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杜甫《绝句》其一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优秀20篇】

《楚乔传》小说是《11处特工皇妃》讲述了少女楚乔在西魏乱世中厮杀成长的传奇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2568

作文

1000

作者:陈泽清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想必大家身边应该都有那么几位大人吧?有没想过如果当大人都消失了,在这个只有小孩的世界会是怎样的?

在没有大人的世界里,我们这群“大屁孩”肯定会有一些自己来充当那些比我们小的小孩的“老师”、“家长”;在没有大人的世界里,我们这群小孩肯定会更加放荡不羁,把世界搞得乌烟瘴气;在没有大人的世界里,我们这群小孩肯定会无视自己的学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样的世界听起来十分美好,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大人,不会做饭的我们又怎样填抱自己的肚子;如果没有大人,不懂挣钱养家的我们又怎样生存;如果没有大人,不知世间险恶的我们又怎样保护自已?

也许,在那些大人不分是非的批评教育我们时,并不知道我们心中的抱怨;也许,在那些大人强迫我们学习时,并不知道我们喜欢着什么;也许,在那些大人所作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让我们有能力自己生存?

我们常常抱怨大人们的不理解,但有没有想过自己又何曾理解过他们?

我们儿童就像一棵棵小树,需要有人为我们修枝剪叶,而那些大人就是那帮助我们变美的园丁。想想,一颗树如果没有园丁的修剪,会是什么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主题与背景

全文共 1714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史,长久以来,我们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生活在这个“礼仪之邦”的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为之感到自豪,然而,如今却有不少人早已忘记了对这优良传统的继承。特别是孩子们、小学生们,由于生活条件优裕,学习负担过重,各种媒体的影响,使他们没有时间接受和感受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从而造成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族精神的文明知之甚少,不讲礼仪,或者说根本不会讲礼仪。所以我们召开了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核心的“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主题班会,使学生懂礼仪、讲礼仪,不断地运用礼仪知识来完善自己的形象。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班会的准备,参与过程,更多的了解礼仪知识及讲文明的重要性。

2、通过此次班会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加深对文明礼仪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搜集(相关图片、资料、歌曲等)。2、准备小品、三句半道具等节目用品。 3、公益广告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主持甲:华夏大地,礼仪之邦,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是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

主持乙:讲文明,知礼仪是我们每一个学生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做一个文明的好少年,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主持甲:良好的行为是文明的基础。主持乙:良好的习惯是文明的象征。主持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明的世界! 合: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五年级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主持甲:一样的天空,一样的大地,同一个祖先繁衍了我和你。 主持乙:一样的梦想,

一样的欢笑,同一个希望连接着我和你。 主持甲:相亲相爱的五年级一班是我们的家。主持乙:团结进取、奉献务实的五年级是我们的家。主持甲:脚踏实地、不断发展创新的的逸夫小学是我们的家。 合:蒸蒸日上,温馨和谐的祖国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的家。 主持甲:这个家由你、由我、由我们大家共同组成。主持乙:这个家靠你、靠我、靠我们大家共同来装扮。 主持甲:只有人人都有一颗爱心,才能使家更幸福美满。 主持乙:只有生活在爱的世界里,才能使自己快快成长。

(主持人下场,小品演员在《让世界充满爱》的乐曲中上场表演)

一、社会礼仪

附:小品内容 一位同学扮老大爷上台。他肩上背着袋子,擦汗。两名队员看见了,跑上前说:“老大爷,你背这么大的袋子,多累啊!我们来帮你。”一名队员帮老大爷背袋子,一名队员负责搀扶老大爷。

一名同学扮演大婶,抱着孩子拎着提包。此时,一名队员从后台跑上来,说:“大婶,你又抱孩子又拎包多累啊!来,我帮你拎包。”转场。一名同学扮演盲人敲着竹杖过马路,一名队员走上前去,帮助盲人过马路。 两名队员做完这些事情后,边扬手边说:“大爷、大婶、大叔,走好,再见!”大爷、大婶、盲大叔上前两步:“唉,等等,好孩子,你们叫什么名字?”四名队员相互看着说:“我们叫文文,我们叫明明。”(扮演者相继下场)

全班(齐):对,我们的名字就叫“文文明明。” 主持甲:让优美的环境装点我们的生活。 主持乙:让动听的语言成为我们的习惯。 主持甲:让优雅的举止伴随我们成长。主持乙:让文明的意识渗透我们的心灵。 主持甲:让文明之花在我家常开不败。

二、校园礼仪

主持乙:让我们都来学习文明礼仪,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讲文明的好少年。欣赏三句半: 《校园礼仪》我们四人台上站 要把礼仪常规谈 大家别嫌咱啰嗦,看,看,看!穿戴干净又整齐 拉链纽扣要系好 胸卡领巾天天戴 讲仪表!校园内外别乱跑 自觉排队往右靠 危险游戏不做 别忘掉!自尊自爱重仪表 诚实守信讲礼貌 遵规守纪勤学习 要记牢!天天来把卫生搞 贵在保持习惯好 遇到废纸不放过 重环保!预备铃响进教室 课本文具摆放好 不吵不闹坐端正 妙、妙、妙!升旗仪式要肃立 高唱国歌要整齐 校训呼号要响亮 要有力!同学之间要友爱 互帮互助树新风 不打架来不骂人 讲文明!校园礼仪搞得好 好人好事真不少 礼仪少年在哪里 瞧、瞧、瞧? 主挂人甲:四位别走别走!刚才你们说的真带劲儿啊。不过我想问问了,念起来挺容易的,做起来可就难了吧。(四人发言)主挂人甲:哎哟,个个都这么棒啊。其实在我们的校园里还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谁来说一说?小记者采访(同学们畅所欲言)

主持甲:我们在座的同学如果有这些缺点,能不能改正?(能)

三、家庭礼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君莫笑人物简介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君莫笑,蝴蝶蓝电竞小说《全职高手》男主角叶修的主要游戏帐号名。苏沐秋用荣耀首版账号卡创建了游戏角色,该角色名称为“君莫笑”;并且苏沐秋和叶修在该账号研究自制武器”千机伞”,但不幸荣耀等级提升,散人面对升级障碍而使君莫笑被迫作废,且苏沐秋去世,帐号卡尘封。

后来,叶修被迫放弃使用了将近十年的名为“一叶之秋”游戏账号名,并退出嘉世俱乐部。适逢荣耀第十新区开放,且神之领域的出现使升级障碍解除,叶修用“君莫笑”重新出发,职业为散人,继续使用千机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当风变成背景作文1500字

全文共 4930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这个舞台,人人都得登场。伴随着生命的时空,这舞台的主景与背景会发生变化与转换。不管当初你身为景,曾令人瞩目过,还是你身为背景,曾全力承担过,只要从幕后走出时,带上一脸的满足与发自心底的笑容,那么,恭喜你,你是你生活舞台的成功编导者!

这个缠绵与美好的过程,我正感受着。

一九九一年的冬天,把我的心空给舞动出雪花纷飞般的奇丽。

先是参加全市浩浩荡荡的市政府补干考试大军。我们来自全市各个角落,每一名考生都面临着与数千名对手进行一场青春与智力的交战。报名、笔试、查看成绩,面试、政审、体检、录用……一颗年轻的心变成飞转的陀螺,仿佛某种力量在为梦想安装上无形的翅膀。那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渴望胜出的砥砺与拼搏,那是在机遇的旋涡里奋力把握的凝重与期盼,那是在命运的天平上保持平衡的紧张与注视。多年的心血与汗水,在那个特定的瞬间将理想的枝头催生出一片耀眼的花开,而脚下的土地,已然变成阿拉伯飞毯……做梦都不曾奢求过,小小的我竟然成就了所报专业全市第一名的“神话”。

这就意味着,至少在职场的接力赛上,我拿到了第一棒的冠军。用春风得意来形容当时的心情再恰当不过。

既而,喜事成双的美寓在我身上应验了:成年后,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人隆重出场。

那是正在办理调转手续的当口,原单位一位长辈给我当起了红娘。

我内向腼腆,不好轻易回绝人家善意的帮忙。其实,那段时间里,我简直像一只氢气球,我的心带着我的身早已飞到一个未知的高度,目光早就游离了眼前的一切。我还年轻,找对象的时机足够充余;一份新的工作真正拨动了我的职业神经,我愿意把最好的光阴投放到这个被无数年轻人羡慕的职位上去,以书写更加溢彩的青春。因此,我以少有的潇洒和轻松跟着那位长辈去相亲。

路上我就想好了:只看一眼,把程序走完,不过是给这位老阿姨一个面子而已。等迈进那个又高又大的门坎,还愁找不到上层次、够品位的对象吗?

在我本想轻描淡写地扫过那张陌生的脸孔时,却意外地读取到一双以前从未感受过的目光的语言。这目光像无声的音乐,在我情感的乐谱上轻轻地弹奏开来;这目光像静静的月光,收敛了我因一路“拼搏”鼓噪出的浮动与亢奋;这目光是一只心之风筝的引线,生生地搭了上来,要把我执著地收归……

这样的目光,曾在哪里见过?陌生里的熟悉,生涩下的圆润,简约中的厚重。

没有,从未遇到过。

我咧着嘴笑的动作,如一朵夜来香,不经意间,在阳光下急切地渴望绽放,忽然就被生命中的某一暗示给提了醒儿:月光,你的绽放时机的月光,你得等待它的照临。于是,我甚至害羞地合拢了我的红唇,为这双目光恢复成最初的蓓蕾。

匆匆的十分钟,在我人生的表盘上,定格成永恒。

在离开这双目光后,心的原野骤然鹤立起一处风景:以往的一切,都为之成为了背景。直觉告诉我:这双目光必然会成为我的情感极光,我的婚姻之光。

当天晚上,我在无比浪漫的情怀中,用我的笔携着这双目光穿越时空,脸热心跳地在日记本上写下两个诗意的名字:一个男孩的名字,一个女孩的名字。这是为我们未来的可能性,为那命中注定的宝宝预起的名讳啊!

接下来,我以饱满的热情去触碰真爱这一世界上最温婉、最神秘、最灿烂的懵懂。

我贪婪地追随着那双目光,承接着它们带给我的温暖和憧憬。我以一个女孩子最广阔的思绪空间和最细密的直觉幻想来感受这个在冰天雪地里伴在自己身边的大男孩。我看他脚上的布艺劳保棉鞋,不觉得那是土气抑或寒酸,而是时尚和风格;我看他一袭粗布半大棉衣,不认为它比羽绒服少了几多柔暖和轻便;我看他头上那顶差不多早在八十年代就消逝了的厚棉帽子,竟然把他看成了魂归我们这座城市的英雄杨子荣……

一向沉静矜持的我,快乐成一只顽皮的小猫。在焦急的期盼里,在无限的想象中,我自己和自己跳舞,就像小猫自己玩自己的尾巴;我跟每一个同事微笑着打招呼,似乎只为将要膨胀了的喜悦激情给释放出来,以便维持一个人的常态。恋爱中的女孩就是一只飞舞的大蝴蝶,满眼的世界都是色彩和芬芳啊!

