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3285

作文

1000

品国学经典走智慧人生之路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国学,最让人难以忘却的人乃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先生。大家都说,要学有所成,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孔子先生的这三句话: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使我懂得要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去学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会了我在学习的生涯中,要虚心求教,不懂就问,学习别人优秀的方面,并了解别人的缺点对照自身进行改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先生望着滔滔江水飞奔而去,于是警告世人——要珍惜时间,不要让时间也如这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逝而去。

说起国学,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最具代表的事物非优美的诗歌莫属,那一阙阙美丽生动的诗句,无时不刻萦绕在我的耳畔。我背的第一首古诗便是诗仙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这句诗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但那时的我一直不解月光为何洒在地上,难道大诗人李白将床搬到房子外面睡觉?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原来李白说的“床”是指“井边的围栏”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诗人借助皎洁的月亮来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而苏东坡先生的宋词《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千古名句流传至今,更是表达了众多远离家乡,漂泊在海外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眷念之情。

上小学时,每逢寒暑假,语文老师必会发一张古诗单让我们背诵,如今上初中了,发现现在所学的一些古诗词我在小学已经背会了,象什么《钱塘湖春行》、《黄鹤楼》、《渡荆门送别》等等。但我最难以忘怀的是岳飞将军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使我体会到了岳将军的豪情壮志,每念到这句诗词,我都有种振奋的感觉。从“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两句诗词里,我读懂了先生悲惨黯淡的一生以及他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

遨游在诗词的海洋中,领略文人佳句的道理和意义;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去细细品味她的精髓,在我成长的人生路上留下一路芬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关于国学的作文:传承国学经典

全文共 1219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

《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的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存在复杂的心灵困惑。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和安宁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经典,华夏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眼中的国学经典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们读了一本书―《国学经典》,从中我感悟良多。

孝――“百善孝为先”

在中国儒家文化中,特别提倡孝道,“出则孝,入则悌。”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那么要怎样去孝顺自己的父母呢?孔子曾强调孝的关键,在于和颜悦色。“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父母面前要和颜悦色,有好东西要先给父母品尝。身为人子“父母在,不远游。”孝顺父母的思想在《弟子规》及其他国学中均有体现,古人也有很多孝顺父母的典范,如:为父温席的黄香,“卧冰求鲤”的王祥。身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年,与古人相比,我倍感自愧不如,但我会以先人为楷模,不断改进自己。

诚――“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意思是,世界万物都以诚为信,为本,不诚者就失去了万物。这是我想起了我爸爸。我的爸爸是个生意人,一直坚守“以诚为本“的信念。有一次做生意,爸爸如果以次充好,就能牟暴取利,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语重心长得说:”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好处,眼前的利益,而失去了真正的财富―诚信。“正因为他的诚信,生意才会做得风生水起,可见诚信于人是多么的重要了!

《国学经典》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为人为子的道理。我觉得:当今社会经济越来越快,可人们的人文素质却每况愈下,让人担忧。而正掀起的《国学经典》学习热潮用又让国人看到了希望,我相信,中华民族一定会拥有崭新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生作文:我的国学启蒙——《三字经》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学习了经典名著《三字经》之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从前,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生气地割断织布的纱线,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它使我想到了爸爸妈妈,他们也像孟母一样,为了我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又是给我买点读机,又是给我买写字桌,星期六星期天还送我去老师家补课。从前,我不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认为买给我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也不知道珍惜,当我贪玩的时候,父母说一下我,我还会不服气,认为他们不该限制我的自由。学了《三字经》后,我终于明白父母为什么这样,是希望我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讲的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兄长,尊敬兄长的道理。而现在有些孩子在家大多都是小皇帝,他们惟我独尊,想要什么就叫父母买,没买到就不高兴。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要懂得谦让。我们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

总之,学了《三字经》后,我的收获真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国学给我的启示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三字经》。因为这次我要参加国学经典,有许多书如;《弟子规》,《论语》,《千字文》。。。。。。我选择了《三字经》,《三字经》对仗工整,意思易懂。三字经

