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七夕情人的来历【热门20篇】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一起来欣赏七夕情人的来历吧!这里是开学吧给同学们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七夕情人的来历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2941

作文

937

圣诞节来历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西方传统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东正教的圣诞节庆则在每年的1月7日。

圣诞节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亚洲的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圣经实际上并无记载耶稣诞生日期,圣诞节是后人公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清明节来历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刚过了清明节,那你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时,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的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这一天就被命名为清明节。

这就是清明节的传说,一个悲惨的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全民健身日的来历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国务院日前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

设立全民健身日(Fitness Day),是适应人民群众体育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丰富社会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的需要,也是对北京奥运会的最好纪念。

1995年,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至今已经开展了十多年的“全民健身周、月”活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表示,要把“全民健身日”与已有的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并且有所创新。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体育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身健体需求,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更是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群众的体育热情,增强了全社会的体育意识。

刘鹏说:“设立‘全民健身日’,是适应人民群众体育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丰富社会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的需要,也是对北京奥运会的最好纪念。”

1995年,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至今已经开展了十多年的“全民健身周、月”活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表示,要把“全民健身日”与已有的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并且有所创新。

刘鹏说:“希望8月8日这一天,每一个人都能够在自己所在的地方,快乐、健康地从事体育健身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压岁钱的来历作文400字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这一天——过年。过年对于每个小朋友来说是一个非常快乐的日子,因为我们不仅有新衣服穿,还有吃不完的东西,最让人开心的是我们高兴地得到长辈们的压岁钱了。我们要实现自己的愿望,有时候就指望这压岁钱,不过对压岁钱如何使用,我有着自己的想法。

除夕之夜,全家人其乐融融地吃着晚饭。忽然,妈妈从钱包里拿出了七百元,放我手上。过了一会儿,爸爸又给我了七百,奶奶和爷爷各给了我三百。拿到这么多钱,内心兴奋不已,恨不得马上跑到书店购买我最爱的小说。只见妈妈语重心长地问我准备如何使用这两千元。往年我的压岁钱都交给了妈妈,由妈妈安排这笔钱的用处。我觉得这样不能发挥压岁钱的最大意义,于是想了想,对妈妈说:“妈妈,以前每年都是由您来安排我的压岁钱,现在我想自己建一个银行卡,把我的压岁钱都存放在银行卡里。我每年的学费都由这笔压岁钱来支付,或者买一些心仪的文具或书籍。”妈妈听了之后,连连点头。她摸了摸我的头,夸我懂事了,有自己合理的想法了。妈妈的支持让我甚为欣慰,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地使用这笔压岁钱。

春节过后,妈妈带着我去银行办了一张银行卡,将这笔看似不多却十分贵重的压岁钱存起来了。拿到卡的这一刻,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觉得我这样做是最合理不过了,你说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七夕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也称乞巧节。在这一天许多少女会向织女祈祷,祈祷自己能有双巧手,在日后拥有千年不渝的爱情。读书人也会在今天祭拜魁星,希望魁星让他们考运顺利。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 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 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 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 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 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人 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 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工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讲述冬至民俗的来历,为何北吃混沌南吃汤圆

全文共 2724 字

+ 加入清单

一、历法中的冬至

1、“是月也,日短至”

地面物体受太阳照射而产生的投影,会随着空中太阳的移动而不断变化且有规律。充满智慧的先人,据此并通过长期观察、测算,最终知晓正午时投影最长或最短的那一天,太阳恰好处于最南端或最北端的极限位置(即南、北回归线)。这据说是“冬至日”与“夏至日”的最早来历

冬至日与夏至日,其冰火两重天的气温,对先人的生活势必产生重要影响,使得这两个节日的地位尤显重要。他们知晓,当太阳离开最南端,开始向北方移动时,天气逐渐变暖,万物陆续复苏。同理,当太阳离开北端向南方移动时,天气逐渐变冷,草木陆续凋零。

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热量要来得少,在短期内气温继续降低。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表述“冬至”的词汇,在古代还有如“至日”、“长至”、“短至”、“长日”、“日南至”等说法。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处于南回归线,“日南至”不难理解;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这也就是《礼记·月令》所言“是月也,日短至”。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又称“日长至”是也。

