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个经典中国神话故事【精品20篇】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30个经典中国神话故事,希望对你们有用。

浏览

2188

作文

482

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5月6日,在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挑战赛日本川崎站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10秒04(顺风2.9米/秒)超风速的成绩战胜美国选手罗杰斯和前世锦赛冠军科林斯夺得冠军。而此次夺冠却是中国队队员首次在男子百米成年组国际比赛中战胜美国选手,可以说意义非。

8月4日,在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比赛中,苏炳添以10秒19的成绩名列小组第三晋级半决赛,成为了中国短跑史上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选手。

8月11日,在伦敦奥运会4×100米预赛中,苏炳添与郭凡、梁嘉鸿、张培萌组成的中国队以38秒38的成绩再度打破全国记录,但总成绩仅排在第12位未能进入决赛。

9月22日,苏炳添以10秒21夺得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冠军并实现卫冕。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臧和谷亡羊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臧谷二人都是给财主家放羊的牧童。因为家境贫寒,这两个孩子刚过记事的年龄就走上了与自己的父母一样为财主卖命的人生道路。开始放羊的时候,他们把羊看成和鸡、鸭、猪一样,都是可供驱赶的玩物,觉得和这些畜、禽相处挺有意思。山坡、路旁和荒野的青草绿茵;河渠、池塘的碧波涟漪;头顶上五彩缤纷的骄阳、蓝天和白云;以及充斥在大自然各个角落的清新空气,使这两个孩子与世上的万物和谐地融于一个时空。他们像那些家禽和家畜,五谷和百花;像山间的石头,河里的水珠,以及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存在一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担忧。

然而,他们毕竟是人。每当臧和谷看到富家子弟念书、玩乐,心里总是非常羡慕。经过一番琢磨,其中的一个孩子找人去借了一本书。他利用晚上的时间向别人学习认字,而在白天放羊的时候则拿出随身所带的书来练字、复习。另一个孩子用竹子削了一些色(shai)子,放羊的时候,他坐在草地上,拿5个在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刻着1、2、3、4、5、6的不同点数的色子,抛起来又落下,落下后再抛起,聚精会神地玩着掷色子的游戏。5个色子在地面上显示着变幻莫测的点数。一个穷孩子独自一人掷色子,居然也享受到了和下棋对弈相同的趣味。

有一天太阳快下山的时候,臧和谷想起了要赶羊回家。他们把羊唤拢一点数,发现各自都丢失了一些羊。这两人回去以后,财主问他们放羊的时候干什么去了。一个回答说当时在看书;另一个回答说当时在掷色子。两个孩子丢羊的时候做的事虽然不同,但是他们丢失了羊的结果却完全一样。

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必须忠于职守,全神贯注,否则就容易出差错。至于臧和谷是因为年纪幼小,渴望得到学习和娱乐的机会才引发了差错,则当另作别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女童军杨惠敏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1598 字

+ 加入清单

一位十七岁中国女童子军泅水游过苏州河,勇敢护送国旗献给八百壮士的壮举,振奋了整个上海战区和租界民气军心。

中日淞沪大战中,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英勇事迹,震惊中外,为我全国军民竖起一座不屈不挠的精神堡垒。

原来,当时八百壮士为了掩护数十万国军撤退,在四行仓库独力对抗日军,除了租界外,上海基本上都被日军所占领。这时候,女童子军杨惠敏,正在租界难民收容所服务,眼见对岸日军旗帜遍布,独四行仓库屋顶未竖国旗,于是立下决心,为英勇孤军作出献旗的壮举。

她随即奔赴上海市总商会,接过国旗,激动地说:“我……太兴奋了,我有荣幸来做这一件事!我愿意尽我的力量达成这个任务,即使牺牲!” 授旗者接着说:“好!去吧,万一你有什么……我们会转告你的家里,我们将永远纪念你。”说完,杨惠敏将外衣脱去,把国旗紧紧的缠在腰间,再穿童子军装束,入夜以后,到茶叶大楼的俱乐部,这时英国卫兵与俱乐部的人大部份都认识她,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夜半以后,便趁机溜出大楼。

夜空是黝黑的,远处有英军走动的影子,马路对面,她感觉四行仓库大楼像一个巨人,凛然的俯视着她,为了不让英军发现,只有沿着楼下铁丝网,爬到另一缺口,从窗子爬进去。爬过马路,她急剧跳动的心刚稳定下来,忽然听到枪声,她以为被敌军或英军发现,连忙倒在战壕里不敢动,红绿的火舌在她头上飞舞,原来是白天的广播引起敌人的敌意,向四行仓库发动进攻。

不久,枪声沉寂下去,她又开始慢慢爬,终于爬到仓库东侧的楼下,一根绳子自楼上垂下,由于早已通知守军,杨惠敏知道这根绳子是迎接她,她拉动绳子,楼上的人迅速的吊进窗子。谢晋元团长和几位高级军官早已在窗口迎接,杨惠敏脱下外衣,将浸透了汗水的国旗呈献在他们面前时,朦胧的灯光雨下,这一群捍卫祖国的英雄,都激动得流下泪来了!谢团长紧拥着杨惠敏,大颗大颗的热泪滴在她的脸上,这位百战英雄,在敌人的炮火下没有哼过半声,这时却泣不成声的说:“勇敢的孩子,你送来给我们的岂仅仅是一面崇高的国旗,而是我中华民族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

清晨,谢团长立刻吩咐部下准备升旗,因为屋顶没有旗杆,临时用两根竹竿扎成旗杆。

这时东方已现鱼肚白,曙色曦微中,平台上稀落的站了一二十个人,都庄重的举手向国旗敬礼,没有音乐,没有排场,但是那神圣而肃穆的气氛,单调而悲 壮 的感人场面,叫人永远也忘记不了。

四行仓库的军心大振,弟兄们脸上掠过几个月来没有的笑容,当谢团长带领杨惠敏参观仓库时,许多弟兄躺在血泊中呻吟,杨惠敏问他们:“你们打算守到什么时候?”“死守!”简短有力的语调,令她感动得哭了,再说:“我求求你们,把你们的名字抄给我,万一以后,全国的老百姓也好知道你们的名字!”

将士们抄了一张名单给她,这时枪声又起了,谢团长立刻送她走,此时,杨惠敏不肯离开,说:“让我留下为你们服务!”谢团长坚持地说:“为了你的安全,为了你更可以为国家服务……”这时空中枪炮声四起,谢团长立刻开了近苏州河的边门把她推了出去,说:“我们永远记得你,感激你,去吧!冲过去,跳下河!”

她一个猛冲,跃下苏州河,头上的枪声便响过不停,她知道自己已被日军发现,幸好懂游泳技术的她可以深潜入水,游至对河公共租界登岸,抬头看时,苏州河畔已站满了人,纷纷向四行仓库屋顶迎着朝阳招展的美丽国旗欢呼招手!有人高呼:“中华民国万岁,国军胜利万岁!”

四周人群一齐欢呼高叫起来,响彻云霄,个个泪眼模糊。日本军机在四行仓库屋顶盘旋,企图将国旗击倒,可是始终失败,两岸的市民高声欢呼。

英国路透社记者先后将八百壮士和女童子军的英勇事迹,传遍海内外。当八百壮士完成坚守四行仓库的使命后,中央同意撤军到租界去,没有多久,杨惠敏也走到租界去为八百壮士服务。

杨惠敏不仅是中国女童军的光荣,也是中国女青年的榜样,保家卫国不是一定要持刀持枪,一面小小国旗,足以振奋战场上的军心民气。而童子军精神,就是不居功、不怕死,完全是服务人群的仁爱牺牲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成语故事井底之蛙双语版

全文共 1777 字

+ 加入清单

A frog lived in a shallow well.

一只青蛙住在一口浅井里。

One day, it met beside the well a large soft-shelled turtle which had just crawled up from the sea.

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刚从海里爬上来的大鳖。

The frog bragged to the turtle:

青蛙对大鳖夸口说:

"Look, how happy I am to live here! When I feel glad, I would bounce for a while near the well; and when I am tired, I would return to the well to sleep and rest for a while by the brick hole. Sometimes, I would quietly soak my whole body in the water, showing only my head and mouth. Sometimes, I would stroll in the soft mud, which is very comfortable. None of those tiny crabs and tadpoles can compare with me. I am the master of this well, free and unrestrained. Why dont you come often to play in the well?"

“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快乐!高兴了,就在井边跳跃一阵子;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上休息一会儿。有时候,我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只露出头和嘴巴;有时候,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散步,也很舒服。那些螃琪和蛾鲜,它们谁也比不上我。我是这个井的主人,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玩游玩呢!”

