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动画观后感(汇集20篇)

“飞屋环游记”是2024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获奖作品。它讲述了一个重建自我的故事。下面是动画观后感范文,快来围观吧。今天开学吧为你们整理了动画观后感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1267

作文

49

“神作”动画电影《你的名字》观后感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我本来不打算写这篇文章的。

但是,我这不还没躺在床上嘛?也不困,所以想一想,还是写了吧~以免又被别人成为跳票王...

今天...哦不对!准确来说应该是昨天。我去看了新海老贼的电影

看了大概有一个多小时吧?我没有计算时间。

最后,两人相互问话的那一瞬间,我没有泪崩...真的没泪崩!没有!

但是觉得吧,新海老贼这坑货终于把九年的坑给填了,终于让喜欢的相遇了。

老贼的青春恋爱三部曲,如果按时间顺序,应该是樱花→鞋子→名字。

可我却是从鞋子那部开始,入了老贼的坑。

那是在大学,那时候红旅动漫还没被封。看到《言叶之庭》这名字,觉得挺文艺的,所以就下了。

然后我就成了足控。

然后我整天都在循环播放秦基博的那首歌。

那时还有位喜欢的学妹,我推荐她去看了。安利的理由是,最后的歌,很美。

后来,好像是毕业之后,成为了自由撰稿人。有天穷极无聊,登录B站乱逛,好像是看到某个剪辑视频,里面有《秒速五厘米》。

虽然听人安利过无数回,但我始终没入这个坑。因为听说是悲剧。

但那天不知咋滴...我觉得可能是刚交稿子的缘故吧?

其结果就是我看了那部科普樱花下落速度的电影。

也没哭。

不过就是回想起过去错过的种种遗憾...

现在回想起来,老贼三部曲的结尾,都各自对应着一个词。

秒速的错过,言叶的等待,以及名字的相遇。

妈哒!等了九年了!!!

日本动漫普遍都把剧情设在中学时期,除了面向的受众主要是学生团体外。我想还是因为那段时间,是人生中最自由的阶段吧?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可能有所不同,但我生活在海南,是个教育比较松的地区,至起码没有上面那么严。

很多回忆都发生在那段时期。而大学嘛...也有所同,有所不同。因为自由惯了,反倒没了太多印象。

总之呐,我就是想说!校园时期啊,特别能勾起过往的回忆啊!鸡个休!!!

而上班什么的...

无趣死了!!!

嗯,这篇文章拐弯抹角那么多,就是想表达上述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海洋冒险动画电影《海洋奇缘》观后感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迪士尼老粉了……本作给我的感觉就是,太急了,没有什么代入感,整个片子前半段就和放了快进四倍速一样,莫阿娜和爸妈关于未来的矛盾的问题,无敌似曾相识,你好驯龙高手你好勇敢传说你好精灵旅社,不同的是,上面几部用了整部片讲这个感情的妥协和转变,观众慢慢的被感动,莫阿娜则是“我爱大海/爹妈不让/我要继承家业/我还是爱大海/小岛不行了/奶奶走了/爸妈妥协了”,过分套路,短短(我也不知道多久),期间还跳了好多舞带叙剧情,我还没把屁股坐热莫阿娜就出发了,我知道本片的主题重点不是这个,我就是觉得,故事可以换种讲法,观众的带入体验可以更自然。

总之感觉套路的气息太浓郁,没有给人特别惊喜的感觉。

另一点就是歌舞的问题……歌舞是好的,我有段时间特别沉迷魔发奇缘的歌舞,一天不看浑身难受,但是歌舞我认为是在恰当的点传递信息释放感情,而不是“这里我不想编了,交给音乐唱个歌吧”的感觉,莫阿娜和毛伊见面的那首welcome真的深深的困惑了我,毫无代入感,我也不想听毛伊唱这种没啥意义的歌,还有打螃蟹那边,我对螃蟹唱歌没有什么很良好的兴趣()加上意义不明的歌词,给我一种混时间的感觉,全程滩在椅子上,(我看捉妖记听第一首“妖怪好辛苦”也是这感觉)看看周围的观众也没有那么浓重的兴趣……

boss战的转折,相信大家也不是那么满意吧……我觉得嘴炮是没有问题的,其他作品也很多嘴炮,但是很多情况是,铺垫很多,那些主角特理解boss的心境,特真诚特对的说一长串。莫阿娜这边用的比较像万能嘴炮,并且特短,我觉得还欠点东西。

还有毛伊怎么一秒飞回来了啊!您之前有在认真生气吗!像超能陆战队动物城都是有主角去给队友道歉了的,队友才满意归队,毛伊您也太容易想开了吧!

看好多人说什么没有王子的新迪士尼公主啥的……决定公主是不是那个独立又坚强的女孩和王子没关系好吧,迪士尼的公主从很早就很独立了,楚非你非要扯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白雪灰姑娘那我认了,明明美女野兽、公主与青蛙、魔发奇缘冰雪的公主都独立又可爱的不得了!

迪士尼所有三维片我都挺喜欢的,长发破坏王超能冰雪动物城都挺好看,这一部我觉得比前面的真的差了点。

从迪士尼最近的三部公主系列来看,海洋奇缘在思想升华方面显然是有显著的进步,长发公主主要是对爱和自由的渴望,女主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最佳动画长片奖《飞屋环游记》观后感

全文共 5042 字

+ 加入清单

飞屋环游记》是2009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品的第十部动画电影及第一部3D电影,也是导演兼剧作家彼特·道格特(Pete Docter)继《玩具总动员》、《怪兽电力公司》及《机器人总动员》等热门影片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整部影片清新、纯美,在温情脉脉的叙事方式下,想象力却已发挥到了极致。凭借着充满童趣的幽默台词、温馨感人的故事情节、观影效果极佳的3D画面,尤其再加上细腻动听的电影音乐,《飞屋环游记》在感动观众、赢得赞许的同时,更一举包揽了第6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动画片、最佳原创配乐;第8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最佳配乐等多项大奖。

影片的主角是一位性格孤僻、脾气古怪的气球销售员——卡尔(Carl),他与妻子艾丽(Ellie)从小就梦想着能成为伟大的探险家,去寻找南美洲失落已久的“天堂瀑布”。这个愿望很美好,却有一点遥不可及,以至于直到艾丽去世,也没有得以实现。为了达成艾丽毕生的梦想,兑现自己的承诺,卡尔用氢气球将自己与艾丽终生厮守的小房子打造成了一座“飞屋”。偏在这时,开朗乐观的小男孩罗素(Russell)巧遇了卡尔,并误打误撞地踏上了这幢房子。一老一少就这样乘着“飞屋”开始了他们梦一样的旅程……

可以说《飞屋环游记》呈现给观众的内容是深浅并行的,浅的那层通俗易懂,在未经世事的孩子眼里,它是跌宕起伏的传奇童话;深的那层辛酸无奈,在经历过爱情与离别的大人眼里,它是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在人们欢笑、哭泣、叹息、思考的时候,悄然把影片推入潜意识层中,深深烙印在人们心灵上的,则是影片中感人至深的音乐,它对故事的情节发展、制造戏剧性的心理冲突和表现人物情感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主题音乐为影片打下温情的底色

《飞屋环游记》的配乐在与画面的契合上可以说是天衣无缝,这都要归功于影片的作曲——近几年开始崭露头角的美国作曲家迈克•吉尔奇诺(Michael Giacchino)。他曾为《超人特工队》、《料理鼠王》等影片担任配乐,擅长将爵士、摇滚、流行等曲风融入到传统交响乐的创作之中,但相比于前两部影片,《飞屋环游记》在配乐上则偏向于回归正统的作曲技法。

影片从头到尾都由一个明快而简洁的动机贯穿始终,尽管它在为不同场景服务的时候,被赋予了不同的配置方式,用不同的速度进行演绎,甚至被发展成各种不同的场景音乐,但是每当探险之梦被点燃的时候,在我们耳畔响起的总是那一串轻松跳跃的旋律,这便是“冒险主题”。

卡尔与艾丽的第一次相遇是在一幢破旧的小房子里,当时谁也没有想到,那就是日后他们相伴一生的温馨小屋。不折不扣的假小子艾丽,头戴飞行帽,手握方向盘,嘴里不停地发号施令,自娱自乐地在幻想的世界里玩着灵魂冒险。卡尔闻声而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经过精心装扮的“飞机驾驶舱”,不巧被艾丽发现。不善言辞的卡尔显然被霸气十足的艾丽给吓着了,两个人的性格也在此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艾丽给卡尔别上了一个汽水瓶瓶盖,告诉他说这是探险俱乐部的会员勋章,随后便不由分说地拉着羞涩的卡尔去找回他那个因受惊而脱手飞走的气球,两个人便这样成为了志趣相投的童年玩伴。“冒险主题”在这时第一次出现,清新简洁的华尔兹在钢琴小心翼翼的弹奏下,把两个小毛孩子纯真的感情刻画的淋漓尽致。音乐在这里既可以理解成卡尔内心的幸福独白,又可以说成是故事的叙述者,它描摹了内敛对张扬,憨厚对霸道,就是这样极不搭调的两个人却又出奇地互补。也许,这种温情的音乐底色也解释了影片中一个值得回味的细节——那枚“瓶盖勋章”,卡尔足足戴了一辈子。

伴随着“冒险主题”的第一次出现,影片的温情基调就已经基本奠定了,不论是对卡尔、艾丽平凡幸福生活的逐一呈现,还是在艾丽去世后,卡尔、罗素展开的华丽探险,都是围绕着那个艾丽梦寐以求的愿望——抵达“天堂瀑布”,那片即将消失的土地。所以,当卡尔为了帮爱人实现梦想,用氢气球带着老屋飞向天空时,即便这一举动是如此的难以置信,任凭所有的路人都投来惊异的目光,音乐却依旧淡淡的、静谧的由弦乐器抒情地进行演奏,这种配乐方式的运用在以往影片的飞行场景中是较为罕见的。

