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衣冠楚楚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20篇)

与人为善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与人为善是褒义词,欢迎阅读。

浏览

2727

作文

228

居心叵测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居心叵测贬义词,形容人心十分险恶,不怀好意,意图做坏事。

一、成语解析

【成语】: 居心叵测

【拼音】: jū xīn pǒ cè

【解释】: 居心:存心;叵:不可;测:推测。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出处】: 清·洪楝园《县嶴猿·归神》:“都是这一个狗才设计骗将出来,以为自己富贵之地,是以吾阁部为奇货,居心叵测,天理不容。”

【举例造句】: 他是个居心叵测的家伙,要多加提防。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心术不正

【英文】: with hidden intent

【近义词】: 人面兽心、佛口蛇心、别有用心

【反义词】: 襟怀坦白、光明磊落

二、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派大夫楼缓出使外国。

当时楼缓早已居心叵测,可是他还假惺惺地对赵惠文王说:“大王把这么重要的外交重任交给我,我一定誓死效忠,请大王放心,我走后,请大王多保重。”

赵惠文王很受感动地说:“那就请你不要食言,实践你的承诺,我等你早日归来。”

这时楼缓流着眼泪,跪下说:“臣出使他国,并不考虑保全性命。可是臣顾虑臣走后在赵国的声誉问题。”

赵惠文王不解地问他怎么回事。

楼缓说:“臣不求苟且偷生,却追求美好的名誉。可是我离开赵国后,肯定会有很多嫉恨我的人散布恶言恶语对我进行诽谤,猜疑我是否会里通外国,如果大王您轻信他人之言,那么受害的是我,您说到那时我能回赵国吗?”

赵惠文王听后,非常诚恳地对楼缓说:“你放心吧,我发誓,绝不会听信任何谣言。”

楼缓走后便逃到魏国去了,并赠送给魏国很贵重的礼物。

消息传来,赵惠文王执意不信,并说:“我向楼缓发过誓,决不相信任何传言。”

大臣们看赵惠文王执迷不悟,非常生气。“居心叵测”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苟延残喘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苟延残喘是一个贬义词,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

【成语】苟延残喘

【拼音】gǒu yán cán chuǎn

【解释】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

【出处】宋·欧阳修《与韩忠献王》:“遽来居颖,苟存残喘,承赐恤问,敢此勉述。”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

【示例】穷得当卖全无,虽只区区四金,到也不无小补,又可以~得好几日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近义词】苟且偷生、苟全性命

【反义词】宁死不屈、视死如归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相关成语】:

蝇营狗苟 一笔不苟 临危不苟 营营苟苟 临难不苟 一毫不苟 临财不苟 侈纵偷苟 一字不苟 言笑不苟 偷鸡盗狗 白衣苍狗 泥猪癞狗 傫如丧狗 关门打狗 藏弓烹狗 画龙不成反为狗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飞鹰走狗 阿猫阿狗 喘息之间 喘息未定 喘月吴牛 舛讹百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哑口无言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哑口无言,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一时语塞或紧张。是贬义词

一、成语解释

【成语】: 哑口无言

【拼音】: yǎ kǒu wú yán

【解释】: 哑口:象哑巴一样。象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近义词】: 张口结舌、默默无闻、理屈词穷

【反义词】: 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口若悬河

【灯谜】: 亚;封嘴;第二讲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惊讶等

【英文】: be rendered speechless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他也有儿子,少不也要娶媳妇。看三朝可肯放回家去?闻得亲母是个知礼之人,亏他怎样说了出来?’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举例造句】: 他的一席话,使在场的人个个哑口无言。

二、辨析

“哑口无言”和“张口结舌”:都用来形容“说不出话来”;或用于形容理屈词穷。但哑口无言有时也形容由于某种原因默不作声;无话可说:“张口结舌”多指想说而说不出来;形容惊慌、害怕或紧张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骄傲的褒义词和贬义词

全文共 1489 字

+ 加入清单

骄傲(英语:Pride),又写为憍傲,是一种内在的情绪状态,一般而言,有两大类常见的意涵。第一类,作为负面的意思,骄傲是指一种对于个人的地位或成就的自我膨胀与炫耀,通常与傲慢(hubris)是同义词。第二类,作为正面的意思,骄傲是一种对于达成目标,或是对于某个选择或行动,感到自信不悔。它也可以是一种受到赞赏之后产生的情绪,对自我独立、坚强的形象感到满足,成为某个社会群体一份子后产生的归属感与认同,并因此衍生出满意的情绪,有时也作为自嘲鼓励使用。

