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团结友爱经典故事【20篇】

每一个哲理小故事都像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每一条感慨都像是对人生的一次顿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团结友爱经典故事,欢迎阅读。

浏览

7179

作文

261

成语故事典故言不由衷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诸侯郑国的实力强大,郑庄公任周朝的卿士,执掌朝廷大权。他凭借自己的势力和地位,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当时任天子的周平王,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他不得不依靠郑庄公处理朝政,却又对虢公忌父十分相信,想让他代替郑庄公处理朝政。

郑庄公知道这件事后,对周平王特别不满。周平王非常害怕,赶紧向郑庄公解释说,他没有让忌父取代郑庄公的想法。为了取得郑庄公的信任,他和郑庄公互换人质,让周太子狐到郑国去作人质,而郑公子忽则到周朝来做人质。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去,他的孙子姬林继位。称周桓王。周桓王也想让忌父代替郑庄公当卿士掌管朝政。郑庄公知道后大怒,派大夫祭足领兵马,到周朝的温地收割麦子,并全部运送到郑国。

到了秋天,祭足又带领兵马到周朝成周,把那里的谷子全部割掉,运回郑国。从此,两国之间的关系愈加恶化,彼此间结下了仇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团结友爱的励志名言

全文共 1757 字

+ 加入清单

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小编收集了团结友爱励志名言,欢迎阅读。

1.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2.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3.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别林斯基

4.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

5.为了达到伟大的目标和团结,为此所必需的千百万大军应当时刻牢记主要的东西,不因那些无谓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恩格斯

6.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韦伯斯特

7.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8.只要人手多,石磨挪过河。

9.全世界无产者为什么不会团结起来,奋然而起?他们除了锁链什么都不会失去!

10.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鲁迅

11.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高尔基

12.单丝不成线,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毛泽东

13.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14.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别林斯基

15.青春没有亮光,就像一片沃土,没长庄稼,或者还长满了荒草。——吴运铎

16.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17.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18.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

19.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20.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

21.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22.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23.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24.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25.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26.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

27.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28.土多好打墙,人多力量强。

29.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30.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31.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

32.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33.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34.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35.只要人手多,石磨挪过河。

36.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37.众人扶船能过山。

38.柴多火旺,水涨船高。

39.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40.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41.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42.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43.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44.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

45.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46. 谁要是蔑视周围的人,谁就永远不会是伟大的人。——左伊默

47. 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歌德

48. 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

49.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50. 力戒骄傲,这对领导者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保持团结的重要条件。

51.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52. 全世界无产者为什么不会团结起来,奋然而起?他们除了锁链什么都不会失去!

53. 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54. 三人省力,四人更轻松,众人团结紧,百事能成功。

55. 全世界无产者为什么不会团结起来,奋然而起?他们除了锁链什么都不会失去!—— 奥尼尔

56.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我们的团结是坚强的。 ——约·迪金森

57. 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58. 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 ——列夫·托尔斯泰

59. 掌握思想的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毛泽东

60. 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毛泽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历史典故:天鹅仙女的故事

全文共 3003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住着三个美貌的仙女,她们是同胞姐妹。老大叫恩固伦,老二叫正固伦,老三叫佛库伦。三个仙女都玩够了那天上的宫殿和彩云,没有地方可玩,想找个地方玩一玩。到什么地方去呢?她们早就听说地上果勒敏珊延阿林①山上有个天池,池水象镜子一样清澈透明,池周围飞禽走兽,树木花草样样都有。怎么才能从天上下来呢?三仙女佛库伦聪明伶俐,她用采来的白云做羽毛,用披上羽毛的胳膊当翅膀,摇身变成一只雪白的天鹅。两个姐姐也学着她的样儿,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了果勒敏珊延阿林山上的天池旁边。

满族神话:天鹅仙女的故事

三个天鹅仙女下凡来,正赶巧被三个猎人看到了。这三个猎人是同胞三兄弟,老大二十岁,老二十八岁,老三十六岁。兄弟三人都能射猎、斗兽,他们整年在果勒敏珊延阿林山里钻来钻去,靠打猎为生。

兄弟仨朝天鹅落地的地方奔去,追到天池边上,见三只天鹅变成了三个美貌天仙,脱下衣服“扑通”、“扑通”,跳进天池水里。立时把三个兄弟惊呆了:从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姑娘呢!老大说:“让她们给咱们做媳妇该有多好啊!”老二说:“就怕人家不干。”别看老三小,心眼最灵,他说:“咱们把她们的衣裳偷偷拿走,她们回不去天,就得留在地上。”老大、老二觉得老三说的办法好,就一起悄悄来到天池旁边,将三个姑娘的衣服拿走了。

三个仙女在天池里洗澡,边洗边玩,越玩越乐,等到日头快落山了,大姐恩固伦说:“咱们该回去了。”正固伦、佛库伦说:“走吧!”可上岸一看,衣服没有了。三个仙女急得哭了起来。正在这时候,兄弟三个走到姐妹三个跟前,老大把自己身上的兽皮衣服脱下来,披在恩固伦身上;老二把自己的兽皮衣服脱下来,披在正固伦身上,老三把自己的兽皮衣服脱下来,披在佛库伦身上。

三个兄弟领着三个姐妹离开了天池,在大森林中架起干柴,烧烤野鹿、野牛、野猪的肉。再拿出石刀把烤熟的肉拉成小块块,请三个姐妹吃。吃完,老大扯着大姐,老二扯着二姐,老三扯着三妹,各自进了自己的小马架子。

三个姐妹过腻了天上的生活,从来没穿过这么暖和的兽皮衣服,没吃过这么香的烤肉,更没有过丈夫的恩爱。她们舍不得这人间的生活,干脆不走了。

三个姐妹在人间一年,学会了钻火、烤肉、缝皮衣,又都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她们和丈夫相亲相爱,过得很美满。

一晃又过了两年,一天,大姐对两个妹妹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咱们已经出来三天了,哪天给玉帝知道了,就要受到天规惩罚。趁时间不算长,快回去吧!”

两个妹妹也觉得不回去不行了,弄不好丈夫、孩子也得受连带。三个姐妹找出了丈夫收藏起来的衣裳穿在身上,胳膊一抬,两脚起空了。地上的三个孩子,都两岁多一点,刚会答答话,见三只天鹅在头顶来回飞,一齐扎撒②着小手,说:“鹅,鹅!”www.gs5000.cn

兄弟三人打猎回来,不见了妻子,只听孩子说:“鹅,鹅飞走了!”一找衣服也没有了,知道三个仙女回天上去了,就对孩子说:“那鹅,就是你们的娘,知道吗?”

