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汇总20篇】

浏览

3227

作文

693

小学作文语文教师评语

全文共 2052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是我们考试经常遇到的,教师评语可以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的作文有什么问题。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小学作文语文教师评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要求通过虚构的故事来表达一种哲理。

2、字迹龙飞凤舞,大概你想当草书书法家吧?

3、"让座"是件极平常的事,但你的作文,却令人耳目一新;你不只写事,还具体而又真实地写出了自己让座前后复杂的内心世界,层次分明,语句生动,情节自然,富有感人的魅力;此外,你提出的社会问题,令人深思。

4、小作者对景物的描写生动细致,捉住色彩外形香味等方面的特点,并且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手法,令人处处感受到秋天的美。

5、观点明确,好恶立场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6、你能够由雪联想到人生追求,从生活细节出发,创新精神可嘉;本文体现了你平白的文风,谁说“白开水”不是最佳的饮料?

7、你的文章告诉我,用眼睛和心灵发现世界,我们就仿佛比别人多活了很多年。

8、文章有理有据,说服力强,突出人物个性。上下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首尾照应。结尾点题,突出中心思想。

9、当老师打开你的作文本时,总能听到一阵哭泣,原来是标点符号。因为你太不重视他们了,你想想,当老师也像你轻视标点符号那样而轻视你的作文时,你不是也会哭吗。

10、文章的语言很流畅,也写出了老师的感受。

11、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备了人的行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从侧面体现文中主人公的心灵历程。

12、为什么总有错字?我等待你的回答!

13、文章边叙事边抒情。

14、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15、文章主题明确,感情质朴鲜明,行文自然有序,段落分明,结构完整。善于运用对比。

16、丢字现象严重,我猜想你是不是雨天常打破伞?

17、情节变化平淡无奇,缺乏新意。

18、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

19、详略不得当!

20、对…生动而详细的叙述,是本文的一天特色,也体现了作者观察的敏锐与细致。这是文章成功的一大要素。

21、文章真实生动,情真意切,特别是…使用权文章极具感染力,发人深思。

22、语言朴实,简洁,流畅,开头和结尾都很自然,准确。

2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吧?

24、你是一个想象力多么丰富的孩子啊!把美丽的春光写得特别有诗意,语句也非常优美。平常你一定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观察了许多景物。愿你做个有心人,写出更多更美的文章。

25、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并不是成年人的特权。通过这一篇《意外》看得出来,在你的心中,不仅装盛着童真和书本、学校,而更多的是不尽的关注社会的心事。这一篇文字,一波三折,尤其心理描写很突出,结尾的议论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26、与时代气息不符,内容过于陈旧老化。

27、选材平淡无奇,过于老旧、粗俗、简单幼稚,不具新意,难于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时代性、真实性。

28、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

29、本文文笔优美,抒情浓郁,是一曲对童年生活的美好颂歌。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xx一角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深情地回忆了在那里度过的美好童年生活。

30、构思不合常理,内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实。

31、文如其人,你的文章和你的为人一样朴实、豁达。你的作文功底很好,这也是你长期磨练的结晶。希望你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用心感受和体味生活,写出更加感人的好文章。

32、拟人化语言使文章更显得生动活泼。

33、字潦草得和地上的草一样,东倒西歪,直不起腰来。

34、本文三大成功之处:首先注意选取最美好的片断来写,其次用词准确,第三文章结构紧凑。

35、不可以对自己降低要求!因为你能做到更好!

36、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动传情的写生画。

37、标点打得规规矩矩,如光滑的地板砖一样。

38、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还休的感觉。

39、本文以…为线索,使用权文章连贯,流畅,衔接自然,同时,通过前后具体事例的对比。抨击了……,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40、作者能按方位顺序向读者先容其可爱的xx,从校门——教学区(教学楼巨型花坛)——活动区(大操场),条理清楚,有选择有重点地绘景,自然地反映出学校朝气蓬勃的气氛。

41、尚缺乏典型事例或生活片段,因而文章欠充实、饱满,分量也减弱了。

42、有进步啦!

43、过程详细,结尾却简略不全。结构不合理,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

44、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

45、生动具体,让人爱莫能助释手卷。文章含蓄的结尾,既点题,又耐人寻味。

46、文章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

47、事件虽小,但反映出较深刻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48、对自己的要求有多高,就能达到多高的水平!

49、文章用孩子的语言叙事,显得自然,朴素,犹如一股清泉。结尾点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0、通篇文章语调轻松幽默,显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描写草莓的说明文小学三年级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嗨!大家好,我是草莓。很荣幸今天可以在这里和大家做自我介绍。我出生在南美,不过在中国各地及欧洲都可以见到我的“靓影”。

我在五月中旬长成“窈窕少女”,但“大棚莓”--我的兄弟姐妹们却在大棚中成长。本是同根生,滋味却不同,在大自然中成长的我,整日吸收“天地之精华”,味道十分鲜美。可以说,吃草莓,我就是最好的选择哦!

全世界各地都有我们的足迹,品种琳琅满目,有2000多个呢!例如:红花草莓,五叶草莓以及我--白色草莓。我在市场上的名气可大了!我不同于其他兄弟姐妹们,身穿红色T恤,而我一身白如雪花的蕾丝长裙,配上星星点点的黑色小粒水钻,让我显得格外迷人。怎么样?是不是也觉得我很漂亮呢?

哦,对了,如果你们将我和叶子姐姐分离,也要注意时间哦!我“1-3日变色;4日则变味;保存得好一点,则有5-6日可以存放,但不可超过7日。”在7日后,我色、香、味尽去矣。超过了保存期限,我甚至还会提前腐烂,成为与垃圾桶相依为命的腐烂物质。所以,大家最好在4-8小时里尽快将我吃掉,不然我一旦腐烂,就成为面目全非的可怕“怪物”了。那样,我会很伤心的。

哦,是农民伯伯来喂我喝水了,下次再聊吧,拜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语文作文开头写作技巧

全文共 1580 字

+ 加入清单

在审清题意后,你决定写什么,在开头就要把“位”定准,不能随便乱写一气。小编收集了小学语文作文开头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一、开头的写法

扣题 定位 引下文

1.扣题,就是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

2.定位,一方面,指确定写作范围,即确定本文要写哪方面的内容。一般使用概要的总述写法。另一方面,也指完成情感定位,即对所写人或事,是喜是恶?是褒是贬?表明自己的观点。

3.引下文,即为什么这样说?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最好是在段尾,用一句含而不露的话语作铺垫,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1.第五册课文《爬天都峰》的开头: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就叫“扣题”就是这么简单!

扣题:爬天都峰

定位: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透露出喜悦的心情

引下文:天都峰高不高?一路上有什么见闻?引出下文

例2.第五册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开头:

“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段中,就叫“扣题”。无比简单!

扣题:西沙群岛、物产丰富

定位: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表示赞美的观点

引下文:风景如何优美?都有哪些物产?怎么可爱?引出下文

例3.第七册课文《颐和园》的开头: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就叫“扣题”。就这么简单!

扣题:颐和园

定位: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表示赞美的观点

引下文:颐和园具体怎样美丽?引出下文

例4.第七册课文《高大的皂荚树》的开头:

“在我们学校前面,有一块大约三十步见方的空地,这块空地后来成了我们的小操场。在这个操场的东边,有一棵很高很大的皂荚树。”

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就叫“扣题”。就是这么简单!

