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山东卫视国学小名士【汇编20篇】

国学经典诵读,您不但给我学习、生活带来了帮助,小编收集了我与国学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12

作文

1000

国学经典朗诵比赛作文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我们学校举办了一个朗诵大赛,条件一:八荣八耻;二:自己班老师来选择。我们班就挑选了课文的《阿里山的云雾》第二自然段。在同学看来既少又容易,对我来说……离比赛还有一天时间,我的心情越来越紧张,我决定临急抱佛脚,生怕明天出丑,我就拿书反复的读,背,度,背,有时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的嘴形,在灯光的陪伴下我睡着了。

早上的八点,比赛开始,一二班顺利通过,三班准备,我的心快蹦出来了,整齐的排上去,站好自己的位置,哇塞,好多人哦,惨了,每个人都眼睁睁地看者我们。

“……以……为荣……”在朗诵过程中我背错了两次,而且评审老师一直看着我的嘴,我太紧张了,然而后面的两句都没有出声。比赛完毕罗主任上台表扬了我们并且指出了缺点,希望以后改正。点评出来,三班第二名,还是做得很好鼓掌吧,这只是勉强的说。后来老师跟我们说,我们当时没有注意朗诵时的感情,没有注意抑扬顿错,当中还有一点乱,就因为这三点第一名落空了。

经过这件事后,每一节语文课,我们都认真的朗诵课文,有时老师指出不好的,我们都加以改正,因为我们下一次朗诵比赛要争取第一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的国学启蒙老师作文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到大,教过我的老师有许多许多,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我的国学启蒙老师——温老师。

认识他的时候我只有3岁,他20岁。妈妈每个周末带着我去他家里听课、品茶。时间长了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听他上课、聊天,因为他教给我们好多好知识。到了温老师的家就像到了图书馆一样。再调皮的小孩到了那儿也会很快地安静下来,进入学习状态。在温老师那里学习我知道了文王、周公、孔子、老子、庄子……我们中国的古圣先贤。每次他都会教导我们读好书,还给我们推荐励志书籍和影片。他还引用庄子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这句话,来教导我们如何珍惜时间。

温老师年轻有为博学多才、温文尔雅、博古通今,每次百科全书式的讲解令我们大开眼界。他常常对我们说他是致力于人文研究的工作者。漫漫求学路,有温老师的引导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唐诗》、《三字经》、《宋词》、《论语》等一些国学经典,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了解了。

我们从小时候的《唐诗》、《三字经》,到现在的《论语》和《道德经》,它们总能使我们感受颇深,国学是需要我们认真的体会,需用一生去学,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品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民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教会我们分辨美丑,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味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够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国学经典能引领我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端正我们的人生态度。

《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性人生。《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与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主张“仁”,“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的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生活。

《道德经》是我们认识最深的国学经典,他总能用一句最简短而精辟的话把我们带到另一个美好的境界,那里都是真善美。这就是国学的力量,在国学中一旦看懂人生,便会是生活升华到另一个水平线——不计较得失,无论世事沉浮,每一次都是以平常的心态去面对。看轻人生的权势名利,看轻世间的繁华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谛,超然物外,你就会别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句话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这句话也是老子一生的坚守,权势名利看轻了,世间就安静了。

品读国学,就是在品读人生。懂得国学,你就懂得了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国学经典作文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伴着琅琅的读书声,学校开始了每天必修的课程——国学

在我还未进校门的时候,爷爷常常教我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当时我还小,只知道这叫《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并不理解什么意思。

直到现在,我才逐渐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了其中所蕴含的意味深长的道理,也理解了国学的魅力所在。

我喜爱国学不仅仅在于他无限的魅力,更在于他教会了我很多很多……

关于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学习上不能弄虚作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思考的重要性以及要合理利用书本的知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上虚心请教。

关于孝道,“子欲养而亲不待”告诉我们行孝要及时;“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敬承”告诉我们要认真听取父母的教诲;“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告诉我么你要善待照顾父母,用真心爱父母。

关于处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清强加给别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告诉我们要学会尊敬他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告诉我们要知错能改,就是最好的了。

国学如黑夜中的一颗明星,点缀夜空;国学如沙漠中的一株小草,点染了沙土;而今,他似一位导师,伴着我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与父亲聆听国学作文_文化作文1900字

全文共 1876 字

+ 加入清单

那时我六岁,自父亲从美国访谈回来后,一直愁眉不展,原因是:一外国佬问父亲:“Can you tell me about Chinese classics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it(可以跟我讲讲关于中国经典《史记》吗)”?父亲竟尴尬的回答:“i don‘t know(我不知道)”,此事之后,父亲就下了一个决心,要和六岁的我共同学习中国国学经典。

从那时以后,父亲断了我的日本动画片、英国连环画,每天清晨指着那‘之乎者也’之类的文字琢磨,还特地托人请了一个国学老师当家教来辅导我和爸爸,对于从小在美国长大的父亲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挑战,更何况对于大字都不认识几个的我来说简直就是大眼瞪小眼,始终都捉摸不透老祖先们留下的所谓的“国粹”,父亲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中国人,连外国人都知道的中国经典,我们就不能不知道,在外国人面前可不要丢了中国人的脸。还记得那时候国学老师讲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对于《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冰心、巴金等一些著名学家都是十分热衷的,由于我们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国学老师都是用现代话给我们讲的内容,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的传神,比那无聊透顶的日本漫画精彩多了,什么“兄逼弟曹植赋诗”使我气愤填胸;“张翼德怒鞭督邮”使我拍案叫好,各个片段都让我的心跟着故事的情节时而沸腾,时而哀愁,都让我不能自已,国学老师没在时,爸爸就放着录音机和我坐在沙发上听《三国演义》,我们旁若无人的跟着故事调换情绪,读到张飞遇害了,我和爸爸抱头痛哭、泣不成声,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我和父亲乐了好一下,关羽的神勇无敌、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曹植的才华横溢都在我的脑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曾经我觉得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是无书可及的,现在才知道,这三国豪杰演绎的爱恨情仇更是出神入化、栩栩如神”!至于后来,呵,父亲爱上了《三国演义》,常常蹲在角落里,厕所里偷偷地看,书架上的《复活》也被冷落没有“复活”了。