传说满族人管母亲叫鹅娘,就是从这儿起始的。后来受到汉族人称呼母亲为“妈妈”的影响,叫成了“讷讷”。

兄弟三人的妻子走后,三个孩子渐渐长大了。后来这三个孩子顺松花江走到与牡丹江汇合的地方,觉得那里宽敞,就定居下来。后来兄弟三人的后代家口越来越多,三支人分开,各支都有了自己的姓,三支人分为三姓。因此这地方就叫做“三姓”③了。

三个仙女回到天上,吃饭不香,喝水不甜,日夜想念人间的生活;可又不敢把真情泄露出去,只好藏在心里。就这么过了九百九十九天,正赶上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天兵天将们把守不严,姐妹三个一核计,无论如何也得到人间看一看,就是看上一眼,也免得这样牵肠挂肚。

姐妹仨还是采天上的白云做羽毛,变成三只天鹅飞了下来,落在果勒敏珊延阿林山上。她们找丈夫、找孩子,都不见了。她们在人间时夏天住的小马架子,没有了影儿;冬天掘的避风寒的地窨子,也早已填满了泥土。姐妹仨不禁落下泪来,边哭边沿着松花江往下飞。冷丁在一处密林中有个百十户人家聚居的部落。一打听,才知道这地方叫三姓,正是她们姐妹三人的后代。天上九百九十九天,地上九百九十九年,不但她们的丈夫早已不在人世,儿子也早就死去了,已不知传了多少代了。三姐妹见三姓人虽然象自己的丈夫样勇敢,却不象三兄弟那样和睦相处。他们生性好斗,常互相抡刀动捧,打得头破血流。仗越打越凶,仇越记越深。

怎么才能让他们不打仗呢?三姐妹很着急。一边往回飞,一边想,不知不觉飞到了天池边。她们脱去外衣,跳进天池里,一边想着心事,一边洗起来。

正洗着,三仙女见天边飞来一只喜鹊,飞到天池上空,将嘴里衔着的东西吐在她的衣服上。她本来已经不想在水中多呆了,就游着上了岸。见衣服袖上放着一枚熟透了的红果,大得出奇,红得透亮。她在山上呆过三年,还没有见过这样的果子,拣起来含在嘴里,准备穿好衣服等大姐、二姐上岸给她们看。谁知红果一含进嘴里,哧溜一下从嗓子眼滑进肚子里去了。

大姐、二姐穿好衣服要回天上了,三仙女身子发沉,说什么也飞不起来。大姐、二姐知道她是误吃红果怀了孕,劝她不要着急,等生完孩子再来接她。说完后先飞走了。

三仙女留在人间,渴了喝天池水,饿了捕野兽、采野果,冷了点篝火,一过过了十二个月,生下一个浓眉大眼的孩子。这孩子下生就会说话,不一会儿就满地跑,过了不几天,竟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长得一般高大,非常英俊了。三仙女见孩子这么快就长大了,心想这一定是天意。她知道人间最贵重的是金子,就说:“孩子,你就姓爱新觉罗④吧。”她又望望眼前的布库里山,说:“你的名字就叫布库里雍顺吧。”她想起正在成天打仗的三姓人,又说:“天生你,是要你停止械斗,平息战乱,统领人民过安定日子,你懂吗?”

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点点头,三仙女指着松花江说:“孩子,你就顺这条江下去吧!”说完,她变成一只天鹅飞走了。

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砍下天池旁的小树做成筏子,折下柳树枝叶盘成套圈戴在头上,然后跳上筏子,盘膝端坐上面,顺着山口进了松花江。小筏子穿过九十九道弯,闯过九十九道滩,经过九十九天的漂流,来到了三姓地方。

小筏子搁浅了,岸边一个汲水的姑娘看见他,跑回村子,告诉了村里的人们。大家争着来看,见他头戴柳枝围成的圈,盘膝端坐在筏子上,那模样很象一尊天神,便问:“你从哪儿来的?”布库里雍顺一指江上头,说:“从上边来的。”大家寻思是说他从天上来的,布库里雍顺想起讷讷嘱咐的话,就势说:“我是天女生的天童,来管理你们的。”大家见他英俊魁伟,确实与众不同,就相信了他的话。布库里雍顺又指着汲水的姑娘说:“是她先看见我的,我就到她家去了。”大家把他让进了姑娘家,姑娘的父母听说布库里雍顺还没成家,就把姑娘许给了他。几位穆昆达⑤也认为这样合适,就做了主婚人,当天举行了婚礼。他们将猪在祖先前领了牲,在院子里架起火堆,全村的人都来上礼,通宵唱歌跳舞,从此以后再不打仗了。

布库里雍顺在三姓地方居住下来,劝大家和好。各家之间发生纠纷经他排解,大家都和和乐乐,都拥戴他,推举他为部落长。他带领三姓地方的人们,建立了鄂多哩城。

布库里雍顺就是满族的祖先,他的传说也一直流传到今天。⑥

讲述人:李成明

流传地区:岫岩一带。

搜集整理者:张其卓、董明

后注:

①果勒敏珊延阿林:满语,长白山。

②扎撒:张撒变音,即摊开。

③三姓: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在佳木斯西南。

④爱新觉罗:满语,金子。

⑤穆昆达:满语,族长。

⑥这篇传说和满文老档及《清史稿》记载相同。但它当然是口头流传下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

全文共 1888 字

+ 加入清单

56个民族,56朵花,56组兄弟姐妹是一家。56组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如果我们56个民族挥一挥衣袖,就能拨开天空中阴霾的乌云,如果我们56个民族挥一把汗水,就能汇成一条绵绵的河流,如果我们56个民族手挽手肩并肩,就能组成一道人墙,阻挡住喷泻而来的洪峰。当我们56个民族摩肩接踵的走在长安街上时,我们的造型各异的服装不正是在上演一场时装秀吗?