“骄傲作为一种产物,即使没写在脸上 但也会充满在空气中,所以别抱有侥幸的心里,以为自己在骄傲的时候,无人知晓。”

骄傲的褒义词贬义词,这个要看语境,词性带有赞许,肯定感情的一般情况都是褒义;相反,句里含有的不赞成或坏的意思的,  比如: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一般都是贬义。

褒义词: 吐气扬眉,不亢不卑,才高八斗

眨义词: 恃才傲物,夜朗自大,大言不惭,耀武扬威,旁若无人,趾高气扬

用骄傲造句

1、作为一中国人,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

2、中国是个伟大的祖国,我为我的祖国而骄傲。

3、有什么好骄傲的?你不就是得了个第一吗?有本事你再考个第一试?

4、她骄傲的听不进去任何人的意见!

5、看到“神舟七号”发射成功,我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而骄傲。

6、为了保卫新中国而牺牲的战士,值得我们替他们骄傲!

7、当看到神七升天时,我发自心底的骄傲我是中国的子民。

8、你终于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我真为你骄傲。

9、航天英雄杨利伟是我们的骄傲。

10、运动会赢得了第一名,他骄傲地不得了。

11、你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切记不可骄傲。

12、同学们都不爱理他,因为他在取得成绩后总是很骄傲。

13、今天我为祖国骄傲,明日祖国为我骄傲。

14、今天,爸爸在公交车上勇斗歹徒。我为有个勇敢的爸爸而骄傲!

15、做人要谦虚,不能骄傲。

16、我们的运动健儿们获得了冠军,骄傲的走了出来。

17、他的学习成绩很好,但他从不骄傲。

18、虽然你考了100分,但不能骄傲,否则,别人将会超过你。

19、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20、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21、小明顺利地考上了清华大学,父母感到特别骄傲。

22、你太骄傲了,只取得了这样一点成绩就自吹自擂,要继续努力才是。

23、我为我们班取得体育的好成绩而骄傲。

24、刘翔是中国人的骄傲。

25、刘翔打破世界纪录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26、无论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多好的成绩,都不能骄傲。

27、小红是我们班的骄傲。

28、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29、能为祖国争光,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

30、我为我们的航天英雄感到骄傲。

31、他这次虽然表现得很好,但是他太骄傲了。

32、不要因为考了好成绩就骄傲,这样会使你退步的。

33、你刚刚取得一点好成绩,不应该骄傲,而应该再接再厉。

34、五星红旗在奥运会场高高飘扬,中国人都很骄傲。

35、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亲朋好友都替我感到骄傲。

36、当我经过自己的努力攻克这道难题时,我骄傲的蹦了起来。

37、我们的运动健儿们获得了冠军,骄傲的走了出来

38、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39、她骄傲的资本是学习成绩名列全班第一。

40、为了保卫新中国而牺牲的战士,值得我们替他们骄傲。

41、我为自己有这样的好老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42、我们不能有一点成绩就骄傲。

43、我们在取得成绩后不但不能骄傲,而且还应该更谦虚。

44、即使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45、他这个人特别骄傲,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

46、我们为中国能举办2008年奥运会而感到骄傲。

47、我是一个值得父母骄傲的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桀骜不驯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解析

全文共 1125 字

+ 加入清单

桀骜不驯是一个贬义词,多数是用来形容人叛逆的性格或者是动物野性很强,性情强暴不驯顺。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桀骜不驯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成语】:桀骜不驯

【拼音】: jié ào bù xùn

【解释】: 桀:凶暴;骜:马不驯良,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出处】: 《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举例造句】: 识字读书,聪明出众。只是生成一个桀骜不驯的性子,顽劣异常。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近义词】: 横冲直撞、无法无天、桀敖不驯

【反义词】: 安分守己、俯首帖耳

【示例】:

储安平《在塔里木河的下游》:“历史上久享盛名

的这条旷达、豪壮的、同时也是桀傲不驯的彩河。”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纪献堂)只是生成一个桀骜不驯的性子,顽劣异常。”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向桀骜不驯的刘思佳竟被一个刚来的姑娘管得服服帖帖,太窝囊了!”