扣题:很高很大的皂荚树

定位:小操场、很高很大的皂荚树→表示赞美的观点

引下文:皂荚树有多高多大?它有什么作用?引出下文

开头的“定位”很重要。你是想定位小一些,只写某一方面的内容呢,还是想定位大一些,写好几个方面的内容呢?确定好后,再下笔写开头的“定位”部分。“定位”与下文的关系是:

定位小,下文单一写; 定位大,下文多面写。

如果你在开头的定位(确定的写作范围)较小,下文就应单一地去写。

如写《我的爸爸》,开头:

“我的爸爸的字写得特棒,真是人见人夸。”

下文只需单一地写“字”→这就叫“单一写”

这个开头只确定了写“字”的范围,下文就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来写,可写爸爸是怎么想起练字的,他的字是怎么练出来的,到底有多棒,都在哪些场合受到了什么人的夸奖,他们是怎么夸奖的。这样,要写的内容就比较单一。——这就叫“单一写”。

如果你在开头的定位(确定的写作范围)较大,下文就要分多个方面去写。

同样写《我的爸爸》,开头若这样写:

“我的爸爸不仅字写得棒,还会绘画、唱歌,又拉得一手好提琴,真是一个多面手。”

下文就要分4个方面去写→这就叫“多面写”

这个开头,确定的写作范围比较大,下文就要分别写他的“字”写得怎么好,“画”绘得怎么好,“歌”唱得怎么好,“提琴”拉得怎么好。这样,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写。——这就叫“多面写”。

再如,写《西湖》,开头若这样写:

“西湖的美景很多,但我独爱它的水……”

下文只需单一地写“水”→这就叫“单一写”水。

这个开头只确定了我独爱它的“水”的范围,下文就只能写它的“水”如何美,我如何爱,要写的内容就很单一。

同样写《西湖》,开头若这样写:

“西湖是杭州最美的地方,它的水美、树美、桥美、路美,一切都美得叫人留连忘返。”

下文就要分4个方面去写→这就叫“多面写”

这个开头,确定的写作范围较大,就需要分别从

“水美”、“树美”、“桥美”、“路美”多个方面去写。

这就叫:

定位小,下文单一写 定位大,下文多面写

这就告诉我们,在审清题意后,你决定写什么,在开头就要把“位”定准,不能随便乱写一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三年级鲸的自述说明文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见过海吗?那是碧蓝的,辽阔无边的茫茫大海,它是鱼.虾.龟各种海洋生物的家园,海底有着美丽的海草.珊瑚。我非常喜爱这个大家庭,因为我也是家庭中的一员,我叫贝贝,是一只须鲸。你们了解我吗?

我们是比大象大得多的动物,最大可达十六万公斤,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们的舌头可重了,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呢!不但很重,而且还很大:四个人围着桌子在我们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

我们虽然生活在海洋里,可是并不是鱼。我们和你们一样,是哺乳动物,也是喝奶长大的。我们的体型很大,但是我们的眼睛很小,尾部呈水平鳍状。我们也是用肺呼吸的,每隔一定时间必须呼吸一次。我们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我们须鲸有二个鼻孔,而齿鲸只有一个鼻孔。呼吸的时候我们的鼻孔就会喷出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我们的肺里吸足了气,才潜入水中。

我们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我们总喜欢几头睡在一起,头朝里,尾巴朝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就像一个巨型泳圈。只有这样,睡觉时我们才会有安全感。

在“鲸”这个大家族里,我们各有所长。就说说白鲸叔叔阿姨们吧,他们的声音可奇怪,有几百种!他们可以发出猛兽的吼叫声,牛的哞哞声,猪的呼噜声,马的嘶鸣声,鸟的吱吱声,女人的尖叫声,病人的呻吟声,婴儿的哭啼声……是不是很神奇呢?

我们是多么的可爱活泼啊,你们喜欢我们吗?我们欢迎你们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生有关电脑的说明文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就介绍一下我的电脑吧:它的头是正方形的,黑色的皮肤,像一个“魔术师”。头上有一块正方形的玻璃,叫显示屏,显示屏是电脑的眼睛和嘴巴,只要把正确的指令传给它,它就会眼前一亮,立刻显示出来。它的身体还有一个长方形的箱子,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主机,这是它的大脑。在它的大脑里面有主板、硬盘、显卡等硬件,就像我们的五脏六腑,如果少了一个,大脑就得“瘫痪”。有了这些东西,它就能把所有的信息、资料存在大脑里。“鼠标”和“键盘”就像它的手,我们可以把想说的话和问题,通过“鼠标”和“键盘”来告诉它,它就能随时帮助你解决。

当然,我所说的这些,只不过是它的一部分,还有音箱、电源、控制器……它的功能可神奇啦! 有了电脑,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学习时,我经常用它打字、查资料、做作业等;休息时,我经常用它与伙伴聊天、玩游戏。有了电脑的帮助,我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好了,心里不由得对电脑产生了感激之情,它成了我不可缺少的好帮手。 我喜欢你,我的朋友——电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五年级语文父爱作文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父爱是山,呵护生命的火;父爱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父爱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父爱是路,引领你的一生。父爱是严肃的、含蓄的,父爱同母爱一样,是无私的。

有一次,天还没有亮,只能看见路灯发出的微弱的光。雪一直在下,仿佛体会到人间的美好不忍离去,平常并不爱早起的爸爸,今天却早早地出了家门,我心中有数不尽的疑惑。妈妈说,今天外面下雪,爸爸为了让我不受冻,提前去暖车了。听完妈妈说的话,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在我的印象中,爸爸和我唯一的话题就是学习,仿佛关心的对象是学习。可是,就在这平凡的下雪天,让我感受到了来自父亲的爱。

小时候,我总喜欢在院子里乱跑,难免会被碰伤。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我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一不小心,我就被绊倒了。爸爸回来的时候正好看到了这一幕,爸爸赶紧走过去,把我带回家。爸爸用并不熟练的手法处理我的伤口,一脸担心的问了我许多问题,尽管啰嗦,但我心里非常感动。此后,只要我出去玩时,爸爸都会再三叮嘱我注意安全,回来的时候也要问我受伤了没有。“注意安全”这句话已经听了千倍万倍,但这四个普通的字,却蕴含了父亲对我无尽的关爱。

父爱与母爱不同,父爱是隐形的爱,无声的爱。父亲像一座山,站得高,望得远,助我走好未来之路。只要用心体味,用心感受,体会发现,身边处处都有亲情的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找原话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作文:从文化学的视角看语文阅读教学

全文共 4611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人类学”的出现,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这个命题表明:文化是人创造的,被人创造的文化反过来又规范着人,具体的人总是生存在特定的文化世界中。

作为文化存在的人具有特定的文化属性。所谓人的文化属性,是指人在为了满足自己的系统需要而实现系统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性质和特点。统观人类的发展史,我们便会发现,人的生存价值目标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种水平上,从充饥到美食,由性交到爱情,人总是在既有的水平上不断优化自己的生存状态。显然,在人的系统需要中有一种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支配着它,虽然这种完美的尺度是发展变化的,但却是在满足任何需要时它都是要发挥作用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种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既是人避祸趋福本能的升华,又是人关于“我”的意识在诸种关系中愈来愈凸现,要求全面发展的自觉度愈来愈鲜明的表现。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就是趋优意识,由于它对人的需要的支配,不仅增强了需要自身的更新性,而且增强了需要在活动中的动力性和超越性。人之所以不会长期地重复前人的生命活动,而不断地创造自己的新生活,或者,人之所以要与旧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重建适应自己需要的新的生存方式,其内在根源就是支配需要系统的趋优意识。为了趋优而创新,使人类的文化得到持续的发展,也使人自身获得了历史的、现实性的自由,并日趋逼近那种以全面发展为内容的真正自由。其实,被人的“受动性”所引发并激扬的人的“能动性”本身,就包含着人的为了趋优而创新这一基本的文化属性。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当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时,绝不仅仅是一个本然的事实判断的命题,而且也是一个当然的价值判断的命题。因为人们虽然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创造,但由于人在以对象化为特征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着自己,发展着自己的趋优意识,这就使其创造不可能不改变那些不再适合需要的一切社会形式。这样一来,“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人类不断追求优化而创造新的生存方式的历史,人的为了趋优而创新的基本文化属性也正是在这一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的。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欲望、理性和精神构成的。欲望和理性,主要调控人的物质需求,而精神的追求则指向主体的存在被社会所认可和肯定。大凡能被社会认可和肯定的个体,其生命样态,必然具有某种优化的特色。这种追求生命样态的优化,既是人的心灵(精神)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也是人的文化属性最具个性特征的展示。