但对于百姓而言,“冬至夜”是一年中最漫长的一个黑夜,这个印象再深刻不过了。在唐时,这一夜叫“除夜”,在宋时叫“冬住”。

2、冬至阳生春又来

资料显示,古人眼里的“冬至”,也是“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的同义语。

学者解读称,这句话至少存在着三个层面的意思,即阴极之至、阳气始至、日行南至。“日行南至”,我们在前文已有解释;因为北半球所受的太阳光辐射量,处于最低值,此即“阴极之至”。而太阳在抵达南回归线后即时“返航”,这也是北半球“阳气”得到加强的开始。这就不仅仅是冬至,而是“三至”。古人对此称“昼漏极短、去极极远、晷景(影)极长”。

冬至冬至,这冬天的到来,世间不得不面对万物凋零、肃杀萧条的现实。但即便这样,先人们也并没有感到消极或者绝望。

全年季候中,冬至因为具备“阳气始至”这个特殊特点,因此有“阳气始生”一说,也因此被认为是万物开始萌动的日子。唐杜甫有诗称“冬至阳生春又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习俗中的冬至

作为天文学上的一个节气,后来又如何演变为一个民俗节日呢?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社会心理在起作用?是对自然的敬畏崇拜情结以致产生的一种寄托心理?还是另有原因呢?

据宋《文昌杂录》(庞元英著),在那个时代,元日、寒食、冬至,可以享受休假七日的待遇,为一年中休假最多的三个节日。可见先人对此节俗的重视程度。

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发展,对于既为节气又为节俗的这个“冬至”,为何有“大如年”一说?为何有“吃了冬至汤圆长一岁”的说法?当年的贺冬、祭祖之礼还在吗?北方过节以食馄饨为主,南方则食汤圆,这是为何呢?这个节日的背后,还有多少涉及民俗的细节在流失?

1、北方冬至吃馄饨

据一些乡土资料所载,“冬至”作为一个民俗节日,是古代民间的一个大节,其重要地位仅次于春节,因此有“亚岁”之称,有“冬至大如年”之地位。

直到晚清,坊间在冬至节里的规定动作,还有贺冬、祭天、祭祖、迎神、辟邪等环节,甚至连官方都参与其中。而在食俗上,南北方也有着不同的传统。

《燕京岁时记·冬至》中称,这一天,百官呈递贺表。民间惟食馄饨而已。京师谚曰:“冬至馄饨,夏至麪(面)”。《帝京岁时纪胜》,也对冬至的贺冬、祭祀、食俗有过记载。文中述称,长至,南郊大祀……百官进表朝贺,为国大典。绅耆庶士,奔走往来,家置一簿,题名满幅。

宋朝晏殊写有《奉和圣制冬至》诗,云:吉序冠三正,民时协顺成。岁穰千亩实,气爽六符平。肆乐遵年律,迎长蔼颂声。云浓燕雁度,雪霁楚兰荣。异域梯航集,诸侯篚贡盈。尧仁敷万有,同此一阳生。

据称,因为夏至阴气起,故不贺。而冬至阳气起,万物复苏,故值得一贺。

前文提及的“馄饨”,世间传言是塞外叫浑氏、屯氏的两人所为。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但此说被认为有牵强附会之嫌。若确如传言称,由二氏为之,则何者为馄何者为饨呢?由此,此说乃胶柱鼓瑟。

看来,北方冬至吃馄饨,也只是一面之词,有待商榷。

到了明朝,此俗也因受社会变革的影响而有所变化了。传称,自正统己巳(1449)之变,此礼顿废。但在京仕宦流寓极多,尚皆拜贺。除祀祖羹饭之外,以细肉馅包角儿来献祭。此举被认为是“冬至馄饨夏至麪(面)”的遗韵或是变形。

据《西湖游览志》载,先前的杭州,仍有贺冬、祭祀的遗风相传,冬至称“亚岁”,官府民间各相庆贺,如“元旦”之仪。在吴中之地,还有“肥冬瘦年”之盛。此外,熬赤豆粥也是此节中的食俗之一。

2、南方冬至吃汤圆

而在温州,相关的习俗似乎有所不同。

对于“贺冬”,瑞安、乐清方志中的记载大同小异。乐邑有“官府士绅相贺,作粉圆献之祖先”。瑞境有“粉糯米为丸,又炊黍为糍,以享先充馈”。这一天,官府展履长之庆,交相称贺,亚于岁旦。“履长”源于三国·魏·曹植《冬至献袜履颂表》中“国家冬至,献履贡袜,所以迎福践长”一语,指冬至,意为此日后开始女红了。