桀骜不驯造句

1、歪放在最倒霉的脑袋上的最破烂的睡帽都带着这样一种桀骜不驯的意思:“戴破帽的我知道过日子有多困难,但是你可知道戴破帽的我要你的命又有多容易?”

2、我们都知道,这位大才子桀骜不驯,风流倜傥,经常口出狂言,所以才会说出“只有一个地方硬”这样赤裸裸的大实话,但结果又怎么样呢?

3、这个老人天生桀骜不驯,他的脾气就是要反对每一个人。

4、我也看到了它那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我血液里的冲动却渴望一种更桀骜不驯的旅程。

5、他没戴帽子,树叶搅乱了他那桀骜不驯的卷发,叫所有那些发丝都纠结起来。

6、横行加勒比桀骜不驯的海盗让您在迈向惊险之旅时不知不觉地已进入海上战斗,处处惊心动魄的游乐设施让您饱尝新鲜惊奇与兴奋!

7、他桀骜不驯地面对着愤怒的人群。

8、我承认这种生活有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那井然有序的福祉,但我血液里的冲动却渴望一种更桀骜不驯的旅程这样的安逸中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9、这条河真可说是桀骜不驯,猛不可当。

10、这并非因为诸如此类的诠释必然要固着于一个主题上。()而是由于在《呼啸山庄》无可争辩的力量中带有些桀骜不驯的成分,根本就拒绝某种包罗万象的诠释。

11、我不喜欢家庭奢靡的社交生活,这不单在于青年人的桀骜不驯。

12、于千山万壑间,比兹卡勤劳朴实又桀骜不驯,乐观豁达又粗犷豪迈。

13、在西方人看来,显得似乎衣着寒碜,不修边幅,桀骜不驯、我是个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的有很强的洞察力的,桀骜不驯的,有主见的,也很难受外界因素干扰的女孩子,所以我不认同他们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放荡不羁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放荡不羁,中性词,贬义:形容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的人。褒义:不受传统约束,敢于打破传统,向往自由生活。

一、成语解释

【成语】: 放荡不羁

【拼音】: fàng dàng bù jī

【解释】: 羁:约束。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出处】: 《晋书·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举例造句】: 平时与一班好朋友,只以诗酒娱心,或以山水纵目,放荡不羁。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近义词】: 放浪形骸

【反义词】: 循规蹈矩、规行矩步

二、成语出处

1.晋朝时期,王长文自幼刻苦好学,性格孤僻,放荡不羁,从不把州府的征召放在眼里。州里召他为别驾,他偷偷地出走。他闭门不出潜心写字,他著书四卷《通玄经》。晋武帝时四川天旱,官府开仓借粮,他借了很多无法偿还而惹官司。

2.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平时与一班好朋友,只以诗酒娱心,或以山水纵目,放荡不羁。”

3.傅庆的性格本来就很放荡不羁,这样一来,就更加傲慢得不得了,有时甚至向人夸口说:“岳丈这一军的威名,还不是我傅庆给他挣来的吗!”自从岳飞受命为通泰镇抚使以后,为了严肃军纪,对于傅庆便不再象先前那样纵容。

4.苦禅很欣赏大千的放荡不羁性格和他那不随波逐流的隐士之风。

5.她这种女人的尊严、自信心和勃勃野心,以及放荡不羁的习性,又开始渐渐的恢复,渐渐的显露了……在新的圈子里,她又有了一句新的口头语一一“他们干部子女……”如何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无中生有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无中生有贬义词吗?小编今天告诉你。欢迎大家查看。

无中生有,贬义词,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一、词语释义

【成语】: 无中生有

【拼音】: wú zhōng shēng yǒu

【解释】: 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出处】: 《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举例造句】: 子息从来天数,原非人力能为。最是无中生有,堪令耳目新奇。

