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5篇 作文(精品20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眼中的曹操作文5篇 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3014

作文

165

我眼中的曹操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我眼中的曹操在这里输入内容汉朝末年,有一个叫做许子将的人见到曹操后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你这个人如果生在太平的时代,可能成为能干之重臣,大如果你生在乱世,你竟会成为奸诈的英雄。从此以后,“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成为了评价曹操最经典的一句话。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我们都能看出曹操是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

《三国志》中写道曹操一生亲自指挥的战役大概有30多次,其中大部分是胜利的。战场上的曹操将兵行诡道演绎得淋漓尽致:战吕布,曹操时而诈死诱吕布来袭,时而令老幼妇孺充任疑兵,最终是吕布命丧白门楼。破袁绍,曹操用兵神速,硬是在袁绍德援军到达之前将乌巢给烧了。日后对付袁谭、袁尚的时候,采取了郭嘉的计谋,耐心等待,最终等来了二袁的分裂。不费一兵一卒,等到了公孙康送来的二袁人头。通过以上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曹操的用兵之道确实很了得,并没有《三国演义》中写得那么狼狈。长坂坡一战,为了突出了赵云和张飞万人莫敌,就把曹操当个陪衬来写,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曹操是大获全胜,而刘备只是没有全军覆没而已。总体来说,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具有非凡才能的军事家。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曹操误杀吕伯奢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当年曹操刺杀董卓未遂,逃出京城。董卓派人追捕,并四处张贴告示,到处设下捉拿曹操的罗网,情势十分险恶。

曹操和救他脱险的陈宫逃到曹操父亲的老友吕伯奢家。吕伯奢热情款待,因家中无酒,便急忙出去买酒。曹操坐在前堂,忽然听见后面有磨刀声,顿时起了疑心。悄悄走到后院,听里面说:“绑起来,杀吧!”立即大惊失色,没等再认真观察,就决定先下手。于是提剑闯入内宅,见一人杀一人,老少八口全倒在血泊之中,杀到厨房,看见一只猪刚刚被困上司蹄待宰。这才明白是因为误会而错杀了真诚待客的主人一家。

曹操和陈宫时又匆匆逃离吕家。但是在半路上又和兴冲冲、喜滋滋买酒而归的老翁吕伯奢碰上了!陈宫满面愧疚,抬不起头。曹操却在两马相错之机,一挥剑,又把慈祥的老翁杀死了!

陈宫大惊:“前面杀人,是由于误会,现在明知是恩人,却还要杀害,太不像话了!”

曹操道:“吕伯奢到家,一见被杀之人,必定告官,追杀我们!”

“你这样做,也太不仁义了!”陈宫道。

曹操冷笑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论曹操学管理初二作文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作为三国第一主公,几乎是家喻户晓,在他身上,我们看见的不仅仅是光彩,还有我们对他能力的肯定。

1,曹操之感染力。

我们从曹操身上得到的是感染力,一个人不但得做到自己厉害,还得让身边的人厉害,虎父无犬子,曹操的儿子个个能文能武,这可以说是遗传的,但值得肯定的是他的感染力。

曹仁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要给他一座城,再难他都守得住,他是曹操的族弟。

夏侯惇夏侯渊,一样也是曹操哦啊手下悍将,论武力超于曹仁,他们是谁?还是曹操的族弟。

再论曹洪和曹纯,虽然差一点,但仍然是悍将。

有这五猛将,对曹操奠基很有帮助。

2,风险投资,放长线钓大鱼。

曹操起初的时候,手中不会区区几万兵,说具体点大概是两万多,但他起兵的位置够狠,不选择濮阳这种离陶谦孔融的安全位置,反而呆在离虎牢关最近的陈留。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曹操是匹夫之勇,他选择了陈留,陈留作为通天下第一之道,打天下方便,被天下打也容易,由此可见:曹操敢冒大风险,获大收益。

3,惜才如金

关羽当年暂时头像曹操,曹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的供着,送十个美女天天供着。实实在在。如果换成天下人才第二多的刘备只会哭着三请,比曹操弱很多。

再谈贾诩,贾诩他是三国第一智者,苦于细份少。当年张绣就是靠他把曹操打的人仰马翻,以至于曹操说了一句话“以后抓住贾诩,一定把他烤了。”

可后来呢?曹操不仅没烤他,反而款待,并对手下说:“你们谁也不要提我要烤了贾诩的事啊。”这句话是曹操当贾诩面说的。

作者江西省九江市九江三中八年级十三班徐奥。

[论曹操学管理初二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眼中的曹操作文600字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三国人物,诸葛亮、关羽、孙权、张辽等等,一个个英雄豪杰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他们或睿智、或勇猛、或忠义、或奸诈,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而我们每个人对于这些已湮灭于历史的英雄人物也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三国人物英雄辈出,但在我眼中能称得上一代枭雄的非曹操莫属。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年轻时身为典军校尉,他不满太师董卓把持朝政、祸害百姓,借献刀为名冒着生命危险孤身行刺董卓。虽然最终刺杀没有能够成功,但这种孤身赴险救黎民于水火的勇气,已初步显露出曹操枭雄的胆量与豪气。

