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平安法治建设征文热门20篇

就让我从这里走进经典,让经典随我快乐的成长!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的作文:

浏览

2654

作文

133

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平安校园的征文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法律制度是法治的身躯和骨骼,那么法治精神就是法治的魂魄和血液,法治中国建设只有从法治精神中获取理念统领和人文支撑,才能行之广远。在建设法治中国的实践中,法律制度体系在我国已基本形成,而孕育和培植与法律制度相适应的法治理想、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等法治精神,对于当下中国则更为重要和紧迫。

弘扬法治精神是由我国社会全面转型所决定的。在现代社会中,法治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手段,作为协调国内社会关系最主要、最普遍的治理模式,作为调整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纠纷的重要方法,已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推崇和实行。追求法治、崇尚法治、健全法治、维护法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现代社会的必然选择。处于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法治自信加速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弘扬法治精神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所亟需的。全面深化改革使可供腾挪的空间越来越逼仄,允许试错的时间越来越短促,不能再拖延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处理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弘扬法治精神、锻造法治的刚性、铸就法治的威权,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理顺多元利益关系、满足不同利益诉求,需要秉持法治原则做出公平公正的合理安排;坚持行之有效、定型成熟的改革举措,需要借法律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只有把深化改革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方法降低乃至消弭改革风险,才能确保改革有序推进,行稳致远。

弘扬法治精神是由我国法律实施的现状所催发的。伴随法治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公民把“合不合法”作为衡量各种活动和行为的重要标准。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法治精神缺失的现状令人担心和忧虑,在诸多领域和很多方面,有法不依、违法办事,规避、扭曲、亵渎和践踏宪法和法律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因此,建设法治中国,既要制定一套科学、有形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体系,更要张扬一种蕴含着人类理想和价值追求的法治精神,真正使法律成为人们不敢触碰的“高压线”,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紧箍咒”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守护平安,幸福童年征文600字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21世纪的科技发达,每个家庭都在不断改善,从步行到自行车,从自行车到电瓶车又到摩托车,一直到汽车。当我们在马 路上,看着这些大大小小的车子,我不由得想起一个词语——安全。

人们常常说:“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可是现在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了。这不,我今天晚上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场意外:有一个人去朋友家去吃饭,晚上一高兴,喝了很多酒,喝完酒,就要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就发生了车祸。这件事最终怎么处理,不得而知,但地上一块鲜红的血迹悄悄告诉我,不知是谁,伤得可不轻啊!。

我们很小的时候老师就教育我们:“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靠右行。”可是有些人却没有这样做,他们做的是绿灯行,红灯也行,这样很容易出事的。有一次,我和妈妈上街,看到一个十字路口,有好多好多的人,于是,妈妈停下车,让我去看一看。我看见了地上有一些血迹,有个过路人说:“是那个人闯了红灯。”这件事情让我知道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

现在还有一些人,为了赶时间把生命当儿戏,真不应该。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接表哥到我家作客。在路上,我发现前方有个告示牌写着:“此路不通,绕道行走,如若还走,后果自负。”然后,我们就走了别的路,可我看见有一个六七十岁的老爷爷,居然抄了近路,走在了另外一座破落不堪的桥上,多危险啊!

但愿“生命最可贵,平安幸福”能真正成为我们每个人人生旅程的航标灯,指引我们每一个人走向安全,走向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

全文共 7066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并作出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开启了中国法治新时代。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废除旧法统的同时,积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抓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后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走过一段弯路,付出了沉重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始终把法治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考虑、来谋划、来推进,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就。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

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凸显,党风政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大量矛盾和问题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相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要求越来越高,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要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密织法律之网、强化法治之力。要把依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全面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从现在的情况看,只要国际国内不发生大的波折,经过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可以如期实现。但“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如何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世界上一些国家虽然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门槛,而是落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密切相关。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全面依法治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也保证了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要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方面。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任何人违反宪法法律都要受到追究,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要发挥好法律的规范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要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不等于关起门来搞法治。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个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法治体系作为法治建设的“纲”,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全面依法治国,就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要的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维护宪法尊严、权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坚持立法先行,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完善包括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在内的社会规范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基本遵循。要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优化立法职权配置,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完善法律草案表决程序,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要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及时反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人民群众关切期待,对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保障人民生活、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抓紧制定、及时修改。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律的有效实施,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是要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必须明确,我们坚持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所谓的“宪政”本质上是不同的,不能用所谓“宪政”架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坚决纠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要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加快建设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确保法律的全面有效实施。

全面依法治国,要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权力不论大小,只要不受制约和监督,都可能被滥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要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进一步健全法治保障体系。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加强法治专门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加强机构建设和经费保障,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和物质条件。改革和完善不符合法治规律、不利于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

4.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公正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十分崇高的价值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推进公正司法。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人民群众每一次经历求告无门、每一次经历冤假错案,损害的都不仅仅是他们的合法权益,更是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是他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法律本来应该具有定分止争的功能,司法审判本来应该具有终局性的作用,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这些功能就难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

推进公正司法,要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我国执法司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很多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合理有关,必须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从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三个方面,着力破解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发挥公正司法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

推进公正司法,要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一纸判决,或许能够给当事人正义,却不一定能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心结”没有解开,案件也就没有真正了结。要通过热情服务,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加快解决有些地方没有律师和欠发达地区律师资源不足问题。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联系群众,如果不懂群众语言、不了解群众疾苦、不熟知群众诉求,就难以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推进公正司法,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树公信。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运行不见阳光,或有选择地见阳光,公信力就无法树立。执法司法越公开,就越有权威和公信力。涉及老百姓利益的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一般都要公开。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完善机制、创新方式、畅通渠道,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裁判文书。对公众关注的案件,要提高透明度,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推进公正司法,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要旗帜鲜明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绝不容许利用职权干预司法。司法人员要刚正不阿、勇于担当,敢于依法排除来自司法机关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坚守公正司法的底线。

5.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认识把握党和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法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党兴、国家兴;处理得不好,则法治衰、党衰、国家衰。”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离开了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建不起来。同时也要看到,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在我国,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现在,有一些人提出诸如“党大还是法大”这样似是而非甚至极端错误的观点,这是一个伪命题。少数人之所以热衷于炒作这个命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想把党的领导和法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最终达到否定、取消党的领导的目的。

对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来说,真正要解决的,是“权大还是法大”的问题,这是一个真命题。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上下左右有界受控的,不是可以为所欲为、随心所欲的。要把厉行法治作为治本之策,把权力运行的规矩立起来、讲起来、守起来,真正做到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不断前进。

6.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我们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主要是通过各级领导干部的具体行动和工作来体现、来实现的,他们的信念、决心、行动,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所在。

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每个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对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行为要挺身而出、坚决斗争。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从其踏入干部队伍的那一天起就要开始抓,加强教育、培养自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