【近义词】: 造谣生事、信口雌黄、捕风捉影

【反义词】: 确凿无疑、铁证如山、事出有因

【歇后语】: 空箱里取物;魔术师变戏法

【灯谜】: 说假话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凭空捏造

二、成语典故

《三十六计》中的第七计,原文为:“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本计计语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有的称为兵家)老子《道德经》第4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揭示了万物第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变化的规律。中国古代军事家尉缭子把老子的辩证思想运用到军事上,进一步分析虚无与实有的关系。

三、成语造句

1、三人成虎虽是无中生有,却可以使一个人的清誉毁于一旦。

2、有那么一些人,总喜欢无中生有,挑拨是非。

3、报纸绘声绘影说他盗取公款,我敢保证这一切都是无中生有的情节。

4、意思传达不妥,概念传达不当,自己有可能就是那个爱无中生有的人,一个歪曲事实的人。无中生有造句。

4、别听他的那一套。他只不过是无中生有,胡说八道。

5、说话要以事实为根据,不可向壁虚造,无中生有。

6、他们无中生有地散布谣言,蛊惑人心,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罪恶目的。

7、我什么时候拿过你的钱?你少这样无中生有,诬赖人!

8、宇宙能够通过一种真空涨落被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来吗?

9、说话要有根据,万不可捉鸡骂狗,无中生有。

10、这骗子无中生有,说他的儿子已失学,竟骗了100元到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摇大摆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大摇大摆,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多还贬义。

一、成语释义

【成语】: 大摇大摆

【拼音】: dà yáo dà bǎi

【解释】: 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近义词】:神气十足、威风凛凛、高视阔步

【反义词】:如履薄冰、缩手缩脚、蹑手蹑脚

【歇后语】: 八王爷上金銮殿

【灯谜】: 鸭子走路

【用法】: 作定语、状语;形容人或动物走路

【英文】: strutting

二、成语典故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们都是一气,不怕有一万个强盗,你们只管大摇大摆的走罢。”

【举例造句】: 次日早晨,大摇大摆出堂,将回子发落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盛气凌人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盛气凌人是一个贬义词,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一、成语释义

【成语】: 盛气凌人

【拼音】: shèng qì líng rén

【解释】: 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出处】: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教人》:“不得盛气凌人,自取耻辱。”

【举例造句】: 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近义词】: 目中无人、盛气临人、咄咄逼人

【反义词】: 虚怀若谷、谦虚谨慎

【灯谜】: 大怒伤身体

二、描写盛气凌人的成语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富贵骄人】:富:有钱;贵:指有地位。有财有势,盛气凌人。

【呼么喝六】:幺:骰子上只有一点的那一面;六:骰子上有六个点的一面。原指赌徒掷骰时粗鲁喊叫,后指举动粗鲁,盛气凌人。

【骄傲自大】:盛气凌人,过分抬高自己。

【气焰熏天】:气焰:气势。形容盛气凌人,十分傲慢。

【盛气临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亦作“盛气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如火如荼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如火如荼褒义词,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一、成语解释

【成语】: 如火如荼

【拼音】: rú huǒ rú tú

【解释】: 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出处】: 《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缯,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缯,望之如火。”

【举例造句】: 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他的被忘却了的青春。 ★巴金《家》六

【近义词】: 方兴未艾、轰轰烈烈

【反义词】: 无声无息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气势

【英文】: blazing

二、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头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像深不可测的大海。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垂头丧气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垂头丧气贬义词

【成语】: 垂头丧气

【拼音】: chuí tóu sàng qì

【解释】: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近义词】:灰心丧气、无精打采

【反义词】: 趾高气昂、得意洋洋

【歇后语】: 挨了棒的狗;高粱秆上挂个破皮球

【灯谜】: 临死打瞌睡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受挫折无精打采

【出处】: 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举例造句】: 李德才一口回绝说情的事,运涛垂头丧气走出来。 ★梁斌《红旗谱》十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同归于尽褒义词贬义词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同归于尽褒义词,尽: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出自战国·郑·列御寇《列子·王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一、同归于尽的意思:

【成语】: 同归于尽

【拼音】: tóng guī yú jìn

【解释】: 尽: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

【出处】: 《列子·天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近义词】: 玉石俱焚

【反义词】: 贪生怕死

【歇后语】: 稻草人救火;竹虫咬断竹根

【灯谜】: 原子弹打飞机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一起死亡或共同毁灭

【英文】: fight like Kilkenny cats

【举例造句】: 只图自己安逸,那管世事艰难,弄到后来,不是同归于尽吗? ★清·姬文《市声》第十四回

二、关于同归于尽的成语及解释

【不分玉石】:指无有区别,同归于尽。参见“玉石俱焚”。

【昆冈之火】:昆仑山失火,将玉和石头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同归于尽。

【昆仑失火,玉石俱焚】:昆仑山失火,将玉和石头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同归于尽。

