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解放终局战争影片观后感(汇集20篇)

导语: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我们最不愿看到战争场面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放终局战争影片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浏览

666

作文

566

经典影片绿里奇迹观后感

全文共 1453 字

+ 加入清单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和我们的祖先们从小就受这种最为根本的人性教育,这12个字成为我们和我们的祖先认知世界与社会的基础,成为被我们奉为理学经典的儒家学派的核心内容;我们大家刚生下来的瞬间,本性都是善良的,大多数人的脑海里这句话是根深蒂固的,但是有没有人想过,人临死的那一瞬间,“品性”是否也是善良的呢?

个人认为,《绿里奇迹》这部电影就是在探讨这个问题。一个关押死刑犯的监狱,被关在这里的犯人都是犯了死罪的,不久的将来要“驾鹤西游”,我们可以理解为阴界与阳界的交接点,作为一个交界点,按照常理这个点的关系会比较复杂,就像两国边境会成为走私与贩毒的场所,两省交界是逃犯的聚集地,城乡交界点是社会边缘人物的天下一样,作为阴阳的交界点,这里自然会有善男信女,也会有牛鬼蛇神,那个讨厌的狱警Percy,与那个后来出现无恶不作的“WildBill”就是牛鬼蛇神中的代表人物,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两个坏蛋一个是警察一个是罪犯,无形中说明一个问题——作为本片中的两个阶级: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都有坏蛋。在这个只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善恶美丑之别的小社会体系下,低贱的阶级最终会一个一个走向死亡,高贵的阶级会像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牛头马面”所做的工作一样,把每个倒霉的低贱的灵魂送往另一个世界。想想看这是一个多么黑暗与无望的过程。

直到有一天,一个“天使”的出现。但是这个天使不像西方传统意义上说的天使有着雪白的肌肤,均匀的体态,气质的脸庞,穿着白衣缓缓飘来;而是一个皮肤黝黑,身体健硕,面目狰狞,一身“劳动服”的壮汉。请你不要不相信眼前的情景,因为本片的片名翻译成《绿里奇迹》不是一点道理没有的,“奇迹”两个字就从这个“黑色天使”开始。他的来到,打破了这个阴阳交界点的原有秩序,最起码,刚来的时候统治阶级都对这个黑天使的健壮体魄感到畏惧,后来发生的事情与其说彻底打破了这个“黑暗与无望”社会的秩序还不如说“黑天使”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你处在什么阶级,无论你还能活多长时间,“性亦善”!“黑天使”帮助汤姆汉克斯扮演的监狱领班治好了折磨他好久的尿道炎,帮助看守海尔医好他身患绝症的妻子美琳达,帮助逗鼠狱友德拉克使他的宠物老鼠“金格先生”起死回生;当然他也没有让那两个牛鬼蛇神的代表逍遥法外,他让不管犯人死活,那犯人寻开心的狱警Percy重温了“人之初”的懵懂,让他进了精神病院;让那个连环杀人犯“WildBill”惨死狱中。“黑天使”在本片中不仅仅是一个人,也不仅仅是一个神,他更像是那个西天取经回来的唐三藏,他把人们本应该在平时体现出来但是又因为“习相远”的缘故遗忘的做人准则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带回给众生,重铸那“人之末,性亦善”的人性准则。

这里有片一英里长的绿地,人们叫它“绿里”。不过,它的居民皆为死囚,在绿地的另一头,便是行刑用的电椅。本片之所以叫《绿里奇迹》,可以说是自从黑天使的到来,每个走到“绿里”那头的灵魂都得到了人性的升华,不论是囚犯还是警察,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啊!当看到黑天使离我们而去的时候,无限伤感涌上心头,为这个悲剧的结尾惋惜,但是影片最后并不是一个悲剧的结尾,黑天使把自己的超能力传个了汤姆汉克斯扮演的狱警和那只老鼠“金格先生”,让他们长生不老,希望狱警可以把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把“人之末,性亦善”的道理让更多人明白,而“金格先生”就是这个故事最有利的活证据。

人终将一死,没有例外,但是,上帝啊,有时,绿里奇迹似乎永无止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甲午战争观后感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是星期六,而我却在家里看了一部名叫《甲午战争》的电影。那里面有一位革命烈士,他就是邓世昌。邓世昌出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1868年去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而1871年被派到“建威”练船,才正式入军,当上了深海兵船大副。一次邓世昌乘“致远号”去打仗,那天是和日本人的一场激烈战争,日本输了,而大清的舰队获得了胜利。从这之后邓世昌就是致远号的舰长了。有一位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女子,给他们带来了一艘又快又强大的战舰图纸。邓世昌说我们一定要把这艘战舰给买下来,因为我已经有好些年没有添置新的军舰了,一旦和别人打起战来肯定会吃亏的。当他们向上面汇报时,清政府却拿不出钱来,因为钱都被慈禧老佛爷拿去修圆明园了。此时邓世昌却火冒三丈,正当他生气的时候受到了一个令人更生气的消息,这艘先进的战舰被日本人买走了,这时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那名女同学临走时送给了邓世昌一只狗,叫太阳。

那一次邓世昌和致远号去海上指挥战斗了,而敌人恰巧是买了先进军舰的日本人。在那次海战中致远号被击沉了,大型快艇来救他们,太阳获救了,而邓世昌还在水里,这时太阳不顾一切跳进海里去救邓世昌,最终他和太阳一起都牺牲了。那一次中国败了,而日本却胜利了。而那个慈禧什么也不管,每天都吃喝玩乐,结果中国却大败,好多的壮士都牺牲了,而且清政府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但赔了很多钱还割让土地给他们。在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邓世昌是一个英勇无畏的人,他大公无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所以我要向邓世昌一样,做一个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让人。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并不可怕,总结经验,不断改正缺点,总有一天你就会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温情治愈影片《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

全文共 1592 字

+ 加入清单

《忠犬八公的故事》这部电影很有名,它在打分网站上拥有9.2的高分,在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电影排名中,位居第13位。其实,霍尔斯道姆最著名的作品,不止《忠犬八公的故事》一部,他曾凭借电影《狗脸的岁月》和《苹果酒屋的法则》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提名。拥有这样的背景,使得他的2017年新作《一条狗的使命》颇为引人关注。

一同看这部电影的朋友,收养了一条一只腿残疾的吉娃娃,她蒙混过关躲过了检票员的眼睛,带那只玲珑的吉娃娃进了影院,整个观影过程中,这只吉娃娃一会儿盯着银幕,一会儿盯着影厅里不断被银幕光芒闪烁着的观众背影。整个观影过程里,愣是一声没吭。这么乖的狗还是第一次见到,让从不愿意养狗的我立刻就喜欢上了它。而它的主人看完电影之后,鼻子都哭红了。