著名的中医学者曲黎敏说过,你要为自己是一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因为,只有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儒学文化,只有中国有着奥妙无穷的医学魅力。只有中国是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我中国为之华夏,在华夏这块古老的土地上,56个民族如同熠熠生辉的宝莲灯,走到哪里就照亮了哪里。有哪一个国家能与我华夏媲美?56个民族这样凝聚力量?有哪一个国家敢与我华夏较量?泱泱五千年中国古老文化?56个民族56座宝库,56种色彩汇成绚烂的礼花,推动者祖国走向更加璀璨的文明。

暂且不说华夏土地上流传着多少民族团结故事,暂且不提华夏土地上传送着多少个民族团结的英雄楷模,就看看就听听发生在我们新疆阿勒泰这个袖珍山城里那些民族团结的小事吧。

在阿勒泰市阿拉哈克乡居住的的卡玛丽老妈妈,今年59岁了,在她的平房小院里,曾经有10个孩子快乐玩耍,在她的奶茶壶旁边,这10个孩子慢慢长大,在她温暖双手的抚摸下,这10个孩子亲切地叫她妈妈,这10孩子中有五个是来自不同民族家庭的孤儿。今年1月份,我们走进了卡玛丽妈妈的家,她正在给金恩斯缝制手套和外衣,土块砌成的平房不保暖,整个房间温度很低,老妈妈一针一线的缝着,金恩斯坐在小板凳上抬头望着老人,眼睛里闪动着至真至纯的依恋。30岁的孤儿金恩斯至今还不愿意离开这个家,还不愿意这位亲爱的老妈妈。卡玛丽老妈妈用人间最朴实的真情默默地书写了一首民族团结的佳话。这仅仅是民族团结的佳话吗?

阿勒泰市一牧场托斯塔斯分场场长图拉克和书记张正光是一组黄金搭档。说起图拉克,张正光感激万分,他说:“我在这个分场工作三年了,三年里,我吃住在图拉克家,我们一起工作,一起探讨分场发展的方向,在我们共事的三年里,我们分场的创下了多个奇迹,我们分场也成为牧业发展最快人均收入最多的一个场。”人心齐泰山移,各民族干部之间心往一起想劲儿往一处使,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

就在这个场里,维吾尔族赛买提接济照顾汉族聋哑人蒋金才将近十年了,这不是一个传说更不是一个神话。“7.5事件”发生后,赛买突然觉得自己作为一名维吾尔族人很丢脸,他见到汉族朋友时,总是很脸红,她为自己的同胞中有这样祸国殃民的败类感到耻辱。但是一想到聋哑兄弟蒋金才,他就着急的到处寻找。在赛买提家的院子里时,汉族聋哑人蒋金才正坐在凳子上喝茶。他们用手势交流,没有声音没有语言,却彼此会意,交流的那样自然。赛买提的妻子说:“照顾哑巴快十年了,他们之间就像兄弟一样,如果一会儿看不见,彼此都会很着急,虽然蒋金才不会说话,但是我们之间交流没有一点障碍。”

阿勒泰市拉斯特乡拉斯特村一名8岁的小女孩艾明,在海拔2000多米的 “湖南也别斯”夏牧场的原始森林里走丢了。在她走失的52个小时里,来自八乡三镇两个牧场的60位汉、哈、回、蒙、维等民族自发组成的营救小组,对艾明进行了排山倒海式的原始森林大营救,场面壮观,感人肺腑: 68岁的哈萨克族玛燕老人,是在据阿勒泰市40公里的小东沟附近开了饭馆,当她听说艾明走失的消息时,饭馆成了营救小组的周转站,免费吃住,玛燕52小时守候在电话旁边等候小艾明的消息;维吾尔族蒙族小伙子巴代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阴坡上,一边走一边喊一边用白色布条留下记号,在人们搜索了52个小时后,终于找到了坐在河边发抖的小艾明……

在阿勒泰市萨尔胡松乡干沟村,住着166户村民,何厚宾家是这里唯一的一户汉族,在何厚宾居住的40多年里,他手把手教村民翻土、施肥、种菜、预防病虫害,带领村民种树,还为自己的儿子取了一个哈萨克族儿媳妇。如今在这个村子里,到处是郁郁葱葱的白杨树以及家家户户种植的蔬菜,这里的民族在进步,这里的发展很稳定,这里没有汉民族之分,这里只有团结凝聚,这里只有欣欣向荣…….

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的大树,一滴海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这些民族团结的小事不正是我们各民族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缩影吗?

56个民族, 56朵花,56组兄弟姐妹是一家。56组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如果我们56个民族挥一挥衣袖,就能拨开天空中阴霾的乌云,如果我们56个民族挥一把汗水,就能汇成一条绵绵的河流,如果我们56个民族手挽手肩并肩共谋发展,我们的祖国将屹立在世界之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名人故事:女皇帝武则天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677 字

+ 加入清单

唐太宗是个精明能干的皇帝,但是他的儿子高宗却是个庸碌无能的人。唐高宗即位以后,自己不会处理朝政大事,一切靠他的舅父、宰相长孙无忌拿主意。后来,他立了皇后武则天,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宫里的一个才人(一种妃嫔的称号),十四岁那年,就服侍太宗。当时太宗的御厩里,有匹名马,叫“狮子驄”,长得肥壮可爱,但是性格暴躁,不好驾驭。

有一次,唐太宗带着宫妃们去看那匹马,跟大家开玩笑说:“你们当中有谁能制服它?”

妃子们不敢接嘴,十四岁的武则天勇敢地站了出来,说:

“陛下,我能!”

太宗惊奇地看着她,问她有什么办法。武则天说:“只要给我三件东西:第一件是铁鞭,第二件是铁锤,第三件是匕首。它要是调皮,就用鞭子抽它;还不服,用铁锤敲它的头;

如果再捣蛋,就用匕首砍断它的脖子。”

唐太宗听了哈哈大笑。他虽然觉得武则天说的有点孩子气,但是也很赞赏她的泼辣性格。

唐太宗死了后,按照当时宫廷的规矩,武则天被送进尼姑庵。这当然是她很不情愿的。

唐高宗在他当太子的时候,就看中了武则天。即位两年后,他把武则天从尼姑庵里接出来,封她为昭仪(妃嫔的称号)。后来,又想废了原来的王皇后,立武则天做皇后。这件事遭到很多老臣的反对,特别是高宗的舅父长孙无忌,说什么也不同意。

武则天私下拉拢一批大臣,在高宗面前支持武则天当皇后,有人对高宗说:“这是陛下的家事,别人管不着。”唐高宗这才下了决心,把王皇后废了,让武则天当皇后。

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就使出她那果断泼辣的手段,把那些反对她的老臣一个个降职、流放,连长孙无忌也被逼自杀。

不多久,那个本来已经十分无能的高宗害了一场病,成天头昏眼花,有时候连眼睛都张不开。唐高宗看武则天能干,又懂得文墨,索性把朝政大事全交给她管了。

武则天掌了权,渐渐不把高宗放在眼里。高宗想干什么,没有经过武则天同意,就干不了。唐高宗心里气恼,有一次,他跟宰相上官仪(上官是姓)商量。上官仪是反对武则天掌权的,就说:“陛下既然嫌皇后太专断,不如把她废了。”

高宗是个没主意的人,听了上官仪的话,说:“好,那就请你去给我起草一道诏书吧。”

两个人的说话,被旁边的太监听见了,那些太监都是武则天的心腹,连忙把这件事报告武则天。等上官仪把起草好的诏书送给高宗,武则天已经赶到了。她厉声问高宗说:“这是怎么回事?”

