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5篇 作文【推荐20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眼中的曹操作文5篇 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3013

作文

165

话曹操作文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凡是度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心中都会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薄云天的关云长,武艺超群的吕奉先,或是智勇双全的赵子龙……然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一代枭雄,魏武大帝—曹操了。

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三四岁的孩童,都无一不把曹操看作一个坏人,一个粉脸的奸臣来对待。但我却并不这样认为。《三国演义》的中心是“尊刘、反曹、贬孙”,因此曹操的一世英名在《三国演义》里不是只字不提,就是草草概述。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因此,很多人认定他必定奸诈无比。而我以为,这句话反倒能说明曹操的军事能力。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正因为曹操熟读兵书,会使用计谋,他才被称为奸雄呀!

曹操身经百战,用兵如神,无数英雄豪杰都曾败在他手下,其后许多大将又为他所用。他淮南困袁绍,下邳擒吕布,以绝对兵力劣势却能大破青州百万黄巾,又曾行刺董卓,其它战绩也数不胜数。再看刘备,一点军事才能都没有,最后还是败于军事上,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

曹操在文学方面也是卓有建树。他写出的《观苍海》、《龟虽寿》等名诗,词藻华丽,荡气回肠,流传至今,可以说曹操是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

曹操胸襟广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周瑜之手,以周瑜比曹操如何?周瑜爱才的方式就是“杀”,只要把“天才”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真是眼光短浅,量窄易怒,非英雄也。而曹操豁达大度,如:不杀攻击自己的陈琳,反而自嘲说陈琳檄文可治头风痛等等。

大家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也是不对的。首先,他并未称帝,还说“天下英雄何须以帝位自累”,所谓三国只是在曹操 死后才出现的。而刘备却念念不忘此事:他有二子,一名封,一名禅,即天子祭天地之礼,说明他早就有意于帝位。其次,若曹操不在,天下不知会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这绝非假话,称帝的袁术,就是被他灭掉的。他对于“炎刘”实有大功。

我爱曹操,因为他的武功,因为他的文治,因为他的种种。

[话曹操作文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3.曹操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群雄,首推曹操。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工不如满宠……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上长袖善舞,独领风骚。

[佳作运用示例]

我相信倘若曹操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汉朝的气数已尽,朋党、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它走向衰败。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历得四世已属侥幸;刘备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义”面具收罗诸葛、关张赵,占据荆州蜀中富饶之地,却终是“生儿不像贤”,刘禅宠信宦官,难脱前朝桎梏。事实证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缰索。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眼中的曹操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没看过《易中天品三国》,只看《三国演义》,以为诸葛亮就是一神仙,曹操就是奸诈狡猾的奸贼,刘备徒有其表,只会怨天怨人,还养了个愚蠢无能的儿子。看了《易中天品三国》,让我知道了每个人物的历史形象、民间形象和文学形象。以前我看到的只是罗贯中自己的理解,也就是文学形象,不能以偏概全。其中,我对曹操的认识颠覆性最大,让我对他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三国演义》中说道,陈宫因为曹操屠杀吕氏一家愤而离去。《品三国》中讲到,陈宫之所以离开曹操是因为曹操杀掉了名士边让,边让和曹操的意见不合,曹操一气之下就杀掉了边让,引起了名士的公愤,这里曹操的气度狭小体现无疑,曹操有他自己狭小的一面。

曹操又是一个“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人,官渡之战前,陈琳写了讨伐曹操的檄文,在檄文里骂了曹操的祖宗八辈,说的话不堪入目。曹操后来抓住他,陈琳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曹操就原谅他了,让他做了自己的“笔杆子”。

曹操还特别赏识人才,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时,袁绍的兵力是曹操的数倍,曹军战局很不利。此时曹军粮草又告罄,更是雪上加霜。正在这时,袁绍无谋,听信谗言,不但不听许攸的计策,还羞辱他。此时袁绍派拉一个酒鬼去守自己的粮草基地——乌巢。许攸看袁绍不听忠言,知道他必败无疑决定投降曹操。曹操突然听说许攸来降,高兴得鞋也不穿就跑拉出来迎接。两人交谈中,曹操开始还想隐瞒,但许攸已猜出曹操粮草也尽,曹操只好将事情告知。许攸看曹操求贤若渴,彻底决定投靠曹操。于是说出袁绍重地乌巢是软肋,建议曹操去突袭乌巢,烧掉袁绍的粮草。曹操按计行事,果然得手。粮草被烧,袁绍军顿时大乱,这一战就成了曹操和袁绍之战的转折点。可曹操也不能隐忍,许攸立功后过于嚣张,曹操一怒之下就将许攸杀了。

总的来说,曹操这个人性格很矛盾,让人纠结,既是奸贼,又是英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有关曹操高二作文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是谁被许邵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被鲁迅先生称为:英雄?是曹操

曹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奸雄,但他倾向于雄,俗话说:“兵不厌诈”。一个人总要有点好,所以《三国志》为曹操平反。

我认为外貌为所欲为的曹操是一个英雄,不然他为什么会成为中国霸王仍至今中国霸主呢?