“为了趋优而创新”虽然是作为文化存在的人的文化属性,但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对其有着清醒、自觉意识的。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关注人的发展程度这一问题。判断人的发展程度(主要是精神境界)的尺度不是别的,正是人自身所确定的意义世界及其对此的自觉状态。人对自己确定的意义世界的自觉状态特别重要。确定意义世界容易,对其能自觉维护,努力实现,并能在新的高度上发展、提升其意义世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的发展程度既可以成为社会发展和人自身进步的推动力,也可以构成其难以逾越的历史的屏障。

我们从人作为文化的存在、其文化属性是“为了趋优而创新”,谈到自我生命样态的优化是人最根本的价值追求,进而引出人的发展程度问题,就是想给大家一个思考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学背景。

阅读是为人的可持续优化提供充分的营养性资源的

从文化的视角看,阅读是人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方式。人是在交往中生存的。人的交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作为个体生命轨迹的交往,最能看出一个人的追求和向往。

在人的多样态交往中,阅读──交往的一个基础层面,是主体与对象互为“文本”──是不可或缺的。它所追求的是对对象的认知、理解、把握和运用。作为文化存在的人,在其历史活动中,都要通过交往、阅读,建构自己的社会文化圈。一般地说,个人的社会文化圈有两种相对稳定的“居民”:一种是直系亲属(所谓自己人)、“有意义的他者”(具有一定的变动性);另一种是与主体生命意义密切相关的“物”,如农民的土地,知识人的研究手段。通过交往、阅读确认对象属于自己所迫切需要的,人们大都会将其作为个人社会文化圈中的成员。个人的社会文化圈总是处于不断地组合与优化之中,从这种组合与优化中能够见出主体交往、阅读的层次和境界。

语文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进而在其实际的生存中,把优秀图书作为自我社会文化圈中的永久性成员,就是了不起的成功。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人的阅读虽由于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但真正的阅读作为一种极具个性化特色的交往活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自我生命样态的优化服务的。就一般的阅读交往行为来看,主体生存自觉性高者的基本心理过程是:选择(能够作为阅读对象的,总是体现了主体的一种目的与追求)──阅读对比(特殊交往中发自内心的一种认可)──适度吸纳后的整合(有意无意间的一种内化过程)──再次进入待优化状态(期待新的阅读交往行为)。学生一旦能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自觉地将优秀图书作为个人社会文化圈中的永久性“居民”,这就意味着优秀图书将伴随他终生,并为其生命的可持续优化提供充分的营养性资源。特别是,由个体阅读引发的具有一定群体性的评价性阅读,不仅为主体营造了一个特定的公共领域(这是主体个人社会文化圈得以优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且在群体性的相互交流中,锻炼了主体言语交往中重视论据的优良品性(在评价性的互阅过程中,要使自己的评价令他者信服,就必须持有难以辩驳的论据)。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生存理性来说,极为有益。

语文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优化发展服务的

当我们理解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学背景后,便会很自然地意识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优化发展服务的。为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较为扎实地体现这一理念,有必要重视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要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概括地说,就是认识的能动性、实践的创造性和与“有意义的他者”良好的合作品格。这种主体精神的确立,是以主体对自我生存状态的自觉为前提的。对于教师来说,尊重学生,有必要重新理解“把人当作人”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里的后一个“人”字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实存的人的当下状态;再就是其应有的价值状态。把人当作人来尊重,对学生实存的当下状态,从“人人平等”的层面理应保持相互尊重,但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还须有从“应该是”的价值层面上的更高境界的尊重。正是这后一种尊重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尊重;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就是立足于这种尊重基础上的。任何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都有赖于师生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要求师生彼此互为“有意义的他者”。如果说,人是通过和有意义的他者的对话,才得以进入自己所处的文化世界中的话,那么,师生间平等、真诚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话,在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中的作用就不能低估。

其次,要正确理解基础与主导的关系。强调语文阅读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必要的,这是长期教学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这两“性”统一的形态应该是多样的,它应视具体文本的特征而有所不同,不能用一种模式来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侧重于工具性,强调“本色语文阅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本位思想”;有的则侧重于人文性,凸现文本所表现的人文精神,要求学生认真体验健康的人文情怀。应该说,这些教师的实践都是有意义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搞清楚的,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必须接受语文学科属性的规约。具有人文性的学科,不只是语文课,历史课、政治课都具有人文性。这就说明,不同学科的人文性,应通过各自的学科特点来体现,不能将人文性游离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加以抽象化。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如果不紧密地结合语文的词语、文体、写作特征等等具有工具性色彩的扎实教学,就很可能出现“空”、“偏”“远”“杂”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有的教师提出了“品词”“品句”“品读”,讲究阅读教学的“感悟”“积累”“运用”,这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建议。

我们能否这样认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是其基础,它具有本体意义,没有这个基础,语文教学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根基,不成其为语文教学;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主导价值取向,它的基本指向是用文本所提供的健康的人文精神,持之以恒地健全学生的文化人格。失去主导价值取向,语文教学就不可能较好地完成自身的任务。

再次,要重视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构成的教学环节的构想。时下教师们都比较重视教学环节的优化,对一堂课的环节构想非常细致严谨,这是应该予以肯定的。构想教学环节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对课本要做整体性的教学构想。课本到手,必须对课本作整体性的、富于创意的熟悉,以便把握课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体性要求;这既是为以后的每一课的教学环节构想作必要的准备,又是对一个学期里的语文阅读教学作有计划的安排。二是在诸多的环节构想中,要以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或人格构成为出发点。不同类型的精当作业,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所思予以内化。上手操作最易调动人的内部积极性(心劲儿),这是知识得以内化的重要途径。内化的前提是,作业能有力地调动学生的既得知识,能激发学生对新领域的探究兴趣,能与学生的情感、愿望相关。作为一种过程的内化,需要良好的教学境遇。这种境遇的形成,有赖于:1.鼓励具有创意的各类学生作业;2.师生言行一致的道德风尚;3.积极进取的群体心愿。当然,这样的教学境遇不能只靠语文阅读教学来建构,但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特色,却决定了它在建设这种良好教学境遇中有着义不容辞的重任。

再其次,关键在于拓展学生生成知识功能效应的途径。人的智慧,是其知识、经验的功能效应。语文阅读教学从某种角度看,它应有利于学生将其知识、经验转化(生成)为智慧。阅读教学的各种环节的构想,毫无疑问要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和意义的理解与把握,这一点不能动摇。但这种理解、把握不能教条化,不能模式化,而要智慧化。所谓智慧化,就是有生气的活化,呈现有合理依据的多样态理解,并在对比分析中深化学生的思路,在差异性基础上探求理解的同一性。一个学期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可能每节课都像公开教学那样准备、那样展示,这不现实。但根据课本的总体要求,有计划地选择若干课时,进行既紧密联系文本实际,又能针对性较强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应用智慧的教学,却是必要和可能的。每个学期能坚持这样的教学数次,构成一条智慧化的教学链,中学阶段肯定能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功能效应的生成,拓展出多种途径来。由语文知识转化成的智慧,不同于理化知识转化的智慧,也不同于政治、历史知识所转化的智慧,尽管这些智慧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构想教学环节时,在切实把握文本特征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想象、情感体验、言语建构与表达所构成的综合性智慧的生成和发展。

最后,缓求突变,务求渐进;不求完美,但求进步。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色,它的效能主要不在当下,而在久远;它的课堂教学讲究的是实效。真正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明白,人文学科的教学改革,要取得名副其实的成就,在思想方法上要拒斥急功近利,拒斥急就速成,缓求突变,但求渐进;不求某一种教学的完美,但求脚踏实地地进步。这不是保守,这是务实!

