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林丹获得几个奥运冠军经典20篇

高考作文时间短,阅卷迅速,有着许多特殊性,考生要注意特别对待,以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小编收集了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五字要诀,欢迎阅读。

浏览

610

作文

46

里约奥运赛作文:00后奥运冠军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里约奥运女子10米跳台决赛,小将任茜后来居上,她凭借完美出色的发挥,获得了一枚金牌。值得一提的是,任茜是一位典型的00后运动员,出生于2001年的她今年才15岁,不过年少的她却在第一次出战奥运会就夺得了金牌,她也成为了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位00后奥运冠军

去年的喀山世锦赛,任茜就参加了比赛,但是在这个项目上,她因为紧张发挥失常输给了朝鲜选手金国香获得亚军,差距只有不到10分。“就是紧张过头,可能是因为太紧张,跳下去就觉得,确实跳的太差了,整个一套动作就跳好了一个,其它都没跳好。”输给金国香之后,任茜如此说道。

对于任茜,跳水队领队周继红这么说道,“任茜的整体水平很高,就其训练水平来看,世界上女子十米台没有任何人可以跟她相提并论,但如何把天赋兑现为成绩,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在今天的决赛中,任茜在第二跳结束之后,仍然被司雅杰压制,但是凭借第三跳的出色发挥,她一举完成反超,而且在此之后的两跳,任茜的发挥都很出色,从第三跳到第五跳,任茜跳出三个超过90分的动作。这也博得了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其实,参加本届里约奥运会,任茜的发挥并不是都很好,在决赛中,她出现2次失误,最后还是以第三名晋级。现在回过头来看,去年喀山世锦赛的失利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在此之后,任茜的发挥愈来愈稳定。

除外之外,出生于2001年的任茜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夺得了金牌,她也成为中国奥运会史上第一位00后奥运金牌选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奥运冠军孙杨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滴泪,累:1992年,两岁的孙杨被教练“扔”进泳池的那一刻,父母在旁边看得心疼不已,曾是运动员的父母深知里面的辛苦。若不是怕浪费了儿子的游泳天赋,孙杨的妈妈才不会让儿子从事这项运动。两岁的孙杨第一次的触水经历是在哇哇大哭中度过的。正是这个第一次进泳池就被吓哭的孩子在之后的日子,带给了人们一次次惊喜。

爱哭的孙杨小时候训练时,每当累极了,便是在泳池边大哭,哭完之后,继续完成教练布置的训练任务。在主攻中长距离后,每天有20000米的训练量。累到哭对孙杨来说,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宣泄之后,继续努力。

第二滴泪,不服输:孙杨崭露头角是在2006年的省运会上,那年他16岁。他的当时偶像是张琳和朴泰桓,榜样的力量给了孙杨无限动力,他训练得更为刻苦。在2008年的一次全国性比赛中,他觉得可以在400米自由泳中和名将张琳拼一把,结果孙杨在那次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站在领奖台上,挂着银牌的孙杨哭得一塌糊涂。2010年亚运会时,出战三场哭了三次,其中两次是在200米和400米自由泳中输给了韩国名将朴泰桓。不服输的孙杨在此后更加刻苦训练,成绩飞速提高,在一系列的比赛中折桂。

第三滴泪,证明:2011年上海世锦赛,1500米的比赛中,孙杨一骑绝尘,打破世界纪录:“不管拿金牌还是破世界纪录,回去还是好好训练吧。”这次,他没哭。我们知道,孙杨长大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400米自由泳,孙杨战胜朴泰桓获得冠军,赛后他从容淡定;200米银牌,中国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他依然从容以对;4×100米接力,最后一棒,他力挽狂澜,为中国队赢得一枚铜牌,创历史最好成绩,这次他累瘫在泳池边,但没有哭。但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1500米自由泳的赛场上,在摘取这枚金牌并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时,全球的观众又看到了孙杨的眼泪。这次的眼泪,是爷们儿的眼泪,是释放的眼泪,是成熟、是触动,是感恩的泪水。比赛的压力,外界的质疑,在这一时刻全部瓦解,团队的努力,在这一时刻开花结果,孙杨向世人证明,他已完成了从“爱哭鬼”到“真爷们儿”的蜕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奥运冠军的成长之路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1920年,李爱锐考上了英国爱丁堡大学。在大学期间,从小就具有体育天赋的李爱锐在橄榄球方面初露锋芒。1922年初,李爱锐入选了苏格兰国家橄榄球队。

李爱锐在橄榄球比赛场上表露出的奔跑才能,被当时体育界的知名教练麦格查看中。在教练的指导下,他开始主攻田径竞赛。

1923年,李爱锐在英国业余田径竞标赛上获得200米冠军,同时还获得100米冠军,并且在英格兰赢得了400米赛的冠军。李爱锐受到了当时体育界的重视,并被选中作为年轻新秀准备参加1924年在巴黎举行的第八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巴黎奥运会上,李爱锐参加了400米赛跑,结果一鸣惊人。

决赛中,李爱锐在最外面的跑道,外道被认为是无任何优势可言的位置。在外道的选手没有更外侧的选手在前做调速参考,必须得自己定步调。发令枪响后,李爱锐飞速奔跑,很快就将其他顶尖的世界级400米选手甩在后面。他跑步时身体后倾、下巴朝天,这样的姿势按标准完全错误,但他却以胆量和耐力赢得了比赛,以47.60秒打破了世界纪录,被称为“苏格兰飞人”。这个纪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人打破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奥运冠军孙杨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刚进队时,孙杨是个顽皮又难教的孩子,除了身高出众,别的优势并不明显。“美国名将菲尔普斯儿时是个多动症儿童,孙杨也差不多,时不时还闯点小祸。”朱颖回忆说。

让教练欣慰的是,顽皮归顽皮,该好好练时孙杨从不含糊。“这就是他可贵的地方。”朱颖开玩笑说,“或许是精力太充沛吧,训练量已经不小了,他还总得给自己找些乐子。”

“一般来说,男队员至少要在少体校练6至8年才会被调走,他练了4年就被现在的教练朱志根相中。”弟子的“速成”,给朱颖留下深刻印象。其实训练初期,孙杨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还不如别的孩子。

“出发、转身,学这些技术,别人可能只要教一遍,他反复练很多遍都不够。那段时间,队里甚至在是不是继续培养他的问题上有过纠结。”朱颖苦笑着说,“这是高个小孩的‘通病’。”

从2001年起,惊喜连着惊喜,孙杨几乎每天都在长成绩。“起步有些慢,但真正掌握动作后,别的小孩练不过他。我开始发觉他的有氧心肺功能特别强,通俗点说就是‘练不倒’。”训练中,孙杨总是特别能扛量。“布置十个400米的任务,别人可能练三五个就倒下了,他还很轻松地练得正欢。”

超强的有氧心肺功能,让耐力出众的孙杨在中长距离项目上优势明显。2003年进入浙江省队后,朱志根教练将他的主攻方向确定为400米、800米和1500米自由泳。主攻中长距离,意味着训练更加艰辛。每天15000~20000米的训练量,还需达到高标准。“可以说,每天都在挑战人生极限,要想走到高峰,每天都要超越自我。”孙杨说。

一位孙杨身边的工作人员感叹:“一般家里条件好的孩子,很容易就有优越感,根本不会像他这么卖力地去练,有那么顽强的毅力。”

“小时候,我们为了让他好好练,总是会适当地鼓励他。”妈妈记得,2007年城运会夺冠后,为了满足儿子的心愿,她花30000块钱的“血本”买了一台电脑,“自那以后,他就再没提过什么要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成绩逐渐提升,孙杨也变得越来越自觉。在澳大利亚训练时,妈妈心疼儿子练得太苦,半开玩笑地叮嘱说:“练到90%就要告诉教练你累了,练到95%就不能再练了。”没想到,孙杨很严肃地“教育”妈妈:“我现在是第一名,如果偷懒,可能连第十名都没有了。”

长期泡在水里与氯气打交道,孙杨也有鼻炎、咽炎等“职业病”,肩痛也发作得比较频繁。“机器每天高速运转,难免会有些零件吃不消。”孙杨说,“有时候也会累,但脑子里想着迈卢利、朴泰桓这些对手的名字,我就会充满动力,继续好好游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奥运冠军的故事:我们至爱的孩子

全文共 5375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7月28日,伦敦奥运会拉开帷幕。奥运赛场上,产生了一枚又一枚金牌,一个又一个奥运冠军。每一个冠军站在领奖台上,都引发人们无数的艳羡和感慨。然而鲜花和光环的背后,不仅仅是他们的汗水和泪水,更有一个个默默无闻坚定支持他们的父亲母亲。

当别的孩子依偎在父母身边撒娇时,他们的父母却要忍着长年无法见面的想念之苦;当他们的父母忍受病痛折磨时,却仍要瞒着孩子,不愿他们为自己担心;而当他们身处非议与指责的风口浪尖时,仍是父母坚定地站在他们身后,为他们疗伤,成为他们安歇的港湾。

这就是奥运英雄的父母,他们比一般的父母付出更多,舍弃更多,唯一希望得到的,就是孩子能够健康、开心地生活。 本期,我们特别搜集和整理了多位奥运英雄和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让我们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付出与割舍,才成就了一个个优秀的运动员…… “他努力了,如果有一天他不再优秀,希望大家可以原谅他” 起跑—跨越—摔倒,伦敦碗110米栏比赛现场突然发生的一切,让刘学根夫妇有些措手不及。三联阅读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翔翔……”妻子吉粉花情不自禁唤出儿子刘翔的小名,随即,眼泪汹涌而出。而刘学根指间的香烟掉在了地上…… 这一天是2012年8月7日,上午10点45分,身在伦敦的刘学根夫妇正在观看儿子的比赛,但儿子却又出“状况”了。

4年前,同样是在110米栏的比赛现场,儿子因伤退赛。后面的故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错愕、同情、口水、质疑和谩骂久久未能平息。儿子退赛后的第12小时,刘学根见到了他,他正趴在一张平板椅上做治疗,表情痛苦。刘学根走上去,拍拍他的后背,儿子回头看了父亲一眼,又把头深埋下去,仿佛在抽泣。没有交流,但刘学根知道,这将是他们一家人难眠的夜晚。

如今,4年过去了,刘翔竟然摔倒在比赛现场。想想上次儿子埋头哭泣的情景,刘学根突然有些害怕去面对。可这么多年,儿子其实已经很努力了,刘学根觉得,于心来说,该是无愧的。

北京奥运会退赛后,有一段时间,刘翔曾对自己的运动生涯有过重新的思考,他与刘学根进行过一次长谈:“爸,我不想练了,退役算了。”少顷,他又开始分析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利弊。看在眼里的刘学根明白儿子承受的压力和他心里的苦闷,这让做父亲的他心里沉甸甸的。