大约半个月吧,我的每一分每一秒,包括绝大多数的梦境里,无不映着他的目光、他的身影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图景……

一个瑞雪纷飞的中午,我刚刚打开饭盒,收发员递给我一封信。

小心地开启。一页薄薄的红格信纸仿佛蜻蜓的翅膀,颤抖着翩然落在我的指间。十几行简短的行文:落款是他。内容是分手。理由有两个:一、他的职业是锅炉工,不是介绍人所言“是搞法律的”。二、他的父亲早在他九岁时病逝,母亲体弱多病无工作。

那一刻,我的脑海出现了幻影:十字路口。十字路口,既是交通要道的四通之路,也是阴阳两界的交流之地,说是灵魂可以奔赴的所在也未尝不可,要不然,每到清明或祭日,那鬼火一样的烈焰缘何在此种地方燃起呢?这样的路口,有时是划分东与西、南与北的方向性选择,有时是遁入对与错、黑与白的起始性误区,有时是陷落进与退、成与败的关键性决策,有时是面临好与坏、生与死的决定性转折……十字路口,命运的走向,生死的路口。

我合上了饭盒。我给了自己一点时间,给了人生一次选择。

回顾我们三次见面的所有细节,他的每一言,每一行,他的装束,他的神态,当然,少不了他的目光。

当所有的疑虑与后果都在理智与情感的纠结、过滤下理出一条明晰的头绪时,我听到了自己的心音——他是我身心皈依的圣殿。真的,这个结果让我有一种十分大胆的设想:假如,必须在已敲开的显赫的职业之门与那双或许只在我的眼中、我的心中不同凡响的目光中选择一样的话,我情愿奔赴那双目光!

于是,我毅然走向了他。

在近四年的漫长“考验”中,我全方位考察到这个人的整体与支脉。我知道,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很可能始终是个令人不屑的锅炉工;他的母亲,很可能会越加病弱。他的职业无法带给我女人们渴望的虚荣,他的母亲不能承担起一份众多儿媳所享有的帮助。然而,我们彼此的生命频率在初见的时候就已然涌动出同一节奏的情感之波,并且,这样的情感之波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拉长而变弱,反而如同一簇簇激越的浪花,奔腾在我们的情感大海中。我问过自己:那双独特的目光还会在人海茫茫中找到吗?假如世间仅有一双目光独属于自己,那么,为什么不去大胆地对视呢?假如唯一的情感丝线已经接通了心灵的灯盏,那么,还有必要四顾眺望吗?假如爱的定义就是要把一对特定的男女捆绑在一起,那么,还有兴致把力量施给无力的挣脱吗?

我望着天,我看着雪。六角的雪花无言,可它的莹洁把无声的语言给注解得纯美闪烁。如果注定哪一片雪花是你的精灵,你又怎么忍心与它错过生命的相约?

一九九五年六月十八日,在众多亲友的目光与一册红本的见证下,我们走进属于自己的围城。

围城可大可小,围城可富可穷。心在,城固;情长,城美。

我们是围城的建设者,也是围城的捍卫者。

不长不短的十几年里,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情感生命中那双目光的真谛与可贵。我的眼睛没有欺骗我,我的命运没有捉弄我,我的心灵没有蒙蔽我。

一个“爱”字,被他激扬起烈烈风帆,他从不靠语言来道白,只用内心去诠释;一个“情”字,让他缠绕成一团锦秀,他从不用文字来书写,只用行动去兑现。一个“家”字,则把两颗相叠的心罩在一处透明的水晶里,责任与义务,耕耘与守护,奉献与牺牲,无不折射五彩的斑斓。

二〇〇八年岁末,悲喜交加的我,一脚陷进更高一职级的落聘中,咀嚼失败的苦涩,一脚迈向奔赴北京领奖的征途上,品味成功的喜悦。

当十八次列车缓缓启动的那一刻,车窗外,我的爱人,用手势做出了一串语言:没关系,就算全世界,都让你落聘了,总还有我,聘用你;相信我,就算我们,重新一无所有,你至少,还拥有我。让我的心,伴着你,一路平安!

真正的爱,无需誓言。我们舒缓地踏着生活的节拍,演奏感情的圆舞曲。

每天上班之前,我们会相拥而别,每天回家之后,我们会接过对方的拎包。这不是新婚的甜蜜,而是惯性的情流。在他的面前,流逝的一束束光阴,蜕变成一片片羽毛,他让我时常有一种翩翩欲飞的飘逸之感。

当爱情加进了亲情,其内涵会无限扩展。每当握住那只温暖、宽厚的大手,都觉得这是一只引擎,内心的动力由它而发。

他像一头勤勤恳恳的牛,一路耕耘着,只把背影留给丰收。我和女儿在一片金灿灿的田野中,把玩着喜乐、从容、富足。

有一次谈到死亡,我无比庄重地说:“要是死亡可以选择,一定要让我先死,死在你的前面,死在你的怀里。”他惊了一下,道:“那还不如,你现在就把我的心给挖出来呢!”

是啊。再大的话题,也大不过生死。我们都不再触及这个生冷的字眼儿。

有时,他会问我:“我有这么值得你爱吗?”

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我得说,在婚姻的漫漫旅途中,谁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不过,你可以精细加工,可以善意变通,可以详略得当。就像撰写一篇美文,任意的几千汉字中,就看你的脑和手如何编排和应用了。当然,关键还得有一种灵魂之美,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婚姻同理:生活琐碎,形散;相聚一个屋檐下,那发自内心的凝聚力与亲和力,可谓“不散”之“神”。

不管一对夫妻看起来有多么不相配,只要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就有至少一个致命的理由相爱,或是曾经相爱。这个致命的理由既是彼此相依的条件,也可能是你我排斥的变数。我从不愿意相信没有红过脸的夫妻,我宁愿理解为要么是岁月与修养把两个相濡以沫的人打造成再也无法分开的一对儿,这样的夫妻乃婚姻队伍中的凤毛麟角;要么是那种表面的平和与恩爱,实则是内质空虚的掩饰,抑或貌合神离。相比之下,我更欣赏一对对生活得潇洒、生活得放松、生活得五味杂陈、生活得爱恨交织的夫妻,这样的夫妻关系动态而积极,真实又率性。

每一对夫妻都有自己独特的相处方式,时间总是见证的权威。可能一对夫妻好得不能再好了,那是因为时间给了他们太少。可能一对夫妻平淡成了湖面,不要紧,那是时间之河流得太久,它也需要休养生息的港湾。只要还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着,哪怕是吵吵闹闹,哪怕是打打骂骂,都还是婚姻这方魔块赋予我们的独特而必要的程序。

如果一对夫妻还能打得起架,还能骂得出口,仍是夫妻,不是仇敌。怕就怕彼此熟视无睹,刻意相敬如宾。

还能有恨,就证明有爱;还能抱怨唠叨,就反衬尚有余情。就像一个母亲,世界上最爱自己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行使最多打骂孩子权利的,往往也是孩子的母亲。

仔细想来,孩子的世界并不全是天真,成人的世界也未必写满成熟。围城中人,当是百分之百的成人,如若加进几许孩子的天真,孩子的诚实,孩子的智慧,孩子的规则,所产生的氛围又怎能不美若童话呢?

改变一个人基本是不可能的,如同战胜自己往往也是天真的想法一样。不要刻意地去改变什么,去战胜什么,最好的办法一是适应,二是宽容。

如今,我的锅炉工丈夫早已成为一名赫赫的法律工作者。我们把婚姻当成了情感的锅炉,不断地往家庭的库房里添加爱情的煤碳,清理琐细的灰尘,养护岁月的磨损,对话心灵的悄语……

妻子是万花筒,随着时空的转动,其角色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我把家庭当成了舞台,充分发掘着表演才能。休闲时段,我扮成大女孩儿。学孩子的腔调对爱人呼来唤去,调皮又淘气,耍赖不讲理。小猫死了,我会大声哭泣;料理生活,我扮成打工妹。有时是厨师,做出被爱人大快朵颐的“刘氏排骨”,孩子百吃不厌的香辣虾;有时成了爱人的小母亲,把喝醉了的老孩子嗨哟哟地安顿到床上,掖好被角;扣子掉了,裤脚长了,我便是缝纫师;他感冒发烧了,我转身变成称职的护士和专业的保姆……遇上面对 “大事大非”的精神困惑,我严肃为政治家甚至教授,直到把道理讲成足够他深呼吸的氧气。

我分不同时期给他起一个又一个的绰号,那些个可爱的字眼儿无不朴素、亲切、灵动。不知情的人可能会认为我们怪异,或是肉麻,不过,在秀恩爱的工序里,谁又能少得了“肉麻”的佐料呢?我叫,他应,就是我们之间的默契与欢愉。

我的眼泪几乎被他所拢断:脆弱、委屈、痛苦、欣喜……我的泪珠有了最好的归落处。这样的眼泪不再是女人单纯的悲伤,而是情感的璎珞,也是心灵的花絮,咸涩的水珠穿成缤纷的项链,装点出女性高挺的胸脯。

一个女人最好的美容或许不在脸上,而在情上。当你满心洋溢着馥郁之爱时,当你依偎在爱人温暖的怀抱时,沐浴着的不仅仅是温馨的时光,还有有如孩子般的天真与烂漫。此时,你所拥有的这个男人,会从你曾经的少女心池中漫延开来,渐渐地,演化成你生命的背景。那么,看似忙碌平淡的你,看似凡心已炽的你,俨然成为一场婚姻的幸福主景。

[当风变成背景作文1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致课文作者的一封信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彭柳蓉先生:

您好!我是您粉丝之一,久仰您的大名,在此便写一封致您。

我非常喜欢您写的书,尤其钟爱您的《星愿大陆》系列,它向我展现了一个如蔷薇花般美好的女孩子星染,为身患重病的母亲寻回父亲的过程,她坚强善良,带有帅气和美丽并存的中性魅力,她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认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好朋友。她面对衣犁一次又一次的阴诈诡计,她依旧凭借着机敏和智慧,化险为夷,收获了满满的友谊,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虽然您还没有写出结尾,但是我猜想,它应该是个伤感不完美的结局,就像带有瑕疵的美玉,却能带给我们更深的体会和感受,从而引发我们更深程度的思考。

而您所创作的《奥林匹斯蔷薇》系列,也是非常的精彩。您用您那奇妙的想象力,近乎完美的勾勒出了昔日辉煌威严的古希腊神灵的形象。您的笔尖仿佛富有魔力一般,将希腊神灵们在海城这种现代化小城里,重生觉醒,有企图再次变为以前神至高无上的世界的,也有维护人类的,认为属于神灵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人类已经不再需要神灵的帮助。原本小而平静的海城里啊,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强大的能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动撼着海城,惊心动魄,跌宕起伏,宛若狂风巨浪的怒海,嘶吼着,浪尖上白色的海沫像是狠暴的精灵,无情冷绝。

我认为您的作品无一都反映了您的心理,有着想要经历冒险,不甘平庸的灵魂,无奈居于躯壳之中,只好将这些幻想寄托于作品之中。您的文笔异常的唯美,可是我觉得您的书中有一些语法错误,尽管错的美丽动人,例:优雅的清风路过那把古老沉重的大提琴,带着丝丝垂怜。我认为无形的东西除了气质以外好像都感受不到优雅,所以我觉得换成“温和”比较合适。