之后发生的官渡之战更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袁绍自持兵多粮足,率十万大军南下攻击曹操,曹操只有两万人马,他以主力在官渡筑垒固守,相持数月后,曹操亲率精兵奇袭袁绍粮仓乌巢,烧毁全部屯粮。袁绍大军见粮草被烧军心大乱,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七万余人取得了全面胜利。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曹操不曾退却,以过人的智慧和军事才能一举击溃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充分地展露出一代枭雄的谋略与风采。

遥想当年铜雀台上建安才子们纵情挥洒,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个高潮,曹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更是流传下众多名篇佳作。《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等传世佳作都出自曹操之手,曹操借诗文直抒胸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写出了自己奋斗不息的豪情壮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写出了曹操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透过这些诗文我们能感受到曹操枭雄的志向与豪情。

乱世枭雄这就是我眼中的曹操,同学在你眼中的曹操又是什么样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眼中的曹操写人作文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胡老师在课堂上讲三国我们是百听不厌,《三国演义》一书我也看了很多遍。一听到曹操,我就怒发冲冠,认为他是一个老奸巨滑的乱臣贼子。当听完易中天的品三国的电视讲座后,我对曹操的印象重新有了认识,认为他是一个生性随和、奖惩分明、用兵如神、待人真诚的人。请听我一一讲解。

先前我以为曹操定是个严肃不易被人接近的人,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其实历史上的他是一位既随和爱笑的人,为什么说他随和呢?除了要事正事之外,他对下属与朋友是很随和的,吃喝住穿都不讲究,和朋友一起聚餐时,喜欢讲笑话,听到好笑的,他会笑得前仰后合,甚至扑倒在菜盘上,满脸满胡子都是菜汤也不在意。他还是一个爱笑的人,打了胜仗他笑,打了败仗他笑,战败华容道他还大笑三声呢,写诗他也笑,这么爱笑的人难道你会不喜欢他么?

曹操还是一个奖罚分明的人。《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对百姓非常残暴,宁可天下人负我,不让我负天下人。其实历史上的曹操把老百姓视为平等对待,当运粮工人受伤了,他会问寒问暖,自已也亲身上阵。对有功过的人奖惩分明,对需要奖励的人他奖的比手下人想的还要多,惩的话也会宽容对之。这真是一个好领导啊!

曹操还是一个以诚对人的人,《三国演义》中说他不讲信用,虚伪。历史上的他是为人守信,对人真诚宽容,当袁绍的谋士陈琳大骂曹操后来又降曹之后,曹操对他还是很好,忘记当初的不快,十分宽容和重用他,因此陈琳更加的忠心耿耿。

原来我所喜欢的《三国演义》里所说的并不是历史的真实,虽然我也很喜欢《三国演义》里精彩的故事和性格鲜明的人物,但是我还是提意一下大家可以看看真实历史的《三国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双面曹操作文900字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你是谁?可是嫁与“东风不冉媒”的潇湘妃子?或是仰望青云的蘅芜君?可是一叶扁舟寄余生的东坡、或是瘦比黄花的易安?是云一样投影在波心的志摩?是夏末黄昏摊开莲掌心的余光中?亦或是你谁都不是谁都不学,天地间夏日冬雪里独一无二的你——曹操

戏曲词中,白脸横眉的你,永远都是大奸大恶之人,所以大多不谙世事的人贬踏于你,对啊,你生性多疑屠吕伯奢全家,你败诗兴而塑死刘馥,忌才学而东阳修,也是你功高霞主,无视汉天子的存在!

奸雄,时下人作下的预言,史学家对你的评判,小说家对你的名号,你就只有大恶人面孔?

那为何,罗贯中赞你“治世之能臣”?陈春扬你“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鲁迅也褒你“曹操是个非常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

世间人皆看你疑东华佗,伯奢,焚稿《三国演义》可知你识才,心善机智之面?

你招贤纳智,知人善用,你聚郭嘉程昱于帐下,收许诸,张辽于阵前,座下文有能臣,武有良将,“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你是想海内之士都阳度迁来归。

军帐前,盈樽独饮,举剑问山,汉邦才俊,何不尽归我耶?你行于“蒿里”,但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于是从心生悲怆,“念断人肠”;你东临碣石观沧海,沉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敞开胸怀想把天下包容;你汉山横望,旋即生发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骚独领;你挥洒笔墨,笑傲文坛,你是那般才华横溢,豪情满腔,又在酝酿新的诗篇?你以道、义、治、度、谋、备、仁、明、武、十胜于天下。

我记得那一秒,你颁下废除寒食节的那一瞬,我为你欢欣鼓舞;我记得那一分,你骗下士兵“望梅止渴”,我衷心为你赞扬;我记得那一年,你因自己的坐骑踩踏了一片农田而割发代首,我内心多么澎湃;我记得那一世,你公示的《终令》为自己备下四季之衣,并说:“若我死了,请穿上当时季节所穿的衣服,珠玉宝器一概不得入内”时,我多么为你叹服。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笑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能全?”

