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怎样选材的作文(热门20篇)

俗语有云“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要使作文的选材真正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确实比较困难,因人与人的生活状态,情感结构大致一致,实际经历的事情也相似,似乎生活都差不多。但也有一句话,叫“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当一个人的思想加到那些不是新鲜事的事件上时,这件些事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鲜事,因为它是你自己的。基于此,这里给出能让所选材料变得更加新颖独特的两种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同学们收集整理的一些怎样选材的作文优秀作文,欢迎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1863

作文

81

中考作文的选材技巧

全文共 1658 字

+ 加入清单

一篇文章,立意再好,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我们在作文时一定要认真对待。

1.得分点概述

细读各地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我们对“材料”的重要性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比如,重庆市中考评卷标准指出,“选材新颖,最高可多加5分”;湖北黄冈市中考评卷标准补充说明,“选材新颖,有个性可加1~3分”;湖北宜昌市对材料的界定更为明确,“一类文要求材料精当,二类文要求材料具体,材料贫乏者判为三类以下”。材料之于作文评分,显性比重通常占到10%,但其隐性分值却远远不止于此。

2.得分点策略

选鲜活新颖的材料。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你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笑里藏刀”,不过,“刀子”里藏的是无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不过,“冰霜”后难掩的是深切的关爱;写朋友“疯疯颠颠”,不过,“疯颠”里蕴含的是健康的心态。《快乐存折》、《一滴泪水的体验》、《上帝也困惑》、《走进桃花源》、《让嘴角轻轻上扬》等中考满分作文,透过题目便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其所选材料的非凡活力。

选情感充沛的材料。“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辞发”。在考场作文中,情感是连接考生与阅卷老师的桥梁,考生若能拨动阅卷老师喜怒哀乐的琴弦,溢出感动的泪水,何愁得不到高分?选材以情动人须做到:或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或用传神的肖像描绘出人物神韵,或用生动的语言展示生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衬托人物感受,力求做到小巧合理,真实动人。

选底蕴深厚的材料。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或诗词典故,必能收到“画龙点睛”、“文采飞扬”之效。如果你有丰富的诗词积累,还可从诗词方面选材。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写人所未知,以知出新。如写景,不妨引用“一年湖上春如梦,二月江南似水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写勤奋,可以引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值得注意的是,要尽量少用陈旧句子,力争以精取胜,以新引人。

3.失分会诊

选材失误主要在于三方面:

一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目光。写老师,无非是夜半窗前的灯光,课本衬托下苍白的脸色,放学后循循善诱的促膝深谈;写同学,无非是一件小小的珍贵礼物,一次难以说清的美丽误会,搬家与转学引起的终身遗憾。

二是毫无新意的“陈旧货”。有的材料本身很不错,只是用的人多了,也就失去了材料原有的光彩。《一只小木船》是小学课本里的精美之作,说的是朋友不小心摔坏了自己的小木船,朋友之间因此产生误会,后来朋友要走了,送“我”一只新的小木船。有同学不假思索,将这种构思方法从小学用到初中,从课堂上搬到考场上,依葫芦画瓢,写出了《一把小雨伞》、《一个文具盒》等文章。由于材料缺乏新意,评分往往偏低。

三是简单模仿的“舶来货”。如果过于依赖,,一味简单模仿,容易陷入“抄袭”的误区。如《关于“诚信”条件的实验报告》是前几年的一篇考场满分作文,不少同学只将“关键词”略加改动,其他内容照搬,于是便出现了《关于“责任”条件的实验报告》等让人啼笑皆非的“创新歪篇”。这种邯郸学步的文章,常常被阅卷老师“枪毙”。

4.提升要诀

材料除真实、典型外,还应力求新颖: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风尚、新观点、新认识、新经验等,让读者耳目一新。

如何在选材上出奇制胜,言他人所未言,选他人所未选呢?这便如同裁缝做衣,选料必要经几关,作文人想选出精巧合适的材料,也必须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过程,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避免材料“撞车”,方法其实很简单:当你拿到作文题时,马上想到的材料不要写;稍加思索后想到的材料,最好也不要马上写;你应该定下心来自我掂量一下,自己要写的材料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刻骨铭心的生活,才是妙趣横生横生的故事,才是震憾心灵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恰当选材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确立文章的中心后,要围绕中心进行选材。所谓选材,就是要从平时结果的写作材料中

选取能表达中心的材料为写作做准备。

对于命题作文来说,准备审题后,有时确立中心和先取材料是交错进行的,围绕中心选材,从材料中提炼中心,再根据中心对材料进行取舍。

怎样选材呢?

