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中理想的议论作文的题目(实用20篇)

浏览

591

作文

172

以补为题目作文高中

全文共 1101 字

+ 加入清单

“叮叮当,叮叮当——”一阵强烈的金属撞击声划破了寂静。已是日暮时分,我倚在公交站牌旁等公交车,一边计划着即将到来的周末。街的对面,有一位卖糖的老人,用手中的工具敲打着叫卖,勾起了我的思绪。

那位老人卖的是一种麦芽糖,米白色,甜而不腻,回味悠长。因为卖时要用小锤敲成一小块小块的,便于吃的时候方便。所以敲时会发出“叮叮当”的声音,因此我们这儿把这种糖称为“敲敲糖”。

那位老人慢悠悠地向前走着,生意似乎很是冷清,路人纷纷从她身边走过,有的转头看一眼,有的视而不见,似乎都没有想停下匆匆的脚步。

以前,“敲敲糖”可是我们这些小孩的爱物。

每逢冬天,特别是过年前,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卖糖的人,随处可以听见“叮叮当”的声音。卖糖的人常把糖装在箩筐中,最上面放一个板子,买糖的人紧围在旁边。一把小锤子,一块形似弓的铁片,便是他们手艺的全部家当。他们会根据买的量,先敲下,然后将其敲成大约1厘米的正方体。敲时,他们用铁片压着,用小锤敲打铁片,很轻松就将糖切下。因为麦芽糖自带粘性,装袋时会撒一些“炒面”,以免粘在一起,影响口感。

我们一家老小都很喜爱“敲敲糖”。每每听到巷子里传来“叮叮当,叮叮当——”的声音,我就会拿上点零钱,飞奔下楼,买上一块两块。然后,边往回走边细细地咀嚼,品味敲敲糖那份独有的甜香。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味蕾上那种舒服的感觉,那么悠远,那么享受。真还想尝尝这记忆中的味道。如果不是正在等车,我真想买块老人的糖。

“嘀——”公交车来了,我上了车,坐了下来。公交车开得很快,不一会儿追上了刚才那位卖糖的老人,“叮叮当——”的声音又传了过来。我透过车窗看去,依然没有人买糖。我突然感到有些心酸。也许她家境贫困,卖糖是她生活的唯一来源。也许,是祖传的手艺,她不想就此在她手中失传;也许……

想着想着,我又有些隐隐担心。“敲敲糖”是我童年记忆中的一部分,是家乡美食的代表,也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小部分吧。可这些,现在却渐渐被人们所漠视。不光是糖,我们的戏剧文化,剪纸艺术,等等等等,似乎都不受年轻人欢迎,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潮流。这样继续发展下去,很多传统的优秀的东西,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

传统和现代,不应该是对立的。我们是应该补一补传统这一课了,我们应该把古老的文化补起来,发展它,让它融入现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新的时尚。我真不希望,像敲敲糖这样一类滋养了我们千百年的传统的东西,就这样成为绝响。

到站了,我走下车。阳光依然洒满大地,明亮,闪耀,让人感到暖融融的。只要我们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让它与时俱进地新生,它一定也会像眼前的太阳,发出闪耀的光,照亮大地。

“叮叮当——“耳边似乎又传来了清脆悦耳的声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理想如梦作文高中生版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我羡慕那些有远大抱负,追求理想,勇攀高峰的人。

千古传奇人物——李白

在受皇帝召见时,为自己登上仕途之路而欢雀。高唱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就算遭受馋毁,却依然坚定信念,相信终有一天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以奔放的的激情,豪迈的气概,吼出“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使他的诗产生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

虽幼年丧父,生活贫苦,但为了理想长期周游列国,就算当时的各国列强不接受他的思想,也仍然坚持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教育大众,以“仁”感化苍生,终得留名青史。正是这般坚持,不放弃理想筑造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伟大的思想家、进步的政治家——屈原

坚持要在楚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等到他遭到排斥陷害,并料定实现自己的主张无望时,宁死不屈,最终以身殉国。他将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都溶铸他的诗篇中。“虽九死其忧未悔”的坚贞不屈,方才令他坚守情操,不得跳江自尽。这样无畏追求理想正是我所崇拜的。

古代史学家——司马迁

“就极刑而无愠色”忍受了奇耻大辱,被放出狱后却更加发奋写作《史记》,把全部生命、情感都倾注到自己的着作中。用尽毕生精力,却追求理想。

鲁迅,弃医从文,为了复兴中华以笔为刀剑直刺敌人心脏,唤醒中国人的良知。这就是他伟大的理想,并且做到为这疯狂献身,甘做孺子牛。

王维一样,站在前线眺望远方吟唱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昌龄一样,远去边疆保家卫国,站在城墙上吼道:“黄金百战穿三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花有更多的人这样勇敢,勇敢地追求理想,才能写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样的句子。

关于理想,谈的很多,虽有破碎的虚空,却总能给人带来一丝温暖,一丝期待。从古至今,多少人为了那一丝温暖头破血流,宁死不屈,终不得归隐青天山。但为理想执着奋斗的追求,死已不算什么。这就是理想的魅力。“恢恢,试问青天我是谁?飞飞,上的青天霄咱让谁。”像常伦这样自信,只有有理想这人才能做到。

怀揣理想,我们还是苦行者,最清晰的脚步是踩在最泥泞的路上。为了理想而奋斗,当攀上高峰就会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理想与目标的作文高中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理想,是人生的路标;理想,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理想,是坚定不移的信念。

人要有理想,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抱着一颗坚定的心向繁衍希望的彼岸奔跑,哪怕摔个遍体鳞伤,哪怕追个筋疲力竭,也无怨无悔。人不能没有理想,就像黑夜中航行的小舟不能没有明亮的灯塔,溯游而上的中华鲟不能没有坚定的信念。

人有理想,才能塑造美好的未来。中国乒坛名将邓亚萍,正是因为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从五岁开始苦练球技,大胆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才最终走出中国,称雄世界,写下了体育界的神话。如果没有理想,人们就不会懂得付出,也就不会在付出的过程中自我完善,更不可能奏出美丽的生命乐章。

人有理想,才能追求不泯,意志不衰。中国第一代残疾人大学生穆建新,以音乐事业为理想,付出了半生的青春。在不公的命运面前,她没有低头,没有埋怨,拖着病残的身体,抱着坚定的信念到处求学。她在困难面前永不言败,孜孜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最终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残疾人艺术团。如果没有理想,她怎么能在命运的坎坷和社会的质疑中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人有理想,才能创造耀眼的辉煌。美国第45届总统,自他向全世界发出将参加美国总统竞选的宣告后,便明确了自己的理想。经过持续两年多的角逐后,他以其精辟的言论和独到的见地赢得入主白宫的权利,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的美国总统,辉煌了历史。如果没有理想,他怎么能坚守信念,激战到最后?

没有理想,就像一次漫无目的的旅行,没有目标,自然就忽略了途中美丽的风景。理想,是明确人生方向的罗盘,指引人们寻找人生的意义。

人要有理想,要朝着理想勇敢地前行!

