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个经典中国神话故事(经典20篇)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30个经典中国神话故事,希望对你们有用。

浏览

2191

作文

482

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

全文共 1163 字

+ 加入清单

女娲是中华民族传说中的人类之母。她是上古的一位女性天神,她毕生的功业就在于创造人类和炼石补天。

当宇宙由混沌而渐渐清廓,轻清的物质上浮,重浊的物质下降,天上仅有太阳月亮,地上仅有草木山川,世间寂静又荒凉。

时光流淌了不知多少年多少代,大神女娲才从亘古中醒来。她放眼四望,山岭起伏,江河奔流,丛林茂密,草木争辉,天上百鸟飞鸣,地上群兽奔驰,水中鱼儿嬉戏,草中虫之豸跳跃,这世界按说也点缀得相当美丽了。但是她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寞,越看越烦,孤寂感越来越强烈,连自己也弄不清楚这是为什么。

与山川草木诉说心中的烦躁,山川草木根本不懂她的话;对虫鱼鸟兽倾吐心事,虫鱼鸟兽哪能了解她的苦恼。她颓然坐在一个池塘旁边,茫然对池塘中自己的影子。忽然一片树叶飘落池中,静止的池水泛起了小小的涟漪,使她的影子也微微晃动起来。她突然觉得心头的死结解开了,是呀!为什么她会有那种说不出的孤寂感?原来是世界是缺少一种像她一样的生物。

女娲把五色土捏成一个泥人,有男的,也有女的。做好后,吹一口气,那些泥人就一个个变成活人了。女娲感到这种方法太慢,也太着力,就用草搓成一根绳子,把五色土涂粘在绳子上让太阳晒干,然后用手一拉,泥块就剥落落掉下来,再吹一口气,这些小泥块又变成活蹦活跳的人了。

女娲看看已经造得差不多了。就把造出来的人分成二等。用手捏出来的数量少,个子大,叫他们当大人物,用绳子拉出来的数量多、个子小,就叫他们做小人物。

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样造出来的,气概举动自然与别的生物不同,居然会叽叽喳喳讲起和女娲一样的话来。他们在女娲身旁欢呼雀跃了一阵,慢慢走散了。

女娲那寂寞的心一下子热乎起来,她想把世界变得热热闹闹,让世界到处都有她亲手造出来的人,于是不停工作,捏了一个又一个。但是世界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双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分布在大地上仍然太稀少。她想这样下去不行,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人,与用手捏成的模样相似,这一来速度就快多了。女娲见新方法奏了效,越洒越起劲,大地就到处有了人。

女娲在大地上造出许多人来,心中高兴,寂寞感一扫而空。她觉得很累了,要休息一下,到四处走走,看看那些人生活怎样。

一天,她走到一处,见人烟稀少,十分奇怪,俯身仔细察看,见地上躺着不少小人,动也不动,她用手拨弄,也不见动静,原来 这是她是最初造出来的小人,这时已头发雪白,寿终正寝了。

女娲见了这种情形,心中暗暗着急,她想到自己辛辛苦苦造人,人却不断衰老死亡。这样下去,若要使世界上一直有人,岂不要永远不停地制造?这总不是办法。

结果女娲参照世上万物传种接代的方法,叫人类也男女配合,繁衍后代。因为人是仿神的生物,不能与禽兽同等,所以她又建立了婚姻制度,使之有别于禽兽乱交。后世人就把女娲奉为“神媒”。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成语故事7:负荆请罪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代,强大的秦国常常欺负赵国。在代表赵国出使秦国中,蔺相如智勇双全,把和氏璧安全带回赵国,在渑池大会上又保全了赵国的荣誉,被拜为上卿,地位跃居大将军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说:“我为赵国立了多少汗马功劳,才有今天。蔺相如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见到蔺相如,我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为避免和廉颇见面,蔺相如就称病不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门,远远的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过来,赶快退到小巷子里,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蔺相如的门客们觉得蔺相如胆小怕事,请求离去。蔺相如劝阻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厉害些?”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些。”蔺相如说:“对呀!秦王我都不怕,我怎么会怕廉将军呢?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文臣武将团结一心。如果我们两人不和,秦国就有机可乘了。”廉颇知道了,赤着膀子,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家里请罪,他说:“我是个粗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如此容忍我,请您处罚我吧。”

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感动中国候选人郭川航海家的故事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下落不明:救援郭川发现新线索 落水时穿着救生衣

郭川以朴素又浪漫的言行,以拓荒者的姿态,推开一扇面向海洋的门。他被称为“现实版的少年pi”。郭川背后,大众的目光被实现自我的决心和改写航海史的荣誉激荡着,一批民间航海人持续拥抱海洋,也被海洋改变。

►“中国•青岛号”已经在北太平洋上漂浮了20天。

11月11日,四名法国专业远洋帆船水手组成的救援队,追上了她。在郭川失联20天后,最新消息显示,在“青岛号”右侧浮筒后方,发现了断裂的安全绳搭扣。这证明郭川在落水时,不仅穿着救生衣,也系着安全绳。

从美国旧金山,到上海金山区,两个“金山”之间,是相距7000海里的茫茫大洋。这是“青岛号”船长郭川发起的又一项挑战——单人不间断跨越太平洋,预计用时18天左右。

出发5天后,郭川于10月25日下午,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联。随后被确认落水。

“你一定会成为航海英雄。”最近,青岛市旅游局副局长朱悦涛,总是想起12年前与郭川首次合作时说的话。12年后,他对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郭川达到的境界,“比我期望的英雄要高得多。”

51岁的郭川是两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他创造了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和北冰洋(东北航线)不间断航行的世界纪录。

郭川在中国现代帆船运动初起时走向海洋,他开创的航海事业几乎是中国现代帆船航海的缩影。在他背后,大众的目光被实现自我的决心和改写航海史的荣誉激荡着,一批民间航海人持续拥抱海洋,也被海洋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名人赵一曼的故事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短篇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野火烧山,黑烟冲天。凤凰带领百鸟前去救火,远远地看见一只白色羽毛的无名鸟,边飞边喊:“着火了,快快救火。”它呼喊着,首先冲向烈火。

树下的刺猬,慌慌张张地向洞里钻,说:“谁愿救谁去,我逃命要紧。”

无名鸟叼根马尾松,拼命地扑打疯狂的山火。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豁出命来,也要保住大伙的森林。”于是它全力以赴扑向熊熊的烈火,可是,无名鸟的羽毛被烧焦了,再也支持不住身子,便跌落在地上,身边有股火苗又慢慢燃烧起来,它忍痛滚过去,用身子压灭了。无名鸟也因此牺牲了。

浓烟冲进地洞,呛得刺猬直咳嗽。它受不住了,钻出地洞,蜷缩着身子,头也不敢伸出来。

凤凰和百鸟飞过来,扑灭了山火。那时,森林里浓烟翻腾,空气里充满了焦臭味儿。凤凰望着雾腾腾的森林,从身上拔下几根金光灿烂的羽毛,说:“谁能把无名鸟和刺猬的生死情况弄清楚,这羽毛就给谁。”

“哇哇,我先去。”乌鸦抢着飞下去,找到无名鸟的尸体,它用喙(chui)扒扒,见无名鸟已停止了呼吸;它扒扒刺猬,刺猬“吱吱”叫唤。乌鸦飞回来,说:“我看清楚啦,无名鸟早已死去,刺猬却还活着。”

凤凰好像没听见,说:“谁去看看呢?”