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领导干部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准确把握我们党处理法治问题的基本立场。首要的是学习宪法,还要学习同自己所担负的领导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

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

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

领导干部不但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更要自觉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扛在肩上、记在心上、落在行动上。要通过带头推进全民普法、带头尊法学法、模范守法用法的行动和努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切实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平安连江征文600字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嘉鱼。那里一年四季风景优美,山清水秀,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

我的家乡有许多的风景点:二乔公园、三湖连江、人民公园……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三湖连江,那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春天,三湖连江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江边的柳树姑娘披着嫩绿的头发好像在比美,一些柳枝儿拂过水面画出了粼粼的波纹,江面风平浪静,湖水清澈见底,水中的小鱼嘻戏着,好像在在结伴旅游。

夏天,三湖连江更是美丽了,清晨就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游泳。到了中午就更热闹了,有人游泳,有人打枪,有人玩蹦蹦床,阳光照射下变得银光闪闪。到了傍晚,三湖连江便成了灯的海洋,那里灯火辉煌,漂亮极了!

秋天,三湖连江是可爱的,江岸边的花争奇斗艳,一些在比美,另一些像害羞的姑娘躲在绿莹莹的叶子下面。花丛中,一座雕像栩栩如生,雕像上的小孩似乎在高兴地喊叫着:“你看,你看,我捕到一条大鱼了。”

冬天,三湖连江是雪白的,树上戴着雪帽,沙堆上卷起了雪浪,你到了那儿,就像浸在了一个美丽迷人的雪花村。

请到我的家乡来吧,我的家乡美如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文明校园我建设征文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和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在这阳春三月,春意浓浓,生机勃勃,意味着我们该有一个崭新的外貌,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里呢?

我们小学生要着装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小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显得更鲜艳。国旗下的我们要精神饱满,庄重严肃,高唱国歌,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

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这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出这个班的班风班貌,,校园礼仪就更重要了,下课后的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乱丢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到老师或客人用普通话主动问好。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爱护洁净卫生,服从老师管理和值周学生的批评劝阻。

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迹。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培养较强的协作精神,是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

在三月这个文明月,全中国都弥漫着文明礼貌的芳香。你便是他们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行!我们将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不负于未来,不负于这些教育我们的美丽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平安印象征文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安全——生命中永不停息的旋律!~

说到安全,我们就先来说一下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是新进员工从进入公司的那天起就接受的安全教育培训。可见,在企业中,安全,是必不可少的。

在日常工作中,有这么两类人:一种是工作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越干越害怕;还有一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危险的都敢干……归根结底,因为他们不懂。不懂得作业规范,不懂得作业流程,不懂得异常处理,不懂得安全隐患会带来的事故后果。

生产人员中,经常有一些老员工,他们觉得自己阅历多,经验足,总是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去工作,以至于在教新员工的时候,又将自己所谓的“方法”教给了其他人。之前有看到过关于“经验”的小故事,在这里说给大家听听:故事说的是一头驴子有天背着一袋盐过河,它呢在河边摔了一跤,跌在了水里,袋子里的盐就融化了,驴子站起来时,顿时感觉身体轻松了许多。驴子就以为它获得了经验。又一天,它背了一袋棉花,走到河边的时候,它故意倒在了水里,于是棉花吸收了水分,驴子再也站不起来,直到淹死。所以,态度决定一切,安全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不要过分依赖经验。

另外,我们在新闻中经常能看到一些游客在景点被老虎袭击的事件,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报道一起事件后,过段时间还会出现同样的事件?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归于当事人的侥幸心理。同理,我们的员工,也有很多存在侥幸心理,有这种心态的人,他们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是“明知故犯”。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是伤我。

安全,是对家人、朋友、社会的一种责任,更是对自己人生中的一种态度及责任!当然,安全生产工作,也不是只靠自己能做成的:

一天,一个农夫将一个捕鼠器放在了老鼠洞前。老鼠请求农夫家中喂养的鸡、猪、牛援助,但是它们都无动于衷,幸灾乐祸。后来,捕鼠器捕到一条毒蛇,农夫在取蛇时被毒蛇咬伤,农夫就先后杀了鸡、猪补身子,农夫不治身亡后,农夫的家人又宰了牛为农夫办理了身后事,而老鼠得以幸免。由此联想,我们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保全自己还不够,更要保全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不违章,不违纪,善意提醒,及时纠正,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

安全生产,我来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法治与税收”主题有奖征文启事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在日常生活中,税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足迹一路走来,是国之血脉,是公共需要。为引导全社会树立税收法治观念,增强广大公民依法纳税意识,推动国税法治同行文化建设,市国税局特面向社会和广大纳税人,举办“法治与税收”主题征文活动。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要求

1. 征文要围绕“法治与税收”主题,题目自拟,内容积极向上,既可讲述令人难忘的征税故事,也可追忆印象深刻的办税经历;既可畅谈法治税收对生活的影响,也可写税收对社会的贡献;既可以情节打动人,也可以思辨启迪人。

2. 文体以散文、记实、随笔为主、字数2000字左右。

3. 要求原创作品,且未公开发表过,不得抄袭,套改,文责自负。

二、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16年11月25日。

三、报送渠道

征文邮箱:jiandesgs@163.com;

来稿请在邮件主题注明“法治与税收”征文字样,稿件文末注明真实姓名、有效联系电话、所在单位。

四、奖项设置

税收法治征文大赛组委会将在截稿后将组织有关单位专家和资深作家,对全部有效参赛作品进行评选。结果将在今日建德、“建德国税”微信公众号进行公布。本次活动设一等奖1名,奖金8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600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400元,优秀奖10名,奖金各200元。

本次征文相关规定及未尽事宜,由建德市国税局负责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933 字

+ 加入清单

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专门就法治建设问题作出决定,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这个《决定》深刻总结新中国法治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面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法治保障要求,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重大举措,是指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一、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战略的展开

党中央为什么要在此时此刻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我认为,首先要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上来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肩负起继续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历史使命。如何才能担当好这个历史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展现给国内外的是,登高望远、深谋远虑、运筹帷幄。这既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之中,也体现在2年来党中央对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各方面作出的环环相扣、稳扎稳打的战略谋划和工作布局之中。

比如“老虎”、“苍蝇”一起打,为反腐倡廉的治本赢得时间;比如制定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改进党风推动政风和社会风气转变;比如制定和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能源安全战略、粮食安全战略、水资源安全战略、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海洋发展战略;比如组建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比如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完善对外战略;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党和国家各领域工作的战略布局和工作部署在有条不紊地铺开。在这一系列布局和部署中,最大个头的是两个,一个是去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个是今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前一个《决定》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推动力量,后一个《决定》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制度保障,就像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我以为,认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重要地位和影响,首先要准确把握它所处的历史坐标,把它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中来认识,放在党和国家事业的接力推进中来把握。完全可以这样讲,从现在到2020年的6年多时间,我们要干的所有事情都可以聚焦为一件事情,那就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那么,我们靠什么来实现这个目标?党中央提出两大关键招数,一招就是全面深化改革,一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两大关键招数和其他各方面决策部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谋划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布局。

