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七夕情人的来历(经典20篇)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一起来欣赏七夕情人的来历吧!这里是开学吧给同学们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七夕情人的来历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2806

作文

937

清明节的来历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与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与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立秋的来历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8月8号就是24节气-立秋,立秋一过,昼夜温差大。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己快到新年元旦了。“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 ,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 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

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

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来历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昭之路人皆知出自《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明帝曹睿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曹爽与司马懿互相排挤,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司马懿尽诛曹爽一党,魏国军政大权自此落入司马氏手中。

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不久废除了已经成年但迟迟未能亲政的曹芳,另立十三岁的曹髦为帝,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

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年级除夕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十二月三十,一年一度的除夕终于到了。说到除夕,它还有一个古老的神话:夕和年本来手下做事。年聪明勇敢,夕则又懒又馋,因为在天庭闹事,被玉帝贬下人间,成了一头大怪兽。

夕这头大怪兽掉在原始森林里,夕先把森林里的动物吃了,然后呼呼大睡。不知过了多久,夕终于醒了,觉得肚子空荡荡的,好饿呀。于是,夕朝远处的村庄奔去。趁人们在睡觉时,开始吃村里的牛羊鸡鸭,更恐怖的是,夕吃完动物后就开始吃人了。村民的生活失去了安宁。可谁又能打败夕呢?于是,村里的老人带着村民朝天跪下,乞求玉帝能救救他们。

年主动请战,他带上红布和竹筒,坐着祥云从天而降。年把带来的红布用力的甩了几下,就把夕的四只脚牢牢地捆住了。然后年把带来的竹筒点燃,对准夕的身体,夕被烧的皮开肉绽,结果倒在地上死了。村民见年杀死了夕,纷纷拍手欢赞,庆祝了两天两夜。

从此以后,人们就将那天定为“除夕”,也就是农历十二月三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重阳节的来历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九九重阳登高望,瑟瑟寒意起秋风,鸿雁一路向南飞,游人漫步菊花丛,彼此纵然难聚首,思念依然在心头,品饮牵挂菊花酒,烦恼苦闷去无忧,此篇谱写真祝福,字字送出暖问候,重阳佳节好心情,愿长信工友幸福到永久。

[重阳节优美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节的来历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瑞阳节、重五节。据说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有关。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深受信任,可是遭到了小人的的陷害,被楚怀王赶出都城,流放到异地他乡。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痛不已,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抱起石头,跳进了泊罗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欲绝。纷纷来到泊罗江边打捞屈原的尸体。渔夫们划着船在江上来回寻找,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还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蛟龙水兽喝了以后晕倒,就不会去伤害屈原的身体。后来人们怕蛟龙把饭团吃掉,就用楝树叶包上饭,外面缠上彩线,变成粽子丢进江里。

从此,每年的5月5日,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七夕夏夜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

8月19日,是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今年七夕,我家居住的小区融科蔚城开展了题为“融科仲夏夜,七夕爱蔚央”的业主活动。不但有节目可看,还有游戏可玩。湖面上还搭了一座鹊桥,上面挂满了鲜花。射灯照在鹊桥上,映出一桥七彩的五角星,就象一道彩虹。

节目由我最喜欢的时尚街舞开始。五位大哥哥在强劲的音乐伴奏下,一会儿单手倒立,一会儿连翻三四个跟斗,甚至整个人用头顶在地上旋转。掌声此起彼伏。一段歌舞串烧将节目掀起了高潮。有一场歌手与观众的对歌,在观众连续对上两首歌以后,那个歌手说要出个难题,用英文歌考考大家。结果居然唱的是我上幼儿园时就会唱的英文字母歌,让大小业主们乐得哈哈大笑。节目中间还穿插着抽奖和互动游戏,让业主观众们心跳不已。

节目还没结束,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去玩游戏。打地鼠、钓鱼各玩了几次,可都不是我的强项。跳了一会儿蹦蹦床,可惜漏气了,蹦不起来。真扫兴。后来,我们一家人都在许愿树下许了愿,我偷看了爸爸妈妈许的愿,原来都是希望我健康快乐,学习进步什么的。其实不看也能想到,这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至于我的愿望嘛,不能说,据说说了就不灵了。当然,可以稍微透露一点点,是关于我自己的“面子”问题。我的力气太小,写着我愿望的袋子怎么也扔不到树上,只有劳烦老爸帮忙,可他的力气又太大了,扔了好几次都直接穿过许愿树掉了下来,好容易才把我的愿望扔到树上挂着。看来我的愿望要实现恐怕有点难度。妈妈可了不起了,竟然一次就成功地把她的愿望扔上了许愿树。不过,总算我们的愿望都能实现吧。