不过,“贺冬”似乎多为官方之举。据温州史料所载来看,民众未必参与。

但,或“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的习俗,倒是见载了。上述乐清志、瑞安志有之,清光绪《永嘉县志》亦有。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可见制作汤圆已经约定俗成。《浙江民俗》(叶大兵编著)中称,在温州,冬至也叫“冬节”。这天早上,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同食汤圆或麻糍。

民间称,在这一天吃了汤圆之后,就算长了一岁。这是为什么呢?有人开玩笑说,过新年长了一岁,过生日长了一岁,这吃了汤圆,又长一岁,这一年要是长三岁,情何以堪啊!

不过,这也让人思考,这吃了汤圆,为何有“长一岁”之说呢?

3、吃“冬至圆”为何长一岁

史料显示,上古的夏殷周时代,对“正月”的具体时间安排是不一样的。夏以今农历一月为正月,第一个节气是立春;殷以今农历十二月为正月,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为小寒;周则同样以今农历十二月为正月,但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日却是从冬至开始,因此冬至这一天,也就是当年的“元旦”。

周以后,计算二十四节气,都从冬至开始,这样冬至便成了“岁首”。再者冬至所在的十一月份曾经是“正月”。这也就是“冬至大如年”一说的来头。

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历史上确有一段时间把“冬至”视为“岁首”,把冬至的前一天之夜视为“岁除”。当冬至节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呈式微之态时,原来那些习俗,便渐渐融入了后来盛行的“春节”之中了。

前文我们说过,冬至具备“阳气始至”的特殊特点,意味着“阳气始生”,万物开始萌动。因此,在冬至日吃汤圆,又何尝不是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呢?因此长了一岁,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压岁钱的来历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在除夕夜的晚上,我们全家人欢欢喜喜地在阿月煲饭店一起吃  年  夜  饭。席间,作为晚辈的我向长辈们逐个敬酒,“祝外公外婆事事顺心、长命百岁、心想事成……”我的祝福声连连不断,长辈们一个个眉开眼笑,都纷纷拿出压岁红包给我。我像收薪水似的,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太好了,我的小金库中又增加资产了!我心中暗暗想着,越想越开心,还情不自禁地打开拿到的五个大红包“一,二,三,四……..”地数起钱来。数字不断往上涨,我的心情也随着不断往上飞。近五分钟的“数钱”战斗结束,我数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三千四百元人民币!!

年  夜 饭 结束,在回家的路上,我向妈妈询问了一个我一直不清楚的问题,那就是压岁钱究竟有什么含义?长辈们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给孩子们压岁钱?妈妈绘声绘色地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传说古代除了“年”这个会祸害人类的兽之外还有一种兽叫“岁”。它通常会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出来害小孩子。有一次,一家大人在年三十的晚上无意落了38个铜钱在自己孩子的枕头边。深夜,“岁”来了,那38个铜钱突然发出万张金光,把“岁”给吓跑了。事后,大家都纷纷依葫芦画瓢,在大年三十的时候拿些钱放孩子枕边来吓走“岁”这个兽,简称“压岁钱”。听完故事,我恍然大悟,对妈妈说:“哦,我知道啦,压岁钱是大人们关爱小孩子的一种表现,生怕我们被年吃掉。”妈妈说:“对呀!其实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年这个兽,现在长辈们给娃娃压岁钱主要是大人们对孩子表达深深的祝福和期望。”

今年的除夕过得真有意义!我不仅拿到了不少压岁钱,还知道了“压岁”的来历,懂得了长辈们疼爱我们晚辈的一片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寒食节的来历

全文共 137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在周代已经流行了,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寒食节就是。古诗云:“未到清明先禁火”,清明以前禁火的习俗,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据传说,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宝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其实,寒食节的风俗至少可以上溯到西周初年。《周礼》一书中已有暮春禁火的记录。

寒食节介子推的传说故事,端午节屈原投江的传说是一样的,表现了炎黄子孙崇敬先人的民族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圣诞节的来历和习俗

全文共 1557 字

+ 加入清单

平安夜由来

圣诞节前夕也就是俗说的平安夜,当晚,全家人会团聚在客厅中,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在这天晚上都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诗歌弹着吉他,一家一家的唱着诗歌报佳音。到底佳音队这种节日活动是怎么来的呢?

