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9篇 作文怎么写【精彩20篇】

许多人说:“小时道德不好,长大没完没了。”但这次,我却为了一个小玩具而做了一件不道德的事——一件不守信用的坏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关于道德的滑坡的话题作文,供大家学习。

浏览

592

作文

1000

四.道德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3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31.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 陶 铸

32.心灵纯洁的人, 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 列夫?托尔斯泰

33.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34.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 —— 马克?吐温

35.谁给我一滴水, 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35.嫉妒是心灵的肿瘤。——艾青

36.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心胸要宽广)

37.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道德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他将饭勺轻轻地拎出,轻轻地靠在菜盆边上,揣着厚重的份量走了……

一边护着菜盘,一边挤在打菜的人群中,却找不到空余的勺子打菜,我失望极了。看着从我面前传递来传递去的勺子,却怎么也传不到我手中,我打算换个地方打菜了。正当我准备挤出人群,余光瞥见角落里竟有个没人用的勺子,眼疾手快的我,立即又重获希望,费力低伸出手去够它。

差一点儿!就差一点了!

眼看着我就要成功,眼前却突然出现一只大手,凭借着胳膊长的优势,硬生生从我眼皮底下拿走了勺子。我气愤,又不甘心地抬起头,盯着他,原来是一个其他班的高个男生。

他倒也毫不客气,挥舞着勺子将眼前的一个菜连菜带汤勺了一大勺,装进盘中。菜汤顺势沿着菜盆滴落下来。我厌恶地看着他。却也不得不等他放下勺子。在蜂拥忙碌的人群中,他显得格外“从容”。看着他终于打完菜,我迫不及待伸手去接他勺子,谁知他竟头也不回的,将勺子随手一抛,勺子勾出一道小小的弧线,一头栽进了菜盆中,溅起不小的菜汤,最终安安静静的躺了下来。我看着眼前一幕,震惊得不知所措,对他又多了几分厌恶。旁边几位想打那菜的女生见了也瞪了他一眼,只能沮丧地走了。

他却毫不在意似的,甩甩头,仰首就迈开大步。刚走两步,就被路过的食堂阿姨喊住:“你勺子怎么放的啊?不知道要轻拿轻放吗?你这样后面的同学都吃不了了!把它拿出来!“他显然被突然响起的嗓门一震,扭头看着菜盆里的歪七扭八的勺子,羞愧地低下了头,一声不吭地又折返回来——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勾住勺子的边,将它轻轻地拎出来,靠在菜盆边,红了脸,低头呢喃着:“对不起……”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了。

看着他羞愧的样子,我对他的不满,减了几分。

轻拿轻放中,彰显的是公共意识、道德品质在心中的分量。我相信,他今天一定掂出了关于道德的沉甸甸的重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道德的力量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诚实,是宽容,是理解,是尊重,是爱心。

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对以乞讨为生的父子,他们在街上行乞。有一个绅士拿出了几枚硬币,并同情地说:“真是可怜的人啊!”太阳偏西时,这对父子经过另一条街,看到了一个也在乞讨的老人。父亲迟疑了一下,从贴身口袋里拿出了一张十元的纸币,用双手恭恭敬敬地递给了老人。恰巧那位绅士从父亲旁边路过,他目睹了这一幕,发出了感叹:“这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这个小小的故事,充满了人世间的温情,让我们体会到了同情,理解,尊重和博爱。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里,一定也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一定也存在着数不胜数的有爱心、有道德的人们。

作为生活在广州的小主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美化我们的城市,让道德的力量牵引我们前进?

我们可以在下雨时,邀请同学一起打伞回家;或者,帮助生病的同学补补落下的课程;又或者,做了错事不说谎话,承诺了的事情一定做到;我们应该经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关心社会上的事情。

希望我们,所有祖国的花朵,在成长的岁月里,牢牢记住科尔顿说的一句话:人生中只有一种追求,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那就是对美德的追求!

[作文:道德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道德的启示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启示是一盏明灯,它能够点亮我们的心灵;启示是一通轨道,它能够扭转我们成长的旅程;启示是一位老师,它能够为我们指点迷津。下面这件事情,就是我在生活中受到的道德的启示。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妈妈带我来到菜市场买菜。当我们走到鸡蛋摊前时,妈妈突然想起鸡蛋没了,赶忙让老板称了5斤鸡蛋。当时我和妈妈也没觉出不对劲。付完钱,就到别的摊上去买菜了。当我和妈妈买完菜快要走出菜市场时,突然后边传来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声音:“那个穿白色校服的小姑娘,等一下。”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对!对!就是你们娘俩。还认识我吗?”“您不就是刚才卖鸡蛋的那位老大伯吗?”妈妈吃惊地说道。“没错,是我。”看着老大伯跑得满头大汗和涨红的脸,我赶忙说:“我们少给您钱了吗?是多少,快让妈妈给您吧!”“不是,不是,是我少给你们鸡蛋了。”老大伯气喘吁吁的说,“因为今天我的秤坏了,我借的别人的秤称的。当时没看好公斤,所以少给了你们一斤鸡蛋。我都绕了好几圈菜市场了。”老大伯一边说,一边把手里提着的几个鸡蛋递给妈妈。看着老大伯长期被风吹日晒的面孔和憨厚的笑容,我的内心一下子被触动了:现在社会上缺斤少两的事层出不穷,而老大伯用自己的纯朴和憨厚捍卫了自己的人格。

如果我们身边多一些这样的人,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美好,我要向老大伯学习,做一个有信用的人。

[关于道德的启示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道德作文600字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枝头花儿绽开笑颜,天空鸟儿留下倩影,阳光柔和地洒满大地,一阵微风拂面,是沁人心脾的花香。但,草坪上很煞风景地躺着一只空瓶。一场道德的比赛开始了。

一对青年男女走了过来,那个漂亮时髦的女孩让男孩为她拍照,在镜头中那个空瓶很抢镜,男孩向女孩示意了一下,那个女孩皱起细眉不满地瞟了一眼拿个空瓶,走过去一脚踹开了。那个空瓶在草地上翻滚着,最终在一个小男孩脚边停下。

小男孩眨了眨清水般闪亮的眼眸,弯下腰伸手去捡,可是他停止了,一直纤细白皙的手拉住了他,小男孩抬起头看,原来是***妈:“妈妈,老师教过我们,见到垃圾就要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那位母亲嫌弃地看了一眼那个空瓶,说:“这么脏的瓶子,上面有那么多细菌,不许捡。”小男孩犹豫地看了一下那个空瓶,却遭到他“美丽”的母亲尖声的斥责:“不许捡!你难道没有听见我刚刚说的话吗!快走!那个小男孩瞬间吓得变了脸色,嚎啕大哭起来。