[理想与目标的作文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为理想而奋斗高中作文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凤凰为了展开翅膀的那天而接受了寂寞的煎熬,蚂蚁为了无忧无虑的生活而接受了命运的挑战。而我,为了自己的理想,正在艰苦奋斗,努力拼搏。

理想,是每个人心中一盏不灭的灯,自从我来到这个世上,它就一直照亮我前行的路。理想,给予我勇气和力量,在每一次跌倒后总会让我挺起胸膛。

小时候,每次看到电视上那些站在芭蕾舞台上的小女孩跳着梦幻般的芭蕾舞,我就理想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芭蕾舞台的中央,跳自己喜欢的舞蹈,为了这个理想,我跌倒过很多次,痛过、哭过,但每一次我都会抬头望望天,试着让眼泪回到眼眶里,我拼命地学、拼命地练,就是希望自己也能当一次小公主——站在那梦幻的舞台上完成自己的理想。

开始长高的时候,我有一个理想,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尖子生,拿到很多的奖状,回到家能受到家人的表扬,在学校能受到老师们的肯定,在同学之间能有鹤立鸡群的表现,在大家眼中能成为一名公认的好孩子。但是,渐渐地,我发现实现这个理想并不能靠要耍耍孩子气。于是,我学会了奋斗。

再长大一些,我就被妈妈束缚了,再也没有了小时候野马似的自由,她告诉我:“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别再想那些没用的东西了。”我每天就只知学习,似乎遗忘了我还有一个理想没有完成。每次考完试,我都会把成绩单拿去给爸妈看,我以为他们会夸奖我,但结果不是这样,他们每次只会叫我努力再努力,根本不理解我。

上了初中,我不再听他们的话了,我已经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了,我有了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个性,我的学习也落后了,妈妈一气之下扇了我一个巴掌,这是妈妈第一次打我,我伤心极了,我想不通她为什么打我,我躲进卧室,一直呆到了深夜才出来,听到妈妈的房间里有声音,我贴在房门上听到:“这个孩子现在越来越难管了,以前她一直很乖,现在却变成了这样,真是让人操心啊,今天打她的那一巴掌,打在他身上,痛在我心里啊!”说完后妈妈哭了起来。

我也终于明白了,他们一切都是为我好,而我,却让他们操碎了心。

我又为自己定了一个新的理想,那就是要好好学习,考上高中,考上大学,让家人过好日子,现在大家都觉得我变了,也只有我知道,我已经错过了一次,现在不能再错过第二次,我找到了我一生的理想,为了自己的理想,我应该去努力,去拼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以心为题目高中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颗心: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拥有一颗正义的心;能宽恕他人所犯错误的人,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对于每一件事都要斤斤计较的人,拥有一颗狭隘的心……在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心随处可见。

在饭堂中,我们常能看见身上挂着“青年志愿者”红色绶带的同学。他们每天中午都早早地来到饭堂,抛开一切饥饿和劳累,全心全意地投入秩序维持的工作之中。遇到困难,他们坚持;遭到批评,他们忍受。他们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我们服务,因此拥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

在街道上,偶尔会因为不小心碰到别人,我们都会以一句简单的话表示歉意,这是最平常不过的。而有一些人却要小题大做。他们为了向路人夸大地表达出自己的“委屈”,当场“教训”别人。即使别人不停地弯腰道歉,也不肯善罢甘休。路人都停下脚步,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希望能够相互谅解。双方的脸都通红通红,他还是咬住不放。因此他们拥有一颗狭隘的心。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好胜心强又容易妒嫉别人的人。当别人某件事情比自己做得更好,他们心中十分羡慕,又十分仇恨地注视他人的成就。因此他们拥有一颗妒嫉的心。

拥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友善之心,上天将给予他们的是赞美的声音;拥有一颗丑恶的卑鄙之心,上天会给予他们的是惩罚的恶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感恩母亲的高中作文题目和开头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题目有 1 用什么回报您————母亲2 妈妈,我想送你温暖 3 母爱 4永恒的母爱

开头有 1 有一种情感 它是与生俱来 没有条件;绵绵不绝的 它是母爱;有一个人不管你给她的回馈是什么;她永远爱你 无论你成功和失败;她的名字叫—母亲。三毛曾写过一篇《守望的天使》,文章说,每个人生命中最真最诚的天使是自己的父母,天使终其一生舍尽全力来为自己的孩子挡风遮雨。

2 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那就是母爱!世上有一个人最值得我们回报,那就是母亲!

3 感谢你在我的童年里撒下欢声和笑语,每时每刻都在为我着想。感谢你们为我所作的一切,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4 爱我们的父母吧!因为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感谢我们的父母吧!因为我们想要一片树叶,父母却给了我们整个蓝天!

5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6 树叶在空中飘荡,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

7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她的温暖,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险何境,都能感受她的心跳,你快乐,她幸福。你悲哀,她哭泣。只有她,永远不需要珍藏却永远不会忘记

[感恩母亲的高中作文题目和开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崇高理想的高中作文我为梦想而着迷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任何一个成功者的心中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梦想驱动着他前进,梦想让他不畏艰难,梦想让他敢于挑战权威,梦想让他锲而不舍,伟大的梦想造就了天才,并促使这些天才追逐自己的幻想和梦想,最终走向成功。

梦想是进取的目标,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和一种深深的企盼,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因为有了飞翔的梦想,莱克兄弟发明了电灯;因为有了探索宇宙的梦想,加加林成为第一位从太空看到地球的人,而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实现了人类拜访月球的梦想,梦想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神奇。

也许,一个人可以失败,可以遭受挫折,忍受不幸,但不可以失去梦想。没有梦想的人就像鸟失去了双翼,船失去了双浆;放弃梦想的人就等于放弃了成功,放弃了生命闪光的机会。为了梦想的实现,多么勤劳、智慧、热爱生活的人们在作出坚持不懈的奋斗,无论道路多么崎岖曲折,不管河流多么湍急汹涌,都不能阻挡人们追逐梦想的脚步。

“有梦想才有可能!”这是央视的一句广告词,言外之意就是说梦想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基石。为梦想着迷,让我们带着梦想上路,因为有了梦想,前面的道路才格外宽广。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荫。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树立信念,放飞梦想,你将能随它一起到达美丽的地方,树立信念,放飞梦想,你将拥有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让梦想飞翔,让信念开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的理想400字高中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有了理想,才有了目标,有了理想,才有了光芒,有了理想,才有了源源不断的斗志,有了理想,才有了自己忠实的灵魂。

大千世界中,任何事物都有自己远大的理想,花的理想是开出最美丽的花朵,展现出她优美的姿态,雏鹰的理想就是展翅高飞,在一望无际的广阔蓝天下,自由飞翔。傲雪开放的梅花,只想在风雪的拍打下锻炼的更加坚韧,人也一样,个个都抱有胸怀大志,抱有修身,养家,治国,平天下,等伟大理想。这会使我们去奋斗一生。曾幻想当画家画出生命的色彩,曾梦想像军人一样,保家卫国,但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动人心弦的著作。自从读了生命幻水这篇文章,我完全被作家写出的文章震撼了,水是平凡的,可做加把它写得富有活力,给人深刻的启迪,流连忘返。同作家的眼里看世界,我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境界,生命的精彩和价值都从这里展现出来 。听落花的声音,看喧闹的世界,想平凡的小事,做想做的事情,随心所欲的境界,只有在文章里才能展现出来吧,犹如从天而降的使者,引领我走向自己的梦想之路,而奋斗终生!

