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基础知识汇编18篇 作文怎么写(精品20篇)

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可以触动你,改变你。让你变得更好,变得更优秀。小编整理了关于改变的相关的作文,快来看看吧。

浏览

1669

作文

158

小学生作文基础知识:多读多写养成习惯

全文共 1724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要点:

1、多读多写是一条通向学好作文的成功之路。

2、良好的写作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

考试说明:

鲁迅曾经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可见,多读多写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1、多读是很紧要的

优秀的书籍记录了前人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既是人类群体才智的结晶,也是作者个人精神世界的展现。读这样的著作,我们仿佛直接进入了作者的精神世界,从中汲取知识,开拓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高尔基的名言:“爱书吧,它会给你力量!”成为许多青少年的座右铭。

2、多读还要熟读

作家赵树理曾经说过:“写起文章来要像走路一样的顺当,我认为这和我小时候坐在板凳上哇啦哇啦的读书有关系。譬如,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读《庄子》,我们就学到庄子的句法;读韩愈的文章,又学到了韩愈的笔法。各种风格的文章都学,久而久之,我们学会了读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3、多读还要多写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像游泳、开车、踢球、唱戏等,如果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很难奏效。写作也是一种技能,当然不能例外;同时,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的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

4、要大胆放手写

有些同学怕作文,遇上作文,笔头咬烂了,还常常写不出几行字来,这就是一个“难”字挡住了思路。要知道,这艰难费力,正是因为你手里的笔不熟练。不要怕写不好,初学者写不好是正常的,只要你大胆放手去写,你的笔就会越练越熟,思路自然会顺畅,肚子里的话也就自然地流露出来。

5、还要养成习惯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它一般包括: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勤于积累的习惯,多动笔的习惯,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打就腹稿、一气呵成的习惯,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的习惯,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等等。

多读多写,养成习惯,持之以恒,熟能生巧,当你体会到读书写作的无穷乐趣时,你的作文必能一天比一天圆熟自然,得心应手。

[8—1]读真快乐(痛快、感动……)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一书名或文章名;②篇幅在600字左右。

导思:这是一篇考察同学们“多读”的文章。

1、你一定读过不少书或文章,其中有没有使你越读觉得心里越快乐的?或者特别受感动,或者觉得特别过瘾?请你写一篇文章,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使你读了真快乐(痛快、感动……)的书。

2、这是一道半开放的题目,在所读的内容和读后的感觉、感想方面都给了你一定的选择自由。不过,写作的重点应放在它为什么使你快乐(痛快、感动……)上。

3、一般地说,可“读”的是书、文章,但有时人们也将对山、水、景、物乃至人的品味、揣摩等也叫“读”。审题构思时,请予以注意。

[8—2]日记一则——

要求:①自命一个副标题,写在破折号之后。②写你在学习、生活中的见闻、感受。③有记叙,有议论。不采用诗歌形式。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出现校名。

导思: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文也不例外,多写多练是提高作文水平必不可少的手段。利用课余时间,在加强阅读的同时,写写日记,则是练笔和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

1、日记,形式灵活,不拘一格,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叙事状物,也可以抒情言志,体裁自由,因而坚持写日记并养成习惯,有利于提高多方面的写作能力。

2、日记,写的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无须苦思冥想,情境就历历在目,写来兴趣浓厚,经久不厌。因而坚持写日记有利于增强写作的兴趣,能促使自己作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和分析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周围的事,有利于提高主观分析能力。坚持写日记,不断分辨生活的美与丑,整理自己的思想,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思想素质。

3、关于日记的格式,一般开头一行是日期、天气等,下面是正文。为了便于抓住中心,利于文章的条理性,也可在第一行给日记定个标题。日记正文内容要具体,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叙写,语言要富有生活气息,自然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文学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133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中国古代代学

(一)先秦代学

①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wā)补天后羿(yì)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等。(刘安:《淮南子》)

②先秦散代

A、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 ,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代。 《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代。 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 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 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代《谏逐客书》。

③先秦诗歌

A、《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学习规律,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有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代学

A、两汉散代

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代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 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传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赋是我国古代韵代和散代的综合体。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三)、魏晋南北朝代学

1、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代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 曹丕、 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

③“竹林七贤”。 阮籍、稽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刘咸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 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代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2、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周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微型小说的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2661 字

+ 加入清单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过去它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而存在, 后来的发展使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界定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 间的一种边缘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阿·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 校。"(《论文学》)

日本作家星新一指出:"很久以前就存在着类似超短篇小说的作品。……但是,超短篇小说 这个名字的正式出现,是源于美国。"多数人推崇美国作家欧·亨利(1862-1910) 是创始人。他的近三百篇作品,情节生动,笔调幽默。其中《麦琪的礼物》脍灸人口。可以 这么说,超短篇小说具有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三要素。即在1500字以内,要概 括出普通小说应具有的一切。也可以说,微型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 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 一种新鲜的思想。

微型小说在写作上追求的目标是四个字:微、新、密、奇。

一、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因此,构思和行文时必须注意字句的 凝炼,不允许作品中有赘词冗句。如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帐本中的一页》。全文只有七 行字,却具有长篇小说的全部情节。

二、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星新一写作一分钟小说,就极力追求"新"。他写道: "有些评论家把我的小说与美国的超短篇小说(Short-Short)混为一谈,这是不妥当的。 我是受了美国超短篇小说的影响。但是没有完全依靠,而是发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我的小说强调一个新字,给读者以新题材、新知识,甚至让他们感到惊讶!"(星新一《一 分钟小说选》)为此,他常常借助于童话、寓言、科幻、推理等手法,通过非现实的题材或 现实题材的非现实笔法,反映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独特的感觉,表现清新的主题,如他的《保 修》。 当然,微型小说的立意和其它形式的小说作品一样,有时并不是一眼能看出的,有时主题并 非一个,是多元化的,这都是可以的。例如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的一篇被称 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学幻想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 声……"就写得十分别致而耐人寻味。

三、密。指的是结构严密。微型小说的作者在结构上,应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 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简练、精巧,如同微雕工艺品那样。因此,特别要在选材、剪 裁和布局上下功夫。

四、奇。指的是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说的特点多半在于一个"奇"字。 中外作家的许多优秀作品就常在结尾处使人拍案叫绝。如邵宝健的《永远的门》的结尾就出 人意料。

对待微型小说的特点及技巧,一要弄通掌握, 争取在理论指导下站在较高起点上进行实践,二要灵活运用,甚至不去联系,让它们在潜意识中随时起到作用。还可以摹仿。照搬形式、技巧, 发扬精华,受到感应,并力求创新,出自己意。上述特点, 特别是"博采众长"中已经具备了微型小说的一些结构要求。以下再列出一种模式,供初学者学习。

模式如下:

【开头】要使人"一见钟情"。方式有三种:

▲造成悬念,引起兴趣。如《那团云雾》,开头就写不知怎的没了游兴,连山顶上也罩上一团云雾。

▲开门见山,进入情节。往往开头就是人物对话。

▲含蓄蕴藉,曲径通幽。往往描写景物, 烘托铺垫并有照应和伏笔。

【中间】结构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

▲曲折生致式。

①单线曲折,一波三折。如王任叔的《河豚子》,写一农民在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中,因穷困而自杀的过程:弄回毒鱼, 却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怕见惨象而出外, 回来后却见妻儿欢笑等待;吃后等死,却因鱼失去毒性,死不成仍要受苦。

②双线交叉,内在联系。一人两事,或两人一事;可以是两条明线,也可一明一暗,互为陪衬。如《小星的暑假日记》, 父亲编造假材料,儿子编写假日记。父亲打骂儿子后, 再要写材料时只好苦笑。

③反复回环,同中见异。如《奇妙的循环不等式》,车上只有一个空位,售票员不让老太太坐,却让"首长"坐。 司机上车后赶开"首长"请经理坐,经理的丈母娘正是老太太。 又如《他们都是瞎子》,写一对青年热恋、结婚、离婚时都看见一对瞎子相搀相扶。

④前后对比,双峰对峙。 如《变化》写一个业余作者先后发表两篇稿件后,单位领导不同的态度。

(5)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前者,"扬"是主体, 却先在"抑"上着笔,突然一转归于"扬"。后者相反。这样,产生了情节发展的意外性,加强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重旨复意式。微型小说应以小暗示大,达到意义的升华;要讲象外之旨,言外之意,引起读者想象。主要采用:①象征。 用具体物象寓示概念或另一形象,但只起结构作用, 不是象在诗歌中着力描写的中心形象那样。如《枪口》, 写一官复原职的领导用别人送的枪打下猎物时,得知走后门的"枪口"也对准了他。 ②双关。如《向不通》, 写大学生向不通十年勤恳工作反不如工作差的升得上去,因而"想不通"。③比喻。如《"炮"炸宴席》, 写小孙子在酒宴上放炮仗捣乱, 又在爷爷不满新经理四十来岁年纪轻时放"炮":"你不是十八岁就当县长!爸爸三十出头就当厂长了! "④省略。这是一种具象化的空白。如《落果》, 老门卫退休后门口枣树上果子不熟就被打光,他写信给厂长:"连几十张馋嘴都管不住,还管厂。"接着省略了厂长感奋、整顿厂风的情节, 而写第二年老师傅收到一包红枣。

▲采用其它文体和艺术体裁的特长。

【结尾】结尾宜巧,要"回眸一笑"。主要有三种:

▲画龙点睛,首尾呼应。如《那团云雾》,开头败了游兴,峰顶似乎有团云雾,结尾那团云雾也不见了。

▲戛然而止,含蓄隽永。如二百来字的《书法家》,局长在书法展览会上应邀不过写了两个拿手的好字是"同意", 面对惊叹和要求只好无奈地说?quot;能写好的数这两个字……"这样结尾, 韵味无穷,艺术容量很大。

以上两种结尾方法只能撩起读者短暂的激动,最佳结尾是:

▲出人意外,扣人心弦。即"欧·享利式结尾",其特点是"巧"。整个布局为结尾服务,读者以为情节东向演进, 结果却西向而行,抖包袱,亮底牌。这种结尾, 打破了情节发展惯用的结构手法,给人以新奇感,深化了主题,增加了容量。大家熟知的《麦琪的礼物》就是这样,一对穷困夫妻为在节日时互送礼物而煞费苦心,最后礼物拿出来却没用:一个卖掉金表为妻子买了梳子, 一个剪掉长发为丈夫买了根表链。又如澳大利亚的《窗》,靠窗的病人每天为角落病人描述窗外美景,为苍白的生活增光添彩。 但是角落病人却见死不救,图谋到了靠窗的好位置,抬头望见窗外只是一堵高墙。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生作文基础知识大全

全文共 2313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作文能力一般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

一、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1、注意平时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像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2、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事物特征。

正如[***被屏蔽词语]指出的:“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

3、注重阅读,丰富间接生活积累。

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但受着时间、空间的限制,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因此,要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好习惯,因为大量的知识要从书本中来获得。同时,使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大量阅读,善于积累,同样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丰富感受,提高生活的认识。

二、分析题意,提炼素材

没有材料或材料不足,自然写不好文章。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或选材不当,仍然也写不出好文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