这时,一个酷酷的溜冰鞋少年风一样地过来捡起那个空瓶扔进垃圾桶,一个漂亮的“三分”,进了!”我在内心替他欢呼,可是那个调皮的空瓶又“蹦”了出来,那个少年没把空瓶再次扔进垃圾桶,就又如风一样地离开了。这道德的比赛已接近尾声了,可是空瓶还是没有进垃圾桶。 此时,一位老爷爷步履蹒跚地走了过去,因为年迈,他每走一步略显艰难,暖风吹乱了他的白发,他沧桑的脸上透出坚定,那一种内心的道德感推动他一步步前进,终于,他缓缓蹲下身,双唇紧闭,浓眉微蹙,伸长了胳膊显出努力的样子。碰到了,他的指尖接触到瓶子了,紧接着,他抬起头,将瓶扔进了垃圾桶。那对青年男女羞红了脸,那位母亲也尴尬地转过了头去,小男孩脸上挂着泪笑了。我转身离开,不远处一个空瓶,我走过去捡起扔进了垃圾桶,回头,与老爷爷会心一笑……

一个空瓶折射出的是人的素养,在这场道德的比赛中,大家都要做胜利者。道德是一个人最基础的必备的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道德》作文600字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道德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并遵守呢?

今天听了“思想教育报告会”我感触很深。

道德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准则及其行为的规范,既然我们生活在这个和谐的社会,就应该学习并遵守社会公德,这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完善自我的需要。

现在的青少年不良习惯很多,如:抽烟喝酒、寻衅滋事、迷恋网吧、不爱护公物……造成原则空间是什么呢?思想素质低,道德品质差,人格不健全,最终使青少年走上歧途,这可见道德知识何等重要,我们在接受文化知识时也应当重视汲取道德思想方面的知识。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理想,是人们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追求、向往奋斗的信念。理想与道德有何关系呢?一个人拥有远大的理想,且理想符合实际,那么必然会为了理想去奋斗、拼搏,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就更别说高尚的品格了。有了理想,就有了动力,离成功就不远了。没有理想的人,目标不明确,最终有可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走上歧途,可见拥有伟大的理想与培养高尚的品格也是分不开的。

我们青少年应该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莫过于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感恩与奉献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都有一颗关怀、爱怜别人的心,作出贡献,不计报酬,这样的世界多么美好。

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定是奉献之人。我记得曾经学过《居里夫人》一课,伟大的科学家发明镭,却又不要报酬,她为人类作出了多大的贡献呀!

人间处处有真情,在我们这个社会里,“爱”的力量是无形的,是无处不在的,是伟大的,因为爱,我们学会了感恩与回报。

道德、理想、爱心,这是每个人培养高尚品格,快乐生活所必需拥有的,让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这和谐社会充满爱心。

[《道德》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道德作文300字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东东’来,去买一斤千层饼。”这是爸爸要买千层饼是说的。我第一次买那家的千层饼,由于在回家的路上偷吃了一些,回家后也没有称出来。第二次,我又去买,我问:“千层饼多少钱一斤?”,摊主答道:“4块钱”,我说:“来一斤”,“好!”说着她熟练切下几块称了称,又用夹子夹了一小块。“一共5块钱”“5块钱,我不是只要4块钱的吗?”我疑惑不解,“算了,你就给4块钱,小孩子给你便宜点吗!”她答道。

在回家的路上,口水一咽再咽,饿着肚子跑回家,想:那个大妈对我真好,还多给我一块钱的你饼子,以后买千层饼都到她家买。

回到家,我要爸爸把这些千层饼称一称。“有一斤吗?”我问。爸爸说:“只有八两”。我很纳闷,怎么会这样呢?

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同爸爸开着车,路过昨天卖千层饼大妈的摊位。爸爸与那大妈说起昨天我买千层饼的事,爸爸从诚信是经商之本到我们的好些课文:《中彩那天》《万年牢》……,那位大妈听着这些感到十分羞愧,一直把头埋得低低的,不敢看着我们。

这件事使我懂得诚信是道德之本,我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以道德为话题的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心中都在想着一个问题:每个人都能做到“道德”这两个字吗?也许只有一个人是道德的,也许会有一百个人是道德的,也许会有成千上万个人是道德的,也许……

这种也许,我希望是永久的,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会做个“道德”人!

生活中,不道德的人也随处可见,就像那次——在候车间,有人明明看见了墙壁上的“禁止吸烟”,可却还是拿出了烟若无其事的抽的起来,弄得旁边的人都不想再坐在他旁边。当然,道德人也随处可见——每次我都不愿去丢垃圾,因为垃圾箱的味道实在不好闻,可是那次,我改变了我的想法,那天,烈日当头,偏偏有事情要出去,走到垃圾桶旁,我下意识的捂了捂鼻子,看见了两个衣服上有“街道清理员”字的人,这两个人毫不避讳的端起垃圾箱,把里面的垃圾倒入垃圾车中,好像丝毫没有感觉到垃圾箱的臭味,那时候,我便肃然起敬,并不感到垃圾箱的臭味。

像《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中的有一篇文章,我读了又读,觉得这是一篇好文章——“我不能失信”,就是这篇文章,我觉得当中的汽车修理老板特别的好,同时我也觉得那个汽车司机想出来测试汽车修理老板的办法特别好。

在很多人眼里,道德就像一块糖,开始很甜,但是又有谁能做到永远不让这块“道德”糖融化?在我眼里,道德是一杯苦咖啡,很苦很苦,所以需要一直一直做道德的事,就像给这杯苦咖啡加了几粒糖,感觉不那么苦了,越来越好喝……

做三分钟的道德人很简单,做一辈子的道德人很难,又有谁能做到一辈子呢?趁我们都还小,决定吧!做一个道德人!

[以道德为话题的作文5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道德高中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是啊,缺德之人,岂能为国家所容?纵使为国敬礼,那也是肮脏和卑鄙的。所以我们要找准方向,坚守道德的底线,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坚守道德底线,我们需要自尊。

美国著名作家斯特那夫人说:“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自尊是做人的灵魂。如果连灵魂都失去了,那么还谈什么道德呢?《时代商报》的一则旧闻:2007年,16岁的沈阳贫困少女因饥饿拿一袋标价仅两元的面包,就因恐惧店主“必须告诉学校”的警告而服毒殒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呢?

那是因为这个少女自尊心受到损害。她担心这件事情被公开后,会带来众人的白眼,鄙视。小小的自尊心承受不住这样大的打击,像玻璃般的破碎了。

我们且不论未成年人的脆弱和成人的粗心乃至粗暴,单说一个孩子尚且为了自尊,宁为玉碎而不瓦全,那成年人呢?为了一已之利,漠视他人的诟辱,以利益最大化为最高原则,屡失自尊,屡破道德底线,这样的人,又有什么德性立身于社会?开药方时让陌生病人多花冤枉钱如是,此起彼伏的暴力强拆也如是!