另外,作曲家还对“冒险主题”进行了多次的变奏和发展,并将其应用到了影片的其他场景之中。例如当卡尔、罗素穿过浓雾,到达“天堂瀑布”时,他们看到了一番美得令人窒息的景象,而音乐在此也放慢了速度,平稳的和声进行就好似卡尔如释重负的心情一样舒展、满足,他看着艾丽那张珍藏已久的“天堂瀑布”相片,百感交集地说道:“艾丽,它的确太美了,我们成功了”。再比如高潮处卡尔、罗素为解救大鸟凯文(Kevin)与反派人物查尔斯(Charles)进行最终对决的时候,作曲家为了贴合紧张刺激的战斗画面,将“冒险主题”在保留基本动机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形,以短小的节奏音型为主,音乐由铜管乐器主奏,这样得出的配乐效果则更加具有张力,为影片增添了不少戏剧色彩。

可以说,“冒险主题”的首尾呼应,使得《飞屋环游记》的音乐脉络比较清晰,影片的中心和主旨也比较明确,温馨浪漫的情节在感染观众的同时,更可以受到动画片的主要受众群体小孩子们的喜爱。

二、音乐叙事彰显情绪变化

《飞屋环游记》的细节构思精巧,相信看过的人们都无法忘记影片开始后不久的那段“音乐叙事”。

摄影师的闪光灯“咔嚓”一声,音响完成了时空的转接。两个小孩子“忽然间”长大成人,相爱结婚,甜蜜地将他们偶遇的那幢房子装修成了温馨可人的爱巢,生活中充满着童趣与奇思妙想。由于对探险满怀热忱,他们一个成为了主题公园里南美景区的向导,另一个则选择在离她不远的地方卖气球。两个人经常爬山看风景,看日落。艾丽总是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卡尔则气喘吁吁地吃力追赶;艾丽习惯一个劲地说,手舞足蹈地勾画着心中的幻想,而卡尔则喜欢认真地听着,享受那个属于艾丽的世界。不能生育对艾丽的打击很大,卡尔为了让她开心起来,再一次启动了两个人的冒险计划,于是小两口开始往“天堂瀑布探险基金”的储蓄罐里存钱,期待着攒够旅费的那一天到来。硬币堆得越来越高,梦想的距离越来越近,可是生活总是充满意外,车轮爆胎需要更换、腿部受伤需要就医、房屋破坏需要修缮,探险基金总是在存满之前被挪为他用。不过夫妻俩却总是乐此不疲地继续存储,微笑着面对种种挫折。年复一年,时光就在领带花纹的变更中飞逝,转眼二人已满头白发。卡尔这才突然发觉,在一辈子都快过完的时候,自己竟还没有实现当初对艾丽的承诺。于是他下了决心,买了去南美的机票,准备在例行看夕阳的时候给艾丽一个惊喜,可是此刻的她却再也爬不上那个只属于他们俩看晚霞、等日落的山丘了……

上述如此大段的故事内容,在影片中只不过是几分钟的片段而已。在这期间,人物间没有一句对话,也没有一声音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只有一些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生活场景。所以音乐在此刻成为了除画面以外,分量最重的一种叙事手段。开始时,音乐为观众营造了极为轻松明快的氛围,弱音器小号、小提琴、钢琴、单簧管等乐器轮流进行着旋律上的交流,再配合上由弦乐、打击乐演奏的副声部加以润色,音乐轻柔、和谐,完美地演绎着二人婚后的幸福生活。音乐上出现转折是在艾丽从医生那里得知自己无法生育的时候,钢琴轻柔地弹奏着较为缓慢的主题音乐动机,犹如独自坐在家门前院子里的艾丽一样,苦恼、忧郁。直到卡尔提出探险计划安慰艾丽以后,音乐才逐渐加入和声织体,并加入弦乐器俏皮的拨奏,以预示新的生活即将开始。艾丽晚年生病卧床,病榻上的她满足地翻看着已被照片填满的探险手册,感受着卡尔对自己深沉的爱,没有遗憾地离开了她的爱人。音乐在这一段落采用钢琴独奏的方式,一方面是为了贴合卡尔伤感的情绪以及对亡妻的深情想念,另一方面则是卡尔日后孤僻自闭、形单影只的生活写照。甜蜜与哀伤的琐碎细节经过影片含蓄的暖色调处理以及内敛的音乐加工之后,令人唏嘘不已。

三、音画结合产生奇特魅力

《飞屋环游记》的音乐是比较典型的动画片配乐,其音乐与画面的结合非常细致,大部分时间内处于音画同步的范畴。无论是带动观众的情绪,还是揭示人物的心理,以及引领叙事的节奏,音乐都与画面处于比较精确的同步状态。这种状态确保了观众,尤其是少儿观众不会产生阅读上的障碍。

不过,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场景中,影片也使用了其他的音画结合方式。其中最为特别的就是在妻子艾丽去世后,影片的叙事风格由浪漫主义回归到现实主义的时候,所使用的一段音画对位。这是老人卡尔早上起来下楼的一场戏,这位单身老人的身体已经相当不好,他在下楼的时候甚至不是走楼梯,而是借助残疾人的自动滑轨,连沙发带人沿着楼梯一起运送到楼下。此时,音乐中出现的居然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歌剧《卡门》中的著名咏叹调——《爱情是一只自由的小鸟》的旋律。这首歌曲采用的是西班牙哈巴涅啦舞曲的风格,曲调欢快而富于跳跃性,正好与卡尔不动声色的借助工具下楼,中间偶遇故障却又顺利排除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让人觉得可乐,更让人觉得一丝悲凉——与妻子生活在一起的卡尔曾经是那么快乐,而如今却老气横秋,行将就木。音乐中所描绘的爱情,已经离他远去。现实的残酷不言而喻。

四、音乐完成人物心理活动描绘

影片的主人公卡尔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从小到老他说的话都相当有限。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心理活动异常丰富的人,老年的他经常陷入对逝去爱人艾丽的思念及以往时光的回忆之中。影片角色性格的设定使得导演不可能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来让卡尔直接说出他的想法,因此音乐就成为最佳的表达工具。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段落,无论是卡尔凝视艾丽收藏的“天堂瀑布”照片时,还是他轻抚妻子的照片沉默不语时,我们都能听到音乐像画外音语言一样,将其内心所想所感娓娓道来。这其中,最为突出的,也是影片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情节,当属卡尔在完成了将老屋带到“天堂瀑布”悬崖上方的夙愿后,坐在他自己的沙发上翻看艾丽的探险手册这一场景。

在这一段落中,卡尔不顾大鸟凯文的死活和罗素的请求,执意要将老屋拖到“天堂瀑布”的悬崖边上。当他终于达到目标,如释重负般的坐下,翻看妻子留下来的探险手册时,竟发现书中后半部分的探险内容,都是他和艾丽两人美好生活的珍贵照片。显然,这些都是妻子在日常生活中精心收集并粘贴上去的。书中的最后一张照片是夫妻两人晚年时的一张合影,卡尔坐在他那方正的单人沙发上,而在他的左手边,艾丽则坐在她所喜爱的高靠背椅上,老两口冲着镜头异常满足地微笑着……此时,伴随着卡尔慢慢翻动书页,主题音乐以缓慢的速度,用钢琴单独的方式演奏出来。这里的钢琴音色是如此的清纯,像一滴滴晶莹的泪珠敲击着观众的心灵。画面中,卡尔在幸福的微笑,他内心的满足与感动,完完整整地被音乐抒发出来了。不过,就在合影的右下角,留下了艾丽临终前写给卡尔的一句话:“Thanks for the adventure—now go for a new one. Love Ellie(感谢这段探险——现在开始一段新的探险吧。爱你的艾丽 )”。看到此言,卡尔的心里产生了触动——妻子一辈子的夙愿,或是说自己历尽千辛万苦所完成的目标,并不是最为重要的东西。真正的探险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他们一辈子风风雨雨、相濡以沫走过来的平凡生活。妻子并不希望丈夫生活在回忆之中,更不希望他自我封闭、为达成曾经的目标不惜一切,她真正期盼的是他能早日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在新的探险中完成自己的使命。这种心灵的触动由细腻的音乐表达出来,作曲家在原来清澈纯净的钢琴音色基础上加入了微微颤动的弦乐,随着卡尔拿起罗素挂满徽章的缎带,木管乐器逐渐加入,让音乐有了一个明确的结尾:一个旧的目标已经完成,接下来卡尔的使命便是帮助罗素完成拯救大鸟凯文的任务,为此,他不惜放弃曾经视为生命的老屋。

可以说,正是音乐完成了对卡尔内心活动的表述,让我们对其性格的转变有了明确的认识,从而将故事情节顺利推进到最终的大鸟保卫战中去。

作为2010年奥斯卡最佳配乐奖的获得者,《飞屋环游记》在音乐的设计和使用上确实相当独到。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好莱坞音乐创作中让音乐长时间伴随画面,带动情节的发展的作用,几乎做到了与每一帧画面同步;另一方面,它又突出地展现出了单一主题音乐丰富的变化效果,精彩的音乐叙事效果,幽默的声画对位效果和细腻的音乐心理描绘效果。从音乐所占的比重上来看,《飞屋环游记》的音乐是电影本体语言中极为重要,并且非常出彩的组成部分,这也是迪斯尼和皮克斯动画片长期以来的优势之一。其对电影音乐语汇的把握,是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和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最新迪士尼动画电影《海洋奇缘》观后感

全文共 1626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部典型的迪士尼动画电影海洋奇缘》,影片的主人公依旧是一位公主,一位非典型公主——酋长女儿莫阿娜。电影的情节既老套又新奇,集套路与反套路于一体。首先,电影遵循了迪士尼公主电影的模式,上天选定,追求梦想,寻找伙伴,受到挫折,导师的鼓励引导,重拾信心,最后战胜最终大Boss迎来大团圆的套路情节;其次,整部电影都是满满的鸡汤。还有,一言不合就唱歌的传统仍然没有丢掉,虽然这点值得吐槽,但不得不承认,迪士尼的配乐都很好听,主题曲《How Far Ill Go》的中文版是由《Let it go》的操刀人,香港制作人陈少琪填词,值得一听。