我看见了一句话叫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是: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若你不懂才华就会把看似普普通通的石头却是一块宝贵的玉踢开,只有有才华的人才会把它捡起来回家仔细研究把它作成人们喜欢的东西。

我们要刻苦学习,天天向上。

我在生活中也遇到了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相同的事,我认识她,她和我家很近。她现在读初中了,以前她下午的家庭作业在8点钟之前完成,包括作文。如不完成就明天交空本去星期天要做一张卷子在40分钟内完成,不写作文。每次我去她家玩时她都在写卷子,每次她都先做好了卷子才走。她考上了大弯中学。她是我的姐姐。

我们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正如毛组席所说。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要向好的人学习,多多努力成为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学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作文300字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那我们举办了以《学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为主题的中队会。

今天的中队会一开始,是学校给我们编辑的片段,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一个美德好少年,就是在学校懂礼貌,在家里见到长辈要问好,上个专心听讲,在各地见到垃圾主动捡起,还给我们介绍了了许许多多的国学书籍。

轮到班级的中队会了,前面的一系列活动举行完后,开始讨论关于国学经典的表演,和你认为怎么才能成为美德好少年,开始表演了,有的唱歌,有的讲故事,有的问答,有的诗歌朗诵,有的论语展示背……我觉得这个表演真是棒极了,怎样做一个美德好少年就更精彩了,各有各的想法。

这一环节是问答环节,问答环节就更精彩了老师出了许许多多关于国学经典的题,大家争先恐后的抢答。

这回的中队会伴随着我们的激情,下课了,我觉得这是最精彩的一回中队会,引文今天的中队会很热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国学里的微感动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古汉字,古文化蕴含丰富底蕴,细细品味,你会感受到它的娉婷清雅,像一杯纯净的水,又像一缕朦胧的烟。

古诗词的意境是一言难尽的,是需要慢慢去体会的。小时候我并不懂“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是什么意境,书上是这样写的:“什么时候我的马儿才能戴上金色的笼头,飞快地奔驰在千里疆场上。”但爸爸却告诉我书上写的只是意思,意境是需要自己去体会的。我不懂,意思不就是意境吗?爸爸说,等我长大后就会懂的——现在我懂了,作者想表达的是期盼自己在战场上驰骋的想法,而并非是真的希望马儿戴上金笼头。作者从这首诗中流露出的对战场的向往就是这首诗的意境了。意境,的确是需要自己体会的。

所有的古文学,都有它的深刻含义。“歌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这柞缺不处完。”这一句话是教人们做人不能骄傲自满,不能持功自傲,否则只会折损自己。而谦虚才是与人,与世相处的正确方式,只有谦虚才能不断进步。这便是“满招损,谦受益。”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思乡之情令同样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产生共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富有哲理的诗句,点醒了人们的思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勾起我们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言辞中浓浓的母爱令人感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不畏艰难,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给了后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这都是古代文学大师传承下来的精神。

中国国学经典现在已经开始普及全世界,外国人也对我们的文化非常感兴趣,因为中国文学是其他所有国家都不曾拥有的,是最独一无二的。

古学经典,给人支撑,给人信仰。是世界文学史上永远熠熠生辉的一颗星!这颗星永远不会褪色,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闪耀。

中国文化里的诗情触动人心,中国文化里的精神感动人心,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国学里的微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吟诵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12月31日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满腔的热情观看了城北小学全体老师和部分学生的庆元旦经典诵读晚会。那天晚上我们师生欢聚一堂,我们热烈欢呼,我们激情澎湃,我们斗志昂扬……

晚会在《木兰辞》歌舞中拉开序幕,精彩纷呈的节目让人目不暇接。五年级老师的书法表演《兰亭序》令人耳目一新。那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遒劲有力的毛笔字,让人不得不对中国书法及古典诗词的精妙赞不绝口。

