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自我嘲讽化解尴尬的名人故事【精选20篇】

李自成,农民起义的领袖,推翻明王朝的直接人,打下西安建立的大顺政权。下面小编就来分享自我嘲讽化解尴尬的名人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浏览

4761

作文

1000

退婚约名人故事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女作家丁玲的故乡在湖南省临澧县。她父亲早亡,从小跟着母亲生活。

丁玲的母亲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觉醒的女性。丁玲受母亲的影响,对封建主义那一套深恶痛绝。

丁玲十岁的时候,外祖母将她许配给了舅舅家的表哥。丁玲懂事后,对这门亲事十分反感,她坚决反对到这个封建大家庭中作媳妇。但是,在那黑暗的年代,一个女孩子想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是很不容易的。一纸包办的婚约,总是牵着丁玲的愁肠,使她难以静下心来读书学习。

“五四”运动爆发后,丁玲看到了妇女解放的希望。1920 年寒假,她回到家中,义无反顾地提出废除婚约。开明豁达的母亲支持女儿的行动,而舅舅却坚决反对,为此双方争吵起来。后来,矛盾愈加激化,丁玲迫不得已在《常德晚报》上发表文章,指责舅舅“思想保守”、“脑筋顽固”……这篇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终于,丁玲胜利了,婚约解除了。但是,当初订婚的两只戒指却丢了一只。丁玲的母亲为了支持女儿,就千方百计凑足了一只戒指的钱,为女儿退了婚。

从此,丁玲像一只自由的小鸟,飞向广阔的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抗癌斗士,超越自我名人陈祖德的故事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棋手,中国棋院第一任院长;他曾经战胜日本棋手杉内雅男,成为第一个击败日本九段棋手的中国棋手,打破了“日本九段不可战胜”的神话。他亲创的“中国流”布局,现今仍流行于世界棋坛。这是他为众人熟知的一面——“棋王”。

他身患胃癌,在病床上与癌症斗争32年,并完成自传名作《超越自我》。这是他的另一面——“抗癌斗士”。

他就是“围棋教父”陈祖德

2011年,陈祖德患胰腺癌并再次接受手术,在病房坚持撰写《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一书。2012年11月1日,病魔还是无情地将他带走,享年68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小故事:正视自己的恐惧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寒冷的冬夜,大伙儿群聚在小客栈里烤火聊天。

不知怎地,聊着、聊着,大家话题一转,讨论谁的胆子最大。一大群男人,再加上烈酒的催化,谁也不服谁,个个抢着说自己天不怕、地不怕、仿佛全天下就他一人的胆量最大。

这时,在客栈的角落,“刷”的一声,剑客狄慈拔出了他的长剑,对酒馆里的众人道:“单靠嘴巴说,比不出一个高低,有本事的拿我这把剑,去插在城堡外的那块坟地上。”

狄慈指着一个年轻小伙子阿尼费,说道:“喂,刚才就你的讲话声最大,怎么样,不敢去吗?”

阿尼费经此一激,再加上腹中的烈酒作怪,登时跳了起来:“怎么不敢去,就怕你不敢跟我赌,100个金币如何?”

剑客狄慈豪爽地大笑。将长剑掷了过去:“爽快,好,100个金币,我在这儿等你回来拿金币!”

阿尼费接过长剑,头也不回地走出客栈,刺骨的寒风迎面吹来,他的酒意立时醒了一半。暗忖自己怎么如此冲动,城堡外的那块坟地,一直有着传说,不是很干净,在这样的夜里,唉……

有了三分悔意的阿尼费加紧脚步赶向坟地,心中只想快去快回,也好交差了事。好不容易终于来到了那块坟地上,也不知是不是自己心里犯嘀咕,阿尼费只觉得坟地四周仿佛鬼影飘忽、阴气重重。

阿尼弗不敢多作逗留,闭上双眼,慌忙地将手中的长剑往地上一插,转头便想急奔而去。却不料,阿尼费此时竟无法移动分毫,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从背后紧紧抓着他不放,阿尼弗不敢回头,大叫一声,便昏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大伙儿来到坟地,只见剑客狄慈的那柄长剑,将阿尼弗的燕尾服紧紧地钉在坟地上,一旁,则是阿尼弗满脸惊骇的尸体。

通常让我们陷入低潮甚至把我们钉死的,正是愚昧无知的恐惧力量;只要能回过身来,看清楚自己所恐惧的究竟是什么,你将发现,一无所惧,原来竟是这么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哈伦德·山德士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他,就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责任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海拉蒂今年四岁半了,在萨尔马多城上幼儿园,最近她在学习有关植物方面的知识。海拉蒂迷上了植物,她觉得那些花草实在是太美了,便苦苦地哀求爸爸给她买一盆鲜花。

爸爸同意了海拉蒂的请求,趁周末带着海拉蒂到花卉市场买了一盆小花。父亲希望海拉蒂看到小花生长的整个过程,并且能够自己照顾它。于是,父亲和海拉蒂约定,由海拉蒂负责照顾鲜花,给它浇水和施肥。

最初几天,海拉蒂非常兴奋,每天耐心地给小花浇水,还根据日照的情况,不断给花盆挪动位置,并拿出本子,歪歪扭扭地在上面画出花卉生长的情况。

海拉蒂的父亲看到小海拉蒂这么有责任心,十分满意。可是,没过多久,海拉蒂的父亲发现小海拉蒂给花浇水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甚至好多天都不给小花浇水,也不做记录,似乎她已把养花的事给忘了。结果,小花慢慢枯萎了,叶子也开始泛黄,生长的速度减慢了,再过几天,盆花快死了。

吃过晚饭,海拉蒂父亲把海拉蒂叫到阳台,说:“你给花浇水了吗?”

海拉蒂低着头说:“没有。”

“为什么没有?”

“我……”

“我们在买这盆花的时候,是怎么说的?由谁负责给这盆花浇水?”