曹操是一个担诚的人,我们从他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可以发现“没国家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句话非常自信。“此前朝廷加封我的三个儿子为候,我曾坚决否定,现在一想,觉得可以,让儿子作为我的后援,为安全着想”。

这是再也不过的大实话,体现了曹操的聪明头脑和领袖风采,曹操是一个军事家,文学家、音乐家、政治家、思想家。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若多。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些璀璨的诗篇,已过千年,仍然让人回味。

曹操的品德并不太好,他说过“宁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他杀过忠义之士,有过阴柔手段,但他又爱惜才能的人,他保留过许攸等人的性命,他的忠义之士死了他也哭,哭的非常非常悲哀。

我觉得这就是复杂的曹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对曹操的看法小学作文500字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是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今安徽毫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许多人认为曹操是一代奸雄,而我却认为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乱世英雄。

首先,曹操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在许多战争中能以弱胜强。这一点,无疑地证明了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自东汉末黄巾军叛乱后,诸州牧郡守纷纷割据称雄。逐步天下。在当时各地的割据势力中,以北方的袁绍为强,曹操却不以为然。于是就以二万兵马与袁绍十万军队针锋相对。结果,最终曹操还是以弱胜强,大败袁绍。其中官渡之战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其次,曹操还招贤才,搜罗人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曹操是一位具有出色才华和鲜明个性的袅雄人物,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其雄才大略,风度气襟、治国之道,用兵之神无不给人留下栩栩如生的形象。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原的政治野心,就爱才惜才,善于罗致人才,才造成“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强大阵容。当时的才女蔡文姬,被胡人的贤王强行掳去做了小妾。曹操知道后,便不惜花重金从胡人那儿把蔡文姬赎了回来,达到为己所用的目的。这件事,也是曹操搜罗人才的典型范例。

从许多方面来看,曹操是一个武将,一个谋士。但是,曹操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曹操著名的诗歌中有一道《观沧海》中写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歌中你会发现,曹操名列“三曹”之首,嘿嘿!够厉害的吧!

但《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还是对曹操抱有偏见,他认为汉室应归刘氏所有,而曹氏则是窃贼。但我认为应该一分为二,辨证地看问题,曹操功大于过,所以,我认为曹操真不愧为乱世英雄。

[我对曹操的看法小学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眼中的曹操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在历史上对于曹操的评述非常多,正因为材料太多才会给它的写作带来了困难,同学们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作文的展开。要写好它,我们要把握几个重点,在重点确定以后,就可以把这“我眼中的曹操”写好了。

首先我们要确定是要从正面对曹操进行描写还是从负面对这个人物进行描写。虽然在历史评论中大部分的人都说他是个奸雄,实际上,这个人物也有着很多的优点,对于统一中国这样的大业没有才略的人是做不到的。接着我们要在确定了着眼点以后选择具体事件,也就是举例,我们从最能够表现曹操正面的或是负面的材料中选取出最具代表性的实例来作为素材使用。有一点要注意,在选择事例的时候要选择哪种和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生观价值观更为接近的事例来写,这样的事例会让人们感觉到熟悉,熟悉中的陌生会让读者产生兴趣。这样的事例很多,例如曹操手下的名将很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才会为曹操工作哪,这说明他有着很高的用人艺术,而在现代社会用人艺术是最火爆的一门学问,不论是那个年龄段的人对于这门学问都或多或少的学习过。

在最后我们要做一个总结性的评价,也就是你对待曹操这个人物的看法,这个看法可以不被任何人影响,只是你单纯的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是比较好写的,只要把前面我们的举例论点做个简单扼要的评论就可以了,非常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曹操歇后语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战宛城 ———— 大败而逃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打徐州 ———— 报仇心切

曹操的人马 ———— 多多益善

曹操割须 ———— 以己律人

曹操杀蔡瑁 ———— 操之过急

曹操杀华佗 ———— 讳疾忌医

曹操杀吕布 ———— 悔之莫及

曹操下江南 ———— 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用计 ———— 又奸又滑

曹操遇蒋干 ———— 误大事

曹操遇庞统 ———— 中了连环计

曹操张飞打哑谜 ———— 你猜你的,我猜我的

曹操诸葛亮 ———— 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曹操作事 ———— 干干净净

曹操做事 ———— 疑心重

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 ———— 吃里爬外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 人在心不在

关羽放曹操 ———— 念旧情

曹操杀吕伯奢 ———— 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客道 ———— 不出所料

曹操下宛城 ———— 大败而逃

曹操遇马超 ———— 割须弃袍

关羽降曹操 ———— 身在曹营心在汉

曹操转胎 ———— 疑心重

曹操用人 ———— 唯才是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文学家曹操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武艺高强、博学多才、擅长书法、围棋、通晓音乐歌舞和工程技术。在文学上也达到了极高的造诣。曹操一方面利用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搜罗文士,形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一方面,他用自己的才华横溢的作品开创了文学上的新风气。他以四言诗见长,悲凉慷慨,气势宏伟,反映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他的名作《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可称得上《诗经》之后最优秀的四言诗。他的散文意到笔随,简洁明快,不拘于某种固定的形式,鲁迅曾评价曹操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曹操的用人之道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在革新吏制中选贤任能,使用得当,为后代江山打下了基础。