首先,围绕中心选材。也许适合这个题目的有许多材料,但与你这篇文章表达的中心无关和关系不大的,就不能选,即使是你喜爱的材料,也得割爱。如《乐于助人的好学生》这篇文章,有关这个学生的刻苦学习的事就不能选。

其次,要选典型的材料,要选最能表现立题的有说服力、有代表性的材料。材料不在多,而在于典型。如魏巍写《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一次用了20个事例来写,写成后觉得事例堆得太多,不能很好地表现主题,后又从这些事例中精选出三个有代表性典型事例,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三方面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使这篇文章成为歌颂志愿军的优秀通讯。

第三,选材要新颖、生动。新颖生动的材料更新写出有新意的引人入胜的生动文章,那些陈旧的挖掘不出新意的材料,那些平淡无味的材料都不能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考作文选材的方法

全文共 1404 字

+ 加入清单

选取什么材料入文是作文成败的重要环节。优选典型、新颖、精炼的材料是中考作文制胜的又一绝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作文选材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紧扣主者。

2、力求新颖。

选材贵“新”,最忌拾人牙慧,落入俗套。材料要新,但不一定全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或新鲜事,它也可以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凡人俗事。诸如日常生活中新人新事新风貌,只要它有动人的“闪光点”,也能感染读者,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发现和挖掘生活中这些新的东西,就要看你是不是有心人,有没有一双能认出新东西的“慧眼”,也就是能不能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之美。事实上,普通的闪光之处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3、巧于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材料。

大凡好的文学作品总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揭露社会丑恶,歌颂时代新风。有些同学写起作文来,喜欢罗列“光荣榜”、“英烈榜”,举例尽是古人、死人,这样的文章往往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其实,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今社会,新鲜事物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信息、新现象、新问题出现,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理想的素材。如2002年辽宁省中考作文以“美景”为话题,某考生在题为《扮靓母亲河》中的选材就是范例。文章先写了五年前的母亲河污染严重,臭气熏天,没有鱼虾,周围的树木不能生长。慢慢地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积极主动地筹集资金整治母亲河,三年后,母亲河重新焕发了生机。作者关注环保这一热点问题,所选材料鲜活,新颖,有特色,得分自然很高。

4、调动积累。考场作文一般只能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与他人交往的经验

5、善于跳出第一人称。

许多同学写记叙文,之所以选材思路狭窄,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往往局限于第一人称中。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材,容易给人真实感、亲切感,当然值得提倡。但是,如果能跳出第一人称的窠臼,突破“我”的局限,选材的天地就广阔了。“我”的事,你的事,他的事,亲身经历,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想像进行艺术加工。这一点也是选材上求新求异的一个重要方法。比如面对“换位”这一话题,有一考生独辟蹊径,将想像的触角远距离延伸,跨越围界,停留在白宫——他以一个伊拉克儿童的身份,写下了《给布什总统的一封信》,要求布什与伊拉克人民“换位”、“如果今天您的国家正饱受战争的蹂躏,您的子民正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您会作何感想?……请听听伊拉克儿童的呼声吧!”如泣如诉的文字,反映出作者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想像力。

6、选材要灵活审视。

考场作文审视材料,要在某个明确的题旨或中心的驱使下,讲求必要的选择性和灵活性。一要有所侧重,突现材料某一侧面的特征;二要变换视角,领略材料不同侧面的风采;三要多层次审视,由粗到细、由表入里、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地把握材料与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有助于避免选材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总之,选材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如何,都要围绕中心选材,为表现中心服务。

〖教你一招〗

秦牧谈选材

选材,对于写好一篇散文是十分重要的。大家都知道,笋尖比笋身好吃,菜心比菜梗好吃;厨房大师傅更是深知“此中三味”。但是,有些人写起文章来,却忘记了这个道理,不去区别什么是生活材料中的笋尖和笋身,菜心和菜梗;捡到一点有些儿光泽、有些儿意义的事情就写,结果就只能写出很平常的作品。

什么是“生活材料中的笋尖”呢?就是指那些“尖端状态突出的,具有较大意义的事物”,也就是有“神晤默契”之妙的材料。有了那种“尖端状态”的好材料,才能写出精悍、透彻、意味隽永的好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三作文选材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有三位年轻人在一个小镇上看到一支送葬的队伍。他们打听到死者原来是他们的两位朋友:一位叫“友谊”,一位叫“快乐”,他俩被一个外号叫“死亡”的人谋杀了。三位中一位年龄最小的人对他的两个朋友说:“这个外号叫‘死亡’的家伙到底是谁?咱们一起去找他,为咱们的朋友报仇!”

半路上,他们遇上了几位神色慌张的人,其中一位老太太告诉他们,“死亡”正在追赶他们,必须赶快逃走,否则便会被杀害,并劝其他人也一起逃走,如果遇上“死亡”便没命了。他们告诉老太太,他们就是来杀“死亡”的。在他们的再三要求下,老太太告诉他们,“死亡”就在小村子后面那座山的山顶上的一棵老橡树下。

他们三人兴奋地向山顶走去,并拿出随身携带的尖刀,随时准备捕杀“死亡”。但出乎意料的是,当他们高度戒备地来到那棵老橡树下时,没有看到想像中的面目狰狞的“死亡”,却发现一箱子金光闪闪的金币。他们马上丢下尖刀,欣喜若狂地数起金币来,把寻找“死亡”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那个领头的年轻人说:“我们必须守住这些金币,否则会被认为是偷来的而被投进监狱。这样吧,我们来抽签,谁的签最短,谁就去镇上买吃的,另外两人就留下来守住这金币,明天我们就把金币分了各奔东西。”最年轻的小伙子抽到了那支最短的签,他拿着几块金币到小镇上买吃的去了。