“我去。”喜鹊滑翔到地面,它踩了刺猬一脚,来到无名鸟身旁,用爪子在地上刨了一个坑,把无名鸟埋葬了,还把无名鸟用来扑山火的松枝,端端正正地插在坟头,一切办妥贴了,才飞到树上,说:“我看清楚了,无名鸟还活着,刺猬早已死了。”

凤凰点点头,把金色的羽毛交 给了喜鹊。

“哇哇!”乌鸦带着哭音,说:“凤凰啊,您奖励错了啊!”

“没有!”凤凰看着百鸟,说,“大伙应该知道,无名鸟为集体利益而死,虽死犹生;刺猬为个人利益而生,虽生犹死。”

“轰!”凤凰的话音未落,无名鸟的坟墓上,红光闪闪,彩气腾腾,一只新生的无名鸟飞向天空。凤凰和百鸟赶紧上去迎接它。喜鹊把金光灿烂的羽毛捧了送给它,说:“无名鸟啊,你是我们的英雄,这荣誉应当归于你。”百鸟立刻给无名鸟的翅膀插上这金色的羽毛,从此,它比以往更加美丽,人们就叫它金翅鸟。凤凰、金翅鸟和其他鸟儿,快乐地在蓝天翱翔,欢呼歌唱,其乐无比。

刺猬仰头一看,满脸羞愧,一头钻进地洞,从此,它只好在百鸟休息了的深夜出来找点吃的,光明的白天,再也看不到它的影子了。

直到今天,金翅鸟还受到人们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有关神话故事读书笔记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中国神话故事》, 里面记载了六十个神奇瑰丽的中国古代神话。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神农尝百草》这一篇。

故事讲的是:神农其实是太阳神炎帝,他有着透明的水晶肚子,可以看见肚子里的任何情况和反应,为了体验不同草药的药性,他亲自为人民尝各种草药。

一天,神农上山,看见一种绿绿的叶子,咽下去后,神农发现这种叶子能清除肚子里的杂物,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取名为“查(茶)。”

神农又看见一种小花,摘下来,尝了尝,没什么反应,可是后来,神农却流了很多鼻血。他明白了,这种花少吃对身体好,多吃会流鼻血,于是,取名为“甘草。”

后来,神农在尝一种淡黄色的小花时,肠胃断裂,他倒了下去,说:“这种草不能吃,我把它取名叫‘断肠草’。”之后,神农合上眼睛长眠了。

神农死后,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尝百草的功绩。

我们要学习神农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好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1085 字

+ 加入清单

**战争那会儿,英国商人把**卖到中国,不仅赚取了大船大船的白银,还使很多中国人染上毒瘾。

林则徐妙用竹筷子因为吸**烟,中国人体质日渐衰弱,被洋人称为“东亚病夫”。

当时有个大臣名叫林则徐,他主张禁止**买卖,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他到广州去禁烟。

刚到广州,英国的大使便发来请柬,请林则徐到醉仙楼吃饭。

醉仙楼是广州当时最有名的酒楼,既有做中餐的名厨,又有煮西餐的大师。

话说林则徐刚刚坐下,英国大使就说:“林大人,难得你远道而来,我们一定要好好招待——我们英国有一道甜点,味道甜美可口,象征甜蜜快乐的生活——请大人品尝。”

大使一挥手,英国厨师端上来一盘冰淇淋,他在英国大使面前放一套刀叉,在林则徐面前放一双竹筷子。

林则徐从没吃过冰淇淋,见它在冒烟,以为这东西肯定很烫,于是他把嘴巴凑近冰淇淋,使劲吹使劲吹,等冰淇淋不冒烟,就融化了。他用竹筷子挑了一点放进嘴里尝,发现它跟冰雪一样凉。

在场的洋人齐声大笑,嘲笑他说:“林大人,你不免太谨慎了。”

吃过冰淇淋,林则徐说:“我们中国人重视礼仪,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要请你们吃一道甜点。”

林则徐把中餐厨师叫过来,吩咐他做一道福建甜点“芋泥”。

过了一会儿,中餐名厨端上来一盘“芋泥”,那“芋泥”看上去跟雪糕倒有几分相似,闻起来香喷喷的,只是不冒烟。

英国人一见芋泥,食欲大开,马上大口吃起来,没想到,那“芋泥”外冷内热,里面原来是滚烫的,洋大使被芋泥烫伤了舌头,呲牙裂嘴,忙不迭把芋泥吐了出来。

林则徐微笑说:“大使大人,你不免太心急了。”

吃过甜点,便要上正菜,林则徐让厨师做了一盆发菜,他向洋人介绍说:“这道菜是有名的海味,它的名字叫发菜,谐音‘发财’,意头很好,是广东人爱吃的名菜。”

发菜细细的,软软的,用筷子夹十分方便。

林则徐一夹一小把,吃起来津津有味。

洋人用刀子和叉子,无论怎么切、怎么叉,都不能把发菜弄到碗里,洋人手忙脚乱,忙得满头大汗,连一丁点发菜也吃不着。

“一道好菜讲究色、香、味三美,这发菜黑不溜秋,卖相不佳,即使味道鲜美,也说不上名菜。”英国大使说着,把洋厨师叫上来,吩咐他做一道大青鱼头。

不一会儿,大青鱼头烧好了,每人面前都摆上来一份,每一份都是一个圆骨碌的大鱼头,洋人用刀子切开鱼头,用叉子一块接一块吃,吃得得意洋洋。他们一边吃,一边想看林则徐出丑。

圆骨碌的大鱼头,用两根竹筷子,怎么吃呢?