海拉蒂沉默不语。

“你看,这盆花多么地伤心、悲哀!她失去了美丽的叶子变得枯黄,而这都是因为你。”

以后的日子里,海拉蒂每天坚持给花浇水,小花不久又恢复了以往漂亮的颜色。

种花养草、养小动物,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增长知识,同时还能增进孩子的责任心。

作为家长,一旦我们决定将某件事情交给孩子负责,就要“监督”孩子的行为,而不能采取“不管”或“无所谓”的态度,这样只会滋长孩子的不负责任,使孩子缺乏责任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励志名人故事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松下刚刚陷入事业的困境,这天他无助地走在路上。一对姐弟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姐姐正在烫衣服,弟弟想读书,却无法开灯,因为那时插头只有一个。 “你能不能快一点开灯,让我怎么看书呀?”“好了,好了,就快了。”“老是说好了,都过了30分钟了。”松下突然想:只有一根电线,的确太不方便了,何不想个可以两用的插头呢?他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不久,就想出了两用插头的构造。试用品问世后,很快就卖光了,订货的人越来越多,简直供不应求,松下的事业也从此走上轨道,利润大增。 遭遇任何问题,都是激发创意的好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人成长中的小故事

全文共 2644 字

+ 加入清单

1887年春的一天,一个神情严肃的年轻人走到伏尔加河边。他一语不发,凝视着湍急的河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猛然举起拳头,重重地击在旁边的小树上,缓慢而又坚定地说道:

不,我们不走这样的路,应当走的不是这种道路!说完,年轻人庄严地向哺育他的伏尔加河深深地鞠了一躬,抬头向远方眺望,两眼露出炙热而又充满希望的光芒。这位年轻人,就是刚刚17岁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他刚刚接到亲爱的哥哥萨沙被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绞死的消息,心中异常的悲痛,才走出住在辛比尔斯克的家中,来到宽阔的伏尔加河畔。

萨沙是参与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死的。在当时,俄国人民不堪专制、腐朽的沙皇统治,纷纷起来斗争。而萨沙同一些正直的知识分子,组织了一个民意党。他们斗争热情很高,但始终找不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因而就把国家落后、人民痛苦,归结到沙皇个人头上。1881年3月,民意党组成了一个刺杀小组,在街上用炸弹炸死了亚历山大二世。但没有过多久,亚历山大三世又上台了,仍然沿袭老沙皇政治制度,人民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些单纯的知识青年,又一次组织一些骨干分子,其中就有萨沙。他们同仇敌忾,又一次行刺沙皇,可这一次沙皇早有准备,刺杀未成反被敌人抓住,萨沙表现得非常英勇,最后为了保存革命实力,自己一人承担下来,结果,对他们恨之入骨的沙皇。便下令绞死萨沙。

消息传来之后,乌里扬诺夫全家非常悲痛,尤其是这位年轻的弟弟,听到自己尊敬的哥哥被沙皇杀害了,心中充满复仇的火焰,但他是一个稳重而又勤于思考的青年,几天来,他一直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解救人民的苦难,改变祖国现状?

弗拉基米尔来到伏尔加河旁边,面对流淌河水,最后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题,要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只有去发动千百万工农群众,用暴力去推翻腐朽的沙皇统治。让劳动人民自己当家做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他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哥哥被害的悲伤心情也好了许多。他暗暗在心中念道:亲爱的哥哥,你的鲜血没有白流,它使我擦亮了眼睛,更是懂得了做人的神圣使命。

想到这,弗拉基米尔转身离开了伏尔加,迈着矫健的步伐,从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就在这一年秋天,弗拉基米尔全家迁往喀山,他随即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他发奋研究各种社会学说,并参加了青年学生小组和学生的反抗斗争。他斗争坚决,且对当前的政治问题非常了解,也经常向同学们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鼓动大家向沙皇政府作坚决的斗争,因此在同学中威望很高,大家亲切地称他列宁(发表文章时所使用的笔名)。

这年冬天,列宁因组织同学参加一个集会,被反对政府逮捕。在解往监狱的途中,一个警官看着走在最前面的列宁说道:

年轻的小伙子,你为什么要造反呢?警察似乎难以理解,接着便以教训的口吻说:要知道,在你的面前是一堵墙!那只不过是一堵朽墙,只要轻轻一推就会倒掉。年轻的列宁毫不犹豫,勇敢而坚定的答道。

这位警官一听,心中吓了一跳,但马上对这个年轻人由衷的产生敬佩之情。

在监狱中,列宁与他的战友们不屈不挠地同敌人展开了斗争。有一次,一位同学与列宁相互交谈时问道:你出狱后想作些什么?列宁回答:在我面前只有一条路,就是进行革命斗争!

1887年12月19日,列宁被当局放逐到离喀山40多公里的柯库什基诸村。在村中,他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利用这段时间,他博览群书。潜心自修。一年后,列宁又回到喀山,秘密参加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认真研读马克思的着作,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1889年,列宁迁到萨马拉来住。他刻苦学习,用两年的时间,自学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1891年,他以校外生的资格,参加了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国家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授予最优等的毕业文凭,并成为注册的助理律师。

然而,列宁对律师职业并无兴趣,他关注的是推翻沙皇政府,使人民获得解放。因而,他刻苦学习德文、法文和英文,认真钻研马克思、恩格斯的着作。与此同时,在萨马拉组织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

但萨马拉远离无产阶级运动中心,他渴望到无产阶级聚集的地区去。终于1893年8月底,23岁的列宁来到了俄国的政治中心彼得堡。

一到这里,列宁便秘密地同马克思主义小组取得联系。他多次发表演讲,经常到工人居住区去,给工人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彼得堡很多独立的共产主义小组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名叫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秘密织织,表现出他的非凡的组织才能。出于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尊敬,他成为公认的领导者。

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组成,使俄国第一次完成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也为我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但组织越大,目标就越明显,不久,列宁便因密探盯梢而被捕。

在监狱中,列宁一面进行斗争,一面又勤奋学习,写作,就在一间2米宽、3米长的单人牢房里,他写出了着名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书的大部分书稿。

除此之外,列宁还在狱中写了大量的传单和小册子,以指导外面的工人运动。为了把这些文字顺利地传出去,他想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把字用牛奶写在要归还的书的空白处,干了以后一点也看不出来,然后乘家人来探望时把书带出去,用火一烘,字迹就出来啦!