二、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全会《决定》公布后,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国内好评如潮,人们普遍认为,这个《决定》对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国际上也广泛给予了积极评价。比如,全会闭幕当天,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就刊发文章称,将依法治国这个概念完整呈现,上升为执政党的全党意志和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性进步。

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个重大战略决策,在新中国发展过程中确实是一种历史性进步。因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着眼更好治国理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决策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事关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事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对党、国家、人民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往细了讲,似乎可以讲3条。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目标任务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本身就包含了法治建设这个子目标,这个子目标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全面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在这个目标基础上,党的十八大还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应该说,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的这些部署还是原则性的。要把这些部署落实到位,需要进行细化、实化、具体化。因此,召开一次中央全会,就大会作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并作出决定,确实很有必要。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也是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我们知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律是治国的基本依据,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国家法律制度,不断提高我们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于法有据。所以,要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落实好,就必须有坚实的法治保障,就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延伸和拓展。在文件起草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相衔接,两者要成为姊妹篇,就像车的两个轮子,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也离不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时还要看到,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两者之间也是相互离不开。这就是《决定》中讲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观察当下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无论是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是要调节社会关系、保持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厉行法治、推进法治都是题中应有之义,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工程。没有法治的有力保障,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难以实现,社会长期和谐稳定难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难以实现。还要看到,当前我们的国家生活、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很大一部分是与法治得不到彰显密切相关的,要么是无法可依,要么是法律得不到遵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法治体系健全起来,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法治文明彰显起来,经济秩序、政治秩序、文化秩序、社会秩序才能逐步形成并得以巩固,人们才能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各安其位、安居乐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焕发出勃勃生机又运行得井然有序。实现这样的社会运行状态,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更好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看,法治是一项重要的文明成果,是治理国家、治理社会的一种先进方式。我国老一代革命家和法治工作主要领导人董必武同志曾经讲过:“人类从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说到文明,法治要算一项。虽不是唯一的一项,但也是最主要的一项。”从历史上看,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大致是两种模式,一种是法治,一种是人治。法治作为一种国家治理方式,是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后才出现的事物,是以民主政治为前提的。所以,我们要说,没有民主就没有法治,法制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法治的精义就是:国家治理的依据是作为人民意志的法律,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任何人违法都要依法受到惩处。实践证明,法治作为一种治理方式,比人治要文明,也要高明。只有搞法治,才能有效保障公民权利、有效约束公权力,也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搞人治,实现不了国家长治久安,而只会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这在古今中外治国理政实践中已经得到充分证明。我国古代法家人物韩非子讲过这样一段话:“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党中央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决定的意图时强调指出:“我们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三、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我们都知道,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第一位的要求是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如果指导思想发生偏差,或者不能坚持正确指导思想,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不可能顺利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深刻的经验和教训。“文化大革命”之所以会发生,最根本的是因为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失误。

我们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事,要想搞成功、走顺当,第一位的也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次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这个指导思想很完整、很系统,既包括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具有统一规定性的内容,也包括对法治建设具有特殊规定性的内容,这两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整体,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必须全面贯彻落实。

这里,想重点就其中一个新的重大提法谈点认识,这个新的重大提法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重大提法在党中央的文件中是第一次提出。

这条道路的核心要义有三条,第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第二条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条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条各有其政治地位和作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同时,这三条又紧密结合在一起,规定和确保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正确方向。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还需要把握《决定》中提出的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法治建设上,这是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自然也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领导核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首先是历史事实、历史逻辑、历史结论。回顾下来,新中国的法治,的确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步步搞起来的、一步步向前推进的,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提出来的,把依法治国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我们党提出来的,这次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重大历史决策的,也是我们党。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党一直带领人民在孜孜以求地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过去中国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是在我们党领导下取得的;未来中国法治建设要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同样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全社会深刻认识到: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一方面,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依法治国各领域工作,确保党的主张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另一方面,要改善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党既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又要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依法治国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法治建设上,这是本质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主人翁地位,也保证了人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行为主体地位。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特征。依法治国的涵义是什么?是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里面既有党的领导,又有人民当家作主。搞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同时也就在保证党的领导,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宪法规定的。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要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这是一方面的要求。

另一方面的要求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才全面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的完整内涵,也才是真正达到了国家主人的要求。

第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法治建设上,这是基本原则。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这个基本要求主要体现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任何人违反宪法法律都要受到追究,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如果出现选择性执法、选择性司法,有人违法受到处理、有人违法不予处理,处理起来有的人轻、有的人重,就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样一来,法治就会被打开缺口,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久而久之法治大厦就会坍塌,社会公平正义就难以实现。可以说,没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没有社会公平正义。要把严格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点来抓。

在严格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我国古代就有“以吏为师”之说。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领导干部仍然存在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认为依法办事条条框框多、束缚手脚,凡事都要自己说了算,忘记了法律存在,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甚至徇私枉法。要把克服这种现象作为厉行法治的重点来抓。从某种意义上说,法治的核心要求是治权、限权而不是治民、限民。因此,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首先解决好思想观念问题,引导各级干部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自觉做到依法用权。

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法治建设上,这是基本方式。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政治传统,无论在奴隶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中国长期奉行的就是“德主刑辅”、“礼法并用”。荀子讲的“隆礼而重法”,孔夫子讲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都包含了既要重视法治又要重视德治的道理。当然,今天的法和德与封建时期的法和德有很大的不同。

要发挥好法律的规范作用,就必须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要看到,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只有那些合乎道德、具有深厚道德基础的法律才能为更多人所自觉遵行。另一方面要看到,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可以通过强制性规范人们行为、惩罚违法行为来引领道德风尚。因此,要注重把一些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使法律法规更多体现道德理念和人文关怀,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道德作用、确保道德底线,推动全社会道德素质提升。

要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就必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因为再好再多的法律,必须转化为人们内心自觉才能真正为人们所遵行。没有道德滋养,法治文化就缺乏源头活水,法治文化就缺乏坚实社会基础。我们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第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在法治建设上,这是基本前提。各国法治各有自己的经济基础、政治属性、文化底蕴,各有自己得以生长的社会土壤。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这个基本国情既包括经济基础、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还包括社会文化传统等因素。我们的法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在自己国家所具有的经济基础之上和社会制度框架内进行的,也有自己的政治文化和法律文化的传承。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就是要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同时,要处理好两个问题,一个是吸取我国古代法制智慧问题。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我国古代法制的成败得失,发掘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做到汲取营养、择善而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另一个是学习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问题。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不等于关起门来搞法治。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是,这种学习不能是囫囵吞枣、食洋不化,不能是全盘照搬、邯郸学步,而必须是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