最终,刘翔还是选择了“一条压力更大的路,他没有回头”,从来不愿挨刀的他给教练孙海平打了个电话:“师傅,我想彻底治好这个伤,我决定手术。”那一刻,刘学根看到了儿子眼神中的坚定,同时又有些心酸:“我只是个平凡的父亲,想给孩子最好的呵护,让他不受伤害。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我却做不到。” 经过伤后107天漫长等待,刘翔前往休斯敦进行手术。

“小家伙特别开心,他知道自己会完全康复,所以他刚才还抱拳谢谢所有人。”刘学根和所有前往送行的人一样,期待手术能够让儿子的伤病彻底治愈,也能够去除他心里的阴影。 母亲吉粉花怕是最高兴的人,“我盼望这天已经很久了。终于可以天天和儿子在一起了……”号称和儿子穿的是母子装的吉粉花,将赴美全程陪同儿子。手术时间定得匆忙,决定让吉粉花陪同前往是一周前才决定的,“为了陪儿子,再大困难、再多的事情我都能扔下。” 吉粉花的箱子里有不少东西是为儿子准备的,八角、桂皮、各种煲汤的中药材以及瓶瓶罐罐的调料……为了当好“大厨”,吉粉花很是下了一番苦心。她心疼儿子,更珍惜这朝夕相处的日子。 吉粉花疼爱儿子,当年,就是因为心疼,她不赞同儿子练体育。“翔翔的成绩一直是班里前三名,我觉得今后考个名牌大学没什么问题。”作为传统的上海女子,平平安安地同家人过一生,曾是吉粉花最大的幸福。

最初,高难度和高运动量的训练让小刘翔经常练到吐,晚上躺在床上,膝盖内侧被栏架磕破的伤口总会隐隐作痛。一次比赛中的意外扭伤,令吉粉花下定决心让儿子做回“正常人”。不久后,刘翔背着书包,离开了训练基地。但教练孙海平不忍心看到刘翔这样一名大有前途的运动员,半途而废。

“那天雨很大,我领着翔翔到孙海平教练给联系的华山医院去看膝伤。刚一下车,就看到孙教练打着伞在车站接我们,他还忙着帮我们办复查手续……”就这样,孙海平用他的真心唤回了一颗明日之星。

就像当年父母给刘翔取名的寓意,刘翔真的“展翅高飞”了,2002年,他在釜山亚运会中拿到金牌。那时,刘翔和父母还住在上海真北路的弄堂里,老邻居们张罗着在居委会摆了两桌庆功酒。每家出一个菜,懂电工的还在门口拉上两盏小灯,二三十个人在一块儿喝着老酒、吃着小菜、谈论着刘翔。“现在,要见到刘翔,难啊!从小看着他长大,那时候我们就觉得他是个懂事又有出息的孩子,老刘真是好福气。”那场面,仍令刘学根和吉粉花难以忘怀。

老刘的确是“好福气”,刘翔之后多次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可外人看到的都是刘翔给刘学根夫妇带来的荣耀,谁又能真正体会到,夫妇俩这些年对儿子的牵肠挂肚,还有那种荣誉里夹杂着的担忧与心疼。

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质疑、讽刺、辱骂的口水曾让退赛的刘翔一度身处漩涡之中,刘学根夫妇跟着儿子,一起承受了太多。 “现在刘翔是国家的儿子,等奥运会后才能还给我。如果有一天刘翔不再优秀,希望大家可以原谅他。”吉粉花面对媒体曾说出这样的话,让人心疼又心酸。

4年过去了,脚伤时好时坏的刘翔“能否最终走到理想的结局,没有人知道”,这是教练孙海平的忐忑,也是刘学根夫妇的忐忑,但他们却发现,相比周围的人,儿子的决心越发坚定起来。

2009年9月20日,刘翔在上海黄金大奖赛上以13秒15的成绩夺得亚军,宣告自己的归来;2010年初的多哈室内世锦赛,脚伤的反复让刘翔和师傅始终处于无奈的状态,但他还是告诉所有人自己夺冠的决心没有丢;室内赛战绩不佳的刘翔在上海钻石联赛同样没有出色的表现,13秒40的成绩第一次不敌队友史冬鹏。然而,在随后的广州亚运会上,当人们以为刘翔雄风不再时,他又以13秒09夺冠。 为了能够回到巅峰,很多人难以想象刘翔的付出。他在2011年室内赛季结束后,又选择了更改起跑方式,从八步改为七步上栏。“这是一次赌博,但是刘翔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丝机会。”

在刘翔摔倒在伦敦奥运赛场之后,吉粉花做客国内某网站访谈时,说:“他已经努力了,希望大家都要原谅他。”这是一个母亲的偏袒吗?不,它应该是藏在一个母亲内心最深处的“心里话”,她要的不是冠军,而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儿子。

8年,坚守善意的谎言

“人生的路线图完全取决于自己内心的选择,什么样的路线都要靠自己去走完!”吴敏霞在微博个人介绍中写下这样一行文字,为梦想她坚持了又一个4年。但她怎么会知道,为了她的梦想,父母竟将“善意的谎言”坚持了8年。用父亲吴珏明的话说:这是让孩子放心的最好方式,毕竟,孩子也不容易。

从2004年参加雅典奥运会开始,吴敏霞已经连续3次入选奥运跳水队阵容,这是这个家庭最引以为豪的事情。但吴珏明夫妇一想到女儿一个人扛着那么多事情,心里总会不自觉地疼。“妹妹懂事,电话里总是只讲好的,有时明明碰到困难,也会告诉我们一切都好。世上哪个做父母的不担心孩子?但她既然不说,我们也不问,只是嘱咐几句,尤其要她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妹妹”是全家人对吴敏霞的昵称。

父母都非常爱这个懂事的孩子。这些年,虽然吴敏霞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可父母还是把家中唯一一间朝南的卧房留给了她。舒服的公主床、宽敞的大衣柜,还有飘窗外一览无余的好风景,每天都在苦等主人回家。卧室里,除了一张放大的肖像照片,其余的装饰品就是吴敏霞亲手绣制的十字绣。床头正中央,一个绣有“感恩母亲”的抱枕是吴敏霞送给妈妈的礼物。每次看到这些十字绣,妈妈就像看到了她。

在朝南的书房里,吴珏明专门请人订做了一排展示柜。隔着玻璃,满满的奖牌和奖杯承载着吴敏霞跳水生涯的荣光,每一件都是一段故事。女儿不常回来,吴珏明就时常到荣誉柜前看一看,那里记载着女儿这些年走过的路。 为了能让吴敏霞全身心地进行训练和比赛,吴珏明夫妇很少跟女儿说家里的事,女儿已经那么懂事,他们又怎么忍心再给她添负担。

有一次,吴珏明因为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夫妻俩商量好要对女儿“封锁”消息。可吴敏霞几次打电话回家都是妈妈接电话,而爸爸不是“加班”就是“工作应酬”,吴敏霞最终拨通爸爸的手机。躺在病床上的吴钰明强打精神,说自己“正在外面忙”,听父亲在电话那端平安无事,吴敏霞这才安了心。

这样的“虚惊”不止一次。吴敏霞的外公外婆去世的时候,吴珏明也没有告诉女儿,“可孩子好像有预感一样,打来电话问我们老人好不好,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说‘好好好、一切都没有问题’。” 不仅如此,就连8年前自己患了乳腺肿瘤,一直都在化疗的事实,母亲朱金妹也没有告诉吴敏霞,只是说自己得了乳腺增生。

当真相变成一种伤害的时候,我们便没有第二种选择。吴珏明夫妇也是如此,他们只能一次又一次选择“谎言”。这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但吴珏明夫妇坚持了8年。 吴珏明说,这些年家里人都养成了24小时开机的习惯,无论任何时候,他们都会把手机带在身边,生怕漏掉了吴敏霞的电话。“其实妹妹电话打得不算太多,她训练忙,也怕说多了我们会担心,这些我们都明白。但只要联系,我们都开心。”

伦敦奥运会之前,吴敏霞胯骨关节的伤势有反复的迹象,每天都要接受针灸治疗,她打电话的频率更少了。吴珏明知道,女儿是怕他们担心。那段日子,吴珏明总觉得心里有什么事情放不下,对他而言,和金牌相比,女儿的身体才是第一位的。

2012年5月的一个下午,吴敏霞意外地回了趟家,是为了参加一次会议。吴珏明只记得,女儿回家倒头就睡。几个小时后,又收拾好行李出发了。一直到送女儿出门,夫妇俩什么也没有问,嘴边有好多话都被硬生生咽了回去,他们怕问多了给女儿添负担。女儿走后,吴珏明打开电脑在女儿的微博上找寻蛛丝马迹,尽管知道找到的希望不大,但他还是想去看看,就图一个心安。 7月24日抵达伦敦后,吴珏明夫妇被赞助商带着看了不少景点,但一路上,却有些心不在焉,他们心里一直想着女儿。有几次,走到某个景点的时候,吴珏明就想:如果女儿在身边该多好。但随即他就笑起了自己,这么多年,他们早已经明白,女儿并不完全属于他们,“享受天伦之乐这种事情,我不去想更不敢想”。 伦敦时间8月6日,吴敏霞在女子三米跳板决赛中发挥出色,以414分的成绩摘得奥运冠军奖牌。与此同时,她也得知了父母8年来所坚守的“善意谎言”。

“谎言”背后的无奈大概只有吴珏明夫妇自己懂,但他们始终相信:这是让孩子放心的最好方式。

分离,让思念和等待成为主题

分离,要么让人依依不舍,要么让思念更加浓重。对于这些长年封闭训练的运动员来说,与家人的分离是必然的事,并且一分就很久…… 这是60多岁的李相民第一次出国,他要去见两年未曾谋面的女儿。他拾掇好割下不久的麦子,从河南省平顶山市的一个乡村出发,目的地是伦敦。他的第五个女儿李雪英首次代表中国,参加举重女子58公斤级的比赛。李相民的四女儿李雪久也曾是举重世界冠军,后来因为伤病,没能参加奥运会。

“姐妹俩都一样,比赛之前从来不给家里打电话,怕家里担心。她们感情好,有什么事,雪英都会跟姐姐说。” 2012年的全国锦标赛上,李雪英以超世锦赛冠军13公斤的优异成绩夺冠,并拿到了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姐姐未能实现的梦想,在李雪英身上变成了现实,这大概就叫梦想的延续吧,这让一家人都感到欣慰。 李相民已经有1年多没有见到小女儿了,只在一个月前通过一次电话。电话里,女儿告诉他:“没什么事你们就别给我打了,我有事或者想你们了,就会给你们打电话。”平时,李雪英几乎一直关机。李相民不敢给女儿打,怕影响她的训练。

李雪英知道,“父母其实也挺想给我打电话的,却一直没打,能够忍到这个份儿上,我也只有靠出好成绩来回报他们了。”7月31日,李雪英破奥运纪录,以总成绩246公斤在58公斤级女举项目上勇争桂冠,摘中国第8金!