我犹为钦佩您的语言魅力,您总是三言两语的设画出一个别样的境界,每一个细节都被刻画的细致入微,令我体会到了您细密的心思。用的比喻也是一个比一个好,精妙绝伦。

您一直是我喜爱的文学家,我希望有朝一日我可以达到您的高度。

敬礼

_x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诸葛亮简介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追随刘备,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蜀汉开国后,被封为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将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元诗四大家简介

全文共 2084 字

+ 加入清单

“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pēng)、揭傒斯四人。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他们的诗歌典型地体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所以备受时人称誉。

一、虞集:

(1272-1348),元学者、文学家。安伯生,江西临川崇仁人,人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属今四川),迁崇仁(属今江西)。成宗大德初年到大都(今北京市),任国子助教。文宗时官至奎章阁侍书学士,与赵世延等编纂《经世大典》。素负文名,有《道因学古录》。虞集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虞集诗歌内容表现出较强的民族意识。他在《挽文丞相》一诗中,对宁死不屈的南宋忠臣文天祥充满了哀悼,以至有人这样说: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文字亦流畅宛转。在《赵千里小景》诗中,他说残云野水三百年,也有凭吊宋亡的意思。虞集生二岁而宋亡,但由于元代民族关系紧张,以至在作品中表露出民族意识。“元诗四大家”中最优秀的诗人是虞集。他擅长律诗,无论是五律还是七律,都写得格律严谨,隶事恰切而深微,意境浑融,风格深沉。例如七律《挽文山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这是元诗中少见的名篇。诗人把深沉的历史感慨溶进严整的艺术形式中,沉郁苍劲,感人至深。虞集虽然宦途比较顺达,但仍然希望到江南故乡归老田园。他的《风入松》词有“杏花春雨江南”的名句,这种意境也常出现在他的诗中。

二、杨载:

当时文名颇大,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文章以气为主,赵孟頫等对他都很推重。他的诗对现实一般是歌颂的,有时也微露不满。如《怀钱塘故人柬应中父》、《寄维扬贾侯》,都为怀才不遇者愤愤不平。另外,在他晚年感到事业无成就时,也每有叹老嗟卑的情绪,他的《客中即事》诗说:渐觉星星雨鬓皤,推愁不去奈愁何!客中忘却春光度,惊见前林嫩竹多。道出了新陈代谢的客观情况。其诗总的基调并不消沉。杨载的一些比较好的诗作,特点是含蓄,老练而不陈腐,颇有新的意境。《题文丞相书梅堂》歌颂文天祥的高尚品德和节操,表达了由衷的景仰心情。他的《宗阳宫望月分韵得声字》诗,颇象唐诗,圆润而不枯涩,风格雄健。他把典故融化在诗句中,平易通顺,全诗意境空灵飘忽。他炼字造句,下过苦工夫。他自己说:诗当取材于汉魏,而音节则以唐为宗。杨载的诗风劲健雄放,主要体现于七言歌行,其律诗则以谐婉见长。范梈最长于歌行,诗风豪放超迈又流畅自如。他的五律专学杜甫,颇有杜诗沉郁凝炼之风。如《京下思归》:

黄落蓟门秋,飘飘在远游。

不眠闻戍鼓,多病忆归舟。

甘雨从昏过,繁星达曙流。

乡逢徐孺子,万口薄南州。

三、范梈:

(1272~1330) 元代官员、诗人,被誉为“元诗四大家”之一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名。。字亨父,一名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少聪颖,过目成诵,善诗能文。年三十六,作客京师,驰名于朝廷官吏之间,御史中丞董士选聘为家庭教师。由朝臣推荐为左卫教授,迁翰林院编修官。任满后,由御史台提升为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职官名称)。在任时,不畏风寒瘴疠,巡历偏远地区,兴学教民,审理冤错积案,颇有政声。旋迁江西湖东道。随后,又由御史台提升为福建闽海道知事。1329年,授湖南岭北道廉访司经历;以母老末赴任。次年病卒。范梈的散文学秦汉,其诗好为歌行古体,学颜延年、谢灵运,但多趣而高妙。他的诗多写日常生活和朋友来往应酬。但也有一些作品涉及社会现实,如《闽州歌》描写了民间疾苦,《社日》也写了社会习俗。在风格上比较多样,而以冲淡闲远为时人所称道。虞集称他的诗:“如唐临晋帖,终未逼真。”。著有《燕然》、《东方》等稿20卷,后人辑为《范德机诗》、《木天禁语》两书传世。范梈诗中有一些句子,如“雨止修竹闲,流莺夜深至”(《苍山感秋》)。他自己非常得意,也得到吴师道、陈旅等人的称赏。他有些诗,如《看东亭新笋》,写得自然而有新意。

四、揭奚斯:

(1274-1344),在元代宫廷皇家讲坛上,一位学者正在给太子殿下和王公大臣子弟讲课,他那高博的见识、精辟的议论、透彻地说理使听者动容。后来,他的学生当中有两位登上了皇位,即元惠帝、元顺帝,而那位教了两代皇帝的学者则是元朝“儒林四杰”之一的大文学家揭奚斯。揭奚斯,字曼硕,元代富州(今丰城杜市镇朱揭村)人,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揭奚斯幼年家境贫苦,从5岁开始跟随父亲读书,父子互为师友,昼夜不懈。到他成年以后,已经是一个满贯经史百家、文采出众的青年学者了。由于生计年迫,揭奚斯开始出游湖湘,以教书自给。湖南宪使卢挚、湖北宪使程钜夫非常赏识他,程还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他为妻。湖南宣慰使赵淇以“知人”著称,当他看到揭奚斯的文章以后,称叹地说“他将来定会成为翰苑名流。”

揭傒斯的诗以清婉流丽见长,有些作品则质朴无华,别有寄托。如《秋雁》: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

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此诗暗讽蒙古统治者一面掠夺南人的财富一面又歧视南人的行径,是元代中期罕见的讽刺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背景与努力之间的选择作文

全文共 15094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们呱呱落一天起,我们的命运就被决定了四分之一。无论富裕还是贫穷,我们都要试着去接受。剩下的四分之三就靠你自己去决定了。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父母是做小本生意的。家里条件一般,所以从小到大手里也没有阔绰的时候,也更别说有钱去到处玩耍。不过我觉得自己的生活还算可以,至少没有为吃饭问题担心过,也在学堂愉快的学习了很久。在这里我不得不感谢上天,感谢他给予了我一个平凡的四分之一的人生。

时候,因为父母要外出工作,姐姐就由奶奶他们带。那时候我被寄养在外婆家,那时候生活还是挺开心的,虽然有时候想到父母不在身边挺难过,有时候看到人家的孩子有父母带就会很难过,不开心也会一个人偷偷哭泣。读小学时成绩挺优秀的,一直是老师表扬的对象,当时对于一个小孩来说比别的孩子棒是件很骄傲的事情。和我住在一起的还有舅舅一家人,舅舅他人很好,对我也好。我还有一个表妹比我小一岁,和我同年级,但是成绩比我差很多。那时候每天吃放他们就拿我俩来比较,反正我一点都不喜欢。大人们总爱和别人比,比生活比小孩,真是可悲。

我最讨厌家长会了,每次开家长会我就像一个没人要的孩子,座位上都是空的,即使老师在那里表扬了我,我也是很难过。那个时候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能给自己多一点的关爱,物质反而不那么重要了。再后来因为外公生病了,他们没有时间可以照看我,所以爸爸把我带到了一个他们身边,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新的开始。

我在这里上了一家私人的小学,学费贵不说,而且教育也不怎样。来这里上学的大都是打工仔的子女,因为在这里公办学校上学,要交很多手续费,所以他们只能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私人小学读书。在这里我还是很开心的认识了一些小伙伴,大家都挺好相处的。我由于成绩和能力还可以,所以担任了几年的班长。转眼间就小学毕业了,那时候我们一群人互相承诺要上同一所初中。那时候的我们太单纯了,我们都不是本地的户口,要在这上学哪有那么容易。最后我考了全年级第三名,可是还是不能上好的初中。那一次爸爸给了我三千块让我带给学校的老板,让他帮我买个学位,就这样我生平第一次拿了那么多钱出门,后来到录取通知书下发时,我想去的学校说要五千块钱,我当时都快绝望了。最后我进了一所一般的学校,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生活。而那些家庭比我差的朋友要么回了老家要么去了我们眼中最差的中学读书。我们的生活就这样渐行渐远。

在初中分班时,由于错误我被分到了普通班,那里都是成绩很差的学生,我很困惑去找了主任,最后他帮我调到了重点班,就这样我在重点班里开始了不通的生活。在自我介绍时我告诉他们我来自的某小学时,他们都表示不知道。在那里我感觉自己好像不如人,我进来的成绩也只有班里五十多名。所以我一心都在学习,很快在第一次月考我地成绩排在了十二名,大家对我的态度又有了改变。后来我的成绩一直都是全班前十吧,性格又变得开朗起来,那段时光真的很开心,没有什么压力。再后来我们要升中考了,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边走路边吃早饭,晚上十点又赶回家。最要命的是每天的体育锻炼,真是要人命。当然我记得一件事情,我们班有个女生家里条件不好,班里经常有同学看不起她。这件事让我觉得很难过,为什么没钱就要被人看不起,这又不是她能决定的。所以这个社会你不得不努力

考那段时间,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妈妈的脚弄伤了,在医院呆了一阵子,后来在家休养了三个月。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这是很伤脑筋的事情,爸爸也只能不做生意照顾妈妈。中考的时候心情好差,而且又感冒了,昏昏沉沉的考了试。虽然比平常成绩差了但是还是以不错的成绩考上了这里最好的高中,一所好学生和富家子弟的聚集地。我的生活从这里又发生了改变。

在这里我遇到了让我心动的人,在这里我流下悔恨的泪水,在这里我变得那么软弱,那么不争气。我的命运也在这里有了改变,我从一个优等生变成一个差生,我悔过我挣扎,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在这里富人和穷人的差别很大,优等生和差生的差别也很大。而我也一点点迷失,一点点离梦想越来越远。高一的时候,我分到的宿舍大部分的舍友家里面都很有钱,他们都有点爱显摆。穿的鞋都是三四百的,吃的东西都是进口的,用这苹果。而我和这些人都显得格格不入。我尽量不长时间和他们一起,一心用在学习上,希望可以安静的度过这三年。可是一切都变了,是我变了。

