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一篇家乡的春节作文实用20篇

未来是相对于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刻而言的未来时间,它是一个时刻,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下面是开学吧小编整理的未来的家乡,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浏览

6862

作文

943

家乡春节风俗说明文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大概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

这天,是家乡过小年的日子,说是小年,不如说是过春节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听见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这是要吃水饺了,每一年的这天吃睡觉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烧些纸钱送灶王爷上天,干完这些才能吃水饺。每当这一天晚上,村子里就会传出一阵阵参差不齐的鞭炮声,那声音直冲云天。这天还要把屋子整理好,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三十也就是家乡人口中的大年了,这天中午12点,每家每户贴对联。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吃晚饭,家里的男人们就去别人家拜早年,女人们在家里等待别人拜年。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每家每户也都开始包水饺了,但都在炕上包,边包水饺边等待。包完水饺,就一起围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了,睡觉要等到晚上十二点时才能吃,吃完水饺才能睡。

正月初一早晨,人们穿上新衣,这时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这时要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要压岁钱了,收完了压岁钱,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别人来拜年。

过完春节后的几天更不能闲着了,还要到别的亲戚家这样子来回走动,晚上还要请在村子里的长辈吃饭。初二晚上包好水饺,凌晨四五点钟去给死去的亲人上坟。春节后的几天晚上村里开着路灯,小孩子们都出去放各种礼花。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天必须要吃元宵,晚上全村一起放礼花,各种各样的礼花在天空中呈现出来,给蔚蓝的天空添上了几笔彩色。

春节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春节作文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新的一年扑面而来,去年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即将迎来的就是隆重的春节了。

腊月二十九,家家都要去准备年货,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银台那儿大排长龙。

除夕那天,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吃团圆饭,那团圆饭可真丰盛啊!有腊肉,有香喷喷的烤鸭,还有绿油油的蔬菜,当然,鸡鸭鱼肉是少不了的。在吃团圆饭时,我和表妹狼吞虎咽地吃着烤鸭。吃完团圆饭,我和表姐她们又去买烟花放,真是有趣啊!

正月初二到初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走亲戚,正月初二,我和爸爸妈妈去外婆家吃饭,正月初三,我和他们去二姨三姨家吃饭,还在她们那儿住了两天,因为她们家在宣风;正月初六到正月初八,我们又去了大姑、二姑、小姑……家。我吃到了许多好吃的,也玩了许多好玩的。这次走亲戚,我体会到了春节应有的气氛。

到了正月初九,许多亲戚来我们家吃饭,那菜跟除夕夜里的没什么两样,但是,依然是那么的好吃,到了晚上,我和表姐们又放了烟花,还有爆竹呢!

……

正月十五到了,这是春节的最后一天,我们又放了鞭炮。

春节,在噼里啪啦中走来,又在噼里啪啦中离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1711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在外过春节的经历,由于习惯,从来没有想过家乡过春节的风俗其实是很意思的,细细想来,家乡的春节倒是别有一番趣味。

家乡是广东梅县,因是山城,即使是严冬,到处依然是郁郁葱葱的,家乡一年四季的绿,总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家乡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场面,到处都是欢欢喜喜的人群。和那绿一样,给人阳光般的感觉。家乡人一直沿着旧习俗,都重视过节,从一月到十二月,月月有节过,每个节都有不同的讲究和过法,但,春节是过节中最重视的。家乡的过年,是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人们都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气氛中。

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开始忙活。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杀鸡杀鸭,还有杀猪,把这些将要成为年货之一的东西腊好,在正月里用来招待客人。同时要做印有“福”字的米糕,蒸放了红色香料的“发”糕,意思是“发财”,还要炸“煎堆”,酿客家娘酒,酿豆腐等,一切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除此以为,还要给全家老少准备新衣服,因为过年了,全家都要换新衣服。小孩是重点,里里外外都要换新的,大人不全换,也得换件新外衣。所有的房舍、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以示新一年新的开始。