总书记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还在拓展之中,但基本的东西要始终坚持。这“五个坚持”就是基本的东西,因为它们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得出的基本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内涵,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紧紧把握、牢牢坚持的基本原则。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我们要十分珍惜。因为它来之不易。从历史上看,我们国家法治的底子就不厚。邓小平同志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国家缺少执法和守法的传统。”新中国就是在这个历史起点上开始法治建设的。回顾新中国65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对法治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积累了成功经验,也有极为深刻的教训。总结过去,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十分了不起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而归总起来就是一条,这就是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同样,规划未来,我们在建设法治中国方面会有一系列要求,而归结起来就是一条,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四、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做任何一项工作,确定目标是第一位的要求。只有把目标确定下来了,才有可能统一意志、凝心聚力,也才有可能做到共同努力、步调一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且对这个总目标的内涵作出具体阐述,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为我们继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这次全会决定中又一个新的重大提法。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尽管只是一字之差,但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事业来讲,确实是一个巨大飞跃,既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的重点从有法可依转向有法必依,也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标准更高了。怎么来认识这个总目标的丰富内涵?

首先,要认识这个总目标的政治属性。这个政治属性就是社会主义,既集中表现为我们要建设的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而不是什么别的法治体系、要建设的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不是什么别的法治国家,也表现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条政治性要求。这三条政治要求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保证。离开了这3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根本建立不起来,建立起来的法治体系也不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其次,要认识这个总目标的主体内容。这次决定不仅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新概念,而且为这个体系搭建起基本框架,就是具体的5个体系。

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加快立法步伐,到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个体系,以宪法为核心,以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这个体系形成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必依。到2014年9月,现行有效法律242件、行政法规737件、地方性法规85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800多件。这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也是很了不起的立法成就。

同时,要看到这个体系还不完备。这种不完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个体系数量和质量上有差距,既存在法律规范的空白之处,还存在已经制定的一些法律规定质量还不高,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二是法律体系是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的改革开放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而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于法有据,各项事业发展也要依法而行。因此,我们的法律体系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而要适应改革发展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否则就会落后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我们要说,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现有法律规范体系,这是法治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法律要靠人来实施,要靠行政部门的执法来实施,要靠司法部门的司法来实施,也要靠全社会的守法来实施。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目前,法律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些地方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破坏法治的问题还很严重。从中可以看出,法律的有效实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为此,必须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有力保障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法治实施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起来。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法治监督,监督什么?主要监督权力的依法行使。公权力,无论是立法权、行政权,还是司法权,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如果缺乏制约和监督就必然导致腐败。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就讲过这样的名言:“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就是绝对的腐败。”什么情况下,权力才不易腐败呢?那就是按照法律规定行使的权力、受到监督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权力。现代法治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规范公权力、约束公权力。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对权力运行实行严格监督,建立确保宪法法律得以有效实施的责任机制,对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法治建设、法治工作离不开各方面保障。一是要加强法治专门队伍建设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加强法治机构建设,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坚实的组织和人才保障,就是要有人、有合格的人、有一定数量的合格的人来从事法治工作;二是要提供必需的财力和物力,加强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就是要必需的财政资金、必需的物质技术条件来保障法治建设;三要改革和完善不符合法治规律、不利于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四要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把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纳入依法治国的总框架,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大特点。这是由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决定的。党有党规、国有国法,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依法治国也好,依法执政也好,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我们党有8600万党员、430多万个党组织,独自掌握着领导国家的权力,这样的政治地位、政治能量、政治现实决定了党内法规体系必然对依法治国具有决定性影响。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王岐山同志在《坚持党的领导,依规管党治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一文中指出,如果执政党连自己的党规党纪都守不住、执行不下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就是一句空话。为此,这次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总之,这5个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体工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着力点。

第三,要认识这个总目标的实现途径。《决定》依据我国法治建设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基本布局,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现实途径,这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按照这样的途径走下去,将“三个共同推进”和“三个一体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充分发挥执政党、政府和全社会推进法治建设的积极作用,就可以形成法治建设的合力,就可以促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法治化,协调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第四,要认识这个总目标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标准。总目标对法治各环节都设定了新的更高标准,这就是“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成效如何,就要看立法的科学性、执法的严格性、司法的公正性、守法的全民性是不是得到提高,就要看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促进程度怎么样。现在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十六字方针,是对原来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的继承和发展,明确了新的历史起点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新要求: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

总体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我们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一是要把握性质和方向,二是要把握工作重点和总抓手。

五、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和举措

任务是最实在的东西,举措也是最实在的东西。道路也好,指导思想也好,基本原则也好,总目标也好,最终都要靠一项项任务、一个个举措来落实。全会《决定》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队伍建设、党的领导6个方面对加强法治国家建设作出了部署,既明确了工作任务,也提出了改革举措,体现了问题导向、改革方向。

在立法方面,明确提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的中心任务。关键是贯彻以下原则要求: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重点是抓好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4个方面工作。

在执法方面,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中心任务。关键是贯彻如下原则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重点是抓好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6个方面工作。

在司法方面,明确提出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中心任务。关键是贯彻以下原则要求: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重点是抓好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进严格司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6个方面工作。

在守法方面,明确提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中心任务。关键是贯彻以下原则要求: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重点是抓好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4个方面工作。

提出了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关键是贯彻以下原则要求: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重点是抓好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这3个方面工作。

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的重点任务。关键是贯彻以下原则要求: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重点是抓好坚持依法执政、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加强涉外法律工作7个方面工作。

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要看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这就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讲清楚了。《决定》还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这里的“三统一”、“四善于”,进一步把如何处理党的领导和厉行法治的关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讲清楚了。

为了把这些原则要求落实好、把这些重点任务开展好,《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比较大的就有180多项。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的要求,把这180多项改革举措纳入改革任务总台账,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

党中央就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制定出了一个好文件,而要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贯彻落实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决定》强调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只要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不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执政党带好头,领导干部带好头,法治工作部门带好头,全社会同心同德、共同努力,认认真真讲法治,扎扎实实抓法治,法治中国就一定能早日建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安全月主题征文: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

全文共 3605 字

+ 加入清单

安全管理网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局长杨栋梁在2015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杨栋梁提出了 2015年安全生产五项重点工作 。其中指出了以“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为主题,组织开展好全国第14个“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集中宣教活动。内容如下:

1、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

由党组和煤监局班子成员带队,以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安为主要内容,分头深入下去,以市、县负责人和厂矿长为主要对象进行宣讲。省级安监局也要照此办理,领导带头,深入到县、乡镇和企业进行宣讲,使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法治观念,深深根植于广大基层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心中。以“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为主题,组织开展好全国第14个“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集中宣教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队伍和阵地建设,培育安全生产新闻发言人、理论专家、网评员、通讯员和社会监督员5支队伍,发挥微博、微信、微门户等新媒体的作用,保持正确舆论导向。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已经纳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我们要以最坚决的态度贯彻落实,由“三级五覆盖”拓展到“五级五覆盖”。省、市、县、乡镇(街道)和行政村,都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企业落实“五个全覆盖”要做到: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必须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同时担责;企业安委会主任必须由总经理或董事长担任;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做到一岗双责;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必须定期向董事会、业绩考核部门报告,向社会公示;企业内部必须有专门的安全生产机构和专业人员。

2、打好煤矿、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治理两场攻坚战,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

继续认真实施煤矿安全“1+4”工作法。持之以恒地抓好“双七条”特别是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的贯彻落实,务必做到铁规定、刚执行、全覆盖、真落实、见实效。扩大煤矿安全重点县的范围。深入开展谈心对话活动。建立健全、严格落实“一矿一组”隐患排查工作责任制,对全国所有煤矿的生产、运输、提升等系统,以及采掘工作面、井下硐室、各类设施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深入的排查和治理。加快修订煤矿安全规程。认真落实煤矿瓦斯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防治水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强制执行采掘作业放炮安全管理的规定,严防瓦斯、水灾、冲击地压、放炮伤人等事故,进一步延长煤矿安全生产周期。

扎实推进油气管道安全隐患整治攻坚。按照国务院三年完成现有1.6万处隐患整改的攻坚部署,排出时间表,明确2015年进度要求。发挥地方各级安委会及其办公室的作用,加强各方协调,形成有力有效的对接协商机制,落实治理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做到治理一处、见效一处、巩固一处。

以防范中毒窒息、火灾、透水等事故为重点,深化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加强危险化学品重点品种、重点危险工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加大烟花爆竹企业整顿改造和关闭退出力度,大力整治一证多厂、冒牌生产等非法违法行为。深入开展粉尘防爆企业、有限空间作业、涉氨制冷企业安全专项整治。切实加强开发区、中介机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外包工程、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安全监管,严把招商引资过程中的安全关。强化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抓好石棉开采与选矿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组织开展陶瓷制造与耐火材料生产粉尘危害调研监测和专项整治。

加强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抓紧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17年前全面完成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6.5万公里重点路段的安全隐患治理。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年活动,加强客运大巴、危化品运输、校车等重点车辆的安全监管。加快铁路和公路交叉路口“平交为立交”改造。深化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集中打击转包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加强火灾防控基础工作。加强校车和校园安全管理。水上交通、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特种设备、军工、电力等行业领域,也都要继续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安全专项整治。

3、加大整顿关闭力度,加强应急管理。

抓住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优化的有利时机,大力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小厂。市场机制与监管执法行政手段相结合,加快推动贵州、重庆、湖南、黑龙江、云南、江西、湖北等地小煤矿、高瓦斯矿井、突出矿井关闭退出,到2015年底要把全国煤矿控制在1万处以内。继续整顿关闭金属非金属小矿山,力争再关闭5000处。推动更多省区退出烟花爆竹生产。继续抓好182个安全生产重点县,在进一步减少事故的同时,引导各个重点县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安全发展方面,探索和创造新鲜经验。

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和救援体系。加强油气长输管道、江河内海危化品运输等重点领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项检查,推动应急设施设备装备与项目建设主体工程“三同时”。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应急管理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岗位。依托国内大型排水、钻探、破拆等救援装备企业,建立国家和区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加强预案管理,搞好政府、企业预案衔接,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尤其要指导监督劳动密集型企业搞好应急演练。

4、加快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加强安全培训和企业基础管理。

在安全科技工作方面:一是要加强重点攻关。在继续实施“四个一批”的基础上,从2015年开始,每年选取2-3个严重制约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如煤矿突出事故监测预防、隧道施工敷设逃生通道、石油管线监测探伤和防泄漏爆炸等,集中力量,务求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强化高风险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在防范煤矿放炮作业引发爆炸、密闭空间清理作业引发中毒窒息、建筑维修高空作业引发坠落等方面,发布强制性安全技术规定,坚决遏制高风险作业事故的重复发生。三是建立完善国家、省、市三级安全生产专家库,依靠专家查隐患、促整改。四是顺应“大数据”治理新趋势,加强信息化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急用先行”的思路,整合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用2年时间建成包括高危行业基础数据、隐患排查治理等海量数据在内的信息平台,为防范事故和安全监管科学决策,提供数据化支撑。

把安全培训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树立“培训不到位就是隐患”的理念。继续以高危行业农民工、特殊工种、班组长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重点,开展全员安全培训。通过严格考试,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倒逼企业安全培训到位。加强安全学科建设、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建设和安全专业认证等工作,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复合型安全人才。总结推广示范单位经验,提高安全文化企业、安全社区创建水平。

继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扩大企业达标覆盖率,对未按期达标的企业要加强指导督促,差距过大的要依法责令停产整顿。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出台隐患排查治理规定和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规范,指导督促各类企业认真执行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对隐患实行分级分类、闭环管理。

5、深化打非治违,严肃事故查处。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典型非法违法行为,强化打击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坚决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追究法律责任“四个一律”。健全和明晰基层安全监管责任链,实行责任倒查、从严追究。对非法违法和重大隐患,“该发现而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理就是渎职,就要严肃问责查处”。

国务院安委办对重大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和现场督查,选择性质恶劣、影响严重的典型重大事故,依法实行提级调查。省级安委会在认真执行较大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制度的同时,对典型较大事故也要实行提级查处。安监总局每季度专题研究一次事故查处情况,必要时将组织开展较大事故查处情况专项检查。强化事故查处的时效性、严肃性和公正性,所有事故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结案,所有事故的责任人都必须追责到位,所有事故的查处结果都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2015年要抓住典型事故案例,再制作几部警示教育视频,让责任人现身说法,在各地和同类型企业循环放、反复放,使血的教训牢记在心,警钟长鸣。总之,一定要加大非法违法的成本,加重肇事者和肇事企业负责人应付出的代价,加强基层监管责任和追究,更加注重对隐患排查整改责任链的倒查和追究。

