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乞巧的来历作文汇总20篇

农历7月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霄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今天小编给你们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乞巧的来历作文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5439

作文

856

名字的来历作文500字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名字就像大自然给自己的称号,让自己的生活方便起来。名字就像就像用一支什么东西都擦不掉的笔写在了你的脑门上。谁的名字后面都有一个小故事,我的当然也有,下面就让我给大家讲讲我名字后面的故事吧!

那天我出生以后,爷爷就一直想,给我起什么名字,爷爷想啊想时不时抬头凝视着蓝天,好像想让老天爷给我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突然爷爷眼前冒出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名字的起源,这个故事就是:从前,有一个人叫翻峰,他是一个有勇有谋+力气大的人。他住在一个小村子里,这里一向都很和谐,可是在不久前有一条巨龙霸占了天空让村民不见光阴。这时翻峰说:“我要到珠穆朗玛峰去杀死恶龙。”说完便去了那里, 经过重重危险终于到了那里,(而且还获得了青法剑和九天凤凰)翻峰骑着九天凤凰找巨龙,找着以后,二话不说便开打,打了九百九十九回合以后巨龙被翻峰打败了。回到村子以后,村子里的人都称他为王,翻峰又说:“我以后要好好保护蓝天。”就成了“王卫天!”所以我的名字就叫王卫天。

爷爷奶奶,我一定会好好的保卫祖国的蓝天。

[名字的来历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端午节的来历作文450字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不觉中,又到端午节了。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就请看下面的作文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非常有学问,一直在楚王身边做官,在屈原尽心尽力的扶持下,楚国日益强大、富裕起来。可是,好景不长,昏庸无能的国君听信子兰等人的谗言把屈原流放到了边疆去做苦力。

在流放期间,屈原听到国土和国都都被敌军占领了,到处都是战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悲痛之极他写下了《离骚》这一首诗,便独自一人来到汨罗江,怀抱一块大石头纵身跳入江中。百姓听到这一消息之后,含着泪划船去打捞屈原的尸体,后来人们便包起了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儿吃得饱饱的,不去伤害屈原的尸体。这个不幸的日子便是五月初五。

听了粽子的来历,该听赛龙舟的来历了。

当时百姓们舍不得屈原,便四下寻找。顺着河流一直来到洞庭湖也不见踪迹。后来人们把竹筏改造成了龙的摸样,因为鱼虾怕龙,便会四处散开,不去碰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儿童还要佩戴香囊。香囊不但可以驱邪,而且做工精美。里面有:香药、雄黄、朱砂等配料。先把这些配料用丝巾包起来,然后再用五色线缝制,真是芳香四溢。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4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十二月初八,2015年元月27日 释迦摩尼佛成道日!我国老百姓即有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过“腊八节”的风俗,这是由中国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一个典故:在殊胜吉日:祈愿佛日增辉,正法久驻,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众生解脱!

【过了腊八就是年】明天腊八节,古时,腊八是人们庆祝丰收、祭祀神灵祖先的重要日子。咱大连地区过腊八吃腊八粥的习俗在清末就已盛行。腊八前一天把豆麦用水浸泡待用,腊八晨起主妇煮成香喷喷的腊八粥,如果分给亲友食用不能过午。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来了,春节的脚步更近了,你期待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世界糖尿病日的来历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前身是1991年由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和世卫组织发起的“世界糖尿病日”,自1992年起在每年的11月14日举行庆祝活动。纪念Frederick Banting诞辰,他与Charles Best一起于1922年在发现胰岛素(用于拯救糖尿病患者生命的疗法)方面发挥了作用。

联合国糖尿病日的标志是一个蓝环――糖尿病的世界性的象征,它已成为联合抗击糖尿病宣传运动的一部分。这个标志是在2007年通过的,用以标志联合国糖尿病日决议的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七月十五中元节的来历及民间禁忌大全

全文共 1519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农历七月份,七月十五中元节马上到了,那么,中元节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七月十四。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会命令道观寺庙的道士和尚设普渡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有些地方,尤以中国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部分客家人的称谓,相对的中秋为八月半)。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每年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会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普济群灵。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民国时期,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七月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用道(道士)、番(喇嘛)、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七月十五中元节民间禁忌大全:

禁忌一:鬼节当天的阴气特别重,民间有说法,这天最好及早回家,夜晚不要停留于荒郊野外,不然很可能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