唐高宗见了武则天,吓得好像矮了半截。他把上官仪起草的诏书藏在袖子里,结结巴巴地说:“我本来没这个意思,都是上官仪教我干的。”

武则天立刻下命令把上官仪杀了。

打那以后,唐高宗上朝,都由武则天在旁边监视;大小政事,都得由皇后点了头才算数。

公元683年,高宗死了。武则天先后把两个儿子立为皇帝——中宗李显和睿(音ruì)宗李旦,都不中她的意。她把中宗废了,把睿宗软禁起来,自己以太后名义临朝执政。这一来,又遭到一些大臣和宗室的反对。

有个官员徐敬业被武则天降职,借这个由头,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武则天找宰相裴炎商量。裴炎说:“现在皇帝年纪大了,还不让他执政,人家就有了借口,只要太后把政权还给皇帝,徐敬业的叛乱自然会平息。”

武则天认为裴炎跟徐敬业一样,都想逼她下台,一气之下,就把裴炎打进牢监;又派出大将带领三十万大军讨伐徐敬业。徐敬业兵少势孤,抵抗了一阵,就失败了。

接着,又有两个唐朝宗室——越王李贞和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也被武则天派兵镇压了。

经过这两场小小的兵变,全国恢复了安宁,没有人再敢反对武则天。武则天巩固了她的统治,就不满足太后执政的地位了。

有个和尚猜到了太后的心思,伪造了一部佛经,献给武则天。那部佛经里说,武则天本来是弥勒佛投胎到人世来的。

佛祖派她下凡,就是要让她代替唐朝皇帝统治天下。

又过了几月,有个官员名叫傅游艺,联络了关中地区九百多人联名上书,请求太后即位称帝。武则天一面推辞,一面提升了傅游艺的官职。结果,劝她做皇帝的人越来越多。据说当时文武官员、王公贵族、远近百姓、各族首领、和尚道士,上劝进表的有六万多人。

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接受大家的请求,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她就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名人故事:女皇帝武则天的历史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润笔的典故故事

全文共 2301 字

+ 加入清单

某喜读杂文,曾经看一篇杂文写道一市委书记喜好书法,经常有经商者求字,并送润笔若干,一时间满城皆是X体书法(这个X当然是书记大姓)后来书记事发,巨额财产来源剖析,光润笔就收了一千多万,其中还不乏美刀,这笔钱若是折算古代货币,恐怕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独创一派书法的颜真卿,柳公权也自叹不如。

润笔这个典故出自二十四史的《隋书》,这是《郑译列传》里的一段玩笑话,郑译曾为朝廷重臣,后来被劾疏于职守,不孝母亲而遭贬官。但是不久隋文帝重新起复郑译,“上顾谓侍臣曰:‘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念此,何日忘之!’译因奉觥上寿。”郑译毕竟是个人才,又是开国将相,所以文帝下诏让他参与制定律令给予沛国公爵位,任上柱国,说完上面那段话后当即命令内史令李德林作诏书。这个时候和郑译一起跟着皇上打天下的丞相高颖就开起了老朋友的玩笑:“老郑,笔干了哎,这诏书写不了啊。”“译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上大笑。”这郑译假装一本正经的把玩笑话接了下来,产生了非常幽默的效果,所以把心情本来就不错的皇帝也逗乐了,你看人家这官当的,一头讨好皇帝,一头在五千年历史上留下一道笔墨,后来人一提起润笔,大多一下就想到了这位1400多年前的幽默大师了。

其实稿费这个东西并非郑译独创,包括高颖调侃的笔干,其实也是古代文人不好意思开口讨取稿费的旁敲侧击。经郑译这么一说,文人讨取润笔就稍微理直气壮了。

最正当讨取润笔的理由是帮人写墓碑,中国人信奉人死为大,而这人死后的墓志铭,就是重中之重,不仅显示死者的身份,也与生者混的怎么样有关。古代大家族,高官一般都是请名士或者书法名家来写墓志铭,故而不少中国古代书法家的书法都是通过墓志流传下来,可谓是墓志铭对中国文化的一大意外贡献吧。

柳公权的字很好,又有身份,请他写墓志铭的人就很多,润笔费用也高的吓人。柳老头倒是不很在乎钱,就图写了个乐,后来这润笔越来越多,家人监守自盗柳公权也是睁一眼闭一眼。乃至他把写墓志赚来的银器放在一个柜子里,过一段时间银器消失了,他叫管家来问怎么回事,管家还理直气壮的说真怪事啊,柳公权笑笑说:“是啊,大概这些银器都升仙了吧。”

还有一位写墓志收润笔很有名,那就是韩愈,连他的弟子都嫌老师给别人写墓志写的太多了。为什么呢,因为帮人写墓志,尤其是收了润笔的,就不能写的太实在,多半是只讲优点有大的缺点实在不能不谈的一笔带过,象著名的鲜于仲通神道碑就是这样的情况。韩愈的弟子就讥讽韩愈写的都是阿谀奉承的“谀墓”,但是老韩一生写的最优秀的墓志铭,可是没收钱的,那是为老朋友写下的《柳子厚墓志铭》,韩愈,柳宗元一生相交,读了这份墓志铭,那份尽在不言中的友情与哀伤不知不觉的就把人往那个时代扯,也许生活在古代的中国人远比我们更重情义,更懂生活。

开头说的那位书记,大家知道生活中是有原形的,他的润笔不是因为道德文章或者书法超过了古代的某位大家,而是其厚颜无耻的程度已经足够我们整个民族唾弃了。

青州从事与平原督邮

这事啊,发生在三国的时候。

下面有看官说了:“哦,知道了,这是要说张翼德怒鞭督邮的事。”

这位却错了,首先怒鞭督邮的是刘备,其次我们这里说的是酒而不是人。

《世说新语》是本好书,可谓魏晋笑话大全,里面记载曹操为了节约粮食,曾明令禁酒,恒温手下有一名书记官善饮,而且他不是一般的善饮,只要酒一入口,就能知道是好酒坏酒,但是喝酒明说出去可是要杀头的,于是他就卖弄个关子,好酒称之为青州从事,坏酒则为平原督邮。