年初岁尾历来是各类事故的易发多发时段。近来相继发生的火灾、厂房爆炸、建筑施工坍塌、船舶翻沉、人员密集场所踩踏等重大事故(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安全生产如何时候都忽视不得、麻痹不得、侥幸不得。必须吸取事故教训,加强安全防范。切实加强道路、铁路、水路、民航、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管,确保春运安全。切实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控,健全防范群死群伤事故(事件)预案。切实加强煤矿、化工等等高危企业安全监管,严把停工检修和复工复产安全关。加强值班值守,及时应对、妥善处置安全生产紧急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平安建设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们面对病魔的侵入时,当我们的亲人正要远途时,我们无不表现出对平安的期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也总把安全放在首位,试想,如果一个国家的建设没有安全做保障,想让民族富强、国家昌盛又谈何容易?国家想要飞快的发展,必须有安全做后盾。由此可见,平安建设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具有何等的意义!“平安建设”早已经成为了人们讨论的一个公共话题,时间过得飞快,回望历史,从1949年国家成立到2002年中国加入wto,在这期间中国有如此快的飞速发展,使那些外国人士都感到十分吃惊。国家能有如此快的发展,有一部分归功于国家对平安建设的重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还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如交通事故、瓦斯爆炸……这些都是国家经常发生的。那一幕幕悲惨的画面,令人惨不忍睹。

平安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去年的12月份中,我们小区先后发生了几起偷窃案件,先是“高顶棚”被窃,再是几辆自行车被偷,最后是住户房门被撬,被偷走了所有值钱的物品,情况一次比一次严重,直到最后警察干涉,贴上治安标语,情况才稍显好转。还有在我们学校附近一带,治安也是相当不好。最后已经到了 “出门不带包,回家不骑车”的地步。我的同学曾经就被强抢过2次单车,导致这位同学这段时间天天由父母接送,不敢独自回家。班上的人也都是人心惶惶。

从以上几个事例就可以看出,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平安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持平安呢?我们应该怎样让平安建设走进我们的家园呢?首先,我认为个人是一个社区组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我们就应该从自己做起,应该主动遵守法律制度,不做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在我们作为一个公民的同时,我们同样也是一名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安全建设势必要走进学校,学校也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其次,一个社区又是社会的一部分,那么我认为应该加强成熟社区建设,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根据自身情况打造属于自己的平安社区。同样,国家也应该大力推广平安建设教育,带动全民建设出真正的小康和谐社会。

“稳定是基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根本。”我们的建设需要平安,我们的家园更是需要平安建设。也只有平安,百业才能兴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小康社会才能建设,中华民族才能崛起!让我们伸出自己的双手共同创建一个美好,平安的社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平安怀集征文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坐在肇庆到怀集的直达车上,我看到了路边有一棵棵桃粉色的花树。

绿化带上的丛丛绿意,周围的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墨绿的山,这些充满生命力与幻想的景物给我们枯躁的车厢里增添了无限的生气与美好。

我喜欢看那远处的山,白茫茫的一片,似云气,像薄雾,又宛如轻纱般飘渺。也许都是吧,谁能真正的去思考呢。

远处的山总是被云气所覆盖,隐隐约约的,好不真实,像童话故事里的圣山,让人不得不浮想联翩。

蜿蜒起伏的山,像海里的波浪,在尽情的翻腾,戏闹,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回响着它们欢快的歌声与银铃般的笑声。

抬头仰望天空,天空是这样的低,高山是这样的高而耸立,仿佛站在山顶就能抚摸天空,摩挲白云。让人进入梦幻的世界中,随意连想、猜测。就算路途再遥远都不会担心,因为山的影子总是萦绕在我的身边,我不会感到枯躁无味——因为我不会孤单,不会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平安怀集征文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我们来说最开心的事不过是去旅游!趁着暑假我们便到怀集地如其名的“世外桃源”和有成千上万的燕子的“燕岩洞”去玩赏。

大约三十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世外桃源”我一下车,木牌上刻着的四个甲骨文大字——“世外桃源”映入眼帘。多么有原始的感觉啊!一进门,一个高大的陶渊明的石像,正欣赏着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把“世外桃源”的风景尽收眼底!

顺着小道,来到了一个“怪模怪样”的山洞口,我们都是些好奇的人,当然要进洞去看看啦!一进洞,只见潭上有‘观音坐莲’,真完美,完全看不出是自然形成的石灰岩!来到‘人间瑶池’,正像一条瀑布从天而降,还有五彩缤纷的石头作陪衬!‘千年灵芝’真的是如真灵芝一样,看不出一点破绽!真是目不暇接啊!

观赏完这景色奇异、怪石嶙峋的山洞后就来到种植熏衣草的地方。我惊讶了:“哇,这么多熏衣草啊!”成千上万的四季熏衣草,看得我眼花缭乱!忽然,一间陈旧的房子吸引了我们,里面有许多“车”,全是古代款式,有马车、手推货车、轮车、花轿……还有楚汉旗帜,迎风飘扬,这些东西平时只能在电视里看见,今天竟然可以亲手摸摸,真是大开眼界!

从近来的小路往回走,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世外桃源”。

我们又到达了第二个目的地——“燕岩”。门口就有块奇怪的石头,上面写着“燕岩洞天”四个大字。“燕岩洞”里面有成千上万只金丝燕,还有许多鸟巢,它们是珍贵的燕窝产地。我们边走边说笑,因为太多燕子在洞里飞来飞去,所以为了保险,大家都撑起伞来。“啪——”全场的人都屏住呼吸。经过表哥的检查。原来不是鸟粪便,只是洞里的自然水罢了。我们都舒了一口气。哈哈,那么有趣啊!

“世外桃源” 充满田园风光的景色、群山叠翠、溪流欢腾、竹浪起舞、山村宁静、一草一木、浑然天成、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燕岩洞”却是嘈嘈闹闹的,满天的燕子,似乎是“此景仅天上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出行高速平安你我征文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平安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词汇,与其说它家喻户晓,不如说它使每个人的心里都牵肠挂肚。平安,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安乐,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甚至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意义都非同小可。

由于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面貌日益变化,对于“平安”的诠释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它不再像以前仅仅代表个人安危,而是在此基础上有了更深层含义的提高和深化。

“遵守交通规则,不能乱闯红灯。”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还要把它深深地记在心上,把安全放在首位,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让我们在安全的包围下快乐、健康地成长,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发生一些交通事故,在这些事故中,小到跌痛,大到身亡,这提醒我们每个人:必须时时刻刻注意交通安全。

那是2005年,一辆接送孩子的车停在新港公路旁,车上一个小男孩的奶奶在路边等他,那个小男孩大概是一时兴奋,忘了向左右看看有没有车辆,立刻冲到门外去,不幸的事发生了,“砰”,那个小孩被撞倒在地上,当场身亡。这个小男孩是怎么会被车撞呢?就是由于一下子冲出去没有看周围车辆。一个小小的动作,造成了无法挽回的遗憾。

交通法中规定:一是无牌无证的车辆不能上路,二是年满十八岁

并考取了相关驾照才有资格驾驶车辆。然而,在交警上路巡逻执勤的时候发现,有相当部分的车辆“三证”不齐,一些不符合法定年龄的学生骑车上学、上街,看来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任重道远,如何让中小学生平平安安上学,高高兴兴回家呢?

