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立冬节气都有哪些习俗(最新20篇)

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风俗就是祈求织女星,小编收集了七夕习俗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6913

作文

1000

描写家乡的习俗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老家仙游,有一个特有的习俗——做寿。

无论男女,只要是年龄过了五十,每逢整十岁就要做寿。在正月初三到正月初六,要办酒席,请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过来,为的是为寿星送上祝福。

人到齐后,随着一声开席的鞭炮声,做寿也就开始了。寿星家里围着一桌桌的人,大家都欢声笑语。

主人家开始上菜,大家就边吃边聊。

大概上了三四盘菜后,寿星就过来和每一桌的人干杯。有酒的喝酒,没酒的用果汁代替。反正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干杯,再给寿星说上几句祝福的话。寿星听了当然开心,连忙叫我们多吃点,然后又匆匆地到下一桌去和客人干杯了。

做寿时,主人家必须上两道菜:莆田卤面和海蛎汤。莆田卤面其实就是普通的面,但配上一些配料:蘑菇、肉、白菜等,就变得极其的美味。海蛎汤也非常不错,没有放什么味精却也能让人一碗接一碗的喝。这两道菜就好像酒席的象征一样。但其实每道菜都是家常菜,主人把我们当作家人,而并非简单的

客人。所以是再简单的菜肴,也能吃出浓浓的乡情、乡味。

做寿结束时,又是一阵散席的炮竹声。客人要和寿星说声“祝您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啊……”然后感谢款待,寒暄几句也就走了。于是那几天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都在吃酒席,家家都在放鞭炮,好热闹!

客人不是为了蹭吃而来的。其实整个村子都像是一家人,做寿就像是为家人过生日一样。主人也是不收钱的。就是这样一个短暂而美好的仪式,有时办的比婚礼还盛大。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做寿。其实和过年也有点像——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开始,转眼又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消逝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春节,我们都会包饺子、放鞭炮,去拜年,而且还会领到红包。

在除夕那天,大人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在包饺子,有的去粘春联,等到了傍晚,爸爸就让我去点燃鞭炮,刚一点着噼里啪啦便响起来,那声音呀,可大了。

等我们放完了炮,就去吃饺子了。来到屋里,奶奶说,他在一个饺子里放了一块钱,谁吃到了,他就有福了。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心想:一定要吃到那一块钱。可是我已经吃了五碗了,还没有吃到那一块钱。弟弟却吃到了。于是奶奶说,弟弟真是幸运,是个有福之人。

天完全黑了下来,每一家又都放一些好看的烟花。我们家的烟花放完了,我们就会坐在房顶上面,观赏别人家的烟花。

到了正月十五,我们都会吃元宵,妈妈买的元宵,有山楂口味和黑芝麻口味的,吃到嘴里,甜甜的,而且还非常的松软可口。

到了晚上,孩子们都会挑着小灯笼出来逛灯会,玩游戏。

到了正月十六,早上天刚刚亮每家每户门前都会燃起一堆熊熊燃烧的篝火。大人们会拿着小孩子的衣服在上面烤,听说烤一烤还能治百病呢。

我起床后马上拿了一个苹果,把一根棍子扎进了苹果里面,把它放到火上慢慢烤,终于我把苹果烧的红彤彤,热乎乎的,摸一下还有可能会烫到手呢。于是我就大口大口地吃完了这个又大又甜的苹果。

这就是我们家乡春节的习俗,我从家乡的习俗里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过年的习俗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那么,人们过年一般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习俗了。

在大城市里,除夕那天,人人都穿起新衣裳,接着清洁自己的房子,贴对联,购买年货,然后把买来的新花草摆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丰富的团年饭。人们吃完团年饭后,就

在规定的路段上放烟花,或者在家看电视转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乡村的除夕是这样过的:大清早,人们就起来了。换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门前贴对联,家家户户的院里都挂上了红灯笼。晚上,家家户户的灯笼都亮了,红红火火一片。每家门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声。人人挨家挨户到处串门,好不热闹。

大年初一,城市和乡村的人们,都带着年货,有的去庙里上香;有的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还有的一家一起出去游玩。

