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七夕情人的来历【汇总19篇】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一起来欣赏七夕情人的来历吧!这里是开学吧给同学们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七夕情人的来历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2831

作文

937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介绍重阳节的来历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正好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为“九九”与“久久”谐音,所以人们认为这天是个特别值得庆贺的日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青年必须履行孝敬老年人,爱护老年人,赡养老年人的义务。因为“九九”与“久久”是“但愿人长久”的谐音,所以规定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为“敬老日”。这给重阳节赋予了新的内容。

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吃年糕等,这些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元宵节的来历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唐宋清明,元宵节成了年节中重要的民众娱乐活动。墨客骚人,常吟诗作画,作为增添雅兴。今天,元宵放灯、观灯,仍是中国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娱乐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可它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名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俗称“灯节”。旧习元宵之夜,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盛况空前。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深闺淑女,均可破常规,顺习俗。制灯玩耍,出游嬉闹。

唐宋清明,元宵节成了年节中重要的民众娱乐活动。墨客骚人,常吟诗作画,作为增添雅兴。今天,元宵放灯、观灯,仍是中国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娱乐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可它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在1983年出版的《中国年节》中认为:“到了汉明永定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法,命令在元宵节点灯,以表示对佛法的尊敬。”

这就是元宵节的来源。我喜欢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作文压岁钱的来历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朋友:你一定不知道压岁钱来历吧!不知道没关系,我可以给你们讲讲.

从前,天上有一个怪物,名叫祟,它每到年末时,便到村庄吃小孩.有一次,到了年末,这次轮到了一户人家,当天晚上,那户人家的小孩已经睡了,他的爸爸准备了两串铜钱放到了那孩子的枕头下,心里默默祝福,又抱起孩子摇了又摇,然后把孩子放下,睡觉去了.晚上,祟来到那户人家,钻进他们家的窗户,来到小孩跟前,准备把他抓走.可祟的手刚挨到小孩,枕头下面便金光闪闪,把小孩整个身体照的亮晶晶的,祟吓呆了,连忙把手缩了回去,可也不逃,那金光好像看的见人似的,风祟还没逃,便发出一道金光,射入祟的眼睛,祟狼狈而逃,全村人知道后,每到年末,便把两串铜钱放到孩子的枕头下面,以便防祟.

你们知道压岁钱的来历了吧!你们一定还要问:“祟和岁“是两个不同的字,意思也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我就要回答你们:“祟和岁虽然字和意思都不同,但这两个字很相像,岁也写的方便些,所以就用了岁这个字.“

这就是压岁钱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七夕节吃什么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五子的药用价值很高。桂圆有开胃益气、养血健脾、补心安神、补虚长智之功效;红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榛子有“坚果之王”的美称,《开宝本草》说它“主益气力,宽肠胃,令人不饥,健行”;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长生果”;瓜子据《本草纲目》及各大中药辞典记载,具有清肺化痰、润肠通便等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81建军节的来历作文:建军节的由来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是中国的纪念性节日。每年8月1日举行。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中国工产党为挽救革命,于这年的8月1日在中国工产党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率领中国工产党影响的北伐军3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向******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起义部队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从此建立了在中国工产党领导下的属于人民的革命中国工产党,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以,8月1日这一天被规定为建军节。

1933年6月26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最高领导机关苏区中央局,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作出了《中央局关于“八一”国际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的决定》。同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指出:“1927年8月1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南昌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7月11日,革命根据地的中央政权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召开了第46次会议,决议“批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规定以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并指出“中国工农红军即由南昌暴动开始逐渐在斗争中生长起来”。规定“于今年‘八一,红军节授予战旗于红军的各团,同时授奖章于领导南昌暴动的负责同志及红军中有特殊功勋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制定红军家属优待证”。此后,每逢“八一”建军节,都要开展拥军优属的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组成后,仍然以“八一”为建军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元旦来历作文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元旦由来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公元19xx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xx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元节的来历500字作文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国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虽然在他们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还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却以“人鬼”作为中心信仰。

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

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国庆节的来历英语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October.first is the National Day of China.In 1949.October.1st, It was the first year of the national day of China.At that time,people were very happy, because China has been free since then, the war has just ended . We were the winner! Then every year of this day, people hang the national flag out to celebrate.At the capital of China--Peking,there is a lot of people go to parade and celebrate in the National Day. Everybody was happy and very exciting.It was very lively.Do you want to know and see it? Come and visit us for the national day of China.