1、审明题意,选取材料。

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在选择材料前,必须要明确文章的体裁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我们有些学生往往不舍得割舍材料,有用没用一起上,这样就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所以,在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主题。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课文题目,培养审题技能以外,还可采用一些具体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如,让学生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浓缩为一句简短的文字,即提炼出“主题句”。采用这种浓缩法,对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技能,是十分有益的。

其次,要选取典型材料,即那些反映事物本质,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材料。同时,还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2、立意要深刻,创意要新颖。

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需要通过材料烘托主题。因此,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作者是否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地,即立意要深刻。

其次,在立意深刻的基础上,还要看作者的创意是否新颖,即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见解,所抒发的感受,不落俗套,否则人云亦云,则没有新意。因此,在写作训练中,应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独特性,这样就会抓住读者,给人一种新鲜醒目的感觉。要做到创意新颖,关键是写作的角度要新。因为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人物千姿百态,即使是同一生活现象,同一人物或同一景物,只要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面。因此,角度新也就是立意要新,观点要新,构思要新。

三、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文能力一般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1、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是不能忽视的。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讲提纲,可让学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纲大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如,可采用讲故事、谈感想等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言而“有物”,还要言而“有序”。否则七嘴八舌,前后无序,虽训练了说的能力,却不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或辩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言之成理”、“出口成章”的本领。

2、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书面写作能力。

写作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哪种方法,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应首先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记笔记的好习惯,这样有益于学生积累作文的素材,有效地解决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写真事、说实话的好文风,以及快速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因此,它一向是中学语文教师作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

其次,可进行模仿性写作练习。因为我们的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在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技法、特点后,可以让学生模仿范文自行命题。如,学习了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可让学生模仿其笔法,写一些抒情性文章《烛火赞》、《粉笔赞》、《雪》等等。如学习了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可以让学生模仿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或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后,写成说明文。像这样类型的写作训练,既结合了教材、范文,又可跳出教材范文的框框,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对所学的文体能做到较好的掌握和训练。

再者,教师可收集一些材料、漫画、哲理故事等,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内容进行写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又能挖掘出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认识程度,既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语言教学中能力的培养,重在写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考核,实际上是对其思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能力与智力的综合性考核,这种考核能在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出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新闻的写作基础知识:新闻的概述

全文共 2673 字

+ 加入清单

一、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 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 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 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 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 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 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 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 “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 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 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 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 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 ,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 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 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 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 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市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 新 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 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会效果”,这些是对陆定 一定义的有效补充,然而其偏颇也是显而易见的。综合上述种种看法,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 小结为: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明确了新闻定义,我们再来区别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 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 指消息。

二、新闻价值

对新闻定义的不同见解,尤其是社会主义新闻学与西方新闻学对新闻定义的根本分歧, 归根到底是由于对新闻价值的不同认识所决定的。

西方新闻界认为测定某一事件和某种思想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时 间性:报道最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时间愈近,价值愈高;(二)显著性:报道对象要有 声望或出名,人、地、物等愈出名,价值愈高;(三)接近性:事实与读者在空间、关系等方 面愈接近便愈能引起兴趣;(四)新奇性:冲突、异常、冒险、变动等能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 ;(五)重要性:能引起震动,影响很多人的事件;(六)人情味:悲欢离合、幽默、悬念等带 有人情味的生活事件。在这诸多的因素中,“读者兴趣”是衡量新闻价值的唯一标准。我们 在借鉴其合理性的一面时,也不能忽视这种“新闻价值观”导致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新闻价值就是选择和衡量事实是否报道及如何报道的标准。它包含两 层意思:一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即事实本身的重要性、影响力和新鲜程度等;二是读 者接受新闻后的受益程度,即新闻所引起的社会效果。前者是先决条件,但没有后者前者也 失去了意义。概括起来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判定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一)指导性与思想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人;(二)重要性与显著性:内容重要,社会影响大;(三)普遍性与迫切性:反映群众呼声, 关注社会热点;(四)知识性与趣味性:传播高尚的、健康的、大众的知识与情趣;(五)时效 性与真实性:坚持新闻的“真”,突出新闻的“新”。

三、写作原则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执行党的宣传纪律;

(二)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

(三)迅速及时,讲求时效;

(四)在写作技巧上遵守以下10条写作规则: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3、要表现,不要陈述。

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5、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8、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总之,新闻写作要做到四个字:真、新、快、活。

以下几段话应成为我们写作新闻的座右铭:

△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列宁全集》第9卷第283页)? △用生活中的生动的具体事例来教育群众“是报刊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主 要任务。”(《列宁全集》第28卷第83页)

△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 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毛泽东选集》第1217页)

△为报道真实新闻而奋斗!(周恩来给《新闻日报》增刊的题词)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工作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坚定地全面准确地宣 传党的基本路线,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决策,宣传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 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业绩和经验。(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并不否认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特点,人们可以作多种概括,但照 我看,除了前面谈到的党性以外,还要注意真实性、时效性和可读性。(李瑞环《坚持正面 宣传为主的方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作文基础知识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它体现出每位同学的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一般说来应做到:

一、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二、内容具体,条理清楚。

三、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四、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五、善于观察,想象丰富。

六、书写工整,格式正确。

除了平时留心观察事物,认识和抓住事物特点,自觉积极地积累写作素材外,还必须具备审题、确定中心、选择材料、谋篇布局、编写作文提纲和修改文章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写作基础知识之基本句式

全文共 3115 字

+ 加入清单

句子依据用途或语气可分为四大类即: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陈述句:说明一件事情,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

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

祈使句:要求或者希望中国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表示祈使语气的句子。

感叹句: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

一、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

陈述句指说明意见、叙述事实的句子。反问句是指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句子。

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有两种情况:

1 肯定语气改成反问句如:

天才来自勤奋。改为:难道天才不是来自勤奋吗?

2 否定语气改成反问句

小孩掉进河里,我们不能见死不救。

小孩掉进河里,我们能见死不救吗?

注意点:陈述句改成反问句,要把句中表示肯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的词,句末的句号改成问号,并加上“吗”、“呢”等句末的句号要改成问号。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也有两种情况: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要把“难道”和“不”等词删去,把句末的问号改成句号,并去掉“难道……吗”和“怎么……呢”语气助词。

练习 :

1、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难道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吗?

4、老师对我的教导,难道我会忘记吗?

二、 肯定句和否定句的互换:

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也可以采用否定句式,例如,“人人都都遵守课堂纪律。”可以改写成“没有一个人不遵守课堂纪律。”改写后句子的肯定语气要比原来的句子更强。改写时要注意:双重否定是表示进一步的肯定,所以必须用上两个表示否定的词,也就是“否定+否定=肯定”。如果只用一个否定的词,句子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例: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天下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注意:

练习:

1)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学好语文和输血,对青年人的成才才会起促进作用。

3)同学们都觉得书籍是我们的好老师。

4)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会找到春天的。

5)上坡下的每一块地都被大水淹没了。

6)事情的来龙去脉得向你说清楚。

7)这里的情况你是清楚的。

三、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改写:

我们在说话或写作中,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的对话,有时需要转述。例如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有看见。”这是直接叙述的句子。如果要改成转述的句子,就可以改成“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有看见。”

改写时应注意三点:一是改换人称,将对话中表示“谁”(如我、我们等)的人称代词改成“他”或“他们”。与引号前的人称一致起来。二是改变标点,将冒号改成逗号,双引号去掉。三是适当调整词语,需要时可作少量的文字改动,但不能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使句子通顺。

例: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它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1)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3)小华告诉我:“ 我的《儿童时代》先借给你看。”

4)妈妈对我说:“ 我今晚要加班,不回家吃饭了。”

5)小华对小丽说:“明天我们班要参加区文艺会演,我得早点到校排演。”

四、陈述句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如:他碾死了小青虫。可改成

⒈“把”字句:他把小青虫碾死了。将陈述句改成把字句,就是将句中表示动作的对象移到表示动作的词前面,加上“把”即成把字句。在变换句式时必须保持原句的意思。

⒉“被”字句:小青虫被他碾死了。把陈述句改成被字句,就是将句中表示接受动作的词调到句首,换上“被”就成了被字句。

这两种句子的变换只要调换句中的某些词的位置就行了。

如上面句①中只需把“碾死了”和“小青虫”的位置调换一下,再在他的后面加个“把”字;句②则把“小青虫”与他“他”之间加个“被”字就行了。两个句子互相改换之后,它们原来的意思不能改变。

五、有些陈述句为了突出句中的某一部分,可交换下词语的位置。

如:“我去过北京。”与“北京,我去过。”前者突出“我去过”,后者突出了“北京”。改变说法,做到语言美。

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老太太上车,一个小学生连忙让座,应怎么说呢?

应说:“老奶奶,请您坐这儿!”

注意点:如说“喂,老太婆,坐这儿来!”就很没有礼貌。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学会使用“请”“打扰”“对不起”“谢谢”“没关系”,接电话时,要用“您好!请问……”等。

六、特殊句式的变换

1、词语位置的变换:如

常式句:亲人再见了!

变式句:再见了,亲人。把主谓语的位置进行互换

2、变换提示语的位置:如

(1)、我说:“爸爸,也许它不会死……” (提示语在前)

(2)、“爸爸!”,我说,“也许它不会死……”(提示语在中间)

(3)、“爸爸,也许它不会死……” 我说。 (提示语在句末)七、关联句

句子依据结构分类,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复句是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当于单句的分段的句子。复句内的各个单句形式,叫做分句。同一个复句里的分句,说是的是有关系的事,它们又是由关联词语连接起来的,因此也称作关联句。常见的关联句有七种类型,每类关联句有它们自己常用的关联词语。

1、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因此 既然……就

2、条件关系:只有……才 只要……就 无论……都 不管……总

3、假设关系:如果……就 要是……就 哪怕……也 即使……也4、递进关系:不但……而且 不光……还 不仅……还

5、并列关系 :既……又 一边……一边 一方面……一方面 一会儿……一会儿

6、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7 选择关系:是……不是 宁可……也不 不是……就是 与其……不如

运用关联词语要注意以下几点:

关联词语一般都成对出现,只有少数单独使用。(如“可是”、“而”、“因此”等)

关联词语大都有一定的搭配习惯,不能任意组合。

关联词语起连接作用,可以把两句话并为一句。

七、因果句式的改写:

因果句式,是按事物的原因和结果关系来写的。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先因后果,二是先果后因。因果句式中,原因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但结果只能是一个。改写时,可以用关联词,也可省支其中一个关联词,甚至不用。但原意一定要保持不变。

八、缩句和扩句

缩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句子。把句子中表示修饰或限制的词语去掉,保留原来句子的主干,缩成一个简单完整的句子。缩句不能增加和减少原句基本成分,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缩句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 ”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缩句后就是成 “小绒球是小鸡。”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另外要提醒小朋友的是,缩句后,虽然句子十分简短,但它还是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句末必须加上原句上的标点符号。扩句恰好相反,是在句子的主干上增加一些恰当的修饰或限制性的词语,是句子的内容变得丰富、具体和生动。扩句的过程正好与缩句相反,即按一定要求给句子的主干添枝加叶,加上修饰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形象、生动。

