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玉兰花的资料(精选20篇)

自我推荐信与书信的格式其实是差不多的。开学吧小编整理了玉兰花的资料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5238

作文

1000

300字兰花作文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爸爸养了不少兰花

兰花很不起眼,看上去一点也不强壮。一阵风吹过,它就会摇来摇去,好像站也站不稳的乞讨钱的人。

兰花的茎很短,是球状的。土的上面只有2-3厘米高,有一半在土里,也只有2-3厘米高。原来一株兰花只有一个茎,但长的时间长了,兰花就会抽出一根新芽。慢慢地,芽越长越大,逐渐在上面与原来分开,土下面还是连在一起的。爸爸说:“这叫分枝”。

兰花的叶子十分奇特,每根茎上会抽出2-4片叶子。叶子很长,平均有40厘米长。那些叶子很细,只有一指来宽。那些叶子是深绿色的。我看了看,突然发现兰花的每一片叶子都是先往上面长一点,到了一定高度又会向下垂,变成一个优美的半圆形。

兰花兰花说到头最重要的是花。兰花开时,是由三个外瓣、三个捧瓣和一个花蕊组成。整朵花全是黄色的,其中捧瓣的黄色里面还有许多咖啡色的点。兰花从古至今一直让人喜爱,明朝文征明曾说过:“久坐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就是来写兰花的。兰花在远处闻,可以闻到香,可近了就闻不到香味了。

这就是兰花。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成语资料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成语举例:我以为法律上的许多罪名,都是花言巧语,只有一语以包括之,曰:可恶罪。(鲁迅《而已集 可恶罪》)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谓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语,不能读作“yù”。

成语辨形:花,不能写作“华”。

成语辨析:花言巧语和“甜言蜜语”;都可表示用动听的话骗人。但花言巧语着重于“花”;可以迷惑人;“甜言蜜语”着重于“甜”;由于动听而使人迷惑。

成语谜面:彩云;漂亮话

歇后语:说得口吐莲花现;骗得麻雀下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成语资料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掘:挖。自己的所作所为就象在替自己挖掘坟墓一样。比喻自寻死路。

成语举例:蒋介石独裁、专制,其结果是自掘坟墓。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掘,不能读作“qū”。

成语辨形:掘,不能写作“倔”;墓,不能写作“暮”。

成语辨析:自掘坟墓和“自投罗网”;都含有“自寻死路”的意思。但自掘坟墓偏重指“自己为自己的灭亡准备了条件”;“自投罗网”偏重指自己走入对手设下的圈套而送死。

成语谜面:最会安排自己的人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准备讨伐东吴,行动前请人去找意其来占卜吉凶。意其来到后,刘备十分客气地接待他,并说明意图。意其不说话,只是在白纸上画很多兵马,一一撕碎。然后再画一个大人,在地上挖一个洞埋了。后来刘备东征失败告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观察兰花作文350字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从上篇日记,我开始写我观察的东西,我决定今天的循环日记还是要写我观察的一种植物“兰花”。妈妈说只有认真细致的去观察每件事物,又能用文字语言描写,并把感情表达出来,才能永远留住记忆。

我家的兰花是长在一个一米高的花盆里,花盆是紫砂的。高高的花盆上写着“紫气东来”四个大字,大字的旁边配着一首小诗,写得龙飞凤舞,让这花盆看上去古色古香!

“兰花”,有30公分高,郁郁葱葱的,叶子一片靠着一片,没有一丝空隙,叶子们都使足了劲,争先恐后地向上窜,深绿的颜色苍翠欲滴。正在怒放的花有八枝,每枝上面都有四五朵像八爪鱼一样盛开的花朵,花香幽深,若隐若现,瞬间闻到沁人心脾,不愧为四君子之一!

“兰花”不喜欢多浇水,但它喜欢湿度大一些,所以我常常去喷水。我细心地照顾着它,希望来年多开几枝花,让兰花的香味飘满我的整个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熊猫的资料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国家,有许多的国宝。聪明机灵的金丝猴,体态姣美的白鳍豚,但我还是最喜欢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很多人一定会有这个疑问,大熊猫笨笨的样子为什么会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呢?这就不知道了吧,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熊猫具有活化石的历史。最古老的大熊猫在八百万年前就已经在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这两个地方,被称为始熊猫。这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在自然环境法则和生存竞争中,它们在绝大多数动物灭绝的大自然中活了下来,成为了“活化石”,生存到现在,至今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才有大熊猫呢!