除夕的前一天,家家贴对联,挂红灯笼。从那时起灯笼一直要点到元宵才能熄灭,意为驱邪消灾。到了除夕那天,早上要虔诚地点香烧纸敬神放鞭炮,以保佑来年全家幸福安康。午饭后,全家人都要沐浴换新衣,毕后长辈们会给未婚的晚辈们压岁钱,意示长辈长寿晚辈健康成长。随后便开始祭祀祖先,祭祖仪式结束后便开始张罗除夕的团圆饭,太阳还没下山就得开始吃晚饭,意为“早年早节,团团圆圆”。晚饭后还会在灶边放一盘食物,用来孝敬灶神一年的辛劳,也意为一年灶火不断,不缺吃喝。除夕夜来临,屋里所有的灯彻夜长明,意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也有“守岁”的意思。除夕夜结束前,还要把屋里打扫干净,因为年初一是不能打扫卫生的,意思为“辞(扫)旧迎新”。到了除夕夜的12点,要大开屋门,在屋门口摆放食物和放鞭炮,意为“接财神”。

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因为这天是不能睡懒觉的,不然谁家春耕时便会塌田,真实性如何,无人去深究,总之大家都早起。起后的第一件事是放“开门炮”,表示开门大吉。接着,大人们忙着去接“灶君”,小孩就跑去拜年了。见到大人都说“恭喜发财”,长辈便喜滋滋地给小孩“利事”,“利事”即红包,意思也是让小孩健康成长。在这一天,是不能到别人家里吃饭的,以示家里一年到头都团团圆圆。这天的午后,重头戏就是“舞狮拜年”,村里的舞狮队挨家逐户,敲锣打鼓,每到一户,舞狮的人会在屋里舞一圈,向主人作揖祝福,此时气氛热闹,满院生辉,主人便高高兴兴给舞狮的人发“利事”,以图吉利。

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回夫家(一般在娘家留宿一晚),正月初四拜大家(意为拜访亲朋好友),正月初五不离家(不可以去别人家窜门),正月初七吃七样菜(每一种菜代表一种意思,如:葱:聪明,芹:勤劳等)……这些,在家乡都保留着不变的风俗,也给家乡的春节增加了趣味。

正月十五闹元宵是春节的高潮。那天,所有村的舞狮队都进城“闹元宵”。入夜,皓月当空,彩灯齐明,锣鼓喧天,鞭炮声声,人流如潮。舞狮比赛是“闹元宵”的开场节目,比赛结束后由各村代表选出前三名,以后只要县里有活动这些获奖队都是首要的表演队。“烧烟架”也是元宵的必行活动,人们用竹杆撑起一条用竹条编成的长长的龙,龙身上装有各色各式的烟花,转龙开始,所有烟花一同点燃,烟火齐齐喷出,形成一条火龙,此时火光熊熊,鼓乐铮铮,欢声笑语,人群鼎沸,人们尽情欢乐,在火光鼓声中宣汇着满腔激情的热望。俗话说:转火龙,人活九十九。火龙点完了转完了,意味着新的一年将消灾伏祸平平安安。除火龙外,花灯随处都是,花灯之下,十字街头,人们围圈席地而坐,锣鼓手、小镲手等热烈演奏,而山歌也正唱得火热。火光映红了人们的脸颊。演奏都们奏的如醉如迷,歌唱者们唱得激情飞扬,听众们聚精会神聆听,人们思绪被乐曲山歌牵引着飞驰流奔,忘掉了一年的辛勤劳累,憧憬着新的美好一年。

家乡过春节的很多活动都带有迷信色彩,即使人们不相信,但风俗还是这么一代一代地传着,家乡人都认为,这是一种传统,一种娱乐,一种祈盼和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写家乡的春节的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老家的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都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鹅祭“灶神”。

腊月二十五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蒸大馍、蒸枣山、爆米花、炸鱼、炸鸡、炸丸子……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啊!家家户户赶做年夜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换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还有的人家在门口挂上大红灯笼。每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看“央视春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讲吉利话祝贺,老人给小孩压岁钱,小孩给老人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男人们带着儿孙去给祖先上坟、拜年。吃完饭,全家人在一起打牌娱乐,直到中午。当然还有的人走“干亲”,吃喝一直到晚上。