雏鹰不经历生死崖上的生死考验,怎能展翅高飞,花蕾不经历风吹雨打的暮暮朝朝,怎能竞相开放,柳条不经历寒冬的肃杀,怎能一夜抽出新芽?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彩虹,经历了磨难,才能够成功,为了我的理想,去战!王道之也!Go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中生作文:理想之花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一朵“理想”的,或鲜美灿烂,或枯萎凋零,不同的花,不同的人生……

理想之花,用务实来蕴育。郁金香,鲜红的花边镶着金粉,它用它倾国倾城的姿态征服了天下的人,试问,在一堆黄土地中能种活它吗?亦如理想,要想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务实”二字最为根本。

陈天桥,网游业的巨头,总结自己的第一句话便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正如他说的这样,盛大的发展就是一个务实向前推进的过程,没有过大的目标,因此不会重重跌落,才使盛大一步步成长、壮大。正如我们,要想成功,实现理想,首要的是树立一个容易达到的目标,然后,不断奋斗。可见,“务实”二字实为重要。

理想之花,需用脚踏实地奋斗来浇灌。2008年,一位巨星点亮了奥运会场水立方,那金灿灿的8枚金牌书写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他就是菲尔普斯,菲尔普斯从小便有一个理想,要拿奥运会金牌,于是人们便看到了一个一年四季,除了睡觉吃饭外都在泳池里训练的男孩,日复一日的刻板训练,使他的能力不断提高。但也有好几次,他因承受受不了训练强度而愤然离池,却又在心中理想的引导下默然回到泳池,终于,他获得了全胜,那一刻,他也感动的哭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没有付出行动的理想不是真正的理想,从现在起,开始脚踏实地奋斗吧,为了你的理想之花,为了你灿烂的明天。

理想之花,需用坚持来呵护。“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那掷地有声的回答注定了他不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就是共和国的伟大总理——周恩来。小时候,他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长大时,他为中华之复兴而努力;老年时,他为华夏之富强而奉献。在他的心中,祖国、人民高于一切。老年的总理常常回忆:他的人生是对最初理想的步步坚持,他的心中只有中华民族,他用他的行动完成了对自己的承诺,他是“行动上的巨人”。

理想之花,那般灿烂,那般美好,但在那娇艳欲滴的背后却是务实、奋斗、坚守铸起的一个个支杆,一份份支持。唯有现在,唯有努力,才有灿烂美好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们的理想高中作文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理想——一个抽象的名词,他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叫理想,才能实现理想?没人可以解答!但是又有为了追求理想而努力拼搏过的人!高考一个实现理想最便捷的途径,使他们、我们、你们,拼搏过、拼搏着、要拼搏!

一年一度的高考紧张氛围又像龙卷风似的刮了回来!高三在拼搏——面对高考,高二在拼搏——面对会考与高考的来临,高一在拼搏——面对第一次历史的纪录!作为经历过第一次,面临高考的高二学生,面对理想,想到的似乎就只有——渺茫!高一刚刚实现了理想——考入高中,高三面对理想——选择着他们的学业,那么高二呢?面对理想,我只有沉思!

看着满楼道的各个学校的招收简章,个个疲惫不堪的高三学姐们,心里冲满惧怕!我们的高三会是什么样子?

明知道时间无法停止,却依然一次又一次,固执地,许下漂亮的心愿! 有人说到“别孩子气了,成熟一点,别幼稚了,稳重一点!”从此丢弃那颗童真的心,做大家都希望我做的成熟而稳重的人。给自己想出了无数个理想,约束自己,为理想而奋斗。然而,实现理想一定会经历险阻!慢慢的,头上长出一对敏感的触角,一不小心,它就轻易受伤,我只好难过的躲到没有人的地方,苦苦的思考,让触角变得不敏感的方法——实现理想!

站在这个城市的傍晚车站,看着昏黄的路灯,看着对面灰色的高楼,看着落叶忧忧的荡落下来,心里忽然有一种莫名的感伤:这样忙碌的生活究竟还有多久,而我那颗空洞的心,究竟应该怎样躲藏!理想——到底还有多久,多久才能实现?

每晚当我躺在床上都要回想一下今天所发生的事,假如快乐,我会将它记入“史册”,假如悲伤,我会劝导自己“要睡了,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今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明天——离我的理想还有一步之遥”!

蓝的天,白的云,绿的草——平凡而又简单,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一路奔跑,也一路欢畅,其实快乐就是这样简单!只是心要学会释放!那种从心底深处发出的微笑——洋洋洒洒落了我一身!我们的理想到底是什么?你明白了嘛?它就是快乐的生活!

我们追求的理想,其实并不遥远,他就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的心学会释放,我们的理想,就会在你不经意间实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中生作文:理想之花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朵理想,而我的理想之花正在酝酿开放,我等待着,等待着我的理想之花美丽的色彩。

是一章略带忧伤的文字,我在此处读到了莫名的孤寂;是一阕铿锵之言,我又感动于这份面对生命的淡然。体味着作者的心境、感受着笔尖倾泻的心情。心底,水光潋滟,视线跟随笔者而旋转;湖面,波光粼粼,文字随着它们的流淌而铺张……

从哪一刻开始,你教会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课:学会倾听。读天南海北作者的文字,听春夏秋冬四季掠过,我在香山之上听你说大千世界的无奇不有;我在雅鲁藏布峡谷之巅听你诉说酥油茶与青稞酒的热情好客;我在梦里几度遇到你,你隐着纱、那心的纯净,却早已印在了文字之间……于是,我情有独钟,对笔尖留下的残墨。

安徒生用一生,写下了感动了一个小时代的震撼童话;林海音在垂暮之年道出了老北京当年的风貌;还有水乡不露真名的隐士巨作,文字就缓缓流淌,而读者的我,则用一生去铭刻。

我记不清是在哪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做一个对的起读者的写文者。”哪怕是一章不足三千的文字,也需要笔者付诸一切心血。于是,文字在心底萌芽,或许是这句话的魔力,我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这样豁达、游离在山水之间、这般沉醉于字里行间的歌颂者。我歌颂山水,是它们的存在让灵感泉涌;我歌颂世间真情,暖阳当空之时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惬意……不觉间春天将至,我静待花开绽放的那一刹。

因为这是我的理想,因为写文、勾勒生活是我所追求、心之向往。所以我努力着,努力充实着自己,在文字汪洋中小小的期盼,某一天,我是不是也可以拿着自己写下的一本书,去怀念每一个为之奋斗的今天;所以我奋斗着,奋斗那个梦里也幸福的明天,在生命长河里哪怕短短的一页也好,至少在暮色之年,我也可以骄傲的说:“小时代的梦想,我曾承诺,也曾实践。”