六年级老师的《江山代有人才出》将晚会推向了高潮。首先是集体诵读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老师们的朗诵高亢激越,充分展示出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我喜欢《满江红》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句话表达了岳飞的雄心壮志;我喜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反映了岳飞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后人的殷切希望;我喜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句话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不论事实如何,志向却不改变。紧接着是师生的歌舞表演《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那深沉、浑厚的歌声,更叫人浮想联翩。它把我们拉进了那段群雄逐鹿的动乱时代,也引我们进入了那个英雄辈出的岁月。以前每读到这首词的时候,就有种荡气回肠的感觉,它让人在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最后是吟诵雄浑磅礴的《沁园春·雪》。它给我们带来了威武雄壮的气势、沁人心脾的情感、成就伟业的抱负!再次聆听这首词,有种如逢故知的感觉。它激起了我心底的涟漪,激起了我的爱国情怀。毛泽东主席的预言,今天实现了!看!中国的风貌“红装素裹,分外妖绕”,中国的事业“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华儿女正为振兴中国,实现我们国家更强大的梦而拼搏争取。历史已证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整场晚会在一声声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中,开启了一次梦的旅程。广大师生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诠释了经典诗文的美感,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由衷赞美。在《祝愿歌》的一句又一句祝福声中,晚会圆满落下帷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读国学经典《孟子》有感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所以才会大胆提出“民为贵,社稷其次,君为轻”的理念,以彰显民心的重要性,他在政治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有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从这里也足以看出孟子对于平民百姓的热爱之心。

孟子继承了孔子,并提出了“忧患”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生命之所在,事业之兴败,国家之存亡,都与是否具有忧患意识相关联。忧国忧民之心也便是责任意识与承担意识的重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其意为:君主若把百姓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样百姓也会把君主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也是孟子对于君主寄以希望,可以仁政为国,爱民如子。

《孟子》一共七篇,主要的两个方面内容,一为孟子与君主讨论政治,另为孟子与儒家其他门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为人知道。《孟子》的文笔犀利,富有说服力,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道路线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欢迎,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万章·上》中所提出对于诗理解的方法。“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就断章取义,曲解诗句,也不能有辞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诗句的真实含义,而因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所思所想。“知人论世”也便是评论他人作品的原则。

对于孟子,我们并不能以三言两语概括全部,因为他的思想,使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透彻的,他的精神和气魄,犹如拨开云雾的万丈光芒,哪怕他存在的时代已经距离我们1723年了,但我们局限于世的视野和眼识,亦能感受到他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作文:国学经典作文700字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既是一部政治小说,又是一部战争小说。讲述的是当时魏、吴、蜀三国鼎立,互相并吞,互不相让。这本书里绘声绘色的描绘了近200人的形象:足智多谋、有着呼风唤雨和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刚强不阿的张飞和汉代皇帝的后裔刘备守蜀国;能干的蒋干和疑心重重的曹操丞相是魏国将士;忠厚朴实的鲁肃、有勇有谋的黄盖和周瑜都督是共守吴国的将领。经过近百年的抗战,最后三国终于统一了。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关羽的重情重义。一次,刘备带领张飞和关羽,还有一些军队去攻打魏国。他明知他们攻不下魏国,但刘备他们还是抱有自信心理的去打魏国。最后他们三人被曹操打得四散逃跑,最后,关羽冲不出曹操的包围圈,只能向曹操投降。可是关羽说:“我是刘备的兄弟,只要一听到他的消息,我就会马上去找他。”后来,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马上去和他见面。曹操很佩服关羽的功夫,想把他留下,连忙下令挡住关羽。可关羽的喜悦心情十分强烈,他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伤痕累累地回到了刘备的身边。

在当今社会,这样重情重义的人早已所剩无几了。一些人为了眼前的利益,把他好朋友传给他的好主意,换成了自己的主意,让老板给他无限的待遇;一些人找到了有钱的人,竟忘了以前救过他的好朋友,对他十分冷落,而对有钱人甜言蜜语,紧紧地跟在他后面当“跟屁虫”;一些人因好朋友名声不好,家里很穷,抛弃了他,参加了咒骂朋友的队伍,使朋友难堪……这些事举不胜举。想一想,由于科技发达了,人类的心也变得残忍了,不认朋友,他们是多么的可恶、可耻啊!