这是为什么呢?说来很有意思,青州的辖境内有个地方叫齐郡,“齐”通“肚脐”,好酒叫做“青州从事”,是因为好酒喝下去后,酒气芳香可以一直通到脐部;他把坏酒称做“平原督邮”,是因为平原的辖境内有个地方叫鬲县,“鬲”通“膈”,大约就是盲肠一带,意思是说坏酒喝下去,酒就全奔膈部去了。

曾经和一朋友逛民俗村,见一仿古酒肆,内书一联,“尽是青州从事哪有平原督邮”某大喜,不待朋友看水牌就大叫一声:“小二,拿酒来”上的是桂花米酒,果然芬芳醇厚。

古人其实很善于用身体部分打比方的做借喻的,这里有件比较近的事,大家回去问问家里的老人兴许还知道,说两三百年前康熙朝的时候吧,康熙到自己的重臣明珠家里去做客。明珠人称明中堂,本是落魄旗人,和康熙是患难之交,位极人臣,不过呢明珠这学问可就不咋的,虽然也是进士出身,但是他这个进士水分相当大,首先他这个是相当于一科补考的进士,其次当时主流的汉族文人都拒绝满清的科考,所以明珠呢也就是个工农兵大学生的水平吧,可是明珠毕竟做到了一品大员,也就好附庸个风雅,自己学着写几首诗,还让府里的师爷帮忙点评一下。这天师爷出去玩,恰巧师爷给明珠诗句留下的评语就被康熙看见了,这评语是两句:“似在杜下,又在息上。”康熙文武全才,学究天人一看这两句就犯了嘀咕了:“似乎在杜甫之下?哎呀那我这明中堂这诗可不会太差,可是这息上是什么意思呢?有姓息的著名诗人吗?我怎么就不知道呢”这个时候旁边近侍的带刀侍卫大老粗一个什么也不懂,也跟着皇帝嚼开了:“皇上?这?肚子以下,膝盖以上……那不就是吗”…………………………………………………………………………

呵呵,写了两段酒,不小心把酒虫勾了上来,随便写段不入流的笑话压压瘾,这里再向大家推荐一首五言绝句,短小精致,回味无穷,酒香四溢,与天下好酒者共品: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哎,收笔时又是一声长叹,真羡慕那个时代的普通人,活的如此潇洒,一不小心,名字就写入了中国的典籍,刻印在了一民族的心里流传千年万年,刘十九,你一定是一个好酒客,某十分愿意与你共饮一杯,顺便聊聊白居易邀你喝酒时写下的《问刘十九》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历史经典故事读后感300字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故事》是一本讲在战争时期中一些有名而且还杀敌效国的大人物。

里面有大禹治水,卧薪尝胆,“强县令”董宣,“书圣”王羲之,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文豪苏东坡,留取丹心照汗青,武昌起义等等,这几个故事让我有很大的感受,尤其是大禹治水,禹走过三次走过家门却没有一次进去看看儿子和妻子,由此可见,禹是多么希望早日治理好洪水,好让人们过上幸福的日子,最后禹治理了洪水,当上了皇帝。我也要向禹学习,做一个帮助别人的人。

隋炀是凶狠残暴的皇帝,为了开凿大运河,一点也不管老板姓的死活,仅开挖通济渠的民夫就有近七十万人死在工地上,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最后被判军给杀死了。 在最后的武昌起义中,成立了中华民国。

“ 书圣 ”王羲之中只是 给一位卖竹扇的老婆婆添上了五个字,路人就把竹扇买光了可想而知,王羲之书法是有多好。

这本《中国历史故事》让我知道了战争时期的事,非常好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爱国的名人经典故事7、岳飞抗金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1140年,金兵又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等将领分路出击,岳飞负责中原一线,他一面派人到河北一带联络当地的民间抗金组织,一面亲率大军进击,收复了河南许多州县,驻军郾城,两军展开激战。郾城大战中,金投入精锐骑兵15000人。兀术以头戴铁盔身穿铁甲的3000“铁塔兵”打前锋,以号称“拐子马”的骑兵居左右,列队进攻。岳飞指挥儿子岳云等率军应战。将士手持刀斧,冲入敌阵,上砍骑兵,下砍马腿。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宋军大获全胜,追杀金军几十里。

岳家军乘胜前进,抵达开封的朱仙镇,北方人民抗金情绪高涨。岳飞请求宋高宗下令北伐。宋高宗和朝中的奸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会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向金求和,并命令岳飞撤回军队,岳飞愤慨地说:“十年的功劳,一天就断送了!”1141年,宋高宗解除了岳飞等抗金将领的兵权。秦桧又派他的爪牙诬陷岳飞谋反,把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逮捕入狱。另一位抗金将领韩世忠去质问秦桧,根据什么说岳飞谋反,秦桧拿不出证据,竟厚颜无耻地说:“莫须有。”韩世忠愤怒地对他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1142年初,宋高宗和秦桧杀害了岳飞。那时候,岳飞刚39岁。

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人问他:“什么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便可太平!”。他一生坚持抗金,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受到历代人民的尊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团结友爱的作文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有一天,我吃苹果时不小心掉了一小块。当我要回家时,无意中发现那一小块苹果旁出现了一只黑蚂蚁。天生对蚂蚁感兴趣的我赶紧蹲下身子,只见它们围着苹果打转,时不时用触角碰碰苹果、用身子撞撞苹果。当然,苹果对它们来说可谓庞然大物,纹丝不动!

当我正为蚂蚁可笑的行为叹息时,它们忽然朝草丛的方向爬去。它们怎么走了呢?我好奇地追随着蚂蚁到草丛边,只见又有几只蚂蚁出了巢。紧接着,一大群蚂蚁浩浩荡荡地出现在我眼前。

首先发现苹果的那只蚂蚁就像一位长官,用触角朝其他蚂蚁抖了抖,蚁兵随后排成一条长龙向苹果进军了。众蚂蚁围成一圈,在长官的命令下,用肩膀抬起苹果,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前走。

到了洞口,苹果太大了,无论蚁兵怎样用力,苹果都塞不进去。聪明的长官好像在对蚁兵说:“快把苹果咬烂!”众蚁兵接到任务后,爬到苹果上。它们在干什么?过了许久,一块苹果被它们咬成许多碎块。紧接着,众蚂蚁搬起苹果渣,将苹果渣运回洞里。

通过这次观察,我发现:一只蚂蚁的力量虽然微弱,但是许多蚂蚁的力量集合在一起时是惊人的!小小的蚂蚁都懂得团结,更何况我们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新疆兵团第一师四团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称号。