禁忌二:在鬼节的这些天,在吃饭的时候不要把两根筷子插在饭中央,这样好比是将香插在香炉中,犹如是在祭拜,这样非常不吉利,而且容易招来鬼魂分享你的食物。

禁忌三:鬼节的时候一定不要外出游泳或者玩水,以免发生意外。传说水鬼会到水边找替身,然后投胎转世。

禁忌四:外出时不要随意捡路边的钱财,因为这些钱可能是用来买通「阴官」的,当你捡起的时候,鬼魂会认为你是想要抢占他们的钱物,之后就会找你的麻烦,让你不得安宁。

禁忌五:不要轻易回头,当你外出到偏僻的地方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回头。即使听到有人叫你的名字,如果不是非常肯定是你熟悉的人的声音,那么你就一直往前走,以免看到不干净的东西。

禁忌六:鬼节的时候有很多祭品,而这些祭品是用来祭祀的,而不是随便让人拿去吃的。如果你胡乱拿来吃,那么很容易祸从口入,为自己招来厄运。

禁忌七:中元节当天一定不要披头散发睡觉,不然会被在外游离的鬼魂认为你是「他们」的同伴,从而来到你身边,给你带来不祥、灾祸。

禁忌八:中元节各家各户焚烧冥纸是必做的事情,而这些明显是烧给鬼魂用的。如果你在路上行走的时候,乱踩乱跳在冥纸上,会让鬼魂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不敬,会惹怒「他们」,给你带来不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元宵节的来历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人民传统的元宵节。每逢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挂彩灯、放焰火;大街上高挂千万盏琳琅满目的花灯,东北和新疆等寒冷地区,还要制作千姿百态的冰灯,到了晚上,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品尝各种元宵的风味。那么,这个有趣的节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元宵节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古时候,人们称元宵节为灯节、上元、灯夕或者灯期。因为上元之夜,又称为元夜或元宵,因此后人才管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其实正月十五这个节日,起初是由灯引出来的。

西汉以前,皇帝的宫殿里到处是花花绿绿的宫灯,汉武帝在创造《太初历》时,就把正月十五日作为一重大的节日。每逢这一天,皇宫里的所有灯盏,都要大放光明。当时,元宵节玩灯、赏灯,还仅仅局限于皇宫,并没有形成一种民间风俗。元宵节成为万民同庆的灯节,是以后的事。

过去每逢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皇帝还要大宴群臣,酣歌曼舞,彻夜游乐。因此,当时的玩灯、赏灯,是一种独特的享乐。当时,首都长安规定,每天夜晚街鼓鸣响之后,所有人不许在街道上走动。但是,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夜晚,长安城内却允许人们上街观游,尽情欢娱,直至天光大亮。这样一来,元宵节的玩灯、制灯、观灯,便逐渐形成了一种民间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写春节的来历英语作文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来历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 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Lunar New Year , the most solem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festivals. First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unar calendar, known as the Moon, commonly known as "New Year" and "New Year."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Spring Festival, which originated in the Shang period the year draws to a close servicemen and the memorial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Chinas Lunar, 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yen ancient name, Yuan-chen, a copy, is Emperor, the New Year Day, which is commonly known as Day of the Republic. switch to the Gregorian calendar, the calendar on January 1 as New Years Day, January 1st called the Lunar Spring Festival.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圣诞老人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圣诞老人的来源要追溯到上世纪,正如我们所知,他是不同传说和神秘人型的结合体。

圣诞老人的前身是土耳其西部港口城市伊兹密尔的主教尼古拉斯,他生活在公元4世纪,是为善良、慷慨、对孩子们非常好的有钱人。东正教尊重尼古拉斯,视其为创造奇迹的人。

在德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尼古拉斯被称为“圣诞老人”,在英国被称为“圣诞父亲”,被美国的荷兰移民称为后来的“SantaClaus”。

孩子们都想知道圣诞老人住在何处,他们何时会收到礼物?答案通常是圣诞老人住在北极,他的作坊生产圣诞礼物。1927年被孩子们称做“Markus叔叔”的儿童节目主持人MarkusRautio第一次透露:圣诞老人生活在拉普兰的Korvatunturi。

位于芬兰东部边境地区的Korvatunturi发现了一只类似于野兔的耳朵,事实是圣诞老人的耳朵,它用来聆听孩子们的愿望。斯堪迪纳维亚的传说中讲述了圣诞老人和助手小精灵门的历史。