林则徐拿起竹筷子,想了想,先挑鱼眼睛吃了,然后拿筷子从鱼眼眶戳进去,就这样他夹起了整个鱼头,夹得比洋人用刀叉还要稳当。

林则徐用竹筷子夹着青鱼头,慢慢地吃,稳稳当当地吃,他吃得很有风度。洋人讪讪地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全文共 1167 字

+ 加入清单

云锦天章---云锦:神话传说中织女用彩云织出的锦缎。天章:彩云组合成的花纹。比喻文章极为高雅、华美。

补天浴日---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东兔西乌---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东曦既驾---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亦作“东曦既上”。

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毛。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开天辟地---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夸父追日---古代神话。同“夸父逐日”。

炼石补天---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牛郎织女---从牵牛星与织女星演化而来的神话故事里的主人公,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现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

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牵牛织女---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清都紫微---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

擎天之柱---支撑天的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的人。亦作“擎天玉柱”。

日薄虞渊---犹日薄西山。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扞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

十日并出---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②比喻暴乱并起。

水漫金山---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亦作“水满金山”。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扞法海禅师呴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

松乔之寿---松乔:神话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指长生不老。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巫山云雨---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无缝天衣---神话谓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缝合,没有缝儿。常以比喻诗文等事物没有一点瑕疵。

兴风作浪---兴、作:引起。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兴云致雨---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

玉宇琼楼---①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宫殿。②形容覆雪的楼宇。

月里嫦娥---嫦娥:神话中月宫里的仙女,相传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药而上了月宫。比喻风姿绰约的美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精卫衔木的神话故事

全文共 285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引子:

东海苍茫的海面上,波涛汹涌,巨浪滔天。

女娲娘娘降下旨意,要在人间选择一个学过管理学的优秀毕业生去当天帝,统治天上人间,维护天地时空秩序。

经过考试和面试,终于选出一人,此人眉清目秀,关关雎鸠,十分有才,女娲第一眼就看上他了。女娲说:“你题答得很不错,而且管理理念十分先进,又很帅,我想,你管理天上人间,那再合适不过了,神仙们和人民都会心服口服的。”

女娲向人间问道:“他当天帝,管理你们,你们可愿意?”

人们回答:“我愿意!”

女娲很高兴,一个说不的人都没有,全票通过。又问神仙们:“你们可愿意?”

神仙们回答:“女娲娘娘万岁!”

于是天帝就这样选出来了,在收拾行李准备上天之前,天帝的老婆还为天帝生下一女,然而天帝很不满意,因为他希望要一个男孩子,因为男孩子将来可以继承帝位嘛。

天帝说:“哼,怎么是个女的?!你已经流产多次,难道连生男生女这样简单的规律到现在还都没有掌握吗?管理学那么难的规律我都能掌握,可见你和我一比,智商真低啊!”

天帝老婆泣涕涟涟,委婉地说:“老公啊,生男生女都一样啊!”

天帝说:“唉,天意啊,那就算了,这个丫头正逢女娲娘娘降旨让我当天帝,我看就给她起名字叫女娃吧!”

女娃一生下来就很少和父亲说话,因为那个时候她还不会说话,但是后来长大一些,也还是没有多少话要说,而天帝的老婆因为惧怕天帝淫威,也不敢对女娃太好。所以女娃终于得了自闭症,陪伴女娃的只有一些丫鬟侍女。这个时候的天帝正忙着整理行李准备上天,也没有时间过问女娃的发育情况。

有一天,女娃由侍女陪着到大海边去玩,结果大风忽起,巨浪翻滚,女娃正在海滩嬉戏,一个大浪打来,就不见了踪影。侍女在旁边大声喊叫,嚎啕大哭,可是没有应答。侍女并没有注意到,天空中一片彩云飘过,一个天使模样的神仙按下云头冲进东海,咦,这不正是管理东海的李娘娘的老公吗?

侍女哭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只好一个人回家,好在天帝和天帝老婆也并不过问,他们甚至没有注意到——女娃不见了。

天帝准备好了一切,就要登天了,他带了很多东西,包括家里的鸡鸭鹅狗,还有三妻四妾,总之,吃穿享受,一应俱全。

女娲娘娘派使者来催,并要求使者要坚决完成任务,争取天帝升天的最后胜利。使者来一看,一切都准备好了,说:“天帝陛下,我们升吧?”天帝说:“好吧——可是,我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吧?”

天帝老婆回过神来,说:“对了,女娃呢?”

天帝这才追问侍女说:“女娃怎么不在?”

只见其中一个侍女全身颤抖,恐惧不止。使者跑到天帝跟前,凑近耳朵说:“天帝陛下,你看看,那个发抖的侍女,我觉得这事情跟她有关系;再说,女娲娘娘知道你生下一个女孩子,而且为了纪念她降下旨意还起名字叫女娃,如果娘娘知道了女娃死的消息,一定会责怪你,不如,我们使个法术将那个侍女变成精卫鸟,罚她衔木填海,在女娲娘娘那里就说女娃被大海淹死,为了报仇,变成精卫。如此这般您觉得怎么样啊?”

天帝一想,刚要鸡犬升天了,竟然遇上这样的事情,这位使者说的倒是很有道理,不然的话还能怎么办呢!

“只不过”,天帝说,“要是娘娘较起真来,认真追查起来怎么办?”

使者道:“这个咱家自会处理,天帝陛下莫要担心啊。不过,我还有一事需要陛下帮忙。”

使者递给天帝一个纸条,天帝一看:“陛下,由于东海龙王人选定下来要到几千年后,我老婆正管理东海,一直无法晋升,希望您上任之后,能给个方便!注:此纸条是我们的秘密,看完立刻吞咽下去。”

天帝看完纸条,胆战心惊,立马吞下纸条。

众人见使者和天帝嘀咕一阵子,而天帝又吞下不明物体,感觉非常奇怪。

天帝一咳嗽,说:“嗯,众人听着,刚刚娘娘的使者已经给我吃下一颗明心丸,所以我一眼便能看出你们当中谁是女娃遇难的罪魁祸首,哼,还不快点出来承认错误?”

正在害怕的侍女见藏不住了,于是跪倒在地,承认是自己带女娃出去玩的时候,大海淹死了女娃,她说:“陛下,奴婢承认自己有错,可是罪魁祸首明明是东海啊,请陛下为我洗冤啊!”

使者咳嗽一声,天帝于是立刻明白过来,说道:“哼,大胆侍女,明明是你自己的错,没有照顾好女娃,竟然狡辩说是东海的错,那好,我就罚你变成精卫,你就整天衔着小树枝去填东海,跟东海报你的仇去好啦!”

天帝忽然想起来自己暂时还不是神仙,还不会法术呢,于是暗暗地问使者:“这人怎么能变成鸟呢,万一弄不好变成鸟人可怎么办啊?”