两个守金币的人各怀鬼胎,最后他俩想出一个共同的计划:等他们的朋友带着吃的回来时,把他杀掉,然后吃掉食物,再把本该分成三份的金币分成两份。那个买吃的年轻人走进小镇时则想:

如果在这些吃的食物里放进毒药,那么,那些金币就可以归我一人所有。于是,他先吃饱了,然后在食物和饮料里放进一种无色无味的烈性毒药,并于当晚回到朋友身边。不料他刚回来,便被两个朋友杀害了。他们得意地吃着同伴买回的食物和饮料,几分钟后,他俩也中毒身亡。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他们也会像他们的朋友“友谊”、“快乐”那样被“死亡”杀害。更想不到的是:杀害他们的“死亡”,其实是蕴藏在金币后面的贪婪。因为贪婪,无论是友谊、快乐,还是生命,都会走向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分享高考作文选材创新之招术:以少胜多法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选材的原则应符合四个条件:一选取确切表现主题的。选材要少而精,要为表现主题服务。二选取真实确凿的。真实的确凿的材料是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保证。三选取典型的。即选取某一类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它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四选取新颖、生动的。即选取那些具有新鲜感和感染力的材料。这些材料就其性质而言有三个特征:或能显示时代特色,或能包含深刻的哲理,或能表现人物的典型形象。总之“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我们若能以百里挑一、精益求精地态度选材,就一定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

[分享高考作文选材创新之招术:以少胜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选材的方法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120分的中考语文卷,作文竟然有五十分。阅卷老师通过这50分掌控你的绝大部分“股份”!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开展,努力实现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的目。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做法比较可取:

步骤/方法

1. 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回避陌生、首选熟悉,对于大多数同学老说,这应该是选材的一个原则。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因此,一定要慎重选用。

2. 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因为这些材料也会是别人容易想到的),启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

3. 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平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4. 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对于旧材料,可以再次使用。但是,不应该完全照搬,而是要经过技术化处理,做到常用常新: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沿着原有的故事继续设想后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可以逆向解读,撇开一般性的认识观点,从与之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可以转换视角,从叙述主体、切入角度上创新;等等。

5. 把想像的情景写下来。人的思想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围绕某个话题或主题,你要敢于穿越时空隧道,请出历史上的人,请出未来世界里的人,请出文学作品中的人,让他们登台唱戏或你去往他们那里神游一番,也是一种创新之举。

6. 把合适的材料配起来。通过不同材料的搭配、组合,可以形成表现主题的"合力",取得上佳的表达效果。比如,可以是主辅搭配,展示面广;可以是同类列举,凸现主旨;可以是正反对比,强调差异;等等。注意:搭配时,要考虑各自不同的代表性。

7. 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材料的精华部分,主要是与主旨紧密勾连的那个部分,具有较强感染力的那个部分。对于这些地方,要浓墨重彩,细致描绘;要放在开头、结尾等重要醒目的地方。这样,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例文

全文共 3418 字

+ 加入清单

引经据典、即是用已知公认的道理、原则作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的方法。人们在分析某一问题,论证某一观点时,为了把问题分析得更透彻,把道理论述得更充分,把观点论证得更正确,总之,为了增强论证的科学性、准确度、可信度和说服力,往往需要运用引言论证观点。它包括名人名言、古诗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话、谚语、警句、格言等。如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许多考生引用了下面这些言论:“失信不立。”(《左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得黄金百千,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了。”(大仲马)“诚实是最好的政策。”(富兰克林)“诚实重于珍宝。”(南斯拉夫谚语)“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德国谚语)“以德治国。”(******)“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经济”(报纸)等。这些论据,由于是经过实践,为无数事实所证明,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有很强的说服力,用时也给作文“立意”提供了思想观点,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下面三点

一、引用的理论资料必须精粹,必须准确无误。这里所说的“精粹”,就是指少而精,不可连篇累牍。引言过长,使文章显得庞杂、繁冗、累赘,使人不得要领。所说的“准确无误”,是指内容与原文吻合。不能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二、对要引用的理论资料,理解必须正确,运用必须有针对性。这就是说,所引名言不可断章取义或牵强附会。“引”一定要引最关键、最能证明主旨的句子,不可不分主次,不分轻重,不管有用没用全部引用出来。

三、引用的方式应富于变化,引言应具有权威性。引用既有直接引用,又有间接引用,二者应相互变通,灵活运用。同时,在作文中为证明观点,不宜引用我同学怎么说,或父母怎么说,或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如何等,因为这种论据权威性不强。

例文1

人生如河,一路颠簸,风起云涌,险象环生。艄公说得好,“有弃有取,有失有得。”的确,人生常有不如意,得失相随,成败难定。我们为了理想一路打拼,要想成功,需要具备诸多条件。比如健康,比如美貌,比如诚信,比如机敏……

