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心中的图画艺术(精品20篇)

浏览

7646

作文

1000

难忘的艺术节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毛子芊

今天,天气晴朗,碧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我格外兴奋,因为今天是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艺术节的日子。

这次,我们班准备的节目是《大梦想家》歌舞表演。这个节目是我们班主任郁老师和几位热心的家长志愿者共同策划的,我们班一部分人在前面跳舞,另一部分人在后面唱歌,其中还有十位同学要走到舞台中央说出自己梦想,我就是其中之一。

在十几位热心家长的齐心帮助下,我们换上了漂亮的演出服,画上了妆,一个个神采奕奕地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礼堂等候演出。看到别的班同学个个表演得很出色时,我在心里暗自鼓励起自己:“我们班的节目肯定比他们的好得多,因为我们最后还有个压轴好戏——拉大红五角星。”终于,轮到我们班上台了。刚登上舞台时,看到台下有几百双炽热的眼睛正紧紧地盯着我们,我心中不由地紧张起来,心想:这么多人看着我们,万一我出错了,人家很容易看出来,就会影响整个班级得分。我也有点担心最后大红五角星能不能顺利拉出来。但是,当顾秘宁那清脆的声音响起时,我不禁放松了下来,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挥舞起手臂。看到前排的同学熟练地跳起了舞蹈,他们那轻快整齐的舞步让我信心倍增,心想:我们班一定会拿到第一名的。

等轮到我上前说梦想的时候,我大声而又自豪地说出了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点燃智慧火花,放飞童真梦想!”最后,伴随着我们班嘹亮的口号声——“心怀梦想,奋勇攀登,我们都是追梦人”,我和另外四位同学顺利拉开了代表我们三(16)班所有人梦想的大红五角星,完美地谢幕了。这时,台下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我心想:这几天我们辛苦排练流下的汗水,总算没有白流。真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啊!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早日实现我那伟大的梦想。

这真是一个精彩而有意义的艺术节啊!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450字作文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十岁生日时,一位朋友曾送给我一件玲珑小巧的艺术品,这件艺术品是由黄铜制成,雕刻了一头成年象驮着一头活力四射的小象。

这件铜器的构造十分奇妙。它约有6厘米高,重5斤多,虽然不大,可却是沉甸甸的,真是应了“人不可貌相”这句老话。当你看着福象,会觉得赏心悦目:它的皮肤略带一些皱纹,却又不显衰老;象耳十分对称,却又不像是刻意模仿;象嘴微微张开,像是在对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发出震耳欲聋的长鸣。你瞧,那弯曲的象鼻还卷着一个元宝,后脑勺还贴着一个倒着的、正楷的“福”字,意味着福到(倒)了。

小象想必也是费了工匠们的一番苦心:小象正十分调皮地坐在了大象身上,小脑袋探着前方;一对象牙从嘴的两侧延伸出来,犹如弯弯的月牙;小象的两只前蹄还拿着一副挂联,上面写着四个明晃晃的大字——“万事如意”。

把这件艺术品倒过来的话,你会发现,心细的工匠们还在大象的肚皮上也刻了八个大字“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每次,欣赏着这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铜器,我总觉得十分喜庆,仿若过年一般。

这件艺术品,在我眼中,难道它还是一块冷冰冰的铜吗?不!这是两头富有灵性的象!也是两头携福归来的象!它们,已成了我家的两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艺术作文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周末爸爸带着我一起去奶奶家,我发现“老顽童”——我爷爷在后院蹲着正在干着什么。

我很好奇,走过去一看,眼前的景色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地上有猪八戒、孙悟空、唐僧、沙僧……真是让我大饱眼福,而且这些人物都是用泥巴做的,还做的栩栩如生。

“吆,您还是位老’艺术家’啊!”我在他身后说到,他高兴的说:“小子!你怎么来啦?要是喜欢,就送给你!”。我虽然很高兴,但我不想只要成品,于是我对爷爷说:“爷爷,您能教教我么?”。爷爷听了犹豫了一下,然后说:“你真想学,这东西可脏了!”。我激动的说:“好!我学!再脏我也要学!”

爷爷笑了:“行!学!我这就教给你!”

刚开始,我要学做孙悟空,结果由于技术太差……太,不说了,反正做了个“四不像”,爷爷一见,乐了,“吆!你做的妖怪还挺像嘛,哈哈!”我假装生气,跑了,爷爷知道这是他小时候玩剩下的把戏,还在那里做泥人。

其实,我一直偷偷观察爷爷做泥人的动作,一直在墙后“偷学”当我把一只小兔子拿给爷爷看时,爷爷说:“小子!不错嘛!挺像鸡嘛!”我知道爷爷总这样,没怎么说话,只是开心的笑了。此后我不断刻苦练习,终于在“泥巴艺术”上有了不小的“造诣”。

在一个屋黑风高的夜晚——其实是奶奶家停电了,我和爷爷在路灯下进行了一次“惊天动地”的较量。开始,我们都使出了各自的绝技,但最后因为我的技术还远远不如爷爷,输了!爷爷:“你的技术还不够,等下次屋黑的时候再比吧!”这不是拒绝与我战斗吗?这怎么行?我干出了一次连我都不敢相信的超级“大坏事”我把电闸关了,后果——屁股红了三天。

我再也不敢耍小聪明了,于是我认真学习,从人的头到脚,每天都练习一小时。终于,我做出了一件我自认为十分完美的作品!爷爷看了都不禁拍手叫好!

从此,我“学习”更努力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说中的艺术表现

全文共 10976 字

+ 加入清单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一起来看看小说中的艺术表现,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一、研究小说艺术内容形式的重要意义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过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文学样式,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产生,发展、消亡。每一种文学样式,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竭尽全力;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它自身的生灭。我们有过众多出色的学者,曾对文学发展

做过同样出色的研究,从中总结出很多颇有教益的经验与规律;然而,从艺术内容形式上,亦即从文学本身的规律上去研究它们,却很少有人去做。至今,在我们这样历史悠久、幅员广阔的国度里,还没有一本完善的《文体学》专著,就是一个明证。

上述情况,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文学始终不能登上大雅之堂,除了诗歌可以做为赞颂统治阶级以及上层人士间酬答的工具之外,其余可以说都被视为邪端异说。特别是小说这一样式,向来受到轻慢。如果说对文学样式进行研究,前人还给我们留下为数不少的“诗话”“词话”的话,而对小说样式的研究的著述,实在是风毛麟角。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状况来看,十九世纪以来,小说这种样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运用语言表达社会生活的文学诸种样式中,已经超群绝伦,人们可以一口气说出几十种乃至上百种列入世界名著的小说来。就中国文学史的情况看,曾经有过几个繁荣时期:唐宋的诗词、元代的杂剧、明清的小说。可以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繁杂多变,小说正是适应这种情况而完成了它的发展。这充分表明了,小说出于它本身艺术表现上的原因,才能够肩负重任,大显身手。

从艺术内容形式上去研究小说,不是没有意义的。不错,鲁迅曾否定过“小说作法”,但我们应该历史地、客观地去领会他的这一论断。他否定的是当时草率成篇专为骗钱的“密诀”“入门”之类的书籍,绝不反对对小说艺术进行研究。在鲁迅的著作中,论及小说作法的篇章很多,假如不是由于斗争紧迫无暇顾及,他倒真会写一部高水平的“小说作法”来呢。

“利其器”向来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作小说,怎么可以不研究作法呢?