某一天,我会努力做到那位笔者所说的一样;某一年,我也可以用自己的心情去诠释江南的斑驳古墙、用自己的笔触带文字遨游在天连水碧的殿堂;用自己的故事去写一首小诗,不需太过长,幸福在一瞬间,希望那一瞬间,可以在我的泛黄书页中定格、并被我珍藏,永世不忘。

坚信着,理想会用努力付诸实现;并向前着,为一个目标而勇敢的拼搏。键盘,敲击着我493日的风景;笔尖,书写着对过去的怀念、也教会了我珍惜今天。

或惆怅、或追忆、或聆听、或欣赏。文字,变幻莫测的天使,你悄然坠入了凡间,太多的憧憬让你并不形单影只。我很荣幸,能够成为你的另半边的翅膀,我知道,理想在春日开花,我为之努力并期待。

因为理想,所以追梦;因为追梦,所以生命里日光倾城。

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坚持不懈,我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放出不一样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理想议论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选择理想;青春,埋藏理想;成年,成就理想。——题记

理想是勇气,让海燕去搏击风雨;理想是决心,让野草战胜烈火;理想是力量,让鲤鱼飞跃龙门;理想是进取,让成功触手可及。

月照花林皆霰,李白引咎隐约现。李白也许永远都不是一个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也许永远都穷于仕途。可李白却永远保持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的自我与理想,李白的理想很简单,就是做好一个李白。李白游遍大山名川,超凡脱俗,仕途的穷永远也穷不去李白那飘逸浪漫的谪仙气质,也许正因如此。才造就了诗仙“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照出了那坚定的理想,照出了挥不去的洒脱,造就了一代诗仙美名。

形可役于穷,而神可役乎?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天地为棺真气度,俗事安能绊天人。理想,是永存在心间的,从不在乎穷苦。对于贫,庄子从来都没有否认,因为他有那颗秋水般的内心。庄子一生的理想,便是对达生的追求和对大道的理解,使庄子悟得贫非苦,乃是追寻理想之助力。楚夫之大,得之则富贵,唯庄可拒乎。庄子,也许只有安贫乐道,不坠青云之志的人,才能安于天地之棺吧。

此乃真名士,古人有此志,今人又尚岂如此。

巨人公司老总史玉柱创业之路几经多舛。史玉柱从小饱经生活磨难,创业之初,推出了脑白金,身价倍增,史玉柱这个名字很快响遍大江南北。或许史玉柱生来就是做大事的,史玉柱又开始准备建造中国最高的办公楼,可是由于资金和技术的不足,失败了,史玉柱又成为了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因为消沉,他沉迷于网络游戏,确在其中找到了商机,一款征途,又让史玉柱创造了奇迹。史玉柱说自己是一个着名的失败者,史玉柱一切成功和失败都是有缘由的。他之所以可以重头再来,正是因为有理想和信心。理想不就是动力之源么,有了它,才有动力。

英雄之心,永远不会被生活击沉,正如一切成功的人,用理想缔造了不可能。你永远不了解生活的下一秒,但是有理想,你就一定不会彷徨。

平凡亦有精彩,理想丈量成功。让心慢慢从生活的白云中涌出,不曾停止,伴着理想,追逐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中组初赛题目

全文共 6328 字

+ 加入清单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率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然而,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劝你不要那样做。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令我们无比震惊。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传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是这样的:

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300万儿童;在赞比亚,自2000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 100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上画着一个小女孩,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临着挨饿的危险。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和第一份传单不同,第二份传单展现了一个而不是数百万人的困境,看了这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2.83美元。这样看来,学生们愿意为了罗西娅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在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人们不愿关注那种泛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后再给这些学生看那两份传单。结果显示,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与事先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差不多。然而,看了第二份传单的学生在得知这种现象之后,平均每人仅捐了1.36美元,远远低于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鼓励学生们再想想反而使他们对罗西娅不那么慷慨了,但马里人民也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

学生们的反应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大多数人在面对贫穷等问题时的感觉。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慷慨,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身陷困境的7岁小女孩时。然而,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一样,我们在重新考虑之后常常失去信心:我们捐的那点儿钱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善款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这本书会让您再好好想想,如何摆脱那种“贫穷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感觉,从一系列具体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这一挑战。这些问题只要能得到恰当的定位并为人们真正理解,就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遗憾的是,关于贫穷的辩论往往不是这样展开的。很多侃侃而谈的专家并没有讨论怎样抗击痢疾和登革热最有效,而是专注于那些“大问题”:贫穷的最终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自由市场?穷人能够受益于民主制吗?外来援助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杰弗里·萨克斯是联合国顾问、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任,同时也是一位贫穷问题专家。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往往都气候炎热、土地贫瘠、疟疾肆虐、四周被陆地所包围。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原始投资助其解决这些地方性问题,这些国家很难提高自己的生产力。然而,这些国家却因为贫穷,无法支付投资回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贫穷陷阱”。除非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落到实处,否则无论是自由市场,还是民主制,都帮不上什么大忙。外来援助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启动一种良性循环,即辅助穷国在关键领域投资,从而提高其生产力;由此而产生的更高收入会带来更多投资,收益将呈螺旋状上升。萨克斯在其2005年《贫穷的终结》(The End of Poverty)一书中称,如果富国在2005~2025年间每年拿出1 950亿美元的资金来援助穷国,那么贫穷问题到2025年末便可完全得到解决。

然而,还有一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萨克斯的回答是错误的。曼哈顿的威廉·埃斯特利挑战了纽约大学的萨克斯,随着其著作《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The Elusive Quest for Growth)及《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的面世,他已经成为反援助人士中最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之一。丹比萨·莫约是一位曾在高盛投资公司及世界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她于近期出版了《援助的死亡》(Dead Aid)一书,并在书中对埃斯特利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们都认为,援助的弊大于利:援助使人们停止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腐蚀地方机构并削弱其作用,导致一些援助机构形同虚设。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最好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只要有自由市场和恰当的奖励机制,人们就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国人或自己政府的施舍。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看待世界运转的方式上,对援助持悲观态度的人实际上表现得颇为乐观。埃斯特利认为,“贫穷陷阱”并不存在。

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只能使问题恶化的人?这一问题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解决,我们需要的是证据。然而,遗憾的是,那种常常用来解答大问题的数据并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引人注目的奇闻轶事比比皆是,有些事件甚至可以用来支持任何立场。例如,卢旺达在遭受种族灭绝之后的几年里得到了大笔捐款,整个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由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开始制定政策,尽量不再接受援助。那么,我们应将这个例子看作是援助好处的证明(萨克斯的观点),还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莫约的观点),还是二者兼备?