记得那时候,我因父亲的文学学习的熏陶,慢慢接触了《三字经》,只因那不是像《三国演义》那样精彩的故事,而是每句三个字的话,所以我没有丝毫的兴趣,父亲了解到,《三字经》都是古人们积累下做人处事的道理,所以为了我能够学到这一点,父亲煞费苦心想了个游戏———“对暗号”。

父亲说:“今天爸爸要去上班了,我跟慧慧玩一个游戏,叫做对暗号,就是今天慧慧在家里听三字经,明天爸爸回来就跟慧慧对暗号,我说一句你说一句,要是你对不出来,爸爸就不喜欢慧慧了”,听到这话,我心就急了,要是爸爸不喜欢我怎么办,那我就没有棒棒糖吃了,没有洋娃娃玩了,不可以和爸爸在一起做游戏了,于是我就乖乖的跑到录音机前听着《三字经》,妈妈反复的给我播放,我的小脑瓜子飞快就记住了,那时候只是为了能够赢这个游戏,那些内容的意思我一概不知,直到后来这些话在我慢慢理解后对我的生活和学习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天,爸爸悄悄地推开门进到客厅里,悄悄放下公文包,脚步又轻又慢的走着,我正在忙着搭积木,妈妈正在厨房做饭,平时爸爸下班回来都会给我一个热情的拥抱或者依据亲切的问候,今天爸爸什么温馨的话也没说,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

听见这昨天念过无数遍的三个字,于是我推开积木,好像有潜意识的反过头来立马接上话,奶声奶气的回答:“性——本——善”。

爸爸把头靠到门边来,好像欣慰的微笑了一下又点点头,咳嗽一下:“性相近”。

我跟着记忆的脚步对上:“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爸爸听见了我这流利的三字经背诵,于是笑着冲到我面前一把把我搂在怀里,不停的亲吻着我说:“乖女儿,爸爸和你一起学习,中国老祖宗的东西,我们要牢记,记住,可别再让中国人丢脸哦”,我似懂非懂、傻乎乎的点点头。

之后随着我和父亲对文学知识理解的提高,就没有再请国学老师了,而是自己去书店大采购,买回来国学经典,像一些什么《孟子》、《庄子》、《大学》、《中庸》之类的书籍阅读,以提高我们在做人处事方面的能力,还经常阅读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水浒传》、《红楼梦》、《荡寇志》等等一些影响较大的文学经典,渐渐地,渐渐地,我和父亲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古人们的精神文化智慧才构成了当今中国文化的发展,学好中国国学经典知识是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能让后人淡忘了本国古代最纯正的经典。

现在我上初中了,但我和爸爸的文学旅途还在继续,我和爸爸还是对国学经典那样的痴迷,虽然我在住校,在家的时间很少,但也不曾忘记我们的约定,还是一起学习文学经典,一起开启经典文学的大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1500字《国学》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1355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有幸学过《国学经典》之后令人博雅情趣,开阔视野。读的是中华文化精品,领略的是人类文化精华,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坚定的是中华复兴的信念。虽然里面节选的一些经典名著各篇的经典段落语句,但读过之后有一种想读原文原篇的欲望。国学中有比较好的名言,多背多思,能让这些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通过多读、多背,也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了解到在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了早期儒学的轨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的主旨是教人如何做人,告诉我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它是一部能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国学经典。可以说读《四书》,对我们回

顾历史、总结过去、开拓未来无疑大有裨益。

其中,《大学》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科举考试用书之一。书中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到善”阐释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等修身养性的八项途径。

而《中庸》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主要阐述“中庸之道”,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君子,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孔子》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较为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著名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关于“仁”、“礼”的核心内容。内容涉及如何做人、君子人格的塑造、学习、教育、务政、治国与安邦等多方面的内容。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它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及推行仁政的事迹,对后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从品读、学习《四书》中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感谢《国学经典》,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全国学校消防安全公开课观后感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观看视频之后我感触很深。消防安全工作需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消防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抓,消除火灾隐患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始终把消防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可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忽视火灾带来的危害,往往要等到眼见着火灾发生才意识到其危害性。这就是没有把防范火灾的工作在第一位所导致的。

而做好预防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提高我们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学校可以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履行安全职责,保障防安全。这次我们通过直播学习,掌握基本的防火、灭火及自救逃生常识,学会“如何防火”、“如何灭火”、“如何逃生”。防火工作做好了,火灾的发生率就很小,火灾发生了,如果能够及时把它扑灭,火势就不会蔓延,掌握一些基本逃生常识,在火灾现场就能顺利逃生。消防工作需要大家共同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参与,只要群策群力、齐心协力,彻底消除火灾等隐患,生命和财产才会得到有力的保障。

火海无情,只有充分了解造成火灾的原因和火灾产生的严重后果,我们才能更科学有效的防范火灾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国学经典读后感作文500字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诚;要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己的良知;要招致自己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而后才能政治自己的家族,整治自己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到平民,都是要把修养自身道德作为根本。一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败坏,却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那是从来也没有过的。这就叫做知根本,这就叫做良知到来。

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大学》中还有一段话阐明了这个关点,“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意为:所谓整治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己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因此喜欢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语这么说:“人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就不知道自己禾苗的茁壮 。”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治好家族。文字虽然阐述的是修身齐家之义,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必须克服感情偏私问题。在一个大家庭中,对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长幼亲疏之间、姑嫂妯娌之间同心协力、和和睦睦,是很难办到。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无偏见,无好恶,待人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由此可见,“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老师,这种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位老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谁的家庭富有、地位高低、孩子模样好坏等作为喜欢或讨厌他的标准,这样才不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从品读、学习《四书》中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感谢《国学经典》,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们班国学课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兵家史书之瑰宝,博大精深;兵书理论之宝库,包罗万象;兵学圣典之美誉,威名远扬;归纳演绎之逻辑,缜密严谨;启迪人生之智慧,精髓宏瞻;阐释儒道之传统,淋漓尽致。——题记

从三皇五帝太平盛世,到春秋战国风云变幻;从盛唐气象博大雄浑,到宋代词篇婉转豪迈……我们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众多文化瑰宝,而国学经典代表《论语》更是全世界精神财富!

《论语》是一部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着作,因集中表现了孔子学说和思想,成为儒家经典着作之一。

孔子学说核心——仁,贯穿《论语》。《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用一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已成仁,”照亮了中国两千多年历史进程。

《论语》居“四书”之首,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深远影响!