当一个人丧失了自尊,他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所以找准自尊这个方向,是每个人坚守道德底线的前提,也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基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社会道德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姥姥家的院子里发生了一件极不讲公德的事情,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姥姥家院子里有一对新人结婚,喜事之后留下了一大堆气球,都给了我,我乐坏了,随手把它们放在了楼道里,打算明天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儿。

中午的时候,我正在姥姥家里睡午觉,突然一连好几声巨响把我吵醒了,我生气地说:“谁这么没有公德心,大中午的放鞭炮!”我刚要躺下,突然一激灵爬起来,“不对,放鞭炮不可能是这声音,难道……”我抓起衣服就往楼下奔去,“天……天呀,我的气球,你们!”我指着那两个大约10岁左右的男孩子,大吼:“这是我的气球,谁让你们拿来玩儿的!看看看看,满院子的气球皮,你们说该怎么办!”两个小男孩儿手里抱着最后一只气球,大眼瞪小眼的瞅着我,然后使劲儿把气球摔在地上,然后“咣”的一脚把气球踩爆了。“你,你们……”我的怒火一下子窜了上来,追着他们俩满院子跑。

最后我终于抓到了他们俩,气喘吁吁地说:“你,你们只要把院子扫了,我,我就放了你们!”他们对望了一眼,趁我不注意,一下子把我推倒在地,然后撒丫子就跑。我坐在地上愣愣的望着他们的背影,然后冲天大吼:“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没有公德心的人呐!”

我站了起来,望了望这个院子,吐了口气,说:“看来扫院子这活又落到我的肩膀上了,好倒霉呀!”

过了一个小时,院子总算扫干净了,望着干净的院子,我的心情顿时明亮起来,同时也体会到了门卫爷爷的辛苦,可是那两个男孩儿……算了,本姑娘大度,就原谅他们了!再有一次,这院子我可不扫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坚守道德底线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拔河,多么有趣的一件事呀。想起小学时,我们班可是第一名的保持者呀。

“同学们,今天下午我们班要去拔河,十位女生,十位男生,那些同学想去呀,举手表决。”老师的话音刚落下同学们都很积极的举起了手,“我们班的同学可真积极呀,但只要二十位同学,体育委员你来选二十位吧,”老师指着体育委员说。我在心里默念道:选我,选我呀。“你,你……还有你。”“我吗?”“恩。”“好高兴呀我又可以拔河了,我有信心我们班一定能赢”,心里这样想着。

想到下午就要拔河就格外的激动,上课也心不在焉的。盼着盼着,终于到了拔河的时候了。

上课铃一响,我们班赶紧排着整齐的队形来到操场上,先用气势吓倒对方。裁判老师说道:“还有一点时间才开始,各班请先自己热下身。”“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体育委员给我们加油鼓劲到:“同学们加油呀,这是我们冲刺前最后的准备了,加油呀七三班。”“请七三班和七二班参加拔河的同学各就各位,”该我们了心跳的好快。

我们先找好自己的位置,然后都把脚靠在一起。“现在请各班拿起绳子,预备开始。”我们班使尽全力,拼命往后拉。同学们喊道:“后面的胖子加油呀,往后拉呀,稳住重心。”“啊,啊,”班上同学一起发出的吼叫。本想把对方拖过来,让他们全部都被我们拉到在地,结果没想到他们太胖了,我们拖都拖不动。看看自己的脚怎么在不停的往前挪呢?原来站在最后面的同学已经摔倒了,只有我们前面的同学在拉。最后对方使劲了全力拉,我们被拖到了对方了领地去了。裁判说:“停,第一场二班获胜,双方换场地,”“预备拉”。我们班在往后退,有种很轻的感觉,这次能把他们班拉过了。老师在不停的为我们加油:“重心压低,往后倒,拉过来了,拉过来了,再加把力,我们就赢了。”忽然,拉不动了,对方的力量在增大,某种力量又把我们吸过去了,我们又输了。

就这样我们持续了六场,手拉得通红,脸上的汗水直流,但最后我们班仍然屡战屡败,打破了学校有史以来的记录。可我们都觉得不公平“我们班的同学虽然很高,但是都很廋,班上几乎没有一个胖子。而其他班呢,个个那是有高有壮,胖子还很多,这样比我们班肯定输呀。”老师走过来安慰我们说:“没事,我们力气小拉不过别人,我也知道你们已经尽力,虽然我们蛮力不行,但我们脑袋比他们灵活,他们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对,我们是输了。但我们并没用放弃的精神是其他不没有的。我们的精神胜过了他们的蛮力,我们的精神和我们的智慧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法律的道德性读书笔记

全文共 674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重读了朗.L.富勒的《法律道德性》,受益颇多,同时也有了些自己的新的想法,在这里表达出来,供大家分享。

朗.L.富勒(Lon.L.Fuller,1902-1978)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法理学家,是战后新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最重要的著作是1964年出版的《法律的道德性》。这本书的成书背景源于富勒与哈特的论战,同时也表达了富勒对二战的一种理性反思。

一、《法律的道德性》的创作背景

二战中德国制定了种族灭绝法,残害了数百万的犹太人,当二战结束后对战犯进行审理时,他们却理直气壮的说自己只是遵守法律而已,因此自己是无罪的,这一度使法庭审判陷入困境,后来法官们以“恶法非法”的自然法学派理论否定了该法律的效率,从而使战犯得到了严正的审判。二战的沉痛教训,使得人们不得不开始反思怎样的法律才是公正的、有效的,一个公正的、善良的、符合人性的法律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于是在1950至1970年代,西方法哲学界爆发了三次引人注目的重大论战, 其核心论题就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其中发生于1957年至1958年间的第一次论战最为著名,不仅因为它发生在两位最负盛名的法学家之间,更因为它催生了法理学史上两本重要的著作———哈特的《法律的概念》和富勒的《法律的道德性》。

富勒在这本书中表明了法律是有道德性的,是与道德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他所说的道德和古典自然法学派的道德不是一回事,他区分了法律的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并提出了内在道德的八个评判标准,指出违背这八个合法性原则的法律是恶的,是没有效率的。这本书是对二战的一种理性反思,是对持“恶法亦法”观点的实证法学派的一种有力回击,是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性观点。

二、《法律的道德性》的三大创新观点

我觉得富勒在这本书中提出了新自然法学的三大创新理论:即提出并区分了愿望的道德与义务的道德、法律的外在道德和法律的内在道德以及法律的互动观。下面简要阐述一下我对此的理解。

