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鲁迅散文集读后感(经典20篇)

鲁迅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是无可非议的,他作品展示的深刻思想性和写作才华得到公认,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鲁迅散文集读后感,欢迎阅读!

浏览

3925

作文

1000

呐喊鲁迅读后感一:呐喊读后感

全文共 1514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一直是我最敬佩的作家之一。在他诸多的作品中,我尤其喜欢的是《呐喊》这一本小说集。《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小说集,它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是五四运动时期社会人民的真实写照。根据鲁迅先生自己对这本小说集的描述,他是这么说的“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解除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我喜欢这本小说集的原因不仅是里面收集小说之丰富,更重要的是,我觉得看透这一本小说,我们可以看清更多中国人的本质。《呐喊》收集了鲁迅先生写于五四运动前后的小说,从小说里面故事的发生年份到今也有90多个年头。尽管,那个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但再一次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情还是不由自主的沉重下去。

初读《狂人日记》还是在中学的课本上,但那时候的我们没有那么高的智商去理解鲁迅先生的文章。纵使老师在前面讲得慷慨激昂,我们在底下却听得糊里糊涂。看到文章写的是满篇的“吃人”,自己倒是吓了一跳,以为小说所说的“吃人”就是活生生的把一个人吃下去,那时候还觉得说古代的人怎能如此恐怖恶心。现在距离第一次读这篇文章已有七年,七年的时间过去了,再一次读完狂人日记,眼里看到的还是满篇的“吃人”,只是此“吃人”不是彼“吃人”。狂人眼里的“吃人”,是不见血肉的吃人,是封建文化对人的自由个性的践踏,从而来消灭人与人的感情,让这个世界变得冷酷无情。在狂人的世界里,狂人总是时时害怕着,提防着被人活生生地吃掉,他有着变态的心理,把正常人的交往都看作是吃人的行为的一部分;他又有着混乱的逻辑,能将两个不相连的事务给联系到一起;他也是一个有着虚幻幻觉,就像是生活在幻觉世界中的人,他翻开历史一查,找到的不是年代,而是“仁义道德”。对于那个年代来说,狂人的确是个疯子,他反对封建礼教,反对封建家族制度,他是站在那个年代前列的启蒙者,不被那个年代所包容,所以,他被认为是“疯子”。

《阿Q正传》是《呐喊》里面另外一篇我比较喜欢的小说,这一篇小说鲁迅先生写于1921年。透过这篇小说,鲁迅先生主要想向我们展现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象和中国人的面貌。我喜欢这篇小说的原因是鲁迅先生透过阿Q给我们展示一个典型的传统中国人的形象。虽然很多人对阿Q精神抱着的是一种反方的态度,我则不然。打从心底里来说,我认为阿Q是一个很可爱的形象,虽说他骨子里有着民族的劣根性,但实话说,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能清高的存活着呢?鲁迅笔下的阿Q,无权无势,处在社会的底层,在封建旧社会,受到了人们的耻笑和压迫还得忍气吞声。但他又和别的人不同,别的人都安分守己,唯唯诺诺的过着自己的生活。阿Q就不同了,不仅不单调,还敢于提高自己的身份,声称自己姓赵;自己不适应城里的生活,却反过来把城里的生活给大大嘲笑一番;对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却反过来说别人的东西不好。他时时处在不平等的状态下,却时时处在欲望和求之不得的矛盾中。他唯一的出路,只能是靠精神胜利法来维护自己的面子。阿Q和其他底层人物最大的不同就是阿Q太好面子了,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但他却时时想过上最高质量的生活。这种梦想有错吗?照我说阿Q是没错的,谁活在世上不想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一点呢?阿Q也只是想让自己有个舒适的生活,有个女人可以陪着自己走完一生而已,这样的想法有过么?只是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错了罢了。

读完鲁迅先生的小说,感触有很多很多。少了一份对社会的天真,多了一份对人生的思考。虽说社会已经在向前发展,但每一时期,社会总是会有很多人可以成为鲁迅笔下的小人物,不同的只是会不会有没有像鲁迅先生这样的笔者,敢于去用尖锐的笔锋去揭穿社会的种种恶劣现象。“我以我血荐轩辕”这一句话,我想便是对鲁迅先生的高度概括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提到海伦·凯勒和她的那本不朽名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也许很多同学都不陌生,许多的报刊、书籍中都有对海伦·凯勒及她的这本书的或多或少的介绍。

我在这里谈谈自己读完这本书以后的感受。

现在,有许多同学都感到英语难学。的确,我们缺乏必要的英语环境,很难自然而然地学会英语。可是,同学们想到过没有,海伦·凯勒从小就听不见、看不见,但是她一共学会了多少门语言呢?有五门之多——英语、德语、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更难能可贵的是,海伦·凯勒在根本看不见的情况下,靠用直的和弯的铅丝做成了几何图形的办法学会了几何,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弗大学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的有意感受是,我的眼睛比以前明亮多了,我的耳朵比以前更灵敏了。海伦·凯勒在书中谆谆教导我们,不要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要睁大眼睛。集中精神去发现、去聆听我们这个世界的美,要勇敢的去探索我们周围的一切。所以,我现在特别喜欢看,特别喜欢听。海伦·凯勒曾经这样说过:“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谁说海伦·凯勒看不见、听不见?她所看到的和听到的也许要比我们这些视觉和听觉正常的人所看到的和听到的还要多得多呢!