耶稣诞生的那一晚,一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有声音自天上传来,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好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知道。

后来人们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报人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报佳音已经变成圣诞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

通常佳音队是由大约二十名青年人,加上一备装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圣诞老人组成。在平安夜晚上大约是九点过后,开始一家一家的去报佳音。每当佳音队去到一个家庭时,先会唱几首大家都熟悉的圣诞歌曲,然后再由小女孩念出圣经的话语让该户人家知道今夜是耶稣降生的日子,过后大家一起祷告再唱一两首诗歌,再由慷慨大方的圣诞老人派送圣诞礼物给那个家庭中的小厅子,整个报佳音的过程就完成了!

整个报佳音的活动大约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才结束。

很多人询问平安夜的由来。圣诞节是指12月25日,平安夜是指12月24日是圣诞前夕,称为圣诞夜,也称为平安夜。届时,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节目是Party或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圣诞之夜,父母们会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统袜里。

圣诞夜的高潮是基督教堂在圣诞夜举行的活动。圣诞夜弥撒一般分为两次,晚上9~10点的一次对教众举行;另一次是子夜时分的大弥撒,这是圣诞夜的高潮。子夜大弥撒在午夜结束,此时,正好圣诞节来临,常常伴随着教堂的钟声,敲响了对世界的宽恕、祝福和欢乐、幸福。

节日习俗

12月25日,各教会都会分别举行崇拜仪式。天主教与东正教举行圣诞弥撤,新教举行圣诞礼拜。有些教会的庆祝活动从午夜零点就开始。除崇拜仪式外,还演出圣诞剧,表演耶稣降生的故事。

圣诞PARTY:

圣诞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各种各样PARTY。一种友情,亲情,爱情聚会的好时光。戴着圣诞帽,唱着圣诞歌,说说大家的圣诞愿望。

圣诞大餐:

圣诞节作为一个隆重庆祝节日,不能少了好吃美味食品。圣诞节火鸡大餐就是例牌主菜了,以前的人们或许会用微波炉自己做,人们过节好多就是在外面餐馆里用餐了,商家们也会利用机会赚顾客们的钱,当然还有许多圣诞节食品,姜饼、糖果等等了。

圣诞帽:

那是一顶红色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有点暖外,第二天你还会发现在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在狂欢夜它更是全场的主角,无论你去到那个角落,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红帽子,有的还有帽尖发亮的,有的是金光闪闪的。

圣诞袜:

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多大都可以,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的收礼。要是有人圣诞节送小汽车那怎么办?那最好就叫他写张支票放进袜子里好了。

圣诞卡:

是祝贺圣诞及新年的贺卡,上面印着关于耶稣降生故事的图画,以及“庆祝圣诞、新年快乐之类的祝愿的话。

报佳音:

圣诞夜指12月24日晚至25日晨。教会组织一些圣诗班(或由信徒自发地组成)挨门挨户地在门口或窗下唱圣诞颂歌,叫作“报佳音”,意思是再现当年天使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报告耶稣降生的喜讯。“报佳音”的人称为Christmas Waits,这项活动往往要进行到天亮,人数越来越多,歌声越来越大,大街小巷满城尽是歌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月14日情人节的来历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There are varying opinions as to the origin of Valentine’s Day. Some experts state that it originated from St. Valentine, a Roman who was martyred for refusing to give up Christianity. He died on February 14, 269 A.D., the same day that had been devoted to love lotteries.

Legend also says that St. Valentine left a farewell note for the jailer’s daughter, who had become his friend, and signed it "From Your Valentine". Other aspects of the story say that Saint Valentine served as a priest at the temple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Claudius. Claudius then had Valentine jailed for defying him. In 496 A.D. Pope Gelasius set aside February 14 to honour St. Valentine.

Gradually, February 14 became the date for exchanging love messages and St. Valentine became the patron saint of lovers. The date was marked by sending poems and simple gifts such as flowers. There was often a social gathering or a ball.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万圣节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万圣节期间,许多公共场所乃至居家院落,都会布置上很多装璜,诸如各式鬼怪、南瓜灯、还有黑猫以及巫婆的扫帚之类;孩子们会穿上每年不一 样的万圣节服装,拎着南瓜灯的提篓去挨家挨户地讨糖,

万圣节的由来

关于万圣节由来的,传说最多的版本认为,那是源于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这几处的古西欧人叫德鲁伊特人。德鲁伊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鲁伊特人让年轻人集队,戴着各种怪异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南瓜灯系后期习俗,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他们游走于村落间。这在当时实则为一种秋收的庆典;也有说是“鬼节”,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据说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灯火,一来为了吓走鬼魂,同时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

