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穆斯林的葬礼好句(推荐20篇)

浏览

6795

作文

53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3000字

全文共 3038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高考刚结束的时候,同学互赠礼物,我同桌就送了这本书给我,也许是我那时没有闲暇的时间去读与高考无关的书吧,她认为我不喜欢读小说,就再三地嘱咐我一定要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读完这本书。

其实,我在那以前也读过几本小说的,读的是书虫版的,就是那种英汉互译的,有《红与黑》、《远大前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巴黎圣母院》等,期间也按老师的要求读了《红楼梦》,但这些都不能牵动我的心灵,直到我读完《穆斯林葬礼》,我才真正体会到小说的力量,以及小说带给我的震撼,以至使我把它读了好几遍,前些天又拿出来看了一遍(来上大学时,带过来的),心中仍然久久难以平息。下面介绍一下小说的大体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关系吧。

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的命运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的、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书中的序言概括)主要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朝等一系列形象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梁亦清是梁君璧和梁冰玉的父亲,被称为玉魔,因为做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而在小说中早早地丢掉了生命。韩子奇是梁亦清收下的徒儿,也是小说的两个主人翁之一,在师父梁亦清去世后,为了报仇,他背弃师门,到仇人那里忍辱负重、潜心学习,最终他成功了。他与大师妹梁君璧结婚了,这段婚姻不是因为爱,或许是他身上的使命。结婚后,他努力拼搏,奇珍斋也响名国内外了。为了玉,他丢下了自己的妻儿,带着自己的小师妹梁冰玉一起来到了伦敦,住在玉器好友亨利的家里,梁冰玉在伦敦求学,韩子奇在伦敦做玉器研究和生意。而后来的种种变化,二战的发生,以及亨利的儿子奥利弗的死等等,在异国他乡的患难与共以及相互照顾,韩子奇与梁冰玉相爱了,并且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她就是新月。新月是小说中的另一个主人翁,她是一个单纯活泼的女孩,有着自己的追求,敢于追求真爱,她与楚雁潮之间互相吸引,正如文中所说:“自从那个难忘的雪天,他突然得到了爱情,或者说突然认识了早已蕴藏在心中的爱情,她就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生活在过去只有在梦中到过的那个美好的世界,一股奇异的力量注入了她的身心,就像拔节的春笋,抽芽吐叶的巴西木,伸展着充满活力的双臂,拥抱着明媚的阳光和湛蓝的晴空”,她感受到了爱的力量,那是一股奇异的力量,使她具有了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她与楚雁潮的爱受到了韩太太的极大阻挠,因为他们隔着教门,因为他们是师生关系,这对于韩太太来说都是极不光彩的事情,在她的思想里,这是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小说的结局是悲剧的,月亡了,玉也死了,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绝,她的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人的心正是从这悲剧之美中得到净化。正如《挪威的森林》里所说:死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韩子奇与新月都在现实世界中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无论是病魔上的,还是感情上的,或许死是一种解脱,尽管那不是我和大多数读者想要的结尾。

整篇小说,有两段故事最能吸引住我,当然其他的也很具有吸引力,这只是相对而言。其一是小说中的《玉归》章节,韩子奇从英国回来的时候,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面对阔别十年的故土和他曾经丢下了自己的妻儿,而这时回家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即使他知道摆在他面前的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英国,他与梁冰玉已经有了自己的女儿,而现在却不知如何对自己的妻子说这件事。韩太太是一个思想保守的人,她成为了这种矛盾中最不和谐的因素,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回来,回来就好”韩子奇如愿以偿的见到了自己的妻儿。十年的期盼,十年的想念,在这时都化为了喜悦的相聚,而喜悦过后,接踵而来的是韩子奇的担忧惧怕,当韩太太问起自己的妹妹时,韩子奇却只能先说谎。纸是包不住火的,对于一个没有文化知识,没有独立职业,没有事业追求而心中只有丈夫和家庭的女人来说,韩太太知道自己的妹妹和自己的丈夫有了女儿的时候,她彻彻底底地歇斯底里了。在上房里,梁君璧、韩子奇、梁冰玉三个人聚到了一起,小说中安排很是妥当,如果只是三个人很多内容就不可能完完全全的表达出来,于是,还不懂事的小新月和家里的佣人姑妈也被安排到了屋里。表面上的平静却隐藏着每个人内心上的波涛汹涌。吵也吵了,骂也骂了,最终,蛮横的韩太太压倒了他们,这段描写充分地把韩太太的尖锐的性格,蛮横的态度表达的出来,从对她的语言和神态描写里我们能看出她的犀利,“‘人格,什么叫人格?就是吃人饭说人话不做人事儿?’韩太太转过脸,瞪了韩子奇一眼,‘我本想把你搞出来,还搭什么茬儿?别给脸不要脸!’”其实这一段内容,小说中描写得非常精彩如果能改成话剧,相信很多人会被震到。这似乎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在电视上也看过类似的案例,以前看的时候就会把那个第三者认为是坏的,而读到这个小说时,自己的感觉却失控了,韩子奇与梁冰玉之间的真正爱情使我更加倾向地支持他们。

还有一段就是新月被检查出患有疾病直到她的离去。也就是小说中的《月情》、《月恋》、《月落》三个阶段。每次看到新月病情加重的时候,心总会紧紧收缩,莫名的情感就会笼上心头,好像她就是自己的恋人一样。在这一段,也是由于韩太太的阻挠,新月不能和楚雁潮在一起。新月是一个单纯自信的女孩,这让我想起了现实世界,或许每个男孩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曾幻想过能找到一个单纯的女孩,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很多女孩都难独善其身了,单纯对于她们来说,已经遥不可及了。所以,深深地感受到小说里面充满了现实生活中无法追求到的美好,它是用来净化心灵的,洗去尘世间的浮华,追求那一份原原本本的纯真。韩太太不仅阻挠了新月与楚雁潮,也阻挠了天星(韩太太的亲生儿子)与容桂芳,韩太太之所以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她曾未经历过彻骨铭心的爱,她不知道爱的力量,她无法理解楚雁潮所说的:“爱就是火,火总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烧的是煤块还是木材,是大树还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闪耀着同样的光辉!爱就是爱,它是人类自发的美好情感,我因为爱你才爱你,此外没有任何目的!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得深沉,爱的强烈,爱的长久,这就是一切!每次重新读看到新月的死的时候,自己都会情不自禁,仿佛自己构造的心理世界蓦然间崩塌了,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与我有同样的感受。

小说中也有自己感觉写的有点仓促的地方,例如,韩子奇与梁冰玉之间的爱情感觉来得太过突然,铺垫不够,或者说在那之前没有明显的相爱的痕迹,所以读起来就会感到很仓促,如果作者能在这里多写几笔,多一些铺垫,效果或许会跟好。

在尾声部分,梁冰玉来到了女儿的墓地,看到一个中年男子久久的伫立在一旁,拉着小提琴,那正是楚雁潮,这也给我们很大安慰吧,一切都在变化,唯有不变的就是他那份爱情,也算是给新月的最大的告慰吧。有人说尘世间最美好就是纯真的爱情了,而现在我们也在追求着,但往往得到的已经不再是纯真的爱了,希望人们能够舍弃爱情以外的东西,简简单单的爱吧。

这本书还有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回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因为我家就住在回族集中区,我小学就是在民族学校上的,这让我读起来倍感亲切,小说中的回族的婚礼和葬礼都和我们那边的差不多,还有要经常做礼拜。如果了解一门知识,再去读一本书时,就会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或者能与作者达到相同的雅趣,又或者发现作者的不足,就像老师给我们介绍植物知识一样,带着我们去亲身体会认识一下校园的植物,亲身的体会与近距离的接触就会使我们感到收获颇丰,并不只是限于书本上的介绍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有关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全文共 391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穆斯林葬礼》是霍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描写了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读后感,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Muslim funeral" is the hui female writer hoda novel, won the third maodun literature award. At this time because theres a general fuzzy impression so see more quickly. The author to set up a book with the mysterious religious background. Ably to jade and month as a clue throughout the whole novel, tells the story of a Muslim family, 60 years of ups and downs, three generations fate of ups and downs, two occurred in different times, have different content but again crisscross snarling love tragedy.