据说,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每天回家都关起房门苦读。后来,家里人发现,他书箱里藏只有一部《论语》。有一次,宋太宗和赵论语普闲聊,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吗?”赵普老老实实回答说:“臣所知道,确实不超出《论语》。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了。”于是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法。

纵观整部《论语》,相信你一定会感受到中华文明,感受到人性光辉,感受到文学精髓。你也一定会在《论语》中,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山东省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观看了节目《国学名士》,这个节目主要让我们学习国学,爱学国学,重视国学。

《国学小名士》的主持人是宋磊叔叔,主要的导师有杨雷老师,杨波老师,石玲老师等几位导师,他们个个知识渊博。

《国学小名士》中有许多优秀的选手,有姜山秀,焦雨萌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姜山秀了,因为她思维敏捷,知识面广。

《国学小名士》节目中,一共有十三场比赛。我最喜欢的是第八场,每场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爱记诗词。我爱记诗词中的字是“雪”,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带有“雪”字的诗句。这几位哥哥姐姐们一个接一个的,互不相让。我一开始以为自己背的古诗已经很好了,但是,比那些哥哥姐姐们差远了。

第二部分是舞文弄墨,规则是每题有一条或者多条提示,让选手们作答,谁能又快又准确回答,谁就能得高分。我只会一个,不过,只要把其他的记住也算会了,真是太增长知识了!

第三部分是国学短剧,通过看一个视频,帮助主人公解决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我也有我的观点,体现出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将知识与行动相结合。

我观看了《国学小名士》这个节目后,我下决心要更加爱学国学,更加重视国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汉字是人们智慧的结晶,而古诗更是汉字文化的精髓所在。昨天晚上我观看了一个经典诵读比赛节目《国学名士》观看之后,就像推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让我穿越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中 。

比赛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我爱记诗词”是根据大屏幕显示的关键词,选手依次背诵包含关键词的古典诗词、名句。打错出局,依照出局分别得到五分、十分、十五分、二十分、二十五分。第二环节是“名家对对碰”本环节邀请诸位文坛大咖,手中持有十分、二十分、三十分,不同分值的题目。先手可以选择分值,答对得分打错扣分。第三环节是“美德大考验”通过导演组选手日常任务中,特别设置的隐藏环节,选手在无意识状态下,是否践行传统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比赛越来越激烈,选手们更是争先恐后、大显身手。

观看这个节目以后,我也爱上了古诗,我被语句的优美、诗韵的高雅所吸引。我们每背一首古诗,我们不但要读出它的韵味,理解它的内涵,而且还要根据诗的意境绘画出风格不同的图画。通过诵读,我理解了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深刻,苏轼的豪放和李清照的婉约……通过那一读、一诵、一写、一画之间,我领略到古诗的魅力,我将自己与诗融为一体。我体会到了中华经典文化的情趣和神韵。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诵读古诗可以使我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书香四溢、书富五车,诵读古诗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精神上拥有巨大而宝贵的财富。诗对于我就像鱼儿离不开河水,花儿离不开阳光根离不开土地,鸟儿离不开天空,诗歌是我呼吸的氧气,是我生命里温暖的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会读古诗吧?老师为了激发我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组织我们开展了一次《读经典诗文、做美德少年》的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诵读一些历史经典的诗文啦!

首先是我们一起读的《声律启蒙》,是一本古代训练儿童对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像“云对雨、雪对风……”内容包罗万象,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像儿歌一样。接着就是何彦鹏与和骁杨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洒脱飘逸的诗词与小周古筝配乐的美妙琴声相得益彰,把我们带入了月亮的世界,让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在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爱莲说》让我们从月亮的世界突然飞到了花的海洋。诗人在这首诗里借物喻人,用莲花比喻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爱的风格。

这时,轮到我和小郑朗诵的《今日诗》、《明日诗》了。《今日诗》是要告诉我们:今天要把握好今天的光阴,把所有今天的事情都做到最好。《明日诗》则是让我们不要一味的把事情都往明天推,告诫我们要“今日事今日毕,莫等明日再努力。”

小钟和小曾的歌:《赋得古原草送别》,她们的歌声早已将我们带到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让我们在畅想美景的同时,学习小草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岳飞所做的《满江红》,朗诵者的慷慨激昂让我们也热血沸腾、豪情万丈,爱国之心由然而生。一首《陋室铭》,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很有意义,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和他的内涵没有关系,有些人住高级公寓、吃山珍海味,却远远比不上那些生活简朴的人有内涵。

这次活动让我知道了很多历史经典佳作,激发了我学习古诗词的热情,理解了许多诗词中的道理,和同学们一起记住了这些诗词中的经典名句,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学国学诵经典作文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课上,老师教给我们很多的经典语句,让我感触最深的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老师解释道:“土里挖出来的玉石并不珍贵,没有价值,也不讨人喜欢。要经过玉石匠人的雕琢打磨后,才能成为人人喜爱的美玉。人也一样,再聪明的人,如果不学习,或者学习不用功,就不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你们现在,就像一块块刚出土的玉石,正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打磨,将来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我每个星期都要去校外兴趣班学习民族舞。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我一次都没有落下过。在寒冷的冬天,我冻得手脚都僵了也没有叫一声苦;在炎热的夏天,我热得汗流浃背,仍然坚持练功,接受老师严格的训练。有一次练习压腿,很多孩子因为怕疼当场哭叫起来了,轮到我了,我心里很紧张,老师帮我压的时候,疼得我眼泪都冒出来了,但是我咬牙没有哭出声音,并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我要坚持!只有持之以恒地用功,才能成为一块最美的玉。”

现在,我已将《国学经典》熟背于心了,其中这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也被我当作座右铭端端正正地贴在书桌旁的墙上,它时刻提醒着我——勤奋好学,一定要从现在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国学赋