为了不让看守发现,他便用面包做成墨水瓶,里面灌上牛奶,偷偷地用它来写东西。有一次,列宁正沉浸在写作之中,不小心看守已开门走了进来,他急中生智,一口把小墨水瓶吃了下去。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今天吃了六个墨水瓶,就这样,列宁在狱中机智勇敢地坚持同敌人斗争。

列宁在监狱中被关押一年零两个月后,于1897年5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东部的舒申斯克村。这是一个荒僻的村庄,距离铁路有600多公里,全村连一份报纸也没有。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列宁依然充满着乐观精神,忘我地进行工作。在这三年的流放生活中,列宁完成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部着作。此外,列宁还写了30多篇文章,翻译了2本书。期间,列宁还一直考虑着党的建设问题。这首先要办份报纸,才能把工人阶级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此,他勾勒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计划。

流放期满后,列宁到了国外,1900年12月,这份名叫《火星报》的报纸,终于在法国莱比锡出版了。列宁写了大量文章,来论述党的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这些报纸通过各渠道运回俄国,在工人手中秘密流传。列宁的名字,也随之传遍到整个俄国。

经过长期的筹备工作,俄国社会民工党代表大会,终于在比利时王国的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了。经投票选举出党中央机关,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获得了多数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诞生了。从此,他开始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人成就故事有感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是人类的精英;他们想熠熠升起的灿烂群星,发射出绮丽的光芒,照耀着人类,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着人类的进程。他们的存在,体现了人们的光荣,他们之所以所能成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是因为他们从小受到了浓厚的文化熏陶,有健康的成长环境,加上他们天生聪颖,刻苦的学习精神,成为人类历史上闪动的精英。他们每一人的故事都是一本生动的、有趣的、神奇的教科书,让孩子们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从此有了远大的理想。

同样,中国这一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其漫长而曲折的历史中孕育了无数的仁者志士、之圣贤者。他们当中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有受万人敬仰的思想家,有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有享誉全球的科学家……他们是历史转折时期的关键人物。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外名人的奋斗史,也正如一面镜子,既照之了过去,也映视了未来,纵观中外名人的成功范例,我们发现这么多人正是以其不息的奋斗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才屹立于人类各行各业佼佼者的行列的。这是励志成功的读者们需要成功和借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人故事:张衡制造地动仪的故事

全文共 212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文人雅士、帝王将相,也有很多的科学家,张衡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个。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名人故事:张衡制造地动仪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文人雅士、帝王将相,也有很多的科学家,张衡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张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发明就是“地动仪”了。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年好几次。发生一次大地震,就会给老百姓和国家带来很多的伤害。

当时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鬼神造成的。张衡却不信神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能测出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

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像一个酒坛,四围铸着八条龙,龙头伸向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只张着大嘴的蛤蟆。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告诉人们那边发生地震啦。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动仪正对着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这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呀。可是,那天洛阳一点地震的迹象也没有,更没有听说附近有什么发生了地震。于是,朝庭上下都议论纷纷,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过了没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儿这才真正的信服了。

张衡虽然后来在政治上并不顺利,但是,他的这些科学发明和实验在我国科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

附:张衡主要的发明

地动仪

公元132年(阳嘉元年),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经过试验,与所设制,符合如神,自从有书籍记载以来,是没有过的。曾经一龙机发,地不觉动,雒阳的学者都责怪不足信,几天之后,送信人来了,果然在陇西地发生地震,众人于是都服其神妙。自此之后,朝廷就令史官记载地动发生的地方。

关于地动仪的结构,流行的有两个版本:王振铎模型,即“都柱”是一个类似倒置酒瓶状的圆柱体,控制龙口的机关在“都柱”周围。这一种模型已被基本否定。 另一种模型由地震局冯锐提出,即“都柱”是悬垂摆(见袁宏《后汉纪》),摆下方有一个小球,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汇处(即《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说的“关”),地震时,“都柱”拨动小球,小球击发控制龙口的机关,使龙口张开。另外,冯锐模型还把蟾蜍由面向樽体改为背向樽体并充当仪器的脚。该模型经模拟测试,结果与历史记载吻合。

世界上地震频繁,但真正能用仪器来观测地震,在国外,是19世纪以后的事。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的地震仪之祖。虽然它的功能尚只限于测知震中的大概方位,但它却超越了世界科技的发展约1800年。

浑天仪

张衡在西汉耿寿昌发明的浑天仪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浑天说,创制了一个比以前都精确、全面得多的“浑天仪”。

漏水转浑天仪是一种水运浑象。用一个直径四尺多的铜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黄赤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恒显圈、恒隐圈等,成一浑象,再用一套转动机械,把浑象和漏壶结合起来。以漏壶流水控制浑象,使它与天球同步转动,以显示星空的周日视运动,如恒星的出没和中天等。它还有一个附属机构即瑞轮冥菜,是一种机械日历,由传动装置和浑象相连,从每月初一起,每天生一叶片;月半后每天落一叶片。它所用的两级漏壶是现今所知最早的关于两级漏壶的记载。

张衡在创作了浑天仪之后曾写过一篇文章。此文全文已佚。只是在梁代刘昭注《后汉书·律历志》时作了大段引述而使之传世。刘昭注中把这段文字标题为《张衡浑仪》。称之为“浑仪”可能是刘昭所作的一种简化。在古代,仪器的定名并不严格。虽然后世将“浑仪”一词规范为专指观测仪器,但在隋、唐以前,“浑仪”也可用于表演仪器。

