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多走一步作文解析(实用20篇)

2024年陕西的中考已经结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陕西中考作文题目解析,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7853

作文

293

粤明年放开异地高考政策解析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起全面放开异地高考,符合条件的普通高中随迁子女可在粤参加高考。昨日,具体方案正式出炉。也就是说,2016年是广东省就读普通高中的随迁子女在粤报名参加高考的第一年。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进城务工的随迁子女却由于户籍的限制,无法在居住地参加高考,这不仅不利于教育的公平发展,也易造成人才的流失。因此,对于广东省出台的异地高考取消户籍限制这一政策,笔者表示非常赞同。

以往由于户籍的限制,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无法在居住地上学和参加高考,这就使得很多进城务工人员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家乡农村,因此产生宏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同时,也有部分务工人员,出于对孩子的担心而选择离开城市,回村务农,这也致使城市流失了一批人才,不利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异地高考是根硬骨头,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平衡本省考生和随迁子女的权益。同时,在确保符合条件考生的合法权益时,也须防止高考移民。毋庸讳言,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频繁,随迁子女涌向城市,能不能在所谓的“异地”就读与参加高考,关乎教育公平。

广东省出台的异地高考取消户籍限制政策可谓是破冰之举,一方面,规定对随迁子女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所在地与父亲或母亲工作所在地为广东省内不同地市的予以认定,打破了此前要求父母就业地与子女学籍所在地必须在同一地市的限制,既满足了进城务工人员和其子女的不同需求,又有效规避了以往出现的“高考移民”现象。另一方面,此举有利于推动高考制度的改革,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留住了人才。

全面放开异地高考有着诸多看得见的好处:一是增强外来人口的归属感,激发他们对广东的建设热忱与主人翁意识,劳动力资源稳定,对城市发展自然大有裨益;二是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在广东省参加高考的随迁子女,很大一部分将选择在广东省就读、就业,继而为广东发展提供更充足的潜力。

推进异地高考,一举多赢。我们不能因为部分人的反对就停止教育改革的步伐,也不能因为有干扰、有不同声音,就放任不合理的制度继续存在。每个公民都有权利享受公平教育,因户籍导致的教育不公平早该寿终正寝。推进异地高考当然还需与户籍改革联动,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可否认,在放开高考户籍限制的同时,当地学生的升学必须面临更大的竞争,这又会导致新的社会问题。因此,除了放开高考户籍限制外,还需要国家进一步推进高考考试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完善招生体制的改革,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从根本上推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立意解析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说:光是老实是不够的

“作文难度不大,还是比较好写。”一位姓白的考生坦言,作文题材不限,有很多话说,容易入手不会跑题,“关键是作文的立意,然后根据平时的积攒的素材阐述自己的观点。”

“光是老实是不够的,老实比聪明更聪明。”一位姓张的考生告诉记者,她认为应该两者兼有,是一个综合性的素养。她表示,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她分别用了陶渊明、达尔文、伤仲永等三个人物进行论述。该学生表示,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好写。

老师说:写偏不容易,要出彩很难

石室中学考点一老师告诉记者,这些题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在审题方面没有给考生设置太多障碍,比如,“老实”和“聪明”是两种人生态度,主要培养和考察学生对社会、人生和人的关系的认识。相比往年,作文更加灵活,本身的导向性不是很强,考生既可以选择“老实”,也可以选择“聪明”,还可以选择“老实又聪明”,比较辩证,具有开发性和哲理性,考生可以进行选择,在具体的场合选择具体的人生态度。

同时,此次的作文还考察考生思考的深度和思维水平,学生可以不受限的多思考,作文让“人人都有话说”,但思维的优劣也能在考生行文中体现出来。总体来说,作文的出题范围,给定材料并不难,重点在于学生思考的角度和自身抱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在这个作文考题之前,还考了一道创新题目,限40字写一段“鼓励大家进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写一则宣传语,要求运动比喻修辞手法。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一位语文老师认为,“要写出新意体现出文采难,”它的难度就在于如何把老实和聪明两个概念联系。能套用的素材不多,单独针对老实和聪明的素材多,但是有联系的不多,“可以结合当前国家的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大政方针。作文中也需要选用和实际生活贴近的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深情厚谊词语解析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深情厚谊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呢?一起来学习下吧。

拼音:shēn qíng hòu yì。

成语解释: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成语出处: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这个岛呵,为什么如此高大不凡?只因为:亿万亲人的深情厚谊,在这里流连忘返。”

成语造句:向秀丽,你当得起这样的深情厚谊。(陈毅《向秀丽歌》)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近义词:情同手足、深情厚意