在具体扩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所加的修饰词必须与主干搭配得当

2、扩句后句子的成分不变。

3、扩句后不能改变句子的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新闻的基础知识与写作

全文共 4682 字

+ 加入清单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小编整理了新闻的基础知识写作,欢迎阅读。

新闻的结构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部分组成。新闻的内容,通常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结果五个要素。

一、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一则好的新闻,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标题。精心制作标题犹如“画龙点睛”,它既要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又要醒目、新颖、有趣味。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增强阅读的兴趣。

新闻的标题有三种形式:

1.多行标题。主要是三行标题,由引题、正题和副题组成。引题也称眉题,它的作用是介绍背景,烘托气氛,引出正题。正题也称主题,它的作用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新闻的中心思想。副题也称子题,它的作用是介绍与正题有关的情况,补充正题,如点明意义,指出结果等。例如:

44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团齐聚亚的斯亚贝巴

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举行

温家宝和10余位非洲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

2.双行标题。是由引题、正题或正题、副题组成。正题一般都有实质的内容,因此也称实题;副题和引题一般是对气氛的烘托、意义的阐述,因此又称虚题。双行标题一般是虚实结合、彼此呼应、互为补充的。例如:

枪声骂声传媒声 声声应和 股价汇价石油价 价价波动

萨达姆被捕搅动全球市场

再如:

让造林与造纸牵起手来

――关于加快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的思考

3.单行标题。单行标题指只有正题的标题。这种标题要求突出主题,简明、醒目。例如:

让信息技术惠及全人类

新闻标题写作的要求是:

1.准确。即标题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概括出新闻的内容、精神和实质。

2.生动。即在准确的基础上,尽量突出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生动活泼,以吸引读者。

3.新颖。“新”是新闻的一个基本要求,不新不足以成为新闻。标题要善于突出新事物、新方向,抓住最具新闻价值的问题。

二、导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个自然段。通常用简明的文字概括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揭示新闻的主题,使读者对新闻内容先有一个总的概念。

导语的作用非常重要。新闻是否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语写作的成功与否,所以写新闻要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导语中。“倒金字塔”结构,是新闻的基本格式。所谓“倒金字塔”,就是以重要性

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即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边,次重要的事实放在第二位,以此类推。导语,就是这个“倒金字塔”的最上面一层事实。

新闻导语的写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叙述式。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它是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最有吸引力的事实,高度概括地加以叙述。如:

12月22日,作为2003中国会展经济论坛主要的两场主题研讨活动之一的专家论坛,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300名来自全国主要会展城市、会展举办单位、会展服务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的代表,在这里倾听8位业内资深专家的演讲,并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4日《推动会展企业和城市发展战略准确定位》)

2.描写式。对某一个富有特色的事实和一个有意义的侧面,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描写,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

棕黄色颇具古典意味的橡木酒桶,灰白的欧式风情的酒堡,浅绿的充满梦幻色彩的葡萄园--这是河北省昌黎县耿庄村农民耿学刚新建的耿氏酒堡产品标签上的图案。……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3日《酒类行规为一农民改写》)

3.评论式。对报道的事实进行简洁、精辟的评论,以揭示事物的性质和作用,引起读者重视。如:

2003年即将过去,人们在盘点欧盟一年的收成时,有喜悦,但更多的却是惆怅。喜的是欧盟东扩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愁的是欧元区的经济一直不见起色。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6日《欧盟 一分喜悦难掩惆怅几许》)

4.结论式。将新闻事实的结论,在开头部分写出来,开门见山,反映事实的意义。如:

辞旧迎新之际,随着勉(县)宁(强)高速公路提前通车,陕西省成为西北第一、西部第二个突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的省份。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3日《陕西千里高速铺坦途》)

5.提问式。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新闻报道的事实,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如:

经济大省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广东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提出切实做到六个“更加注重”,努力实现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4日《广东六个“更加注重”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6.引语式。引用与新闻有关的诗句、格言等

,以增强导语的生动性。如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一首首曾伴随和影响几代人成长的经典歌曲,今晚在北京音乐厅再度响起,依旧深深地打动了全场观众的心。

(摘自《人民日报》1999年10月7日)

拟写导语,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1.不能与标题重复。导语与标题的作用有些接近,但标题是概括全文的精神实质,而导语是标题的扩展,要用事实说话。

2.为后文留下余地。导语固然是全文的精华,但也不能把话说尽;导语可以包含背景材料,但尽可能简略,留待下文去交待。好的导语能使新闻主体部分很自然地展开,为后面的行文提供方便。

3.各要素的组合原则。新闻中的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或为什么,简称五个“W”。后面再加上一个“H”,即怎样、如何,可理解为结果的意思。五“W”及“H”,每项都有可能进入导语,关键是看哪一项更具有新闻价值。如果新闻人物为社会所熟悉,在该新闻中特别重要,则应以“人”为先导。以此类推。

4.要用事实,忌空泛。新闻要言之有物,导语更应有具体的事实。初学写作者,尤其要注意避免用空洞的语言、抽象的概念和流行的口号写作新闻的导语,要用新鲜的事实来说话。

5.语言要简洁。新闻本身即要求语言简洁,新闻导语更要逐字逐句推敲,做到字字珠玑,一字不可移易。

三、主体

导语之后,就是主体。它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是用充分的、具体的事实材料,对新闻的内容作具体全面的阐述,以体现全文的主题。

新闻的导语已经点明了新闻的主题,主体部分对新闻主题的表述、发挥,实质上就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与补充,以使导语中提到的各个事实更加清晰,使五个“W”和一个“H”更加明确。

新闻主体的结构一般有三种:

1.时序结构。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这种结构可以使读者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有一个鲜明、完整的印象。如例文《引滦工程昨日全线试通水》一文,以时间为序,从上午“10时整”写到“晚8时”为止。

2..逻辑结构。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主次关系等来组织安排层次。如例文《欧洲央行为何听任欧元升值》一文,以逻辑为序,从美元贬值、欧元升值的原因,写到如何防止该事态继续扩大的方法。

3.时序与逻辑二者兼有的结构。对主体的写作,要

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内容充实、紧扣主题;注意剪裁、详略得当;简洁明确、生动活泼等。

四、背景

背景就是新闻事件产生的历史环境、客观条件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除简迅以外,一般的新闻都要交待背景。背景的作用是使读者更好、更准确地理解新闻内容,使新闻更充实饱满,生动活泼,主题更加深化。

背景不是单独的组成部分,也无固定位置,所以不能把背景看成是新闻结构的一个独立层次。背景材料可以一次性交待,也可以分散穿插在导语、主体、结尾几个部位,一般出现在导语和主体中。背景材料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因此不宜过多,否则就会喧宾夺主。

常用的背景材料有三种:

1.对比性材料。对人物或事物的正反、今昔进行对比,在比较中突出其重要意义。例如《商办工业异军突起》这篇新闻的导语中写到:“昔日以设施简陋、前店后厂的小作坊形象出现的商办工业,如今年总产值达1200多亿元,其中商办食品工业占全国整个食品工业产值的第一位……”这里“昔日……”就是一条对比性背景材料,如果没有这个背景也就谈不上“异军突起”。

2.说明性材料。即对所报道的事实中有关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社会环境做出介绍与描述。例如一篇报道山东省栖霞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的新闻中这样写到:“栖霞县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共有大小山头岭背3650个,总面积306.7万亩;山滩、水面、村庄占209万亩,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是较好的。但是过去片面抓粮食,多种经营停滞不前。县委为领导农民尽快致富,确定在继续抓好粮田生产的同时,向山滩水面进军,发展多种经营。”这段背景材料重在说明栖霞县的地理条件、生产基础及领导的决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栖霞县的生产经验。

3.注释性材料。即对新闻报道中涉及的概念、原理及名词、术语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中的有关内容。例如《商洛订单劳务让民工放心》这篇新闻的开头写到:“12月13日,陕西商洛市40名合同制民工从商洛起程,踏上南下打工的旅程。与以往不同的是,这40名民工对往哪里去,干什么,挣多少钱心里早已有了底,因为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替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务合同。民工们称这叫‘订单’劳务。”在这段文字中,注释了什么叫“订单劳务”,方便了读者对新闻内容的正确理解。

五、结尾

结尾又称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

结尾的作用或收束全文,深化主题;或说明结果,指明意义;或指出发展趋势、展示未来;也有的言之已尽,没有结尾。

结尾的写法有以下几种:

1.小结式。对所报道的事实或意义作简要概括,以突出重点,加深印象。如:

总之,大众了解货币市场基金还需要一个过程,基金管理公司和监管部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及货币市场基金本身作用等方面的原因,货币市场基金的出台虽会对我国的居民储蓄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出现“储蓄大搬家”的情况。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2日《担心储蓄搬家 我看大可不必!》)

2.启发式。在讲完主要事实后,用启发的语言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如:

看着厂区内堆积如山的麦草和滚滚流淌的黑水,人们不禁要问:卫运河何日能变清?

(摘自《人民日报》1999年10月20日《卫运河水何日清》)

3.激励式。用激情的语言,激发读者的热情。如:

百年轮回,沧桑巨变。奔腾的珠江水见证了这120年的岁月,春花秋实的白云山聆听了电信人的笑声。广州电信正以其独有的魅力日趋走向成熟,以更强的实力、更新的面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综合竞争力的华南现代通信中心,实现几代电信人的梦想!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2日《世纪寻梦》)

4.意义式。指明新闻的重大意义。如:

访问是短暂的,但友谊是长存的。中国有一句古诗:“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这次,温家宝总理的美国之行,促进了中美友好,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了解,推动了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2日《加强合作 互利双赢》)

5.展望式。在报道完主要事实后,进一步指出事情发展的必然趋势或必然结果。如:

据悉,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已经将上市日程安排在明年初,还有不少保险公司将目标定在国内的A股市场。通过更为透明和规范的动作,中国保险业必将进入更快速的良性发展。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2日《国际风云测试我保险业虚实》)

6.号召式。根据报道的事实提出具有号召性的意见,激励读者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行动。如:

他(温家宝)说: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新闻写作基础知识及写作技巧

全文共 2846 字

+ 加入清单

一、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的意义

平常我们经常说,新闻写作是“七分看问题三分写稿件”。比方说,写今天培训班的稿件,就得先搞明白,为什么要办这个班,是因为存在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才办这个班。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写了:为了提高各级干部的综合业务素质,石景山区人口计生委办了一期培训班。如果面对每一件事情,大家都能够按照撰写新闻稿件的习惯去想,这件事为什么要做,是因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才要做,怎么样做才能达到目的、有效果,这种思维习惯养成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肯定能够增强。