在这诸多条件中,有一种东西永远不得舍弃,它天经地义地成为我们每一代人必须承袭的品格,它应超越所有的流行极品,而独享至尊地位。它是什么?——是诚信。

诚信,是人际交往中的一诺千金,一言九鼎,是生意场上的童叟无欺,货真价实。诚信的品格千古传诵,诚,乃人性的最善;信,是人应恪守的品格。

战国时的曾子,因为顽童的戏言而杀猪,为的就是“诚信”二字,这样就告诫子孙,为人者,“诚信”为先。

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无功而返,第三次立等孔明睡醒,其心可鉴,此一“诚”字;旷世奇才,卧龙出山,助刘备重整河山,三分天下,一生忠心耿耿,死而后已,此一“信”字。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信是为人的根本,一切财富,都源于诚信。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笃信“诚信是无形的资产”,在其创业初期,曾因自己的疏忽,延误了客户的档期,但他并没有逃避,而是逐户登门致歉。他不但挽回了经济损失,而且还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而今的李嘉诚被商界誉为“一代儒商”。

诚信,对于个人是笔无价的财富,对于国家民族更为重要。针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总书记******提出了新的治国方针——以德治国。这一决策,不但关乎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更关乎我们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

将诚信融入自身,可使人格熠熠生辉。

将诚信融入社会,可使国人其乐融融。

将诚信融入民族,可使国家实现复兴。

诚信无价。诚信需要呵护,诚信需要提倡,诚信需要光大。

简评:这是一篇成功的议论文,观点解明,思路清晰、流畅。特别在选材上,典型精当,分析传神。作者广征博引,无论是曾子杀猪,还是刘备三顾茅庐,抑或一代儒商李嘉诚的事例,都紧紧扣住了“诚信”的内涵,作了恰如其分的阐释与分析。

例文2

当蝶羽化而飞时,那款款的舞姿告诉我;她选择做茧化蛹,破茧成蝶的举动使生命无悔。当荆棘鸟找到那根最长最尖的刺时,那世界上最优美动听的歌声在宣告:选择扑向那最长的刺,用鲜血去浇开荆棘花,用生命歌唱世界的美丽。她的选择,饱含着她对世界的热爱。

有人说:“当一个人面临选择时,你便可以看见他所有的高贵与卑俗。”选择,在迈开脚步的同时也铸就人格。

面对纷乱的时代,孔子选择积极地入世传道,游说君主,教化人民,老子选择避世自清,以无为对有为。面对混乱的官场,李白高喊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骑鹿而去,王安石却吟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峰。”清者自清,洁身自好地奔波。不同的选择,但皆因内心的高洁正直而闪着各自缤纷的光彩。

身处乱世中的人无法选择时代,但他可以选择让世界因他而更美好。总是难忘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总是忆起文天祥“零丁洋里叹零丁”忧国忧民,总是感动于马丁路德的那个人人平等的梦……如此忧乐的选择,政治家的忧喜虽没有诗人的洒脱无羁,但却是如此的坦荡广博,折射着他们的真诚与关爱,演绎着生命的精彩。

选择,心灵总会在现实中受到拘束,人总无力于选择自己出生的时代。但,如果放开这些约束,让心灵在更广的时空中飞翔、选择,心灵的选择,会让我们更感慨它的博大。就像池田大作问汤因比:“如果可以自由地选择出生的时间与地点,你会选择什么?”“我会选择在公元元年出生在欧亚大陆的交汇点,在那里看欧洲文明亚洲文明与埃及文明的交融、沟通与发展。”如此的心灵选择,汤因比无愧于历史的广博,哲学的睿智。

心灵的选择,无论有无时空界限,无论是诗人、政治家还是哲人,只要有博爱,关注生命,尊重世界,心系人民的忧乐、社会的方向,选择,总会让生命演绎精彩。

简评:这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丰富的社会为历史知识,广涉中外,思接千载,引用了孔子、老子、李白、王安石、范仲淹、文天祥、马丁路德、池田大作等人的事例,视通万里,思考深邃,说明“身处乱世的人无法选择时代,但可以选择世界因他而更美好”。

例文3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和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须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中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都是相同的话,而他却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妾畏他,客也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被迷失双眼。这时唯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沌的未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宗教的迷雾,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把人类引入正轨。

理性在认识事物中固然不可缺少,但我们就能因此完全排除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入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要有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数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简评:这是一篇充满辩证色彩的议论文。文中大量引用古今中外的典型论据来论证,有力地支持了作者的观点,使抽象的道理变得真切、可感。有中学课本里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伶官传序》中的名句,还有外国的科学家布鲁诺、爱因斯坦,哲学家康德。丰富的材料,显示作者丰富的课外知识。

[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例文3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五.选材方法指导

全文共 1189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要积累材料

做生活的有心人,勤观察,多思考。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周围新人、新事、新物、新现象,随处可见。只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捕捉,善于思考和剪裁,作文新鲜材料就会滚滚而来。选择材料还必须是自己熟悉的事物,这就要求多去了解,多去认识。只有对事物有了深入的理解,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关注时事,关注热点,作文选材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踏准时代的节奏,融入自己的真情,才能选出打动人心的材料。当别人趋之若鹜地去选择那些古今中外的离人们遥远的所谓的著名的材料时,不妨选取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身边的平凡小事。这些事,学生非常熟悉,写起来得心应手,写出来能给人以亲近感。面对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还要引导学生多了解时事。例如某中学晚自习就要求学生多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情感,磨练敏锐的观察力,从而使学生们善于从生活中积累一些与时俱进的材料