当前,我们正处在建设四化的历史时期,亿万人民高昂的情绪、举国上下沸腾的场面,需要我们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表现它。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如果我们在运用各种文学样式时,能够扬其长,弃其短,则必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说发展的历史,就是小说艺术发展的历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对小说提出日益繁难的要求;这要求,成为小说艺术发展的动力,使它完成自身的发展。

中国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它从古代神话传说、史传文学吸取了营养,在魏晋六朝志怪、志人小说和唐宋传奇中初具规模,于宋元话本中日趋成熟,至明清小说中达到高峰。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小说不单在表现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深刻、广泛,而且与之相适应在艺术表现上也越来越灵活、有力。

二,小说艺术表现力在逐步提高

从小说发展的历史来看,艺术表现力的逐步提高,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一)对人物刻划的手法日趋丰富、多样。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是从记事开始的。魏晋小说,不过是如鲁迅所说的“粗陈梗概”(《中国小说史略>),因为作者们的着眼点是“搜奇记逸”。唐宋传奇,已经在叙述故事力求“宛转”的同时,注意落墨于人物形象。所以,在唐宋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刻划人物的细节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简单表露。到了宋元话本中,人物已经从故事的演进中凸现出来,得到了多方面的表现。有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固然是吸引住听众的一个先决条件;但要想真正抓住听众,还需得力于绘声绘形的渲染。这样,说活艺术必须做到:“讲论处不滞搭、不絮烦,敷演处有规模、有收拾,冷淡处拾掇得有家数,热闹处敷演得越久长。(《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说到底,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是听众关注的焦点,说话人的“敷演”就不能不围绕着它来进行。话本中的人物,面貌是清晰可见的,这里有具体的肖象描写;这些人物的身世是清楚的,这里有概括的介绍;这些人物的言谈举止是活灵活现的,这里有语言、动作的简劲描绘;这些人物的内心是可以窥测的,这里有多种方式的心理交代。明清小说,使小说艺术达到了高峰。

《红楼梦》一书,单就人物描写的艺术方法而论,可以说无愧于世界名著的称号。在人物描写的手法上,且不说那性格化的语言,也不说那独特性的动作,就那心理描写的多样性来说,也足以使人惊服。这里不但运用了结合人物行为言谈透示心理的传统手法,而且运用了条分缕析的静态剖析的创新手法,也运用了诸如幻境、梦境等等特异手法。有人说,静态剖析的心理描写手法,为19世纪西洋小说所独有,可是我们的伟大作家曹雪芹,在18世纪闭塞的中国却使用了它,恐怕这个手法的“独创权”不该归于外人吧。再说,意识流动,意识交流的写法,在《红楼梦》的幻景、梦境中有所体现,也可以说是“意识流”的较早的应用吧。综上所述,小说艺术在发展中,逐渐把人物描写推到首位,相应地也就促进了人物描写手法的丰富多样。

(二)对故事叙述的方式日趋曲折、多变。

敷演故事,一开始就成为小说着力解决的任务,但由于当时种种条件的限制,在内容形式上并没有那么复杂多变的手法。志怪、志人小说及传奇,大都叙述简单的故事,而且依自然顺序,平板地叙述交代。到了话本小说里,情况有了大的变化。由于说话人要靠“三寸不烂之舌”吸引住听众,就必须有一个动人而曲折的故事。故事的曲折动人,固然要靠故事本身;但在叙述交代时运用一些技巧,则不但不是多余的,而且是必需的。先提出结局,后交代过程,可以造成悬念;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繁杂的故事得以表现;线索人物、线索物件的使用,使情节可以严谨贯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故事能够层层推进。

如果仔细考察中国古典小说,就可以发现,短篇向长篇有个过渡时期,这种过渡从《西游记》、《水浒传》等著作中都可以看得出来。先有了精心构制的短篇内容形式,再用它连环延续,最后才有了通体安排妥切的长篇结构《红楼梦》在安排情节方面,又达到另一个高峰。繁杂的生活琐事,众多的人物行为,是那样如涓涓细流归入大海;而看去平淡的家务事、儿女情,又是那样丝丝入扣、层层相因地依据它自身的逻辑在变化发展。面对《红楼梦》所表现的生活事件,恐怕除了曹雪芹以外的作者,都会束手无策吧。看来,小说艺术的焦点从叙事转向写人,并没有降低对叙事本身的要求,而是使它进一步发展,以适应着力刻划人物的需要。何况,叙事本身,也是小说艺术的一个不可推卸的任务。

(三)对背景、环境的渲染,日趋浓重、炽烈。

由于传奇以前的小说,还只是粗陈梗概,对故事演进的背景、人物活动的环境,还很少交代。这样,那时的小说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厚度方面,就很受限制。在话本小谠中,情况开始有了变化。说话人为了绘声绘形地表现人物,便不能不连同他们身处其境的社会形势与自然氛围,也加以必要的渲染。但应该看到,这种对背景、环境的交代,还是很简单的,而且有时也流于公式化,如话本、讲史乃至后来小说中的“风景赞”“器物赞”“肖象赞”等等。又是在伟大著作《红楼梦》中,上述写法达到了新的高峰。这部被誉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作品,对于当时社会生活提供了那样丰富多采的画面,实在今人惊叹。《红楼梦》中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诸如政治形势的透示,人物关系的显现,世态人情的披露,风俗习惯的点染,山川景物的勾勒,用具器物的描绘,加强了作品的厚度和深度,使后世读者从中得到的东西比从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那里得到的要多得多。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作者在完成上述任务时的技巧,曹雪芹一反过去的那种简单而又刻板的写法,结合人物言淡举止,适应故事的推进演化,或随意点染,或着力铺陈,千姿百态,各尽其巧。

( 四)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抒发,日趋强烈、灵活。

小说的思想,主要靠故事、人物本身去完成;但是,这并不排斥作者的评论抒发。在传奇以前的小说中,还很少出现作者出面表态的情况。话本艺术中,由于有了说话人这一特定的讲述者,就可以随着故事的演进,抒发他的感慨赞叹,也可以对不同人物表示喜厌爱憎。话本中的楔子,内容中很大的因素是警世喻俗的规劝之言。《红楼梦))在这方面,同样攀上高峰。作者的意旨,竟然用了那么多的艺术手段来强调、陈述,实在是后世小说作者的楷模。在这部伟大作品里,表达作者的观点主张,是那样的内容形式多样,又是那样的方法灵活。这里面有几个次要人物做为作者的代言人,又有假主要人物之口发出的议论,有凭借某些细节显示的哲理,又有随处进行的即兴阐发。

小说内容形式的发展,原因在于小说本身。社会生活提出要求,这只是提出了文学内容形式发展的客观要求,能否适应这种要求完成这种发展,则要取决于文学内容形式本身的主观条件。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要求而消亡的文学样式,是并不乏见的,例如中国的宋词、元曲。那么,为什么在近最几百年间,不是别的文学样式,而恰恰是小说得到充分地发展呢?原因恐怕不难找出。

三,小说艺术表现力的特点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来表现社会生活的,粗粗看来,它似乎不如线条、色彩、音响、造型等等手段那么生动、有力。但是,它的优点,也正在于它的表达条件的简朴。语言,犹如空气和水,无所不在,一当它掌握在巨匠手中,便生出无限的魔力。画一幅万人交战的场面,需要大幅的纸和多量的油彩,而当具体描绘时,则要有千钧的笔力;至于用色彩表现抽象的思维、声音,更是使一般匠人无能为力。在语言艺术领域中,情况则有了不同,尺幅之中可以囊括天下,寸毫之端可以尽洒风情。