曹操在收编了三十万青洲军后,有了一只具有战斗力的强大部队。有了部队还不行,还需要能够调度管理这些士兵的将领,这是曹操便在兖(yǎn)洲招贤纳士。张良等人组成了曹操的智囊团,为曹操东征西讨,平定中原,出谋划策。这些谋士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自然给予的待遇不低。

曹操对于人才没有感叹过剩的时候,多多益善。知道司马懿有才干,让他出来做官。可司马懿称病不出,曹操便吓他说不出来就收监,司马懿也只好出来了。

曹操对于人才,没有阅历和门第的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眼中的曹操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说道曹操,他是《三国演义》中,性格最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为什么说他性格复杂呢?大家就来仔细的比较一下吧!

在一次战斗中,曹操的三子曹彰阵亡了,曹操的妻子丁夫人听说之后,非要曹操还自己一个儿子,曹操竟然大发雷霆,把丁夫人赶回了娘家。没想到,过了没几天,曹操竟然亲自驱车赶到丁夫人家里,把她接了回去。所以曹操既可以说是阎王脾气,也可以说是菩萨心肠。

曹操的手下有一名谋士,名叫杨修,杨修十分聪明。有一次,曹操的长子曹丕草北方得到了一盒名为“一合酥”的糕点进献给了曹操,曹操本人舍不得吃,只吃了一小块儿就走了。过了一会儿,杨修来见曹操,没有看见曹操,却看见了桌子上的“一合酥”,便二话不说,把“一合酥”分给了执勤的将士。曹操回来后,问执勤的士兵,自己的一合酥怎么没有了。士兵说,是杨修分给执勤的士兵们吃了。曹操大发雷霆,当场就把杨修斩首了。因此,曹操也算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竟然为了一盒糕点,而杀了一个十分聪明的谋士。

还有许多事例代表了曹操更加复杂的性格,总而言之,曹操就是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阎王脾气,菩萨心肠。如果你仔细的读过三国演义,就会发现,这些性格用在曹操的身上一点儿都不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曹操的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曹刿论战》写的是历史上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它的作用可堪比巨鹿之战。是齐鲁两国战略转折点。

在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诸侯国个个虎视眈眈,曹刿是长勺之战中光彩照人的角色,他的毛遂自荐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确实令人敬佩。但是,人们却忽略了关键人物——鲁庄公。

曹刿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如果当他自我推荐时,鲁庄公拒绝了他的好意,不肯任用这个山野村夫。那么曹刿还会在历史的舞台上绚烂耀眼吗?

曹刿这个人,我们不得不说他胆子大到极点了,面对一代君王,依然措辞辛辣。“肉食者鄙”的刺耳批评,“小惠未徧”、“小信未孚”的尖锐意见,这些都可以取他项上人头。如果不是鲁庄公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曹刿早就长眠于地下了!

曹刿善于运用战术,控制军心这是无可否认的,但是鲁庄公也善于总结经验。不懂装懂是不少君王的坏毛病,他们才不想让别人认为他们笨,面对胜利只会享受和庆祝。然而鲁庄公在“既克”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战争的规律,提高自身才干。不就向我们说明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虚心。

在人才层出不穷的今天,鲁庄公的所作所为不是使人倍觉敬佩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心目中的曹操作文900字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个人我敢写又不敢写,敢爱又不敢爱,敢恨又不敢恨。他注定一生都要背负篡位的骂名,他就是——曹操

不言而喻,曹操的军事和政治能力是相当好的。他的旗下有许多为他鞠躬尽瘁的人才,而这些人无一不是敬佩曹操的。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和袁绍相比,曹操是处于下风的,但是曹操却打败了袁绍,可见曹操的军事能力很不一般,曹操就像近代史上的拿破仑。

在我个人认为,曹操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曹操教育的每个儿子都各有各的才华,曹操,曹丕,曹植更是在历史上称为“三曹”。

后人们都认为曹操是奸臣,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曹操篡位是有原因的,因为曹操在当大臣时就看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无能,他知道将来汉室是会灭亡的。于是他就想:汉室迟早会被他国侵略,等着汉室被他国侵略倒不如自己来当这个皇帝,这样一来自己既不会成为阶下囚,而且还可以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利和用不完的荣华富贵。于是曹操就抱着这个恋头篡了位。我想要不是当时统治者的无能,也许曹操就不会背负一代奸臣的骂名了吧!况且身为人臣谁又不想跟着一个贤明的君主呢?

史上还有有一件事,那就是杨修之死让曹操受尽了人们的唾骂。杨修是一个极聪明的人,曹操有这样的一个手下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为什么要将杨修杀死呢?后人们都认为是曹操疑心病太重,不相信他人,但我却认为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杨修太恃才放旷了。明明知道曹操要杀他,但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置军纪于不顾,这样一来曹操就更要杀他了,所以杨修的死有一半是他自己咎由自取。因此我不认为杨修的死全是曹操的错,更何况又有哪个君主眼里容得下像杨修这样比自己聪明的人?