反义词:六亲不认、无情无义

英语翻译:deep affection and a profound relationship

深情厚谊成语接龙:

谊不容辞 犹言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谊切苔岑 切:亲近;苔岑:志同道合的朋友。形容志同道合,感情深厚。

谊不敢辞 犹言义不容辞。

[深情厚谊词语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画蛇添足词语解析

全文共 203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画蛇添足词语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画蛇添足,汉语成语。

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

释义:语出《战国策·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形容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后来用“画蛇添足”形容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引证解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事多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唐·韩愈《昌黎集·卷三·感春》诗:“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尘埃。”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花月痕》第五一回:这也是一则事实,并非做书的人画蛇添足,为此奇谈。

老舍《四世同堂》:“这些,他觉得已经够对得起钱家的了,不能再画蛇添足的作些特别的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画蛇添足,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成语辨析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结构】连动式,作宾语。

【近义词】多此一举 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反义词】恰到好处,画龙点睛。

成语故事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到底怎么分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 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又想显示自己的本领, 他洋洋得意地说: “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了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

正在他一边画着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 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成语介绍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注释

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准备。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

足:画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26、谓:对......说。

画蛇添足造句

1、大司马对此发表评说无异于画蛇添足。

2、我用长篇的话语也只是画蛇添足,千言万语化作三个字我爱您!

3、他也曾经尝试创作了第三乐章的一些片段,不过这些片段反而破坏了前两章统一的风格,给人以画蛇添足的感觉。

4、它完全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5、这里的“凯旋而归”用得就不好,凯旋即战胜归来的意思,因而“而归”两字就是画蛇添足了。

6、他本来就很囉嗦,画蛇添足也非意外。

7、他认为这样做并无大碍。实际上,这是画蛇添足。

8、这事就说到此为止,你别再画蛇添足了。

9、写文章意足即可,不要画蛇添足。

10、做事最好适可而止,刻意求工,常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王子遇见仙女的寓言故事及解析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仙女寓言故事讲述的是王子在溪边遇见了一位爱笑的仙女,并且跟她结婚了。消息传到国王的耳朵里,他听说儿子娶了一位仙女便派遣人马把他们带到他的王宫里,王后看到新娘厌恶的转过脸,王子的妹妹也窘得脸红。全都是因为仙女姑娘穿着朴素。一年一度的节会来了。接下来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 1 仙女的寓言故事

据说有一种仙女乔装改扮住在在森林里靠近河流和湖泊会合的地方,在那儿,她们要等自己飞去以后,才让人们识破真相。

一个王子走进这座森林,当他走近河流和湖泊会合的地方,他看见河岸上坐着一个乡下姑娘,她在拨弄流水,教百合在水上舞蹈。王子低声地问她:“告诉我,你是什么仙女?”

这个姑娘给他问得不禁笑了出来,山坡上回响着她的欢悦之声。王子心想她是爱笑的瀑布仙女。消息传到国王的耳朵里,说王子娶了一位仙女,他便派遣人马,把他们带到他的王宫里。

王后看见了这个新娘,厌恶的转过脸去,王子的妹妹窘得脸红,侍女们也在问,难道仙女就是这样打扮的吗?“嘘!我的仙女是改扮了到咱们家里来的。”王子低声地说。

一年一度的节会来到了,王后对她的儿子说:“告诉你的新娘,咱们的亲戚要来看看仙女,教她不要在亲戚面前丢咱们的脸。”

于是王子对他的新娘说:“看在我对你的爱情的分上,在我们的亲戚面前显一显你的真相吧。”

她默默地坐了好久,继而点头允诺,这时候泪珠滚下了她的面颊。

圆月皎洁,王子穿着一身婚服,走进他的新娘的房间。房间空无一人,只有从窗口射进来的一道月光,斜照在床上。

王亲国戚随着国王和王后拥进新房,王子的妹妹站在门旁。

大家异口同声问道:“仙女新娘在哪儿?”

王子回答说:“为了让你们认识她的真相,她已经永远消逝了。”