愿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双面曹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曹操的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在小时候,听到别人论三国,我就觉得饶有兴致,那时我眼中的曹操是个阴险狡诈、生性多疑的角色,因为大人们口中的曹操是反面人物,但是,当我读了《三国演义》后,就对曹操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多么有气势的话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多么豪迈的诗句。不难看出曹操的雄心壮志。曹操不但拥有过人的胆识,他的才干也是远在刘备和孙权之上的。正如鲁迅所说:“曹操才是真英雄!”

在官渡之战中,他军事上的智慧就充分的体现了出来。当时袁绍有精兵几十万,而曹操只有区区几万,他手下的部将都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推断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兵虽多却指挥不明,于是决定集中兵力晢时进行抗击式进攻,争取战略上的主动权。他结合谋士们的建议与自己的经验,制定出了一套周密的计策。首先声东击西,分散袁军的兵力,然后再派精锐部队进攻。果不其然,元军锐气骤减,兵力大伤。接着,曹操又趁热打铁,放火烧尽了袁军的粮草和营帐,完成了致命一击。其实曹操的胜利不仅在于他的智慧,他知人善用,能接纳才人之言,才取得了最终的成功。

如果我是关羽,也许最终我会追随曹操,因为我十分敬仰曹操的魄力,也很欣赏他的野心。大多的人接受不了曹操残忍的性格,也许这就是那种孤独的天才。在我看来,曹操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活得潇潇洒洒、坦坦荡荡,于乱世中成就自我,名垂千载。刘备用那所谓的正义获得了民心,而曹操看似一直逆天而行,其实是顺理成章的,只不过不被世人认同罢了。大家都知道:乱世出英雄。那么何为英雄?三国时期,风云叱咤、英雄辈出。但我觉得当之无愧能称为英雄的只有曹操。我崇拜他那放荡不羁的生命,那是一个为理想奔腾不息的生命,虽然曹操最后失败了,没有如愿以偿的统一天下,但他永远是我心中最杰出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眼中的曹操作文

全文共 1431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在正史中,他颇受赞誉;在戏台上,他被固定化为奸贼;而在《三国演义》中,他就要复杂得多。而我认为他是一个复杂,有谋略的奸雄。

对于曹操,评价很多,大抵归结起来有三个:英雄、奸雄、奸贼。而在民间,他则被认为是奸贼。以前看戏或听书时,听到刘备失败时人们往往同情无比,而听到曹操打败仗时,人们都拍手称快。

人们认为曹操是奸贼的原因有:一是奸诈,这我就不赞同了。自古兵不厌诈,乱世之中,如不奸诈,怎么成功。二是篡汉,这却和我们没有多少关系,谁规定天下一定要是刘家的。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曹操所说的:“宁我负天下,不可天下负我”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正史中,曹操因刺杀董卓失败而逃避追杀,逃到一个故人吕伯奢家里,在朋友家时听到磨刀声,他就以为人家要杀他,于是便杀了人家全家,之后知道自己杀错了,便说了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而在《三国演义》中为了说明曹操的多疑,心狠,就加上了“天下”。而我认为曹操可能只是就事论事,他的意思是:虽然我错杀了人,但也没有办法,只好我对不起人家,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有一定的善意在里面,也表达了他的悲痛。即使曹操说了这样的话也不能认为他是奸贼,从古到今,有多少阴险狡诈的人,他们有的做的事比曹操阴险了多少倍,却没有一个人能像曹操那样说出来,所以,他虽然奸诈,但也坦诚,至少敢把奸诈的话公开,是真小人,比那些伪君子好得太多了。

曹操也很聪明,在官渡之战时,眼看粮草支撑不了多久了,袁绍的手下,许攸前来投靠。曹操听后,连鞋都没穿,光着脚就出来迎接他,这表示了他对许攸的尊重。进帐后,许攸便问曹操,他们的粮草还能撑多久,曹操先是说一年,许攸说别骗他,然后又说半年,许攸还是说不对,他就说三个月,许攸说道:“真不愧是奸雄啊。”曹操说:“实话跟你说,只够一个月,先生可有妙计。”许攸说:“袁绍的粮草就在乌巢,可去偷袭。”于是曹操便亲自领兵去偷袭乌巢,正是这样才能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曹操也是个温情的人,在宛城之战中,曹昂战死,他的养母丁夫人,就哭的死去活来,曹操一发怒便说:“你滚回娘家吧。”丁夫人走后,过了段时间,他亲自到丁夫人娘家去接她,丁夫人却坐在织布机前织她的布。曹操便抚着她的背,很温柔地说:我们一起坐车回家去,好不好呀?丁夫人不理他。曹操走到门外,又回过头来问:跟我回去,行不行呀?丁夫人还是不理他。曹操没有办法,只好和她分手。当时曹操地位很高,曹操脾气又暴躁,为人又凶狠,做到这一步已很不简单。这就表现了她的温情。