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放弃穷人?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实际上,援助只占每年给穷人所划拨的款项的一小部分,大多数针对全球穷人的计划都由各国自身的财政部门制定。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2004~2005年间,印度为穷人的基础教育计划投入5 000亿卢比(310亿美元)。即使是在非洲这样急需援助的地方,这一数字也只占政府2003年度全部预算的5.7%(如果我们排除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几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国,那么这一比例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发了无数没完没了的争论,这模糊了真正的重点——钱的去处。这就意味着政府要选择正确的资助项目——该项目对穷人有好处吗?是该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是为病人建诊所?然后,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比如,诊所的运作及人员配备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为援助问题而争论的人基本上都同意一个前提,即我们应在力所能及时向穷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也在情理之中。哲学家彼得·辛格曾写过关于拯救陌生人的道德准则,他评论说,大多数人都愿意牺牲一件价值1 000美元的衣服,换取一个落水儿童的性命。辛格还认为,这名落水儿童就是那些每年活不到5岁的900万儿童之一。经济学家、哲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他认为,贫穷会导致令人难以容忍的人才浪费。用他的话来讲,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一个来自非洲的贫穷小女孩即使很聪明,可能最多也只能上几年学。她很可能由于营养不足而无法成长为世界顶级运动员,而且即使她有什么做生意的好想法,也没有启动资金。

的确,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来说,这种对生命的荒废可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对于这个非洲小女孩来说却影响很大:她可能沦落为携带艾滋病毒的妓女,将病毒传染给一个来到非洲旅游的美国人,而这个美国人又会将病毒带回自己的国家。或者,她可能会患上一种耐抗生素的肺结核,这种病毒最终可能会传播到欧洲。如果她当初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她可能已经研制出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良药,或者就像中国小姑娘戴满菊一样,她上学的机会来源于银行职员的一个疏忽,这可能使她最终成为雇用上千人的商业巨头。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在其著作《半边天》(Half the Sky)中讲述了这个小姑娘的故事。即使她没有这样的际遇,我们又有何理由不给她一次机会呢?

我们知道帮助穷人的有效方式吗?当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时,分歧便会显现。

辛格关于帮助别人的观点中隐含了一个前提,即你知道如何去做。在你不会游泳的前提下,甘愿牺牲一件衣服的道德准则便显得苍白无力。正因如此,在《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一书中,辛格不辞辛苦地为读者列举了很多实例,告诉他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伸出援手。在辛格的网站上,这部分内容是定期更新的,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也是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只谈世界上存在什么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

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称,疟疾在2008年造成约100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儿童。对此,我们认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这样就可以挽救很多条性命。研究表明,在疟疾传播严重的地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以将疟疾的感染病例减少一半。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儿童都睡在这样的蚊帐中呢?

只要拿出约10美元,一个家庭就能得到一个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还会有人教他们怎样使用这种蚊帐。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是否应向家长们免费提供这种蚊帐?或者按优惠价卖给他们?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上按全价购买?这些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答案却不甚明了。很多“专家”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十分强硬,却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如果玛丽睡在蚊帐中,约翰就不太可能被传染——如果至少有一半人口睡在蚊帐中,另一半人口即使没睡在蚊帐中,他们被传染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问题是,睡在蚊帐中的孩子的人数还不到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对于马里及肯尼亚的很多家庭来说,10美元的花费有些高。考虑到使用者及社区中其他人的利益,以优惠价销售蚊帐或免费赠送蚊帐似乎是个好办法。的确,免费发放蚊帐正是杰弗里·萨克斯所提倡的。埃斯特利和莫约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如果人们不花钱就得到了蚊帐,那么他们就不会对其加以珍惜,因而也就不会去用。即使他们用了,也可能会因此对施舍习以为常,在以后需要自己花钱购买蚊帐时便会退缩,或是在需要其他物品时也不愿自己花钱,而是等着别人免费赠送。这种情况会摧毁运转良好的市场。据莫约讲,一位蚊帐供应商就曾因一项免费发放蚊帐计划而破产。在该项计划停止之后,再也没有人愿意以任何价格提供蚊帐了。

要想解释这一争论,我们需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如果人们必须以全价(或者至少是全价的一大半)购买蚊帐,他们是否会放弃购买?第二,如果蚊帐是免费赠送的,或是以优惠价卖给人们的,他们是否会使用这些蚊帐,还是将其浪费掉?第三,如果人们以优惠价购买了蚊帐,那么一旦以后价格不再优惠,他们是否还愿意去购买呢?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观察并比较几组人在面对不同程度优惠价时的行为。这里,我们着重于“比较”,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与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相比,他们的表现常常是不一样的。

那些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可能都比较富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这种蚊帐;而那些免费得到蚊帐的人可能是因为贫穷,才会被某家非政府组织选中。不过,情况也可能恰恰相反: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社会关系优越,而穷人由于封闭只好以全价购买。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无法从他们使用蚊帐的方式上得出任何结论。

因此,这些问题最简洁的回答方式就是模仿医学中为评估新药的效力而采用的随机对照实验(RCTs)。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帕斯卡利娜·迪帕在肯尼亚开展了这样一项实验,随后,其他研究人员分别在乌干达和马达加斯加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在迪帕的实验中,随机选定的几个人在购买蚊帐时享受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优惠。通过对几个小组在接受不同价格时的行为进行比较,迪帕便能回答我们前面列出的三个问题,至少在这项实验的背景下是这样的。

在本书的第三章,我们将详细描述迪帕的研究发现。尽管有争议的问题仍然存在(例如,这些实验并没有告诉我们,将进口的蚊帐以优惠价出售是否会损害当地厂家的利益),但这些实验结果还是使这场争论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极大地影响了这方面的政策导向及言辞。

从泛泛而论转向具体剖析,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一旦我们了解穷人是否愿意花钱购买蚊帐,以及他们是否会使用免费得到的蚊帐,那么我们所了解的就不仅是发放蚊帐的最好方式了;我们还会了解,穷人是怎样做出选择的。例如,蚊帐得到广泛应用的最大阻碍可能是人们不了解这种蚊帐的好处,可能是穷人买不起蚊帐,也可能是他们的头脑完全被当前的问题所占据,根本没空去担心以后的事。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能了解穷人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除了手里没有多少钱之外,在生活上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吗?或是他们极度贫困的生活与其他人的生活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如果他们的生活有什么特殊之处,他们是否会因此而掉入“贫穷陷阱”?