[初中作文:从文化学的视角看语文阅读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考说明文的阅读指导

全文共 7483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阅读考点分析》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

一、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一)、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

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二)、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配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三)、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四)、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二、考查要点

(1)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对科技说明文中的关键词能正确理解、判断及阐释。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准确把握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及作用。

(3)能够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

(4)能够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阅读对文章的观点、说明对象等能够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5)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科技说明文阅读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考查的角度是语言信息和图表信息的捕捉能力,而不是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明确考查对象和要求,便于我们复习备考。

三、命题规律

说明文一般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查,命题者在设计错误题肢时,往往有以下几种思路:

(1)偷换概念。这种选项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2)有意混淆程度深浅、范围大小。

(3)从发展规律看,有意混淆或然、必然的情况。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往往。

(4)就时态而言,有意混淆已然、未然的情况。即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

(5)以偏概全。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

(6)因果颠倒或强拉因果。即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因,或给无因果关系的二者建立因果关系。

(7)张冠李戴。这种干扰项常常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

(8)误划类别。即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

(9)无中生有。即原文中本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这种说法。

四、解题指导

(1)、整体感知材料

整体感知阅读材料为的是对阅读材料内容作基本把握。力求能初步的概括主旨、辨识行文思路,并对整个材料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总体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打下基础。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对理解文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局部问题的准确分析、深入理解,离不开对材料整体的准确把握。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阅读材料的主旨、行文特点、重要信息等方面的内容,进而加深对阅读材料中各个具体或局部问题的理解,从而达到能全面、准确地回答所要求解决的问题,这应是科技类阅读材料应试阅读的正确程序,也体现了阅

读过程的一般规律。中考科技文阅读材料历来十分重视整体内容设计,突出考查整体理解水平的命题特点,更要求我们在应试阅读中首先应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入手。整体感知阅读材料,还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内容要点;

②、抓住关键词语、重要语句,贯通全文内容;

③、联系试题,突出整体把目的性和针对性。

(2)、筛选整合信息

当然,信息材料的筛选、整合以符合试题要求为原则。信息的筛选、整合,是阅读过程中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重要方法。筛选、整合重要信息涉及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更关涉到筛选的目的、意图。筛选和整合信息要注童如下几点:

①以阅读试题为依据,从整体着眼,明确筛选整理的目的,确定展开筛选整理的范围。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

②归纳、整合筛选范围的内容,发掘其隐含信息。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方能获得。归纳、整合应从该确定范围内的关键句意、层意入手,进而发掘其隐含信息。

③根据阅读试题的要求,对筛选整合的信息一一辨别。辨别时找准对应点,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去认真辨析。

(3)、借助逻辑知识

科技说明文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借助逻辑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文意。

①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②掌握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一般有如下关系:统一关系、属种关系、交*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③弄清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3)借助语法知识

以现代汉语语法为依据,来解答阅读的实际问题,是行之有效,

的方法。如汉语语法中讲到的语意的轻重、使用范围的大小、搭配是否恰当、感情色彩是否合乎要求等等,都可以用来辅助阅读。

五、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粗读文章

1.审题

2.理清思路,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精读文章

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

2.理清说明顺序,找到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依据

3.分析文章采用的说明方法

4.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第三步:

回答文后的问题,语言要简明,条理要清楚。

试题举例:

深圳南山区:

16.鸟能教给人哪些“本领”?阅读文段后,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17.选文除了鸟之外,还谈到了大自然的哪些“文字”?读懂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

18.据电视台近日报道,我空军某部研究云和闪电的科学家已经取得了为我军战机披上“战袍”的成果。请结合选文进行联想,说说这里的“战袍”会有什么作用?读了本文和电视台的报道,你获得了哪些启迪?(4分)

答案:

16.(2分)看鸟能识天气、知季节变化(或“看鸟识气候”亦可)

17.(3分)星、云;作用:航海时辨别方向、飞行时避免雷电

第一问1分;第二问意思接近即可给分。

18.(4分)保护飞机,避免雷击(1分)启迪(3分):要注意观察善于发现,要善于从自然现象中受到有益于生活的启迪,科学需要不断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发明和创造。

第二问开放性较强,鼓励发表个人独特见解,酌情给分。

山东省青岛市:

气候的威力(节选)

(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四册》)

8.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9.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

(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

10.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11.本文第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

12.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求: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

答案:

8、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是:风大而猛、极度寒冷、变幻莫测。(共3分,每个要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9、答案示例:(1)新疆某些地区常年多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往往形成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抓住气候地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举例典型,表述具体即可得分。2个句子,共2分,每句l分

10、记叙(或叙述)这是为了说明南极风大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或南极大风的威力,大意正确即可得分)(共3分,第一处l分,第二处2分)

11、举例子列数字这是为了说明南极气候极度寒冷。(共3分,每处1分)

12、南极的气候确实显示出不同于其它大陆的威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南极气候将被逐步揭开神秘的面纱,从而造福于人类。(共4分,其中,语言简明概括2分,过渡自然l分,符合字数要求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大连:

不可忽视的土壤污染

13.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分)渗()透

14.本文的说明内容除了土壤污染不被重视、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之外,还有

15.第⑶段中加点的词“至少”在句子中的作用是:

16.填充下面方框,完成植物净化土壤的过程。(每空6个字)(2分)

17.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

①请在下边给第⑶段空白处补写一句话。②第⑷段中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三种办法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18.为了提高人们对土壤及环境的保护意识,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含标点20字以内)

答案:13.(1分)shèn

14.(2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的办法(措施)”或“如何控制和消除(治理)土壤污染”15.(2分)“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或“强调(突出)了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16.(2分)吸收有害物质;集中焚烧处理17.(2分)①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畜)健康②因为原文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来说明的18.(2分)示例:还我青山碧水,还我土地芬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上海: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

15.阅读正文和相关链接,蒙娜丽莎的微笑被称为“神秘的微笑“是因为:

(1)(2)(4分)

16.细读第4段,联系上下文,完成下表。(6分)

视网膜区域名称:功能:论断:

17.第6段中加点的“此“指的是(2分)

18.从玛格丽特揭秘过程中可以看出,要探究一个事物,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填写出其中三点。

(1);(2);(3)(3分)

19.从文中推断,第7段的内容显然应与第6段相对。请你用一段话来驳斥对方(即第6段)的观点,阐明自己的见解。(3分)

答案:

15.(4分,各2分)(1)蒙娜丽莎微笑时隐时现(意到即可)(2)蒙娜丽莎含蓄的笑容,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16.视网膜区域名称功能论断

小凹区对阴影不敏感,善于分辨彩色和细节。蒙娜丽莎微笑的忽隐忽现,是由于眼睛注视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

外围区对彩色和细节不敏感,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

17.(4分,各2分)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终于解开了糟蹋艺术做煞风景的事

18.(3分,答出一点得1分)(1)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丰厚的知识储备

(3)锲而不舍的精神(4)勇于实践的精神(5)严谨的科学态度

19.(3分,符合一点得1分)得分要点:(1)能从科学或艺术相结合等角度驳斥对方,确立自己的观点。(2)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3)表述完整。

[附原文]“达·芬奇乃文艺复兴之旷世奇才,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他特别对物理学、生理学和医学感兴趣,研究人体颇有,作出过许多贡献。如今蒙娜丽莎微笑之谜揭开了,达·芬奇在开之灵当拊掌赞之日:后生可畏,深得吾心!”