这就是中国人们过年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春节习俗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一年中比较重要的节日,春节俗称“过年”,有辞旧迎新的意思,每到年初和年终交替时,我们就会过节来庆祝一下,这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节日,那么你知道春节的习俗有哪些吗?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春节的习俗吧。

一、买年货

在每年的春节将至时,家家户户都会置办年货,像蔬菜水果肉,花生瓜子饮料等都会准备很多,以便在过年期间招待亲朋好友,在大家看来只有准备好丰富的食物,才能从各个方面招待好大家,所以买年货就成为了过年的准备工作了。

二、贴对联

贴对联是春节重要的习俗,大家每年都会对门外的对联进行换新,以此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一般对联都是用毛笔书写,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彰显,据了解,贴对联的习俗起源于宋代,然后在明代盛行,一直流传到至今,所以过年贴对联不仅是习俗,更是大家的一种习惯了。

三、吃年夜饭

年夜饭一般在除夕夜这晚,全家人欢聚一堂,摆满丰盛的饭菜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可以说,吃年夜饭是春节前比较重要的习俗了,也是春节的重头戏,而且每一道上桌的菜都很讲究,鱼代表了年年有余,鸡代表了有计,发菜代表了发财,生菜代表了生财等等,很多地方的人对年夜饭都比较看重。

四、放鞭炮

放鞭炮是每个春节都少不了的流程,家家户户在大年初一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音来除旧迎新,所以在初一零点开始,鞭炮声就会响起来了,一直持续到早上,放鞭炮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新年,也营造出了一种非常热闹的氛围。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春节的习俗还有看春晚、守岁、拜大年、吃饺子、吃汤圆、逛庙会等等,这些习俗给春节带来了很多乐趣,也让大家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体验端午节习俗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付*翔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端午节,呵呵,其实不是端午节,是端午的前一个星期,今天我们体验了端午节的很多习俗,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包粽子了。

我们先到了指定的位置后,就要开始包粽子了,可领队老师就是不领情,叫我们先看示范再做粽子,我们只好硬着头皮看完示范。

不过,这示范也不久,只是一位阿姨把两片粽叶交叉再拉起长的地方,放些糯米和五花肉、蛋黄,最后包住用绳子穿好而已,看完后,同学们都说这也太简单了吧!

我们要开始包粽子了,我先把粽叶交叉,然后折一折,就变成了一个“漏斗”,之后放点糯米,再放点五花肉和蛋黄,不过我在这一步时不小心掉了一些糯米,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仍然用心地加了点糯米,又加点脱了皮的绿豆,最后把叶子包紧,用绳子绑紧就可以了,但是变成了上面小,下面大的形状,就像一个福袋一样,我看着自己包的“杰作”,不觉哈哈地笑了起来。

我们还体验了放风筝等其它的习俗,同时我也学到了许多端午节的习俗,我喜欢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节日习俗作文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史料显示,上古的夏殷周时代,对“正月”的具体时间安排是不一样的。夏以今农历一月为正月,第一个节气是立春;殷以今农历十二月为正月,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为小寒;周则同样以今农历十二月为正月,但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日却是从冬至开始,因此冬至这一天,也就是当年的“元旦”。

周以后,计算二十四节气,都从冬至开始,这样冬至便成了“岁首”。再者冬至所在的十一月份曾经是“正月”。这也就是“冬至大如年”一说的来头。

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历史上确有一段时间把“冬至”视为“岁首”,把冬至的前一天之夜视为“岁除”。当冬至节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呈式微之态时,原来那些习俗,便渐渐融入了后来盛行的“春节”之中了。

冬至具备“阳气始至”的特殊特点,意味着“阳气始生”,万物开始萌动。因此,在冬至日吃汤圆,又何尝不是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呢?因此长了一岁,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二十四节气谚语

全文共 2033 字

+ 加入清单

1、冬节月中央,无雪也无霜。(冬节在月中,当年冬天很少有霜雪。)

2、送月雨,后月无焦土。(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3、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4、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5、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着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6、晚看西北黑,半暝仔起风雨。(傍晚,西北天上有乌云,半夜有风雨。)

7、落霜有日照,乌寒着无药。(阴冷天气,虽落霜,如有日照可温暖,否则就冷了。)