之所以说这部影片反套路,一是由于它在整部影片中完全剔除了爱情的因素。从最开始迪士尼的公主依附于王子才能得到幸福爱情,到后来《冰雪奇缘》中王子成为反派,在迪士尼的电影中王子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在这部影片中,王子完完全全消失,也不再有爱情的因素,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呆萌的半人半神伙伴。二是我们可以看到在莫阿娜的人物塑造上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美好优雅的白富美形象,而是一个运动神经发达的异域少女。在性格方面,除了具备勇敢善良的迪士尼公主典型性格之外,更侧重了她的独立性。影片中莫阿娜说服毛伊和她一起归还 后,本可以直接依靠驾船技艺高超的毛伊即可,但她并没有,而是极力要求毛伊教她如何驾船。这与以往的迪士尼公主是完全不同的。莫阿娜不需要王子来拯救自己,恰恰相反,她才是那个救世主的角色,拯救鱼尽粮绝的小岛,唤醒自怨自艾的毛伊,解救失去宝石变成恶魔的女神。这也是近年来迪士尼动画电影的一个变化趋势。

影片中涉及到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问题,展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家长:第一种是以父亲为代表的家长——严父,以自己的经验来控制子女的发展。首先,我们不否认这种家长对子女的深爱,然而,这种深爱有些时候会是一种伤害和束缚。他们以自己的经验构造一个有限的空间,仅允许子女在这个空间里发展,尽管子女表现出了对外部世界的向往以及对梦想的追求。影片里莫阿娜走出孤岛的最大阻碍就是来自于父亲图伊,父亲年轻的时候曾经也是梦想追寻祖先脚步、向往跨越海洋的热血青年,只是兄弟不幸在出海中遇难的挫折浇灭了他的一腔热血,从此再也不肯出海,甚至严禁自己的女儿莫阿娜出海去追求梦想。以自己的失败的经验为标准,阻碍子女的自由发展。另一种则是以奶奶为代表的完全相反的一种家长类型,宽容鼓励的导师型家长。奶奶在鼓励莫阿娜出海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莫阿娜受到挫折后,又化身成 鲽鱼来到她的身边鼓励她。最后一种也是以上两种的综合体——以妈妈为代表的温和型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担心,不鼓励孩子冒险,但当他们决定之后就不会再阻挠,只会默默地支持。

这部电影的主旋律就是寻找心底的自己。主角莫阿娜是南太平洋的波里尼西亚小岛上的酋长女儿,从小就向往着海洋,然而出海是被父亲严令禁止的。父亲把她带到山上告诉她终究要担起酋长的责任活成别人想要的模样,向往海洋的莫阿娜就这样被限制在孤岛上,被迫完成父亲给予她的梦想。幸好她有一个支持他的奶奶。于是,当岛上面临粮绝的危机后,莫阿娜一个人偷偷跑出孤岛,在海洋的帮助下去归还特非提之心,拯救小岛,同时这也是莫阿娜寻找自己的一场冒险。莫阿娜在这场冒险中不仅找到了自我,同时也帮助那个半人半神的毛伊找到了自我,克服了对鱼钩,或者说对神力的执念。最后,莫阿娜把特非提之心还给了大Boss恶卡,恶卡又变回了温柔的女神,从而拯救了所有人,皆大欢喜。这就是影片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寻找心底的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被他人左右,不被困难打败。

影片的亮点还在于展示的南太平洋异域风情,美到不可思议的海洋,毛伊身上独特的纹身文化,莫阿娜回忆祖先出海的原始大气的景观,影片结尾向摩西分海故事致敬的画面,都很令人惊艳。当然,搞笑担当——神经质的鸡,螃蟹怪和莫阿娜与毛伊的相处方式让这部影片在鸡汤之余不乏笑点。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剧情平淡的惊艳之作,至少凭借不撒狗粮这一点,就值得一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合家欢动画电影《欢乐好声音》观后感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爱乐之城》的音乐刷爆朋友圈,今天上映的好莱坞动画大片《欢乐好声音》同样也是一部“很好听”的电影。如果说《爱乐之城》的音乐是浪漫悲伤的话,《欢乐好声音》则完全是流行当道,整部电影涵盖了超过65首由不同时代著名歌手演绎的热门歌曲,从传奇乐队披头士到当红的水果姐Katy Perry。从《Shake it off》《Bad Romance》,到《I am still standing》《Firework》《Stay with me》等热门流行歌曲,在片中都唱了个遍。

与《疯狂动物城》相比,《欢乐好声音》的故事还是相对套路了点,也少了一些创新和勇气。不过,自我挑战、平凡人的梦想等题材在观众当中依然买单。

不过,在人物角色的设计上,《欢乐好声音》无疑是成功的——拥有25个孩子的家庭主妇罗茜塔,繁重的日常家务让她累得喘不过气,几乎快要忘记自己还有唱歌的梦想;少女艾什,她和男友建立了一个朋克摇滚乐队,但男友总是打击她,让她觉得自己没有音乐才华;大猩猩强尼,父亲一心想培养他继承自己的事业,他却只想弹琴唱歌;老鼠歌手麦克,有着动人的歌喉,个性却很自大,而且有很强的心机;小象米娜,巨型身体下却藏着一颗胆小敏感的心,拥有天使的嗓音,却始终无法与自己对舞台的恐惧和解。

除了这些主角之外,片中还有各种各样可爱治愈的动物配角,比如“罗茜塔”的搭档,无处不在地臭美爱show,却依然人见人爱;还有模仿“日本女团”的五只小浣熊团体,简直就是对偶像团体整齐划一制式化的狂黑。

相比起照明娱乐之前打造的“小黄人”,《欢乐好声音》在人物的塑造上丰富很多。五位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和问题,但每条线的故事都相对完整,处理也得当。而这些角色为何会让观众更喜欢,正是因为它们比“小黄人”让观众更有情感共鸣,是一部真正的合家欢动画大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合家欢动画电影《欢乐好声音》观后感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片名就让我不自觉地想到了《中国好声音》,电视节目中标志性的旋转椅和魔性的“告诉我你的梦想”在观影期间一直在我脑海里打转,虽然在影片中并没有类似的道具和对话,但也总免不了和“梦想”二字挂钩。没错,这就是一部教你如何实现梦想的治愈系喜剧动画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有各自不同的梦想,并为之付出过不同程度的努力,最终他们都跟随音乐找到了自己,也做回了自己。剧院老板考拉,因为6岁的时候看了一场音乐剧而爱上音乐,在爸爸的支持下,花费爸爸辛辛苦苦三十年靠洗车攒下的钱买下剧院,如今剧院却面临着破产的可能,他为重振戏院而决定举办选秀比赛,在发现奖金金额错误后,也没有直接放弃,而是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由于种种困难,剧院最终还是被摧毁,剧院是考拉的一切,也是考拉的信念,依靠着这一信念,他重新回到洗车的老本行,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完成未完成的梦想。歌唱选手猪妈妈,一个人养育着25个孩子,繁重的抚养任务让她难以从“妈妈”的角色中抽离出来,每天的哺乳和家务就快要让她忘了自己是谁。然而一场歌唱比赛,让猪妈妈迅速找到她遗失的快乐、感动和美好,最终也让猪妈妈找到了最真实的自己,也做回了最真实的自己。

仔细看来,我们从《欢乐好声音》的每一个角色里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有创业失败打算东山再起的有志青年、有被工作和家务吞噬想要解脱的家庭主妇、也有心怀梦想却无处释放的文艺青年,更有想要走出社交恐惧症阴影的弱势群体……电影影射了这个被利益熏染的社会,同时通过一个简单的歌唱比赛突出了人与人交流的纯真与质朴,整部影片并没有什么大放异彩的地方,它恰恰是通过对人物的描绘做到了最平凡最真挚的感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可能向远望去仍然不尽如人意,不要慌张,只要肯为梦想而奋斗,至少你的一生没有白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8月25日动画观后感鉴赏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朝番:

斯坦因之门21话:这一话看着有些心酸,不仅仅是真由里,还有红莉栖的命运,8月25日动画观后感。陷入这样的悲剧命运loop的冈部,的确是很可怜。游戏结局就不去找了,等TV版的结局好了。不过感觉TV版氛围不如游戏的一个原因,是BGM的插入问题,太多地方是无BGM,而关键剧情插入的BGM还基本都是原著那几首,所以感染力还真有些不如原著了。

神明DOLLS8话:匡平等人离开了村子回到了都市,随后就陪着诗绪去海边玩,结果晚上赶上台风来袭,出了点事故不过在诗绪和苦苦里的帮助下没有出更大的乱子。诗绪也为苦苦里帮助了别人,是善神而感到高兴。但接下来在图书馆里,日日野和诗绪遇到了阿几,内心充满憎恶的阿几却表示稻草人们只是杀戮破坏的工具,这又让诗绪内心动摇了起来,匡平安慰说这个还是要看人心,在海边发生的就是最好的证明。さて,匡平君,你啥时候能够黑化呢?