爱狗人士看与狗相关的电影,肯定是不客观的,受强烈的感情因素驱使,爱狗人士比一般观众更容易被情绪带动,走进故事里,被一切的细节触动。但即便不爱狗,也很难不被《一条狗的使命》打动,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动物电影,更是讲述变与不变、爱与忠诚、祝福与守候的电影,这些关键词,都是人类普世价值观中最为朴素的组成部分,一条狗在电影故事中,所起到的只是激发作用,它帮助人们麻木的心灵迅速地苏醒,去感受,去感动,然后产生爱的冲动。

《一条狗的使命》使用了重生元素,一条名字叫贝利的狗,在人世间死亡了四次又复活了四次,狗的名字在变,狗的品种也在变,唯一没变的是他那颗忠诚的灵魂。影片最为感动人的一幕发生在结尾时刻,当小主人已成白发苍苍的老人,贝利想方设法让主人意识到了它就是几十年的那个贝利,用理性的思维看,这不真实,但并不影响这种设定的震撼性。人们往往愿意在虚构中,去寻找在现实里得不到的东西,这不叫自我欺骗,而是为每一颗苦难的灵魂寻找避难所。

如果注意观察的话,会发现故事里贝利历经的四个主人,他们的生活境遇都很糟糕,要么摔折脚骨失去上大学的机会与女友分手,要么是一个经常失眠的孤独的警察,要么是一个身材肥胖失去生活自信的家庭主妇,还有那个被男朋友逼迫着抛弃贝利的女人……最后的贝利前半生很惨,被拴在院子里数年,但如果它那些同样命运充充满各种悲剧的主人一样,最终都能够迎来救赎的机会。被抛弃的贝利,换另一个视角看,也获得了狗狗最为在意的自由,也正是因为有这自由的存在,它才可以重新撮合第一任主人与他的女友在老年时重温旧梦。

我猜霍尔斯道姆有意地使用了故事的阴郁底色,只有如此才能够充分映衬出一条狗的使命价值,在故事里狗狗扮演的是拯救者的角色,贝利几乎以“一狗之力”,为整个悲剧故事注满了温度。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心灵与眼睛会牢牢地被贝利吸引,没有心思去关注人类角色的命运,但看完影片后静下心来思考,会觉得这部影片有着鲜明的寓言色彩——在人类坠入越来越深、越来越孤独的情感深渊的时候,像一只狗狗那样的单纯、热情、盲目,或才是帮助人们重新找回对生活与命运的热爱的唯一方式。

拍电影时最难拍的是孩子,比孩子还难拍的是动物,但电影人多年来对动物电影的热爱始终不减,拍摄出了一部又一部好看又感人的作品,如果电影按类型来打分的话,动物电影在整体打分方面,相较于其他类型电影一定会有很高的优势。霍尔斯道姆在《一条狗的使命》中,再次展现了他对动物演员出色的调教功力,四条狗的外形区别很大,但在性格方面却是贯穿始终的,尤其是在对贝利的灵魂塑造上,观众完全意识不到狗狗的外形变化,那是因为大家已经深深被贝利的灵魂所吸引,电影也因此具备了灵性与灵魂。

动物电影会一直拍下去,这类故事无论怎么变化,其实关于动物的定位以及创作者对于动物的表达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最重要地是,电影人如何发现人在不同时代的变化,并敏感地将之寻找出来,用动物当作一面镜子,来映照人类的不安与恐惧。我们喜欢一部电影,往往不是被片中的故事打动,而是因为电影里的动物,恰好填补了我们内心因为受伤而长久空洞的那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影片0.5毫米观后感

全文共 1388 字

+ 加入清单

这么长的影片,居然在浮躁的二十四岁之前看完了。也许是爱人的远,让自己有一个更为空闲的心灵时间。也许是最近的心境比较平和,无论如何,找回来了这样一种似曾相识的心境也是让人欣喜不已。

起初,只认为这是对老年人晚年生活关怀的片子,后来发现,只看了70分钟完全无法对这部190分钟的电影下任何定义,这部更多奇怪的表达是针对人伦,就如同对于男性来说,欲望和伦理永远都是想要逾越却一直在压抑的一条主线。对于人类的欲望,丑恶也只是人的定义,如果一直压抑不成而成为所谓恶的人性,你没有办法说人坏,也没有办法说人性本恶,无法界定的东西,只能说让他吧,为什么要有一个道德标杆来让人人都遵守,每个人都可以很险恶,很恶心,很丑陋,但当你看到这一切,说明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个人,选择继续还是放弃,选择权都在你自己身上。可惜的是,我无法认同的丑恶,我愿意尝试,虽然体验过后也不觉有趣,但是,我仍然是一个只会倦怠,不会放弃的人。对于梦想的事业和理想的人,都是这样,一直在反复徘徊,但从来没想过放弃。

心心念念的是这样平和心态的自己,还是觉得要有不断的异性的欣赏,女孩子才能一直体会到自己是个女孩。感受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才华。我会为此努力的,为了to love and be loved in return。不付出努力,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付出再多也不是努力,只是徒劳,因为爱的方式,从来都是要以别人需要什么样的为主,而不是你给出的,不论你给出了多少,不是别人想要的,依旧不是爱,你只爱你自己而已。

远方的爱人,还是依旧会想念,依旧想要与你在一起,度过接下来的日子,但深知有些事情,不是自己努力就能做到,反而不需要你的努力,你的改变和迁就。但无论如何,看淡一些,生命的本质和内容反而得到了凸显。

今天的一个想法,想与爱人分享,但就算没能及时的诉说,也没有事,但且在这里先说关于poets society的事情,曾经一直幻想能够边趴在柜台上写论文边卖茶卖咖啡,现在还喜欢酒,就是这样的一个有很多人文社科的书的咖啡吧,加上自己读博,做学术的道路越来越近,越是会想要完成这样一种事业。

也许就是在我就职的某个高校的附近,能够找一家店铺,取名poets society, 有一只叫keating的猫咪,书柜里的书大都是人文社科的,但还有老板年轻时看的一些青春小说,满足各类人的需要。平时会有一些学术沙龙在这里开办,也就是一周两个小时的时间,有熟悉的学生,有感兴趣的思想,在一起探讨,学术最为有趣的地方就是研讨会,而这种研讨会本来就应该时常且轻松的开始。

