越来越多,不再局限于中国本了,也喜欢上了外国小说。最近看了一部小说,名为《儿子和情人》,男主人公保罗就有严重的“恋母情结”,以至于难以和其他女孩正常交往而孤独终老。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小说,感受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让我欣赏到不同作者的不同作品内在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风筝艺术节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赵浦轩

今天是我们学校的第十七届风筝艺术节。

中午,我们刚刚吃完饭,就回到了教室拿风筝,来到了操场。过了一会儿,主任给我们安排好了座位,坐了上去,这时,我们年级的选手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来到了赛场上,架起风筝,他们都精神百倍。

过了好一会儿,不知从哪里传出一声哨响,副飞手们把风筝向上一扔,主飞手们一拉线,迅速地向前跑。天上的风筝五彩缤纷、形态各异,天上有大令、蝙蝠、彩条等等。“加油!加油!加油!”“快点向前跑啊!”“你是最厉害的……这些都是同学们的欢呼声。

第二轮的时候,有我们班的石广盛一组,比赛开始的哨声吹响了,石广盛很厉害,他一下子就把风筝放了上去了,它的风筝在上面待了很长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精彩的艺术节演出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举行了艺术节活动。我们先在楼下站队,我们班站的队伍整整齐齐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整好队我们来到了演节目的地方,观看各班的表演。

一班表演的是唱歌,他们的歌声可真美妙呀!像百灵鸟一样优美动听。

二班、三班、四班、五班、六班、七班……她们表演的节目有古诗、朗诵、舞蹈等她,都很精彩。但最精彩的要数我们班表演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了,每个同学都表演的有模有样,可真精彩,不时博得一阵阵的掌声。虽然节目表演结束了,但是我记住了这些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于艺术的作文400字艺术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艺术不应当成为幻想,应当是真理!真理!我们要睁大眼睛;从所有的毛孔中间吸取生命的强烈的气息。人生活在艺术气围中,便会学得聪明,人也会变得快乐起来。

自从学了葫芦丝,我感觉自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喜欢生长在有艺术气息的地方。可以说,没有艺术,我就没有乐趣。

我清楚记得,刚学葫芦丝时,我一个音调都吹不出来,我被老师叫到前面,老师亲自教我吹每一个音调,我的脸一下子涨红了,因为葫芦丝老师一共有四十几人,被叫到前面单独学习吹奏的只有六七个人。

当我的同学马壮完完整整的吹出一首曲子时,我很不服气!暗下决心,一定要超过他。每天放学后,我便不知疲倦的练习吹奏,请家里的每一个人当评委。经过不懈的努力,我进步了!老师也夸奖我很优秀。现在,我已经可以吹奏很多曲子了。

在我心中,一直深信:艺术是生命的源泉;艺术是飞射出去的彗星;艺术是人类伟大的灵魂!只有艺术共同生活,生活才会变得多姿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说话要有艺术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说话要有艺术,有些人就是因为说错了话,而大打出手,朋友之间说错了话,也会立刻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孔君平弄得哑口无言,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在孔君平的姓氏上做文章,既显得有礼貌,又不让孔君平拿自己打趣。

在古代,说话要有艺术。而现代,说话也要有艺术。

突然,家里的座机传来一阵响亮的铃声,我赶紧跑过去接,“你好,这里是某某彩票公司,你中了三百万元!”我很疑惑,家里根本就没有买彩票,怎么会白白送来的彩票呢?于是我装做家里没信号的样子,一边大声说话,一边把听筒慢慢地放远。大声地说了一句:“你说什么,我听不见!”然后发出电流流动的声音:“滋滋滋。”可他还是没有放弃,接着说:“这里真的是某某彩票公司,你中了三百万!”我这时已经急得满头大汗,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的心开始动摇起来,我又问他:“那我需要交什么钱吗?”“你需要交五百元彩票费和一万元手续费。”“谁信呀,对不起,你打错电话了。这里是某某股市,你买的某某股票已经上涨到了七千元。恭喜你!请速来某某城市取钱。”他果然被我骗了,说:“是吗?我立刻就来。”我用了与他同样的方法,这也算是说话的艺术吧!