节目看完,游戏也玩了,美好的愿望也挂到了许愿树上,我捧着漂亮的荷灯依依不舍地回家。(荷花中心有一个箭串着两颗心的小灯,红蓝两种颜色交替闪烁。实在太漂亮了,没舍得往水里放。)往回走的路上,看到湖面上飘着星星点点的荷灯,好似天上的星星落在了水里。可抬头一看,星星不还在天上吗?水里的荷灯与天上的星星相映成趣,真是美不胜收。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牛郎织女的一双儿女长大成人。他们买回了笔记本电脑和摄像头,上了宽带,还教会了牛郎使用。在七夕与织女相会时又教会了织女。这下好啦,他们再也不用苦苦等待那一年一度的七夕了。每天,他们通过网络交流,通过摄像头看到对方,又能通过麦克风对话。那宽阔的银河形同虚设,再也挡不住牛郎织女相见了。

大人们常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怎么就没有人用现代科技帮助一下牛郎织女呢?让他们到现在还在饱受相思之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劳动节的来历的作文

全文共 152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劳动节手抄报 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这次大会上,法国代表拉文提议:把1...

劳动节手抄报

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这次大会上,法国代表拉文提议:把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与会代表一致同意,通过了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从此,“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了。

为什么要把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呢?这还得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工人运动说起。

当时,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说:“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巨大的愤怒。他们知道,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就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作斗争。工人们提出的罢工口号,就是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开始了。工人阶级走向街头游行,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罢工不久,队伍日渐扩大,工会会员人数激增,各地工人也纷纷参加罢工运动。

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是,狠毒的资本家根本不予理睬,这项法律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工人们仍然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倍受资本家的折磨。忍无可忍的工人们决定将这场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准备举行更大规模的罢工运动。

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八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一个集会,决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这一天终于来到了。5月1日,美国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停工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各种肤色,各个工种的工人一齐进行总罢工。仅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有4.5万名工人涌上街头。这下,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火车变成了僵蛇,商店更是鸦雀无声,所有的仓库也都关门并贴上封条。当时在罢工工人中流行着一首“八小时之歌”,歌中唱道:

“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我们从船坞、车间和工场,召集了我们的队伍,争取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

激昂的歌声唱出了工人的心声,唱出了全世界无产者的共同愿望,也感染了广大的群众,他们纷纷声援工人的罢工运动,将罢工运动推向新的高潮。罢工运动所表现的巨大力量使政府当局和资本家极为恐慌,他们不甘心答应工人的条件,便露出他们狰狞的一面。5月3日,芝加哥政府当局终于撕下了“民主”的假面具,用暴力镇压工人。他们组织罢工破坏者在警察的保护下混进工人的罢工队伍,故意制造混乱,以此为借口,当场开枪打死六个工人。这一暴行,激起了全市工人的极大愤慨,他们决心为死难的工人兄弟们报仇!

为纪念美国工人1886年5月11日的罢工运动,为推动整个世界工人阶级的斗争热情,就把这一天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在以后的每年5月1日,各国的工人阶级都举行大规模的游行,以争取自身的权利。

尺寸: 1024×753

尺寸: 1024×730

尺寸: 1024×750

尺寸: 1024×736

[关于劳动节的来历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乌鸦的来历三年级童话作文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在一片古老的森林,住着一群群雪白的鸟儿,它们的羽毛没有一点杂色,它们成群结队的在天空中飞翔,快乐地唱歌,美丽极了,鸟儿们于是给它们取名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白凤鸟。白凤鸟得到这个美称,骄傲起来,不再与其他的鸟儿在一起玩耍,看不起其他的鸟,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最高贵的鸟,鸟儿们有个爱清洁的习惯,脏了就要洗澡,有一天,白凤鸟又要洗澡,来到清泉边,看到清泉里还有其他的鸟,虽然鸟儿们十分欢迎它们的到来,骄傲自大的白凤鸟自鸣得意:你们这些无名小鸟也敢和我们高贵的白凤鸟在一起,哼!