Islam Muslim and his followers for most readers is a mysterious thing, so it also attract me become a important factor. Saw one by one in the precise details of religious scenes, to understand the many customs about muslims. The author himself is a devout Muslim, but in the book, she did not deliberately deified religion, but with a kind of pure and fresh and smooth stroke slowly narrative, let the reader 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to produce a very pure feeling. At the same time another background of the book is the story took place in a family and jad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jade is the symbol of elegant nobleness, more than the ancients to jade metaphor to describe his character, integrity. For example "than the gay coat that makes the gentleman in the jade". So full of faint reveals a kind of elegant quiet, laid-back atmosphere, but jade is also a kind of wealth, the gentlemans love of its quality, someone would, of course, also because of its value and make a disgusting thing.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respectively with "month" and "jade" as the clue, respectively describes the earl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efore liberation and social recovery befor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o the en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cross 60 years of history in the two periods. In the history of this period of complexity, whether its positive portrayal of the two kinds of character conflict or side describe, all reveal the authors own distinctive hate feeling, the mood also deeply affect the readers emotions. Turbulent society prone to tragedy, family rise and fall in 60 years change, three generations fate of ups and downs, finally is to be regretted love tragedy. Reflection can produce a kind of depressive mood, but hit the readers mind, was a resonant happy, at the same time, make the person produces the historical deep thinking to the society. Is only the thin again has made me unsettled couldnt be quiet. Behind the large amounts of text, more let me see the value of knowledge, sister of jade two people, both because of different education, for love, the life has also produced. Her for the persistence of love, the longing for freedom, her bold, courageous and fearless, is reflected in the new period of China youth new breath! An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a generation of women, brigitte son pedantic and backwardness, and the love of blind and clinging to life, and I have to sad for...

【参考译文】

《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一次看时因为有了大体模糊的印象所以看的比较快。作者给全书设置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伊斯兰教和他的信徒穆斯林对大多数的读者来说是一个神秘的事物,所以这也成为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文中看到了一个个描写细致的宗教场面,了解了有关穆斯林的许多风俗。作者本人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信徒,但在书中她并没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种清新流畅的笔触缓缓的记叙描绘,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十分纯净的感觉。同时书中的另一个背景是故事发生在一个和玉器有关的家族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玉是风雅高洁的象征,古人多以玉来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气节。例如有“君子比德于玉”。所以全文中隐隐流露出一种雅致宁静,与世无争的气息,但是玉同时也是一种财富,君子爱其品质,当然也会有人因为其价值而做出令人不齿的事情。文中作者分别用“月”“玉”为线索,分别描写了民国初期到解放前和文革前到文革结束社会复苏的两个时期跨越六十年的历史。在这段复杂纷乱的历史中,不管是对两类人物冲突的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流露出作者本人鲜明的爱憎之感,同时这种情绪也深深地影响着读者的情绪。动荡的社会中容易产生悲剧,六十年中家族兴衰变迁,三代人命运沉浮,最终是一个个令人痛惜的爱情悲剧。读后会产生一种压抑的情绪,但却触及读者的心灵,令人有荡气回肠的舒畅,同时使人产生对历史对社会深沉的思索。仅仅是这单薄的一遍已经令我的心绪久久无法得到宁静了。在这大量文字的背后,更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可贵,姐妹情深的碧玉两人,皆因为所受的教育不同,对于爱情,对人生竟也产生了天壤之别。玉儿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胆,果敢与无畏,正体现了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新气息!而作为一代妇女的代表,碧儿的迂腐和落后,以及对于爱情的盲目和对于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为之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穆斯林的葬礼学习笔记

全文共 1748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本书也有一段时间了,一方面是自己忙着到工作,还有一方面是,自己的功力不足,老实说我心中不知道给这本书一个什么地位。

这本书讲述了三代人的颠沛命运,两条线相依相成,一气呵成,但是有时又显得臃肿;该书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为第一代,并描写其作为玉器作坊奇珍斋的主人,收留了同为回族的懵懂少年韩子奇,作为师傅的唯一传人,韩子奇在师傅劳累死亡后,忍受着欺辱和辱骂,去敌家作坊学习本领和经营之道,而后回来振兴了奇珍斋,才不使奇珍斋消失在莫大的京城中,作为一家的顶梁柱,他肩上有他的责任,这也包括了对小姨子的责任,与妻子梁君壁和小姨子梁冰玉发生了一系列的感情纠葛。作为第三代的主要代表,与小姨子生的孩子,韩新月,她是那么的纯洁,那么优秀,一切都那么出色,但还是抵不过疾病的恶魔。

为什么说我不知道给一个什么地位呢?首先,得承认它很吸引人,让人很想读下去,我也是很快得就把此书读完了,但是,当我翻完了最后一页,它并没有给我多少震撼,就想一本故事会,故事很吸引人,可就是没能引起多少反思和共鸣呢?就像是别人给我讲的大道理一样,听的时候你狂点头,可是下来后,你并不会铭记在心,更不会对你所犯的错误有任何帮助;可是回头一想,这是一本获得过矛盾奖的小说,是不是我的功力不够呢?刚读完时我不敢给一个结论,现在20天过去了,心中的也慢慢有了自己的看法。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韩子奇,家中的顶梁柱,肩负着对奇珍斋的责任,个人感觉他在本书并不是一个主人公的角色,更多的只是一个做决定的徒弟、丈夫、父亲罢了。他的第一个决定,是要去敌家的作坊学手艺,觉得这是一个很需要勇气的决定,一个能够忍辱负重的人,也会是一大丈夫,起码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但小说中对他的心理活动描写很少,更多也是在摆事实,以至我从他做这个决定,作为一个读者的我,就猜到故事的情节就会是讲怎么复兴奇珍斋了,现实的活动过多描写,忽略了心理活动的波动,使得读者觉得后面的复兴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没能引起读者的多少敬佩之情;

后来他作为一个丈夫,所做的决定我更是不能理解。在国内发生战争之际,不得不转移他的宝贝——玉。可是在妻子表示不愿意同他一起去英国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决然的带上他心中的宝贝离开了,当时可是还有一个儿子啊!对,这时作者的笔墨还是在摆事实,说国内多危险,玉很可能被毁掉,但我却没有感受到他做的决定有多么难受。后来在英国,韩子奇和小姨子玉儿好上了,并还生了一个女儿,可是这时,他们却选择回国!韩子奇知道,回国意味着他必须在妻子和小姨子中做选择,可是韩子奇在出发前并没有想清楚该选择谁,其实到最后他也没有想好该如何选择。他说他对妻子并没有感情。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他们结婚的时候并没有多少的感情基础,只是他对奇珍斋有责任,对师傅的家人有责任,他们也才结婚的。这也很容易明白了他为什么那么狠心抛下妻子和儿子远走英国。

可是,在他有了爱的权利后,他没什么还要回来,而且还选择了一个不爱的人呢?最可恨的是,还苦苦哀求一个母亲离开她的女儿,这是多么让人可恨。

最后是他对他最爱的女儿,在给他女儿上大学等一些事中,我再也看不到作为一家之主的魄力了,因为他做完选择了,他可以退场了,作者好像也是这么觉得的,后面就去写下一辈的事情了,如果他能担起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也许那么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也不会那么快熄灭。

如果说刚开始韩子奇做的那个忍辱负重的决定,多少还有让人佩服,甚至还觉得他有点可怜,因为可供他选择的道路并不多,他还得担起那么重的责任,可是到后面,我就越来越不能理解他,甚至有点对他不满,很多次他是有能力让事情使好的方向走的,可是他没有做。

他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想想我们的社会,多少可怜之人,他们不去努力争取不去改变,等着别人去给他们帮助,当然不能排除外界的情况确实让他们很难改变,我这里想说的是很大的一部分,也包括我自己,有时他们是多么的可怜,多么需要别人的帮助,可是你再去看看他们平时都在做什么呢,打牌?聊天?玩?有哪一件是为了预防突发事件啊,如果你上前去跟他说,你该学习啊,他会回你说:这又没有用,学它干嘛。是的,我也是经常这么跟我自己这么说的,让自己麻痹,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多可恨啊!

切记,切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自己也是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穆斯林的葬礼好句

全文共 2521 字

+ 加入清单

1、如果没有希望在前面诱惑着人,人也许就没有前进的勇气了。

2、你是一个精神世界一贫如洗,仰赖别人感情的施舍的乞丐吗?你亵渎了我们之间的爱!你问我爱是什么?我告诉你:爱就是火,火总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烧的是煤还是木材,是大树还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闪耀着同样的光辉!爱就是爱,它是人类自发的美好感情,我因为爱你才爱你,此外没有任何目的!不要用自我牺牲这样的词来贬低我,我们双方都不是祭坛上的羔羊,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得深沉,爱得强烈,爱得长久,这就是一切!