不知道为什么,当所有人都讨厌曹操的时候我却很喜欢他,敬佩他,他真的是一个很有智慧,很有才华的人。我可以在电视里看到他的死而流泪,我可以拿起曹操的书读上好几天,我可以向弟弟妹妹们讲诉关于曹操的故事……

如果我可以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三国的话,我想对曹操说:‘常种信任之花于心中,你会发现世界依旧美丽,阳光依旧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名士孔融被曹操杀害的故事

全文共 1725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在后花园宴请文学名士的时候,本来是邀请了孔融,可是孔融没来,为啥,人家孔融根本看不上曹操。这是为什么,因为孔融对曹操有成见。

曹操如今是丞相,位极人臣,不只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实是挟天子以令将诸侯,就是小皇帝也恭敬他三分。但孔融不同,孔融是一代名儒,他有资格看不起曹操:

其一,孔融是孔圣人的后代,据说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名人之后,至少顶了一道炫丽的光环。而且学问渊博,诗赋俱佳,在当时少有敌手。道德文章,孔融颇为自诩,因此敢于和曹操尿不到一个壶里。我有本事、我名气大,你不敢把我怎么样。

其二,孔融不怕死,孔融十六岁的时候,就是一个热血少年,当时有个叫张俭的读书人得罪了宦官,逃到孔融家。事情被举报之后,孔融和自己的兄长孔褒争着自首,孔融说人是自己留下的,要杀就杀自己。可是孔褒、孔融的母亲都争着往自己身上推责任。最后孔褒被杀,十六岁的孔融名气更大。

其三,孔融刚正不阿,何进为大将军时,孔融弹劾何进以前的贪污腐化,何进恼羞成怒,曾派刺客暗杀,不料刺客说:孔文举有重名,将军若造怨此人,则四方之士引领而去矣。不如因而礼之,可以示广于天下。何进无奈,授以官职,任侍御史、司空掾、虎贲中郎将。何进死后,董卓废汉少帝刘辩,孔融据理力争,被董卓发配北海任国相。

其四,孔融认为曹操是暴发户,因此对于曹操多有嘲弄。曹操不好的出身,曹操不检点的行为都是孔融奚落的理由。如反对恢复肉刑、讥讽曹丕私纳袁绍儿媳甄夫人、嘲笑曹操征乌桓、反对其禁酒等等。总之在孔融看来,这个宦官的子孙,是没做过什么好事的。

只是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自恃过高的孔融其实也很愚蠢,陈涉就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汉高祖刘邦不也是泗水亭长出身么。至于文韬武略,孔融更不能看不起曹操,有本事拉起一支队伍和曹操单练,事实上当初孔融曾被袁绍的儿子袁谭打得满地找牙。这样看来文学家孔融根本不是袁谭的对手,更不用说用兵如神的曹操了。

不过孔融仍然很优越,他奉行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哪里想到曹操开始对他进行双规了。结果一查,还是能查出很多问题,看来孔融还是要倒霉的:

其一,孔融有反动言论,孔子以前在北海为国相的时候,看到王室不振,不思报效国家,竟然公开说:我乃大圣之后,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所谓卯金刀,就是“刘”字,如此看来,孔融素怀叛逆之心。而且孔融经常素服出入皇宫,有失体统。

其次,孔融不孝顺,孔融曾经多次与人议论说:父亲和儿子没有什么亲缘关系,论其本意,不过是当初父母为了发泄情感,孩子就这样产生了;孩子对于母亲来说,不过是一件物品,就如同把一件物品放在一个小瓶子里,出来就离开了,也根本不需要孝敬。

其三,孔融虽是孔子的后代,对孔圣人非常不尊敬,祢衡说孔融“仲尼不死”,孔融非常狂妄的称赞祢衡“汝乃颜回复生”。

这几条大罪,每一条都让孔融汗流如注,尽管年轻时意气风发,可是如今毕竟是老婆孩子一大帮,孔融忽然想起来曹丞相的好处,于是请求见曹操最后一面,孔融说:曹丞相,您,您不是令属下力戒面从的吗。

曹操说:是啊,文举,我忍了你许久了。可是你飞扬跋扈,摇唇鼓舌,不看到本相的主流,傍依朝政,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虽为圣人之后,却牵强附会,不失检点,今虽杀你,并不冤枉你吧。

孔融点了点头,仰天长叹,口占了一首诗: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其实孔融自己也知道,自己只是死于语言不检点,曹操是个唯才是举的人,在用人之际,本来对于一个人的品行不是太看重的,只是孔融议论朝政的时候,身后跟着一大帮人,这些人为孔融马首是瞻,因此在与袁绍官渡之战前,就曾经散布过投降派的论调,所以曹操诛杀孔融还是为了争取孔融后面那一批人,至少是敲山震虎,希望他们不要做出过激的行为,否则格杀勿论。