8、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9、立夏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10、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11、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12、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13、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梅雨季节雨水多。)

14、夏至见春天,有雨到秋天。

15、雨夹雪、下不歇。

16、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17、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乌云近日)

18、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19、六月十二,彭祖忌,无风也雨意。(台风季节,没有风也有雨意。)

20、雪花好比银钱,雪被子盖麦田。

21、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22、立冬先封地,风雨受人忌。

23、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24、十二月初三,黑龟湳,落雨落甲廿九暗。(十二月三日若下雨,下到廿九日除夕。)

25、初三四,月眉意。十五六,月当圆。廿三四,月暗暝。

26、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27、乌云飞上山,棕蓑提来披。(满山乌云,定有雨,出门带雨具。)

28、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29、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后,海水浪潮渐大。)

30、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31、寒露十月已秋深,田里种麦要当心。

32、春无三日晴

33、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34、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

35、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36、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37、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38、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39、夏至不过不热,冬至不过不寒。

40、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日出时,有红云是台风兆。)

41、年惊中秋,月惊十九。

42、冬至不过不寒,夏至不过不热。

43、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后阴转晴。午后下雨,就会到半夜。)

44、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45、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46、七一,一雷九台来。

47、小寒大寒,无风水都寒。

48、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49、七徛八倒九斜十落。(金牛宫顶的小七星,天亮时,每月在天上的位置。)

50、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51、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52、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53、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54、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东南边有乌云)

55、十月日,生翅,贫弹查某领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阳下山快。懒女人工作不完。)

56、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57、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58、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59、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60、乌云飞落海,棕蓑盖狗屎。(满天乌云飞向海边,表示转晴,不须雨具。)

61、六月绵被拣人甲。(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62、春东风,雨祖宗。

63、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蓑。(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64、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65、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

66、五月蝶,讨无食。(五月花季已过。)

67、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

68、晚雾即时收,天晴有可求。(夕暮添雾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69、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70、大寒不寒,人畜不安。

71、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72、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星光闪烁,夜虽晴,有大风。)

73、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74、霜降,出无齐,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75、二月三日若天清,着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76、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77、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78、六一,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79、大寒小寒冷成一团。()

80、冬寒雨四散,春寒雨若泉。

81、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82、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

83、雷打秋,冬半收。

84、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85、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冬节在月底,冬天不会冷,会冷在次年一二月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雪节气日记

全文共 1111 字

+ 加入清单

小雪是冬季里的第二个节气,如果立冬只是标明日子已是冬天的一种进入符号,那么小雪就应该是初见冬天寒冷的端倪了。气温在逐渐的降低中,天空的水汽已经是凝固的雪花儿了,因气温还不到寒冷的极端状态,只能是碎花般的洒落。

小雪习俗—腌猎肉

在我国,腌制腊肉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相传,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宁王,兵败南下途经巴中,来到汉中红庙塘时,当地的百姓用腌制好的腊肉来招待他。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的地方官吏就曾将腊肉作为贡品,进献御用,慈禧品尝腊肉之后,赞不绝口。

在民间,各个地区一直就有腌制腊肉的传统习惯,非常普遍。每到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每家每户都要杀猪宰羊,除保留够过年用的鲜肉之外,还要再留出一部分,人们用食盐,配上花椒、大茵、大料、桂皮、丁香等香料,把肉腌在缸里。经过7^15天之后,用棕叶或者竹蔑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再用柏树枝条树叶、甘蔗皮熏烤,最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制成腊肉。生活在城里的人们,到冬腊月的时候,也要到市场上挑选肉质上好的猪肉、鸡、鸭、鱼等带回家腌制成腊味,品品腊味,增添岁暮的温馨气氛。

小雪时节,腊肉飘香

小雪节气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正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每到岁末,家家户户门口或者阳台上都会挂满一提提的腊肉,香味自然是处处都能闻得到。相信很多人对腊肉并不陌生,也很喜欢吃腊肉,但却不知,这其中还有说头呢?