赛后,李相民接受采访时,一谈到女儿便热泪盈眶。“我们家雪英已经快两年没有回过家了,却一直往家里寄钱。”当被问及最想跟女儿说什么时,李相民声音哽咽着说:“闺女,赶紧回家吧,爸爸不需要你寄钱,就希望能见到你。” 也许只有老人自己知道,思念在心里潜藏了多久? 伦敦当地时间7月31日晚,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中,林清峰为中国再拿下一块金牌。

今年23岁的林清峰出生在厦门一个清贫之家,父亲林志仁是搬运工,母亲叶雀则做钟点工。林清峰每次试举之前,母亲叶雀就会默默地站起来,走到客厅旁小屋的神龛前“拜拜”(闽南语,拜神),为儿子祈福。

林清峰夺冠后,几个月来都吃不好睡不好的叶雀兴奋不已,她在家里等着儿子,希望儿子能早点回来,为他做顿好吃的。因为每次看到儿子为了保持体重吃得很少,连“喝水都只敢用舌尖轻触”,她就特别心痛。

而林志仁除了要杀鸡宰鸭好好庆祝一番之外,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让全家人补照一张“全家福”。林清峰练习举重这10年来,和家人聚少离多;最长一次有6年半没有见面,以至于在第十届“全运会”比赛时,林志仁竟然没有认出上场的是自己的儿子。 照一张全家福本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它却成了林志仁的心愿,不难想象,这心愿里装着多少林志仁对儿子的想念。

这些冠军们与家人的故事,带给我们很多感动。冠军的运动员生涯会结束,但亲情故事却永远不会终止,因为在父母眼中,他们不仅仅是冠军,更是自己最亲最爱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劳丽诗从奥运冠军到淘宝卖家的故事

全文共 1532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9月19日,阿里集团在纽交所上市,她作为阿里集团上市敲钟人的身份出现在媒体面前,当媒体追问她,是如何看待自己从奥运冠军淘宝店主再到阿里上市敲钟人的华美蜕变的?她从容回答说,这些得益于我在低谷期的磨砺和沉淀。

她出生在广东湛江一个普通家庭里。5岁时,她的哥哥在业余体校学跳水,母亲每天带着她接送哥哥去体校训练。她被跳水训练的弹网吸引住了,趁大家在跳台训练时,她一个人溜上了网。她的大胆和良好的协调性令教练认定她是个跳水的好苗子,在教练的动员下,她加入了业余体校正式学跳水。由于训练的艰苦,她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之后她却打了退堂鼓。在母亲的劝导下她坚持下来了,这一坚持就是4年,也正是这4年光阴磨砺了她的意志和斗志。

9岁那年,她参加湛江市运动会,比赛当天她发了高烧,母亲劝她退出比赛,可是一想到每一次的比赛机会都是来之不易的,她还是顶住身体的病痛坚持参加比赛。这一次的坚持,令她拿到了跳水运动的第一个冠军。随后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劲头,她从市队跳到省队、国家队,在人才济济的中国跳水界崭露头角。

接着,她夺得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西班牙站女子10米跳台单人冠军,加拿大站10米跳台冠军,美国站10米跳台双人冠军,全国跳水锦标赛女子10米跳台亚军,世界杯跳水赛女子10米跳台单人、双人冠军……那时的她可谓所向披靡,她一路向奥运会的目标前进着。

正当她意气风发向奥运冲刺时,她的状态却一路下滑。她的身体频繁出现伤病,在一系列的世界大赛相继失手,她内心失落、绝望、消沉。当领队告诉她:你缺的并不是实力,只要你做回自己。她恍然大悟,加强了大量的训练,终于恢复了自信,这一年,她站到了奥运会的跳台上,并获得了10米双人跳台金牌。

然而,所有的辉煌却在17岁这年戛然而止。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她想过退役,可是跳水运动曾是她的梦想,她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清晰地前往渴盼的所在,自己渴盼的又是什么呢?当有人问她会什么,她可以回答“会跳水”,那么十年后呢,她还能理直气壮地回答吗?她的内心仿佛燃着焦热之油,烈火一点,瞬间就能燃尽。

夏末初秋,空气有清凉的味道。她经过一座寺庙,一株巨大的粉红色的菩提花绽放在眼前,夕阳斜落在菩提花挺拔的苞叶和花瓣上,四周泛起金黄的光芒。一个中年女人经过菩提树下,惊异道:“往年这花树只能开10个花球,今年竟然开出了30多个花球,世事真是有多种可能啊。”中年女人的话令她陷入了沉思,她一直以为梦想只能有一个,原来,只要有一颗向往的心,菩提花便会迸发出热情,绽放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光芒。那么,梦想也能如菩提花开一般,拥有多变的光芒?这一刻,她的心顿时澄清如水。

她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选择了退役,并回中山大学继续本科学业。2011年,她进入广东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任主任科员职务,从此踏上一个全新的公益领域。稳定的工作却带给她思考,她不喜欢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这时,她提出辞职,成了一个没有组织的人。亲戚朋友对她的行为感到不解和惋惜,她却告诉自己静下来,听从心的指引,待沉淀之后去改变以后的人生,抛开荣誉的光环,踏踏实实做事,无所畏惧迎接风雨和未来的人生。

她坚决告别了以前的光辉岁月开起了淘宝店,她挑选了自己一直钟爱的木雕和手串饰品项目,成为职业淘宝店主。她专注于店面装修、进货验收、找模特拍摄货品等细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她的淘宝小店慢慢走向了正轨,她就是前跳水奥运冠军劳丽诗

2014年9月19号,阿里集团主要创始人马云邀请8名普通客户敲响开市钟,劳丽诗就是其中一个敲钟人,当记者问她为何会选择辞职开淘宝店时,她笑着说,真正的成功不是财富和地位,而是为了追求梦想放下身段,当我们感到迷惘时,在心灵养一朵菩提花,积蓄养分,静静等待一朵属于自己的菩提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里约奥运举重冠军:孟苏平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俄罗斯举重队被禁止参加里约奥运,大级别上的孟苏平竞争力骤升。

去年的世锦赛上她举出325公斤的总成绩获得银牌,依然输给俄罗斯选手卡什丽娜8公斤,但除了她们两人外,当时其他参赛选手的总成绩都在300公斤以下……

中国举重队领队李浩说:“孟苏平的唯一对手就是卡什丽娜,她缺席奥运,中国队随之做出了应对。”归根结底一句话,那次换人——是因为需要金牌更有把握。

另据《体坛周报》报道,因为侯志慧一直有伤病隐患,在7月时,侯志慧和孟苏平曾进行一场队内测试赛。在各自级别三把抓举,三把挺举,各设定一个成绩标准,谁行谁上。

而从举重队确定换人后,从启程进京,到离京赶赴里约,孟苏平只用了两天时间。

孟苏平1989年出生,是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刘山村人。中国举重队副总教练说这是一个极其憨厚可爱的姑娘,别的选手训练时她都会过来加油。

2013年到2015年,作为75公斤以上级别一姐的俄罗斯选手卡什丽娜实现了世锦赛3连冠。

在和卡什丽娜的较量中,孟苏平一直屈居下风,她的总成绩与对手相差十多公斤,两次世锦赛均获亚军,而排名世界第3的泰国选手又比孟苏平差了近25公斤。

在女子举重这个中国传统优势项目中,素来都有一句话——谁上都一样。因此每届奥运参赛人选的确定总让外界雾里看花。

2004年雅典奥运会,48公斤级参赛的是李卓,实力最强的杨烁却被留在了国内,最终李卓未能顶住压力,输给土耳其小将塔伊兰,这是中国女举首次丢金。

2008年北京奥运会,杨烁又一次给陈燮霞取代,所幸陈燮霞顺利夺金,那一次换人事件并没有继续发酵。

2012年伦敦奥运会,48公斤级的头号选手田源“落选”,顶替她的是王明娟;69公斤级的向艳梅也被换下,而她当年的最好成绩271公斤比伦敦奥运冠军的总成绩高出10公斤。

有时候夺冠可以掩盖一切,但当从无大赛经验的周俊在53公斤级三次试举交出白卷后,哈萨克斯坦选手祖尔菲亚(也可以称呼她为赵常玲)的“改籍”故事和奥运选拔背后的公平性都一并被置于了风口浪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的偶像是奥运冠军刘翔作文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当你以12.91秒的成绩破了奥运会纪录平了世界纪录时,我视你为心中的偶像。我真想对你说:“刘翔,你真棒!”

在领奖台上,那枚金闪闪的金牌挂在你的胸前时,全国人民都在为你所取得的骄傲成绩所欢呼。在鲜花掌声的环绕下人们看到了你的成绩,却不知道你背后那多少感人的故事。

你从16岁就开始练习跨栏,多少痛苦,多少辛酸,你都毫无怨言地受着。我的数学成绩很好,但我算不清你流泪多少汗;我的语文成绩不错,但我用来描述你的词还不够用。

我是生物课代表,自然生物要比别的同学成绩好,也就是因为这样,我莫名其妙的学习压力不知不觉地来了,如果生物考得比别人差,那还怎么当生物课代表。上个学期生物考卷发了下来,我竟只考了86分,这对自尊心强的我,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打击。“怎么办呢,以后同学们还会正视我这个生物课代表吗?”正当我迷茫的时候,我想起了刘翔,他也是经历了多少困难才有今天这骄傲的成绩,他也是在赛场上不懈拼搏才让外国人对我们刮目相看!对,我一定不能放弃,应该要自信的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现在每当我遇上困难时,我就会想想刘翔在赛场上的英姿和辛苦流下的汗水。

现在,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生,也无法感受到刘翔所经历的困难,但刘翔那坚强、积极、有理想、有追求的精神永远印在我的心中。而这些精神,将是我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刘翔,你是我心中的偶像,我永远支持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里约竞走奥运冠军王镇历经坎坷的故事

全文共 1687 字

+ 加入清单

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的王镇2005年起开始练习竞走,2010年王镇被意大利外教达米拉诺选中,正式进入国家队。之后一年他就开始在大赛中崭露头角,赛季初连续获得两站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的冠军,并于2011年8月的大邱世锦赛上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首个大赛。

在大邱王镇从比赛一开始就紧跟俄罗斯世锦赛奥运会双料冠军波尔钦,但由于体能分配不均在最后两公里处崩盘,最终仅名列男子20公里第四。“大赛经验不足”是时任中国竞走队领队蒲志强对王镇的评价。

2012年王镇展现出了良好的竞技状态,在3月的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太仓站中创造了1小时17分36秒的亚洲纪录。伦敦奥运会前他被视为中国队在男子20公里项目中冲击金牌的最大希望。然而当时只有20岁的王镇再一次犯下了体力分配不均的错误,最终只摘得一枚铜牌。金牌被队友陈定取得。

“其实伦敦奥运会上拿到一块铜牌也挺高兴的,毕竟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王镇回忆说。“比完赛之后,教练达米拉诺说要请我吃饭,吃饭过程中他就一直在跟我道歉,觉得是他的战术安排和训练中有没做好的地方,才让我丢了金牌。”

“但是我知道,没拿金牌是我自己的问题,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跟战术也没有关系,我感觉那时我就是太紧张,想法特别多,比赛之前热身的时候心里就是慌的,”王镇说。