北京海淀:

成功登陆火星的“勇气”号探测器

17.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介绍“勇气”号探测器。(答案不超过42个字)(3分)

18.文中对“勇气”号的结构、装备及其功能进行说明的是第段到第段。(2分)

19.既然火星被称为“死亡行星”,登陆非常困难,为什么人类还要坚持对火星的科学探索?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写出四点理由。(4分)

20.形象、生动是这篇科普短文的语言特点之一,请你以第⑸段中画线的(甲)(乙)两个句子的一个为例,进行具体分析。(3分)

21.“勇气”号这一名称是从参加火星探测器命名比赛的一万份美国小学生作文中挑选出来的,选中文章的作者是一名9岁的小女孩。人们为什么把为火星探测器命名这样神圣的使命交给孩子们呢?为什么“勇气”号这一命名能够中选呢?谈谈你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

答案:

17.“勇气”号探测器是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移动的、自动化的、用来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的大型实验室。

18.⑷⑺

19.答案要点:①了解火星及其演化过程;②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③探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④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⑤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一扇希望之门;⑥探索太空奥秘是人类的千年梦想。

20.(甲)句:“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寻找探测目标时视角广阔、动作灵活的特点,写得饶有趣味。(乙)句:用“敲敲打打”“搜集”“前进”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工作时像地质学家一样科学严谨、有条不紊;语言生动有趣。

21.第一问答案要点:①孩子代表人类的未来和希望;②相信孩子具有丰富的想像力;③激发孩子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④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第二问:因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需要能力,需要有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

黄冈:

人类能移居火星么?

13.阅读第二自然段,指出火星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的四个条件。(4分)

(1)(2)(3)(4)

14.祖布林和弗雷德曼对探测火星的意义各有什么看法?简要回答。(2分)

祖布林:弗雷德曼:

15.由于编者的疏忽,文中划线句子中掉了一个“不”字。有人认为这个“不”字应放在(A)处,也有人认为应放在(B)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2分)

16.假如有一天火星人来到地球做客,请以导游的身份向客人介绍你知晓的一处旅游景点及特征。(2分)

答案:

13.(1)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2)火星上有相当于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重力。(3)火星上有相当于地球百分之一的大气浓度。(4)火星上有水。⑤火星距离地球近。

14.祖布林: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弗雷德曼:了解生命的缘起和归宿。

15.放在A处,“我们将不得不再次审视人类和地球的关系”才有依据,正因为不能往火星上移民,地球才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进一步强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16.略。

太原:

奇妙的对称世界?

16、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3分)?

①②③

17、文中画线处所举万花筒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3分)

18、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自由选用下面资料,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种美的差异。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6分)?

资料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选自《苏州园林》)?

资料②:右图是我国古代艺术瑰宝——马踏飞燕。飞奔的骏马只有一只蹄踏在飞燕上,四蹄姿态各不相同,打破了对称。铜马足下的飞燕用来衬托良马之神速。

19、对偶就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第七回回目:五行山下定心猿

【帮帮你】“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心猿”即孙悟空。

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这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的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答案:

16、①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②艺术家利用对称创造出美;

③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每一方面1分,共3分)

17、示例:文中列举生活中极常见的例子,生动具体(深入浅出)的揭示了对称美的原因。

(点出生动具体或深入浅出1分,点明揭示了对称美的原因1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18、示例1:对称创造出的是整齐、端庄的美,故宫因此显得气势恢宏;不对称创造出的是自然的美,苏州园林因此给人以“如在画图中”之感

示例2:静立的马是对称的,但它只有自然之美;“马踏飞燕”中的马打破了对称,呈现出了艺术之美。后者灵动的姿态,张扬的个性,体现出了艺术家对美的独特感受。

示例3:如果说对称之美是一座庄严、凝重的高山,那么不对称之美就是一条欢快、灵动的小溪。对称能给人以整齐之感,如故宫建筑的恢宏、肃穆;不对称则给人以飘逸之感,如苏州园林的自然、闲适。不同的美感,源于不同的艺术风格。

(点明差异2分,结合具体内容阐述差异2分,说明方法1分,语言表述1分,共6分)

19、八卦炉中逃大圣?

(点明八卦炉中或里、内1分,使用逃或走、困、炼1分,答出大圣或悟空1分,共3分)??

贵州·贵阳:

听的能力考查(共30分)

(认真听三遍朗读录音,按下面要求作答。考生可以边听边答题)

1.根据科学家估计,地球的年龄大约有多少年?(2分)

2.人类称霸万物,任意宰割万物,其实是在为自己酿造什么?(2分)

3.请任意写出短文中的5个成语。(5分)

4.短文中有一组鲜明的对比句,准确地表现了其他生物和人类此消彼长的状况,其内容是:

5.由于人们缺乏理性和盲目发展,在人的自我生存欲面前不复存在的是:

6.给这篇短文拟两个恰当的标题。(4分)

①②

7.这篇短文主要想告诉人们:(4分)

8.作为人类的一员,如果造物主也请你提出改进意见,你会怎么说?(5分)

你说:

答案:

一、听的能力考查(共30分)

1.46亿年2.悲剧

3.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珍禽异兽、自作聪明、妄自尊大、销声匿迹、乐此不疲(任意写出其中的5个即可,每个1分)

4.将每年人类的增长数量和其他生物的灭绝数量作对比

5.自然的和谐、生态的平衡(每个记2分)

6.示例:①位置②人类的正确位置③同生共存是地球的法则④人类中心主义休矣⑤物种的表决与人类的警醒

……(所言合情理、合要求即可)

7.在自然界中人与其他物种应该和谐相处,同生共存,否则人类将会为自己酿造悲剧。

(意思相近即可)8.略(所言必须合情合理,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说明文阅读的主要试题类型

全文共 4180 字

+ 加入清单

一、内容概括题型 二、结构分析题型三、信息提取概括题型四、词句理解题型

五、说明方法运用题型 六、语言品析题型七、材料链接题型 八、开放拓展题型

一、内容概括题型

【 题型分类 】

1、对某一段或某几段内容的概括

2、对相关内容的概括

3、给概括出的内容找对应段落

【 题型示例 】

例1:北京市语文中考课标B卷“人禽流感”第16题第②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禽流感存在着人人相传的迹象,并造成人员死亡。

【方法技巧】

1、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词、关键句;

2、结合段落中说明特征或几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 句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联合,并简明的表达。

二、结构分析题型

1、着眼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

【方法技巧】

答这种题型,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也有的需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 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的了。

2、能否调换段落的顺序;

3、文章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1、总分式;2、递进式(现阶段,以总分总式最为多见。先总写说明对象的特征,然后分写说明对象的特征。)

【方法技巧】

1、要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或整体的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2、不能调换段落顺序的理由是。

(1)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2)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3)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某一段落在全文的作用,或能否删去某段。

【方法技巧】

(1)立足全文,准确理解全文的结构特点;

(2)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3)对局部内容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做出阐述,并根据说明的顺序说明是否删掉的理由。

(4)判断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三、信息提取概括题型

【 题型分类 】

1、说明对象:答题技法:看题目或首尾段。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病毒》一文的说明对象:病毒的危害),需要强调的是,大多数说明文题目就是说明对象。

2、说明对象的特征: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注意段意、中心句。每一段的开头或者结尾尤其是第一段的开头和结尾可多留意。

(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看 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 (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3、给被说明的对象下定义;

4、从几句话中提取概括信息;

5、从一个段落中提取概括信息;

6、从几个段落或全篇中提取概括信息

【方法技巧】

1、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及运用“定义”的方法说明事物,下定义要求准确、严密,语言应简明,常用的是判断句的形式,即“xx是xx”的句式。注意和作诠释作区分。