正月初二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因为这天是“财神爷”的生日,所以人们很早就起来放鞭炮,说是“抢财”。正月初七是做生意开门大吉的好日子,到了上午,各家店铺都放起了鞭炮,燃放烟花,预示着开门大吉、生意兴隆。正月十五逛庙会,这天晚上,人们放烟花,放孔明灯,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节日的岚县城多热闹呀!街上人多得都挤不动了。到处是彩灯、对联、年画。好多大市场楼顶上高挂着一只只又大又漂亮的大气球。我跟爸爸说:“明年是鸡年,一定要给我买个大金鸡。”于是,爸爸就给我买了一个大金鸡。接着我们又高高兴兴地去买烟花爆竹和对联、福字。中午回到家,我和爸爸在屋外忙着贴对联。妈妈贴“福”字时,我眼睁睁的看着她给贴倒了,于是我提醒她说:“妈妈你把‘福’字贴倒了!妈妈笑着说:“傻孩子,福从天降下人间,倒着贴意思是‘福’来到了。我笑一笑觉得妈妈迷信,也有些天真。后来,我又想这大概是妈妈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春节作文100字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代表着辞旧迎新,象征另一个生活的开始。我喜欢春节!

春节的`到来,家乡的人们都忙着准备年货超市里人山人海,让人眼花缭乱。瞪得发亮的橘子,五颜六色的糖果,款式多样的衣服。真是应有尽有!除夕那天,孩子们都比平时提早洗澡,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开开心心地在公园里欢蹦乱跳地玩耍,高兴极了!春节最喜庆的要算除夕夜了。全家人吃过年饭,有的围坐在客厅里,一边吃糖果,一边看春节晚会联播,有的去坐客,还有的在门口放鞭炮……最高兴的还算是孩子们,因为他们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春节之美食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濮阳,是一个美丽古老而新兴的城市。濮阳民风淳朴,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正如那陈年老窖一般,养育并滋润了一代代优秀、勇敢、智慧的濮阳人。

我的家乡有许多特色小吃,壮馍便是其中之一。濮阳壮馍是河南濮阳著名的汉族面食小吃,熟后的成品壮馍,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食之鲜而不膻,香而不腻。濮阳县的壮馍最好吃的是羊肉大葱的,趁热,油不算大,但由于是死面,多吃胀肚。民谣:“圆圆小饼径尺长,根根馓条黄脆香。外软里酥饼卷馓,送与抗金英雄尝。”

关于这美味的壮馍,还有一美丽的传说。相传,壮馍的由来是明洪武年间,开州之地有一位父母双亡,家道中落的书生寄宿在岳丈家中,备受岳丈嫌弃,其妻却对书生相濡以沫,感情深厚。恰逢皇帝恩科,书生欲进京赶考,与岳丈商量。岳丈吝啬,只许与死面烙饼带于身侧作为路上充饥之用。妻子不忍,偷偷于饼内掺入肉馅,外皮于寻常烙饼无异。

后书生得中状元,御街夸官之时,朱元璋询问其有何愿望。状元提说:“愿再尝拙荆所做之烙饼足矣。”朱元璋好奇身为状元,什么山珍海味吃不到,为何单喜欢这粗粮烙饼?问之,状元答:“此间滋味陛下一尝便知。”于是朱元璋下旨快马加鞭将状元夫人接入京城,择日献上此饼。

状元的巧夫人得知皇帝要吃她做的饼,怕做不好皇帝怪罪,则改良用小麦面,酵母半发面包裹肉馅,肉馅辅以大葱、粉皮去腻,包好后用鏊子煎炸至外表焦黄、内里爽滑脆弹。朱元璋食后龙颜大悦,问夫人此为何名,夫人胆小:”尚未取名,是油炸的馍(地区叫法)”朱元璋说:既尚未取名,又是状元举荐的美食,就叫状元馍吧!“

自此状元馍流传开来,但人们觉得对状元馍听着拗口就叫状馍,后因平民不识字,就演变成了强壮的壮。取其吃了可以强身健体等功效谓之”壮馍“

在我的家乡还有另一种别具特色的小吃——裹凉皮。裹凉皮也叫卷凉皮,是中华龙乡河南濮阳的一种汉族特色小吃。顾名思义,就是把凉皮用裹的方法做成的小吃,即把黄瓜、熟花生、面筋、香菜等用和其他调料拌匀后放入一大张凉皮里面,然后裹成卷放入塑料袋中即可使用,濮阳凉皮和陕西凉皮、西安凉皮等最大的不同是濮阳的凉皮可以切成片拌着吃,亦可以整张裹着吃。