十月一日是中国的国庆节,在1940年十月一日,是中国的第一年国庆节。在那时候,人们非常高兴,因为中国从此自由了,战争已经停止了。我们是胜利者!所以每年的这天,人们升起国旗庆祝。在中国的首都——北京,那里很多人们为能庆祝国庆节而骄傲。没个人都异常的兴奋。非常有生气。你想了解和来看吗?为我们中国的国庆节而来访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的来历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瑞阳节、重五节。据说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有关。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深受信任,可是遭到了小人的的陷害,被楚怀王赶出都城,流放到异地他乡。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痛不已,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抱起石头,跳进了泊罗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欲绝。纷纷来到泊罗江边打捞屈原的尸体。渔夫们划着船在江上来回寻找,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还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蛟龙水兽喝了以后晕倒,就不会去伤害屈原的身体。后来人们怕蛟龙把饭团吃掉,就用楝树叶包上饭,外面缠上彩线,变成粽子丢进江里。

从此,每年的5月5日,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恩节的来历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备感亲切。感恩节是美国国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它和早期美国历史最为密切相关。

1620年,一些英国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去美洲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颠簸了两个月之后,终于在酷寒的11月里,在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登陆。

在第一个冬天,半数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饥饿和传染病,危急时刻他们得到了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活下来的人们在第一个春季即1621年开始播种。整个夏天他们都热切地盼望着丰收的到来,他们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殖民地的存在都取决于即将到来的收成。最后,庄稼获得了意外的丰收,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为了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举行了3天的狂欢活动。从此,这一习俗就此沿续下来,并逐渐风行各地。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宣布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感恩节庆祝活动便定在这一天,直到如今。届时,家家团聚,举国同庆,其盛大、热烈的情形,不亚于中国人过春节。

感恩节庆祝模式许多年来从未改变。丰盛的家宴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开始着手准备。人们在餐桌上可以吃到苹果、桔子、栗子、胡桃和葡萄,还有葡萄干布丁、碎肉馅饼、各种其他食物以及红莓苔汁和鲜果汁,其中最妙和最吸引人的大菜是烤火鸡(roastturkey)和南瓜馅饼(pumpkinpie),这些菜一直是感恩节中最富于传统和最受人喜爱的食品。

人人都赞成感恩节大餐必需以烤火鸡为主菜。火鸡在烘烤时要以面包作填料以吸收从中流出来的美味汁液,但烹饪技术常因家庭和地区的不同而各异,应用什么填料也就很难求得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世界糖尿病日的来历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前身是1991年由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和世卫组织发起的“世界糖尿病日”,自1992年起在每年的11月14日举行庆祝活动。纪念Frederick Banting诞辰,他与Charles Best一起于1922年在发现胰岛素(用于拯救糖尿病患者生命的疗法)方面发挥了作用。

联合国糖尿病日的标志是一个蓝环――糖尿病的世界性的象征,它已成为联合抗击糖尿病宣传运动的一部分。这个标志是在2007年通过的,用以标志联合国糖尿病日决议的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腊八节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腊八节其实传自印度。据说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修苦行多年,饥饿难忍,加上酷热难熬,便昏倒在地。这时,一位牧女用自己的午饭救了他,这午饭是用黏 米糯米混合在一起,里面还加上了一些野果。后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了纪念这件事情,每年的 腊月初八,佛教徒都要以米加果物煮粥敬佛,这种粥就是腊八粥。

还有一说是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小的时候给地主放牛,经常挨饿。有一年腊月初八,又冷又饿的朱元璋捉老鼠充饥,却从老鼠洞里刨出了一 些红豆、花生、大米和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于是朱元璋把这些东西一起熬成了粥,竟然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以后,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 吃的粥命名为腊八粥。

不过,有关腊八节最权威的说法还是腊祭说。

据记载,腊八节最早源于我国古代的腊祭。每当大获丰收,古人便认为是天地诸神保佑的结果,要举行庆祝大典,来祭祀掌管风、雨、田、农的天地诸神和自己 的祖先,以示感谢,并乞求来年风调雨顺。又因为在农民的生活中,人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前三季都是比较忙的,只有冬藏之季比较空闲,所以,祭奠常于 年底举行。这种祭奠被称为腊祭。腊祭结束后,人们就把新产的谷物合在一起煮粥,举行宴乡活动,大家一起享用。后来腊祭就发展成了祭祀祖先的节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在我国已经有上千的历史。早在宋朝的时候,每到腊月初八这天,上至朝廷,下至黎民百姓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就更盛行了。皇帝皇后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大寺院发米、果品等以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 粥,祭祀祖先。而且不仅要合家团聚一起吃,还要馈赠一些给亲朋好友。《红楼梦》中就有世上的人都熬腊八粥的记载。

腊八粥在古代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越来越多。《南京岁时记》记载腊八粥的煮法:用黄米、白米、粳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米、红豇豆、去皮 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可见其用料十 分讲究。所以有人说,腊八粥是华夏先民聚万物而索飨的腊祭遗风在民间的传承。