说话是一门艺术,说话可能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可能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说话,非常重要,说话要有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校园文化艺术节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的阳光一如既往得灿烂,映照着四十五中每个同学的脸上。整个世界好像都被笼罩在了金色的希望里,就在这样一个平凡而又充满希望的一天里,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在主持人甜美的嗓音下在安徽省体育场拉开了帷幕。

由于这是我们初中阶段的最后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了,所以在这次艺术节前,各个班级都积极准备,希望在这初中阶段的最后一次艺术节上奉上最精彩的表演。

节目一个接着一个,各班同学们的表演都非常精彩。一幕幕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高亢的歌声,轻柔的音乐,优美的舞姿,富有活力的健美操,更有新颖的环保服装秀……各个班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们班表演的节目是“华尔兹”,按照评委老师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节目,我们自然希望可以给全校的师生们带来一个惊喜!此次艺术节共30个节目,我们班是倒数第三个节目--也算是压轴出场吧!不过,这也不免让同学们有些紧张。不过,有班级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鼓励的神情,和振奋人心的呐喊声为伴,还有什么能让我们紧张,让我们害怕的呢?不一会儿,就轮到我们班上场了。我们刚上场,便听见全校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大声的惊呼,这也让我们都信心倍增。一支舞下来,我们以几乎零失误的表现收获了此次艺术节全场最热烈的掌声和呐喊声。

我们初中阶段的最后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真是精彩纷呈,内容丰富多彩,每个节目都展现了同学们的多才多艺和青春活力,体现了我们四十五中学生们的良好精神面貌,同时,这次艺术节表演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将化为一个脚印,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中。

[校园文化艺术节初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让宝宝学会倾听艺术作文

全文共 1142 字

+ 加入清单

倾听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只有能专心地倾听孩子的父母,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也才能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发达,难以准确地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往往是通过激烈的情绪表现出来,所以,倾听不只是分享快乐,更是要了解并疏导孩子的各种情绪,用动作和感情来向孩子传达爱,传达“我知道你的情绪情感,我就在这里陪伴你、帮助你的信息。

当孩子需要倾听时,妈妈—定要留在孩子身边,放下手头的一切,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专注、认真地倾听。这样,在倾听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积极的倾听从正确认识开始

倾听孩子是一种亲子沟通的姿态,代表着平等与尊重,代表着父母对孩子情感和精神上的关怀,是良好沟通的开始。

很多父母不知道,当孩子有不良情绪时,做父母的不但要保持态度可亲,还要耐心地关注孩子,帮助他发泄不良情绪,让他进行自我疗愈。

在心理学上,倾听具有净化作用。当孩子遭遇挫折、困顿、失败和难过时,积极的倾听能够沉淀和过滤孩子复杂而奔腾的情绪。

倾听能加深孩子对父母的情感纽带,传达出无条件爱的信号

孩子需要与父母的感情纽带,就像需要营养、水和睡眠一样。感情纽带虽然能够给孩子力量,但这种感知也很脆弱。生活中,很多事情会损坏孩子与成人的感情纽带。比如,成人间的粗暴对待等。很多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能让孩子由于不理解而害怕。当孩子感到危险、沮丧或无法感受和父母的感情纽带时,他们会变得烦躁不安、大发脾气、大哭大闹或狂笑;甚至会变得行为怪异。而倾听孩子,能帮助孩子治愈创伤,恢复对感情纽带的感知,恢复正常思维,恢复自己可爱的天性。

倾听能增强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自信自主

孩子只有在感到他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时候,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放下心里的包袱,勇于坚持真我。而一个孩子能否自由地表达自我与他的安全感紧密相连。如果他觉得你通常都尊重他的想法,对他表现得很友善,他就会觉得有安全感。他会从经验中吸取教训:犯了错会平安无事还是会遭到责骂?哭会不会得到你对他的尊重和重视?如果向你倾诉内心的恐惧会不会得到你的同情?孩子很会察言观色,当他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被父母倾听与接纳的时候,他们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倾听能让孩子自我疗愈,孩子得到倾听后能消除不良情绪

孩子天生具有治愈创伤的能力,当孩子感到不安,发泄情绪,就表明他们正在尝试治愈所受的创伤。只有亲近的人能倾听自己,孩子就会通过大笑、发抖、挣扎、冒汗、发脾气来治愈所受的创伤。一般大人总是把这类情绪发泄看做是“不好的”、“孩子气的”、“没有自制力的”、“想操控成人的”令人厌恶的表现。实际上,大哭大闹的孩子正在做着他们的处境中最险当、最符合逻辑的事情。他们在排除自己的烦恼,使自己能恢复安全感、放松情绪。

[让宝宝学会倾听艺术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精彩的艺术节作文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一晚上,三——六年级的同学去体育馆观看艺术节。

大家排好队,井然有序地来到体育馆观看节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节目就是《最美孝心少年》和《献给母亲的诗》。《最美孝心少年》讲的就是一个小女孩她失去了母亲,只有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爸爸和一个聋哑的弟弟。她每天出去卖报纸,一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她浑身被淋得湿漉漉的。晚上,她梦见了爸爸可以站起来了,拍了拍自己的肩膀,梦见了弟弟可以说话了,还会唱歌了呢!