关羽精神不再流传,从此间断,也不知人们以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真是无法想象啊!人们,从此振作起来吧,让我们齐心协力,让重情重义留在人间,留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世界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变得更加幸福美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优秀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是我们民族的印记,是构成我们民族精神的元素。学习国学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素养。这个暑假我便通过《中华诵》这本书,学习到了许多国学名篇,使我充实了许多。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一句诗将花朵欺凌,沾人衣裳之境描绘出了淡淡忧伤,但却无一丝浮夸,通俗易懂,令人犹如身临其境。更令我们体会到诗的高雅、别致与委婉的特点。

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却咏出了诗人身在狱中无限的苦闷与悲怆“无人信高洁,谁为表我心”更写出了诗人对自己悲惨遭遇的感慨,抒发了“自己”被诬陷悲愤心情,表达了作者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此时诗人也正如战国时楚国驱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了。

而我最喜欢的却是菜根谭中的“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之机。”,这句话总是使我思考,让我体味。只有有了动才有静的存在,人生亦是如此啊,只有有了诱惑才能体现出人无欲无求的高尚品质;只有身处逆境,才能体现出他的品德是如何;只有有一颗纯洁的心,人才不会受外界的干扰导致堕落。“事常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只有这样人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啊!而这里的无欲无求并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而是告诫人们凡事不必强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其实我们也要向创作了这些经典作者们致敬,因为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如此精彩的经典了。正如台湾作家张晓风说过:“在读书之余,我们要把最高的敬意归给历代作者,是他们把世界上最美的事物记录了下来。是他们,用精粹简练的语言替众生说出了种种感受。是他们,给了整个民族共同的记忆。”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那国学经典就是那阳光、暖风和甘露来无时无刻滋润我们。我们只有多学习、多运用国学经典才能感悟到他博大精深的魅力。正如“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一样。

就让我们一起诵读这些经典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使我们的世界充满智慧,让这美丽的国学之光一直长存!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传承国学经典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从口头创作的民歌到贵族祭祀的乐歌,口中喃喃地念着这五百多年的人间百态,心中有然而生的敬仰与盎然,似细水,长流……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好一个痴情人!

独立风中,仿佛自己所怀念的恋人真的就在河的那边。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只要心中还保留着那份强烈的感情,道路漫长难行怎样?崎岖难攀怎样?坎坷回旋又有何妨?

大片碧绿的蒹葭和痴情人内心积攒的感情相交融,和痴情人离情别绪的感受相一致,于是,蒹葭成了离爱情最近的植物……

芣苡

找回洒遍山村的每一个角落,被青葱的树木掩映的山坡无处不洋溢着生气。添加妇女兴高采烈的前去采集芣苡。

时而拾起掉落地上的芣苡,时而一把一把的从茎上捋取芣苡,时而手持衣襟兜着摘来的芣苡,时而把衣襟把衣襟掖在腰间用来装芣苡……

怎样清丽明朗的意境!

怎样愉快喜悦的心情!

怎样热爱劳动的人民!

低眸,继续浅吟这首回环复沓的小诗,哦不,是这首赞歌——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撷之……

君子于役

都说,黄昏最容易勾起人们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鸡儿回窝,牛羊归圈,有一次沐着夕阳的余晖远眺,服役的丈夫却依旧不知归期。山村妇女那深深切切的思念谁人知?那无可奈何的愁烦谁人懂?只一声深情的呼唤冲口而出:“曷至哉?”

只是,战争的残酷,征伐的频繁,又怎是一个山村妇女所能左右的?满腹惆怅,满腹惦念,即使喊出,天各一方,又怎能听见?