我的家乡还有非常多美食,不必说焦香的烧饼、也不必说香气四溢的年糕,但是那纸包的果子就令人留恋忘返。若你来到濮阳,请你一定要尝尝我们的美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春节习俗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春节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日子,全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春节这一天我和奶奶一起包饺子。

饺子包好以后奶奶把饺子放在锅子里煮,煮好后奶奶把香喷喷的饺子端了出来让我们吃,吃好饺子后奶奶把各种各样的菜端了出来,吃完年夜饭后爸爸妈妈带我去看烟花,我看见美丽的烟花,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我迫不及待的拿出了自己的烟花,我和爸爸点燃了烟花筒,美丽的烟花像朵朵花儿开放。

放完烟花后爸爸妈妈和我去看《联欢晚会》,我看见了许多精彩的节目:有优美动听的歌曲,有幽默风趣的小品,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春节是快乐的节日,是丰收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来庆贺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春节风俗很多,不信你看——

一到春节,男女老少就都穿着漂亮的新衣,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迎接着新年的到来。每家每户都张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年画。到处都敲锣打鼓。小朋友们都去拜年、送贺卡。到了夜晚,处处张灯结彩。有名的店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什么走马灯、官灯、冰灯、纱灯……各式各样。一旁,鞭炮声、擦炮声,响个不停,火箭炮、烟花,火光冲天。出门在外的人,必宁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呢!

怎么样,我家乡春节的风俗多吧,你想到我的家乡来过年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春节作文700字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我的家乡的习俗,春节差不多在小孩子放假的时候就开始了。而家家户户也会在这几天里尽量的吧需要的食材准备好,开始做食物。

在这期间,我们老家人最重视的食物就是——“茶果”。它虽不如外面那些零七八碎惹……

按照我的家乡的习俗,春节差不多在小孩子放假的时候就开始了。而家家户户也会在这几天里尽量的吧需要的食材准备好,开始做食物。

在这期间,我们老家人最重视的食物就是——“茶果”。它虽不如外面那些零七八碎惹人喜爱,也不如那些可以调制出来的糕点好瞧,但却有一股浓浓的情谊包含在里面。

它长得千奇百怪,有平凡丑陋,但在我的老家确堪称“美味点心”这一代号,它的香味,让人闻了食欲就会活生生的被调起来。不过,在重大的节日,“茶果”可就不能再这么相貌平庸的上台了。人们多数会将他们从锅里烧好,拿出来盛在印有梅花印等之类的白瓷盘里,然后再在他们的周边点缀一些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果子,切成小块小块的,再放到指定的梅花印盘子里。这样一来,这“茶果”不仅色味双美,还微微透着别具一格的风情。

孩子们准备回家过年,第一件大事儿就是帮人家捣面团儿。那白溜溜的面团儿家搅在手里,总是怪好玩儿的。而激昂面团揉好之后,便将面团儿交给长辈们,让他们做东西给自己吃。第二件大事便是买些小玩意儿,然后大大小小的聚在一起,展现自己手中的能力。恐怕第三件是才是保护自己的新衣服,以免他们新年还没过便糟蹋的不成样了。

等到出席来了,便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门贴红对联,在大街小巷贺新年,也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除夕夜鞭炮声连绵不断,不管是谁都精神抖擞的。

当然,春节那日来时,就截然不同了大伙儿聚子一个大堂里,聊天、喝酒、看表演、耍戏子……样样都有。原本分在四处的桌子此时也拼成几个大桌子,每个桌上都有自家做的“茶果”和新鲜玩意儿,以及自家儿女在外地带回来的小食,特别热闹。晚上,大伙便在自家亭院白起桌子,赏景聊天;小孩子们则在则在一旁地安置等、财迷,玩躲猫猫。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尾声,老家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做作业,大人么照常做事。一切又恢复平常,可喜气却还荡漾在空中挥之不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风俗春节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烧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拜个年,一年一年保平安”,这首歌谣从古唱到今,传承着我们家乡的习俗和文化。

一走进腊月,家乡的年味更浓了。旧时的过年就是从八月初八开始,到按历年正月十五才结束,现在,亦是如此。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日。比较讲究的人家,每逢这天早上会吃“腊八粥”,泡“腊八蒜”,以示欢庆丰收,预祝来年五谷丰登。