社会生活,要求文学去反映它,而这要求似乎是无限的。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总是达不到极限,而只能逐步提高这种反映的深度、广度、厚度。

那么,社会生活对文学提出怎样的要求呢?概括说来,就是:对人物刻划的生动、丰满,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叙述的完整、多变,对人物活动的背景环境描写的细微、广泛,对人物行为的评论的深刻、灵活。

应该看到,在实现上述要求时,小说这一样式,较之诗歌、散文、剧本,有着独特的优越性。也可以说,满足上述要求,恰恰是小说之所长。下面,让我们对此做较为详细的研讨。

(一)小说可以生动、丰满地刻划人物。

“文学是人学”,各种文学作品,都以写人为中心。在人物刻划上,小说的艺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小说在刻划人物形象时,几乎不受什么限制。

这里,我们不妨拿小说与其它文学样式比较一下。诗歌中写人物的叙事诗,在进行人物刻划时,为适应这种凝炼的艺术内容形式,恐怕很难尽兴;再说,既使找到了那有力的动作、话语,也要屈从于那容量有限的诗行。剧本是供表演用的,它的主人公们,只能靠形诸于外的动作、语言去感染观众;尽管剧作家们创造了例如“独白”之类的揭示人物内心的方式,但要达到探微入细、淋漓尽至,怕也有不小的困难。

小说在这方面是得天独厚的。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或明或暗、或虚或实、或表或里、或分或合地去完成人物刻划。详细地介绍小说刻划人物的方法,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仅就这种刻划的独异性谈谈几点看法。

小说刻划人物,能够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在小说中,一个人物出场了,作者将对他的言淡举止、遭遇命运负责。如果他是一个主要人物,我们则看到作者在他身上浸注的心血。从集中写的角度,有出场后的大段概括介绍,有特定行为的着力描写。而从分散的角度看,则随时随地都可写他,交代故事时可以点到他,写别的人物时可以想到他;就是在集中的概括介绍中,又何尝不是把很长时间分散的材料集拢到一起的呢。以鲁迅小说《孔乙己》为例,孔乙已出场共两次,是集中写他,这一点在剧本中可以做到;关于他身世的介绍,“有

一回”教“我”认字的描写、“有几回”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交代,都是分散写的,时间很不确切,这在剧本中就难办到。

身世,遭遇、性格的概括介绍,是小说刻划人物的独特手段。它可以概括较长时间内人物的行为表现,将分散的(也是在别的样式中无法或很难表现的)材料集中表现出来。类似《阿Q正传》前几章的描写,只能在小说里出现。

小说刻划人物,也可以做到直接与间接结合。人物出场,可以写入物;人物不出场,也可以写入物。间接写入物,可以在叙述故事中捎带提到,也可以在次要人物的议论中得到反映,还可以在两个人物之间相互映衬。同是在

小说刻划人物,还可以做到写形和写神结合。读者阅读作品,为其中的人物命运所吸引,不单要了解他的言淡举止,更重要的是要窥探他的思想灵魂。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行为的根据;人物形象的深刻、丰满,也源出于此。在文艺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断对此提出更高的要求,迫使各种祥式不能不在这方面有所研讨。正是在这一点上,小说显示了它在表达上的巨大能量,小说的笔锋,可以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探奥搜微,似乎一切禁区死角都不存在;小说的笔力,可以梳理纷乱散漫的思绪,条分缕析,似乎一切繁难庞杂都要就范。

在鲁迅的小说中,较多的是采用结合人物行为举止透示心理的方法。仿佛是随意边一笔,竟然使读者得以窥见人物的隐秘,实在令人赞叹。在《祝福》中,几乎没有正面、直接去写祥林嫂的心理活动,然而人们从她那“瞪着”、“间或一轮”、“钉着我、“顺着”、“没有神采”、“旋转眼光”、“围着大黑圈”、“瞪着”、“窈陷下去”的眼睛和眼神中,不是可以看到她的灵魂吗?《阿Q正传》中的阿Q,对“革命”有着他自己的认识与幻想,文中第七章土谷祠的那段心理描写,实在是淋漓尽至。这些,与上述的写法不同,它得力于集中的状写与剖析。

小说的上述心理描写,在其它样式中则是较为困难的。在剧本中,一切都靠“演”出来,不是动作、言语透示,便是做作的自白 ,同时,揭示人物心理又要受到时问、空间的限制,具体些说它只能表现特定时间、地点的人物内心世界,无法像小说那样浮想联翩、思接千载。在散文中,这种以描述生活片断为主要内容的样式,怕也授难在状写人物心理时做刭尽兴,它只好采取以少胜多的写意笔法。这样,在韵味上有所得,而在细微处却有所失。就连电影文学这种新兴的能量颇大的样式,虽然有“主观镜头”、“幻想镜头”、“闪光镜头”、“回忆镜头”等等专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手段,但“诉诸视觉”“瞬息即逝”这些大框子却把它套住了。有才能的电影作家,面对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人笔下的几页乃至几十页的心理剖析,恐怕也要无能为力吧?

“意识流”手法,把小说揭示人物心灵的功能,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某些方面,竟然将事物推向它的反面。鉴于小说在心理描写上的独特功能,“意识流”派的作家们,以人的意识、思维活动为描写对象,运用诸如内心独白、幻觉、自由联思、客观心理描写、心理剖析等等手法,以独特的途径反映社会生活。应该看到,从艺术的角度看,意识流手法的出现,是小说内容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长于心理描写的小说,为什么不在心理描写上大显身手呢?然而,物极必反,任何事物的无限制的伸张,一定要走向它的反面。意识流派作家们,沉迷于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快感,竟然忘记了小说本身。

什么是小说?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从人物、情节、环境三方面去限定这一祥式,总不至于遭到反对。小说是在相应的环境描写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塑造具有典型性的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用以广泛地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小说要写人,写心理是写人物的内容的一部分;小说要通过故事写人(这是做为阅读文学的一个先决条件),一旦有什么东西排斥了故事情节,则势必影响艺术效果。意识流派的小说家,用心理描写冲击了一切,也就冲击了小说本身。心理描写只是小说诸多手法之一,尽管它是有力的手法,但也不能恶性膨胀去代替一切。这正如一个人的双手,人们都希望它壮实有力,但如果它大过了身体,则要造成灾难。

我们欣喜地看到,意识流手法,在我国当代小说中得到了应用。中国作家们,对这种手法加以批判吸收,取其长,弃其短,增强了自己作品的表现力。例如,王蒙的《春之声》、《布礼》,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宗璞的《我是谁》等等,都因此种手法而使作品生色添采。

意识流手法,还不只限于心理描写,它还影响到结构等方面,这里不多谈了。

(二)小说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的叙述,可以做到完整、多变。

敷演故事,本是小说形成后即着力注意的艺术焦点,所以既使是当它转向偏重刻划人物时,也不能不在这方面积累下大量的经验。何况,小说不管是讲说还是阅读,总是要靠故事情节来吸引听众和读者的。

叙述故事的技巧,历经各代积累,到了当代小说中,有了惊人的发展。本来,人世间的各种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为了在表现它时与之相适应,逼得小说艺术不能不如影逐形。故事的表述,应该巧妙地做到“事因人生,人以事显”;同时,它本身又该首尾相贯、摇曳多姿。小说在写人时很少禁区,在叙事时同样无甚障碍。这种叙事表现上的独特优越性,明显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现实生活是丰富多采、错综复杂的,世间的事件千头万绪、繁缛纷纭。从时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绵延数年,源远流长;从空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牵涉几地,场景广阔。俗称“一口难说两家事”,该是文艺家对此难阻发出的慨叹。