其次谈如何选材。

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开展,努力实现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的目。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做法比较可取:

1.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回避陌生、首选熟悉,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应该是选材的一个原则。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因此,一定要慎重选用。

2.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因为这些材料也会是别人容易想到的),启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

3.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平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4.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对于旧材料,可以再次使用。但是,不应该完全照搬,而是要经过技术化处理,做到常用常新: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沿着原有的故事继续设想后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可以逆向解读,撇开一般性的认识观点,从与之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可以转换视角,从叙述主体、切入角度上创新等等。

5.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材料的精华部分,主要是与主旨紧密勾连的那个部分,具有较强感染力的那个部分。对于这些地方,要浓墨重彩,细致描绘;要放在开头、结尾等重要醒目的地方。这样,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合理选材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在作文中,材料往往承载和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因此,应选择具有文化气息、蕴含人生哲理、闪耀情感光华、积极健康、引人向善、启人心智的材料。具体来说,应做到两点。一要精当。所谓“精当”,是指所选用的材料能有效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主题,没有偏离之感,没有叠加之嫌,更没有虚假之疑。二要“新颖”,即所选材料应具有时代气息,能反映社会的“热点”与“亮点”,有生活色彩,有个性特征,有独到的发现等。从范围及方式上,选材可收揽古今、链接中外、紧扣时政要闻、钻探书籍、“播放”影视、“过滤”生活。总之,要根据话题,用大视野去搜寻,大浪淘沙般筛选,选出有深意、典型、鲜活、切合主旨的材料进行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二、选材上常见的误区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1.材料低幼化。 一部分学生由于写作水平差,写作时选材总把思维拘于家庭、学校、班级等领域,定调于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主题上,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仍停留在小学阶段。记叙平铺直叙,没有细节,没有波澜;描写缺少修饰,形象不够生动,意境不够优美;抒情缺乏真情实感,显得干瘪、牵强;议论也总是蜻蜓点水,触及不到问题的本质。

2.材料陈旧化。 由于学生阅读面狭窄,选材往往跳不出教材、文本和历史的积累,喜欢列举“英雄榜”“英烈榜”,古今中外伟人、名人、死人等大家熟知的人和事比比皆是。这样的材料就缺乏时代的气息。

3.材料单一化。 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往往很单一,紧紧抓住原材料不放,或就原材料进行扩充,或以话题故事为原型杜撰,或对原材料就事论事,折腾不休。

4.抄袭或变相抄袭现象严重 作文是严禁抄袭的,但每次考试总不能避免。有的学生平时积累不够,大脑空空,靠考前临时抱佛脚读背上几篇,在写作时就偷工减料,把平时阅读中遇见的类似文章进行剪贴拼接,文章呈现出一种克隆或变相克隆现象。

5.选材杂乱,凑字数。 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全然不顾题目要求和写作意图,一味堆砌材料,只求凑够600字。结果造成思路不清,中心不明或不够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写作选材的技巧

全文共 1814 字

+ 加入清单

1、确定内容,就是选择材料;确定中心,就是确定中心思想,也叫立意。2、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3、中心思想从材料中提炼,还要靠材料来表现。4、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会发现几种不同的思想含义。

考试说明:中考时,学生怎样根据命题要求来确定表达的内容呢?这是在确定中心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谓选择材料就是针对这个意思说的。

纷繁多变的当代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中学生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同现实生活息息相通,才能不断激发出对生活的新鲜感受,写出时代感强的鲜活文章。从中考作文来看,考生在确定表达的内容时,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着眼当代热点

山东省中考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操场上,小鹿同学突然晕倒了……"这一材料,

就这件事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进行联想和想象。有位考生把构思和选材的目光投向揭露***的罪恶这场政治斗争,以《走出生命的误区》为题叙写了小鹿同学痴迷***,患心肌炎却迷信"有大师保护,快要成仙"的歪理邪说,拒绝医治最终晕倒这令人痛心的过程,强烈声讨***摧残下一代的罪恶行径。这种选材与当代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2、着眼当代新风

兰州市中考作文题是《美在身边》,大多数生活面窄的考生都把寻找美的目光投向学校或家庭,而有位考生调动自己的课外阅读积累,这样写道:"记得5月初的《兰州晚报》上刊登了兰州急救中心O型血告急的消息,第二天,就有2000多名群众挽起袖子为急救事业无偿献血,挽救了众多病人的生命,这不正是有无数颗美好心灵汇聚而谱写的爱之歌吗?"这样的新风这样的"美",就出现在中考前一个多月,真实、鲜活、动人,跳动着时代脉搏,是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被用滥了的材料所无法相比的。