最终那顿饭是王镇结的账。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怎么能让教练请我吃饭呢?必须我请他吃饭!”这次师徒二人开诚布公的交流也让两人的关系更加紧密,目标更加明确。王镇当时就下定决心,2013年的莫斯科世锦赛上,要用一枚金牌去证明自己。

这一年,王镇依旧保持了很高的竞技水平。世锦赛决赛当天,他也是信心满满,10公里之后就开始加速,从大集团中脱颖而出一路领先。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仅仅领走了3公里,王镇就吃满三张卡被裁判罚下。最终本土作战的俄罗斯选手伊万诺夫获得冠军。

这次失利对王镇打击很大,要知道技术动作的规范一直是达米拉诺训练的重点,王镇自己也对技术充满自信,师从意大利人后他还从未在比赛中被罚下过。

由于感觉自己受到了裁判不公正的待遇,王镇从委屈不满最终发展为萌生退役。莫斯科世锦赛结束之后,王镇离开国家队,回到自己的老家,并且一呆就是7个月。

“当时我已经打算不再练竞走了,打算自己做点小生意,开个小超市什么的,”谈到当时的意气用事,王镇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最终经过田管中心主任杜兆才的耐心开导劝说,2014年王镇回到了国家队,不过此时的他相比半年多之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王镇回家期间体重增加了很多,每天必须控制饮食降体重,另一方面,他在家里与相恋两年的女友结婚,从一个单身汉变成重任在肩的丈夫。

刚回到队里的时候王镇的体重是75公斤,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把体重降到60公斤左右。每天几十公里的大运动量训练,顿顿却只敢吃个半饱,王镇就这样生生坚持了过来。

“现在想想那会真的是天天挨饿、顿顿挨饿,”王镇笑着说。

除了训练更加刻苦,王镇在比赛中也变得更加成熟老练。复出后的王镇一改之前喜欢早早加速领走的比赛风格,更多的时候选择藏身大集团保存实力,适当的时候再发力冲击。这样的战术能够让王镇后程崩盘的风险降到最低。但在2015年的北京田径世锦赛上,王镇还是因为冲动断送了金牌。

“我没有按照教练布置的那样,冲最后5公里,最后7公里我就走出去了,因为前半程感觉非常好,7公里也是我的兴奋点。但没想到我冲出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跟着我,最终没控制好。现在看如果冲5公里,应该能把优势保持到最后,”北京世锦赛上再次在最后两公里被超越的王镇赛后这样说。虽然获得一枚银牌,但他的脸上写满了失落。

每一次大赛中的失利对于王镇而言都像一块拼图碎片,如今王镇终于将这张名叫“比赛经验” 的拼图完成。于是在12日的比赛中,出现了这样的画面——王镇始终淡定地走在跟随集团中,任谁加速领走都不跟随。最后三公里,蓄势已久的他终于迈开脚步开始加速,在取得领先后牢牢将优势保持到终点。

夺冠后的王镇没有狂喜,也没有流泪,而是轻松平静地接受着采访。因为他知道这枚金牌应该是属于他的,毕竟之前已经交出了几笔昂贵的“学费”,毕竟备战奥运的四年里他付出了太多太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猜奥运冠军名字的灯谜

全文共 1956 字

+ 加入清单

1、石林总集(奥运冠军)

2、开放颇不易 (奥运冠军)

3、见格格连连嘱咐 (奥运冠军)

4、表扬一通抚慰他( 奥运冠军)

5、齐天大圣行万里(奥运冠军)

6、一片春心托御沟 (奥运冠军)

7、闪电过后耳所闻(奥运冠军)

8、六宫粉黛无颜色 (奥运冠军)

9、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奥运冠军)

提示:往下拉可看到灯谜的答案~

答案:

1、叶诗文

2、张楠

3、丁宁

4、许安琪

5、孙杨

6、叶诗文

7、雷声

8、孙杨

9、陈定

成语类:

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盲人摸象(打一成语)——不识大体

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

会计(打一成语)——足智多谋

逆水划船——力争上游

快刀斩乱麻——迎刃而解

翘翘板(打一成语)——此起彼落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自力更生

脱粒机(打一成语)——吞吞吐吐

四通八达(打一成语)——头头是道

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四分五裂

节日的焰火(打一成语)——五彩缤纷

乖(打一成语)——乘人不备

相声(打一成语)——装腔作势

逆水划船(打一成语)——激流勇进

伞兵(打一成语)——从天而降

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寅yín吃卯mǎo粮

照相底片——颠倒黑白

平原门下客三千——胜友如云

桁héng(打一成语)——行将就木

圆寂(打一成语)——坐以待毙

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不言而喻

仙乐(打一成语)——不同凡响

零存整取(打一成语)——积少成多

初一(打一成语)——日新月异

暗中下围棋(打一成语)——皂白不分

并重(打一成语)——恰如其分

八十八(打一成语)——入木三分

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一毛不拔

打边鼓(打一成语)——旁敲侧击

感冒通(打一成语)——有伤风化

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半路出家

皇(打一成语)——白玉无暇

举重比赛(打一成语)——斤斤计较

纸老虎(打一成语)——外强中干

美梦(打一成语)——好景不长

农产品(打一成语)——土生土长

无底洞(打一成语)——深不可测

东郊街道:

锣鼓响起来,恰恰跳起来,热闹的场面延续着过年的气氛。宁丰社区“欢腾闹元宵家庭享团圆”元宵主题联欢会沸腾了整个社区,近百名社区居民围观着活动现场,八户家庭在大家的欢呼雀跃中各显神通。夫妻合作“老婆喂老公吃汤圆”、“抱上花轿把家还”,丈夫比拼“中国功夫俯卧撑”,小邻居的“开火车抢座位”,家庭联手“击鼓传花”等众多节目精彩纷呈,以甜蜜、趣味的游戏,和睦的邻里,幸福的家庭共同迎接元宵佳节的到来。

福明街道:

福明家园社区携手共建单位江东第二实验小学举办大型踩街活动。20个头戴兔子帽的可爱小朋友手举着字牌走在最前面,社区的腰鼓队、越剧队、秧歌队,江东第二实验小学的灯笼队,一路浩浩荡荡吸引了数千名居民前来观赏,现场热闹非凡。文化队员的秧歌表演、腰鼓表演也让居民们一饱眼福。

陆嘉社区在社区广场举办了“兔年闹元宵猜灯谜”活动,让300多位前来猜谜的社区居民感受到了元宵节的喜庆气氛。使社区居民在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更增进了邻里感情和社区的和谐气氛。新城社区助老志愿者们纷纷来到社区独居老人家中,为他们做起了节日汤圆,也包裹起深深的邻里真爱。

白鹤街道:

白鹤社区特邀请了社区居民孙师傅教孩子们动手学做兔子灯,为元宵灯会做好准备。此外,为了使社区内白鹤敬老院老人们过上一个温馨的元宵佳节,白鹤社区特举办了“元宵佳节送暖意,浓浓深情系老人”送元宵活动。为老人们送上一碗碗热气腾腾之汤圆,陪老人聊聊天、拉拉家常。

元宵佳节将至,日月星城社区内热闹非凡,老年腰鼓队的老人们把腰间的锣鼓敲得震天响,少年旗手队高举彩旗,紧随其后,许多居民纷纷手持各式灯笼,兴高采烈地跟在队伍后面绕着社区“游”了一圈,十几米的游灯队伍俨然成了当晚社区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派喜气祥和的节日气氛。镇安社区举行了一场“圆定今宵,和谐一家”猜灯谜、包汤团活动。

在丹凤公园内各式彩色灯笼高高挂起,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承载着居民对兔年的期盼。社区工作人员共精心收集了200多条灯谜,除了字谜,还有成语谜、地名谜、人物谜、医药谜等,内容丰富,趣味盎然,五颜六色的谜面纸条,挂满了小区广场,引得居民纷纷前来。

黄鹂社区在元宵节当天举行元宵游灯会,并邀请社区的腰鼓队成员一起参与,新老市民欢乐闹元宵。

百丈街道:

欢快的秧歌跳起来,热闹的腰鼓敲起来,喜庆的灯笼亮起来,潜龙社区里一片热闹欢庆的景象。由社区青少年、文艺爱好者、民间组织成员、普通居民等组成的迎元宵“踩街”队伍,浩浩荡荡地绕社区的大街小巷走了一圈,大家手拿灯笼或彩旗,伴着社区秧歌队、腰鼓队、戏曲班等的精彩演出,吸引了大批路人驻足观看,更有不少加入到“踩街”的队伍中。走到波特曼大厦边上,有几个老外也凑过来看热闹,一个甚至还跟着秧歌队边学边跳了起来,另一个则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道:“中国人过年真热闹,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太有趣了!”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雅典奥运冠军张怡宁的成长故事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张怡宁四五岁的时候,正赶上播放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爱上排球的她就在家里挂了个气球苦练“晴空霹雳”。妈妈见女儿如此好动,就让她参加了业余体校乒乓球班。

从此,张怡宁最盼望的就是下午四点钟放学的时候。一下课,她就飞奔到体校训练,直到晚上六七点钟才晃悠着回家,乐此不疲。

9岁时,张怡宁第一次代表北京市东城区出战。她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决赛,对手是交过几次手的一个小伙伴,张怡宁从来没输给过她。前两局两人各赢一局,第三局打成15∶13,对手领先。张怡宁一下子傻了,没想到知根知底的小伙伴会突然变得这么厉害,张怡宁从来没打得这么辛苦过!她越想越委屈,竟“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哭得挺伤心。她一边掉眼泪,一边继续挥拍打球。旁边的教练都乐了:“瞧,这小姑娘,是打算用眼泪把对手打败啊!”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管用,那个小姑娘没见过她这阵势,分了神,没能绷住那根弦儿,比分一下子让张怡宁给扳了回来。张怡宁获得了第一个冠军,还出了名——“哭”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的偶像是奥运冠军郭晶晶作文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欢快的乐声,奏响了奥运水立方的跳水决赛;欢快的乐声,迎出了英姿飒爽女运动员们;欢快的乐声,唤起全球观众的心声。

“观众朋友们,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女子单人 3 米跳水决赛。”解说员充满激情地说道。 首先,是美国的选手出场,只见她挺挺胸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像吸进了无穷的力量,空中还来个 360 度的挺身前空翻,只听见“扑”地一声,她的这一跳质量竟拿到了 52.20 分。那阵阵掌声让我为郭晶晶捏了一把汗。 我屏住呼吸,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双眼紧紧地盯着电视机的屏幕。只见郭晶晶神情自若地站在跳板上,她深吸一口气,把双手高高地举起,接着做起跳动作,富有弹性的跳板把她抛向空中。她在空中抱作一团,又一连翻了几个跟头,最后身体自然打开,这套完美动作天衣无缝, 就像蝴蝶在花丛中翻飞起舞一样优美,最后 直直插入水中,犹如一只小燕子掠过水面,几乎没有水花溅起来。这 精妙绝伦的一跳,在场上的所有观众都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也忍不住跳了起来:“郭晶晶你太棒了!