2、(1)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 (2)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 (3)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四、词句理解题型

【 题型分类 】

1、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2、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

3、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 方法技巧 】

1、对重要词语、句子的在理解都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2、 从文段中找出指代的内容,方法一般是从该代词的前面看这个代词所指的内容。

3、常见代词:“这样、这、这种、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的指代义,多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一般是往前找,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五、说明方法运用题型

【 题型分类 】

1、判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2、画线句子运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选择一种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4、引用传说、故事、诗句、名联、谜语等的作用

【 方法技巧 】

1、明确常用的10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引用、摹状貌、列图表等。

(1)举例子:具体形象的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多直接说明前面的一句话)

(2)列数字:科学准确的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3)分类别: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的…特征;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4)作比较:清楚明白的说明了…的…特征(地位、影响等)

(5)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6)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7)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8)引用: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兴趣。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考查的一般模式是:“这段文字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清楚明白的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特点(特征)。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对说明方法的考查是2个甚至是3个。

2、在回答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时,要结合句子本身和文中的语境作答。

3、在具体回答运用说明方法作用时,不要笼统的答,必须结合原文,具体指出说明了什么东西的什么样的特征。

如:引用的传说、诗句、谜语等,除了联系上下文,前后语境,指明它说明了什么之外,还应注意它是否在说明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或是增强了生动性和可读性。

(如《漫话对联》)第一段引用几副名联的作用是什么?

①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②引出下文对联知识的介绍。(或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六、语言品析题型

【题型分类】

1、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2、加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3、加点词能否换成另外一个,为什么? 某两个或多个加点词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答题技巧】:

1、先解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2、(1)表态(删还是不删)。(2)解词。(3)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4)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显得太绝对),不符合实际。(5)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不(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例1:(《中国石拱桥》“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表示差不多,说明桥面与河面平行的程度,去掉意思变为桥面与河面完全平行了,与实际不符,也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例2:( “走进森林” “第7段划线句子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不能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

例3: (“农药是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之一起限制作用,用在这里表示除了农药外还有其它的污染源,去掉后成了农药是主要来源,显得太绝对。这与事实不符合,也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备注:所考查到的一些副词,如“几乎、也许、大约”和数词“一倍、左右、大多数”等往往起限制作用,有的起强调作用,去掉后意思虽然没变化,但语气上有变化。

3. (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

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颠倒后与前文逻辑顺序不相符和。

4.可找表程度的修饰词、代词(“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数字等。

七、材料链接题型

【题型分类】1、链接一则材料 2、链接几则材料

【题型示例】例 《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指导》 P72)

【市民甲】可采用“生物防治法”,引进天敌,治理“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市民乙】应保护和培植本土植物,不要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以维持本土植物多样性。

【市民丙】应尽早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早防早控,确保生态系统安全。

——例一:赞同市民甲的想法。“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成为生态杀手主要原因是缺少天敌的威胁。若适当引进其天敌,它们生长的环境阻力会变大,繁殖速度会变慢。这样就不会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了。

——例二:赞同市民乙的想法。这种方法简便经济,可操作性强,可有效防御外来植物的入侵。而且市民对本土植物有一种亲切感,多培植本土植物可满足市民的情感需求。 ——例三:赞同市民丙的想法。早防早控,能防患于未然,确保生态系统安全。因为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大量繁 衍便很难控制了,消除它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方法技巧】第一步,读清题。把握题干中关键词或短语,理解题意。

第二步,析材料。明确材料和文章的关系,把握材料的个性共性。抓筛选点提炼点。 第三步,看原文。把握文章内容主旨。

第四步,精表述。结合原文和材料的内容、中心写出探究结果。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洁、明了。

八、开放拓展题型

【 题型分类 】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5.谈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

6. 有创见地补写文章结尾;

7.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8.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建议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二年级语文作文秋天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瓜果的飘香,随着凉爽的秋风,秋,华丽得到来了。

秋是一个金黄色的季节,一切都是金黄色的,仿佛秋天给大地披上了一件金黄的大衣。落叶轻飘飘得落下,随着秋风,跳起了一曲华尔兹的优美舞蹈,一曲完毕,落叶落到了地上,完成了它的使命。

秋天是一个充满香气的季节,各种香味混合在清爽的秋风中:桂花淡淡的香气、果园里水果的“甜”味、还有混合着泥土的蔬菜味……一切的香味,全混合在秋风中,随着秋风,飘向远方。

秋天,不仅是一个充满香味的季节,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的果园和菜园里,全充满了丰收的欢乐,农民们对一年的收获的喜悦、孩子们在园子里奔跑、玩耍的快乐。玩累了、疯够了,就躺在金黄色的落叶堆,吃着果子,谈论着那充满童真而却又伟大的理想。

秋天的蔬菜和水果也是活的:稻谷露出金色的笑脸笑弯了腰;苹果涨红了脸;香蕉弯着腰,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也可以说,世间万物都有生命,只在于你是否关注过。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金黄色的大衣笼罩了大地,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充满诗情画意;秋天就像是出海归来的渔船,满载人们的欣喜;秋天就像上帝赋予人类的礼物,洋溢丰收的喜悦。

假如说春是季节的王,夏是季节的后那么秋就是季节的仁者与圣者包容一个存在,包容一个再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生爱鸟护鸟的说明文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保护儿,人人有责

放暑假啦,小明到奶奶家去住,奶奶住的那个村子前,有一片茂盛的小树林,里面栖息着好多小鸟,树林里整天洋溢着小鸟们的欢笑声。

爷爷带上小明,又约上几个小朋友到树林里去玩。一只小鸟正在修理自己五彩缤纷的羽毛。小明悄无声息地拿起一块石子,快,准,狠,向那只可爱的小鸟扔过去,小鸟刚反应过来,想拍拍翅膀起飞的时候,石子就砸中了那只可怜的小鸟。她受伤了,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小明跑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捧起了,回家啦。

奶奶和小明一起给这只小鸟包扎了伤口,把它养在一个精致的笼子里,小鸟在里面生活的无忧无虑,不用再为食物担心。可是它觉得这样的感觉一点都不快活,它失去了蓝天,失去了森林,还失去了自由。爷爷对小明说:“小明,快把这只小鸟放了吧,让他自己去寻找幸福,在遥远的天空里自由自在的生活!鸟类是我们的朋友!”小明听了爷爷的话,依依不舍地打开了笼子。看着小鸟飞向远方。

保护鸟儿,人人有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生优秀阅读作文400字:《一只贝》读后感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在老师带领下走进了贾平凹写的一只贝的故事。

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直可敬的贝。是啊!它用血和肉来磨练这颗稀罕的大珍珠,它值得人敬佩,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身体,那石头十分硬,无论如何也不能挤碎它,石头又带有棱角,贝壳上好看的色彩和线条没有了,贝多么的可怜啊,而它却诉不出苦来。

时我想对这只可怜的贝说:你多么坚强啊!你与带着棱角的硬室友做斗争,多么痛苦啊!这痛苦让你失去了原本美丽的外表,但你又诉不出苦,别怕!彩虹总在风雨后,相信你一定会见到瑰丽的彩虹的!这时我想到了勤劳的农民,是他们给我们饭吃;我想到了白衣天使医生;是他们在我们生病是给我们帮助;这时我想到了辛苦的老师,是他们的辛勤付出给了我们知识……太多太多的人像这只贝一样给予我们帮助。

啊!读了这篇课文,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把我辛辛苦苦养大,我却常常惹他们生气,尽管如此,我妈妈还是天天苦苦给我检查作业,现在发现我的母亲头发上,已经不知不觉长了白头发,眼角的皱纹也多了几条。

现在,还要感谢我的老师,老师给我们教知识,还要帮我们改作业,我们却不常常交作业,又一次我们把作业交给老师,老师点了一下作业,天呐!居然还差9本,当时老师就生了很大的气,老师批评了我们一节课,我们的脸都下垂,老师陪伴了我们五年了!老师很有责任心,我们以后再也不会惹老师生气了。

[小学生优秀阅读作文400字:《一只贝》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生介绍生活物品说明文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不同的玩具模型小汽车,都是我做的。史上可能认为,这些玩具汽车小模型,怎么是从一个小孩子手里创作出的呢?

