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猝不及防是不是成语【优秀20篇】

2024年是鸡年。以下是小编带来的猝不及防是不是成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7526

作文

1000

猜成语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作文课上,老师出人意料地宣布:“这节课我们来玩一个猜成语游戏。”说着,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猜成语”,老师一边写一边说:“你可以把成语通过做动作或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大家猜,猜对一个,奖一朵红花。”大家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宇超同学自告奋勇地第一个上台表演。只见他一上台就做热身运动,然后试图去搬动椅子。可是,椅子仿佛有千斤重,宇超同学花了好大的力气才能把椅子搬上来。看了宇超同学的表演,我们一时想不出是什么成语,同学们有的冥思苦想,有的呆呆望着天花板,还有的在翻阅参考书,希望能得到一点启发……一位同学说是“气喘吁吁”,宇超说:“不对,不对。”又一位同学说是“力大无穷”,宇超说:“不对不对。”这时,我灵机一动,脱口而出说:“是九牛二虎!”宇超说:“对了!”老师奖了我一朵红花,我乐极了!

看我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来凑热闹,她也来表演,只见老师端起杯子,喝下去后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一副醉醺醺的样子,老师又好像拿了一碗饭吃下去,还打了一个饱嗝,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起来,有的同学说是“狼吞虎咽”,老师摇了摇头。我说是“大吃一顿”,老师还是摇摇头。最后,还是奕彤说破了秘密,原来是“酒醉饭饱”!老师向她竖起了大拇指。猜成语的游戏在大家的欢笑声中继续进行着……

猜成语游戏不但趣味横生,而且还增长了我们的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啊!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经典成语故事集锦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典故】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释读】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马上得天下成语故事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mǎ shàng dé tiān xià

【出处】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解释】喻指武功建国。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凭武功建国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马上功成

【押韵词】物众地大、水广鱼大、才疏志大、女长须嫁、狂妄自大、度量宏大、耽惊受怕、堂皇正大、赶鸭子上架、霄鱼垂化……

【年代】古代

【英文】at once; right away; on the moment; by the run; in half a shake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陆生经常在人面前谈到《诗书》。高帝十分反感说:“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生不服气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成语示列】五年马上得天下,富贵乐在归故乡。 元·萨都刺《登歌风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有趣的成语接龙作文350字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接龙好有趣,你想不想和我们一起呢?

老师把我们分成男、女两组,老师把接龙的“路线”画了出来让我们参考。老师对我们说:“五分钟后开始比赛。”

“啊?五……分钟!这怎么够呢?老师,我有“健忘症”,你时间给长一点呗!”没有想到老师一声拒绝,我此时心里正在想:老师,你坏坏!我有一点小生气了。

游戏开始了,老师报出第一个开头成语——胸有成竹。林培羽就在那里发呆了半分钟,老师实在是没有耐心了就又重新报了一个成语——眼疾手快,然后,我们组的“小蟹”说:“快人一步。”可是后来我们本可以接下去的,但是被一组的一个人抢先回答了——步步相让。此时林培羽正在跟窗帘说悄悄话呢!我觉得似乎只有我察觉到这件事……不过最后一组被我们二组完胜了!我高兴得真想要一蹦三尺高呀!

经过这场比赛我知道了:比赛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放牧人家,爸爸妈妈带着儿子阿布过着幸福的生活。可就是有一天,爸爸妈妈在出去打猎的时候遇到了野兽,不幸遇难了,10岁的阿布从此成了可怜的孤儿。爸爸妈妈几乎什么也没给他留下,只有羊圈里大大小小15只羊。

坚强的阿布过起了独立生活,每天早上放羊,晚上把羊关进羊圈,靠卖羊奶和羊毛为生。这天,阿布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把羊群赶回了羊圈,回家休息了。没想到的就是……