使者在天帝耳边轻轻地说:“陛下只管用手指指着那侍女,变化的事情,我来办。”

天帝于是用手指着侍女,喊了声“变”,侍女果然变成了一只精卫鸟,向东海飞去。原来,天帝旁边的使者早就在天帝屁股上捣了一拳,把变化的法术传给了天帝。

众人一看天帝还未升天,就会法术,无不惊叹佩服。天帝说:“这件事情已经解决,以后各位不要再就此事胡说八道,否则便是第二只精卫!”众人又一次叹服。

使者大声说:“陛下,咱升天吧。”

天帝说:“好的!”

突然一团云彩落在地上,众人踏上云彩,升天而去。

话说女娲娘娘正等得着急,却见当选的天帝正驾着云彩飞来。

使者按下云头,众人走到早就修建好的办公大楼的大厅之内,女娲娘娘早已经南面而坐,见天帝和家眷还有家具等都已经到来,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啊!没有想到那么多家眷行李被你打包得如此井井有条,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怪不得是学过管理学的,专业的就是不一样啊!”

天帝道:“娘娘过奖了!”

女娲娘娘又说:“哎呀,你看你怎么连菜刀都带来了啊,这个东西天上再穷也还是有的嘛!好了好了,不多说了,我们准备开席吧,我给你接风洗尘!”

于是众神各自忙碌,准备好了酒席,大家开饭,一些远路上的神仙道士们也纷纷赶来吃饭。

席间,女娲娘娘问天帝:“对了,我听说你生了一个女儿,起名字叫女娃,我倒是很想见见啊?”

天帝有点慌乱,使者赶忙禀告:“女娲娘娘,说来真是不幸啊,天帝陛下的女儿已经夭折了,是被东海淹死的啊?”

女娲震怒:“哼,大胆东海,连天帝的女儿都敢淹死,淹死人家之前都不调查调查女娃什么来历吗?来啊,给我把管理东海的神仙叫来,我倒要问个清楚!”

使者赶忙解释:“女娲娘娘息怒!那女娃已经变成了精卫鸟,每天口衔微木,去找东海报仇。此事已经在人间传开,大家都在赞美女娃,说女娃精神千秋万代,如果娘娘现在责问罪过,那管理东海的李娘娘必将努力将女娃救活,可是如此一来,人间没有了学习的榜样,精神损失可就大了啊!再说,不瞒娘娘,那管理东海的李娘娘乃是小神的妻子啊,你给她降下罪过,我可怎么活啊?”

女娲娘娘听闻此言,善心大发,说:“唉,原来如此啊,那就看在人间幸福和你的家庭美满的份上,不追究了。”女娲娘娘一边吃饭,一边抹眼泪,大家都感动得唏嘘不已。

饭后,女娲娘娘准备睡午觉,传来侍女们,责问道:“哼,天帝第一次在天上吃饭,你们竟然放那么多洋葱,该当何罪?”众侍女连忙下跪承认错误。

后记:

今天天气不好,东海又一次波涛翻滚,一只娇小的鸟儿在浪花里衔着微木,努力飞翔,看它的样子,好想有话要说吧,可是刚一开口,微木就掉进了海水之中,被大海吞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打破“个子小跑不快”的说法,宁教练为苏炳添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安心留下来的苏炳添,在宁教练的系统训练中受益匪浅,也增加了他的自信心。

苏炳添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他明白自己的短板所在,总是认真完成教练的每一个训练方案,无论多苦从不喊累。

他对自己的饮食也很严苛,家庭聚会中,他不吃猪肉、不喝酒,甚至连饮料都不会喝。

他的自律和坚持,成为他人生路上的法宝,也为日后他成为亚洲飞人做好铺垫。

经过正规训练后的苏炳添,虽然伤痛不断,但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2006年,苏炳添在学校的推荐下参加了广东省运动会,这个不是专业运动员的选手,竟然以比冠军落后0.01秒的成绩,夺得比赛亚军!

这个成绩让广东省田径队的教练们大吃一惊,也为苏炳添进入省队铺就了一条阳光大道。

省队中高手如云,苏炳添先前的优势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发挥出来,训练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

成绩出不来,再加上日渐增长的年龄,苏炳添又一次产生了动摇,他怀疑自己的短板可能真的阻挡了短跑事业的发展。

眼看苏炳添的运动生涯又要画上句号,是队友的一句话让他再次燃起向前奔跑的斗志:

把目标定得低一点,每次就要求自己提高0.01秒,每年进步几个0.01秒,那夺冠不就在眼前吗?

为了0.01秒的突破,苏炳添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训练上,他除了在训练场上,基本上没有任何娱乐生活,不抽烟不喝酒,每天10点准时上床休息。

如此自律的生活,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很是难能可贵。

努力付出的结果,是收获一枚枚象征荣誉的奖牌:2008年,苏炳添在国内外比赛中,累计获得11枚金牌。

金牌代表着苏炳添的进步和实力,一年后,他走进国家队的大门,这个农村娃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一步步走向田径运动的最高殿堂。

国家队有着全国最顶级的训练方案、设备和教练,苏炳添在这里还有着自己远大的目标,希望可以将成绩提高到9秒。

百米9秒是个什么概念?全球能跑出这个成绩的,只有区区几十人,亚洲至今还没有人能达到这个成绩。

9秒不仅是苏炳添的心愿,更是国家队的目标,为了让自己的运动员积累更多的国际大赛经验。

国家队斥巨资将运动员送出国参赛,与此同时还请来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田径教练来为运动员训练,这其中就有苏炳添的教练兰迪。

针对苏炳添的短板,兰迪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调整了他跑步时的整体节奏,对他整个身体机能进行了解并改善,加强他的爆发力。

2015年,经过苦练后,苏炳添征战国际田联钻石联赛,赛场上他以0.01秒之差,打破张培萌保持的10秒00成绩,成为第一位在百米赛道冲破10秒大关的亚洲运动员,这次比赛也被人们称为苏炳添的成名之战。

继此之后,苏炳添的职业生涯像是被命运打开了好运之门:

他两次闯进世锦赛决赛,与短跑名将博尔特这样的体育巨星同场竞技,就连亚洲人难于突破的9秒成绩,苏炳添也轻易打破,还多次在国际比赛创下9秒92、9秒91的亚洲纪录,成为国际著名运动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成语故事双语版:因噎废食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In the past, there was a man who had a large appetite. When he ate, he devoured ravenously.

从前,有个人饭量很大,吃起饭来,狼吞虎咽。

Once he wasnt careful enough so that a fishbone got stuck in his throat. The food was blocked in his esophagus, and he could neither swallow nor vomit. So he called a physician, but the physician could do nothing. The people around looked at him in anxiety. Finally, as he couldnt breathe, he died of choking.

