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抗日战争影片《七七事变》观后感(合集20篇)

浏览

5683

作文

823

怀旧影片《岁月神偷》观后感

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哭点没有底线的人,看这样一部电影确实会让泪腺在两小时之内承担起超强负荷的工作。同样是回顾过往,同样是感慨亲情,同样是岁月流逝,看过蒋雯丽的《我们天上见》之后,越发觉得《岁月神偷》有很大的煽情之嫌,尤其是黎允文超强的配乐能力,足以让人伤感不已。而《我们天上见》的情感表达克制、理性、循序渐进,后劲十足,直到字幕向上滚动,未完的情绪依然在心里徘徊,虽然没能泪流满面,但却禁不住鼻尖阵阵微酸,难以抵御那份欲说还休的隐痛。

这个月与当代MOMA结下了不解之缘,又一个星期天,一个人打着伞,八通线,一号线,二号线,步行,按照和上周同样的路线去看了第二遍《岁月神偷》,然后按照和上次同样的顺序将所有哭点一一哭完。这是一次实验,虽然我极力克制,但是终究没有奏效,足以验证泪腺与掌管感情的神经确实紧紧相连,从而承认这确实是一部极有杀伤力的电影,即便在第二次看时我已预知了每个人的命运走向。

《岁月神偷》让人感动的因素很多,不只是亲情,不只是爱情,不只是生离死别,它还包含着一代人难以重现的成长经验。你再也不会被小伙伴嘲弄,再也不会和邻居一起在露天吃饭,再也不会吃完饭和兄弟姐妹一起写作业,再也不会把那些边边角角的东西当做宝贝。一切美好的旧时光,都毫无顾及地一去不复返了。好在还有大脑来承载记忆,好在还有电影能呈现这一切。

电影里的一家是普通的市民阶层,爸爸做鞋,妈妈卖鞋,哥哥功课优秀,弟弟调皮可爱。爸爸说,做人要保住顶,妈妈说,做人总要信。爸爸给妈妈做了一双鞋子,妈妈给鞋子分别取了名字,一步难,一步佳。台风来时刮穿了房子,电台里The monkees的《I wanna be free》和满屋的鞋子一同在风雨中飘散,人对美好的向往总是和现实的困苦相依相伴。因为贫穷,哥哥面对女友家的豪宅时神情黯然,弟弟无法一个人独享一盒月饼时嚎啕大哭,爸爸当掉了戒指给哥哥输血,妈妈抓着爸爸空空的手指哽咽难言。人各有命,富贵不同,但贫穷不一定就意味着不幸,情感的维系才是幸福与否的关键筹码。

《岁月神偷》的真诚之处便在于,它收敛了悲戚,流露了笑意,始终在守候着一份淡淡的希冀。

欲望与血缘与生俱来,每个人都兴致勃勃地往前走,少有人会停下回望来时的路。你在慢慢长大,却并不觉察身边的亲人正在慢慢变老乃至死去,总有一天你会要用欲望去置换感情。就像奶奶说的,你把所有喜欢的东西扔进苦海里,把苦海填满,就会和亲人团聚。

生活的美好与残酷便在于,真情永远有效,只是每人都有各自命运的期限,过时了,便不候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交通安全影片观后感范本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电视开始播放时,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鸦雀无声。同学们都瞪大眼睛注视着电视,影片中,一个青年男子在过马路是没有走人行横道线,而且也不看左右车辆,竟管自己一的劲儿的往前冲,最后被辆出租车给撞飞了,当场死亡。

多么触目心惊的一幕啊!它告诉咱们遵守交通秩序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可在咱们的生活中,同样的悲剧总是在不断上演。今天,仍有很多人,过马路的时候与车辆抢行,不看红绿灯,攀爬道路栏杆等现象。影片中,“安全第一先生”告诉咱们,这些惨剧发生的前因,就是有那么多不遵守交通规则,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红灯停,绿灯行”不能只成为一句口号。xx爷爷说过,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平时,爸爸妈妈总在我身边时时刻刻叮嘱我安全第一,在路上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有时我会不耐烦的敷衍一句“知道了”。

全把爸爸妈妈的话当做耳旁风,左耳进右耳出。看过这部交通安全教育片后,我一定会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和玩。愿生命斑马线让每个人都熟知,驻扎,代代做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市民。请大家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让录像里的悲剧重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观后感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二战——权利与财富的争夺战,一场不公平的屠杀,一次残忍地掠夺。影片美丽人生》,开头圭多和朵拉不可思议的爱情,小镇的繁华和安定和人们所过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乔舒亚诞生在这个幸福的家庭。让我看着心中也洋溢着幸福。

当一家三口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时,一场噩梦正悄悄地向他们靠近。当乔舒亚5岁生日时,纳粹分子抓走了圭多父子和圭多的叔叔,只留给朵拉一个乱糟糟的家,朵拉并没有犹太血统可她毅然决然地跟随丈夫和儿子去了集中营。圭多为了让儿子不害怕,亲手编织了一场善意的谎言——告诉乔舒亚这只是一场游戏他们要拿到1000分可以得到头等大奖——一辆乔舒亚梦寐以求的坦克,集中营痛苦压抑的生活并没有压倒圭多,他从广播中向朵拉报平安,又以游戏规则的方式教会儿子如何逃跑。

影片在我眼前久久不能消散的有两个镜头:一个是圭多叔叔一个善良的老人,在被抓进集中营的第二天以“洗澡”的名义被带进毒气室,一个德国女兵面无表情地快步走过的时候险些摔倒,圭多叔叔及时扶了她一把女兵抬头看向圭多叔叔,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空洞无神和片刻的茫然,她稍有停顿,但依旧一声没吭转身走了。我想某一瞬间她为自己感到茫然和后悔,残忍的战争并没有磨灭人性的善良。

第二个镜头是圭多在临死前路过儿子藏身的铁桶。他像士兵一样昂首挺胸地向前走去,不时发出搞笑古怪的声音,做出夸张的表情,他在死亡来临不忘给儿子一个“完美”的结局让儿子幼小的心灵避免阴暗与血腥的伤害他给儿子留下来的不是集中营灰暗的回忆,而是一个美丽的“游戏”。

影片结尾响起了一段平静而深情的画外音:“这是我的经历,这是我父亲所做的牺牲,这是我父亲赐予我的恩典。”我再也忍不住了,坐在电脑前放声大哭。也许,真正能感动人心的不是悲剧本身,而是从平凡中升华的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抗日电影《东京大审判》观后感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东京大审判》这部片子公映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很多人看后都流下了眼泪,我也是含着泪水看完这部片子的。看完这部片子后,很长时间心理都很沉闷,总在反复的自己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最让我感动的一句台词是:“这么纯净的孩子,怎么会变成了杀人魔鬼?”是啊,到底是什么让人变成了魔鬼?