当然这些人不知道,曹操会把孔融的名声搞得如此臭,你看他不忠不孝,而且狂悖不堪,如此国家岂能容下。孔融被杀的时候,九岁的儿子和八岁的女儿正在下棋,别人劝他们赶快跑,可是大孩子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就在那里坐着等着曹军来杀。孔融听说后感慨道:正是孔融的好孩子,然后泪如雨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和曹操过一天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清晨,我独自一人去跑步,刚刚跑出小区,我的面前就出现了一道光门。这道光门的样子很奇怪,是圆形的。还没等我仔细观察这道光门,它就把我给卷了进去,我连喊一声的功夫也没有就昏迷过去了。

迷迷糊糊间,我睁开眼睛一看,只见我睡在一座军帐里,旁边有一张大桌子,有一个人正在那里坐着喝茶呢。我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那个人见我醒来了,便放下茶杯,慢慢地走过来,笑眯眯地说:“小朋友,你醒来啦?”

我吃惊地问他:“你……你是……不……是曹……操?”那个人笑着回答:“是呀,我就是曹操,那你叫什么呢?”“我叫唐多胜。”我如实地告诉他。这时,有人在外面通报:“主公,张辽将军来了。”“让他进来。”

张辽进来后,简单明了的说明了袁军和我军的优劣情况,问曹操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我一听问:“你们是不是在打官渡之战?”张辽回过头来,对我说:“是啊!怎么了你怎么知道的?”我胸有成竹的说:“这场仗让我来指挥吧!我肯定能打赢袁绍带来的百万大军。”

张辽看了我一眼,他的脸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你能行?而曹操却说,让他指挥吧!

我让士兵们在军营周围挖了深沟,防止袁军来偷袭,还让工匠们制作了一种车,叫做霹雳车。总攻开始了,我军的霹雳车把袁军打的落花流水,这场仗,我们赢了。

我正和曹操高兴的欢呼我们胜利的时候,那道光门又出现了,它再一次把我吸进去,等我醒来的时候,我已经躺在家里沙发上看电视呢。

这一天可过的真有趣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穿越历史成曹操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鼎立的那段历史始终为人津津乐道,我也因此非常喜欢看《三国演义》这本经典巨作,特别是赤壁之战这段精彩内容,我反复拜读。这个夏日午后,我再次翻看起来,读着读着,一阵困意袭来……

一睁眼,好生奇怪,我竟躺在一个帐篷内,一盏油灯明灭不已。我一头雾水不知身处何处,只听帐外一声通报:“报主公,黄盖已启程回返。”我急急掀开帐帘,只见军营到处飘扬着“曹”字军旗,顿时明白原来我穿越成为了一代枭雄曹操

我边平复受惊的心情,边整理思绪,慢慢回到书案前。照刚才通报情况看来,现在该是赤壁之战期间,周瑜的“离间计”与黄盖的“苦肉计”一定已奏效:我照他们所想,杀了水师都督蔡瑁和张允;也收了他们的诈降信。现在,黄盖必定会像书里写的那样,带着装满“粮食”的船只来火烧赤壁,我不得不防啊。水师都督已被我斩首,大部分士兵一定无法在水上开战——他们会晕船,这可如何是好!我想了想,恐怕只有华佗能帮忙了,他是神医,一定能调配出合适的“晕船药”。我便清清嗓子,喊道:“来人!速把华佗给我抓过来,否则吾军危矣!”几支侍卫小队便都行动起来。

一个时辰之后,几个小兵押着华佗来见我。“你能帮我调制出不会让士兵晕船的药吗?你这儿有和晕船药相似的毒药吗?”华佗一开始不搭理我,我立马生气地大吼:“配不出药就立刻推出去斩首!”装什么清高,此时已是我军危亡时刻,岂容如此拖沓!华佗听闻,尴尬地摸了摸胡子,想了想,便让我们给他准备一些药材,前去调制了。不出半个时辰,晕船药已被分发给每个士兵,华佗也把毒药呈至我处。我立刻让人把庞统唤来,一脸亲切地对庞统说:“士元啊,你之前提出把船相连的计策不错,可是毕竟操作繁琐,治标不治本啊!我现在让华神医配置了晕船药,你来试试药效如何吧!”庞统想必也明白了我的别有用心,一脸视死如归地将那碗毒药喝得·一干二净,果然是见血封喉的毒药啊,庞统立时七窍流血倒在我脚下,我虽然一脸镇静,其实心里还是战战兢兢的。

我吩咐传令下去,不可用铁链连船,这下“连环计”已被我化解,我军危机暂解,我终于安心地去军中帐休息。

突然,我被妈妈肩上一拍,顿时醒了,原来我还是趴在了书桌上,做了黄粱一梦啊!细细回想梦境,哈哈,我竟然客串了一回一代枭雄啊!可惜历史不可逆转,我这个有趣的“穿越”倒让我有了一番神奇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眼中的曹操