仙女的寓言故事点评

好多时候我们都没有必要对所有事情都“打破砂锅问到底”。一旦问到底了,砂锅碎了再后悔就来不及了,我们眼睛看不到的不代表没有发生过不存在过不是真的,所以学会闭嘴也是一种与人相处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这段时间,我阅读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感触良多。本来我以为梦只是人在睡眠时大脑对白天发生的事情或曾经想到过的事情的反映或重现,或者单纯只是莫名其妙的念头,但阅读完后我才知道原来梦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它反映了我们人类的欲望;同时我身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从小被灌以儒家的传统道德,自不敢萌生在大家眼中有违伦理道德的想法,即使有想法也不敢面对,但是这本书告诉了我这其实就是人类最原始的本性,正因为其可怕,我们更要面对以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梦的解析》出版于1900年,是西克蒙特·弗洛伊德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被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书,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该书在作者生前就再版了8次,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一直经久不衰。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之作。本书由作者大量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对病人的梦的临床研究和对自己的梦的分析,深入地探讨了有关梦的实质、梦的解析方法、梦的伪装、梦的材料和来源、梦的工作以及梦的过程的心理等理论问题。他把象征论作为理论基础,认为梦是对愿望的满足,这不仅提供了开启神经症患者心灵的一把钥匙,而且还成了认知正常人潜意识活动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三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题目解析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作文题是很常规的记叙文,还是写人写事的文章,也是学生常写的话题,可以补充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补上“自信”、“坚强”等词语,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而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也不要把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如果把题目补为《我的青春里有大自然》、《我的青春里有名著》,对于这样大的题目,文章容易写得空泛、笼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

点评题目二:材料作文

首先需要审题。从立意上看,我们认为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合题意,内容项在一档打分。

(一)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三)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其中(一)(二)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

以下几种立意属于较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二档打分。

(一)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

(二)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

(三)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这几类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缝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内容只评为二类。

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应判基本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三档打分。

(一)创新塑造成功。

(二)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次是确定题材。个人认为这则材料作文写成议论文好写些。

相关材料: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素材解析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宁静的“最美乡村公路”——大姚路,这几天并不平静。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由崔岗艺术家谢泽发起的一轮“保路活动”,被广泛转发。听闻大姚路将可能因206国道改造,而扩宽成六车道,谢泽坐不住了,他呼吁城市建设能否为艺术、为合肥水源地让条路。

谢泽是崔岗艺术村的发起人之一,更是“最美乡村公路”的发现者。三年前,也是一个春夏之交的时节,谢泽意外发现了大姚路。

初夏的大姚路,树叶透着油亮的新绿,黄色蒲公英刚刚结束盛放期,一朵朵降落伞般的半透明圆球,摇曳着脑袋飘荡在微风中。“连每一口呼吸都是新鲜的。”谢泽说,他当时就被这条路吸引了。

“大姚路有高低,有起伏,不同于普通公路,更像是欧洲的乡间小路。”谢泽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大姚路,他不会发现崔岗村,如果没有大姚路,艺术家们更不会被这里的独特气质吸引过来。“大姚路就像是艺术村的灵魂。”

而有关崔岗村的改造声音,三年来一直像是个梦魇困扰着艺术家们。“前年就有声音说要改造,去年说是不改了,前几天有熟悉的朋友又说要扩宽成六车道。”谢泽说,艺术家们急了,正如他在公共知情沙龙上发的帖子中所言——

“三十岗乡的大姚路是合肥唯一水源保护地县级公路,也是一条美丽的乡村公路……这不是一条普通的道路,这条位于水源保护地的蜿蜒起伏的乡村小道,已经成为了合肥文化名片和户外运动爱好者的乡愁之路。”

而现在,在谢泽呼吁下,崔岗村的艺术家们行动起来了,他们联合发出倡议,希望城市建设能给艺术、给水源地让条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B.范文解析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Dear Jim,

I am writing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I am referring to that unfortunate accident the other day, when I was knocked off my bike by a taxi.

If it had not been for your timely assistance in giving me first aid, I fear that the Consequences might have been much more serious. Everyone agrees that it was your quick-witted response in that emergency that has led to this satisfactory outcome.

Although nowadays people in mounting numbers talk about the need to be unselfish, we see very few people practice what they preach. If there were more people like you, this world would be a much nicer place.

Yours sincerely,

Li Ming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灰心词语解析

全文共 1319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词语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灰心词语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灰心,汉语词汇,

拼音:huī xīn

出自《饮冰室合集·文集》,

释义1、谓悟道之心,不为外界所动,枯寂如死灰。

2、因失败而丧失勇气或信心。

基本解释

[Lose heart] 因失败而丧失勇气或信心

故灰心。——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灰心也故怯懦。

不要灰心

出处与详解

1、谓悟道之心,不为外界所动,枯寂如死灰。

①《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②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十:“灰心寄枯宅,曷顾人间姿!”

③五代 齐己 《闭门》诗:“外事休关念,灰心独闭门。”

④元 曾瑞 《行香子·叹世》套曲:“弃雕檐,隐闾阎,灰心打灭烧身焰。”

2. 丧失信心,意志消沉。

①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灰心缘忍事,霜鬓为论兵。”

②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一:“某病后百事灰心,无复世举。”

③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取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使君宜别求高贤辅佐,共图大业,何便灰心如此?