这部影片和以往的那些抗日题材的影片不同,没有什么英雄和鬼子,也没有过多的表现日本鬼子杀人放火的镜头。但是他却能给人们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是一部人性呼唤的影片,一部站在维护人类文明和生命尊严高度上的影片。通过对那些“战犯的审判”,痛斥了发动那场战争的人丑恶和疯狂的灵魂,批判了那场战争给人类文明和人类生命尊严的漠视和践踏。

东条英机的顽固不化,不思悔改,表现的是一个时代的疯狂,表现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是怎样走入罪恶战争的深渊的。那些战犯们的荒谬的申辩,让人们看到了,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把国家和人民变成杀人机器和魔鬼的。通过异国的恋情,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的日本人,和日本家庭真实原貌。在所谓“神圣的理想”愚弄下,那些原本“纯净”善良的人们,人性被扭曲和泯灭,变成了杀人魔鬼,变成了疯狂的种族仇恨报复者。在他们成为沦为战争工具的同时,也成为了战争的受害者。当他们一些人醒悟过来的时候,大声呼喊:“为什么?为什么?”“我是鬼子,鬼子!”,让人不能不产生一种灵魂的振荡。人类文明和人性的丑恶,在这部片子里剧烈的撞击,给人们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看过这部片子后,中国人哭了,日本人也哭了。几位看片的日本电影人看过此片后满面泪痕,泣不成声。此片在日本试演时,播放厅内一片唏嘘之声。一位老人看完此片后,甚至不能够站立起来。日本人为什么会为中国人拍的这部片子哭泣呢?是什么触动了他们那早已淡忘和麻木的灵魂呢?他们一定有着和中国人不一样的复杂感情。一位中国作家访问了一位日本老人,那位老人在谈到这一段历史时,痛哭失声。他说:“我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那时我们是那样愚蠢,怎么就听信了那样一群疯子的话呢?”“我们被人欺骗了,出卖了。”这位讲述了他在战争中痛苦的经历,和他那些死去的亲人们。我们这位作家原本想问他:你知道不知道多少中国人死在你们的刺刀下?你知道不知道南京的屠杀?但是当他看到老人那抽啜的肩膀后,这位作家终没有忍心去问他了。可怜的老人呐。

看完这部片子后,总有一种想要呼喊的欲望,总想写点什么。但是拿起笔来,却又什么也写不出来了。脑子里就是这么两个字:“疯狂”“疯狂”还是“疯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参观“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了让离退休干部牢记历史,缅怀英烈,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4月23日上午,西四工作处党支部组织离退休干部参观了“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纪念馆位于房山区的十渡风景区,它座落在翠绿的群山环抱之中,突现出它的秀美,一路下去,绿树成荫、层层叠起的山峰尽收眼底;各式的农家小院,五颜六色、风格各异,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迎接着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客。但是,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却曾经遭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百般蹂躏。

在蔚蓝色的阳光照耀下,我们来到了纪念馆前,一块由萧克将军题词的“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碑文高高耸立,烈士们的几尊铜像庄严肃穆,他们牺牲时,最大的才37岁,最小的年龄仅21岁,读着英烈们的事迹,想到这些年轻、鲜活的生命为了抗战的胜利而牺牲,我的心不由酸楚起来。

走进纪念馆,平西抗战的历史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仿佛置身于当年的硝烟战事之中,一幕幕日军在中国、在平西对中国人民的残暴罪行赫然入目,山洞中那惨不忍睹的尸体、被烧毁的房屋;幅幅揭露日寇蹂躏平西人民的图片,都记录了日军在中国、在平西的滔天罪行。但是,平西人民没有屈服,平西的英雄儿女在中国共产党和平西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作为抗日根据地的一个战略要地,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仔细观看了在与日寇斗争中,宋时轮、邓华支队挺进平西时的场景,深深地被他们的壮举所感动。

展览中,我看到了平西人民在艰苦的岁月中,坚持斗争、不屈不挠,军民团结一心的光荣岁月,也看到了创建和发展平西抗日根据地,建设自己的政权,使平西成为牢不可破的抗战前线的真实历史。在八年的抗战中,平西人民创造了不朽的光辉业绩,牺牲的烈士不计其数,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纪念馆中最后展示了平西部分烈士的英名录以及“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的篇章,分别介绍了牺牲先烈的事迹和平西人民为纪念英烈而筹建烈士纪念碑的过程。

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纪念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革命先烈虽然早已离我们而去,但却永远活在在我们的心中。在平西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继承烈士们的遗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现在我早已退休了,但是作为一名党员,我深知,我们肩上的担子还很重,我们一定要永远忠于党,坚决贯彻和执行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发挥自身余热,做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抗日战争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3007 字

+ 加入清单

薛岳(1896~1998,广东乐昌人,时任第九战区 司令长官)

“第三次长沙会战 ,关系国家存亡。岳抱必死决心、必胜信念。”

第三次长沙会战 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长沙会战 使中国与美国 、英国、苏联作为四大强国,领衔在宣言上签字。并使中国获得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的地位。

蔡廷锴(1892~1968,广东罗定人,时任第19路军副总指挥)

“卑军守土有则,尺地寸草,不得放弃;为救国保家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决不退缩。”

戴安澜(1904~1942,安徽无为人,时任中国远征军 第200师师长)

“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佟麟阁(1892~1937,河北高阳人,时任29军副军长)

“衅将不免,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荣,偷生者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者重。”

杜聿明 (1904~1981,陕西米脂人,时任第5军军长)

“督促本部官兵奋勇向前,不惜一切代价,全歼小日本钢军,夺回昆仑关,打出第5军的威风来!”

范筑先(1882~1938,山东馆陶人,时任山东第六区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

“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肝脑涂地,亦所不惜”

冯治安(1896~1954,河北故城人,时任河北省主席、29军代军长)

“寸土都不许退,可采取武力自卫。国家存亡在此一举,设若冲突,卢沟桥即是你们的坟墓!”

傅作义(1895~1974,山西荣河人,时任绥远省主席、晋绥军第35军军长)

“岳武穆38岁壮烈殉国,我已过了38岁,为抗日死而无怨。”

高志航(1907~1937,吉林通化人,时任空军第四大队中校大队长)

“家仇国恨,等待何时!日机炸我同胞,向其讨还血债!”

郝梦龄(1898~1937,河北藁城人,时任第9军军长)

“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黄樵松 (1901~1948,河南尉氏人,时任第68军第143师)

“南阳就是我的葬身之地,各位好友来生再见!”

1945年3月18日,日军三路大军进攻南阳。黄樵松 受命死守,横下一条心,誓与南阳共存亡。与好友握别时他发出如此悲壮言辞。黄还派人赶做一口棺材,搁置在师部门口,亲笔写上:“黄樵松 之灵柩。” 后日军猛攻,黄亲临前线指挥,随身卫士全被打死,他只身到前沿阵地督战,阵地最终力保不失。

黄启东(1891~1938,湖南平江人,时任第23师少将参谋长)

“何以对国家?何以对民族?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蒋光鼐(1887~1967,广东东莞人,时任第19路军总指挥)

“本弹尽卒尽之旨,不与暴日共戴一天!”

姜玉贞 (1893~1937,山东菏泽人,时任66军65师196旅旅长)

“有我姜玉贞 在,就有原平在,我姜玉贞 誓与原平共亡!”

吉鸿昌(1895~1934,河南扶沟人,时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2军军长)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阚维雍(1900~1944,广西柳州人,时任31军131师师长)

“千万头颅共一心,岂肯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做降将军!”

李必蕃(1892~1938,湖南嘉禾人,时任第23师师长)

“误国之罪,一死犹轻,愿我同胞,努力杀敌。”

李家钰(1890~1944,四川蒲江人,时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兼47军军长)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刘湘(1889~1938,四川大邑县人,时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第23集团军总司令)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刘茂恩(1898~1983,河南巩义人,时任第14集团军总司令)

“我堂堂中国军人,沙场捐躯,死亦光荣,岂能求一时苟安,丧失民族气节,为人耻笑!”

马占山 (1885~1950,河北丰润人,时任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军事 总指挥)

“我马占山 心意已决,就是要和日本拼命!要是我打错了,给国家惹下乱子来了,你们把我的头割下来,送到中央领罪。”

马本斋(1901~1944,河北献县人,时任回民支队司令)

“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

马玉仁(1875~1940,江苏建湖人,时任苏鲁战区第一路游击司令)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吾将自己未亡之躯,奔赴疆场,马革裹尸,何所惧哉。”

彭士量(1904~1943,湖南浏阳人,时任73军暂五师师长)

“余献身革命……早具牺牲决心,以报国家。倘于此次战役中,得以成仁,则无遗憾。”

齐学启(1900~1945,湖南宁乡人,时任中国远征军 新38师副师长)

“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此其时矣,弹尽各自裁。”

萨师俊(1895~1938,福建闽侯人,时任中山舰舰长)

“诸人尽可离舰就医,惟我身任舰长,职资所在,应与舰共存亡,万难离此一步。”

萨师俊(1895~1938,福建闽侯人,时任中山舰舰长)

“诸人尽可离舰就医,惟我身任舰长,职资所在,应与舰共存亡,万难离此一步。”

宋哲元(1885~1940,山东乐陵人,时任29军军长)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孙连仲(1893~1990,河北雄县人,时任第五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河,杀无赦!”