3、不管严冬曾经是怎样寒冷,春天总是要到来,冰雪中孕育着的生命,顽强地要生长,要发芽,要吐露新枝,绽开新花。

4、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人,那只是由爱而产生的错觉。

5、一颗飘忽不定的思绪,常常搅扰着内心,却又难以捉摸,难以把握,象一个猜不透的谜,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盘绕在脑际,苦思不得其解,久久难以入睡。

6、我宁可看着你死,也不能叫你给我丢人现眼!

7、十年认识一个人,三十年懂得了人生,这不也是付出的岁月换取的收获吗?

8、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

9、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最终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相互照应,彼此如一,毫无猜忌,当他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的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爱的种子。他可能发芽的很早,也可能贮存的很久;他可能成熟于短短的一瞬,也可能经历漫长的磨难而最终凋落。爱情是一种神物,不遇到适合的时机,它并不显露明显的形态,以至于本人都觉得似是而非。而当他清醒的意识到它的存在的时候,它就已经成熟了。

10、从来也没有一个人能真正透彻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命运,只不过从各不相同的方式和不可知的命运较量而已,或逆来顺受,或奋起拼搏,拼搏的动力不仅来自“自知”,而且来自幻想——美好的幻想往往既是辉煌的人生的起点也是终极目标。人生需要幻想,幻想使人生变得美好是有限的生命变的被无限!

11、我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享受了作为一个人的权利,死而无憾,永远也不后悔!无论遭受什么样的冷眼、诅咒,承担什么样的罪名,也不后悔!因为天地之间有一个人理解我、爱着我!我满足了……

12、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无缺的人,那只是由爱而产生的错觉,人有时是在自己麻痹自己。

13、世界上没有一个青年不曾想到过爱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爱的种子。它可能萌发的很早,也可能贮存得很久;它可能成熟于短短的一瞬,也可能经历漫长的磨难而最终凋落。爱情是一种神物,遇到适当的时机,它并不显露明显的形态,一至本人都觉得似是而非。而当他清醒的意识到它的存在的时候,它就已经成熟了。

14、历史是人的足迹。但并不是所有留下足迹的人都敢于正视自己的历史。

15、你是一个人,人是大自然最光辉的杰作,地球上最顽强的生命!不要低估它,不要放弃它,要珍惜属于我们只有乙烯的宝贵生命!如果看不到明天,今天也就毫不意义;牢牢地抓住今天,明天才能属于你!

16、女人也有尊严,女人也有人格,女人不是男人钱袋里的钞票,可以随意取,随意花;女人不是男人身上的衣裳,想穿就穿,想脱就脱,不用了还可以存在箱子里!人格,尊严,比你的财产、珍宝、名誉、地位更重要,我不能为了让你在这个家庭、在这个社会象‘人’而不把我自己当人!你为了维护那个空洞脆弱的躯壳,把最不该丢掉的都丢掉了!……了解一个人,爱一个人,是多么艰难?……我还以为我得到的是爱呢,还以为你这个男子汉的肩膀能担起爱的责任呢,原来你也和她一样,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爱情!我错了,完全错了!……

17、也许,就在下一个一秒钟,一颗炸弹就会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就这样死去了,难道这就是他们千辛万苦路途遥遥寻找的归宿吗?这也许是心灵创痛的解脱,人生苦难完结?可是,人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刻充满了对死的恐惧,对生的依恋呢?认识渺小的,是自欺欺人的!

18、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喜剧,悲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

19、真有血性的人,绝不曲意求得别人的重视,也不怕别人忽视。别人的误解偏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自信,如果你是自信的,就什么话都不用说了。真理从来都是最简单、最朴素的,除了它本身之外,并不需要额外地加以解释,正如一个真正美的人,任何的首饰都是多余的。

20、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21、它在树桩里孕育了那么久,准备了那么久,已经积蓄了必备的力量,一旦爆发出来,就能冲破一切,倔强地伸出枝条,长出绿叶,展现着自己的个性。

22、在中国,要做个女人,只能做这样的女人,愚昧、麻木、自贱、自辱,持家的奴仆、生育的工具,男人的附庸,哪里还谈得上什么爱的权利?这里不承认爱,只承认婚姻——形式的、畸形的婚姻!更可怜的是,男人这样看女人,女人也这样看女人!

23、如果商品不能在你手里创造更大的价值,那它等于没有价值。

24、事业的追求,并不一定要什么头衔和称号来满足,你爱上了一种东西,愿意用全部心血去研究它,掌握它,从中得到了乐趣,并且永远也舍不得丢弃它,这就是事业心,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25、种族没有高低,人没有贵贱,灵魂和灵魂之间是平等的,……诗人拜伦说过:‘真有血性的人,决不曲意求得别人重视,也不怕别人忽视。’别人的误解,偏见并不可怕,可怕的失去自信;如果你是自信的,就什么话都不用说了。真理从来都是最简单,最朴素的,除了它本身之外,并不需要额外地加一解释……

26、玉寿千年,人生几何?高价抢购,精心收藏,到头来却不知落入何人之手!

27、你不是一只小鸟、一棵小草,你是一个人,人是大自然最光辉的杰作,地球上最顽强的生命!不要低估它,不要放弃它,要珍惜属于我们只有一次的宝贵生命。

28、人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在最艰辛的时候,促使人活下去的往往不是水,不是食物,也不是药物,而是心中的一片真情,一丝希望,当这些全部归于毁灭,人就没有活着的动力和勇气了!

29、我们都有生活的权利,爱的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000字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这也许是我读过的书中最让我感动的一本,里面的爱情是那么的纯真,那么的浪漫,那么的凄凉,那么的悲惨,又那么的不切实际。

玉,晶莹剔透,璀璨夺目。

月,皎洁明亮,明净高挂。

一个穆斯林家庭,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和感情的交错。回族作家霍达以玉和月作主线,用巧妙朴实的语言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描写的淋漓尽致。我不禁为他优美的文笔和对伊斯兰教真诚的感情所折服。

通读全篇,首先被穆斯林至高无上的信仰和血统的力量所感召。每日5次雷打不动的礼拜;不可亵渎的清真教规;《古兰》真经崇高的真理;安拉虔诚的信徒。让我一个无宗教信仰的人无限感慨其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号召力。

19岁,花样的年华,19岁,舞动的青春。而纯朴善良、才华横溢的韩新月却时刻忍受着病魔的吞噬和家庭的纠纷,直至香消玉殒。而她与楚雁潮间跨越民族、信仰、地位的荡气回肠的感情却感人至深。没有花前月下,缠绵悱恻;没有山盟海誓,热烈相拥。他们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内心深处最深情的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即使人鬼相隔,也无法泯灭他们之间伟大而又甜蜜的爱情。

“老师,我们之间是......爱情吗?”

“告诉你,新月!几乎可以这样说,自从见你的那一天,我就在悄悄爱着你!”

“啊,那是命运,让你等着我,让我遇见你!”

“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得深沉,爱得强烈,爱得长久......”

看到这一段,我泪如雨下,如此真爱,夫复何求?

梁君壁和梁冰玉,一个优雅传统,聪明能干,善于心计;一个饱读诗书,大胆勇敢,追求个性。却因一世的孽缘姐妹反目。姐姐处心积虑毁掉两代人的幸福来弥补自己的伤害;妹妹漂泊他乡,孤独流浪。她们都深深地伤害着别人,同时又倍受命运的折磨。而两代人心酸和纠葛都重重压在了这个博学多才辉煌一时的玉王——韩子奇身上,令风烛残年的他忍辱负重,忏悔一生......

综观全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深刻的内涵描写了一个家族三代人之间亲情、友情、爱情的纠结。含蓄蕴藉,如泣如诉,触动读者的心弦,回味无穷。

毋庸置疑,人的一生漫长而艰辛,而其中的几步却决定着一生的命运。若非韩子奇为玉着迷,不慎摔坏宝玉,他如今可能还是一位流浪的乞丐,而非赫赫有名的玉王;若非他弃家出国,也许不会发生后来两代人伦乱的感情问题;若非梁君壁愚昧的机关算尽,也许儿子天星会有情人终成眷属,女儿新月不会为家庭的不幸郁郁而终......

《穆斯林的葬礼》—— 一部曲折的生活悲剧,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真理,让读者学会如何去生活,如何去爱。

耳边飘起新月那稚嫩而又略带忧郁的声音:

“楚老师,鲁迅为什么要写《起死》?”

“也许,他要唤醒沉睡的人生......”

“庄子为什么要给五百年前的骷髅起死?”

“也许是要他重新生活一次。人生虽艰难,生命毕竟可贵。庄子认为人生应该像鲲鹏展翅,扶摇而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全文共 1263 字

+ 加入清单

穆斯林葬礼》展现起义而又古老的民族风情,和栩栩如升的人物品性,是值得大家共同鉴赏的一本好书.