可是如果认为曹操是个温柔的人的话,就错了。比如:前面提到的许攸,在成为曹操部下后,从不叫曹操“主公”,总是叫曹操的小名“阿瞒”。也数次在曹操面前说:“阿瞒啊,你有如今的成就,也是靠我当初帮助你呀。”曹操虽笑,但心里却记下了,一次战前,当着众军官的面,许攸又一次这样说。曹操立刻愤怒了,杀了他,这也就表现了他的狠,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必须的。

在曹操临死之际,他立下遗嘱说道:“我这一生做的事,有对有错,但总的来说是对的,我犯的小错误,发的大脾气你们不要学。”之后就是说了些零碎小事,家常事,曹操一个无比伟大,有多少成就,有壮志的人,在死前说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我认为曹操的意思是:我不在乎你们怎么评价我,不在乎后世对自己的看法,表现出一股强烈的霸气。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曹操不只是个英雄,还是个大英雄。但又很狡猾奸诈,是一个奸雄。总的来说是一个爱才,阴险而又坦诚,狠毒而又温情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另眼看曹操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57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三国,但我从未完整的读过《三国演义》不是因为书不够精彩,而是我每次开始读后不久,一种忿忿不平的心情便油然而生。正因这种心情我才一次次的拿起《三国演义》又一次次的半途而废。在我看来真正值得一写的人物只有曹操,英雄二字与他大耳贼何干?后来我接触到《卑鄙的圣人曹操》发现这才是称我心意让我相见恨晚的书。

这套书一共十本,内容虽然多,赘笔却很少。词句朴实,没有穿靴戴帽,更没有大放厥词。开卷就很难合上,哪怕到了睡觉的时间我都不忍卒读。每每翻开书页都如同亲临那纷乱的汉末,品味刀光剑影,尔虞我诈,还有乱世中涌现出的或是哀艳或是豪情万丈的不朽诗篇。

这是一本亲操人士必读的书,它详尽的记载了曹操的一生。喜欢三国的都知道,刘备之前是编草鞋的,关羽之前是卖豆子的。但要问曹操的出身,能说出一二的就很少了。曹操是“奸阉遗丑”这让他一生都抬不起头来。年轻时的曹操是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斗鸡走马无所不干。但他又十分有正义感,二十岁时打死权贵声震洛阳,然而不久之后就被报复赶出京城。黄巾之乱时因平定有功升为济南相。后来董卓进京曹操又一次仓皇的逃出了京城。自此曹操的事业便一发而不可收,雄霸兖州,大破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占据整个北方,先封为丞相后进爵为魏王,曹操轰轰烈烈的一生在他六十六岁时戛然而止,谥号“武”。

这本书不仅仅写了曹操,还展现了整个曹营,对各将领的描写也是极尽其态。例如天赋异禀却英年早逝的戏志才,忠心耿耿却战死沙场的典韦,还有自以为是的楼圭,谄媚取宠的孔桂,铁面无私的毛玠,骁勇善战的乐进、张辽、曹仁,才华横溢的郭嘉,荀彧,荀攸……人物众多,不胜枚举。在书中每一个人都好像是主角,实则不是,他们每一个人都和曹操紧紧的扣在一起。

再强大的人也有柔情的一面,曹操也不例外。公元前220年,临终前,这个一代枭雄的遗言竞如此温柔“老婆们要学会做鞋子来卖,挣钱养活自己,想改嫁的就改嫁。”说完就永远合上了眼睛。曹操的柔情还表现在对待自己儿子上。在曹昂曹安民死时痛苦流涕,为曹熊的身体哀声叹气,当然还少不了曹丕,曹植两兄弟。为了他们两人的事情,曹操的头疼病不知道犯了多少次。这个柔情的曹操和那个指点江山的曹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曹操。

胡适的笨笔写不出母亲万分之一的好,我短短几行字更写不出书中精彩的千万分之一。一本好书就像一位知己,真正的知己不是浮于纸面而是沉于内心。一件件讲透曹操收拾三国群雄的卑鄙,奸诈,狠毒计谋。一页页渗透,曹操体恤天下众生的柔情,仁义,圣人情怀。套用说书人的一句话,欲知内容如何,书中自有分晓。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曹操高二作文

全文共 960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从汉献帝初平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这九十年,在我的眼中只可用“乱世”二字轻轻概括。烽火连天,饿殍遍眼,战事频繁,民不聊生。鲁迅先生称道:“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然而,乱世出英雄。越是沧海横流,越能显出英雄本色,正所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一句“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使他遭人痛恨千年。他就是曹操,一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终难盖棺定论的人物。曹操在历史上的形象不算太坏,客气的说法是“奸雄”,不客气的就是“奸臣”,甚至“奸贼”。坏话说多了,就成了成见。成见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就积重难返。