唐淮源(1886~1941,云南江川人,时任第三军军长)

“中国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

王禹九(1902~1939,浙江黄岩市宁溪人,时任第79军少将参谋长)

“值此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我身为军人,为国捐躯,份所应是。”

余程万 (1902~1955,广东台山人,第57师师长)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师部,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

1943年常德会战 最惨烈的时候,常德城区已成一片焦土,日机不分日夜狂投烧夷弹,城内大火蔽天,余程万 师长仍率残部死据城西南一角,拉锯搏斗。余师长此时已知援军不可能如期抵达,决意全师战死常德。这是他给司令长官孙连仲的电文,孙当即泪如雨下。

张自忠(1891~1940,山东临清人,时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

“吾一日不死,必尽我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已。”

赵登禹(1898~1937,山东菏泽人,时任29军132师师长)

“军人战死沙场乃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只是老母年高,请副军长予以照顾。”

陈诚(1898~1965,浙江青田人,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我生国亡,我死国存!”

武汉会战 前夕,陈诚视察户口要塞炮台,发表了战前宣言,称“湖口要塞,是武汉门户,官兵必须树立与炮台共存亡的决心” ,全体官兵高呼“誓与倭寇决一死战,誓死守卫湖口要塞。”后炮台阵地均被敌机和敌大炮摧毁,将士绝大部分壮烈殉国。

张自忠(1891~1940,山东临清人,时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

“吾一日不死,必尽我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已。”

赵登禹(1898~1937,山东菏泽人,时任29军132师师长)

“军人战死沙场乃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只是老母年高,请副军长予以照顾。”

陈诚(1898~1965,浙江青田人,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我生国亡,我死国存!”

武汉会战 前夕,陈诚视察户口要塞炮台,发表了战前宣言,称“湖口要塞,是武汉门户,官兵必须树立与炮台共存亡的决心” ,全体官兵高呼“誓与倭寇决一死战,誓死守卫湖口要塞。”后炮台阵地均被敌机和敌大炮摧毁,将士绝大部分壮烈殉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抗日战争电影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影片记叙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五月、八月这对姐妹俩在亲人相继逝去的情况下背井离乡,独立生活,经历重重困难,得到了磨炼。

在战火中成长的五月过早地变得成熟,担起照顾妹妹的责任,年龄尚小的八月也懂事了不少。

战争中的儿女是坚强的。影片中有一个令我深受震撼。1937年12月,惨无人道的日本军队在南京肆无忌惮地扫荡,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五月的爸爸出门以后惨遭杀害,于是五月的妈妈把生活用品搬上阁楼,打毁了楼梯。一天,日军又来扫荡了,妈妈与奶奶顾不上逃命,让姐妹俩爬上阁楼,自个儿留在了楼下。日军一冲进来,就把奶奶杀害了。妈妈也被强奸了。五月、八月眼睁睁看着奶奶妈妈遭到日军的毒手,心痛不已,恨不得冲下去保护妈妈。但五月知道,妈妈宁可受屈辱也不愿姐妹俩受到伤害,只要一发出声音,妈妈的苦心就白费了。五月强忍着心痛和眼泪,咬紧了牙关,连一滴眼泪都没流下来。八月年龄小,呼之欲出,五月马上就捂住了八月的嘴。看,五月多么坚强啊!她不会被一点儿困难吓倒,仍然镇定地思考,为大局着想。她的这种坚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战火中磨炼出来的。

这使我想到了我在报纸看到的一件事。黑龙江省的一个小男孩从小就生活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与爸爸妈妈的百般呵护中,经不起一点儿打骂。他在家里,要什么就有什么,就像一个小皇帝似的。再加上他的爸爸妈妈是干部,家里有的是钱,更使他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娇生惯养的他靠着爸爸妈妈的关系当上了个中队长,无论什么事都是由爸爸妈妈替她安排好的。有一次,他向他的哥哥要糖吃,哥哥告诉他:“这是要留给爸爸妈妈吃的,你不能吃!”那孩子听了,还是不肯罢休。他一气之下,竟用红领巾上吊自杀了。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这一个孩子就是因为没有经过磨炼,从小在要风就风,要雨就雨的环境中成长,才会经不起一丁点磨炼。他和五月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五月、八月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她们永远是我的好榜样。我相信,我也会在生活中不断磨练自己,成为真实生活的五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党员观看教育影片《天上的菊美》观后感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5月18日,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菊美多吉在开了2个村大会、走访了10多户村民后深夜返回宿舍,因劳累过度于次日凌晨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33岁。以他的事迹为原型创作的《天上的菊美》由峨影集团拍摄,由阿旺仁青、江疏影、陈瑾、巴登等人主演。

高原美景、康巴汉子、藏族女子,这些元素让《天上的菊美》变得诗意起来。剧组取景全是在菊美多吉生活工作的道孚县,为了还原真实生活,几乎没有搭景,全是在主人公生活过的家中、办公室、村庄等实地拍摄。

采用什么样的视点来讲述菊美多吉的人生?导演苗月透露,影片主要从三个阶段展现菊美多吉的人生经历和履职经历。第一阶段,菊美多吉二十岁,刚刚当上乡干部,工作环境是高原深处的扎坝大峡谷。这个阶段的菊美多吉,骑着摩托车在山路上奔波,阳光中裹着飞扬的尘土,工作起来干劲十足,这是他政治上的觉悟期,事业上的成长期。因此,第一阶段的影像基调像早晨的太阳,清新明亮,绚丽多彩,如诗如画。

第二个阶段,随着工作的调动,菊美多吉来到了龙灯大草原,工作环境从大峡谷到了高海拔的牧区,这是菊美多吉人生责任最重、最忙碌、压力最大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菊美多吉政治上的成熟期。第二个阶段的影像基调,犹如正午的阳光,炙热,炫目,分明,体现这个成熟男人的热度和力度。

第三个阶段,菊美多吉再次调动工作,回到了扎坝大峡谷的瓦日乡工作。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菊美多吉,体现着鲜明的党性,坚定的政治立场,丰富的工作经验,强大的工作能力。这个阶段的影像基调仿佛黄昏时分的高原,美丽而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抗日电影《刘老壮八十二壮士》观后感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抗日电影刘老壮八十二壮士》,这不仅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历史战争类电影,还是一部激励中国人斗志的电影。

刘老庄八十二壮士》主要讲述了 1943 年 3 月 18 日 ,新四军某团第 4 连 82 位勇士,在刘老庄一带的一场阻击战中,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作为力量悬殊弱势的一方,顽强抗击日军一千多人十多次的进攻, 82 名作战员虽然壮烈牺牲,但却成功坚守数小时,为新四军主力部队、领导机关以及刘老庄的百姓们赢得了转移的时间。