全文共 1359 字

+ 加入清单

悠悠天地,巍巍华夏。炎黄绵延八百代,国学流传五千年。历史车轮起自盘古,文化长河源从风骚。美刺殊文,备三五百篇诗咏;吉凶异画,变六十四卦爻占。荀子劝学,博闻则青出于蓝;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苏武牧羊,屡餐雪于北海;庄周活鲋,必决水自西江。苍凉悲壮,当推建安七子;平易流畅,尽在唐宋八家。引壶酌酒尚五柳,横槊赋诗传阿瞒。三言二拍,开话本之先河;南洪北孔,继戏剧之雄风。江淹妙笔生花,文思大进;扬雄绣口吐凤,辞赋愈壮。韩昌黎送走五鬼,李青莲邀来三人。适兴子猷常泛棹,思归仲宣强登楼。染翰操觚,直使洛阳纸贵;执经问难,竟教明镜不疲。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品卢仝七碗之茶。岳飞数战八千路,杜牧长醉廿四桥。大历十才子,文不加点;苏门四学士,机杼一家。才高八斗,应从马头草檄;学富五车,当效驴背成诗。惊神泣鬼,诗词随风生珠玉;遇云绕梁,曲赋掷地作金声。

国学灿烂,江山辉煌。太白诗,摩诘画,左丘传,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稼轩词,相如赋,屈子离骚,尽古今绝艺;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扬子涛,庐山瀑布,皆宇宙奇观。杨柳和烟彭泽县,桃花流水武陵溪。旷野平原,骑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八百里洞庭,两诗一文,但凭岳阳壮阔;三千里赤壁,独词双赋,尽览黄鹤风流。滔滔江水,洗净千秋人物;浩浩天风,吹开大地尘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汉霍光有“不学无术”之言,宋太宗出“开卷有益”之语。晴空看鸟飞,流水观鱼跃,乐读《永州八记》,且识玄机宇宙;霜天闻鹤唳,雪夜听鸡鸣,闲赏《临川四梦》,净得清气乾坤。览《西厢》,知张孙杜斗法普济寺;阅《红楼》,看宝黛钗调情大观园。魏蜀吴晋,《三国演义》任我豪气驰骋;经史子集,《四库全书》由他风流纵横。萤辉竹素,蠹去芸编。胸怀经典神亦焕,腹有诗书气自华。

国学者,文化也。下人视之无益衣食住行,上者知其有助士农工商。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卷《孙子》鼎中原。元亨利贞,天地一机成化育;仁义礼智,圣贤千古立纲常。人浴兰汤,不忘端午;客斟菊酒,常忆重阳。陈琳作檄愈头风,堪当扁鹊圣手;杜甫吟诗除疟鬼,何须华佗金丹。《灵枢》《素问》,皆傲于四境;《伤寒》《本草》,俱扬于八方。天文地理,《甘石》《水经》尚在;算术农事,《九章》《齐民》犹存。东海西湖,南州北国,梦里溪山尤壮丽;天象地质,人文物理,笔端谈论自激昂。

呜呼!国学曾遭磨难,文化饱受浩劫。秦皇有焚坑之举,汉武怀罢黜之心。明重八股之风,清尚文字之狱。时至今日,此害尤深。歌手放歌,不知琴室七声;书生读书,难明文房四宝。自内改革,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西学嚣张。五星旗下,书声琅琅,尽是西洋音调;圣贤书旁,文笔洋洋,皆为拉丁模样。九州风雷,万马齐喑。恨夷文之猖狂,异国学之衰微。叹屈大夫再況汨水,哀贾太傅又谪长沙。是故有识之士,欲挽狂澜于既倒;无畏之子,要扶大厦于将倾。复兴古文,孤舟白雪常怀柳;倡导国学,匹马蓝关每忆韩。然而西学汹汹,国民惶惶。虽欲效女娲大神,只手补天;奈何如诸葛武侯,独木难支。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赞春之酒,唯憾春归。灯影憧憧,凄绝暗风吹雨夜;荻花瑟瑟,魂销残月照人时。

呜呼!寒风萧萧,浊浪滔滔。武穆仰天长叹:“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嵇康伏地哀号:“《广陵》一曲,于今绝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记一堂有意义的国学课作文

全文共 1999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周礼》里面就有,《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下文是记一堂有意义的国学课作文,仅供参考!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认为能不能赡养父母,与孝无关,关键在于“敬”。敬更多地包含一种发自心底的佩服与信赖。

7月8日,我走进了学雍国学学堂听到了一堂生动又有意义的感恩国学课。课上,老师让我们向父母行三拜九叩礼,这让我感受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多么的重要。

这是南宁晚报在广西体工学校的学雍国学学堂组织的一次小记者团的采风活动,我邀了爸爸和我一同前往。

走在学堂门前的小径上,我就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幽静的地方,小径上绿树成荫。走进学堂,迎面看到的是孔子的画像,和一个祭台,从这里就看出这里是个崇尚礼仪、庄重、严肃的地方。我进了门就去签到处签到,签完了,我们就进了一个教室等待,课快开始了,老师就让我们做好准备。随后,老师就在我们中挑选了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我们刚开始觉得很奇怪,也很好奇,最后就明白了。你知道他们是干什么去了吗?

等到正式开始,主持人老师先带我们向孔子鞠了三躬,我们的讲解老师——成老师身着一件深衣(汉服)走上了讲台,对我们鞠了三个躬,然后开始讲授汉服的来历和古代礼仪,讲到古代礼仪时,老师就叫出了那个刚刚从我们中选出去的姐姐展示古代礼仪和女式汉服,只见那大姐姐穿着古代服装,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去换服装了。汉服很美哦!姐姐像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女子一样,她行了一个古时候的礼仪,动作十分优美、庄重。老师讲到:“以前人们不懂得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这是汉服出现以后人们坐着的样子。女孩用右手和左手交叉,右手在前,放在肚脐的位置。”我们赶紧学起来,才几分钟,每个人都学得有模有样了,我们仿佛已经是古代女子了。

突然一下,整个教室黑了下来,大家都骚动起来。好像是停电了,主持人老师赶紧带我们去了另一个教室,讲课又开始了,然而,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第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学堂的老师们为了锻炼我们,便叫我们去搬椅子合影,我们就开始努力了,老师用心的指挥着,“转一个弯”,“好,就放那里”“来,我们排好,合一个影”“3,2,1”。“茄子”我们大声的呼唤到,我们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也获得了奖励,老师们贴心的帮我们准备了两大盘水果供我们享用,并告诉我们十分钟后再上第二堂课。