同学们,读完我的上述读后感之后,你还畏惧英语吗?我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一对灵敏的耳朵,是不是很幸福呢?美好的明天,美好的世界就成现在我们面前,还犹豫什么呢?

让我们来迎接美好的未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西游记》读后感初中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西游记》这本书如今早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它,如今早就不知有多少电视剧是把它作为剧本。我也从这本名著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坚持才会成功。

《西游记》主要讲的是孙悟空学到本领后,大闹天宫却以失败告终,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做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又收了猪八戒和沙僧为徒弟,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带回大唐。

我读了之后深有感受,师徒四人的坚持、毅力震撼了我。他们一路上遇到的困难是如此的多,然而他们当中却没有一个人退缩,而是坚持地把西游之路走完。途中的妖魔鬼怪是多么的狡猾、奸诈,然而他们师徒四人却用他们坚定的心一次次地化险为夷,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我觉得坚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不具备坚持,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就算一个人再怎么优秀,他如果不能坚持下去,成功也不会眷顾他的。在生活当中,遇到失败是件正常的事,因为失败人人都有,但是如果能够坚持下去,一次次地挑战,那么总会有一天会迎来成功的。

我不禁回忆起了一件往事,那是我刚学乒乓球的时候,我在家里练习,结果一次都没打中,我生气地把球拍一扔,不练了。爸爸看见后,慢慢地走过来,对我说:“怎么了?就因为打不中就不练了?失败是常有之事,但你要坚持下去啊,不能就这样的放弃。哈伦德·山德士曾经经历了1009次的失败,可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取得了成功;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难,可是他们依然坚持下去,最后修成正果,取回真经。”我听完后,重新站起来,拿起球拍,继续练习,一次次的坚持使我的球技有了很大的进步,球技也很不错。

坚持,这个珍贵的品质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如果想要取得成功,就得努力地去培养这个珍贵的品质,我想,《西游记》之所以能够被列入四大名著,其主要原因应该是它教给人们许多的道理。坚持,就是我从这本伟大的书中感悟到的。

《西游记》这本书,让读者们读了一遍还想读,就算是经过了百年,也在国人们的心中留下了重要的位置,而且更是成为了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一本,这其中必然有它的道理,因为这本书是真的“良品”,值得一读,如果还没看过,那就尽快去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父与子》读后感小学生作文200字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父与子》是一本没有字只有画的漫画,它里面讲的是光头大胡子爸爸和聪明可爱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

这一本书里面有100多个笑话。虽然它没有文字,但看了以后就会大笑。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告诉大家。这是因为它没有文字只有图画,我们看图时就会产生各种 想象。这本书还有深刻的意思。别看它只是一本漫画,可是它可以让我们学到知识——想象力,这样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把文章写好。但是,要想把文章写好,不光 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还要有足够的词汇量。

这就是《父与子》的魅力,我把它当成瑰宝一样看待,因为它给了我许多知识,也让我懂得许多道理;我把它当成知识的宝库,因为它有很多的知识,很多很有意思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鲁迅自喻“小白象”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以象自喻,鲜为人知。

在他和许广平的通信中,经常署名“小白象”,或是“你的小白象”。比如1925年5月鲁迅在北平写给在上海的许广平的第二封信(5月15日夜),署名的地方赫然画着一只高高举起鼻子的小象。(《鲁迅手稿全集·书信·第三册》第105页)而《两地书》在公开出版时,署名“EL”,就是Elephant(象)的缩写。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以象自喻呢?从《柔石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述:“鲁迅先生说,人应该学一只象。第一,皮要厚,流点血,刺激一下了,也不要紧。第二,我们强韧地慢慢地走去。我很感谢他的话,因为我的神经末梢是太灵动得像一条金鱼了。”这给我们解开谜底提供了一些线索。鲁迅先生欣赏的正是象的宽厚和强韧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六年级摘抄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暑假,我如饥似渴,读了好几本书。这些书恰似可口的饭菜,填饱了我的肚子;犹如甘霖,滋润了我的身心。故事中的人喜,我喜;故事中的人忧,我忧。这些书中的人物给我留下了颇深的印象。但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故事中的海伦·凯勒是一位残障的教育家,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在19个月的时候,一场大病残忍地夺走了她的视力与听力。从此以后,海伦·凯勒再也听不见美妙动听的声音,看不见绚丽多彩的世界。但她并没有绝望,她与父母给她找的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一起努力,最终考入了哈弗大学,并尝试写作。

海伦·凯勒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由于她又盲又聋,学习对她来说就如登天那样难。刚进入剑桥中学的时候就遇到了困难。老师开始上课时,海伦却迟迟没有得到所修科目的凸版课文,由于班上学生人数多,老师也不能给一些特别照顾。这时,她并没有放弃,而是以更坚强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迎头而上,最终如愿以偿,考上了哈佛大学。