腊肉中的“腊”,其实不是人们常读的“la",而应该读做“xi"。腊肉并非因为在腊月所制,而为腊肉,腊月的腊(la)与腊肉的腊(XI)在古文里并非同一个字,也就是说腊月的腊是繁体的腊,即“臘”,而腊肉的腊本来就是腊月的“臘”的简化字。所以,腊肉之所以称为腊肉,至于为什么现在人们都读la,而不读xi,除了简化字的原因使两个字没有了区别以外,可能确实与腊肉一般都在腊月里制作以待年夜饭之用有关。

美味腊肉,一饱口福

加工制作好的腊肉,可以长期保存,久放不坏。腊肉看起来里外一致,切片煮熟后色泽亮丽,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而不腻,风味十分独特。现如今,腊肉成为四川、湖北、湖南、江西、云南、贵州、甘肃、陕西等地的特产。其中四川的腊肉更是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湖北腊肉则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此外,腊肉中磷、钾、钠的含量丰富,还含有脂肪、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等元素,具有开胃、驱寒、消食等功能。

不过,腊肉不能多吃,因为腊肉的脂肪含量非常高,并含有大量的盐,而且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亚硝酸,所以腊肉对很多人,尤其是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和老年朋友而言,实在不是一种适宜的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节家乡习俗作文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位于美丽的嘉陵江畔,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县城,安宁而热闹.在家乡的民间传统节日中,最热闹的要数春节了,在我们当地俗称"过年".

武胜人对于一年一度的春节都很重视,刚过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热火朝天地忙着采购各种年货了,卖鞭炮,卖春联的门店生意火爆.超市里人头攒动,收银台前排起了条条长龙.除夕一早,各家各户都喜气洋洋地在自家门前贴上了象征吉祥如意的春联,挂上了意味着团团圆圆的大红灯笼.在天南地北工作的亲人们都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归途家乡的春节.

除夕夜,阖家团圆,吃完年夜饭后,小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来到小区空旷处燃放烟花家乡的春节,只听"嗖嗖"的几声响声后,黑漆漆的夜空中盛开了朵朵绚丽的花朵,它们重叠在一起,五彩斑斓,闪闪发光,天空成了光的海洋,最后渐渐变成一道星光瀑布慢慢坠落下来,漂亮极了.孩子们兴奋得手舞足蹈家乡的春节.放完烟花,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家乡的春节前兴致勃勃地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其乐融融地一起"守岁".深夜12点正,窗外就会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此为"除旧迎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孩子们恭恭敬敬地向长辈们作揖、拜年,口里还不忘调皮地念着"恭喜发财,红包家乡的春节拿来",引来阵阵笑声,大人们则笑呵呵地给着一个个红包,名曰"压岁钱",期盼来年孩子们健康平安!

大年初一的早晨,无论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吃过象征团团圆圆的汤圆或意味着富贵长寿的面条后,一家人相携相伴地出行.大街上,锣鼓声声,鞭炮齐鸣,扭秧歌、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满街的人目不暇接,人声鼎沸,小孩子们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着队伍叫,年轻人搀扶着老年人跟着队伍跑.在一阵阵鞭炮声中,那条条长龙和大红大绿的狮子正卖力地在各商户门前舞动着,向各家各户拜贺新年,人们早已经将这里围了个水泄不通,个个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尖,瞪圆了眼睛,津津有味地观看着这精彩的场面,这热闹的场面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欢乐气氛.

从初二到初六,不管是大街小巷还是乡间小路上处处可见三三两两的人们手提礼物,到亲朋好友家去拜年,到处一片欢声笑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习俗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结尾: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节气的故事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71 字

+ 加入清单

金黄的稻谷在田园中生长着,稻穗发出金黄的光芒。我想着。

——题记

又是一年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和同学们依然在趴着等老师。

外面起风了。风还未停止,老师就冷不丁地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我们要在芒种那一天表演竖笛吹奏。我们都又惊又喜——上一次碰竖笛,不知是什么时候了;上一次参加表演,更是“如三秋兮”,不知有多少个月了。

第二天,我们都拿起了那根已经出现灰尘的竖笛。我们在教室里,将歌谱认认真真地抄好,不敢有一点儿疏忽。我们都其乐融融,喜溢于言表。但还是没有底子——只有一个月了,我们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炉火纯青呢?但我们怎么会有道理不努力练习。教室里,我们都看着乐谱,平缓地吹着悠扬的乐曲,萦绕在耳边……太阳虽隐在云后,却高兴地看着我们;淫雨霏霏,却在这时与我们的笛声相伴,一唱一和。