一次,他不留神,骨头硬在喉咙里,食物被堵塞在食道里,想咽咽不下,想吐吐不出。于是,他请来医生,医生也没有办法。周围的人看着他,干着急。最后,他因透不过气来而活活噎死了。

Afterwards, someone went so far as to issue a ban: Eating is forbidden as from today for the reason that no one will be choked to death if people give up eating.

事后,有人居然下了一道禁令:从今天起,天下禁止吃饭。理由是:不吃饭,就不会噎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群处守住嘴,独处守住心中国哲理故事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群处守住嘴,独处守住心,实际上是教人如何立身处世。

群处守住嘴。沉默是金,这句朴素的语言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沉默并不代表思维停止。深邃的思想往往来源于貌似沉默的思索过程。暂时沉默的人,在沉默中积极思考,在聆听中有所取舍,以期抓住要害,点石成金。沉默并不代表思想空虚,沉默是一个等待蓄势的过程。大地的沉默是在孕育着金秋的收获,雄鹰的沉默是在等待着振翅高飞。

独处守住心。古人云,君子之心,昭之天下,不可使人不知。如何处理好这些事情恰恰是对人德行的严峻考验。每当夜深人静时,独自内观其心,自己的真实面目就会浮现眼前。经常反思,你就会觉得真我的显现让平时欺骗*的假我原形毕露,你会羞愧难当,会真正善待灵魂深处的真我。这样形成一种习惯,你的境界就会不断得到提高。所以,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是也。

所以,当你遇到快乐时,你要记得克制,因为得意忘形,忘形伤本,忘本失性。当你遇到困惑时,你要退一步思想,因为退一步海阔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中国古代名人的励志小故事

全文共 3401 字

+ 加入清单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 青春励志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 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中国古代名人的励志小故事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创太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

《诸葛亮喂鸡》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成语故事妻子劝夫双语版

全文共 2192 字

+ 加入清单

Yan Zi was a famous prime minister of the State of Qi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有名的相国。

One day, Yan Zi went out in a carriage driven by his coachman.

一天,晏子坐着马车外出。一位车夫为他赶车。

The coachmans wife had never seen Yan Zi before and wished to have a look at him. She peeped from behind the door. "Ah,here comes Yan Zi!" She got the impression that though he was the prime minister of the State of Qi, he talked and behaved with great modesty.

车夫的妻子从来没见过晏子,很想看看。她就从门缝中偷偷地观看:“呵,晏子出来了!”她得到的印象是:晏子身为齐国相国,但是言谈举止显得非常谦虚。

But her own husband? Haughty and arrogant, he sat under the big canopy driving the carriage for Yan Zi, yet considering himself unexcelled in the world. She was much ashamed of her husband.

可是,自己的丈夫呢?他坐在车上的大伞下为晏子驾驭马车,却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妻子看了十分羞愧。

As soon as the coachman returned home, his wife asked for a divorce. The coachman was baffled, unable to make head or tail of this, and asked angrily:

车夫一进家门,妻子就提出要和他离婚。车夫一时莫名其妙,摸不着头脑,便生气地问:

"A divorce? What is your reason?"

“要离婚?你的理由是什么?”

The wife answered:

妻子回答:

"Yan Zi is}less than 6 chi (Chinese unit of length, 1/3 metre)

tall, but his heart is filled with aspirations and his mind with knowledge. Though he is the prime minister, he is courteous and

treats people prudently when he goes out. But what about you? You are fully 8 chi tall, but you forget that you are only a coachman.

By the side of the prime minister, you dare to look so cocky,consider yourself always in the right, and brandish the whip to urge the horse on in utter complacency. You are so immodest that I cant live with you any longer."

“晏子虽然身高没有六尺,但是他胸怀大志,满腹经纶。他身为相国,外出时,对人彬彬有礼,谦虚谨慎。你呢?身高足有八尺,可是你忘了,你不过是个车夫,却在相国身旁神气十足,自以为是,挥鞭催马,得意忘形。你这样不知谦逊,我不能再和你生活下去了。”

Upon hearing his wifes words, the coachman felt much ashamed. Thereafter he became very careful and prudent in doing things and treated people modestly.

车夫听了妻子的话,觉得很惭愧。从此,他做事小合谨慎,待人谦逊。

Yan Zi noticed the big change in the coachmans behavior and couldnt understand why. So he asked the coachman.

晏子看到车夫变化很大,不知为什么,就询问车夫。

The coachman told Yan Zi his wifes criticism in detail. At

this, Yan Zi was deeply moved. Later Yan Zi recommended him to be a da fu (a senior official).

车夫把妻子对自己的批评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晏子。晏子听了,感叹不已。后来,晏子推荐这位车夫出任大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名人朱德的故事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朱德的生母钟氏(1858-1944),从小生长在极端贫困、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的流浪艺人家里。钟氏19岁嫁到朱家,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煮了全家的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生朱德的前几分钟还在灶前煮饭,朱德呱呱落地之后,她又起身接着做饭。钟氏生有13个子女,由于生活艰难,有5个刚刚生下来就被溺死。

朱德在两岁时被过继给大伯父。大伯父因无后代,遂领养朱德为嗣。这样朱德又多了一位养父和养母。钟氏晚年知道自己的儿子担任了八路军总司令,仍不辍劳作,自食其力。她唯一所求就是在有生之年能见儿子一面,因处于抗战时期,朱德身负重任,钟氏未能如愿。1944年2月15日,以86岁高龄辞世。

朱德母亲去世之后,蔡畅在延安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上说,朱德母亲的模范行为是妇女界的光辉榜样。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100多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是:“唯有劳动人民母性,能育劳动人民领袖。”

钟氏去世之后,朱德十分悲痛,百忙之中写下了《母亲的回忆》,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上。几十年之后,一名外国记者问朱德:“您一生最大遗憾是什么?”朱德回答说:“最大的遗憾就是在老母逝世前连一杯水都没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913 字

+ 加入清单

陈独秀生命里的那对悲情姐妹花

1897年8月,在安徽怀宁,一场门当户对的盛大婚礼正在举行,宾朋欢呼中,18岁的陈独秀和时任安徽统帅部副将高登科的女儿高大众三拜九叩成亲了。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作为将门闺秀的高大众恰好比陈独秀大三岁,无论家世和相貌都无可挑剔,而少年得志的陈独秀也前程似锦。这是一段被格外看好的婚姻。

最初,年少夫妻倒也说得上琴瑟和鸣。十年间,高大众为高家添了三男两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婚后,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在杭州求学的陈独秀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因受通缉,最后逃亡日本。回国后,陈独秀就成了高大众眼中的“怪咖”,而在陈独秀眼里,妻子高大众也成了彻头彻尾的“古董”。自从母亲去世后,陈独秀就很少回家,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几乎放弃了平常人世的天伦之乐。聚少离多,再加上个性和才情的天渊之别,夫妻之间越发人疏情薄。