在中世纪的中欧,曾有过基督教摧毁异教徒的历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庆典从未真正消除,不过以巫术的形式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万圣节里,还留有巫婆的扫帚、黑猫、咒语等痕迹。

Halloween一词的产生

很多民族都在万圣节前夜有庆典聚会,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终约定俗成演变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译成了万圣节之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清明节的来历作文400字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刚过了清明节,那你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 ,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这一天就被命名为清明节。

这就是清明节的传说,一个悲惨的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雨点的来历作文450字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滴在水池的雨水,我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有一天,我发现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我和许多同伴都变成轻飘飘的水蒸气升到了天空。

我们越升越高,忽然,我的身体感觉越来越重,但还很小。我和同伴们慢慢地聚在一起,就组成了一朵朵白云。云好像就是我们的家。它把我们大家都聚在一起。可是这个“家”太小了!大伙儿你挤我,我挤你。当我们相互碰撞时,我们的身体都合在了一起。渐渐地,我发现我们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大,同伴们也越来越多了。我们的家也从白云变成了乌云。“啊!”不知道谁发出了惊叫声。我和我的同伴们从家里掉了出来。像是坐上了惊险刺激的“过山车。”大伙儿兴奋极了,一会儿尖叫,一会冒冷汗,心惊胆战的。不时耳边还传来几声“轰隆隆”的雷鸣声,原来是雷公公在为我们呐喊助威呢。

忽然,“扑通”一声,大家都掉落到了地上。有的同伴掉到了草地,有的落在屋顶,有的落在树叶……不一会儿大伙儿又聚在一起,越来越多了,我们慢慢地流向远处。“咦!怎么感觉这么眼熟。”一个同伴惊叫道。大伙儿一看,原来这就是我们曾经住过的水池呀!

现在,我终于明白自己从哪里来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重阳节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1066 字

+ 加入清单

1、据《续齐谐记》记述

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讲,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听从师言幸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2、源于汉代的道学

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阳又表示钢,重阳是“二钢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为了“解厄”,重阳习俗由此而来。

3、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

九月初九的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于是认定是个吉日。以后,每年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后人仿之,形成习俗。

另外,关于重阳节的起源也有三种主流说法。

1、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的《西京杂记》中记载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初步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及祭祀酒业神等。在之后的流传演变中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2、重阳节的原型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古代的祭仪情形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风俗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一些情景。

3、重阳节据说是汉高祖刘邦时代兴起的

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她身边的侍女也受到牵连并被赶出皇宫,流落到民间,嫁给了一个贫民。由于她在宫中每年都过重阳节,节日期间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求长寿,所以嫁人之后,她在这一天还是照着宫里的规矩过重阳节,人们听说后纷纷效仿,于是这种习俗在民间就广为流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故事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清明节来历的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回族开斋节的来历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据伊斯兰教经典记载,伊斯兰教初创时,穆罕默德在斋月满时进行 沐浴,然后身着洁净的服装,率穆斯林步行到郊外旷野举行会礼,并散发“菲图尔钱”(开斋捐)表示赎罪,以后相沿成俗。

回族开斋节视为最大的节日,因此将开斋节称为“大尔迪”。但维吾尔族认为古尔邦节(宰牲节)是最大的节日,所以在政府规定:古尔邦节穆斯林放假三天,非穆斯林放假一天;开斋节穆斯林放假一天,非穆斯林照常上班。

开斋节习俗

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在新疆,穆斯林称这一节日为肉孜节,是波斯语的意译),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规模盛大、礼仪隆重的节日。

节日早上,清真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还要悬挂“庆祝开斋节”的横幅和彩灯,张贴赞颂真主的对联。家家户户要打扫卫生,成年男子沐浴净身,小孩子也要把脸洗干净,男女老少都换上民族服装。大约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人们汇集到清真寺或出荒郊举行会礼。

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人们自动跪成很整齐的行列,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礼拜。这种会礼比平时主麻的聚礼要隆重得多。礼拜后,人们齐向阿訇道安,接着互道“色俩目”(和平、平安、安宁)问候。整个会礼结束后,由阿訇带领或各户分散游坟扫墓,为逝者祈祷。随后串亲访友,恭贺节日。