其次,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能够真实、及时、有效地反映工作成果。不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一天到晚都在干工作,确实也做出了很多成绩,这些成绩如果能够通过新闻媒体反映出来,可能会得到很理想的效果。平时,某某报纸或电视报道了某某单位或个人的事迹后,我们就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还不如我们做得好呢!这很可能不是一句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而是真的是他们的工作做得比较被报道的要好,甚至是好很多。因此,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信息时代里,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宣传出去,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三,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能够比较有效地调动工作积极性。平时我们在单位里,早上上班时遇到个人,女的遇到男的,说一句“XXX,你今天看起来好精神啊”、男的看到女的,来一句“啊呀,XXX,你今天又比昨天漂亮了、年轻了”。虽然人还是那个人,脸还是那张脸,而且还只有越来越老的可能。尽管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这种“去年二十今年十八”的赞美,因为符合人心向善的逻辑规律,往往能够让大家都感到心情愉悦。而正面的新闻报道也同样有这样的功效。无论是被报道的人和单位,还是撰写新闻的人,都会有成就感在心头油然而生,无形中就有效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有些社会效应大的典型报道,这方面的效应尤其明显。

第四,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会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形成直接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撰写新闻稿件对作者的综合素质是有一定体现的。我不是说能写新闻稿件的都是比别人能力强的,而是指撰写新闻稿件需要作者有一定的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字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我相信,如果我们在座的基层人口计生干部中出现这方面的人才,很可能就会得到重用。也许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开办这个培训班的目的之一吧。

从上述的四个方面看,虽然大家工作都很忙,但还是值得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撰写新闻稿件的。但是,有人也许会说,我们也不是不想搞报道,只是条件不充分,和专业的新闻记者没法比。但我却不这么认为,专业的新闻记者是有他的优势,比如时间、精力上比较集中,掌握了熟悉的技巧等等,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即两个知情。

二、基层干部撰写新闻稿件的优势

一是对工作重点、难点的知情。

在对工作的重点、难点的准确掌握上,基层干部所具有优势是专业新闻报道员难以比拟的。大家可能都接待过记者,或者看过记者采访,许多时候,如果没有精心准备,记者很容易问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来的。这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在座的领导们都是人口计生工作的专家能手,对什么是工作重点、难点,什么事情是一段时间内上级抓得紧的,都是了如指掌。这一点对于搞好新闻报道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我每次采访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先找一大资料看看,然后找熟悉工作的同志东扯西拉的请教,才能够确定从哪个角度入手来抓报道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没少闹笑话。(举例:流管处的数据交换平台。)

二是对拟采访对象的知情。

不要说媒体的记者,就像我这样的宣传干部,每次到一个地方采访都是匆匆忙忙的。一方面是自己的时间比较紧,另一方面怕打搅被采访者。但是,不管是记者还是我这样的,大凡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采访得越细,问题问得越清楚越好。(举例:通州采访。)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写的都是我们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人是自己朝夕相处的,工作是自己一滴滴汗水干出来的,写起来是信手拈来,驾驭自如。

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这两个优势,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就肯定不是难事。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将汇报的大题目称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用意。

三、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

掌握新闻稿件基本要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大家的选题能力,即让大家能够独立判断出什么样的工作或事件能够作为新闻报道的素材。

首先,什么是新闻?历来说法不一。新闻定义的争鸣伴随着新闻学的研究,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路程。国内外众多资深新闻学专家和新闻工作者,给新闻下了170多种定义。

无论中外古今,公众认知、理解的新闻就是某种见闻。如果我们以属加种差的形式来给新闻这一概念下定义的话,见闻就是新闻的属概念。找到了属概念,使用内涵定义法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种差,给出不同的定义,如从性质、发生原因、种属关系、功用等方面就可以列出下面一组基本定义。

1.性质定义:新闻是新近、新鲜、新奇的见闻。性质定义反映的是新闻的基本特性,即新近、新鲜、新奇,用一个字来概括即“新”。

2.发生定义:新闻是通过对新近、新鲜、新奇事物的感知而获得的见闻。发生定义是立足于新闻产生的方式来给新闻下定义的。这种方式就是人的感知形式。

3.关系定义:新闻与过时、陈腐、平淡的旧闻相对,是新近、新鲜、新奇的见闻。关系定义突出的是新闻与旧闻的关系,要表明的是前者和后者同归“见闻”一“属”,是同属中的两个不同“种”类。

4.功用定义:新闻是能够满足受者喜新好奇心理的新见闻。功用定义所表述的则是新闻的最基本的社会功用,而不是作为某种特定工具的特殊功用。

可以说,上述一组基本定义具有最广泛的概括性,能够正确地定位新闻的外延与内涵。

(二)新闻稿件应具备的几个基本要素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一:新闻事件具有能够满足读者好奇心的特征。

上学的时候,老师们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定义通俗点讲,就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是新闻”。老师讲完了,大家就在教室里哄堂大笑起来。现在想想,其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咬狗”式的新闻也很多。比如说,现在众多的媒体炒作、明星包装等等,你骂我,我骂你,似乎很热闹,但从实质意义上理解,与前面所说的“人咬狗是新闻”的调侃也差不了太多。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在这里不能分析得太深刻了,否则就有可能出政治问题了。但是,之所以提起这些,是因为它充分说明了新闻选题的侧重点,就是应该在“创新特征”上下功夫。你想报道的事件它必须得有点新意,能够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

在我们现实工作中,我们可以把新闻性理解成工作中的创新性,即我们所做的工作是独一无二的,是可以让大家感到眼前一亮的。比如说,人口计生委搞了一个性科学教育基地,这对于性观念保守的中国社会来说,就是一件具有很强创新特征的工作。围绕这样的一个选题做文章,就非常符合新闻事件能够满足读者好奇的特征。

在北京的各家媒体中,社会新闻这一块,这样的稿件是占了绝对多数的。但是,在我们结合工作搞报道的过程中,这样的稿件却是相对较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影评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1852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真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颀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试写作影评,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影视鉴赏能力,端正我们的审美观念有相当大的帮助。那么,影评写作基础知识有哪些呢?

影评,是文艺评论的一种,是对各种电影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它主要是对蕴藏在电影艺术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及其思想意义的揭示、开掘,是对电影艺术创作规律的探索,并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失贩的教训。所以,好的影评,一方面可为电影的友展和质量的提高提供反馈信息,一方面又能帮助观众正确理解电影,培养和提高观众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

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要实事实是地分析评价。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入论世"。他说"倘若论文,最好的是顾及全篇,非目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对影片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观照全片。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同的,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评电影《花季,雨季》时,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同学冷静地认为编导将银幕中的学生形象给拔高了,就很有思考。

要重视影片的艺术分析。电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评要重视对影片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观点鲜明,实事求是。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电影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这可以通过阅读电影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来解决。每年的美国奥斯卡电影大奖评选,世界各国的影展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虽不能亲临其境,但通过多种媒体一样能了解动态,捕捉到世界电影发展的最新信息。

影评写作可以有长有短,可着眼于一部影片的一个镜头,也可以着眼于一种电影现象。对于我们师范生来说,要对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评价比较困难,练习写影评,可从评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入手,可对演员演技。拍摄技巧、导演意图、影片风格、色彩、语言、音乐等进行单一的评析。随着写影评水平的提高,就可对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学生、教师、军人等银幕形象发表看法,也可以从纵向谈某一阶段电影的回顾或某一体裁电影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从横向谈某一风格的电影,如西部电影、贺岁片、娱乐片等,或横纵向结合,谈一个导演的风格,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等到。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连缀成篇。

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还应该注意: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

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电影最直观可感的,影评离不开叙事。但切忌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写评价。当然,所评所析不得脱离影片孤立地进行。

设计好影评的标题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它由正副标题构成。正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须简明扼要,而又耐人寻味,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它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副题——点明评论对象,交待片名或评论角度,它是正题必要的补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如:《历史和时代的搏击者——评银幕上的共产党员形象》,《悲剧在红色中渗透——评电影<红高梁>=。

我们在写影评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学习他人的写作经验,丰富自己的写作实践,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通过影评的写作,不断促进我们知识结何的完善,提高我们的颀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散文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8367 字

+ 加入清单

散文在取材和艺术表现的要求上,形象化和抒情性自然是重要的,更要注意记实性。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散文写作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第一节 散文概述

中国是一个散文大国。古今的散文大家和作品,享誉很高。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散文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散文创作持续热闹火爆,涌现了一批专事散文的作家,一些学者、诗人、小说家、评论家、艺术家也跻身其中,众多的大学生也喜爱读写散文。“‘五四’以来的中国散文史,无疑是继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散文这一座座峰峦之后的又一个高一峰。它最为重大的意义是企图号召整个民族,彻底地走向人性*的解放,树立科学和民-主、平等和自一由的现代文明观念。多少散文家都通过自己洋溢着独特个性*的笔角,在不同的领域之内,从种种不同的视角,程度不等地完成着这个神圣的使命。”(林非《傅德岷主编〈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序》)

1998年6月,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研讨会认为:我国当代散文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表、出版了一大批优秀的散文,它们坚持对人生的始终关怀,坚持文学应该有益于人心世道,应该净化、美化和慧化人心,艺术上坚持众美并具、雅俗共赏的原则,成为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品位的精神食粮。同时,当代散文也面临创新与发展的问题。如今的读者对各类散文家及其作品褒贬不一,文坛上存在多种声音,表明散文创作同样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散文作者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对待他人和自己。散文作者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关注社会人生,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打动读者。散文属于高雅的精神产品,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应当有一个清醒的对抗“商品”的精神。散文的开放是精神的开放、境界的开放,对于境界的把握,应比读者高出一个层次。中外散文名家的成功经验证明,散文创作必须讲究风格和形式,没有风格的写作最终会失去创作的个性*。

学习散文写作有两条途径,其一是从摹仿入手,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这种没有理论的盲目实践,往往事倍功半。其二是在阅读了一些散文,有了些感性*认识,然后学习散文写作理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再阅读名家范文,然后从事写作实践,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我们应取第二条途径,即:阅读→研究→阅读→写作。

首先,要明白散文的定义。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总术》篇写道:“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所谓“笔”,就是指韵文以外的一切记叙性*和议论性*的文体,这些文体就散文。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我们这里要学习的主要是抒情散文,也涉及叙事散文和其它类型的散文。习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文化素养和爱好,或写作抒情散文,或作叙事散文,或写文化散文,或作智慧散文,或写游历散文,或作其它类型的散文。

其次,要认清散文的写作特点。散文是一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篇幅短小、体裁多样、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文体。在写作上,它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二)思想警辟,诗意盎然散文多是真情实感的产物,那些优秀的篇章,都有思想火花的闪耀,表现着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与精辟见解。徐迟说:“ 文学作品,应该有思想。散文也不例外。它要求有特别锐利的思想。即使是抒情散文,也要求有不但是锐利的,而且是特别锐利的思想。不到五百字的《岳陽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思想。抒情散文固然很多,写到这样的境界就并不很多。然而,这正是散文、抒情散文所应追求的境界。”“凡掷地作金石声的作品差不多总是包含一着鲜明的思想、结结实实的思想。有闪光的思想之焦点,飞跃着不灭的思想之火焰的。”(《说散文》)我们读鲁迅的《雪》,可以学到鲁讯从飞雪和雪罗汉身上探索到的美好、光明以及与冷酷现实进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可以看出茅盾怎样从平凡的白杨树身上联想到北方农民的坚强不屈和英勇豪迈的形象;读袁鹰的《井冈翠竹》,可以领悟作者从普通的一毛一竹思考到井冈山人民的献身革命与建设的精神品质。秦牧说得好:“思想像一根线串起了生活的珍珠,没有这根线,珍珠只能够弃散在地。”散文的优秀作品还每每是诗意盎然的。杨朔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也指出:“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一着果汁一样。”因此,高尔基对青年作者说:“我们的青年是否也可以试一下,热情地用散文来写人们,使得散文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为诗。”(引自《回忆高尔基》)杨朔的散文之所以写得那样好,原因之一就他“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他告诉我们:“不要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诗意两个字。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诗力。你在斗争中,劳动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一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凡是遇到这样动情的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他的名篇《荔枝蜜》、《茶花赋》、《海市》……都是诗意盎然之作,既是散文,又是诗篇。

