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5篇 作文(优秀20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眼中的曹操作文5篇 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3023

作文

165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有人讲曹操是奸雄时,我心里想的是一定要为曹操平凡。许多人对于曹操的评价来源于罗贯中对曹操的看法,这其中便带有了很深厚的个人情感在里面。

在我看来曹操更像是生活中真实的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虽说理有点偏,但事实在那个动荡的年份里,若想生存却也得这样。特殊的历史时期就需要特殊的手段去对待。众人评价曹操说不仁不义,因为杀了伯奢一家。何为之仁,何谓之义?当仁与义能够为政治家,统治者所用去教化,管理人民时。那“仁”与“义”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论。倘若当时不东伯奢,那必定会引来后患无穷,或许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曹操。为了生存这也是无奈之举。这样的惨剧,若怪也只能怪伯奢认人不清,引狼入室,才落得那样的结局。

曹操是个有胆识有谋略的人。众人都在哭,在悲自己无能时,曹操自信满满的领命前去刺董卓,刺杀的过程也可谓一波三折,当董卓发现曹操意图杀他,质问时,曹操却并没有慌张。能够应答如流。可见人的心理素质也极好。在那要要命的半个小时里,曹操必须想出对策赶快的逃离相府。此时的曹操善于观察并发现对他有利的条件,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向吕布借马飞驰而去。可见他随机应变的能力极强。

曹操还是个能言会道的语言大师。只用一席话便将县令忽悠的跟他弃官而逃。话都会说,关键是需要怎么说怎样说,才能把情况向着自己有利的方向去发展。当同在客店门投宿是,曹操先睡。此人对于儒家讲的那套“仁义”,根本就不在乎。他所遵守的信则就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做。无利的就不做。可见此人极会生存,精通生存之道。

不同的角度见不同的曹操,我今日所见到的曹操更是一个不弄虚作假装仁义为自己而活的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与时俱进论曹操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说来好笑,我打小就看《三国演义》,所以,里面的反面角色曹操,居然成了我的“偶像”兼“呕像”。

之所以为偶像,是因为他的雄才大略和人格魅力。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才的渴求,正是因为他知人善用的人格魅力,才使“无数英雄竞折腰”,也造就了千古曹操。再譬如说,虽然战乱连连,他尚且能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诗句,由此可见,他对战乱所带来的生活的厌恶,更可以看出他想统一中国,使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生活的渴求。试问,有历史上有多少挑起战乱的人关心过劳动人民的疾苦呢?

如果他没有谋略,如何能统一三国呢?何况,曹操手边既无“一步三计”之孔明,又无“三步一计”之周瑜,只有几个“相煎太急”的儿子,要征服蜀国和吴国,实属不易。我对他很是敬佩,虽然曹丕登上皇位没多久,即被攻下了,当然这不是曹操的错,是曹丕太无能。

那为什么我又说他是我呕吐的对象呢?不言而喻,是因为他的奸诈,这简直妇孺皆知。从丞相做到魏武帝,是怎么样得来的呢?心血?汗水?这样不被人笑掉大牙才怪呢?兵不厌诈,此计被曹操运用得炉火纯青,简直发挥得淋漓尽致。按我来说,不就两字:骗人!什么兵不厌诈,说到底就是骗人嘛!另外嘛,他还有一个缺点,那便是“教子无方”啰!否则又怎么会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绝唱?

当然,人无完人,都有他的两面性,有些优点或缺点,由于立场的不同,随着时代的前进,我们不能简单地给他定性为好人或坏人。就如慈嬉太后,历来将她说成一个凶悍、工于心计、卖国求荣的形象,但是,这几天报纸上刊登的诸暨的名媛馆居然将她入选了,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慨叹“盖棺定论”这句话是否正确了,想来对人的评价也应该是“与时俱进”吧!