分班后,我不再那么认真学习了。喜欢上了穿名牌,喜欢拿着手机一直玩,喜欢上了一个人,我对这个人很好,下课帮她打好水,帮她补数学,上课时偷偷的看她,喜欢她的笑,喜欢她说话的样子,反正是着了迷似的喜欢上她。有时候会一个人很难过,我真的很普通,不帅没钱。她有个有钱的男朋友,对她很好。后来她不在理我了,我就像个废物一样,陷入了泥坑中。我想站起来,可是有个黑洞不断吸引我进去,我看不见了自己。高三下学期就这样靠近了我,我的成绩已经不能看了。高一教我们生物的老师又来教我们了,当她看到我的成绩时很惊讶,她鼓励我前进。就这样在不同好心的人鼓励下我又重新奋斗,我看着那些通过自己努力的人慢慢靠近自己的目标又有了勇气。我才发现我各科成绩都变得太差了,于是每天早起夜战,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成绩有了一点点气色。然而时间太快,进步的空间太大了。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我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了。我的成绩只能上三本学校,而我选着了专科。那两个月,我不能表现的很难过,我去上了两个月的班。爸妈没说我什么,只不过是为了不让我更难堪。当我知道我在意的人考到个不错的学校时,我的心更痛了,这一切都是我自找的。不要当你发现错误时去补救就有用,有时错了就必须付出代价,这些代价会让你痛会让你成长。这些错误像个耳光一样打醒了我,如果现在还不努力,未来更加难过。

就这样我工作了两个月,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它和我当初的目标差太多了,但是可以再学习很幸福了。在这里我遇见了一个师姐,她一直把我当小孩看待,教会我很多东西。我周末都在学习本科课程,基本都是在自习室和图书馆度过的。我最喜欢的就是打篮球的时光,永远那么快乐,那么有正能量。我也喜欢和师姐一起散步,听她讲话,她是那么漂亮,那么温暖。有空我也会打兼职,去地铁站派传单,在寒风中颤抖,吃着几块钱一份的路摊炒粉,躺在地下睡觉。那是我最难忘的日子。也有摆过地摊,卖着一些东西,一个人干着这些事情。至少我没向父母要过生活费。

这样的生活不多了。我会努力为自己未来奋斗,也许高考失败了,也许迷茫过,也许过着普通的生活,但我还是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

我的身边有着不同生活境遇的人,是命运和不同的生活坏境让我们彼此变得越来越不同。在假期我和不同的朋友聚会,感叹着时间的飞快,也深深体会到这个世界的现实。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但是上帝把我们放在了不同的家庭。有些朋友已经不读书了,有的连孩子都有了,有的每个月拿着2000多块的苦力钱,有的一放假就到处旅游到处玩,有的已经出国留学了。长大后你不得不去面对现实,现实就是那么惨忍,一个钱字可以让你为之喜悦为之苦恼。所以没背景的孩子我们要跑起来,你不努力以后你的孩子会过着和你一样的生活。

毕业的季节,我到处奔波寻找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职业。一次次碰壁,在我投了无数份简历时,我的舍友,一份简历都没投就进入了一家外企工作了。这就是生活在这个拼爹的年代。我依旧寻找着工作,后来在一次面试中我遇到了我以前打兼职时的经理,他似乎还记得我。回去后我就收到了通知叫我下星期去上班,那一天我激动的想哭。那家公司是知名的国企,能在那里上班是一件光荣的事。在那里我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我每天都很早到,把领导的杯子洗的干净透亮,把地扫的干干净净,随叫随到。小心的做好每件事,努力的学习。一个月后,经理把我调到销售部,莫名其妙的我就升职了。后来才知道是经理发现我干活时连盆栽的叶子都能擦的干净发亮,对我很满意。就这样我不仅入职了还升了职。只要努力了还是有回报是吧,我只不过是比别人早点来晚点走,多扫了个地,多干了些活?。不久之后我隔壁来了个女生,应该是刚毕业,每天开着个奥迪而且一进公司就有了编制。再后来隔壁的男孩走了,我惊讶他放弃他那带有编制的铁饭碗又发现他妈妈原来是某公司总裁。

也许你会抱怨为什么你付出了那么多却没有那样的待遇,也许你会骂为什么你能力比他好却没得到提拔,也许你会怪他们不给你机会。我想说我们生来就没有含金钥匙,我们没有背景,我们必须更加努力。你现在不努力你要一辈子为别人打工,每天为钱烦恼,让你的孩子过着和你一样不平等的人生。努力向爬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不要问为什么要问自己凭什么。不要抱怨父母抱怨生活,不是世界不好而是我们不够优秀不够努力。

不管未来怎么样,努力不会错。不抱怨,不放弃,未来一定会充满温暖。

作者半岛铁盒的文集

一抹晕染在高空的 “密卷云”

——陆游晚年诗作写照

近读《宝鸡日报》一篇气象报道:“昨日下午5时,晚霞映红了天空,突然市区头顶上云像被什么东西拽了一下,从块状、团状拉成一根根云条……长的像玉梭,短的像羽毛,铺展在湛蓝的天空上,像一幅极美的画。”另附了一张画面阔大、壮美、奇诡的晚霞彩照。这就是气象学说的密卷云,是由于高空空气强对流形成的。

看了报道心有所动,蓦然想起“英雄迟暮”四个字,又进而想起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我想,这幅图画同陆游那充满着瑰丽、静美、凄婉的晚年诗作何其相似!陆游的晚年生活不就是一抹晕染在高空的“密卷云”么!

陆游是我崇敬的古代诗人之一,他不少激昂慷慨、大气磅礴的爱国诗篇从年轻时代就镌刻进我的脑海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些充满着豪情壮志和必胜信念的诗句,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每每咏读这些诗句,都不禁热血沸腾,不能自已。陆游在他的暮年还写出了“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悲壮诗句,为其一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陆游不愧为南宋时代的民族英雄。

但近读陆游留给我们的大量诗歌,尤其是他65岁退隐山阴乡居的二十年间,所写的那些描写农村田园生活闲适、静美和抒发个人感情世界凄清、婉丽的诗歌,我对陆游又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陆游不但是一位勇于上阵征战的战士,也是一位对安定、幸福生活充满向往的性情中人。这生活中的另一面,只有在他解甲归田、远离战阵和政治漩涡之后,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一个真正的战士是在是在风云激荡的战斗中冲锋陷阵的勇士,是生活中的强者。但他不可能一生都生活在战阵之中。在战胜归来或战争间隙,他也需要休整和保养自己,也需要月白风清和鸟语花香。陆游在65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山河半壁沦陷、金兵虎视眈眈的风雨飘摇之中,主张兴师北上收复失地的主战派和主张妥协投降、媾和偏安一方的主和派的争斗,构成了南宋政治斗争的主漩涡。陆游在自己40多年的仕宦和从军生涯中,以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不懈的战斗精神同投降派进行了顽强的争斗,写出了大量爱国诗篇。为此,他也屡受投降派的打击与迫害,多次被罢官还乡。这些曲折的经历,在陆游心灵深处必然留下累累伤痕。

我把陆游比作一头雄狮,在大半生的残酷争斗中它既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英雄本色,也在浑身上下留下了滴血的伤口。现在它老了,不得不退出战场,回归自然颐养疗伤了。我想,归隐山阴老家过起田园生活的陆游,正是这头回归自然颐养疗伤雄狮。

离开政治漩涡、归隐田园的陆游究竟怎样生活?这时他的思想并不平静,兴师北伐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仍然激荡在心,在大半生的战斗中留下的伤痕需要抚平,年轻时爱情生活的坎坷不免又浮上心来。如果说过去他一心一意在冲锋陷阵,无暇它顾,现在退出战场闲下来后,他的生活就必然会显示出另一个样子。这就如本文开头说的密卷云那样,在多种因素的激烈“对流”之中,“块状、团状拉成一根根云条”,呈现出更加丰富、更加靓丽的风采来。

翻看着20年间陆游写下的6000多首诗歌,其内容之丰富,风格之多变,正是这抹“密卷云”的真实映像。

这些诗歌中,从数量上讲,抒发爱国情怀的已经变得少多了,这同他在中年时期的诗歌形成了很大反差。这并不奇怪,那时战斗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容,现在不同了,摆在它面前的是自然田园,是桑麻渔樵,是耕耘劳作。但是战士总是战士,那种爱国情怀依然在激荡,在支撑着他的生命。他在劳作之余、风雨之夜回忆当年,依然会如临战场,昂扬激愤。

我还记得过去有一个老木匠的故事:老人已是风烛残年,卧病在床。一天孙子拿着斧头在砍一个木框,砍得歪歪扭扭。老人看不下去,竟突然从床上一跃而起,捉起斧头几下就把门框砍直溜了。孙子大为吃惊,说爷爷返老还童了。我想,此时的陆游就像这位老木匠那样,见到斧头浑身就充满了力量。最典型的就是他那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听到深夜的风雨之声,竟忘记了年老体衰,还想着身临战阵,为国戍边。这种豪情壮志,不禁令人肃然起敬。还有他68岁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句,表现了对沦陷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壮志未酬的慨叹。直到去世的前一年,眼看此生收复失地无望,还写下了《示儿》诗,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的的壮志在他死后能够得以实现。

但是,此时的陆游写得更多的还是描述田园生活的静美、闲适与辛苦的诗歌。这是他当时生活的真实记录。此时,陆游在诗歌中的角色,已由冲锋陷阵的战士转换为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观赏者、绘画师,转换为与父老“把酒问渔樵”的乡民和“老惫扶犁杖”的老农。如果说开始一段,在一些诗歌中还时而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感叹,后来就几乎陶醉于这种闲适平静的生活之中了。这些作品,或羡慕田园生活的静美,或赞赏大自然的美景,描绘了一幅幅田园风俗和自然风景的画图。

1204年陆游80岁时曾写过一帧长达7米的巨幅《自书诗卷》,选书了自己当时诗作8首,这些诗可视作他晚年田园诗的代表作。且看第一首《记东村父老言》:

原上一缕云,水面数点雨。夹衣己觉冷,秋令遽如许!

行行适东村,父老可共语。披衣出迎客,芋栗旋烹煮。

自言家近郊,生不识官府,甚爱问孝书,请学公勿拒。

我亦为欣然,开卷发端绪,讲说虽浅近,於子或有补。

耕荒两黄犊,庇身一茅宇,勉读庶人章,淳风可还古。

入秋微雨之中,陆游走访东村父老。主人披衣相迎,并烹煮芋栗招待;唠起家常,陆游听主人说他在阅读孝书,高兴地接过翻看,见其中浅显的文字对教育孩子颇有益处,深为感慨:种地有两头黄牛,遮身有一所茅屋,又努力阅读《孝经》的《庶人章》篇,淳厚的古朴之风又可回来了。这是多么纯朴和谐的邻里关系啊!