有一种理念来自死亡诗社这部电影,keating作为人生导师,告诉老板要seize the day, 看清自己的理想,目标,所有想要的东西,而不是被这个社会推着走。曾经妄想改变的教育,还不如从身边的年轻人做起,年轻人是最能创造奇迹的群体,你能鼓励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你的影响和价值所在了吧。想想真的好兴奋。如果能做的好,让每一场讲座都有意义和精彩,就是后半生想要致力完成的事吧。这样的一场场也必将成为我往前走,在学术道路上的灵感所在吧。如果是这样,如果想这样,现在就要努力进入最高学府,在一级的地方留下,才能有一流的学生资源,也许环境造就人不是那么对,但对自己来说,却深以为然,毕竟现在处于这里的自己,学术上做的太孤寂了,盼望自己的未来给自己的现在以勇气和动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历史影片《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拉贝先生一直是中国公民的大恩人,但是,这位曾经拯救了二十万中国难民的伟大人物。回到德国后要求开除纳粹党党籍却遭到拒绝,还因为与中国勾结而遭到惩罚,还被勒令不得讲出在南京的所见所闻,他的日记等一些珍贵的照片资料在几十年后才被得以公开。拉贝先生晚年穷困潦倒,最终在1950年,孤独而贫穷地在柏林死去。

拉贝日记》成功地展示了拉贝先生的心路历程,也让观众触摸到了那段令人不堪回首,但却无法忘记的历史。电影中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善良认真的拉贝,耿直不讳的威尔逊医生,坚强慈爱的杜普雷小姐与帅气年轻的罗曼博士,更是成功刻画了一个个令人生厌的日本军官,使观众深入其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今,距离日军侵华这一段悲惨而壮烈的历史已经有六十多个年头了。时间并没有使中国人民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最近因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中国人民反日的情绪更是无比高涨。尽管南京大屠杀已经成为了过去的回忆,一个惨痛的教训。但是日本右翼势力还在试图掩埋历史,坚持南京大屠杀是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相反的,同样作为二战主犯国的德国,早在1974年,他们的总理就在访问华沙时,在二战纪念碑前深深一跪,向全世界谢罪,所以德国现在得到了世界的尊重。而日本却依然为自己的罪行进行无耻的狡辩,我相信他们终将得到应有的惩罚。

《拉贝日记》通过展示历史,也让中国人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不变哲学。泱泱中华当初之所以被日本这样一个弹丸岛国侵略,就是因为国家的无能与国家的落后,导致我们起初在他们的暴行面前毫无还手之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仅仅完成了百分之三十,虽然,我们已经站立在了世界的东方,但要做到真正的强大,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最后,让我们深深缅怀拉贝先生,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英雄,更是全人类的英雄,是人道主义的杰出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励志影片《隐形的翅膀》观后感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我相信,如果你是女生,一定知道这些歌词出于《隐形的翅膀》。

今天中午,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正巧也叫《隐形的翅膀》。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叫志华,是一位女高中生。在假期里,因去拿飘落到电箱上的风筝时,双手被高压电击中而不得不被锯掉。从此,一位拥有着美好梦想的高中生便成了一位失去双手的残疾人。她一开始接受不了,投河自尽,几次都被父母亲救了回来,后来她慢慢学着用脚来写字、吃饭、穿衣服、扎头发等一些常人眼中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她为了能考上大学,在练习游泳的休息过程中还不忘复习功课。后来,她的妈妈精经神分裂疯掉了。志华一面上课,一面练游泳,一面帮爸爸做风筝赚钱养家,还要去照顾妈妈,非常辛苦。

我看到这儿,鼻子酸溜溜的,心里想:平时我在家里就像个小公主,家务活只在假期里偶尔做做,而志华虽然是个残疾人,平时不仅要学习,还要练游泳,帮爸爸做风筝赚钱,还要照顾妈妈。如果我是她,又该会是怎样呢?我连自己都不能照顾好,更别说要照顾别人了,想想真是难受,觉得我们应该向志华学习,她凭借自己坚强的毅志力,战胜了生活中的“拦路虎”,最终在残疾人游泳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同时还被大学录取了。正如歌中所唱“不去想,他们都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

我们要学习志华自强不息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战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

[励志影片《隐形的翅膀》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人影片《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在家中无意看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背起爸爸上学》片中讲述了一个名叫石娃的平凡孩子却拥有着无比顽强的意志和奋勇拼搏,自强自力的精神。

石娃和姐姐从小失去母亲,与父亲相依为命。可是家境的贫寒只能勉强供一个人上学。无奈的父亲只能用一把勺子决定俩人的命运,幸运的是勺子把指向了石娃,使他获得了上学的机会姐姐却嫁人了。而石娃也十分懂事,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一所师范大学,面对录取通知书和已经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石娃并没有被生活艰辛所击倒,毫不犹豫毅然背起爸爸上学,他每天都背着父亲艰难地消过一条不深但很宽阔的河流面对生活艰难它毫无言弃看到这里我不禁泪流满面,而我们呢?

我们每天回到家,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可就是这样,我们当中却有些人不珍惜这如此好的生存机会,与石娃相比,我们是否感到惭愧?是否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要像石娃一样,用顽强的意志来克服,相信风雨之后见彩虹。

看完这部片后,我要讲给身边的朋友听,我们一样做个孝顺父亲,不怕吃苦的好人。从现在起,我们要对父母多一分爱心,对自己多一分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战争片观后感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原本只是想看看冯小刚的电影,调剂下心情,放松身心,满足以下自己的小资情调。

结果是轻松的走进去,脚步沉重的走出来。

原本以为自己长大了,上学时学校组织看革命教育电影时的那种感动和使命感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以为自己不会再那么感动,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知道,我还是很多年前那个看着“打仗片”就会激动的热血澎湃的孩子,而自从看了兄弟连和拯救大兵这样写实的国外军事作品,就一直期待着,梦想着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今天,我多年的梦终于实现了,让我心满意足而又充满期待。

作为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孩子,好像天生骨子里就有着那种热血和天赋的责任,对于军绿色也有着非同一般的热爱和崇拜。

我们的军人让人敬佩,不仅仅是过去的战争,也在今天的抗洪,更在日后的对台都会以生命来捍卫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大国崛起里讲过什么样的国家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国,其中军队和教育都是国家的脊梁。

想到这里,我觉得,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里高调宣传集结号,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社会在发展中丢掉了很多好的传统,但是,有些精神是需要我们继承的,一个崛起的大国,不仅要有实实在在的实力,更要有种精神,一种让人不敢小觑的精神,集结号让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

我们的战士不怕死亡,面对死亡也没一个孬种,但是,在以人为本的当前,影片也融入了对生命的探讨,那就是如许三多般的“有意义”。我们的战士要求被承认。

我想到了现实生活,其实我们也没有什么要求,工作苦点累点是不怕的,付出没有收获也是正常的,只是组织上一句安慰的话,心里暖暖的就足够了。

我们活得也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纪实风格战争片《马石山十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是一部高清晰黑白电视电影.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山东马石山,十勇士为了掩护两村村民冲出日军的包围而全部壮烈牺牲的真实故事改编的.著名作家峻青就是在此次行动中被解救的村民之一.