Hearing this, the turtle was itching to go down to take a look. But before he put his left foot into the well, his right foot stumbled. He quickly retreated two steps and told the frog about the sea:

大鳖听了青蛙的话,心里痒痒的,准备下去看看。但是它的左脚还没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

"Have you ever seen the sea? The sea is very, very wide, over 1,000 1i. The sea is very, very deep, over 1,000 zhang (3/3 metres). In ancient times, in nine years out of ten there were floods, but the water in the sea did not rise much. Later, in seven years out of eight there were droughts, but the water in the sea did not drop much. Neither big floods nor big droughts can affect the sea. Only living in the sea can you feel real happiness!”

“你见过大海吗?海很大很大,哪止千里;海很深很深,哪止千丈。古时候,十年里有九年发大水。但是海里的水涨高不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要大旱,可是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大涝和大旱都影响不了大海。住在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呢!”

Amazed at what the big turtle had said, the frog was dumbstruck.

听了大鳖的这一番话,青蛙非常吃惊,呆在那里,无话可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寓言小故事:三人成虎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为赵国的人质,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

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庞恭又问:“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庞恭紧接着追问了一句道:“如果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道:“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

庞恭听了这话以后,深有感触地说:“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问题就出在这里!事实上,人虎相怕,各占几分。

具体地说,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还是虎怕人,要根据力量对比来论。众所周知,一只老虎是决不敢闯入闹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入调查,只凭三人说虎即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邯郸,您要是听见三个或更多不喜欢我的人说我的坏话,岂不是要断言我是坏人吗?临别之前,我向您说出这点疑虑,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轻信人言。”

庞恭走后,一些平时对他心怀不满的人开始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时间一长,魏王果然听信了这些谗言。当庞恭从邯郸回魏国时,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见他了。

看起来,谣言惑众,流言蜚语多了,的确足以毁掉一个人。随声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真是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曲突徙薪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位客人到主人家做客,见主人家炉灶烟囱砌得太直,旁边又堆着不少柴草,便劝告主人说:“这太危险了,应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搬到安全的地方,不然,有可能引起火灾。”主人听了默不作声。

不久,主人家果然因烟囱溅火星失火了,幸亏周围的邻居赶来奋力抢救,才扑灭了大火。主人为了酬谢大家,杀牛备酒。酒席上,主人请那些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上座,其余的人按出力大小安排了座次,而那个劝告主人改烟囱搬柴草的人却没有受到邀请。

开席前,有位邻居对主人说:“假若当初你听了那位客人的话,就不会遭此火灾,也用不着破费办酒席酬谢大家了。现在,你论功请赏,那些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都应该作上宾,那位劝你防火的客人难道不也该请来作上宾吗?”

主人听了此话方才醒悟,赶忙去恭请那位客人。

——选译自《汉书·霍光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名人李大钊被捕的故事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1924年11月,北京开展声势浩大的支持孙中山北上、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

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李大钊。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

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名人赵一曼抗日女英雄被俘的故事

全文共 1879 字

+ 加入清单

1935年11月的一天黎明,2团被敌人包围在道北区的一个山沟里。激战一昼夜突围,部队伤亡很大。团长王惠同负伤被俘(后英勇就义),道北区委书记兼2团政治部主任赵一曼指挥战斗时,一条大腿受贯通伤,骨头被打碎。22日,她和3个人转移到3区春秋岭附近一户农家时,被汉奸米振文发现。米振文报告第3“讨伐”队队长张福兴,张福兴带伪军将农舍包围。战斗中,赵一曼左腕被打穿,失血过多,昏迷后被俘。

从在珠河见到被俘的赵一曼,到10天后又将其押送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继续关押、审讯,警务厅特务科外事股长大野泰治都是个重要角色——让我们看看1962年5,月他作为战犯在押期间写的供词:

“这个妇女,穿着一件黑棉衣,腰下被血染着,脸伏在车台上,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坐在她的身旁照料她。伤者头发散乱,大腿的裤管都被血灌满了,在不断往外渗。

我担心她马上死掉,得不到口供,从而失掉可能的情报,急忙走到她的身旁,叫喊道‘起来!’她从容地抬起头来看着我,看见她那令人望而生畏的面孔,我情不自禁地倒退了两三步。我让远间(即伪珠河县首席警务指导官远间重太郎——笔者)找个适当的审问场所。远间同县公所的翻译詹警卫商量之后,决定在马料房的高粱垛上进行。从审讯中,知道她叫赵一曼,二十七岁,在妇女抗日会工作,家庭是个富户,本人受过中国女性的最高教育。在以上这些问题上,她态度坦然,答语明快。

当问她关于赵尚志部队的事时,她回答:‘关于抗日联军的事,我不知道。’

我问她是不是共产党员,在党内是什么地位。她回答说:‘我同共产党没有关系。’我问她:‘为什么进行抗日活动?’一听这问题,她一下子提高了声调,作了义正辞严的回答,与其说是回答我的问题,不如说是对日军的控诉。她说:‘我是中国人,日本侵略中国以来的行动,不是几句话所能道尽的。如果你是中国人,对于日军目前在珠河县的行动将怎样想呢?中国人反抗这样的日军难道还用得着解释吗?我们中国人除了抗战外,别无出路。你们日本人口蜜腹剑。’接着她就‘日本军是保卫中国不受他国侵略’,‘日满一德一心’是‘兄弟之邦’等问题作了揭露。她那种激愤之情,在我看来简直不像个身负重伤的人。她对日本军固然很义愤,但讲得有条有理,使人一听就懂。当翻译把她的话向我翻译时,赵一曼就盯着翻译的嘴,生怕他翻不全似的,翻完了又继续讲,滔滔不绝,确是个有口才的人。我不知不觉地成了她的宣传对象了。”

“我又用鞭子戳了一下赵一曼的伤口,只见她身子抖了一下,脸上露出了忍痛而愤怒的表情。这时候待在她身旁的那个姑娘跳起来护着她。我命令旁边的警士把那个姑娘拉出去。我说:‘看样子你有点发火了吧?我不是为了听你那套话来的,你不说,我也会让你说出来的。你先把你共产党的身份说一说吧!’在我这样威胁下,她从容地回答道:‘我没有什么中共身份,强迫一个人说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未免太蛮横了吧?你说我是共产党员,你把证据拿出来!’她除了承认做妇女工作以外,其他什么也不说。于是我就用鞭子抽她的手,她干脆不说话了。”

用鞭子戳伤口,把竹签刺进指甲里,是为了使赵一曼屈服,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从被俘地到珠河县城,一辆牛车在山道土路上颠簸,对伤口不作任何处置,任其流血,到送去哈尔滨,住进市立医院,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因为他们发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因为大腿上的贯通伤溃烂了,他们需要一个活口,而把竹签刺进指甲里是不会危及生命的。

医院毕竟不是伪警务厅的地下看守所,就有了逃走的机会。

赵一曼是12月2日押送哈尔滨的,何时被以“王氏”之名转至市立医院疗伤无从查考,看守她的伪警察换成董宪勋,是在1936年4月上旬。

这是一个挺沉稳的富于正义感的青年。他的身份、职业,使他对这个世界的黑暗、残忍和嗜血成性,看到的肯定比马上就要写到的韩勇义多得多。可他们都碰上了一个令他们、也让我们这些后人永远敬仰的人,两颗冬眠的中国心就怦然跳动起来。在1936年那个叫作什么“满洲国”的世界里,他们的行为有着特别的昭示意义。后人不会忘记他们,就像怀念那些在冰天雪地中战死的、冻死的、饿死的有名无名的抗联官兵一样。只是拿起笔来,心头总是压抑着愧疚,因为我和我们这些后人对他们知道得实在太少。

开头的话题,是多大年纪了,挣多少钱呀,娶媳妇了没有呀,家住哪儿呀等等,董宪勋都回答了。谈到日本侵略者的丑行,“满洲国”这个耻辱的怪胎,董宪勋就不吭声了,随之而来的则是他值班时环境的宽松。自然,赵一曼的话题也就更放得开、有针对性了,而且有机会把自己到东北的经历、见闻,写成类似小说的文字,董宪勋就成了第一个读者。有一天,董宪勋就说:俺想参加抗联,打日本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古代哲理故事

全文共 1708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

。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老子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

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不争名利,关注自身;保持沉静,不受影响;愿意施与,不求目的;当断就断,顺势而为;自身发光,善于影响;认清优势,善于应用;时不赋我,静待时机。我等俗人,只能先参考水的品德修行自身,要达到自然的境界似乎还很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短篇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在燕国出生,在楚国长大,直至花甲之年还不曾回过家乡的燕国人,因为思乡心切,不顾年事已高,气血衰退,居然独自一人不辞劳苦,千里迢迢去寻故里。

他在半路上遇到一个北上的人。两人自我介绍以后,很快结成了同伴。他们一路上谈天说地,起居时互相照应,因此赶起路来不觉得寂寞,时间仿佛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他们就到了晋国的地界。