3、着眼当代改革

当代改革大潮涌动着创新的灵魂,在中考作文中引入改革题材,能给人全新的感受和思考。广东省中考作文题是《新的》。有位考生把课程改革引进选材的视野,以《新的课程》为题,描写同学们对电脑等新课程的热切呼唤,事真情深,现实意义强烈。而河北省有位考生反向落笔,历数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结尾处写道:"中国的莘莘学子,何时才能搬掉书岳题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呢?这位考生拟题《中国的教育家,你难道还没有发现吗》(命题要求是以"发现"为话题作文),对教育改革的期盼之情振聋发聩。文章以对教育现状的全新审视作为题材,体现出作者与时俱进的意识,那直陈时弊勇于改革的锐气,新人耳目。

4、着眼当代科技

科技高度发展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中考作文如能写及高科技带来的现代文明,或是就"记忆移植"这类双刃剑发表看法,定能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意识。武汉一考生写的题为《"我"为我服务》(命题要求以"服务"为话题作文)的科幻故事就是范例。题中带引号的"我"是"克隆学生公司"同过"我"的细胞复制出来的克隆人。克隆人"我"代替原"我"读书、作文、考试,原"我"却"躲在游戏机室,尽享美好人生。"一年后,克隆人"我"帮原"我"考入重点高中后便离去,此时原来的"我"大脑竟像"生了锈的轮子"不会思维,腿部肌肉也严重萎缩,原"我"在文末呼喊:"可怕的服务!可怕的克隆人!"作者对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克隆人明确地表示否定态度,带有很强的趣味性与时代感,别巨匠心。

5、着眼当代名人

当议论需要例证或者叙写需要旁及某一内容时,选择的眼光应多向当代名人扫描,力避陈陈相因,人云亦云。江苏淮安市中考所考的是全命题作文"在机遇面前".有位考生以香港总商会会长霍英东先生和美国微软之父比尔o盖茨为例,论证"把握机会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这一论点,材料鲜活典型。阅读时浓厚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四川省2001年所考的是半命题作文《我渴望》。有位考生别出心裁,拟题《我渴望做一回自我》,选材涉及近年来被狂炒的两位"名人"--韩寒和哈佛女孩刘亦婷。文章叙述自己机械生硬地模仿韩寒、刘亦婷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抒发了做一回自我的自信和勇气。材料的鲜活和"名人"引发的多种视角能激起读者全新的思考。

6、着眼当代理念

例如,大城市居民怎样看待来自农村的民工群体?传统观念与当代理念在这里怎样发生碰撞?四川省的一位考生以《我渴望大家理解他们》为题,生动地描述了一位青年民工舍身救城市儿童的故事,抨击了人们的偏见和世故,文章还对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民工"做出了充满激情的回答,充满着人文关怀色彩。这种着眼于当代新理念构建的选材视角,是独特而富有启迪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三作文选材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假日里,我虽然没有去各个地方玩,但是刷碗的经历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的乐趣。

一天,刚吃完午饭,妈妈突然温柔地对我说:“欣冉,今天妈妈很忙,没时间刷碗,你帮妈妈刷一下好吗?”“啊?”我故意拖长了音,怎么会让我刷碗?那不是大人们干的事吗?现在的我吃得非常饱,什么都不想干,更别说刷碗了!可是又很无奈,只好慢慢吞吞地走到水池边。

我先把锅里放一些水,再倒入几滴洗洁精,这时,我惊奇地发现,当洗洁精滴入水中后,水中的油全部都乖乖地闪到锅边了,中间露出了干净的水,这简直像是在变魔术!

然后,我就学着妈妈平时刷碗的样子,把碗放到锅里,一手拿着碗,一手拿着抹布,闭上眼睛悠然自得地给碗儿们“洗起澡”来。洗着洗着,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许多的泡泡飞来飞去。

这时,我惊喜不已,心想:这水里不是有洗洁精吗,说不定能吹出泡泡呢!于是,我便把手放到水里攥着拳头,然后再慢慢地把拳头松开,越松中间的洞洞就越大,

洞洞中就会有洞口一样大的洗洁精。我对着洞洞使劲一吹,没有吹出来就炸掉了。这次我吸取了教训,用嘴轻轻地吹,还是吹不出来,于是我就一直吹一直吹,功夫不负有心人哪,终于我吹出了一个泡泡,不过泡泡的寿命很短,不到三秒钟就炸了。

这可惹来了顽皮的弟弟,他赶紧把手洗干净,也开始学起了我的样子吹了起来。不过他根本不会吹,一吹就炸,于是他就非常努力地练习,终于吹出了第一个泡泡,他高兴极了,

拍着水儿边唱边跳十分满足的样子。我们俩个一起吹,有时弟弟会趁我不注意,把手放到我的脸前轻轻一吹,泡泡炸的水溅到我的脸上,就有一种非常清凉的感觉,可又感觉溅到脸上的不是水,而是欢乐。在我和弟弟的笑声中,我不知不觉地把碗刷得干干净净。

其实刷碗一点也不累,通过这次刷碗,我喜欢上了刷碗,以后只要我有时间就会帮妈妈刷碗,尽量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以少胜多法