(选自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中信出版社)

1.作者认为,人们对贫穷认识的误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概括要点。(30分)

2.你认为未来的世界会更贫穷还是更富有,抑或会呈现其他面貌?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调查数据及其他理论等,来阐释自己的观点。300~500字。(70分)

二、创新作文写作(100分)

一个人究竟是“富二代”还是“贫二代”,这是他的出身决定的,无法改变。但由于有高考这样的选拔制度的存在,不少“贫二代”最终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以说,高考在出身之外,为寒门学子打开了一扇改变命运之门。而现在,由于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与全国重点高校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不少有文学特长的高中生通过大赛成功敲开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之门。可以说,大赛在高考之外为广大的高中生开辟了一条通往名校的“绿色通道”。所以,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高考固然重要,但它并非生活的全部,也许在高考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另一种生活,另一个故事……请以“高考之外”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体裁不限,字数限1500~1800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描写理想的高中

全文共 1246 字

+ 加入清单

理想就是点亮前方道路的那盏灯!点燃梦想之灯,我们便能勇往直前,即使是再大的风,再大的雨。

人生的路途中,我们会丢失很多东西,但是我始终紧紧的把梦想抱在怀里,贴在心坎。有了她,我便不孤独,不再寂寞,不在彷徨。梦想是浩瀚海洋中的一座灯塔,指明着人生方向!梦想是茫茫沙漠中的一片绿州,给你生的希望,不放弃的勇气。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树立了理想,你就已经迈进了成功的第一步。然而,光有理想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勤奋努力。因为,勤奋铸就成功。记得曾经读到过这么一篇文章:10岁时,他的梦想是成为歌手;20岁时,他的梦想是唱响全美;30岁时,他的梦想是成为全能的音乐家;40岁时,他的梦想是成为世界级的音乐大师。他就是西方近代音乐之父——昆西,琼斯。是理想,召唤着他,鞭策着他,让他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从一个无名小卒逐步成长起来,最后功成名就,成为大师。由此可见,理想能够召唤行动,让人成功。因此,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的我们,是不是从现在起就应该树立自我的理想呢?

有人说,理想就是有钱、有权、有地位,住好房、开好车、享受生活。我不得不说,这是庸俗的。追求理想难道只是为了钱吗?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什么事也不去做,这不是理想。理想更多的是在追求自我的梦想的同时,也为人类做出更多的奉献。如果你不能成为一颗大树,那么你也可以做一颗路边的小草,但你要做路边最富生命力的小草;如果你不能做一条大河,那么你就做一条小溪,但你要做一条最清澈明亮的小溪,不论你的理想再渺小,不论你做了些什么,只要你尽力地做到最好,也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同样也可以诠释生命的价值!

理想不是梦,她需要我们去付诸于行动,所以实现理想总会有各种困难与挫折,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与失望。但是,我们就不去追求理想了吗?司马迁为了写出《史记》这部巨作,他不辞辛苦地爬山涉水,走访四处,了解史实;李时珍冒着生命危险,住着悬崖边的草屋采摘植物,《本草纲目》就是这样得来的。因此,为了追求理想,即使有黑暗的世界,我们点点摸索;有崎岖的路,我们跌倒了又站起来;有重重困难,我们条条去解决。“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那种克服了困难的成就感与喜悦感,不经历艰难与挫折,我们怎能感受到呢?对于理想,我们说了这么多。那么我们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去追求并实现自我的理想呢?

当然,现在我们还无法像司马迁那样,一下子就写出《史记》,也无法像李时珍那样,随手就写成了《本草纲目》。但要想追求理想,是需要基础知识的,假如我想成为一名化学家,不懂得化学知识怎么能行呢?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丰富自我的知识。第二,还要为自我设定目标,比如:自我今年在全班成绩保持第几名,明年保持第几名……,这样循序渐进,靠近理想。第三,多激励自我,相信自我。追求理想,怕的就是放弃。你如果愿以此为之去努力尝试,我相信你是一定会成功的。

理想点亮人生,让自我的过得更充实!理想,不仅仅是坚持,更是对生命的诠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我们去奋斗、去追求自我的理想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以补为题目作文高中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补”这个字,我是情有独钟的。

——题记

小升初,我以八十五分的数学成绩结束。初一,我没听从妈妈的建议,快速补上数学这个“缺口”。第一次月考,数学竟不及格,导致“缺口”进一步扩大。终于,在万般无奈和逼迫下,我忍受着巨大“疼痛”,去了数学补习班。

开始时,我吊儿郎当,不好好学。那时,数学还比较简单,老师总告诫我:“如果再不好好学的话,初三,就补不上了。”我依旧自顾自地玩,根本没有听从老师的建议。期末考试,我拿着数学试卷,高兴地哭了起来,卷纸被泪水打湿一片。这一时的胜利,蒙蔽了我的双眼,我继续放纵,初三,“缺口”又大了一倍,更难补上了。

初三,是在一个明媚晴朗的早晨开始的。刚开始,并没有多难,课程也少,这可让我放下了心。但随着各科课时练的下发,初三骤然“变温”。时间紧了,任务重了,同时,今年六月还要迎接人生第一个转折点。以往,我的吊儿郎当在初一二时还管用,现在,已彻底“崩溃”。脑中用知识筑起的“大坝”,在不断地考试“冲击”之下,已出现多处“缺口”。数学的缺口也渐渐地扩大,一检后,竟然又出现了一个新“缺口”,英语。

我现在已经努力地在寻求补上缺口的办法,但由于错失了补上缺口的最佳时机,想要立竿见影已是难上加难。现在,我脑中只想着一个字:“补”,我要把“大坝”补好,让“大坝”在多次考试的“冲击”下,依然完好无损。我要补,让我的数学与英语不再出现缺口。我——要——补!

现在的我,学习中的缺口还没完全补上;现在的我,为了补上缺口,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但我还在坚持,脑中依然还有一个字———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中我的理想作文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你问我理想中的老师什么样的,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理想中的老师要幽默风趣、通情达理、善待每一个学生!”

在我小学将近六年的历程中,教我的老师也有十多个了,但幽默风趣的老师却不太多。我认为,有幽默感的老师,肯定拥有一颗童心,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有时,一句幽默的话语,能使课堂的紧张气氛得到缓解;能使沉默少语的同学豁然开朗;能使师生的关系更加融洽。如果这个老师十分幽默,那他就不会盛气凌人,不会把学生当出气筒,伤害学生的自尊了,保持幽默有百益而无一害,不好吗?记得在四年级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唐老师,他可幽默了!记得在一次去上体育课时,我眉飞色舞的和他打招呼:“Hai!Mrtang!”唐老师也笑着回应:“Hai!殷砺嘉!不过,我这里可没有什么‘海米斯特糖’!说着,还做了一个纳闷的动作。我忍不住了,捂住肚子笑得趴在地上,同学们也笑的前仰后合。

我理想中的老师不仅要幽默风趣,而且要通情达理,善待学生。

有时在放学的路上,听到别班的同学在赞叹:“我们的班主任语文王老师呀,堪称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前几天去电脑教室的途中,几个同学随便讲话,恰好被过路的校长看到了,因此,我们班失去了宝贵的流动红旗。出乎意料的,王老师并没有去怪罪,去责备,去训斥那些同学,而心平气和地用善意的话语去提醒那些同学不要在行进的过程中讲话,要注意集体荣誉感。经过老师的循循善诱,那些同学恍然大悟,这几天表现可好了!”听到这儿,我不禁在心中为这个老师竖起了大拇指。啊,只有通情达理的老师才会用这种正面的方法教育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写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周末读到的故事——《秘密》。写了一个学生,家徒四壁,连作业本都没钱买,就乞求老师用铅笔看作业,这样用完了之后擦净就还可以再用。老师答应了,并照着做了。后来,在这个学生生日时送了100本作业本给他!学生长大后成了大公司的CEO,对老师当年的关照念念不忘。文中写的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师没有对学生的恳求嗤之以鼻,而爽快地答应了。这什么?这就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就因为这位老师有一颗善良的、同情弱者的心,他才能同意这个穷孩子的请求,给予他特殊的照顾!