作为一个接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妻子,高大众希望丈夫能安分守己,所以她对陈独秀的所作所为极为排斥,甚至加以阻拦。得不到理解和安慰的陈独秀,偶尔回来面对的也是无休止的唠叨和数落,这使得他更对这份包办的婚姻和旧式的妻子充满厌恶。于是,家庭失和,口舌之争在所难免。日复一日,家,再也不是让人栖息安生的场所,情,冷漠之后就成了禁锢自由的监牢。

就在他们的婚姻陷入僵局之际,一天,高家迎来了位意外之客——高大众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高君曼本名小众,小姐姐10岁,从小接受新式教育,性格活泼,热情奔放。她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对姐夫发表的作品尤其钟爱,带着仰慕和崇拜,她走进了陈独秀死水般的婚姻生活。

陈独秀原本对这些世俗的亲戚关系并不上心,但高君曼时尚的装扮、灿烂的笑容、新潮的思想和不凡的谈吐还是让他耳目一新。于是,高君曼借着各种机会与陈独秀单独接触,或促膝谈心,或小径漫步,在密集相处中,陈独秀被她新式女性的一切行为惊喜着。在高大众眼里,妹妹的到来也许能给这个家庭带来生机,她从不怀疑丈夫和妹妹的交往会出现任何问题。可感情是一把燎原的火,稍有风助,则不可遏制也难以浇熄。

一颗求教上进乃至产生爱慕的粉丝之心,一颗急于冲破藩篱寻找慰藉方向的自由之灵,在一来一往的碰撞中,探讨变成了约会,亲情转向了爱情,情感在一爱一慕中升华,日子在分分秒秒中难舍,等他们警觉到危险性时,彼此已泥足深陷,难以自拔。

面对接踵而至的风言风语和世俗家族的压力,思想前卫的高君曼毫不在意,而乐于打破束缚的陈独秀也不顾人言,非议反而让离经叛道的两个“忤逆者”抱得更紧。各种打压扼杀无效后,高调“自由恋爱”的他们被逐出家门。

1910年,怀着对爱情的向往,他们一同来到杭州,正式同居。彼时,陈独秀在杭州陆军小学任教,打扮入时的高君曼陪伴在侧,他们出访高朋,听琴作诗,“徜徉在湖山之间,相得甚欢”。

新欢良宵短,旧爱寂寞长。面对丈夫的背叛,妹妹的掠夺,在老家恪守妇道的高大众饱受锥心之痛但又无计可施,只能忍辱负重,如往常一样上孝公婆,下抚子女。她没有大吵大闹,更不想家丑外扬,只是整天悲郁哽咽,闭守房门。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陈独秀被任命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高君曼陪他重回安徽。很快,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面对追捕不得不再一次逃离家乡。在辗转逃命的岁月里,高君曼不离不弃,饱经风霜,承担了全部家务和养育子女的重任。只是动荡的生活击垮了她的身体,她患上了肺结核,整日咳血不止。但她并不后悔,真正让她心寒齿冷的,则是陈独秀对家庭关系的偏执。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高大众所生的两个儿子前来谋生,作为姨母和继母,高君曼想把孩子们接到家中食宿,没料想陈独秀坚决不允,并骂她“妇人之仁”。见陈独秀如此不近人情,两人开始争吵,后来,竟然动了手。

因为长期生病,从1922年起,已转战北京的陈独秀开始对高君曼逐渐冷淡,并且外面盛传他另有红颜,心高气傲的高君曼怎受得了如此对待,心灰意冷之下于1925年带着儿女移居南京。自此离别,一南一北,他们再也没有相见。

1930年9月,高大众在老家走完此生的第55个春秋。高君曼带着两个孩子为姐姐奔丧,时光荏苒,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家族依旧对她鄙恨难泯。一年后,孤立无援的她旧病未愈又添新疾,最终病殒南京。

在陈独秀的一生里,一共有四段感情,高君曼离开后,他与一名女医生施芝英渐生情愫,并公开同居。晚年落魄之际,陪伴他走向生命终点的则是一位相差30岁的女士潘兰珍。1942年,陈独秀在重庆病逝,弥留之际他也许才终于明白夫妻间同甘共苦、永不言弃的意义。只是,面对陈独秀情感的过往,那一对风姿卓绝的高家姐妹花,虽然个性截然不同,但殒灭的悲惨命运又何其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第二届“中国梦·青海故事”有奖征文启事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作品内容要紧紧围绕“中国梦”的主题,牢牢把握“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131”总体要求,从不同侧面真情讲述青海改革开放、时代发展进程中发生的丰富鲜活、多姿多彩的青海故事,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描绘中国梦。字数在4000字以内。征文要求原创、未公开发表,内容健康、注重文学品质和故事性,见人、见物、见精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中央和我省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要求,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经研究,决定由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青海日报社和省作协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梦·青海故事”有奖征文活动。

一、征文时间: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底。

二、征文要求:作品内容要紧紧围绕“中国梦”的主题,牢牢把握“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131”总体要求,从不同侧面真情讲述青海改革开放、时代发展进程中发生的丰富鲜活、多姿多彩的青海故事,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描绘中国梦。字数在4000字以内。征文要求原创、未公开发表,内容健康、注重文学品质和故事性,见人、见物、见精神。

三、征文体裁:散文、报告文学等纪实性叙述文体。

本次征文仅接受电子邮箱投稿。来稿请寄qhrbqhgs@163.com;346543

354@qq.com并在邮件主题注明“中国梦·青海故事”有奖征文及作品标题。青海日报《江河源》副刊、《青海湖》文学月刊、青海作家网将从征文来稿中择优刊登作品。征文结束后,主办单位将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作家等评选若干优秀作品和优秀组织单位并举办颁奖活动。

省委宣传部 省文明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感动中国候选人王兰兰创办爱心食堂的故事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王兰兰,女,50岁,昆明爱心食堂创办人,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负责人。

十年前,王兰兰女儿因病去世,她一度在悲痛中不能自拔,但发现女儿“我要成为一名慈善家”的遗愿后,她化悲痛为力量,从此她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王兰兰下岗后靠政府低保补助和打零工为生,但她相信慈善不仅仅是富人的事。

2012年,王兰兰发现身边小区内有很多独居老人,吃饭是一大难题,有了开办爱心食堂的想法。爱心食堂每天向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每餐3元,有的老人连这个价格也承受不了,他们就免费。