[腊八节的来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14情人节的来历

全文共 1247 字

+ 加入清单

情人节在每年公历的2月14日,是世界上有情人唯一全部认可的节日,同时也是西方节日中非常重大的节日。在情人节的这一天,男女一般都会互送鲜花、贺卡、巧克力以表达爱意,可以说现在的西方情人节已经完完全全渗透到中国有情人的心目中了,成为圣诞节之后又一个受到年轻男女热捧的节日。

其实远远早于公元270年,当罗马城刚刚奠基时,周围还是一片荒野,成群的狼四处游荡。在罗马人崇拜的众神中,畜牧神卢波库斯(Lupercus)掌管着对牧羊人和羊群的保护。每年二月中,罗马人会举行盛大的典礼来庆祝牧神节。那时的日历与现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节实际上是对即将来临的春天的庆祝。也有人说这个节日是庆祝法乌努斯神(Faunus),它类似于古希腊人身羊足,头上有角的潘神( Pan ),主管畜牧和农业。

牧神节的起源实在是过于久远了,连公元前一世纪的学者们都无法确认。但是这一节日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例如史料记载,安东尼(Mark Antony)就是在公元前44年的牧神节上将王冠授与凯撒(Julius Caesar)的。

每年的二月十五日,修士们会聚集在罗马城中巴沦丁Palantine)山上的一个洞穴旁,据说在这里,古罗马城的奠基者(Romilus andRemus)被一只母狼扶育长大。在节日的各项庆典中,有一项是年轻的贵族们,手持羊皮鞭,在街道上奔跑。年轻妇女们会聚集在街道两旁,祈望羊皮鞭抽打到她们头上。人们相信这样会使她们更容易生儿育女。在拉丁语中,羊皮鞭被叫做 februa,鞭打叫做 fabruatio, 实际上都含有’纯洁‘的意思。二月的名字(February)就是由此而来。

随着罗马势力在欧洲的扩张,牧神节的习俗被带到了现在的法国和英国等地。人们最乐此不疲的一项节日活动类似于摸彩。年轻女子们的名字被放置于盒子内,然后年轻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对男女成为情人,时间是一年或更长。

基督教的兴起使人们纪念众神的习俗逐渐淡漠。教士们不希望人们放弃节日的欢乐,于是将牧神节(Lupercalia)改成瓦沦丁节( Valentine’s Day),并移至二月十四日。这样,关于瓦沦丁修士的传说和古老的节日就被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这一节日在中世纪的英国最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后,他们会互相交换礼物,女子在这一年内成为男子的Valentine。 在男子的衣袖上会绣上女子的名字,照顾和保护该女子于是成为该男子的神圣职责。

教皇在大约公元498年宣布2月14日是情人节。罗马人的这种婚配方式被基督教徒认为是不合法的。中世纪时,在英国和法国,通常认为2月14日是鸟交配的季节。因此就把此日增加了一个内容,那就是它应该是一个浪漫的日子。最早的情人节礼物是奥尔良的公爵,查理斯在伦敦塔狱中写给他妻子的诗。因为他在Agincourt战役中被俘虏了。现在这个写于1415年的祝福被收藏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几年以后,英皇亨利五世雇John Lydgate写了一首曲子给Catherine of Valois作为情人节礼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八一建军节的来历作文:八一由来

全文共 1338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 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 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933年6月26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了《关于“八一”国际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纪念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暴动,已确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的日子。”尔后,中央革命军事委会员针对为什么确定“八一”为建军节作出这样的解 释:“1927年8月1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南昌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中国工农红军在历年的艰苦战争 中,打破了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历次进攻,根本动摇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已成了革命高涨的基本杠杆之一,成了中国劳苦群众革命斗争的组织者,是彻底 进行民族革命战争的主力。本委会为纪念南昌暴动的胜利与红军的成立,特决定自1933年起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7月1日,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作出《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批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规定以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 随后,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就如何搞好第一个建军节作出了一系列决定。苏区中央局宣传部还特别统一拟定颁布了16条宣传标语和31条口号,出台了 《“八一”纪念宣传大纲》。苏区党、政、军领导纷纷作出动员,毛泽东专门撰写了《新的形势与新的任务》一文,发表在7月29日的《红色中华》报上;博古作 了以《战斗的纪念节,战斗的任务》为题的多场专题演讲;张闻天到机关、学校作了《“八一”与帝国主义战争危险》的专题报告。与此同时,苏区各级政府组织群 众开展了集会、 晚会活动,红军各部的宣传活动更为热烈。