(三)短小精悍,自一由灵活有人称散文是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就是因为它具有篇章短小精悍、形式灵活自一由的特点。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多数是很短的,如韩愈的《马说》150字,柳宗元的《小石潭记》193字。现代散文的名篇多数也是很短的,如许地山的《落花生》482字,茅盾的《白杨礼赞》1074字。当然,较长的优秀散文也是有的,但它与一般记叙文相比,仍是精悍之作。所以散文写作要求做到短小精悍,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从形式上来看,散文较其它的文学体裁更为自一由活泼、灵活多样。鲁迅在《怎么写》中指出:“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冰心在《谈散文》中说:“散文比较自一由”。当然,这里说的“随便”、“自一由”不是毫不经心、信手乱写。自一由灵活的散文写作,是“装着随便的涂鸦模样,其实却是用心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散文写作自一由、灵活这一特点,在写作上,首先指的是表达方式灵活自如,不局限于某一种表达方法。因而,散文写作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怒吼、抨击、赞颂、幽默、讽刺、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嘻笑怒骂、妙语解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其次,写作者可以自一由、灵活地选用各种体裁来写,赋铭、速写、游记、书信、日记、序跋、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任人选择,因人而异,都能写成佳作。(四)形散神收,博而不杂宋代大散文家、诗人苏轼在《文说》中说:“吾文如万斛泉一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一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形散神不散”,这是许多散文作家的经验之谈。散文必须“散”,必须“博”,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行文时断时续,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迸发,时而侃侃议论,既有天文地理,又有伦理人情,这段写甲地,那段却写乙地。但是,它的“神” 却是始终不散的,是首尾一贯的,是表现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杂”,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例如秦牧的散文《社稷坛抒情》,是既“散”又“博”的,然而,尽管它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却始终围绕着“歌颂赞美养育我们的土地和创造我们伟大民族文化历史的劳动人民”这一主题思想。因此,从形式上说,散文贵“散”,而在构思上、组织上,则散文忌“散”。散文写作具有的这一辩证统一的特点,使得它与其它文体区别开来。

(五)直抒胸臆,自具风格文学作品都是带有感情的,但小说、戏剧的作者,往往把自己强烈的感情倾注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物的爱憎褒贬,一般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散文则不一样,它常常象诗歌一样,每每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写胸臆,不仅使读者知其理、晓其事,而且悟其心、感其情,因此,散文要求作者写一真情实感。真情是散文的生命,只有直抒胸臆,把真情实感捧给读者,才会赢得读者的喜爱。作家贾平凹在回答“散文创作要不要绝对真实”的问题时说:“这个问题争论很多,又都没有一定结论。我个人的体会,还是倾向于‘绝对真实’四个字。所谓真实,主要是指在感情以及运用环境和事件上。古人写的散文,题材也是很广泛的,但古人写散文,都是有感而发。今人写散文,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为写而写的现象,所以在绝对真实问题上就出现了所谓‘ 理论与实践上的不一致。’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散文就写得不那么成功了。当然,作为文学作品应该生活化,生活也应该作品化,散文尤是这样。”(《怎样写好散文》)

写作要“文如其人”,散文更是这样。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即使不署名,读者也能从风格上看出作者。如鲁迅的散文深刻、精炼、峭拔,虽然他写文章经常改换笔名,然而“何家干”的文章,明眼人一看就看出是鲁迅。郭沫若的散文气势浩荡,又清丽、缠一绵。茅盾的散文与郭沫若的浩荡相反,表现为深刻而细微。还有,老舍的散文诙谐,冰心的散文慈爱,叶圣陶严谨畅达,方纪潇洒俊一逸,等等。初学写作者一时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但是必须向这些各有风格的散文作家学习,经过多次的实践、创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

(六)惨淡经营,文采斐然优秀的散文不可能是“掉以轻心”写出来的,它们都是作者惨淡经营、刻意加工的结晶。秦牧指出:“一篇小小的散文也许写作时间仅仅是一两个小时,但却要求作家深厚的素养,而且不断扩大和丰富这种素养。把散文当作是‘小功夫’,‘掉以轻心’的写作态度,是很不利于我们散文创作的繁荣发展的。即使是怎样熟练的名作家,我们也要求他们在写作一篇小文章时,采取‘大象搏狮用全力,搏兔也用全力’的态度。”有些散文家提倡散文的“整体美 ”,也是要求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惨淡经营”。整篇文章是惨淡经营、刻意加工写成的,它的语言就是精炼的,文采斐然的。这是由于作者运用的是散文笔调。那么什么是“散文笔调”呢?可以说,散文笔调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行文灵活自如,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它十分讲究文采。散文的文采不仅有华丽的,而且有朴素的。

学习散文写作,既要掌握华丽的文采,也要掌握朴素的文采。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徐迟的文章是很有文采的,他常用赋的方法兼用比、兴修辞,使得文采华美。但是他说:“只有写得朴素了,才能显出真正的文采来。古今大散文家,都是这样写作的。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时,越是写得朴素。而文采闪耀在朴素的篇页之上。”我们还要看到,不管是华丽的还是朴素的,散文的富有文采的语言都是从新鲜、活泼的口语中来的,也是对优秀的古代散文创造性*的继承,也是作者仔细选择、锤炼和加工的结果。

第二节 散文的写作

一、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一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一动,思想的闪光。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学。”(《早晨的太陽》序)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后来,他听一位花匠介绍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并没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的。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一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不休,心灵猛然一颤,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第一、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写成随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第二、寻找线索。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那末,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感情线索,才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二是事物线索。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一槍一”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冰心的《樱花赞》。

三是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石》等。

五是景物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天山景物记》、《西湖即景》。

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刘白羽写《长江三日》就以游程为主线来写,当然,全文还有一条哲理性*的思绪线索:“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六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第三、创造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一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意低则境浅。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如朱自清写《荷塘月色*》,全篇着力于“淡淡的情趣”,顺着沿路走来、伫立凝想的线索,通过描绘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树影、雾气、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而叶香、蛙鸣、蝉声,又可味可闻。更加上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一融的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

构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鉴,更需自己创新。过去就有一个青年作者发明出一种“散文快速构思法”,为《青春》、《采石》等刊物的编辑所重视。

三、巧于布局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却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这犹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乱石,常常无损大山的壮观。但是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结构十分重要。参观苏州园林,从它精巧的建筑布局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可以借鉴它的园林建筑布局来考虑散文的布局。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写道,苏州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作为散文的写作来说,也要这样讲究材料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但散文布局有时则需讲究对称,或对比。叶圣陶又说:“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度都注意图画美。”那么,散文的整体布局要讲究艺术性*,它的局部的布局不是同样要讲究艺术性*吗?至于布局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讲的线索问题也与布局有关。这里可以着重提一下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卒章显其志”,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初学散文写作,不妨学习这种布局的方法。

四、明于断续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明于断续,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贾平凹说:“记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写或者写得很少;空白,这正是你要写的地方呢。”他认为,“讲究了‘空白’处理,一是散文可以散起来,断续之,续断之,文能‘飞起’,神妙便显也。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来,古人也讲过: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看似胡乱说,骨子里却有分数。”(《怎样写好散文》)我们要多阅读古人优秀的散文作品,学习他人的断续技巧,在写作实践中多次运用之后就必然熟能生巧。

第三节 散文写作的模式

记人散文模一式

【开头】

1 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2 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

▲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

▲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

1 重申特质,照应开头。2 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一式

【开头】

1 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2 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

1 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2 联想发挥,更大意义。

【结尾】感慨

(作者:不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写作基础知识:命题和半命题作文

全文共 1509 字

+ 加入清单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写作基础知识:命题和半命题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命题作文概说:

1、命题作文类型:

全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

2、全命题作文特点:

题目写作要求明确完整,利于考生通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步骤,迅速构思行文。但是,审题要求较高,要求审清题目里隐含的内容。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根据写作特长或者生活积累,明确文体,确定写作重点。

3、半命题作文特点:

给予学生在选材、立意、构思上更强的自主性,开拓学生视野,减少学生审题失误,易于学生自由发挥。在半命题作文中,提示语是关键,提示语能从选材的内容、范围、角度给予学生于启示。

二、命题作文类型:

(一)全命题作文:

①直接式命题

②含蓄式命题

③设想式命题

④观点型命题

⑤散文型命题

(二)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

①命前半题

②命后半题

③命首尾题

三、命题作文的提示语:

1、设计提示语,创设写作情境(作用)

①多方列举内容,启发学生从多方面选材构思,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②尽力拓展文题外延。

③提供想象空间。

2、半命题作文设置备选项,拓展写作空间。

四、补题遵循原则:

①补自己最熟悉的。

②补自己最有把握的。

③补自己最记忆犹新的。

④补自己最能写出新意的。

五、命题内容范围:

1、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3、运用联想与想象,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

六、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审题要做到“不漏、不改、不误”,“不漏”指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不改”指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要求;“不误”指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要求。

审题具体做法:

①审清作文题目中的限制语。限制内容主要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性质、程度、范围。

②审清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关键词语,确立文章的写作表意重心,确定写作方向。

③审清提示语提示语对题目或作解释说明,或作补充介绍,或作扩展延伸,具有方向性与暗示性,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打开思路,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

七、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快速补题技巧补题时,要审清题意:

半命题形式主要有:“半命题+要求”式、“导语+半命题+要求”式。审清导语主要是激发情思,界定选材范围。审清半命题,主要是注意半命题结构形式以及限制语,从而分析重点词语,明确题目限制的写作范围。作文必须围绕题目展开写作,切不可文不切题。

①具体事物补题法

②特定情景补题法

③修辞手法补题法

④特殊符号补题法

补题遵循原则:

1、熟悉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的素材比较多的。

2、贴切性原则:指标题范围尽量缩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宽泛,将大题化小。

3、新颖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角度应当是与众不同的、新鲜的。

4、正确深刻性原则:指题目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出正确深刻的主题。

八、命题作文的“凤头”:

技巧一: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技巧二:文采斐然,引人入胜

技巧三:巧用修辞,文采增色

技巧四:巧妙发问,诱人深思

技巧五:首尾呼应,彰显主旨

技巧六:引用经典,形象寓理

九、命题作文的“豹尾”:

技巧一:自然收束法

技巧二:首尾照应法

技巧三:卒章显志法

技巧四:抒发情感法

技巧五:呼唤号召法

技巧六:巧发疑问法

技巧七:景物烘托法

技巧八:耐人寻味法

十、写作误区:

1、不注意审题,盲目乱写。

尤其是针对抽象的作文题或者具有象征意义、比喻意义的作文题的推敲,随兴而写造成偏题、离题。

2、不注重文体各自特点。

3、半命题作文补题随意,导致作文题与作文写作内容产生偏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高考为作文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全文共 2747 字

+ 加入清单

小作文测试并不新鲜,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小作文已经多少见诸于高考试卷,比如1990年要求描写进入玫瑰园的一对孪生小姑娘的肖像,表现她们的同和异;1991年要求把“圆”想象成除一轮满月之外的另一个“圆”的物体,描写有陪衬物但以圆形物体为主的画面和场景;1993年要求写一段关于圆规的功能、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说明性文字;1997年上海卷要求考生推荐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剧作品);1998年要求根据给出的开头和结尾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相关内容,综合考查学生对心理、动作、语言等描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2005年重庆卷要求考生以“筷子”为对象写一篇说明文。

写作字数不是太多,也就二三百字,可以是应用文也可以是说明性、议论性的文段。

纵观高考曾出现的小作文,无论是事理说明文、情境记叙文,还是事物评论文,都有文体的要求,有写作对象(即具体内容)的要求,有表达方式的要求,有表现手法的要求,字数一般是200至350,但都属于“规定动作”,而非“自选动作”,这是高考的公平性所决定的,是考试性质的难度、信度、效度及区分度所决定的,在同一个尺度下,检测考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从本质上看来,小作文,其实就是一种语言综合运用题。语言运用题往往又是语基题方面的各种新题型的试验基地,是最值得广大考生关注和训练的。

研究已出现过的小作文,其命题特点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字数限定在200字左右,注重单项训练,比如说明训练、描写训练、对话训练、想象训练……具体说来,高考小作文的种类大概有如下一些:

一是说明类:就是要求考生能写简短的

说明文,能够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对事物进行简单说明和介绍。具体又可以包括:介绍日常实用物品、介绍一部影视作品、介绍说明漫画的画面内容、介绍一处场所或一种建筑、介绍时令特征等等。介绍日常实用物品,如1993年要求写一段关于圆规的功能、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说明性文字;2005年重庆卷要求以“筷子”为对象写一篇说明文。介绍一部影视作品,如1997年上海卷要求考生推荐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剧作品)。介绍说明漫画的画面内容,如1983年为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向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介绍画面内容;1996年介绍《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的内容。介绍一处场所或一种建筑,如1994年上海卷要求介绍一家街头(或乡间)小店。介绍时令特征,如1996年上海卷要求考生从三个方面介绍初夏的时令特征。

二是描写类。

就是要求考生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描写、描述、描绘、描摹等等,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想象,和对想象作出描绘等等。具体又可以包括: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对话描写、想象联想描写、场景画面描写和综合性的描写等等。心理描写,如1999年上海卷要求以“开考时刻”为题,描写当年高考开考时的心情。肖像描写,如1990年描写进入玫瑰园的一对孪生小姑娘的肖像,要求符合人物的年龄和性格,显示出她们的同和异。动作或行动描写,如1997年描写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上学的情景,要求以行动描写为重点。语言对话描写,如1995年描写两种小鸟的对话,要求想象合理,必须以对话的方式写。

场景画面描写,如1991年要求把圆想象成除一轮满月之外的另一个物体,然后加上陪衬物,再用文字描述出以圆形物体为主的画面、场景、镜头;1991年“三南”(湖南、云南、海南)卷描述漫画《我从小就知道》的两幅画面的内容,要求内容具体,描写生动;2000年上海卷以“节日小景”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考生主要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来展示节日的一个小场景。综合性描写,如1998年要求根据给出的开头和结尾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的有关内容,综合考查对肖像、语言(包括对话语气)、神态、心理、动作、细节、景物等的描述能力、想象能力等等。

三是赏析评价类。

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具体又可以包括:诗文漫画等赏析、思想评价、事物名称评价、某种活动评价等等。诗文漫画等赏析,如2005年湖南卷将小作文变成了现代文阅读的赏析题目:“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思想评价,如1992年要求选择所提供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包括”我”)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写一篇小议论文。事物名称评价,如1988年上海卷列出几个拟用的文学社名——“新潮”、“阿波罗”、“丑小鸭”、“浅草”,要求写出喜欢其中一个的理由。某种活动评价,如1989年上海卷要求考生就中学生各式各样的竞赛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

四是应用类:就是要求考生们熟悉各种各样的

应用文体,能够拟写各种各样的应用文,如请柬、书信、短信、通讯、消息、广告、通知、摘要、聘书、海报、解说词、

申请书、讲话稿、留言条、欢迎辞、欢送辞、广播稿等等,如1987年要求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通讯,1990年上海卷要求考生写出在班级举行的一位老教师光荣退休欢送会上自己的欢送辞,1995年上海卷要求就学校里最近举行过的一次活动(运动会、艺术节或主题班会)写一则简短的消息等等。

五是扩缩改写类。

就是要求考生们能够对一些文字或文段进行扩展或压缩,或改写成其他形式的短文等等,如1998年上海卷的小作文是,将冰心的小诗《春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改写成短文,要求根据这首诗的诗意,展开想象,从周围环境、花的性格、全诗寓意等方面,去进行改写。

今后的小作文,会如何命题,命题的走势如何呢?我们的判断是,有继承,也有创新。一方面,将继承以往的形式和内容,具体地说就是,以上所列举的五大类的小作文命题形式,仍然会继承,这是毫无疑问的;另一方面,也会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比如,创拟哲理笑话、写趣味小品文、写微型小小说、提供情景、氛围等,要求转述;根据中间,补写首尾;把记叙文、散文等转换成诗歌,或把诗歌转换记叙文、散文……

此外,在小作文的备考中,一定要加强各种表达方式的训练。如说明方式,要弄清对象是具体事物、抽象事理,还是事物的形成过程;顺序是以空间、时间为序,还是以逻辑事理为序;语言是平实性说明,还是文艺性说明。如描写方式,要懂得按照对象分为,写景、写人、状物;按手法又可分为,工笔细描和粗笔勾勒;按顺序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由大到小、由静到动、由整体到局部等。单就写人而言,要会运用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单就写景而言,要能充分调动人的感觉器官,从人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等方面表现景物的特点,要能充分运用拟人、比喻、对比、夸张、通感等修辞方法,要善于使用对比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等写作技巧。记叙、议论、抒情这几种表达方式,也都应做到分门别类,了如指掌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第一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笔记

全文共 2625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学习笔记

一、应用文基础知识

1,应用文是直接用于处理公私事务的实用性文章。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以说明论证为主要表达方式,有相 对固定的格式。

2

------------

------------

------------

4个阶段。

收集材料 写作的主旨,

掌握信息 谋篇布局。 文字化。 斟酌、润色,到定稿。

确定文件

3,应用文四个要素:立意、谋篇、语言、修改。

4,应用文写作的目的性一般表现为:

1)、阐明写作者的主张、观点和意图。

2)、下达指标、传达政策、布置工作和通知事项。

3)、传递信息、交流情况和总结经验。

5

6,应用文主旨的含义:就是写作者(个人或单位)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贯通全文的写作意图,观点和公务活 动的行为意向。

7,应用文主旨的主要体现:

1

2)应用文写作者通过全篇的内容表达出来的观点。

3

8。

二、立意

1,应用文---立意的含义:是写作者酝酿、斟酌的过程,主旨是立意的结果;有十分明确的目的性。 立意直接影响主旨的质量优劣和成败。立意就是确立应用文的主旨。

2,应用文---立意的特点:

1)客观性,从客观材料提炼和产生。

2)主观性,作者对客观材料消化、提炼的结晶。

3)观念性,是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是作者的核心意图。

4)时代性,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3,应用文---立意的要求:

1)准确:指应用文符合四项基本原则,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

2)深刻:紧抓矛盾的关键环节,揭示客观事物的深层本质,阐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3)鲜明:文章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十分明确。

4)集中: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主旨,突出表达。

5)新颖:反映作者的思想不落后,有独特的见解。

4,应用文---立意的依据:

1)

2)

3)

5,应用文---立意的方法:

1)对比筛选:材料具有客观性和多义性,加以对比筛选,择其精辟。

2)分析归纳:对材料去粗取精,然后进行分析归纳。

3)集思广益:实地调查、集体讨论,征求他人意见,弥补不足。

4)选准角度:任何事物都有多侧面、多层次,正确选择角度。

三、谋篇

1,应用文---谋篇的含义:指写作者组织材料,设计、安排结构的过程。

2,应用文---谋篇的内容:

1)材料的组织

①材料的含义:指写作者为了完成文章的写作,体现自己的写作意图和目的,从现实生活中和文献资料中选取, 使用的一系列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

②材料的作用:

a、材料是提出问题的依据。

b、主旨依靠材料加以说明和支撑。

“博”、“透”、“细”

A

B

C、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正确和先进性的材料;错误和落后的材料)

D

E ④收集材料的方法:a、观察与体验

b、调查研究

c、积累、查阅资料

A、以主旨为中心(材料和主旨有直接对应的关系,根据主旨需要选择材料)

B

C 不能够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3

D、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a、指新近发生的事实。

b、虽非新近发生却为新新发现而鲜为人知的事实。

c、虽为人知却因被变换视角而具有新意的材料。

A、要主次有序

B、要详略得当

C、要归类使用

2)结构的安排

①结构的含义:结构是文章的内部构造,是文章内容的重要形式,是写作者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 ②结构的内容:a、确定文章的基本格式;b,安排好正文的组织结构。

a

、可以根据主旨的需要,把全部内容纳入恰当的结构形式中,使主旨得到正确体现,材料有

所依附,文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b、可以按照作者的思路,把观点和材料加以适当组织,使文章有条理、有层次,纲举目张, 和谐有序。

A、格式化(固定的、惯用的格式)

B、单一化(哪一种文体如何写,都有一定程式)

C、条理化(文章结构有条理性)

D、严密化(结构应该严谨,组织周密)

⑤结构的安排:主要环节包括设计开头语结尾、安排层次与段落、处理衔接(过渡)。

表明行文目的 总结式

援引行文依据 强调式

表明成文程序 呼应式

概述基本情况 请求式

提出问题 倡议式

复合式开头 展望式

层次间的结构形式: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主次式。

整体结构形式:自然段形式、小标题形式、条款形式。

段落的表现形式:条款式、提行式。

过渡方式:词语过渡、句子过渡、段落过渡。

⑥结构的形式: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条款式结构、一段式结构(常用的5种)。

3,应用文---谋篇的原则:

1)服从文章主旨的需要

安排结构的目的就是服从主旨的需要,为主旨服务。

2

应用文是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反映,安排文章的篇章结构也必须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3

文体(写作格式)不同,结构的样式和要求也会不同。

4

应用文是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文章,大多数具有特定的读者。

四、语言

1,应用文---语言的含义: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使应用文文章内容得以完美表达的文 字符号。