半夜里,一条饿狼潜入阿布家的院子,绿着眼睛绕着羊圈转了很多圈,口水直流;羊群受到了惊吓,在羊圈里横冲直撞。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常年失修的羊圈被一头强壮的公羊猛烈地撞了一下,两根篱笆桩松动脱落了下来,羊圈上出现了一个大洞!狼发现羊圈破了,立刻钻了进去……

第二天早上,阿布高高兴兴地来到羊圈,准备带羊群出去吃点新鲜的草。还没到羊圈,阿布就看到了地上的斑斑血迹,他心里一紧,不由加快了步子。“呀!”阿布惊叫起来,他看到了羊圈上的大窟窿,还有地上散乱的羊毛、点点的血迹和一些凌乱的狼的脚印。“不好,狼来偷羊了!”阿布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赶紧数了数羊的数量:“一、二、三……十二、十三!少了两只羊!”

阿布立刻哭了起来,他一共只有15只羊啊,这就是爸爸妈妈留给他的唯一的遗产!不知所措的阿布坐在羊圈旁呜呜地哭着,哭声传到了邻居王爷爷的耳朵里。王爷爷赶来一看,立刻安慰阿布说:“孩子,别难过了,羊已经丢了,还就是赶紧想想怎么样才能保住剩下的羊吧!”阿布抽泣着说:“我该怎么办呢?”王爷爷查看了一下羊圈,告诉阿布说:“别急,这羊圈总体来说还就是挺牢的,只要把这掉下的几根重新补上就好了。走,孩子,跟爷爷回家拿工具区。”阿布听话地点点头,擦干眼泪跟王爷爷走了。

阿布拿来了锤子和钉子,叮叮当当地补起了羊圈。每订好一根还用手摇一摇,看看就是不就是牢了。很快,羊圈补好了,细心的阿布还把其他的篱笆桩都修整了一下。满头大汗的阿布靠在羊圈边上休息,羊群发出了咩咩的叫声,好像在说:“谢谢主人,我们以后更安全啦!”阿布回头看看可爱的羊儿,又露出了笑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包含哲理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

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朝三暮四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理解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看动作猜成语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个成语都有个生动的故事,每个故事包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老师为了让我们形象地记住成语,今天特地和我们一起玩了个“看动作,猜成语”的游戏。

这个游戏的规则很简单,先让一位同学上台抽成语卡片,然后做出相应的动作,台下的同学猜成语。

游戏开始了,老师先点号数请同学上台抽成语卡片:“3号。”天啊!这不就是我的座号吗?我怎么这么“幸运”哪?我走上讲台,忐忑不安地从老师手中抽出一张成语卡片,真怕自己抽到一个难度大的成语。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卡片,一看,啊,竟然是“呆若木鸡”这个成语,这下我真的是呆若木鸡了。我瞪大眼睛一动不动地站在台上,尽量装出了一副被吓得惊呆了的表情。台下的同学争先恐后地猜:“屏息凝视”、“目不转睛”。我急得直摇头。最后,终于有一位同学如我所愿地猜出了“呆若木鸡”,我松了一口气回到座位上。

轮到我的同桌林明子上台做动作了。明子向我们比了个“4”的手势,又指向她的脚,然后指了指天。我灵机一动,举手猜:“四脚朝天”,明子朝我点了点头,哈哈,我猜中了!

今天这节作文课我的收获真不少,我们在玩中感受成语的趣味性。丰富语言的同时,对成语的理解更加透彻,真是一举多得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伤弓之鸟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伤弓之出处:这个故事,载于《战国策·楚策》。

伤弓之鸟这个故事,载于《战国策·楚策》。

战国时代,有一个时期,赵、楚、燕、齐、韩、魏六国,实行“合纵”政策,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为此,赵国特派魏加到楚国去会见楚相春申君黄歌,商谈有关军事联盟等问题。魏加见了黄歇,问道:“你们已经考虑过主将的人选了吗?”黄歌说:“已经考虑过了,我准备叫临武君担任主持。”