1933年8月1日,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庆祝活动在叶坪红军广场举行。凌晨,苏区军民打着火把,从四面八方朝叶坪村涌来,工农剧社组成的欢迎表演团站在 红军广场入口处,边舞边唱。 庆祝活动分阅兵式和分列式,为防敌机轰炸,决定阅兵式在天亮前进行完。4时整,阅兵式开始,军乐奏起,礼炮齐鸣,毛泽东、朱德、项英三位领导策马而行,检 阅长达六百余米的红军队列,红军指战员以注目礼相迎,欢呼声、口号声响彻云霄。第二项是宣誓。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新成立的红军工人师和少共国际师授军 旗,向两个师发出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的战斗命令,工人师和少共国际师组成两块方阵,指战员高举拳头进行宣誓。第三项是授旗授奖。中革军委领导分别给各红军学 校授校旗,给红军各团队授战旗,向功勋卓著的红军指挥员颁发红星奖章。此时,天已大亮,中央政府和各党、群团体代表致祝辞,分列式随之开始。红军方队在一 面面战旗引领下阔步通过检阅台,战士们一面高呼着口号、一面向检阅台上的首长行注目礼。长长的受阅队伍从检阅台前整整走了一个多小时。坚定的步伐踢落晨 雾,踏碎尘土,踹动着这个令人难忘的清晨,把“八一”两个大字嵌入史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腊八粥的来历600字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乐乐 | 学校:乐乐课堂 | 时间:2013-10-06摘要: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是腊八节。这一天,老百姓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吃腊八粥。腊八粥是用大米、红米、江米、黑米、核桃仁、杏仁、花生米、红豆、黄豆、莲子等,通宵熬煮而成。这样熬成的腊八粥,香甜可口,十里飘香。

腊(là)八节是农历(lì)腊月(十二月)初八,据(jù)说当年朱元璋(zhān?)在监牢(jiānláo)里受苦时,当时正是冬天,又冷又饿(è)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dòn?)里刨(páo)找出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杂粮(zálián?)。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áo)成了粥(zhōu),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把这锅杂粮粥命名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dùn)。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jìniàn)在监牢中那个特殊(tèshū)的日子,于是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

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是腊八节。这一天,老百姓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吃腊八粥。

腊八粥是用大米、红米、江米、黑米、核桃仁、杏仁、花生米、红豆、黄豆、莲子等,通宵熬煮而成。这样熬成的腊八粥,香甜可口,十里飘香。

除腊八粥外,还有腊八面等风味食品。它既可滋补身体,又是人们喜庆丰收的一种形式。

腊八节过后,白天一天比一天长,夜间一天比一天短。从这天开始,人们就等着过春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五一劳动节来历说明

全文共 1304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

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节日起源

十八世纪末,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巨大的愤怒。他们知道,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就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作斗争。工人们提出的罢工条件,就是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开始了。工人阶级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罢工不久,队伍日渐扩大,工会会员人数激增,各地工人也纷纷参加了罢工运动。

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虽然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是,某些资本家根本不予理睬,这项法律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工人们仍然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倍受资本家的折磨。忍无可忍的工人们决定将这场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准备举行更大规模的罢工运动。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 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这才是五一劳动节的精髓所在。所以,人们才这么注重劳动节。

节日意义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1920年5月1日大会现场 李大钊演讲,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李大钊专门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五一”运动史》,介绍“五一”节的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纪念“五一”的活动,号召中国工人把这年的“五一”作为觉醒的日期。陈独秀也为庆祝这个节日发表了《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真相。陈独秀又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作了《劳苦者的觉悟》的演说,阐明了“劳动创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在北京,一些青年外出宣传,散发《五月一日劳工宣言》,唤起工人为反对剥削、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节的来历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爸爸和妈妈带着我去表姐家玩。

一路上,我怀着高兴的心情,来到表姐家。到了表姐家,表姐说要给我讲一个端午节由来的故事,表姐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表姐说的头头是道,我听的津津有味。现在,我终于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三瓣嘴的来历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在美丽的森林里,狐狸并不是最狡猾的,兔子才最诡诈。

有一天,兔子闲着无聊,就翻了翻家族的历史。它竟然发现兔子居然没跑过慢吞吞的乌龟,它很恼火,来到乌龟家说:“我们再比一次吧,这次一决高下!”乌龟同意了,它们开始赛跑。兔子把乌龟远远的甩了,还在乌龟的必经之路埋下陷阱。乌龟一心赛跑,果然像兔子想的那样,落入陷阱。

兔子得知后,开心死了。路上碰见大黑熊,大黑熊正为没人照顾小熊急的团团转呢。兔子假装答应了大黑熊照顾小熊。不等大熊一转头,兔子便唤来了小蜜蜂,让它们去蛰小熊,又叫来了小鸟,让它们去捉小蜜蜂。

兔子三言两计把大家捉弄成一团。兔子哈哈大笑,把嘴巴笑成了三瓣嘴,怎么扳也扳不回来。小朋友们,不要像兔子那样哦,不然也会有兔子这样的下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清明节的来历

全文共 133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