可是这个燕国人没有想到与自己朝夕相处、一路风尘的同伴竟在这时使出了捉弄人的花招。他的那个同伴指着前面的晋国城郭说道:“你马上就要到家了。前面就是燕国的城镇。”这燕人一听,一股浓厚的乡情骤然涌上心头。他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的两眼被泪水模糊了,脸上怆然失色。过了一会儿,那同伴指着路边的土神庙说:“这就是你家乡的土神庙。”燕人听了以后,马上叹息起来。家乡的上神庙可是保佑自己的先辈在这块燕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圣地呵!他们再往前走,那同伴指着路边的一栋房屋说:“那就是你的先辈住过的房屋。”燕人听了这话,顿时热泪盈眶。滚滚的泪水把他的衣衫也弄湿了。祖居不仅是父母、祖辈生活过的城堡,而且是自己初生的摇篮。祖居该有多少动人的往事和令人怀念的、神圣而珍贵的东西呵!那同伴看到自己的谎话已经在燕人身上起了作用,心里暗暗为这种骗人的诡计自鸣得意。他为了进一步推波助澜,拿燕人取乐,没有等燕人的心情平静下来,又指着附近的一座土堆说道:“那就是你家的祖坟。”这燕人一听,更是悲从中来。自己的祖辈和生身的父母都安息在眼前的坟墓里。这座祖坟不就是自己的根吗?虽然说这个燕人已年至花甲,然而他站在阔别多年的先辈坟前,却感到自己像一个失去了爹娘的孤苦伶仃的孩子,再也禁不住强烈的心酸,一个劲地放声痛哭起来。到了这个地步,那同伴总算看够了笑话。他忍不住满腹的畅快,哈哈大笑起来。像个胜利者一样,那同伴对燕人解嘲地说:“算了,算了,别把身子哭坏了。我刚才是骗你的。这里只是晋国,离燕国还有几百里地哩。”听了同伴这么一说,燕人知道上了当。他怀乡念旧的虔诚心情顿时烟消云散。紧接着占据他心灵的情感是,他对因轻信别人而导致的过度冲动深感难堪。

当这个燕国人真正到了燕国的时候,燕国的城镇和祠庙,先辈的房屋和坟墓,已不像他在晋国见到的城市、祠庙、房屋和坟墓那样具有感召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触景生情的伤感反而减弱了。

在几十年里蓄积起来的一腔思乡激情提前在晋国爆发,随后又遭到了亵渎。因此,当他真的到了故乡,不仅再也无法重新积聚刚踏上归途时的那股强大的追求力量,而且神圣的信仰也被欺诈蒙上了一层暗淡的陰影。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朋友和自己的事业。尔虞我诈到处泛滥的社会环境,很容易动摇人们高尚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名人故事:中国的霍金

全文共 6005 字

+ 加入清单

高士其原名高仕锜,他从1935年起拿起笔来为当时艾思奇主编的《读书生活》半月刊撰写科学小品,文章发表时均署名“高士其”。朋友们问起改名的动机时,他解释道:“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1918年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获得英语、国语、化学、博物各科优等奖章。

1925年夏,考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后转入芝加哥大学。192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正当高士其准备报考化学系研究生之际,高士其的姐姐突然因病去世,于是他转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细菌学。一次在研究脑炎病毒的过程中,瓶子破裂,不幸被病毒感染了,从此留下了终生不治的残疾,但还是坚持读完了医学研究院的博士课程。在学期间,被选为芝加哥大学国际学生年会代表,加入美国化学学会和公共卫生学会。

1930年,高士其特意从纽约乘上一艘德国邮轮,绕道欧亚十几个国家回国,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他的眼界大为开阔,同时也更深刻地体验到祖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他们那一代学人的历史使命。回国后,他的家人、亲友和同学、老师都劝他先把病治好再工作,他因目睹各地疫病流行,甚为猖獗,每天都要残杀数以百计的人,"我怎能袖手傍观,独自养病?"不久,就在一位留美同学的关照下,应聘到南京中央医院工作,担任检验科主任。旧社会的医院是"商店加衙门"式的官商机构,正像一首民谣所说的:"医院大门八字开,有病没钱莫进来"!高士其目睹旧医院的腐败黑暗,连买一台能用的显微镜都不给解决,就愤然辞职了。弃职后的高士其,变成了一个失业者。但他又不愿回到父亲家里,怕父母见到他病成那个样子伤心,住在他在美国留学时结识的好友李公朴的家里,以翻译、写作和当家教为生。后经李公朴介绍,他认识了正在倡导“科学大众化运动”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应陶行知先生的邀请与戴伯韬、董纯才等一起编写“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李公朴在上海创办了“读书生活社”,高士其就搬到了“读书生活社”去住,在“读书生活社”,他结识了《读书生活》的副主编,《大众哲学》的作者,青年哲学家艾思奇,并成为莫逆之交。在艾思奇的影响下,他经常阅读一些进步书刊,认识到万恶的旧社会是一个吃人的“大魔王”,比夺去他弟弟妹妹生命,又使他重病缠身的“小魔王”还要可恶,而要消灭“小魔王”,就得先消灭“大魔王”,思想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这时,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刚刚创刊不久。一天,他在这个杂志上看到一个新鲜的栏目:“科学小品”,和一篇论述科学小品的文章,就好奇地翻看了起来,这一看就把他吸引住了。特别是一篇克士(周建人)写的《讲狗》的文章,把旧社会的“走狗”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骂得真是痛快。高士其觉得用这种轻松愉快的文学笔调,撰写一些浅显易懂、富有情趣的科学短文,既能向人民大众传播一些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又能针砭时弊,唤起民众,与反动派作斗争,是科学与文学结合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好形式。于是也拿起笔来撰写科学小品,一气发表了《细菌的衣食住行》、《我们的抗敌英雄》、《虎烈拉》(霍乱),三篇文章,并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高士其。用意是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从此,走上了艰辛的科普创作道路。从文章一发表,就受到文化界和读者的重视与欢迎,许多报刊都前来约稿。这时他写字手已发抖,一个字要一笔一划地写半天,一天只能写几百个字到千把字。居住的条件也很差,夏天又闷又热,但他仍夜以继日地坚持写作。在1935年到1937年两年多时间里,发表了近百篇科学小品。

高士其的文章的特点,是熔科学、文学与政论为一体,夹叙夹议,既通俗浅显,又生动形象,并富有见地,别具一格。他的代表作《菌儿自传》以及脍炙人口的《人生七期》、《人身三流》、《细胞的不死精神》、《病的面面观》、《霍乱先生访问记》、《伤寒先生的傀儡戏》、《寄给肺结核病贫苦大众的一封信》、《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鼠疫来了》、《床上的土劣》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并很快被一些出版社集结为《我们的抗敌英雄》、《细菌与人》、《抗战与防疫》等科学小品集出版。

抗日战争爆发后,高士其在艾思奇的影响下,决心奔向延安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在兵荒马乱的情势下,他克服了重重困难,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从上海,经南京、汉口、郑州,来到了古城西安。于1937年11月25日,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这时他才知道,艾思奇早在1935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高士其是第一个投奔延安参加革命的留美科学家,又是一位在上海已崭露头角的文化人--科学小品作家。因此,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等领导人的格外关注和欢迎,被安排在陕北公学担任教员,并派了一名红军战士担任他的护士兼秘书。1938年2月,高士奇与董纯才、陈康白、李世俊等20多位研究科学的青年聚会,发起成立了延安的第一个科学技术团体:"边区国防科学社"。它的宗旨是:一面研究与发展国防科学,一面增进大众的科学常识,以增强抗战的力量,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经过近一年革命队伍的艰苦生活磨练和考验,高士其于1938年秋提出了入党申请,于1938年12月被批准接收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毛主席祝贺并勉励他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模范共产党员,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奋斗终生。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来,由于高士其的病情不断加重,他在党组织的护送下,于1939年4月离开延安。经西安、重庆、昆明、河内、海防,前往香港。在重庆,他在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和北琣休息了3个月,受到了周恩来副主席的细心关照,并与叶剑英、吴玉章同志同在一个党小组里过组织生活,受到了这几位革命领导人的很多教益,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并在以后科普工作上取得他们的关怀和支持。