这部电影里的狙击手田一枪、一排长蔚庆忠、连长白思才 …… 他们让我难以忘怀。

田一枪是一名枪法精准的狙击手,在战争达到高峰时,他单枪匹马闯入敌营区,杀死了许多敌人,但最后还是英勇地牺牲了。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就没有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呢?一说到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事,人们都你推我让的,谁也不愿去做。可田一枪呢?他直捣敌人大本营,为党、为人民、为连队,多杀几个日本人,以报血肉之仇;一排长蔚庆忠可以说是一个英勇善战的烈士,为了保护乡亲他不惜一切代价暴露了自己的位置。为了连队不再受到炮弹攻击,他扔出了自己手上所有的手榴弹炸掉了敌人的炮兵阵地,并拿起刺刀与地敌方军官佐佐木顽强拼搏,让人非常敬佩。可现在,我们为什么没有继承老一辈革命战士的传统呢?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美好的今天!连长白思才,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从他指挥全连战斗到英勇牺牲,总是那么有骨气,他牺牲时,一只脚支撑在地上,一只手紧握手枪,透出一股中国人永远不会倒的气质!成为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看了这部电影,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

我突然才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 — 因为幸福,是由一个个坚定的意志,一堆堆成山的白骨,一滴滴鲜血而得来的。烈士园中的每一座挺直的墓碑,在今天明媚的阳光下,是那么刺眼,刺痛了每名中国人的心。这令我想起了中国历史上一些有名的英雄,就拿少年英雄邱少云说吧。 1952 年 10 月,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但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他始终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同时,我也想起了那些变卖祖国的清朝官员,他们闭关锁国,腐败无能,不思进取,导致和外国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看了这部电影,我心中立下誓言:长大一定要保护祖国,绝不让外人侵占祖国的一寸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诱狼》观后感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以来,抗战题材的电影经常会被观众自动划入主旋律电影范畴,而一般主旋律电影通常都会遭受年轻观众的不待见。可事情总有例外,比如近期上映的电影《诱狼》,虽然是抗战题材,虽然是为纪念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但是在年轻观众中也有好口碑,获得不少90后称赞和推荐,有些90后是和父母一起来观看,但看完电影后表示也要带同学来看。

《诱狼》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以经典战役黄土岭战役为背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刻画了以曾雍雅、杨成武、张英等为代表的有勇有谋、军事素质极高的军人形象。这样一部抗战题材的影片,题材上好像不对90后的口味,为何连90后也爱看呢?

还原历史人物 给人物以真实感

影片中的男主角曾雍雅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是抗日英雄,但是距离我们却十分遥远,但是电影却拉近了观众与历史人物的距离,正如观众评价的那样,看完影片后觉得“曾雍雅是一个真实的人,有坚强有脆弱,有汗水有泪水,让人觉得不陌生”。

电影《诱狼》没有把精力全部用于展示曾雍雅如何与日军拼杀,如何有勇有谋,在此之外,还融入了儿女情长、兄弟情义等普通人也有的情感戏份,让人看着觉得亲切。

尊重历史题材 没有过分贬低日军

在题材的处理方面,《诱狼》没有用贬低敌方的方式处理历史题材。日本官兵都没有像抗日神剧里表现的那么傻,我军也没有以一敌百、以一敌千,一个手榴弹都能炸毁敌军飞机的本领。在电影《诱狼》中,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我军的战斗实力,在战斗中我军也有惨烈伤亡。无论是敌我双方都拍得有血有肉、真实可信,我军将领曾雍雅重视兄弟情义,敌军将领阿部规秀也重视兄弟情义,甚至愿为这种情义做出牺牲。

所以在尊重历史题材这一方面,《诱狼》绝对算得上是良心之作。

正如影评人所言, 《诱狼》是一部尊重历史、忠于历史的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影片能够尊重电影艺术创作规律,不再一味强调正面人物的人格魅力、人性光辉,而是将所有历史人物全景展现,将反面人物也还原成人。这样一群有血有肉战争时代的群像,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历史。只有最大限度的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才能让今天未经历过战争的年轻观众有所触动,才能让更多的人反思历战争,才能更明白今日和平的不易,才能用行动保卫和平。

也许不是90后年轻观众不喜欢主旋律影片,而是主旋律影片如果尊重历史、还原历史,同时贴近观众,他们也会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交通安全影片观后感范本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咱们观看了交通安全宣传片,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看了一个多小时,通过这次观看节目,我的感触很深。

这个宣传片主要讲了八个内容,通过道路交通常识我首先认识了马路上的一些中心线、虚实线和边缘线的作用。还有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手势以及一些交通标志的识别,特别是行人上街行走常识。以前我经常看到一些行人跨越隔离墩,还有一些小学生放学后在街上追逐猛跑,在马路上嬉戏打闹,确实应该学习一些交通安全法律常规,遵守交通规则。

另外咱们还观看了驾驶自行车常识和乘坐车辆常识,这些图片分别告诉咱们小学生骑车上路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靠右行,并走人行横道,这样就会多一分安全。还告诉咱们在红绿灯前,应多一分谦让和耐心,不闯红灯,不破坏交通秩序。乘车外出时要系好安全带,遵守交通法规。

最后咱们还认识了洗车的转向灯、倒车灯、示廓灯和宽度灯,以及事故抢险与救护常识。通过这节交通安全课,我真是受益匪浅。我更深层地了解了生命的价值,每一年因交通事故意外死亡的人数简直触目惊心,令人惊愕。川流不息的公路每一次出行都是生命在赌博,现在的道路上车辆越来越多,马路越来越拥挤。如果咱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交通规则,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我相信一定可以避免很多悲惨的交通事故,让咱们牢牢记住“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遵守交通规则就是珍爱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抗战历史题材影片《诱狼》观后感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电影《诱狼》的故事情节,给人的感觉与独立第2混成旅团作战并消灭阿部规秀的似乎是曾雍雅的游击第3支队——影片名《诱狼》即暗指曾雍雅的谐名“狼诱子”。实际上,曾雍雅的游击第3支队只是充当诱饵的作用。阿部规秀的职务为“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官,名头挺吓人,其实只辖5个独立步兵大队(5个步兵营,也就相当于是一个加强团团长),管辖着涞源、蔚县、怀来三个(县)警备区(等于是一个地区专员)。每个警备区驻守一个独立大队,另外两个随独立第2混成旅团司令部驻守张家口。黄土岭战役八路军投入兵力为聂荣臻为司令员的晋察冀军区所属第一军分区的第1、2、3团,第25团,曾雍雅的游击第3支队(杨成武的第一军分区实际上也就是晋察冀军区的主力),第3军分区的第2团,第120师的特务团共7个团,按每团2000人计算,约在一万多人。据战史记载,黄土岭战役八路军经6天战斗,仅以伤亡500人的轻微代价,消灭日军1500人——实际毙伤日军122人(其中战死83人,负伤49人,八路军伤亡在1000人左右。——见1939年11月18日日本驻蒙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给陆军大臣細俊六的报告 摘自《军事历史》2011年第2期“关于陆军中将阿部规秀战死之报告”)。

独立第2混成旅团共辖5个步兵大队(营),5000人兵力。黄土岭战役阿部规秀并非投入其全部兵力,而是投入其中第2、第4大队两个大队即5000人中的1500人,占其总兵力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兵力需要留守涞源、蔚县、怀来三个警备区。黄土岭战役八路军只为自卫反击,粉碎日军的“肃正”,保卫根据地,并非主力决战。在来年的百团大战的东团堡战斗中,面对百余日军,同样是杨成武第一军分区主力数千人历经三天苦战,伤亡数百人。况且黄土岭战役,日军1500人的大部队,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仅经6日战斗,竟能够全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影片夺冠观后感_中国女排夺冠观后感

全文共 1017 字

+ 加入清单

女排精神,洪荒之力!”“中国女排一直是我心中的神!”“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一定是中国红”……当近10亿中国观众聚焦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当全世界华人瞩目这场意义远超体育竞赛的巅峰对决,一份久违的感动像闪电击中亿万观众,一股雄奇的力量穿越重洋,叩响每个中国人的心扉。