夕番:

偶像大师7话:这次的三主角是弥生、响和……伊织,观后感《8月25日动画观后感》。喂,大额头钉宫你真的是2号主角么?主要是围绕弥生的家庭展开,虽然其间和弟弟产生了一点纠纷,但在伊织的劝说下,以及众人的协助下,姐弟俩又和好了。看着天然呆的弥生,还真是个好姐姐啊。

白兔糖6话:种植成长树的一话。想想以后有机会的要不要也给自己的孩子种一棵呢?虽然这个随着小树苗长大跳过去的训练方法,我小时候就知道了也想尝试过XD。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神作”动画电影《你的名字》观后感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凡是重要的事情请一定要及时再及时、反复再反复记录,不要认为自己的记性有多好。重要的事情说多少遍都没用。这也是动漫当中实在无力吐槽的一点。

好吧,我再承认,我不解风情,不懂浪漫,不懂欣赏。可是这剧情需要的意图也太明显了吧。硬生生将你带入那个场景,告诉你,你就是不记得那个人的名字了。唉。

第二:女配角一定不能漂亮,绝对不能漂亮,一定的一定绝对的绝对不能漂亮。动漫当中出现的一个人物,奥寺前辈。果然女配角比女主角漂亮,这就一定是青春言情剧的套路。而且确实相当吸引眼球,完美形象呗。至于一个小细节,故事最后奥寺前辈手上的戒指,和男主角死党手上的戒指,总是有种就是想要你往两个人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方面去想。哎。

第三:莫名其妙网上看见一个点,说是男主在写给女主手上的名字,为什么不是男主的名字,而是那啥。因为正面去看,是男主的名字,然后调转180°反过来看,就是几个字。我还以为新海诚还有这么变态感人的点,结果一查,YY罢了。只不过是另一个感人的梗罢了。

假设你们互相暧昧,但彼此并不知道对方名字,相约不说出来而是写在对方手心。写那三个字总比写名字直截了当浪漫得多吧。而更加不解风情的在于,在咨询朋友之后得知,更有可能男主不写名字的原因在于,日文里那个名字短时间内还真没办法写好。所以咯,摊手状。

当然了,要强行解释为,为了给整部动漫主题“你的名字”作点睛之笔,我也认了。

第四:男女主角,你认真去想,他们其实是姐弟恋。正所谓女大三抱金砖。我给大神长跪不起。这鸡汤得趁热喝。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温馨惬意的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观后感

全文共 1430 字

+ 加入清单

1995年,我是一个上初中的小毛孩,在小县城的破电影院里看了《玩具总动员》,从此记住了皮克斯。一晃,十四年过去了。已经工作的我,在豪华厅里戴着3D眼镜看完《飞屋环游记》后发现,那种最简单最纯真的美好原来从头到尾都还在,没变过。

我想,这是皮克斯给我最好的礼物。

2000年,我上大一,在北京过得茫然无绪,给初恋女友写电子邮件想要见一面,她找了一首歌词回复我,说不必再见。那首歌叫《爱的代价》,头一句就是“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一朵永远不凋零的花”。一转眼匆匆九年。今天,在短短五分钟里,皮克斯让一生的爱绽放又谢幕,留下的只有墙上那幅画,“天堂瀑布”,他和她在少不更事的岁月里就约好要去的地方。

于是我又想起了这首歌,虽然人已远去,但年少时的梦还在,还是永不凋零的花。

《飞屋环游记》不是一部好笑的电影,它的笑料很多时候毫不出奇地陈旧,就像绝大多数好莱坞喜剧里的常见桥段。但它是一部足够美好的电影,以至于今年只过了七个月,我就想把它列为年度最美好电影,以至于在这三五年来的皮克斯作品里,对我来说它是最美好的一次大梦。

它的所有一切,从角色设定到情节转折,都落入了俗套,但皮克斯做到了化腐朽为神奇,把一部动画片的基本任务——让人做梦、相信童真再一次发挥到了极致,不由得让我想起弗兰克•卡普拉的《美好人生》——那部每个角落都充斥着俗套的电影,却成了电影史上最励志的经典。

我想说,忽略那所谓的3D技术吧。也许在看《地心历险》的时候,我们寻找的是被技术震撼的刺激,而《飞屋环游记》却实打实地让我忘记了3D技术的存在,它是不是立体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银幕上有这么一个童话让我暂时忘掉现实的烦恼和失落,让我奋不顾身,老头子实现了七十年的梦想,也就是替我到过了一回失落的大陆。

我不知道是不是罗伯•雷纳的《遗愿清单》为皮克斯提供了灵感,但当气球飞起那一刻,我脑海中浮现的却是《练习曲》中那句名言:“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就不会做了。”皮克斯,数码时代的迪斯尼,绝非一个技术主义者,而托了皮克斯的福,我们得以一次次地追寻自己心中的那一个“天堂瀑布”。

这一次并不是没有缺点,至少在主题的聚合度上,比起上次《机器人瓦力》要差得多。显然,两个机器人的故事把全部力道都放在了末世爱情上,那种对爱情理想的极致追求其深度力度,都不是这次能比的。《飞屋环游记》想说的东西太庞杂,勇气、责任、友情、爱情,这间接导致类型片混搭也参差不齐,有点像四不像版的“印第安纳•琼斯”。

片子的后半段也不如前半段来得精彩。实际上,万千彩色气球腾空而起、老人暮年终于实现飞翔探险愿望,是这部电影最精彩部分的结束,再往后,尽管幽默多了、节奏紧张了、故事激烈了,但再也没有给我带来这个场景之前的那些不可理喻的感动。

对我来说,仅仅那一生闪回的五分钟,就已经够我打上五颗星。明快温暖的音乐,青梅竹马的爱情,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种种缺憾,好像都在银幕上找回。在走向白发苍苍的路上,生命充满了遗憾和圆满——两个凡人在俗世中逐渐远离年少立下的理想,但也在成长中得到相依为命的幸福。看似蜻蜓点水的MTV式短片,是皮克斯一直以来的重要法宝,也成了这部电影的灵魂。

正是有了这样并不伟大但却感人至深的爱情,最后那个并不圆满的结尾才得以寄托了得失不萦于怀的哲理。气球带走了一生最爱的人,从此再没有实体物件可以再让老头抚摸和惦记,但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时光都刻在了脑海里,至于有没有照片、有没有画,又有什么重要呢——当你有了爱,又实现了梦想,在哪不是天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海洋冒险动画电影《海洋奇缘》观后感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任何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物,都有可能或者正在变成现实,就像100年前的人们无法想象到的万物互联一样。

AR、VR,全息投影,物联网,人工智能,未来,我们的孩子将过上我们不曾见过,也从未理解的生活。

未来人们可以从“人体器官商店”订购用自身细胞培育的备用器官,未来将能够拥有饲养灭绝动物的动物园,未来我们将不再惧怕衰老……

就像《黑镜》讲的一样,未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将充满智能机器人,而且人类无法将自己同它们区分开来,我们也将是机器人,与机器人互相联系。

未来正在到来。

有人说,我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我们不知道,也许未来的孩子还需不需要奔跑。

这是一个时代的黑色幽默。

海洋奇缘》让我想起职业规划师古典有一个演讲。

他说,今天的小学生真正在人生的顶峰、最需要小学所教的能力,是什么时候?其实不是高考的时候,而是35岁的时候,这一辈子他在职业最顶峰的时候,最需要运用到一些从小到大学习的人际技能。所以今天所讲的人才,是要适应他35岁也就是2040年的社会,而不是适应16、18岁高考时候的人才。

莫阿娜的父亲从小让她学习部落礼仪、农耕手作,踏上航路后没有任何航行经验的莫阿娜不得不从头学起。

她要学习一切和航海有关的知识,学习如何和陌生的、可能并不友善的人相处,学习在危机情况下快速判断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看世界的路上让她学到了很多。

好在,迪士尼的动画都有一个完满的结局,好在,莫阿娜实现了理想。

看完电影我和儿子说,我希望很多很多年以后,我可以会对你说,儿子,好在我给了你坚持理想的勇气。

而写下这些,我最对他想说的是:

因为我爱你,所以希望你多看看世界。

看的到好的,也经历坏的。

看得懂套路,也受得了伤。

知道自己的极限,守住不能碰触的底线。

跌得了跟头,但永远都有爬起来的力量。

任何逆境时都记得给自己鼓励,别担心,理想总会让你出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首部音乐动画《欢乐好声音》观后感

全文共 2860 字

+ 加入清单

本片讲述了考拉BusterMoon(Matthew McConaughey配音)经营着一家剧院,但是因为剧院生意日益惨淡,面临着倒闭的局面,所以他决定力挽狂澜,举办一场民间歌手大选秀,想借此让剧院重振声威。本来他设定的奖金是一千元,却被秘书蜥蜴太太误打成了十万元,导致大批选秀歌手蜂拥而至,最终选出,猪妈妈Rosita(Reese Witherspoon配音)、老鼠Mike(Seth MacFarlane配音),黑猩猩Johnny(Taron Egerton配音),公猪Gunter(Nick Kroll)、豪猪Ash(Scarlett Johansson)等,剧情由此展开。本片毫无尿点,笑点与泪点齐飞。

Buster Moon,剧院老板。因为6岁的时候看了一场音乐剧而爱上音乐,在爸爸的支持下,花费了爸爸辛辛苦苦三十年靠洗车而攒下的钱买下了剧院,但如今剧院却面临着破产的可能,他为了重振戏院而决定举办选秀比赛,在发现奖金金额错误后,也没有直接放弃,而是想方设法来筹集资金。他拥有乐观向上的精神,他认为跌至谷底并不可怕,因为可以开始绝地反击。也凭着一腔热血,他希望前巨星Nana可以出资赞助,为了Nana满意,他特意举办了一场精美绝伦的预演,可惜因为意外,剧院被彻底摧毁,他也倍受打击,在其他人的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他决定干回老本行——洗车。洗车这一段也是我非常感动的一段。当时他让好朋友Eddie来某街找他,并把红短裤拿来,我当时就在想要红短裤干嘛,好嘛,可能是怕把衣服弄湿,所以脱了衣服穿着短裤洗车。他也确实是这样的,但是我没想到他不是用抹布洗车,而是用自己的身体,演到这里的时候确实笑点十足,大家都笑的很开心,但是我觉得更多是感动。从这里可以看出来Buster的父亲靠这样的方式洗了三十多年的车,把攒的钱给他买剧院是多么的不容易,而如今剧院就这样没有了,对于Buster而言,不仅仅是自己的梦想毁灭了,还有自己深深辜负了父亲期望。

猪妈妈Rosita,是25个孩子的妈妈。25个孩子的妈妈,就算是在动画世界里都觉得太不可思议,她每天就是围着孩子和老公转,虽然很忙,却忙的机械而无存在感。她拥有一副好嗓子,但过于拘谨,没有舞台表现力。于是Buster让她和公猪Gunter组成组合。Gunter身体灵活,舞台表现力极强,同时人又非常乐观、热情。他的热情和Rosita的拘谨形成了鲜明对比。而Rosita也就是因为拘谨而一直放不开,甚至想要彻底放弃参加比赛。大家告诉她一定要放空身心、摒除杂念,这样才能放得开,才能真正的做回自己。而这对于Rosita来说非常难,毕竟一直以来她的角色都是妈妈和老婆,已经忘记了本来的自己是什么样子。这和现在的很多人一样,这里并不是特指那些牺牲事业,照顾家庭的女性们,也包括那些因为太过于繁忙,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睡觉的上班族们。大家埋头苦干,做着工作需要我们做的事情,每天都像行尸走肉一样,忘记生活,忘记梦想,忘记自己。有时在半梦半醒之间,突然想起来自己的梦想,自己想要的生活,当初自己努力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而心生唏嘘。Rosita也是在半梦半醒之间,跟随音乐,找到了自己,也做回了自己。