马石山十勇士》搬上了荧屏,重现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再现八路军和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感情和人民子弟兵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革命精神。

马石山惨案的亲历者、第27集团军离休干部荀培荷参加了首映式。抚今追昔,马石山惨案依然历历在目,让老人心绪难平。他说:我是自始至终在马石山上,我家去了三个人,我的父亲,我的弟弟和我,我的父亲和弟弟都被日本人打死了,我那个时间13岁,很残酷、很残酷,死的人特别、特别多,我在那个地方,赶我往外撤的时候,整个山沟下面都是死人。

乳山是革命老区,有着拥军爱民的光荣传统,作为“马石山十勇士”故事的发生地,英雄的事迹广为流传,“英勇顽强、威武不屈、拥军爱民、保家卫国”的马石山精神,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乳山人。把“马石山十勇士”的故事搬上银幕,是乳山人民多年来的共同心愿。乳山市领导表示,将以深入宣传《马石山十勇士》影片为契机,加强对马石山烈士陵园的保护和修缮,建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革命英雄精神,挖掘红色革命文化,激发全市人民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凝聚合力,奋力开拓,打造“母爱圣地、幸福乳山”的城市名片,努力把乳山建设成为集自然福地、文化福地、旅游福地、创业福地和人居福地于一身的幸福之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战争巨制大片《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1705 字

+ 加入清单

我观后甚为不解:一部平庸之作何以得到“权威”的集体联手夸奖?遂作此文。一是在锣鼓喧天的吆喝声中给《拉贝日记》一个客观的评价,二是必须警惕且质疑拍戏的初衷、水准与良心。

影片的开头有这样一个镜头,日军飞机轰炸,中国难民逃到拉贝的纳粹旗帜下获救。这一个镜头就把本片的故事给概括了。说它好,因为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说它不好,因为一个镜头的内容被拍成了一部电影。色彩平庸,画面平庸,镜头平庸。这部片子哪里是因为色彩、画面、镜头而让人印象深刻?飞机掠过,声响轰鸣。钢琴响起,旋律可人。除此之外的音效,作为一部非小成本影片,这方面并不乐观。一部电影是有气味的。同档期的《南京》在战场有尘土味,在角川自尽时有苍凉味。而《拉贝》只有在医院里有一点血腥味,其他的部分通俗得却缺乏气味。拉贝可以用国语配音,但日本人为什么不用原音加字幕?更糟糕的是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总不能让日本人与德国人自由对话吧?

故事在“起”之后的“承”,说的是拉贝“应邀”而留下来管理“难民营”。如果没有大夫的嘲讽,事实将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习惯把救星看做十全十美的英雄。故事试图去还原那一段历史的风貌,但却缺少可以承担起这样重任的大场面。无论是人数,还是建筑,无论是战场,还是后方。片中最大的场面是拉贝送夫人上巨轮,好家伙,人山人海,大船比小山还高——有这气力“重现”一点“南京”好不好?导演的初衷到底是什么?这绝对值得怀疑!在拉贝左右,有两位帮手。好帮手男博士对于纳粹的罪行的控诉显得短而有力,思索的深度也远远领先于本片“主题”,对于本片来说是喜是忧?片中最有力量的当属中国大夫为救自己当兵的儿子而惨遭杀戮,铁蹄践踏人性,多么具有直击人心的能量!人物关系就是电影故事的骨骼。本片的人物关系非常简单,清晰明了——以拉贝为树干,分出若干支。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分支”被处理的太简单、太平面。“性格组合论”想必是中国文艺批评家众所周之的,洋人们不会忘记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难民营缺粮少吃,拉贝即使知道有败兵藏匿于此,也给予了默许。期间即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深情的感人画面,一切流于平淡。

张静初等女生被强迫脱衣服一幕,洋博士怎么不知道自己也回避一下?这样一部从题材上应该拍成灾难片的电影,其中居然加入了洋博士与中国女学生的爱情,以及拉贝夫妇的“久别重逢”与“深情一吻”的大特写。即使观众爱看“好莱坞范式”电影,也不该把裤子都脱了、露出整个光溜溜的屁股示人不是?当日本兵准备攻入难民营之际,几百名中国百姓以血肉之躯筑起壁垒来守卫难民营,此时,他们应该比后来才走出大门的洋人们勇敢得多。故事的在漫长的“承”之后,终于一“转”。一触即发的杀戮被外来的媒体化解,意外的、侥幸的、突如其来的化险为夷到底有多少感人的情怀与崇高的光芒?获救后大人们喜出望外,像人人都中了五百万一样,这样的镜头是什么水准?故事走向“合”,拉贝胜利地完成了使命,即将离开时,民族感激涕零,无比留念。在故事前面作者并没有给出多少拉贝历尽千辛万苦以保难民营的铺垫的前提下,这一切都显得那么一相情愿地把拉贝推上“大救星”的神坛。当我们整体来看这部电影时,我们会发现,本片在还原历史的原貌,在开掘历史的深度,在歌颂人性的伟大等诸多方面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本片就像一个举着大旗的裸体老头,巨大无边的旗帜遮掩了他苍老的身体——本片以其题材的意义遮蔽了品质的平庸。

当我们换一种视角,这一切便变得可以理解:这只是一个讲述一名德国人在异国遭遇战争后,保护了20万人又与妻子终于团聚的故事。这只是一部通俗、大众、平淡的片子,一部因为与我们七十年前的巨痛有关而被我们主观地赋予了过高的期望的普通电影而已!

好的影片,应该让关注与创作者都有受益。如影片的手法,风格,艺术风格与水准,“题材意义”与“历史意义”被搬上银幕的合法性。就《拉贝日记》这样一部压根算不上优秀的电影,影评人的“众口铄金”,原因何在?是文艺理论贮备上的单薄?是电影审美趣味上的跑偏?是人文精神立场的隐退?是对知名影评声誉的自毁?是对广大普通观众的误导?是对朋友强大面子的妥协?是对金子银元钞票的臣服?谁能揭开这些奥秘,谁就变得聪明无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爱国后的观后感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2355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小兵张嘎》观后感 当我看完《小兵张嘎》这部爱国主义电影时,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嘎子小时生活很苦,但是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年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我思绪万千和嘎子对比,我显得是那么渺小。嘎子为完成艰巨的任务而奋不顾身,即使失败也会坚持不懈地去完成而我失败就放弃。记得那次学校开展一次“科技小发明”的活动,我当时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师报了名。正当我满怀信心地开始制作我自己设计的“动力小船”时,却发现了一个个让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问题。如接上电线了电池却不通电。等我解决了电池的问题后却发现螺旋桨转不了了,当我解决螺旋桨的问题却发现这一个个问题把我搞得头晕眼花,头上金星乱飞,我一气之下把“动力小船”摔了个稀巴烂。结果认真制作,能持之以恒的同学获奖了。望着他们胜利的神情我后悔莫及。是啊,有句古话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为何说无难事呢?因为做了,“难”事则转为“易”事不做则反之。联系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挖根刨底地搞清楚,才能够为我国的将来出一份力量。

片中嘎子上县城找一位亲戚时,却发现那位亲戚帮鬼子拍照,脸气得由绿到红由红到紫。嘎子刚正不阿而我却因胆小冤枉他人。记得那是我上四年级时。我刚到家门口,却发现一个人在开我家的门锁。我仔细一看,原来他把我家的锁弄坏了,怎么也打不开了。他见我回来了,便立即恶狠狠地说:“你要敢把这件事说出去,我便揍死你!”