高士其到达香港以后,在地下党的精心关怀下,被安排在香港的一家最好的医院--玛琍医院住院治疗。这是一所充满铜臭、势利的贵族医院,对高士其这样的穷人,常常是白眼相待。高士其的心情越来越烦闷苦恼,病情也越来越重。一次他昏迷了好几天,医院已准备把他送到太平间去,但高士其却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医院为了把他赶走,就造谣说他疯了,强行把他送入了香港精神病医院。地下党的负责同志得知后,马上派人交涉,把他从这倍受折磨的"囚牢"里搭救了出来,并准备再找一家比较好的医院给他治病。高士其十分感谢党的关怀,但再也不愿遭受那些贵族医院的歧视,希望能回到同志们中间去。党尊重高士其的意愿,在九龙租了一间楼房,让高士其住在那里养病,还派了一位护士谢燕辉去照料他。地下党的同志们和进步人士、进步青年也经常去看望他。他的心情很快好转,病情也大为减轻。高士其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病稍微好一点,就支撑着起来,开始写作。这时他写字已十分困难,就由他口述,护士笔录,口干舌燥地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科学小品,发表在香港《大公报》上。

1941年底,到广西养病。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枪声、炮声、警报声,此起彼伏,九龙与香港的居民纷纷逃离,社会秩序一片混乱,香港到九龙的交通也断绝了,地下党组织与高士其失去联系。九龙与香港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相继被日军占领后,地下党组织委派的黄秋耘同志把他从香港转移到广州,从广州又转移到桂林,交给广西的地下党组织负责照顾。

在桂林他过了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病情也有所好转。根据他的请求和特长,党组织安排他担任了东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兼食品研究所所长。他通过参观当地的一些著名酿造工厂,并运用他的微生物学知识,利用当地的普通植物原料研制食品,供应前线,并与著名诗人柳亚子探讨了一些诗歌创作问题,发表文章,并进行了一种名为"科学字母"的拼音法研究和逻辑学研究。这时在九龙与他失散的护士谢燕辉也几经周折回到了他的身边,与他结为名誉上的夫妻。还有一位自称是他父亲的朋友的女儿:李小姐,也自愿来当高士其的护士,协助谢燕辉来照顾高士其。好景不长,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就开始轰炸桂林,在桂林撤退的一片混乱中,外出求援的谢燕辉因心脏病突然发作离开了人世,而"自愿前来"照顾高士其的李小姐,又趁机席卷而逃,连一顶防蚊的帐子都没给他留下,并把他反锁在房间里。等高士其发现情况不对,已求救无门,又没有东西可吃,饿得两眼发黑,夜里成群的蚊子更是把他叮得浑身是包,多灾多难的高士其再一次陷入了困境。幸好地下党组织委派的经常去看望高士其的青年作家马宁把他救了出来。以后党组织又设法弄到一条小船,派马宁夫妇把他从日军炮火轰击下的桂林送到昭平县。之后,高士其就被安置在昭平县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黄姚,并得到一位从上海逃到广西的革命同志--周行先一家的照顾,过了一段边养病、边写作、边研究的平静生活,直到日本投降。

1944年,任科学食品研究所所长和东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1945年,抗战胜利后,党把高士其从黄姚接到广州,一路上也是历经艰辛,在一个叫做八步的小镇,等船就等了两个月。高士其有感而发,写了一系列抒发自己感情和针砭时政的诗篇,如《别了,黄姚》、《光明还没有完全来到》、《我们还在彷徨》、《电子》、《黑暗与光明》、《我的质问》、《我的原子也在爆炸》等。之后,我国发生了一系列政治事件,如重庆的"校场口事件",征军和羊枣的死,叶挺、王若飞等的殉难,又促使他写了《给流血的朋友》、《悼四烈士》等战斗诗篇。在广州期间,他还撰写了一篇充满激情、哲理和对对革命、对人民当家作主满怀必胜信念的科学长诗:《天的进行曲》。这首诗共有41节,288行。从天是什么,讲到天的发展变化,人类对天的认识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天的物质的对立统一,最后归结到天不是不变的天,天不是死硬派的天,天不是顽固分子的天,天是人民的天呀!这是他早期科学诗创作的一篇具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作,并为从此以后,以写诗作为他从事科普创作的一种主要形式奠定了基础。

1946年5月,高士其从广州回到了他阔别10年的上海,上海依旧是纸醉金迷的花天酒地的富人的天堂,同时也是贫困潦倒的疫病流行的穷人的地狱。高士其一到上海就病倒了,富人的贵族医院住不起就住进了一家"平民医院"。但"平民医院"不爱平民,高士其因不能一次预交几个月的费用,被停止供应饮食,不得不请人从外面买点面包用开水泡烂了吃。这件事被报纸报道后,激起了众多读者的同情,纷纷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送钱、送药、送花、送吃的络绎不绝,还有许多人写来了热情洋溢的慰问信。邓颖超同志得知后特地去看望了他,并带来了当时正在上海的周恩来同志的亲切慰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和上海党组织的负责人钱之光也来看望了他,并委派一位白桦同志做高士其的护士,专门照顾高士其。高士其深受感动,倍受鼓舞,用十分动情的诗句,写了一首答谢诗:《回敬崇高的慰问》,发表在《文艺生活》上。

也就在这一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先后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在光天化日下肆无忌惮的杀害了。这两位一位是他多年的好友,一位是他清华的同学,高士其悲痛万分,怒不可遏。接着曾多次关照、接济过他的师长般的老友陶行知先生也在上海逝世了。上海党组织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在静安寺举行规模空前的公祭李、闻、陶三位先生的大会,考虑到高士其行动不便,又正在病中,就没有通知他。他得知后,再三请求一位因前来找人无意中告知他这一消息的护士小姐的女友带他去参加公祭大会,并在会后立即写出了《七月的腥风吹不熄人民的怒火》的悲壮诗篇。

由于高士其接二连三地发表一些抨击国民党政府黑暗统治、呼唤民主与进步的激进诗篇,并被查出曾去过延安,就把他列入了黑名单。地下党获悉后迅速将他转移到苏州,以后又从苏州经上海转移到台北,直到1949年1月,国民党的大势已去,才同意他回解放区的请求,把他从台湾护送到香港待命。很快北平就解放了,接着南京也解放了,5月又把他从香港护送到天津,在天津休息了一周,于5月31日到达北平。

1949年9月21日,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大会。1950年,参加全国科学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科学普及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先后担任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局、中华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儿童科学画库》和全国科学技术协会顾问,当选为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全国科普创作协会名誉主席、第一届至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士其以伤残之躯,撰写约75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2800余行科学诗,著书18本。主要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生命的起源》、《和传染病作斗争》、《我们的土壤妈妈》、《谈眼镜》、《炼钢的故事》、《高士其科学小品甲集》、《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等。新中国成立后,高士其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科学普及局顾问,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顾问,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并担任过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委员,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为繁荣我国的科普创作,特别是科学文艺创作,组建和壮大科普队伍,倡导科普理论研究,建设和发展科普事业,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普活动,特别是青少年科技爱好者活动,以及恢复和振兴科协做出了重大贡献。

外界评价

高士其是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半个世纪以来,高士其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写下了数百万字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故事和多种形式的科普文章,引导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被亲切称为“高士其爷爷”。高士其逝世后,中组部确认他为“中华民族英雄”,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也将3704号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

高士其先生用自己传奇的一生谱写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终身不懈地传播、普及科学文化的生命奇迹,给我们民族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高士其先生是科技工作者自觉肩负向人民群众传播科学的社会责任的杰出典范,科技工作者要以他为榜样,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纪念高士其先生诞辰100周年暨高士其科学精神座谈会,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评价

“通过高士其在科普创作,特别是为众多青少年读者创作及其在解放后,为我国科普事业所做的历史性贡献来看,他的确堪称我国科普界的一面旗帜,他把科学交给人民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一代科普人,不断前进。”——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赵立新

“高士其先生是我从事科普创作的导师和引路人。当然在我们心目当中,高士其先生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钢铁巨人’,也是一位在科普创作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座灯塔,也是一生都献给我们国家科普、科学事业的一面旗帜。在高老的鼓励下,从1981年开始,我就开始了科普创作,在这种创作的过程当中,我经常想到高士其先生。30多年过去了,应该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国家领导人和部委一些领导,和全国的许多高校的老师和同学的欢迎。我想,回顾这段科普创作的历史的话,我特别感谢高士其先生。”——中科院文联主席、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郭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大使刘文岛灌醉希特勒的故事

全文共 1160 字

+ 加入清单

1932 年8 月初的一天,希特勒及部分纳粹党头目兴致勃勃地出席有各国驻德使节参加的大型宴会。在不久前举行的国会选举中,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党再次获胜,夺得了320 个席位,使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希特勒及纳粹党头目们也由此陷入极端狂热和亢奋之中。

宴会开始后,希特勒兴致勃勃地来到席间给外国使节敬酒。当希特勒来到中国国民政府驻德公使刘文岛面前时,一向狂妄自大的希特勒忽然想起,中国是一个很贫弱的国家,国民政府经常派人向德国方面学习,并不断向德国政府求援,因而非常看不起中国人,竟然不给刘文岛敬酒。

刘文岛

希特勒的这一举动,让民族自尊心极强的刘文岛深受刺激。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举起一杯酒,主动走到希特勒面前说:“我是中国公使刘文岛,到贵国已经一年了,你们的纳粹党虽然蒸蒸日上,不断壮大,我们却没有机会在一起举杯饮酒,今天这个机会千载难逢,特敬你一杯。”

德国人虽有饮啤酒的习惯,但在宴请客人时,也常用昂贵的烈性酒,当天的大型宴会上就有高档烈性酒可供饮用。希特勒见刘文岛主动过来敬酒,十分鄙视地盯着刘文岛说:“你敬酒,我可一干而尽,我敬你时,你能一口喝下去吗?”