五分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再一次在水立方响起,郭晶晶胸前挂着奖牌,手里捧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这鲜花的背后,那是汗水汇聚而成的小溪。

小时候,教练认为郭晶晶膝盖骨有些外突,会影响空中造型的美感,只有通过强行压腿才能纠正身体缺陷。于是,每天晚上郭爸爸坐在晶晶的膝盖上,一百四十斤的体重让小晶晶疼得浑身打颤,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滚下来。妈妈心疼孩子,几次眼泪夺眶而出,就叫她不要再练了,可晶晶却不想放弃。这样坚持了两年多,膝盖的突兀硬是给压平了。

雅典夺冠后, 郭晶晶肩上压力更大了,因为下一届是在我们自己的祖国召开。在这 1000 多个艰苦的日日夜夜,她没有放过一天假,每天都要进行几百次的陆上、水上动作练习。运动量一大,以前受伤的脚腕出现了炎症,疼痛难忍,但她却没有因此耽误一天的训练,她常常是哭着顶下一堂课来。有时,实在太疼了,就打一针封闭,再接着练。 这就是一个跳水皇后的诞生!

郭姐姐,你是我心中的“偶像”,我以你为榜样,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去创造一片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奥运冠军带给我们的启示作文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奥运圣火的熄灭,伦敦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看到奥运健儿驰骋在赛场,为更高、更快、更强而奋勇拼搏,看到夺得金牌而落下激动的泪水,回味奥运冠军夺金的艰辛历程,不禁感慨良多。感到有三点启示,对我们当代军人最为重要。

启示之一:“狭路相逢勇者胜”。 只有用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作支撑,才能创造人生辉煌。兵法云:“夫战,勇气也。”两军对垒,鹿死谁手,不仅是技术、战术的抗衡,更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奥运健儿从初赛开始,一路过关斩将,不患得患失,不畏首畏尾。在最后与强手巅峰对决时,更是气势如虹、一拼到底,把不畏强敌、敢打硬拼的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看到,竞技场上的拼搏与战场上的拼杀有着很多相通之处。奥运体现的是拼搏与进取,而战场体现的则是胜利与死亡。在现实生活中,军人或在崇山峻岭中跋涉,或在严寒酷暑中坚持,或在血雨腥风中冲杀,随时随地都面临着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毫不夸张地说,战争的残酷要远远比竞技体育严峻的多。“狭路相逢勇者胜”,高昂的士气、永不放弃和永不言败的勇气,不仅是我们军人的精神高地、更是我们创造辉煌的重要支撑。

启示之二:“梅花香自苦寒来”。 只有在本职岗位上苦练精兵,才能实现人生梦想。在上届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健儿不负全国人民的厚望,以顽强的拼搏精神、精湛的运动技艺和良好的体育道德,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但在鲜花、掌声和欢呼声的背后,有多少人们根本体会不到的辛酸、痛苦、挫折、甚至迷茫,曾经充斥着他们的成长之路。我想“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著名的诗句,就是对他们夺金之路的真实写照。作为军人,我们不要以为只有奥运冠军才有展示技能的广阔舞台,才能一举成名。俗话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立足现实,热爱本职,深钻细研,小舞台也能成就大事业。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像向南林这样在本职岗位上成才的先进典型。事实告诉我们,本职岗位就是我们成才的最佳场所,军营就是我们展示才能的最佳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能否晋级“决赛”,能否拿到“金牌”,完全靠门自己去努力、去拼搏。

启示之三:“荣誉属于所有人”。 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会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顺利实现个人价值。能站在领奖台上享受冠军荣耀的虽然只是少数人,但在他们背后却有无数的教练、陪练、医生、厨师、亲人和志愿者在默默地支持着他们,帮助着他们。坦诚地说,奖牌和鲜花,不仅属于为国争光的体坛强者,更属于众多的无名英雄。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的无私奉献,才使奥运冠军一个又一个诞生,才使鲜红的国旗一次又一次升起,才使国歌一遍又一遍奏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奥运比赛:首位00后奥运冠军诞生

全文共 1203 字

+ 加入清单

出生于2001年2月的任茜,当日与大她两岁的队友司雅杰一起出击10米台金牌。两人都是首次参加奥运会,相较而言,更早进入国家队的司雅杰明显更多大赛经历,而任茜却吸引着更多关注的目光。

关注中国跳水队的人不难发觉,年纪更小的任茜绝对不是“梦之队”掌门人周继红派来的双保险“副将”。

这位阅人无数的中国跳水界核心人物,此前曾不止一次流露出对于这名15岁少女的赞赏。早在喀山世锦赛前,周继红就曾罕见地高调点评,“任茜参加的比赛并不多,是近两年涌现的苗子,但是动作很漂亮,姿态,入水效果,身材都非常漂亮,她的动作规格很高。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期望她能有很好的表现。”

然而那一次任茜发挥不佳,这位被给与高度关注的“梦之队”新人在喀山最终摘银,冠军被朝鲜黑马夺走。坐等“梦之队”珍宝级新人放异彩的看客们只好抱憾而归,感叹机缘未到。

周继红亦引以为憾,专门在总结中指出,“心理上还需要历练,任茜没有跳出训练水平,非常遗憾”。

再战里约,周继红对任茜的表现依旧心心念念,“我希望她能把平时很高的训练水平拿出来,这对新人不容易,但希望她能有亮眼表现”。

从预赛到半决赛,任茜发挥较为平稳,不同于以往中国队较为小巧的跳台新人,15岁的她身材颀长,动作舒展大气。比赛中,她有高质量的完成,但也有失误轮次,最终位列第三晋级决赛,队友司雅杰占据头名。

决赛中,周继红口中从动作到身材都“非常漂亮”,“规格很高”的任茜终于不负恩师赞誉——从第3轮开始,便以极高的得分获得领先。任茜在这场比赛中做到了完美,现场转播很快发现了这场比赛是场异常丰盛的视觉大餐,转播镜头甚至不放弃捕捉任茜每一次动作的手指间和脚趾尖……而事实证明,任茜对得起这样的特写,从准备到空中,到入水,所有的细节和慢动作对观众而言都是视觉享受。

任茜的表现超越了比赛,这是一场完美的表演。

最终,任茜以领先队友将近20分的成绩夺得金牌。她最后3轮的动作,更是向全世界“图说”了何为“梦之队”的“高规格”与“漂亮”。

周继红赛后并未接受媒体采访,但她非常兴奋,新人任茜此番完美的“亮功底儿”,早在这位掌门人的期许之中。

任茜当日在自己的首届奥运会上赢得了自己的首枚世界大赛金牌,这不仅是她的一个开始,对于中国军团而言,00后选手的天下将也从这枚金牌开始。

这位跳台上动作精准到手指脚尖的15岁姑娘在领奖后被中外媒体团团包围,眼中一派喜悦懵懂。

“我大概7、8岁时候开始有这个梦想,拿奥运会金牌”,“比赛对我而言最困难就是心态吧,今天的比赛我把握好了,就是不去多想,不能紧张”。

尚小的年纪、出色的天资,加上当日的完美表现,一向敏感的媒体很快感觉到任茜不可限量的未来,但这位新科冠军却不以为意,“生活会有变化吗?我没想过,可能会吧,但我不知道,只是经过这场比赛,我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任茜甚至流露出对自己的担心,“我太高了,万一长得太高恐怕会影响训练”,“但是只要能练得动,我不会放弃的”,她旋即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奥运冠军孙杨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每堂训练课

他都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

“他(夺冠)这个成绩比四年前在伦敦时还快。”昨天,中国游泳队领队许琦说,“这也证明了孙杨在这一届的训练非常刻苦、非常顽强,能积极调整自己跟教练好好配合,尤其是在有脚伤的情况下,克服了非常多的困难。”

2016年的1月29日,正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训练的孙杨在陆上训练时意外,右脚第五跖骨骨折,当时保守估计要6周才能痊愈。实际上孙杨只卧床了三天就带着沉重的护具下水了。

孙杨太心急了,导致他的脚伤恢复并不理想,然而他始终坚持训练,一天都不肯放松,甚至还打算参加4月初的佛山全国游泳冠军赛,好不容易在医生的劝说下才放弃了比赛。但他并没有停下来,去昆明、去美国训练,都是为了追求奥运梦想。

作为一名中长距离自由泳选手,孙杨是孤独的,从小至今,每次训练课都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他看似轻松的胜利背后是在泳池里无数次的折返。每一次受伤后,他都是争取第一时间下水,以保证水感和训练系统性。 孙杨的妈妈杨明在儿子冲击400米金牌未果后,在朋友圈内发了这样一段话:“从1月份澳大利亚训练时的意外骨折,到美国烈日下的苦苦训练,再到现在站到奥运会的颁奖台,你付出了多少,我们一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们知道你一直在咬牙坚持,因为那是你的选择,那是你的热爱。”

昨天孙杨夺冠时,在现场观赛的杨明哭到说不出话来。

面对本报记者的采访要求,她表示太激动不知该说什么,并把她的手机拿出来给记者拍,里面有她刚刚发在朋友圈的一段话,其中说道:“为了这块金牌,你等待了4年,也拼搏了4年,很苦,很累,但这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不想回应非议

只想为中国游泳担起责任

在经过采访区时,有记者问孙杨,如今拿到200米自由泳的冠军,是不是给予某些无端非议最好的回应。

孙杨却淡淡地说道,不需要什么回应。

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又有外国记者提问,如何看待与霍顿的纠纷?对此,孙杨依旧没有直面回应:“今天是200米的比赛,全程都在关注自己,并没有看到你所说的这些。在比赛中我只会关注自己、关注中国游泳队。”

随后被问到在1500米自由泳项目上,再次与霍顿同场竞技时是否有信心赢他,孙杨有礼有节地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现在的竞技和训练状态非常好,我需要做的是专注我自己,我也希望大家更多关注中国和亚洲游泳,包括日本的萩野公介,他今天没有进入前三名,很可惜,其实他也是奖牌的有力争夺者。大家不应该关注中国游泳和谁有矛盾,更应该关注怎么样为亚洲游泳担起责任、撑起一片天。”

孙杨的爸爸孙全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的成长就是靠方方面面锻炼出来的,经过了很多事情,对他就是一个磨炼,他现在成熟了。

接下来,北京时间8月14日上午孙杨还有1500米自由泳的比赛。孙杨说:“1500米也是我的主项之一,我会尽力游好,游一个好成绩。”

用成绩来回击对手,而不是用嘴巴来刺激对手,这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运动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给奥运冠军孟关良大哥哥的一封信作文350字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孟关良哥哥

您好!