全文共 4573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学生认为,为了证明主旨,材料的选择越多越好。特别是对那些看起来比较新鲜生动的材料,不去考虑是否有助于表现主题,统统塞进,结果带来了庞杂堆砌的毛病。其实,选材贵在特而不在多,即使你搜集了相关的大量材料,也只能选用其中最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所以,在作文上,材料的选取不一定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比如2002年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湖南考生的作文《选择——让生命发光》,就用此法获得了满分,用一个典型、生动的事例打动了阅卷老师,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文中是这样叙述的:“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机动电梯的索链突然断了,而几十米高的楼层间还有一男一女两名工人,在电梯载板坠落的一刹那,两名工人不约而同地死死抱紧了同一根长木竿。由于木竿无法承负两个人的重量,便开始倾斜,眼看就要折断了。女人对男人说:‘我还有两个孩子,我死了,他们怎么办?’说着,一行热泪便流了下来。男人听了,只说了一句:‘好好照顾你的孩子!’便义无反顾地松开双手纵身跳了下去……”作者没有再引述其它事例,只围绕这一件事抒情议论,让人感受到人性中因善良而发出的温暖的光芒。

选材的原则应符合四个条件:一选取确切表现主题的。选材要少而精,要为表现主题服务。二选取真实确凿的。真实的确凿的材料是使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保证。三选取典型的。即选取某一类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它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四选取新颖、生动的。即选取那些具有新鲜感和感染力的材料。这些材料就其性质而言有三个特征:或能显示时代特色,或能包含深刻的哲理,或能表现人物的典型形象。总之“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我们若能以百里挑一、精益求精地态度选材,就一定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

例文1

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机动电梯的索链突然断了,而几十米高的楼层间还一男一女两名工人,在电梯载板坠落的一刹那,两名工人不约而同地死死抱紧了同一根长木竿。由于木竿无法承负两个人的重量,便开始倾斜,眼看就要折断了。女人对男人说:“我还有两个孩子,我死了,他们怎么办?”说着,一行热泪便流了下来。男人听了,只说了一句:“好好照顾你的孩子!”便义无反顾地松开双手纵身跳了下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第一次读时,我哭了。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在生死存亡时刻,男人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女人,而且不仅仅是舍己为人,最深层的原因还是为了那两个孩子,为了他们可以和母亲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我总在想像着男人纵身一跃时,无怨无悔的安详的神情和他站在天堂俯视人们享受天伦之乐时欣慰的微笑,心里便不由地涌起一股万分肃穆和敬仰之情。我甚至感受得到人性中因善良而发出的温暖光茫!

很多人都可以选择生或死的权利,但有些人别无选择,他们生命线被死神过早地掌握了,随时都会弦断人去,空留下万千凄怆与苦痛,可是虽然我们无法选择人生的长度,却可以追求人生的高度,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数量,却可以提高生命的质量。我想说的是陆幼青。每次看到封面那株心灵为盘、笑靥为面的向日葵,每次读到他忍着生理与心理的苦痛写下的文字,我都有一种欲哭无泪的酸楚。身患癌症的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了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选择了用文字这种无声的语言为亲人朋友,为许许多多关心他的人寄予最后的回报,选择了一种落叶的方式——用拼尽全力的翩舞来托起生命的辉煌,让生命在黑暗的夜空中像流星一般划出一道最美丽最眩目的光弧!陆幼青选择了自己独特的生命方式,他的生命在文字中趋于极致。

惠特曼说:“把我的眼睛献给从未见到过光明的孩子,把我的心脏献给在车祸中不幸丧生的人!”这段朴实而感人的话,让我看到了这位伟大的诗人崇高的灵魂与无私的品质。生命,只有在不断付出和给予的过程中,才能绽放出无比灿烂和迷人的光彩!我们不一定要付出自己的生命,不一定要做出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才算为社会做了贡献,只要像曾获过诺贝尔和平奖的德兰修女所说:我们都不是伟人,但可以用平凡的手做一些平凡的事,这也是一种伟大!

简评:男建筑工人选择死亡,是因为他爱惜自己的生命,但更爱惜女建筑工人及其两个孩子的生命。列举这个典型生动的事例,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虽没有旁征博引,但使人深受教益。可见,选材不在多,贵在精。

例文2

“问人间谁是英雄?……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天下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在悠悠的元曲声中,你羽扇纶巾,峨冠博带,踏着那个豪杰争雄的时代的风尘,带着几分自信和从容,带着几分凄苦和无奈,向我们走来了。对耶?错耶?悲耶?喜耶?你摇头笑而不语。“生前身后名,全交与后人评说”。但你永远在历史的星空中,闪烁着耀眼的光华,激励着多少后世豪杰!

但我却一直不懂,为你那人生的抉择。你本是南阳一耕夫,在那秀美的山色田园之中,你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怡养人生,尽情去过人人钦羡的归隐生活,而你却毅然出山,随刘备征战颠沛、操劳毕生;你本可以在刘备的任性出兵而导致的惨败后,面对残局飘然而去,或者“自立为成都之王”,但你却选择了无怨无悔地接手这个烂摊子,智退五路来敌,稳定了疲弱的蜀国;你本可以悠悠然高居丞相之位,颐指气使,享乐安逸,但你却又选择了六出祁山,为了先帝遗愿,为了那缥缈的复国之志,你鞠躬尽瘁、积劳成疾,面对老奸巨滑的司马懿,你无奈地倒下了,倒在秋风瑟瑟的五丈原,倒在蜀国子民的恸哭声中……

在一个个人生的岔路口上,你无悔地选择了你自己的路。或许有人不解,甚至讥笑你的“愚忠”,或许有人对你的选择感到茫然,但历史湮没了该湮没的一切,也证明了该证明的一切,因为那都是你心灵深处的抉择,都来自你那颗经世济民、报效知遇的赤诚之心。你心中没有丝毫的名利、宠辱、享乐之心,你有一颗包容了天下苍生的为公之心。抉择,发自内心便无悔。当一切淡去,你的抉择为你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谁堪伯仲间!”这便是历史给你最好的评价!