2,应用文---A

B、专门性 (专用词汇和术语) C、平实庄重

3,应用文---

a、含义明确、清晰、完整和无歧义。 b、搭配要适当

c、成分要完整

d、语序要妥当

A、精简文意,压缩篇幅。

B、合理安排层次,避免重复。

C、推敲词语,锤炼句子。

④平易(指文章语言浅近易懂)

4,应用文---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成为识别文体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叙述:含义---又称记叙,是陈述事件的来龙去脉,记述人物活动、经历、行为的一种表达方式。

a、常用来介绍人物的经历和事迹,记叙生产、工作的过程;

b、在论证中,用来引述事实,提供论据。

c、在说明中,用来介绍事物发展变化的形态,提供典型事例,以具体说明事 物的特征。

叙述的6(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按叙述的顺序划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按叙述的性质和用途划分:概述和详述。

叙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②说明:含义---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阐述的表达方式。

说明的作用:它具有解说、剖析事物的状态、性质、内容、成因、规律、关功能等作用。 解释说明法、分类说明法、6种方法

在运用说明的方法时的注意事项A、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

B、要注意表达的客观性,

C、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晰、准确、朴素、通俗易懂。

③议论:含义---就是作者对某一问题、某一事件或某一事物进行分析、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 度的一种表达方式。

五、修改

1,应用文---修改的含义:是立意的深化和继续,也是运用增、删、调、补等手段,加工初稿,完善文章的过程。

2,应用文---

标题的修改 结构的修改

主旨的修改 语言的修改

材料的修改 行款格式的修改

标点符号的修改

3,应用文---修改的方法:

4,应用文---修改的方式:纸上修改和计算机修改2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生作文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作文写作基础知识,欢迎阅读。

一、什么是作文?为什么要写作文?文章有什么作用?作文是我们通常说得写文章,作文就是写文章,也就是用文字的形式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文章可以长久地保存,可以广泛地流传。文章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虽然近代以来电报、电话、电视、电影、网络都可以保留和交流信息,但文字保留仍然是一种主要的传递人类文明成果的主要形式之一。

二、文章的构成。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好比一个人由头、手、脚、躯干组成。那么文章呢?文章是由字、词、句、标点、段、篇组成的。大家知道,身体任何一个部分出现毛病,人体就不健康,同样的,一篇文章中字、词、句、标点、段、篇任何一个部分出现毛病,都不是好文章。所以写好文章要正确地运用每一个字、词、句、标点,并分好段,组成篇才是一篇好文章。

三、小学阶段文章的分类及各类文章的写作要求。通常我们小学阶段小学生所写的文章以记述文为主及简单的应用文。小学生作文的基本文体通常分成六大类:写人、写事、状物、想象、应用文。

1、写人:写人要写“真实”,讲“真话”,育“真人”。可以自由选材与立意,写人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与特点,写得人物要神气活现。

2、写事:写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与结果。写清楚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按事情发生过程写清楚。

3、写景:写景文章要写清对象的主要特征、形状、颜色、声音、动态、静态等特征。写景一定要表达感情,要注意描写对象顺序、层次、重点、景物间关系。

4、状物:状物分为动物、植物、静物三类。状物文章要注意观察,观察要细致,状物文章必须按一定顺序、层次写清楚。

5、想象:想象作文关键就在于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这件事物想象到另一件事物,从事物某一点想到事物其他方面,联想事物的过去与未来。

6、应用文:应用文与生活、社会联系紧密,格式、行为习惯更有规定。格式包括:书写要求、行款式样、结构、习惯用语、称谓和签署、简明得体、规范。同时要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及表达方式。

四、小学生作文文字量问题。小学作文通常要求写一定篇幅,要求写一定字数,其实是要求学生的作文尽量写长,写长了才会多想,多想了才能写长,命题者限字数是根据学生的水平,促使学生多想,把文章写成一定长度。我认为文章的长短实际要由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从文字使用量来说,要做到“惜墨如金”与“泼墨如水”相结合,“惜墨如金”就是要文笔精练,“泼墨如水”就是要写具体与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考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全文共 1739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一、说明文的分类:

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3、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二、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 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表现在:

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又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三、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一)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二)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三)并列式。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 画图表、引资料 (8种)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作用: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2)举例子:——作用: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3)列数字:——作用: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4)打比方:就是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作用: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作用: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6)分类别:就是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例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作用: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7)画图表:——作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作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五、说明语言:

——准确(科学性):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趣味性):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

六、说明文的中心句与支撑句

•中心句:段落里能体现中心的句子。往往位于段首或段中或段末。有时段中没有现成的中心句,但是有中心,可以通过阅读概括出来中心句。

•支撑句:对中心句起支撑作用的分析、解释、举例的句子。

中考说明文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

1 、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

2、 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

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

5.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

6.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想、想象;

7.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

8.对文本与链接材料进行综合理解。

——近年来北京地区中考说明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最新公共基础知识:文章写作题和申论大作文的区别

全文共 1577 字

+ 加入清单

事业单位备考在即,掌握核心要领,提高备考效率才是必胜之道。公共基础知识考察内容分为客观题与主观题,其中在主观题中,最后一道题目是文章写作,分值一般25分,字数不少于800字。公共基础文章写作内容实质与申论一致,但考察形式略有不同,申论有8000字左右的材料可供参考,为文章写作铺垫,但公共基础提供的材料内容偏短,一般只有1000字左右,更多的考察的是考生的知识积累。有一定难度,但同时又给予了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经常听到考生这样的疑问:“我的作文

结构—-中心突出

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这是取悦阅卷老师的关键之一。阅卷老师工作量大、时间长、任务重、短暂的时间通览全文,要的就是文章的结构清晰、重点中心突出。因此,在文章结构安排上必须遵循总分总的大致要求。比较好的一种方式为单刀直入式,所谓单刀直入即为在第一段直接亮明观点,不拖泥带水,不模棱两可。分析段落也采取总分形式,分论点可以单独成段,要短小精悍。

比如:

-----做官知足,这既是一种清醒,更是一种心态。

现在有一些干部热衷于做官、满足于做官、陶醉于做官,“官瘾”十足。有的精心设计自己的当官路线图,步步为营、“小步快跑”;有的看到他人特别是与自己条件相当的人提拔了,就眼红心热、坐立不安;还有的板凳都还没有坐热,就急于“走人”,甚至伸手“跑官要官”,人们为其画像: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

-----做官要知足,就应端正“官念”、淡化“官欲”、克服官本位。

从本质上讲,共产党的“官”更多意味着一份责任和奉献,意味着一种风险和挑战。做官绝不是做老爷,更不可以谋一己私利。“看庭前花开花落,任天外云卷云舒”,只有看淡名利,保持平常之心、知足之心,才能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扛起肩上的职责,尽到一个人民公仆应尽的本分。

-----摘自《人民日报: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论证—-完整充实

论点明晰只是第一步,要想在考场当中拿到好的分数,厚实的论证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论证中一方面见证你的说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见识你的文字表达功底。这也是阅卷老师评阅中重点关注的一个关键点。

围绕论点论证基本逻辑如下:

示例:

激发文化活力要加强对外交流。《诗经》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中华古代文化之所以如此灿烂和经久不衰,关键在于我们文化的兼容并包的开放性,对外交流,学习先进,吐故纳新,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此,不但能让世界更多更好地了解我们,消除隔膜,反驳一些不负责任的西方媒体对我们的负面报道,也能够通过交流、学习和借鉴别国文化的先进之处,不断充实和丰富本国文化。可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是激发中华文化活力的一湾“活水”。

广大考生可以按照这个逻辑,灵活运用,保证每个分论点论证的完整深刻。

与此同时,在结合基本逻辑的基础之上,可以穿插多样的论证方式去加以丰富你的论证内容,诸如:排比论证、演绎论证、对比论证、引言论证、事例论证等。

语言—规范创新

公共基础中的文章写作与平时高考作文写作有很大不同,它不是自身感情的抒发,更多地考察的是对某一社会问题的看法见解。因此,在语言表达上至少要做到规范、创新。

规范指的是一定要用一种理性客观的口吻去谈问题,切忌出现感情色彩比较浓的词汇。创新主要指的是语言一定要与时俱进,因为公共基础文章写作多是时政评论性质的,而时政语言相对变化比较频繁,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要多留意新闻,多关注热点,注意词汇的丰富与积累,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跟得上社会节奏。比如:“四个全面“思维、“绿色化”、“第六产业”、“职业农民”、“互联网+”等词汇是当下时政流行词汇,这个时候,如果文章中能适时用上这些词,肯定能让文章锦上添花。

总之,考生们在紧张备考中,一定要抓好上面三个关键,提升公共基础文章写作分数。与此同时,要多关注时事,积累申论词汇,丰富文章语言表达,厚实文章底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

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熟悉公文的基本格式

公文写作和文章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二者也有着极其大的差别,公文写作非常注重写作的格式,因为公务文书有一个显着的特征--规范的体式。这也就给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在复习备考公文写作题时一定要注意公务文书的基本格式,比如公务文书的三大组成部分(眉首、主体、版记)以及每个部分中所包含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发文字号、标题、主送机关、成文日期、附件等)。尤其要注意每一个部分的特别之处,比如发文字号的书写格式,标题的书写规范,成文日期的书写规范以及位置要求等等,掌握好了这些基本的格式要求之后,我们写作的公文就做到了“形似”。

熟悉每个文种的例文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下公文一大抄”,这句话或许存在一定的夸大成分,但更多地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备考方略--通过熟悉例文掌握公文写作。在熟悉了公文的基本格式以后我们能做到“形似”,但是要让写作的公文更加符合题目要求,得到更高的分数,考生在写作公文时还要让公文符合特定文种的一些基本特点,在形似的基础上做到特色突出。而要突出特色就要对每种文种进行深入的了解,熟悉例文是深入理解具体文种特色的最直接有效地途径。

注意特殊用语

公文写作过程中注意了前面两个方面,可以保障写出的文章没有形式上的错误或者问题,但要想得到高分特别是要和其他考生拉开差距更多地是要做到“神似”,这时候就要注意每种文种的特殊用语,比如请示的结束语使用错误就很容易形成扣分点,把“妥否,请批示”写成“妥否,请批准”,一字之差,语气就有天壤之别,得分也会有非常明显的差距。所以在备考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公文当中的特殊用语,这是公文达到神似的基础要求。

注意语言风格

许多考生在备考公文写作时也注意写作训练,希望通过多写多练来提高分数,这种做法值得表扬,但是在写作训练时一定要注意公文写作的文体要求,即公文的表达方式和语体特征。公文的表达方式包括叙述、说明、议论,以说明为主,在公文写作过程中一般不会使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而有些考生在写作公文时神采飞扬,大发感慨,这样就违背了公文写作在表达方式上的要求;公文的语体特征是准确、简明、庄重、得体,一般不会出现网络流行词或者是新闻式的词语,而有些考生为了体现自己的与时俱进,在写作公文时大量使用时髦词语如“亲”“给力”等等,则违背了公文在语体特征上的要求。所以在写作公文时一定要使用规范的语言,或者使用“官方”语言,这样才会让我们写作的公文更加符合公文的“神”,也才更加符合考试的要求,也才能获得高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新闻的写作基础知识:通讯的写作