④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 朱 三入礼闱,皆以场规被放,於是灰心仕进。”

⑤郭小川 《秋歌》:“我曾有过灰心的日子,于今一想,顿感愧悔无穷。”

英文翻译

to be disheartened

to be discouraged

to be disappointed

to lose heart

to lose courage

造句:

1、受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能干成什么事情?

2、一而再的失败已使他灰心丧气。

3、他失败了很多次,然而他从没有灰心。

4、不理想的考试成绩让琳琳感到灰心丧气。

5、即使在遭受挫折和失败时,坚强的人也不气馁,不灰心,不屈不挠地奋斗着,直到取得胜利。

6、即使处在逆境中也千万不要灰心!

7、想开点,别灰心。祸绝福连,会好起来的。

8、虽然这次考试没考好,但是我并不灰心。

9、因为遭受了意想不到的损失,农户们都有些灰心丧气。

10、他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却没有灰心丧气。

11、工作不怕失败,就怕灰心。

12、这次虽然受挫,但来者可追,千万不要灰心。

13、老师多次劝慰我,不要灰心气馁,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14、你不要灰心,只要改过迁善,前途仍然是光明的。

15、哥哥对弟弟说:“失败了不必灰心,你这么年轻,来日方长,还愁没有机会么?”

16、这次高考,她虽然名落孙山,但她并没有灰心丧气,决定复习一年再考。

17、即使要失败十次,我也绝不灰心。

18、虽然我们没得奖但我们却没灰心。

19、小明,别灰心丧气,考不上大学,同样会有所作为。

20、失败了,只要不灰心丧气,一切从头开始,重整旗鼓,就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21、虽然我这次没有考出个好成绩,但是我并不灰心,泄气。

22、遭了挫折不要灰心,事在人为,继续干下去定会成功。

23、失败并不可怕,最怕的是失败之后灰心丧气。

23、造 句 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

24、这次考试成绩不好,你可别灰心丧气,只要加紧复习,下次肯定能考出好成绩。

25、实验失败了,但他并没有灰心。

26、开始,这位名作家给编辑部的投稿也是石沉大海,但他毫不灰心,坚持写作,终于取得了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对头词语解析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对头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仇家 仇人 雠敌 怨家 冤家

【解释】:

怨家: yuàn jiā/gū/jie

1.冤家;仇人。

雠敌: chóu dí

1.仇人﹔敌人。

仇人: chóu/qiú rén

1.因怨恨而敌视的人。

仇家: chóu/qiú jiā/gū/jie

1.仇敌,仇人。

冤家: yuān jiā/gū/jie

1.仇人。 2.对情人的昵称。 3.泛指似恨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舍不得的人。

对头: duì tóu/tou

①正确;合适:方法~,效率就高。②正常(多用于否定 ):他的脸色不~,恐怕是病了。③合得来(多用于否定):两个人脾气不~,处不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鬼斧神工词语解析

全文共 110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下面小编带来的是鬼斧神工词语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鬼斧神工,读音:guǐ fǔ shén gōng,汉语成语。释义: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不能形容自然景物。出处:《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忧鬼神。”

基本信息

鬼斧神工不能形容自然景观

【读 音】guǐ fǔ shén gōng

【英 文】uncanny workmanship

【解 释】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也说神工鬼斧。

【用 法】作主语、宾语。

【结 构】联合式

【近义词】神工鬼斧、巧夺天工

【反义词】粗制滥造

【同韵词】弹铗求通、掩耳盗锺、吾道将东、成竹在胸

【谜 语】阴间巧工匠

【歇后语】阎王老子做木匠[1]

成语出处

【典故】

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庄子·达生》)

【白话释义】

梓庆切削木头为鐻(古代的一种乐器,夹置钟旁,为猛兽形,本为木制,后改用铜铸)。他用木头削雕成一个鐻,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见到它的人都特别惊奇,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而好像出于鬼神之手。

见到这个鐻后,鲁侯问梓庆:“你是用什么法术制作它的?”

梓庆笑笑说:“我是一个凡人,哪里有什么法术。在制作时,我聚精会神,心中没有杂念,并不想借此获得什么赏赐,封官等等,而是忘掉名利,集中心思考虑怎么才能制作好它。自己四肢的形态都忘了。然后在到山林去仔细观察,找到合适的木材。与此同时,心目中有了鐻,然后用手雕刻出来;不用加修饰就已经做成了。作品和天一致,鐻之所以像是鬼神所做就是因为这个。”

成语辨析

鬼斧神工

【辨形】斧:不能写作“爷”,工:不能写作“功”。

鬼斧神工与巧夺天工的区别:

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只能够用于形容人工事物,指人工造就的)。

鬼斧神工,指像是鬼神制作雕刻出来的。形容事物之神奇巧妙,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指自然造就的)。

造句:

1. 鬼斧神工:使原始材料变为成品。

2. 其工程之大,成立之速,真所谓鬼斧神工,不可思议者也。

3. 圆明园的设计真是鬼斧神工。

4. 你看这尊微雕佛像,真是鬼斧神工啊!