三年来,爱心食堂为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提供中餐和晚餐,每餐有一荤两素一汤,每餐收3元钱,按当地物价,实际每餐成本5.5元,差额部分均来源于社会资助。2015年,爱心食堂运转困难,这个小区的8位大姐也加入到爱心食堂的义工队伍,她们没有工资,和王兰兰一起免费为老人们做饭、洗衣、陪护。周边学校、部分公益组织也会定期组织志愿者前来食堂帮忙,为食堂义工减轻部分工作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民间小故事

全文共 260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名菜故事:猴子爬杆

清乾隆年间,江南水乡有一位响当当的厨子,名叫张小采。二十年前,张小采机缘巧合下得到一位前辈的指点,烹饪之道略有小成。后来,他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银两,开了家酒楼,定名为“玉香楼”。

开张之日,酒楼上下张灯结彩,锣鼓鞭炮震天作响。张小采让伙计在酒楼门上贴出一副对联。呵!让人无不称奇。只见那上联:四大菜系无一不精;下联:天南海北全都会做;横幅:天下美食。

口气不小,只是不知道这夸下海口的厨子有没有几把刷子?让人没想到的是,张小采硬生生地借着自己的机灵劲儿和这几年的努力,把客人要求的菜肴全做了出来,做得也是鲜嫩丰美,色、香、味俱全。食客无不惊叹,拍手称快。

这日,刚过晌午,一个老者经过玉香楼前,望见那副对联,他冷笑了一声,一走进酒楼,就招呼小二:“你家掌勺当真‘四大菜系无一不精、天南海北全都会做’?”

“我家掌勺的说了,若是有一道菜他做不出来,门口的对联就摘下来。我家玉香楼开张这几年,倒是有好多客人想摘,可惜没人有这个能耐。” 老人笑了,扬声说:“哈哈,好!那就先给我来一道‘竹外桃花三两枝’。”小二答得利索:“客官,您就瞧好吧!”

一会儿工夫,小二风风火火地从后厨走出来,手中多了一盘 “桃花点绛红”。周围的食客看见,忙围上前来。 呵!张小采这道菜真是讨巧,他用的是一个绘有翠竹的碟子,旁边正放着三块带着点点艳红的桃花饼。还别说,真有那么点味道!小二略带一丝得意,问:“客官,您看,合您的心意吗?下一道呢?”

老人端详着这道菜,说:“倒也有股机灵劲儿。好,这次算他搪塞过去。第二道,我要点‘春江水暖鸭先知’。”

“好!”没过多久,小二从后厨出来,只见他向一个伙计低语几句,就见伙计带着一个木桶,提着一个菜篮,急匆匆走出楼去。

不一会儿,只见伙计提着一桶水、带着一篮蔬菜回来了。又一会儿,后厨里飘出一股鲜香,光是闻一闻,就让人垂涎三尺。片刻后,小二小心翼翼地端着一个大砂锅走上前来,说:“客官,您看。” 小二掀起砂锅盖,浓浓的一股香味带着腾腾的热气,散发出来。只见那砂锅中,几片金黄的带皮鸭肉悠悠然漂在水上,煞是好看,真有几丝小鸭凫水的意趣;砂锅的配菜新鲜翠绿,倒也有几分江边柳树随风飘扬的滋味;汤汁鲜黄,给人一种饱满厚实之感。

这时,小二放下一个小火炉,将砂锅放在上面。老者端详着砂锅,眼底从开始的淡然,多了一点疑惑,进而竟变成一丝喜悦。只听老者低声道:“难道……真是……那倒也算有所长进。只是这刀工,怕是受心高气傲的影响,不进反退。唉,这样下去,到最后顶多也就算个寻常厨子,我怎放心得下?” 小二可没注意老者的话语,他以为老者也被张小采的厨艺所折服,随即说道:“客官,我看要不就这样打住?”

“急什么?我方才叫了两道菜,你们上了一道点心,一道汤,主菜还没做,这让我如何下口?” 小二颇有些无所谓,同时也带着些期待,信口说道:“那您还想叫什么?”说着,他看了一眼砂锅,只听见“咕嘟咕嘟”,想必是鸭汤开锅了。

老人想了想,说:“很简单,那就下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吧。”

小二哈哈笑道:“我就知道是这两句。我家掌勺的已经吩咐好了。您看,正是时候。”小二掀起锅盖,略显沸腾的鸭汤泛着丝丝热气。突然,只见一块块白花花的河豚肉,从锅底翻腾了上来。这架势,真好似河豚在水中游动,上下翻飞,竟真是那“正是河豚欲上时”!

小二一脸得意的表情,他看了一眼老者,又说:“‘蒌蒿满地芦芽短’我想就不必说了吧!老人家,您知道的。”

老者点了点头,略带一丝微笑。他拿起竹筷,在砂锅中一捞,正是几样春季的时令蔬菜,不多不少,刚好五样。

小二继续说:“我家掌勺的早就料到了。他特意让我派个伙计,去取活江水以及新鲜的蔬菜,正是想到会这样。”

听到这里,老人竟摇了摇头,他说道:“可我要的是主菜,你家掌勺的只求表面功夫,会错意了。这样吧,我让他一回,有道是‘蚂蚁上树,猴子爬杆’。最后一道菜,就让他给我来一道‘猴子爬杆’吧。不过,我有一点要求,必须让你家掌勺的现场做出来。”

小二略有一丝惊讶,心想这还镇不住你?不过,他对张小采的厨艺绝对有信心,答道:“好,客官!不过我得先问问掌勺的。”说完,小二悠然走向后厨。

张小采年轻气盛,现场做就现场做。他招呼伙计搬来厨具,准备原料,开始做菜。老者站立一旁,静静地看着。只见张小采先将烙好的白面饼“噌噌噌”切成细条,然后把鸡蛋液与切好的饼条打匀,倒进油锅里,一起翻炒,最后,放入佐料,翻炒均匀。

不一会,只见一盘猴子爬杆饼条出锅了,色泽金黄,松软鲜香。围观之食客,无不叫好称赞。张小采端着盘子走到老者面前,自信地说:“这份猴子爬杆,有虚有实,有动有静,也算是一道名菜。老人家您果然见识非凡。”

但是老者看都没看这盘菜,就揶揄道:“你这就做好了?哼!果然还是欠火候。你这道菜,猴子有了,杆也有了,可我怎么没看到猴子爬杆呢?我要你现场做,个中奥秘,皆缘于此。而且,你这小猴,怎么连眼睛都没有啊,哈哈哈?”