老鼠Mike这个角色是一个卖唱歌手,高傲、自大、脾气还暴躁,也正是因为他,Buster的预演被搞砸,剧院坍塌。但是不得不说,这个角色很有味道。唱歌是他的梦想,也可以想象他年轻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满腔热血的小老鼠,胸怀唱歌的理想,希望有人可以赏识自己,但是四处碰壁,片体鳞伤,在无数次的失败中养成了刻薄的脾气。但是尽管如此,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选择了靠卖唱为生,艰难,但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黑猩猩Johnny是个大块头,他的父亲兄弟是抢劫犯,但是他却有个音乐梦,不想当跟父亲兄弟一样的猩猩,所以他背着大家偷偷参加了选秀比赛。他虽然是大块头,但却拥有一颗柔软的心和一副温情的嗓子。也正是因为赶着参加排练,他没有准时的接应正在抢劫金块的父亲,导致父亲和兄弟被关入监牢。在他探视爸爸的时候,他告诉爸爸他当时没来得及赶过来是因为去参加了唱歌比赛,他爸爸非常生气,认为自己怎么会生出这样孬种的儿子,所以也就拒绝再见他。相信很多人也像Johnny一样,自己的梦想和家人的梦想大相径庭,家人也不支持自己,甚至对自己的梦想嗤之以鼻,多少人顶不住压力选择了屈服,可是那样的生活不是我们的人生,那条路不是我们应该走的路,而是被别人赶着走的别人的路。

豪猪Ash跟男友是一个组合,但是男友是主唱,自己只是一个配角,男友也希望自己安于配角这个设定。两人一起来参加选秀,Buster只选中了她。男友心生嫉妒,希望她不要参加比赛。而她却觉得自己参加了,拿到了奖金,就有钱建立工作室,男友就可以出专辑,更多人也可以听到男友的歌,其实可以说她就是一个在恋爱里没有脑子的人,跟着男友的脚步走。所以男友的出轨,以及分手的打击是重塑她的最好时机。她自己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了适合自己的歌,也赢得了成功。特别是满场镖刺的场景也是让人难忘。其实Ash这个角色是近年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强调女性的自主,脱离男性,成为一个坚强独立的时代新女性。

大象Meena是一个害羞的姑娘。天籁之声,却过于胆怯,不敢展现。她在海选的时候甚至没有开口就被Mike推下去了。误打误撞的成了剧院的表演助手。虽然Buster不断的开导她,她还是没有勇气站在台上唱歌。直到剧院被毁,Buster颓废,她希望可以用当初Buster鼓励自己的话让Buster再重拾信心,却被Buster狠泼冷水,一人游荡到剧院,坐在废墟之上,终于唱出了那首《Faith》,而Buster也受她的鼓舞,决定再次起航。Meena也在最后的表演上大放异彩。

最后这场表演,大家都突破自我,各现所长,在剧院的废墟上展现了一场绝世的表演。靠着精彩绝伦的表演,本来寥寥数人的剧院渐渐人山人海。而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几位表演者的家人,他们表现出了对家人表演的支持。就算是Johnny的父亲也在电视里听到他的演唱之后越狱出来支持儿子。其实追逐梦想的道路虽然艰辛,但是最害怕的不是道路的崎岖,而是在崎岖路上没人理解、没人支持。影片最后,剧院在Nana的支持下重建,所有人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也许大家觉得这部电影也许没有那么出色,也就是普通的励志套路加上好听的歌。可能因为我现在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吧,所以特别感同身受。我前不久顶着很大的压力辞了一份在大家眼中都不错的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个女生还说很稳定,收入还不错的工作,当时辞职的时候家里没有任何人理解我。辞职之后现在准备自主创业,我也深知自主创业的艰难,我也害怕,也会想退缩,但是生活不会给你退缩的余地。为了梦想你只有勇往向前,道路再崎岖也要咬牙往前走。因为生活,本来就是艰难的。但是,只要为了梦想努力再努力,至少,这一生,你没有虚度。

所以这部电影献给所有有梦想的人,特别是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努力的人,请大家坚持住,不论能否实现,至少,这一生,你没有虚度。

——致所有有梦想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充满欣赏性的动画电影《海洋奇缘》观后感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迪士尼动画内核多为温暖与励志,此次更是为寒冷的冬日带来了些许温暖。

依旧梦想共冒险一色的故事,片中不仅有非常好听的歌曲,类型也很丰富,从美式流行到热带风,充满异域风情的舞蹈也为观众带来满满热情与活力。不同于以往《冰雪奇缘》般冰冷城堡里的闪亮公主梦,此次《海洋奇缘》将背景放在了波里尼西亚,用火辣的热带风情,开启了另一种野性天真。《海洋奇缘》中阳光迤丽的海岛风景,活力健康的大洋洲风情,还有热情活力纯净的莫阿娜,同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悄然拂过观众的心间。

《海洋奇缘》的画面充满了欢乐的色彩。女主角莫阿娜居住成长的海岛,有最翠绿的树林,有最蔚蓝的海洋,有最快乐的孩童,还有最美好的舞蹈和歌声。从纯净透明的天空海洋到叠叠层层的绿意盎然,从无边无垠的漫天星空到缤纷闪亮的怪兽世界,从火山深烟的层层包裹到漫山遍野的小草鲜花,清澈明亮五彩斑斓的画面,迪士尼一如既往。这高度还原的大洋洲风情,令人感受到一暖冬日里的暖流。

和传统公主形象不一样,作为波里尼西亚酋长女儿的莫阿娜,没有王冠,没有公主裙,但她一头波浪般的长发,健康的小麦肤色,活泼开朗的性格,乐于助人的举动,她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快乐,自在,有一颗充满无限向往的心。当这个孩子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勇敢的去往自己向往的海洋时,足以打动我们那颗柔软的心。我们小时候也是成天向往着离家很远的未知的地方,对世界的好奇心一刻都不停歇。大概就像电影中的莫阿娜一样,再恐怖的传说也抵挡不住孩子最纯粹的探究欲。莫阿娜对大海的渴望在父亲的劝阻下越来越强,但她身负部落的责任,不能轻易去冒险。

莫阿娜能为了部落的责任感压抑自己的渴望,但在部落需要她的时候,决然的出海冒险又成了部落的责任所在。责任感也让少女莫阿娜真正地成长起来。

迪士尼的主题一如既往,并不需要多复杂和深刻,但这也是个永恒的正能量话题。迪士尼的工业基础和歌舞天赋,能让这个主题永远传唱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动画电影魔弦传说观后感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剧情简介:

故事主角是生活在海岸边的男孩久保。当一位来自过去的怨灵将他卷入复仇之中的时候,久保平静低调的生活瞬间掀起巨浪。在神灵与妖怪的追杀之下,久保反败为胜的唯一希望就是寻回父亲生前披戴过的那副拥有法力的盔甲。鼓起勇气的久保就此踏上了奥德赛式的征程,而路上等待他的不仅有埋藏在家族里的秘密,还有为保护这片土地与头顶的星空展开的英勇抗争。

神吐槽

A:这就是本片与博大文化的差距。画面与音乐都还好,剧情属于牵强鸡汤。最大的败笔是名字。反派动机莫名其妙削弱故事整体性,后期战斗也有些仓促。还有人设实在是太丑了。

B:又是个亚洲美学皮子西方价值观内核的产品,日本文化元素用得有多娴熟,就会衬得故事涵养有多烂俗,最后结局美式家庭核心价值观强推过头,完全与东方美学形式背道而驰。

C:最后整部台词真的弱到爆好吗?强行说教、强行圣母、强行洗白、强行洗脑也是没谁了,整个剧情和流水账似的,没半点感动,一路铺垫下来全是套路。毫无诚意,七拼八凑的庸俗之作,各种文化堆砌,不伦不类,洗洗睡吧。

打酱油

A:一个种白菜的由于白菜被毁感到震怒而引发的血案。

顶一下

A:记忆是这世间最强大的魔法,它让我们更强大。那些我们心中所爱和所失的记忆,只要我们铭记于心,你就永远无法夺走。定格动画每一帧都是爱,莱卡动画用和风故事包裹的镜头一如既往发挥稳定的暗黑哥特童话,爱是救赎的力量。片尾的二次元动画像浮世绘一样,给我看呆了,不要太赞的动画!

B:今年最好看的动画。很难想象这样一个颇具东方神话色彩的故事完全出自美国人之手,那些瑰丽神奇的想象,那些神秘哥特的场景,都让人惊叹万分。人设让我想到了布袋戏,折纸让我想到了刘宇坤的《手中纸,心头爱》。配乐的弦音很美妙,在影院听完片尾曲久久不愿离开。最后依旧要向定格动画致敬。

C:光怪陆离天马行空地展示了一个想象中的日本美学,说了一个很东方的接近虚无主义动机的主题。画面和配乐极具东方韵味。故事虽没有什么大哲学,但很感人,不足是东方元素的外衣下依然是美式内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动画电影帝企鹅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3050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喜爱电影,是因为借助它可以体验梦想。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当前电影世界充斥着造梦的好莱坞式的大片,以至于世人们也似乎都沉浸在梦想中,忘记了生命的真实与艰辛,忘记了爱与永恒。而雅克吕克《帝企鹅日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向人们诠释了爱的真谛,向人们展示了生命的伟大和艰辛,把人们带到了南极去了解真实的帝企鹅生活,也让人们懂得了什么是永恒。