5. 传说这座三门峡就是大禹用鬼斧神工开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作文解析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适用文体:书信体(议论文)

●考查点:法理与情感;社会秩序与亲情。

●立意角度:

(1)给小陈写信:为大义“灭”亲的好闺女点赞;用法律来维护亲情是爱不是害;爱亲之情诚可贵,所用之法待商榷。(不为亲者讳是法治精神的体现;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2)给老陈写信:爱她,就要坚守法律底线;遵守法律,为孩子撑起一片爱的晴空;

(3)给警方写信:运用网络社交媒体传播正能量;自媒体时代更需重视隐私保护。

(4)给网民写信:客观看待网络事件;理性发声。

●难度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雅思写作四类图表作文要点解析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雅思小作文一般都是图表作文,首先要知道的就是雅思图表作文的几种主要类型:表格图,曲线图,饼状图和综合性图表四大类,那么雅思图表作文应该怎么完成呢?下面为大家分享四类图表作文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雅思表格图图表作文的写作要点

1横向比较。介绍横向各个数据的区别,变化和趋势

2不需要将每一个数据分别说明,突出强调数据最大值和最小值

3最对比时要总结出数据对比最悬殊的和最小的

二、雅思曲线图图表作文的写作要点

1极点说明。即,对图表当中最高的,最低的点要单独进行说明

2趋势说明。即,对图表当中曲线的连续变化进行说明,如上升,下降,波动,持平

3交点说明。即,对图表当中多根曲线的交点进行对比说明

三、雅思饼状图图表雅思作文的写作要点

1介绍各扇面及总体的关系

2各个扇面之间的比较,同类扇面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比较

3重点突出特点最明显的扇面:最大的,最小的,互相成倍的

四、雅思综合图图表作文的写作要点

1不求甚解,不拘泥于细节

2分门别类,分段落详细介绍各个图表

3不画蛇添足,主观臆断或猜测图表之间的关系

以上就是这四类雅思图表作文的写作要点介绍,对于各个图表的特点和描写的重点的不同进行了对比,大家可以在备考自己的雅思图表作文考试的时候,提前进行适当的参考和借鉴。

注意:以上信息整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中易混淆词语解析

全文共 2080 字

+ 加入清单

混淆词语辨析又称为同义词辨析,是高考语文选择题的一种热点题型。下面是关于高中易混淆词语解析的内容,欢迎阅读!

1、不齿·不耻: “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 “不认为……是可耻的”。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18、年轻·年青:“年轻”指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②指事业学问的开创的时间不长。而“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19、连播·联播:“连播”指连续播出(节目)。而“联播”指同时转播其他电视台或电台的节目。

20、终止·中止:“终止”指结束,停止。而“中止”指因故中途停止。

21、捉摸·琢磨:“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的意思。而“琢磨”指①雕刻和打磨(玉石);②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③思索,考虑;例:老张的话我琢磨了很久。

22、妨害·妨碍:“妨害”指有害于。而“妨碍”指阻碍,不能顺利进行。

23、变换·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而“变幻”指无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

24、供品·贡品:“供品”指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而“贡品”指古代属国或本国臣民献给帝王的礼物。

25、淹没·湮没:“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而“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

26、泄漏·泄露:“泄漏”指专指液体、气体慢慢流出。而“泄露”指不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27、树立·竖立:“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而“竖立”指物体垂直而立。

28、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常被误用来形容其它美好事物。

29、炙手可热:只能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常被误用来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

30、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常被人误用来“首要”“首先”和“理所当然”之意。

31、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是敬辞,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绵薄之力”才是谦词。

32、蓬荜生辉:敬辞。表示别人使自己生辉。

33、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34、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被误用于表毫不犹豫地做与正义无关的事。

35、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多用于否定形式。

36、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37、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38、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39、鬼斧神工:可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认为只可形容自然景物。

40、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41、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42、休戚与共:同欢乐共悲哀。与“患难与共”不同。

43、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44、无可厚非:不必作过于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45、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46、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常与“休戚相关”混。休戚相关: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47、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48、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49、不以为然:不赞同。而“不以为意”是指不放在心上。