再如蒋介石,我们能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吗?我们巧妙地说他是个聪明的人,所以我一样说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人称曹操为一代枭雄,我想可能也有时代烙印在里面,认为刘备才是帝王之家,曹操或许是胆大妄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我倒认为,还不如说他是胆略过人,是历史的助推剂更确切些吧!人称曹操为一代枭雄,总之我并不赞同。

与慈嬉、蒋介石如一样,曹操同样是个野心家,希望坐在龙椅上,过着九五之尊的生活!梦寐着曹家子孙世代为王的至尊。不过,我认为他更渴望着意气风发地一统河山!一代枭雄,在大浪淘沙中,有几个如此兼谋略、才智与胆识之人!大江东去,数千古风流人物,绝对少不了曹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论曹操的高中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鼎立,群雄争霸,硝烟弥漫,这是一个阳光灼烈的世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谋士;可以看到舞着大刀,驰骋战场的将领;可以看到求贤若渴,众人爱戴的君主……在这星光璀璨的时代,有一颗霸气十足的星辰,他被人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的名字叫曹操

乱世出英雄,枭雄曹操以他特有的光辉照耀史册。

论待人。早期的曹操性情豪爽,待人诚恳,求贤若渴。他敢作敢当,善于结交天下好汉。于是,他有了骁勇善战的夏侯悖,有了为他出生入死的典韦,有了慕名而来的徐晃,有了弃暗投明的许攸。他曾千方百计地结交关羽,赠与其赤兔马,封印绶金;他也曾喜不自禁地迎接许攸,“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他曾慨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论性情。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句话:“然而曹操是个绝对积极的人,他本身就像赤壁大火一样炽热激烈。”没错,曹操的自信乐观是他能扫荡中原,称霸一方的`关键所在。纵然他有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日,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等种.种不堪回首的败笔,但他仍能笑对四方,说道:“我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

论才华。曹操是当时建安七子之一。他曾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他也曾感叹人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于对贤才的追思,他吟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出于人生苦短,他吟诵:“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他的才情与他的壮志相辅相成,他有一颗永不消沉的勃勃雄心。

有人说曹操是奸雄,他的人生哲学是“宁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他自称为魏王,与汉家皇帝平起平坐。但我仍是喜爱曹操,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英雄,虽然奸,可是谁又能说奸雄就不是英雄了呢,而且一个能将文学、军事、政治、韬略、权谋集于一身并玩得出神人化,风生水起,这样的人难道不是雄才大略?难道不令世人景仰?

我喜欢曹操,喜欢他的唯才是用,喜欢他的才华横溢,喜欢他的豁达自信。曹操,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眼中的曹操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了《三国演义》,我十分佩服曹操!在我眼中,他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首先,曹操的诗歌慷慨激昂。

他的《短歌行》(其一)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音韵激昂的诗句,久久地回荡在我的脑海里!其次,曹操为民除害,胆识超凡。为了报效国家,他毅然手持七星宝刀挺身而出刺杀国贼董卓。在行刺被发现时,曹操也能镇定自若地随机应变,他的英雄所为很让人佩服!

再次,曹操胸怀大度,爱惜人才,善于用人。他敢于重用降将贾诩﹑张辽﹑张郃﹑徐晃等人,甚至接纳了连曹操的大儿子都杀了的张绣。在用兵时,曹操能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强点与弱点,扬长避短﹑集思广益﹑愈战愈勇!例如,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善于采纳前来投奔的许攸的正确建议,火烧袁军军粮,大败敌军。雄才大略的曹操最终统一了当时中国北方以及中原的广大地区,令人佩服!

这就是我眼中的曹操,一位文武双全的历史英雄,我非常佩服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眼中的曹操作文600字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三国人物,诸葛亮、关羽、孙权、张辽等等,一个个英雄豪杰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他们或睿智、或勇猛、或忠义、或奸诈,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而我们每个人对于这些已湮灭于历史的英雄人物也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三国人物英雄辈出,但在我眼中能称得上一代枭雄的非曹操莫属。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年轻时身为典军校尉,他不满太师董卓把持朝政、祸害百姓,借献刀为名冒着生命危险孤身行刺董卓。虽然最终刺杀没有能够成功,但这种孤身赴险救黎民于水火的勇气,已初步显露出曹操枭雄的胆量与豪气。