大熊猫的长相也特别奇特,又让人觉得很好看是为什么呢?又大又圆的脑袋加上滑稽搞笑的动作给人增加了好感,头上和身体上的毛色黑白分明,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刺激,那种似黑非黑,白也不是纯白,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的外表让人觉得特别可爱。奇特的外表,让它更有几分国宝的光环,大熊猫很像体态肥硕的棕熊,胖胖的身体加上黑白分明的外表,尽显富态,圆圆的脑袋,短短的尾巴,给人长相奇特的感觉,让人想和它亲近。

这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经过了我的一番讲解,你们一定更加了解大熊猫了吧,现在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保护大熊猫,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国庆节爱国教育资料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该法于当年10月1日起施行。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成立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并于当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报等报纸发表征稿启事。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初选委员会将收到的3012幅图案选了38幅印发全体代表讨论。经全体代表分组讨论后,9月25日晚毛泽东主席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关于国旗的问题,毛泽东主席指出,五星红旗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全体代表通过决议,选定了由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决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元宵节黑板报内容资料

全文共 248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起源: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在汉文帝时期,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都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末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凯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

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

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元宵节简介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少先队建队日资料:红领巾的由来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自我们党为少先队点燃星星火炬以来,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中国少年先锋队已走过了67年的光辉历程。以下是小编带来的2016少先队建队日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1922年2月13日,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少先队组织,在苏联莫斯科诞生了。刚成立的少先队,没有特殊的标志。那时的饥饿、困难正威胁着全苏人民,当然考虑不到少先队的标志问题。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建议共青团给少先队员们设计一种特有的标志。在一次接受新队员的大会上,来参加会议的先进女工把自己的红色三角头巾解下来系在少先队员的脖子上,勉励他们说:“戴着它,别玷污了它!它的颜色是同革命战旗一样的!”红领巾就这样诞生了。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资料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臭:气味。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成语举例:这些故事,作为闲谈来听听是不算很坏的,但万一有谁相信了,照办了,那就会成为乳臭未干的吉呵德。(鲁迅《且介亭杂文 难行和不信》)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臭,不能读作“chòu”;干,不能读作“ɡàn”。

成语辨形:未,不能写作“末”。

成语辨析:乳臭未干和“年幼无知”都可表示“因年纪小而没有知识、经验”之意。但乳臭未干主要强调年龄幼小;多为轻蔑;讥讽之语;而“年幼无知”;强调因为年幼而没有知识;偏重于“无知”;有时可不含轻蔑、讥讽之意。

成语谜面:刚断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自然资料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喜欢家乡山,或许是恋乡情结,但山西山确别有一番韵味。

“危峰过雁来秋色,万里黄沙散夕阳”,仰慕南岳恒山圣名,亲临险峰,那是一种壮观气势。远望重峦叠障,近观群峰奔突,陡峭山岩悬空而下,青石夹着青天。一株株苍松翠柏悬于陡崖之上,根系如龙爪般紧抓着岩石深入泥土之中。那苍翠针叶和盘旋虬枝给我以视觉冲击。登上山顶,俯瞰山势回环,岩壁凸凹;神仙造化,这必是造物主层层垒砌,精雕细刻杰作。高耸峰巅穿透深蓝天幕,青色岩石洒遍苍茫远山。红日顶在峰巅,洒下一片壮阔。

“五峰慕灵鹫,四岳羡神鹤”,五台山势雄浑中氤氲着佛深刻。一道道山脊似切割直下,五台之山顶如琢磨平铺,这是威武庄严佛之圣地;山势逶迤,峰岭交错,跌宕起伏,这是雄浑深刻佛法轮回。春夏之交,鲜花嫩草点缀着山泉,青松白杨映衬着峦嶂。山寺里钟磬悠悠之音回荡在山峦之间,古庙中琉璃华光之色放射出佛法光芒。漫山弥扬着佛音,春荣秋枯,华丽绿色与凋敝黄色下面,永远是这雄浑凝重山峦。峰峦似波涛起伏,荡漾着佛光。