一师四团位于新疆乌什县境内,东以昆马里克河为界与温宿县相邻,南以托什干河为界与乌什县依麻木乡接壤,北与吉尔吉斯斯坦国一山之隔,周边百公里范围内是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村。58年来,四团始终坚持“不与地方争资源,不与百姓争土地”的原则,在洪灾肆虐、冰雹频发的边境荒滩谷地开垦出8.2万亩耕地,聚集了汉、维、回、蒙古、土家、藏族等6个民族的群众,建成了生产总值2.95亿元的团场。

同住天山下

多年来,四团党委和全团干部职工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加强民族团结、兵地团结的重要法宝,领导班子成员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民族团结教育接力行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民族团结教育牢牢地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民族团结成为团场干部职工和周边少数民族群众的行为准则。“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故事每天都发生在四团。

一名维吾尔族母亲抚养2名汉族孤儿及8名少数民族孤儿的故事在兵地各族群众中传为佳话。每当人们来到“全国最美家庭”称号获得者四团五连职工卡小花·卡德尔简朴温馨的家,她都会自豪地向人

们展示自已的“全家福”相册。这小小的相册里,记录着卡小花抚养12个孩子的成长经历,讲述着10个孤儿和2个亲兄妹不似亲人胜似亲人的感人故事,谱写着一个维吾尔族母亲23年含辛茹苦抚养汉族遗孤圆梦大学的传奇人生。

民族不同,心相通,你帮我,我帮你,世界会更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团结友爱的谚语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团结就是力量大,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团结友爱谚语,欢迎大家阅读!

◆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最伟大的力量 就是同心合力

◆爬山越岭要互助 渡江过河要齐心

◆齐心的蚂蚁吃角鹿 合心的喜鹊捉老虎

◆砖连砖成墙 瓦连瓦成房

◆离群孤雁飞不远 一个人活力气短

◆风大就凉 人多就强

◆百根柳条能扎笤帚 五个指头能握拳头

◆金银财宝不算真富 团结和睦才是幸福

◆篝火能把严寒驱散 团结能把困难赶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人多山倒,力众海移。

◆双拳难敌四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头雁先飞,群雁齐追。

◆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城。

◆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雁怕离群,人怕掉队。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

◆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人难唱一台戏。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一颗星星布不满天,一块石头垒不成山。

◆一根稻草抛不过墙,一根木头架不起梁。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鱼不能离水,雁不能离群。

◆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力量从团结来。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团结友爱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有一只漂亮的小鸭子摇摇摆摆的从水里上了岸,小兔看见了对旁边的小猫说:“啊!这鸭子真漂亮,跟童话中的仙女一样美。”小猫说:“是啊!”这时候小猫的好朋友小黑狗来了,小猫忙说:“你看,这鸭子真好看。”小狗也说:“对.”小鸭子听了可开心了!摆动着自己的翅膀展示给大家看。大家看后都赞不绝口。小鸭子又想了想说:“那只小狗真丑,看见它我就难受.”说完小鸭子就准备走了。小兔子马上走过去对小鸭子说:“小狗是丑,但它心灵美,上次我遇到大灰狼就是小狗帮我赶走的,不然我就成了大灰狼的美餐了!”小鸭子听后便不服气了:“什么可以赶走大灰狼,大灰狼来啦我可以游走,它有这本事吗?”小猫也凑了过来:“小狗也会游泳,你凭什么说它?”小狗对小兔和小猫温和地说:“我们走吧。”说走就走,大家都走了。

小鸭心想:“走就走,有什么了不起的。”小鸭子也走了。忽然大家听到一声叫声。小兔子竖起灵敏的耳朵听了听:“这是小鸭子的声音,从草丛里发出来的。”小狗听后不顾困难跑进草丛,一看原来是大灰狼。大灰狼吐着舌头直流着口水,那口水像河流似的拼命往下流。狼在后面追,小鸭子在前面拼命跑。小狗想:“虽然小鸭子说我不好看,但我们还是朋友。”小狗马上向前冲去。狼看见狗来了马上回头跑掉了。大家都夸小狗真勇敢,小鸭子很惭愧,后来它再也没瞧不起其他动物了。

我写这个故事是要让大家明白不要吹牛皮,不要骄傲自满,要团结友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爱国的名人经典故事2、朱自清饿死不食救济粮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jiang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订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构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上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guo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jiang介石,就运来了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该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困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团结友爱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大家都在安静地休息着,忽然,手无意揉了一下眼睛,眼睛受到了刺激,流出眼泪来,眼泪流到了鼻子里,鼻子忍不住迫使嘴巴打了个个喷嚏,唾沫溅到了手上,手正要去打嘴巴,没想到打到了嘴巴的近邻——耳朵。 “手先生”,耳朵抢先发言,“我说你怎么朝我乱打,要知道,没有了我,你们可就什么也听不见了。可是,你竟然朝我乱打。”“你不就是只能听那么两下子吗,要是没有了我,你们都要饿得扁扁的了。”嘴巴不服气。“你们算哪根葱?”眼睛发火了,“要是没有我,大自然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你们能看得见吗?要说老大,我才是当之无愧的人选呢!”平时沉默寡言的鼻子也忍不住了,说:“我才是不折不扣的老大!”眼睛、鼻子、手和嘴巴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你们这群笨家伙,连这都不知道。你们得想一想,如果没有了我给你们提供氧气,那你们还能生存下去吗?还敢跟我争老大,切!”鼻子又说到。手不屑一顾地说:“要不是平时我给你们按摩,你们能有这么白嫩的皮肤吗?你们这群忘恩负义的东西,我才是老大哩!”“是我”“我是老大”“你算什么,我才是老大呢!”``````大家闹成一片,声音十分嘈杂。 “是谁在吵,把我都给吵醒了。” 原来是大脑总司令醒了。五官见大脑醒了,忙跑到它面前去,七嘴八舌地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并请它评判谁当老大合适。大脑沉思了一下,对它们说:“如果谁可以吃、可以看、可以呼吸、可以按摩、可以听,谁就是五官之中的老大。”五官听了,费尽心思地按照大脑总司令的话去做。可是不管怎么样做,鼻子只能呼吸、嘴巴只能吃、耳朵只能听、眼睛只能看、手只能按摩,谁也无法做到大脑给她们提的条件。这时,大脑语重心长地对它们说:“你们是一个集体,个人有个人的作用,如果离开了这个集体,谁也无法生存。所以,你们要团结友爱呀!” 五官听了大脑的一番话,知道自己错了,觉得很惭愧。从此,它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团结友爱作文

全文共 1400 字

+ 加入清单

某国一位女士来到中国一所小学,找了五位小朋友,要求他们配合做一件事情。这位女士拿出一只瓶子,里面有五个小球,每个小球有一根线牵着。女士对五位小朋友说:“你们每人拽住一只小球,在7秒钟内必须全部从瓶中拽出,否则就会被瓶中的水淹死。记住,瓶口只容得下一只小球,谁的小球出得慢,谁就有被淹死的危险。”五个小朋友中最大的一位想了想,然后和其他四个小朋友耳语了几句,之后示意女士可以下令了。女士说:“开始!”只见年龄最小的小朋友最先将小球拽出,第二、三、四个小球随后出来,最后拽出来的是那位年龄最大的小朋友。7秒钟内5只小球全部拽出。这位女士被眼前中国小朋友的举动惊呆了,接着便流出感动的泪水。她说:“这个试验我在其他国家做过好几次了,那些小朋友都争着往外拽,结果挤在瓶口谁也出不来,全淹死在里面了。中国的小朋友了不起!”