《献给母亲的诗》就是这样写的:当你双眸充盈着牵挂,你就是否还在为孩子的远离饱含泪水,久久不肯归家;当漆黑的发丝变得斑驳,当蹒跚的脚步不再轻盈,你就是否还在为孩子的归来饱含期待,早早备好饭菜。我知道,你注视,在我的背影消失的地方;我知道,你眺望,在我的身影出现的方向;我知道,在家里,有我儿时的记忆,有我熟悉的味道,还有我深爱的母亲的甜蜜的微笑。

不知不觉晚会结束了,同学们都意犹未尽地离开了体育馆。

这次活动真令我难忘,真希望学校能经常举行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还给大家带来展现自我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身边的艺术作文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经常把艺术挂在嘴边,那到底什么是艺术呢?我们的祖先在很久以前就弄明白了:他们把喂马的勺子变成了艺术;他们把普通的泥巴变成了艺术;他们把平凡的纸张变成了艺术;他们把熔化的糖浆变成了艺术……我们的祖先是这样的聪明!于是,我怀着崇敬的心来到了展览馆。

展览馆里的艺术品真是数不胜数。那一个个马勺脸谱,有的面容和蔼,会让你不由得想去亲近它;有的面容狰狞,好像随时都会把你吃掉。再看那一个个泥人,讲述着《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故事,栩栩如生、生动传神……突然,旁边的一件东西吸引了我的眼球。原来是皮影。

皮影起源于汉代,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看那些皮影,身着红色印花缀丝衣,腿穿金色花纹流苏裤,显得那么华丽、漂亮。仔细观察,那夸张的宽松衣袖在柔和的线条的衬托下显得那样逼真。

这个老妇人皮影的脸上充满着慈祥,眼睛注视着前方,像是在看她那心爱的小孙子。她的嘴微微张开,好像在说话,她一定在跟她的亲人愉快的交谈。她的胳膊往前伸,手里既像是拿着一些饽饽,正施舍路边的乞丐;又像是在给一个迷路的行人指路;还像是要牵着她的孙子,悠然自得地去散步。皮影做得这样惟妙惟肖,让我赞叹不已。

一抬头,我看见了一块荧屏。上面播放着各种各样的皮影戏,演绎着各种故事。他们是那样地生动,我看得流连忘返。

皮影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让我难以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汉字是种艺术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点、横、竖、撇、捺,这些基本笔划构成了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楷书、行书、隶书、草书……这些不同风格的书写方法,让汉字呈现出各种好看的姿态……汉字是艺术,一种美轮美奂的艺术。

据传,汉字源于仓颉。其实,汉字应是我们的先祖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智慧的结晶。如果说汉文化是一串项链,那么如画一样的汉字就是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一代代中国人,传承着这份宝贵财富。

在唐的鼎盛时期,有多个附属国和归降的少数民族政权,大半都使用汉字为官方文书。靺鞨“书同文”,越南、新罗、日本通用汉文。朝鲜文最初以汉文为主,间杂朝鲜文,后来改为不用汉字。日文平假、片假名书写仿自汉文,中间杂汉字或简化的日本汉字,沿用至今。到宋朝,西夏政权仿汉字依契丹文、党项文创立西夏文,但仍以汉字为主。辽、金皆以汉文为主,且汉字一直在西域通用。从古时流传至今,汉文从未衰败,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和使用汉字。现在,汉字可以说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

汉字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一个字、词常有几种说法。如“妻”一词,可呼作“妻”“妻子”“老婆”“堂客”“夫人”等。汉语中还有许多成语,且皆为四个字,多出自典故,也是汉语中较精髓的一部分。汉语中大量字同音,有些古文通篇只用一个音,换不同的调变成不同的字,便是一篇有意义的文章,这几乎是其他语言不可模仿的。

不同的人写汉字会有不同的韵味,汉字如同绘画一般,会写容易,关键是如何写好。比起其他一些没有含义,只是注音的文字美多了,这是一门艺术,所以才会有书法。书法艺术影响甚广,可以说影响了整个东亚,甚至世界。汉字有非凡的感情承受力,喜怒哀乐样样可以表现出来:喜时,如流畅欢快的行书;怒时或狂喜时,如龙飞凤舞、别有风趣的草书;哀时,如古朴庄严的隶书;乐时,如精巧绝伦的楷书。

还有一种汉字艺术叫篆刻。人们在一方小小的印章上,刻上典雅壮观的篆文、带着荒洪原始气息的甲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艺术——无处不在作文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艺术”这个词,乍一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总以为它是艺术家们,高雅者的研究对象,很难与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套近乎。可是,如果你真的留心一下生活,艺术——无处不在