由我来介绍一下我的玩具汽车小模型的其中一个吧。这是一个装饰物的盒子。首先准备两个大的和两个小的汽水瓶瓶盖,胶布,卡纸,黑色记号笔。先把卡纸剪出一个长条来,然后,再剪出五个小正方形,其中两个小正方形贴在长条上边,其余三个小正方形贴在后面。再剪一个圆圈,贴在前面最鼓的地方。然后,再用记号笔在前面画一个圆圈,这代表灯,后边也画两个灯。在侧面剪出两个车门,上边透一个顶。最下面就是贴车轮,先把两个小的贴在前面,再把两个大的贴在后面。

玩具模型小汽车是在每个孩子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内外兼修相得益彰——小学语文“问题化学习”作文课程实施

全文共 1213 字

+ 加入清单

内外兼修相得益彰——小学语文问题学习”作文课程实施

一、课程内容

“问题化学习”作文课程,就是基于问题化学习的写作,即从文章中心出发,以“写什么”“怎么写”两条主线展开追问,梳理文章脉络,形成问题系统,并以此问题系统指导写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地用“问题系统”追问自己,进而优化写作过程。“问题化学习”作文课程的开发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根据作文教学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校本课程学习活动,与作文教学相辅相成。课程的实施主要围绕六大基本要素展开,包括一个语文拓展活动,两大问题系统,AB文比较,一个写作训练点,一篇下水文,一份资料卡。

二、课程实施

1.开展有效的语文拓展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在写作时调取自己的独特生活经历,我经常在作文课前开展一些语文拓展活动,一般分为活动类、阅读类、绘画类、实践类等。借助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完成素材积累,解决作文教学中无话可写的问题。

2.建构两大问题系统

问题化学习强调以问题的系统设计来贯穿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通过序列化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获得知识,启迪智慧。在“问题化学习”作文课程实施中,学习建构与修改问题系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学习方法。问题系统的建构就是学生写作构思的过程,在不断的追问中,学生将作文问题系统具体化,写作的框架也就了然于心了。

3.提升写作技能

确定了选材和写作构思后,学生面临的写作难题便是怎样将文章写生动。“问题化学习”作文课程以“比较AB文、欣赏教师下水文、制作资料卡”来解决这个难题。需要注意的是,这三者都是以“一个写作训练点”为前提的。

比较AB文。AB文是指两篇使用同样材料写出来的文章。A篇是学生写的,B篇是经过教师修改的。比较AB文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写作训练点,学习B篇的写作方法。

欣赏下水文。教师通过写下水文,能更好地体会学生写作时的困惑,从而正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下水文也是学生最好的范文,为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表达提供更多的语言范式。教师下水文一般放在作文指导的欣赏环节,在学生确定了习作的选材、建构好问题系统、明确本节课的写作训练点后,出示教师下水文,让学生画画喜欢的句子,交流想仿写的地方。制作资料卡。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通常,我会采用“一课一资料卡”解决一堂作文课的语言表达问题,用“一生一资料本”加大学生阅读量,加强语言积累。

通过“AB文比较、欣赏下水文、制作资料卡”的方法,教师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写作技能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这三者都是为写作训练点服务的。每次写作,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和语言发展的规律,根据习作的具体要求,结合年段的写作目标,确立一个写作训练点。最终一个个训练点串联起来,形成螺旋上升式的技能点序列,使学生在有序训练中提高写作能力。

4.借力作文评价表解决作文修改评价问题

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也是提升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问题化学习”作文课程主要引导学生从自构的问题系统出发,围绕作文评价表来修改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生写葡萄的说明文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爱葡萄,不仅仅是因为它玲珑多姿,更重要的是葡萄香甜可口,让人吃了还想吃。

星期天,我在家里睡懒觉,突然,听见“咚咚咚的敲门声,我就从猫眼瞧了瞧,哦~。原来是妈妈呀!我就赶紧开了门,我见妈妈手里提了个袋子我很好奇我问“妈妈这袋子装着什么呀?”我问妈妈,妈妈回答:“这个袋子装的是你最爱吃的葡萄啊”,我一听是葡萄可开心了,因为我最爱吃葡萄,“谢谢妈妈”我说。

我把葡萄“洗了个澡”一颗颗水灵灵的水晶般的葡萄。它们伸展着嫩绿色的叶子,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聚拢在一起,密密麻麻的,像满天繁星,令人眼花缭乱。葡萄圆圆的,摸起来滑熘熘的,非常舒服。

我就开始吃了,剥去皮,放进嘴里,香甜可口的汁水一下子渗遍全身,那甜滋滋的味道始终留在你的嘴里,久久不会消失,在吃一颗,透过葡萄肉,隐隐约约看见几粒葡萄核躲在果肉里。我把葡萄放进嘴里轻轻一咬,一股汁水流了出来,又酸又甜。一股清凉的滋味一下从舌尖滑到心底。

葡萄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的,?暗红色的,有的是淡绿色的,有的是淡紫色的,有的又是紫里透红的……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光十色,一颗颗可爱的小葡萄闪闪发光。

我喜爱葡萄,你喜欢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语文教学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1583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五年级语文教师的我,也不断在反思: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如何让孩子在我的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对语文的热爱?我觉得一节好的语文课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例如《母亲的呼唤》一课,以"母亲的呼唤"为线索,写了作者儿时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实,感人至深。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有一个人,你永远占据在她心最柔软的地方,她愿意用一生来爱你,这个人叫母亲。让我们深情地呼唤她的名字——母亲。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从小到大,母亲给了我们无穷的关怀和疼爱,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再一次深情地呼唤——母亲。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一天天变老,然而,永远不变的是母亲那一声声悠长而温暖的呼唤——母亲的呼唤。母亲的呼唤,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的呼唤》这篇课文,再次感受一下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的爱和暖。”简短的一段话,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一年多的语文教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验。的确,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课堂上,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每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我都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上课时,同学们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学生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练习、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让同学们捐赠出自己喜爱的图书,作为公共资源分享给更多的同学,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

3、引进生活的活水。

于漪老师提出:“语文应和生活相联系,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活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又怎能学好语文呢?”所以在教学中经常引进生活的活水,运用多种课型,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以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以及自己短短的语文教学经历,特别是在整体批阅了学生的作文之后,我真正地意识到:小学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只有学生把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对周围生活的观察、品味、描写中,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因此,我不断鼓励我的学生坚持观察周围的一切,要养成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好习惯,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演变成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丰富资源。

总之,我期盼着:我的语文课堂会变成孩子们学习知识、放飞梦想的理想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描写蚂蚁的村落的小学说明文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坐在草地旁的石砖上,漫不经心地拨弄着一根草,突然,一只小蚂蚁进入了我的视线。

小蚂蚁在这郁郁葱葱的森林里艰难地跋涉,不时被几跟小草挡住去路。我的目光追随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把我带进了它们的村落。它在一个小洞前停住了,又一只小蚂蚁出来迎接它。它们互相碰触着对方的触角,似乎在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随后,它们转过身,回到了自己快乐的天地。

蚂蚁的村落真是热闹!大大小小的村民都在忙碌着,不时亲热地碰碰触角,好像攀谈得很投机。看啊!它们举着馒头渣儿,面包屑,行色匆匆地赶着路。突然,一只小蚂蚁碰到了一块肉渣渣,足有它身体的十几倍大了。小蚂蚁用触角碰了碰它,转身走了。我想他不会丢下食物不管的。果然,它带着同伴们浩浩荡荡地来了。它们钻到食物底下,我仿佛听到“一二三”的喊声,食物举起来了!它们艰难却坚定地走着,把“战利品”收进粮仓,又分散开来,去寻找新的事物,为自己的生活忙碌着。我迷惑了:它们的心中究竟藏着多少坚定的意志?在它们的身体里蕴含着多少惊人的力量?在它们的脑海中又有多少的智慧?