(一)愿望的道德与义务的道德

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中首先说:“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对涉及法律和道德之间关系的现有文献的不满而展开的。”富勒认为在论证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时,之前的理论并没能澄清道德本身的含义。所以,他分别阐述与法律有关的两种道德:愿望的道德(morality of aspiration)和义务的道德(morality of duty)。可以说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是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所提出的一对核心概念,在富勒看来,愿望的道德是善的生活的道德、卓越的道德以及充分实现人之力量的道德,是以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作为出发点。而义务的道德则是从最低点出发,它确立了使有序社会成为可能或者使有序社会得以达致其特定目标的那些基本原则。它是旧约和十戒的道德。它的表达方式通常是“你不得……”,有时候也可能是“你应当……”。它不会因为人们没有抓住充分实现其潜能的机会而责备他们。相反,它会因为人们未能遵从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而责备他们。并且富勒还引用了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所采用的一个比喻来描述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之分。义务的道德“可比之语法规则”,愿望的道德则好比是“批评家为卓越而优雅的写作所确立的标准。”语法规则规定了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必备条件,卓越而优雅的写作的原则都是“松散的、含糊的、不确定的,向我们提供了我们应做到尽善尽美的一般思想,而不是供给我们做到尽善尽美的任何明确无误的指示。”因此,义务的道德与法律最为类似,是社会的基本框架,违反它会遭到社会的谴责,是为法律所禁止的。愿望的道德虽然同法律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却是法律制度下所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

另外,为了表明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之间的区别,富勒从社会实践入手进行讨论--具体而言就是从奖赏与惩罚的不同态度入手。在义务的道德中偏重于依靠惩罚来维系,我们为这一道德设定一个最低限度,高于此限度的人不必理会,但对于低于此限度的则要进行惩罚;而愿望的道德则以奖励为主要手段,但评判的主体会存在一定的疑问--因为在道德表现上越接近完美,就越难有人有资格对其进行评价。富勒认为,可以用一把标尺来衡量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之间的张力,这把标尺的最低起点是社会生活的最明显要求,向上逐渐延伸到人类愿望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并且在这把标尺上有一个看不见的指针,如果把这一指针向上扩张义务的领地,强制性义务就会控制一些原本不应由其控制的主观的东西,如:语言、思想、艺术等;如果向下扩展愿望的领地,人们就会根据他们自己的标准来权衡和限定他们的义务。

( 二) 法律的外在道德和法律的内在道德

法律的外在道德主要是指为传统的自然法学者所主张的法律的各种实体目的,如公平、正义等。而法律的内在道德的提出则是富勒对于传统自然法学说的超越性发展。法律的内在道德是指使“法律成为可能”的道德,也即程序的法律性原则。违反了法律的内在道德的法律不仅仅是恶法,而且根本就不是法。

法律的内在道德”就体现为富勒所说的八条“合法性原则”:(1)法律的一般性(The Generality of Law);(2)公布性( Promulgation);(3)慎用溯及既往型法律( RetroactiveLaws) ; (4) 法律的清晰性(The Clarity of Laws);(5)避免法律中的矛盾(Contradictions in the Laws);(6)避免要求不可能之事的法律(Laws Requiring the Impossible);(7) 法律穿越时间的持续性(Constancy of the Law through Time);(8)官方行动与宣告规则之间的一致(Congruence between OfficialAction and Declared Rule)。以富勒之见,这些原则主要指向的是立法方面,而在法涉及的其他领域中,诸如司法、调解、仲裁等,还会有与其各自领域相适应的不同的“合法性原则”的排列次序以及具体的内容,而并不以这里的八项原则为绝对不变的标准。

富勒认为法律的内在道德也包含着一种义务的道德和一种愿望的道德。它同样使我们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要知道在哪里划出一条分界线,在其下,人们将因失败而受谴责,却不会因成功而受褒扬;在其上,人们会因成功而受嘉许,而失败却顶多会导致怜悯。那么,应该用标尺的哪一端来要求法律呢?人们期望有一个“合法性的乌托邦”,在那里,所有的规则都绝对清晰、彼此协调、为每一个公民所知、从不溯及既往。期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人们恨不得用义务的道德作为法律评价的标尺,任何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法律都是不能容忍的。可是,理想不等于现实,法律的卓越品质并不是命令的口吻简单要求就能达到的。我们当然可以要求立法者“必须”遵循道德义务使自己制定的法律清楚易懂,可这在富勒看来顶多只是一个“劝告”。因为造法事业具有创造性的特点,也就是立法者仅仅在劝告之下不做某些明显有害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将自己的能量投入到立法的事业中去,发挥各种创造性的才能,尽力使法律臻于完美,而是否投入、发挥、尽力是无法衡量的。所以,尽管人们迫切地期待卓越的法律,“法律的内在道德注定基本上只能是一种愿望的道德,它主要诉诸于一种托管人责任感和精湛技艺所带来的自豪感”。这些法律的内在道德无论在字面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让人想起某种形态的自然法,富勒对此的回答是“断然的,但却有限定的‘是’”。为什么是“有限定”的?法律的内在道德是“使人类行为服从于规则之治的事业”(也就是法律)所遵循的自然法,不是那种扮演“至上的、孕育万物的普遍存在”之类角色的自然法。它不是“更高的”法则,毋宁说是“更低的”法则,富勒将其称为“程序自然法”,因为它“关注的不是法律规则的实体目标,而是一些建构和管理规范人类行为的规则系统的方式,这些方式使得这种规则系统不仅有效,而且保持着作为规则所应具备的品质”。从历史上看,尽管实体自然法(即通过法律规则来实现某些目的)的观点被讲得更多一些 ,但富勒的八个要求并没有为法律设定实体方面的目的。

在耐心地阐述了法律的内在道德之后,富勒将思绪转向法律的外在道德,也就是法律的实体目标。对这个概念的展开是和回应哈特的批评同步进行的:哈特批评法律的内在道德会“兼容于非常严重的不公”。对此,富勒并不认同,虽然“法律的内在道德并不关心法律的实体目标,并且很愿意同等有效地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实体目标”,但是,这不意味着任何实体目标都能在无损于法律卓越品质的情况下获得接受。很难设想一个法律明显追求不公,却总能保持对内在道德的真正尊重。法律的内在道德的若干要求,比如公开、明确,本身就是一部良法的前提条件,没有理由相信一部秘密运行、语义模糊的法律会是公正的。而且内在道德符合一个基本的假设,人本身是“一个负责的理性行动主体”,任何溯及既往或要求人做不可能之事的法律都是对人的判断力和决定力的藐视,因而不会是一部良法。法律的内在道德是达到公正的良法的必要条件,尽管不是充分条件。

富勒认为“合法性原则”是判断法治实现的完善程度的标准或原则,其最低的要求是“法律成为法律”———法律具有效力———的门槛,而其最高的实现则依然未必就已经达到了良法的标准———于此,法律的外在道德(the externalmorality of law) 将会对法律的内容作实质上的判断。