“扫荡妖气清平国土三界处,阐扬正教福利邦宗万法尊”,北武当山在三晋众多名山之中别有韵致。山势起伏不定,峰峦高低差错;山谷中白茫茫一片片雾气萦绕,仙气飘荡在峰峦之间;峰顶上红彤彤一道道日光放射,圣光笼罩在山体之上。石阶上“擎天探海松”,那是道家先祖左手直指苍穹,右臂指点群峰;白须悬垂,道袍飘逸,为前来朝圣众人指点迷津。“道法自然”,一座座道观凭依着山势镶嵌在山峦之间,古色古香装点着仙风道骨,起伏山势之中,是飘逸道祖仙气。

广袤三晋大地上盛开着壮美自然风光,也孕育着悠久灿烂文化。多元文化不尽同而融于一,赋予古老三晋以丰富深层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关于勿忘九一八手抄报资料

全文共 1772 字

+ 加入清单

在“9.18事变”77周年的前夕,几个同事借会议之暇,特意参观了坐落在沈阳的“9.18事变”纪念馆。隔着车窗,远远的我们就看见了那打开的日历牌样的标志性建筑,心情便沉了下来。

承受着头顶上黑云的重压,走进纪念馆。来到四周墙壁镶嵌着似白雪皑皑的山峰状的等候大厅里,仅仅是片刻,心情便压抑得喘不过气来,环视四壁,一种难以控制的情绪油然而生,那分明是套在中国人脖子上的绞索-------

于是我似乎听到了中国人在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下的呻吟,闻到了日本鬼子残杀无辜的中国百姓的血腥,眼前飘过了77年前法西斯暴行的一幕幕——七十七年前,北大营的炮声打破国人的酣沉睡梦。柳条湖的爆炸揭开了日寇凶残的面容。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国家蒙耻,民众遭殃,日寇灭我精神,毁我文化。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国土沦丧,民不聊生,日寇掠我资源,杀我同胞,在中国的国土上,升膏药旗,行日本的法令,当倭寇的顺民。向日本天皇宣誓效忠。九一八,积淀了中国人民14年雪雨腥风的苦难。九一八,浓缩了中国人民14年前仆后继的抗争。走进展览厅,我们目睹了这些铁证————

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的所作所为,惨遭杀害的同胞的堆堆白骨见证着侵略者的罪行。历史没有忘记,中国人民没有忘记——九一八----中国的国耻日!

那是1931年9月18日的夜晚,一个让所有中国人蒙难的夜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仅仅用了一天就占领沈阳全城;继而在短短4个多月内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同胞成了亡国奴,陷入了苦难的深渊。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变前,他们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

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日军还先后在中国东北三省秘密组织了四次“参谋旅行”,侦察情况,并以此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1931年6月,日军制定了“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随后便发出“满蒙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的叫喊。由此可见日寇亡我中华蓄谋已久。“九一八”事变是其狼子野心的大暴露,它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北后,为掩人耳目在长春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已经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担任了儿皇帝。1932年9月15日,日本与伪满洲国签订《日满议定书》,满洲国承认日本的既得权益,并允许关东军在满洲国内驻军。从此,日本帝国主义把东北变成它独占的殖民地,全面加强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使我东北3000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的作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涌现出东北义勇军等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斗争!终于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战犯们低下了他们“高贵”的头。

在我们要离开展厅的时候,看到一个标语牌上面写道:当我们即将走出展厅,大概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滴血,而且每一滴血都似乎凝固成一串问号。日本帝国主义何以敢对我泱泱大中华举起屠刀?这里的每一幅图片,都是一串铁打的事实。为何有人至今不能正视它?甚至歪曲它?篡改它?落后就要挨打,何以落后?这里的每一尊仪容都在呐喊。这呐喊在告诉我们什么?是告诉我们“忘记英雄的民族是堕落之邦”?还是告诉我们“忘记苦难,苦难就会重扣国门”?是告诉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还是告诉我们:“振兴中华,人人有责”?是的,九一八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也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玉兰花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早春时分,冬天的寒冷还未真正消失,百花都在“沉睡”中,草儿也还没有“苏醒”,那白玉兰却已爆出了嫩芽,为光秃秃的枝干增添了新的活力,给花园带来了生机勃勃。