瑞轮荚

瑞轮荚是张衡别出心裁创造的自动日历,它模仿神话中奇树蓂荚的特征,靠流水作用,从每月初一开始,一天出现一片叶子,到满月出齐15片,然后每天再收起一片,到月末为止,循环开合。这个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尧帝时天文历法的进步。张衡的机械装置就是在这个神话的启发下发明的。听谓“随月盈虚,依历开落”,其作用就相当于现今钟表中的日期显示。

指南车

张衡制造的指南车利用机械原理和齿轮的传动作用,由一辆双轮独辕车组成。车箱内用一种能自动离合的齿轮系统,车箱外壳上层置一木刻仙人,无论车子朝哪个方向转动,木人伸出的臂都指向南方。

计里鼓车

张衡创造的计里鼓车是用以计算里程的机械。据《古今注》记载:“记里车,车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记里鼓车与指南车制造方法相同,所利用的差速齿轮原理,早于西方1800多年。

独飞木雕

张衡制作独飞木雕,是模仿鸟类高空翱翔的滑翔翼型设计。

地形图

张衡也研究过地理学,根据他研究和考察的心得,画过一幅地形图。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云:“衡尝作地形图,至唐犹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有一颗感恩的心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

“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经将你永久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很多的出路吗?”在一次学术报告后,一名记者对数学大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师的脸上充满微笑,用他还能活动的3根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后,显示屏上出现了上面四段文字。

3根手指和一个能思维的大脑是霍金身上惟一能动的部件。这个人生的斗士,这个智慧的英雄,除了他超人的意志之外还靠什么?靠的是爱,还靠的是高科技。没有爱他的人的照顾,卢伽雷病是不会让他活到今天的,也许他在生病之初就与世长辞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不能动弹,但可以说话,才得以口述完成他的巨著。我国史学大师陈寅恪的巨著《柳如是别传》和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也都是著者在双目失明或双目视物不清的情况下全凭口述而“写”出来的。

可霍金只有仅仅3根能微弱活动的手指和一双不会说话的眼睛,没有计算机,他怎么去表达他的思想;还能将他的智慧发挥出来吗?没有发达的医学,他仅仅能活动的3根手指如何总能动弹?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他微弱的3根手指又如何能产生伟大的学问?成功的喜悦,胜利的光环,常常会令人忘乎所以,但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

所以,这个如今完全可以骄傲地面对人生的人,他在回答完那位记者的提问后,又艰难地打出了第五句话:“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名人故事:曾国藩

全文共 4653 字

+ 加入清单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曾国藩升了官,他在给弟弟的家书中,表示不但不敢高兴,反而感到战战兢兢。他说:

“这次升官,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我日夜诚惶诚恐,自我反省,实在是无德足以承受。你们远隔数千里之外,一定匡正我的过失,时时寄信来指出我的不足,务必使累世积累下的阴德不要自我这里堕落。弟弟们也应当常存敬畏之心,不要以为家里有人当官,于是就敢欺负别人;不要以为自己有点学问,于是就敢于恃才傲物。常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

李鸿章和曾国藩

李鸿章是很有才气的,才可塑,才堪大用,但李鸿章毛病也是蛮多的,他是优点杰出、缺点突出的那类人才。李鸿章的缺点是,有一股傲气,还有一股不叫流氓气,最少也算是流里流气之气。这气李鸿章一直携带着的,比如他对下属,不太尊重,每提升一人,先要将这人训一顿,说的话很难听,国骂不断,骂完了,你一回去,嘿,他给你加官晋爵了。提你一把,踢你一脚,关怀人,却以侮辱人的方式进行。

李鸿章曾在曾国藩手下当幕僚,没几天,自以为技已精,学已成,师傅那点学问全学到了手,便要谢本师了,自己当老板去。李鸿章离开湘军,另组淮军,却是屡战屡败,一点建树也无,反是把自己那点力量耗光了,无奈要回到师傅身边来回炉,一个多月里,李鸿章屡屡求见,曾国藩屡屡拒之,李求多少次,曾就拒多少次。

曾国藩拒绝次数,自然比李鸿章的求见次数要少一次,不然,历史上也就没有曾李师徒佳话,李鸿章也难成操盘手,掌握历史走向了。曾国藩拒绝李鸿章,并不是耍领导脾气,拉架子,而是在琢玉。玉不琢不成器,李鸿章的傲气不打压打压,修理修理,那还能成大器?

李鸿章有流气,为人懒散,这般作风,去当名士,很合适,越流气越像名士,名士素来要靠流气来撑起,但要来从政,却是致命的。流氓去流氓政府,或许可行,只有流氓政府才容得下流氓啊!曾国藩却不能容许流气存在。曾国藩工作很认真,生活也很严肃,他有个八字诀——“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其中这个早,就是早起,早饭,每天都定时吃早饭。严格的作息时间,哪是懒散如李鸿章者受得了的?李鸿章爱懒睡,天天睡到太阳照屁股,还舍不得起床。曾国藩开早饭了,李鸿章还只管呼呼大睡。曾国藩打发人去喊了几次:李鸿章,曾师傅喊你快去吃早饭。李鸿章应了声好,翻转身,又睡回笼觉去了。曾国藩在那等,不动筷子,等啊等,等了很久,李鸿章姗姗来迟。这顿饭,曾国藩不吃了,他把筷子一拍桌上,慢腾腾说了一句:“少荃,此间唯一诚字。”脸也来,相也来,语虽轻,落意重。让李鸿章知道:从政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名士聚餐,不是混混间耍流氓。

李鸿章从吃饭一事感受到了做人要严谨,更感受到了作风的威严。只是他这流气不是一下子能改掉的。李鸿章后来权柄在握,依然残存着流气,列强环伺,李鸿章主持外交,曾经去问计于曾国藩。师傅先问徒弟:外交乃国之大事,你准备使甚手法?李鸿章答道:门生也没有打什么主意。我想,与洋人交涉,不管什么,我只同他打痞子腔。此倭要咱中华一块土,我先应着好好好;彼熊要咱中华开放一口港,我先应着要得要得,然后呢,我找个借口,翻过来。曾国藩听了,脸若冰霜,对李鸿章说:少荃,此间唯一诚字。你把国家信誉透支了,那以后哪国还信任你?“依我看来,还是用一个诚字,诚能动物,我想洋人亦同此人情。圣人言忠信可行于蛮貊,这断不会有错的。现在既没有实在力量,尽你如何虚强造作,他是看得明明白白,都是不中用的。不如老老实实,推诚相见,与他平情说理;虽不能占到便宜,也或不至过于吃亏。无论如何,我的信用身份,总是站得住的。脚踏实地,蹉跌亦不至过远,想来比痞子腔总靠得住一点。”