作为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的人,曹操是最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这种本色使他成为英雄,而且是大英雄。如果说魏国是三国里智谋最强的,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罗贯中用太多的笔墨夸赞刘备的仁德,曹操的雄才大略显然就成了不义的侵略。可仔细想想,武侯诸葛孔明几次出征攻打魏国,不也是在侵略吗?他以先帝遗命为由,讨伐曹操收复中原,就成了爱国爱民的英雄。我不得不为曹操叫屈,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曹操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他求贤若渴,有才干的人就给予重用。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

这就是曹操,交织在阴险,奸诈,暴虐,多疑的性格中的“真小人”。三国的硝烟已不复存在,可他却使我铭记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曹操的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深蓝色的天幕点缀着三两点寒星,月亮冰盘似的悬在空中,越发显得清幽。守都军帐外,欣赏着这凄美的月光,我的心境有如嫦娥般孤独。

我――莺儿――一个曾经轰动洛阳的艺妓。当年,多少王公贵族不惜一掷千金买我一笑;而今却是不堪回首,自己竟然跟随曹操将军颠沛流离,跃马于疆场之上。将军是喜欢我的,我也愿意跟随他。不过在我心中,更多的是敬重,是心疼,是渴望。将军一代枭雄,可紧皱的双眉却让我觉得他像个没有得到渴望之物的小孩。我总是唱一段轻柔的小曲或跳一支艳丽的舞蹈来抚平他的眉头,抚慰我的心疼。

将军终日忙于君国大计,我越来越闲得有时间到帐外看月起月落,赏四季变更,直到我遇见了王图――一个小小的侍卫,我才有了赏景的伴侣,虽然王图的言语丝毫激不起我心中的涟漪。

美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王图因为我触犯了军法,将军要处死他。

我挑灯梳妆,走进了主帐。从将军惊讶的目光里,我读到了最后的自己:一袭水绿的薄纱长裙,身无半点脂粉钗环。我跪下说:“将军,莺儿愿代王图一死。”将军的眼神渐渐由冷漠变成了愤怒,他大吼一声:“好!只要你能在七日之内调教出一个可以取代你的歌舞班,我就准你!”主帐别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将军,但天寒时的毛毯、饥饿时的点心、训练时身后的目光,都让我感到将军无处不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三优秀作文我眼中的曹操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被称为古来第一奸雄,是一个谋略家他虚伪他奸诈,他老谋深算,同时他也很残忍,他可以预防有人梦中杀了他而杀掉自己的贴身石卫,可以因为妒忌别人的才能而杀了他。

曹操也算得一个很虚伪的人,他可以杀掉近侍后痛哭,可以笑着谈论却在妒忌,可以杀了样修后厚葬,但再怎么虚伪,奸诈,可以或许心中也有一片柔软之处吧,虽然没有看过原著,但听语文老师说过,曹操没有杀的人就是项羽,也不是说曹操什么人都杀,而是因为项羽也数犯曹操之己而曹操始终没有杀他,这或许是一时心软一时厌倦杀生,更或许是……某段不知名的禁忌之恋。

但,这也谁又说的清楚呢?看了只有原著的作者自己心里清楚吧。

[初三优秀作文我眼中的曹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曹操高一作文

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是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幼与他人性格不一样,聪颖机智、能言善辩;长大后,东汉末年群雄纷争,他以其英勇于智谋打得一片天下。在群雄中,曹操为什么能够胜人一筹,曹操性格的变化多端对其政治方面的贡献有何影响?曹操的性格值得一说,他可谓历史上最“怪”的一个人

鲁迅曾说:“曹操至少是个英雄。”曹操弱冠之年进入官场,期间斗争接连不断,可他以其一往直前的精神与天才的谋略,在群雄中更胜一筹。在众实力当中,曹操可谓有智谋,他善用兵法,可头脑太多又构成了其多疑的性格,正是因为这一性格特点闹出了许多史上有名的事件。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此言一出,骇人万分。曹操错杀吕伯奢,正是因为他多疑的性格。在草船借箭中,曹操仍是因为他多疑的性格,错失了十万支箭。曹操多疑的性格,来源于他多年战场上的拼杀,来源于多次敌人计谋的洗礼,这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是一个难免的习惯。“

“曹操是个可爱的奸雄。”易中天说。从曹操多疑的性格我们能够看出曹操心计很多,而心计又多又残忍的只能说是狡诈了。曹操的狡诈,在各大战役中无处不在: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粮食濒危的时候,许攸忽然来降,问曹操的粮食还多不多。曹操说足有一年之多,许攸看出来了,便说:“说实话吧”曹操最后说只够一个月的了。可见曹操为防敌人有诈,计谋百出。所以曹操的性格里必有奸诈的一面,可能这种奸诈是被当时的战争背景逼出来的,在战场上,如果人人都说真话,谁还能克敌制胜?

曹操的很奸诈,他又是个战场上的英雄,可谓奸雄。为何说“可爱的”呢?