与海伦·凯勒相比,我觉得太惭愧了。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就像一只缩头乌龟,不敢勇敢面对。记得去年,我过生日的时候,爸爸送了一辆自行车给我,我可嗨翻了天,但问题马上又来了,我不会骑。没事,学吧!刚开始,我兴冲冲地拉着自行车出去,迫不及待地就上了车,哐当!“哎呦,呜呜……”我放声大哭起来,闻声而来的父母可吓坏了,不停地安慰我,但任凭他们怎么说,我也不要再学骑车了,我甚至对车施以,至今那车还被遗忘在车库的角落里,已经长满了灰尘。现在,我不打算做缩头乌龟了,明天我就重新去面对它,我要像海伦那样做个敢勇敢面对困难的人,永不停歇,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学会用阳光般的心拥抱这个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丑小鸭》读后感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丑小鸭》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我想这个故事应该家喻户晓。今天我又重读了一遍,仿佛在看一部精彩的动画片,故事中的动物形象鲜活地呈现在了我的眼前,每个动物的动作和语言都是那么可爱。我又一次被“丑小鸭”的不寻常经历和故事中的精美语言吸引着,一口气读完。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丑小鸭”——事实上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但因为他生在一个鸭场里,鸭子觉得它与自己不同,就认为他很“丑”。其他的动物,如鸡、狗、猫也随声附和,都鄙视他。它们都根据自己的人生哲学来对他评头论足,说:“你真丑得厉害,不过只要你不跟我们族里任何鸭子结婚,对我们倒也没有什么大的关系。”它们都认为自己门第高贵,了不起,其实庸俗不堪。相反,“丑小鸭”却是非常谦虚,“根本没有想到什么结婚”。他觉得“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上去好。”就在“广大的世界”里有天晚上他看见了“一群漂亮的大鸟从灌木林里飞出来……他们飞得很高——那么高,丑小鸭不禁感到说不出的兴奋。”这就是天鹅,后来天鹅发现“丑小鸭”是他们的同类,就“向他游来……用嘴来亲他。”原来“丑小鸭”自己也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即使他“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多么富有喻意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也同样会遇到类似情况,当你高出别人或者与众不同时,也会遭遇“丑小鸭”的命运,人们会以他们自以为是的姿态,以他们高傲的姿态排挤你。所以,不管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只有坚信自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就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傲慢与偏见》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431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就有机会看《傲慢与偏见》,但说句心里话,当时我并不认为这本书有多好,甚至只看了个开头就放到了一边,心想:语言如此贫乏,故事又无激动人心之处,怎样会成为世界名著呢?

这次我是在偶然间弄到这本书,由于书的主人极力推荐,我满腹狐疑,才决定看完之后再对此书下一个自我的定论。在这种想法推动下,我花了一些睡觉时间将它看完,于是对它的看法大为改观。可是,我那里所谓的改观,并非指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改变了原先的看法。我所谓的改观,是指此刻才发现它并非毫无优点。

先说说我发现的优点吧。从风格上看,它有与众不一样之处,这是毫无疑问的,大多数书都是从男性的角度看世界,即使是《简·爱》和《呼啸山庄》,也基本上从男性的角度来写,而《傲慢与偏见》则明显地充满了女性思想色彩,包括世界观及生活方式。这一点在写作资料上得到最好体现:假如是男作家,写出的作品大多具有惊险色彩(只是强弱一些的问题),而本书中,最激动人心的一段也可是是威克姆与伊丽莎白之妹私奔(并且结局并不悲惨),作者能想到的最恶劣的行径,也只是一些人与人之间的简单欺骗;贯穿全文的一件事就是母亲如何嫁女儿。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表现了这本书的女性化,而这类书在那个时代当然极少,所以我认为这是本书极大的成功之处。

一部好的小说应当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就这一点而言,此书也表现得相当成功。读了这本书,头脑中不难构成当时欧洲女性社会的状况——所有女子都以嫁出去作为一种荣誉,而不管嫁给谁,婚娶成了妇女唯一的人生目标,真正的感情既少见,又难以被理解,作者深刻揭露与批判的正是这些。

谈到缺点,我想与其他书作比较:就运用语言的本事而言,它不及《基督山伯爵》;就故事的曲折丰富性而言,它不及《乱世佳人》;就表现社会现实的高度而言,它不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人物心理描述而言,它不及《呼啸山庄》。虽然这些缺陷很大程度上是由它要描述的社会现实决定的,但一本名著出现这么多的漏洞,毕竟是太过分了。

读完这本书,我极想将它与《乱世佳人》进行完全深入的比较。这两本书在故事资料,情节发展上太相似了,就连人物选取也如出一辙:达西对应瑞德,伊丽莎白对应斯佳丽,宾利对应维希礼,简对应媚兰。前两者间关系都由感情封冻到暖化,再到热烈;后两者的感情则始终如一。唯一不一样之处是,前者以和平为背景,后者以战争为背景。所以我将《傲慢与偏见》称为和平版《乱世佳人》,试想,让宾利处在乱世,他必然会与维希礼一样落魄。相反,维希礼在开始时也是十分体面的绅士。