(三)法律互动观

在富勒那著名的法律内在道德的八大原则的理论背后是一直未被我们关注的“法律互动观”。正是在这种互动性的法律观的基础上,富勒指出了分析实证法学把法律仅仅视为“社会权威或社会力量的表现事实”,把法律看成是一种单向性的权威投射的错误,而主张法律与道德的不可分离,主张法律是一种“合作性事业”。在富勒看来,导致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这种困窘在于它“缺乏一个社会维度”。分析实证法学只关心谁可以创造法律,而不关心法律是什么或做什么用,它把法律看成是一种单向度的权威投射,发端于一个权威源泉而强加到公民身上,因此也就没有任何可以置之于立法者身上的角色道德,立法者可以制定“邪恶的法律”。他只看到“如果一套规则系统通过暴力被强加给任何人,就必须存在足够数量的资源接受它的人士”,而没有看到“公民的自愿合作必须有政府方面的相应合作努力来配合”。富勒提出一种法律的互动理论,也即:形成一个法律秩序并不能单靠立法者的命令,还要守法者某种程度上的合作,也就是说,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互动也是一个过程。在富勒看来,法律是政府和公民为了追求共同的目的的互动关系的结果,是一种有目的的持续努力的产物。这个共同目的并不是某一方的单纯的目的,也不是某一特定法令的目的,而是从当事人的互动中所生发的目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法律体系的目的。富勒认为,这个共同目的就是使人类服从于规则之治,也就是实现一种良好秩序。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当我们认识到秩序需要我们努力才能达到时,很明显,法律体系的存在即便是坏的或者是邪恶的永远都只是一个程度问题。”所以,在富勒看来,法律是个处于不断完善状态的“半存在”,法律是一个需要我们持久为之抗争、为之努力的事业,它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参与。法律的互动观还可以体现在富勒提出的“实质性自然法”中。富勒其实是反对古典自然法学家的对法律的内容加以道德限制的观点,他主张的是对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程序进行必要的道德制约。但是我们能否找到这样一种原则呢?富勒认为,这应从人类的交流中寻找。人在与其他物种竞争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因为人能够获取和交流知识,能够有目的地和他人促成通力合作。因此,“交流不只是一种生存的手段,它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所以,如果真要指出一种可以被称为实质性的自然法的原则来的话,那它就是“开放、维持并保护交流渠道的完整性,借此人们可以彼此表达人们的所见、所感、所想。”在富勒看来,正是因为分析实证法学没有看见立法者与公民之间的互动,所以把法律看成是一种发自于政府而强加于公民身上的单性权威投射,所以他们认为法律可以基于法律而建立,所以他们坚持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富勒主张,法律不能与道德分离。他把法律看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另一种力量,即公民对法律的参与。富勒不仅认为立法者和公民之间有互动,他同时也以互动的观点来看待法律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

三、《法律的道德性》的不足之处

当然了,虽然富勒提出了三大创新性的理论,修正了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应然法”的空泛,使得法律的道德性也可以得到衡量,而不是空泛的论述公平、正义。但是,我认为富勒所区别出的谓之于内在道德的这种程序性道德在多大程度上是道德这是有质疑的,这种与其说是道德,不如说是生效性要件,这是富勒对实证法学派的妥协,同时这也恰恰是古典自然法学派的软肋。古典自然法学派追求善良的法、公正的法,但何为善良、何为公正,这又是很难给出标准,不同时代人的权利观、道德观不同,即使是同一时代,人们的价值观以及关于人权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再多的论述也逃不出空泛以及难实际操作的窘境。正是因为这个软肋,古典自然法学派被诟病,而实证法学派只考虑法律实际怎么样,不考虑法律应该怎么样;只看其是否为有权机构依程序制定,不去评判法律是否公正的这种观点,因为言之有体、便于实际操作和衡量而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推崇。虽然二战用血的历史证明了过分的追求程序正义而置实体正义于不顾的后果是可怕的,从而给了实证法学派沉重的一击,而使自然法学派对正义、公平、善良的法的追求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自然法学派的软肋这个千古难题仍然困惑着人们——良法很重要但却不知道它到底为何!古典法学家们穷尽一生不停的在讨论何为良法,但结果却仍是一头雾水。富勒当然认识到古典自然法学派的软肋,因此为了不被实证法学派诟病,富勒实际上是将实证法学派的程序性要求内化为法律的道德性要求——法律的内在道德,从而使自己的道德标准具体化、可操作化。我认为将这些程序性的要求理解为道德性要求,虽是创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但是这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道德性,他实际上是将法律的生效性要件就理解为法律的内在道德,这一点我是不赞同的。

富勒在说明内在道德的同时,也强调外在道德的重要性,这里的外在道德也即古典自然法学派所追求的“良法”应具备的道德,但是同古典自然法学派一样,富勒也对何为外在道德、外在道德的评判标准如何提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因此关于外在道德的论述不是很深入,或许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他自己也是底气不足的,因为这是一个终极难题。对外在道德的论述不足,使得他对实证法学派的批评有隔靴挠痒之嫌,力度和火候还很不够。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的提出同样也反应了这样的问题。

总之,富勒的观点综合了一些实证法学派的观点而创新了自然法学派,但是这种创新却也有捉襟见肘之处,说理存在很多不足,仍然不能给我们以明确的指引。但是,这也不能怪富勒,这是个千古难题,不能对富勒提过苛刻的要求。或许,关于什么样的法才是有效力的法的讨论要一直跟随我们到世界的末日,在这期间,我们应是一直坚持对应然法的追求,而不断走实然法之路。应然法和实然法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应然法虽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但它作为航向灯、作为理想,一直在指引着我们,指引着法律的完善,因此全然不考虑法律的道德性是不可以的,它会产生危害人类、危害环境、危害地球的恶法。当然,只讨论法律应该怎么样而不顾现实需要、不解决现实问题,这也是不可以的,应然的东西是空泛的而法律是现实的,因此我们需要程序正义来保障法律的效力,保障秩序的有效运行,因此离开现实谈理想也是不可行的。我们人类注定要在不断追求应然法的状态下,走实然法之路,我认为富勒提出的“法律互动观”通过法律与人们(人们即代表着人性)的互动来达到平衡而不至于走极端,其实也是在表达这种观点,只是富勒为了不被实证法学而诟病,所以提出了这个可操作的标准——法律与人们的互动,但是如何互动富勒却没有提出来,所以这仍然是走不出困境的。不过虽然对应然的讨论仍没有结果,但是我们的法律的确是在进步,因此,只要我们坚持应然和实然的综合讨论,那么我们制定的的法律是不会偏离太远的,是成不了“恶法”的,只有在择一而取之的时候才会出现“恶法”。坚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都错不了,错就错在我们常常忘了其中的一个。

《法律的道德性》这本书写的非常精辟,由于我自己能力实在有限,所以虽然看了很多遍,却发现自己还是有许多理解透彻的地方,所以可能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存在很多偏颇之处,在这里也就是班门弄斧写出一点自己的感悟,望大家多多指正,以期共同探讨法律的应然实然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道德大讲堂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在认真学习道德模范事迹之后,有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涌动、翻腾。我十分感动于他们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的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于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感动于他们奉献青春热血,力争上游的精神,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标兵。

通过此次道德讲堂的学习,我感触良多:

首先,向道德模范学习,要学习他们以主人翁的决心和责任感弘扬道德文化,以大学生志愿者的活力、使命感和创新精神把握时代脉动,争当精神文明、道德文化的模范。 其次,向道德模范学习,要学习他们坚守忠诚的品质。正如《公民道德歌》中所高唱的“明礼讲诚信,不负天下人”, 坚守忠诚是一种习惯,是忘我的投入,是一种道德信念。他们对待生活对待工作一直是坚守忠诚的态度,他们的不懈追求,诚信待人见证了志愿服务工作者的奉献和忠诚。

最后,向道德模范学习,要学习他们以文明使者的名义,担负起精神文明建设的重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现人格、品行升华的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弘扬道德文化。

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在经历这次精神教育和学习后,像是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

了很好的基础,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投身道德文明建设的洪流中以践行我们今天的倡议与承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道德作文400字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道德,是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如果这个人做出了不道德的事,还自以为很好,那这个人就不道德。

我就看到过:我刚在补习班“消灭”完了作业,准备乘电梯到一楼,然后走回家时。我看到两个小朋友进来,大概三四年级,和我一起乘电梯。正当电梯快到一楼时,只见其中的一个小朋友迅速地按下了顶层的按钮,电梯开始往上升了……我没有骂他,只是皱了皱眉头。可当电梯又快到一楼时,他们俩开始按其他楼层的按钮。不一会儿,所有楼层都被他们俩按了一遍,这时,我再也忍不住了,大声骂道:“小朋友,这是电梯,不是玩具,你们觉得这样按来按去很好玩吗?”其中一个小朋友答道:“对呀,是很好玩。再说也轮不到你来管我!”“我……”我没话了,于是只能忍气吞声地等他们俩走了。要知道我那天下午足足待在电梯里几十分钟啊!这样做难道很道德吗?

于是,我吸取了教训,以后再看到有比我小的人做不道德的事,我就会极力劝阻他,如果他不听,我就只好行动,用双手阻止他(或她)了。

道德离我们其实并不远,只是你没有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心而已,你只要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扶老人过马路、帮助残疾人、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这些都是很道德的行为。帮主人并不需要回报,那是因为你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这也是很道德的行为,所以说,道德离我们并不远。

道德重在德,如果你想做一个有“德”的人,那就请你从帮助他人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弘扬道德文化重建中华文明作文

全文共 1527 字

+ 加入清单

董巍

中华文明历史久远,绵绵不断,究其根源和核心就是道德文化。我们的先人将老子五千言称作“道德经”,帛书版为《德道经》。她问道论德,探天地之本源,究宇宙、社会、人生之法则,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寻求了一条终极大道。

什么是“道”?“道”,就是那终极目标,也是那到达目标的方法、途径。她可以被描述,但只有到达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她也可以被谈论,但语言文字毕竟与现实有差距。熊先生讲“道是○”,如何理解?我以一个未见道的人用思维推测之,道即是空,也是圆满;她什么都是,什么也都不是。是当下,是整体,是一念,是万念;是无,是所有。是那本体存在的状态,也是那终极的存在。亦如《心经》所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什么是“德”?“德”是道的作用,同样也是进道的方法。熊先生讲“德一”,讲了德的作用,一生二,二生三,乃至生万物。还讲道光德能。德蓄积到了顶点,就成道、得道。也有人讲,一切的存在都是粒子的振动。振动的频率低,就成为有形的物质;振动的频率高,则成为精神,乃至能量、光。其实这一切,都不过是我们的意识和感觉所把握的、认知的,被经验或者说共业所固化的。至于真相到底为何?只有超越于常人的感觉、意识状态,才会体会“非常道”。

如何以德进道,即是蓄积能量。如何蓄积能量,人心死,道心存,至虚极,守静笃。把自己彻底清空了以后,能量才能进来,这是一种途径。我们常常还说,行善积德。那么何为善?一般人认为利己则善,真正的善,则是彻底的无我。如果不能无我,就尽量无为。否则,心念一生,便有分别,就难以至善。能做到无我而有为,则一切为皆善行。即“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这是讲本体论上、认识论上的道德,是有些形而上的味道。而社会生活层面的和政治、经济上的道德,则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道德观。主要指伦理规范,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正如“失道而后德”。人类社会在文化形态上,似乎是在逐步下降,当道德也不能规范人们的行为时,只好用法律来制约。在一个人人具有自觉的道德感的社会里,法律是不存在的。在一个人人都以具有道德为荣的组织里,一切都是和谐发展的。有些人自以为聪明,虽然学会了讲道德,以道德标榜自己,却只希望别人道德,而自己却暗行不道德之事,则是最大的不道德。“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老子五千言,揭示了宇宙、社会、人生的规律,为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指明了道路。几千年来一直哺育着中华民族的成长,是中华民族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每当中华民族遭遇劫难,面临困难的时候,以老子思想为基础的中华人文精神就会焕发出巨大的能量,使中华民族的子孙能够吸收营养、获取力量,重新站立起来。

现代的人类似乎已经迈入了文明时代,科技昌明,物质丰富,生活便利,寿命延长,并且能够克隆生命,探索太空,世界的秘密似乎逐步被人类所掌握。人类的自我膨胀也越来越大,似乎可以为所欲为。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人类相信,能够凝聚人类的所有智慧,克服各种挑战,最终实现对自然和宇宙的征服,使他们臣服在人类的脚下,听从人类的指挥。人总有一天会成为宇宙的主宰。

然而,自然也不时运用各种手段敲打人类高傲的头颅。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各种麻烦和灾难。在享受丰富的物质成果时,人们的精神却越来越脆弱,新的疾病也不断出现,生存环境也受到破坏。人们不禁发问,人类是否在伟大的梦想实现之前,作为一个物种就会永远地在地球上消失了?

为了探求人类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古老的中华大地,投向这个养育伟大民族的智慧宝库。

愿这个世界,“道行天下,德润万物”。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系中央编绎出版社)

选自中央编绎出版社熊春锦先生著作《德道行天下》寄语Ⅲ

[弘扬道德文化重建中华文明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范文:被偷反“喷”提醒者,基本的道德哪儿去了

全文共 1091 字

+ 加入清单

一条奇葩帖子在网上引起热议。帖子是由四川眉山一位女士发的,她在商场被小偷“光顾”,现场一男子告诉她,包包在进商场门口时被小偷打开了。女子追赶小偷无果后回家,将此事发上网并指责提醒她的人说:“我很想对告诉我的人说声,你是不是男的,小偷都惹不起吗?在旁边看见为什么不告诉我一声,有这样做人的吗?”此帖一出,引来众多网友炮轰,认为她不谴责小偷却埋怨提醒者,是狗咬吕洞宾。即使当事男子回复当时自己离得很远,且顾忌小偷有几个同伙一道,也没获得女士的理解,她坚持拒绝向提醒她的男子表达谢意。

这条帖子之所以成为新闻,被众多媒体关注,原因就在它具有很大的争议性。从发帖人的角度看,眼见小偷偷钱却不提醒,等小偷走了再来告知,确实没起到什么作用,反倒让当事人有被幸灾乐祸的感觉。这可能是该女子没有谴责小偷而谴责提醒者的重要原因。