喝完了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吃完了泡得发绿的“腊八蒜”,在孩子们的期盼中,我们迎来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在这一天晚上,各家各户都在灶王神像勉强摆上糖瓜,山楂,柿饼,红枣,花生等,求灶君“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俗称“辞灶”。过了这一天,在外经商、打工、求学的游子心怀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开始陆续返家,一路上无数次想象见到亲人的激动场面。家中的亲人也怀着丰收的喜悦,开始陆续购买鸡鸭鱼肉、酒菜、香火、鞭炮等,称为“办年货”;蒸馒头、打米糕、出豆腐,称为“办年饭”,这些年饭可以一直吃到二月二。

初夕傍晚,全家老幼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共享天伦之乐,叫“辞岁”,然后大家将屋里堂外置办得灯火通明,通宵达旦,彻夜不眠,谓之“守岁”。等到大年初一,人人穿上崭新的衣服,走街串户,互致新年的祝福。从初二开始,人们开始盘算着走亲戚,侯客人。

迎来送往十几天,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点花灯、放烟火、玩龙灯、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打腰鼓,尽情宣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就是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春节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湛江,是一个靠海的小渔村。虽然也是南方,但是过春节的习俗却与其它南方地区截然不同,形式也非常多样。

农历12月23日,这一天对善良淳朴的渔家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男女老少,都要起轿送灶王爷上天。村长排在最前面,作为“领轿人”;从村民中精挑细选出来八个孔武有力的壮丁,当“抬轿人”;孩童们各自拿着彩旗,排在队伍的最后面;其余人分别组成随行小队走在队伍的侧面,也算得上是“护卫”。若问轿里有什么,我只能回答——什么都没有。神明嘛,怎么能让我们这群凡人看见呢,对吧?送灶王上天后的第二天,人们便开始买年货,做糕饼,大打扫……准备过年的事宜。说起做糕饼,那可是村子里的阿婆、媳妇大显身手的时候,炸油角、蒸年糕、闷蒜瓣、捏大饼……这些稀奇古怪的杂碎儿,她们都得在上午做好。如果有嘴馋的小孩偷吃,那是得拿“忌贪尺”打手心的。

除夕我们过得并不隆重,只是一家人草草吃完晚餐就结束了。人们也不会守岁而是早早进入梦乡,为第二天的忙碌做准备。

正月初一,全家人都必须在7点前醒来准备早饭(当然除了腿脚不便的老人外)。早饭很丰富:炸鸡、鱼汤、青菜、松花炒蛋,当然还有饭后甜点——炒年糕。正午时会有一场庙会,那时,多种新奇、有趣、鲜艳的鞭炮烟花都会被男孩子一抢而空,你还能花极少的钱买到平时很难淘到的“宝贝”。傍晚的时候,我们要烧烤,一是为了驱逐年兽,二是象征着红红火火。大概8点时,全村统一在舞台集合,村长会发表新年演讲,诉说对来年的期盼,希望村子能风调雨顺,当然这对于许多小朋友来说也许并不感兴趣。

大年初一过了,大家就又回归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但对于春节的美好情景的怀念,会一直延续到下一个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

除夕那天,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欢天喜地地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妈妈的厨艺在我们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除夕晚上,我们一群小朋友,手里拿着鞭炮,在大人们的带领下放鞭炮,在天上炸开时,一朵朵七色花钻出来,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又像仙女撒花,送给人们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爸爸妈妈去看春节晚会。家家灯火通明,热闹极了。

在第二天,天没亮,妈妈就催促我快点起床,我起了,爷爷奶奶他们都起了。妈妈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盘子里,我们有说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会,天亮了,人们都穿上新衣服去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去了。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妈妈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显得更英俊潇洒,妈妈变得更年轻美丽!“噼里啪啦”,阵阵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见老奶奶就想跪下给老奶奶磕头,可是被老奶奶拦住了!“唉,你说你磕什么头呀!来快吃点瓜子,抽根烟!”“不用不用,我不抽烟!”。拜完老奶奶家,我们又去给大妈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们终于给各家各户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春节就结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去上学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纷纷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标进发、努力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以往的家乡惯例,我们过春节要包饺子、吃年饭、贴对联等等习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过春节。

春节来到,又是我们小孩子喜欢的节日咯!过春节又可以得到压岁钱了!得到了压岁钱,就可以去买东西啦!我到外面的小店里买来一大袋子鞭炮。一回到家我就拉着妈妈,让她陪我到楼下放炮子,刚到院子里我就开始点。听着鞭炮的响声,我的心立刻高兴极了!