之后发生的官渡之战更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袁绍自持兵多粮足,率十万大军南下攻击曹操,曹操只有两万人马,他以主力在官渡筑垒固守,相持数月后,曹操亲率精兵奇袭袁绍粮仓乌巢,烧毁全部屯粮。袁绍大军见粮草被烧军心大乱,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七万余人取得了全面胜利。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曹操不曾退却,以过人的智慧和军事才能一举击溃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充分地展露出一代枭雄的谋略与风采。

遥想当年铜雀台上建安才子们纵情挥洒,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个高潮,曹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更是流传下众多名篇佳作。《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等传世佳作都出自曹操之手,曹操借诗文直抒胸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写出了自己奋斗不息的豪情壮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写出了曹操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透过这些诗文我们能感受到曹操枭雄的志向与豪情。

乱世枭雄这就是我眼中的曹操,同学在你眼中的曹操又是什么样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眼里的曹操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前段时间,全国电视在热播新三国的连续剧,顿顿续续看了几集很有感触,对于三国的研究很多,易中天老师有一个很详细的解读,早在几年前阅读过有些爱不释手,还有《水煮三国》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人性、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等。

原著三国中有很强的人才观,对于人才的争夺和运用无论是刘备、曹操、还是孙权都是非常重视的,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很好的体现。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曹操善待关羽、孙权唯周瑜是听,其中还有很多包括刘备对徐庶,曹操对徐庶,诸葛亮对姜维,曹丕对司马懿等等无以复加。应该说纵观三国整篇无不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和唯才是用的观念,应该说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就体现在人才的竞争,所以在现代社会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德和才是衡量人才使用的首要条件。在工作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因才施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和能力。

对于三国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每次也有不同的体会,其中对于曹操的描写是最经典的。多年前一步《厚黑学》风靡大江南北,我个人比较喜欢曹操的乐天性格。曹操的名言“宁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负我”的观点着实不可取,但曹操也有许多真性情,可谓性情中人,这是我很佩服的地方,对人才的爱护、对忠勇将领的真情,自信和才学,特别是遇到挫折的百折不挠让我感觉到他成为一代枭雄的必然性,曹操统率大军南下却在赤壁大败,连连中计,落荒而逃之时仍然镇定,而且连连大笑,笑谈诸葛亮和周瑜的用计,体现了非常良好的军事素质,也可敬为千年一笑,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之时侃侃而语气势磅礴,一针见血提出天下英雄论,由衷感自信的力量,曹操确实是一位优秀的领导。曹操除了良好的政治、军事素质外,他的文学修养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三国时期,这样的综合素质是没有几人能比的。当然人无完人,曹操多疑好色也是他的一大特点,多疑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其实是一种生存的法则,而好色,似乎脱离不了中国传统“英雄难过美人关”的基本断语,曹操南下与孙权决战戏说为“二乔”乎?难以考证了,但毕竟没有误国,难能可贵啊!在我眼里,曹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男子汉,是一个可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曹操杀吕伯奢原文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性多疑,如曹操在谋杀董卓未成,骑马逃出,与中牟县令陈宫更农易服,乘马逃成皋父执辈吕伯奢家觅宿。吕盛情出去沽酒款待,操疑吕外出告宫,吕家磨刀准备杀猪办菜,并听"缚而杀之",操更疑将杀自己,丁是拔剑入内尽杀吕氏全家八口,再寻杀至厨下,见缚—猪,操知错杀人了。遂离吕家而去。路遇伯奢沾酒回,拔疑奢因杀人会告官,复杀奢,以绝后忠。陈宫说:"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曹操借刀杀祢mí衡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名士祢衡,有才学,而狂傲不羁,但在当时的文人学者中间很有影响。连大文学家、孔子的后人孔融也十分尊重他,说:“吾的朋友祢衡,当世奇人。其才学是我的十倍!”

曹操闻听,很生嫉妒之情,他难能容忍在魏国境内,竟有名声超过他的人!哪怕只在一部分文人范围之内!