曾国藩把李鸿章当可造之才,却也是严格要求。并不因为李鸿章是其得意门生,是其心腹,而放任他,而包庇他。也因此,李鸿章终成大器。成大器了,悟出了师傅一片苦心,曾国藩逝世后,李鸿章写过一副挽联:“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曾国藩与李鸿章相交,一直以严师面目出现,李鸿章不反感,反感激:“在营中时,我老师总要等我辈大家同时吃饭;饭罢后,即围坐谈论,证经论史,娓娓不倦,都是于学问经济有益实用的话。吃一顿饭,胜过上一回课。”

国藩和慈禧的对话

同治七年,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上任之前,受朝廷召见,举朝上下,面对这位重臣,极表推重。慈禧太后一连三日在紫禁城养心殿召见,极为关心这位重臣,于是向曾国藩发问:“汝夫人在家做何事?”

曾国藩随口回答:“不瞒太后,臣之夫人在家做些七七八八。”慈禧太后听曾国藩的湘乡土语,似懂非懂,又反问道:“七七八八是什么?”曾国藩意识到说话太土,又是湘乡方言,使太后难懂,顺便解释:“七”即指柴、米、油、盐、酱、醋、茶;“八”是指孝梯、忠信、礼义、廉耻。

慈禧太后听了,称曾国藩读书的小故事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曾国藩孝敬父母的故事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曾国藩后来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而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

后来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那么,阿胶对老年人的滋补功效,在医理上有何依据?

对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内经》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很显然,气血虚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缓衰老,就要从气血两字入手。而阿胶味甘,性平,能补血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益气补虚,除风化痰清肺,利小便,润大肠。这些滋补功效确实十分适合老年人滋补。

打翻神王菩萨

清道光二年(1822),曾国藩12岁时,他家屋场对面有一条小河,河边一个神王庙。每到凉爽天气,国藩带着弟弟到小河里摸鱼捞虾。有时也与邻居小伙伴到河边打水仗,累了就进神王庙憩息。有一次,与伙伴搭神梯,国藩率先爬到神龛上,一不小心,把神王菩萨撞翻在地,吓得伙伴们一溜烟各自回家去了。曾鳞书得知后,当即对国藩一顿训斥,并叫打扫庙宇,出资给神王菩萨重装金身。同时,为了让子城安静求学,将他送至距家六里的九峰山古锣坪定慧庵读书,早出晚归。国藩不服气,每天早上路过神王庙时,将驱赶马的棍子,用绳子系着放在神王爷肩上,并说:“搭帮你,我被送至九峰山去读书,可今日你要给我看好马,如果我的马儿走了,一定饶-不了你。”以泄怒气。其父被弄得没办法,又只好将其带在身边读书。

左公与曾公的胸怀

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的重臣,两人名气都很大,朝廷一般多以“曾左”并称他们两人。

曾国藩要比左宗棠大,并且曾经对左宗棠予以提拔。但左宗棠为人非常自负,从没有把曾国藩放在眼里。

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满地问身旁的侍从:“为何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

一位侍从大胆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则无曾公。”

侍从的话让左宗棠深思良久。

“不愿子孙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君子”

天下父母,谁不望子成龙!这个成龙,无非是成官的代名词。曾国藩年轻时功名心极盛,后来又为官几十年,却并不像众多父母一样希望儿孙都当官。他多次明确表示:“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尔曹惟当一竞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原因有二:一是“天下多难”,“虽大福大贵亦靠不住”,选择作官并不是个好前程;二是官场险恶,福祸横生,他自己就身怀疑虑,几次欲辞官归里,当然就不希望子孙再走官宦之路。

曾国藩说的官场四忌

曾国藩认为为官有四大忌,即“四败”: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曾国藩把这“四败”写在案头上,每天都提醒自己。

在另一个地方,曾国藩又说,自古以来凶德致败者大约有二端:一是傲慢,一是多言。他总结历史的经验说:“我看历代的那些著名的大官,大多数都是因为这两个原因而败家丧身的。”不管是居官四败也好,还是二败也好,其实都有一个核心,这就是,为官者之所以身败名裂,往往是由于不知道顾忌。

曾国藩曾经说自己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曾国藩一生,也始终是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样的心境中度过的。道赞地点头道:“好个‘臣之夫人’,大事管那么多,小事管那么细。“在旁的诸臣无不称赞曾国藩机智灵敏。

“断鸡蛋案”

曾国藩自幼聪明伶俐,他父亲曾麟书想试一试儿子到底聪明不聪明,就设想了一个审鸡蛋案。于是便叫人煮五个鸡蛋,拿了一个给女佣人吃了,然后说少了一个,命曾国藩出来审,看是谁偷吃了一个。

那一天,曾国藩从学校放学回来,解下书包,其母就说:“我明明煮了五个鸡蛋,怎么只有四个了?”其父在旁边听到了,把曾国藩叫来,对他说:“你母亲的鸡蛋,是分给你们吃的,现在分不出来了,看是哪个偷吃了一个,为你母亲查出来。”曾国藩略为思考一下,便端来一个木盆,倒了几杯凉茶,把家里的人都叫拢来,令每人喝一口茶,吐到盆里,他站在旁边观看。其结果只有那个女佣人吐出来的茶水里挟有鸡蛋黄粉,断定鸡蛋是她吃掉了。

曾麟书在一旁高兴极了,连连夸奖:“果然不错,将来定有出息。”