中国女排再夺奥运冠军,让人忆起曾经的光辉岁月。35年前的冬日,女排姑娘首次荣获世界冠军。咚咚的“铁榔头”,敲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战鼓,提振了中国人的精气神。这支光荣的队伍不仅是竞技舞台上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更成为无数中国人的励志榜样。“三连冠”“五连冠”,在那个国门刚刚打开、人民呼唤精神力量的时代,中国女排以她们无畏的拼搏精神跨上巅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女排精神如同一面旗帜,让世人看到中国的集体主义、爱国精神、自强意志,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能创造怎样的奇迹。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价值标签。

时光流转,世事沧桑。30多年来,女排姑娘有过成功登顶的荣耀与辉煌,也有过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但“跌的有多深,反弹就有多强”,正如主教练郎平所言:“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坚守为国争光的梦想,永葆求新求变的精气神,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专业素养提升实力,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这是新时代女排精神的丰富内涵所在、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启迪所在,也正是新长征路上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力追上时代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历史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今天的中国,时代正打开一幅全新的场景,冲顶更需要坚强的意志、精神的伟力。面对决胜全面小康的艰巨挑战,面对困难众多的经济新常态,我们依然要发扬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去解决众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去化解“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风险,去应对暮气日长、锐气渐消的挑战,为民族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动力。

“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中国女排正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勇毅去拼搏去奋斗。今天,啃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头,涉过经济转型升级的险滩,都需要发扬女排精神,去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梦想化作风帆。

壮哉,女排精神!加油,中华儿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反法西斯战争观后感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试着找寻辉煌的起点,却只翻开了鲜血洗涤后的欲望河流。然后,我们站在时光的刀尖上,拨开云雾,双眼瞩目着那让华夏子女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这是中国的里程碑,我们从这里,齐步走向今天——

各国元首端坐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军乐团奏起蓬勃的乐章,解放军战士的高声歌唱在耳边久久回荡。七十响礼炮,迎着国旗,冉冉升起在最耀眼的地方。

终于——他们来了!近一万两百颗炙热的心,跳动在赤子男儿的胸膛。遥遥张望,将军领队们走在前头,保持着和战士们一致的步伐。虽年过半百,但精神抖擞。而此刻,战士们更加令人动容。像是拥有着同一张面孔,他们无所畏惧,眉间充斥着浩然正气;身姿笔直,好似驻守在大漠边的棵棵白桦树——他们又多么像老照片中的红军战士,在遍地血花中咬牙站起的红军战士!他们会面对泸定桥对面无数飞来的子弹无畏前进;他们会用身体堵住对准人民的枪口;他们连姓名都不曾留下,而他们,却留下了整个中国!

镜头放宽了,从上空俯瞰着大地。此时的英模方队,就像一个个方块字,运用了先人的印刷术,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神州大地上书写着华夏传奇!烈日当空,又有什么难得倒中国战士?

从前,我们用火药、手榴弹、地雷对抗外敌,那时我们的装备很落后,含着眼泪无法报仇。今天,是胜利日,我们看到了导弹,“东风”浩荡,雷霆万钧。“东风31甲”是中国首种远程固体弹道导弹,射程大于11200公里的军绿色的它又重又长,在万众瞩目下缓缓驶过天安门城楼;“东风5乙”随在其后,高约30米、直径约3米,被誉为“最强导弹”……台下的老战士看着这一件件来迟的装备,这一件件凝聚了无数中华儿女心血的装备,眼中含着泪花。是啊,又有谁不为此刻的中国骄傲呢?

从古齐步走向今,古有方块字,今有方队兵;古有火药,今有导弹。中国的和平盛世洗净了这片曾经不堪入目的泱泱国土,有如白纸一般。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水墨画卷,等待着新一代华夏子女用和平的画笔添上新的色彩。而我们——华夏儿女,从古走来,在硝烟中迷失了方向,是谁将这一切指向了今天?历史又为什么这样选择?是曙光中的指南针,是曙光中的党!它从曙光里来,将我们带进和平的曙光里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经典影片绿里奇迹观后感

全文共 3199 字

+ 加入清单

“我并不仅仅在寻求“结果”...如果只为了寻求“结果”的话,人是容易走捷径的...在走捷径时,也许就会迷失真实,连满腔的热忱也会逐渐丧失。我认为重要的是“寻求真实的意志”!只要有了这种向真实前进的意志,即使这次失败了,我也终于会达到目标的,因为我仍在继续前进...这是不会错的!”

-----ASCII01

保罗曾是一个普通的狱警,到他108岁高龄的时候,他送走了所有自己所爱的人:朋友、同事、妻子、儿子......老人的生活往往是在不断的回忆中度过,而保罗却有那么神奇独特的经历,他永远会记得,自己曾经目睹过那样圣洁的神迹,自己也曾经扼杀了一个天使......

保罗在任职狱警时,收押了一个高大壮硕得可怕的死刑犯---一个黑人,名叫尊.卡非因。他的罪名是残忍杀害了两个6、7岁的小女孩。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囚犯却有着与外形极不相称的性格---温和而宽厚。在狱中,保罗惊讶的发现尊似乎具有某种神奇的能力,他可以操纵生命与死亡的力量,甚至可以让死去的生物复活,可以治好人的绝症...在狱中尊使用自己的力量救助需要帮助的人们。而实际上,尊根本不是杀人凶手,最后他惩罚了真正的杀人凶手和没有良知的狱监,却因为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无罪,还是被保罗执行了电刑。临死前尊把自己的一部分力量给了保罗、让保罗看到了事情的真相。而保罗也因此在深深的自责、后悔中活了很久很久,他洞悉生命的意义,平静地等待死亡的到来..

说说老鼠:

监狱里大量的戏份围绕着一只小老鼠展开。枯燥而苦闷的监狱生活,于囚犯于狱警都是无法忍受的。一只小老鼠的到来给这片荒漠带来了一丝绿意,它似乎不害怕人,招摇过市地享受食物。这令得犯人和狱警都兴趣盎然。三个狱警开始了仿佛孩子般轻松地嬉戏。配合着轻快的背景音乐,他们快乐的给小老鼠投喂食物,开玩笑般地捉鼠,当老鼠轻松逃离他们的视线时,又自嘲地接受“它比我们都聪明”的“事实”。小小的插曲,温情的镜头,导演似乎在不经意间让观众们会心一笑。监房里的喜剧让情节的铺陈变得不易被观众把握,而这也为之后惨烈地悲痛埋下了伏笔....

小老鼠的第二次出现彰显了导演的用意。狱警柏利斯歇斯底里的发作,近乎变态地灭鼠行动昭示了他心灵的阴暗...

老囚犯特里沃与小老鼠成了密不可分的伙伴,小老鼠像是被驯化般与老特里沃游戏,在一个死囚监狱里,小老鼠成了老囚犯唯一的精神寄托。导演在这里设定了冲突点,老特里沃因为老鼠而与狱警柏利斯结下了仇怨....

老特里沃临刑前,小老鼠被柏利斯踩成肉泥。老人悲痛欲狂,痛苦地椎心惨呼。尊出手让小老鼠复活。这一段拍得极为精彩,也是全片一大亮点。复生让人对生命肃然起敬,即使如老鼠般的小生命,无论怎样被践踏,却有神迹般的力量使之持续。而老特里沃在看到老鼠复活后惊喜而泣,老泪纵横,演员投入的演出令观众不禁为之动容.....