天渐渐暖和起来,白玉兰迎着春风开了。一树洁白的花朵,远看像雪,像玉、像云、像飞迸的浪花。走近了,又觉得它们像一只只洁白无暇的玉铃在风中摇晃着,侧耳倾听,好似那清脆悦耳的铃声在风中传送过来。花朵有的含苞欲放,像一支白蜡烛;有的争芳斗艳,散发着浓郁的香味;有的倒挂枝头;有的斜插枝头;还有的就像白蝴蝶面对着浩瀚的蓝天振翅欲飞。

夏天,白玉兰漫漫地谢了,白里带黄的花瓣撒了一地,我最喜欢在花瓣铺

成的草坪上走来走去。谢了花儿的枝头并不寂寞,泛上了一片新绿。枝头上又吐出了叶子的绿芽,小小的。过了几天,叶子长大了,一片片挨挨挤挤,郁郁葱葱。

我爱白玉兰,更爱它先开花后长叶的生长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成语资料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成语举例:大虫见了“兽面人心”的既不敢伤,若见了“人面兽心”的如何不啖。(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兽,不能读作“sòu”。

成语辨形:心,不能写作“新”。

成语辨析:人面兽心和“衣冠禽兽”;都有“貌如人;实似兽”的意思。不同在于:①人面兽心偏重在内心;指人的心肠凶狠、歹毒;“衣冠禽兽”偏重在行为;指人行为卑劣、手段凶狠、道德败坏。②“衣冠禽兽”可比喻像禽兽一样的人;人面兽心不能。

成语谜面:猴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语资料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成语举例:反动军阀的残暴统治,使广大人民无法安居乐业,只能四处逃亡。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中性,褒义,形容工作生活都很好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乐,不能读作“yuè”。

成语辨形:乐业,不能写作“落叶”。

成语辨析:“安”在此处不作动词;而当形容词用。

成语谜面:家有喜事;甘当专职作曲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铃兰花作文300字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在魔法花里,有三粒铃兰花的种子散播在了花园的各处,等待着它们的主人……要知道,在魔法花园里,想要找到一串铃兰花非常不容易。那些铃兰花比一般普通的魔法花要小,又比魔法草大一些。

林岚,姚婵月,孟妮的任务,就是来魔法花园寻找铃兰花。“林岚,都怪你,非要答应那个怪怪的老爷爷,找什么魔法铃兰花,这花园无边无际,怎么找呀,”刚到花园门前,姚婵月抱怨道。“这样吧,孟妮,你负责玫瑰花区和百合花区找。姚婵月,你去郁金香区和薰衣草区看看。我去蔷薇花区和月季花区找。开始行动!”这句话的尾音还未消失,三位少女就各自去找了。“我找到了”孟妮高呼一声,正埋头寻找的林岚和姚婵月抬头,同时说“我看看”变向孟妮的方向走去,“看,就是它”孟妮激动得说。“这个……那个……你确定这是……铃兰花?”林岚问。姚婵月接着说:“继续找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兰花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淡泊、美好、高洁、贤德。”这五个词是在形容谁呢?那就是孔子笔下“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像君子一样的兰花

兰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品种,已有二千多年培栽培历史。根据史记记载:最早的兰花栽培历史是在春秋时期。在古代还有成千上百的诗人、词人在字里行间中赞叹过兰花的美,如:《兰亭序》、《咏兰》……

中国是兰花大国,兰花在中国的品种就有三万五千余种。常见的就有清新的吊兰,高洁的蝴蝶兰,优美的紫罗兰,大气的君子兰,还有淡泊的报春兰等等,数不胜数的品种。兰花品种之间的价格相差甚远,有的名贵品种可以卖到上千万,可有的就几十元就买下来了。