十余天后,天气越来越热了,太阳渐渐露出了头,俯视着人间。离芒种不久了。我们在反反复复的练习下,乐谱已能倒背如流。就像稻穗渐黄,稚青将退,功夫不负有心人吧。我们可以正式的练习了,队形也开始进行排练。我们在前往排练厅的一路上欢歌笑语,谈笑风生。太阳的阳光照射在我们的脸颊上。就像麦穗在这时候渐渐在田里露出了金黄。

开始排练了。我们都很激动,轻车驾熟地在笛孔上一点一点地按着,美妙的音乐在耳边舞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排练厅的风扇挂在两旁,只有微风徐徐,我们却已经热得汗流浃背。早已有人抱怨热,但却没有一个人去问什么时候走。小休一下,继续乐在其中,不亦乐乎!正是那“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几近芒种。原本空空荡荡的学校,霎时摆满了桌椅。谁知道,今天会是怎样的热火朝天,怎样的如火如荼?!我的心怎能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正如那“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料想这时,也许那稻穗早已熟透,收成几近来到。也是,芒种到了。

天上太阳泼泼洒洒,向人间好不悭吝地洒着金光。我们快上场了。我瞅了瞅我那因训练太久,变得容易脱落的竖笛,不禁倒吸了一口热气。我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地开始进行表演。

随着伴奏声如水的流淌,我们在太阳的注视下,吹起了如风的笛声。我们端端正正地提起竖笛,手指紧按着,已经陷到里面小半厘米了。我十分紧张——我不能让我们历经一月的练习闪出的金黄因为我而褪为绿色。历经了短短3分钟,我却出汗比平常训练还多;这正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掌声四起,经久不息。阳光照耀着我们。稻穗在这时一定已经收成!

我的记忆中,在那一瞬间,那一次芒种,校园是金黄的,布满了阳光。我们在那时正如稻穗,经过长久的努力得到了收成。每当芒种之时,金黄的阳光又会照耀在我的心间。我由你们——我的朋友,知道了只有努力才会有丰硕的成果。

不知是芒种带给我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鼓励,还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坚持,使我在芒种时格外奋发,正如稻穗不滞于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春节习俗的作文300字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除夕夜,妈妈不用上班也休息在家了,我可高兴了,因为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

“过年啦,过年啦”,我欢天喜地地拉着妈妈的手叫嚷着。妈妈看着我兴奋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妈妈微笑着说:“今天是大年三十,最传统的习俗就是在这天包饺子,春节吃饺子是一项传统,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今天我们就包饺子,迎新年。”我连忙拍手并自告奋勇也要参与,妈妈同意了我的要求并叮嘱我把手洗干净。

一会儿功夫,我就看见妈妈已经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桌子上已经放好了饺子皮,一碗清水,还闻到了好香的韭菜味馅,我最喜欢吃韭菜肉馅的饺子了。这时候妈妈对我说:“宝贝,我们开始啦,你帮妈妈打下手,我包好后你给这些饺子排排队。”我听话地点点头。我看着妈妈很熟练地把饺子皮放在手心上,用筷子夹了一些馅放在饺子皮当中,沾了点清水两手一压一个饺子就成型了,妈妈刚包好两个,我就迫不及待地把包好的饺子一个个排在竹匾里,这些饺子就象穿着白色军装听话的士兵一个个排着队,真有意思。

半个小时过后,所有的饺子都包好了,妈妈把这些饺子放入窝中煮熟,捞出来我还帮忙把一盆盆煮好的饺子端放在台上,叫上外公外婆和爸爸一起吃。

看着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饺子,我心里黙黙地祝福着,愿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春节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还要掸尘扫房子,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的欢乐气氛。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氖。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围坐在一起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天吉大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节的习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过端午节,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是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而来。当然端午节对于我这个既馋又贪玩的人来讲,是一个日夜盼望的好日子。想听听原因吗?