于是,曹操便派人把祢衡叫来,想当面侮辱他一回,打下他狂傲的气焰。然而,在席间狂妄不羁的祢衡却大骂曹操,边击鼓边历数曹操的罪行。

曹操气得七窍生烟,面目青紫,切齿咬牙。曹操怒视祢衡良久,忽然笑了笑:“我马上派你到刘表处,作为我的专使说他来降。你有才华,曹某也最重天下人才。等你完成这个任务回来,我可以让你做公卿,以示我求贤若渴之诚意。”

众人不解,纷纷问曹操:“他痛骂主公,为什么还委以重任,还预封官爵?!”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曹操暮年壮心不已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53岁的曹操继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后,又领兵北征乌桓,经过数月的战斗,终于统一了北方。年底,当他胜利班师回邺城时,他想到了刘表、刘备、孙权等依旧各霸一方,国家依然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他深感到虽然自己已经老了,但仍身负重任,还要不懈努力。顿时他激情涌上心头,雄心勃勃地挥笔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关于曹操的歇后语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曹操转胎--疑心重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杀人→乱来一气

曹操吃鸡肋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诸葛亮→心思不一样

曹操做事→乾乾净净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话曹操作文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凡是度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心中都会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薄云天的关云长,武艺超群的吕奉先,或是智勇双全的赵子龙……然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一代枭雄,魏武大帝—曹操了。

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三四岁的孩童,都无一不把曹操看作一个坏人,一个粉脸的奸臣来对待。但我却并不这样认为。《三国演义》的中心是“尊刘、反曹、贬孙”,因此曹操的一世英名在《三国演义》里不是只字不提,就是草草概述。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因此,很多人认定他必定奸诈无比。而我以为,这句话反倒能说明曹操的军事能力。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正因为曹操熟读兵书,会使用计谋,他才被称为奸雄呀!

曹操身经百战,用兵如神,无数英雄豪杰都曾败在他手下,其后许多大将又为他所用。他淮南困袁绍,下邳擒吕布,以绝对兵力劣势却能大破青州百万黄巾,又曾行刺董卓,其它战绩也数不胜数。再看刘备,一点军事才能都没有,最后还是败于军事上,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

曹操在文学方面也是卓有建树。他写出的《观苍海》、《龟虽寿》等名诗,词藻华丽,荡气回肠,流传至今,可以说曹操是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

曹操胸襟广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周瑜之手,以周瑜比曹操如何?周瑜爱才的方式就是“杀”,只要把“天才”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真是眼光短浅,量窄易怒,非英雄也。而曹操豁达大度,如:不杀攻击自己的陈琳,反而自嘲说陈琳檄文可治头风痛等等。

大家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也是不对的。首先,他并未称帝,还说“天下英雄何须以帝位自累”,所谓三国只是在曹操 死后才出现的。而刘备却念念不忘此事:他有二子,一名封,一名禅,即天子祭天地之礼,说明他早就有意于帝位。其次,若曹操不在,天下不知会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这绝非假话,称帝的袁术,就是被他灭掉的。他对于“炎刘”实有大功。

我爱曹操,因为他的武功,因为他的文治,因为他的种种。

[话曹操作文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最敬佩曹操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曹操,大家肯定会想起那个奸诈、老奸巨猾的曹操,他谋权篡位,在我们眼里是个“大坏蛋”。

但是我却打心底里敬佩曹操,在《三国演义》里,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这一战,曹操以少胜多,让袁绍元气大伤,这是原因其一;关羽降了曹操,助他斩了颜良和文丑后,关羽走了,他还特地让张辽送信去,这是原因其二;当诸葛亮来草船借箭,他只是叫弓弩手放箭,没有贸然出兵,这是原因其三;曹操的夫人回娘家,他还诚恳地去邀请她回来,这是原因其四。

曹操是“两面派”,他的性格也是矛盾的。他既果断又犹豫,既宽容又严厉,既温柔又粗暴,仿佛他身上长着很多张脸似的。我佩服曹操与生俱来能有这么多的“脸”,能够随机应变,被易中天称为“可爱的奸雄”。曹操胸怀大志,他知道不能次次说真话,偶尔要骗骗对方,却被我们误认为狡猾。《三国演义》里明显地“拥刘反曹”,但是,曹操的敢作敢为让我打心底佩服。