刘文岛经历过无数次酒场饭局,饮酒的功夫早已练得炉火纯青了。于是,他不慌不忙地回应:“可以,可以。”

希特勒见刘文岛一副轻松的样子,爽快地拿起酒杯,将一杯烈性酒倒进了嘴里。刘文岛也不示弱,毫不犹豫地举杯将酒一饮而尽。

站在一旁的另外一名中国外交部官员知道刘文岛的酒量很大,因此不断用眼神示意刘文岛继续喝。

于是,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示弱,竟然各自一口气儿喝了20 多杯烈性酒。

在场人注意到,越往后喝,希特勒的脸、脖子越红,而且出现体力不支的迹象。此时,希特勒的亲信劝他就此打住,以免醉倒丢丑,但争强好胜的希特勒坚决要与刘文岛一喝到底。刘文岛则像个亢奋的斗士,越喝越精神,声音也越洪亮。

很快,希特勒开始坐不稳了,嘴里嘀嘀咕咕着什么,而刘文岛则若无其事。

希特勒仍不服输,他高声吼道:“我希特勒喝酒从未输过人,我可以输给我们德国或欧洲的任何一个人,但绝对不能输给一个中国人!!我今天非要让中国派来的公使醉倒趴下!”说完话,又拿起酒瓶倒了一满杯酒,一口灌了下去。

终于,希特勒支撑不住了,屁股坐不稳,身子往右侧倒。他的部下连忙用手拉他,但未拉住,他一头栽倒在地。

在场的各国使节见希特勒丑态百出,无不捧腹大笑,有的人还跑到刘文岛面前,伸出大拇指称他是中国好汉。

希特勒被灌醉后,很快被人抬出了宴会厅。据希特勒的部下说,直到第二天上午,希特勒还未完全醒过酒来。这是他第一次喝酒败在外国人手下。

刘文岛灌醉希特勒的故事,据说曾一度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但刘文岛本人却极少谈及此事。他认为,在酒桌上逞能不是好汉,没必要拿出来炫,那次灌倒希特勒,主要是出了口恶气,让这位狂人以后不再小瞧咱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225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借得荆州后,压根不想还给东吴。孙权派鲁肃讨了几次都没讨到,非常恼火,就采纳周瑜的计策,用妹妹做诱饵,打算把刘备骗到东吴,扣为人质,逼他归还荆州。

定下计策后,孙权就派人到荆州,说得知甘夫人去世后,刘备一直单身,十分同情,愿将妹妹嫁给刘备,请他到东吴迎娶。刘备可不傻,一听就知道孙权不怀好意:“我已年过半百,孙权的妹妹却是妙龄女子,他怎肯将妹妹嫁给我这个老头子?恐怕是想把我骗到东吴去做人质,逼我还荆州吧?我才不上他的当。”

诸葛亮却摇着鹅毛扇说:“主公但去无防,我自有妙计,包你既娶到孙权的妹妹,又不用归还荆州。”

刘备问:“军师有何妙计?”

诸葛亮的妙计是到紧要关头才能给人看的,他微笑着说:“我已将妙计装在锦囊里,主公路上再看吧。我等着喝主公的喜酒呢。”

刘备终于动了心,决定去东吴迎娶孙权的妹妹。关羽和张飞都说万万不可,大哥这一去,恐怕就回不来了。刘备安慰他们说:“你们什么时候见军师失算过?有军师的妙计,十个孙权再加十个周瑜,我也不怕。”

刘备带着赵子龙去东吴。临行时,诸葛亮交给赵子龙一个锦囊,说妙计就装在里面,叮嘱赵子龙一定要到东吴后,才能拆看。

刘备一行乘船顺江而下,很快就到了东吴水面。风浪很大,船晃得厉害。赵子龙想等风平浪静后再看军师的妙计,刘备却说,现已进入东吴地界,危险重重,万一东吴水军袭击,想看妙计都来不及了。

赵子龙觉得刘备说得有理,就将锦囊拆开。不料一股旋风袭来,顿时巨浪滔天。赵子龙站在船头,纵然武艺高强,也因船只颠簸摔了个嘴啃船板,幸好双手抓住船帮,才没掉到水里。可诸葛亮给他的妙计,连同锦囊一起掉到风浪里,打个转就不见了。

风浪平息后,赵子龙一行人划着木船,在江面上转了好几圈,又派几个水性好的士兵到水里寻找,都不见妙计的踪影,倒是那个漂亮的绸缎袋子还挂在船底的一颗钉头上,装了一袋子的脏水。

丢失了军师的妙计,刘备不敢去娶孙权的妹妹了,他决定先回荆州。可他们正要掉转船头,就听到有人喊:“刘玄德,你走不了啦!”

一艘大船飞快地驶来,船上站着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仔细一看,正是周瑜。周瑜要活捉刘备,逼他归还荆州。赵子龙带领将士拼死抵挡,才得以脱身,但刘备的左腿中了一箭,赵子龙也被周瑜的长枪刺伤了右臂。

回到荆州后,刘备一瘸一拐地走下船来。诸葛亮吃惊地问:“主公,你没有采用我的锦囊妙计?”

刘备生气地说:“妙计被风浪卷走了,锦囊还在。”他把脏兮兮的袋子扔到诸葛亮的脚下。

赵子龙捂着手臂上的伤口问:“军师,你那妙计到底是什么?”

诸葛亮捡起锦囊说:“我想让你们到了东吴后,就沿路宣传孙权是请主公来娶他妹妹的。这事闹得越大,孙权就越下不了台,你们也就越安全,主公也越有可能娶到孙权的妹妹。”

赵子龙埋怨说:“不就是几句话吗?军师为什么不预先告诉我和主公,非要神神秘秘地装到袋子里,还必须到东吴才能拆看?你害得主公差点儿丢掉性命啊!”

诸葛亮追悔莫及:“我没想到江上风浪那么大。”

此后,诸葛亮有什么妙计都当面讲清楚,再也不敢装到锦囊里故弄玄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神话传说成语故事

全文共 1723 字

+ 加入清单

神话故事教学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延续民族精神血脉的使命,神话传说成语故事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神话传说成语故事,仅供参考。

1、后羿射日: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难耐高温。后羿力大无比,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人们居住。

2、夸父追日: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口渴,想要喝水,到黄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水的水量不够他喝,向北到大湖去喝水。夸父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丢弃他的手杖,手杖化作了桃林。

3、含沙射影:传说江淮间出产一种很特别的甲虫,名叫蜮,又有人称做射工、射影、短狐、水狐。这种虫常常伤害人,形状很是奇怪,背上长着硬壳,头上有角,身上长有翅膀,可以飞到上空,在人的头上施行袭击。它没有眼睛,但耳朵听觉特别灵敏,口中有一横物,形状像弩,只要听到人声便知道人的所在方向和距离,然后用口中所含的沙当作矢,向人射击。被蜮射中的人,会染上一种毒质而生疮;就算人的身体能够射避,而影子被蜮射中,也会生病。

4、八仙过海:有一天,八仙要去东海游玩,他们一起乘着船过海。可东海龙王的儿子喜欢上了荷仙姑,就把船给弄沉了。张果老翻身爬到了毛驴的背上,曹国舅脚踏巧板,没有掉到海里。韩湘子骑在仙笛上,汉钟离站在了蒲扇上,也没有掉到海里。蓝采和攀住了花篮边,铁拐李抱着葫芦,浮在了海上。只有吕洞宾被弄得浑身湿透,而荷仙姑却被抢到了海底龙宫中。龙王儿子一会变成巨鲸、一会又变成海蛇,和七仙打了起来。七仙用各自的宝贝大显神通,最后把龙王儿子打死了,救出了荷仙姑。“八仙过海”就是说,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办法和本领去做事。

5、牛郎织女:从前,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叫牛郎,他有一头感情很要好的牛。一天,牛郎出去放牛,正好遇到了七仙女下凡洗澡。牛郎很喜欢最小的七仙女,小七仙女也喜欢他,两人结成了夫妻。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还生了两个孩子。可是不久,王母娘娘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了天上。老牛看到牛郎非常伤心,要牛郎把自己的皮做成鞋穿着飞上天。牛郎很无奈地答应了,他拉着自己的儿女,飞上天去追织女。可是,王母娘娘变了一条河,将他们隔开了,两人非常伤心。喜鹊被他们感动了,都飞来搭成鹊桥让他们相会。王母娘娘很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6、精卫填海:说的是中国上古时期一种叫精卫的鸟努力填平大海。《山海经》记述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精卫。精卫原来是炎帝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她去东海玩,可是突然风暴袭来,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作“精卫鸟”。精卫鸟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