小说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独占的方便。一椿上下几十年、左右数万里发生的大事件,用剧本表现它,要用许多场次,而场次过多过碎又势必为表演带来困难。诗歌虽可以借助于它独有的跳动式的节奏,在表现时间、空间时一试身手,但总是要给人以凌乱、破碎之感。小说则不然,它可以上溯下延,虽概括漫长的岁月,仍能保持其连贯;它可以左勾右联,虽漫写众多场景,仍能保持其完整。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可否回忆往事,可否畅想未来,对不同时态中的事件可否交叉进行叙写,其它样式对此望而却步,小说却可以挺身而出。几个相互关联的事件,平行发展又互相制约,进而纠缠绕缭,小说可以对其有条有理地加以叙写,这又为其它样式所不及。能用二、三千字的篇幅写一个人的一生吗?叶圣陶在《一生》中做到了;能够用一只笔写出互相勾联牵涉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吗?茅盾在《子夜》中完成了。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特殊的灵活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依自然顺序进行的。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显示了事件的内在逻辑,是表述它时不可动摇的主干。然而,总是按部就班地叙写,未免使人感到平板。艺术是用有限的内容去反映那无限的世界,以少胜多是应该遵循的总的法则。在诸多事件中,难道没有主次吗?一个事件中的各个环节,岂能轻重均等?重要的结局,应该使读者先睹为快;虽属必要但易使人生厌的交代,最好是分散进行。小说叙述故事,可以使其中的情节串动、跳跃、顿宕、隐藏;正是在这诸多技巧中,使故事的表述生辉。在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死,由于作者把它倒置在故事的开头,该是多么撼人心弦。在《药》这篇作品中,从第三节到第四节,一下子就跳过了几年,又是何等地筒劲明快。

短篇小说,把上述的灵活性发展到了极点。为什么在生活中撷取一、二场景,竟然上下勾联、左右牵涉地写出在漫长时间、广阔空间发生的人与事,恐怕得力于对小说这种特点的运用。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大的孕含力。小说以故事为经,以人物活动、场景描绘为纬,交织成一部部生活的书。在小说中,故事的进展恰似流动的河水,载着人物们向前行进。这股河水的容量是巨大的,简直可以负载一切。有才能的小说家,总是那么吝啬,他们不肯轻易地推进情节,这使一般看热闹的外行颇惑失望。随着情节之水的流动,人物做尽了自己的戏,环境也得到了足够的渲染,就连作者的议论阐发也达到了尽兴。在冈察洛夫的小说《奥勃洛摩夫》一书中,整整的第一部,花费了十多万字,主人公仍然象开篇那样躺在床上。这在剧本中,怕是不能令人容忍的吧?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整章的议论文字,穿插在故事发展之中,恐怕人们对此也不敢轻易否定。说讲文学,似乎从此点得到启发。一部武松的故事,可以说上几个月;“血溅鸳鸯楼”这在电影、戏剧中只能打上几分钟的事件,说书时竟要费上几天。

中国小说,具有说故事的传统,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外国小说,由于它的发展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偏重静态的剖析。前者,生动活泼、引入入胜,但不免失之单薄,特别是不利于人物刻划与评论抒发。后者,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但不免失之沉闷,对习惯看故事的中国读者,不利于普及传播。鲁迅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第一人,他在中国小说的传统技巧基础上,吸收外国小说技巧的宝贵经验,铸造了一种全新的小说技巧。鲁迅的小说,注重在故事的演进中,通过人物自身言谈举止刻划人物,但在关键处所,也不排斥对人物的深入剖析。令人感到婉惜的是,他忙于战斗,转而运用杂文武器,茌小说创作上只是开了个头,就那样戛然而止了。

(三)小说对人物活动背景的描写,可以做到细微、具体。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背景环境之中的,脱离特定历史条件、政治形势、自然氛围的人物是没有生命的。问题还不限于此,文学作品的背景环境的渲染,还有另外的作用,那就是显示社会生活的时代的、阶级的、地域的、民族的气息。人们会惊异地发现,文学作品中那随意点染的一件器物、一个细节、一片场景、一种气氛,也许与故事演进、人物刻划并无多大直接关系,但却可以从它们身上看到一个特定的时代。这种点染,增强了作品的厚度与深度。后世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民俗学家、宗教学家、地理学家,乃至推进历史前进的政治领袖人物,都可以从托尔斯泰、契诃夫、巴尔扎克、左拉、狄更斯、马克。吐温、曹雪芹、鲁迅等等巨匠的著作中,去吸取营养。一一这些,都是小说家,说小说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恐怕不是偏颇之词吧!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有很大的随意性。这里没有丝毫的贬意,“随意”者,随处可行也。在小说中,可以专门介绍形势、描写景物;也可以在人物活动中,就目之所及捎带写出;还可以随着人物心情变化,使景物形态也随之变化。鲁迅的《一件小事》,几处写到了“风”:人冒着风,风伴着人;事因风起,入以风显。《白光》中,又几处用到了“月”。月伴着人,月衬出心。一一这里的“风”与“月”,是随手点染的,既省力,又讨好,可以说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与剧本就大不相同了:剧本中的每一场,景物固定,既不许中途变换,又很难随时添加。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又能做到有深度。一定的场景、气氛、细节、器物,总是有它历史的来龙去脉,有它现实的底蕴根源。如果能从生活中挖掘、选择具有深厚内容的细枝末节,往往起到超乎寻常的作用。这仿佛从肉猪身上割下的一块肉,它联系着周身的血脉与神经。鲁迅在《孔乙己》中描述了鲁镇酒店的格局,它不单为主人公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场所,也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旧社会各阶级依照严格界限交往应酬的画面。老舍笔下的北京城,那漫天的黄沙,那酷热的夏日,那皇族的养鱼玩鸟,那军阀的聚宴堂会,那说书的、卖艺的、保镖的、讨饭的、拉车的、算卦的等等三教九流的生活细节的描绘,为我们提供了20世纪初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完整图景。

(四)小说对人物进行评论抒发,能够做到灵活、深刻。

写任何作品,都是为了表露作者的思想。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评价、主张,通过作品中人物表现出来。这种政治倾向,当然主要靠作品的情节与人物“自然地流露出来”;但是,也不排斥必要的评论与抒发。如果在关键症结之处,结合具体描绘,或画龙点睛,或条分缕析,在形象感染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则会大大地提高艺术效果。我们拿小说与剧本比较,就会发现:在小说中作者可以随时随地出场,而在剧本中作者通常却只能退居后台。小说的作者,不单在叙事写人时,把自己的喜怒爱憎,浸注其中,而且,可以象一个万能评沦家随时表态:对事件,他可以予先提示,也可以事后阐发;对人物的言谈举止,他可以赞恶褒贬;对一些细枝末节,他可以充分挖掘它的内在意义;对不同时、地的事物,他可以联系比照,显示出本质和规律。

小说中的抒发评论,是十分灵活的。首先,小说的叙述者,就是一位合法的评论人。叙述人与事,作者先表态,使得读者不能不顺着这个思路走。其次,这种评论取材格外方便,可以就事论理,可以归拢小结,可以联系对比,还可以联想生发。又次,评论的角度是可以变化的,不单以叙述人的身份加以评论,就是以书中人物身份也可以评论;有时,还可以拟设论敌,然后加以论辩。