我吓得连忙点点头。等我妈回来时却撒了谎说是楼上小妹妹弄的,为此我还经常为此事感到不安呢。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哥一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

后感 《地道战》观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创建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现在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只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告诉你吧,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己争权谋利。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如果他们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吗?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你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间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你会更好。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小学生好好学习,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长大为国家做奉献。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赵鹏辉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观《地道战》有感

自从看了电影《地道战》以后,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因为英雄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地道战发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为了赶日本鬼子出中国,在每户人家里挖了一条通道,这做了陷井,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冀中人民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但是,高老忠为敲钟报警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觉得冀中人民很聪明,会用各种手段去对付他们,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冀中人发会想到挖地道,家家户户连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为历史,我们现在很少存在战争,因为人们不想打仗,他们想有一个温馨的家,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们小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 :观《举起手来》有感

故事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大山沟里,讲述了一群正义的中国人民与外贼抵抗,剿灭侵略者的故事。其幽默搞笑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在捧腹大笑之余,我深深地为他们英勇的行为叫好,被他们大勇无畏的精神所感动。我陷入了沉思:

这部电影以幽默的语言和搞笑的动作向我们呈现了一的历史史实。翻开中华民族的史册,从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到八国联军侵华,再到1937年日本鬼子践踏到中国这片土地……一百年来,中华民族被侵略、被侮辱、被欺压,被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侵华战争,多少无辜的中国人被屠杀,被蹂躏,直至日本到现在还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为什么?因为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府的软弱无能,自不量力,更是因为中国的落后,贫穷才处处受人欺压。“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历史的所有屈辱不正印证了这句话吗?

为了使我们的祖国不再受欺侮,为了不再发生战争中那些血腥的事件,为了使南京大屠杀的悲剧不再上演,我们就必须振兴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是新世纪的曙光,是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希望,我们的努力奋斗,

关系着祖国的振兴;我们的刻苦学习,关系着祖国的富强!

历史为我们敲响警钟:知耻而后勇!新一代的青少年,同龄人,让我们努力吧,为了我们的祖国而奋斗!

王洛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影片观后感格式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部分,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简单但明确,不含糊,这样就可以了!不必展开来说。

第二部分,具体谈感受是什么。我们读书看电影都有一个过程,都需要一段时间,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这段时间内一点一点产生的,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因此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虚假不实,这样才能感人,打动读者。

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

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能太长,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再者,这样也影响文章的结构。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因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就毫无意义了。具体说来,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和电影中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较与对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树立学习的榜样。

第四部分,文章的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牌云集的影片《摆渡人》观后感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在恢复到冷静期的中国电影市场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作为此次国庆档里的票房亚军获得了8亿容易也是来之不易的,虽说被主旋律题材的《湄公河行动》逆袭成功了只能屈居亚军,但编剧张嘉佳然完成了一次畅销书作家转型到知名编剧的华丽转身。

早在2011年,张嘉佳已初涉编剧界,编辑操刀了乌尔善导演《刀剑笑》,而彼时的他,距离知名编剧还甚远,更没有人想到他会有一天跨界成为导演,而且还是王家卫监制电影的导演。

畅销书作家跨界当导演已屡见不鲜,韩寒、郭敬明是一部接着一部的拍,这也充分体现出中国电影市场里的繁荣。而此次张嘉佳根据自己原著改编的电影《摆渡人》,其演员阵容可以说是亮瞎眼的:梁朝伟、金城武、陈奕迅、杨颖、杜鹃、熊黛林、大鹏、李宇春、鹿晗、马苏、柳岩、陈妍希……

在介绍《摆渡人》的演员阵容时,仿佛是在盘列春节联欢晚会的阵容。依然记得上一次拥有这种亮瞎眼豪华阵容的文艺片还是《2046》。每一部电影在拍摄的前期都是向着经典电影的目标奋进的,能卖座、能名留影史,已是对一部电影至高的荣誉。那么《摆渡人》能否成为风靡一时的经典电影?这个问题有待考究。但作为一名青年导演的处女作品,张嘉佳导演的《摆渡人》足够多的关注。更为难得的是,这些关注都是相对正面的。

而另一位青年导演的处女作品同样也受到了太多的关注,遗憾的是这些关注未必是正面的——王宝强离婚一案沸沸扬扬,人尽皆知的背后观众关注得更多的是对王宝强离婚官司的进展以及对当事人寄予的无限同情。《大闹天竺》作为武打喜剧作品,与《摆渡人》同时开始争抢排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经典影片《帝企鹅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上个星期,我们观看了环保电影—《帝企鹅日记

刚开始,我觉得不好看,无聊极了。但是,到最后我却被这部电影深深的吸引住了,并且有所感悟。

原来南极的企鹅数量不断减少,是因为全球气温上升而导致的。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海啸的发生率也会上升。如果整个南极的冰川都融化,那么地球上的一半都会被淹没。最危险的是沿海地区。科学家推测,地球上的一些地区冬天可能会迟来临,甚至有可能会没有冬天。

那因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①因为火山暴发出的热气体使大气层受破坏。

②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以及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大气中气溶胶浓度的变化,土地利用和陆面覆盖的变化等。

③人们开空调时,会在窗外喷出一些热气,这也是原因之一。

看了那么多资料,我下了一个决心,为了保护地球,我以后少开空调,热时就拿扇子扇。多种两棵树,让地球多一片绿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园》影片的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1348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还未开始,我已感受到了深深的压抑感,仿佛是大地母亲将她所有的不甘与怒吼融入了这部影片。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却还沉浸在那里久久不能回过神来。是的,我被震住了。真的很震撼。让人惊叹的画面,给视觉造成最直接的冲击,或美得让人惊叹,或触目惊心,配上很给力的背景音乐,整整120分钟,我接受了一次很彻底的洗礼,很多观念因而颠覆,也了解了更多之前完全没有概念的。原来,这个世界,我们共同的家园,是这样子的。