闭目呆立,那迷离怅惘、深沉绵渺的画面在眼前徐徐展开——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呵!干吗苦苦的追寻所谓神圣、所谓深刻?看看手中的《诗经》,不正是么?听听“雎鸠”的欢快鸣叫,闻闻“东山”的战火硝烟,看看“七月”的悲惨生活,在《风》、《雅》、《颂》的每一个角落,感悟——不朽的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读经典品国学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226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乃华夏民族千年之文化底蕴、乃华夏民族千年之精华,它见证了古时候人们的智慧、古时候人们的气节。其底蕴的优厚,使得现在的人们依然感到心旷神怡,当读到一篇好的古文时,自己的心也就在一刹那感到了内心深处的净化,超凡脱俗。 有人问过我,问我怎样比喻国学?我这样回答:“国学就像一壶好茶,有着青山绿水的韵味,越品,越能品出好的茶味,回味无穷。”的确如此,如同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一般,真是人间最享受的事。就从我华夏历史最早的一部经典《大学》说起,他给我的印象是最深的一部,他以人的修身为核心。

提出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至和、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生养性不只是内醒的过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和完善人格修养的过程;以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本书我想这也是古人当中君子们都有的宝贝吧。发扬先天固有的德性,革新旧的思想和习气,以求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也就是《大学》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含义,在后面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读了以后虽然周围没有其他声音,可是却会让人感觉气势浩荡,激情澎湃,让人引起共鸣。虽然现在是强大先进的社会,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十分先进。灯取代了蜡烛、手机取代了书信、汽车取代了马车、高楼大厦取代了小平屋。但是,古人的这些言论,这种修身养性的精髓,现在人能做到吗?发自内心的,大多数古人要两袖清风得多、要高风亮节得多。现在回想古时的大同世界,是多令人难忘的时光!

再向古人一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不得不感到与众不同。在竹林中,小溪潺湲,柱子高耸,高山流水的曲调送入双耳,茶已泡得浓香纯,我眼睛已紧闭,在这诗文的意味下回望那远古的大地……

我梦想来到了曾经壮观的好水云南滇池,那真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孙髯在大观楼题的长联,深情描绘了着壮观景色,:“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真是振奋人心,气壮山河!可是,现在的滇池啊,唉!…………我也梦想来到西湖,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也没有了漂亮的面貌了。曾经的世界不在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历史不能重演,“高山流水”弹完了,茶也干了,这时我睁开了双眼,我知道我们不得不面对这千疮百孔的世界。这意味悠长的国学啊!一时是品不完的,有朝一日,我再泡一壶好茶,来再好好品一品、读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国学经典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每当听见这熟悉的声音,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那凝集这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心血的著作——《诗经》。

《诗经》是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与《礼记》、《尚书》、《周易》、《春秋》齐名为五经。相传,这本书是由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而来的。最初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西汉时期才被尊称为儒家经典。《诗经》分为了《风》,《雅》,《颂》三类。《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为了《大-雅》和《小雅》;《颂》则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在古人纯真而混乱的年代,《诗经》是他们内心深处的安宁。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古人的爱情故事使我难眠,他们发誓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直到现在,还有许多男女,愿意为了这份爱的誓约而等待或守候。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如此有韵味的句子,如此漫长的等待,是什么,使得这个女子能够每天等待着,即使毫无希望?你我心知肚明。岁月无情人有情,花若凋零相依存。古人的思念之情,全都抒发了出来,寄托在诗里。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一首不长的小诗,我却懂得了许多。这首诗的意思与投桃报李不同:别人回报他的东西要比拿到的东西的价值高得多。这体现了古人的高尚的情感和品质,表现了对于他人给自己的一份情感的珍视。但同时,这也和我们现代人对他人的态度——忽视和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古人都可以做到的事,而我们有高科技,却不能像古人一样投桃报李呢?难道真的是“技术先进了,人心却冷了”吗?