上面例子中的五位小朋友,若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不团结合作,那么一个也活不了;相反,若团结起来,则全部可以生还。由此引申到一个民族,若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这个民族必须有极强的凝聚力。以前的中国人曾被称为“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是一条虫”,就是因为“窝里斗”,团结精神不强,这样怎能不衰落呢?我们一定要虚心向这五位小朋友学习合作精神,因为“团结就是力量”。

2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他这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时20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

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后,儿子们怎么办呢?再没有人能教诲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了,那国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阿豺越来越忧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阿豺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20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

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说:“父亲,我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民族团结故事征文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在近一期的《读者》上,我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它的题目是《两个受害之城的比较》。文中说一位名叫切尔西的法国女记者走访了在二战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其中对日本的广岛和中国的南京进行了一系列比较,让人不得不陷入沉思。

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都保存完好;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广岛: 2001年8月6日,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6万人以上,纪念馆“哭墙”上只刻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广岛: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默哀场面。另外从纪念人数上看广岛:参加纪念大会的有5万多人,占全市的1/21,南京:参加纪念大会人数2000左右,最多不到1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2800或1/5000,最后,作者发出了疑问:两个民族对历史的记忆,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是啊,通过这鲜明的对比,我们不得不看到和承认我们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比如强烈的民族团结力和奋斗感。我们又不得不为日本国民的那股凝聚力而震撼和生畏。不错,中国历史上许多的悲剧是由日本造成的,包括南京大屠杀。如今该国还有人依然不承认所犯下的罪行,甚至篡改教科书。我们应该也必须对此进行谴责和抗议。有人说光靠这表面上的行动是否能解决问题呢?中国向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不愿意让人民生活在战火弥漫之中,尤其是在当今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在面对国与国之间摩擦时,尽量采取不动武的措施,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问题。

同样还是一篇文章,上面写道一位日本企业家说:“首相不参拜靖国神社,韩国人也不买我们的产品;首相天天参拜靖国神社,中国人还是会买我们的产品。”读了这段话,让我很茫然。我不明白这位日本企业家所要表达的意义,他是在夸他们的产品销路好,还是在讽刺我们是软骨头。韩国人不买日本产品,那是因为一系列的原因,他们如此抵制日本货,实在让人钦佩。但我不认为中国公民不抵制日货就是不爱国,与日本断绝来往,只会加剧两国间的矛盾,搞得两败俱伤。但我们必须明白一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是多么重要,只有我们每个人具有了民族自豪感,我们的国家才会强大,民族才有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经典故事英语作文:小马过河

全文共 1585 字

+ 加入清单

One day, a colt carried a bag of wheat to the mill.

As he was running with the bag on his back, he came to a small river. Water went gurgling on. The colt could not decide whether he could cross it. Looking around, he saw a cow grazing nearby. He asked, "Uncle Cow, could you tell me if I can cross the river?" the cow told him that he could and that the river was not very deep, just to his knees.

The colt was crossing the river when a squirrel jumped down a tree and stopped him. The squirrel shouted, "Colt, stop! Youll be drowned! One of my friends was drowned yesterday just in the river." Not knowing what to do, the colt went home to consult his mom.

He told his mom his experience on the way. His mother said, "My child, dont always listen to others. Youd better go and try yourself. Then youll know what to do."

Just at the river, the squirrel stopped the colt again. "Little horse, its too dangerous!" "No, I want to have a try by myself", answered the colt. Then he crossed the river carefully.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the colt realized that the river was neither as shallow as the cow said nor as as deep as the squirrel told him.

The fable tells us a truth: real knowledge comes from practices.

一天, 老让小马驮着半口袋麦子到磨坊去磨面。

小马驮着口袋朝着磨坊跑去。忽然,一天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怎么办呢?它向四周望了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老牛说:“能。谁很浅,刚没小腿。”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正准备过河,突然丛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它大叫道:“小马,别过河!河水会把你淹死的。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到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不知如何是好,决定回家问妈妈。

小马把路上的经历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孩子,光听别人说是不行的,你自己亲自去试一试,就知道答案了。”

小马回到河边,刚要下水,松鼠又大叫起来:“小马,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它一面回答一面下了河,小心地趟了过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

全文共 642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成语是人类智慧与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与结晶。而成语故事是陪伴我们成长的朋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1:哀鸿遍野

解释: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

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

原诗中“哀呜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的)”。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2:安如泰山

解释:安稳的像泰山一样。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3:安然无恙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4:安步当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

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 正以自虞。”

释义 表示慢慢地走,当作坐车

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进宫来。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 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 “颜蜀,走过来!” 不料颜蜀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蜀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 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 怎么行呢?” 颜蜀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 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 玉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蜀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蜀神色自若他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 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 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 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 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蜀,过来! 颜蜀,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本)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大 卑鄙了!” 颜蜀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 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 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

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 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 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 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 个个会衣着华丽。” 颜蜀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 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 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 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 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 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 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蜀。” 颜蜀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5:爱屋及乌

解释: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zuo“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6: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公元357年,苻坚称大秦天王,灭前燕、前凉及代国,最终统一北方。在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王朝。东晋占有今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这样,形成了秦晋南北对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五月,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意攻取东晋。八月,苻坚率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余骑;前后千里,旌鼓相望,直逼东晋。苻坚骄狂地说,以此强兵百万,“投鞭可以断流”,何愁东晋不灭?晋武帝则采纳了谢安、桓冲等人的主张,坚决抵抗。他派将军谢石、谢玄等率兵八万沿淮河西进,以拒秦军;又派将军胡彬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