整部片子以一个俯瞰世界的角度,以一种很缓慢的速度向我们讲述这个地球,尤其是她和我们人类之间的关系种种。

影片的开始,是地球形成于40亿年前,我们的祖先,人,出现于20万年前。我们只是不折不扣的过客;是一曲对这个美好的地球的颂歌。美仑美奂的画面,让人感叹生命的神奇之余,深感自身的渺小和无知。

然后音乐突然急促起来,因为,人,出现了。

人类的出现和发展,加快了毁灭的进程。那一个个小渔村如今变成了高楼大厦;原本树木繁茂的森林如今也夷为平地,无情的人类在上面随意建设,看起来是发达了,富裕了,可那是真正的富裕吗?随之而来的是什么?是极不合理的发展带来的各种灾难性问题,资源枯竭,污染泛滥,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等等。我想到了之前的7。23动车事故之后的一句话:“中国,请放慢你的脚步,等等你的灵魂。”

由彼及己,甚至于一开始,我真的不太适应影片慢得令人想要睡觉的叙述速度。我想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有同感吧,我们这代人,尤其是90、00后,接受的更多是一种“快餐文化”——各种古今中外文化势力的冲击与交融,各种只需浅消化甚至不需消化的讯息,更多的是哗众取宠。这世界太快,快得我们来不及思考和作出合理的判断。只能跟随着大部队的脚步,随波逐流。何曾没想过,拥有一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乐土;何曾没追寻过,寻找一片“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隐世家园……

再说说影片吧,导演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讲述我们耳熟能详却无动于衷的一些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导致复活节岛的荒芜,留下一片片不堪入目的伤疤;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马尔代夫就要举国迁移;江河断流,污染严重,用水日益紧张;森树木砍伐,亚马逊热带雨林首当其冲,等等等等。我们听多了,我们知道,却拒绝相信。不是因为薄情,而是怕失去现在富足的生活罢了。

回到人类,灯光璀璨的不夜城把白昼变成了它黯淡的影像;居民房像坟墓一样密密麻麻但整齐地排列着;还有比人口数还多的汽车,通常是一条条巨龙匍匐着,加速环境的恶化。

接近尾声了,影片列举了一些触目惊心的数字。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每天有5千人死于受污染的食水,10亿人没有干净的饮用水;10亿人在饱受饥饿;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1/3的两栖动物濒临绝种,生物品种的死亡率快于自然速度1000倍;75%的渔产品已耗尽或面临耗尽;过去15年的平均温度是有纪录以来的最高;冰冠的厚度40年来减少了40%;到2050年,可能导致多达2亿的气候难民。

但是最后,还是乐观的。一方面是,“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了什么,而是我们还剩下什么”,有很多国家很多人已经在行动,我们需要更多更多的努力,事关每一位地球公民。

另一方面是,我们真的来不及悲观。我们真的该行动了。这个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你我的呵护。

[《家园》影片的观后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战争影片《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点映高口碑获赞 圈内大佬力挺“年度最佳”

作为梅尔·吉布森暌违十年强势回归之作,《血战钢锯岭》甫一宣布国内定档便备受期待。这部北美R级影片删减镜头不足30秒,更是令万千影迷摩拳擦掌。29日在北京举行的650人超前品鉴现场座无虚席,大量震撼、真实的战争片段威慑力十足,令观众仿佛亲临战场。看到如受伤的天使般悬在天地之间,英勇救援战友的道斯,不少人深感其悲壮,潸然泪下。梅导用真实的镜头拍出战争残酷的本质,还原文字无法形容的地狱战场,对道斯伟大故事的铺陈扣人心弦,磅礴又温暖。“战争戏实在是太精彩,不忍移开视线”、“让人看到真正的勇气和英雄,故事很美妙”、“很久没有在电影院看到这么震撼的片子了”。媒体对影片称赞不绝,纷纷表示这是梅导再一次超越自我的经典战争之作。业内大佬纷纷力挺,导演吴京更是坦言观影过程中几度含泪,梅尔·吉布森将战争场面还原得“无可挑剔”。

“无惧”版海报曝光 英雄道斯初心不改

最新曝光的黑白系“无惧”版海报中,安德鲁·加菲尔德戎装出征,纵使千疮百孔,仍旧目光凌厉,唯有“再救一个”初心不改。由萨姆·沃辛顿、卢克·布雷西等实力巨星饰演的战友,也在他不摧信念的感召下,奋力前行。加菲如现实中的道斯一样,没有孔武有力的硬汉外貌,却有钢铁般的喋血柔情,只有他的一脸阳光才能战胜沙场上所有的野蛮杀戮。加菲细腻又动情的演绎,完美复现这段悲壮又伟大的真实故事。影片中,除了呈现战火纷飞中的催泪战友情,加菲还将携手泰莉莎·帕尔墨上演一段炙热的烽火爱恋,更将与老戏骨雨果·维文同台飙戏,呈现一段隐忍、克制的父子情。观众将随之重走道斯的人生轨迹,感受信念与勇气铸就的奇迹。

《血战钢锯岭》将二战美日双方伤亡超过16万人的冲绳岛战役搬上大银幕。影片根据拒绝持枪、杀戮的美军医疗兵戴斯蒙德·道斯的真人真事改编,讲述这位受尽耻笑、霸凌的“异类”,始终坚守信念,最终孤身勇救75名战友的催泪故事。为了还原真实的战争血海,梅尔·吉布森做了大量调研和考证,设计最为贴近二战原貌的镜头和场景。这位首次执导热兵器大战的战争片老手,再度展现其疯狂、野蛮的暴力美学,血腥战场尸横遍野,爆炸、火烧全部真人上阵,并将特效使用降到最低,“坚持每个镜头都来真的”。

据悉,《血战钢锯岭》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全国发行、长影集团译制片制作有限责任公司译制。影片将于12月8日内地公映,观众可在这场热血沸腾却又感动澎湃的虐战中,感知道斯的英勇伟大,重新反思战争的本质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抗战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1320 字

+ 加入清单

90后的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不曾经历战争,只能从书本影视上了解一点战争历史,最让我喜欢的战争题材是抗击外来侵略者,尤其是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机智勇敢,壮烈不屈,荡气回肠,可歌可泣。

电影《铁道游击队》,就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1956年拍摄的《铁道游击队》,虽然是一部黑白影片,但是,50年代能够拍摄出如此佳作,实属不易。而今观赏,依然扣人心弦、引人入胜。难怪父辈们反复观看,喜爱有加。