在这本书里,你会找到两条不同的人生道路,虽然他们最终归结到了一齐,命运却是如此的相似。我真的想用我的眼泪来祭奠白纸黑字里的主人公,正义,你为何而生,为何而灭?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公平不在正义的一方,而《穆斯林的葬礼》里的正义就在主人公的身边,可它是那样地微弱,以至于产生了谁也不想看见的结局。复仇使人性失去理智,在遥远的未来,宿命同样落在下一代的身上,时代的悲哀已将一切掩埋,没有人理解这样的家庭。

穆斯林,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名词。而在这个词的背后,更多的是宗教。而宗教这两个字,更容易让我们联想起那奇怪的仪式。于是,人们对它的葬礼似乎更会产生一种神秘感。于是,作者从一开始就把我引入了他的圈套,我在这穆斯林葬礼的描述中一步步领略了人生的哀歌。韩子奇从流浪而来,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朝拜者把他送到了故事的中央;新月也在流浪中诞生,是命运将她送别在一段动人的感情故事里;新月的母亲也在结束流浪之后,才找寻到一点往昔的生活痕迹。而对于任何人来说,流浪本来就意味着哀愁。流浪,在书里最终以葬礼为终点。或许谁也不明白,葬礼的哀歌究竟为谁而唱,为谁而息?

一条是恩怨分明的不归路,一条是爱恨情仇的死胡同。在老玉匠死去的那一刻,韩子奇就注定要为此而演绎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家恨与国宝联系在一齐,即使在那些宝玉漂流国外,遭受二战洗礼的时候,家,仍在积聚起更多的恨来。我是十分同情新月的,但我也同情韩子奇。有些东西是无法预料的,新月的诞生就像我们的某些时代一样,也许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然而,新月却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是一个容不得浪漫的时代,她的师生之恋只有走向死亡。生命在命运面前似乎有些微不足道,而哀歌却由此而来。我在韩子奇说要投向仇人的时候就闻见了哀歌的味道;而在新月临死的时候,我已经为这生命的哀歌而流泪了。从头到尾,我捧着书,我一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我真的好久好久没有这样被一本书感动了。

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让新月的母亲做一个逃避者,因为在我看来她既然有勇气打破世俗的常规,又为何会没有勇气应对女儿与现实?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我发现我读完之后绝对做不到豁然放开。这样的一本书,以一段很冷清的描述让新月的母亲再次出场,这但是是让我们的心中更添几分哀愁的阴云而已。我一向记着那段描述,有时我在许多地方找到类似的语段,就如余华的《祖先》:“如今一切早已不复存在,就像一位秃顶老人的荒凉,昔日散发着蓬勃绿色的山村和鸟鸣一齐销声匿迹了,粗糙的泥土,在阳光下闪耀着粗糙的光芒,天空倒是宽阔起来,一望无际的远处让我的父辈们看得心里发虚。”是啊,许多事情已经过去,再找回来的但是是早已失去的那部分生命所鸣出的绝唱罢了。《穆斯林的葬礼》给我留下的,是想哭的冲动和无限的感动。读罢之余,我在日记里写下了一段话:如果有人不明白人生的好处,就能够看一看《穆斯林的葬礼》,它唯一能够教会我们的,就是那一份纯真的感动。

哀歌为谁而唱?哀歌为你我而鸣!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有段时间不读这类的作品,我通常喜欢把文字分类。简单的、沉重的、激励的、消沉的……这本书是被我化为沉重的一类,我不大触摸这一类,情绪难以平静。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友人推荐我看这本书。不明白什么原因一向拖到这天。当翻开这本书,读过第一章,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伏案苦读了三天,这天早上最后泪眼婆娑的结束了这部作品。但是一向到下午我仍回旋在故事当中,感受着一个个主人公的生与死,爱与恨。

回族女作家霍达用玉和月两条鲜明的主线,以独特的结构阐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代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以及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下的感情杯具。当看到书的题目时,我认定这是个杯具,葬礼,从字面意思看,肯定有主人公死了。看完才明白,书中的葬礼不仅仅仅是生命的结束,还埋葬了汉人与回回之间不同宗教信仰下的感情。感情在那个年代,穿但是伦理、世俗和信仰的鸿沟,杯具一个接一个的产生。无论你爱的多么执着,那么激烈。我不禁为美丽而聪颖的新月和才华横溢的楚老师惋惜,也为玉儿和韩子奇感到悲哀。

作者的笔法也令人佩服,该书以玉和月为主线,自然也少不了对他们的描述。玉给人以纯洁、灵气的感觉,月给人以恬静、幽美,但是玉是易碎的,月是悠远的。故成就了如此让人回味、清美忧伤的作品。

记得上学的时候写读后感通常是把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拿出来评论一大段。我不明白真正的读后感是不是该那样,那时是为了完成任务凑齐字数。如今不会去在意那些,真正对穆斯林的葬礼有兴趣的人会亲自去领会其中的意境的。何须咀嚼别人品尝过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穆斯林的葬礼好句

全文共 3041 字

+ 加入清单

1、琢玉坊中,并排摆着两副水凳儿,师徒二人以繁忙的“沙沙”声交流着一切,那是他们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通常,韩子奇只做一些小件儿,花插、镇尺、印钮、印盒之类,薄利多销,供给玉器古玩店的门市。梁亦清专做大件儿,是顾客特别订制的精品。三年来,这样的精品他只做了一件,到现在也还没有完工。

2、这老蔫儿今天一口气说的话比平常一年说的还多,他是动了感情了。但他并没有注意到,爸爸和妈妈也被他触动了,同时停下筷子,朝他看了看,那眼神是充满了歉疚的,仿佛是欠了他的债。姑妈这时却不言声儿,闷头吃她精心制作的打卤面,仿佛在咂摸滋味儿,其实,她的心思已经全然不在这上头了。

3、一条长长的、蓝幽幽的影子从路面跳上青石台阶,随之,一个少女的身姿就出现在大门前了。她轻快地迈动双脚,脚上穿着白色丝袜和方口扣襻儿黑布鞋,是最平常的样式。双腿挺秀而白皙,被飘然下垂的白裙子遮住了大半。她的右肩挎着蓝印花布书包,放学回来的路上走得热了,象牙色的面庞上泛出微微的潮红。她抬起手,拂去垂在额头上的一绺乱发,两条短辫子在耳后轻轻地晃动。她习惯于梳这样的辫子:短短的,辫梢不用绸带,也不用猴皮筋儿;编到了头儿,再返回去掖进辫子里,呈垂露似的圆形,简洁而舒适。她不必特别地打扮自己,便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朴素的美。

4、小院里清凉如水,月光下,小枣儿红了,石榴熟了,指甲草、茉莉花在窗下开成一片,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墙根儿底下,草棵子里,蛐蛐儿轻轻地唱着:“知——知——”好像也在催促着那美好的时光早些到来。

5、西厢房里,新月已经把自己的行李准备完毕:一只旅行袋,一只皮箱,只装着脸盆、牙具的网袋。她在梳妆台前再照照镜子,装束也已经齐整:上身是一件白府绸长袖衬衣,下身穿一条毛蓝布工裤,掐腰,长背带,前胸呈弧形的边儿,把衬衣束在里边,显得身材更高了些,也更精神;脚上穿着那双新买的皮鞋。她再照照自己的脸,由于兴奋,洁白细腻的面颊泛起了淡淡的潮红。发辫是精心梳理过的,没有一丝乱发。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耽搁的了,她可以动身走了。

6、吐罗耶定接受了他的盛情挽留,却不肯接受任何馈赠。他说,穆斯林视钱财如浮云,四海为家,天下回回是一家,相信所到之处,必有他的弟兄给一碗充饥的饭,一盏清洁的水,这就够了。梁亦清又是感叹一番,就把前面的作坊打扫洁净,安排了床铺,自己和两位客人同室而卧,妻子女儿照旧在后面安歇,并无妨碍。

7、天星推着车,他们随着这辆大轿车朝前走去,北京大学的南大门赫然出现在马路北面,彩旗招展,人群涌动,像盛大的庙会一样热闹。北京的新生都是自己来的,带着沉甸甸的行囊,挂着兴奋的笑容,互相询问着,招呼着。一些人在帮助他们拿行李,分不清哪些是来送亲人上学的,哪些是接待新生的。

8、岁月在催着师傅一天天地苍老,脸上的皱纹不知不觉地加深,头上的黑发不知不觉地染白,那不是沾上的玉粉啊,那是永远也洗不去的白发。那双手,那双成年累月在水中浸泡、在金刚砂中磨炼的手,变成了龙钟屈结、鳞甲斑驳的古树老根!但他仍在不停地做,手艺人的生命,就在永不停息地劳作的手上。

9、人心,毕竟不是靠语言可以完全表达的,师傅还是没有透彻地理解徒弟。说到“闪失”,韩子奇默默地缩回了跃跃欲试的手,他不想再分师傅的心,让师傅安安静静地施展出积几十年经验而炉火纯青的绝技去点睛吧,那是一个艺人赢得创造的快乐和荣誉的关键一搏!