上课开始了,我们又坐回了原来的教室,刚开始,老师给我们讲述一段感恩父母的故事,让我们倾听一段饱含深情的对话,让我们进入一个美好的意境当中。故事中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感人事迹,把我们每个人都感动了。

接下来,进入了一个体验环节,主持人老师叫到了三位当天过生日的同学,为他们举办一个庄重又严肃的庆生礼——让他们向家长行三拜九叩礼。随着轻缓的音乐徐徐响起,三位同学弯下了腰,跪拜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刚开始,行礼的几位同学都不熟练,到最后,大家越做越熟练,家长们也是感动不已,我偷偷看到其中的两位母亲也流下了眼泪。行礼过后,最好的一个环节是庆生的几位同学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工作人员端来了温水,三位同学为自己的父母认真地脱下来父母的袜子,把父母的脚轻轻地放入温水中,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我们都感动了,许多同学都流下了感动的泪,也迎来了其他同学最热烈、最真挚的掌声。还有许多同学拿起了摄像机,拍下了一个个感人的瞬间。

可就在这个时刻,竟然听到了一句悄悄的说话声:“真恶心!我绝对不做。”听到这句话,我觉得很难受,很多的同学也气愤起来,在这个庄重的行礼的时刻,怎么会有人说出了这样子的话,真让人气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位行庆生礼的同学中的一位大姐姐的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她帮爸爸洗了脚以后,她说:“我们应该在平常的生活中帮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她大声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爱你!”这个时候,仿佛她就是这节课上的主人公,所有人的眼光都投向了她,所有人的掌声都送给她,她是这堂感恩课上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时间过得很快,短短的一堂感恩课就这样结束了,我们走出教室,被放在祭台上的一个小盒子吸引住了,原来,那是学堂的老师整理出来的经典语录,叫“静思语”,被折成一个个小纸卷,大家可以自愿去抽取,我去抽了三张,抽到的语录真的对我感触颇深,其中有一张写的是“用鼓掌的双手做环保”,另一张写的是“唯有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听了这次课,我才知道汉服的历史,才知道历史悠久的中国,曾经有过许多的辉煌,比如我们的名族服装——汉服。如今的中国人,几乎都不认识汉服了,多悲哀!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这也看出了现代人对国学文化就没有根本的了解,上了第二节课,我被三位同学的庆生礼感动了,我才觉得孝敬父母有多么的重要,其实,我们对父母说一句:“爸爸、妈妈,我爱您!”其实并不难。

这是我第一次上国学课,也因此,我爱上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也爱上了国学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国学大师钱穆一生的故事

全文共 5321 字

+ 加入清单

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县人,字宾四,1895年7月30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延祥乡啸傲泾七房桥村的一个贫寒书香之家。他天赋聪悟,7岁入私塾,10岁进无锡荡口镇华子才创办的果育小学读书。1906年其父病逝,家徒壁立,寡母及兄弟四人,靠本族怀海义庄抚恤为生。其间他就读中学,至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发,学校被迫解散,遂致辍学。

1912年,因家境贫寒,升学无望,钱穆想通过教书自学谋求出路,遂应聘到小学任教,开始了乡间教书手涯。在以后的十年中,他读了《孟子》、《史记》,毛奇龄的《四书改错》,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夏曾佑的《中国历史教科书》,马建忠等的《马氏文通》,孙诒让的《墨子闲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等等名著,为以后的学术思想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1922年始,他开始在厦门、无锡、苏州等地任中学教师,教授国文、文字学、《论语》、《孟子》、《国学概论》等课程,由于教者要自编讲义,故在讲《论语》时,“考孔子生卒行事,始有意作《先秦诸子系年》”。所讲授的讲义,除文字学外,其他的如《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国学概论》等,后经改定均已出版。

1927年秋,钱穆应汪典存之邀,任教于苏州省立中学,并与吴梅相识。

此间,在课外的研究工作为撰述《先秦诸子系年》。

1930年春,应顾颉刚之请,钱穆把撰好的《刘向歆父子年谱》一文寄给他,顾氏看后,并不介意其观点与自己意见相左,把此文刊载在同年《燕京学报》第七期上。正是这篇文章确立了钱穆在国内学术界的地位。因为他根据《汉书·儒林传》的史实,逐年列出,进而指出康有为《新学伪经考》说刘歆伪造古文经不通者有28处,绝对不存在刘歆以五个月时间编造诸经能欺骗其父,并能一手掩盖天下耳目之理,也没有造经是为王莽篡权服务之说。这纯属康有为为了托古改制而杜撰的结果。此书问世以后,对重新评估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年6月,经顾颉刚推荐,燕京大学聘钱穆去任教。这样他就结束其早年自学教书的艰苦年代,开始了学术人生的新旅程。

1930年秋,钱穆执教于燕京大学。他在燕大教国文课,住在朗润园,除与顾颉刚是旧识外,还常与潘佑荪、郭绍虞等交往,又与冯友兰相识。

1931年夏,顾颉刚致信胡适,力荐钱穆去北京大学任教。来北大初期,他在历史系教授中国上古史、秦汉史两门必修课。另选开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此课梁启超在清华国学院开过,其讲义在杂志上发表。他的想法与梁氏相左,因此自编讲义,这便是日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的雏形。此外,钱穆还欲开设中国政治制度史,历史系负责人陈受颐、傅斯年不同意开设此课,因为他们所持的观点是中国秦以下政治是君主专制,今改民国,以前的政治制度不要再研究。钱穆则认为以前制度可以不再问,以前政治如何是专制,今人应该知道,遂开设此课。后来出版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就是依此课讲义改定而成的。