而从提醒者的角度来看,在小偷人数占优,且家人有可能被危及的情况下,选择用一种相对安全的方法提醒被盗者,也无可厚非。这种打了折的善意,相比于小偷的恶意,以及其他可能看见但选择漠然的看客,显然要好得多——至少,让人感到了该男子对善意的向往。古人所谓对善意应该“观心不观迹”,就是指一个人心存善意,哪怕最终没达到最佳效果,但至少应该肯定他的出发点和动机。这也许就是“吃瓜群众”们一边倒地指责被盗女士的原因——人家在并没有义务提醒你的情况下提醒你,不仅没得到感谢反而被骂,实在是本末倒置,是非不分。

进一步看,围观者不仅不满意发帖者是非不分的态度,更对发帖者道德绑架式的话语表达了充分反感。从引来骂声的权重看,“不识好人心”引来的批评和骂声,只占到三成左右,而认为对方天然该帮助自己所引来的指责,应该占七成左右。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对只知道站在自己立场上对别人指手画脚的做法并不认同,大家越来越清晰的共识是:不顾及对方的处境而片面地让对方承担道德高标的行为,越来越不被人们接受。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能理解别人的“不得已”,而只从自己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当下社会的语境里,显得十分不合时宜。

从维护社会良俗的角度来看,几方的做法都有可优化之处。比如,在提醒者一方,是否可在盗窃实施的时候,用一种相对安全和隐蔽的方式,提前打岔盗窃的实施,毕竟,光天化日之下小偷再人多势众,终究多不过正义的民众。至于被盗者,完全可以用一种并不情绪化的方式,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表达得更冷静客观,而不是咄咄逼人,出言不逊。这样,便不至于使自己既丢了钱财,还不被同情。而跟帖的网友们,也完全没必要以“骂”的形式来表达观点,让被盗者雪上加霜。大家应该同仇敌忾的,本是小偷,但在大家的混战中,小偷居然神奇地被遗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让道德之花盛开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当鸟儿们传来春的消息,万物复苏,盛开。开满草原,让空旷的草原中点缀着生机;开满山谷,让严肃深沉的空谷里驻满了希望;开遍了山坡,让贫脊荒凉的山坡上传遍了鸟语花香。花,让自然更美丽。人亦如此,让道德之花盛开,世界才会美好。

以为他人着想之心为种,深埋大地,她将道德尽展现,王小兰,这个华人女性走过人群,站上美国劳工部部长的位置。几年来,她不娄奔波劳累,牺牲所有,只希望美国所有劳工拥有平等公平的工作与生活。这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感动了美国,震撼了中国!她,将职业道德于地球的另一端展现。是的,让道德之花盛开,在于为他们着想的心。

以坚持坚守为茎,挺起胸膛,他,将道德动人心。邓稼先,已被人们熟知的名字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在一次爆炸实验中,烟雾弥漫却没有出现云朵,他不顾旁人劝阻,只身冲时实验区寻找实验碎片,得知只是降落伞未打开时,他笑了,却浑然不顾话筒性药品已经大肆进入他的身体,破坏着他的骨髓。不久后,他便病逝了。而他坚定坚守着的职业道德却永留人心,直至临死,他也不曾后悔,因为他明白他坚守着是什么,是中国,是高尚的职业道德。是的,让道德之花盛开,在于坚持与坚守。

以细致细心为枝,撑起辉煌,他,将首先永存心。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的奠基人,以细心与细致,将职业道德坚持到底,一本一字不懂的古代建筑书,他不忍心放弃,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他细心研读,仔细研究,不放过一丝一毫,四处奔波,拜访请教,考查整理,繁重的工作没有令他屈服,半生的心血,筑就了《中国建筑史》诞生,为今天打下坚固的基石。是的,这一切,只因为他将职业道德永存于心,让道德之花盛开,在于细致与细心。

正如王争艳,唯有将为他人着想之心为种,坚持坚守为茎,细心细致为枝,才能组成一株完整的花,才能真正称为“一剂良药”,才能完整地体现良药的价值,让道德之花盛开,方知人间这美好,方知祖国之繁茂,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也要将道德留于心中,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将一生成为永恒,让道德成为久远而灿烂的鲜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道德高中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道德是我们一种行为规范,我们的一言一行就能看出这个人有没有道德,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呢?就可以从小事做起。

我作为一个学生,在学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公物,谦让同学,与每个同学友好相外,有困难要互相帮助,让道德的春风充满我们一一家。我们上课要专心致志,做作业要认真,考试不要作弊,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变得很优秀。

在生活中,我也经常看到一些不道德的行为,以前,我家离校很远,妈妈骑电瓶车送我上学,我亲眼看见两个小偷跟在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后面追,直到偷到东西为止,这种行为太可耻了,不劳而获偷窃他人材物,要受到社会的强烈谴责。有一次下雨天,一位公交车司机一直叫着“车辆行人请注意,”车子也慢慢地靠近了站台,因为水积在了路旁,上车的年轻人一下子跨过积水,可有一位老人跨不过去,一下子踩到水中,我急忙拉他起来,可老人的鞋子已经湿了,老人不断向我表示感谢,我心里暖暖的,可我还是有点遗憾!要是司机把车再靠近一点,老人上车就更方便了。

在家庭里,我要做一个感恩的孩子,一件小事情就能让父母很感动,我记得上次下雪了,天气突然变冷,妈妈给我增加衣服,我对妈妈说:“你也多穿衣服,不要感冒了。”妈妈感动地流泪了,突然,我意识到自己平时对妈妈关心太少。在雪地里我们互相扶着走向学校,半路上,我妈妈去扶起一个摔跤的小男孩,原来,家长就是我们小孩子的榜样,我们做一个有道德的小学生也是每个家长的希望。

我们每个大人也要时时刻刻担醒自己,“道德行为是多么重要。”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家庭有车,所以开车时要注意礼让,停车时要遵守规则,如果你没有了道德行为,不但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也会对别人造成更大的伤害。

所以说,道德是多么的重要,能让社会更和谐,让我们的家庭更幸福,生活更美好,人生更快乐,让我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道德生活作文_励志作文900字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这是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现在,我把它改成了,“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有道德人”

什么是道德?对于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观点的看法,其实道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有一年夏天,天气炎热,知了躲藏在树上叫个不停,仿佛在抱怨天气太热了。柳叶打着卷,懒洋洋地垂在水面上,大地仿佛是一个大烤箱,街上行人全无,我和爸爸也躲在开着空调睡觉,突然,窗外传来了一阵阵叫声:“卖菜咯,新鲜的大白菜。”爸爸听到了,叫醒我说:“快去买些大白菜。”“太热了,我不去。”“快去,天气热吃素一点不然容易上火。”我极不情愿地睁开朦胧的双眼,下楼去买菜。

“好热啊,这么些热的天怎么还有人出来卖菜。”我嘟囔着走到菜摊前,他看到有生意了,脸上露出纯朴的笑容,一排雪白的牙齿,在黝黑的皮肤映衬下显得更白了。

“老板,买两棵大白菜。”

“不卖。”老板挥了挥手说。

“什么?”我大吃一惊,以为是我听错了,便又说了一遍。

“不卖。”老板这次连头都没抬地说。

我觉得很气愤,大热天的谁愿意跑出来买东西啊,居然还不卖,我生硬地说:“我又不是不给钱。”

“我不是怕你不给我钱,只是天气太热了,菜买多了,吃不完放在那里就会干瘪,不好吃了。”

“别人卖菜都希望别人买得越多越越好,你却希望别人买得少,真是个怪人啊,那就买一棵吧。”我顿时对他产生了敬意。

“我每天都在这,你随时都可以来我这买新鲜的大白菜。”他一边帮我称一边说。

在回去的路上,我想像这样处处为他人着想,不为自己谋私利的人就应该是有道德0的人吧?