全文共 176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曹操,在《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中都有他的传记。他是个聪明机智,很有才干,一生做了许多大事的人。但由于小说《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广泛流传,人们把小说中的曹操当成了历史上的曹操,一提起曹操就认为他是个奸诈、狡猾、阴险的人物。这是很不应该的。我认为研究三国的历史也好,小说《三国演义》也好,首先应该把历史上的曹操和小说、戏剧舞台上的曹操区分开来,还历史上曹操的本来面目。

历史上的曹操其人

历史上的曹操是位有成就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由于家庭出身和所处的时代,决定他成就了一番事业。

曹操的祖父曹腾汉桓帝时是位太监,官至“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其父嵩为腾养子,官至太尉。曹操自幼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之家,必然会受到很好的教育,又加之“少机警,有权数”,虽任性放荡,不注意道德修养和学业,也表现出非凡的才智和处事能力。因此,梁国人桥玄评价他时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曹操二十岁被推荐为孝廉,做了郎官。后又被任命为洛阳县北部尉,升顿丘县令,被征入朝授职议郎。由此看来,曹操青少年时代是春风得意,直步青云的,从地方官很顺利地便进入了朝廷,使他有机遇能获取更大的国家权力。

曹操生逢乱世,又给他提供了创造一番事业的机会。首先是汉灵帝元和末年的黄巾起义。东汉末年封建王朝的统治,本来己是危难之秋。黄巾起义的革命洪流更使得刘家王朝无法阻档。因此,只得调遣各地诸侯镇压农民运动,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讨伐颖川的农民起义军。后又升为济南相。从此,各路诸侯势力霸占一方,自立为王。董卓入京,废少帝,立汉献帝,京城洛阳大乱。曹操、袁绍联合各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虽被除掉,北方的袁绍、袁术、公孙瓒、吕布已形成具有一定势力并霸占一方的诸侯。曹操此间变卖家产,招摹义兵,逐渐扩充了自己的势力。后又在围剿黄巾军的过程中得降兵三十余万,收编其精锐,号称“青州军”。加之其弟兄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忄享)等扶持;荀彧,程昱、贾诩等出谋划策,消灭了残余的黄巾军;打败了吕布、陶谦、张邈、张绣等割据势力,逐渐拥有了一支较强的武装力量,成为三国时期称霸于北方的重要政治集团,曹操在群雄割据的武装斗争中能取得胜利,是建立在开明的政治斗争的基础之上的。首先是曹操在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他认识到了封建皇帝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在荀彧、程昱的鼓动下,曹操派曹洪率军向西迎接献帝。曹操进驻洛阳后又亲自朝见献帝,被升为镇东将军,封费亭侯,并录尚书事,总领朝政。曹操随之迁都许昌。自此他便有了发号施令的口实,在众诸侯中有了震慑威力。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曹操在群雄割据中能占上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理解、关心(起码是想到了)人民的疾苦。连年的战乱,使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再加上自然灾害“百姓大俄,布粮食亦尽”,甚至供战争之需的军粮都无处筹集。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等人的建议,实行屯田。贷给农民耕牛和田地,用官牛的收成按官六客四分成,用私牛的对半分成。屯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军粮之需,同时也使一些无牛和田地的农民生计得到解决。屯田的租税直接交官,也避免了地主的盘剥,军粮也不会都是农民负担。军队的粮食有了保证,不仅是有利于作战,也减少了军队随意掠夺百性,无论怎么说都是对百姓有益的。同时,曹操对黎民百姓的苦处还能予以照顾。打败袁绍后他曾下令:“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因战乱免去了百姓一年的租税,曹操还具体规定:“自项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无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对于战争中的阵亡官兵家属没有基业无法生存的,官府供给他们粮食,长吏要经常去看望他们。而对待百姓,曹操也下令,“女的年七十以上没有丈夫儿子,年纪在十二岁以下,没有父母兄弟,以及眼睛看不见,失去劳动力,又没有妻儿父兄和产业的,由国家供养他们终身。”“命令各郡县都要提倡和重视文献典籍的研究和学校建设。满五百户的县要设置学官,挑选本地优秀子弟给予教育。”我们暂且不管当时的条件如何,施行得怎么样,曹操的这些关于发展生产,照顾人民生活疾苦和发展教育的政策,在封建统治阶级当中是十分开明和进步的,也肯定是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欢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曹操的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绝对的风流人物。

曹操,被天下之人,指为奸雄——谁让他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谁让他那么残忍狠毒地杀死了吕老伯全家。

说到曹操,人们便会非常自然地想起了他的奸诈——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嘛。

初次在书中与曹操见面时,他身为典军校尉,20多岁时就已有与从不同的胆识和谋略。在第四回中,曹操与司徒王允合谋刺杀董卓,以其过人的胆识,独自进入龙潭虎穴。可天不从人愿,将欲行刺,却被董卓发现,故推献刀,后全身而退,逃出城。在第三十回中,袁绍谋士许攸夜见曹操,曹操赤足而迎,一揖到地。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

“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待,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语曰:“军中止有此月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这些可算曹操奸诈的铁证。