白凤鸟又飞走了,飞着飞着,不一会儿,来到一个池塘边,这是什么地方,原来是书圣――王羲之的洗墨池,洗墨池发出一阵阵浓郁的墨香,里面空无一鸟,哈哈这才适合我们美丽而又高贵的白凤鸟,扑通,扑通。一只又一只的白凤鸟跳进洗墨池,舒舒服服地洗了个墨水澡,等它们洗玩才发现自己竟然成为这副丑陋模样,它们那定主意,一定要把自己雪白的羽毛洗干净,它们越洗越脏它们十分伤心,伤心地哭了三天三夜把它们那百灵鸟般的嗓子给哑了,它们回到森林,再也不敢见人,再也没人夸它们了,原来那美丽的白凤鸟不见了,美妙的歌声也变成‘呱,呱’的叫声,雪白的羽毛成为乌黑的羽毛,这就是被大家称为乌鸦。 内容来自,,专业的中小学作文网站

这就是乌鸦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回族开斋节的来历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据伊斯兰教经典记载,伊斯兰教初创时,穆罕默德在斋月满时进行 沐浴,然后身着洁净的服装,率穆斯林步行到郊外旷野举行会礼,并散发“菲图尔钱”(开斋捐)表示赎罪,以后相沿成俗。

回族开斋节视为最大的节日,因此将开斋节称为“大尔迪”。但维吾尔族认为古尔邦节(宰牲节)是最大的节日,所以在政府规定:古尔邦节穆斯林放假三天,非穆斯林放假一天;开斋节穆斯林放假一天,非穆斯林照常上班。

开斋节习俗

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在新疆,穆斯林称这一节日为肉孜节,是波斯语的意译),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规模盛大、礼仪隆重的节日。

节日早上,清真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还要悬挂“庆祝开斋节”的横幅和彩灯,张贴赞颂真主的对联。家家户户要打扫卫生,成年男子沐浴净身,小孩子也要把脸洗干净,男女老少都换上民族服装。大约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人们汇集到清真寺或出荒郊举行会礼。

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人们自动跪成很整齐的行列,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礼拜。这种会礼比平时主麻的聚礼要隆重得多。礼拜后,人们齐向阿訇道安,接着互道“色俩目”(和平、平安、安宁)问候。整个会礼结束后,由阿訇带领或各户分散游坟扫墓,为逝者祈祷。随后串亲访友,恭贺节日。

节日中,家家户户都准备馓子、油香、课课、花花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要宰羊、鸡、兔等,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在节日的第一、二天,已婚和未婚的女婿要带上节日礼品给岳父母拜节。许多青年还在开斋节举行婚礼,更添节日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七夕的来历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 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 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 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 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 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人 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 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工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安全生产月的来历和意义

全文共 1899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第十四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我国的安全生产月是6月。

“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由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国防工办、国务院财贸小组、国家农委、公安部、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等十个部门共同作出决定,于1980年5月在全国开展安全月活动,并确定今后每年5月都开展安全月活动,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开展安全月活动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的关怀,也是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企业单位长期以来安全生产情况不好,伤亡事故多,职业病严重。必须下决心,花大力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劳动保护工作中的问题,扭转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严重的状况。

1984年3月29日,国家经委、劳动人事部、卫生部、公安部等联合发出开展第5次“全国安全月”活动的通知。同年4月27日,国务委员、国家经委主任,“全国安全月”领导小组组长张劲夫发表题为《狠抓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广播电视讲话,动员全国开展第5次全国安全月活动。

1984年11月26日,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安全月领导小组《关于今年安全月活动的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决定成立常设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就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意见。

1985年4月26日,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出《关于开展安全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今后不再搞“全国安全月”了,但各地区、各部门必须针对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安全生产活动。“全国安全月”从1980年一直持续到1984年。在历经5次“全国安全月”活动期间,我国着重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从1991年开始,全国安委会开始在全国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周”活动。1991是“八五”计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我国开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一年。为了保证“八五”计划的顺利实施,给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6月17日至23日,全国安委会首次开展了以“安全就是效益和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周”活动。

1992年,全国安委会继续开展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创建良好安全生产环境和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为目的的“安全生产周”活动,时间为5月11日至17日。

1993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一年,又是我国争办2000年奥运会的关键之年。但是,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却趋于恶化。为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劳动部于5月24日至30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遵章守纪、杜绝‘三违’”为主题,以控制事故为目的的“安全生产周”活动。由于安全生产工作尚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全国各类事故继续呈上升趋势。

1994年初,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控制重大、特大恶性事故的紧急通知》,力求控制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1994年5月16日至22日,劳动部开展了以“勿忘安全,珍惜生命”为主题,以控制事故为目的,以“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周”活动。

1994年,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一些重大恶性事故仍然不断发生,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时好时差的局面,各类事故隐患十分严重。

1995年5月15日至21日,劳动部开展了以“治理隐患、保障安全”为主题,以“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隐患治理,积极贯彻《劳动法》《矿山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周”活动。

1996年是“九五”计划实施的第一年。劳动部在1995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相对平稳,重大、特大恶性事故有所减少的情况下,为进一步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为“遵章守纪、保障安全”。