柳青的巨著《创业史》,在运用小说这抒发评论的手法上,达到了一个高峰。从小说的开卷,到受到干扰勉强完成的二部下卷结尾,通篇充满了论辩的战斗气息。小说的“题叙”,写了一九二九年陕西饥饿史上严酷的一页,这里边写了多少作者的感叹。主人公梁生宝出场了,作者如同一位“尊神”在守护着他,对于他的事业,发出一通又一通赞语;而对于那来自敌对势力的攻击,作者多次挺身而出去抗击;对那来自人民内部的误解,作者不厌其烦地去劝解。合作化这一空前的事业,在它的每一里程上,作者在做出形象反映的同时,又都做了理性的阐发。

小说的抒发评论,可以做到旨远意深。生活中的事物,哪怕是一些细枝末节,都浸透着生活的浆液,能否深入地开掘它,在于作者的才识。小说为这种开掘,提供了方便,只待作者去发挥才力。一包零碎的纸币,在剧本中出现,只不过是件小道具,然而在小说《创业史》第五章中梁生宝的手里出现,却不同凡响。作者先是慨叹道:  “钱对予那里的贫雇农,该是多么困难啊!庄稼人们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使唤。”接着,作者对这包零钱做了具体描写:“打开红布小包,又打开他妹子秀兰写过大字的一层纸,才取出那些七凑八凑起来的,用指头捅鸡屁股、锥鞋底子挣来的人民币来……”当梁生宝“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的时候,作者又禁不住感叹了:“这五分票再装下去,就要烂在他手里了。”这里边,并不多费笔墨的抒发评论,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农民深厚的情意,也表达了他对在合作化大路上奋斗的带头人的由衷敬爱。显然,在其它文学样式中,是很难挖掘出这一细节的生活底蕴。因而也难使这种阐发达到如此的深度的。

通过上节的简略研讨,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的艺术表现力,较之其它样式来说,是突出、优异的。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表现出那么多的独特技巧,不能不使人重视这种文学样式,以便更好地表现社会生活。然而,正如本文开篇时说的那样,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小说在具有强大表现力的同时,也有它的弱点。我们应该正视它,才能弃短就长。

小说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靠阅读,为了抓住读者,要有形象。鲜明的人物,具体的场景,为小说所不可少。如果说剧本较为概念,而可以由演出来弥补的话,空洞无物的小说则难以挽回败局。

同样是由于上述原因,小说要有故事。故事恰如一条金线,串起人物、场景、细节等等珠玉,才形成了完整的工艺品。叙事诗如果故事性不强,可以由浓重的描写、抒情来补救,而没有故事的小说,终难取得好的效果。

小说的容量大,它可以容纳那与情节关系并不紧密的次要人物、环境场景、细节器物、抒发议论,但往往由此产生偏差。有的作者随意穿插、尽兴阐发,使小说拖沓臃肿,破坏了作品的有机结构。

以上种种,都提醒作者们掌握艺术的辩证法:样式的优异之赴,恰是应该着力发挥而又格外节制之所。

当前,祖国正在朝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沸腾的生活向文学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各种文艺样式的表现力,就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上述要求。我们祝愿小说这一支花,在百花园中继续放出异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走进艺术作文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美妙动听的小提琴;抑扬顿挫的钢琴;悠扬婉转的笛子;情意悠长的古筝;厚重回响的腰鼓;调皮活泼的口琴,回味无穷的风琴……在这些乐器中,同学们肯定会有喜欢的乐器吧,也只会想起这些吧!但是我不会,我第一想起的不是这些,最爱的也不是这些,大家猜猜,我喜欢的乐器是什么?也许它已经被遗忘了吧!嘻嘻,让我来说吧!是二胡!你们也许会惊讶,也许会嘲笑,没什么好想的,我并没有说错!

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主人,一位可以将它的特质淋漓精致展现出来,并热爱珍惜懂得、了解它的人,而二胡也不例外,它的主人生活并不美好,甚至很凄惨,他不能看到自己心爱的乐器,但他了解它,珍惜它,热爱它,即使看不到,但对二胡的热爱并不有过黑暗,心心相通,他仍然可以将二胡的特色表现出来,让毫无特色的快要被遗忘的乐器又再次站了起来,这次他震撼了所有人,让他和这二胡永远刻在我们心中,他就是——阿炳!

阿炳,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但谁又能真正的走进他的世界,去了解他呢?!阿炳拉的曲子很好听,但谁又可以真正的走进他的音乐,聆听他的心声呢?!其实我们只要仔细的,稍微放点心思去听,就可以从中读到,听出太多的感情,有倾诉,有悲哀,有抱怨,有哭泣……这哪是一个单纯热爱音乐的人写出的歌,他分明就是把二胡当成了一本日记本,一个朋友,一个伴偶……无声的倾诉化成了有声的倾吐,阿炳的歌声往往能带动人心让人沉醉。

早年因交友不慎患上了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唯一的亲人也离开了人世,再加上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这更是使他雪上加霜,火上浇油,度过一天又一天,可是还是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往事如烟,这些往事使他的心不禁颤抖起来,而拿起二胡,将自己的想法化作音符拉了出来,音乐连绵起伏,升腾跌宕,委婉时让人安心,高昂时让人震撼,也许有太多的抱怨。拉着拉着,他的倾诉变化成了一串串音符,一串音符又化为一篇日记,他将自己的心情映在了这串音符上,记在了这片日记里,又刻在了这首永垂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其实,阿炳的愿望非常小,非常单纯,单纯到不含一点杂物,就是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她用如泣如诉的二胡曲倾吐对人生的追求,表达他对命运不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不管生活怎样穷困潦倒,不管命运多么坎坷,只要信念在,一切都在,让我们向这位民间艺术家致敬。我们要学习阿炳坚持不懈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秋天的图画作文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秋天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它带着丰硕的果实,悄悄地来临了。

果园里又大又红的苹果像小灯笼似的挂满枝头,把寻找秋天的小朋友吸引来了。他们陶醉在这秋的图画里,尽情的玩耍,有的同学在采摘果子;有的同学在捡树叶做标本;还有的同学拿出画册记录这丰收的景象……

风来了!风来了!小草在风中频频点头,金黄的落叶在风中飞舞,一朵朵绽放的菊花,在秋风中落下几片美丽的花瓣,香甜的苹果,被秋风一吹,摇摇欲坠。

秋天,你带给人们的是收获的喜悦和生活的憧憬。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艺术节画展作文400字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有许多大画家和书法家,他们写的字都十分工整,画的画也十分漂亮。我虽然梦想成为一名歌手,但也想画出一幅好画。这节课我们就要去艺术楼看艺术节书画展

到达艺术楼后,老师让我们一层一层楼来看。我们去参观了音乐教室六,里面有精美的照片,美丽的图画。观看完一楼,我们上了二楼去参观。

二楼有许多教室,我三年级就是在这里上的兴趣小组。这里有国画班,书法班,电子琴班等等。

终于到达了最主要的三楼。到了展厅里,我的眼睛就不够用了。一幅幅精美的画挂在墙壁上,栩栩如生。我挨个看着,突然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我。这幅画是用纸卷起来做成的,一个个纸粘在一起,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菊花。花瓣的颜色不同,红黄蓝绿青橙紫,组合在一起就是一朵十分漂亮的七彩花。