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你会包粽子吗?如果你不会,那么请我当老师吧!首先拿一个粽叶折成斗形,然后往里面塞一些糯米,再放一块酱肉,塞一些糯米,把剩余的粽叶包上,最后绕上带子,一个肉粽就飞快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当然粽子还有很多的包法和口味哦!

我从小特别喜欢划船。直到现在,每个周末都还要缠着妈妈去西湖划船。所以我也很喜欢端午节的赛龙舟。赛龙舟的场面非常热烈,在一阵阵敲锣打鼓声中,一阵阵欢声笑语中,还有一阵阵呐喊中,选手们身穿五颜六色的节日盛装,齐心协力快速地往前划。瞧,红队暂时领先!绿队也不甘示弱,奋起直追。绿队赶上红队了……就这样你追我赶,热闹非凡。

关于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吃“五黄”(五种黄颜色的食物,如黄鱼、黄鳝、蛋黄、黄瓜、雄黄酒等等)啦,戴香袋啦。每年这时候,我都会闻到那种熟悉的气味,奶奶说,香袋是避邪的,带着百毒不侵。哦,不信,你试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习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我奶奶家有一种习俗叫打花脸,小时候,我就玩了这一项目,至今记忆犹新!

打花脸呢,就是把炉子里的锅底灰往你的亲人或你认识的朋友脸上抹。据爸爸说,如果你变了小黑脸,接下来的一年你都会有好运。

爸爸说这些的时候是早上,我很想现在就玩这个游戏,可是爸爸说要到晚上才能玩,这一天,我的心情都痒痒的。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晚上7:00,我发现爸爸一直紧握拳头,可是妈妈比我还好奇,让爸爸给她看看锅底灰,爸爸说“好”的同时给妈妈抹了一把锅底灰。“啊!”妈妈大喊一声,措手不及,变成了大花脸!我也趁机偷偷的拿了一点,战斗悄悄开始……

爸爸反应真快,刚才还在笑话妈妈,现在只用了0。1秒,就恢复了战斗状态,我表现得很慌张,但心里却有七个字:我―要―为―妈―妈―报―仇!

爸爸刚要抹我,我立刻躲到了一边去,爸爸可能没想到我速度这么快,我很是机灵,趁爸爸不注意,赶紧往爸爸脸上抹了深深的三道黑印。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差点笑得喘不过气儿来。再看我自己,更喘不上气来了,原来在我不注意的时候,爸爸给我画成了小老虎!

打花脸是不是很有趣?这段童年回忆让我着实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谷雨节气的谚语_1700字

全文共 143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谷雨节气谚语【1】

(1)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2)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3)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

(4)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5)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6)过了谷雨种花生。

(7)沙山花生土山粮。

(8)高地芝麻洼地豆。

(9)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10)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

(11)红薯种得迟,薯似羊胡须。

(12)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13)宁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

(14)早黍晚麦不归家,从来不收晚地瓜。

(15)一年甘薯半年粮。

(16)地瓜块根长,深翻才能长。

(17)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18)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

(19)红薯种得迟,薯似羊胡须。

(20)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21)宁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

(22)早黍晚麦不归家,从来不收晚地瓜。

(23)一年甘薯半年粮。

(24)地瓜块根长,深翻才能长。

(25)要有红薯吃,土要挖一尺。

(26)山岭薄地栽地瓜,高粱丰收在涝洼。

(27)薄地地瓜旱地谷,涝洼地里种秫秫。

(28)洼地种地瓜,十年九年瞎。

(29)谷喜岭,稻喜洼,地瓜最喜高地沙。

(30)做瓦靠坯,红薯靠灰。

(31)一棵红薯一把灰,结得红薯一大堆。

(32)红薯上皮粪,沟溜长跑根。

(33)春薯栽炕秧,夏薯插剪秧。

(34)横栽番薯竖栽葱。

(35)地瓜栽壮秧,不栽嫩芽芽。

(36)深栽茄子浅栽烟,想吃红薯地皮沾。

(37)干打垄,湿插苗。

(38)一壶水,浇五棵,地干也能保成活。

关于谷雨节气的谚语【2】

(1)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2)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3)锄麦地皮干,麦子不上疸。