1996年各类事故有60%以上是由于“三违”造成的,而安全管理松懈是“三违”行为发生的土壤。因此,1997年5月12日至18日,原劳动部开展了以“加强管理、保障安全”为主题的全国第七次“安全生产周”活动。

11年来,“安全生产周”活动较好地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积累和创造了许多安全宣传教育成功的经验。

从2002年开始,我国将安全生产周改为安全生产月。200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部委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形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定2002年6月份开展首次安全生产月活动,将安全生产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延伸。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宣传安全生产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全民安全意识的一项重要举措。此次活动旨在最大限度地消除身边的事故隐患,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七夕,爱要有你才完整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有时候,遇见,是一件最美的事。

有时候,遇见,是一件残忍的事。

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有着蓝色瞳孔的洋娃娃,或是总是眯着眼睛的流氓兔;春天含苞的花朵,或是秋天诗意的落叶;张扬夸张的欧美图片,或着乖巧可的韩系饰品。还有那天在火车站,我最美的遇见,最残忍的离别。

这炙热的天儿,说变就变,当人们沉浸在炙热慵懒的阳光下,欣赏着太阳下繁盛而光辉的香樟树时,大雨就这样猝不及防的到来。那天,我要坐火车回家,他把我送到火车站进口,背着包就走了,我还一直在回头看他,今年的七夕注定又是一个人度过。狭小的走廊里,挤满了避雨的人群,我一直看着他远去的身影,心里泛起无限的伤感和眷恋,我多么希望时间可以慢慢地,我不想离开这座城,没有他,我真的不习惯.....

曾经觉得一句话很荒谬,透支千年泪,祭奠你的美。现在,如果可以,我想我愿意。

雨依旧嚣张地下着,乌云用阴霾吞噬天空,太阳被蒙上了面纱,我却依然看见阳光透过层层云雾洒在他远去的背侧,衬着白色的皮肤,跌入他深不见底的眼睛。他回过头瞄了一眼,微微有点发白的嘴唇,被风吹的有些干烈,使他更像一张无染的白纸,有着摩挲感,令人留恋。

北京时间12:20分,火车开始检票了,我拎着行李箱走进检票口,我们就这样离别了,回想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我们逐渐的擦肩而过,再也没有回头多看。

你依然茕茕孑立。

我依然踽踽独行。

我只是在心底保留一幅画,离别的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秋节的来历100字作文精选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来历100字作文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

全文共 2424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三月初三日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传说,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礼仪志》上载:“星月上巳,官民皆洁与东流水上,曰洗涤拔除、去宿垢痰,为大洁。”说的是古代人们在这天要在清水河边洗涤,目的在于卫生与保健,后来便演变为在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日。宋代吴自牧在《猛梁录·三月》中载:“赐宴曲江,倾都楔饮、踏青”。现在,我国汉族及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仍传承着“三月三”这个传统节日。只是原来“洗涤祛除”的内容与意义已经淡化。如今,三月三节日已变成了一个举行盛大庙会、春游、休闲、游乐、开展集市贸易活动的综合性节日。

江南地区的汉族,特别是洞庭湖区的人民还保留着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地菜又称芥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据说,吃了地菜煮的鸡蛋有去风湿,强身健体之功效。难怪在七仙湖区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吃了地菜煮鸡蛋,鹅卵石头踩得烂”的说法。他们除了用地菜煮鸡蛋、煎水当茶饮外,还把地菜用开水烫过之后当菜肴呢。春天正是采食地菜的季节。春食地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在湖南,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每到三月三这天,荠菜便长茎开花,妇女都会采摘来插在发际。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荠菜煮鸡蛋

古时候,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还要到河边去野餐。有的将酒杯投入缓水中,让酒杯随流而下,下游不远处等候的人则将酒杯从水中拾起,然后一饮而尽,这叫“曲水流觞”;有的将煮熟的禽蛋,投入水中,像酒杯那样在水中顺流而下,等候在下游的人们则将禽蛋从水中取出,然后剥而食之,这叫“曲水浮素卵”;有的则将红枣投入水池中,然后照禽蛋的方式那样将红枣拾食,这叫“曲水浮绛枣”。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富有壮族特色的抛绣球比赛

情投意合的一对

大家一齐来对歌

歌圩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巴马的盘刚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

紧张刺激的抢花炮比赛

侗族“芦笙踩堂”

壮家小伙子在表演横鼓舞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台湾府志》)。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压岁钱的来历作文400字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过新年了,我好开心啊,大年初一的早上,姥姥姥爷早早就把红包拿在手里,说拜了年就可以拿红包了,我赶紧说,祝姥姥姥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姥姥姥爷笑眯眯的把红包递给我,一边还说,要我好好学习,健康成长,爸爸妈妈也给我了红包。