曾国藩和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

有一次,李鸿章带着三个人去见曾国藩,碰巧曾国藩出去散步,李鸿章便让此三人在门口等候。

当曾国藩回来的时候,看到门口有三个人,他左边看一眼,右边看一眼,中间看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进去。李鸿章问老师对此三人的评价,曾国藩回答道:“左侧之人可用,但只可小用:右侧之人万万不可用;中间之人可用,且可大用。”

李鸿章对老师“一眼识英雄”非常敬佩,问其原因,曾国藩说:“左侧这个人,我看他一眼,他也看我一眼,我再看他一眼,他就把眼皮顺了下来,不敢再与我对眼神了。

这说明他心地比较善良,但是气魄不够展开,所以可用,但只可小用,授予营务处副处长足矣。右侧这个人,在我看他的时候,他不敢看我,当我不看他的时候,他又偷偷地看我,很明显这个人心术不正,所以万万不可用。

然而,中间这个人,我看他一眼,他也看我一眼,我上上下下扫他一眼,他又堂堂正正地打量了我一番。说明此人心胸坦荡,气魄宽广,可用,而且可以大用。”此时,李鸿章幡然领悟,并遵照老师的指点派用此三人。

在这三个人中,左右两人已经无从考究,但是,中间这个人就是被李鸿章重用并成为晚清淮军著名将领、台湾第一巡抚的刘铭传。这个识人的故事在当时被广为传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开风气之先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996 字

+ 加入清单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出身于官商家庭。1910 年留学美国,1917 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经担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开风气之先”的重要地位。他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本新诗集;1917 年1 月他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此文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拉开了序幕。

胡适的父亲胡传曾经担任清廷的“淞沪厘卡总巡”,后调台湾,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不久,病逝于厦门。胡适自小跟着母亲在绩溪老家,母亲是一位普通农家的女子,但也略通诗文,她经常教儿子背诵古典诗词,并且为他请了旧学根底很深的老师。胡适在故乡接受了 9 年的旧式教育,其间广泛接触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更由于通过阅读大量的明清白话小说,受到了运用白话文的训练,从而也确立了他的文学兴趣。

14 岁这一年,胡适曾经随三哥到上海梅溪学堂求学。他不懂上海话,又未曾开笔写文章,所以就被编到五班,那差不多是最低的一班了。有一次,国文老师在讲解“传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古文时,随口说这是《左传》上的话。来上海已经有 6 个星期了,胡适已大略能听懂上海话,他知道老师讲错了。等到老师讲完后,他轻轻地走到老师的讲桌跟前,低声对他说:“老师,这个‘传曰’是《易经》里的《系辞传》,不是《左传》。”老学究感到十分惊讶,他把花镜向上推了推,“对呀,我刚才是信口说错了。”

他把胡适拉到身边又一次上下打量眼前这位一身乡下打扮的学生,心里不由得暗暗惊叹。他又仔细询问了胡适读过那些书,背了多少东西,胡适都一一回答了。老师又问了他会不会对对子,会不会写文章,胡适当即写了一篇文章。文章完成后,老师更是惊呆了。一篇文章洋洋洒洒,满纸文辞锦绣。他第二大就被升到第二班去了。

在上海,十几岁的胡适还曾主编了《竟业旬报》(白话报刊),他积极称赞维新,也有一定反清革命倾向。15 岁这年,他就发表了自己编写的白话

小说《真如岛》。19 岁那年,胡适赴京参加“庚款”留美考试。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目,上联是“孙行者”,这下可难坏了许多考生,一个个抓耳挠腮答不出,胡适却游刃有余,轻轻松松走出了考场。批卷的时候老师看到他答的对子是“胡适之”,不禁拍案惊绝。这一次他的语文成绩是第一名,但是理科成绩却最差,在成绩过关的考生中,他的总分是最后一名。当年 9月份,他踏上了赴美的旅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539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末你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诚然,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他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但这种创造的价值却是随时间的延续来实现的。试想,历史上那些为人类创造出许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科学巨匠文艺大师,哪一个不是通过“惜时”把自己的人生体现得丰富而有意义呢?这里我们还是先听听他们自己的体会吧。歌德是举世闻名的大诗人,他的自述是他对时间的认识和感情的最好注脚:“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

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掌握了日语、英语、世界语等几门外语,完成了《海边诊所》的翻译。一个身体的三分之二都失去知觉的高位截瘫患者,一个残疾者的生命为何能释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焕发出如此夺目的异彩?原因之一不是由于她抓紧了分分秒秒的富贵时光,增中了生命的活力吗?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聚萤读书

车胤,生于晋朝,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却能自强不息。

车胤年轻时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劳。他因为白天要帮家人干活,就想利用漫漫长夜多读些书,好好充实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贫,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有甚么办法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间背诵书本内容,直到一个夏天的晚上,他看见几只萤火虫在飞舞,点点萤光在黑夜中闪动。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夏布缝制的小袋子里,因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萤火虫的光,他把这个布袋子吊起来,就成了一盏「照明灯」。

车胤不断苦读,终于成为著名的学者,后来还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员;那时候,每逢举行甚么集会或庆祝活动,如果车胤没有到场,大家就觉得扫兴。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出过一个意味深长的谜:"世界上哪样东西最长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这是什么?众说纷云,捉摸不透。

有一名叫查第格的智者猜中了。他说:"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无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使许多人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对于在等待的人,时间最慢;对于在作乐的人,时间最快;它可以无穷无尽地扩展,也可以无限地分割;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没有时间,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时间可以将一切不值得后世纪念的人和事从人们的心中抠去,时间能让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垂青史?