【犬兔俱毙】: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玉石俱焚】:俱:全,都;焚:烧。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玉石俱烬】:俱:全,都;烬:灰烬。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玉石同焚】:焚:烧。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玉石同烬】:烬:灰烬。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芝艾并焚】:犹玉石俱焚。比喻贵贱、贤愚、良莠同归于尽。

【芝艾共焚】:犹玉石俱焚。比喻贵贱、贤愚、良莠同归于尽。同“芝艾并焚”。

【芝艾俱焚】:芝艾:比喻美和恶。芝艾同被烧毁。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

【芝艾俱尽】:芝艾:比喻美和恶。芝艾同被烧毁。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

【芝艾同焚】:犹玉石俱焚。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同“芝艾俱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再接再厉褒义词贬义词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褒义词

对于现状比较满意时而对他人所说的激励话。

是中性词,希望对方能够再努力达到更好的状态。

再接再厉释义:

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再接再厉zài jiē zài lì

[释义] 再:继续;接:接触;厉:即“砺”;磨快。原指雄鸡相斗时;每次交锋前先磨磨嘴。现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语出] 唐·韩愈、孟郊《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辨形] 再;不能写作“在”;厉;不能写作“励”。

[反义] 得过且过。

[用法] 多用来表示有了成绩后不停步;继续进取;常用在鼓励或赞颂的场合。一般作状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例句] 这次期末考试成绩;我们班名列前茅;老师勉励我们要~;夺取更好的成绩。

[英译] continue to exert oneself

再接再厉与再接再励的区别

词目 :再接再厉 发音: zài jiē zài lì

释义: 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出处 :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示例 :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不断进取。 “再接再厉”与“再接再励”这两个词的差别就在“厉”与“励”字上。而“厉”与“励”的区别又是十分明显的。 “厉”,有“严格、严肃、猛烈、勉励”等意义,如“雷厉风行”“厉声”“声色俱厉”中的“厉”就分属这些意义。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再接再厉”中“厉”的意思是“勉励”“努力”“前进”的意思,结合这一词意,我们可以把“再接再厉”这个成语的意思解释为“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前进”。 而“励”的意思是“劝勉”,可组成“励精图治”“奖励”等词语,当组成“再接再厉”时,一般不写成“再接再励”。从上面的考察中我们不难发现,“厉”和“励”的意思毕竟是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臭味相投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臭味相投,多指有坏思想,坏作风的人在志趣、习惯等各方面都相同,彼此合得来。比喻有同样坏毛病、恶嗜(shi 四声)好的人投合在一起。

一、成语解释

【成语】: 臭味相投

【拼音】: chòu wèi xiāng tóu

【解释】: 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

【近义词】: 沆瀣一气、同气相求、狼狈为奸

【反义词】: 格格不入、水火不容

【歇后语】: 苍蝇叮大粪;臭田螺遇上了饿老鸦

【灯谜】: 苍蝇围着厕所转

【用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坏人投合在一起

二、成语典故

1.两情不谋而合,况是彼此熟识,一经会面,~,当即互相借重,定名为请愿联合会。(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八回)

2.《左传·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3.汉·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

三、原文

晋范宣子来聘,且拜公之辱,告将用师于郑。公享之,宣子赋《摽有梅》。季武子曰:「谁敢哉!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欢以承命,何时之有?」武子赋《角弓》。宾将出,武子赋《彤弓》。宣子曰:「城濮之役,我先君文公献功于衡雍,受彤弓于襄王,以为子孙藏。□也,先君守官之嗣也,敢不承命?」君子以为知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习以为常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

一、成语释义

【成语】: 习以为常

【拼音】: xí yǐ wéi cháng

【解释】: 习:习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出处】: 《魏书·太武五王传》:“将相多尚公主,王侯亦娶后族,故无妾媵,习以为常。”《逸周书·常训》:“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