曹操也礼贤下士。在和袁绍交战僵持不下时,许攸来到曹操帐中,曹操连鞋都没穿,就出去迎接许攸了。这个细节,大家都认为是太匆忙,来不及穿,其实在古代,光脚是一种表示尊敬的礼仪。

曹操还有很多让我佩服的地方,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真实的曹操,可以去挖掘《三国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曹操的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在小时候,听到别人论三国,我就觉得饶有兴致,那时我眼中的曹操是个阴险狡诈、生性多疑的角色,因为大人们口中的曹操是反面人物,但是,当我读了《三国演义》后,就对曹操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多么有气势的话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多么豪迈的诗句。不难看出曹操的雄心壮志。曹操不但拥有过人的胆识,他的才干也是远在刘备和孙权之上的。正如鲁迅所说:“曹操才是真英雄!”

在官渡之战中,他军事上的智慧就充分的体现了出来。当时袁绍有精兵几十万,而曹操只有区区几万,他手下的部将都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推断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兵虽多却指挥不明,于是决定集中兵力晢时进行抗击式进攻,争取战略上的主动权。他结合谋士们的建议与自己的经验,制定出了一套周密的计策。首先声东击西,分散袁军的兵力,然后再派精锐部队进攻。果不其然,元军锐气骤减,兵力大伤。接着,曹操又趁热打铁,放火烧尽了袁军的粮草和营帐,完成了致命一击。其实曹操的胜利不仅在于他的智慧,他知人善用,能接纳才人之言,才取得了最终的成功。

如果我是关羽,也许最终我会追随曹操,因为我十分敬仰曹操的魄力,也很欣赏他的野心。大多的人接受不了曹操残忍的性格,也许这就是那种孤独的天才。在我看来,曹操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活得潇潇洒洒、坦坦荡荡,于乱世中成就自我,名垂千载。刘备用那所谓的正义获得了民心,而曹操看似一直逆天而行,其实是顺理成章的,只不过不被世人认同罢了。大家都知道:乱世出英雄。那么何为英雄?三国时期,风云叱咤、英雄辈出。但我觉得当之无愧能称为英雄的只有曹操。我崇拜他那放荡不羁的生命,那是一个为理想奔腾不息的生命,虽然曹操最后失败了,没有如愿以偿的统一天下,但他永远是我心中最杰出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眼中的曹操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是一位毁誉参半的强大君主,他有着和拿破仑一样的个头,统治着将近二分之一的中国领土,并曾经有机会占领另外二分之一。人们往往折服于这位君王的个人魅力和野心,也对他喜怒无常的个性感到胆战心惊。

而这位暴君的另外一面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并称为“三位最伟大的曹姓诗人”。他的许多诗作流传到现在,人们在他的诗歌中看到的是一位充满人文精神的反战主义者——不过这位诗人偶尔也会对诗歌批评家痛下杀手,这一点在现代纽约已经变成了一项传统。

尽管曹操的残暴为人所共知,但还是有许多英雄聚集在他的麾下,因为他毕竟是一位不可否认的领袖人物,而且在军事上很有天分。曹操的崛起是一个曲折而艰苦的过程,他最早是以讨伐董卓的十八位地方领主之一的身份出现,并趁机扩充自己的势力。他在经济领域的一项屯田政策最终帮助他解决了致命的后勤问题;而“挟天子以令诸侯”(原文是take Hanemper or as ahostage,直译为挟持皇帝作为人质,从后文来看,作者显然按字面意思来理解了)让其他领主因顾忌皇帝的安危都不敢轻举妄动。经过漫长征战,他逐渐消灭了中国北部的绝大部分领主比如袁绍张秀和陶谦,并将军队布置在长江北岸,企图击败南方的吴国与蜀国。这一侵略行为被及时制止了,他的海军在赤壁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击败他的却是一位喜好鉴赏音乐的指挥官周瑜。以这一标志性事件为分界,扩张的魏帝国到达了极限。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曹操成功阻止了蜀国和吴国在南部边境的反击,在西北却丢失了一大片土地。历史书上将这种颓势解释为曹操本人的衰老。尽管如此,曹操还是在死后留下一个稳固的帝国,并由很多英雄守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曹操简介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眼中的曹操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勇敢机智的人把我吸引。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虎虎生威纵横江南的小霸王孙策……,但是,最让我佩服的还是曹操