老特里沃的悲剧:

这个可怜的老头,他的生命仿佛草芥般卑贱。在犯了死罪后与一只老鼠成为“至交”。亲切地称呼老鼠为“杰肯先生”。他滑稽而软弱,被导演刻画成一个在人生路上出局的人。他对老鼠表现出的怜爱释放出了全片最耀眼的温情光芒。而他的举动也正折射出他自己害怕孤独、死亡,需要被关怀的心理挣扎。也因为老鼠,他和狱警柏利斯结下了怨恨,在最后被执行电刑时,遭受了柏利斯残忍地报复---电刑椅与其头部接触的海绵未被浸水,这样电流不能快速导入体内将其电死,而是被慢慢折磨而死。凄厉的惨呼、挣扎扭动的躯体、身上迸发的电火花以及在刑场旁观人群的惊恐万状给观众以极大的震撼---死亡的过程可以痛苦、恐怖如斯。加诸在一个可怜的老人、一个已经忏悔的囚犯身上的痛苦激化了剧情的矛盾,观众的情绪迫切需要寻找突破口......

特里沃在临刑前不再如往日般嬉笑逗闹,他哀伤地请求尊好好照顾小老鼠,忏悔了自己的罪过,面对自己的死期将至......他哀伤地期望真的存在天堂,希望能用死洗刷自己的罪过...

这个老头虽然不是什么名演员,可他的表演真的很出彩哦。

尊.卡菲因--上帝的馈赠:

超巨大的身材是一个噱头,在尊刚出场时,他正作为杀人犯被押解往监狱,镜头只拍及他身旁人的脸部,而他的头部还远在镜头之上。凸显其高大。令人惊讶的是,他之后表现出的是出奇温厚平和的性格,导演抖了个小包袱,观众感到了诡异...

离奇的事情不断,尊用他令人惊讶的超自然能力治好了主角保罗的病痛,令被踩烂的小老鼠起死回生、最后甚至被狱警们偷偷运出监狱去治好了一个老妇人的绝症。他通过某种神奇的仪式赐予生物生命的力量,并将其死亡气息纳入自己体内,然后喷涌出体外。他在剧中简直就是天使的化身,似乎专为解除人们的疾苦而来...他对生命表现出了超然的悲悯,尊重。

两个反角:

狱警柏利斯欺软怕硬,会因为被杀人犯恐吓而尿裤子,却又百般戏弄刁难囚犯、残忍地报复老特里沃。他的阴暗面过于单纯。他的恶行似乎没有动机,纯粹是对生命、人性的蔑视,是出于他暴戾乖张的性格。杀人真凶比利则完全是个疯子,他的行为更不受大脑支配。最后的结局是柏利斯被尊惩罚而致疯并开枪打死了比利,善恶有报机械式的得到体现......

老实说,我认为两个反角是全片的败笔.....啊,顺便说一句,写这个帖子倒不是为这部影片打广告,虽然小说原作,导演和主演都是豪华阵容(福兰克·戴拉波特曾导演大名鼎鼎的《刺激1995》(又名《肖申克的救赎》)汤姆汉克斯就不用我介绍了吧?小说原作是恐怖大师斯蒂芬·金),曾经获奥斯卡多项提名,最终却是颗粒无收啊。剧情稍嫌冗长,反角方面的刻画我认为就存在问题。虽然影片被誉为“最干净的监狱片”,没有极力表现监狱的阴暗,矛盾点的构造却太简单直接,冲突稍显生硬.....

保罗.安治哥,徘徊的人:

汤姆·汉克斯真不愧是最会选剧本的演员了,呵呵。《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漂流人》......他在本剧的表演中规中矩。保罗.安治哥是个善良的狱警,他一直希望能让死囚们安心地走完最后一段路,他希望死囚们能得到的救赎。在他发现了尊的超能力后,甚至冒着危险把尊带出监狱去救助朋友患了绝症的妻子。可他也是软弱的,虽然他知道尊是被冤枉的,却还是遵循“法律”把尊给处死。鄙人认为这也是剧情上的败笔,毕竟全片题材已经定义在对生命的探讨,对人性的探讨,那么这个结局就是对本身的一种否定。

安治哥处死了尊,活在深深地自责中,他和那只小老鼠都曾得到过尊的力量,都活了很久很久...全片最后很另人感动,老迈的安治哥找到了小老鼠,...想起大半个世纪前发生的那一幕幕,他感时伤怀...他活到了108岁,送走了一个个亲人,自己也终将离开。虽然曾经相信是按照神的指引而生活,却还是亲手扼杀了一个天使。

影片就象一辆老旧的火车,把我们带到那个还在使用电刑的美国西部。在冷山监狱里,死囚们静静地燃烧完最后一点点生命烛火。他们看着同伴一个个走完一里长的绿色走道,自己也在等待那个时候的到来。一颗石头投进死水,激起了一层层涟漪,之后还是归于平静...可他们终究看到了奇迹,让他们心里还保有一份虔诚。坐上电刑椅,蒙上黑色的头套...当正午12点电闸合上的时候,就要离开这个世界。可世人对时光流逝大致是不经意的,怡然也好,痛楚也罢,均或可止于瞬息。在死神啃啮着光阴渐行渐近之前,人人似乎都有大把时间用于荒唐和忏悔,生命的不可预知倒多少意味着些许侥幸和心安。然而,总有些人不得不在有限的日子里战战兢兢地等待生命的结束,那便是死囚。也许,从生前的喧嚷到身后的沉寂,他们所要跨越的,仅是一英里长的绿地。面对这条长路,人所能作出的选择往往少得无奈,因为你根本无法预知这个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就好象那句话一样,北美洲田野上的一只蝴蝶在花朵上扇了扇翅膀,就有可能掀起太平洋上的一场风暴。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我们一定可以选择面对死亡的态度。

请善待自己,也请善待他人,因为到我们生命终结的时候,都需要心灵的救赎...绿色的走道,似乎很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武侠情怀影片三少爷的剑观后感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相对于江一燕的全程冷漠&深情,竹叶青的全程备胎脸,林更新的万年阳痿男,燕十三这个角色在电影中还是很丰满的。

我不太赞同电影剧情一定全要按着原著走,尤其是古龙的小说。因为对于他的笔下,“故事”并不是小说的主要核心。

小说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金庸兼而有之,而古龙只需要刻画好主要人物,就能勾勒出整个江湖。

从这一点上看燕十三这个角色在电影里无疑是合格的,虽然和原著有些出入,大喊“我要用我的余生做好事”的这个桥段也无疑减了分,但是电影中无疑刻画出了一个更为丰满的燕十三的形象。

影片开头,雪夜长桥上的一战就塑造了燕十三孤僻的怪人形象,即使是对乌鸦(虽然电影里乌鸦变成了狗腿子这个要差评)也十分冷漠,后续的情节很好地延续了他最初的形象:孤僻、冷漠、内心有着古怪而狂热的追求,最后这种形象在他一剑劈开谢晓峰灵位的那一段达到了巅峰。

然后这个孤僻又古怪的杀手就离开了神剑山庄,去求医问药,他对老神医客客气气,像是一只收起自己所有尖刺的刺豚。然后他买了车马,送了守墓人最后一程,开始度过自己的余生。

这个时候燕十三的形象就很自然地转出新的一面了:他对人世还有温情,他对老神医和车夫都很客气,又毫无怨言地送了守墓人一程。作为天下第一的剑客,他完全可以杀了车夫抢走马车或杀了守墓人夺走墓园,但他每次都是同一句话:“一百两,你换不换?”