当我们从电视上看到你披波斩浪的飒爽英姿,当我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您身后冉冉升起,当您的成功迎来绍兴人民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喝彩,我多想高声欢呼:“孟关良,您的精彩表现是中国的骄傲。您的胜利,足以让自己欣慰,让对手折服,让绍兴人为之心动不已,彻夜无眠……”

勤奋出辉煌,你用扎实的步伐走出了一条拼搏之路,创造了皮划艇的辉煌;作为一个亚洲人,第一次在奥运会这种最高水平的比赛中摘取金牌,这是一个太大的历史突破,完全可以和张怡宁第100块奥运金牌、网球历史性的突破相比都不逊色。

在我眼里,您是英雄。孟关良大哥哥,听说你有退役的念头,我多么希望你再一次披荆斩棘,超越自己,超越对手,超越一切。我相永不言败的您一定会在2008年再一次将辉煌续写,再一次为国争光,为我们家乡绍兴争光。

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的偶像是奥运冠军郭晶晶作文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郭晶晶是我心中最棒运动员,我从奥运会的开幕式中,看到她精彩的比赛,让我感动。当她和吴敏霞姐姐站在3米双人跳板上,我不知道有多紧张,心一下子滑到喉咙,生怕你们有所失误。可当你们动作一致完美地完成时,全场欢呼,这时在电视机前的我,看到这一幕,心中的大石头也渐渐地沉了下去。我看到你们站在冠军台上,接受颁奖时,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不仅仅是祖国的荣誉,也是中国人民的荣誉,更是你们辛勤结晶的象征。当个人三米跳水比赛开始时,在这中间,你独自一人就战胜了对手。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何止付出10年,是时时刻刻,争分夺秒地训练,付出了多少血汗!而你只用了一秒,嗒的一声过去了,随之,你已夺冠,这一秒是多么珍贵,而这一秒也是全场最紧张最兴奋的一刻。郭晶晶姐姐,我希望你在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再现雄姿,争取拿到更多金牌,突破今年的成绩,再创辉煌,也希望你永远从事跳水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里约奥运举重冠军:孟苏平

全文共 1776 字

+ 加入清单

国际大赛上,走下亚军领奖台,她选择了愈挫愈勇、再次出发;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之时,大名单上没有她的身影,她选择在默默训练中等待微乎其微的机会;里约赛场,“火线换将”的她顶住压力,为中国军团拿下本届奥运会第15金……她是马鞍山姑娘孟苏平,8月15日的里约奥运会举重赛场,她站上冠军领奖台,成为继许海峰、邓琳琳之后我省第三位奥运冠军。

入选国家队七年默默付出、坚持,终成“一姐”

女子举重队,是中国奥运军团中名副其实的“梦之队”。2009年,凭借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第四名的不俗表现,20岁的孟苏平得以进入这支“梦之队”。

孟苏平所在的75公斤以上级,曾经涌现出丁美媛、唐功红等名将,当时的国家队里也有穆爽爽、周璐璐等顶尖好手。刻苦训练、进步较快的孟苏平引起了国家队重视,2009年和2010年的举重世锦赛、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孟苏平都代表中国队出战。然而,在韩国名将张美兰面前,孟苏平的肩膀稍显稚嫩,屡屡屈居亚军。和孟苏平年龄相仿的周璐璐在这一时期突飞猛进,实力更胜一筹,2011年世锦赛、2012年奥运会、2013年世锦赛、2014年亚运会,代表中国征战该级别的均为周璐璐。

周璐璐一路奏凯,收获了世锦赛冠军、奥运会冠军,人们渐渐忘记了孟苏平,但孟苏平自己没有放弃。

“这样退役,不甘心。 ”孟苏平对教练说。就这样,孟苏平每天按时走进训练房,进行着重复上千遍的动作,在枯燥、高强度的训练中默默坚守。孟苏平的妈妈张朋珍曾无意中发现女儿随身带着剃须刀片,“一个女孩子装着剃须刀片干嘛?后来才知道那是用来剔除手上老茧的。有一次她回家探亲,一摸到她的手,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流了出来,一层厚厚的老茧。 ” 里约奥运备战周期,周璐璐选择退役,孟苏平成为中国女举大级别的“一姐”。过去一年,国际赛场上成绩能达到300公斤以上的,只有孟苏平和俄罗斯名将卡什丽娜。

落选奥运大名单仍不放弃,坚持,终有惊喜

和出征里约奥运会的其他健儿不同,孟苏平直到开幕前3天,才收到出战女子举重75公斤以上级的通知。

担任央视解说嘉宾的举重名将张国政向大家透露了临战换将的原因:开幕前突然爆出俄罗斯举重队全队被禁赛的消息,孟苏平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卡什丽娜来不了里约了,加上征战48公斤级的湖南小将侯志慧受伤病影响,状态大打折扣,中国举重队出于全局考虑,作出这一决定。

“孟苏平始终保持较好的竞技状态,也是中国举重队综合考虑的因素之一。 ”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家稳介绍说,为队友送行后,孟苏平于7月24日回到安徽。面对再次无缘奥运会的残酷现实,孟苏平没有放弃,教练组没有放弃。孟苏平表示:只要举重比赛没正式开始,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她都会以百分之百的努力继续训练,保持临战状态!一个由十多人组成的技术团队保障在孟苏平身边,力量、体能、专项等科目训练对标国家队训练标准,丝毫不放松。在模拟测试中,孟苏平轻松完成抓举135公斤、挺举175公斤的好成绩,一做就是四组,而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也及时地将测试数据反馈到中国举重队在里约的训练营。 拿到金牌后,回顾那备受煎熬的十来天,孟苏平感慨道:“就是时刻准备着,那根弦一直绷着,那口气也不敢松。 ”

决赛最后一举咬着牙顶住,坚持,终圆梦想

奥运资格失而复得,是惊喜,更是巨大压力,这直接导致孟苏平在决赛中严重紧张。孟苏平赛后对李家稳说:“和世锦赛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感觉有点蒙,压力太大了。 ”

抓举第一把,教练给孟苏平报了125公斤,放在平时,这个重量十拿九稳,但首次征战奥运会的孟苏平太紧张了,第一举,失败。虽然随后连续举起125公斤和130公斤,但朝鲜选手金国香举起了131公斤。

挺举比赛,教练把孟苏平的开把重量提高到175公斤,这是令所有对手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成绩。然而,她还是太紧张。李家稳说:“她的双腿竟然没有站直,这种情况以前从来没有过。 ”

金国香挺举第三把也举起了175公斤,总成绩达到306公斤,孟苏平最后一把要了177公斤。这个重量恰好可以力压对手夺金。

最后一举,重压之下的孟苏平,顶住了!赛后她对省体育局工作人员说,最后一把还是紧张,但我告诉自己,坚持到这一步太不容易了,再坚持一下,咬着牙也要顶下来。 关于未来的规划,孟苏平没有想太多,“现在就想回去见爸妈,有空的话想跟爸妈出去转转。至于四年后的东京奥运会,我希望还能再战。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乒乓球奥运冠军丁宁的人生故事

全文共 7444 字

+ 加入清单

丁宁出生在一个体育之家,父母以前都是黑龙江省队的专业运动员,爸爸搞速滑,妈妈打篮球。1985年,爸爸退役后到了大庆,在石油化工总厂改行做了材料员。两年后,妈妈追随爱情也来到这里,在厂里文体活动中心体育馆当篮球教练。1991年,他们的爱情结晶丁宁出世了,女儿遗传了父母的体育基因,不仅表现在运动天赋上,还包括一些运动员必备的性格,比如坚强、好强像妈妈,忍耐、大度像爸爸。妈妈在自己运动生涯最巅峰时。曾任黑龙江女篮队长,在场上担任组织后卫,那时她最大的理想就是打进国家队,然而腿伤将这一梦想无情地击碎。于是,女儿身上承载着妈妈未竟的梦想,在培养丁宁的道路上.妈妈更像是一个总舵手,始终把握着方向。

丁宁的乒乓球之路是从妈妈单位业余乒乓球班开始的。最初只是想给从幼儿园放学的小丁宁找个玩的地方.顺便练练灵活性,妈妈打算等她再长高点,让她练篮球。可没想到女儿很快就迷恋上了小小银球,练了不到半年就成了那些孩子中打得最好的。既然女儿喜欢打球,妈妈就把她送到更正规一点的少年宫乒乓球班。到了那里才发现丁宁的水平实在业余,可练了一年,她又咸了那里打得最好的。老师说,无论从反应还是身体素质,丁宁都是块搞体育的料。本来就有意让女儿走体育这条路的妈妈开始认真地为她筹划未来。第一步就是送女儿到更专业一点的大庆体校,可当时体校教练拒绝了基本功不扎实、动作不规范的丁宁。随后的日子。妈妈依旧每周日带丁宁到少年宫打两个小时乒乓球。一次打比赛,在场上丁宁连喊带叫,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让体校教练刮目相看。1997年,丁宁进入大庆体校。1998年在辽宁鞍山举办“娃娃杯”比赛,爸爸妈妈一起去观战。团体赛中丁宁打得一塌糊涂,妈妈就跟她说,如果你这么打,以后就别打球了。一听说不让自己打球,小丁宁哇地一声就哭了。看到妈妈不像在跟自己开玩笑,她便一边抹眼泪一边表态说:“如果这次单打真打不好,我就不打球去上学。”在单打比赛中,丁宁势如破竹,一路闯进决赛。她决赛的对手在此前的团体赛中。丁宁已连输两次,可在女单决赛中,丁宁笑到了最后。看到孩子如此喜欢乒乓球,比赛中感觉又好,父母终于下决心让女儿走上了乒乓球之略。

搞了二十几年体育,妈妈深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尽管她视丁宁为掌上明珠,在吃穿止,只要条件允许都会给女儿最好的。但在训练上,妈妈却从来不惯着丁宁。有时训练中丁宁动作过大,摔倒或磕碰,妈妈即使正在边上坐着看训练,也会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更不用说上去扶她。“女孩嘛,如果你上去一扶,肯定贴你怀里,这疼那疼,一上午的球不用练了。”所以,丁宁似乎也习惯了妈妈的“冷酷”,每当这种情况,她都会自己起来继续训练。在妈妈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丁宁在大庆体校训练时挥拍子砸到了眉骨,当时就裂开一个口子,血顺着流下来,教练赶忙把她送到医务室。可妈妈赶到后,并没有接丁宁回家,而是让她坚持完成训练。听到女儿跟其他队员说:“在打球上,我妈可狠了。别想得到她的同情,练球最重要。”妈妈心里涌上一阵酸楚,“我怎么能不心疼呢?我是疼在心里,但不会表露出来。我当过运动员,本身就比较坚强,我告诉自己:必须挺住。如果我挺不住,孩子怎么办,”