在北大期间,钱穆不仅教学,而且还从事学术研究。其研究重心是先秦史和近三百年学术史,先后出版了《先秦诸子系年》(1935)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37)两部主要著作。他认为,前人考证诸子年世,多依据《史记》中的《六国年表》,《史记》也有错误,并非绝对可靠。《竹书纪年》可以补此缺陷,但此书出而复佚。今传世本错误百出,如不加整理,很难作为考辨的依据。加上一般人都信史籍,而不信诸子之书,以使诸子年次难以成其条贯。据此,依据《竹书纪年》,厘定今传世本的错误,订正《史记》中的伪误和注释的抵牾。同时又考诸子群书,参证诸子的行事,政治上的事故,六国的年代顺序,与山川地理参伍以求,错综以验,辨伪订伪,定世排年。其辨析之精,引证之博,乃世所罕见。他不同意那种把汉学与宋学截然对立的观点,认为不了解宋学,也就不能知道汉学,更无法评论汉学、宋学之是非,并将清代学术的渊源归结为晚明遗老,乃至宋学;认为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都与宋学有着学术上的前后承接关系,只是到了乾嘉时期,汉学才逐渐兴起,而此时的汉学诸家学术与宋代学术休戚相关;又指出过去人们论述清人学术,往往多侈陈考据之学,或略述论学之语,而从不谈及其人思想如何,是很不够的。这两部著作对诸子及战国史和清代学术史的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当时北平学术界人才济济,钱穆善于学术交往,因此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与他同来北大的有汤用彤、蒙文通等人。汤用彤在南京中央大学时,曾去欧阳竞无创办的支那内学院听佛学,熊十力和蒙文通都是欧阳竞无的弟子。蒙文通是由汤氏举荐来北大的。在此之后,汤用彤、熊十力、蒙文通和钱穆四人过从甚密,常在一起切磋学术。熊十力此时正在撰写《新唯识论》,批驳其师欧阳竞无的学说,蒙文通则意见相左,每次见面必加以反驳,汤用彤在哲学系教中国佛教史,应为专家,却常常不发表意见,钱穆充当调解人。当他们的议论从佛学转入理学时,熊、蒙两人又相争不下,钱穆也做缓冲。

钱穆除了与熊十力、汤用彤、蒙文通常常相聚外,还与林宰平、梁漱溟往来。钱穆与孟森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又经汤用彤介绍与陈寅恪、吴宓相识,也结交了贺麟和张荫麟。还结识了张孟劬、张东荪兄弟,并和熊十力与张氏兄弟经常相晤。与钱穆交往的学者还有陈垣、马衡、张其昀、缪凤林、吴承仕、萧公权、杨树达、闻一多、余嘉锡、容庚和容肇祖兄弟、向达、赵万里、贺昌群等等。

钱穆当时也很关心时事。1935年,与顾颉刚、钱玄同、姚从吾、孟森、徐炳昶等百余人联名上书国民政府,催促早定抗日大计。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大南迁。10月,钱与汤用彤、贺麟三人同行。文学院暂设在南岳山腰圣经院旧址。当时,他曾与吴宓、闻一多、沈有鼎同住,尽管条件艰苦,仍常常挑灯夜读。一日,冯友兰来访,出示所作《新理学》书稿,请提意见,钱穆认为《新理学》只讲理气,不讲心性,有其片面性,又中国无自己创造的宗教,但对鬼神却有独特的理解,建议冯氏加上鬼神一章,这样可使新旧理学一贯相承。冯友兰部分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在西南联大期间,钱穆除教学外,最重要的学术研究就是写成《国史大纲》。他指出当前中国迫切需要写一部新通史,而这种通史应具有下列条件:能将中国民族以往文化演进的真相明白示人,为一般有志认识中国已往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种种演变的人们提供所必要的知识;应能在旧史统贯中映照出现今中国种种复杂难解的问题,为一般有志革新现实的人所必备的参考。前者在于积极地求出国家民族永久生命的源泉,为全部历史所由推动之精神所寄;后者在于消极地指出民族最近病痛的症候,为改进当前方案所本。因此,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能在国家民族自身内部求得其独特的精神,这种精神表现在学术思想文化上的则为和平与大同、协调与融和。1939年夏,他携书稿去香港交商务印书馆付印,几经周折该书终于在1940年遵钱己见按原稿出版。此书成为大学教科书,并始终贯穿着对民族文化“温情与敬意”的精神,它一经出版发行,就风行全国,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广大热血青年积极参加抗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940年,钱穆践履顾颉刚之邀,去成都齐鲁大学任课,并主持国学研究所。期间,又迁置嘉定武汉大学讲学。在这里,他结识了朱光潜,又应马一浮之邀去岷江对岸乐山的复性书院讲学。此间开始编写《清儒学案》,特请人购得清代诸家的遗书。全书约四五十万字,由他亲手誊写,因生活清苦,找不到他人另写副本。抗战胜利后,《清儒学案》书稿随箱装船返南京时,不慎落入江中,一番心血付诸东流。所庆幸的是书序已在四川省立图书馆《图书季刊》上发表。

他又写成《中国文化史导论》,并陆续刊载在《思想与时代》杂志上。

该书从中西比较出发,揭示了中国文化内在精神及特殊的发展规律,建立了以人文主义为特征的文化学理论。他认为,人是文化的中心,把人生、人类生活当成文化的本质,并对文化的结构、要素进行研究,强调它们之间的互动性,提出了一套研究文化的方法。他倡导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要充满“温情和敬意”的态度,反对偏颇的民族虚无主义。同时也重视中西文化的比较,主张集异建同、多元共处,反对西方文化中心论。这本书是他入蜀以后在思想与写作方面的一个新转变。

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昆明的北大学生要求复校,聘胡适为校长。

当时胡适正在美国,校务由傅斯年署理。旧的北大同人不在昆明的,均已收到信函返回北京,钱穆没有得到邀请。而上海各高校争欲聘请,可他感到时局动荡,欲择一安静去处,排除纷扰,闭门著书。他曾被邀请去常熟作讲演,又与钱基博、钱钟书父子相会。1946年,钱穆应聘执教于昆明五华书院,并兼任云南大学课务。1948年,又应聘任教于无锡江南大学,并与唐君毅论交。校舍新建在太湖之滨的坡上,风景极佳,他常常泛舟湖上,悠游之余遂成《湖上闲思录》一书。又撰成《庄子纂笺》,实为近代治庄学力作。翌年春,他与唐君毅应聘于广州私立华侨大学。一日,偶遇张其昀,闻其拟在香港创办学校,自念“决当追随”,旋即迁居香港,结束在大陆几十年的教研生涯,开始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变。