影片伊始,当白茫茫的南极冰川映入我们眼帘时,自然世界天斧神工的美丽让我惊叹,这就是帝企鹅们生活的世界,昭示了南极洲这个大陆的永恒与神奇。渐渐地,一群黑白相间的动物出现在了画面中。然而,就是它们,在这片黑暗的、寒冷的、干燥的地方,独自完成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影片的故事从帝企鹅从温暖的北方海洋出发开始,每到繁殖季节,皇帝企鹅们好像由身体里某一个信号指引着,集合,然后成群结队,晃晃悠悠行走一个月,来到了他们出生的地方----南极大陆中心。然后寻找自己一生的伴侣,进行交配。雌企鹅产卵之后,小心翼翼将孵蛋交给雄企鹅,自己到海洋觅食。三个月,最黑暗最寒冷的三个月,雄企鹅留守原地孵蛋,它们把蛋放在爪背上面,用肚皮温柔的盖着,走路都是抬着脚尖的。而雌企鹅在海里觅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们不时遭遇自己的天敌海豹,一旦被捉住,便再也不能回来哺育她的孩子了。快到3个月的时候,有的小企鹅已经破壳而出了。灰色的绒毛极其可爱,但是他们还不能离开爸爸。如果妈妈不及时赶到,爸爸很有可能丢下小企鹅,但是更多的爸爸会轻轻的张开嘴,里面有一丁点的食物,可这已经够小企鹅的了。妈妈冒着生命危险赶回来了,它们通过叫声在成千上万只企鹅中找到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爸爸恋恋不舍地将孩子交给妈妈,短暂的团聚后,爸爸不得不踏上艰辛的征途。每一次旅途都是遥远漫长的,那是从南极大陆走到南极边缘呀。这些企鹅们,一步一步挪着,笨重的身体,帮不上忙的双翅,为了繁衍后代,他们如此辛劳,如此艰苦。小企鹅的成长也不时一番风顺,尤其是那些失去父母的小企鹅,它们遭受着各种威胁。当冬天过去,小企鹅已经可以自己游泳了,妈妈带着新生儿们回归温暖的南方。这或许就是一个轮回,一个生命的轮回。

此片我认为最大的败笔就是配音,为什么要加上人声呢?人声的使用使整部电影的艺术性大打折扣,也使观众产生厌倦感。试想一下,整部电影没有人声,只有背景音乐、画面和声音,整部电影会更具吸引力的,观众也更能认真看下去。更可笑的是,企鹅心理怎么想的我们人类知道吗?人声的运用也限制了观众的想象力,让本该更具想象空间的故事定格化。但是,排除可能的人声干扰,《帝企鹅日记》的其他方面是值得可圈可点的。

《帝企鹅日记》是导演吕克雅克继《迁徙的鸟》之后,再次用镜头记录动物世界的生活状态。全片拍摄耗时13个月,从120小时底片中精选出的85分钟。画面非常漂亮,每一个镜头都很追求视觉之美。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每组镜头后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没有反复的重拍,没有听话的演员,每一个成功的镜头之后是无数被摈弃的胶片。正由于摄制组的长期观测和坚持,很多珍贵镜头和极地奇遇才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剪辑成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造就了这部绝世佳作,这也正是其亮点。

第一、唯美的画面

影片整体上具有一种清新、明丽的色调。蓝色的大海、纯白色的冰山、融化的冰柱,十分纯净,让我们领略到自然风光的美丽。尤其是开头那一段南极大陆的拍摄,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让人似乎感受到了南极大陆的魅力。帝企鹅雪白色的腹部、长着浓密细小羽毛的背部以及颈上鲜艳的黄色,都被清晰地呈现出来,不仅真实,而且更具有美感。影片中求偶的那一段拍摄,把企鹅拍摄得惟肖惟妙,整个画面干净、唯美,更体现出企鹅求偶期间的温馨之情,让观众感到非常愉悦。从画面中可以看到,摄影机镜头在南极陆地、冰层、海洋、天空之间来回穿越表现,在穿越中利用摄影机镜头和景别的变化来呈现画面的多变。既有整个帝企鹅家族列队前行的远景,也有小部分企鹅蹒跚的中近景,还有某一只帝企鹅的近景或者特写;既有单镜头表现一只企鹅笨重的步履,也有连续镜头展现帝企鹅滑行和行走的不同的前行方式;既有长镜头对企鹅的某一时刻的活动作连续记录,也有片段镜头对某个滑稽动作的纪录。正是这些精心的拍摄,才营造出了画面的美感与动态。如影片开头,摄影机使用了慢镜头表现了一只跃出冰面的帝企鹅,让我们看到了它优美的姿势。

第二、叙事性的音乐

纪录片一般真实再现场景中的人物音响和环境音响,以表现影片的真实可信。《帝企鹅日记》中,企鹅们的叫声、行走在冰雪上的脚步声以及寒风呼啸的声音都得以真实地呈现,该影片主题音乐、插曲和背景音乐的巧妙使用,为影片营造出极好的“故事氛围”。在求偶季节,企鹅们相互挑选,背景音乐使用了八音盒表达出一种柔和温情之感,表现了爱情的美好;在雌企鹅游到海里觅食时,插曲《海洋之歌》是一首欢快的音乐,表现了饥饿的企鹅终于可以找到食物的迫切心情,然而紧接着一阵急促的、令人紧张的音乐预示着危险的到来,画面随即出现了一只凶猛的“企鹅杀手”——海豹;小企鹅在出生后第一次与暴风雪抗击时,出现了用架子鼓伴奏的背景音乐,节奏和力度很强,表现出一种不屈、顽强的精神,让观众对小企鹅的精神产生了敬仰。《帝企鹅日记》中的背景音乐的使用能够起到表现主题、营造氛围、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第三 经典的剪辑手法

影片画面中使用了一些故事片的剪辑手法,这使影片更具叙事性,也更具表现力。其一,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例如,在企鹅父亲孵化小企鹅时呈现了一段暴风雪来临时的情景,这只是一个在孵化的过程中非常有代表性的片段。在企鹅父亲和企鹅母亲进行不同分工时,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方法,一方面展现雌企鹅到海里找食物的情形,另一方面又表现了雄企鹅在暴风雪中孵化小企鹅的情景,让观众了解同时发生在两地的故事。其二,运用了闪回镜头。在雌企鹅们满载食物返回时,面对开裂的冰缝和水下的声音,画面再次出现了那只海豹的血盆大口,是雌企鹅对之前遇险的一次惊心回忆。

第四、真实的主题

在创作者眼里,企鹅的生活不单纯是一种动物为了生存而做出的本能的行动,发生在帝企鹅身上的种种其实就是人类生活的缩影。发生在人类身上的爱情的甜蜜、离别的期待、归来的喜悦和对后代的精心呵护,帝企鹅的日记完全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对人类的这些的展示。这种人类与动物共同的情感,让观众自然而然地将影片表达的主题延伸到自身的情境中。

《帝企鹅日记》的主题涉及爱、生命、真实和永恒,而在这些主题中无疑最突出的是爱,是企鹅爸爸和企鹅妈妈对小企鹅的爱,也是人类社会中父母对子女的爱。这种爱无私无畏,为了自己的子女,父母可以付出一切,甚至生命。如,雄企鹅在风雨中拥成一团用自己厚实的背朝向风雪,将肚皮紧紧贴在别人的背部,为的只是迎接孩子的出生,这是一种何其伟大的父爱啊。再如,一只幼年企鹅被冻死,她的妈妈不断哀鸣,用自己的噱拍打在死去的孩子的身上,在事实无法挽回的一刹那,她疯狂了,卯足了劲去掠夺其它母亲的孩子,经过一阵厮打和尖叫后,终于平静下来了,丧子之痛已经让她失去了理智。 因为对孩子的爱,母亲变得疯狂。

第五、感人镜头和感人片段

感人镜头:企鹅爸爸怀抱着蛋奔蹉的行走,这是何等的艰辛啊,这又是何等的伟大啊。

感人片段:孩子一天天长大,尽管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跌倒爬起,但比起生命开始时的脆弱,此时孩子即将长大,但有时仍然被海鸥将一些跑得慢的小企鹅掠去,看来生命的成长是多么的不易呀,我们的人类养儿育女又何尝不是这样的艰辛呢?而我们又是否能够理解和懂得我们父母的艰辛和爱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最新迪士尼动画电影《海洋奇缘》观后感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先说结论

两个字——好看

三个字——了不起

四个字——我了个艹

迪士尼又一次证明了什么是动画电影工业的巅峰

画面方面不必多言,虽然没有疯狂动物城那样前无古人的技术规模和设计工作信息量,但是仍然是超乎想象的精致完备和异彩纷呈,工程性的技术积累,探索性的技术挖掘和应用,创作性的与技术精度相得益彰的多媒体视听艺术化设计,都仍然是一览众山小的态势

剧情优秀,并且套路,注意这里要说的是,正是因为套路,所以它的优秀反倒更加令我惊讶,比起黄金城的多了一层反转但套路依然是套路的套路,比起奇异博士和神奇动物在哪里的典型简洁化模块化的套路,海洋奇缘的套路甚至更加彻底

你要真掰扯起来,这部电影的每个剧情点的创意几乎全有没有原创性,全部都是我们在以往的作品,尤其是合家欢向动画作品中见得不能再多的套路。从被海洋和天神选中的乐天派小妞和犯了错不知如何补救的失意英雄的设置,到重复体现幽默的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搞笑范式,到各式人物的简单但真诚,而合起来的世界观却稍微需要主角去成长和挖掘那么一下的人物设定,再到勇于探险突破自我但珍视情感热爱自然崇尚和谐的母题

但就是这么些从格林童话西游记那时候,甚至伊索寓言愚公移山时代就已经玩儿遍了的套路,在强大的设定能力和剧本技巧下编织起来居然那么精致和吸引人,这就是迪士尼的空前厉害之处了,这种“把老玩意儿玩儿出花儿甚至玩儿到巅峰”带来的震惊感一时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但至少就算最浅显的一层——能把其实本来已经很难激起新时代观众兴趣的东西串联得细腻精致重新让人不讨厌,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丰富的编剧技巧和和谐而广博的剧情整合仍然是一雄厚的电影工业背景为基础的

拿太平洋群岛族群少女做主角之后,迪士尼把全世界各式人种甚至是动物的小女孩成长记都拍过了一遍,不知道下一步会找谁当女主

整体8.5到9分,四星半,强烈推荐

嗯虽然这种把老创意玩儿到极致的感觉很牛逼,但我还是希望能看到新的具有原创性东西,并且在母题挖掘上还是不如动物城,但这是“提升性”的东西,而这部电影在它想做的范畴,做到了几近完美

但是就中文版来说,一些翻译点,尤其是占据极大比重的插曲填词令人尴尬,中文版再减0,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一部超越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观后感

全文共 2966 字

+ 加入清单

新海诚很擅长画“城市景观”的空镜。从《秒速五厘米》到《你的名字》,地铁站拥挤的人群,交错行驶的电车,黄昏时分空荡荡的街角,便利店里购买香烟的白领,这些看似于发展主线剧情毫无意义的空镜,一直是新海诚动画的标签。

这不禁让我们发问:这些对城市生活细节专注得近乎偏执的空镜,究竟有什么意义?对于新海诚来说,东京的每处角落都仿佛充满不具名的魅力,值得他以痴迷的笔触一一还原。那么,在新海诚的动画世界中,东京的魅力究竟是什么呢?