10、绕过这道影壁,便到了后院。后院里东、西厢房各有三间,坐北朝南的是五间上房,抄子游廊把它们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四方形,在垂华门汇合。天井当中,“十”字形的砖垠南路通往所有的门。上房的门两侧,种植着海棠和石榴,枝叶婆婆,从春到秋,都堪欣赏……

11、奇珍斋主梁亦清正式收易卜拉欣为徒,这是他一生当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徒弟。他本来要把一身绝技传给久久期待而不可得的儿子,真主却从天的尽头给他送来了一个徒弟,他怎么能把这赐予推掉呢!拜师仪式是极为简单的,不必焚香叩头,穆斯林最尊贵的礼节就是“拿手”,师徒二人把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双和琢玉有着不解之缘的手、两颗痴迷于同一事业的心,就连在一起了。

12、她垂下头,提著书包,默默地从影壁旁边的藤萝架下走过,穿过垂华门,然后,不走天井中的雨路而直接沿着抄手游廊回自己的西厢房。果然,她听到上房里在争吵,时高时低,时断时续。

13、和大门斜对的垂华门却坐落在整个建筑布局的中轴线上。垂华门是承接前后院的咽喉,虽然除了作为通道之外再无实用价值,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与大门的朴素、庄重风格不同,被装饰得富丽堂皇、玲珑剔透。门框不再是大门的那种暗红色,而是朱红色油漆,饰以“堆金沥粉”的线纹;檐下垂着伞盖式的透花木雕,有如轿子的四沿,那上面精雕细刻、油漆彩绘,充分展示着古建艺人的绝技。

14、韩子奇身穿一件月白色竹布长衫,绕过拥挤的商摊和摩肩接踵的人群,走出琉璃厂东街,进延寿寺街,往东拐弯儿,抄近道儿回廊房二条。他是到琉璃厂的汇远斋送了货回来。廊房二条到琉璃厂并不远,但师傅给了他二十枚,让他雇辆洋车,往返都够了。一来是为了货物的安全,二来是为了体面。古玩玉器这一行,不管穷的阔的,出门都要讲究体面,连小伙计也得穿上烫得平平整整的长衫。韩子奇雇车到了汇远斋,就放车夫走了,办完交货手续,步行回家,把钱省下了。

15、韩子奇就不言语了。这年头儿,“外国”这个词儿不怎么好听,容易令人联想到“帝国主义反动派”之类,这一点,做外贸工作的韩子奇自然是很敏感的。韩太太这么点了一下,他就住了嘴。在孩子面前谈论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是不好的。

16、韩太太站在廊子底下,悠闲地摇着手里的芭蕉扇,根本不像刚刚吵过架的样子。她年纪已经过了五十,看起来还像一个中年妇女,面色白净,仪态端庄,丰满而不显肥胖,穿着一双藏青礼服呢面方口布鞋,烫得平平整整的灰色暑凉绸长裤,深褐色的靠纱短袖大襟上衣,露着象牙色的胳膊,一双手细腻而柔软,右手的无名指上戴着一枚精巧的金戒指。虽然年月变了,她仍然保持着昔日的风度,表明她和左邻右舍那些出门提篮买菜、进家洗衣裳做饭的老太太、半大老娘们儿是不同的,令人不敢小瞧。在家里当然更是这样了,在丈夫、孩子和孩子的姑妈眼里,她是这个家庭的主宰,有着不可动摇的权威。 17、穿过大门的门洞,迎门便是一道影壁,瓦顶、砖基,四周装饰着砖雕,中心一面粉墙,无字无画,像一片清澈的月光。影壁的底部,一丛盘根错节的古藤,虬龙般屈结而上,攀着几茎竹竿,缠绕着繁茂的枝干,绿叶如盖,葴蕤可连接地面,每逢春夏,紫花怒放,垂下万串珠宝。

18、长春道人的奇特经历,在易卜拉欣的心中唤起了一种亲切的情感,用自己的想象补充师傅过于简略的叙述。他也曾有过万里跋涉啊,但那时,并没有像长春道人那样学艺探宝,因为他还没有认识奇珍斋和梁亦清师傅,还不知道玉的精灵在遥远的北方等着他。现在,他来了!

19、壁儿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和师兄说话,她潜移默化地学着妈的样儿、也是祖祖辈辈的穆斯林妇女的样儿,把心中的愿望融进虔诚的信仰,把要说的话说给造就万物、无时无处不在的真主听。“主啊!”她相信每一声呼唤都能被真主听见,相信真主知道她心中的一切,并且赐给她幸福与安宁。

20、壁儿领着玉儿,闻声从奇珍斋出来,就去追卖樱桃的车子。那小小的独轮车上,搁着柳条大笸箩,垫着块蓝布,装满樱桃,旁边摆着一罐清例冽的井水,卖樱桃的汉子一面吆喝“大樱桃唻!”一面把水洒在珠圆玉润的樱桃上,鲜红的玉珠还镇着水晶似的冰块。这景象,只消看上一眼,清凉鲜美便沁人心脾,不能不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800字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这本书很多天了,一直想找一些词语来表达我心中的感受,可是实在文字功底匮乏,以致拖到现在,我答应了别人,必须要做一个记录,那就简单写写吧!

对于我这种看到大部头的书就头疼的人来说,能把这么厚的一本书看完,说明它有很吸引人的地方,可是它好在哪儿,我又不能说清楚,这也是我迟迟没有动笔的原因。

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本的小说的基调是忧伤的,可是正是这种忧伤,读来让人觉得有一种凄凉的美。第一遍我是为了故事情节而看的,所以没有记住太多的细节,只有一个整体印象,我想用一个字来形容这篇小说就是:美。或许小说的结局有一些遗憾,让一个妙龄少女离开了我们,但是残缺不也是一种美吗?

小说中人物的心灵是美的:朴实的梁亦清,执着的韩子奇,善良的姑妈,纯洁的新月......一个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让人觉得这个人物就站在眼前,就是从生活中走出来的,他们的性情都是那么真实。

玉是美的。

博雅宅,燕园是美的。

民族的信仰是美的。

爱情是美的。

......

看完之后我还陷入淡淡的忧伤中不能自拔,为作者没有给我们一个好的结局而叹息,但仿佛这又是最好的结局。

为什么这篇小说给人的感觉这样震撼?我想,是作者倾入了感情,作者是用心在写作,就像她在后记中说:“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我为他们的欢乐而欢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我的稿纸常常被眼泪打湿,有时甚至不得不停下来痛哭一场”。这是作者泪水的结晶啊!怪不得满含深情。正是这种至始至终蕴藏其中的感情,触到了我们心灵深处的东西,让我们共鸣,感动......但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作者对于小说中的人物是充满爱的,就像新月,在我看来,她不过是一个长得漂亮、成绩优秀,心地善良的普通姑娘,但是他却得到了很多的爱,父亲的爱、朋友的爱、同学的爱,老师的爱,唯独没有母爱,就因为这一点,她总是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为以后的命运做铺垫。作者字里行间对她倾注了太多的同情,这点我不是很理解,其实我觉得最幸福的还是新月,短短的生命中遇到了那么纯、那么热烈的爱;有那么一个人,为了她,如痴如醉,如癫如狂。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奉献,就是给予”,这句话放在现代,我是不相信的,可是,从新月和楚雁潮身上,我信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是那么纯洁,那么无私,那么让人感动,让我这种不相信爱情的人都要改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霍达说:“我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而更愿意相信,是因为读者在阅读中融入了自身的感悟和经历,和作者共同创造了文学。”的确,能令人内心产生巨大波澜、仿佛接受了一场心灵洗礼般的作品,总是让人爱不释手。