魏加想,临武君是跟秦国打仗吃过大敗仗的,对秦国心存畏惧,怎能当主将呢?但是不便直说,只得笑着向黄歇说:“我年轻的时候爱射箭,我来讲个关于射箭的故事吧。”说着,他就讲了下面的故事。从前魏国有个著名的射手,名叫更蠃,他的箭术,真是百发百中。有天,他和魏王在京台上散步闲眺。忽见几只小鸟在天空飞过,更赢对魏王说:“我光用弓,不用箭,也能把鸟射下来。”魏王不免怀疑,问道:“行吗?可以试试吗?”更赢说:“可以。-一会儿,有一群雁从东方飞起来,更嬴就举起弓来,对着雁阵中最后的一只,空拉了一下弓弦,只听得“冬"的一声,那只雁就应声落下来。魏王又惊又喜,说道:“奇怪!空弓虚射,怎么也能射击下鸟来?”更羸说:“这只雁,是受过伤的,我见它飞得比较慢,叫声也很悲惨,知道它的创伤还没有痊愈,惊心还没有平复,所以它~听弓弦响,就吓得往高空急飞。这样一只伤弓之鸟,想竭力高飞,心里又一急,当然支持不住,掉下来了。”

黄歌听了这个故事,觉得很有意思。魏加便说:“目前的临武君也是伤弓之鸟,他是被秦国的弓伤过的。请他作抗秦主将的问题,希望你重新考虑!”

伤弓之鸟,又作“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恐,见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望梅止渴中班成语故事教案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标】

1、学习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的含义,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语“望”“止”“沉思”的含义。

2、通过故事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3、初步体会成语的结构特点,对成语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梅子每人一颗。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44、磁带/CD。

【活动过程】

一、品尝梅子,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师:你吃过梅子吗?你感觉吃梅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请幼儿品尝梅子,说说自己的感觉。)

师:你听过有一个成语,叫做望梅止渴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如果有幼儿知道这个成语,可以鼓励他说说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二、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

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

师:究竟什么事望梅止渴呢?

—教师再次进行讲述故事,边讲述,边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播放故事CD,请幼儿看着图书,进一步理解故事。

—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看着图书,试着说一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三、通过讨论,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师: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它是什么意思?

四、拓展经验,进一步了解成语。

1、鼓励幼儿积极说出自己知道的成语以及含义。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下面为大家分享自相矛盾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自相矛盾

成语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

成语解释: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成语出处:《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成语用法:自相矛盾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成语辨形:矛,不能写作“予”或“茅”。

自相矛盾的故事

楚国与邻国发生了战争,楚王大购兵器、机械,以分发给新添兵勇,因此,楚国城中兵器行生意日益兴隆,许多人都靠卖兵器而发了财。楚城中有一人,平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却总想发财,这日见此情景,便造了些长矛和盾牌,也到街面上卖起了兵器。可是过了几日,他的摊位却一直无人问津。

原来啊,人们一见卖主是平日的游手好闲者,都担心矛和盾不好,这人一听说人们不买自己的兵器是为这,生气急了,第二日去卖,便想了个办法。次日,这人拿了一个铜锣,带上货物,走到人群密集处,便“咚隆咚隆”敲起了铜锣,同时大声吆喝着:“大家快来看啊!大家快来看啊!天下最利的矛!天下最坚的盾!快来看啊!”等众人都围过来,这人便取出一面盾牌,摊在众人面前,夸称说:“我卖的这盾牌,是天下最坚固的盾牌,不信大家来看看啊!这盾牌的坚固,大家从未见过,不管什么利器都不能将其刺穿,即使用天下最锐利的矛刺它,它盾面上亦不能被划伤,不留痕迹!”说着将盾牌在众人眼前晃来晃去,并让众人拍打细看。接着,此人又取出一根长矛,在众人面前舞来戏去,那矛早被他抹上了油,在阳光下明晃晃的,甚是漂亮。