50、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上海中考二模语文作文解析《花开有时》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确实,诗意的语言往往含义丰富,正如这个命题,既可以理解为美丽的花儿总会有开放的时候,引申为努力的付出总会换来成功的喜悦;也能理解为花的盛开是有季节性和时令的,而不是想什么时候看花都有,所以要珍惜花开的时光。

大部分同学应该能一下子抓住第一种理解:美丽的花儿总会有开放的时候,引申为努力的付出总会换来成功的喜悦。那可以写的内容就多了:一段时间刻苦认真的学习,换来理想的成绩;挑战自卑,战胜自我,自己的才能终于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赞誉;与家长相处时,真诚的沟通和理解,化解两代人的误解和隔阂,关系融洽和谐……按照这个思路去想,可选的素材真的不少。

第二种的理解:花开有时,花开——美好的事物,有时——有固定的时令季节,所以,对美好的事物,要珍惜。那什么事美好的事物呢?大好的青春时光、纯真的友谊、美丽的回忆……

《花开有时》——“花开”为实,类似这样的命题,化实为虚、虚实结合的写法是最能将立意更加深刻的。所以在行文过程中,可以在恰当的地方适量描写自然界中的实实在在的花,这样不仅能加入相应的环境描写,增添语言的生动性,更能烘托人物的心理或人物的形象,更好的突出主旨。

当然,以上可能只是比较常规的写法,想要出彩得到高分,也是需要另辟蹊径,创新立意的。

例如,昙花开放有时,但是这个时特别短,昙花一现。它在短暂的花开之时极致地绽放了生命的精彩,我们的人生亦要如此,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最大地释放精彩;桂花开放也有时,在这段时内,它却毫不张扬,低调含蓄,默默地给人带来芬芳喜悦,正如生活中的某一类人,他们虽然“开放”(贡献)着,但如同春夜细雨,默默无闻,滋润万物……

总之,关注生活,思考成长,考场作文的发挥还是要靠平时的作文训练,与其考前盲目的搜找素材,生搬硬套,不如在中考前静下心来,细致分析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复习才是真正有效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为非作歹词语解析

全文共 122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下面小编带来的是为非作歹词语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非作歹,读音为 wéi fēi zuò dǎi,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做种种坏事。

【发音】 wéi fēi zuò dǎi

【释义】 为、作:做; 非、歹:坏事。做种种坏事。含贬义。

【出处】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我且拿起来,只一口将他吞于腹中,看道可还有本事为非作歹。”

沪教版五年级上语文4、找到“神奇子弹“的人:它们在人体内为非作歹,造成人们大量死亡。

【示例】

1。 我说的是好话,不过叫你心里留神,并没叫你去为非作歹。(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2。 他们都很老实,讲礼貌,即使饿着肚子也不敢去为非作歹。(《新华成语词典》)

【近义】胡作非为、为所欲为

【反义】安分守己 循规蹈矩

造句:

(1) 警察抓住了这个为非作歹、祸害乡邻的坏蛋。

(2) 没有独立气魄的人,总是依赖成性,为非作歹。福泽谕吉

(3) 他总是倚仗父亲的权势在外面为非作歹。

(4) 这几个不法分子勾结在一起,企图在这儿为非作歹。

(5) 洛阳令居然虎口拔牙,把汉光武帝的大姐湖阳公主家为非作歹的仆人抓去,就地正法。

(6) 一些纨子弟倚仗他们父兄的权势为非作歹。

(7) 谁不渴望友情呢?交几个好友,做一些为非作歹的事情,需要时可以不为人知,需要时也可以人尽皆知。

(8) 我恨以父母的本事,为非作歹的废二代。

(9) 多行不义必自毙,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最终是没有好结果的。

(10) 旧社会,官兵一家亲互相串通,为非作歹,是常有的事。

(11) 这伙人仗着自己后台硬,为非作歹,简直是些城狐社鼠。

(12) 物以类聚的他们,总是整天就凑在一起为非作歹。

(13) 他们是臭气相投,物以类聚,整天就凑在一起为非作歹。

(14) 一个人如果怙恶不悛,继续为非作歹,终将自取灭亡。

(15) 一脸漠然的看先小丽为非作歹无动于衷。

(16) 我们青年人应该提高道德修养,决不能为非作歹。

(17) 在旧中国土扶成墙为非作歹,老百姓恨透了他们。

(18) 大山里的孩子受着苦,城里富二代官二代为非作歹。

(19) 他倚财仗势,为非作歹,早已激起公愤。

(20) 这伙野心家一上台,就人头畜鸣,为非作歹。

(21) 从来为非作歹狼狈为奸的时候都不忘叫上我。

(22) 为非作歹的歹徒落入了法网。

(23) 一小撮为非作歹的犯罪分子终于受到了法律的严厉惩罚。

(24) 童话里的那些大灰狼们痛改前非,不再为非作歹,都做起了正经事。

(25) 为非作歹的能力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

(26) 他们都很老实,即使饿着肚子也不会去为非作歹。

(27) 这群恶叉白赖,为非作歹,弄得附近人们苦不堪言。

(28) 他手下的人经常在外面狐假虎威,为非作歹。

(29) 他因到处为非作歹而被警察逮捕入狱,可说是咎由自取,无可埋怨。

(30) 这个乱世,坏人都在为非作歹,只有他依旧那么正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解析收获作文900字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收获总是带着特有的喜悦气息,透着成熟的光芒出现在我们面前。