读罢《穆斯林葬礼》,我宛若置身那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与书中血肉鲜明的人物共同经历了人生世事。天星在顿悟自己的爱情葬送在母亲手中时,满腔怒火,他想为他尚未来得及结果就已被厉风刮残的花朵般的爱情讨个说法,只是,他不能。他知道母亲爱他,妻子把身心都交付给了他。所以,他只能行尸走肉般游荡在街上,任凭雨点在他身上肆虐,任由无奈在啃噬他的心,放手让一切把他狠狠打击。他是家中长子,他的不满与委屈只能在这倾盆大雨中洗净,大雨过后,他还是要面对一切,但是,在风吹雨打中,他的腰杆更加挺拔傲然,证明他已是真正的男子汉了。生活之不如意十有八九,哪能一受挫就摞挑子不干呢?一场撕心裂肺过后,即使拖着残躯,也要直面挫折。惟其如此,才显得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对待坎坷坚韧。

我们赤条条来到这世上,也只能赤条条归于黄土。韩子奇在云游传教的途中,在前往麦加朝觐的途中,被虚幻的凡尘蒙蔽了双眼,在珠宝钻翠、奇石美玉中度过了自己痴迷的一生。直至弥留之际,他才醒悟过来,可是,人生的路已经不能返回去了,他只剩下一具疲惫的躯壳,一个空虚无物的灵魂,一颗伤痕累累的心。我们总会迷恋一些东西,甚至为此而干出骇人惊俗的事情来,可是我们终究会明白,刻骨铭心或如痴如醉,终会被时间洗刷得不留痕迹。正如《哈姆雷特》中所说:“谁造出东西来比泥水匠、船匠或是木匠更坚固?掘墓的人!因为他造的房子可以一直住到世界末日。”我不相信人死后会有天堂、轮回,我只知道人死了,便是死了。无论生前富贵辉煌与否,都只能化为一抔黄土。

如此一想,我似乎有点明白佛家偈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味了。当你的心灵不被繁华世俗所约束时,也就无需净化心神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穆斯林葬礼》,作家霍达的代表作,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深情回望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读完这本书感触很深。她文笔的倾诉,让我这个一向对伊斯兰教淡漠的人,对它肃然起敬……我了解了许多回民在生活中的传统礼节和常用的阿拉伯语,因为文中的回族人对至高无上的真主安拉格外信仰。回想书种.种,不知该怎样评价书中所展现的血肉丰满的人物。因为,霍达以她深刻的内涵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都是让人荡气回肠的。我为成熟、漂亮、处处透漏出现代女孩儿特点的韩新月和才华横溢、赋有职责感的楚燕潮的感情杯具而深深的惋惜,为梁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啬的毁掉两对人命运的行为而遗憾。但一方面,也觉得她很可怜,毕竟韩子奇曾给予过她伤害,她有权利为所欲为。梁冰玉呢我觉得他因该是本书中最值得同情的人。因为那个以前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个性的女孩儿,最终却成为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孤单的独自漂泊他乡。

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穆斯林的葬礼,展现奇异而又古老的民族风情,和栩栩如升的人物品性,是值得我用时间和心灵来感受的。俗话说:“一部伟大的作品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文学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确实是显而易见的。由此说来如何让自己更具文学修养和文学素质,是一个仔细思考的问题了。就当下来看,当然理应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的走好自己此刻的每一步,从而使自己以后的人生走的更加从容和潇洒!拥有生命,便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与书中的主人公比起来,我们不幸福很多吗最起码,我们还活着,还拥有着生存的权力,这样说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抱怨命运呢也许,你的人生之旅正面临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也许你此刻的人生之路正充满荆棘,但无论境遇如何,请学会潇洒一些吧!珍重生命,只要你还呼吸,就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将你打败!除非,你选取了自我放下或是自我毁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穆斯林的葬礼_英语读后感

全文共 179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穆斯林葬礼》通过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描写了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读后感,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Novels written by very real, whether history, religion, arts and crafts, or peoples feelings. Although I dont know about a lot of history, the Muslim religious culture, I dont know much, but finish reading this book, just think, a lot of things seem so real in front, big to a funeral, small to a piece of jade.

Said the authors in the order of the hero and I live together. From morning till night and day and night. I joy and happiness for them, for their suffering and pain. I have to and I separated. When I send them one by one from the world, I was unbearable with life and death to leave." In the story, however, still want to leave, one after another, lined up and slowly to leave. Tragedy is inevitable.

The deepest impression is that tze-ki hon in London to send home to the letter. A letter, but also is simply a word - "we are still alive. You still alive?" Still alive... In such a turbulent years of the war, written letter is such, so greetings, my in the mind a burst of sad, a drop of tears to fall.

In the thick book, you can see two generations of beautiful love, see the love of the helpless and sad. Sometimes we are really in love with, but also because of love, would feel helpless, make something hurt others also hurt yourself.

【参考译文】

小说写的很真实,无论是历史,宗教,手工艺,还是人的感情。虽然有关很多历史我都不太清楚,穆斯林的宗教文化我也不甚了解,但是看完这书,就是觉得,很多东西好像就那么真真切切的放在面前,大到一个葬礼,小到一块玉。

作者在后序中说,“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每天从早到晚,又夜以继日。我为他们的欢乐而欢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我已经舍不得和我的人物分开。当我把他们一个一个地送离人间的时候,我被生死离别折磨得痛彻肺腑。”然而故事中的人,还是要离开,一个又一个,排着队似的,不紧不慢地离开。悲剧故事都不可避免的如此。

印象最深的是,韩子奇身处英国伦敦时给家里寄去的那封信。说是一封信,却也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我们还活着。你们还活着吗?”还活着吗……在那样一个战争动乱年间,信竟然是这样写的,如此的问候,我心里一阵凄凉,一滴眼泪往下落。

在这本厚重的书里,可以看到两代人的凄美爱情,看到爱情中的无奈和悲哀。有时候我们确实是爱着的,但也因为爱着,才会感到无奈,做出些伤到别人也伤到自己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穆斯林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一次看时因为有了大体模糊的印象所以看的比较快。作者给全书设置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故事发生在一个穆斯林的家族中。伊斯兰教和他的信徒穆斯林对我们大多数的读者来说是一个神秘的事物,所以这也成为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文中看到了一个个描写细致的宗教场面,了解了有关穆斯林的许多风俗。作者本人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信徒,但在书中她并没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种清新流畅的笔触缓缓的记叙描绘,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十分纯净的感觉。

同时书中的另一个背景是故事发生在一个和玉器有关的家族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玉是风雅高洁的象征,古人多以玉来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气节。例如有“君子比德于玉”。所以全文中隐隐流露出一种雅致宁静,与世无争的气息,但是玉同时也是一种财富,君子爱其品质,当然也会有人因为其价值而做出令人不齿的事情。文中作者分别用“月”“玉”为线索,分别描写了民国初期到解放前和文革前到文革结束社会复苏的两个时期跨越六十年的历史。在这段复杂纷乱的历史中,不管是对两类人物冲突的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流露出作者本人鲜明的爱憎之感,同时这种情绪也深深地影响着读者的情绪。动荡的社会中容易产生悲剧,六十年中家族兴衰变迁,三代人命运沉浮,最终是一个个令人痛惜的爱情悲剧。读后会产生一种压抑的情绪,但却触及读者的心灵,令人有荡气回肠的舒畅,同时使人产生对历史对社会深沉的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初次端起了它,是在别人的推荐下。

刚看到书皮上的那一弯新月,那种神圣和庄严,透彻的穿过身体,像是在探寻,又像是在欣赏。

书中的“路”坎坷复杂。情节像是一团被人千百次蹂躏,一线绕着一线;又像是剥洋葱,一层又一层。但那淳朴庄严的内容,根本不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趣。反而让人钻了进去,成为故事中的一员!一次次跌倒的新月,又在亲情和爱情的帮扶下一次次的站起来。终甩脱不掉。哪怕是一个小人物糟遇了不测或是遇到了麻烦,心都像是被刀割!悲切凄凉的爱,终使人伤心。一个个故事情节,成了人们常挂嘴边的话题。

一部真正饱含世间人情的文学巨作,永远都是那样高雅、神圣。问世间情为何物?仍是以一声声悲凉的惋惜告终……

如同李清照的那首词: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穆斯林葬礼》叙述了北京城中两代人的命运,交叉描述,最后汇在一起。

在这本书中,我对梁君璧的印象非常深。

她的父亲梁玉清是位手艺高超的琢玉匠人,收留了孤儿韩子奇。在一夜之间,梁玉清因琢玉而逝,此时的梁君璧是坚强而有主见的。她在仇人面前不卑不亢,安葬了父亲,以卖茶撑起这个家,照顾妹妹与母亲,后又解开误会,嫁给韩子奇。

但后来发生的种种变故,使得中年的梁君璧成了一个固执、专权的人。

为了为儿子办一场风光的婚礼,她逼着韩子奇卖玉;为了掌控儿子的命运,梁君璧设计拆散了儿子与他所爱的人,使他娶了自己选的姑娘;为了宗教信仰,她宁愿女儿(实际上是她妹妹的女儿)死,也不让女儿与爱的人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