第二、三、六首分别描绘了乡村的自然景色,如:

秋高山色青如染,寒雨霏微时数点。兰亭在眼久不到,每对湖山辄怀歉。(《访隐者不遇》)

度堑穿林脚愈轻,凭高望远眼犹明。霜凋老树寒无色,风掠枯荷飒有声。(《游近村》)

苍桧丹枫古渡头,小桥横处系孤舟。范宽只恐今犹在,写出山阴一片秋。(《渡头》)

着墨不多,一幅兰亭“青如染”美景,一幅农村霜树枯荷图画,一幅古渡孤舟的秋色,都耀然纸上。可见作者已深深融入这乡野的景色之中。

第五、八首则抒发了安于农村闲适生活的心境:

老来胸次扫峥嵘,投枕神安气亦平。

漫道布衾如铁冷,未妨鼻息自雷鸣。

天高斗柄阑干晓,露下鸡埘腷膊声。

俗念绝知无起处,梦为孤鹤过青城。

《美睡》

万物并作吾观复,众人皆醉我独醒。

走遍世间无着处,闭门锄菜伴园丁。

《杂书》

老来胸中峥嵘豪气已一扫而净,气静神安,尽管被褥冷得似铁也未妨碍自己酣睡。一觉睡到天晓鸡鸣,梦里竟然还化为仙鹤到蓬莱游了一回。题为《美睡》既有调侃亦有自足之意。《杂书》则将这种心境上升到理性高度:吾反复观察世间万物,没有容我落脚之处,只有回归田园才是最好的出路。陆游在这里发出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呼喊,不免又让人想起他“壮志未酬”的慨叹。

值得一提的还有两首描绘农村风俗画的诗,一首题为《泛湖至东泾》:“春水六七里,夕阳三四家。儿童牧鹅鸭,妇女治桑麻。地僻衣巾古,年丰笑语哗。老夫维小舟,半醉摘藤花”。另一首题为《父老饮村酒有作》:“父老招呼共一觞,岁犹中熟有余粮。荞花漫漫浑如雪,豆角离离未着霜。山路猎归收兔网,水滨农隙架鱼梁。醉看四海何曾窄,且复相扶醉夕阳”。陆游此时已和家乡父老融为一体,这种温婉自然的农家乐成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境界。

可是晚年的陆游,还有一个在年轻时受过创伤的感情世界需要平复,这就是他和原来的妻子唐婉的爱情。他20岁时和表妹唐婉结婚,感情深厚,可是母亲不喜欢唐婉,硬把她赶出家门。26岁时,他们重逢在故乡的沈园,陆游写下了有名的《钗头凤》;其中“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的诗句凄美动人,感动了历代年轻人。此时脱离了紧张的仕宦和军旅生活的陆游,对唐婉的思念又与日俱深。

退隐山阴之后,陆游几乎年年都要去沈园,以睹物思情,唤起对唐婉的思念之情,写下了许多凄婉的诗篇。现摘看几篇:

1199年也就是陆游七十五岁时游沈园,写下了“沈园怀旧”两首:其一: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其二: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第二年又写下了“梦游沈园”诗二首,其一: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其二: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四十多年过去,唐婉的“惊鸿照影”和“玉骨”“墨痕”依然深深地镌刻在心间。

直到1208年,也就是陆游去世的前两年,他还拖着衰老的身子再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是陆游对唐琬最后也是最深的怀念。

可见,这种对唐婉的生死之恋与深沉思念,也是构成陆游晚年诗作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当然,陆游晚年也还有不少教育子女的诗作、朋友往来的诗作和其他诗作。

综上所述,陆游晚年的诗作交织着报国杀敌的豪气和壮志未酬的慨叹,交织着对农村自然景色的陶醉和田园生活闲适的向往,交织着对真挚爱情的执着和对深爱情人的思念,在南宋风云变幻的文学高空中,犹如一抹密卷云,显得阔大、壮美、多彩、绮丽,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靓丽的风景线。

河街以外的春天

意识到春天的脚步正在逼近,但感觉春天的模样仍比较模糊。灰色楼群之间,依然是车辆和人流的穿梭,匆忙中显出季节转换的疲倦。大街上的梧桐还挂着去年冬天的枯叶,细碎的新叶怯怯地站立枝头。寒凉的风旋转着铺展,偷袭着人们渐渐薄下来的衣衫。春天近了,但城市的春天面目不清,只有满街店铺“减价打折”的招牌和叫卖声,在提醒人们,这正是换季的时节。

吃过晚饭,我顺着解放路往前走,从大十字往右拐,跨过后街,走进了狭窄的河街。老黔江人都知道河街这条街。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有家着名的餐馆“柳绿亭”,生意非常火爆。那时,城小,人少,上档次的宾馆酒楼绝无仅有,除了县招待所之外,能接待客人的地方,这里算是知名的一家。那个有着诗意命名的餐馆,而今已消失在这个城市过往的烟云,很少为后来的人所知晓。但曾经用来开餐馆的那家土墙瓦房子还在,附近紧紧挤在一起的相似的老房子都还在。要寻找旧时黔江城的样儿,这里算是一个缩影。

走近今天的河街,旧时的“柳绿亭”已屈居为一个打麻将的小茶馆,微弱的麻将声宣示着这里的没落、世俗、边缘和无奈。其实街的对面就是繁华的解放路,而这里却十分安静。顺着河街往河边方向延伸的房屋,更显幽深和沉寂,一直要继续往前走,登上河堤的石梯,来到河滨公园,才能呼吸到更宽阔流畅的气息。

河边的柳树绿了,本来就该绿了,但要是不到这里,似乎并没觉得。柳树绿得那样耀眼,那样酣畅淋漓。柔软簇新的柳枝披拂在河岸边,风姿绰约,楚楚动人。再把眼光向周围展开,发现满眼皆是绿色,除了柳树,还有大棵的香樟,以及其他叫不出名的大小树木。河滨公园就是一个绿色的长廊。细细打量,会看到,像伞一样撑开的香樟树,底下是深色的旧绿,上面浮了一层浅黄的嫩绿,像水彩笔刚涂抹上去的新鲜的色彩。放眼望去,其实绿色正在大地四处流动。河对岸的公路边,再远一点的山坡上,无处不浮动着跃跃欲试的绿色。前两天,刚下了一场不小的雨,大地被清洗了一遍,因此这满眼的绿显得很干净,很纯洁,让人心生怜爱。

河堤外边的水涨到了半河,显出浑浊的宽阔,发出很响亮的涛声。这声音没有秋天河水的疲乏,也没有冬天河水的迟缓,而是急不可待地向前冲撞。河水的奔腾淹没了河两岸城市的喧哗,似乎城市被远离了,这里展示的是纯粹的郊野,其实这河流仍在城市的包围之中。

河堤上行走着来来去去的人,多是老年人和中年男女,步伐轻快,脸上挂着兴奋。很少有年轻人,大概年岁大的人才更珍视自然,珍视这来之不易、稍纵即逝的春色。年轻人都在忙于享乐,城市的灯红酒绿足够让他们消费,他们没有多余的闲暇关顾这城市之外的春天。

我顺着这些闲散的人流前行,走到黔江老大桥处,又折转身往回走。从河街到老大桥这一段,完全是黔江老城的地域,走在这里总是会感到很亲切。而另一面,走在这个满眼尽绿的春天的河街之外,又会生出许多回忆的怅惘。

天正在暗下来,河两岸城市的灯火次第亮开。流动的车灯在对岸公路上刺目地照射。河堤上打卦算命的瞎子老人也收起了自己的摊子,颤颤巍巍地摸索着回家。绿色渐渐与夜色溶为一体,莫辨彼此,只有清新的空气还包裹着我,让我无比惬意和享受。

不知不觉又回到了河街。走出逼仄的小巷,来到灯火通明的解放路大街,才发现,春天在河街之外。

“靠山梆子”剧团轶事

“靠山梆子”剧团轶事(散文)

马占驿

我的故乡是个名不见经传有千余口人的小山村,但村里的“靠山梆子”剧团却曾盛名一方,红火一时。

“靠山梆子”剧团是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村文艺宣传队发展而来的业余剧团,剧团并不只演河北梆子,也演京剧、评剧。因为剧团演职员都是本村农民或他们的子女,演技不够专业,演出时偶有“改编和发挥”,加之村民依山而居,像大山一样淳朴,乡亲们就把村里的业余剧团昵称为“靠山梆子”剧团,称谓里充满了亲情与爱意,并无丝毫贬低和轻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喇叭里唱的,电影里放的,年画里的剧照都是那几个着名的样板戏。耳濡目染中,村里会模仿的人越来越多。当时叫生产大队的干部们顺势成立了文艺宣传队,组织排练《沙家浜》和《红灯记》,置齐了道具和服装,于正月初二在本村登台亮相了。公演当天,全村门不闭户,举家而出,和家人、亲戚、邻居一起看家人、亲戚、邻居的演出。女扮男装饰演的郭建光威风中多了几分俊俏,腰扎花围裙的阿庆嫂,满头白发的沙奶奶,身穿忠义救国军军服,腰挂 “盒子炮”的胡传魁、刁德一,在乡亲们的眼里个个形神兼备。台上唱,台下跟着唱,首场演出获得了预想不到的成功。之后上演的《红灯记》也同样产生了轰动效应。应乡亲们的强烈要求,两个剧目轮番登台,居然演到了正月初八。邻村的观众来了,邻乡的甚至邻县的观众也被吸引来了。宣传队又先后排练演出了《龙江颂》、《杜鹃山》、《海港》以及自编的《新编逛新城》、《女社员》,在当时物质和精神相对匮乏的年代里,宣传队的演出给乡亲们带来的短暂的欢乐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除在本村演出外,宣传队还多次参加县、乡(当时叫公社)组织的汇演和调演,当年的县革委会主任(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就为他们颁过三次奖,名扬一方的村宣传队成了乡亲们的骄傲。

改革开放后,生产大队改为村委会,宣传队则变成了村的业余剧团,由演出现代剧改演古装戏,村里出“巨资”置办行头,邀请县文化馆和县剧团的专业人员作指导,先后排演了河北梆子《辕门斩子》、《生死牌》,京剧《铡美案》,评剧《花为媒》等几十个剧目。自演古装戏开始, “靠山梆子”剧团的雅号就诞生了。自此,每年从正月初二演到初五成为剧团的惯例。

演古装戏,看古装戏,在当时的农村还是新鲜事。最初的几年,“靠山梆子”剧团演出的消息一传出,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带着人的,有推独轮车推着人的,有赶着马车或开着拖拉机拉着人的,或为看戏、或为卖小商品、或为找对象、或为凑热闹向戏台前聚拢来。靠近戏台的,拿了矮凳或搬了砖头、石块坐着看,在他们的后面是坐在椅子或凳子上的老人和站在他们身边的孙子孙女或外孙外女们,再后面是按着个子高矮站着的群体,这些人的后面则是站在砖石、凳子、自行车、马车、拖拉机上的人墙。人墙外是卖瓜子、糖葫芦和水果的小商贩或者是凑热闹的青年或儿童。墙头上、树上则被孩子或年轻人所占据。没人维护剧场秩序,以不遮挡后面人的视线为前提,所有的观众自觉地分出层递,以剧台为圆心呈扇形铺展开。演员的道白或唱腔从戏台一角的高音喇叭里溢出,荡漾在空中,荡漾在山野,荡漾在观众的耳畔和心间。

邻县的观众为抄近路来看戏,要翻一座山梁,走八九里羊肠小道。为行走方便,爱美的姑娘就穿了平底鞋,背着高跟鞋,将要进村时,换上高跟鞋,把平底鞋藏在柴草丛中。为免除每天往返的辛苦,这些搭粱看戏的观众大多住在亲友家里,看戏串亲两不误。没有亲友的,就吃住在素不相识的老乡家中,付钱是断然不收的,推让急了,房东便说给钱就是骂他就是看不起他。待客的真诚从心底发出并镌刻在脸上,无半分客套之嫌。有几户因此结了儿女亲家,有的至今还像亲友一样交往着。