我正沉醉在这幅画里,可是老师让集合了,我只有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艺术楼。

我心想:“长大我也要当个画家,画出精美的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小时候,我们都爱听故事。曾有这么一个故事,即使我们听到感觉无聊之极,“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其实,有科学数据统计,爱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基于感官的求知,植根于脑海,深埋于心智,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不会改变爱听故事的习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即使很努力去做一件事,可还是不成功,要不就是离目标值相差太多,于是我们在论及成功与否的原因时,很多人会归结于命运、风势、人和、技艺等,事实上我们常常忽略了一点就是我们之所以失败是我们还不会讲故事而已。

“讲故事将会成为21世纪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著名作家丹尼皮克在《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一书中指出道。确实如此,会讲故事,代表个人口才能力强以及组织语言的逻辑思维好。会讲故事,代表着我们能地向这个世界较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想法和创意。会讲故事,往往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品质之一。未来社会精英人才的必备技能之一就是口才了。“故事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告诉,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所以才是影响与说服的最佳工具。”包括我们在营销产品的时候,说服客户和投资商,引导他们走进产品的创意过程以及营销策略。

品牌的打造也和讲故事有关。原因在于品牌的塑造是要挖掘出一个有生命的原型,并通过故事进行包装,从而达到自身影响力和客户的认同感。大多票房极高的电影,美国电影行业塑造的超级英雄系列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呢?就是因为他们会讲故事,塑造有生命力、有内容情节的电影品牌。

书中还有一个观点,“最好的故事从不教人新东西。相反,最好的故事认同读者的想法,使每个读者感觉到他们的想法是聪明的,可信的,还会提醒读者他们是最正确的。”会讲故事的人受到欢迎,在于讲的故事引起读者共鸣,在心理学上叫做共情现象,勾起读者相似的记忆和情愫。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身边的艺术六年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音乐能陶冶情操,但钢琴又不方便携带,于是她让我学了中国民族乐器——二胡。

我觉得好奇:一个琴杆,一个琴筒,一张蛇皮,两根弦,一张马尾弓,竟能拉出如此动听的声音,开始学后,单调的练习和二胡发出的刺耳的声音使我很快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我觉得太枯燥、太乏味了,手也不听使唤了,“吱呀吱呀”地像锯床腿。爸爸看出我的厌学苗头,专门和我长谈了一次,希望我能够坚持,说什么做事不能轻易放弃,万事开头难啊,不能半途而废,需要坚持啦,什么要坚持不懈,有辛勤的付出,才会有收获啊,还说学二胡可以调节人的身心,让人思维活跃,保持愉快等一大堆“艺不压人”的大道理,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其实我是爱拉琴的,常常陶醉在自己的琴声里。因为我现在的演奏水平提高了不少,拉出来的已经是好听的曲子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便也拉得像模像样了。我慢慢有了成就感,拉二胡的技巧慢慢掌握了,能拉的曲子也越来越多,二胡的声音也变得柔和而优美起来,现在二胡已经成了我的好朋友了。

学习二胡使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的课外生活丰富起来,每与这把二胡用心交流一次,二胡与我的配合会更为默契,她的琴身一天比一天古老优雅,她的音色一天比一天圆润优美……

通过学二胡让我感受到,所有的本领都是通过勤奋的练习才拥有的。我会努力地展翅奋飞,我坚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秋天的图画作文450字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轻轻地,轻轻地,秋姑娘来到了我们身边,一望无际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到处是一派秋高气爽的景象。

庄稼地里,金灿灿的麦子成熟了。一阵微风吹过,它们向人们点头致意,像彬彬有礼的绅士,农民伯伯们忙着在收割庄稼,望着满载而归的劳动成果,他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校园里,随着一声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快活的小鸟跑出教室。“嚯嚯”,一阵动听的歌声传来,同学们寻着声音来到了草丛边。他们扒开草丛一看,原来是蟋蟀振动磁棒,唱着动听的歌谣,在跟秋天告别。调皮的小男孩扑上前去,想一把抓住了蟋蟀,却摔了个嘴啃泥,逗得旁边的人哈哈大笑。

花园里,飘来一阵甜甜的香味。原来,几株桂花树开放。沁人心脾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心旷神怡。桂花不仅好闻,而且还可以做成桂花糕、桂花糖、用处可大哩!

果园里,柿子树结果了。一个个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沉甸甸的挂在树枝上,种树的老爷爷一边采摘果实,一边品尝美味,甜甜的柿子树咬上一口,汁水就喷溅而出。真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呀!这美味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啊,多美的秋天呀!我多想把你画下来,留在我的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音乐艺术作文400字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美妙的艺术,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更是一种会使人陶醉其中的艺术。

谈起音乐,肯定会有人说音乐会。可我不禁为此遗憾。因为我并没有参加过隆重的音乐会,现场听到大师们弹奏的钢琴声和其他的音乐声,而是只在学校中参加过合唱活动。虽然只是小活动,但我在活动中也感受到了艺术的美妙与艺术带给我的乐趣。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们在学校进行了合唱展示的活动。

其中有一个班级,演唱的是歌曲《国家》。铿锵有力,声如洪钟的歌声,不仅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我好像佩戴着红领巾,正面对着国旗,面对着曾经战士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看着在空中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不禁将手高高举过头顶,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向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士们,向伟大的祖国母亲敬礼……此时此刻,我是那样心潮澎湃。

活动结束时,我还久久没回过神来。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这句嘹亮的歌声,仿佛如今还在我的耳畔旁萦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艺术伴我一生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姐姐画画画的极好,我每次看到姐姐画画,总是会说一句:“画得再好也不能当饭吃!”可姐姐一直没有放弃,上课画画,宿舍画画,吃饭画画……总之,就是一句话,画画惹麻烦。

记得有一次,姐姐在宿舍里画画,在被子里蒙着点一盏小灯或手电筒,兴趣盎然的拿铅笔“嚓嚓”的划着,正当二姐在被子里画完时,忽然被子被掀了起来,玩了,是宿管老师,只见宿管老师拿起那张纸,“刺啦”一声,二姐辛辛苦苦花完的画被撕了!二姐赶紧低下头,准备接受老师什么“大半夜画画,不要眼睛了啊!”“初三这么紧,你还画画!”之类的话,只见老师把纸扔哪儿,说了一声:“阴影部分全错!”

从此,二姐受到启发,画画画的越来越好。

有一次,我二姐带回来了一幅画,画的是我们学的《月光曲》这篇课文中鞋匠想象的情景:一只明月在半空悬着,天上还有几颗星星,下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月亮刚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我仿佛站在沙滩上,看着金黄的圆月慢慢的升起来,最后完全挂在了空中,几颗星星在天空中陪伴着月亮,闪闪放光。忽然,浪花溅了我一身。我慌忙醒过神来,原来姐姐看我怎么也回不过来神,就拿开水泼了我一身……

我不会画画,但我身边却有着无数美丽的画,是我看懂也看清了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风儿艺术家作文450字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走出门就有一阵清凉的微风抚摸着我的脸颊。

风像一个野孩子,从东跑到西,从西跑到东;一会儿敲这,一会儿碰那,好不自在!他似乎喜欢音乐,他在山上快活地敲打着树叶,发出优美的“沙沙沙,沙沙沙”的音韵;河水发出了“叮咚叮咚”的伴奏,在树下乘凉的小鸟也“叽叽喳喳,叽叽喳喳”的一起唱和。一场音乐会开始了,“沙沙”声,“叮咚”声,“叽叽”声交杂在一起。看哪!歌手小鸟飞起来了,他们在天空中追逐,跳舞,一曲接着一曲,听得我如痴如醉,好似来到了梦幻般的世界。终于,风儿累了。它慢慢地走过稻田,发出“哗哗”的声音,它又来到一台古老的风车前,吹了一口气,风车发出“吱呦”的尖尖声,风车转了起来,风儿吹得更猛烈了,风车越转越快。风儿玩累了,就来到湖边画画。风儿用力地吹着湖面湖面只是微微漾起一圈圈的波纹。风生气了,用力地吹着湖面,湖面上的波纹越来越密,却仍旧发不出一丝声响。湖边的树叶发出“哗啦啦,哗啦啦”的声音,这下它满意了,温柔地抚摸这一圈圈的涟漪。它在地面上玩腻了,来到高空和白云玩起了捉迷藏……