我认为,梁君璧后来变成一个独断专行、心思深重的人,与她遭遇的背叛有关。在战争期间,她的丈夫韩子奇与妹妹梁冰玉远赴英国,多年后回来时,他们却已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并生下了女儿韩新月。最后梁冰玉留下女儿,独自去了英国,梁君璧争回了丈夫,但那时,他们的婚姻便已变了味。梁君璧对韩子奇渐渐失去了应有的尊重,越来越害怕失去,便想尽方法去占有。

最终她的儿子意外知晓了母亲当年的谋划,但为了这个家,只好痛苦地独自承受一切,而她的丈夫临终时还是想见梁冰玉。

也许一开始,作者便暗示了梁君璧后来的做法,毕竟当初年仅十五的梁君璧便已是那般坚强和敢爱敢恨。“她相信,即使父亲丧生在荒郊野外,她也会把父亲的遗体背到祖坟上,按照穆斯林的葬礼,把亡灵送入天园。”她说:“咱娘俩儿几个就是喝西北风,也得挺起腰做人。”当初她的刚强救了一个家,没料想多年后也是她的做法毁了亲人的幸福。

许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太强求。属于自己的便当好好珍惜,失去时可以挽留,但该放弃时也可以放弃,该成全的也可以成全,而不因太过看重自己的意愿,硬生生地拆散了别人,还让亲人与自己都不幸福。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梁君璧既让人敬佩,又让人感到惋惜。只希望像她一样的女子仍那么刚强,却又更懂得放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1.事业的追求,并不必须要什么头衔和称号来满足,你爱上了一种东西,愿意用全部心血去研究它,掌握它,从中得到了乐趣,并且永远也舍不得丢弃它,这就是事业心,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2.从来也没有一个人能真正透彻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命运,只但是从各不相同的方式和不可知的命运较量而已,或逆来顺受,或奋起拼搏,拼搏的动力不仅仅来自“自知”,而且来自幻想——完美的幻想往往既是辉煌的人生的起点也是终极目标。人生需要幻想,幻想使人生变得完美是有限的生命变的被无限!

3."真正有血性的人,决不曲意求得别人的重视,也不怕别人忽视."别人的误解,偏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自信,如果你是自信的,就什么话都不用说了.真理从来都是最简单,最朴素的,除了它本身之外,并不需要额外地加以解释,正如一个真正美丽的人,任何附加的首饰都是剩余的!

4.不管严冬以前是怎样寒冷,春天总是要到来,冰雪中孕育着的生命,顽强地要生长,要发芽,要吐露新枝,绽开新花。

5.它在树桩里孕育了那么久,准备了那么久,已经积蓄了必备的力量,一旦爆发出来,就能冲破一切,倔强地伸出枝条,长出绿叶,展现着自己的个性。

6.如果看不到明天,这天也就毫不好处;牢牢地抓住这天,明天才能属于你!

7.人生是一场梦吗不,梦醒之后还能够忘却,人生能够忘却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好句赏析

全文共 168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1.那托在荷叶上的樱桃,像是盛在翠盘里的玛瑙。

赏析: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樱桃像玛瑙一样圆润,晶莹剔透。

2.西南天际,一道弯弯的新月,浮在远处的树梢上空,浮在黑黝黝的房舍上空,它是那么细小、玲珑,相称在黑丝绒上的一枚象牙,像沉落水中仅仅露出边缘的一只白璧,,像漂在水面上的一条小船,这小船驶向何方?

赏析:这句话用了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了新月找不到方向,高考目标悬而未决。

3.蒲绶昌那一双锐利的眼睛顿时像被雷电击中,迸射出一片爆裂般的光芒,随即,黯淡了,熄灭了!

赏析: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突出了蒲绶昌被韩子奇的话击中,生气而无可奈何。

4.她披着长长的秀发,拂动着白色的衣裙,赤着脚向前走去,脚步声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摇落在湖面上,就像天鹅的脚掌轻轻地划动平静的湖水。(新月死前的幻想)

赏析:这句话突出了新月向往过平静,幸福,美好的日子。

5.他根本无法入睡,心飞出了病房,去寻找女儿......

赏析:这句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肋骨断裂的父亲韩子奇不顾自己,只想着女儿,急切地希望女儿快点康复。

寥寥几笔,几个简简单单的镜头 。主人公对母爱依恋和渴望跃然纸上,细微的描写更让读者不由自主的就浮想到了作者描绘的情景。 一个洒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掉,滴 落呢? 因为那些都不足以表现主人公内中发自内心的悲伤和痛苦,一个洒字。更加形象,恰到好处的体现了主人公那一刻的悲拗。但随后一系列动作的描写 ,平平淡淡 并没有很华丽的词汇,却很贴切的体现了主人公马上又恢复了冷静。轻轻,珍惜,等词 让读者能感受到主人恬静的性情。简单的一个对字,不仅仅是一个动作,它要表达的是主人公长期的孤独 受到冷落 而与孤灯 对应 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人公是那样的孤独。

紧接着 一连段的回忆 一段细微的描写 更是深刻的体现着主人公 即时受到冷落 感到孤独, 却从未放弃对母爱的回忆 和 对母亲的眷恋。 即便如此 她也仅仅有些困惑 不理解, 可见 母亲 在主人公的心目中。是那么的重要 和 无法替代 最后一组反问句 直接将她的茫然 不解 和悲伤 清晰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段入木三分的场景描写 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 和 丰富细腻的情感。也为后面的剧情做了 铺垫

6、长春道人的奇特经历,在易卜拉欣的心中唤起了一种亲切的情感,用自己的想象补充师傅过于简略的叙述。他也曾有过万里跋涉啊,但那时,并没有像长春道人那样学艺探宝,因为他还没有认识奇珍斋和梁亦清师傅,还不知道玉的精灵在遥远的北方等着他。现在,他来了!

7、壁儿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和师兄说话,她潜移默化地学着妈的样儿、也是祖祖辈辈的穆斯林妇女的样儿,把心中的愿望融进虔诚的信仰,把要说的话说给造就万物、无时无处不在的真主听。“主啊!”她相信每一声呼唤都能被真主听见,相信真主知道她心中的一切,并且赐给她幸福与安宁。

8、壁儿领着玉儿,闻声从奇珍斋出来,就去追卖樱桃的车子。那小小的独轮车上,搁着柳条大笸箩,垫着块蓝布,装满樱桃,旁边摆着一罐清例冽的井水,卖樱桃的汉子一面吆喝“大樱桃唻!”一面把水洒在珠圆玉润的樱桃上,鲜红的玉珠还镇着水晶似的冰块。这景象,只消看上一眼,清凉鲜美便沁人心脾,不能不买了。

9.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壁,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在伦敦冰玉与亨特之子奥立佛相恋,可是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却不幸丧生。韩子奇与梁冰玉在海外相依为命十年,旷男怨女终于结合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收留新月为自己女儿,冰玉远走他乡。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可是红颜薄命,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穆斯林的传奇事典,三代人的沉浮与共,爱苦纠织的凄美恋情,画出一道由: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塑造的完美长篇巨作。主人公们在政治、宗教中挣扎,人们在思想感情和爱情的熏陶中沉浮,缥缈,被作者独特的视角带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可爱又可恨的世界。

如诉如泣的呐喊,冰如刀搅的界世,爱恨情仇的交汇。死去的人往复在地狱与天界的罅隙,活着的人却在现实与浪漫的墙缝中重生。几个世纪的轮回,人们逝去的、重来的,能够永无忘记的只有七情六欲。红颜的薄命,男子的痴情,都在这一界如地狱般的天堂中展开交战。

社会的无形的条件下成形,人们却又在成形的条件下痛不欲生。

在宗教中对人生以及来未的困惑,这之间的流传,只会如浮命般吧。渴望死去的心爱的人再次诞生,那诞生之后又会是怎么样的一段家庭故事呢?争吵,或是平静地度过下半辈子?只是渴望着这一切稍纵即逝的虚拟给自己的生活添加着无形的色彩,爱情就只是被人类无疑当作是精神养料的东西么,那是在现实社会中不允许存在的。

宗教的纯统,政治的锋交。

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的幽斋音乐,始终在读者耳边回荡着,想抹也抹不去。

最终只是存在又不存在现实中值得人回忆的美好的“事物”吧,这一切想要变为真正的享受,只有唯二的原则:一,享受开始的美好……就让生命顺运。二,一路坎坷,却始终有美好的回忆不是么?