炮子放完了,我就到家里和奶奶一起去包饺子。我看着一个个可爱的饺子,我高兴极了!

春节时,晚上热闹极了,人们都要守岁,熬到12点。许多人12点都放起了炮子,都把天照亮了!我们放完了电光炮后就打开窗子,哇!就像在白天一样!如果我们在路上走,不用点灯就可以看见了!

转眼间,又到了上学时期了,我们又要去上学啦,我还真留恋春节时期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有关家乡的春节450字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春节是别有一番特色的,有关春节的初中作文:我家乡的春节。当然,“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嘛,按我家乡的习俗,除夕到正月初十才算春节。

其中,除夕是我最喜欢的一天,尽管那天是最重要最忙碌的一天。在这个时刻,除了特殊原因外,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团聚。每当这会儿,外婆就将饭菜端上来,看着桌上丰富的年夜饭,我们还没吃就一个劲的说好。饭桌上,我们一边谈论生活中的奇闻乐事,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美味佳肴,享受团圆的乐趣。吃完年夜饭,我们这些小孩子就会室外的空地看璀璨而耀眼的烟花在美丽的夜空中缤纷绽放,初中一年级作文《有关春节的初中作文:我家乡的春节》。而大人们呢,就在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准备明天拜年要用的礼品。

到了十二点,也就是午夜零点。家家户户都准备好鞭炮,对着门外大喊几声:“放炮啦!放炮啦!”随着喊声过后,“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阵阵激烈的爆竹和鞭炮声在我们耳旁回荡,这才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新的一年即将来临!

“噼里啪啦!”这天早晨迎着几声炮声,我们才睡醒。没错,这天就是大年初一!这几天,我们都会去亲戚好友家作客拜年,并且还会带些礼品,表示客气之意。然后,我们会出去外面逛逛街,看舞狮表演。舞狮是我家乡的最大特色,看着虎狮从地上跳到高楼上,再用复杂又困难的动作表演,我们连声叫好!

过了初十,十一、十二时,我们也就该回去工作了。这时,长辈会让我们带些拜年时别人送的或买的礼品,喻意春节的喜气会伴随着我们度过这一整年。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春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呐!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

“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春节的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也是最隆重的节日。你知道吗,在不同的地方,过法也是多样的,而我的家乡重庆奉节是这样过的。

在春节前夕,是大人们最忙碌的时候。首先要把屋里屋外彻底打扫干净,然后提前买好猪肉、青菜、鸡肉、鱼、糖果、瓜子等年货。孩子们也没闲着,都纷纷准备着过年时放的花炮爆竹,还有过年时吃的零食。当然,也少不了新衣服了。

除夕的早上,所有的亲戚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在这之前,会先摆好碗菜佳肴,请逝去的亲人们来吃饭,并会把酒洒在地上。这样做是表示对先辈的怀念、尊重。吃过饭后,大人们会一一给小孩子们发压岁钱,既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平平安安,还是对孩子的一种疼爱。孩子们拿了压岁钱欢天喜地的去买各种玩意儿。在中午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给先辈们上坟、扫墓。大家会拿了鞭炮、香纸,去墓地上,先放了鞭炮,然后烧香纸,每个人都得去坟前磕三个头,让祖先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幸福。

晚上,所有的屋子都会把灯开到通宵,并且会炖了猪头和猪尾去敬各路神仙,这样做,是为了求来年能风调雨顺、事事顺利。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都是要守岁的。新年的烟花来得很准时,一到晚上十二点,就升上了天空。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一刻没有间断,烟花照亮了整片天空和大地,孩子们玩着准备好的花炮,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头顶的烟花此时也成了一张张笑脸。没有一点不开心的。在这时,大家都是愉快、激动的。这真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春节过后,又是一年的开始,人们又开始照常做事,迎接美好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春节作文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过年了,”电视上不断变换着红灯笼、红对联、红窗花、中国结等鲜红而喜庆的画面。每个电视台的主持人都笑眯眯地说着祝福新春的话语。年的味道浓浓的、甜甜的、开开心心的。