他舞毕,又夸赞起他的矛来,他大声嚷到:“此矛诸位前所未见,乃是天下第一利矛,不论何物,与其矛皆为草木,轻挥其矛,物件皆为之而穿,就是天下最为坚固的盾牌,也能被其轻易刺穿!大家快来买呀!这里有天下第一矛、盾!楚国用之打仗定能大获全胜!”听完这人夸耀,众皆哗然,其人问道:“你们何不速买,为何大笑?”一位老者笑道:“既如你所说,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又会怎样呢?”其人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不能应答,众人更是哄堂大笑。一人提议说:“今日之事,甚是可笑,今后这等自相冲突的事,就称之为自相矛盾吧!”众人皆然其说。大家再看那人,早已悄悄溜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形容人肥胖的成语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满脑肥肠——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养得很胖。同“肠肥脑满”。

心宽体胖——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肥头大耳——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脑满肠肥——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养得很胖。同“肠肥脑满”。

肥硕无比——形容肥胖的无人能比

体态肥硕——形容身体肥胖

腰大十围——隋唐时期的一丈约等于3米,十围约等于1米多,夸张的形容非常胖。

丰乳肥臀——丰满的乳房,肥硕的屁股,多形容女性体形丰满。

膘肥体壮——形容牲畜肥壮结实。

富态横生——面相富态,身体肥硕。形容人肥胖

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肥头胖耳——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同“肥头大耳”。

膀大腰圆——形容一个人看上去很壮 很有力量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形容女人的成语

全文共 2357 字

+ 加入清单

柳弱花娇形容女子苗条妍美。

花颜月貌 形容女子的美丽。

柳娇花媚 形容女子娇娆妩媚。

娉婷袅娜 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慧心巧思 聪明的心地,精巧的构思。多用以形容女子某种技艺精巧,别出心裁。

柳眉星眼 形容女子细长的眉和明亮的眼睛

袅袅婷婷 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如花似玉 像花和玉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出众。

月貌花容 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仪静体闲 形容女子态度文静,体貌素雅。

步步生莲花 莲花:荷花。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姿

仙姿玉貌 形容女子姿态容貌都美。

闭月羞花 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回眸一笑 眸:眼珠。转动眼珠,嫣然一笑。常用以形容女子妩媚的表情。

柳腰花态 形容女子婀娜娇美的体态。

嫣然一笑 嫣然:笑得很美的样子(指女性)。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环肥燕瘦 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形容女子体态不同而各有其风韵。也比喻艺术作品风格流派各具特点,各擅其美

明眸善睐 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

梨花带雨 象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国色天姿 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天姿:天生的姿色。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一笑倾城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因以“一笑倾城”形容女子的绝色。

天香国色 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国色天香 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蛾眉曼睩 曼睩:明亮转动的眼睛。形容女子的眉目秀美有神

姗姗来迟 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现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柳夭桃艳 形容女子貌美。

皓齿明眸 皓:白色的样子;眸:眼珠,泛指眼睛。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亦喻指美女。

天姿国色 天姿:天生的姿色;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袅袅亭亭 〖解释〗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

绰约多姿 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的美。

远山芙蓉 远山:形容女子的眉毛像远山一样青翠。芙蓉:比喻女子的脸色像芙蓉花一样美丽。比喻女子貌美。

西子捧心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形容女子的病态美。比喻名家的诗文、字画等,其本身存在的某种疵病不足以掩盖其固有的优点,有时反而增色。

桃腮粉脸 形容女子粉红色的面颊。

楚腰蛴领 谓腰肢纤细,颈项洁白如蝤蛴。形容女子体态之美。

风姿绰约 风:风度;绰约:女子姿态柔美。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

丰神绰约 绰约: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的样子。指女子体态柔美丰满。

分花约柳 亦作“分花拂柳”。形容女子走路姿态美好。

盈盈秋水 盈盈:清澈的样子。秋水:秋天的水清,比喻人的眼睛清澈。眼睛如一波清澈的水。形容女子水汪汪明亮而传神的眼睛。亦作“秋水盈盈”。

花容月貌 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螓首蛾眉 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桃羞杏让 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让。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