但在感情的激烈斗争与转化上,《傲慢与偏见》完全无法与《乱世佳人》比较,《乱世佳人》以战争为背景,那么感情冲突自然容易表现,尤其是战争的宏大场面(例如亚特兰大溃退,北军围城),这一幕幕都是如此激动人心,以至于读者难以释卷。这些对《傲慢与偏见》来说是无法到达的艺术效果。对整场战争及战后的社会问题,《乱世佳人》也都表现得很成功,于是这本书的境界也就由儿女私情升华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深刻思索,这些也是《傲慢与偏见》的匮乏的东西。

从整本书的艺术性来看,《傲慢与偏见》的确不及《乱世佳人》。但这在深刻思索后的确不难发现,也不难理解。奥斯丁作为女作家,并无太多人赞同,这当然造成了女作家在许多写作才能上不及男作家。尽管我能够原谅这些不足,但相对于同样的女作家夏洛蒂与艾米莉,奥斯丁也显然有这些方面不足。所以至今我还坚信,《傲慢与偏见》的确有许多过人之处,但毛姆将它列为世界十大著名小说之一就未免言过其实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水浒传》读后感及人物赏析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是四大中国古典名著之一,它是由施耐庵写的。

《水浒传》里的主要人物有宋江、吴学究、公孙胜、武松、花荣、鲁智、晁盖、柴进、杨志等等。

我觉得《水浒传》里梁山上的那些壮士才叫好汉,虽然他们经常杀人,但是他们只杀坏人,不杀好人;如果遇到了很厉害的人,他们都会热情的让对方加入他们。

我最喜欢看第十二回《景阳冈武松打大虫》,里面讲了武松打虎的故事:

武松在一家酒店里面喝足了酒,不听酒家的劝告乘着酒兴上了山。走了不到半里,看见了一个败落的山神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他读了印信榜文,这才知道山上真的有老虎;想回酒店,又想:“如果我回去一定会被他说不是好汉。”他想了一下,说:“怕什么!先走过去,看看会怎么样!”

武松走着,酒慢慢地涌了上来,他就把毡笠掀在脊梁上,把哨棒夹在肋下,慢慢地走上山。他走了一会儿,酒力突然发作,身子热了起来,一手拿着哨棒,一手把胸膛袒开,踉踉跄跄地奔过树林,见到了一块大青石,就把哨棒放在一边,倒下了。正要睡觉,感觉起了一阵狂风。那阵狂风过后,只听见树后面“扑”的一声,跳出了一只吊睛白额虎。武松看见了,叫了一声“啊也”,跳了下来。那大虎杀人只要一扑、一掀、一剪,三样都没成功,力气先自没了一半。武松和老虎打得不分高下,最后,武松用左手把老虎按在地上,腾出右手,握成拳,打了五六十拳,把老虎打死了。

我喜欢看《水浒传》,因为我看得忘记了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鲁迅风筝的读后感_650字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了《风筝》这篇文章后,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讲了鲁迅认为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才玩的,所以他很不喜欢风筝。鲁迅还有一个十岁的小兄弟。小兄弟非常喜欢玩风筝,而鲁迅又不让这一个小兄弟玩;每一次这位小兄弟想玩时,只好看一下天上的风筝。小兄弟不能玩风筝是还有一个原因的,就是他买不起。有一天,小兄弟在看风筝的时候,看见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非常高兴。而鲁迅却把这些行为看成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鲁迅忽然觉得似乎多日没见这位小兄弟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花园拾竹。鲁迅恍然大悟,便跑去很少人去的堆积杂物的小屋里,推开门,果然在什物中发现了他,他正在做风筝,鲁迅看到了马上把风筝给踏坏了,把小兄弟伶仃地留在了小屋里,后来他怎样,鲁迅也没有留心。

然而,鲁迅的惩罚终于到了,他不幸地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又想起二十年前那一件事,而鲁迅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在那时候,他们又见面了,谈起了童年的往事,鲁迅正想求他的宽恕,小兄弟却说什么都忘记了,鲁迅的心从此只得沉重着。

我看了这篇文章,觉得鲁迅是一个很不喜欢风筝的人,认为风筝只是没出息的小孩才玩的,最后,鲁迅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那时很后悔,因为鲁迅以为玩是浪费时间的行为, 那是有原因的:就是因为鲁迅小时候家庭很困难,常要拿东西去当铺,每天都要干家务,所以他认为玩是很浪费时间的,他自己不玩,还很固执,不让自己的朋友玩,所以他长大后后悔了。

我以后不能学鲁迅那么固执,对人要宽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楼梦》学生读后感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一朝看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题记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今夕何夕,君已陌路。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世人皆道,《红楼梦》吟尽爱情,可我眼前却是昨日繁华,今朝落尽。人生况味,了便是好,心酸无奈,却只能遵从是是非非。

贾宝玉初看林黛玉,就笑称“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世间芸芸众生,他们因缘遇见,却来不及唱一出才子佳人。薛宝钗的圆润与妥协,林黛玉的言随心至,也许是生不逢时,也许是命运作怪,黛玉终是含泪而死,宝玉也穿上了袈裟。纷繁的世界,不适合黛玉。她的惊艳,她的智慧,她的才气逼人,她的灵秀慧黠,都应活在诗坛。那是个碧玉般盈澈的女子,而不是一个寥落忧伤的深闺小姐。