为什么大人要给我红包呢,姥爷告诉我,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神仙变的。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原来是这样,我知道了压岁起的来历,是大人对孩子的一种美好祝福,我今年拿了不少压岁钱,我要把他们攒起来,用来当我大学的学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杨朴《七夕》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七夕节最早的内涵主要是乞求心灵手巧,表彰女子巧慧,女人们在这一天展示刺绣、针线等手艺绝活。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宋朝诗人杨朴的《七夕》也就是表达乞巧的意思。原诗为: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这首诗大意是说:不明白牵牛的用意是怎么回事,每年七月总要邀请织女在天上穿梭织锦给地上的人们看。你们年年让人间乞得巧去,岂不知道人间的巧多得很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写过年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据说在古时候有一个叫夕的怪兽,经常出来祸害百姓。因为夕非常厉害,没人能制服得了他,百姓非常希望有人能除掉他。

一天夜里夕又来祸害百姓。大家一见夕来了都四处奔逃,这时一个叫年的人站了出来,他让大家不要慌。齐心协力对付夕。年让大家点起火把。大家就用竹子,木柴点起了火把。

夕见很多人在这里,他并没有害怕。因为他已经习惯了称王称霸。可就在这时,一个竹子做的火把突然爆裂:啪的一声,夕吓了一跳,赶紧往后一躲,抱住了头。

年一见夕怕爆竹声,就让大伙把竹子架在火把上烤。就听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成一片,吓得夕到处躲藏。

年一见来了机会,冲上去几下就杀死了夕。大家一见除掉了这个怪兽,都欢呼起来,以后可以过安稳的日子了。

第二天大家都奔走相告:年杀死了夕,大家以后不用害怕了,夕被出掉了。大家听了都非常高兴,都来拜访年。

从此后每年到这个时候夜里大家都用火烤竹子,听竹子噼里啪啦的响声。来纪念除夕的胜利。

在那以后这一天就被大家叫做除夕,第二天大家就叫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世界清洁地球日的来历说明文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清洁日又名世界清洁地球日,英文为Clean Up the World Weekend (CUW Weekend),是全球性清洁活动,是由澳大利亚的国际环保组织Clean Up the World的伊恩基南发起,时间是定在9月的第三个周末,现为全球最重要的环境保护活动之一,每年全世界有超过125个国家、4000万人参加这个活动。2006年的世界清洁日活动时间为9月15日至17日3天。也有参与组织和个人把每年的9月14日作为活动时间。

每年的9月14日是“世界清洁地球日”。地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的日渐增多,地球有限的自净能力己难以承受日渐沉重的压力。为了保持地球家园的清新宜人,大家要从我做起,不乱扔杂物,减少能源污染,维护地球的清洁。这就是确定世界清洁地球日的意义。

地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的日渐增多,地球有限的自净能力己难以承受日渐沉重的压力。例如我们常用的泡沫快餐饭盒,由于它不能自行分解,对于地球来说,就是一种永远无法消除的“白色污染”。又如,我们日常用的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污染地球环境的元凶之一。

以下是某些生活废弃物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烟头:1-5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尼龙织物:30-40年,皮革:50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为了保持地球家园的清新宜人,大家要从我做起,不乱扔杂物,减少能源污染,维护地球的清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清明节的来历作文500字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四月五日前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呢。

两千多年前,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了国外。

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东西,饿得头昏眼花,全身无力。随臣介子推偷偷个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重耳狼吞虎咽的吃完了,问:“这是哪来的肉?”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他。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你这样待我,我日后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与重心长的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终于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他念着介子推的好处,想封他做个大官。于是,他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做官,都一一回绝了。晋文公又亲自上门去请,可是到了介子推家,只见大门紧锁。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亲躲到山里去了。

晋文公派人前去寻找。可是荒山野岭找一个人哪儿那么容易呀!有个大臣献计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介子推肯定会走出来的。晋文公同意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去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人们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母亲坐在一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已经死了。晋文公见状,(清明节的来历作文500字)放声痛哭。当他派人来安葬介子推的时候,发现老柳树的树洞里有一封介子推的血书,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并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前一天做好的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大臣去祭奠介子推。他们走到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祭扫之后,晋文公把这棵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之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

晋文公一直把晋文公的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十分怀念。每逢清明节,大家都要举办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的,清明节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这一天,人们要祭祀、扫墓。

河南洛阳洛龙区洛阳市第一小学三年级:郭毅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清明节来历的作文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从这之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