【举例造句】: 余大先生在虞府坐馆,早去晚归,习以为常。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

【近义词】: 司空见惯、屡见不鲜

【反义词】: 千载难逢、少见多怪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为,不能读作“wèi”。

【成语辨形】:常,不能写作“长”。

二、典故

清·李汝珍《镜花缘》:“三十余年,习以为常,朕待此花,可谓深仁厚泽。”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余大先生在虞府坐馆,早去晚归,习以为常。”

三、辨析

成语辨析:习以为常和“司空见惯”;都有“看作平常事;不感到奇怪”的意思。但“司空见惯”偏重指经常看到的事情;习以为常不仅指看到的事;还指自身的言行和故事;适用范围比较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负荆请罪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负荆请罪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负荆请罪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里的《廉颇与蔺相如列传》,廉颇知道自己的错误后上身赤膊,背负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谢罪。是褒义词。

故事梗概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白话故事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劳苦功高,为赵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而且经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他命车夫把车驾到路中,丝毫不给蔺相如空隙,蔺相如却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勇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鼓励是褒义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1827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都把由衷的夸奖和鼓励看作是人类心灵的甘泉。下面我们来看看鼓励是褒义还是贬义词,欢迎阅读借鉴。

鼓励是褒义还是贬义词

鼓励是褒义

鼓励造句

1、经过老师的教育和鼓励,他终于振作起精神。

2、我把老师的鼓励看成是对自己的鞭策。

3、一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安慰。

4、老师总是热忱地鼓励和帮助每一个同学。

5、表扬是鼓励进步的手段,不是目的。

6、老师鼓励每个同学的创造精神,从来不束缚我们的手脚。

7、多亏你的鼓励和帮助,我才考上大学。

8、老师鼓励我们积极上进,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9、老师鼓励我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

10、老师越鼓励,同学们的劳动情绪越高涨。

11、老师的鼓励使我信心十足,勇气倍增。

12、老师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

13、校长鼓励我们对改革方案提出异议。

14、爸爸来信鼓励我好好学习,末了还叮嘱我帮助妈妈做家务。

15、爸爸鼓励哥哥,到了边疆要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6、对同学微小的进步,老师也给予肯定和鼓励。

17、在老师的鼓励下,我的成绩进步得很快。

18、老师三番五次鼓励我打消顾虑,大胆工作。

19、我们党的政策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不能搞邪门歪道。

20、我们要因时制宜,积极鼓励农村兴办新型的养鸡场,以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需要。

21、请大家对初出茅庐的社会新鲜人,多鼓励,少批评。

22、杞人忧天的人需要安全感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恐惧。

23、我的职责是鼓励大家畅所欲言。

24、他被退学后,总是垂头丧气,在父母的鼓励下,终于振作起来,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25、一个人总需要趣味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鼓励。

25、友谊是你无助中的雪中送炭;友谊是一杯温暖人心的热开水;友谊是你在失败时一声声的安慰与一句句的鼓励。

26、我国的政策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决不主张搞邪门歪道。

27、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我们应该正面引导,多加鼓励。

28、妈妈的一句鼓励让我倍感亲切。

29、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学,我们一定要因势利导,加强思想工作,采用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的办法,促进其转化改正。

30、对于青年作者的新作,我们应该热心扶植,不惜齿牙余论,予以鼓励。

31、看着他垂头丧气的样子,我觉得他其实也需要更多鼓励和帮助。

32、我心里明白,她的话是哀怜我并鼓励我勇敢地活下去。

33、教师常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俗语来鼓励我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34、即使我有微小的进步,老师也放在眼里,给予我鼓励。

35、我鼓励年轻人扬帆远颺,四海为家,成就一番事业。

36、我鼓励年轻人扬帆远扬,四海为家,成就一番事业。

37、他很腼腆,需要鼓励才肯说话。

38、但是,这类公司多数似乎恰恰在鼓励用户这么干。

39、军训中,同学们在操场上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步调一致,喊声震天,全场观众以雷鸣般的掌声给予鼓励。