雾鬓风鬟 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鬟:环形发髻。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

落雁沉鱼 雁见了飞落地面,鱼见了潜入水底。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亭亭玉立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玉惨花愁 形容女子忧愁貌。

楚楚可怜 楚楚:植物丛生的样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步步莲花 原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后常比喻渐入佳境。

皓齿蛾眉 皓:白色的样子;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洁白的牙齿,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美丽,也喻称美女。

玉软花柔 形容女子娇嫩柔弱,如花似玉。

朱唇粉面 形容女子貌美。亦指美女。

袅袅娉娉 〖解释〗袅袅:柔美貌;娉娉: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娉婷婀娜 ①形容女子姿态柔美。②借指美人。

丰肌秀骨 〖解释〗丰润的肌肤,柔嫩的骨骼。形容女子或花朵娇嫩艳丽而有丰韵。同“丰肌弱骨”。

杏脸桃腮 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桃夭柳媚 形容女子年青貌美。

举止娴雅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明眸皓齿 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千娇百媚 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云鬟雾鬓 头发象飘浮萦绕的云雾。形容女子发美。

天生丽质 〖解释〗天生:天然生成。丽质:美丽的姿容。形容女子妩媚艳丽。

桃花人面 事本唐孟棨《本事诗》。崔护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访,物在人去,慨叹不已,题一绝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后遂用“桃花人面”形容女子貌美。亦借指意中人。

仙姿玉色 形容女子姿态容貌极美。

我见犹怜 犹:尚且;怜:爱。我见了她尚且觉得可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羞花闭月 〖解释〗形容女子貌美,使花亦羞愧,月亦隐藏。

山眉水眼 形容女子眉目清秀水灵。亦作“水眼山眉”。

冰肌玉骨 像冰一样的肌肤,像玉一样的骨骼。形容女子洁美的体肤

燕妒莺惭 形容女子貌美,燕见之生妒,莺对之自惭。

丰姿绰约 〖解释〗丰姿:风姿,风度姿态。绰约:柔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神采飘逸。同“丰神绰约”。

玉骨冰肌 形容女子苗条的身段和洁白光润的肌肤。

雾鬓云鬟 头发象飘浮萦绕的云雾。形容女子发美。

蛾眉皓齿 蛾眉:像蚕蛾触须似的弯而长的眉毛。修长的眉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妍姿艳质 形容女子的体态容貌很美。

袅袅娜娜 〖解释〗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同“袅袅亭亭”。

沉鱼落雁 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丰肌弱骨 〖解释〗丰润的肌肤,柔嫩的骨骼。形容女子或花朵娇嫩艳丽而有丰韵。

百媚千娇 〖解释〗媚、娇:美好。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豁达先生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豁达先生

成语拼音:hu dá xiān shēng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的心胸。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指人心胸坦荡,头脑清醒。

成语来源:《子不语》:“此处向不平静,自豁达先生过后,永无为祟者。”

成语造句:他被人公称为豁达先生。

豁达先生的成语故事

孝廉蔡魏公对人讲鬼有三技:一迷、二遮、三吓。他列举他的表弟豁达先生遇鬼的故事。豁达先生晚上路过西乡,看到一个涂脂擦粉的女人跟着他走,后又上前拦住他,继而又变成披头散发、血流满面的恶鬼吓他,他始终不怕,鬼拿他没辙。