周围朋友都说,为了让女儿练球,丁宁妈简直“走火入魔”了。妈妈不会打乒乓球,但她买了一袋子球,想着只要把球发过去,能让丁宁打一下就行。一次,为了让丁宁多练一个小时,妈妈陪她去球馆。当时球馆里一片漆黑,妈妈摸黑找到电闸,跟拽着自己衣角的丁宁说,你往外站,便伸手推闸。等灯亮了,她才发现球馆刚装修完的墙壁上有很多电线还裸露在外面,一下子腿都软了,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后怕。可推闸的那一霎那,妈妈满脑子想的都是“我要让女儿练球”。为了拢人陪丁宁练球,妈妈那些会打球的同学几乎让她找了个遍。这么多年,她放弃了很多工作机会,安心做篮球教练,也是冲着时间自由,可以更好照顾女儿。“其实,孩子开始学东西时,不在于孩子坚持,而是家长能否坚持住。任何小孩学东西时间一长,都会感觉腻味,想退缩,丁宁也有过。我记得刚到少年宫打球时,因为教练太厉害,她就不想去,我说老师会到家里找你,有一次她跟我说,咱们躲到假山后面去,别回家,这样教练就找不到我了。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关键要看如何去挖掘。有些孩子学东西容易半途而废,再加上家长随便孩子自己,久而久之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就只会退缩,这样学什么都学不成。”妈妈说。

后来,在体校同一年龄组甚至大一点年龄组的男女孩中,丁宁都打第一。人往高处走,既然给女儿选择了体育这条路,下一个目标便是黑龙江省队。可当时丁宁只有8岁,省队从来没招过这么小的孩子。那时候,妈妈想如果交点钱能让孩子练,她都愿意。但最终没能成行。省队教练劝她说,现在孩子太小,你别太着急。可成功永远不是等来的,要靠自己去争取。妈妈深知:如果现在不能让女儿在一个更高水平的环境下训练,她会停止进步,将来可能会多走一些弯路。“当时身边也有些打球孩子的家长跟我说,你觉得你家丁宁在黑龙江算不错的,可到了辽宁就会有种自卑感,那边打球好的孩子太多了。我就有种不服气的感觉,在我心里丁宁就是最棒的。”1999年底到2000年初全国优秀苗子集训,妈妈抱着长见识、开阔视野的目的,带着丁宁自费去辽宁参加集训,在那里待了整整一个月,她仍然想方设法地找人陪丁宁练球。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为了让丁宁多练几次球,妈妈每晚都会接送她到练球的地方,那份辛苦至今仍历历在目。

丁宁在比赛中旺盛的斗志和气势让很多教练颇为欣赏,其中就包括北京什刹海体校的甄九祥教练,他同样被丁宁妈妈的执著感动,便建议孩子考什刹海。 “运动员打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往上走。早就听说什刹海体校好,既然进不了省队,我就想让丁宁试着考考什海。”在决定去北京前,丁宁还在辽宁省队训练了一个星期。“当肘女队主教练谷振江挺喜欢丁宁的,开玩笑说辽宁孩子走了很多,我们也要引进‘外援’丁宁就留在辽宁吧。其实,辽宁并不缺左手,而且很多跟丁宁年龄相当的孩子水平都不在她之下,但我始终觉得谷教练的话是对丁宁的一种肯定。“因为机会来之不易,便格外珍惜。在辽宁省队训练的那一个星期里,妈妈陪丁宁从早晨8点一直练到中年,在楼下小卖部买袋牛奶和面包,就算解决了午饭,然后下午接着练。一天训练下来,丁宁累得都走不动路,妈妈就背着她一步步往回走。有时看着在自己背上熟睡的女儿,妈妈会默默流泪。

带丁宁去考什刹海前,很多人都问过妈妈同一个问题:“这么小的孩子,你舍得把她一个人扔在那么远的地方吗?”妈妈的回答是:“我自己本身是搞体育的,我相信我有这样的承受能力,既然孩子走上体育这条路,孩子和家长都必须学会承受体育带给他们的痛苦,不吃苦是不可能出成绩的。”

当被告知丁宁可以留在什刹海,而且跟北京孩子一样交费时,妈妈激动得给朋友打了一圈电话,分享这一喜讯,没想到后面还有更好的机会等着丁宁。当时北京队也在招人,周树森、刘世旭和万芳芳都相中了这个充满灵气的孩子,在什刹海练了一天,丁宁就到了北京队,而且费用全免。“当时周指导非常大胆地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各种打法的运动员,在那拨孩子中丁宁排倒数第二,可教练们都非常爱才,从丁宁第一天八队起,就在她身上倾注心血。当时万芳芳教练刚从浙江调到北京,手里就丁宁一个队员,就像管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样,10岁的丁宁就离开了大庆的家,在北京队开始了自己的乒乓生涯。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担忧。在千里之外的家中,妈妈对于女儿的思念之情更是难以言述。尤其到了周六周日队里放假,北京的孩子全回家了,房间里只剩下丁宁孤零零的一个人。每每想到这些,妈妈的心就隐隐作痛。每次从北京看女儿回去,别人一跟她提孩子,妈妈的眼泪唰就卞来了,弄得人家莫名其妙。”身边朋友都说我狠心,可天底下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比别人付出得多。丁宁具备—定的运动天赋。但还需要后天努力。“所以,即使进了北京队,妈妈仍然想尽一切办法带丁宁找球练。”周六周日休息,有家长在北京体育大学联系了一块场地让孩子练球,我让人家把丁宁也带上,我交球台费。暗练的钱也我出。从北京队到体育大学,开车两个多小时。当时7、8月份,我们坐的吉普车没空调。丁宁在我怀里睡着了,我俩不停地流汗,等到了地方,我腿上全湿透了。晚上练完再打车回先农坛,50多块钱,那时候也不把钱当钱,只要有人陪丁宁打球就行。

在北京队的三年。丁宁不仅球技长了,同时也学会了自立。一次妈妈去北京看她,教练讲笑话似的讲起丁宁刚来时洗衣服的故事。当时队里没有洗衣机。每天训练换下来的短衣短裤只能靠手洗。10岁的丁宁哪里会洗衣服,她便想了一个办法:穿着短衣短裤站在淋浴下透,然后拿肥皂往身上抹,就在自己身上搓,再脱下来冲。妈妈听了以后,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那时候,每隔二十多天,爸爸妈妈就会去北京看丁宁一次。肥皂没洗干净留下自印的短衣短裤装了满满一皮箱,只能再重洗一遍。平时穿的外套上油和灰都腻在一起,那时北京队条件不好,没有热水。妈妈把衣服浸在冰凉的水里使劲搓,搓得两只手上起满了泡。“孩子采就是为了练球,只要她的球技在这里能得到提高,能成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吃住这些条件我根本没考虑过,冻不到饿不坏就行了。”刚来北京时,丁宁才1.46米的个儿,不知不觉间,她一点点长高,长大。变得独立;她可以自己去逛新世界,一个人吃顿自助餐。

2000年刚到北京队时,丁宁成绩排倒数第二,大约两年时间,她就进入前三名,这让妈妈喜出望外。丁宁打进了国家二队,又给了妈妈一个惊喜。大年初六到国家队报到,前一天晚上,妈妈跟丁宁深谈了一次。“国家队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那里竞争更加激烈。现在进国家队对你是件好事,也是一种压力。你的球龄不长,以前你是靠天赋,意志品质和拼劲在打球,真正实力上的东西并没到那个份上,所以进了国家队后,你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爸爸妈妈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我们不指望你为家里赚万贯家产。养儿育女是父母应该做的,所以为你付出的辛苦都不算啥,而我们能为你做的都做了,剩下的路只能靠你自己去走。爸妈不要求你非打到哪个程度,但我相信只要把过程做好,结果是水到渠成的。这么多年你的努力只有你自己知道,别对不起自己。”听了妈妈这番话,丁宁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说:“妈,你放心,我会努力的,我知道自己挺幸运的。”

2005年1月,丁宁通过升降级比赛打进一队。妈妈发短信给丁宁:“妈妈好幸福,你是上帝赐给妈妈的最好礼物。妈妈真的很自豪,你要加油,要努力。”

最让妈妈欣慰的是女儿能理解她的一片苦心,而且非常听话。丁宁的下蹲式发球在比赛中屡建奇功,可这种发球对腿部力量要求高,练起来很辛苦。尤其随着丁宁个子长高,一蹲一起对膝关节的磨损非常大。妈妈就要求丁宁每天在房间里做静力练习以增强腿部力量。每天打电话时都会问她:“今天练了吗?”

2005年10月,打完无锡全运会团体赛,丁宁回家了。除了一家三口尽享天伦之乐,妈妈还让丁宁做东请曾经陪她打过球的人一起吃了顿饭。妈妈跟丁宁说,你现在也挣工资了,这顿饭你来请,也算是对大家的一点回报。在对丁宁的教育上,妈妈一直灌输:人要知恩图报,要学会感恩。“现在如果丁宁赢球,我不会想这球赢了她会怎么样,而是幸好没辜负教练。从进北京队第一天起,教练就把她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给她创造一切机会,我觉得孩子只能拿成绩来回报教练。”妈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好在孩子争气,没辜负大家。”

施之皓说:“虽然丁宁没赢几场球,但她一直很拼。”

2005年10月的全运会团体赛,丁宁大放异彩,不仅为自己拼下第一个国内大赛的冠军,也拼出了第一次打访欧的机会。德国站的第一天,丁宁单双打都折在削球手的拍下,单打首轮负于白俄罗斯的削球手帕夫洛维奇,双打第三轮输给一对韩国削球。做场外的吴敬平给了她这样一句评价:场上应变还行,但实力(打削球)确实不够。

到了瑞典站,16进8碰加宁娜,丁宁心里暗暗发狠:要么别让我碰到削球,既然碰到,就一定要有突破。丁宁说自己是靠生拼,赢下比赛。

能闯入八强,对于第一次访欧的丁宁来说,算是个不错的成绩。可访欧回来打了三场超级联赛,她却两次在第5场中负于对手,一次跟孙晋,一次对福原爱。“说实话,我挺紧张的,毕竟是第5场,可在场上就是没有比赛感觉,这可能也是自己真实水平的体现。因为联赛不像大赛,大家打得都很放松,这时候就体现出自己能力不到位了。”

跟随北京队去打世界青少年锦标赛前,当时的主管教练李隼特意找丁宁谈了次话:“这次比赛你一定要拼起来,不能认为是北京队带你去打,就没有压力,可以随便打。你这个球不拼,你以为能赢谁啊?”到了奥地利,无论团体、单打还是双打,每场比赛前丁宁都用李指导的话来提醒自己,一举斩获三枚金牌。“2004年在二队时,一年打了三次亚军。尽管这次最后单打决赛对彭雪,对手不是太强,但终于打了一个冠军,还是挺兴奋的。”人生正因为有了许多这样的第一次,才变得丰富而精彩。