电影《铁道游击队》,是根据同名小说拍摄的。小说《铁道游击队》不是凭空杜撰的故事,而是发生在抗日时期的真实传奇。铁道游击队,是从百姓中走来的抗战特种队伍,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枣庄微山湖一带为主要区域的抗日武装。其传奇般的英勇事迹及影响,在全国及世界留下光辉篇章。该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由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鲁南铁道队”。人员最多时达300余人,铁道游击队由苏鲁支队任命洪振海为队长,杜季伟任政委,王志胜为副队长。铁道队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截列车、打洋行、毁铁路、炸桥梁、与日伪展开殊死搏斗。令日伪闻风丧胆。铁道队还成功护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领导人以及千余名抗日将士过境。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1945年10月,在枣庄和临城的1000多日军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游击武装投降。这是有史以来军事受降中十分罕见的一幕。

电影《铁道游击队》剧情简介: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带领的铁道游击队,活跃于山东临城、微山湖一带的铁路线上。他们破坏敌人的运输交通,牵制敌人的兵力,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屡建奇功,当地百姓称之为“飞虎队”,观后感《抗战影片观后感300字》。日本侵略军小林部队及其特务队长冈村视飞虎队为心腹之患,千方百计进行围剿。刘洪在战斗中负伤,得到寡妇芳林嫂精心照料,两人产生爱情。

不久,日军前来偷袭,刘洪、李正指挥有方,大败冈村特务队。日军恼羞成怒,四处烧杀,肆意报复。被激怒的刘洪欲在微山湖上与日军正面对阵,幸亏李正赶来及时劝阻,飞虎队实力得以保存,但李正却因此负伤。飞虎队休整后,力量壮大,在与冈村特务队的激战中,全歼敌人。可是芳林嫂在执行侦察任务时却遭敌兵逮捕。不久,抗战胜利,李正伤愈归队,率队赴临城阻遏xx党军队。北上,救出了芳林嫂,并迫使小林残部投降。

电影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充满了豪情和浪漫,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国传唱几十年而不衰,家喻户晓。时至今日仍让人心动不已,具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欣赏电影《铁道游击队》,使我又一次感受到国家兴旺,匹夫有责;抗日救国,不分老少。由铁路工人、小摊贩、矿工和流浪者组成的非正规部队,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才提高了思想,具有了组织纪律性,明确了打鬼子救中国的历史使命。其次电影情节曲折、险象环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机智勇敢,舍生忘死,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良好品质。这其中,我认为团结就是力量,也正是因为团结一心的凝聚力,才有了步调一致的号令,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看了这部红色革命电影,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抗战影片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影片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1500字

全文共 187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努力寻找幸福,有的幸福那么简单,却又那么不容易实现,有的幸福或许已经在你身后,努力过,当幸福敲响你的门时,就不用怀疑。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当听到这部片子的名字时,真的没想到会是一部励志电影,或许每部励志影片都是一样的努力到最后成功,但这部片子让我自然而然的感动!片中有很多镜头都是那么感人,那么心酸,同时也有父亲对儿子的温柔,对理想的坚持……我就拿几个感触很深的,引起我思考的镜头,谈谈我的感受。

从片名“当幸福来敲门”我就想到,幸福会主动来敲门吗?那扇幸福的门,我觉得一定是我们自己去敲响的。还有当幸福来到的时候,我们会察觉到那就是幸福吗,会去开门吗,又或者那时候我们在做些什么,又应该做什么。

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父子俩无家可归,来到地铁站,玩了那个并不好玩的游戏到最后依然相顾无言,来到厕所里过夜,蜷缩在用一些卫生纸铺的地板上,父亲紧紧抱着儿子,本以为这一夜就安静的过去了,却突然一阵强烈的敲门声,大家看到这有些人笑了,也包括我,导演这不是在耍人吗,但当看到克里斯死死的用脚挡住门,紧紧地捂着儿子的耳朵不让他听到外面的声音时,我真的忍不住落泪了,影片中克里斯应该就哭了2次,这是第一次,包含了太多的无奈,有对自己儿子的愧疚,有对自己的一事无成的自责,更有给儿子一个安稳的家和对幸福的热切渴望。要是我们自己面对这种压力又会怎么样呢,很多人或许会崩溃吧,我想没了他儿子结局一定很大不同。

贯穿全片,一直到克里斯试用期结束,期间都会出现那个丢失的医疗仪器,每次发现克里斯都会拼命地去追,多数人会觉得至于这样吗,但是事实就是这样,那一台仪器对于无家可归的他,就是他最大的财产,如果能得到,卖掉,肯定能能儿子吃顿饱饭,能给儿子买想要的礼物。最后他终于追了回来,但是却发现有些损坏了,想买些零件修理一下,对于已经捉襟见肘的他都很为难,能不能顺利尽早卖掉还是个问题,可最后还是借着收容所里的电修好了。可以说生活所迫,但我觉得也有对工作的尽心尽力。

说到收容所,不得不多说一点,克里斯为了能让儿子安稳的睡觉,每天下了班都是接了孩子然后跑着去排队,在上班时间,合理安排利用时间,甚至省掉喝水和上厕所的时间,那干干的嘴唇足以说明一切,因为不得不这样做,去晚了就地方睡,每次排队都很着急,为了儿子他都要在这么多人面前插队,有时候排到最后房间满了,不得不说太残酷了,在确定录用前,我想他们能够在收容所过夜,在当时来说可以算是最幸福了,能让儿子好好睡觉,他自己也在努力学习,安排自己的工作,借着收容所的微弱的光线,几乎整夜没睡,作为父亲他很尽责,对自己的工作也尽最大努力,或者说别人做不到的努力。

感动的地方太多,值得思考的也很多,实习的最后一天,他所做的一切以及他的成绩,让上司感动,当公司老总告诉他:明天还穿这你的衬衫来上班时,他眼中全是泪水。他咬牙坚持到了后,他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经济师,这离他的梦想更近了。在那一刻,站在人群中的他激动的不知道如何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他飞速的跑到儿子面前和他相拥,眼中在这一刻全是幸福的泪水。人生从此出现转折!