上世纪结束时,北半球不同关于圣诞老人的传说汇总成同一版本——白胡子老人为孩子们发放礼物,之后返回芬兰拉普兰的Kornatunturi。

1950年开始,圣诞老人快乐地逗留在napapiiri,除了圣诞节还要和孩子们及年轻人进行沟通。越来越多的人定期拜访圣诞老人,1985年,他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每天圣诞老人都来办公室倾听孩子们的圣诞祝愿并和他们沟通交流。圣诞老人村是圣诞老人的主要邮局,它接收全世界孩子们发给圣诞老人的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三味书屋”的来历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12岁进“三味书屋”私塾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先生后来曾著文《从百昔园到“三味书屋”》回忆这段经历。

“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是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先生定的名。当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紧“三余”的时间攻读,董遇解释“三余”为:“冬者岁之余,认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寿峰岚先生据此为书屋定名,意在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勤奋读书。

后来寿峰岚读到苏轼赞扬董遇“三余”的诗句:“此生有味在三余”。细细玩味觉得“三味”比“三余”好,“三味”者“读经味如稻引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养学生读书兴味,引导学生积极苦读。读书三味,其乐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小年的来历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过小年祭灶的食品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二。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

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

为国际劳动节。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 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五一劳动节,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关于“五一劳动节的由来”是这样的: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

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1921年“五一”前夕,在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邓中夏等人创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里,工人们学唱《五一纪念歌》。其歌词是:“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热血,为他牺牲,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扫除净,记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红旗飞舞,走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这首雄壮有力的歌,是由长辛店劳动实习学校的教员和北京大学的进步学生共同创编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乞巧节的来历和习俗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七月初七日为七夕节,亦称“乞巧节”、“少女节”、“情人节”。

七夕节,主要是庆贺天上牛郎与织女的一年一会。来源于神话故事,民间习惯称为天河配。

依照七夕节天上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山西民间有扎像庆贺之俗,就是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代表牛郎、织女相会。在像前敬献瓜果桃李以示祝贺。星汉灿烂之际,如果看到天河中有奕奕正白气,闪耀着五色的光芒,就被认为是牛郎织女相见的征兆。旧时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织女恩赐。据说牛郎织女是勤劳的化身,所以跪拜者求农求织求婚均可。求金求银求暴利则要适得其反。一人只能乞求一事,求多则不灵。在吉祥征兆面前,连续三年诚心诚意乞求一事,则必然应验。山西气候,七夕前后多降雨,能够连续三年乞求一事当属不易。民间传说,七夕节如果天上降雨,就是牛郎织女哭诉衷肠,预兆着夫妻和睦,家庭兴旺。

七夕节里,姑娘媳妇还有许多向织女讨教手艺的活动,称为乞巧。

晋南地区习惯用当年产的新麦秸编成一座桥,配以牛郎、织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鹊等编织物,置放案头。或是用彩色纸,剪成上述景物,贴在墙上。祈祷后,拿七根绣花针,用彩色线来穿针孔,能够一次顺利穿过七个针孔者就被认为乞得了巧。

曲沃县盛行男、女孩童以星星草、香节投水乞巧。

晋北地区习惯白天在院里晒一盆水,因微尘飘落,盆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膜。将绣花针涂油以后,轻轻放置水面,能够飘浮者则被认为是乞得了巧。

晋西北地区是在盆水中放置豆芽,将节前生好的豆芽,放置水面。在阳光照耀下,经过盆水的折射,水底倒影会显示出各种动态,或蜈蚣、或水蛇、或水狗、小鸡。倒影显得越复杂越逼真,意喻艺巧越多。

晋东南地区女孩子,七夕节要逮一只吐丝的蜘蛛,圈在匣子里。第二天观察蜘蛛的结网疏密状况,越密乞巧越多。

与少女一样,少男在七夕节也要向牛郎讨教耕耘本领。

晋南地区,习惯在木板或石板上覆土,土上制作茅屋小景,屋旁作成田园。田地中种粟生苗,称之为“谷板”。

晋北地区习惯将小麦及各种豆类用水浸泡,促其生芽。七夕节,用彩线缠芽,称之为“种生”。

晋西北牧童要为耕牛编戴花环,称为“老牛过生日”。

晋东南流传有夜深人静,躺在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的说法。

七夕节,民间喜用白面或糕面加油、糖、蜜做成各种糖果,称为巧食。山西境内,家家要吃西瓜,喜欢在西瓜上刻画花纹图案,称为“花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圣诞节的来历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圣诞节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节日。一般认为12月25日作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4世纪初,1月6日是罗马帝国东部各教会纪念耶稣降生和受洗的双重节日,即上帝通过耶稣向世人显示自己。 这一天又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意味着万物复苏的开始。可能由于这个原因,罗马教会才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后来,因为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 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而庆祝活动之热闹与隆重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12月24日平安夜、12月25日圣诞节的主要纪念活动都与耶稣降生的传说有关 。