温存,而又凄凉。

可能是何润东纹了脸又换了配音以后的特殊加成,总之这个地方燕十三真的要加分。被村民激将然后下山杀人这个很多人吐槽是扣分项,但是我想说的是你可能没理解燕十三到底是个怎样的形象;你可以吐槽林更新阳痿,江一燕面瘫,这个都无所谓,但是你冷静下来去分析,如果没有激将这个桥段,那燕十三的人物形象才真的要扣分。

你冷静回想一下,燕十三被激将第一反应是什么?是讲道理,“你们人那么多明明可以自己上”,结果村民仍不买账。这就跟你和你女朋友吵架小姑娘死活不讲道理一样,占理也吵不赢,谜之憋屈。

有的人憋屈,他就在憋屈中灭亡;燕十三憋屈,他下山杀了大老板全家。大老板惊慌失措问他要多少钱,何润东邪魅一笑(雾草,这个演技真的是何润东?):“不稀罕你那几个臭钱。”然后噗叽一剑。

从下山杀大老板这件事往回看,你才能看出燕十三全部的人物形象:他武功极高,但极孤僻古怪;他不像西门吹雪从内冷到外,事实上他有与人正常社交的能力,但他倾向能带来安全感的孤独;情商低,与人冲突不知如何正确处理,有时冲动的像个孩子;蔑视权贵,邪魅狷狂。

以上一长段可以用六个字全部概括:武力高,死傲娇。

随着后续谜之剧情的发展,事实上燕十三的形象在片尾是渐渐被打了折扣的,尤其是和三少爷决斗那段,死傲娇决斗阳痿男 阳痿男百般推诿不敌盛情终一击毙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青春影片高考1977观后感

全文共 1590 字

+ 加入清单

怎么拍好主旋律电影,仍然是官方体制下各大电影制片厂的难题。《云水谣》可能是近几年最受欢迎的主旋律制作,但除了几个官方认定的奖项,它的含金量还不足以代表中国电影的某个侧面。

给我印象最好的是《离开雷锋的日子》。和雷锋无关的故事,却比雷锋本身更贴近人心。当年在电影院里把不少人看哭了。除了刘佩琦出神入化不露痕迹的表演,它自始至终落点都在普通人身上。乔安山是一个背负着“救赎”的凡人形象,这是此片天生的优势。

如果是典型,是模范,还要拼票房,挣口碑,主旋律电影的胃口可就太大了。在中国过亿的电影里,有一部叫《生死抉择》,外国人肯定很难理解为什么它能挣到撑。那是我们中国特色,宣传部下命令,各大机关单位还有学校组织的,叫做包场电影。

但再走这个路子,主旋律电影根本不要想与时俱进。于是有了另外一批人,号称要独辟蹊径,把主旋律拍得好看精彩,于是走了特效路线。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政协委员冯小宁同志,他的代表作是《青藏线》《超强台风》,等等。

可惜我觉得《青藏线》是我从小到大看过的拍得最糟糕最恶心的主旋律电影——不过据说如果看了《超强台风》之后,前者要退居第二。我想,自上而下可能都不会有人觉得《青藏线》是个好片子,甚至包括冯小宁自己。出于起码的尊重,我抑制住了一次又一次退场的冲动。

如果只跟人拼砸钱,意识形态宣传的本事还停留在上世纪50年代,那我们的各大电影制片厂们可就太傻了。这是《青藏线》影响食欲的根本原因所在,而幸好《高考1977》没犯这样的错误。

它有一种回归到80年代电影的朴素和诚恳,这让人可以原谅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比如仍然掩饰不住的急切表达欲,又或者毫无必要、观点陈旧的感情戏,以及电视剧一般滥情的几个小转折。

导演和演员让《高考1977》站住了脚。江海洋是传说中的第五代,但其实我之前并未听说过他,查了资料才知道,1977年高考生之一,进了北电著名的78级。这起码是他自身出发的真实履历,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导演是没法拍出一部让别人相信的电影的。

紧接着就靠孙海英了。孙海英在媒体上形象并不好,常常被网站做成标题来刺激80后和90后,然后能在回帖里看到大量人身攻击的字眼。他喜欢开炮,而且习惯性地上升到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高度,如果去做政协委员,一定会成为被追逐的对象。

孙海英因为《激情燃烧的岁月》而红,但我个人认为并不是他演得好,而是他就是石光荣。孙很难驾驭别的角色,他从戏里到戏外,从作风到思想,整个都还生活在那个被市场经济扫荡殆尽的年代,所以在媒体上偶尔的大嘴事件并不奇怪,也该为社会所宽容。

在《高考1977》里,孙海英的角色,一个北大荒的革委会主任,是最出彩的角色之一。同理可证,不是他演得好,而是因为他就是角色本人。在他后面的是被打成反革命的大学教授,同样是老演员赵有亮。一个讲述高考生的电影里,两个老头子成了最有光彩的角色,说来有点滑稽,也可以说是编剧的歪打正着。

很可惜的是,教授这个知识分子,其戏份处理得简单潦草,力度上相当差,倒是一贯在伤痕文学中作为反面角色出现的“革委会主任”,有人性,有感情,一副老大粗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善解人意的心,这可能是《高考1977》对影视作品中的传统文学形象一个小小的翻案吧。

触及文革的电影很少,此片是一个侧面。我们的批判高度都停留在谢晋的年代,几乎由他一己之力达到。《高考1977》没能突破,在片子里呈现的流放生活并无残酷,也无丑恶,少见压抑,对伟人改变历史寄托了老一套的感激之情,在全片视点能够做到以今观古的同时,这样的温和无论如何不太正常。

当然了,既然是上影集团出品的献礼片,不可能要求它在批判上作出什么贡献。《高考1977》的价值在于文献意义和个人史,江海洋有足够的资历讲述,而又聪明地采取了通俗剧手法,所以,作为一个完全跟那段历史不沾边的年轻人,尽管瑕疵点点,我在银幕前仍被不自觉感动。就冲这点,它比《青藏线》强至少十倍。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甲午战争观后感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影片笔者在小时候曾经看过数遍,片中的爱国人物邓世昌的英勇行为一直激荡着笔者的爱国之心,今日特地让笔者的儿子也在网上看了这部影片。

片中描述了中日在甲午海战中中方英勇反击的光荣事迹,但所有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最后甲午海战是以清政府为代表的我方彻底失败而告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最后中国不得不割地赔款,进一步拉开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为以后中日之间再次发生战争提供了可能!

为什么甲午海战以我们失败而告终,笔者认为并不是简单的北洋水师队形的排列错误,更不是北洋水师的坚船利炮不够先进,恰恰相反,当时的北洋水师拥有的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舰船,由此可见,战争的胜负不一定武器的先进是必要因素!

更重要的人的主观因素和社会机制的原因,但看看当时腐败的清政府,一切都处于混乱和飘摇之中,对外政策总是希望英美列强的调停来实现避免战争的目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法国在世界大战中沉醉在坚固的马其诺防线上,结果是被德国绕过攻击,英国也希望和德国和谈,放纵波兰被吞噬,苏联赶快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结果呢?英国,法国,苏联全部和德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战争,古往今来,说明一个道理,和敌人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试图通过不战而屈人之兵,从根本上不过是个美好的幻想而已!

事物的发展一旦形成趋势,是很难改变其发展的进程的,试图通过谈判,等待,只会让事情更加复杂化难以处理!

甲午海战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面对外敌,不要抱任何的幻想,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期待和平最终的结果是加速战争的到来!