收获喜悦,收获成功,收获经验……何不换个角度让我们收获失败,收获悲伤,从而激励我们不断前进,体会欢乐的真谛呢?

纵观古今中外,哪个名人不是在不断失败中,收获着经验,不断地累积,创造出一件又一件的惊世之作呢?

例如,历史上闻名的居里夫人和爱迪生他们总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原因,最终发现了镭、发明了电灯。再看张海迪,虽然身有残疾,遭受着最大的磨难,但她却能在曲折中收获人生的真谛,闯出一片傲人的领地。

收获失败,体会人生百态,进而奋发图强,不是也是件好事吗?

既然可以收获失败,我们又为什么不可以暂放眼前利益,多一些有意义的投资,收获长远利益呢?

记得有一篇现代寓言,说的是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栖息着一群海鸟,这些海鸟的肚子里有着海上沉船的珍贵宝石。一些商人听说这件事后,开始大肆捕杀海鸟。从此海鸟对人有了戒备,不再轻易相信人类。一个穷人听说后,四处借钱,在小岛附近买了一大片森林,在森林里撒满鸟食。鸟儿们一旦被商人的枪声惊吓,就会飞到这片森林里。有人建议穷人在鸟儿吃食时杀掉它们,但穷人只是带着神秘的微笑摇头,另有打算。日复一日,鸟儿们开始放心地在这片森林里居住,繁殖。而穷人则会每天认真地打扫鸟粪,从中拣出宝石。一年后,穷人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成了知名的宝石商和海鸟保护者。

对了!其实穷人的目的也是海鸟肚子的、里的宝石,只是他懂得如何投资自己的命运,放弃眼前虚幻的短暂利益,用更好的方式去收获永久利益。

有时放弃短暂利益,不也可以赢来跟长久的回报吗?

先撇开这些,再说环境问题。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在经济建设上的成就举事瞩目,而在环境问题上却是“欠债累累”。人均自然占有量更是少地可怜。在目前的国情的压力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人以环境为代价,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不符现实的道路,渴望能够一夜暴富,以至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是有谁想过,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破坏环境就等与慢性自杀。没有了干净的空气和美丽的家园,再多的金钱也只如粪土般失去了光彩。

只有放下眼前似乎触手可及的利益,与环境携手和平生存,共同发展,才能收获到利于后辈的利益。

收获其实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它只是等着我们慢慢去领悟它的深意。最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懂得如何放下,如何有理得投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立意解析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青春,不朽,青年人,天真,自欺欺人,长存不朽,信念。

材料特点:江苏的考题,学生看到后会感到一丝欣喜,因为此题正迎合了他们的生活实际和阶段特点。材料的开放性不大,写作内容的范围大致就是“青春”了。但容易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

审题立意:这则作文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是讲与其它任何事物相比,“青春才是不朽”的观点;第二句是否定青年人“青春不会老”的观点,说“青春不老”是天真的,是自欺欺人的,但青年人却常抱有这样的一种信念。所以,从立意上看,无外乎这么几方面的观点:1.盛赞“青春不朽”“青春永恒”;2.慨叹“生命短暂”“青春不再来”,批评年轻人不懂得珍惜青春;3.谈“青春短暂与青春不朽”的辩证关系,告诫年轻人珍惜青春;4.还可以反弹琵琶,盛赞年轻人所具有的这种“天真的”“自欺欺人的”的信念,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态才是年轻人应该具有的特质。

立意开头示例(一)

一经典当,永无再赎

有人这样来描绘青春,说:青春像一杯茶,苦涩中带着一丝清甜;青春像一本书,有读不完的故事与哲理;青春像一首歌,歌唱着欢乐与悲伤。 也有人这样描绘青春,说:青春是用酣畅的笔墨和美好的想象勾勒的画卷——活色生香; 青春是用自然的灵动和人间的和睦编写的序曲——雅俗共赏; 青春是用怡人的茶香和无忧的闲适渲染的诗歌——淋漓酣畅。但我却更信奉这样一句话:无论青春多么美好,但它一经典当,便永无再赎。