7、叶公好龙:讲述了叶公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8、井底之蛙:在一口浅井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呀!”青蛙形容道:“我安静时泡在水里,开心时在泥浆里散步,多自由自在!”青蛙邀请海龟下去玩,可是海龟却只能伸进去一只脚。海龟摇了摇头,往后退了一步,跟青蛙讲起了大海的情形。 “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来丈。”“无论水灾还是干旱,都影响不到海水,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再也没话可说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见识不能短浅,不能盲目自大。

9、天衣无缝:原指神话中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现比喻事物非常完美自然,不露任何痕迹。

10、涸辙之鱼:庄子只要借一升半斗粮食,就可以解决家里揭不开锅的问题,监河侯却说等收到租税后可以借给他三百两黄金,就如同鲫鱼只要一升凉水,就可以活命一样,哪里能等到遥远的西江之水,解决问题,要从现实的时间、地点、条件出发。空话、大话、漂亮话,除了勾勒出说话人的嘴脸以外,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11、女娲补天: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名人赵一曼的故事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姜文给儿子最好的营养品是苦头中国名人故事

全文共 2339 字

+ 加入清单

忙完《让子弹飞》后,姜文几乎整整一年时间没有露面,与他一起消失的,还有两个儿子。原来,姜文是带着孩子“移民”了,为期一年。是欧美还是新澳?姜文的回答让人吃惊不小——都不是,是新疆。

天要下雨爹要教子

姜文的两个儿子一个六岁一个四岁,对两个孩子,姜文非常不满意。

因为父亲是军人,姜文在部队大院长大,他觉得这种成长经历对于他刚毅的性格形成非常有好处。可看看自己的儿子,在家被长辈宠溺,还有专职保姆伺候,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个子见长坏脾气也见长,在家摔跟头后的第一反应不是自个儿爬起来拍拍灰,而是扯开嗓门号啕,非得等人把他们扶起来用手拼命打地报仇后才破涕为笑。

两个小子在家如龙似虎,一旦出了门马上变成怯生生的小白兔,大气不敢喘。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姜文决定给自己放个长假,好好地对两个儿子展开军事化的吃苦主义教育。

在北京是不行的,爷爷奶奶隔三差五就要过来看孙子,要是看见孙子吃苦受罪,自己耳根一定不得清净。必须得去外地,越远越好,而且最好撇下老婆周韵,因为她虽然彪悍,但护儿子也护得厉害。姜文计划的人数只有三个——他和两个儿子。

目的地最终确定下来。姜文看中了新疆阿克苏,虽然位于边陲,但气候相对比较宜人,算不上严寒酷暑,从阿克苏驱车不过半小时便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非常方便带着孩子去撒野。

姜文联系了几个新疆好友,让他们帮忙找房子,要求很明确:市中心的精装豪宅一律不考虑,要城郊结合部的普通民居,不漏风不漏水能做饭能洗澡能睡觉即可。

在陆川的帮助下,姜文最后找到了位于阿克苏近郊的一处民房。据说是典型的吐鲁番风格,有宽敞的内向庭院,房子是高棚架结构。

去的时候一行四人,姜文开一辆越野车,装满了他觉得会派上用场的东西和生活用品,跟周韵轮流驾驶,里程四千公里,耗时三天。

到了阿克苏的新家,周韵急了,这房子太简陋了——无论是庭院还是屋内,都是土坯地面,墙壁光秃秃地裸露着,老旧的木头家具,仅有的电器是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和一台电视机。

姜文给两个儿子安排好了房间——跟家里精致温暖安全的儿童房天壤之别,没有无甲醛地板,没有防磕碰的墙壁软包,没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书桌,儿童床更别想了,一张板床和一个低矮的茶几就是房间里所有的家具。

姜文没有给周韵去市区买新家具的机会,第二天就把她送上了从阿克苏飞往乌鲁木齐的飞机,让她自己转机回北京。有慈母在场,严父就不容易登台。而今只剩下一父两子,任何事情都是姜文说了算!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撒野

第三天,两个孩子的苦日子正式开始……

早上6点半,他们就被姜文从热乎乎的被窝里拖了出来,三两下套上防寒运动衣,半梦半醒地被呵斥着开始了早锻炼。虽然号称塞上江南,但阿克苏的昼夜温差很大,两个儿子出门就是一个哆嗦,本能地想往暖和的房间里钻。

但姜文不给他们机会,一手拉一个,几步就拖出了庭院,告诉他们:“跟着我跑,跑不动了走也行,转完这一圈才能回家。”这一圈大概一公里,两兄弟只跑了不到两百米,剩下的八百米都是喘着气走下来的。

好不容易回了家,姜文端起在炉子上温着的羊奶给他们一人倒了一碗。到阿克苏的第一天,姜文就给他们喝过羊奶,两个儿子浅尝辄止,说受不了那古怪的味道。这才隔了两天,羊奶一到手便仰着脖子喝了个底朝天。

姜文对两个儿子的饮食结构也做了很大调整,精心烹饪的儿童餐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当地民族餐食:菜品以手抓羊肉和大块牛肉为主,主食不是糙米饭就是馕,配餐的青菜既非白灼也非上汤,无公害的蔬菜洗干净后直接生吃,佐餐的饮料是新鲜牛奶。除了正餐外,不提供巧克力饼干果冻之类的零食,但新鲜水果24小时敞开供应。

家里没请钟点工或保姆,两个儿子在姜文的指挥下担任起了保洁员。因为是土坯地,清洁工作比较简单,提个塑料桶给地面浇浇水,用扫帚略作清扫就算完工。收拾床铺也包干到人,姜文以身作则地示范了几次后,两个儿子就学会了叠被子,虽然做不到横平竖直像豆腐块,但比起在家里蹬被子起床拉被子睡觉,已经算是长足的进步。没有洗衣机,姜文也没有添置的打算,换下的脏衣服扔在大盆里,阳光灿烂的时候把盆端到庭院,跟两个儿子围坐在盆边上,父子仨一起动手洗衣服。洗着洗着,儿子就开起小差,用加了洗衣粉的水在手里捏出一个个肥皂泡。虽然洗衣服变成了玩肥皂泡,但姜文决不制止——在家里,数以百计的各种玩具都没能让他们发出发自内心的嬉笑声,在阿克苏,一盆洗衣服的水就让他们喜笑颜开,超值。

姜文很少让儿子无所事事地呆在屋里,只要天气不恶劣,他经常带他们出去转悠。不开车,就这么信步乱逛,不走到两个儿子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不停下。号称转悠,更像是拉练。小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从最初的走不上几百米就叫苦叫累,到一个月后,两个儿子一左一右牵着姜文的手,一口气走上三公里,粗气都不喘。

每天坚持锻炼,加上原生态的饮食结构,眼看两个儿子的身体就这样一天天结实起来,姜文开车带着他们抵达下一个目的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第一次见到沙漠,两个孩子起先还欢天喜地,但没过几分钟便吃不消了。在沙地上奔跑需要的体力是正常路面上的好几倍,每一步都觉得脚往沙里陷,抬脚变成拔脚,损耗很大。

等他们累得快瘫软时,姜文一手夹一个把他们带回车上回家。接下来的日子,两个儿子就像两颗充电电池,在家积蓄满了能量后就去沙漠放电,电量耗尽后再回家吃饭休息充电。与充电电池不同的是,电池越充储电量越少,两个儿子越折腾能量却越大。每天去两次塔克拉玛干沙漠,几个月后,哥俩就可以在沙漠里连续摸爬滚打半个多小时了。

周韵前来探班时,眼泪都快下来了。两个儿子都晒成了巧克力色,皮肤粗糙了,脸蛋上还多了两片高原红。可是,目睹了他们超越同龄人的自理能力,周韵没话说了——天要下雨爹要教子,由姜文去吧。

最好的营养品苦头

啥都讲究个劳逸结合,隔上一段时间,姜文就会带着儿子去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自驾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名人故事:周恩来和他日本弟弟的故事

全文共 1579 字

+ 加入清单

1963年在人民大会堂,周总理第一次接见我们。

因为我跟贸易访华团无关,所以我排在最后。周总理同来访的每一个人一一握手后,站在我面前,第一句话问:“会不会说普通话?”我说:“不会。”第二句用法语问我:“会说英语吗?”我讲:“英语会说一点儿。”然后他用日语说:“我的日语忘光了。”清清楚楚的日语,使我吃惊。他说完哈哈笑了一声。我并没问他会不会日语,他自己用日语这么说的,其后我问他会不会广东话,他就笑着不答而叫了廖承志先生。当然他是会说广东话的。