(4)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

(5)宁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

(6)地瓜块根长,深翻才能长。

(7)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

(8)红薯种得迟,薯似羊胡须。

(9)要有红薯吃,土要挖一尺。

(10)洼地种地瓜,十年九年瞎。

(11)红薯上皮粪,沟溜长跑根。

(12)春薯栽炕秧,夏薯插剪秧。

(13)地瓜栽壮秧,不栽嫩芽芽。

(14)靠天公,禾苗抽白一场空。

(15)春天里的泥,秋天里的米。

(16)要想谷满仓,首先培壮秧。

(17)地蛋要长大,刀口要朝下。

(18)谷雨前结蛋,谷雨后拉蔓。

(19)麦出七日直,棉出七日屈。

(20)要想庄稼好,管理要趁早。

(21)及时锄梦花,有利棉根扎。

(22)不怕棉儿小,就怕蝼蛄咬。

(23)谷雨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24)栽树不紧管,成活难保险。

(25)果树花过多,酌情向下捋。

(26)管好一塘鱼,能抵十亩粮。

(27)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28)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29)肥田不如壮秧,秧好一半谷。

关于谷雨节气的谚语【3】

(1)高地芝麻洼地豆。

(2)一年甘薯半年粮。

(3)横栽番薯竖栽葱。

(4)干打垄,湿插苗。

(5)窝瓜喜阳不喜阴。

(6)稻收塘泥麦收粪。

(7)一季塘泥二季肥。

(8)稻子最喜安窝肥。

(9)十成稻子五成秧。

(10)苞米下种谷雨天。

(11)谷雨天,忙种烟。

(12)锄梦花,促棉发。

(13)谷锄针,豆锄瓣。

(14)麦不封垄,松耪不停。

(15)三月多雨,四月多疸。

(16)做瓦靠坯,红薯靠灰。

(17)水稻水稻,无水无稻。

(18)高田种麦,低田种稻。

(19)谷雨下秧,大致无妨。

(20)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21)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22)稻怕枯心,树怕剥皮。

(23)光栽不护,坝光山秃。

(24)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端午节的习俗作文900字

全文共 1070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佩戴香囊是华夏民族的古老习俗。香囊是香荷包的简称。香囊又名香包、荷包、香袋、香荷包。

端午节佩戴香荷包源于公元前278年,楚国民以“简棕”(即竹简贮米)投入汨罗江祭奠屈原,使鱼不损伤其遗体;又据《初学记》中记载:汉光武年间,长沙人欧回,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屈原官名)对他妻子托梦说:“你们祭祀的东西,被江中蛟龙偷走了,以后可以用艾叶包住,五色线捆好,蛟龙最害怕这两样东西”。于是其妻就用竹简制粽,并缠上五色丝线投入江中。后来世代相传,发展为端午节食品及五色丝线缠粽子的民风民俗。到后来,人们又用五色彩线缠、绣各种各样的香荷包,这种古俗愈演愈烈,据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中描写:“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又如:《红楼梦》书中写道:“(宝玉)因忙把衣解了,从里面衣襟上将所系的荷包解了下来。”这里的香囊、荷包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是端午节所佩戴之物,但其古俗含义辟邪、熏香、定情物不免也夹杂在其中。元代杂剧就提到这种香荷包,让驰聘疆场的武士佩戴在身边,是用来装针线的,大的像钱包,小的似手袋。

我国古俗佩戴香荷包历史悠久,它可追溯到周代之前。据《礼记·内则》记载:“子弟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男女未冠笄者,咸盥漱、栉纵拂髦、忽角衿缨,皆佩容臭。”这里所说的“衿缨”是编结的香囊;“容臭”是指香囊中的香物。这段文字记载说明周代年轻人在父母与舅姑处时,随身佩戴香荷包(香囊),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礼仪,也说出了那时的香荷包尚无装饰意义。

在我省许多城乡,尤其是西峡,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总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并举办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耐人寻味的民俗活动。特别是这天,大人小孩都佩戴各色丝绸,精工制作成的颜色各异、形状不同的香囊戴于身上、腰间,娃娃们都要带上布制的肚兜,人们认为这些布制吉祥物都有灵气,都具有保护子孙平安成长的特性,因此,在端午节这天佩戴香囊,受到人们喜爱和欢迎,