豁字开头的成语

豁达先生

包含有豁字的成语

豁达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语故事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西汉末年,成纪(今甘肃秦安地区)隗(wěi)嚣组织武装力量反抗王莽统治,攻占陇西、张掖、酒泉、敦煌等地。后刘秀任隗嚣为西川大将军。为阻止占据成都的公孙述势力向外发展,刘秀写信给隗嚣,希望他阻击公孙述的侵犯。信的大意是:如公孙述进兵汉中,图谋长安,我希望借重将军的兵马旗鼓抵挡之。如你能这样做,我就算得到上天的赐福。人们由刘秀信中“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引申出“旗鼓相当”,比喻势均力敌或力量不分上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成语鸣鼓而攻之的故事典故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典故】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释义】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用法】作谓语;指公开声讨

【近义词】鸣鼓而攻

【押韵词】穷通得失、倒行逆施、称物平施、费尽心思、抓拿骗吃、剿抚兼施、如醉如痴、力竭声嘶、命若悬丝、玩法徇私、......

【英语】convictanddenounceinpublic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的季康子主张改革农田制度,承认私人可以拥有土地,想试行按亩征税,他的属下冉求是孔子的学生,就让冉求去征询孔子的意见。孔子反对改变王法,冉求支持季康子的改革,孔子就号召他的其他学生敲着鼓去进攻冉求

【示例】此秀才中之异端,尔其鸣鼓而攻之!但念在天色已晚,可与同居中国,速领他到西小房去!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成语故事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ī rén fēi shēng,xiān jí jī quǎn

【出处】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神异记·刘安》

【解释】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社会的裙带关系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押韵词】迷而知反、白眉赤眼、抽丝剥茧、三杯两盏、输肝写胆、朝飞暮卷、功行圆满、朝观暮览、破巢馀卵、害人不浅。

【年代】古代

【教学同步】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蒲松龄《促织》高中四册·课文·24

成语故事】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笃信修道炼丹,一次遇到八个鹤发童颜的老翁,拜他们为师,学习修道炼丹,丹药炼成后,汉武帝派人来抓他,他情急下喝了丹药,成仙升天。他的亲友也赶紧喝药成仙。刘家的鸡狗因吃了炼丹锅里的丹药也成仙了

【示例】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拓展:贬义词相关成语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1、【完事大吉】形容事情结束了,或东西完蛋了(多含贬义)。

2、【鱼龙曼衍】原来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3、【庄严宝相】佛教中称庄严的佛像。比喻某种人的真面目(含贬义)。

4、【自以为得计】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

5、【猪突豨勇】豨:野猪。指拼命向前冲,不怕死的人(含贬义)。

6、【不逞之徒】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7、【互相标榜】标榜:吹嘘,夸耀。互相称颂,互相吹嘘。多用贬义。

8、【敬若神明】神明:泛指神,像敬重神一样敬重对方。形容对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极点。多用作贬义。

9、【赳赳武夫】赳赳:勇武矫健的样子。武夫:武人,从军之人。勇武矫健的军人。后多含贬义,意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士。

10、【莫测高深】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指处世的态度、或说话、文章的内容(多不用在正面,带贬义)。

11、【奇装异服】比一般人衣着式样特异的服装(多含贬义)。

12、【如见肺肝】就象看透肺肝一样。比喻心里想些什么,人们看得清清楚楚(含贬义)。

13、【搔头弄姿】原指梳妆打扮。后形容女子卖弄姿色(含贬义)。

14、【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15、【堂而皇之】形容公然毫不隐讳地(多含贬义)。

16、【唐哉皇哉】形容规模宏伟,气势盛大。也用于贬义,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的样子。

17、【顺风转舵】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18、【头面人物】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19、【传风搧火】犹煽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20、【大放厥辞】亦作“大放厥词”。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②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

21、【故纸堆】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含贬义。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22、【扫地俱尽】谓彻底干净,毫无存留。《汉书·魏豹田儋等传赞》:“用于贬义。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晋书·儒林传序》:“惟怀逮愍,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隋书·高祖纪下》:“圣人遗训,扫地俱尽,制礼作乐,今也其时。”