风儿是个艺术家,它所到之处都能留下优美的音乐,快来这里欣赏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艺术的力量作文500字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世界非常美好,因为世界上拥有了艺术,比如音乐、绘画和舞蹈。但是,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这些事物,那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音乐,将无法感受到节奏的律动,在休息时无法享受到那优美的旋律,无法好好的让自己平静下来,投入到更好的工作当中去。音乐,本身是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的,有人听完音乐会感到舒缓,有人会感到激动,有人会非常兴奋……但如果没有了音乐,这些感受将一无所有,因为这种感受,唯独音乐才能感受出来。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绘画,那我们将无法感受到那色彩的鲜艳,图画的美丽。我们将无法感受到画笔的魔力,达·芬奇就无法画出《蒙娜丽莎》那神秘的笑容;梵高就无法画出《向日葵》的金黄灿烂;毕加索就无法画出《和平鸽》的洁白纯净……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舞蹈,人们就无法感觉到动作协调的优美,就无法感觉到一个又一个动作连接起来的优美效果,就无法感觉到舞蹈带给人的充实和健康。没有舞蹈,人们无法了解四肢是如此的灵活,手与脚的搭配使多么和谐。

所以,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感谢曾经创造这些艺术的祖先们,因为他们,才能让我们美好的享受生活!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春天的图画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来了,小朋友们在草坪上捉蝴蝶、玩耍,寻找春天的足迹。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和煦的春风里。微风吹拂着脸蛋,觉得柔柔的、暖暖的,真是“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蒙蒙的细雨里。春雨滋润着干涸的土地、枯萎的树木、焦黄的秧苗……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温暖的阳光里。蓝蓝的天空下,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大雁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了,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翠绿的田野里,我要在春天拨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要抓住春天的美好时光,享受春天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论小说的艺术表现力

全文共 1104 字

+ 加入清单

一、研究小说艺术形式的重要意义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过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文学样式,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产生,发展、消亡。每一种文学样式,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竭尽全力;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它自身的生灭。我们有过众多出色的学者,曾对文学发展

做过同样出色的研究,从中总结出很多颇有教益的经验与规律;然而,从艺术形式上,亦即从文学本身的规律上去研究它们,却很少有人去做。至今,在我们这样历史悠久、幅员广阔的国度里,还没有一本完善的《文体学》专著,就是一个明证。

上述情况,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文学始终不能登上大雅之堂,除了诗歌可以做为赞颂统治阶级以及上层人士间酬答的工具之外,其余可以说都被视为邪端异说。特别是小说这一样式,向来受到轻慢。如果说对文学样式进行研究,前人还给我们留

下为数不少的“诗话”“词话”的话,而对小说样式的研究的著述,实在是风毛麟角。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状况来看,十九世纪以来,小说这种样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运用语言表达社会生活的文学诸种样式中,已经超群绝伦,人们可以一口气说出几十种乃至上百种列入世界名著的小说来。就中国文学史的情况看,曾经有过几个繁荣时期:唐宋的诗词、

元代的杂剧、明清的小说。可以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繁杂多变,小说正是适应这种情况而完成了它的发展。这充分表明了,小说出于它本身艺术表现上的原因,才能够肩负重任,大显身手。

从艺术形式上去研究小说,不是没有意义的。不错,鲁迅曾否定过“小说作法”,但我们应该历史地、客观地去领会他的这一论断。他否定的是当时草率成篇专为骗钱的“密诀”“入门”之类的书籍,绝不反对对小说艺术进行研究。在鲁迅的著作中,论及小说作法的篇

章很多,假如不是由于斗争紧迫无暇顾及,他倒真会写一部高水平的“小说作法”来呢。

“利其器”向来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作小说,怎么可以不研究作法呢?

当前,我们正处在建设四化的历史时期,亿万人民高昂的情绪、举国上下沸腾的场面,需要我们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表现它。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如果我们在运用各种文学样式时,能够扬其长,弃其短,则必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说发展的历史,就是小说艺术发展的历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对小说提出日益繁难的要求;这要求,成为小说艺术发展的动力,使它完成自身的发展。

中国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它从古代神话传说、史传文学吸取了营养,在魏晋六朝志怪、志人小说和唐宋传奇中初具规模,于宋元话本中日趋成熟,至明清小说中达到高峰。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小说不单在表现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深刻、广泛,而且与之相适

应在艺术表现上也越来越灵活、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四年级作文_文化作文500字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的优秀文化建筑数不胜数,在如此众多的优秀文化建筑中,我参观了最有艺术感的东方艺术中心

东方艺术中心无论是外形,还是内部的构造都非常独特。我平视东方艺术中心,展现在眼前的是5个巨大的圆形碗,在高处俯视它,那5个大碗又组成了一朵美丽的花朵----盛开的白玉兰。我走进东方艺术中心,里面有音乐厅、歌剧厅和演奏厅。我认为东方艺术中心的歌剧厅是最棒的,那里面拥有7种可升降、旋转和移动的不同功能舞台,并配了两套空中飞行特技装置,能够满足各种各样的演出需要。我拿着票找到了座位,坐下后,演出就开始了。我看演出的时候感觉观赏效果好极了,在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清晰地听见舞台上演奏的声音。看完演出,我来到了歌剧厅外面,发现在墙壁上挂着许多陶片,在这些陶片的衬托下,东方艺术中心仿佛被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

总之,东方艺术中心不仅外形别致,而且功能齐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种类繁多的演出,有西方的古典音乐,有中国的传统戏剧,还有当今非常流行的爵士乐和小剧场话剧,以及各种文化讲座……东方艺术中心已经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艺术圣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走过每一个艺术节作文

全文共 1042 字

+ 加入清单

鲈小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来临了!今年艺术节的主题——“在阳光下成长”。看到如今已茁壮成长的我,不禁又想起昔日照耀过的每一缕阳光。

从小,我就和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唱歌、跳舞、弹琴、书法……样样都喜欢。艺术,给予了我快乐,我对它也情有独钟。凭着对艺术的热爱,我执着地练习着,努力发展自己的特长。

于是,在一、二年级的艺术节中,我勇敢地举起了手。天真烂漫、懵懂无知的我,其实并没有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艺术”,我只觉得,我的表演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就好。刚走上舞台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有点恐惧的。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在全校老师和同学面前表演。看到所有人的眼睛都注视着我,我紧张得手心攥出了汗。但伴奏声一响起来,我就立刻放松了,边唱边舞起来,忘记了在座的所有人,也忘记了时间。那一次,我以一曲嘹亮动听的《小背篓》,夺得了艺术节独唱的达人奖杯。