古人有许多我们所不具备的品质与情怀,他们大都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在诗里,正因为如此,我才这么喜欢《诗经》,喜欢那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喜欢那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也许不只有《诗经》里有流露出古人的真情,但我却唯独喜欢《诗经》,它就是我眼中的国学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与国学的故事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小时,总是觉得国学就是没用的,古人写的话,我们还需要背,每次老师教给我们时,我总是会让思想开一会小差,现在呢,长大了,我现在体会到了,国学那种独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细细地品味,就会品尝出它的奇妙之处。而这种奇妙之处也正是其他没有的。

国学是我国古人博大精深的见证,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书,传授了下来。来到中国,不得不看看长城,体会它的雄伟壮丽,我认为,也不得不读一读国学,国学,是我国所固有的学术,里面包含着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这不是如长城一样吗,正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见证。

当然,国学的文章有时是几句话,有时是一片文章记得读课外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古人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

国学的道理清晰,透彻,充满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当然,国学的道理不仅实用于古代,也实用于现代,我相信,国学的道理一定会永远的都实用的。

国学,适用的范围十分大,比如在写作文上,在结尾上写上几句国学,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满诗意,令整篇文章充满生机,说话时说上几句国学,既可以清晰的表达意思,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从书包里拿出国学这本书,静静地打开,看着古人智慧的结晶,一丝骄傲涌上心头,不禁,拿起了国学这本书,一边摇头晃脑,有声有调地读开了国学。一种轻松的感觉充满了全身,脑子里越来越充实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中国国学的英语

全文共 1431 字

+ 加入清单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Sinolog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evalent. For instance, it is reported that man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ave set up courses of sinology, in which students are taught and required to recite classical work by Chinese ancient educators and philosophers, like Confucius.

It is of vital significance for the public to acquire knowledge on Sinology.For one thing, it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with more than 5000 years. Thus, for individuals, they can enlarge their scope of knowledge, enrich their experience and adapt themselves to the complicated society. For another, the rehabilitation of Sinology can contribute to a harmonious society.

It is highly expected that all Chinese people should inherit the merits of Sinology. Therefore, in the first place, we are well-advised to read books by ourselves or to attend lectures on this issue. In the second place, we have the obligation to advocate and encourage others to learn. Then,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introduce Sinology to the world. By doing so, not only can we inherit it, but also make it glorious and prosperous.

As a colleage student,first ,we should fu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traditional culture ,such as reading classic books and practice calligraphy and chinese painting ,we also should remember and celebrate our own fesitivals,like 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Festival and so 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国学经典书籍:《大学》读后感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初次接触《大学》,不求甚解,读完一遍以后最大的感受即是感动。可能有人觉得奇怪,《大学》讲的并不是声情并茂的煽情故事,为何会感动呢?此时的感动不只源于文中所讲,还源于著书者及注疏者。

总结一下,让我感动的有三点。首先,我读的版本是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一直对宋朝的学者无好感,尤其是朱熹,印象中总觉得他是个迂腐古板,呆滞严厉的学者,毫无灵气可言,看过这篇集注之后才发现人家并非徒有虚名。他的注疏严谨而详尽,对原文的理解深刻而通透。想来能千古留名果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朱熹只是古代学者的一个典型代表,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学者极为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毕恭毕敬,兢兢业业地学习钻研孔圣之道,几乎是带了一种虔诚的。这种对待学术的虔诚也许在今天的学者身上很难再发现,这是一种不计功利的严肃和认真,也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它纯粹源于治学者本身。

接下来是第二点,《大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个人道德修养与治理天下之间的辩证关系。前面很大一部分讲的是个人道德修养,“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句同孔子的“君子日三省乎己”道理是一样的。古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甚至是几近苛刻的要求。“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君子自身的修炼恐怕比治骨角,治玉石更要严厉。这种对于完美人格的执著追求,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令我大为感动的第二个地方。在当今这个标榜个性的时代,人们我行我素,安于自己的本来状态,“个性”在张扬其魅力的同时也为不少不思进取者提供了放任自己的理由。古人对于完美的极致追求也许并不会实现,实际上实现的人确实很少,但是他们这种对美的人格的不懈追求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敬,敬重。