贾府的挥霍,便注定要走向衰亡,这个结局,并不难猜。王熙凤的机关算尽,却换来悲凉结局。而真正聪明的,是探春。她是有才干的,又是清醒的:“我们这样的人家,人都看我们不知千金万金,何等快乐,殊不知这里说不出的烦难。”她开源节流,却阻碍不了贾府期数将近的必然。

旧人难留此凉城,凉城何苦留旧人。名列金陵十二钗,黛玉却依旧只是一名异乡人。若不能放下心结,那便骄傲的、不改初心的活着!那个世道,有太多不可说,不能做,也终是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纵千般情愫,万般相思,但封建礼教终是难以挣脱的枷锁。昨日花前月下,宝玉送旧帕;今朝贾府败落,黛玉含泪烧帕。这一世的泪,终是还尽了……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满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若不能自由,那便随性点;若总是伤情,那便优雅点;若不能结缘,那便,那便……无论怎样,我都相信,黛玉最后不会说出那句“宝玉,你好……”那样玲珑的女子,怎会不看透这城府的畸形?宝玉虽多情,但黛玉绝不会怨恨他!这一切,黛玉最清楚,是命,认命。

故人姑苏林黛玉,深深贾府难回头。曹雪芹的一声啊,又怎会不坎坷?字字血泪,了,便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夏洛的网》的读后感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书名是《夏洛的网》。

这本书讲述的是,发生在一只名叫威尔伯的小猪和一只名叫夏洛的蜘蛛之间的奇特友情。

在朱克曼先生的谷仓里,生活着一群快乐的小动物,其中最天真最可爱的,就是小猪威尔伯。威尔伯一直以为自己的“人生”就是这样快乐的,可是真相吓坏了他,原来,等威尔伯长大一点,就要被做成熏肉火腿了!

威尔伯只是一只小猪,他没有办法改变任人宰割的命运,可是奇迹发生了!蜘蛛夏洛出现了,这是一只心地善良的蜘蛛,更是一只聪明的蜘蛛,它用自己的丝织出了被人类看成自然奇迹的文字,从而改变了威尔伯的命运,小猪不仅没有变成火腿,而且在大赛中赢得大奖,从此幸福安宁地生活着。

可是就在威尔伯彻底命运的同时,夏洛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任凭威尔伯怎样呼唤,这只蜘蛛再也不能说话了……

这本书用动人的情节告诉我们,友情是世界上非常珍贵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身边的好朋友,都要珍惜现在拥有的友情,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更要伸出我们的双手,因为当你有需要时,你的朋友也会这样帮助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妇人》读后感初中优秀作文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小妇人》这本书,我最喜欢书中的马奇家的四姐妹。大女儿叫梅格,俏丽温柔,美丽善良,忠于爱情,选择了贫穷但品格高尚的家庭教师。二女儿叫乔,富于男子气,很有活力,心中充满了热情,想象力丰富,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写出惊人的作品。三女儿叫贝思,她很害羞,但很温柔,充满爱心,热爱音乐。小女儿叫艾米,有艺术细胞,多才多艺,向往优雅而高贵的生活,梦想成为大艺术家。

《小妇人》这本书描绘 美国战争时期的平凡的一家,四姐妹的父亲马奇先生在参军时生病了,而且有性命之忧。女儿们和她们的母亲感到悲痛万分,母亲要去照顾父亲,把四个女儿留在家里。女儿们在家里都很着急,而且很难过。她们比以前勤奋多了。勤奋的贝思每天都去赫梅尔家,那里偶一个小婴儿。有一天婴儿生病了,赫梅尔太太出门上班了,她们家的大女儿罗姗照顾婴儿比,病情加重了。贝思想请姐姐们替她去看看,但姐姐们后来都把这件事忘了。于是贝思亲自去了,而赫梅尔家的那个婴儿死在了贝思的怀里了。贝思受了刺激,医生说贝思也会得上这种病,是猩红热。结果,贝思真的得了猩红热,而且病情相当严重,一直在发高烧。有一次烧得厉害,她居然认不出周围的亲人,拉住乔叫“妈妈”。这时华盛顿来信说马奇先生的病又恶化了,真是雪上加霜!

到了夜晚,贝思还在昏迷着,原来玫瑰色的小脸现在没有一丝血色。最后,贝思退烧了,身上也出汗了,真为她捏一把汗。最后她们一家终于又团聚了。

这四个姐妹里,我最喜欢贝思,因为她热爱音乐,很喜欢弹钢琴。她很害羞,有一次去邻居家做客,老先生向她打了一声招呼她就害羞得跑回了家。她充满爱心,离她们家不远处有一户人家,她们家很穷,充满爱心的贝思每天都拿着一点儿零碎的礼物送给孩子们。

梅格也不例外,她美丽漂亮,善良大方,是一位家庭教师。她忠于爱情,选择了贫穷的布鲁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地心游记》读后感

全文共 1184 字

+ 加入清单

刚从妈妈手里接过《地心游记》这本书我就对它爱不释手,真的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这本书讲述的是1863 年5 月的某一天,里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发现一封密码信,并从中得知前人萨克努塞姆曾到地心旅行。于是里登布洛克教授就决定追随前人的脚步,开始了他和侄子阿克赛尔向导汉斯的地心旅行。