40、如此抛砖引玉,能激发与鼓励更多人加入写作队伍。

41、倾听,却给予被倾听的人无限的鼓励。

42、鼓励年轻人全力以赴地工作。

43、鼓励孩子天马行空,保护孩子珍贵的想象力。

44、因为老师给了我很好的鼓励和指导,所以那天的体操,我做的史无前例的精神。

45、我们的总理来到灾区,问寒问暖,鼓励我们克服困难,重建家园。

46、老师语重心长地鼓励我放下身上包袱,继续努力前进。

47、当我考试遇到难题的时候,我总会自言自语的鼓励自己。

48、校长讲了许多鼓励他的话,希望他再接再厉,在今后的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49、老师鼓励我们要发扬龙马精神,勇敢拼搏。

50、在考试前,我总会自言自语地鼓励自己:“加油,争取考到好成绩!”。

51、鼓励私人开旅馆本是件好事,但不能把私人旅馆办成藏垢纳污的地方。

52、下面一段话表达的是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鼓励,在横线上填写组成与全段和谐的比喻。

53、那倾泻而至的爱心、鼓励和力量令人肃然起敬由衷赞叹。

54、成功的运动员不断地通过积极的自言自语鼓励自己。

55、对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我们要鼓励他们戒骄戒躁,更上一层楼。

55、造 句 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

56、对于那些执迷不悟的人,我们除了给予惩戒,也要鼓励他们走上正途。

57、对见义勇为人员实行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58、对成绩落后的同学要积极鼓励,不要冷嘲热讽。

59、教官的耐心与责任让我们感动,班主任的鼓励让我们受宠若惊并振奋精神,我们相信只要努力,没有办不成的事。

60、此时,管理者应鼓励员工士气,再接再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彬彬有礼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彬彬有礼,表示个人修养和作风的道德用语,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一、彬彬有礼的意思

【成语】: 彬彬有礼

【拼音】: bīn bīn yǒu lǐ

【解释】: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处】: 《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举例造句】: 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

【近义词】: 温文尔雅、落落大方、文质彬彬

【反义词】: 丑态百出、出言不逊、蛮横无理

【歇后语】: 新媳妇拜年;七姑八舅抬食盒

【灯谜】: 二杉送礼

【用法】: 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人有礼貌

【英文】: keep a civil tongue in ones head

二、关于彬彬有礼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客客气气】:指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礼度委蛇】:礼度:礼数;委蛇:庄重而从容自得的样子。比喻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一意孤行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贬义词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词,贬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带上褒义。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一意孤行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意孤行是贬义词 意,意见想法“孤”,一个人。行:行动。原意为谢绝请托,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处理案件。现指顽固按照自己的想法,独断独行,不采纳他人的意见。用法为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造句:

一意孤行的人,必然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他这种一意孤行的作风,迟早会害惨自己。

一个人如果一意孤行,最终会铸成大错。

凡事要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切不可一意孤行。

如果你不听大家的劝告,一意孤行,后果不堪设想。

他老是不听别人的劝告,一意孤行,真是冥顽不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狐假虎威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因以“狐假虎威”喻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贬义词

一、基本释义

词目:狐假虎威

拼音:hú jià hǔ wēi

释义:狐:狐狸。假:借助。虎威:老虎的威势。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近义词:仗势欺人、狗仗人势、狐虎之威、攀高结贵 、恃势凌人、驴蒙虎皮

反义词:独步天下、独擅胜场

灯谜:风顺腋臭浓

歇后语:狐狸跟着老虎走

二、成语示例

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债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狐假虎威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谓己功名,难居物下;曾不知狐假虎威,地凭雾积。——北齐·魏收《为后魏孝静帝伐元神和等诏》

你只会拽耙扶犂,抱瓮浇畦,万言策谁人做的?你待要狐假虎威!——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

十七八个 宋 家人,大人孩子,都有点狐假虎威,现出一派扬眉吐气的神态。——曲波《桥隆飙》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无所不至褒义词贬义词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无所不至,贬义词,至:到。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一、无所不至的意思:

【成语】: 无所不至

【拼音】: wú suǒ bù zhì

【解释】: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出处】: 《论语·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近义词】: 无所不为、为所不为、无微不至

【反义词】: 无恶不作

【灯谜】: 普遍家访;户口普查

【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没有不到的地方

【英文】: penetrate everywhere

【举例造句】: 夜间絮絮叨叨,你问我答,凡街坊秽亵之谈,无所不至。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