耶稣降生是这样的;一天,天使加百列奉上帝的差遣,来到玛利亚家,对她说:“玛利亚,你不要害怕,你在上帝面前蒙恩了,你将怀孕生子,要给他起名叫耶稣。他将成为无与伦比的人物,被称为上帝的儿子,继承大卫的王位,他的王权也是没有穷尽的。” 玛利亚不解的问:“我虽然和大卫家族的约瑟订了婚,但他还没有娶我,我怎么能怀孕生子呢?” 天使回答说:“上帝无所不能。你的亲戚伊丽莎白已经上了年纪,但是上帝仍然让她怀了男胎。”玛利亚于是不再怀疑,她说:“我是上帝的婢女,原听从上帝的安排。”天使加百列传达完上帝的旨意,就离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压岁钱的来历

全文共 902 字

+ 加入清单

版本一:

旧时除夕有守岁、辞岁的习俗。是夜,祭祀祖先,合家团聚欢宴娱乐,最后辞岁时,长者上坐。受下辈礼拜,礼拜完,由长者散给小辈财物。这就是所谓的「压岁钱」。

版本二:

压岁钱最早出现于唐代宫廷内。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内廷妃嫔,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王建的《宫词》说:“工人早起笑欢呼,不识阶前扫地夫,乞与金钱急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边树;寒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金钱。”足见唐代宫廷内春日散钱之风昌盛。

又据《资治通鉴》卷廿六中记载,时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王建《宫词》也有描写:“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洗儿钱除志喜外,主要还是长者给新生儿镇邪去魔力的护身符。赐钱新生儿的风俗逐渐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宋代成为民间重要风俗之一。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立春日为春节而代之,不少原立春日风俗移到正月初一的春节上,洗儿钱风俗又和春日散钱风俗混合在一起,演变为今天所见的压岁钱风俗。

版本三:

大年除夕的晚上,很多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为什么会得到压岁钱呢?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里出来,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大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灯不睡,这也叫做“守祟”。

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这年三十晚上,为了防止祟来侵扰,这对老夫妻不睡觉,一直逗着孩子玩,他们用红纸包了几枚铜钱,包了拆,拆了包。但随着夜渐渐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着了。这对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几枚铜钱放在他的枕边。老夫妻年岁大,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来那祟该不会来伤害他们的孩子了吧!可他们刚一睡着,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妖就进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头的时候,突然孩子枕边发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很快,这件事就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秋节趣味灯谜的来历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佳节,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事件很美好的事情。然后一起到庙会上去猜灯谜。大家可知道中秋为什么要猜谜?下面为大家讲解关于中秋节猜灯谜的由来:

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糯米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也是一样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节日。吃月饼也是过节的另一种风俗习惯,每年的这个节日都会有很多人在网上进行月饼团购、月饼批发,将它们送给自己最喜爱的人。故月饼乃寓意团圆之意,直到后来月饼制作的方法是由唐朝引进之后便广为流传至今,月饼的品种直到今日也不计其数,月饼的品牌也发展的迅速,尤其是玫瑰月饼,它的制作工艺堪称精湛,不仅做出来的口感好,它也是给我们带来全家团聚在一起赏月的喜悦之情,在赏月时,人们都会有很多的活动要做,例如:猜灯谜、看电视等。

灯谜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从隋唐时期随着诗歌的兴盛,猜灯谜也不断地浮出各家各户,并成为一种宠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我国的灯谜源远流长,是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的智慧和结晶,它源于生活,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智力活动游戏,也用于生活,它也吸引着天南地北各行各业的爱好者,启迪智慧的同时又获得了美妙的喜悦之情,增长人们的见识。