正是怀着对未知世界的那份好奇,让里登布洛克教授能排除万难坚持不懈地探索地心的奥妙,让我们读者也获得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感谢《地心游记》,感谢里登布洛克教授,让我开阔了视野,也大大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生活中的我,也是一个爱思考爱探索的男孩。我会拿起放大镜,在蚂蚁堆前专心致志地看蚂蚁搬家;我会经常搬出厨房里的瓶瓶罐罐,照着科学书做各种有趣的难题;我常会对一些有趣现象寻根问底,直到找到满意的答案。

记得有一次科学课上,尤老师给我们全班讲了液体的轻重。科学书上我看到了介绍调制“鸡尾酒”的过程,尤老师当时没有给我们做这个实验,我心里真痒痒。星期六一早我便起了床,开始亲自动手。

开始做“鸡尾酒”啦!我先来到厨房把材料准备好:一大勺蜂蜜、一大勺水、一大勺油和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可是水是透明的,看不清楚,怎么办呢?很快我变找到了解决的方法,我在水里滴了几滴红墨水。此时的厨房俨然成了我的小小实验室,而我呢就是名副其实的小科学家。由于我不知道谁轻谁重,便把三样东西一股脑儿全倒进了玻璃杯,很快它们便像多年未见的朋友,迅速聚到了一块儿,居然溶解在了一起,浑浊不堪。难道我倒得不对吗?唉,实验失败了。我不免有些失望。可就在这时,三种液体突然接到了上级的命令乖乖“投降”,来到了它们各自该呆的位置:油在上,水在中间,蜂蜜在下,一杯漂亮的“鸡尾酒”就诞生了。那种开心的劲儿比吃到了任何一样美味都过瘾。

一会儿,爸爸起来了,狡猾的我脑子里突然生出了一个坏主意。我把“鸡尾酒”举到爸爸面前,说:“爸爸,这是我调的新式鸡尾酒,可好喝了,你要不要尝一下,你不喝我可喝了。”说完,我还做出了要喝的样子。也许是因为刚刚睡醒,也许是因为没戴眼镜,爸爸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拿过我手中的杯子,准备要喝。这时,我竟“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爸爸听见了我的笑声,马上猜出了我的计谋,放下杯子,指着我说:“你个小滑头!”说完,我们两人一起大笑起来。

耍弄了一下爸爸,我仍不依不饶:“爸爸,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吗?”这个问题显然难不倒博学的爸爸:“这里面有个定律叫‘帕金森定律’。液体的密度有密有疏,密度密的略重,会沉淀在下,密度疏的略轻,会漂浮在上。”我心满意足的朝爸爸点了点头。爸爸也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难道是真的吗?”这些都是我平常最爱问的问题。虽然如今的我还不能和里登布洛克教授教授那样去探索地心的奥秘,但是我和他一样拥有了一颗好奇的心,有了这颗好奇心就让我多了一双隐形的翅膀,让我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六年级《昆虫记》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19世纪末,在法国,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书出版了,这本书共分十卷,它刚一问世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就是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耗尽毕生的心血著成的《昆虫记》。在这本书中,法布尔以其充满爱的语言,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昆虫世界。在这一本书中,每一种昆虫:蜜蜂、蜘蛛、蟑螂……,它们的习性、工作、繁衍、死亡等等都被描绘的活灵活现,充满了灵性与智慧。

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这本伟大的著作。从作者法布尔的经历中,我悟到了一个道理:我们要发现大自然的奥秘,了解大自然的规律,不是凭空想象的,要从小到大对大自然充满热情。无论是对人、动物、植物,都要带着爱心、细心和耐心去面对,这就是我自己总结的“三心”原则。

首先,充满爱心是基础,没有对万事万物的爱心,没有兴趣,你就没有了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你就不会去留心身边的一草一物,就没有了观察的动机与动力。

有了爱心与好奇心之后,细心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细心观察,才会发现问题,只有细心观察,才不会放过身边的细微末节的变化。

观察大自然,是一个枯燥而又漫长的事情,从一粒种子,到它落入泥土的那一刻起,再到它发芽、长叶子、叶片变大、植株长高……直至开花、结果。这一个多么漫长而又无聊的事情,没有足够的耐心是不行的。

所以,只要有了这三心,才会取得成功。爱心,有了爱心,才会行动;细心,只有细心,行动才会正确;耐心,有了耐心,行动才会有结果。并且,我发现,这个“三心”原则,不仅仅只适用于观察大自然,对于我们的工作、学习来说,都是必备的品质与行为准则。

这就是我从《昆虫记》中读出的道理,或者说是一点心得吧,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您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眼前不由得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心急,总是捕不到很多,在三味书屋,当寿先生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有发现他的学生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头上玩游戏,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天性。

如今,田野上已建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将来努力着,老师和家长为了安全考虑而管束着我们,因此我们感受不到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然爱着大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里生活。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童年》读后感

全文共 1116 字

+ 加入清单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题记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是美妙的,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是值得回忆的……而他的童年却是恐怖、悲惨、令人不敢想象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高尔基用尽拼搏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