世青赛捧冠的喜悦劲还没过,队内大循环就给了丁宁当头一棒。“大循环前,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打进前14,想着如果发挥好了,没准还能进前8。可毕竟队内是打实力,没有绝对实力根本站不住。”第一天上午一场没赢,打得丁宁直发蒙,在前两天的9场比赛中,她只赢了一场,当时感觉整个天都塌下来了。“一次比赛打不好算什么,只要你有这个拼劲,就具备当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条件。”任国强教练的一席话让几乎绝望的丁宁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我到任指导这组后,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相信你一定行。”这句话也许在平时听来很普通,但在这时候,却给了丁宁极大的鼓舞,她把教练的信任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丁宁说,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么输过球了,感觉怎么打也赢不了,就连平时跟她有的打的常晨晨、王珊、贾君,她也都输了。“有心态的原因。但即使心态再好,如果没东西,也只能挨打。可能在自己打得好的时候,就算技术上存在一定问题,但比赛中那一刹那,可能就摆脱了。但在大循环中,这些技术上的问题一下子全都显现出来了。我反手漏洞很明显,很多人都打同一个战术,可自己就是没办法摆脱。”尽管如此,对每场比赛,每个球,丁宁仍然不会轻易放弃。“已经打到这份上,也没办法,就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打好每一个球。当时就想,如果我一直努力,肯定会有奇迹出现,也许眼前的困难就是对我的考验,在不经意的时候,奇迹就降临了。”虽然,丁宁的努力并没有换来奇迹的发生,但她却从努力的过程中收获了对于运动员而言,最可贵的东西——顽强的意志品质。比赛结束后全队集合,主教练施之皓点评说:“虽然丁宁没赢几场球,但她一直很拼。”有时失败比成功更可贵,就在于它能让人清醒,催人奋进。“通过这次比赛,自己总结了很多东西,尽量在冬训中改正这些问题,做好准备跟二队打交流。压力肯定有,不可能说不紧张,但还是要摆正心态。现在就把这当成是一种锻炼,大家都要经历的,没准多经历几次就成熟了。即使我打交流,下到了二队,如果真能踏下心来好好练,我相信等我再上一队的时候,实力各方面都会更强。”

“直通不来梅”队内选拔赛时,丁宁只能坐在场边看比赛。她拿个小本在做技术统计,问她是教练布置的吗?她摇了摇头。“机会随时都有,关键要看你有没有实力。就算教练给你机会,如果你不具备实力,不是毁自己吗?我现在正处于累积实力的阶段,我相信只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机会自然会找到你。就算没有机会,自己也可以创造出机会。现在每个人的目标都是2008年奥运会,但名额只有3个,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到时候就算打不上,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后备中比较闪亮的一个,至少奔着主力阵容去啊。”丁宁说。“我不属于野心特大的那种人,除非身边有个人做到了,我才想着自己也要做到。”人只有自己成就自己,但一个强大的对手、一个学习的榜样都会化作前进道路上的一种动力。丁宁无疑是幸运的,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有这样的对手和榜样。

在比赛中,丁宁的下蹲式发球还有一段故事。当初日本队来北京,有个打怪胶的女孩不仅握板方式不同,而且发球抛得很高,似乎两面晃着发,这让北京队的队员觉得很新鲜,万芳芳教练就鼓励大家学习这种发球。“当时大伙都在学,恨不得直板也这么发。我可能感觉好点,练得就是跟她们不太一样。我侧着发,能发出拱的(球)。”更难得的是丁宁把这种发球一直坚持下来了。“刚开始练真受不了,练两个小时发球,第二天腿基本上动不了。有些人练练,又练其它发球了,而我一直坚持下来,后来组合成套路,逐渐成了自己技术的一部分。”在这段经历中,丁宁说一定要感谢一个人,就是当时在北京队的队友杨小馨。“我们那批中,就我俩特较劲,她反手长胶,我在队里总是赢不了她,老打第2。”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上来了,丁宁跟杨小馨飙上了劲。只要杨小馨加班,丁宁即使本来不想练,也会去加班,比着看谁更能练。“她绑沙袋,我也要绑,她练到六点半,我就要练到六点三十五。小孩的时候也不觉得累,就是想着一定要赢她。”当年两个水火不容的“死对头”如今已变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已经去了法国的杨小馨经常会跟丁宁煲电话粥,聊起当年较劲的一幕幕,一个说:“那时候,我真服了你,只要看你在练,我就得逼自己练。”另一个则说:“你以为我想啊?可看你练,我心里就不平衡。”然后两个人哈哈大笑。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对手的存在,才让丁宁不知疲倦地练。“我不属于野心特大的那种人,太容易满足。除非身边有个人做到了,我才想着自己也要做到。”同一批的刘诗雯率先打上一队,这给了丁宁极大的刺激,而她的想法很简单:不应该跟别人差得太远。

“从全运会预赛到决赛这半年中,包括中间打超级联赛,看张怡宁姐、郭焱姐在场上打比赛,尤其全运会决赛时,她们顽强的意志品质,对乒乓球的执着和理解,都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跟她们相比,我的自觉性和对球的钻研远远不够。”平时训练完,郭焱总会拽着丁宁一起再去练练力量。“有时候累得真不想练了,可看到郭焱姐都在练,我就想:我这么小,有什么理由不练呢?”全运会女团8进4对江苏队那场比赛给丁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3场我跟范瑛打,我打削球确实不好,但那场球我没有做到每球必争。特别是看到第5场郭焱姐跟孙晋打的时候,觉得特悲壮。那天郭焱姐身体不舒服,在场上落后很多,打得连滚带爬的,可她一直在拼。可自己好像随随便便就输掉了,没有为团队尽一份力。”郭焱用行动给丁宁上了的一课,能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中,丁宁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自行车轮载出来的奥运冠军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张梦雪误打误撞来到了体校训练和学习,但是这并不能让张家人放心。

“我们心里没底呀!谁知道孩子能练到什么程度。一个女孩子,我们不放心让她小小年纪住校,所以她爸爸风雨无阻,天天骑着自行车接送张梦雪上学和放学。”母亲刘振华回忆起这段往事,眼角含泪看着丈夫张杰生。

“我们给孩子说,咱既然开始练了,那就没有回头路了。没想到,张梦雪练了3个月就拿到一个好名次。这些年来,作为家长,我们看着孩子一步步成长,非常不容易。咱没有关系,能走到这一步,完全是靠实力。”

“我们非常感谢所有带过张梦雪的教练员,尤其是她的省队主管教练员石震。从2006年到2014年,张梦雪跟着石震教练员练了8年,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吧!”刘振华说。

至今,张杰生夫妇一直住在纬七路的一所老式单位宿舍,这个家庭无法给予张梦雪太多物质方面的呵护,但是这个家庭的教育,让张梦雪得到了完整的人格培育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张梦雪这孩子有时候说出来的话能让我们吓一跳,觉得这孩子还挺有觉悟的。一次,张梦雪和全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突然说,我是花你们这些纳税人的钱在搞运动,所以我必须好好训练报答你们。”

如今,张梦雪对着刘振华说出的话,已经用一枚奥运金牌,而且是中国代表团的首金,作为回馈报答了祖国和人民。

2015年,张梦雪参加在韩国举办的气手枪世界杯赛,并且拿到了亚军的成绩。这就意味着,她为中国军团赢了一个宝贵的里约奥运会气手枪射击席位。随后,经过多轮残酷的射击国家队内部竞争,她如愿拿到了里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任何人都没有想到,当年爸爸自行车后座的那个安静姑娘,如今已经乘风破浪,成了奥运冠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的成长故事

全文共 1592 字

+ 加入清单

16岁时,张湘祥是中国男子举重队里最年轻的队员,也是唯一一个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举重被选入国家队的运动员。他用一系列肢体语言让人们见识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奥运冠军。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的成长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的成长故事

8岁时为了减肥去体校

张湘祥出生于1983年7月,爷爷是革命烈士。张爸爸回忆说,张湘祥走上举重的道路实属偶然。9岁那年暑假,当时在工厂从事电焊工作的母亲黄玉曼和做房屋装饰工作的父亲张雨和都没办法照看孩子,为了管住顽皮的他,黄玉曼便把湘祥带到了龙岩市少体校,交给了她的同学——当年少体校的校长林永乐,张妈妈最初是想让湘祥学习乒乓球。没想到,林永乐一看到壮实的湘祥就立刻摸摸他的手,捏捏肌肉,知道他是块练举重的好料,立刻打电话给体校里的举重教练朱日平,朱兴奋地骑着摩托车奔到学校“验货”。

9岁时张湘祥开始练举重

9岁的张湘祥开始练举重,当时他是龙岩市一个普通体校举重队乙组的孩子,相当于小学一年级。最早的训练内容很基本,甚至包括给那些甲组的大孩子们拿衣服、递水壶、拎鞋子。在被张湘祥等一众小孩子服务的甲组生中,就有石智勇。石智勇是雅典奥运会62公斤级举重比赛的冠军。

一次意外让他无缘雅典

在朱日平教练手下训练一段时间后,六年级时,张湘祥被北京体育大学的举重教练谢勇看中,远走北京,开始新的举重生涯。1999年,张湘祥以业余队员的身份,参加全国举重冠军赛,获得56公斤级的冠军。如此出色的表现让他随后被选入国家举重队,成为队里最年轻的小将,在名帅陈文斌的指导下,全力备战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刚满17岁的湘祥勇夺男子举重56公斤级铜牌,成为中国举重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奖牌得主。

2002年,考虑到张湘祥身材偏高、体重偏重等相对56公斤级对他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总局决定让张湘祥改打62公斤级。然而,2003年张湘祥在一次训练中,腰部受伤被送去医院后,由于医生的疏忽,导致张湘祥伤情加重,并且很快失去了知觉。这次严重的伤病几乎让他的举重生涯就此结束。虽然湘祥坚强地出现在雅典奥运会选拔赛赛场上,但在抓举比赛中三次试举无果,被无情地挡在通向雅典的大门外。

蛰伏四年 神童完美归来

接下来的三年里,这名举重天才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其间,张湘祥消极过,困惑过,但最终没有放弃。因为他割舍不下熟悉的杠铃,还有那沉甸甸的奥运梦想。

2007年,张湘祥回到了国家队,成绩慢慢恢复并提高。中国举重队男队总教练陈文斌对张湘祥赞叹不已:“张湘祥很不容易,他的心理素质可以说是国家队前几位的。”

2008年的全国举重冠军赛,在这场决定奥运资格的关键战役中,张湘祥爆发了,他从高手云集的62公斤级中脱颖而出,夺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回报。昨晚,昔日的“举重神童”张湘祥终于站在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

举重队内罕见的“硕士力士”还写得一手好字

张湘祥的帅是大家公认的,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他还是目前举重队里学历最高的。今年他已完成了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的全部课程,顺利地拿下了硕士学位,成为举重队内罕见的“硕士力士”。

张湘祥说:“读书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妈妈曾吓唬我说,如果不好好学习,以后练不了举重了,回家连个看门的工作都找不到。”张妈妈对张湘祥在学习方面的要求非常具体,首先文凭要有,其次字也要写得漂亮,最后就是要掌握好英语。

张妈妈这样解释这些看似对运动员来说很苛刻的要求:“文凭是能有个起码的学历承认,而字如其人,人长得挺帅的,字写出来像猪扒一样多难看啊。而如果字写得好,英语也会来几句,这个孩子就很OK了。”

这些要求虽然苛刻,但是聪明的张湘祥还是完成了母亲的心愿。他现在已经是研究生,并且写得一手好字,有时候他的妹妹用英文跟他在网上聊天,湘祥就用中文回复过去。对于“祥祥”的未来,张爸爸说,希望他继续攻读,争取念到博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