曹操不仅奸诈,他也是三国时期的英雄。

曹操煮酒慰玄德,论说天下英雄。“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是我最乐读的一段。并且,我始终认为,曹操在当时是十分坦诚的。席间,他特别强调说,英雄者,乃腹有良谋,胸怀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并狠准地指出,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

吓得刘备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地;不过,刘备为了韬光养晦,当时表现得也相当棒。借着青天霹雳的上天之助,惊险而轻松地逃过了一劫。不堪一惊,安能称为英雄。刘备在称帝之前,早就想做皇帝。线索便是他的两个儿子,一儿名封,一儿名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即天子祭天地之礼。可见他念念不忘此类事。曹操却未见想做皇帝。曹操是很实在的实干家,曾行刺董卓,发矫诏聚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这类事刘备却未见有何军事才能,最后又败亡于军事。此等人,称为英雄,若与曹公相较,还真得大加考量。

曹操,虽奸,却以他的聪慧,胆识,眼光及谋略,使其在三国乃至今日仍令人大可凭吊,堪称当时之英,后世之雄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曹操爱儿不偏私,儿子个个有建树的故事

全文共 2469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

曹操生在一个有权势的宦官大官僚家庭,祖父曹腾,桓帝时任中常侍;父亲曹嵩,曾任太尉。他自幼接受的教育是贵族子弟的教育。

曹操20岁外出做官,历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济南相国、东郡太守等官职。他通过讨伐董卓的战事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经过官渡之战击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曹操进位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曹魏的实际掌权人物。

曹操不但是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而且是一位很重视家教的人。

曹操的几个儿子在他的精心教育下,都是才华出众,智力过人的著名人物:曹丕、曹植文武全才;曹彰刚毅勇猛,是一员名将;曹冲是历史上罕见的神童。

“曹冲称象”人称“神童”,其实显示了曹操培育孩子智力的水平。

“曹冲称象”的故事是脍炙人口的:

说的是东吴国主孙权派人给曹操送来一头大象。曹操很高兴,马上带着文武官员和他的儿子一同前往观看。

当时中原地区的人是很少看到这种庞然大物的。于是人们围着这头“身子像小山,耳朵像蒲扇,四腿像柱子,鼻子长又尖”的大象纷纷议论起来。有个人问:“这头又高又大的大象,究竟有多重呢?”

“是啊!有多重?”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呢?”曹操问大家。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才能称得起。”“有了大秤怕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呢?”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曹操6岁的儿子曹冲站起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只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身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点头称赞儿子的主意好,便叫人依曹冲所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出现这样聪明绝顶的神童吗?

曹冲还有仁慈救库吏的故事。据说曹冲小小年纪曾救过十几个遇到危难的人。曹操常夸奖曹冲心地慈善。可惜曹冲只活了13岁就夭折了。

曹操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他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这是曹操常常向儿子讲的两句话。

孙仲谋即孙权,15岁任县令,18岁继承父兄之业,割据江东六郡,26岁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成为东吴国主,是一位能成英雄大业的人物。刘景升割据荆州,兵多粮足,但无雄才大略,他的儿子刘琮更是怯懦无能之辈,在刘表死后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曹操常用这两句话激励儿子,从小树雄心壮志,长大干一番事业。他对曹植说:“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意思是:我做顿丘县令时,年龄是23岁,回想当时自己的作为,至今也没有什么后悔的。如今你也长到23岁了,难道还不该发愤努力干一番事业吗?

曹操教育孩子抓得早,要求严。曹丕在《典论·自叙》中曾说到当时情形,“在我5岁时,父王看到世局扰乱,教我射箭,6岁能开弓;又教我骑马,8岁就能骑射了。”后来,曹操命曹丕从少年起就随军东征西讨,练得一身精湛的武艺。

曹操对他的儿子们都是喜爱的,但在使用上不讲私情。他主张根据德才用儿,而不偏爱。他在《诸儿令》中说“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亦未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其有所私。”意思是说:如今寿春、汉中、长安这三个地方,先打算各派一个儿子去督察和治理。想选择慈善、孝顺、不违拗我的命令的,还不知用谁为好。儿子们虽幼小时被我喜爱,但长大后,谁有好的德才必定用他。我说的话是算数的,我不但不对下属有所偏私,就是对儿子也不会有所偏爱的。

曹操的儿子们都过着贵族公子的生活。他生怕孩子们恃宠而骄,放纵不羁,因而常告诫他们要奉公守法。218年,他派曹彰带兵讨伐代郡乌桓的叛乱,临行前他对曹彰说:“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这是郑重其事地告诉儿子:王法无私,犯了过错是不能指望依靠父子之情得到宽赦的。曹彰果然不负父望,奋勇杀敌,迅速平定了叛乱。班师回朝后并不居功,而把功劳归于部下将士,曹操大为高兴。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是文学大家,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在事业上是成功的,在文学上也是成功的。