同年十日十八日,秦军前锋攻占寿阳。胡彬所部水军走到半路,得知寿阳失守,退守硖石(在寿县西北二十五里〕。秦军为了阻挡晋军主力西进,又派兵五万进至洛涧(今安徽怀远县以南之洛水),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胡彬因困守硖石,粮食用尽,处境十分艰难,写信要求谢石增援。不料胡彬的信被秦军进获。苻坚认为晋军兵力很少,粮食十分困难,应该抓紧进攻,遂把主力留在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境),带了八千骑兵赶到寿阳。苻坚先派尚书朱序到晋军劝降。朱序原来是东晋防守襄阳的将领,襄阳失守时被俘。朱序到晋军以后,不仅没有劝降,反而透露了秦军情况,并且建议说,如果秦兵百万全部到达,晋军难以抵抗,应趁它还没有到齐,迅速出击,打击它的前锋,大军就会溃散。

晋军将领谢石、谢玄听从了朱序的建议,于十一月派刘牢之率精兵五千进攻洛涧。刘牢之分兵一部到秦军侧后,断敌退路,亲自率兵强渡洛涧,夜袭秦军大营。秦军抵挡不住。主将梁成战死,五万秦兵大溃,抢渡淮水,淹死一万五千余人。洛涧的胜利,鼓舞了晋军的士气。晋军乘胜追击,一举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苻坚登上寿阳城头,望见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心中暗暗吃惊。又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不由连连感叹:“此亦劲敌涧谓弱也”。

洛涧失利后,秦军沿着淝水西岸布阵,阻止晋军反攻。晋军将领谢玄派人对苻坚的弟弟苻融说;如果你把军队稍向后撤,让出一块地方,使晋军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秦军诸将都认为不能让晋军渡河,但符坚却说: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晋军兵马渡河至一半时突然袭击,再用铁骑数十万攻击,一定可以取胜。于是苻融指挥秦军后撤。秦军本来内部不稳,这一撤,秦军以为前锋被打败了,顿时大乱,一溃千里,不可遏止。晋军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展开猛烈攻击。符坚中流箭,临阵斩苻融。晋军乘势迫击,秦军人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其他军众弃甲,昼夜溃退,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东晋追兵,草行露宿,饥寒交迫,死去十分之七八。及至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7:竭泽而渔

春秋时期,晋国为了援助宋国,和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打了一仗。当时,论实力楚国占着明显的优势。晋文公见楚军来势汹汹,就问他的舅舅狐偃说:“楚兵多,我兵少,这一仗该怎样打才能取胜呢?”狐偃回答说:“我听说善于打仗的人,不厌欺诈。你就用欺诈的办法对付楚军好了。”

晋文公又去征求另一个大臣雍季,并把狐偃的话也告诉了他。雍季不大赞成这样做,就打了个比喻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意思是说: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鱼,哪还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没鱼可捉了;把山上的树林烧光了再去打猎,哪还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将会没有野兽可打了。欺诈的办法虽然可以偶尔用一下,但以后就不能再用,这不是长远之计啊!

当时也想不出更好地制胜楚军的办法的情况下,晋文公还是采用了狐偃的计谋,假借遵守自己流亡时向楚庄王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之名,连续三次后撤,以避其锋芒,为自己选择了有利的时机和歼敌的地形;而楚军呢,见晋军一退再退,误以为晋文公胆怯,不敢与之交战,就紧逼不舍,结果被晋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这场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终以楚国的失败,其领兵大将成得臣被迫自杀而告结束。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出“竭泽而渔”的成语。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8:箪食壶浆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子之,然而,将军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气,想杀掉子之。于是,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个时候,齐国军队趁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齐宣王非常得意,想借这个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便对孟子说:“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领燕国。

我想,燕国并不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你认为怎么样呢?”

孟子听完齐宣王的一番话,说:“占领不占领燕国,要看燕国老百姓是否欢迎我们。如果他们欢迎我们,那么可以占领。古人也有这么做的。比如武王灭商就是如此。如果燕国老百姓不欢迎我们,就坚决不能占领。古人也有这样做的。比如文王不灭商就是这道理。

现在,燕国老百姓用箪盛着吃的,用壶装着喝的,来欢迎齐国的军队,这还能有别的原因吗?无非是想结束原先那种水深火热的沉重生活。如果您占领了燕国,使水更深,火更热,老百姓就会避开这更为痛苦的日子,离您远远的,那么即使您占领了燕国,统治时间也不会太长的。”

“箪食壶浆”即从孟子的言辞中引申而来。此外,还引申出成语“水深火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个中国成语故事的典故英文版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东施效颦

Xi Shi, a famous beauty, had a pain in her bosom(胸部) , so she had a frown

on her face when she went out. An ugly girl who lived nearby saw her and thought

she looked very beautiful. therefore when she went home, she also put her hands

on her bosom and had a frown on her face.

When a rich man in the neighbourhood saw her, he shut his doors tightly and

did not go out. When a poor man saw her, he took his wife and children and gave

her a wide berth(保持安全距离) .

She only knew Xi Shis frown looked beautiful but she did not know the

reason for its beauty.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典故之丝绸之路的故事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团结友爱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有许多爱:父爱、母爱、师生爱、友爱……我特别珍惜与同学之间的友爱,这种友爱能让我感到特别快乐和温暖,不仅如此,友爱还能使我尽快战胜病魔呢!

记得几个月前,那天我发高烧都快到四十度了。可那几天刚好又是期末,我躺在床上想:我今天到底要不要去学校呢!不去的话,赶不上复习,这样考试会考得很差。要是去的话,我的病可能会更加严重。算了,我还是去吧。于是我慢慢地从床上爬起来,慢吞吞地走向门口。当我来到门口开启门时,我的同学陈哲尧站在我面前轻声地对我说:“你还是别去了,至于复习什么嘛,放学时我回到你家来吧老师说的东西跟你说的,你先回床上休息吧。”听了他的一段话我想了一会,就答应了他。于是他把我扶到了床上就去上学了。

我渐渐地睡着了,这一觉醒来我发现已经下午四点多了。当我走出门正要去他家问作业时,我突然看到她从楼梯那走了上来。过了一会,他到了我家门口,手里提着一个袋子还背着个书包,我想他还没回家就到了我这来。我被他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我马上请他进我家,到了家里他马上从袋子里掏出一盒退烧药情切地说:“我到药店买的时候,买的人跟我说他的药只要喝进去好得就很快,赶快把它喝了,我就和你说说老师今天讲了什么。”于是我很快的把药喝了,认真地听他讲……

有爱就是这样伟大,可以说和亲情一样,友爱也是无私的,他也能创造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