在官渡之战中,许攸来投靠曹操时,曹操特别高兴,连鞋都来不及穿,光着脚就直接跑出去了。最后许攸在曹操打胜这场仗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还有,当曹操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好多人都来投靠他。曹操不论亲疏容貌,不计前嫌,一切唯才是举,因此他的帐下才会猛将如林,谋士如云。以至于后来他建立了强大的曹魏政权。

战吕布时,曹操时而诈死诱吕布来袭,时而令老幼妇孺充任疑兵,吕布被困下邳城,从早晨开始,一直在白门楼上抵抗曹军进攻到中午,精疲力尽,敌军稍退,布在敌楼前的椅子上休息,不觉昏睡过去。他手下的两员大将宋宪、魏续趁其昏睡之时,赶走了他的卫兵,生擒了吕布。宋宪、魏续生擒吕布后,从城楼上扔下他的令世人闻风丧胆的方天画戟,打了白旗,开了城门,引曹军入城,正式将吕布捆绑送到曹军手上。曹操、刘备众人在前,布请曹操饶他一命,他要和曹操作政治交易,曹操征求刘备意见,刘备一言要了布的性命,指出其反复无常的本性。曹操即令手下将吕布推下楼,先勒死,后斩首示众。

人们都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是呀,曹操也是如此。因为他的多心,被诸葛亮骗走了十万多支箭,他也很狡猾奸诈,杀死了不少人……

瞧!这就是我眼中的曹操,你佩服谁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曹操的歇后语

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关公放曹操———— 念旧情。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曹操的歇后语,欢迎阅读。

关公降曹操 ———— 身在曹营心在汉

华容道的曹操 ———— 难过

华容道上放曹操 ———— 不忘旧情

华佗给曹操治勃—枉死 ————

蒋干保曹操 ———— 各为其主

借东风杀曹操 ———— 间接害人;间接杀人

刘备曹操论英雄 ———— 各怀鬼胎

吕布下跪曹操 ———— 求生不得

食曹操的饭,做刘备的代志 ———— 身在曹营心在汉

说曹操 ———— 曹操到

说曹操曹操到 ———— 冤家路窄

说曹操曹操就到 ———— 冤家路窄

孙权杀关羽送曹操 ———— 嫁祸于人

曹操遇蒋干 ———— 误大事

曹操遇庞统 ———— 中了连环计

曹操张飞打哑谜 ———— 你猜你的,我猜我的

曹操诸葛亮 ———— 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曹操作事 ———— 干干净净

曹操做事 ———— 疑心重

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 ———— 吃里爬外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 人在心不在