笔者也希望众多家长让孩子多看看这样经典的影片,早日让他们接受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对孩子的世界观的培养有较大的益处。

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曾经的东亚病夫了,不论任何国家,敢于挑衅我们,相信在英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都叫他有来无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惊沙》观后感

全文共 2268 字

+ 加入清单

在电影的一开篇,就演了马步芳训斥步下的场景,反面角色有情有义,立体生动,一点也不招人讨厌。之后又演了离临泽不远的另一个城里的红军被敌人围困了八天八夜之后弹尽粮绝,全军覆没。一方面展现了红军战士顽强的战斗精神,另一方面又暗示了秦基伟部队极有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为未来的惨烈战争埋下伏笔。接下来情节发展更紧张,秦基伟凭职业敏感嗅到了危险,阻止大军前进,又和政工干部老彭在战术上产生了分歧。分歧还未统一,秦基伟所预见的危险就出现了,敌军突然出现,我军仓皇撤回孤城,一场大仗开始,炮声隆隆,血肉横飞。在秦将军的巧妙指挥下,虽然敌军暂时后撤,但文护士等二名女战士被敌军俘虏。由此编剧又埋下了第二个包袱。二名女战士在敌营里受尽凌辱而死,为后面秦将军杀妹得罪了兄弟埋下伏笔。在第三次与敌人交火时,秦将军的妹妹桂芳被敌人活捉,秦将军不愿看到生性刚烈的妹妹毫无尊严地被敌人折磨而死,在敌人强大的火力进攻下又无法抢回妹妹,所以毅然掏枪打死了桂芳及一众敌人。

电影对桂芳这个角色刻画得浓墨重彩。她是和秦将军一同参加革命的同村人,与秦将军情同兄妹,生死致交。她性情刚烈,在得知自己已有三个月身孕后,坚决选择和孩子一起留在阵地上战斗直到牺牲;同时她又有很温柔的一面,和丈夫结婚没办酒席,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等有时间了穿上最漂亮的红衣裳,请全团的人都参加,风风光光的把自己嫁出去。

影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到了第三天夜里,红军顽强打退了敌人三天的疯狂进攻后,死的死,伤的伤,已经濒临弹尽粮绝的绝境了。秦将军深知部队已经不能再撑了,当晚,他决定派遣一支赶死队牵制敌人,掩护大部队突围。一直与他有战术分歧的老彭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阵亡将士名薄里,主动请缨留下来掩护突围。其实他心里已经知道自己活不成了,但临走的时候还回头对秦基伟说,“老秦,咱俩的事还没完呢,你等!”等。等什么呢?等如果万一我还能活着回来,等战争结束了,咱俩接着吵?因为这万分之一的生存机率太美好,也因为这万分之一的生存机会太渺茫,所以只说到一半。

什么是英雄?可以说每一个人心底都有一个当英雄梦。英雄不是不怕死,英雄没有选择。当信仰和责任当前,英雄会挑起自己生命的使命,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哪怕这件事情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老彭战斗到了最后一个人,敌人太多杀也杀不完,最后,他高唱着陕北民歌,引爆了手榴弹,与众多敌人同归于尽。此情节与《集结号》里谷子地突围的情节是一样的。只不过谷子地的故事没有放在具体的历史大背景下讲,不知道是东路军还是西路军,反正就是无数个掩护大部队突围的惨烈战役之一。所不同的是,惊沙选取的是败仗的三天时间;而《集结号》选取的是这个败仗里最后一天晚上的最后三个小时来写。惊沙里的老彭主动领死;而集结号里的谷子地却是从领导手里接过的这个任务,并且一直在等大部队允许撤离的号角声。惊沙讴歌了一组革命烈士群像;而集结号里的赶死队员们则有的在阵地上就吓尿了裤子。相比之下,惊沙里的战斗情节都是西路军突围出来的老战士们亲人亲历的亲身回忆,是对西路军那段几乎全军覆没的惨烈历史的真实再现。

第二就是用运了大量的对比手法,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反差感。

影片中马步芳的部队都是铁骥骑兵,装备精良,在寒冷的冬天戴着黄色皮草的帽子,而红军战士一个一个衣衫褴褛。在战乱中观众只要看着那些皮草帽子就能分辨出哪是红军哪是国军。桂芳对婚礼的渴望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她带着肚子里的孩子永远地倒在荒凉的河西走廊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安导拍摄这种英雄群谱可谓是轻车熟路了,他选取了从下往上拍摄的角度,运用慢镜头,突出英雄轰然倒地的刹那。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运用色彩。这块桂芳轰然倒地的情节,如果张艺谋来拍,肯定桂芳眼前要浮现出新娘子穿的大红色的飘纱,这飘纱伴着满天的黄沙,渐渐模糊,女战士面带幸福悠然倒地,就更能切合惊沙的主题了。毕竟一部好的电影除了必须有好的编剧外,还终究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惊沙》的编剧是秦基伟将军的小儿子秦天少将。秦部长一生有无数漂亮的胜仗,如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等。可是秦将军写自己爸爸的时候却选取了爸爸的一次败绩。这不能不说是独到的选材。而且,显然很成功,敢于承认失败的人才能在失败中站起来。革命的胜利正是由一次一次失败的代价堆积起来的。

总之,《惊沙》是一部以秦基伟将军为首的革命烈士群图谱,是一部苍凉壮阔的西进战争浮世绘。每一位烈士的形象都鲜活立体,栩栩如生。又放在那段鲜为人知的红军西路军几乎全军覆灭的惨烈历史洪流中,首次以电影的艺术形式记录和再现了西路军浴血突围的悲壮情景。对于西路军的影视宣传一向很少,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红军打过这样失败的四大败仗,不知道红军长征过草地反复过了四次,雪山反复爬了二十多次。然而,正是这些英雄们永远寂寞地长眠在那些冰雪戈壁,才换来了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强大的共和国,才使得中华民族终于有一天崛起在世界的东方。可以说《惊沙》是中国百年电影史上的一部战争史诗巨制,我相信秦天将军的这部开山之作将对后世影响深远。

今天,奥运的旗帜飘扬在世界的上空,孩子们可以坐在窗明几亮的教室里朗朗读书。当芙蓉艳照绯闻噱头满天飞的时候,难道我们不应该更多地去关注一下革命先烈的故事和共和国缔造的历史吗?《惊沙》没有任何炒作和商业宣传,但他是电影中的贵族。英雄不会孤独,作为革命者的后人我有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部电影。正值两会圆满闭幕和“十二五”宏伟蓝图开局之际,让我们共同记住那段血衅人性的惨烈历史,一起缅怀那些杀身成仁的革命先烈吧。这也是我们现在唯一能够为英雄们所做的,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石化行业主旋律影片《逆境王牌》观后感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12月24日,公司组织观看了以齐鲁石化原总经理李安喜同志为原型的励志电影《逆境王牌》。影片以李安喜同志的工作于生活为主线,向我们讲述了什么叫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向我们诠释了真正的奉献精神与廉洁自律。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为我们广大党员在精神层面上准备的新年礼物,帮助我们不断补足精神上的钙。

只有负责任才能受尊重。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为现实,主人公面对困难有信心、有勇气、有办法的不服输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我作为市场营销部党支部的一名委员,本着为企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影片主人公为榜样,积极将每次营销活动转化为营业额的提升、商品周转的提升、企业良好形象的提升。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以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奉献牺牲精神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无意间落入尘世的精灵伴随着一声谛哭,我成了这个世界的一个独立的个体。晃晃悠悠的过了自己的童年,零零碎碎的记忆拼成一幅幅不连贯的画面。

慢慢地开始懂事,一路上经历了很多的人和事,或多或少的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可割舍的情感。曾为了友谊忘掉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做出了许许多多天真的事情,幼稚却那般真实。

曾发誓要做一辈子的朋友,不论发生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要彼此心中都存有那份美丽的记忆。原以为时间可以永远地停留在相聚的那一刻,可以无视生活的琐碎,永远地牵手一起走过。

但我们终究拖不住时间老人的尾巴,分明地看到我们相拥的那一刻彼此眼中的泪光,离别时无奈的挥手。我知道离别的一刻已经来临,你们要走了,追逐着各自的梦想,坚持着自己的道路。明天的你我会在何时何地相见,我们都无以应答。

看着车子不舍的徐徐启动,听着它痛苦的哭泣,你我相隔的距离越来越远,我握紧手中那最后一刻你残留下的温度。

城市的某个角落多了你们的存在,而我一个人背着装满梦想却也满载孤独的背包,跨入了另一个没陌生的环境,一个即将生活与学习的地方。

我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擦肩而过多少人,也不知道谁会驻留在我的世界,跟从前的你们一样与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