第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从这句话中,我看出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有所作为,换句话说,就是用行动去改变现实,将目标一步步分解细化,从而逐步实现。与此同时,在实现目标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分清本末然后循序渐进。“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如此,古人认真而严肃地经营人生,严格要求自己,修身养性。相比之下,我们现代人面对问题要消极得多,颓废与无奈也多得多。许多时候,我们也给自己树立光辉高远的理想,然而却仅仅是止于口头,懒于行动。只是说说而已,真到要为理想吃苦的时候却畏畏缩缩,止步不前。想想古人,再看看我们自己,真是汗颜。

以上三点是我最有感触的地方。此外,《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与方法论的综合,它的“三纲领”,“八条目”论述了一个理想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该采取的行动。实际上,理想也是《大学》的一个主题。

还有,文中字字珠玑,包蕴万千,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小时候,上学前班。老师就天天教我们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那时,谁也不得它讲的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声嘶力竭的跟老师朗读。直到现在,我才逐渐明白它的意思,懂得了其中所蕴含的意味深长的道理,也理解了国学的魅力所在。

从前,我有一个坏毛病——考试成绩好就骄傲自大,觉得这样已经够厉害了,目中无人。但书上讲“是君子,就要谦虚,不要高傲自大。”我虽不想做伪君子,但是我不信。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老师把年级前五十念了一下,我排名很后。我明白了我的成绩不值得骄傲,那些排名前十的同学很谦虚,我羞愧的无地自容。于是,我经过学习《论语》,我就时常约束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有一次英语考试我得到了第一名,我非常高兴,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骄傲自大的毛病又展现出来了,在课堂上总认为自己英语已经觉得很好了,不再努力学习和认真听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别的同学都在进步,唯我在原地踏步,仿佛是要验证这句话似的,在后来的考试中,结果可想而知,那次考试,是对我骄傲自大的沉重打击。我回到家,拿出试卷,认真分析了错题原因,发现这些题都是因为我骄傲,因而没听老师讲的知识点。我谦虚起来,成绩也在稳步提升,经常得到班里第一名,还有。我原喜欢斤斤计较,有时为了一个橡皮,一支笔,一个错误跟同学吵,甚至打起来,自从学了“做事斤斤计较,会失去所有的朋友”我想:一个人不能失去朋友啊!我学会努力控制自己。虽然有时会控制不住,但是我不会气馁,我会更加努力做到!

有人说:“我们要勇于创新,扔掉那些老的、陈旧的东西。”可我认为只有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才能更好的创新。为什么像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现代国家还要回过头来学习莎士比亚、海伦……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历史,我们要寻找历史,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

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并非简单的能够被精华和璀璨来形容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忘记历史就是忘记未来。

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比耕耘,汗水越多,收获越满。让我们多读这些书,让国学和我们一起成长,那个站在山顶人将是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国学”文化作文900字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乃中华民族“一国之学问”。而学问又是多样化的,即中国传统文化亦是丰富多彩的。但是,现在的人似乎将‘儒学’等同于国学了,这便使得国学文化趋向单一化了。因此,我们要将国学文化变得多样化和现代化。

当今以“国学”之名出版的各类书籍纷沓而至,这其实是在放大了儒学罢了。儒学是有积极影响的,但消极影响亦是存在的。譬如儒家的‘厚葬’文化,现代有些人却是将其发扬光大了,商家们亦是看准商机将地皮早早地建起一座又一座的坟墓,这些坟墓有大有小,而价格却都是好几万起价的。但是,有些人却一眼都不闪地将它买下,有些人还买了好几座。你想想,有些活着的人连房子都租不起,而死去的人却比他们“活”得更舒适恰意。这小小的坟墓埋葬的不仅是逝去的人,更是埋葬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崛起。儒学的那些好的文化当然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但盲目地跟从却是在上演着一场文化的悲剧。传统文化固然是要继承和发扬的,但创新和与时俱进亦是必不可少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国学文化现代化急需的做法。