23、【十里洋场】①旧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或称十里洋场;后因以借指旧上海市区。多含贬义。②泛指繁荣的市场。

24、【耍嘴皮子】指光说不做。也指卖弄口才(含贬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语物不平则鸣的故事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wù bù píng zé míng

【典故】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释义】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结构】紧缩式

【相近词】不平则鸣、不平而鸣

【押韵词】铁面无情、前言往行、匿迹隐形、坐享其成、操奇逐赢、四海昇平、摊书傲百城、持盈守成、冰壶玉衡、趔趄而行、......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很有才能,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韩愈十分同情,并在孟赴任时写《送孟东野序》赠别:“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成语举例】怨不得芳官。自古说:物不平则鸣。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代,孔子六十多岁的时候,不再周游列国,希望得到哪一国诸侯的聘请。可是已经访问过好几个国家了,还没有着落。孔子同子路等几个学生,到处奔波,迷过路,断过粮,还几乎被害,旅途上十分辛

苦。

有一天,他们穿山越岭,在山野里走着,子路跟在后面,忽然掉了队。这时天色快黑下来了。子路正在着急,恰巧遇见一个老农,在田里锄草,子路便上前问道:“你看见我的老师吗?”老农向子路望了一眼,冷冷地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哪里配称什么老师!”

子路自己也觉得太冒失了,便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农见子路谦虚知礼,便邀请他到家去歇宿,并且杀了鸡、煮了小米饭,竭诚款待,还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同客人相见。

第二天早上,子路赶上了孔子,把这件事对孔子讲了。孔子说;“这一定是个有修养的隐士孔子想跟他谈谈,叫子路立刻回去找他。可是已经没法找到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龙的成语故事有什么

全文共 2506 字

+ 加入清单

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与积淀,已经扎根与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头。那么,关于龙的成语故事有那些?

白龙鱼服

春秋时期,吴王过烦了宫中的生活,于是想穿上老百姓的衣服到民间去走一走,还想和他们一同饮酒。这决定可吓坏了满朝文武官员。若是吴王在出行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危险,谁能担当起这个责任?大夫伍子胥也认为一国之君混迹在百姓中间是很不妥当的。为了打消吴王微服出游的念头,他给吴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帝养了一条非常漂亮的白龙,这条白龙也是玉帝最钟爱的宠物。有一天,白龙厌烦了天庭单调的生活,就变化为鱼,下凡到一个清冷的池里游玩。它在清清的河水里游来游去,觉得非常有趣。这时,一个名叫豫且的渔人走了过来,这个深池是他每天打渔的地方。豫且看见池水中的这条鱼个头很大,高兴极了,就一箭射了过去。正玩得高兴的白龙突然感到一阵剧痛,原来豫且一箭射中了他的眼睛。白龙带着痛逃跑,愤怒地到玉帝那里告状,要求惩治豫且伤害神龙的大罪。

玉帝充满疑惑地问白龙:“你为什么会让一个渔夫射伤了眼睛呢?当时你是以什么形象出现在渔夫面前的?”白龙回答道:“我当时下到那清冷的池里化为一条鱼……”

玉帝打断白龙的话,说道:“渔夫打渔天经地义,而你化龙为鱼,自贬身份,才招致这无妄之灾,这不能怨恨别人,问题倒是在你自己。你为什么要变化成鱼的形象呢?而豫且用箭射鱼又有什么罪过呢?”经玉帝这么一说,白龙无奈之下,自认倒霉。

伍子胥说完了这个故事,转身对吴王说:“白龙是玉帝所钟爱的宠物,而豫且只是宋国的一个平民。如果白龙不变化成鱼,豫且就不会射伤它。现在您是一国之君,如果不顾自己作为国君的尊贵地位,而与普通百姓一起饮酒,我很担心,怕大王会遇上如同豫且射白龙那样的无妄之灾啊!”