全文共 3485 字

+ 加入清单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 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一、通讯特点

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 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 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 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 ,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 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 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 、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 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 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 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 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 事,叙述 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 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 ,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 以事实说话,除 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 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 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 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讯种类

1、人物通讯

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 人物通讯并非仅仅 是“名人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 或典型性。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断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此两 类一般以人物的“行”为主,而“人物专访”则以写人物的“言”为主。通过记者的专访, 记述人物的谈话,从而揭示其精神世界。

2、事件通讯

是以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事件通讯时效 性较强,它围绕中 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划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所以它通过 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 精神。? 除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外,另有:“工作通讯”,这是介绍某单位先进事迹,传播其典型经 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的通讯;“概貌通讯”,这是记述某地区、部门、行业、工程的新面 貌、新气象的通讯。报刊上常见的“见闻”、“纪行”、“巡礼”、“散记”均属此类。此 外,还有以写一段片断、一个场景、一场冲突为对象的“新闻故事”、“小通讯”之类,它 们以生动、快捷的形式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实为通讯家属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三、通讯写作

1、关于选材与提炼主题

占有材料对通讯写作来说就是通过扎实细致的采访广泛搜集第一手材料。随后在纷繁的直接 材料中剥离出典型材料、背景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要求真实,而且要有意义,具有典型性、 指导性,同时还要有意味,具有具体、完整、感人的生动性、情节性。在这般基础上根据深 和新的原则提炼主题,通讯才可能呼应社会关注热点,反映时代风尚特点,宣传党的路线方 针,从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人物激励人,以真实的事件震撼人。然而通讯写的 是真人真事,其主题必须从实际生活中提炼而来,不能随意“拔高”,更不能虚构夸大,它 永远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2、关于写人

事因人生,人以事观。人与事虽不可分,但在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中的确有以人为主和以事 为主之别,为叙述方便故而分之。? 写人在文学创作中已积累丰富经验,在“非虚构”的原则下,我们不妨可借用其多种手段, 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形与神兼备。即不仅要写出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更要展示其精 神世界;第二,言与行统一。人物语言、行为表达、传递出人物的思想,而不同的语气、句 式、词汇及动作表情、神态等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内心表露形式。写好了人物的言与行,无疑 是写活了人;第三,画龙必须点睛。如果说言行、事例、情节勾勒出人物的整体形象称为“ 龙” ,那么揭示人物行为意义,指出人物个性特点的评点便是“睛”。“画龙”用的是纪实的叙 述、描写,“点睛”则是超脱的议论或抒情。

3、关于叙事

通讯离不开写事,事件通讯更须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起因、人员、场面、结果等,以交待事件 的复杂性和社会影响度。叙事要注意两点:第一,理清主线、丰满细节。一个新闻事件的发 生、发展过程中,有因有果,有人有事,头绪多而关系复杂,作者须理清主线,按事件原貌 将其完整地、动态地、立体地呈现给读者。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须选择典型的细节。一篇 优秀的事件通讯,必然有几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充分展示主线,使作品丰满而具现场感。第二,时间为经、时间为纬。通讯须有一定的时间要领因为事件、故事总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纺织好时空画面既是一个结构总是也是一个表达方法问题。篇幅不长而情节不太复杂的事件通讯可多运用插叙、补叙、分叙等手段,充分展开矛盾和利用背景材料,使文章有变化起伏。容量大而情节复杂的事件通讯则常常运用时空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空间变换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精心的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报告于世。

显然选材与提炼主题是各类通讯写作中必须面对的,而写人与叙事则因通讯品种不同而有所侧重。但是通讯的写作模式也必然带来约束,因而通讯的散文化写法亦开始为人注目。所谓 的散文化倾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生活面更趋广阔,(二)结构不拘一格,(三)技法更多样 化,(四)报道呈系列化。

思考与练习:

一、阅读下列消息,然后给它拟写引题和正题:

本报讯(记者董洪亮)我国唯一的教育艺术刊物《教育艺术》杂志日前度过了五 周岁生日。冰心老人、贺敬之等知名人士为之题词致贺。

《教育艺术》由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暨中华教育艺术家协会、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育艺术研 究所共同主办,李燕杰教授担任社长。该刊以“激扬正气,振奋民魂”为办刊宗旨,主要栏 目有“名家谈教育艺术”、“时代精神磁场”、“青春思絮”、“教育艺术一千问”等。《 教育艺术》杂志被海内外读者誉为“青年的良师,家长的益友,干部的参谋,教师的助手” 。

(《中国教育报》1994年11月17日第2版)

二、一件新闻在不同的报纸上刊出时,会因编辑的眼光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标题。请就近日发 生的一件重大新闻,比较、分析各大报纸刊出时的标题有何不同。

三、写一篇新闻,报道学校或班上新近组织的某项活动。时间、地点、事件要交代清楚,还 要注意详略得当,有条有理。? 四、下面这则题为《卫生部写信感谢空军某部官兵》的消息与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是同题材的报道,请仔细比较两文章,谈谈通讯与消息在确立主题、写作方法等方面的异 同。

新华社20日讯卫生部最近写信给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关,表扬和感谢空军某 部 官兵为了抢救平陆县公路工地食物中毒的员工,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空投药品的任务。

信上说,2月3日,山西省平陆县风陵渡公路工地上发生六十多人食物中毒事故,当地县委 来 电话后,经与你们联系,立即得到大力支援,派专机前往空投药品。飞行员们为了抢救工人 阶级兄弟的生命,毫不犹豫地连夜起飞,迅速地执行这一任务。由于药品的及时供应,使全 体中毒员工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这一英雄行为,充分说明了人民空军战士有高度的为 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共产主义风格。

信上还说,空军战士抢救中毒工人的事迹,大大地鼓舞了病人和平陆县全县人民的革命意志 ,他们纷纷写信感谢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他们的关怀,感谢人民空军的大力支援。中共平陆县 委还将此事件写成材料,向全县人民进行教育,学习人民解放军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高贵 品质。

(原载《人民日报》1960年2月21日)

五、阅读近期报纸,书面推荐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各一件。

六、实地采访,写一篇通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掌握基础知识作文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是基础知识掌握,在这一项我觉得自己还是不错的,因为基础知识主要的都是字,词,句这三方面。而字这方面就是最容易掌握的,只要知道这个字是怎样写和它的读音是怎样读就轻而一举的把这个字掌握了。当然啦,既然你的字掌握好了那你的词也是很容易掌握的了,只是要我们去知道这个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也就基本的掌握了,如果你想更加深入的掌握这个词的话就要知道这个词的同因字和形近字了,那你对这个词就更加容易掌握了,如果想更好的话那就连它的意思都记下来吧!从现在开始说一说句子了。句子也不是很难掌握,其实句子变来变去还是离不开修改病句和按照题目去缩句或扩句等等的。只要知道它是怎样做的就已经掌握的了。如果说我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我觉得自己也是挺厉害的了,虽然还没到达滚瓜烂熟的程度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努力的去学习就肯定会成功的。

到了第二方面知识的灵活运用了。在这方面我就觉得自己不是很行了。运用就人人都会的,但要说到灵活的话那就挺难的。就象上次期中考试的作文我就没有灵活的运用一些优美的句段,还有没去认真的审清楚题目,句子也写的比较乱,所以被扣了五分。

阅读的能力培养这方面我就做的比较好,我经常都买一些书籍回来看的,因为多看书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之一。还有就是做一些阅读的练习。

习作方面嘛,也算不错。习作只要多看,多想和留心去观察。以上3步做的好了写出来得作文也是挺好的了。要想更加好的话那就要多收集一些优美的句段和词语,加多一些比较生动的东西再你的作文里,那这就是一篇好作文了。

现在是最后的方面语文日常学习习惯了。要是说起这方面哎我可真是有点惭愧啊!在读书这方面呢,我就是做得很好的,每天都会看书。看报就挺少了,因为我们现在都不订报纸了所以很少看报。不过我虽然不看报,但是我也是有看新闻的。这样也弥补了一点。前面两项还不错,但后面两项就没那么理想了。写日记这个方面就最差,我到现在写的日记还不超过五篇。但从现在开始我会坚持写日记的,相信我。背诵也不是很好,我也没有经常背诵lt;lt;小学生必背古诗gt;gt;里面的诗。不过现在不会了,我对我自己的要求是每天要背熟《小学生必背古诗》里面的两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

全文共 1635 字

+ 加入清单

一、【文学常识积累】: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卖炭翁》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放言五首(其三)》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1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12、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1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1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锅《望洞庭》

1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16、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1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8、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遭中》

19、秋丛饶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 元稹《菊花》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2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2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2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24、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25、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买花》

26、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2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

2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琵琶行》

29、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30、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3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二、【词语部分】:

1、写出含有“手”的词语。

①形容医术高明。(妙手回春) ②形容重归于好。(握手言和)

③形容十分喜爱。(爱不释手) ④形容情谊深于兄弟。(手足情深)

2、数字开头的词语:

一鸣惊人、三心二意 三头六臂、四面八方、五光十色、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面威风、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花齐放、千军万马、万众一心

3、

表示激动的:激动不已、激动人心、百感交集、激动万分、感慨万分

表示舒畅的:舒舒服服、高枕无忧、无忧无虑、悠然自得、心旷神怡

表示着急的:迫不及待、急急忙忙、亟不可待、操之过急、焦急万分

表示愧疚的:追悔莫及、悔恨交加、于心不安、深感内疚、羞愧难言

表示失望的:心灰意冷、大失所望、灰心丧气、毫无希望、黯然神伤

表示害怕的:惊弓之鸟、提心吊胆、惊惶失措、惊恐万状、惶惶不安

三、【成语积累】:

1、挑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无精打彩(采) 留光溢彩(流) 精兵简正(政) 困或不解(惑)

服荆请罪(负) 初出矛庐(茅) 湛测路线(勘) 理志气状(壮)

神彩奕奕(采) 浓装淡抹(妆) 汗流夹背(浃) 顾名思意(义)

2、“多”的成语:

观众多(座无虚席)贵宾多(高朋满座)人很多(摩肩接踵)人才多(人才济济)兵马多(千军万马)事物多(林林总总)色彩多(五彩缤纷)类别多(千差万别)困难多(千辛万苦)话儿多(滔滔不绝)读书多(博览群书)见识多(见多识广)变化多(千变万化)走得多(走南闯北)颜色多(五颜六色)花样多(五花八门)

3、表示“天气晴朗”的词语:风和日丽、天高云淡、万里无云、秋高气爽、艳阳高照

4、表示“做事犹豫”的四字词:犹豫不决、出尔反尔、优柔寡断、狐疑不决

5、形容“气势雄伟”的四字词:浩浩荡荡、气势磅礴、气势恢弘、气势非凡

6、描写课堂上“讨论场面”的四字词: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七嘴八舌、争论不休

7、表示“声音极响”的词语:震耳欲聋、惊天动地、震天动地、响彻云霄

8、表示“团结一致”的四字词: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万众一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