曹操除了奸诈,也有温情的一面。在曹操和张绣的战争中,曹操的儿子、大将都牺牲者,而这时张绣却要投降,曹操这时忘了战场上的冤仇,亲自收编了张绣的军队,也亲自款待了张绣手下的名士贾诩。官渡之战前夕,刘备投奔了袁绍,带兵去袭曹操,曹操力高一筹击退了刘备,并追击到了徐州,招降了关羽。关羽进入曹操帐下,曹操热情高涨地待见了关羽,还把赤兔宝马赐给了他,曹操对这位武神很是看重,如亲人一般,完全忘记了他们原属敌对。曹操温情款待这些人,体现了他政治与人品上杰出的一方面——尊敬人才。这是曹操温情的一面

曹操的性格,融奸诈温情为一体,同时有着多疑的性格,造就了它最复杂性格的称号。最后在曹操临终的时候,一句遗嘱见真性:“分香卖履,留恋妾妇”曹操有如此壮举,真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曹操是一个真英雄。可这位英雄一生狡诈,不如叫他“奸雄”,他就是这样一名主角。而叫他奸雄却掩饰了他温情、开阔、宽容的一面,那不如说他是“可爱的”,正如易中天老师的想法,曹操是一位“可爱的奸雄。”这一想法,中肯又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曹操的歇后语

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关公放曹操———— 念旧情。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曹操的歇后语,欢迎阅读。

关公降曹操 ———— 身在曹营心在汉

华容道的曹操 ———— 难过

华容道上放曹操 ———— 不忘旧情

华佗给曹操治勃—枉死 ————

蒋干保曹操 ———— 各为其主

借东风杀曹操 ———— 间接害人;间接杀人

刘备曹操论英雄 ———— 各怀鬼胎

吕布下跪曹操 ———— 求生不得

食曹操的饭,做刘备的代志 ———— 身在曹营心在汉

说曹操 ———— 曹操到

说曹操曹操到 ———— 冤家路窄

说曹操曹操就到 ———— 冤家路窄

孙权杀关羽送曹操 ———— 嫁祸于人

曹操遇蒋干 ———— 误大事

曹操遇庞统 ———— 中了连环计

曹操张飞打哑谜 ———— 你猜你的,我猜我的

曹操诸葛亮 ———— 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曹操作事 ———— 干干净净

曹操做事 ———— 疑心重

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 ———— 吃里爬外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 人在心不在

关羽放曹操 ———— 念旧情

曹操杀吕伯奢 ———— 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客道 ———— 不出所料

曹操下宛城 ———— 大败而逃

曹操遇马超 ———— 割须弃袍

关羽降曹操 ———— 身在曹营心在汉

曹操转胎 ———— 疑心重

曹操用人 ———— 唯才是举

属曹操的 ———— 疑心太重;疑心大

属曹操里 ———— 多疑

曹操八十万兵马过独木桥 ———— 没完没了

曹操背时遇蒋干 ———— 倒霉事全来了

曹操背时遇蒋干,蚕豆背时遇稀饭 ———— 倒霉透了

曹操背时遇蒋干,胡豆背时遇稀饭 ———— 倒霉透了;真倒霉

曹操不回城 ———— 大败而逃

曹操唱京剧 ———— 满脸奸诈

曹操吃砒霜 ———— 面熟皮顽了

曹操吃信 ———— 服了

曹操到赤壁 ———— 利令智昏

曹操的堂弟 ———— 曹仁;噪人

曹操的心 ———— 多疑

曹操的疑心 ———— 比谁都大

曹操联战船 ———— 天大里失误

曹操论战 ———— 一鼓作气

曹操派蒋干 ———— 用人不当

曹操人马 ———— 多多为胜

曹操杀蔡瑁张允 ———— 上了大当;将错就错

曹操杀二蔡 ———— 懊悔莫及

曹操杀吉平 ———— 恼羞成怒

曹操杀人 ———— 乱来一气

曹操杀杨修 ———— 嫉妒之心

曹操贪慕小乔 ———— 犯贱

曹操迎黄盖 ———— 上当不浅

曹操遇关公 ———— 喜不自胜;喜不自禁;喜不自喜

曹操遇将干 ———— 误了大事

曹操远张松 ———— 以貌取人

曹操走华容道 ———— 不出所料

曹操走宛城 ———— 大败而逃

曹操做寿 ———— 贺礼实收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 人在心不在

吃曹操饭,干刘备事 ———— 吃里爬外;人在心不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曹操三下求贤令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汉末著名的宦(huàn)官司首领之一,权倾一时。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曾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大鸿胪、太尉等要职。由于曹操出身宦官司之家,尽管父亲身居高位,本人也才智过人,但在社会上仍受许多人的鄙视。他从自身经历及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中认识到东汉选举制度的弊端,为在争夺天下的斗争中能将有用之才都招揽到自己的周围,他对东汉选拔官司吏的标准进度进行改革,曾连续下达三道求贤令,对社会传统理念进行强烈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眼中的曹操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秦颖