人生即使如此,只能有付出,或者是有付出又有回报,没有第三者。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我想,在现代是不容生存的吧。只能有热情与奔放,开放的外国人又一次对保守的中国人的冲击,必将会留下永远的漩涡吧。只能够就任它发展下去,强大起来,以外人的话说:“就是在发展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禁不住友人的强烈推荐,终于翻开《穆斯林葬礼》这本书。过去的和现在的,两条主线并行描述,到最终汇合,揭开所有的谜底,感叹作者的巧妙构思,令情节更加引人入胜。加之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不乏精美文句,光是读这些文字就已然享受了,更别说情节扣人心弦,果然是本好书呀。

再说说剧中人物,无一例外,都是悲剧,所以看的过程,心情略显沉重。

最大的悲剧人物是碧儿,她是所有角色中最虔诚的穆斯林教徒,严格恪守着穆斯林的教规。早年丧父,为了家业,嫁给了父亲的徒弟韩子奇,碧儿不懂爱情,她认为教规最大,祖业最大,但是现实生活却跟她开了天大的玩笑。因为时事的变迁,韩子奇娶了玉儿,并生下了新月,新月生活在她的身边,时刻提醒着她曾经的痛苦,但又不能恨新月,毕竟是胞妹的孩子,有着同样的血脉,既爱又恨,复杂的情感,令新月对这个妈妈时常琢磨不定。最虔诚的穆斯林教徒,却原来嫁给了一个汉人。她最在意的儿子天星,因为她的从中作梗,拆散了一对情投意合的鸳鸯,非但没有得到儿子的爱,却只有儿子的怨恨。胞妹玉儿,因为她的不宽容,远走他乡,唯一的亲人从此天涯两隔。祖业“奇珍斋”因她的猜忌,葬送在她的手里——她不仅自己不幸,也给别人制造了很多不幸,她是故事情节的起因,一切因她展开。玉儿的远走他乡;天星没有娶到真爱;当年管家老侯受冤致死,老侯的子孙得以抄家,抄走了韩子奇的毕生收藏,致韩子奇抱憾离开人世;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随着新月的离去成为最大的遗憾,令人唏嘘不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全文共 1294 字

+ 加入清单

我认识霍达,是从语文课本里的名著引读开始的。

那时还在应付紧张中考的我,便对《穆斯林葬礼》有着由衷的好奇。终于,中考之后,慢慢舒缓自己急促的心情,漫步书店,不匆不忙的买下了这本书。

封面是一幅西方哥特式建筑的画面,下面的印刷体打着穆斯林的葬礼这六个黑体字,简单而又透着庄重的气息。暑假连续几天的绵阴小雨,使我徜徉于书海中,读完这本书,一种肃穆感、敬佩感油然而生。

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里,在灰色砖墙簇拥着悬山式的门楼里,倾情的演绎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运,六十年间的兴衰存亡以及纠缠交错的爱情悲剧。

天生聪颖,为报师恩的韩子奇娶梁君璧为妻,事业之路蓬勃发展,最终成为北京的“玉王”。抗战爆发期间,他与梁冰玉携带珍宝远赴英国发展。在二战的硝烟之下,韩子奇与梁冰玉竟萌发了爱情,韩子奇从前只知道事业,只知道报师恩,却不懂什么是爱。直到那一刻,冰玉病重,他们两颗心紧紧地相贴,眷恋的眼神透露着缠绵。已近中年的韩子奇与梁冰玉相爱了,而新月便是他们爱情的结晶。也许这是一段不令人许可的爱,也许他们的爱被天下人广为嗟叹,也许韩子奇早有妻室,可封建的束缚终究没能约束他。其实,我很赞赏他们的爱,虽然我不懂什么是爱,也没经历过爱,但是我知道,在爱面前,所有的世俗凡尘都是无法阻挡爱的。

尽管是两代人,同样不会阻挡爱情的萌芽。

新月就读于北大,对于一个懵懵懂懂的青涩少女来说,也许还不懂什么是爱。可是梁老师却是对她情有独钟。当爱情悄悄到来时,一切话语都如此苍白无力,心里也是一片茫然。之后,楚老师毫不顾忌,勇敢的向新月表白:“新月,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

试想当时的场景,新月那青涩的脸庞,透露出一丝丝的纯真与无知,当听到这番话语时,她是何其的激动与忐忑不安,“老师,我们这是……爱情吗?这是爱情吗?

当然,无论新月是否接受,这段爱情始终无法走到岁月的尽头。他们美好的爱情被韩太太阻止了,仅仅只因为楚老师是汉人,想想都令人无比的心酸。也是,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封建的束缚,世人的眼光,就连身份背景都可以成为爱情、婚姻的绊脚石。更何况他们的关系令人无法揣测。在我眼里,他们虽是师生,可却不是师生恋,他们的爱情超越一切,超越的过概念,可没想到,始终没能冲破封建束缚的大牢。

他们的爱情是梁君璧无法想象的,她无法体会爱,她的一切就像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的,这也是她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悲哀。韩子奇与梁冰玉,楚雁潮与新月,他们的爱是无比纯洁的,是对抗封建束缚的又一股力量。

再回头说说这部小说,读这部书,犹如在读《巴黎圣母院》,奥妙无穷。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

这本书,情节的转折,文笔的流畅,思路的清晰,都是我今后值得学习与深思的。也许我没有多么华丽的文字,丰富的辞藻,但是这部书让我懂了许多,起码懂了什么是爱。今后,对父母要爱,对老师要爱,对同学也要爱……

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的诗篇,充满着悲剧的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120 字

+ 加入清单

穆斯林葬礼》讲述了一个家族六十年的盛衰兴亡,三代人的命运沉浮。而最终,这个家族也演变成了悲剧。在书中,霍达将回族人对玉的那种痴迷,对宗教的信仰,对人生真谛的追求,描写的淋漓尽致,令人荡气回肠。如:新月死后的凄惨,家里人的泣不成声,楚雁潮的独守墓地,以及新月的亲生母亲梁冰玉结局时的凄婉与无限悲哀,都无一不在扣动着我的心弦……

书中的女主人公韩新月让人心驰神往,她的确是如一轮新月一般,清新脱俗,纯真善良,而又敢于冲破家族观念追逐自己的理想。她是美的,是新颖的,却又是可怜的。在北大上学的岁月,一切莫不静好。画舫平临蘋岸阔,飞楼俯仰柳阴多。央镜光澄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她青春,她优秀,她出众。她有一个美好的家庭:爸爸,妈妈,哥哥,姑妈,都是她亲密的家人;她有一个可以诉说一切的知己,一段真挚的友情;她还有一个懂她的恋人,楚雁潮。一切的一切对于她这样年龄的少女来说,美得如梦如幻。

可惜命运不会永远眷顾她,美丽的花儿还未及绽放,便遭遇了倾盆灭顶之雨,年幼的新月被发现患有心脏病,整个家也跟着颓废,而给她致命的一击是,她爱了二十年的母亲却不是她的亲生母亲!且她的妈妈,一直不知去向……

在家族,宗教的巨大阻碍下,新月仍然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诗人艾青说:理想狡猾的像蝴蝶。但它却会一直存在于你的生命中,直到你的呼吸停止。理想,是灵魂的伴侣,是人的一种至高境界。就像书中所描述的一般,它就是超越了生命,并居于生命之上的。而它,难就难在,你可以拥有它,却不可以接触它。无论是逆水行舟还是淋着暴雨奔跑,困难,永远都不能成为你放弃它的理由,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握紧拳头,继续向前冲!高中三年,漫长而短暂,我的理想就像前行路上的一道光,不惧风雨,始终为我指清方向。而我,亦如奔跑中的新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穆斯林的葬礼》就是这样一本书,在冷静叙述故事的字里行间,给我们震撼人心的力量。它是一个穆斯林家族的生活轨迹,是一本艺术,是回族人的骄傲。读它,是徜徉在一条穆斯林的长河,是一个艺术享受的过程,是一个灵魂升华的过程。

霍达曾这样描写自己的写作状态: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曾费尽心力塑造的主人公,看似陌生新颖,其实谁身边没有一个“她”呢?有时甚至自己就是她吧!人生在世,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那也是幸运的。因为她毕竟经历了对自己心灵冶炼的过程,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更何况她还活出了自我的状态,真我的追求。人就应该是这样大写的人啊!

人生匆匆,若能读懂一本书,读懂一个故事,读懂一个人,那也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吧!走进她吧,走进《穆斯林的葬礼》,你会发现一个从未有过的世界。然后你会坚定的告诉我,不负此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