1950年,钱穆等人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并任院长。新亚书院是在亚洲文商夜校基础上改建的,校舍简陋,除钱穆外,张丕介、唐君毅也在这里任教。钱穆等人创办新亚书院的宗旨,不仅是为许多大陆来港青年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为了护持中国文化,培养经受中国文化洗礼的中国人;目的是培养既有丰富知识,又懂得如何做堂堂正正做人的中国人;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重新认识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必须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民主精神,会通中西文化,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1953年,新亚书院得到美国雅礼董事会的赞助,旋即在嘉林边道租了新校舍。不久获美国福特基金会捐款,又在哈佛燕京学社的资助下,兴办新亚研究所。为了表彰钱穆办学的贡献,香港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50-60年代,他在新亚书院,除处理浩繁的校务工作外,还承担许多课程,多次开设文化讲座,组织学术讨论会,并经常在港台作学术讲演。

在此期间,他不断完善、修补以前在大陆的旧著,还撰写了《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等新著。他先后被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邀请去授课和讲演,并被耶鲁大学授予了名誉博士学位。之后他又去哥伦比亚大学作演讲。在美国停留七个月后,又应邀去英国牛津、剑桥访问。后经法国、意大利回香港。出国访问期间,钱穆向西方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了解中国,增进相互间的学术交往起了积极作用。

1967年,钱穆辞去新亚书院职务,离开香港,定居台北,开始晚年的生活。卸任伊始,他曾去马来西亚大学讲学。期间,他日夜读《朱子语类》,开始撰写晚年的巨著《朱子新学案》,这本著作把朱子置于孔子以后的中国思想史后半期中加以考察,突出了朱熹集理学之大成,集宋学之大成,集汉唐儒学之大成的历史地位,同时连带地解决了朱子卒后七百多年来学术思想史上争论不休、疑而不决的一些重要问题。

钱穆除著书外,还兼任数职。他曾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中国历史学会理监事。在台湾文化学院历史系研究所任教,学生皆来其住处客厅上课,他在讲课基础上写成《中国史学名著》、《双溪独语》等书。又应聘为台湾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为他开辟了一个研究室,他在此读了《四库全书》中宋、元、明三朝理学诸集,选择十余人,各撰专篇论文。70年代后,钱穆开始努力编定《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八册。这部丛书是他六十年来主要学术论文的汇集,每集每编所收诸篇,他都亲自阅读,小作改订,大体保持论文的原貌,所以花费精力极大。编至明代部分,因患眼疾,故排版和校对皆不能靠自己,清代一编也不能逐篇阅读。关于学术思想方面论著汇为专集的还有《庄老通辨》、《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灵魂与心》、《中国学术通义》等。中国文化方面的除《文化学大义》外,还有《中华文化十二讲》、《中国文化精神》、《民族与文化》、《中国文化丛谈》、《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历史与文化论丛》等。文学方面有《中国文学讲演集》等。他毕生写作的目的是“皆期为国人读古书旧籍开门路”。

钱穆居住外双溪时,曾先后几次应邀去香港讲演,又两次去日本、韩国。初次韩国之行,选择李退溪、李栗谷、宋尤庵、韩南塘四家全集,回台后精心研究,写成《朱子学流衍韩国考》一文,后收入其学术思想史文集中。80岁时,在夫人陪同下外出南游,此间写成《八十忆双亲》一文,深切缅怀父母养育教诲之恩和兄长扶持、帮带之情,也透露出对大陆子女的深深眷怀与思念。后又写成《师友杂忆》一书,对早年苦学,师友交往,以及著书立说等往事做了比较全面的追忆。此书不仅是钱穆学术人生道路的总结,同时也是现代中国学术史珍贵的史料。

钱穆84岁因眼疾已不能见字。1978年,新亚书院院长金耀基邀请他去中文大学讲学,其讲演题为“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共分六讲,后据录音改写成书刊行。翌年,新亚创校三十周年,他又赴香港。

1985年,他在素书楼讲最后一课,向其学生赠言离别:“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至此告别杏坛。之后,他仍耕耘不休,在92岁时,以非常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晚学盲言》。

1990年8月30日,钱穆病逝于台北家中,终年96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

全文共 1185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濮院小学翔云校区结合其百年历史文化积淀,深入开展以国学经典文化为主的“国学雅韵,书香翔云”校园文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国学内涵发展之路,培养尚雅崇信,笃行创新的现代小公民。

濮院小学翔云校区的前身是濮院镇小,她创办于1870年,历经130多年岁月的洗礼,为濮院教育的发展积淀了厚实的底蕴。2005年8月,与濮院中心小学两校合一整合而成的濮院小学掀开了濮院教育全新的一页!一校三区连锁办学,校区之间彰显特色。25个教学班、1200多名学生、60名教师演绎了化蛹成蝶的绚丽,古老而年轻的翔云校区焕发着生命的活力和智慧的魅力。

翔云校区以“育人”为核心,以国学经典为主要内容,开展“国学雅韵,书香翔云”经典诵读活动,推崇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让学生从小接受“文化的酵母”,熏陶浸染民族文化。“国学雅韵,书香翔云”以三大版块为基础深入开展活动。

一、经典诵读考级,滋养润泽心根。

“直面经典、不求甚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求字字理解,但求字字背得,13岁以前的记忆力是人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期,尤其孩童时期记住的内容即使长大也很难忘记,让孩子在这段黄金时期吟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能使其终身受益。国学经典诗文的语言都是经过锤炼的艺术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大量的诵读和积累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学生在诵读中不仅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积淀人文素养,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学校制订了严格的诵读考级制度,采取定时间定教材定教师的方式,以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式,推进经典诵读活动。

1、定时间:每周固定两天,每天十五分钟时间,由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解读与背诵。每班分设8位考级组长化整为零对诵读内容进行日日清。

2、定教材:以1、2年级《三字经》,3、4年级《弟子规》,5、6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为基本内容,以两年为周期,以六年为循环,扎实推进“国学雅韵,书香翔云”,力求学生小学六年来积累国学素材,积少成多,提升文学涵养。

3、定教师:各班语文老师为国学导师,对诵读内容进行解读,负责班级学生考级进度。学期开始根据诵读内容制订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

学期结束,学校组织全校诵读考级评比,由学生做评委,每班抽取半数以上学生进行诵读考级,并且进行考级优胜班评比活动。我们坚持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国学雅韵,书香翔云”开展得越来越有特色,越来越鼓舞人心,学生的进步也赢得了家长与社会的肯定。在濮院小学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以401班同学为代表的诵表演还吸引了《今日桐乡》报社的眼球,对此进行了新闻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学者论文因造假遭国际期刊撤回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8月18日,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由于内部调查显示论文的同行评议报告存在造假问题,决定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科研论文。从公布的资料看,涉事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包括上海、北京、山东等地的研究人员,主要来自高校。这并非该集团首次因造假问题大规模撤回论文。该集团旗下主要发表生物医学类论文的BMC出版社在今年早些时候就宣布,由于“同行评议过程受到不正当影响以及存在问题”,决定撤回43篇学术文章。这两次论文撤回事件牵涉的作者都主要来自中国。