除了儒学,我们更需要多种文化来好好充实下国学文化。古代的百家争鸣便是我们现如今乐于见其成的,只有文化的进步,这民族和国家才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下去。古代墨子主张的“兼爱”或“相爱”,即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所有的人,这一思想是非常值得现代人学习的。由于社会的复杂,导致人心越来越冷漠了,“小悦悦的悲剧”正是因为当代的人忽视了兼爱的思想文化所导致的。当然,除去这文化,更有其他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中华五千年来所沉淀的文化无不在孕育着中国的成长,文化的力量更是带领中国向前飞腾。因此,将国学文化多样化是我们的任务。

可惜的是,近年来,国学文化的脚步越发缓重了,文化流失已成了国耻。在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滞慢,我们应该立即清醒多来,否则文化危机将造成民族危机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重要性,亦要将国学文化实现多元化。其实,国学文化要的不仅是专家们的研究和探索,更重要的是需要人民群众的配合和发扬。固然,古人留下了珍宝,但若现代的人没有继承、创新和发扬。那么,文化将走向灭亡的道路。

国学并不是某一类文化,而是多样文化的集成。他所传递的是古文化的继承和新文化的开端!我想,将国学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当代青少年的使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国学经典伴我成长高中生作文

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先人用尽一生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里积淀着一个伟大的民族不变的灵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国学经典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位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国学经典总是引领我们不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端正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态度。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之集萃,一部部经史子集,蕴涵着华夏智慧,使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我们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行为,润物无声地陪伴着我们的成长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传统文化表演我还记忆犹新,面对国学浩瀚的知识海洋,不甘落后的我更加迫切学习国学知识。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要我背《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那个时候的我还不懂得,只是以玩的心态面对,后来慢慢地,妈妈给我讲了关于其中蕴涵的很多的道理。原来繁冗的文句变得浅显易懂,就连晦涩的段落,我也背的滚瓜乱熟,我才懂得了关于国学的知识。其中让我记忆深刻的莫过于《弟子规》中“入则孝”,让我懂得了百善孝为先,从那一刻起我一直都铭记在心,并且立志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古诗词,读陆游的《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深深体会到了作者的爱国之心;读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深深体会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读曹植的《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深深体会到了作者的的悲愤之情;读郑板桥的《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深深体会到了作者的峥峥傲骨;读王冕的《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我深深体会到了作者的的洁身自好。

我一直有一个坏毛病——考试成绩好了就骄傲自大。但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一名言很快就让我尝到了苦果。有一次英语考试我得了第一名,我非常高兴,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傲自大的毛病又显示了出来,在课堂上总认为自己英语已经学的很好,不再努力学习和认真听讲,而别的同学还在不断进步。于是,我在下一次考试中得了第三名,与第一名仅相差3分。那次考试,是对我骄傲自大毛病的沉重打击。因此,我学的谦虚起来,成绩也在稳步提升,经常保持第一名;还有,我原来喜欢斤斤计较,有时跟同学合不来;自从学了“做事斤斤计较,会失去所有的朋友时。”我学会努力控制自己,但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然而,我不会气馁,我会更加努力做到!

国学使人进步,国学使人明智。每一个少年儿童的美好人生,都应该从国学开始。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生也学不完。让国学陪伴我们成长吧!他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随时提醒我们,让我们把那些不好的习惯改过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国学经典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国学经典,我现在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国学经典,从一年级起,陪伴我到现在,我快乐的学会好多有关历史的知识,我非常喜欢国学经典。

刚进入小学时,《一本国学经典读。》就让我惊呆了,因为我看到了许多历史性的学习,比如:古诗、辞……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不光有语文、数学、英语等等,还有一本小学历史学习的书加入小学漫长的文化行列里,因为我比较喜欢历史,所以也喜欢了这门科目。

二年级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参加了学校的国学经典的队伍,刚开始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常常的稿子,让我们一中午背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虽然我觉得一中午时间太少,可能连几段都背不上,又想了想,如果参加比赛,这是为学校争光,荣誉大啊,所以,我一咬牙,把它背下来了虽然背的不算很熟但我心里感觉一阵轻松,下午到了学校,老师看我们背完后,连声叫好,说这次比赛一定能拿第一。

我喜欢国学经典,我更喜欢读、背和抄写《国经典》,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样去喜欢它——《国学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