从宋代开始,一些知识分子常在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之夜将谜条粘贴在各种花灯之上,吸引路人来猜出灯谜的答案,因此,“灯谜”就是由宋代引进而来。到清朝以后,谜风更盛,为了发扬灯谜一事曾涌现了很多猜谜的人才。到了旧社会,由于谜家大都是士大夫阶层,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强调风雅,排斥民间灯谜。直到辛亥革命之后,灯谜被分为南宗北派的两种不同的风格。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的文艺艺术下,谜猜谜做的灯谜日益完善丰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直到后来灯谜的活动更加蓬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取长补短”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现在都认识“取长补短”这则成语,也明晰了它的基本含义: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通俗地说:就是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学习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可是,大家知道“取长补短”的来历吗?那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这要追溯到古代战国那个时期,有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叫滕国。由于那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弱小的国家总会受欺负的。为了自身国家的安全,滕国只能寻求大国的帮助。当然,滕国的国君意识到:要为滕国的未来着想,只有自身富强起来,而不能总依赖他国的庇佑。

就这样,他思来想去,和大臣们探讨商议,也没有想到可行的办法。后来,他听说著名的思想家孟子经过这里。孟子非常有学问,而且见解独到,必定有强国良方。

孟子就劝滕国的国君施仁政,效仿尧舜,而且又说到:“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意思就是要他发挥地区优势,截取长的地方补上短的地方,必然使滕国强盛起来。滕国的国君听了没有妄加评论,只是微笑应付。

此后,“取长补短”一词就一直沿用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圣诞节的来历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圣诞节来自西方,这就是笼统圣诞节的来历解释。圣诞节不是中国本土的节日,是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借来的一个节日,不过现在圣诞节的红火也是有目共睹,商家赚钱,消费者赚心里享受,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了!

圣诞节,一个令大多数小孩兴奋的节日,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圣诞节虽然是一个美好的节日,但谁又知道圣诞节是什么来历,为什么要举行圣诞节呢?那就让我来给你介绍介绍吧!

教会开始并无圣诞节,约在耶稣升天后百余年内才有。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各异。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就流行起来了。

现在你知道圣诞节的来历了吗,如果还不知道的话,你就上网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皮鞋的来历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一位国王忽然心血来潮,要到那些偏远的乡间旅行。结果因为道路崎岖不平,遍地碎石子,咯得国王双脚疼痛难忍而败兴而归。等回宫后,气急败坏的国王一边揉着青紫的双脚,一边愤愤不平地下了一道圣旨:“把全国的道路给我用牛皮铺起来!”而且他还颇有“人文关怀”,认为这样大动干戈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全国百姓的双脚着想……于是越想越觉得应该铺路。

可问题是就是把全国的牛都杀掉,也不够用来铺路。然而圣旨如山倒,谁敢不从?于是百姓们只得摇头叹息。这时,有一位聪明的仆人斗胆向国王进言说:“与其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牛,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双脚呢?”国王如梦方醒。

当我们的前进目标遇到阻碍时,与其去“愚公移山”般地改变外界,不如“反求诸已”,去首先改变自己——同样,当我们要进入的市场尚不成熟时,与其做一个栽树与人的先烈,不如学会调整自己的目标与节奏——同样,当职业经理人进入一家新企业,发现诸多看不入眼的“怪现象”时,与其螳臂挡车地去改变企业,不如先改变自己,融入进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七夕节的来历100字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午”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可是,你们知道端午节来历吗?且听我来解答吧!

秦朝时期,一个楚国的臣子,名叫屈原,他是我国最早的爱国诗人。在秦国吞并六国的前夕,屈原被楚王流放,且忍受不了楚国即将灭亡的情况,悲愤交加,报石投泪罗江以身殉国。江边百姓知道了屈原投河自尽的消息后,纷纷划船去打捞屈原的身体,这就演化成了赛龙舟的习俗。因打捞未果,为了不让那些小鱼小虾把尸体吃掉,人们把饭团、五谷杂粮投进江里,好让它们吃饱了不去吃屈原的身体,这就演化成了现在的吃粽子的习俗。

说起吃粽子,我想起上次过端午节的时候,我和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包粽子的情形。

妈妈会报四角形的粽子,还向我炫耀,我也跃跃欲试。我先拿出粽叶,包成一个锥形,把花生、蜜枣、红豆放进去,再放入米,把粽叶一合,绳子一绑,成了!一个奇丑无比的粽子映入眼帘。我想:虽然不好看,但也是我的“作品”,离成功就不远了。

下午,妈妈又带我去看划龙舟,比赛一开始,顿时锣鼓喧天,队员们都奋力划着船,鼓手也都奋力地击鼓,又快又响、震耳欲聋。随着一条红色的龙舟冲过终点,比赛也告一段落。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既能品尝美味的粽子,观赏有趣的龙舟赛;又能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体会和感慨屈大夫的满腔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