《你的名字》的结尾,遗忘了一切的三叶与泷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一次又一次的擦身而过。他们的心中充满震动,虽然仍然只是叫不出彼此名字的“陌生人”,却对彼此感到莫名的亲近。其实这样城市空间中的“擦身而过”,在《秒速五厘米》中就已经上演了无数次。很明显,这是新海诚一直以来的执念。这样浪漫又忧愁的“擦身而过”,正是都市生活的特有现象:因为只有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中,人与人之间才会不断在同一个空间中共处,却仍然无限疏离。

也就是说,在现代都市产生之前,这世上的陌生人本可以永远陌生,毫无交集。然而现代都市生活使“陌生人”这个概念变得十分怪异:陌生却总有交集,有交集却仍然陌生。

新海诚对“陌生人在城市空间中不断短暂邂逅”的深切迷恋并不孤独。从波德莱尔的《给一位交臂而过的妇女》,到戴望舒的《雨巷》,施蛰存的《梅雨之夕》,张爱玲的《封锁》,甚至再到王家卫《重庆森林》那个经典的开场白:“我们最接近的时候,我跟她的距离只有0.01公分”,讲的都是在现代都市生活中,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之间微妙又难以言说的纽带。

这种都市陌生人之间的纽带是既悲哀又充满希望的。通常我们只能看到它的悲哀之处,因为拥挤的都市中,两个陌生人的身体无论怎样在空间上无限的接近,也不能直接转化为精神上的亲近。有时候,甚至会反而更加对照出都市人精神上的冷漠,隔膜和孤立。

《你的名字》中,三叶和泷第一次面对面的相见,就是在东京拥挤的地铁上。因为时间的错位,三叶对于泷来说只不过是每天都会撞见的无数陌生人中的一员。此时陌生的三叶告诉了泷她的名字,但泷很轻易地便遗忘了这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

某种意义上,电影设定中,三叶和泷对彼此名字的健忘症,也似乎是在模拟城市生活中,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对彼此不断的遗忘。三叶和泷“在无数次交集之后,仍然无法记住对方名字”的无力,仿佛正象征地映照了现代人在城市空间中“无数次身体的靠近,却仍然很难在精神上真正亲近”的无力。换句话说,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孤独仿佛一种诅咒。在《你的名字》里,正是这种孤独的“诅咒”使三叶和泷用尽了全力也无法记住对方的名字。

然而《你的名字》想要表达的显然不止于这样悲观的论调。通过这部电影,新海诚终于开始珍惜着一种理想化的希望。不同于《秒速五厘米》中,曾在年少相知的男女主人公在城市街头擦身而过后永远“错过”,曾经拥有的,若有似无的美好爱恋如樱花飘落般逝去,《你的名字》不再满足于这种自怨自怜,无可奈何的忧郁。

如果《秒速五厘米》是在现代都市生活中重塑日式“物哀”,一种美学上对“错过”,“逝去”的崇尚,《你的名字》终于开始探索都市人的“希望”:

与“空间上再接近,也无力改变精神上的疏离,无力解除人的孤独”相对,这种希望强调,“空间上再遥远,也并不能阻隔精神上的亲密,不能斩断人与人的羁绊”。

泷和三叶在互换身体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见过面,但他们拥有更彻底的“相遇”。通过“住进”而非“接近”对方的身体,他们真切地体验了彼此的身体和生活,从而才在精神上产生了难以抑制的共鸣。所以在电影的最后,即使无法记起对方的名字,泷仍鼓起勇气叫住了眼前“陌生”的三叶,他们相对流泪。

如此,对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你的名字》给出了一个复杂又平衡的答案:

虽然两个陌生的人,在城市空间中无数次的交集,都无力真正靠近对方,但再有无数次的远离,其实也并不能真正斩断他们之间的纽带。

那么两个陌生的人之间无法斩断的纽带到底是什么?

《你的名字》中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核心台词。三叶的奶奶对穿越到三叶身体里的泷说:“聚结成状,交错纠缠,时而回转,中断,却又再次续接。这就是组纽。这就是时间。”

这一段玄妙的话中,“组纽”指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纽带。那么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纽带为什么会被等同于“时间”?

有两种解读方式:在第一个层面上,这段话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是静止的存在,而是不断处于变化中的,并且在时间的维度中向永恒无限地延伸。因此,在《你的名字》中,即使三叶和泷看似已经彻底失去联系,仍能重新寻回彼此;或者即使两人面对面站着,仍会在下一秒就面临分离。因为他们之间忽远忽近的纽带,正如时间一样永远流逝向未知的前方。

在另一个层面上,奶奶的这段话也重新定义了“时间”。“时间”不再是机械客观的,跟随着钟表标准的刻度一板一眼的流逝,而是由人的主观体验来度量的。这正如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画作中融化的时钟所暗示的,正是在人的主观感知中,当人与人之间筑建对彼此的爱意时,时间的线性才被瓦解,变得可以“回转,中断,又再次续接”。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相比新海诚的前作,《你的名字》终于不止于简单讲述少男少女的孤独和情爱,而是在描摹细腻深微的私人感情之上,进一步延伸向了更宏大的哲学命题:尤其是对现代人生活的“空间”与“时间”的重新解读。

不过我认为,《你的名字》给人带来最大的惊喜是它关于我们这个时代“神性”的冥想。

在《你的名字》中,三叶和泷的情感羁绊在古老神灵的指引下扭转了时间。已经死去的三叶获得重生,并改写了历史。虽然这只是电影科幻设定下的一个美好愿景,但这部电影仍通过这个设定表达了其对神,死亡以及历史的理解。

毫无疑问,新海诚笃信着死亡可以被超越。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也并不是冷酷漠然,不为人左右的命定,同样可以被超越。

可以实现这种“超越”的力量,无疑是一种“神性”。只是《你的名字》所信仰的“神性”,并不同于对远古传统的迷信,更不仅仅是无根据的幻想。女主角三叶所在的小镇所信仰的“神”,其实也只是一个幌子。这个“神”并不能在一开始就保佑小镇居民免于灾祸。甚至在灾祸发生之后,仍然不能逆转时空,帮助小镇居民逃离灾难。在故事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三叶和泷之间爱的羁绊。

也就是说,真正能够超越死亡,扭转时光的“神性”,不是所谓的“神”,而正是人与人之间的爱。

在这个后现代的社会,尼采的“上帝已死”早已深入人心,无神论者成为了社会的主流,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不代表,人们至此只能在无信仰,碎片化的世界里孤立无援的活下去。

因为正是失去了对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的全身心信仰,才让人能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真正的“神性”。

新海诚用《你的名字》告诉我们,这种超验的“神性”,就是人与人之间共同的对生的体验,对死的怜悯;是人们同居住在一个飞速变化的现代世界里不可遏制的共情;是以交汇的记忆作为维系的爱的羁绊。

也许,《你的名字》之所以能在日本收获如此惊人的成功,正因为这部电影说,爱的“神性”可以超越死亡。这无疑直击了近年接连遭受核泄漏,地震等严重灾祸的日本大众在信仰上的迷茫。

现实中的人并不能像《你的名字》中的三叶和泷那样逆转时间。但总有人会像他们一样,在都市的街道上鼓起勇气叫住擦身而过的陌生人。当(后)现代悲哀的疏离被勇气打破,爱终使孤独的(后)现代人得到重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神作”动画电影《你的名字》观后感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震撼心灵,如风吹动了树木一般,内心深处沙沙作响。人总是在寻找某个人;人总是在等待某个人,命运总是令人焦急。而在新海诚的世界中,即使如此依然充满着希望。

新海诚的电影就像是勒内·马格里特的油画《比利牛斯山上城堡》,拥有者举世无双的说服力。《你的名字。》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其集大成之作。然而导演岩井俊二感觉新海诚的“比利牛斯山上城堡”的境界要高得多。

要凝聚多少思绪才能做出《你的名字。》这样的作品,歌手秦基博表示自己被深深震撼了。那是既感动又敬畏、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复杂情感。他还表示看完电影后,一时无法言语,那种幻想与现实交织,把握得又如此平衡的感觉是如此震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清新动画电影《熊出没•奇幻空间》观后感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第四部动画电影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比前三部更加精致饱满。据总导演丁亮介绍,电影中奇幻森林的许多场景都是《熊出没》团队深入东北大森林取景,再加以想象和优化处理后设计的,力求给观众更真实更精致的视觉体验。

全新的画面和角色设置,全新的场景和剧情故事,《熊出没·奇幻空间》从首次曝光以来,都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随着海报和预告的深入曝光,引发了网友和观众的极大反响,对于猴头菇精灵和鹿族女孩纳雅的呼声更是持续升温,不少网友表示“完全被萌萌的猴头菇宝宝圈粉,感觉少女心泛滥了”,而纳雅更被力赞“美貌与智慧并存,堪称新一代女神”。

“4个真人角色是想摆脱以往国产动画里单一的反派套路,加以复杂、酷炫的设计,智商高,武力强。”谈到真人反派的角色设计,总导演丁亮表示,“最难的在于夺宝三大盗的美术设计,三大盗的原型是真人明星,既要精细刻画,又要在动画世界不突兀,这是一个很大的难点。

除此之外,三大盗的服装和武器的设计过程也非常复杂,使用的武器需要使剧情合理,又要充满高科技感,并且能让画面丰富起来,不单调,我们团队经过了长期的精雕细琢,最终呈现出现在大家看到的个性鲜活、细节丰富的全新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一部超越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观后感

全文共 1803 字

+ 加入清单

1。

一位迷妹在导演见面会上问:“导演,你高中的时候谈过什么样的恋爱,才能拍出这样的作品啊?”导演愣了一下,回答说:“正是因为我高中的时候没谈过恋爱,所以才能构思出这样的电影啊。”

新海诚大叔,年芳43,动画界奇才,以唯美的画风享誉世界。画面有多美?人人都说,随便截个图就可以当桌面。

新海诚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关于学生恋情的。为什么他对高中女生如此痴迷呢?是因为高中时期留下的遗憾,亦或者干脆就是一种痴汉行为?不得而知。

但或许我们能从大叔们的共鸣中找到答案。据说不少直男在电影院里哭得死去活来,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则社会新闻:日本调布市的一位女高中生被一个穿棒球服的陌生男子搭讪,对着女生说了一句,我好像认识你。随后对方报警。

你根本想象不到,高中没谈过恋爱的大叔心底有多单纯啊,如同新海诚,还有那位看完电影就找姑娘搭讪的痴汉一样。

可以想象,新海诚在高中时期也像大多数人一样平凡着,孤独着,暗自喜欢某个姑娘,却抵不过心底里的自卑,于是一切只能靠想象,那个姑娘是不是也喜欢着我啊?