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是大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自幼聪明伶俐,8岁时就能作文,下笔成章,文辞华丽。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代汉帝自立,做了7年皇帝。他学习非常勤奋,手不释卷,尤其好文学,常与当时著名文人宴饮唱和,往来甚密,为文坛领袖。后来他撰写了《典论·论文》和《与吴质书》,是我国较早的一部文艺理论批评专著,留有《魏文帝集》。他还善骑射,好击剑,对琴棋研究也有很深的造诣。

曹植是曹操的三子,天生聪敏,勤奋好学,10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以及辞赋几十万文字,而且下笔成文,倚马可待。曹操在邺城建造的铜雀台落成时,叫全家子弟都去登越游览,然后各写一篇《铜雀台赋》。曹植做得最快,下笔即成。曹操看后非常惊异儿子的才能,连声称赞写得好。曹操原打算立曹植为太子,后因曹植守邺城未能很好完成任务,平时生活放荡不羁,加上其他原因,就改变了主意,决定还是由曹植的哥哥曹丕继承王位。曹操死后,曹丕登基。他怕曹植夺权,就对弟弟相逼。有一次,曹丕命曹植走七步写成一首诗,否则就要处死。曹植知道自己的处境,稍加思索,走了七步就吟出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内心甚感惭愧。曹植发表的诗歌、辞赋、散文约130篇,其中以诗歌成就最高。其前期作品多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暴露乱离社会的真实面貌;后期作品则多以愤激的心情反映遭受迫害的痛苦。他的创作思想和作品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曹操还有一个儿子叫曹衮,也以“读书为乐”著名,十余岁便能作文,后来为世人留下了两万多字的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品味曹操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品味曹操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名人都被后世赞扬过。但唯独曹操,却不知让人该如何评价。曹操可谓是戎马一生,杀敌无数。主要原因就是他的战略布置很好,每在前进一步时,他就会想出后退的好几种路来,就算“赔了夫人”也不能“折了兵”。而也有一个次要的原因,能使他总是比别人多想出一条路子来,就是他的生性多疑。因为总是“多疑”,便会尽可能多地发现出的破绽,以便让自己能够功成身退。可就是因为他这一性格,也使他赔上了自己的性命。曹操在晚年时,患上了癌症,但他自己却完全不知情,只是经常感觉难受,便派人请了当时最有名的医生——华佗,来给他诊治。虽然那时候没有先进的医学技术,但是华佗还是看出了一点端详,以为应该“开刀”。而曹操一听“开刀”两个字,便在心里打起了鼓,“不过是身体不舒服罢了,又怎能用得上刀子呢?”于是,曹操便认为敌国的人派华佗来谋害他。便让人把华佗关了起来,然后经过严刑,最后杀了华佗。可惜,曹操却毫不知情,“真正”的危险,正埋在他的身后……本来那时的曹操只不过是癌症的早期而已,说不定让华佗试一下,就会治好,就是因为他的“生性多疑”而最终也害死了自己。想想曹操的一生,战功显赫,但最后却死在了自己的手里,难道又应该说他是“笨蛋”吗?而对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对于他正、反两面的评价层出不穷,但却不能绝对地肯定他的品行。从他也可以看出,每个人并不都是完美无缺。我们应该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曹操呢?我们到底应该说他是一个“奸诈”的人,还是一代“英雄”呢?这应该我们自己去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曹操草船借箭作文500字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诸葛亮借了曹操的十万支箭,曹操很气愤,准备把那十万支箭夺回来。

他准备模仿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他调了三十只船,每条船上有十名士兵,再在每条船上放是十个草靶子,给草靶子戴上头盔,再穿盔甲,从远处看,就像真的士兵一样。正好江上正在起大雾,最多只能看到十米以内的景物。曹操看到此景,得意地笑了笑,心想:真是天助我也!正好现在起了大雾,就算诸葛亮再神机妙算也算不到我会故技重施,给他来个草船借箭。这次,我不仅要拿回我的箭,还要夺他的十万支箭!

过了一会儿,曹操就带着自己的船只队伍出发了。

来到刘备的水寨前,曹操叫士兵大喊大叫,用力擂鼓。

此时,诸葛亮正和刘备在商议军事。一个士兵冲进来,大喊道:“不好了,曹军来犯了!”诸葛亮听到此事,笑容可掬,不紧不慢地说:“慌什么,曹军从远方来,必要好好招待,传令下去,所有弓手上火箭。”

曹操正在帐里喝酒,突然,十万支火箭朝曹军射来,曹操定睛一看,一片火光直扑过来,“糟了,是火箭。”曹操立马让所有人调转船头,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曹军的阵营已被火海淹没。曹军伤亡惨重,只好落败而逃。

曹操回到营里,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曹操三下求贤令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汉末著名的宦(huàn)官司首领之一,权倾一时。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曾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大鸿胪、太尉等要职。由于曹操出身宦官司之家,尽管父亲身居高位,本人也才智过人,但在社会上仍受许多人的鄙视。他从自身经历及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中认识到东汉选举制度的弊端,为在争夺天下的斗争中能将有用之才都招揽到自己的周围,他对东汉选拔官司吏的标准进度进行改革,曾连续下达三道求贤令,对社会传统理念进行强烈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