孩子是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纪律教育。十年树木,百年育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要从幼儿学生抓起,达到一个人和一个社会的良好的百年大计。

朋友们,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让“安全”这个永恒的主题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平安校园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法制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位置。首先从稳定局势看,需要深入普法,进行法制教育。当前,我们全国各地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是稳定的,社会治安也是基本稳定的,这是主流,是必须充分肯定的。但是,只要国外反动势力对我国“和平演变”的图谋不死,就必然会对我们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当前的改革开放,在我国历史发展中,还处于摸索阶段,目前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市场疲软,国营企业中“三角债”严重,职工收入不平衡等新问题,也是容易引起不稳定的因素。要保持全社会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就必须在坚持不懈地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同时,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那么,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就显得十分迫切了。只有大力加强法制教育,把法律交给人民,使之成为广大公民的行为规范和维护社会安定的有力武器。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必须与民主教育结合起来。

其内容包括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治,民主意识,法律基本知识,革命纪律的教育等等。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教育,首先应帮助全体公民增强当家作主的政治责任感,正确运用民主权利。教育人们懂得社会主义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下的民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遵守社会主义纪律和法制,不允许以任何借口搞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中心的各个法规,成绩显著,但各有关部门的法规,与经济发展的进程相比,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和实施,如计划法、财政立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引导和帮助人们懂得什么是守法,什么是违法,明确是非界限,在全社会逐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人们懂得坚决同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等非民主现象作斗争是必须履行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总之,通过民主与法制教育,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全民学法、知法、懂法、执法、遵纪守法的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邹鲁清风杯”孟子思想与廉政建设主题征文启事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为深入挖掘孟子廉洁廉政思想,打造“邹鲁清风”特色廉政文化品牌,中共济宁市纪委、孟子研究院、中共邹城市委联合举办“邹鲁清风”杯孟子思想与廉政建设主题征文活动。

一、征文要求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论证孟子廉洁廉政思想的形成、核心要义、现实意义以及对当代廉政建设的作用和影响。文稿字数不限,要求原创。

二、征文时间

即日起至2017年7月10日止。

三、征文评选

本次征文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获奖作者颁发证书和稿酬。

四、征文使用

活动组委会对入选作品拥有宣传出版、网上公布及改编权。凡选送作品参加本次活动的作者,即视为已确认并自愿遵守有关版权和创作各项规定。

五、投稿方式

来稿请寄至山东省邹城市纪委宣传部(平阳东路2699号市委1号楼388房间);电子版传至邮箱:zcsjwxjs@126.com;联系电话:0537-5117859;联系人:张洪涛。文件名请注明“邹鲁清风杯主题征文”字样。

“邹鲁清风杯”孟子思想与廉政建设主题征文活动组委会

2017年5月3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平安校园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10月29日镇安县司法局在达仁中学开展了内容丰富的送法进校园活动,专题为全校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法制讲座,发放了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资料。

法制讲座上,陕西安业律师事务所律师狄传珍从青少年犯罪率开始说起,列举了许多青少年由于不懂法守法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案例,引导和教育学生要自觉学法守法;随后派出所警官韩涛也就如何针对一些中小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引用了大量生动实例来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并结合中小学生的实际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讲座。讲座结束后,还为广大师生发放《镇安县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商洛市法律知识100问》、《镇安县“六五”普法法律知识读本》、法律援助宣传资料等宣传资料600余份。

本次法制讲座结合生活实践和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向学生讲述了社会生活、居室活动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讲述来打动学生,以此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护能力,很受全体师生的赞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平安中国建设宣传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平安是一个形容词,表达的是平稳、安全的状态,不仅是指在陷阱中没有损伤或伤害,还涉及到了另一个方面——心境的平静、安稳。

在这个高考、中考等考试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就来谈谈考生的心境,谈谈该如何来创造心境的平安。

我先来讲述一个发生在我高考那年的故事。

当年高考前夕,学校有同学夜不能寐,辗转反侧。为了养精蓄锐应付第二天考试,他们找到了老师,希望能够求来一两颗安眠药。老师居然也没有反对,干脆地将安眠药递给了失眠的同学。吃下药丸后,失眠真的远离了他们。

然而,等到高考结束,老师却笑着告诉我们,其实那不是安眠药,只是维生素罢了。

那为什么维生素也有安眠的效果呢?它能替代安眠药吗?

其实,面对人生的重要大事,如高考,紧张是在所难免的。就算平时多从容,此时也可能会或多或少有些别扭。但如何让自己求得心境的平安,无需所谓的“安眠药”来帮忙,则是嘴上容易行动困难的一件事了。

众所周知,维生素之所以能安眠,是由于考生认准了安眠药可以尽快入睡这个特点,将它当做安眠药吃下去后,心里的不安就得到了缓解,从而释放了紧张情绪,让自己的身体和大脑得到放松,最终很快地就睡着了。

像考生这样的心境同样也发生在更多人的身上。如我们去面试、参加比赛时等。在此时,我们全都变成了考生。心境的从容淡然历来为人所称道,如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态度,也如白居易晚年看尽尘世留下的“云卷云舒”……

怎么才能让考生的心境平安呢?

责备应藏心里。在考试前夕,对孩子的不满应该委婉地提出来,若是觉得会影响孩子的心情的,与高考也甚关联的不满,则应藏在心里,不要让孩子察觉你的“紧张”态度。

关怀应露脸上。欲求考生心境的平和,则应让他们处在一个和谐的、受到关爱的环境中。我们不要过分关心他们会不会考得好,而应关心他们的一日三餐,关心其考试准备是否齐全,关心他们心底里的需求。此时的孩子,绝对不愿意听到你总是询问他们有没有信心,一两次就够了,别过分。

准备应该齐全。很多家长不明白这点,其实,如果你能告诉即将考试的孩子说,他所需要的笔、橡皮擦乃至饮水、纸巾,甚至预防中暑的药水等都已经准备齐全,不需要他担心时,他心中的紧张会有所消退的。这正是平和的感染力,看似微小,但对孩子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还有许多让考生心境平安的方法,但归纳起来,却都离不开考生自己对考试的平和心态。这与平时我们对考生的行为态度有关。因此,在平时就请让孩子受到良好的熏陶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珍爱生命平安出行征文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源于母亲那甘甜的乳汁!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生命,来去匆匆,我们必须好好地珍惜它。安全出行文明出行,人人遵守交通规则,生命才会更精彩美好,否则生活将会变成一片黑暗!