吴王觉得伍子胥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取消了与百姓一同饮酒的念头。后来,人们根据史料记载:“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引申出成语“白龙鱼服”。

此外,关于白龙化鱼的神话故事,还有另一种说法,故事是这样的:河伯(黄河之神)化为白龙,在水滨游玩。后羿见了,一箭射伤了他的左眼。河伯上诉玉帝,请求玉帝杀掉后羿。玉帝说:“你是河神,后羿怎么能射你?谁叫你变作动物的?后羿射的是动物,难道有什么罪吗?”这里说的不是白龙和豫且,而是河伯和后羿了,故事情节并无太大差异。

——《说苑·正谏》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南北朝时,佛教很盛行。

前秦建元12年,西域涉公和尚来到长安,他能使用咒语咒下龙。每有大旱,皇帝常请他咒龙,一会就看见龙下在钵中,天就会下雨。皇帝和大臣前去钵中观看,都觉得很神奇。

北魏时,僧稠和尚有一次在王屋山中修行,看见两只老虎相搏,吼声震动山岩,僧稠就用锡杖将它们分开,两只老虎被驱散了。

蛟龙得水

北魏时期,朝廷决定南征,急需将才,尚书李冲受命挑选将领,小官吏杨大眼要求率军出征。

李冲认为他的资历不够,杨大眼当众表演自己捷走如飞,他的武艺高强征服了李冲,当即任命他为主帅,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让他蛟龙得水。

【注音】jiāo lóng dé shuǐ

【出处】《管子·形势》:“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

【解释】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如鱼得水、飞黄腾达、一鸣惊人

【反义词】怀才不遇 虎落平阳

画龙刻鹄

起初,马援兄之子马严、马敦都喜欢讥议时事,而与侠客们轻相交往。

马援以前在郊止,写信回家训诫道:“我想你们听到人家过失,要像听父母之名一样,耳可以听到,口不可说啊。喜欢议论人的长短,乱讥刺时政,这是我最厌恶的,我是宁肯死也不愿听到子孙们有这种行为的。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此事,我之所以要再次讲到此事要像男女婚嫁时施衿结离一样,申明父母的训诫,要使你们牢记不忘。龙伯高敦厚周到谨慎,口无异言,谦约节俭,清廉公正有威望,我很爱他敬重他,愿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豪侠好讲义气,忧人之忧,乐人之乐,好人坏人都合得来,父亲死了,几个郡的人都来吊唁,我爱他敬重他,但不愿你们向他学习。学习龙伯高不到家,还是一个谨慎勤勉的人,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哩。学习杜季良不到家,就堕落成为天下的轻薄儿,所谓画虎不成反像犬了。到现在为止杜季良还不可知,郡里的将领们一下车就切齿恨他,州郡都说他,我常为他寒心,所以我不愿子孙们学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成语操刀伤锦出处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载有关于子产的一段故事:春秋时.郑国的执政者子产是一个精明能干的政治家。

郑国的大臣子皮,即罕虎,是当时贵族的领袖,他要叫他的家臣尹何去做他封邑的长官^子产不同意,说:“尹何年纪太轻,恐怕不能胜任。”子皮说:“他忠厚老实,我很喜爱他,他不会违抗我的。让他去学习学习,慢慢就能胜任的。”

子产说:“这样不好。对于所喜爱的人,应当对他更要负责。现在您因为喜爱他,却叫他去做官,这等于把刀交给一个不会操刀的人,让他去任意乱割,这只会对他有害,而且,因此会有更多的人受害。”子产接着又说:“打个比方吧。假如您现在有一匹美丽的锦缎,您一定不愿意交给一个不懂裁衣的人,叫他拿去学习剪裁》封邑的领土是我们安身立命的保障,怎能随便交给年轻不懂事的人去学习管理?难道偌大一个封邑,还不如一匹美锦重要吗?……”

子皮听了这番话,连连称赞子产的见识远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