也许在很多人眼中曹操是个“奸臣”,但在我眼中,他也“奸”的不无道理。他杀杨修,那是因为他的确随意扰乱军纪,干预政权,不斩就不能整肃军风。不杀陈琳的道理亦是如此。他当时还没有那么大的权利斩陈琳,反而斩了陈琳会让天下贤士都觉得他是一个识才重才的人。我认为,这不是奸诈,是聪明。

除了他的聪明机智,我还佩服他的勇(他自告奋勇去刺董卓),与他的壮志、才华,如《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豪迈。

比起刘备,我更喜欢他。因为他是丰满的:有壮志的一面,有机智的一面,也有自私的那一面。曹操虽没有刘备那样好的出身,诸葛亮那样“无敌”的臣子、关羽那样有名的大将,但他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手打造了属于自己的魏国——我由衷的佩服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曹操爱儿不偏私,儿子个个有建树的故事

全文共 2469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

曹操生在一个有权势的宦官大官僚家庭,祖父曹腾,桓帝时任中常侍;父亲曹嵩,曾任太尉。他自幼接受的教育是贵族子弟的教育。

曹操20岁外出做官,历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济南相国、东郡太守等官职。他通过讨伐董卓的战事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经过官渡之战击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曹操进位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曹魏的实际掌权人物。

曹操不但是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而且是一位很重视家教的人。

曹操的几个儿子在他的精心教育下,都是才华出众,智力过人的著名人物:曹丕、曹植文武全才;曹彰刚毅勇猛,是一员名将;曹冲是历史上罕见的神童。

“曹冲称象”人称“神童”,其实显示了曹操培育孩子智力的水平。

“曹冲称象”的故事是脍炙人口的:

说的是东吴国主孙权派人给曹操送来一头大象。曹操很高兴,马上带着文武官员和他的儿子一同前往观看。

当时中原地区的人是很少看到这种庞然大物的。于是人们围着这头“身子像小山,耳朵像蒲扇,四腿像柱子,鼻子长又尖”的大象纷纷议论起来。有个人问:“这头又高又大的大象,究竟有多重呢?”

“是啊!有多重?”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呢?”曹操问大家。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才能称得起。”“有了大秤怕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呢?”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曹操6岁的儿子曹冲站起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只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身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点头称赞儿子的主意好,便叫人依曹冲所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出现这样聪明绝顶的神童吗?

曹冲还有仁慈救库吏的故事。据说曹冲小小年纪曾救过十几个遇到危难的人。曹操常夸奖曹冲心地慈善。可惜曹冲只活了13岁就夭折了。

曹操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他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这是曹操常常向儿子讲的两句话。

孙仲谋即孙权,15岁任县令,18岁继承父兄之业,割据江东六郡,26岁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成为东吴国主,是一位能成英雄大业的人物。刘景升割据荆州,兵多粮足,但无雄才大略,他的儿子刘琮更是怯懦无能之辈,在刘表死后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曹操常用这两句话激励儿子,从小树雄心壮志,长大干一番事业。他对曹植说:“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意思是:我做顿丘县令时,年龄是23岁,回想当时自己的作为,至今也没有什么后悔的。如今你也长到23岁了,难道还不该发愤努力干一番事业吗?

曹操教育孩子抓得早,要求严。曹丕在《典论·自叙》中曾说到当时情形,“在我5岁时,父王看到世局扰乱,教我射箭,6岁能开弓;又教我骑马,8岁就能骑射了。”后来,曹操命曹丕从少年起就随军东征西讨,练得一身精湛的武艺。

曹操对他的儿子们都是喜爱的,但在使用上不讲私情。他主张根据德才用儿,而不偏爱。他在《诸儿令》中说“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亦未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其有所私。”意思是说:如今寿春、汉中、长安这三个地方,先打算各派一个儿子去督察和治理。想选择慈善、孝顺、不违拗我的命令的,还不知用谁为好。儿子们虽幼小时被我喜爱,但长大后,谁有好的德才必定用他。我说的话是算数的,我不但不对下属有所偏私,就是对儿子也不会有所偏爱的。

曹操的儿子们都过着贵族公子的生活。他生怕孩子们恃宠而骄,放纵不羁,因而常告诫他们要奉公守法。218年,他派曹彰带兵讨伐代郡乌桓的叛乱,临行前他对曹彰说:“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这是郑重其事地告诉儿子:王法无私,犯了过错是不能指望依靠父子之情得到宽赦的。曹彰果然不负父望,奋勇杀敌,迅速平定了叛乱。班师回朝后并不居功,而把功劳归于部下将士,曹操大为高兴。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是文学大家,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在事业上是成功的,在文学上也是成功的。

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是大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自幼聪明伶俐,8岁时就能作文,下笔成章,文辞华丽。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代汉帝自立,做了7年皇帝。他学习非常勤奋,手不释卷,尤其好文学,常与当时著名文人宴饮唱和,往来甚密,为文坛领袖。后来他撰写了《典论·论文》和《与吴质书》,是我国较早的一部文艺理论批评专著,留有《魏文帝集》。他还善骑射,好击剑,对琴棋研究也有很深的造诣。