时间到底是什么呢?时间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时间是生命;对于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时间是金钱;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时间是资本;对于无聊的人来说,时间是债务;对于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来说,时间是财富,是资本,是命运,是千金难买的无价之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爱国名人冼夫人的故事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洗(在这里读xiǎn)夫人是南北朝到隋朝时期岭南俚人的领袖。岭南是指南岭到大海的那一大片土地。洗夫人嫁给太守冯宝,成为在岭南很有影响的人物。她顾全大局,忠于国家的统一。南朝的梁、陈两代,岭南的一些地方官都发动过叛乱,不听朝廷命令,想把岭南变成独立王国。但是,他们的行为遭到冯家和洗夫人的坚决反对。每次叛乱发生,洗夫人都亲自率军平叛,配合朝廷重新安定了岭南。她立了大功,被封为女将军。

隋朝灭陈之后,南北分裂局面结束了。因为岭南离中央太远,岭南人一时不明真相,就拥70高龄的洗夫人为圣母,仍然忠于陈朝,不让隋军进入岭南。隋朝送信向洗夫人说明了情况。洗夫人十分高兴,立刻派孙子冯魂去迎接隋军开进岭南,隋朝名副其实地统一了全国。

不久,岭南又发生叛乱,洗夫人当机立断,派孙子冯盈杀了叛军首领。她又不顾高龄,陪同隋朝大臣走遍各地,召见参加叛乱的首领,让他们服从朝廷,不要分裂国家。到了晚年,洗夫人经常教育后代要维护统一,不可分疆裂土,做对不起百姓和祖宗的事。洗夫人一生经历三朝,始终维护国家统一和岭南的安定。直到今天,广东广西海南人民还在纪念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名人哲理故事1:里夫笑着面对人生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人克里斯托弗·里夫在电影《超人》中扮演超人而一举成名。但谁能料到,一场大祸会从天而降呢?

1995年5月27日,里夫在弗吉尼亚一个马术比赛中发生了意外事故。他骑的那匹东方纯种马在第三次试图跳过栏杆时,突然收住马蹄,里夫防备不及,从马背上向前飞了出去,不幸的是,摔出那一刻他的双手缠在了缰绳上,以致头部着地,第一及第二颈椎全部折断。

五天后,当里夫醒来时,他正躺在弗吉尼亚大学附属医院的病房里,医生说里夫能活下来就算是万幸了,他的颅骨和颈椎要动手术才能重新连接到一起,而医生不能够确保里夫能活着离开手术室。

那段日子里夫万念俱灰,许多次他甚至想轻生。他用眼睛告诉妻子丹娜:“不要救我,让我走吧。”丹娜哭着对他说:“不管怎样,我都会永远和你在一起。”

随着手术日期的临近,里夫变得越来越害怕。一次他3岁的儿子威尔对丹娜说:“妈妈,爸爸的膀子动不了呢。”“是的,”丹娜说,“爸爸的膀子动不了。”“爸爸的腿也不能动了呢。”威尔又说。“是的,是这样的。”

威尔停了停,有些沮丧,忽然他显得很幸福的样子,说:“但是爸爸还能笑呢。”“爸爸还能笑呢。”威尔的这一句话,让里夫看到了生命的曙光,找回了生存的勇气和希望。10天后的手术很成功。尽管里夫的腰部以下还是没有知觉,但他毕竟克服了剧烈的疼痛而顽强地活了下来。

他充满自信,每天坚持锻炼,以好身体和好心情迎接每一天。后来,他不仅亲自导演了一部影片,还出资建立了里夫基金,为医疗保险事业做出了贡献。里夫坚信他会在50岁之前重新站立起来,他要做一个真正的“超人”。

在克里斯托弗·里夫的自传里,他郑重地记下了儿子的那句话:“但爸爸还能笑呢。”是的,不管灾难有多严重,都要记得,我们还有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美国名人故事作文400字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将心理学的知识引入经济学,并因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卡尼曼得出的结论看上去颇为荒谬,甚至违反直觉。1996年,卡尼曼做了一个最为有名的实验,他研究了682名做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他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病人的结肠镜检查稍做延长,即检查结束后,先不抽出管子,而是静静地放一会儿,这时候病人会感到不舒服,但已没什么大痛。做延长检查的病人(不管开始阶段有多么痛苦)事后都反应不错,觉得下次选择还是要选结肠镜而不是钡餐和X光。而那些没有延长检查时间的病人下来后则大叫:“真像下地狱啊。”

卡尼曼由此得出结论:“我们在评价某种经验时,有一个时间长短的因素。也就是说,最后阶段的痛苦(或欣悦)程度决定了我们对整个事件的记忆与评价。这对我们预期某种决策以及每天利用这一“捷径”做出上百个决定极为有用。

[美国名人故事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书法名人励志小故事:皇帝练字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练习书法。当时,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宫中任职,由于他精通古今,文章书法下笔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经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体中“戈”字最难写,不容易写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练习“戬”,因怕写不好有失体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话,于是便故意将“戈”字空着不写,而私下请虞世南代为填补。

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在书法方面有所进步,便拿着几幅作品请谏议大夫魏征观看,并征求魏征的意见说:“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学士的字?”魏征恭恭敬敬地仔细看了一遍,始终含笑不语。这时,唐太宗有些焦急地问他:“是像还是不像,你怎样不说话”魏征连忙说道:“臣不敢妄加评论陛下的书法。”唐太宗说道:“你直言无妨,朕恕你无罪。”这时魏征才奏道:“据臣看,其中只有戬’字右半边的戈’旁和虞学士写的一般无二,其余的均相去甚运”。唐太宗听了这番话后后,感叹不已,深深佩服魏征的眼力,从而也领悟学习书法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想学有所成,务必痛下苦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拉斯顿断臂求生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4月的一天,27岁的亚伦·拉斯顿只身来到位于犹他州东南部的布鲁庄峡谷攀岩。

出发前,他将手机留在了家里,并决定不告诉任何人他要去哪儿,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这是一个令他后悔的决定。

就在他攀上一块重达800磅的大岩石时,岩石突然松动了,拉斯顿的手顿时失去了抓攀点,惯性把他一下子甩到岩壁上。与此同时,大岩石迅速向他滚来,压在了他的右臂上,然后戛然而止。