“这……”张小采哑口无言。 “这真正的猴子爬杆,其实是这样的。”老者命伙计取来鲜虾、竹笋,佐料若干。老者提刀切笋,较于张小采,老者刀工更慢,更柔和,但切出来的笋条却十分整齐。 老者将笋条倒入锅中,竹笋“噼噼啪啪”,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发散出来。这香味,相比之前的猴子爬杆,更具一股清凉芬芳之感。几分钟后,老人将炒好的竹笋收入盘中,然后他再起油锅,将佐料撒入锅中,霎时间,奇香四溢。

接下来,老人又放入竹笋,炒拌均匀,再迅速将活虾倾盆倒入锅中,只见活虾受不住高温煎烤,虾脚自然弯曲,竟然正是抱住竹笋,向上蹿动。一双双小虾眼,真给人一种小猴在杆上玩耍的奇特感觉,却正像那“猴子爬杆”!

“好!”不经意间,周围聚拢的人越来越多,潮水般的叫好声四面而来。老者将这盘真正的猴子爬杆放在张小采面前。这位年轻人看得呆若木鸡,而后面红耳赤,恨不得挖个洞钻进去。

“年轻人啊,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厨子,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有唯我独尊的狭隘。我之前教过你的,可惜你……唉!你看你这几年,受自负侵蚀,你做菜的心意,竟是不进而退。心意没有,再好的色与香,又能如何?终是抵不过‘味’这位冷面判官。”

张小采这才反应过来,这似曾相识的老者,不正是多年前点化自己的高人吗?这番教导,更是字字入耳。张小采如醍醐灌顶,他赶紧行礼。但是待他抬起头来时,老者早已融入人群之中,不见踪影。只留下一盘“猴子爬杆”,在桌上冒着热气,那虾脚,似乎还动着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四精神讲中国抗疫故事做奋进青年心得体会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既是护士,也是母亲,当病区里一名4个月大的婴儿需要隔离护理时,我当起了临时妈妈……”今天下午,在团省委、省委直属机关工委举行的“送荣誉到基层”青春故事分享会上,省人民医院西院区护士刘胜芳用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再次将大家带进了难忘的抗疫日子。

今天下午3时许,团省委书记蒋小丽、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李国胜一行来到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为重症科医生郭龙飞颁发“甘肃青年五四奖章”。随后又来到日间病房,为甘肃省优秀抗疫青年志愿者集体获得者——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抗疫青年突击队送上了锦旗。

之后,主题为“绽放战疫青春、彰显时代担当”的青春故事分享会在省人民医院多功能厅拉开序幕,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甘肃省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蔡辉讲述了他与队员“心系陇原,情洒楚鄂”的故事,省人民医院支援武汉第一批医疗队队员代表郭龙飞、支援武汉第二批护理医疗队队长宋霞、省人民医院西院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代表刘胜芬、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研究所优秀青年代表王安奇、后勤优秀青年代表王润民、优秀青年志愿者代表马克文等一一分享了他们的抗疫故事。

团省委书记蒋小丽说,近日团省委领导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在五四青年节前夕,分别到我省14个市州,同步开展“送荣誉到基层”青春故事分享会,将荣获第24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和荣获甘肃省优秀团员、团干部、团组织称号的奖章、证书、奖牌送到获奖者所在单位、生产一线,并在基层广泛开展第24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代表、抗击疫情青年代表、脱贫攻坚代表讲述自己的“青春故事”分享会和座谈会,用身边的榜样引领和带动广大青年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生动实践,同时广泛听取青年意见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古代名人故事:蔡伦造纸

全文共 1310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105年,中常侍(侍从皇帝的官员)、尚方令(负责朝政的官员)蔡伦奏请东汉和帝准予将他的造纸术向民间推广,他还挑选出挺括良好的纸,进献给汉和帝。汉和帝试用以后,非常满意,当场赞扬了蔡伦的这一创造发明,同时立刻下令把这个造纸技术推广开去。

从此,中国的造纸技术进入了先进的行列。在此之前,商朝把汉字刻在龟甲兽骨上,但是甲骨的来源很有限,而且不便携带、保存,所以人们后来把汉字刻在简牍上。简和牍是用竹片或木片做成的,狭长的称“简”,略宽的称“牍”。由于一片简只能刻几个字,因此写一篇文章就要用许多简,写完之后人们再用绳子把简串起来,成为“册”。虽然做简牍的材料遍地都是,但是它们也太笨重了,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用简牍写的奏折重达一石(约五十斤左右)。后来人们用丝帛作为书写材料,它柔软轻便,易于书写,可惜量少价高,这一致命弱点使它难于推广使用。

在京城洛阳的皇宫里当官的蔡伦,当时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非常聪明,很会动脑子,经常和工匠们一起研究制作工艺。蔡伦看到皇帝每天要批阅堆成小山般的简牍,非常不方便,他就琢磨着要制作出一种轻便易用的书写材料,来取代笨重的简牍。

对于新的书写材料,蔡伦的第一个要求是轻便。因此用竹、木制成的简牍首先被排除在外,而丝帛倒是符合的,可惜原材料稀少。于是,蔡伦仔细观察了丝帛的生产过程,从分析丝帛的结构入手,发现它是由纤细的短纤维互相粘成的。于是,他把新材料定位在结构与丝帛相似、取材容易、价格低廉,从此时时处处留意着、寻觅着这种新材料。

有一天,蔡伦和几个小太监来到城外游玩。这是一个十分幽静的山谷,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溪边垂柳依依,景色宜人。

小太监们一路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十分快活,惟独蔡伦心事重重,东张西望。忽然,他两眼一亮,快步走到溪边,蹲着不动了。

小太监们觉得非常奇怪,都围拢过来。只见蔡伦手里捧着湿湿的、破破烂烂的、像棉絮一样薄薄的东西发呆。

一个小太监忍不住说:“我还以为是什么好东西呢,原来是这破玩意儿!快扔了吧!”

蔡伦却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仍然痴痴地捧着。

那个小太监一个箭步走上去,抓起那棉絮一样的东西就要往水里扔。

蔡伦突然醒过来似的,紧紧抓着不放,嘴里喃喃地说:“找到了,找到了!”

小太监们都糊涂了,这蔡伦莫不是疯了、傻了,怎么把这破烂玩意儿当宝贝似的?

蔡伦双手捧着,三步并作两步,问河边的农夫:“老人家,这东西是怎么形成的?”

农夫笑着回答说:“这个呀,是漂在河里的树皮、烂麻、破渔网什么的,它们被水冲呀、泡呀,又被太阳晒,时间长了就成了这模样,到处都是呢!”

蔡伦抬头看着满山遍野的绿树,不由眉开眼笑。

回到宫里后,蔡伦马上投入了紧张的试验和制作中,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

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最后终于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人们为了纪念蔡伦,就把用这种造纸工艺造出来的纸称为“蔡侯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