遗憾的是,来不及多看一眼,就在茫茫人海中晕开不见。全都是遗憾,终生遗憾,即使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无数次擦肩而过,也没办法再说一句,我喜欢你。

你瞧,新海诚的故事基本上都是这个套路。从《秒速五厘米》到《你的名字》,情绪和套路都差不多。最初最单纯的感情总是让人在慢慢长大之后回味到一丝酸楚。

电影的结尾处,男女主角终于在街头偶遇,虽然记不得彼此的名字,但那张有故事的脸却印在心里,一句“你的名字”?让所有孤独着、寻觅着的灵魂得到了温暖的慰藉。何时能在千万人中找到你,是多少单身大叔魂牵梦绕的心结。

2。

新海诚的几部长片,有一点一直被人诟病——故事讲的零散琐碎,唯美的画面背后其实是一片无尽的空虚。

其实,新海诚真的不会讲故事吗?也不是,他的电影就是情绪多过于叙事。情绪这种东西是一把双刃剑,感受到了就是感同深受,感受不到就是格格不入。

新海诚的电影,无论是美轮美奂的画面,还是好听到要死的BGM,全都是为了把观众带到某种特定的情绪当中去,情绪一旦到位,故事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就像是你的初恋,回味一下,是心酸还是甜蜜,是会心一笑还是痛哭流涕,全都是情绪。琐碎的细节你可能早都忘了,但那感觉似乎还近在咫尺。

新海诚的作品就是为了让你重新回味某种情绪,回忆、孤独、遗憾、落寞、依依不舍。打动你的未必是特定的事件,反而是突然涌起的某种情绪。

只不过,情绪电影特别容易失控,太过于沉浸就显得自怜自哀、矫情做作,一旦情绪传递失败,整部作品就会不知所云。《言叶之庭》就是最好的例证,一味的烘托情绪,但却忽略了观众对于故事走向的期待,以至于显得有那么一丝乏味和无趣。

观众们不想一味体会情绪啊,遗憾和悲伤成不了多久就会乏味啊,他们喜欢一波三折的故事,喜欢跌宕起伏的悬念,喜欢最后一分钟营救,喜欢大团圆结局,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你的名字》其实也在一直不断地烘托无法相见的急迫情绪,和《秒速五厘米》如出一辙,就连结尾处在大街上寻寻觅觅的戏码都一样。但为什么这次的电影更加打动人心,以至于痴汉大叔信以为真呢?

因为《你的名字》不光只注重情绪,它在故事层面上,更贴近了人民群众,而不是一味的情绪导向。新海诚把情绪和叙事做到了完美融合。虽然有点俗套,但讲故事这码子事儿只能靠套路啊,不按套路出牌就等于砸了老祖宗的招牌,与观众为敌。

3。

《你的名字》相比较新海诚以前的作品来说,复杂的有点儿烧脑。平行世界、时空穿越、人与人的情感连接、男女身体互换的桥段、尤其是身体互换之后摸胸的情节,为故事增加了许多欢乐逗趣的氛围。

依然是高中生的恋爱,但又不仅限于此。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才是这个世界运行着的唯一动力,一旦人与人失联,那么整个世界都将毁于一旦。连接是人生、是时间,更是存在的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是一种无法避免的必然。

也许我会忘记你的名字,没关系,我一定会找到你,亲口告诉你我的名字。

用爱意拯救世界,成为了电影宏大的主题,在这一主题的基础上,依然是高中生懵懂的情感。遗憾和酸楚到最后变成了一个大团圆结局,观众一旦被带入到那个情境当中去,不哭死你才怪。

有人说正是因为没有办法超越吉卜力,所以新海诚干脆下决心去做一部中学生、高中生甚至笨蛋都能看懂的电影。现在好了,他成功了,笨蛋们不仅看哭了,还学着电影里的人到街上找人搭讪,《你的名字》就是这样一部给笨蛋们看的电影。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动画冒险喜剧《海洋奇缘》观后感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我和孩子一起去看了迪士尼动画电影《海洋奇缘》(Moana)。虽然是动画电影,但迪士尼一如既往地通过讲童话故事,传递给成年人以启发和深思。 简单的记录一下电影给我的启发。 1.敢于打破舒适圈。所谓舒适圈,是指个人心理活动的习惯范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舒适圈既让我们舒适、安定,但也束缚了我们。要敢于打破舒适圈,才能收获更丰富的人生。电影里的Moana一开始被父母的爱和保护、子民的尊重、小岛的富饶束缚了,一点点远离了她航海的冲动和梦想,甚至在初次被海浪打翻了船时决定不再航海。

如果不是小岛资源的枯竭和奶奶的鼓励,她也许永远都不会打破舒适圈。打破舒适圈后,她吃了不少苦头,但她终于从小公主成长为女英雄,并带领她的岛民打破了舒适圈、走出了小岛。 2.生命里的贵人,只是比别人更了解真实的你。我们那么渴望遇到生命中的“贵人”,仿佛觉得,是他们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温暖和照亮了我们。其实,给我们温暖和光明的火把,一直在我们自己手上。珍惜并感恩每一位生命里的贵人,但也要学着看清并相信自己的力量。电影中Moana的奶奶可以说是Moana生命里的贵人。

在Moana几次心灰意冷、自我怀疑、意欲放弃时,奶奶都接纳她的情绪、引导她看清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真实的想法,让她重燃希望、更加坚定。但所有的历险都是Moana独自完成的,奶奶只是帮她看清了自己而已。 3.做自己的“领航人”。在人生的大海上,我们是浑浑噩噩地任由风浪或者他人带我们随波浮沉,还是像领航人一样,看清自己走过的路、知道自己的位置、看清前面的方向、掌好舵、在风浪中穿行?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电影里Moana曾经安心地由半神Maui驾船、乘风破浪,但Maui教她本领、鼓励她学会做自己的领航人。

影片里,在Maui离开的时候、在危急关头,Moana驾着自己的小船、突破了重重险阻、到达了她要去的地方。 除了这些以外,影片还影射了人的对自然贪婪、无穷的掠夺以及大自然的报复,在结局处暗示人和大自然本来可以和平相处。 嗯,最后要解释一句,千万别被我的解读误导,以为这部电影是正襟危坐讲大道理的。这部电影里的萌宠和笑点还是蛮多的,小朋友们都看得很开心。另外,我特别喜欢电影里的插曲《How far Ill Go》(Aulii Cravalho的版本),从歌词到曲调到歌者的音色我都非常喜欢,已经开启单曲循环模式了。

这首歌,这部电影,一并推荐给大家,祝大家都能敢于挑战、更好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最佳动画长片奖《飞屋环游记》观后感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今晚偶然看了《飞屋环游记》这样一部很好的动画,突然很羡慕美国的社会和美国的孩子。至少他们有一帮力挺CREATION与力赞CREATIVE的家长和社会环境。片头用以青梅竹马的方式短暂地描绘出主人公的爱情与承诺,很容易启发对于孩子们的教育,让孩子们自然地接触到这些他们必将接触到的事物,这种含蓄而又不避讳地手段才是教育真正需要的。并且不得不说的是,片头的陈述非常地有感染力,非常地感人。但更让人感动的是,居然有这样一帮经受多年专业熏陶地大人们毫不不晦涩地用如此充满童心与创造力地手法与剧本表现出来,更不用说DISNEY百年童心不止的历程。无意对比什么,但是从某一个方面,它在陈述着……

我们地孩子,他们会想飞屋环游吗?当然,他们会想!!只要是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梦。可是当我每次看到他们重重地书包,厚厚地试卷,以及6年级想都不敢想的概率统计以课外奥数地形式加入升学重点初中的一门必考课程后。我只能暗暗地想:“他们只是没有时间罢了”更不用论那些课后的琴棋书画,各类辅导。当然,经过12年这样的激烈竞争以后,国人可以昂扬地抬起头,向世界宣告“我们的基础教育是世界上最棒的!”诚然!没人可以否认!只是能编出类似飞屋环游记剧本的人又少了几个而已……不过,动漫业不是中国的支柱行业,自然也没人在乎。

社会是激烈的,但是我们有没有必要把这样一个激烈地环境过早地甚至恶性地下放到孩子们的世界里去呢?难道童子军行军,野外露营,社工奖励这样类似的制度就真的那样的散漫到不能进入严谨的教导中去么?

好了,该收了,不然又会引发论战了,最后想对那位写影评说罗素是中国孩子并且为之开心的评家说一声,童子军领巾在美国,并不代表红领巾的。并且,如果PIXAR要强调是中国小朋友,会给予更明显的肤色特征的。那明显就是一个白人儿童……至不济也是个华裔移民。因为中国的孩子,在精神幸福层次上,真的真的离那个境界还有一段相当相当大的距离。不是中国孩子天性不能,而是他们的童年相比之下已经夭折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