期盼已久的春晚在晚上八点整如约而至。我们全家人都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拉着家常、嗑着零食,一边欣赏精彩的节目。歌舞、相声、杂技……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

我早从电视报上知道节目单,要说最喜欢的嘛,那非“李小龙”的功夫莫属。终于,“李小龙”来到了春晚现场,他可是我08年最崇拜的偶像。我再一次欣赏到他的“截拳道”,真是说不出的高兴。

相声、小品把大人们乐得哈哈笑。我呢,只顾着跟小表弟玩耍,至于他们笑什么我可不知道啰。一转眼,都快到十二点了。可我还没丝毫的睡意。因为我等着爷爷发有压岁钱呢,还有,爷爷说过十二点整会放鞭炮,这种种原因叫我怎能安稳入眠呢?

刚开始是零零星星的噼哩叭啦,忽然,窗外的鞭炮声剧烈地响起,此起彼伏,震得我耳朵都聋了。赶快堵上了自己的耳朵,跑到窗前,呀,多么美丽的夜晚!空中烟花开得正灿烂辉煌。烟花快乐地叫喊着,冲上漆黑的夜空,“砰”地炸开,散作了满天的星星;有的烟花,拖着长长的亮尾巴,升上天空,变成了巨大的金丝菊。我一禁一边看一边欢快而惊奇地叫喊着。

到十二点半时,在妈妈的催促下。我才拿着崭新的压岁钱,在烟花爆竹声中,美美地入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春节作文300字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三十,每家每户都在为新年的到来做准备。我和爸爸忙着贴春联、挂灯笼;妈妈和奶奶忙着包饺子。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到门外放鞭炮,接“财神”,迎接新年。

把“财神”接到家后,咱们全家就聚在一起喝酒、吃团圆饭。在酒桌上,咱们全家人都彼此送上祝福的话。敬完酒,咱们就看春晚。在一个又一个精彩节目的陪伴下,不知不觉就到夜里十二点了。伴着新年的钟声,咱们“过年”了。

妈妈和奶奶忙着下水饺,供奉祖先。我和爸爸就跑出去放烟花。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的烟花升上天空,美丽极了。放完烟花,咱们就进屋子吃饺子了。爸爸第一个饺子就吃到钱了(过年的饺子里一定要包进去硬币和枣,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发大财,生活甜美。这是咱们老家的风俗),紧接着,还是爸爸接二连三地吃到了四、五个钱。我更着急了,怎么我就一个也没吃到呢?这时,妈妈也吃到了一个钱……我看到桌子上,只有我还没有吃到,我不放弃,接着吃,最后,我终于吃到了一个枣,我高兴地跳起来。妈妈对我说:“宝贝,甜美的一年就从你吃到枣的这一刻开始了。”

吃完饺子后,爸爸、妈妈、奶奶都给我分了压岁钱,希望我在新一年里平平安安,学习进步。

过年真好!我期盼着20xx年的春节早一点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春节作文300字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家乡,从腊月初八起差不多就开始过年了,人们都陆陆续续开始准备年货了,大街上也多多少少摆起了卖门神画的摊子。虽然还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过年,但从人们的忙碌中,照样也透露出了一种浓浓的年味。

腊八过后,最重要的日子应数腊月二十三了,听大人们说,这天要祭灶神,还要烙祭灶烧饼。是那种很小的糖烧饼,小孩子们最爱吃。

接下来最重要的就到大年三十了,也就是除夕,街上就更热闹了。下午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上坟祭拜祖先。到了晚上,就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了,那就是守岁,在这天晚上,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都要熬夜到凌晨,到了十二点就陆陆续续出现了鞭炮声,印象中,奶奶这时也开始和面包饺子了。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放炮仗,孩子们总爱拿些花花绿绿的炮来放,小孩子也不例外,他们甚至比有些年龄较大的孩子还喜欢放炮。

到了大年初一,就要去给长辈们拜年,领压岁钱。中午就要全家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初二到初四,大都是去亲戚家拜年。这期间小孩子总爱跟着大人一起去串亲戚,因为可以领到很多的压岁钱。

总之,家乡的春节虽与其它地方大致相同,但始终有一股家乡的浓浓的年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