社会在变革,经济在发展,这种盛况非常遗憾又在情理之中地没能持续多久。随着电视和VCD的普及,山里人足不出户就可欣赏名家的专业演出,更有异彩纷呈的电视剧,易于传唱的流行歌曲,风靡一时的霹雳舞,陆续出现的舞厅、歌厅、网吧,人们选择娱乐的方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一直坚守演古装戏的“靠山梆子”剧团逐渐失去了魅力和吸引力,观众一年少似一年。此时有人建议剧团增演流行歌舞或小品,团长则认为村业余剧团,演不好现代流行节目,不演也罢。直到一九九零年,照例在正月初二演出河北梆子《十五贯》时,台下仅有二百余观众。正月初三演出《墙头记》时,台下百余名观众更是越走越少,到演出结束时,台下仅区区12名铁杆儿戏迷了。面对此景,“靠山梆子”剧团团长无耐地对着麦克风向台下的观众和全村宣布: “从明天起,停止演出,剧团解散。”

历经二十年兴衰,“靠山梆子”剧团解体了。观众的多与寡,决定了剧团的存与亡。

其实,剧团真的很不易,很了不起!乡亲们如是说。

“大锅饭”年代,宣传队的队员们每排练和演出一天,和队里的社员一样记工分,好年景日值也不到一元钱。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后,“靠山梆子”剧团的团员都是义务排练和演出。演出结束时,村干部到剧团里发点儿糖果、香烟,以示慰劳,这就是他们劳动的全部物质所得。演员尽义务,观众免费看,真真正正的义演,是何种力量让剧团顽强地坚守了二十年?是乡情、亲情,是潜意识里的社会责任让他们聚在一起,甘愿奉献。“给一个角色和职位,就要演好、就要干好!”,成了“靠山梆子”剧团永不消逝的魂。 “靠山梆子”剧团衰亡了,但剧团的“魂”却扎根在团员的心底得到了永生。

如今,剧团的兴衰,剧团的团员,发生在剧团里的往事永久地存储在了团员和观众的大脑里,时常被点击、浏览,有时还会补充新内容。

剧团先后有三任团长(队长),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物。担负着确定剧目、物色演员、聘请指导和从排练至演出的组织和管理,是剧团的核心。虽然已经多年不演出了,他们依然备受村里人的敬仰和尊重。

拉幕的“小雷公”本是村里铁面无私的护林员。谁到村里封山育林的山场里割柴被他抓住,他一定没收了刀斧,令其扛到村里五保户的家中做烧柴。任谁讲情都不放过。每逢剧团演出,他是剧团里的拉幕员兼管看护戏台(此时也没有上山割柴的),大幕拉开,他就站在戏台一角的幕布后面。威严地巡视戏台四周,无关人员休想登台一步。

道具保管老朱是村里的保管员。无论是现代剧的木质刀枪,还是古装戏的凤冠龙袍他都像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演出前一件件摆好,演出后一件件收存,不出半点差错。剧团解散后,年岁渐大身体欠佳的他坚持领着儿子定期把服装和道具取出晾晒,收好,至今完好无损。

民办教师老张是提词员。提词员可能是“靠山梆子”剧团独有的,因排练时间短,一些演员文化水平较低,为防止演出时忘词冷场,提词员就站在隔开前后台之间的幕布中央后台一侧,为台上表演的演员提示动作、道白、唱腔等,从一开场直至演出结束。即便如此,也偶有笑话发生。有一桑姓演员,年纪大,不识字,但嗓子好。演出中,剧情要他做一个搬椅子的动作,张老师提示道“括弧里的动作搬椅子”,他居然作为唱词,一字不差的唱出了 “括弧里的动作搬椅子”,惹出了台下一片开心的笑声。

司鼓小朱指挥的乐队,有能随着演员的调子顺下来各种唱腔二胡伴奏的寇氏兄弟和京胡伴奏村兽医老朱,有技艺娴熟、鼓着腮帮吹唢呐的老孙、吹喇叭的老马,乐队默契的配合,都深深的印在了观众的脑海,定格为永恒。

留下笑柄的有两例。新婚的丈夫坚决不让妻子“抛头露面”而使妻子不当演员当了观众,那位丈夫被村里人唾为“老封建”。还有临阵逃脱的小伙子,看到台下黑压压观众,宁死不肯表演了,被愤怒的团长踢了一脚,坐在后台再也不肯起来。最后由团长替演才救了场,令人可笑更令人可气。

剧团的“魂”给团员以好运以力量。女扮男装饰演郭建光的小张,成了闻名乡里的“明星”后,邻乡的帅哥猛追了四年终于喜结连理,据说现在过得非常殷实和睦。先后饰演过秦香莲的三位村姑也在大都市里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负责笛子伴奏的小吕,后来考上了公务员,成了国家干部。一直留在村里的,小日子也家家过得红红火火。

现在,剧团已经解散二十年了。村里或回村探亲曾经是“靠山梆子”剧团的团员们,偶尔聚到已是老朱的司鼓手家中,吹打弹拉唱,票一把戏瘾。我听说,现在的乐队的成员都是本村已经学成出徒的新手,“靠山梆子”剧团后继有人了。但我在思考,“靠山梆子”剧团还能获得重生吗?

月饼与嫦娥

这些年,每到中秋节,亲朋好友都会热烈的互致短信,热情洋溢的祝福和祝愿的话,让人心里幸福着,愉悦着。除了这些幸福的话语外,互送月饼也可以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了,提溜着大小不一、五光十色精美包装的月饼走亲访友。

有时,感觉不送上个一、二盒月饼,这个节好像没有过好似的,心里多少有一些惆怅,甚至不安;似乎这几块月饼就是传递着信息的媒介了。

记得小时候,中秋节晚上,孩子们会围住爸爸或妈妈,在他们身边转圈圈,看看他们手中能变出几块月饼来,那时的月饼可是稀罕物。有时,孩子们只能分得半块月饼,放到小嘴边先舔舔,然后再吃,掉到地上的渣儿,也会飞快捏起,吃掉它。

月饼好吃,是因为它很甜,很香,那青丝玫瑰的,冰糖的,枣泥的,尤其那个五仁的月饼,更让人增加了遐想的空间,美不胜收的感觉迅速传遍身体每个部位。

孩子们聚在一起时,还会攀比着,这是会小心翼翼拿出来,吧嗒着嘴;人越多,吧嗒的越响,这样的好奇心会持续很久,优越感也会因这块月饼而升华,孩子们眼睛已不在关注他的什么优越感了,关心是那块月饼什么时候吃完,吃完了以后是否还有,会是什么馅的。其实,孩子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月饼和人并联起来了,月饼还是那块月饼,可是人的威望值高了,高的几乎能在孩子中呼风唤雨了。不过,嫉妒的孩子也有,趁着别的孩子没有注意时,飞奔回家,翻箱倒柜找找有没有故意藏着的月饼,那怕是一小块也好,也算有了战胜别人的资本,后来,没有结果是必然的了。然而,最终也不会因为这块月饼而彻底沮丧,缺憾总会有,但不会带来终身的遗憾。

不过,真正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围在奶奶身旁,听上一段嫦娥奔月的故事,奶奶把漏风的牙使劲兜着,语速总是放的那么慢,像是自言自语,仿佛诉说着昨天刚刚发生的事,又像是她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又像是她向丈夫倾诉懊悔后,期盼夫妻重圆的生动场面。这个古老的爱情神话,让懵懵懂懂孩子们还是知道一些中秋节,月亮,月饼,嫦娥,后羿神话中的人,物与事;人世间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那份情感。当故事讲完,奶奶仍然沉浸在团圆的幸福中时,孩子们的目光已经集中在了奶奶手中没有吃的月饼上了。

年年的中秋节就像讲述这个古老神话故事一样,不停的重复着,我们也会不厌其烦地传给下一代,月饼还是那样的月饼,孩子们更加幸福地把各式各样的月饼咬上一口,还会大声说道,不像你们大人说的那么甜,那么香。嫦娥仍然是神话中的嫦娥,孩子们会齐声问到,她为什么偷吃药,上了天。

这些无法回应的问题,大人们也在朦胧着那、或许在思考着。

心说:小时候过中秋节,嫦娥的故事根本听不进去,心里老想着那块月饼;现在过中秋节,月饼根本吃不下去,心里老想着那个嫦娥。

寒风凄老光武泪,夜雨揉碎离别秋

窗外,寒风呼啸。母亲做着炊饭,哼着儿时的歌谣。闲话往昔,说东道西。秋风扫落叶,沙沙作响。飘飞的思绪,随夜幕,缓缓而降。如此境遇之下,人会忆旧,会念起很多不平之事。悲秋,是一个人绕不过愁肠。

昨夜忽降冷雨,淅淅沥沥,淋湿孤寂的窗棂。我想把心磨成一把刀,割裂所有思念,割断所有袅袅如履的愁意。

母亲说,前年九月二十四,突降大雪,自此,老天爷便一冷不热。今冬,不知冷暖何从。但是,不管怎样,心里怕不会冰冻,你住在心里。

平淡的日子,如水,索然无味。于是,我开始归于寂静。我会关住心窝,不让你的温暖,悄然流逝。我会思索很多,很多想也想不通的事,爱情,前程,人生。

有一段日子,莫名其妙地,总是想死,想抛开一切困顿,丢弃一切与我有关的伤悲。也学野鹤耆老天际,也学鱼鳍追逐浪花。莎士比亚的困惑同样淤塞着我:

活着,还是不活,这该是个怎样的问题。

你走之后,思念凉透,人比黄花瘦,你走之后,醉卧清冷,唯独诗与酒。你走之后,山河碎了,天涯都到了尽头。你走之后,一切繁华都退了颜色,一切凡尘都沾染忧愁。

我很庆幸,我还活着。我诀弃了所有伤悲,艰难地支撑起这个被你,被分离折磨的几近昏厥的孱驱。我走出了泥沼,去欣然接受雨露,阳光,虫鸟,花香。

你是否发现这多么像一场梦啊,当一觉醒来,晨光熹微,所有的都蓦然不随。可是唯独此心,断然如同这嫣然的景致一般,无法荡平,依旧残存。

然后,我发现,我又爱你了,我更爱你了,爱得是那样深沉,那样刻骨铭心,那样无药可救,那样一发不可挽回。

只要,爱还在,你就拌在身边;只要,心还暖,你便不曾走远;只要,梦依然,你定还会回来。

只要心是赤诚,坚定,执着,花开花落,雁哭雁歌,定能掬到你的容颜,定会与你耳鬓厮磨。

此情不渝。

此心不失。

此人不冷。

此屋不空。

此志不息。

此意不平。

此诚不败。

此念不改。

此肠不断。

此爱不减。

乡声永恒

凌晨四点多,突然就听到窗外一声又一声的鸟鸣,仔细谛听,这鸣声清脆响亮,穿透云气,响彻夜空;仔细谛听,这鸣声如行云流水,如山涧的清泉那样明丽,让人感到凌晨的窗外世界是那样的宁静,浩瀚的夜空是那样的深邃。