节日中,家家户户都准备馓子、油香、课课、花花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要宰羊、鸡、兔等,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在节日的第一、二天,已婚和未婚的女婿要带上节日礼品给岳父母拜节。许多青年还在开斋节举行婚礼,更添节日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七夕枫笑雪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听不到的是声音

读不懂的是爱情

看不见的是心情

看不彻底的是你的心

想不明白的是你的思

擦身你的肩膀

看不见你的脸

听见你的声音

看不见你的人

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

还是有眼泪

一滴一滴的流

走过的路

看过的人

无情

冷血

残忍

冷漠

秋天的时候

冬天的时候

傲然飞

只是那个人

永远回不来

为他做的诗

为她谱的曲

为他不顾一切

为她赴汤蹈火

我为他

他为她

她也为他

世界在循环

人永不休止

情情爱爱

早已融化在枫雪之中

七夕也好

情人也罢

只是没有昨天

往事如烟

回不到过去的那个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中考作文素材:中秋节的来历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地的传统节日。

起源: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但并没有说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唐朝以后,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一般认为,中秋节开始盛行于宋朝,元末朱元璋起兵时以月饼秘密传递“八月十五日杀鞑子(即蒙古人)”讯息,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将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正德江宁县志》载,中秋夜,南京人必赏月,合家赏月称为“庆团圆”,团坐聚饮称为“圆月”,出游待市称为“走月”。 关于中秋节来源的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该传说在民间有多个版本流传,大致内容是:相传在远古时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并成为帝王,可是他愈来愈暴戾,多番施行恶政,成了大暴君。有一天,后羿从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一包不死药,只要吃了不死药,就能长生不老。嫦娥知道后为拯救苍生免受后羿永远的统治,就把不死药全部吞下,然后变成了仙女,往月宫飞去。百姓们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渐形成了中秋节拜月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作文_七夕的夜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我望着远方,期盼上天能送我还乡,直到相思满上,依旧是漫天星茫,热闹的街我却惆怅,多想看到黎明的曙光,而不是霓虹灯把我点亮,把我穿肠。

若有真情在,何须过七夕?

七夕的夜,热闹的街,鸳鸯恰逢好时节,我却煮酒一壶醉眼冷看,花灯阑珊,织女牛郎,相思成伤,谁会把酒言欢?谁愿做织女,守着泪流光,谁愿变牛郎,一年才能见一回他的姑娘?既不如织女,又不胜牛郎,不如把今朝换做韶华与酒伴,醉又何妨?

心有蒹葭藏,爱意胜牛郎。

今夜月照西厢,我提笔写下满满的一纸张,字里情丝藏,却不知对谁而唱。

夜来寒意凉,挥袖奏离殇,弦断情未了,织女恨牛郎。那年我含泪厮声想留住你的泪光,你却骗我说我会忘记你的模样,忘记写下的诗行。

只怨天瞎眼,生死算错人。

六载过我仍然没忘,忘川河畔我依旧还唱,你许下的地老天荒。如今独留我与酒伴,向天堂遥望。

呤成诗的诺言,烧成灰的誓约,梦里梅花盛开如久违的喜悦,那天你笑的真切,我哭的无歇,你说美丽的结果是凋谢。

春风吹过荒野,来不及告别,转眼又夏夜,记得那年小城初雪,我们初遇的季节,花开花谢,结局是被谁改写?

又恨缘分浅,月老乱牵线。

长夜又未央,今夜我醉醒何方?却说能忘,几载过后仍叹离殇,多想对你唱,莫失莫忘。

阴晴或圆缺,河畔的花开花谢,小城初雪,那年你曾笑的无邪,醒后才发觉,早已凋谢。

烟花对阑珊,一纸情话对谁讲?饮酒慰伤,此生唯有相思难防,剩下的流年,只剩执念。

时光如流水,转眼却白发苍苍,红线缠指,只想续来生那根绳,共醉七夕节,醒在西厢。

如若有来生,千里来寻君。

牛郎织女还有喜鹊搭桥相会,我却此生在也见不到你的模样,只能对着墓碑轻轻唱,莫失莫忘。我愿借我来世换你此生三天再探一回人间。

那年你说你会一直伴我身旁,会与我一起看,花开满园香,如今我深夜提笔写下此诗一盏,望你在天堂能与我对唱。

从此我会用我的眼,替你看花开花谢。

[作文_七夕的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腊八粥的来历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