像这样的老师,哪个不喜欢呢?哪个不欢迎呢?这就我理想中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理想的高中作文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当然我也不例外。小时候,在我那小小的百宝箱中,也装着五彩缤纷的理想。今天我就打开我的百宝箱,把里面的宝贝一一拿给你看。

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了我的第一个理想。当一名警察。小时候的理想现在想起来既可笑又幼稚。当时的我其实是喜欢上了警察们漂亮的警服,和他们站在马路中央指挥交通时的飒爽英姿。可是不久,我的理想就发生了改变,因为我逐渐了当一名警察的辛苦与困难。

于是,当一名画家成为了我的第二个理想。从小我就对绘画很敏感,很喜欢画画,经常自己画出一些“大作”,然后拿给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得知了我喜欢画画,马上就给我报了美术班。可能是因为小孩子贪玩儿的天性。上了美术班后的我变得不怎么喜欢画画了。甚至上美术课时逃跑去和同学玩儿。就这样,我的第二个理想便又化为泡影。

直到我有了第三个理想时,我已经上了小学4年级。那时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从小到大我接触过好多好多老师,有年龄大的、资历老的;也有年轻的、经验少的。但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老师,教哪一门学科,我都非常喜欢他们。将来也想像他们一样站在高高的讲台上给我的学生们授课。

如今我已经是一个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了。快要步入大学的殿堂。如今的我,已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如今的我,对一些事已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现在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像丛飞那样的歌手,既喜欢音乐,又对社会做出贡献。其实,我以前有想过当服装设计师,作家,商人,演员,我真的很喜欢这些职业,可是身边的人总说我不切实际,在他们的劝说下我放弃了这些我所衷爱的职业。虽然我放了它们,但仍抱有一丝幻想,而有时也为无法实现而悲伤,。这也捆扰了我好长一段时间,使我找不到人生的目标。不过,现在我再次找到了我的理想,它就是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第十一届创新作文大赛高中题目

全文共 4765 字

+ 加入清单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率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然而,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劝你不要那样做。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令我们无比震惊。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传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是这样的:

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300万儿童;在赞比亚,自2000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 100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上画着一个小女孩,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临着挨饿的危险。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和第一份传单不同,第二份传单展现了一个而不是数百万人的困境,看了这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2.83美元。这样看来,学生

们愿意为了罗西娅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在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人们不愿关注那种泛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后再给这些学生看那两份传单。结果显示,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与事先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差不多。然而,看了第二份传单的学生在得知这种现象之后,平均每人仅捐了1.36美元,远远低于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鼓励学生们再想想反而使他们对罗西娅不那么慷慨了,但马里人民也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

学生们的反应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大多数人在面对贫穷等问题时的感觉。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慷慨,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身陷困境的7岁小女孩时。然而,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一样,我们在重新考虑之后常常失去信心:我们捐的那点儿钱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善款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这本书会让您再好好想想,如何摆脱那种“贫穷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感觉,从一系列具体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这一挑战。这些问题只要能得到恰当的定位并为人们真正理解,就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遗憾的是,关于贫穷的辩论往往不是这样展开的。很多侃侃而谈的专家并没有讨论怎样抗击痢疾和登革热最有效,而是专注于那些“大问题”:贫穷的最终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自由市场?穷人能够受益于民主制吗?外来援助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杰弗里萨克斯是联合国顾问、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任,同时也是一位贫穷问题专家。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往往都气候炎热、土地贫瘠、疟疾肆虐、四周被陆地所包围。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原始投资助其解决这些地方性问题,这些国家很难提高自己的生产力。然而,这些国家却因为贫穷,无法支付投资回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贫穷陷阱”。除非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落到实处,否则无论是自由市场,还是民主制,都帮不上什么大忙。外来援助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启动一种良性循环,即辅助穷国在关键领域投资,从而提高其生产力;由此而产生的更高收入会带来更多投资,收益将呈螺旋状上升。萨克斯在其2005年《贫穷的终结》(The End of

Poverty)一书中称,如果富国在2005~2025年间每年拿出1 950亿美元的资金来援助穷国,那么贫穷问题到2025年末便可完全得到解决。

然而,还有一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萨克斯的回答是错误的。曼哈顿的威廉埃斯特利挑战了纽约大学的萨克斯,随着其著作《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The Elusive Quest for Growth)及《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的面世,他已经成为反援助人士中最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之一。丹比萨莫约是一位曾在高盛投资公司及世界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她于近期出版了《援助的死亡》(Dead Aid)一书,并在书中对埃斯特利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们都认为,援助的弊大于利:援助使人们停止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腐蚀地方机构并削弱其作用,导致一些援助机构形同虚设。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最好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只要有自由市场和恰当的奖励机制,人们就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国人或自己政府的施舍。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看待世界运转的方式上,对援助持悲观态度的人实际上表现得颇为乐观。埃斯特利认为,“贫穷陷阱”并不存在。

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只能使问题恶化的人?这一问题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解决,我们需要的是证据。然而,遗憾的是,那种常常用来解答大问题的数据并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引人注目的奇闻轶事比比皆是,有些事件甚至可以用来支持任何立场。例如,卢旺达在遭受种族灭绝之后的几年里得到了大笔捐款,整个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由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开始制定政策,尽量不再接受援助。那么,我们应将这个例子看作是援助好处的证明(萨克斯的观点),还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莫约的观点),还是二者兼备?

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放弃穷人?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

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实际上,援助只占每年给穷人所划拨的款项的一小部分,大多数针对全球穷人的计划都由各国自身的财政部门制定。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2004~2005年间,印度为穷人的基础教育计划投入5 000亿卢比(310亿美元)。即使是在非洲这样急需援助的地方,这一数字也只占政府2003年度全部预算的5.7%(如果我们排除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几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国,那么这一比例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发了无数没完没了的争论,这模糊了真正的重点——钱的去处。这就意味着政府要选择正确的资助项目——该项目对穷人有好处吗?是该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是为病人建诊所?然后,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比如,诊所的运作及人员配备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为援助问题而争论的人基本上都同意一个前提,即我们应在力所能及时向穷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也在情理之中。哲学家彼得辛格曾写过关于拯救陌生人的道德准则,他评论说,大多数人都愿意牺牲一件价值1 000美元的衣服,换取一个落水儿童的性命。辛格还认为,这名落水儿童就是那些每年活不到5岁的900万儿童之一。经济学家、哲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他认为,贫穷会导致令人难以容忍的人才浪费。用他的话来讲,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一个来自非洲的贫穷小女孩即使很聪明,可能最多也只能上几年学。她很可能由于营养不足而无法成长为世界顶级运动员,而且即使她有什么做生意的好想法,也没有启动资金。

的确,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来说,这种对生命的荒废可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对于这个非洲小女孩来说却影响很大:她可能沦落为携带艾滋病毒的性工作者,将病毒传染给一个来到非洲旅游的美国人,而这个美国人又会将病毒带回自己的国家。或者,她可能会患上一种耐抗生素的肺结核,这种病毒最终可能会传播到欧洲。如果她当初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她可能已经研制出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良药,或者就像中国小姑娘戴满菊一样,她上学的机会来源于银行职员的一个疏忽,这可能使她最终成为雇用上千人的商业巨头。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

丽吴顿在其著作《半边天》(Half the Sky)中讲述了这个小姑娘的故事。即使她没有这样的际遇,我们又有何理由不给她一次机会呢?