阿廖沙那悲惨、令人怜悯、令人同情的童年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阿廖沙的童年十分艰苦,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然而他的母亲因经济的缘故无法养活他,所以只好送到他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在这本书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怀宽阔,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辽沙孤独的心,外祖母对阿辽沙的爱,给予了阿辽沙坚强不屈的性格,让阿辽沙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们这个世界里谁都能关心别人、帮助别人,那还会出现争吵、打架之类的事件?他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便自己闯荡,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影响到他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他依然在艰苦的环境中苦苦追求自己的理想,艰苦的条件使他意志磨练得更加坚强。他热爱学习,在工作之余,他利用这些时间自学,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令人尊敬、受人敬仰的伟人。高尔基真实地描述了自已苦难的童年,我为自己庆幸——没有出生在那个时代,没有受到这种苦,自己没有失去父母……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

记得鲁迅说过:“珍惜时间是我成功的最大秘诀。”所以,我开始认认真真地学好每一门课。俗话说的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滴水穿石”也是一天一天慢慢积累而来的。都是要一点一点地克服困难,才能看到黎明的曙光和人生的灿烂。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以相信,竟然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则,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在黑暗的那一边也看到一种叫光明的东西隐隐发光。只要对光明有希望,那一点点光明就会变成无限大,直至占据一切黑暗。我想,这也是高尔基所想表达的情感。

在快乐中,在悲伤中,高尔基的童年匆匆走过。高尔基用他充满苦难的童年向我们诠释一个真理:只要不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光明总会来临。在人生中总会有一些事情令您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眼前的黑暗总会过去,光明总会到来,只要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有同情心的人,光明必会到来。看完了《童年》后,我感到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年代,什么样的社会,只要他具备纯洁的灵魂、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向命运抗争的精神,就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鲁迅祝福读后感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在《祝福》这篇文章里鲁迅用细腻的描写刻画了很多生动形象的人物,如主角一生不如意的祥林嫂、保守派的鲁四爷、使唤人的鲁四婶、不吃素的柳妈……写出了旧时吃人的封建社会的真实的一面。

鲁四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文章中开篇他向“我”大骂康有为,康有为主张变法,但他维护帝制,可见鲁四爷的思想还停留在什么境界。刚开始鲁四爷对寡妇的祥林嫂已经感到不满意了,觉得一个寡妇不吉利,接着祥林嫂再嫁回来,鲁四爷是不能容忍的,害怕玷污了祖先,在精神上压迫祥林嫂,导致祥林嫂生存信心彻底毁灭。即使祥林嫂被扫地出门,因穷迫而死,他也要骂一声“谬种”,可见他心里是多么的冷酷凉薄,自私无情。

不止在鲁迅的小说里有这么冷酷自私的人,在现实的社会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

2010年1月,美国西雅图的巴士总站,一名15岁的女孩被一群少年暴徒殴打至昏迷。在这个过程中,有三名身穿黄色制服的保安在旁边袖手旁观,以公司规章中遇到暴力事件只报警不直接加入的规定报警,不给予少女任何的帮助,令她活活的挨那群少年的暴打。

类似的事情还在同年4月份发生,美国纽约皇后区,凌晨5时36分,一名女子在街上被袭击,流浪汉Hugo Alfredo Tale——Yax上前帮忙,结果被歹徒连刺数刀不支倒地。之后的1个半小时内有二十多名行人路过却无一人施予帮助。多数人以为倒地的流浪汉只是喝醉了倒在地上,但其中有一名行人推开伤者看到血后也若然无事的离开。直到上午7点的时候才有人报警,可两名伤者早在这之前就死亡了。事后法医无法确定如果及时施救的话伤者是否还能救活。

社会上有很多这种见死不救的例子,是路过的人们的思想还停留在鲁四爷的那个年代吗?还是他们没有接受过教育?不是,两样都不是,他们是现代社会的人们,他们的思想境界早就超过了鲁四爷,他们接受过教育,他们都是社会的人才,那他们为什么见死不救,这个只有他们知道。

这些人和文中的鲁四爷很像,但他们所生活的社会不一样,在现实社会中也有很多热心肠的人,他们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会慢慢感化冷酷无情的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地心游记》读后感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从古至今,有谁去过地心?恐怕没有一个人。那地心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也只有很少的人知道。所以,有很多小说家和电影导演就开始幻想地心的模样,创下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就曾写过关于地心的一个代表作:《地心游记》。

这本书讲的是李登布洛克教授偶然在一本古老的书籍中发现了一封信,信上记载着以前有人曾在冰岛的一个火山口进入地心探险。李登布洛克教授决心也做这样的探险,于是他和他的侄子从德国汉堡出发,来到了冰岛,开始了地心之旅的第一步。

他们找到了向导汉斯,从冰岛的一个火山口向地心挺进。中途遇到了饥饿,迷路,怪兽等各种危险。但他们发现了许多惊人的发现:地下的海,史前人类的骸骨……最终,在一次意外的火山爆发中,他们重新回到了地面。