兰花的价格十分贵是因为它是一种极难种植的植物。要种兰花对土壤的要求是高上再高。种的时候还要有十足的把握,多一些,少一些,松一些,紧一些都会影响到兰花的生长。其次兰花还喜欢阴暗的地方,就像新生的婴儿般娇嫩,顶不了熊熊烈日。

兰花之所以名贵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作用繁多。可以食用,可以药用,还可以拿来清新空气……除了这些这位“花中君子”在古代可是常常进产房呢!说到它为什么常常进产房还要说到它的一个作用,那就是——催生。哈哈,想不到吧。据说妇女若遇到难产,医生就会去那一盆兰花放在妇女旁。产妇闻到了兰花的香气就像刚爬出地狱的虫子一样,奇迹生还了。

一阵花香从鼻尖飘过,它没有荷花的纯净,它没有玫瑰的娇艳,它没有百合的清香,但它在我的心中是最美的。它就是“淡泊、美好、高洁,贤德的花中君子”——兰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语资料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成语举例:特别是夏季,绿树红楼,一尘不染。(臧克家《老舍永在》)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和环境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一,不能读作“yì”。

成语辨形:染;右上是“九”;不是“丸”。

成语辨析:一尘不染和“一干二净”都形容很干净。但一尘不染语义重;有“一点灰尘也不留”的意思;还可以形容人不受坏风气的影响;“一干二净”形容的只是一点不剩。

成语谜面:真空;玉宇澄清万里埃

歇后语:水洗玻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语资料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成语举例:此校确系美国之首屈一指,我毕业于此后,纵欲继续研究,在此邦亦无处可去也。(闻一多《家书——给父母亲》)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一,不能读作“yì”。

成语辨形:屈,不能写作“曲”。

成语辨析:首屈一指与“名列前茅”有别:首屈一指侧重指第一位;“名列前茅”侧重指第一流。

成语谜面:先弯大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有关玉兰花的作文:春天里的玉兰花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里有一颗小玉兰树,正开着非常美丽的玉兰花。玉兰是紫色的,有着六瓣花瓣,花芯是黄色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就像春姑娘不小心把黄颜料洒在了玉兰花的花芯里。这些花儿就像一个个美丽的皇冠,把我们家装扮的漂漂亮亮。

玉兰花的花瓣可真光滑呀!滑的好像搽过油。我又凑近耳朵听了听,它们好像在说:“春天到了,我们又要开放了!”我可真喜欢它们。我不仅听了,还闻了闻,哇,一股幽香!我闻了好久都闻不够。

玉兰花在花丛中鹤立鸡群,显得格外好看。它们有的是长溜溜的花骨朵,有的张开一片一片大花瓣,还有的花瓣已经掉光了,只剩下孤零零的花心。白天,它们像一个个小喇叭,吹着自己非凡的曲调。晚上,它们又像一个个紫色的小灯笼,给我照着路。微风中,它们还像一个个美丽的小姑娘,在哪儿跳舞呢。

有一次,玉兰花们都低下了头,咦,怎么回事呢?原来它们渴了,我连忙找了个盆子,给它们喝了点水,它们好像在说:“好舒服啊。”我高兴的点了点头:“你们可真好看。”然后,我坐了下来,和昂起头的它们一起享受春天的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成语资料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成语举例:大赤包听出瑞宣的讽刺,而处之泰然,她尖声的咯咯的笑了。(老舍《四世同堂》四十八)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面对困难与变故的态度

成语结构:补充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处,不能读作“chù”。

成语辨形:泰,不能写作“秦”、“太”。

成语辨析:处之泰然和“泰然自若”;都可形容在困难和危难的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忙。但处之泰然的“之”一般指代事或情况;“泰然自若”没有此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相关资料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1、《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2、《汉书·师丹传》:"朕疾夫比周之徒,虚伪坏化,寖以成俗,唯有尤泽铭之其哉。"

3、《朱子语类》卷九七:"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十分真实,恁地便是诚;若有八九分恁地,有一分不恁地,便是夹杂些虚伪在内,便是不诚。"

4、鲁迅《彷徨》:"她从此又开始了往事的温习和新的考验,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来,将温存示给她,虚伪的草稿便写在自己的心上。"

5、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他觉得这样的败退,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浅薄虚伪,而是因为他的本领出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