关羽放曹操 ———— 念旧情

曹操杀吕伯奢 ———— 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客道 ———— 不出所料

曹操下宛城 ———— 大败而逃

曹操遇马超 ———— 割须弃袍

关羽降曹操 ———— 身在曹营心在汉

曹操转胎 ———— 疑心重

曹操用人 ———— 唯才是举

属曹操的 ———— 疑心太重;疑心大

属曹操里 ———— 多疑

曹操八十万兵马过独木桥 ———— 没完没了

曹操背时遇蒋干 ———— 倒霉事全来了

曹操背时遇蒋干,蚕豆背时遇稀饭 ———— 倒霉透了

曹操背时遇蒋干,胡豆背时遇稀饭 ———— 倒霉透了;真倒霉

曹操不回城 ———— 大败而逃

曹操唱京剧 ———— 满脸奸诈

曹操吃砒霜 ———— 面熟皮顽了

曹操吃信 ———— 服了

曹操到赤壁 ———— 利令智昏

曹操的堂弟 ———— 曹仁;噪人

曹操的心 ———— 多疑

曹操的疑心 ———— 比谁都大

曹操联战船 ———— 天大里失误

曹操论战 ———— 一鼓作气

曹操派蒋干 ———— 用人不当

曹操人马 ———— 多多为胜

曹操杀蔡瑁张允 ———— 上了大当;将错就错

曹操杀二蔡 ———— 懊悔莫及

曹操杀吉平 ———— 恼羞成怒

曹操杀人 ———— 乱来一气

曹操杀杨修 ———— 嫉妒之心

曹操贪慕小乔 ———— 犯贱

曹操迎黄盖 ———— 上当不浅

曹操遇关公 ———— 喜不自胜;喜不自禁;喜不自喜

曹操遇将干 ———— 误了大事

曹操远张松 ———— 以貌取人

曹操走华容道 ———— 不出所料

曹操走宛城 ———— 大败而逃

曹操做寿 ———— 贺礼实收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 人在心不在

吃曹操饭,干刘备事 ———— 吃里爬外;人在心不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曹操刺杀董卓名人故事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曹操刺杀董卓故事听过吗?

曹操持王允所赠之七星宝刀立于董卓榻前。董卓前日染疾,不便起身,就让吕布去牵一匹好马来送给曹操以示感谢。曹操见吕布前去牵马,而董卓又面向里卧,知道这是刺杀董卓的唯一机会,便提起七星宝刀准备行刺。没想到董卓的前面有一面镜子,董卓从镜子里看到曹操提起了七星宝刀,便大声问道:“你要干什么?”这个时候曹操听到了屋外有响动,正是董卓麾下最为精锐的侍卫——铁甲士。如今刺杀已被董卓发现,就算拼死一击也未必能够成功,于是曹操不退反进道:“此刀正是我要献给董大人之物,正要拿给大人过目。”董卓从镜子里看见曹操面无惧色,而且手中的宝刀镶有7块宝石,刀锋幽萃而洗练,知道的确是一件宝贝,便起身欲接过刀来。曹操见董卓来接刀,心想只要他收下宝刀,到时自己借口有事离去,即使刺杀不成也可以留下一条命来。但是屋外侍候的李儒此时走进屋内,看到曹操手中的七星宝刀,顿时大惊。他曾在王允府上见过此刀,决不会看错。而王允与董卓争权早已人尽皆知,现在七星宝刀在曹操手上,虽说是献宝,刺杀想必才是真。于是不等董卓下令,李儒已经召集了数十位铁甲士围在了房屋四周。

果然如同李儒所料,曹操一等董卓接过宝刀便起身告辞,董卓只是被宝刀吸引而并未阻拦。当曹操走出房门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被数十个铁甲士围住了。他看见了一旁正在冷笑的李儒,明白自己的意图依然暴露,现在只有杀出去一条路了。于是曹操从腰间解下两只短戟,朝着包围最稀疏的地方冲了过去。董卓听见外面的动静,忙问近侍发生了什么事,被告知李儒正在指挥铁甲士截杀曹操。董卓大怒,正要拿李儒问罪,刚好吕布牵马回来。曹操看见吕布回来,大喊一声:“吕将军救我!”然后挥舞双戟朝吕布的方向杀了过去。李儒一面指挥铁甲士截杀曹操,一面对吕布高喊:“不要放走曹操。”但是他不知道,此时的吕布已经对董卓起了杀心,因为司徒王允给他的筹码更大。他本来也是见过七星宝刀的,之所以没有揭穿,是因为一旦曹操成功杀死了董卓,而自己便可以和自己心爱的女人在一起了。于是他没有阻拦曹操,而是装出一副很奇怪的样子看着曹操骑上马逃之夭夭了。

以上是曹操刺杀董卓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偶像——曹操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最可爱之处,就在于他爱讲真话,在一个人人都讲假话的年代里,他并不因此而改变自己,而竟敢讲真话,本来嘛,搞政治斗争,在官场上混,难免是要讲假话的,可曹操曹操曹操实是聪明的,在一个假话的连篇的年代里,实话是最好的武器,这不但因为实话本身具有雄辩的力量,还因为你一讲实话,西洋镜就折穿了,讲假话的人就没辙了,戏就无法继续,那怎么办呢?只好下台。当然,曹操讲真话,并不是出于斗争策略,还因为他天生爱讲真话,说实话;即使这些真话后面也有虚套,也有假心,有不可知的秘密,可他也稳藏得很自然,不露马脚,可以说曹操这个家伙,不连撒起谎来,都是大气磅礴的谎。