曹植是曹操的三子,天生聪敏,勤奋好学,10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以及辞赋几十万文字,而且下笔成文,倚马可待。曹操在邺城建造的铜雀台落成时,叫全家子弟都去登越游览,然后各写一篇《铜雀台赋》。曹植做得最快,下笔即成。曹操看后非常惊异儿子的才能,连声称赞写得好。曹操原打算立曹植为太子,后因曹植守邺城未能很好完成任务,平时生活放荡不羁,加上其他原因,就改变了主意,决定还是由曹植的哥哥曹丕继承王位。曹操死后,曹丕登基。他怕曹植夺权,就对弟弟相逼。有一次,曹丕命曹植走七步写成一首诗,否则就要处死。曹植知道自己的处境,稍加思索,走了七步就吟出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内心甚感惭愧。曹植发表的诗歌、辞赋、散文约130篇,其中以诗歌成就最高。其前期作品多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暴露乱离社会的真实面貌;后期作品则多以愤激的心情反映遭受迫害的痛苦。他的创作思想和作品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曹操还有一个儿子叫曹衮,也以“读书为乐”著名,十余岁便能作文,后来为世人留下了两万多字的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走进三国里的传奇人物——曹操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铸就了数十位的英雄。其中最令人尊敬或憎恨的就是他——曹操

他,在很多人心中是一个奸雄,但在我的心中他是“独自走下长坂坡”的英雄,他有着“一心要那荆州”的伟大愿望。他足智多谋,才华横溢。他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情怀;他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当益壮;他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雄心壮志;他在“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的情况下“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他,“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他,“豪气万古观沧海,漫漫长路短歌行”

“千秋霸业传百世,唯有英雄堪比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曹操杀吕伯奢的故事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吕伯奢发生在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废少帝,立献帝,自封相国,并阴谋篡夺汉家江山。曹操想除掉董卓,一次藏刀潜入董卓卧室,意欲行刺,但没有成功。曹操慌忙逃走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被守关军土抓获,押见县令.中牟县令陈宫见曹操忠义,不但不将他献给董卓,反而弃官同曹操一起逃走。来到成皋,天色将晚,曹操说:“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我父结义兄弟,我们到他家歇一宿如何?”陈宫道:“最好。”二人到庄前下马,入见吕伯奢。吕热情接待,对陈宫说:“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酒相待。”说完匆匆上驴而去。

曹操与陈宫坐了一阵儿,忽闻庄后有磨刀声,曹操说:“吕伯奢不是我的至亲,这一去很可疑,当我们去偷听一下他们说什么。”二人潜步入草堂后,听到有人在说:“捆起来杀了怎样?”曹操一听顿时变颜失色,便拔剑直入,不管男女,见人就杀,一连杀死八口,搜到厨房里,却见缚着一头猪正待要杀,才知道完全是误会了。二人急忙山庄上马而走。走不到二里路,见吕伯奢正携带酒菜果子回来,叫道:“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曹操道、“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道:“我已吩咐家人宰一猪款待,贤侄、使君速。请回去。”曹操不听,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砍杀了吕伯奢。陈宫大惊,道;“刚才误杀,此刻如何杀他?”曹操道:“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怎么肯善罢干休?若牢众人来追,必遭大祸啊。”陈宫道:“知而故杀,大不义啊?”当晚在旅店住下后,陈宫心想,曹操奸诈很毒,不能共事,就不辞而别投齐他处去了。

这便是曹操杀吕伯奢的故事

曹操杀吕伯奢的歇后语比喻事情已错,索性顺着错的做下去。这个故事给我们印象很深,也凸显了曹操奸诈多疑的性格及形象,通过这个故事及其以后的演绎情节,使曹操这个“乱世之奸雄”予以了定格,也使他阴险恶毒的形象更加脸谱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曹操烧信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

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了许多书。这名心腹拆开其中一封,看了几眼,立刻脸色大变。他把所有书信收齐封好,然后抱着信件去向曹操汇报:“主公,这些都是袁绍与人来往的密函!”曹操接过信件,拆开看过几封后,对心腹说:“你去把这些信都烧了吧。”“烧掉?主公,您不该照着书信把这些叛徒全部抓起来吗?”心腹惊疑道。曹操摇摇头:“当初,袁绍兵力远胜于我,连我自己都觉得不能自保,更何况是他们。与袁绍勾结只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啊。”

曹操烧信原来,这些信件都是在许都的官员和曹操军中的部将写给袁绍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诚之语。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军中士气更盛。

曹操趁势进击,冀州各郡纷纷献城投降。曹操实力大为增强,为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3.曹操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群雄,首推曹操。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工不如满宠……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上长袖善舞,独领风骚。

[佳作运用示例]

我相信倘若曹操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汉朝的气数已尽,朋党、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它走向衰败。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历得四世已属侥幸;刘备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义”面具收罗诸葛、关张赵,占据荆州蜀中富饶之地,却终是“生儿不像贤”,刘禅宠信宦官,难脱前朝桎梏。事实证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缰索。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