当时,我父亲站在周总理身后,他显得特别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他最尊敬、最喜欢的人正在和自己的儿子交谈,我父亲那带点儿羞涩的天真的脸,说实话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就在这一刹那,我明白了父亲之所以要我请假陪他到北京的用意。

周总理对我说:“你父亲自己不会说,他为我们,为我做了什么样的工作,我们中国对他是怎样评价的,所以我来替他说一说。我非常依赖你父亲,这种信任体现在牺牲自己利益为他人尽力的行为之中。你父亲为了日本和中国,牺牲自己,尽心尽力,所以我们非常信任他。”

当时我30多不到40岁,可算是青年人,因为平生见过很多地位高的人,在国外如总统,在美国也见过国务卿等人,可是周总理却是和那些人不一样,首先他不给人以威力,那炯炯有神的眼睛,放射着柔和的视线,他对我这样的年轻人,也像和朋友说话一样亲切。毕竟是12亿人口中的拔尖人物,与众不同。

晚上开了一个盛大的宴会,会上聆听了周总理的讲话。那次讲话,对我来说是影响深远的讲话,因为它成为我了解中国的基础。这个讲话概要地说是这样的:日中邦交的历史,在史籍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没有记载的恐怕更悠久。

我从小就知道,日本的文化其源泉在于中国文化。听了周总理的讲话后,使我认识到日中两国的友好关系也是天理。

我父亲对我说过:世界上有四大圣人:基督、释迦牟尼、孔子、穆罕默德。而周总理应列入圣人之中。我父亲这时候笑着对我说,如果圣人中有两个是中国人,可能别人会有意见的,只好委曲一下孔子,把这个地位让给周总理。

我听父亲说:他和周总理的正式会谈就有18次,但非正式的会见不计其数。有时候还到周总理的办公室去会见。正式会谈时周总理穿着笔挺的中山服,在日常工作时,他穿着有补丁的衣服。这件事对我父亲的影响很大,从此我父亲再也不添置新衣服了。年纪大了以后衣服显得肥大,但他照样穿着旧的直到去世。我想父亲这样做,是为了使自己更接近于周总理的缘故吧。我母亲看着父亲那肥大的衣服,几次劝他做新衣服,可他怎么说也不听。

我父亲经常说,人一般来说,得到权势后,不管这个人如何严格要求自己,总不免在某些方面会流露出傲慢来,表现在态度上,不管是哪一个国家的人,地位高了就会流露出来的,可是在周总理身上半点儿都找不出来。

我父亲是1989年发病住院后8小时安然去世的。整个葬礼结束后,包括我母亲在内,我们几个弟兄围坐在一起交谈时,我母亲就说:“不太悲伤。”我们都惊呆了!这是为什么?我母亲心平气和地说:“你父亲活到了92岁,又能到周总理身边了。我倒是高兴他能够去周总理的身边,这怎能说是悲?是高兴。”

当时我忘了是谁提醒的,反正不约而同的,将周总理相片放在父亲遗体的胸上,送去火葬场。因为我父亲平时总是把周总理的照片随身带着。骨肉之死当然是悲痛的,但想到我父亲到了周总理的身边,无拘无束地交谈,他们在天上保佑着我们,这样,心情缓和了许多。

从中国朋友那里听说,在淮安,在周总理的故乡,有我父亲留下的字迹。写的是:“访问周总理的故乡泪流不止。”落款是:“弟冈崎嘉平太。”

那里常有很多中国友人去采访,常常问起,周总理哪来日本的弟弟,我也尽力作些说明。其实,我父亲比总理的年龄要大一些。

但是从人格来说,他认为他只能是弟弟。我看,周总理面前的我的父亲,只能认自己为比他小很多的弟弟。一生中,能遇到这样的朋友,总算是没白活在世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有关神话故事读书笔记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这本神话故事书的内容很精彩,我很喜欢。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的很多疑团都解开了,知识面也宽广了。

书中的很多故事都是流传已久的,甚至有些都拍成电视剧了。比如《精卫填海》。书中说的月下老人、白蛇、许仙、雷神、妈祖等等,这些都可以在电视剧或者是电影上面看到。

通过读这本书,我对这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印象更深刻了。精卫虽然只是一只小鸟,但是却不畏惧艰难险阻,有恒心有毅力,能坚持不懈。夸父为了把太阳留住,让族人生活的更好,更是跋山涉水,一直追逐太阳。青年阿里为了山上的生灵,甘愿自己受罚,牺牲而死。白娘子虽然是蛇妖,但是她却有着菩萨的慈悲心肠……

他们这些神话人物虽然都是已经离我们很远,但是他们的精神却一代代流传,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给我们以借鉴。我们要努向他们学习,有理想,敢于追求。心地善良,坚持不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身边的中国故事英语作文

全文共 1256 字

+ 加入清单

Near Chinas northern borders lived a man well versed in the practices of Taoism. His horse, for no reason at all, got into the territory of the northern tribes. Everyone commiserated with him.

"Perhaps this will soon turn out to be a blessing," said his father.

After a few months, his animal came back, leading a fine horse from the north. Everyone congratulated him.

"Perhaps this will soon turn out to be a cause of misfortune," said his father.

Since he was well-off and kept good horses his son became fond of riding and eventually broke his thigh bone falling from a horse. Everyone commiserated with him.

"Perhaps this will soon turn out to be a blessing," said his father.

One year later, the northern tribes started a big invasion of the border regions. All able-bodied young men took up arms and fought against the invaders, and as a result, around the border nine out of ten men died. This mans son did not join in the fighting because he was crippled and so both the boy and his father survived.

中国北部边界附近住着一个人精通道教的实践。他的马,毫无理由,进入北方部落的领地。每个人都同情他。

“也许这会是一个祝福,”他的父亲说。

几个月后,他的动物回来,主要来自北方的马。每个人都祝贺他。

“也许这会是不幸的一个原因,”他的父亲说。

因为他是富裕和保持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最终摔断了腿骨从一匹马。每个人都同情他。

“也许这会是一个祝福,”他的父亲说。

一年后,北方部落开始入侵边境地区。所有强壮的年轻人拿起武器反对侵略者,结果,在边境的十个人死亡。这个人的儿子没有加入战斗,因为他是残疾,所以男孩和他的父亲活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短篇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野火烧山,黑烟冲天。凤凰带领百鸟前去救火,远远地看见一只白色羽毛的无名鸟,边飞边喊:“着火了,快快救火。”它呼喊着,首先冲向烈火。

树下的刺猬,慌慌张张地向洞里钻,说:“谁愿救谁去,我逃命要紧。”

无名鸟叼根马尾松,拼命地扑打疯狂的山火。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豁出命来,也要保住大伙的森林。”于是它全力以赴扑向熊熊的烈火,可是,无名鸟的羽毛被烧焦了,再也支持不住身子,便跌落在地上,身边有股火苗又慢慢燃烧起来,它忍痛滚过去,用身子压灭了。无名鸟也因此牺牲了。

浓烟冲进地洞,呛得刺猬直咳嗽。它受不住了,钻出地洞,蜷缩着身子,头也不敢伸出来。

凤凰和百鸟飞过来,扑灭了山火。那时,森林里浓烟翻腾,空气里充满了焦臭味儿。凤凰望着雾腾腾的森林,从身上拔下几根金光灿烂的羽毛,说:“谁能把无名鸟和刺猬的生死情况弄清楚,这羽毛就给谁。”

“哇哇,我先去。”乌鸦抢着飞下去,找到无名鸟的尸体,它用喙(chui)扒扒,见无名鸟已停止了呼吸;它扒扒刺猬,刺猬“吱吱”叫唤。乌鸦飞回来,说:“我看清楚啦,无名鸟早已死去,刺猬却还活着。”

凤凰好像没听见,说:“谁去看看呢?”

“我去。”喜鹊滑翔到地面,它踩了刺猬一脚,来到无名鸟身旁,用爪子在地上刨了一个坑,把无名鸟埋葬了,还把无名鸟用来扑山火的松枝,端端正正地插在坟头,一切办妥贴了,才飞到树上,说:“我看清楚了,无名鸟还活着,刺猬早已死了。”

凤凰点点头,把金色的羽毛交 给了喜鹊。

“哇哇!”乌鸦带着哭音,说:“凤凰啊,您奖励错了啊!”