还有一点,让我不得不对他起敬佩之情,那就是曹操的智慧,在三国时期,魏、蜀、吴各霸一方,刘备之所以自豪,因为他有诸葛亮、关羽、张飞,而孙权呢?不用说,有个周瑜帮他撑下半个国家,可话又说回来,你看曹操,他虽然把杨修等人赶尽杀绝可最后依然成功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曹操的确比刘备、孙权有实力,只不过因为他们都有能人在旁边帮忙打天下,然而他们一旦失去能人,就失败了,特别是阿斗,所以我对曹操的评价:一代枭雄。

可不知为什么。曹操在历史上形象极坏,其实这其中有一个误会,本来,搞政治行业,就免不了被别人议论,大家议论一传开,传了百年千年,先辈传子孙也传,这样想要洗清就此困难了,所以曹操干脆不理他了,谣言好恶,所以就会有许多反面的说法。

对于曹操,我认为他比周杰伦、王菲等人可爱得多,也朴实得多,我认为他才是一个有意义的人,是一个可爱的坦荡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书信作文:给曹操的一封信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曹丞相:

我读了《三国演义》之中的《周瑜大火烧赤壁》(赤壁之战)之后,我就一直想写跟您谈谈,今天终于有了这个机会,我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啊!

你堂堂80万大军,被东吴3万人马打得丢盔弃甲,早知道这样,您应该把黄盖写的投降信撕得粉碎。这场大战关键输的太轻敌了,虽说您有80万大军,而敌军3万,但是您作为一位大军事家,“苦肉计”您会不知道吗?黄盖诈降竟把您骗了,亏您还是读过几十年兵书呢,还有,您下达铁索连船的命令,其结果是把您的几十万大军带向了死亡的深渊。

我如果是您的话,先组成几个巡逻队,不分昼夜的巡逻,任何靠近我船队的人都要被检查,如果第一巡逻队受到攻击,其他巡逻队立即警报进行阻击。有了这个办法。就算他再有多少个周瑜、黄盖,也不是我军对手。再者,派一些穿便衣的士兵招收熟悉水性的人,把80万士兵抽一部分进行训练,使之摇身一变成为水兵,到时候先下手为强,把士兵分为四组,先用四分之一的士兵从左面进攻,吸引东吴一部分力量,再派四分之一的士兵从右路包抄,然后再派四分之一的人从正面进攻,还剩一部分士兵在后面放箭掩护,杀他个措手不及,从而轻而易举的夺取东吴。这才叫痛快!哈哈……,可是时光不能倒流,失败已成定局!

您的失败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清了自己,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谨慎,不能轻敌,要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百战百胜,取得优异的成绩!

再见,曹丞相!

[书信作文:给曹操的一封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曹操历史评价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李瓒: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58]

鲍信: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59]

凉茂:曹公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二矣。[60]

孙权: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61]

孙楚:太祖承运,神武应期,征讨暴乱,克宁区夏;协建灵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62]

陆机:接皇汉之末绪,值王途之多违,伫重渊以育鳞,抚庆云而遐飞。运神道以载德,乘灵风而扇威。摧群雄而电击,举勍敌其如遗。指八极以远略,必翦焉而后绥。釐三才之缺典,启天地之禁闱。举修网之绝纪,纽大音之解徽。扫云物以贞观,要万途而来归。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齐辉。济元功于九有,固举世之所推。[63]

潘安:魏武赫以霆震,奉义辞以伐叛,彼虽众其焉用,故制胜于庙算。[64]

刘渊: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65]

王导: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66]

裴松之:魏太祖机变无方,略不世出。[57]

垣荣祖: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67]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李世民: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68-69]

王勃:魏武用兵,仿佛孙吴。临敌制奇,鲜有丧败,故能东禽狡布,北走强袁,破黄巾于寿张,斩眭固于射犬。援戈北指,蹋顿悬颅;拥旆南临,刘琮束手。振威烈而清中夏,挟天子以令诸侯,信超然之雄杰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