看完这本书后,我十分赞叹这三个人的冒险精神。他们竟有那么大的勇气去地心探险。有些人可能觉得他们是在做无谓的牺牲,拿生命玩赌博,但是他们的这次地心探险,却得到了许许多多的科学发现,看到了无数人做梦都想看却没有看到的东西。这次历险虽然危险,但是他们经历了许多常人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还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磨砺了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喜欢攀岩这项运动。这项运动很危险,尤其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一旦摔下来就几乎没有生还的希望。但是,仍然有许多人热衷于这项危险的运动。因为它虽然危险,但当你爬到顶端时,心里会有很大的喜悦。而且更重要的是,你将在攀岩中和爬上顶端时看到许许多多美丽的景色,看到在悬崖上能看到的一切:森林,河流,远处的山脉,飞翔的鸟儿……

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有一些探险精神。在写作业时,试试用另一种思路,你会懂得更多。在爬山的时候,试试走另外一条路,你会看到更多。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学生暑假红楼梦读后感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大概七八岁时,爱读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对于名著,却没有一丝一号的兴趣。偶然间,翻开了这本《红楼梦》,才看了几页,就爱不释手了。

那是一本青少年版的,当时还不能完全读下来所有字,查查字典,连猜带看的就过去了。虽还读不懂细致隽永的文字中博大精深的含义,但还是被那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从此,我开始了文学的征程,顶点是胜利的辉煌。

书中人物可谓是变化多端。痴情不悔的贾宝玉,城府颇深的薛宝钗,心狠手辣的凤姐,卑躬屈膝的袭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奴才丫头,无一不栩栩如生的映刻在脑海中。而我最爱的还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她对爱情的凄婉歌颂。一曲《葬花吟》,又唱出了她对爱情多少的执着。从最初的进贾府,直到中间元妃省亲,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到最后的家道中落。从繁华到衰败,一次次对宝钗的猜疑布满了她一颗敏感而又多疑的心,直到听到一句“我为姑娘病了”,便大可以去了。宝黛新婚之夜,坐在床上的却是宝钗,而潇湘馆的黛玉,却已魂归西天。我也入了情,竟哗哗落了泪。爱她,她的文采,她的多愁善感,她对爱情的执着,一切她的经历,都深深印在心中。看完后,竟觉得有丝许庆幸。庆幸黛玉未曾经历到贾府查封,更庆幸我结识了《红楼梦》,步入了文学的殿堂。

处在封建社会,贾府的一切都令人悲叹,令人歌讽。现在我已经不是那个七八岁的,不谙世事的孩子,也读懂了一些,看透了一些。而看懂了一部分,才知,这本书,可真是高深莫测啊!

直到现在,我才懂得,袭人实则宝钗的小照。而晴雯抱屈亡,更暗示了黛玉的命运。是啊,“西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写给晴雯的悼词,却年年想不到竟成为了对黛玉命运的`批判!

从第一次看这本书,直到现在,多多少少也看了好几遍。但总忘不掉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感觉。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对文学最基本的渴求与吸吮。如干旱的海绵尽情吮吸着知识的甘露。从那时起,从那本《红楼梦》起,我成长了,不再拘泥于浅显易懂的童话,踏上了文学之旅。一开始,我如一叶小舟,在黑暗无边的大海上航行,总感觉光明正要到来,却又无从寻找。突然出现的渔火点燃了,望向四周城市,正在远方的天际。而《红楼梦》便是那渔火,点燃我人生的道路,让我有了对文字的渴望。人总有那么一本启蒙书,如果我有,那便是它了。

一本《红楼梦》,牵引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遨游。一本书,开启了成长的大门,受益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读后感之《西游记》600字范文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西游记》,我对唐憎师徒四人有更新的认识,唐憎属于墙头草一派中的拉拉藤,因为他没有一点自己的主见,一路上全都靠孙悟空三规四戒,从来没越过雷池一步,那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仰的,孙悟空可以说是不服输过了头的赖皮,但对师父是绝对的忠心耿耿,被赶走了,但心里还时不时地想着师父的安危。

对于猪八戒,那评价可要一落千丈,他呢,好吃懒做,既好色又暗地背着师父存私房钱,纯属欺骗类,每次孙悟空被师父念紧框咒都是他怂勇唐僧的。每念框咒,都会让孙悟空生不如死,痛不欲生。而沙悟净则是一个诚恳、善良、诚实,但就是有时太笨,脑子就像一个木呆瓜,时时寸步不离的跟着唐僧。

这四个人只是性格不同,但志向绝对的一样:成佛。在这部书里,他们的意志坚定,最终换来了如来的真经,成了佛,这些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遇到一些难题,有的人会选择面对一切,去解决,而有些人则是选择退缩,这会让我认为:退缩就是胆小鬼,我们应该向唐僧四徒一样,遇到困难要挺过去,不要临阵脱逃,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更精彩。

这本书曾经都被必成电视剧来放映过,多半是说唐僧四徒为了要为人们祈祷,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到真经,成佛,这九九八十一难中的一难如果让我们去解决的话,我想,任何人都会有临阵脱逃的念想和做法。

同学们,《西游记》这是一本激人立志,使人发奋图强的一本书,它教会了我们:做人要多闯,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而要勇敢去面对,任何事都会有解决的办法,我们应该多学他们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多学多闯,这样你的人生才会变得更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