————题记

朋友送了我一幅国画,我将它挂在了屋里,很吸引人注目。远看,一抹绿色为主,整幅画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在一轮红日刚刚升起时,金色的光辉洒满了大地。巍峨的高山也在静静享受阳光的沐浴。如轻纱般的的薄雾随风吹拂。远山近树、河流、庄稼,若隐若现,连初生的太阳也隐去了它鲜艳明朗的脸,只剩下一层红晕,在迷茫中透出些红光来。一艘孤独的帆船在水面行驶着,它走过的地方,留下了一层层涟漪。蜿蜒曲折的小溪,顺着山脚涓涓流淌,那清澈的溪水,泛起花纹般的微波。一群群小鱼,来来往往的穿梭游逛。嫩绿的杨柳被夕阳倒映在水里,随着微波涟漪的荡漾,好像就快流出画面似的。

山下,层层田梯,翠色尽然。茁壮的棉苗,笔直的垄畔,一条条白色的膜光闪闪。

那满山的绿啊,好浓!仿佛把绿的精魂在鉴台上磨上几千年,然后陡然向山坡上撒了去。因为这凝重的绿,使山中的空气也变成了上等的青梅酒,不能不使人沉醉!

好不容易从陶醉于画的世界中脱出身来,我暗暗为自己感到庆幸,朋友的彩墨画为我提供了一次接触艺术,亲近艺术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校园的艺术走廊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走进教学楼,两边墙壁上形色各异的画,让人仿佛置身在奇妙的幻境里,使人大饱眼福。

我最欣赏的是一副画有莲花的画。它画得太逼真了,甚至都忍不住想用手去触摸它。当我马上就要触到时,一位同学大喊:“不要摸,这是让大家欣赏的!”我从沉迷中醒来。真是美得让人陶醉。让人捉摸不透的是一副模糊又五彩缤纷的画,它由许许多多不同的图案组成。它的奇妙之处在于:从不同角度观察,它会呈现不同的形态。从左面看,它就像淘气的小孩在跳跃;从右面。又像看像一个安静美丽的姑娘在沉思;从正面观察,又觉得像一只凶猛的野兽张着血盆大口。最让我敬佩的是一副由“小黄人”而改编成的“小彩人”。从名字上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创作这幅画时,是脑动大开的。这幅画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的做工太精致了,画的边缘没有一点缝隙。颜色也非常鲜艳,恰到好处。可以想到,作者在创作这幅画时一定十分仔细,一丝不苟。从中我得到一个道理:用心人作画会画出最美的画。

每次走过,看到这些画,就是对眼睛的一次次洗礼,也是对心灵的一次次洗礼。从中我悟出的道理是:用心完成的作品最能打动人,属于大家的艺术是最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艺术的魅力作文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语言,大家肯定都不足为奇吧,我们天天在口头上的表达用的都是语言。从人类的起源到美好的今天;从原始人的奇言怪语到现代人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从儿时的咿呀学语到成年正常说话······语言为世界建造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方言、古代话等等,各式各样的语言无处不在。这语言呢,还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这星期我们就演绎了语言中的一种——剧本!

上个星期老师就宣布了让我们演出课本剧,这让我和同学们喜出望外,欢腾声响彻云霄,各个都兴致勃勃的。一下课,大家早就三五成群地组成一个剧组了,都想在星期五下午的班队课上崭露头角,所以同学们都在摩拳擦掌,紧罗密布地排练起来了。虽说排练中的麻烦可真多:一会儿忘记台词了,一会儿又旁白读错了,一会儿动作做错了。看来,明星可不是好当的啊!不过,经过我们的勤加苦练,最终熟练了许多,做个演员可真不容易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就快到了星期五的班队课上了。下午第二节下课后,长廊上是热闹非凡,大家吵嚷着、大喊着本组剧组的演员马不停蹄地再排练几次。到了这会儿,心中难免会有些激动和兴奋,毕竟是要“播放”给同学们看的嘛。我指指点点的,并且修改了一些内容,临时抱佛脚,只好拼一拼了。回到教室,移出一个大空间,节目开始了。这时,就激发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大家你让你、他让他。终于拉开了帷幕,首先打头阵的是陈子炀等人晏子使楚剧组,他们有些地方卡了,台下的观众也是议论纷纷,演完之后,我觉得他们的语言还是比较丰富精彩的,真像一个真正的剧组,所以我都学以致用了。可戴老师说表情还比较生硬,不自然,没有表现出细节来。不过台下依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们组吸取了教训,整装待发,怀着激动又紧张的心情上台了,尽管天不热,但我已经汗流浃背了,手心里的汗直往外面蹿。表演中,实在太紧张了,出了一些小差错:任俊杰抢台词了,我扇子拿反了。我竭尽全力想把表情做丰富,反而引来了同学们地哄堂大笑。表演完后,我松了一口气,心中的大石头悄然落地了。还有一个亮点,周璐旖在演中尉乙这个角色时,发出了一声气势磅礴的吼声,让人为之一振把当时人物的语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之无愧成为了“最佳演员”。

美好的时光一下子过去了,希望时间能永远停留在这一刻,享受那语言带给我们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