香荷包都是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它们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再穿上银珠光片之类,看上去珠光宝气,诱人喜爱。有些巧手把许多小香包串起来,组合成很有趣的“八仙过海”、“鱼儿钻莲”、“老鼠啃葡萄”、“狮子滚绣球”、“猴娃啃桃”、“虎踏五毒”、“驱五毒簸箕”、“艾虎”。在端午节早晨,大人要把这些香荷包给孩子佩戴在身上。希望香荷包里的香味和小动物可以祛病除恶,祈福降寿。随着历史的演变,祛病求福的观念渐渐淡化,而这制作精湛的艺术品的风俗却保存了下来,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衷心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节气的作文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所处位置划定的,属于阳历的范畴。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署、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0度,以春分时为0度,清明时为15度,以后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其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创,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之一。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 ,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 ),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 )。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 ”和“秋分 ”。在商朝 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 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 ·天文训》,《史记 ·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 、四时 、八位 、十二度 、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 时,落下闳 将节气编入《太初历 》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 ,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 ,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 、气候 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气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不可不知的芒种节气习俗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嫁树:芒种是农忙季节,在山西荣河开始收获大、小麦,当地人称之为“农忙”。有谚语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因此在此节气,妇女也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而在河北盐山则是在“忙中”这天有“嫁树”的习俗,这是芒种节气习俗之一。就是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打泥巴仗: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送花神: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提及。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道:“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安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是芒种节气习俗之一。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美丽的焦作,那儿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焦作的云台山最为有名,还有四大特产,怀菊花是去火解毒的。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元宵节、端午节、植树节、建军节还有重阳节……春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不同的地方过春节的习俗会不一样,民间流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食物,残害生灵。有一年的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村里,两个牧童在比试牛鞭子,“年”忽闻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了。它又窜到另一村庄,又迎头望见一家门口晾着件大红衣裳,里面灯火昏黄,刺得他偷头晕眼花,它莫名其妙,夹着尾巴慌乱的逃窜了。后人通过他的这个弱点,想出了对付他的办法,慢慢的演变成了现在的习俗。我家乡的春节是这样过的。

还没过年,大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收拾东西,贴好火红的对联,赶往老家和家人们团聚准备过年。即使再忙的人也要回家过年。

大年三十,准备好包饺子的材料,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各有分工,大人们擀饺子皮,包饺子。小孩子就端着盘子一趟趟的把厨房的大人擀好的饺子皮,送到客厅包饺子的大人们那。当然,饺子里是会包硬币的,谁吃到的硬币多,就寓意着新的一年就会有福气。孩子们互相攀比自己吃到硬币的数量,一发现别的孩子比自己吃到的硬币多,就会拼命的吃,直硬币吃完为止,大人们吃到的硬币通常会给自己的孩子,他们也会拼命帮孩子吃。晚上,家人们会坐在一起看春晚,共赏歌舞,共同欢笑,除了两三岁的小孩子,谁都不睡觉。

到了初一,人们就会提着大箱小箱,四处去串亲戚,有时候亲戚们会摆一大桌鱼肉请我们吃,关系好的亲戚来拜年,我们也会准备一大桌好菜款待他们,亲戚有时还会给孩子们带来糖果。我们见到大人只要说新年好,就可以得到压岁钱。

家乡的春节充满年味,我喜欢我的家乡,我喜欢过年的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字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端午节,一道门口就闻到一股艾草的香味。

我在我家门口看见了几条东西,长长的.薄薄的中间有圆柱形的茎。如果直一点,硬一点,装上把柄,就成了一把宝剑,我问妈妈:“可以摘下来玩吗?”我妈妈回答说:“不可以玩,这是习俗。”听朋友说这个东西叫蒲剑,是用来辟邪的,别的东西也是用来辟邪。只不过这些都是迷信。在古代,端午节是个不好的日子,妖魔鬼怪多,蚊虫鸟兽多,疾病多等,现在端午节不像古人说的那样邪。

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吃粽子,佩香袋,赛龙舟,吃五黄(分别是雄黄酒,黄鱼,黄鳝,黄瓜,蛋黄。)

既然我知道这么多端午节的习俗,那我也要照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