我的目光又被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一只大的蚂蚁——蚂蚁王站在队伍的最前端,指挥着。还有很多分别停在树枝上、花儿上、草尖上,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把身下的树叶、花儿、草儿摇晃着。“哒、哒、哒、嚓、唦啦啦”,多么优美,多么欢快的音乐,流进我的耳朵,流进我的心房。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那些蚂蚁音乐家才能演奏出来的!

咦,那是什么?噢,一只黑甲虫来到了蚂蚁的村落,村民们对它很有礼貌友好地交流着。瞧!一只大的蚂蚁还带着一些村民会见“外宾”呢!它们相处的多么和谐!

你看:工程师们在忙于建筑设计,搬运工在搬运食物……一派繁荣的景象,村民们生活的井井有序。

希望我这次奇异的游历,载着你们驶进快乐的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语文比喻句积累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松树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

我们像小鸟一样。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不是蝴蝶,不是小鸟,是红叶舞,黄叶飘,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

河面闪着阳光笑,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小柏树就像战士一样笔直的站在那里。

美丽的衣裳,像朵朵花儿开放。

小小竹排画中游。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栋长长的房子。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

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

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的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

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阅读天空小学生作文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独自徘徊在落叶纷飞的花园香径上,却无法嗅到往日的菊花香。仰望天空,天高云淡,多么令人神往。只因为那里有我至亲的的,于是我习惯了阅读天空。

儿时,走在放学的路上,踏着歌总会看到一些幸福的孩子被祖母拉着手,欢声笑语随风飘到每个角落。那老人纸扇般的皱纹下,一双慈祥的明眸使我不禁想起一个我未曾谋面的人-——我的祖母。她在天堂过得好吗?

曾几何时,当我翻开那早已泛黄的相册,用心去触摸那流逝的岁月,我的祖母,和蔼的微笑,似水的眸子,花白的短发印在了我内心深处。眼睛真的会说话吗?如果会,我的眼睛会告诉她,我好想念她!

曾几何时,与父亲倚在公园的长椅上聊天时,父亲总会语重心长地告诉我:“知道为什么我无论心情好坏都会来这个公园吗?”我仰望着天空,心里有些疑惑。“小时候,你奶奶经常来这里,她告诉我,人生像天空一样善变,但充满无限韵味,应该用心阅读。”天空的云棉棉的,好像棉花糖那样,多么甜美!风儿习习,云朵里被我发现了那似水的双眸,慈祥会心的微笑。祖母,你在天空那边过得好吗?我好想你!我从父亲那里学会了阅读天空,而他是向你学的。阅读天空,祖母……

曾几何时,独自徘徊在公园小径时,找一长椅坐下,静下心来,阅读天空。眼睛湿了。好想祖母。老人和孩子都是天真的,都会彼此思念的,你在想我吗,祖母!泪如雨下,好想,好想此时的天空是一部对于我的悲剧。但是我一定要阅读。我想念祖母,因为太阳的离去,最后的一丝温度也荡然无存。叶依然在落,我依然在阅读天空。那黯然了的天空,我依然在想念,想念祖母。过了好久,我伴着月光,踏着想念回家。

我的祖母,愿你在天空那边幸福。人的一生有着多少悲欢离合,想念是会呼吸的痛,并教会了我阅读天空。

[阅读天空小学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语文文本讲析适度与失度的思考的作文

全文共 1720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文本讲析需要掌握适度原则。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需要杜绝,现代教学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一味让学生自学也不可取。文本内涵讲析不能用时间进行限定,因为不同文本内容和学生学习都存在个性特征,教师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文本讲析角度、深度和宽度。这对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有重要帮助。

一、内涵挖掘,根据学生需要把握深浅

小学语文文本大多属于经典之作,教师对文本内质挖掘,需要掌握几个维度。首先是文本内质因素,文本字词应用、句法构建、写作特色展示,以及作者情感渗透表达,形成文本内涵要素。其次是生本因素,学生学习力存在个体差异,对文本阅读学习实效性不会相同,教师要对不同群体学生学习特质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深度调研,这样才能发现学生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学习《早》时,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早”字。教师问学生:“你看到这个字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要用‘早’字作为课题?这个‘早’有什么来历呢?”在品味两个“早”的异同时,教师这样引导:“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或者是记下你的感悟和发现。”在图文讲解时,教师问学生:“根据图文介绍,你找到文本的写作线索了吗?能不能用几个词语串联起来?”在文本结尾,教师这样进行小结:“作者由腊梅的清香引入鲁迅课桌上早字的来历,进而对鲁迅的优良品质进行评价,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样一个‘早’字给我们带来的激励效果是无可估量的。”教师在文本解读的几个关键环节,都进行了提示、提问和点拨,给学生指明了思考方向,学生阅读效果良好。这样的文本解读就是适度的。

二、外延伸展,根据教学需要掌握经纬

小学语文文本编辑时,大多是以单元形式存在,即相似文本内容构成一个学习单元,编辑意图非常明显,就是为提升群文阅读的需要,让学生在文本阅读学习中通过对比阅读,对相关文本内涵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比对、归结,最终形成文本阅读共性认知。教师在具体讲解时,要注意文本外延经纬度的延伸,通过对相似文本内容的横向纵向联系,形成崭新的阅读认知。

在学习《神奇的克隆》时,文本最后两段,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制造”人体器官,最后一段:“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对这部分进行解读,很自然要涉及克隆人的话题。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讲解的:“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但克隆人是不是存在道德伦理等问题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给出比较确定的回答。克隆人涉及很多现实问题,对道德伦理会产生冲击,它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效应,自然是不能允许的。”很显然,这位教师对文本解读失度了,文本中本来就没有涉及克隆人这个话题,教师对文本展开外延解读并没有错,但问题需要由学生来感悟,而不是教师自问自答,这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没有一点益处。

三、内在联系,根据综合需要生发思维

每一篇教材文本都有多层次内涵,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进行深度解析,但对文本内在重要因素进行渗透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文本中的经典语句赏析,就是非常好的文本解读标本。教师对个别语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讲解,给学生树立学习典例,自然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学习《爱如茉莉》时,教师对典型字词进行针对性解读:“叮嘱是什么意思?爸爸叮嘱我什么呢?说一遍两遍算不算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呢?你平时是不是也会遇到被人叮嘱的情况呢?‘寻思、随手、一本正经’这三个词语写的是什么情节?表达了什么情感呢?”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展开讨论,课堂学习气氛浓烈。问题展示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及时跟进纠正评价。教师对重要词语进行深度剖析,将文本各种内质因素进行深度挖掘,找到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认知体系。这样的文本深度解析给学生以清晰的学习引导。学生跟随教师引导,很自然抵达文本核心内容,这样的文本解读当然是适度的。

任何事物解读操作都有一个适度的问题,小学语文文本讲析也是这样,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讲解维度。教师在文本讲解适度问题上要谨慎把握,既不能讲得太多,有过度之嫌;也不可讲得太少,给学生学习造成认知障碍。能够合理设计讲解维度,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

[小学语文文本讲析适度与失度的思考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