我们努力追寻的幸福是什么呢?很多人肯定有自己的标准,有人给出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和你相爱的人在一起;一是做你最喜欢的事情。”影片里我觉得两种都有,而对于现在的我们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肯定是幸福的,对于学习,或许很多人厌倦了,但这不能成为逃避的借口,学习是追寻幸福的必要手段。在学校里有不喜欢的课程,那是肯定的,但是一定要有收获才可以,不然就是浪费时间,人生又有多少时间可挥霍,想到这不由得感到好紧张!而对于能和相爱的人在一起会很幸福,这是无可争议的!有了自己爱的人就要好好珍惜,影片也教会我们怎么对待他人,克里斯对自己儿子温柔而细腻,对他人微笑,很有礼貌,相爱的人当然也包括父母,家人。最近看到一句话“你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觉得很有道理,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我们不应该把那些诱惑拿来当作放弃自己的理由,我们有自己的义务有自己的责任,当明确了目标,就不要怀疑,茫然只会令我们更加困扰,就像片中主人公一样,目标明确,努力工作,为自己的理想,坚持再坚持。

我们努力寻找幸福,有的幸福那么简单,却又那么不容易实现,有的幸福或许已经在你身后,努力过,当幸福敲响你的门时,就不用怀疑!仍在努力就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幸福的门就等着你开启。

“我决定在你这住一段时间,至于多久就看你以后的表现了!”幸福对努力过的人说。

“我看到了你的努力,继续加油,我们很近了!”幸福对在努力的人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怀旧影片《岁月神偷》观后感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一开始即点题:在变幻的生命,岁月,原来是最大的小偷。没有拖泥带水,干干净净。这个基调一直延续到影片结束。

影片以八岁的罗家二儿子罗进二的视角去演绎整个故事,悲伤中不乏童真。当罗进二带着玻璃鱼缸看着外面的世界, 扭曲的视觉里折射出当时的香港,简简单单的定下了社会和家庭的背景:混乱、贫穷却又坚忍。倔强的老爸,乐观的老妈,奶奶、叔伯、一干邻里,都有血有肉,绝不剪影化。

之后影片的主角——哥哥出现,这是一个完美的角色,功课样样优,以至于由许鞍华饰演的小学老师批评顽皮的罗进二时都拿老大罗进一作为激励的手段;性情温和宽厚,人见人爱;因为常常拿金牌而觉得铜牌更值得收藏,这样的人美好的令人炫目。

兄弟两个在饭桌上用力拍打,以敲出面包屑来吃,贫穷中没有湮灭生活乐趣。然后,清纯的女主角出现,然后,一家人吃饭、看电影,其乐融融。一切都很美好,影片在平淡似水的生活场景中将慢慢的用细节来渲染整个悲伤。

此时的香港,开始了移民大潮,贫穷自然不会有任何机会。当奶奶对罗进二说自己也终是要离开的时候,罗进二不停的询问,直到奶奶说,当你把最珍惜的东西都填满苦海的时候,你就会再见到亲人。

老爸总是说,最重要的就是要保住那个顶。

老妈总是说,一步难,一步佳。

罗进一总是在窄小的阁楼一边听英文歌,一边做功课。

罗进二总是不遗余力的偷东西。

哥哥很喜欢养鱼,喜欢对女主角讲各种鱼的故事,当女主角生病,他清晨出发,要把最珍惜的鱼送给女主角,此时,影片欢快的开篇要慢慢转变。女主角家里分前门、后门,有大大的鱼缸,有优雅的妈妈,哥哥在不断接受贫富差距的冲击后,有些黯然的离开,看似受了打击的哥哥,比赛失利,功课不及格,无法集中精神弹琴。女主角的离开看似注定,却为这份纯恋增加了现实又完美的注脚。

之后,进入了影片的高潮,台风来袭,全家人努力保护自己的“家”!台风过后,哥哥突然晕倒,终是被检查患有血癌。

老爸老妈在生活的重压下相互扶持、绝不放弃,哥哥在惯有的懂事中,依旧温柔;弟弟在似知不知中,努力让哥哥开心。

这时,影片的结局初现,哥哥病情加重,急需输血,老爸赶到医院,将两百元交给一脸傲慢的护士时,手上戒指的印记深深;女主角回到香港,哥哥终于给出几次未完的初吻。死亡此时出现,恰时。

葬礼上,老爸放了哥哥写的歌,单纯美好的声音贯彻全场,这一次,可以哭到崩溃。

当老爸努力拔下一棵树苗,为哥哥的墓地加上一个“顶”;当弟弟将所有偷来的东西,投入大海;当老妈说一句,既然是你哥哥说的,我就信。

我想一个人令人炫目的美好,不会消失,他既是亲人成长中最大的痛,也是最大的信仰。

影片有很多细节,既反应当时社会,也让影片的进展环环相扣,开始的种种迹象,都在后来一一显现。我很热爱这样的电影,一是见证了导演的功力,二是见证了导演的用心。

经历若干烂片的洗礼后,有一部《岁月神偷》,让人感动又庆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甲午战争观后感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在电脑上看到了根据清朝中日战争拍摄的电影“甲午风云”。里面讲了许多爱国人士的努力奋斗,和当官的迂腐。在那些爱国人士奋斗时,大官在那里胡乱出馊主意,害得无数人冤死。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丰岛海战是战争爆发的标志。大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一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

本来在一些人的努力,英国终于答应卖给中国舰船——广乙号和济远号。中国北洋舰队的实力大增,已经名列世界第五强的舰队。但在开战时有人却来报说我们八门大炮只有三发炮弹,最终导致了中国的失败。

这让我们后人知道只有大家团结一致才能获得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荒诞喜剧影片《史密斯夫妇》观后感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当年看史密斯夫妇是毫不犹豫地打了两星的烂片分,今年重看居然看出新意来了,如果不是我过度解读,那么影片确有其独到之处。

故事开始于婚姻咨询,结束于婚姻咨询,如果把其中无厘头零逻辑的杀手情节看作是夫妻心理的投射,整个故事其实讲的是婚姻关系。

金领俊男美女在本不该产生恋情的工作场合一见钟情,迅速堕入爱河,没来得及深入了解就结婚了,五六年后激情归于平淡,男的看女的事事掌控完美得几近刻板无味,女的看男的无视她对于家庭的牺牲和付出麻木不仁,表面却还是相敬如宾的完美夫妻,问题严重到要去婚姻咨询了还说,只是例行公事。

这时一件冲突的工作成了导火索,双方都希望对方退让,结果小吵大吵乃至大打出手,意外发现对方有那么多隐瞒,用杀手的各色武器对轰来体现夫妻冲突的你来我往直观且酣畅淋漓得多。

比如换窗帘的对话就是很典型的夫妻案例,

妻子‘’如果你不喜欢我可以换回去‘’

丈夫‘’好吧,我不喜欢‘’

妻子‘’……你会习惯的‘’

后来丈夫装死留遗言还要说,那窗帘真的很恶心2333333

因为还相爱,即使拿着重武器互轰还是忍不住留手,在一次次冲突中重新找回自己和对方的爱,冲突也是一种磨合,让彼此多了了解,最终不再是带着完美面具出席各种场合的模范夫妻,回家在一张床上各看各书,各关各灯。

结尾重回婚姻咨询,丈夫说,快问我们性生活指数,十分,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