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交通事业的发达,各家各户都有了小车,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公路上也日益拥挤,危险也在慢慢的向我们逼近。要是大家的安全意识薄弱的,死亡的脚步就会一点一点的向我们移动。就像这个例子:一个中学男生手拿着手机边玩游戏边过公路,被一辆迎面飞奔而来的奔驰牌小汽车撞飞了,男生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没等救护车来就离开了人世。男孩的父母知道后哭得昏天暗地,肇事者也为因车速太快而造成的悲剧后悔,深感歉意。就因为一个人疏忽了交通意识,换来的是让一朵尚未绽放的花蕾就这样凋零了,意外地发生是无法用悔恨和泪水挽回的。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一个个痛苦挣扎的表情,一声声呼天喊地的哭声,一句句引人深思的话语。

黄金有价,生命无价。我们的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交通事故的发生使一个个家庭在遭受巨大精神伤害,使原本美满、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使父母、亲朋悲痛不已。在我们身边,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上学放学路上,许多中学哥哥姐姐骑车又快又猛,他们在许多汽车中来回穿梭,为了炫耀骑车技术,却就拿生命当儿戏。有些步行的人,在上班下班途中,为了争取时间,常常是闯红灯,跨栏杆,不走人行道。还有小朋友人大摇大摆的走在公路中央,和同伴有说有笑,嬉戏打闹。此外有些人在公路上边走边打手机等,可他们却全然不知,死神已经在向他们招手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万不可拿自己的生命来开玩笑,我们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做到警钟长鸣,我想类似的事故就不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一定要珍惜它,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把平安的种子播撒向大地,收获的将是幸福与安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守护平安幸福童年征文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非常珍贵。父母和老师都教导我们珍惜生命,人死不能复生,生命不再来。就连教委也在时时刻刻关注我们小学生的生命。

放学了,一位小同学觉得天气热,摘了小黄帽,匆匆的向家走去。在中途要过一条马路,他不看来往车辆,直穿马路。没想到,从右边驶来一辆汽车,因刹车不及,撞的这位小学生头破血流,出血过多而死。最后一调查,这位小学生没戴小黄帽,不知小黄帽上用汉语拼音拼得的“安全”是多么重要,从而白白的献出了一条生命。

有些小学生甚至更过分。在过大马路的时候,他们竟然把在眼前的人行横道和红绿灯不当一回事。老存在自己第一次没被撞,以后就不会撞的侥幸心理。虽然现在没被撞,那以后呢?“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句话就是来教训这些小学生的。

不但我们小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而且有的大人也不遵守交通规则。

就拿我的爸爸来说吧。他就是一个纯粹的“大酒鬼”。有一次,他非常高兴,就和他的朋友大喝了一场。当他们喝的烂醉如泥的时候,准备开车出去玩。于是,他们就开车出去了。就把路边水泥车的灯当成了红灯等了半天。闹出了个笑话。如果他们的车停在那儿,后面的车撞上就成了一桩车祸。我们也将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

这样的例子一次次发生,可是却没有给人们敲响警钟。我希望2008年能让各国的人看到我们遵法、守法。让大家刮目相看我们的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作风建设大家谈征文

全文共 1291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作风关系民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而党的作风体现在干部作风上。当前,部分干部在作风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自由主义严重,不认真贯彻中央政策,不顾大局;有的工作敷衍,推诿拖拉,漂浮了事,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有的对待群众感情生硬,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甚至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不认真做事,专投机钻营等等。干部作风问题不仅影响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更影响党风,影响社会风气,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阻碍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步伐。为此,必须下大力气转变干部作风。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的实质是价值观,价值观支配和决定政绩观。要解决好政绩观问题,首先要解决好价值观特别是价值导向问题。当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关注民生,关注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和谐及环境保护,应是衡量政绩的主要指标。要把是否“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对干部的根本要求;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利弊得失的根本标准。坚决摒弃那些一味追求GDP增长甚至仅仅追求城市的宏大、气派,罔顾民生的“形象工程”政绩观。为此,还需要改革现有的官员选拔任命机制,把官员的升迁与政绩评价更多地回归于当地民众,回归到当地人大,促使其更多地考虑追求能惠及当地民生和社会进步的政绩,从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建立长效机制是转变干部作风的制度保障。干部作风建设是一个基础性工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非毕其功于一役所能奏效。要摒弃短期效应、弄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务必在建立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并力求取得实效。不仅要建章立制,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行政行为,而且亟须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而有效的监督制度,确保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当前,我们体制的一个缺陷就是政策制度落实不到位,美好的愿景往往在层层落实中不断变异最后消弭于无形。为此,建立和完善问责制度对于转变干部作风极为重要。对官员问责制度的建立与落实应成为考验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惟有如此,才能政通人和。

选好用好干部是转变干部作风的关键。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听取广西工作汇报时语重心长:现在选干部,要特别注意干部的作风。要务实,不能从上到下搞虚的,要选那些实干的人。这就为我们提出了选好用好干部的导向与标准。我们务必切实认真执行《干部应用条例》,选好用好那些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干部,选好用好那些一心一意干事业、聚精会神谋发展的干部,选好用好那些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干部。同时,建立起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监督运行机制,以确保“选好人、用准人”。

只有解决好了选人用人的导向问题,才能解决好干部作风问题;也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清简务本,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发展环境特别是政务环境为重点的软环境就是最大的环境,转变干部作风就是最重要的环节。倘若在干部作风上真正能得到加强和转变,并切实取得实效,行政效能就会得到较大的提高,经济社会就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平安怀集征文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东江河畔有一个美丽的小镇,她就是我的家乡——怀集

怀集的地理位置优越,民风淳朴,我的家乡既是四季飘香的鱼米之乡,又是一个工业城镇。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听爸爸说,以前我们镇只有一条狭小的泥路通往莞城,坑坑洼洼,汽车一过,尘土飞扬,交通很不方便。如今,狭小的泥路拓宽成20多米的柏油马路。其中变化最大的要数镇中心区的振兴大道,振兴大道是最繁荣、变化最大的一条路。只见街道两旁一幢幢商业大厦、酒家饭店、办公大楼、银行整齐地排列着。你看那豪华的小轿车,漂亮的面包车,长长的公共汽车------五颜六色,川流不息。大道左边还有镇内最兴旺的嘉荣购物广场和鑫鹏购物广场,购物广场里的物品琳琅满目,每天都吸引着无数的外来工和当地群众前来购物,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我们小朋友最喜欢到刚竣工不久的文化广场游玩。每到双休日吸引着很多群众到文化广场休闲娱乐。在文化广场中央有一个很大的音乐喷泉,喷出了各式各样的水花和水柱,在五彩缤纷的霓红灯辉映下,五光十色,千姿百态。文化广场的北面,是今年刚刚落成的中豪购物广场,还有那正在装修的怀集影剧院。

展望未来,怀集人民正朝着“现代业制造业重镇、商贸强镇和水乡新城”的宏伟蓝图迈进。怀集这颗美丽的东方明珠将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