其实这样的事还有很多,例如居住在我家楼上的一位老太太,她就主动承包了整个楼道的保洁工作,我每天都能看到她在辛勤地打扫卫生,但她并没有拿过村里的钱,而且她也从来不抱怨有多苦多累,我记得她曾说过,如果人人都不打扫楼道卫生的话,那么我们就得生活在“猪圈”里了。

在生活中时常有一些人为他人创造美好的生活,我们都知道道德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果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充满道德,那我们的世界该多么美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观后感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全国第_届道德模范评选领奖典礼,看到那么多的感人事迹,让我感触很深。他们有的为人民雪中送炭,有的为亲人尽着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他们都做出了令所有人难忘的光辉事迹。而在他们当中,有的已为了他人,不在这世上,但他们的精神,却会永垂不朽。

邓前堆,只是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医生,但是他所做出的一切,彰显了他的品格和人格。在汹涌的怒江之上,有一个怒族的村落。而这个村落的人生病了,须请求怒江对面居住的邓前堆。但这两地之间,只有一条光溜溜的钢索。来往两地,只能靠这条钢索。但这条钢索十分危险,一年上面就死了十多个人。但邓前堆不怕,他每天昼夜不分地往返于两地,作为他们的乡村医生。他随叫随到,二十年下来,就连村中因风湿卧床不起的病人也重新站了起来。在这儿,他的月薪只是少的可怜的三百,而在县城,月薪是这儿的三四倍。可他牵挂这儿的人民,他会一直做怒族的医生。

孟佩杰,中国最美女儿,从八岁起,她就一直承担着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的责任。在很久以前,她母亲去世,她寄养在养母家。八岁时,她养母瘫痪,养父也因此出走,她却承担着对养母的一切责任。为给母亲做饭,她站在板凳上炒菜,不知摔下来了多少次。每天为养母端屎端尿是她的责任。她对养母十分感恩,十分关心,她也十分好学。当她终于考上了大学,她也放心不下母亲,决定背着母亲上大学。孝道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哪怕她不是亲妈,只是养母,但对她来说比亲妈还亲。

这还只是两位代表人物,但所有道德模范的精神我们不可忘怀,因为他们的精神是中华的精神,我们应对他们的精神加以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道德绑架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261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普通的周二。

身为一个初三的学生,真的是睡得比猪晚起得比鸡早。这可不是夸张。我十万火急地吃完饭,提起书包抡起犹如千斤重的袋子,直奔公交车站。

一路上,天都还没亮,寒冷的风犹如尖刀向我飞来。我耷拉着沉重的眼皮,顶着大大的黑眼圈,来到了一堆早起赶车的人群中。

一分钟一分钟过去了,身边的人显得有些不耐烦了。我那时候只觉得手掌心被那沉重的袋子束缚得疼痛不已,心里开始莫名羡慕那些书包轻得如鸿毛一样的人。

时间不停流逝,“最早的不是六点半吗,怎么40分了,还没有一辆车?”旁边的人不满地嘟囔着。不一会儿终于来了一辆,大家纷纷挤上了车。我坐在离司机后面最近的地方。一路上乘客多的不行,一刹那车上便挤满了人。

车缓缓地穿梭在幽暗的黎明中,我靠着椅背上昏昏欲睡。司机一直在咳嗽,并且直接打开窗吐了好几口痰。在一个红绿灯暂停时,碰巧隔壁停着另一班的公交车。

好笑的是,我们的这位司机打开车灯用手往后面一挥,那边的司机便惊讶地说道:“哇,这么多人啊!”我们的这位司机便骄傲得意地笑了起来,露出他满嘴浑黄的牙齿。

他带着一顶鸭舌帽,时不时拿下来,用帽尖抠一抠他的头发。我突然想起来,前天坐公交车去买东西就是他载我们回来的。我跟他说到了要停车,他硬是装作没听见,任凭车上的人怎么喊,他直奔终点站,害得我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从终点站走了回家。想到这,我对眼前的不负责任的家伙不禁产生了一种厌恶感!

不一会儿,到了某个站点,一位老奶奶上了车。她把东西放在司机旁边的隔板上,掏出她的老人卡。刷卡后,便和司机攀谈起来。原来他们认识啊!

可在旁的我心里开始纠结了:要不我站起来让座吧。可是我又不敢说出口,我的心好像被什么拉住似的。想起来又没勇气。

突然耳边的播音响起了:“请为有需要的乘客让座,谢谢!”、“请为有需要的乘客让座,谢谢!”……差不多响了个五六遍。我刚想鼓起勇气站起来,那司机倒是先停下了车,转过头用他那“正义”的语气“挖苦”的态度对我吼到:“小妹,我都播了好多遍了,你怎么还不起来给人家让座,你怎么还好意思坐这!?”顿时,我感觉五雷轰顶,心里装满各种委屈!那司机还毫不客气地对我指指点点的。我连忙站起身来,给那老人家让座。她笑着说,她站着没关系。

那司机白了我一眼继续开车。我偷偷转过头看着车上的其他乘客,同情、怜悯、冷漠、鄙夷的目光交织在我的脸上,我满脸通红,尴尬的只想找个地洞钻了进去。

那个司机依旧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要不是我曾经见过他拒载某些年纪大的老人,对搭错车的人恶意讽刺,开车的时候接听电话……我真心是认不出来这个充满“正义感”的人会是他。难道不是因为他和那位乘客认识才会这么强出头吗?

不一会儿,他居然在红绿灯前停车,让我们下车。猛地发现,我对他的厌恶上升到一种鄙视。

下了车后,我的心情一片黯然——从此在给老人让座问题上产生了阴影,一种无法磨灭的带着浓浓市井气息的阴影。

像这位司机这样的充满“正义感”的人数不胜数,比比皆是。若要与他们作对,必受到“道德谴责”与舆论谩骂。

难道我也沦为“道德绑架”的牺牲品吗?哎,这片阴霾,究竟何时才能烟消云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