立意开头示例(二):

永怀天真

青春是不朽的。但有人却奉劝我们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他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我感谢这些睿智的老者对我们善意的提醒,但却要说,天真和怀抱不朽的信念,这正是青春的特质。我认为青春不是用时间和岁月来衡量的,而应该是用心态来衡量的,人之所以老去,不仅仅是他经历的岁月多,而是他失去了天真的情感和怀抱的不朽信念。青春所以不朽,就是因为拥有青春的人永怀天真和永抱不朽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习近平的10句古代治国名言及解析

全文共 3595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3日下午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到,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

习近平为何会提出这些“名言警句”,这些古代国家治理思想的相关典故是什么,对今天治党治国有什么启示,编辑给您一一解释。

民惟邦本

【释义】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引申】民惟邦本,有时也作“民为邦本”,这一思想反映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夏书》的佚文有“后非众无与守邦”的说法。孔子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礼记·缁衣》)。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孟子则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说。《春秋谷梁传》则说“民者,君之本也”。西汉的贾谊具体地指出“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新书·大政》)。唐太宗李世民则总结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贞观政要·君道》)的道理。

【启示】2014年9月2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他还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政得其民

【释义】治理国家要得到人民的认可。

【出处】《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引申】《管子·牧民》中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离娄上》说:“桀纣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尽心上》记载,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启示】今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也讲话指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

礼法合治

【释义】治理国家要将教化与法律相结合。

【出处】综合

【引申】这是中国古代儒家关于德教与刑政关系的主张。《尚书·康诰》中首次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春秋时孔子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荀子发展了儒家关于德政的思想,提出礼法并施的观点,在战国时即体现为“礼下庶人”、“刑上大夫”。

【启示】习近平今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讲话,就曾引用韩非子“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他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也提及“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

德主刑辅

【释义】治理国家要以德政为主,刑杀为辅。

【出处】综合

【引申】西汉董仲舒在儒家关于礼、法的思想基础上与阴阳学说、“天人感应”的思想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完整的“阳德阴刑”的德主刑辅论,指出“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启示】2014年5月4日,习近平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

【释义】治理国家的首要是得到人才。

【出处】《贞观政要》: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人,必难致治。

《资治通鉴》: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能也。

【引申】这是我国古代关于治国和人才关系的思想。《墨子·尚贤》中说:“尚贤者,政之本也。”明太祖朱元璋说:“构大厦者,必资于众工;治天下者,必赖于群才。” 清代康熙皇帝则直白地说:“政治之道,首重人才。”

【启示】2009年3月30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指出要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形成合理结构,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2013年6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会议上讲话,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治国先治吏

【释义】治理国家首先要管好官吏。

【出处】综合

【引申】《韩非子·有度》中说: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则民安国治。”《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记载:“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启示】建国后毛主席说过:“我建议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习近平在《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也说:“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要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

为政以德

【释义】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

【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引申】“为政以德”与前面提及的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等共同构成儒家德治论的主张。“正己修身”则是儒家强调从自身修养出发端正言行。《礼记·中庸》中说:“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唐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也提到:“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启示】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引用“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的古语指出,各级干部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努力营造良好从政环境。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以向我看齐的姿态听意见、摆问题、管自身、抓督查,发挥示范作用。

正己修身

【释义】端正言行,修养身心。

【出处】《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引申】“正己修身”是儒家关于自我修养的重要思想。《礼记· 中庸》中说:“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唐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也提到:“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启示】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干部有了丰富的基层经历,就能更好树立群众观点,知道国情,知道人民需要什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经验和专业知识,增强工作能力和才干。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2013年6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 “年轻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的更稳更远。”

居安思危

【释义】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

【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引申】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说:“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启示】今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说,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他强调,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改易更化

【释义】改变革新。

【出处】《汉书·礼乐志》:“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引申】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说:“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居安思危,强调忧患意识与长远考虑,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改易更化”。

【启示】最新出版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首次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一文,其中提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喜出望外成语的解析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词语解释

xǐ chū wàng wài

喜出望外

◎ 喜出望外 xǐchūwàngwài

[be overjoyed;happy beyond expectations] 所遇超过了所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宋· 苏轼《与李之仪书》

词语解释

xǐ chū wàng wài

喜出望外

谓所遇超过了所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宋 苏轼 《与李之仪》之二:“契阔八年,岂谓復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说唐》第六二回:“使臣得见主公,喜出望外。”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去年十月份接着这封长信,读了之后,喜出望外!” 何香凝 《孙中山与廖仲恺》:“在会场上初次看见了知名的革命家-- 孙中山 先生,真是喜出望外。”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喜出望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