紧接着,鸟儿的鸣声就渐渐的繁多起来,这种集团似的鸣叫让人感到像是在听一曲雄壮的乐曲,而这种乐曲的突然变换,让人自然想到了独唱和合唱的不经意调节。这声音雄浑而嘹亮,仿佛是一条又一条清脆的山泉骤然汇成了一股雄壮的洪流。这声音似乎吼得夜空再也无法安睡,夜空渐渐发白,窗外朦朦胧胧晦明变化间似乎在进行着最后的较量。鸟儿们反倒是颇有耐心,这种集团式的轰鸣倒也永不停歇,乐曲不仅没有减慢,反而声音是愈来愈多,声音愈来愈亮。这暗的夜神终于是敌不住这啼鸣的威力,好似加快了逃遁的步伐,窗外呈现出了一片乳白色,黎明就要到来了。

自从听到鸟儿的鸣叫后,我就再也无法安睡,于是倾起了耳朵来听这难得的小鸟破晓的乐曲,在日渐喧嚣的城市里,这真是难得的天籁之音。我惊奇于这些小鸟竟然也有金鸡破晓般的敏锐。脱离了久远的乡村以后,几十年来就再也没有听到过那熟悉的金鸡长鸣声,判量时间的角色转换成了金属的闹钟,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乡村里那一声又一声的天籁似乎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故事。小时候启蒙读书时那一种雄鸡昂首挺立伸长脖子对着日头啼鸣的风景画也成为遥远的记忆。而我,对于金鸡崇拜的情感好似也是从闹钟的角色上台以后渐渐消失的,现在回到家乡,住在那久违的窑洞里,大脑里就会自不然的想起上学时为我们做出贡献的鸡鸣,于是又产生了重新体验一下那久违了的声音的感觉,然而在业已使用起来煤气灶做饭的今天的广大的农村,消失的不光是那久违了的鸡鸣,也还有那一缕缕亲切的炊烟。

而今天,当我再拿起来那乡村的风景画的时候,看那袅袅升起的炊烟,看那金鸡破晓的图画时,我给女儿解释说:“这是乡村的风景”。然而女儿却会一句“这是假的”来回应我时,我试图百般的解释,可女儿总是说“奶奶家就不是用柴草做饭的,奶奶的村子里也没有金鸡破晓。”我知道我的解释是一番徒劳,我无法复制消失的生活场景,也无法让女儿接受我的观点,我只是想在一个合适机会一定带女儿去还依然保持着久远的年代的那一种淳朴的农村生活场景,让女儿真实的体验一下真正的乡村生活,这包括那些久违的鸡鸣,袅袅升起的炊烟,还有那充满了沧桑岁月的石磨,耕地的默默黄牛,拉车的骡马等。

凌晨的这声声鸟鸣,不经意间让我产生这么多感想。而此时,天已大白,合唱的鸟儿也渐渐散去,各个忙去捕虫觅食。而这时,窗外却又传来一声又一声的“咕咕,咕咕”的鸣叫声,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台,这黎明的音乐不可谓不丰富。据说这是布谷鸟的鸣叫,我们耳朵里听到的“咕咕,咕咕”的意思被乡人们解释为“布谷,布谷”,这让我想起布谷鸟那有趣的传说,想起童年里那不多的给心灵带来趣味的精神食粮故事;想起那简朴的农村生活。

街道上的车辆渐渐地多了起来,新的一天的喧哗又重新升起。感谢这些不知名的鸟儿的欢唱,因为在它们的欢唱声里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乡村,回到了自然之中。

愿乡声永恒,愿那一种淳朴之光在我心中永驻。

[背景与努力之间的选择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夏日绝句作文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在三年级的下学期,我们学习李商隐的诗。孽老师问大家,谁还知道李商隐的诗?

老师话音未落,我的脚跟已经在从地上踮起,这是我每次抢着回答问题的绝招。“蹭”等老师说完,我已经站了起来。“我知道他的一首诗,叫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雨,不肯过江东。

我太爱这首诗了,我第一次读这首诗是在一本书中读到的。每天妈妈带着我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我都要吟上几遍,吟了许多天,我用悲壮的语气去演绎,真过瘾。

老师笑笑说,这首诗的作者叫李清照。老师表扬了我,她说:“你看,商静怡读书读的多,对于古诗词信手拈来。“唉,李清照和李商隐,觉得他们的名字好相近啊。回到家里,我去问妈妈,妈妈说李清照呀,是宋代最有名的女词人了。而夏日绝句是李清照作为婉约派代表的唯一例外。这首词她有感而发,写得悲壮恢宏。

借古讽今,起笔高调。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正是国家动乱,当皇帝的不管百姓,自己逃跑去了。做为一名爱国的词人,她的悲愤化作笔端的狼毫微凉,她的热情凝聚在的挥腕之间。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我爱古诗词,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为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而自豪。我爱这首夏日绝句,李清照是我们济南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夏日绝句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杜甫草堂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陶彦宇

春天的早上,我从睡梦中醒来,唐代大诗人杜甫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他笑着对我说:“咱们走吧。”我的脑子里全是问号,好奇地问:“我们去哪里呀?”杜甫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去我的杜甫草堂了。”我急急忙忙穿上衣服,跟着杜甫出门了。

到了杜甫草堂,我一眼就看见了一棵高高的柳树,我的脑海里立刻想到了一句贺知章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阵风轻轻吹着,柳树把垂在水里的柳条拽了出来,像钓到大鱼了一样。柳树下面有两只黄鹂,在草地上踱来踱去捉着虫子,吃饱了,嗖的一声,像离弦之箭一样飞到了柳树上,叽叽喳喳地唱着春之歌。草塘边的小河里,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白鹭正在捕鱼,当然也有在戏水的,因为受到了惊吓,扇了扇翅膀,排成一字形飞上了青天,渐渐的,飞远了,就像一朵流动的白云。

走进屋里,我顺着杜甫指的方向,往窗外望去,窗户好像画框,连绵起伏的西岭山存着千年不化的雪,山下的小河边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互相映衬,就像一幅画,我自己宛如画这幅画的画家,正在欣赏我的作品,连我自己都忍不住赞叹。

突然,谁轻轻拍了一下我说:“都快迟到了,你怎么还在睡?”我从睡梦中醒来,原来刚刚是一场梦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爱国诗人屈原简介

全文共 1886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爱国诗人屈原简介,欢迎阅读。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生平介绍:

屈原,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约生于前353年—前335年,死于前283年—前269年),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mì)罗江自杀。老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定于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关于端午节其中的一种说法)。对于屈原的忠而见疏,后世诗人阵志岁遥为郁结,其诗《屈原》云:“浩气干霄汉,沉湘忠佞分。材堪佐明主,无计事昏君。”(《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 此不仅对爱国者屈原,也是对历代“王之荩臣”(《诗·大雅·文王》)的由衷忾惜;不只对当时楚王,也是对其他昏暗君王的一种深刻批判。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郢都。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据说就是因此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7个国家的75名着名人士联合发起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3年,在莫斯科举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为了呼应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争取国际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决定由郭沫若、游国恩、郑振铎、文怀沙等人组成“屈原研究小组”,并将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版发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故事简介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门客一起去。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

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平原君说:“先生来到赵胜门下几年了?”

毛遂说:“三年了。”

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就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如今,处在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先生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请留下!”

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要是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像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不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带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

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紧退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

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是创作控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讲到小发明小创作,那可是我的特长。记得二年级时,我创作的“双用胶带机”还获得过鼓楼区一等奖呢!

一年暑假,妈妈带我参观了一个南京中小学生发明创造成果展。他们的作品贴近生活,里面展出的有:定时服药提醒器、怎样减少洗手液的使用等等,让我受益匪浅。于是,有个自己也想动动手的念头。

对于我的这个小创作,制作灵感来自一个美好的梦。那是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早早地就上了床。半夜醒来,我想到自己经常做剪纸,每次撕双面胶时,满手都粘乎乎的,很不方便。怎么办呀?突然,我想到爸爸帮我买的胶带机,轻轻一撕,一节胶带就在锯齿处断开了。那我就再制作一个双用胶带机吧。

说干就干。第二天我起个早。我在自己的整理箱中找到了它,胶带机。我将它放在我的书桌上,然后去工具箱里找了一节装修没用完的电线,找来一卷没用完的双面胶和一卷细胶带。一切都准备好了,我仔细想了想我的操作步骤。首先,我要在胶带机上戳个小洞,我请来爸爸帮我的忙。“爸爸,你可以帮我在胶带机上烧个洞吗?”“好呀,你去帮爸爸拿把十字起来。”我看见爸爸打开煤气,将十字起放在火上烧。几分钟后,爸爸将烧得滚烫的的起子在胶带机我指定的位置轻轻一戳,一个小洞就完成了。接下来又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了第二个洞。下面的工作由我来完成。那根电线经我的小手三绕两绕,就成了那卷小胶带的固定物。我把双面胶套在胶带机的轴上,大功告成。我迫不及待的试了一下,还真好用。撕双面胶时,手也没那么黏了。

我看到妈妈煲鸡汤时,喜欢放些木耳,可是每次妈妈从水里捞泡好的木耳时,它好像跟妈妈捉迷藏似的,有时还会从妈妈的手里滑下来,落进下水道里。于是,我看在眼里,决定帮妈妈解决这个问题。我用一个装德芙巧克力的塑盒子,用小十字起烫了十几个小圆洞,妈妈洗菜专用沥水盒诞生了。这个小制作为妈妈洗菜节省了时间,得到了妈妈的夸赞。她表扬我是个细心的孩子,懂得废物利用。

我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创作控”,我以后一定能做出更好,更实用的好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舟过安仁》作者简介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杰出诗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其诗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相传其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收录于《诚斋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巩义杜甫故里观后感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9月19日,我们参加了以“爱我家乡 走进巩义了解杜甫品读唐诗”为题的游学活动。

下了车,“杜甫故里”四个大字在门上光辉耀眼。首先我们走到了诗圣大道,在大道的中央,有个高高的杜甫像,这个像,是由美术家项金国经过画图,雕刻出来的。在杜甫像两旁的石头上,还刻有许多的书法字。走过杜甫像,远远望去,一条长长的桥横跨在河面上,桥名为“诗圣桥”,桥为拱桥状,所横跨的河是泗河,泗河是伊洛河之一的河流。继续走了一段路,抬头看,那一座山多么像笔架呀,顾名思义“笔架山”。在笔架山的斜前方,我们来到了杜甫诞生的地方,“杜甫诞生窑”,站在门口看,我仿佛看见了杜甫曾经的童年时光。

带领我们的李老师还给我们讲了杜甫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诗人,受祖辈的影响,杜甫从小就热爱作诗,7岁时自己就写出了第一首诗«咏凤凰»。9岁时,杜甫的毛笔字已经练习的非常好,刚劲有力。在我们休息的过程中,我们男女生进行诗词比赛和背诗大赛,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又紧张又兴奋,最终第一局1:1平,第二局我们女生胜利。李老师还向我们说了杜甫三游,第一次游学是在吴越;第二次是在山东河北,并创作了«望岳»这首诗,第三次游学在梁宋,与大诗人李白相遇。在休息的时候,李老师领着我们回忆了曾经所学的古诗,还教我们背诵了«望岳»和«春夜喜雨»。