那一刻,除了剧痛,还有恐惧。一开始拉斯顿就意识到,靠自己绝不可能把手臂弄出来,因为不管他怎么摆动身体,大岩石就是纹丝不动。在随后的几十分钟时间里,拉斯顿拼命用自己的身体去顶撞大岩石,希望大岩石能挪动一点点。但这一番挣扎除了使得他精疲力竭外,没有丝毫作用,拉斯顿就这么被困在那里整整5天,靠身上所带的少许食物和水维持着生命。

为了防止脱水,他还喝了自己的尿。

第六天,食物与水都已经耗完。拉斯顿看着那块巨石,心里冒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用刀子切断胳膊。只有切断自己的胳膊,才能有生还的机会。

为防万一,拉斯顿打开数码摄像机,给家人记录下他最后的信息。“真对不起……”他说,“你们每一个都让我感到骄傲。”然后,他开始用自己的身体做杠杆,使劲往下拧胳膊,越拧越低。不知过了多久,他的耳边响起了“啪”的一声。那声音就像一声枪响,在山谷里回荡。拉斯顿知道他的骨头断了。那一刻,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钻心的痛。

接着,拉斯顿小心翼翼地切臂肉。在开始切手臂前,他先拽下水囊的软管塞子上的绳子当止血绷带,牢牢扎住血管。然后迅速把血管切断,再切断大动脉。那一瞬间,拉斯顿觉得自己就像被人活生生放进了炽热的岩浆中。但是,伴随着剧痛的,还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痛快。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获得自由之后所产生的美好感觉。然而拉斯顿远没脱离危险,因为要走出峡谷,他还要走将近4个小时的山路。

血,一直不停地顺着他的双腿往下流,湿透了他的鞋子。拉斯顿靠着坚强的意志力一步一步往外走。终于,他碰上了一个徒步旅行的家庭。这家人在上山时曾碰到了正在峡谷入口搜救拉斯顿的搜救队。看到拉斯顿,他们马上帮他联系搜救队。前来搜救的直升机迅速赶到。搜救队长查看了拉斯顿的伤势后,马上对驾驶员说:“他把自己的手臂切断了,我们必须赶快把他送往医院。”

伤愈出院后,拉斯顿把这次痛苦的经历按时间顺序写成了一本书,起名为《生死两难》一这本书于2004年出版,并成为当年的畅销书。他也成为一名励志演说家,在一场场演讲中,他把自己从那场苦难中学到的经验、教训和感悟传播给更多的人。

“我必须下决心勇往直前,尽管不知未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拉斯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在关键时刻战胜恐惧而断然采取行动,这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拉斯顿还在继续新的行动。他已安装了度身定做的假肢,前不久还登上了位于阿根廷的海拔高达23000英尺的阿空加瓜山的最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谦虚的名人故事:诺贝尔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诺贝尔是19世纪末的瑞典杰出化学家,一生贡献极大,但十分谦虚。一位瑞典出版商要出一部瑞典名人集,来找诺贝尔。诺贝尔有礼貌地回绝了。他说:我喜欢订阅这本有价值、有趣味的书,但请您不要将我收入。我不知道我是否应当得到这种名望,不过我厌恶过分的词藻。诺贝尔的哥哥想编一部家族史,请他寄一份自传。诺贝尔写道:阿道尔弗雷德·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在呱呱坠地时,差点断送在一位仁慈的医生手里。主要的美德:保持指甲的干净,从不累及别人;主要的过错:终生不娶,脾气不佳,消化力差;仅有的一个希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敬财神;生平重要事:无。哥哥反复劝说,并提出代为整理。诺贝尔执意不从。他说:我不只是没有时间,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能写什么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什么值得去写?诺贝尔一生不愿意宣扬自己。他惊人的业绩与他不平凡的谦虚分不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曼德拉的人生顿悟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南非的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

当时尽管曼德拉已经高龄,但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一般的年轻犯人一样虐待他。

但是。当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曼德拉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他的来宾。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虽然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邀请他们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宏的精神。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得无地自容,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都静下来了。

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面对自己遭遇苦难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是源自痛苦与磨难的,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

他说起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我们之所以总是烦恼缠身,总是充满痛苦。总是怨天尤人,总是有那么多的不满和不如意,是不是因为我们缺少曼德拉的宽容和感恩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近现代名人读书故事

全文共 331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近现代名人读书故事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毛泽东

他总是挤出时间看书。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他反对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重点书他总是一篇篇仔细研磨,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都细细滤过。对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毛主席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都反复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动笔读书,还纠正原书中的错别字和改正原书中不妥当的标点符号。他还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2.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3.鲁迅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4.诸葛亮

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

5.爱因斯坦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6.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附】名人读书的格言

1、自赞就是自轻。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2、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

3、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4、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5、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日本谚语)

6、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8、温故而知新。

9、边学边问,才有学问。若要精,人前听。

10、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朝鲜谚语)

11、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12、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13、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

14、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15、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16、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7、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18、读一书,增一智。

1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0、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21、心里没有眼,有眼也无用。

22、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

23、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24、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25、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26、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亚美尼亚谚语)

27、尽信书,莫如无书。

28、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东非谚语)

29、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30、人唯虚,始能知人。满招损,谦受益。满必溢,骄必败。

31、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32、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33、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3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35、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3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3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3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39、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40、只要是有益的话,小孩的话也要听。

4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42、言过其实,终无大用。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43、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44、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45、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46、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47、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48、不听指点,多绕弯弯。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49、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50、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51、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52、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尔谚语)

53、赶脚的对头是脚懒,学习的对头是自满。

54、刀越磨越利,脑越用越灵。

55、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56、一窍通,百窍通

57、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法国谚语)

5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59、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蒙古谚语)

60、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61、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62、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63、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拉丁美洲谚语)

64、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65、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66、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67、谦虚是学习的朋友

68、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非洲谚语)

69、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70、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71、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72、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学识渊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讲课了。

73、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74、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7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76、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77、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78、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79、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以人为师能进步。

80、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81、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82、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83、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丹麦谚语)

84、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85、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