我们知道帮助穷人的有效方式吗?当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时,分歧便会显现。

辛格关于帮助别人的观点中隐含了一个前提,即你知道如何去做。在你不会游泳的前提下,甘愿牺牲一件衣服的道德准则便显得苍白无力。正因如此,在《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一书中,辛格不辞辛苦地为读者列举了很多实例,告诉他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伸出援手。在辛格的网站上,这部分内容是定期更新的,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也是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只谈世界上存在什么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

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称,疟疾在2008年造成约100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儿童。对此,我们认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这样就可以挽救很多条性命。研究表明,在疟疾传播严重的地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以将疟疾的感染病例减少一半。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儿童都睡在这样的蚊帐中呢?

只要拿出约10美元,一个家庭就能得到一个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还会有人教他们怎样使用这种蚊帐。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是否应向家长们免费提供这种蚊帐?或者按优惠价卖给他们?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上按全价购买?这些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答案却不甚明了。很多“专家”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十分强硬,却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如果玛丽睡在蚊帐中,约翰就不太可能被传染——如果至少有一半人口睡在蚊帐中,另一半人口即使没睡在蚊帐中,他们被传染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问题是,睡在蚊帐中的孩子的人数还不到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对于马里及肯尼亚的很多家庭来说,10美元的花费有些高。考虑到使用者及社区中其他人的利益,以优惠价销售蚊帐或免费赠送蚊帐似乎是个好办法。的确,免费发放蚊帐正是杰弗里萨克斯所提倡的。埃斯特利和莫约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如果人们不花钱就得到了蚊帐,那么他们就不会对其加以珍惜,因而也就不会去用。即使他们用了,也可能会因此对施舍习以为常,在以后需要自己花钱购买蚊帐时便会退缩,或是在需要其他物品时也不愿自己花钱,而是等着别人免费赠送。

[创新高中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中我的理想作文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人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可以拯救苍生,有的人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为人们的好奇心排忧解难,穆旦说过:“没有理想的人就是草木,我们不要草木,要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这就是我的目标!

我有一个很美的理想,在很小的时候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小时候对医生这个职业太痴迷了,于是,就把自己想象成医生,天天都喂我的小娃娃,给它打针,吃药。于是渐渐地长大了,对这种我小时候很痴迷的游戏,幼稚的游戏,厌烦了起来。

自从对医生这个职业厌烦了以后,我又拥有了一个新的理想——“钢琴家”在电视上看见大的钢琴家在钢琴上的88个键上弹来弹去,很有意思,自从对这个理想有了兴趣以后,我就和妈妈说:“妈妈给我买一架电子琴”妈妈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就在我过生日的那一天晚上,妈妈把电子琴交给了我,说:“你要好好把握”于是我每天晚上写完作业了以后,就去练习一下我的曲子。我的这个理想没有被泯灭,而是好好保留在我的心底。

通过我的的成长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建设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目标,这才是我的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猪的理想高中作文400字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一个山村里,有一家人养了一头猪,这头猪正在猪窝里想着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去看看吧。

“我真不敢想象我将会被主人杀死,逃走吧!万一没东西吃怎么办?”猪问他的好朋友长手蜘蛛。蜘蛛听了猪的话陷入了沉思。突然门外传来了一声犬吠,蜘蛛兴奋地说:“对了,你可以代替狗去守门,难道你会守门了,主人还会把你杀了吗?”猪听完后十分高兴,于是蜘蛛用它很长的手打开门锁。门一开,猪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了屋子的大门,对守门狗说:“狗老哥,要不我们换换班吧,这样你就可以休息了。”狗一听,高兴的一跳,破了他的跳高记录,说:“我巴不得哩!”便钻进了草丛中,呼呼大睡。猪便担起了看门的重大任务。到了晚上,一阵寒风吹来,猪冷得全身发抖,躲到门后很快就睡着了……

“快起来!”主人的一声怒吼把猪给惊醒了。猪睁开蒙胧的眼睛,看见主人拿着杀猪刀,睡意顿消,主人怒气冲冲地对猪说:“昨天你自作主张,跟狗换了班,小偷看见我家没有狗守门,偷了我300枚金币,你怎么赔我的钱?”“我有力气,我可当牛帮你拉磨。”猪说。主人说:“好!一言为定。”其实猪话说出去后挺后悔的,但还是硬着头皮套上绳子,开始拉磨。其实猪的后悔是对的,因为猪才拉了一会儿就受不了。于是猪跟主人说:“主人给我解开绳子,让我休息一下,再继续拉吧。”主人的脸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心里很不情愿,但还是满足了猪的要求。猪心想:好猪不吃眼前亏,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于是猪撒腿就跑,主人最终还是没有追到猪。

第二天,猪在野外饿着,他习惯好吃懒做,饭来张嘴,不会找吃的。

两天后,主人在桥上发现了猪。当时,猪已经奄奄一息了,猪说:“为什么老天对我们猪这么不公呢?”说完猪闭上了他的双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有关理想的高中作文:志当存高远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有一位哲人将人生定为三个词:“立志、生活、受难”。由此可见,立志在人生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啊!

人的志向会随着年龄的增大和思想的成熟而有所改变。我就曾换过很多志向。起初,我立志要开一家超市,那样就会有吃不完的糖果,后来,随着时间推移,我又立了很多志向:律师、医生、考古学家。现在,我又有一个远大志向,并且我正在矢志不移地向这个目标前进,那就是:收复失地,重振中华。

小时候,我就常听爸爸讲:中国本来是很大的,可由于封建腐朽统治,领土大量丧失。他用手指着地图上库列岛那一带,说:“这里有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划进俄罗斯,否则俄罗斯哪有这么大?”现在,我作为祖国的热血青年,就应该为祖国领土的完整而奋斗。我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头可断,血可流,我的志向不能移。

在向这个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可能有许多的东西会影响我。可能由于七情六欲会阻滞我对这个远大目标的奋斗,也可能为生活上的琐碎事情而烦恼。但这一切都只能成为我懈怠的借口,而不能成为我奋斗的绊脚石。在我奋斗过程中的绊脚石,我会将他们全部踢开。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心里常默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将这一切苦难看作是上天对我的磨练。大事不是常人所能做的,只有非常人才可做非常之事,我会一直坚持,直至我倒下的那一刻。

因为我的生命,已经献给了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