那时候的我,是初出茅庐。

紧接着,三、四年级到来了,我对艺术渐渐有了自己的感悟。我觉得,“艺术”是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练成的,只有花费了时间,并且不间断地练习,才能品尝到艺术的甜美滋味。在我的世界里,钢琴是我最好的朋友。因此,我勤奋地弹奏着钢琴,每天至少练习一个小时。从我指尖流泻出来的每一个音符,都是我努力的见证。我时常幻想这幅场景:一个偌大的舞台上,摆放着一架白色的钢琴,我穿着美丽的礼服端正在琴前演奏曲目。一束柔和的灯光洒在我的身上,更给我带来了几分轻盈的感觉……而这个梦想,终于在艺术节上实现了——我终于能够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自由驰骋,淋漓尽致地发挥。那一次,我以娴熟的技艺、优美的旋律打动了观众,捧走了钢琴的达人奖杯。与此同时,我还凭借着深厚的书法功底,获得了书法的达人奖杯。一连获得两座达人奖杯,使我在校园里星光熠熠。

那时候的我,叫初露锋芒。

如今,我已是鲈小艺术节的五次参与者了。在这个舞台上,我不仅展示了自己婉转的歌喉、悦耳的琴声、灵动的书法,还展示了自己优美的舞姿。在这个舞台上,我不仅收获了奖杯和奖状,更收获了勇敢和自信。我的内心不仅有喜悦,有自豪,还有这么多年来一直苦苦追寻的答案:什么是艺术?艺术是一种美,是我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力量。

现在的我,已锋芒毕露。

今天,我再次回到了艺术节的舞台上,只是想再次大声地告诉所有人——我一直是当年的我,那个敢于表现、勇于挑战的女孩,那个在艺术的道路上义无反顾走下去的女孩!

没有谁一无是处,只看你是否愿抓住机会,放下一切,展示自己。

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缕阳光,你就能在这片土地上自由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身边的艺术作文

全文共 1047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看到那一件件制作精美的工艺品时,我总是万分羡慕,总是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用我的双手,制作出一件令自己感到骄傲的作品。

终于,这个机会来临了。上星期,我们学校组织我们去劳动,去体验的艰苦生活。我们在里体验到了军训的辛苦,剪纸艺术的有趣,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终于靠自己做出了一件让我感到欣慰的工艺品。

记得那天早上,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工艺制作”的教室里,只见老师拿出一袋石膏粉和两个杯子以及一个模具。老师先将水与石膏粉掺在一起搅拌,搅拌均匀后,就把这些石膏倒在一个模具里,待到将模具填平时,再把模具轻轻摇晃,这样,这些石膏就均匀地遍布在这个模具里,过了大约4至5分钟,就可以将这个工艺品从模具里取出,这不,一件还没有上色的工艺品就“出炉”了。

看了老师的示范后,我们就自己动手作了起来,当初我忘了水与石膏的比例是1:2,将水与石膏粉都装了满满一杯,致使怎么倒也没办法让杯子里的水不向外溢出去。后来我将水与石膏粉的比例调好后,我把水倒进石膏中,这回,又遇到麻烦了——我怎样搅拌也没办法搅拌均匀,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起初还以为是水倒得太快了,于是,我重新试了一遍,得到的结果还是与上回一样。没办法,我只好请教老师了,我向老师说明了为什么会搅拌不均匀的原因后。老师笑着告诉我说:“你其中的一个步骤做错了,你不应该将水倒进石膏粉里,而是应该将石膏倒进水里。”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恍然大悟,果真,这样一来,我很快将这些石膏搅拌好了,然后,我便将这些石膏倒进模具里,最后把它摇均匀,等了许久过后,我的作品“问世”了。虽然还没有涂上颜色,可我仍然是十分高兴。

下午,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另外一间教室,给我早上的那件作品上色。我们等老师给我们安排好座位时,就手握毛笔,给这件作品上色,因为我的这件作品描绘了两条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画面,所以一定要用浅蓝色作为基色,可是桌上的这五种颜料中,并没有浅蓝色,怎么办呢?这时,老师走了过来,我再次请教老师,老师仍然是笑着告诉我:“这五种颜色中,你可以将它们调配在一起,这样,就会有新的颜色出现。”果然,我将白色与深蓝色调配在一起,浅蓝色果真出现了,后来我用了同样的方法调出了许多缤纷的颜色,不一会儿,我的这件作品终于真真正正地“面世”了。你瞧,灰色的花边衬托着浅蓝色的“海水”,水中两只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两枚小海螺与一只小海星点缀在旁边,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看到这件作品,我不禁感到十分自豪。制作工艺品,只要掌握方法,认真细致,就一定能够成功,怎么样,你也来试试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艺术节演出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电影院看艺术演出

到了电影院后,郭了一会儿,灯全都灭了,眼前一片黑暗。只见一个主持人走了出来。首先,他宣布了这次到电影院表演的节目名单。接着,他又说了第一个节目:大合唱:《让我们手拉手》、《哦,十分钟》。接着,拉开了幕帘。演员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舞台上。然后,指挥人员来到了舞台上,准备指挥。开始唱歌,学生们被演员们优美的歌声陶醉了,这优美的歌声,纯美的歌喉,使影院沉浸在歌的怀抱中。接下来是一个歌舞节目,叫做《飞旋吉祥鼓》,是一群二年级的小同学跳的,别看她们小,跳起舞也让人连连鼓掌呢!然后是《说半句》,是一个感恩节目,虽说是感恩节目,但是里面的笑话也不少,逗得我的哈哈大笑。下面的节目是草裙舞,叫做《玫瑰上的女孩》,听这个名字,就仿佛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舞蹈,演员们表演的很精彩,我们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再来的节目是《中国儿童共产党》,女演员们穿着红军衣,手拿红尖枪,走得非常齐,看到这个节目,我们的脑海里就仿佛看到了一幅红军画面。最后一个节目是《跳皮筋》,他们一会儿做小鸟飞翔的动作,一会儿做跳的动作,表演的很精彩。

这次艺术节的演出不但精彩,而且看了这次的演出,我明白了演员们在演出前刻苦练习,我们真应该像她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校园文化艺术节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看那!一双双手臂在阳光的衬托下,伴着使人热血澎湃的国歌,鲜艳的国旗,由低到高,手齐刷刷的举了起来,有些人可能会有了些疑问,既不是星期一,为什么会举行升旗仪式呀?

是啊!今天是我校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界开幕式及庆祝世界儿歌日文化演出。在今天,鲜艳的国旗进入了眼帘,更为夺目的是,彩旗飘飘,我们全体以吟诵“植树节”这一首童谣拉开序幕,主持人高昂的喊了声“全体起立”我们齐刷刷的站了起来,便开始有序的打着节拍,最后一句:绿化祖国献力量”刚一出口,空气似乎在那一瞬间停止了,这不仅是一首简简单单的童谣齐诵,更体现了我们金小学生的团结精神,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节目“坐上火车去北京”。一个个小演员演的是多么的投入,表情是多么的稚嫩。使刚一下台就鼓起掌来。这使我有了些思绪:青藏和北京,就那么一条小小的铁道,竟然连接起了两岸人们的友谊的铁路。更为让我震撼的节目便是“满江红”,一位穿着金色的武打衣的男孩,一上台就来了两个漂亮的空翻,手举大旗,上下挥舞着,我们在空气中,同时发出一声口号:杀啊!便把手中的小旗挥了出来,形成了四个大字“精忠报国”下面了便是那让人心不禁气愤的古诗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个节目演完,我的内心深处有感而发:现在当今世界里的繁荣富贵,都是那一些战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的精忠报国精神值得我们当代人去学习啊!

它们只是睡着了,在心底最深处让童年的旋律唤醒你最深处的美好,让孩提的游戏叫醒你沉寂了的童真,他便是儿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