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声明称:有些“行为”似乎是机构所为,这些机构向母语为非英语的论文作者提供文字修改润色和论文提交方面的服务,伪造同行评议报告,以此“骗”过编辑的眼睛,确保提交者的论文能够被发表。施普林格集团执行副总裁威廉·柯蒂斯表示,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中国独有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伪造同行评议的现象影响着全球学术界。这次撤回的64篇论文中虽然不少作者是中国研究人员,不过这个数量相比于他们去年收到来自中国的论文总数来说是一个小的部分(0.05%)。另据专门追踪学术论文质量的“撤稿观察”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过去3年里,因同行评议造假行为遭撤的论文数量占到该网站记录的全部遭撤论文总数的15%。利益驱动下,一度被学术界视为衡量论文质量重要标准的同行评议机制,近来已成为学术造假的一个“痛点”,而这也仅仅是学术界众多造假问题之一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假作真时真亦假,冤业随身,是终须还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依法治国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823 字

+ 加入清单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与法制建设目标。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论日益走向成熟,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实践迈入更高阶段。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文化,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国家,是以市场经济的相当发展为经济基础、以民主政治的相当完善为政治基础、以发达的权利义务观为核心的精神文明为思想文化基础的。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在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实行,但是,正如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一样,资本主义也不可能有彻底的法治。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应当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而且也应当成为真正实行依法治国的法治国家。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必然是而且应当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最高历史类型的依法治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逐步发展与成熟,以科学的权力义务观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逐步发展,全面确立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针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继承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的成功经验,反映全国人民的意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从宪法的高度确立了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理念,这标志着党和国家治国方略的根本性转变。

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一)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有法可依不仅要求立各种各样的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精神的法。如果所立的法非常糟糕或者漏洞很多,不仅会给坏人提供为非作歹的机会,还会使好人无从依法行事。(二)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都必须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要求:(1)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执政党作为国家的领导核心,能否做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能否依法决策和依法办事,是依法治国能否实现的关键。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要求执政党不去随意干预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更不能代替国家政权包办一切,而是要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严肃认真的监督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严格执法守法,保证其充分、正确、合理地行使职权。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务必加强对法律和法学知识的学习,努力增强法治意识,掌握和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本领,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用法的良好风气,为坚持依法治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2)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是代表国家制定、执行和实施法律的专门机关和人员。它们严格依法办事,是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都要严格依法办事,这样才能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又为人民群众树立守法的榜样。(3)广大社会成员要依法办事。广大社会成员不但要自觉以法律为行动指南,还要善于运用法律来争取和捍卫自己的权力和自由,勇于同一切破坏法律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法律的威严。这是依法治国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是依法治国真正实现的重要标志。(三)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难点和重点也在执法。执法必严一是讲执法要严肃,即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忠实于法律的精神严肃认真地、一丝不苟地执行法律。二是讲执法要严格,即正确、合法、合理、公正、及时。(四)违法必究,就是要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这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法律威严的重要体现。违法不究,不但会使受到侵犯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和救济,使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得不到恢复,而且还会损害法律的威严,使法律失信于民。

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作为基层司法人员,我们要切实做到从自身做起,模范地遵守国家法律,在司法工作中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围绕国学经典的作文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微风轻轻地吹着,夜晚月光朦胧.我坐在皎洁的月光下,还不忘手捧一本《唐诗三百首》,却渐渐沉入梦乡。

曾记得,在我非常小的时候,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从妈妈手中接过我人生的第一本书―《三字经》。从此,儿童嬉戏的地方少了一个顽皮的身影。就是这本《三字经》,打破了我沉睡的心灵,让圣洁的阳光照进来,。于是,我每天吟唱着“人之初,性本善”,敲开了知识的大门,,走进了经典的世界。

怀着一份不舍,我迈出了幼年。如今,《三字经》已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于是,我便向更高的境界探求。而《唐诗宋词》便是我探求的阶梯。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就使我心旷神仪,一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便让我对大自然充满向往,对瀑布溢满了憧憬.我带者对李太白的崇拜,对杜少陵的向往,去更深的了解经典,而对经典也又多了一份期望.

短暂的童年如流水,还没有真正体会童年的乐趣,我又步入了少年时代.少年入花,在这如花的季节里,我迷上了《古文观止》关于国学经典的话题作文关于国学经典的话题作文。那一篇篇古文诗字,充满了挑战性。它使我学会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懂得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深深的沉入了着经典,畅游在这知识的海洋,其乐无穷。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脑海贮藏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经典,等着我,等我步入青年,我定会更深的挖掘你,去享受更多的乐趣。

呵,也许没有人知道,我与经典有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与国学的故事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小时,总是觉得国学就是没用的,古人写的话,我们还需要背,每次老师教给我们时,我总是会让思想开一会小差,现在呢,长大了,我现在体会到了,国学那种独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细细地品味,就会品尝出它的奇妙之处。而这种奇妙之处也正是其他没有的。

国学是我国古人博大精深的见证,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书,传授了下来。来到中国,不得不看看长城,体会它的雄伟壮丽,我认为,也不得不读一读国学,国学,是我国所固有的学术,里面包含着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这不是如长城一样吗,正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见证。

当然,国学的文章有时是几句话,有时是一片文章记得读课外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古人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

国学的道理清晰,透彻,充满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当然,国学的道理不仅实用于古代,也实用于现代,我相信,国学的道理一定会永远的都实用的。

国学,适用的范围十分大,比如在写作文上,在结尾上写上几句国学,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满诗意,令整篇文章充满生机,说话时说上几句国学,既可以清晰的表达意思,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从书包里拿出国学这本书,静静地打开,看着古人智慧的结晶,一丝骄傲涌上心头,不禁,拿起了国学这本书,一边摇头晃脑,有声有调地读开了国学。一种轻松的感觉充满了全身,脑子里越来越充实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