“没有!”凤凰看着百鸟,说,“大伙应该知道,无名鸟为集体利益而死,虽死犹生;刺猬为个人利益而生,虽生犹死。”

“轰!”凤凰的话音未落,无名鸟的坟墓上,红光闪闪,彩气腾腾,一只新生的无名鸟飞向天空。凤凰和百鸟赶紧上去迎接它。喜鹊把金光灿烂的羽毛捧了送给它,说:“无名鸟啊,你是我们的英雄,这荣誉应当归于你。”百鸟立刻给无名鸟的翅膀插上这金色的羽毛,从此,它比以往更加美丽,人们就叫它金翅鸟。凤凰、金翅鸟和其他鸟儿,快乐地在蓝天翱翔,欢呼歌唱,其乐无比。

刺猬仰头一看,满脸羞愧,一头钻进地洞,从此,它只好在百鸟休息了的深夜出来找点吃的,光明的白天,再也看不到它的影子了。

直到今天,金翅鸟还受到人们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主要故事

全文共 4856 字

+ 加入清单

在《三国演义》中,既有上层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折光,又沉淀着广大、深沉的民间思想。它是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同时也是一部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欢迎阅读。

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朝廷发榜文四处招兵买马以平乱。刘备见了榜文长叹一声,刚好张飞听见,说“大丈夫不去为国出力,在这里长叹什么。”刘备说力不从心,所以长叹。张飞说他卖猪肉颇有积蓄,可招兵。刘备非常高兴。两人就去喝酒,刚好关羽也正要去应募,也进来喝酒。三人志同道合,非常投机,于是结拜为兄弟,共图大事。)

2、七禽孟获

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终于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七擒孟获: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其间诸葛亮采用马谡攻心的计策,七擒孟获,孔明都放了他。孟获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3、空城计

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手,导致满盘皆输。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疑心有伏兵。调头就撤兵。诸葛亮躲过一劫!(空城计: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

4、失街亭

就是在空城计之前了,马谡自告奋勇去守街亭,结果反了低级错误。被司马懿打败。蜀军被断了咽喉之路。被迫撤兵。

5、斩马谡

马谡失了街亭。诸葛亮非常生气。想起了刘备临死前嘱咐他的话“吾观马谡,言过其实也”。后悔不已。悲痛了斩了立了军令状的马谡。

6、舌战群儒

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想去投靠东吴,就是孙权。派诸葛亮去做说客。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后来经鲁肃协助,说服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7、草船借箭

孙刘联军和曹操在赤壁对峙。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想除掉诸葛亮,于是刁难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料定过几天有大雾,于是便答应,而且期限还自己减少到三天。周瑜认为诸葛亮是自寻死路。一天两天过去了,诸葛亮都没动静。到了第三天夜里。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一些船只船上放满草人,一字排开向曹操营寨驶去。江面上雾很大,曹操不清楚敌军虚实。于是叫将士疯狂放箭。箭射满了草船。诸葛亮满载而归!!(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高出一筹,便心怀嫉妒,甚至一心想将诸葛亮置于死地而后快。他以军中缺箭为名,心生一计,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由此看来周瑜不仅忌妒心强,而且又十分阴险狡猾。然而,独具慧眼的诸葛亮却满口答应下来,趁着大雾漫天,用草船向曹营“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使周瑜的阴谋彻底失败。)

8、火烧连营: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9、单骑救主: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刘备的三千人马走到当阳县,突然被曹兵截住,战到天明才摆脱曹兵的追赶,护卫刘备家小的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可挡,传令一定要活捉。赵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连杀50员曹将,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10、火烧博望坡

三国前期,曹操势力非常强大,统一了北方,接下来就是南下。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果然中极。大败而归。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

11、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12、白帝城托孤

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大败,逃往白帝城,忧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白帝城托孤: 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但被吴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三国上白帝托孤的故事。)

13、温酒斩华雄

三国前期,曹操发起联军讨伐董卓。董卓的先锋是华雄,华雄是三国第一高手吕布 的手下,也是非常勇猛,一连杀了联军好几个大将。联军正愁无人能敌华雄之时,关羽按耐不住请战。可是刘备这时没什么地位,关羽的军衔也小得可怜。于是联军盟主袁绍反对,怕被敌人耻笑军中无人。但是曹操见识过关羽的能力,很赞赏他,于是为他斟酒。关羽说等斩了华雄回再喝也不迟。于是飞身上马冲入敌营,不一会儿就提着华雄的人头回来了,这时候酒还是热的。这就是温酒斩华雄!

14、过五关斩六将

徐州之战刘备战败。关羽经张辽劝说,约法三章暂时投降了曹操。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后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便想去找刘备。曹操为了挽留关羽便挂避客牌对其避而不见。关羽只能不辞而别。沿路上经过了五个关口,守将都不放行,关羽一一杀之。一共六个。最后与刘备会合。这就是著名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与刘备、张飞失散,后来得到了刘备的消息,因此,立即向曹操请辞,但曹操避而不见,最后,关羽只能不辞而别。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曹操所辖关(城市),立斩曹操六员大将。具本是指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孟坦;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过五关斩六将”因此得名。)

15、单刀赴会

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逐渐形成。刘备留关羽镇守荆州,主力向西扩张。荆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本属东吴。东吴一直想找机会讨回。鲁肃又献上一计:骗关羽过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掷杯为号冲出杀之。便遣请关羽赴宴。关羽明知是计坦然答应!只带了周仓随身为他提刀。席间鲁肃提起索回荆州之事,关羽却绝口不谈,说酒席之间不谈国事。鲁肃再三纠缠,周仓插嘴,关羽借机故作生气状夺过周仓手中大刀,喝退周仓。周仓会意,退出去。关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鲁肃手将鲁肃扯到江边。东吴将士怕误伤鲁肃,又摄于关公武力,不敢动手。关云长上船乘风而去。

16、三英战吕布

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张飞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夹攻,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吕布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吕布不愧是三国第一武将啊)

17、水淹七军

关羽围困曹仁于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和庞德领七支军队去救援。屯兵在山谷中。当时正值秋雨连绵。关羽命人堵住襄江各处水口。等江水高涨时,水淹七军。曹军死伤无数,庞德被斩,于禁被俘。(水淹七军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关羽亲自率领大军进攻樊城。樊城的魏军守将曹仁赶快向曹操求救。曹操派了于禁、庞德两员大将率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正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樊城一带下了一场大雨。汉水猛涨,平地的水高出地面有一丈多。于禁的军营扎在平地上,四面八方大水冲来,把七军的军营全淹没了。于禁和他的将士不得不泅水找个高地避水。关羽早就抓住于禁在平地上扎营这个弱点。他趁着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领水军向曹军进攻。他们先把主将于禁围住,叫他放下武器投降。于禁被围在一个汉水中的小土堆上,逼得无路可退,就垂头丧气地投降了。庞德掉在水里,关羽水军赶上去,把他活捉了。)

18、刮骨疗毒

水淹七军之后,关羽攻打樊城,在樊城下骂阵。曹仁命令弓箭手射箭,关羽右臂中箭,回兵。箭头有毒,毒已入骨。于是请来了曾经为周泰疗伤的名医华佗。华佗说要割开皮肉,把骨头上的毒刮去,这会极其疼痛,请关羽把手臂套住绑紧,把头蒙住。关羽却说不用。一边和马良下棋,一边伸手刮骨,谈笑中没有丝毫痛苦的神色。事毕,两人互相惊叹,关羽称赞华佗的医术,华佗赞叹关羽的勇气毅力。

19、义释曹操

赤壁之战曹军遭遇火攻,死伤惨重。曹操大败逃跑,沿路遭遇了张飞赵云等人的截杀,身边只剩下几百人马。经过华容道,关羽已经在这里埋伏多时。原来诸葛亮早已经料定曹操会从华容道逃跑,就让关羽带兵埋伏在这。此时曹操已经走投无路,便请求关羽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放他一马。关羽是个很重情义的人,想起了往日寄居在曹操那里时曹操对他的恩义,心一软,就放了曹操。

20、借东风

诸葛亮与周瑜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会烧到自己。诸葛亮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为后来赤壁之战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1、三顾茅庐

刘备庐刚出来打天下的时候,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绝顶高手但是屡遭败绩。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军事。直到找到了徐庶!徐庶帮刘备打了几次胜仗就被曹操用计骗了过去。临走时徐庶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诸葛亮就是卧龙先生。于是刘备就亲自去请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直到第三次才见着。刘备向他请教了当世局势并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道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并同意出山。刘备如鱼得水,文武兼得,开始了他统一中国的大业。(三顾茅庐: 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第三次拜访才见到诸葛亮。在这一过程中,刘备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诚恳。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22、青梅煮酒论英雄

曹操灭了吕布之后,请刘备去饮酒。酒席间,曹操就问刘备天下谁称得上是英雄。刘备将孙策、袁绍、袁术、刘表等人一一列举。曹操都说不是。刘备便问他,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大惊。知道曹操必不能容他。于是以截杀袁术为接口向曹操借兵走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