下午,我们参加了庄严的参拜仪式,是为了纪念大诗人杜甫。接着,李老师还带我们观看了纪录片,分别是:«不眠忧战伐»«穷年忧黎元»«推己及人»«润物无声»,都是关于当年战争的片段。

就这样,一天的行程很快的结束了,我们带着疲惫和开心,返回了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苏门四学士简介

全文共 3335 字

+ 加入清单

“苏门四学士”指北宋后期在苏轼提携下而知名于时的四位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一、苏轼

苏轼作为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享有盛誉,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宋史·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同时也是苏轼最先将四人的名字并提,“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之开山鼻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死与宜州贬所。

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摒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然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黄庭坚主张要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主张“词意高胜要从学问中来”(《论作诗文》)。他创“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说,也就是说写诗要善于化用前人词语、意境,推陈出新。他的诗能熟练化用前人诗意加以翻新改造,化为己有。如“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夜发分宁寄杜涧叟》),实际是从欧阳修“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别滁》)中稍加点窜翻出新意。他用典繁密,尤喜用僻典,常常使人索解为难。在语言上,他好用奇字,力撰硬语,又常常故意打破诗歌的平仄格律,颠倒句法,使用拗律、拗句,以求得生新瘦硬,奇峭苍劲的审美效果。黄庭坚的理论与创作为江西诗派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书体的启发,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

二、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20岁作《浮山堰赋》,24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秦观的成就主要在词的创作上,他是婉约派的大家,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他的词题材广泛,以传统的相思恋情为主,也有不少感慨身世之作。其名作《满庭芳》(山抹微云)通过一个别离场面把男女双方那种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感情表现得细致入微,在恋情的抒写中融合着对世情的感慨与悲酸。《踏莎行》(雾失楼台)中以雾霭迷漾中楼台隐失、津渡难寻寄寓着彷徨失路之感,在凄怆悲愁的叹息中写出了由政治失意所带来的悲凉感、孤独感。秦观的词柔婉妍雅,善于在凄迷的景色烘托中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感伤情调与纤微感触表达得回肠荡气、一往情深,具有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也是他的词之所以倍受称赏的主要原因。秦观的词风直接影响了后于他的周邦彦、李清照等,在婉约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又辑《扬州诗》、《高邮诗》。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

三、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元丰二年(1079)进士,授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佑间调京,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派任扬州通判,又召回秘书省等职。绍圣初,出知齐州,后因编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名,连贬应天府、亳州、信州等地。宋徽宗立,召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崇宁追贬元佑旧臣,出知河中府,徙湖、密等州,后退闲故里。晚年起知泗州,死于任所。

《宋史·晁补之传》云:晁补之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从这几句简短的记载里,可知晁补之生长在士宦之家、书香门第。其子晁公武(约公元1105—1180年),人称昭德先生,是宋代著名学者、目录学家、藏书家,所著《郡斋读书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附有提要的私家藏书目录。从弟晁咏之(生卒年不详),少有异才,深受苏轼赏识,著有文集50卷,已佚。其他,如从叔晁端淑、从弟晁说之等,皆有文名。

晁补之诗以古体为多,七律次之,其诗善学韩愈、欧阳修,骨力道劲,辞格俊逸。也有失于散缓,散文化倾向较显著的作品。题材除写景、咏花、赠和、悼亡而外,还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有的篇章气象雄俊,追步东坡,如《摸鱼儿·东皋寓居》、《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等篇,词气慷慨,笔如游龙,为后来名家所竞效,有人认为亦是辛弃疾词所本。晁词时有健句豪语,如“牙帐尘昏余剑戟,翠帷月冷虚弦索”(《满江红·次韵吊汶阳李诚之待制》),但缺乏苏词的旷达超妙,而趋于凄壮沉咽。他的诗风与张耒接近,以乐府诗见长,乐府诗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宋史·艺文志》曾录有晁补之《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骚》二十卷、《鸡肋集》一百卷和《晁补之集》七十卷。这些集子在宋徽宗崇宁二年均遭禁,现存仅有《鸡肋集》七十集,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系补之从弟晁谦之于绍兴七年编成,刊行于建阳。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旧钞《鸡肋集词》一卷本、旧钞《晁补之乐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孙贻端刊《晁氏丛书》本、涵芬楼刊林大椿七卷本、吴昌绶煦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龙榆生《苏门四学士词·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等。

四、张耒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淮阴(今属江苏)人。自幼聪颖,年十三能为文,熙宁六年(1073)中进士,曾历官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等职。迁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又升为起居舍人。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后谪监黄州酒税,徙复州。徽宗即位,起为通判黄州,知兖州,召为太常少卿。崇宁初,因遭弹劾而贬为房州别驾,后居于陈州宛丘。建炎初,赠集英殿修撰。

张耒的诗学自白居易、张籍一派,以平易浅显的语言反映民生疾苦,针砭社会现实。由于他自己早年生活穷困,颠沛流离,后又屡遭贬谪,长期任地方卑官,对社会现实体察甚深,因而特为关切百姓劳苦,如《劳歌》用对比手法描绘城市贫民的悲惨生活,《输麦行》描写农家打场交租的情形,在《籴官粟有感》和《和晁应之悯农》中,一再发出“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和“力田竞岁犹无获”的深沉叹息。他的诗通俗晓畅,平易自然。“人生何用读书史,文字未补囊中阙”(《惜别赠子中昆仲》),“浮世十年多少事,风烟依旧别离愁”(《寿阳楼下泊舟有感》),“箫鼓儿童集,衣裳妇女矜”(《腊日》),“竹笼晨收果,茅庵夜守瓜”(《夏日》)等,写来似乎毫不用力,脱口而出,却自有韵味。在北宋后期的诗坛上,张耒以通俗浅易的诗风独树一帜,实际已开南宋杨万里、范成大的先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名侦探狄仁杰》简介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名侦探狄仁杰》是由至尊玉导演,小爱,白客,张本煜和柯达等主演,子豪编剧,小爱监制的古装推理喜剧。

该剧是由万合天宜、腾讯视频和优酷联合出品的首部古装推理单元喜剧,运用意想不到的喜剧推理方式推动剧情发展,明暗两条主线的剧情设置,融合各家侦探风格的紧张推理,重新解构“狄仁杰”这个经久不衰的具有中国智慧的侦探形象,颠覆过去的经典侦探故事套路的同时,赋予其新时代的互联网精神,领跑2015年网剧市场,堪称中国版的《神探夏洛克》。本剧于2015年2月25日爆笑首播。

该剧以唐朝武则天时代为背景,对狄仁杰经典故事进行重新演绎和改编,讲述了狄仁杰在大唐名侦探大赛上崭露头角,却不料第一名被人抢走。紧接着又被渴望与他结伙办案的白元芳纠缠。机缘巧合下,两人组成“狄白”组合,专破奇案怪案以赚钱糊口。然而,正当他们逐渐走上正轨时,狄仁杰却发现一个巨大的阴谋缠上了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海底两万里》作者简介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儒勒·凡尔纳[1](1828.2.8~1905.3.24),是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预言家、剧作家以及诗人。凡尔纳出生于法国港口城市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依从其父亲的意愿在巴黎学习法律,之后开始创作剧本以及杂志文章。在与出版商埃泽尔父子合作期间(1862年至凡尔纳去世),凡尔纳的文学创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受到了各国读者的喜爱。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作有《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气球上的五星期》《格林特船长的儿女》 《神秘岛》等。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道,被一些人称作“科幻小说之父”。而随着上个世纪后叶凡尔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发现,科幻学界对于凡尔纳的认识也在趋于多样化。凡尔纳作为一位非科幻意义上的作家开始为一些学者所重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第二大名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位于莎士比亚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作者:赵燕敏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一件礼物,是去年圣诞节时“圣诞老人”送我的,它是一艘迷你的遥控潜艇,非常的灵巧精致,我非常喜欢它。

这艘迷你的遥控潜艇如我手掌般大小,穿着蓝黑相间的外衣。圆滚滚的躯体像一只小海豚。前方有三个探照灯,正中上方是一只蓝色的灯,下方分开了两只红色的小灯。特别在晚上,我带着我的小潜艇在小区的湖水中潜水时,小潜艇发出的红蓝光线在水下一闪一闪的,特别漂亮迷人。小潜艇的身体两侧对称分布着两个螺旋桨,当我想让我的潜艇转方向时,只需要按遥控器上的左键或右键,小潜艇对应一侧的螺旋桨就会快乐地卷着水花转动起来,带动小潜艇转方向了。潜艇的开关在它背部的正上方,它既是电源开关又是充电接口,一开始我总担心这个地方会漏水漏电,但经过我的多次试验,已经证明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小潜艇直到现在还陪着我玩,看来它的做工还是相当精密的。当看着我操控的潜艇就像一条活泼灵巧的小鱼忽而上浮,忽而下潜,忽而快乐地打着转转,我的快乐也像它激起的水花那样冒着泡泡。

这件礼物是我最后一次被“圣诞老人”“欺骗”,因为之前我一直相信这世上是有圣诞老人的。我很感恩我最亲爱的爸爸妈妈,由他们“处心积虑”充当的圣诞老人,不仅送给了我礼物,同时也送给我一段美丽的童话,一个美好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二、写作背景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内容简介

全文共 1046 字

+ 加入清单

简·爱是个孤女,她出生于一个贫穷的牧师家庭。不久父母相继去世。

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之后,简·爱过了10年倍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简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

孤儿院教规非常的严厉,生活很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爱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她最好的朋友海伦患肺结核去世。海伦去世后也使孤儿院有了大的改善。简·爱在新的环境下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由于谭波尔儿小姐的离开,简·爱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庄园的男主人罗切斯特经常在外旅行,她的学生是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阿黛拉·瓦朗,罗切斯特是她的保护人。

一天黄昏,简·爱外出散步,邂逅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以后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也是时好时坏。整幢房子沉郁空旷,有时还会听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声。一天,简·爱在睡梦中被这种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间着了火,简·爱叫醒他并帮助他扑灭了火。

罗切斯特回来后经常在家举行家宴。在一次家宴上向一位名叫英格拉姆的漂亮小姐大献殷勤,简·爱被召进客厅,却受到布兰奇母女的冷遇,她忍受屈辱,离开了客厅。此时,她已经爱上了罗切斯特。其实罗切斯特也已爱上简·爱,他只是想试探简·爱对自己的爱情。当他向简·爱求婚时,她答应了他。

在婚礼的前夜,简·爱在朦胧中看到一个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镜前披戴她的婚纱。第二天,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爱离开了罗切斯特。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爱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不久,简·爱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爱决定将财产平分。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爱嫁与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但理由只是简·爱适合做一位传教士的妻子。简·爱拒绝了他,并决定再去看看罗切斯特。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简·爱找到他并大受震动,最终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