历史不会忘记,你“一烧博望,二烧新野、三烧赤壁”的雄才伟略;历史不会忘记,你“三分天下,一分西蜀,一分江东”的宏业伟绩;历史更不会忘记,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人格 。在一次次人生,更是心灵的抉择中,你升华为历史星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这便是在五丈原瑟瑟秋风中永生的诸葛孔明先生!

简评:在悠悠的元曲声中,中心人物出场了,于是,作者围绕“抉择”与不解发问并评说,如破堤之江水,倾泻而下,一浪高过一浪,酣畅淋漓地凸现出诸葛亮那一次次心灵的抉择,一次次境界的升华。作者虽没有对古今中外展开联想,但由于对诸葛亮的深入研究,照样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例文3

心为情役,人为情役,何其悲哀!

香港电视剧《纵横四海》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位母亲,为了让杀了人的儿子罪名不成立,竟说人是她杀的,宁愿自己背上杀人犯的罪名,也要让罪恶滔天的儿子逍遥法外!这位“糊涂”的母亲自杀前说了一句话“他是我儿子!”哎!人为情役,命为情丧,何其悲哀!

“他是我儿子”,感情便有所偏重;“他是我儿子”,理智便可少些;“他是我儿子”,便可以心甘情愿为他顶罪;“他是我儿子”,一切的一切会变得理所当然,包括包庇、包括顶罪,这是何等的悲哀和愚蠢!人,常常如此,常都被感情所役使,无从挣脱。

心为情役,人为情役。俗话说:“事不关己,关己则乱。”同样,事不及亲,及亲则失。事关及自己的亲人,尤其是关乎父母兄弟,对事物的认知便有失偏颇。理智的天平一旦加入情感,便不可避免地产生倾斜,常常是感情亲密的那头下沉。有了感情,感情深厚,遇事待人便自觉不自觉地从己出发,从亲出发,被感情所役使,仿佛被蒙上了眼睛,触目所及,尽是黑暗。被感情所役使,心里早已有所偏向。于是,便视听混淆,听到看到的都是己长人短、亲者对非亲者错;于是,便昧着良心,帮亲不帮理;于是,便耳目皆失,清白不分。这是何等的悲哀!心为情役,认知便不分真伪、黑白、是非。

包拯曾说:“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话极正确,要想心不为情所役,必要做到情理两分。情归情,理归理。亲朋犯了错,内心悲苦,但是不能因为感情的亲厚而做出悖理之事。这世上除了情谊以外,还有法理这把尺子。法理于人,犹如扫帚于地,扫去情在身上的污秽,扫去感情的役使,使得心境清明。《读者》上提及另一位母亲,为了法理,大义灭亲,不肯作伪证,亲自将儿子送进监狱,这是何等的可敬!每个人心中都有感情,但是每个人心中也都应有一把尺子,一把度量感情与理智的尺子。不能因为感情的深厚则置法理于不顾,不能因为感情深厚,便罔顾法纪;不能因为感情的深厚,而德义皆失。尤其是处于当今社会,提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倘心为情役,就会视法纪、德义为粪土,这怎能使得整个社会的法网清明、德义大倡呢?又怎么会有国家的兴旺繁荣?倘若人为情役,整个社会就纲法全无,德义皆失,又何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愿不再心为情役,人为情役。

简评:这是一篇充满情感的议论文,全文紧扣“感情”和“认知”的关系,运用引证法、喻证法和例证法,阐明了不再“心为情役,人为情役”的道理。作者主要用了母顶儿罪甘为儿死这一情节为例,颇具典型性,论据虽少,但起到了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例证效果。

例文4

古语云:“月是故乡明。”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将自己满腔思乡之情寄予明月,便幻化出“月是故乡明”的吟唱。真的只是故乡的月亮更明亮吗?事实上,凡月光照及的地方,人们享有的都是同一个月亮,即便是因天气差别而感觉不同,但一个月亮是不会幻化出多张面孔示人的。造成这种认识上的偏颇,便只能是人们任由情感来作祟了。

感情是美好的,它可以使整个世界和谐,但一味感情用事,便与我们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相背离了。而缺乏了这种科学精神,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便很难做到正确而深刻了。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建立后周后,将自己的武氏宗亲全都委以重任。在处理国事时,对自己一门宗亲的官员很是偏袒维护,往住依据他们的意见来作判断。不仅如此,平时总爱阿谀谄媚的官员,投武氏所好讨武氏欢心的官员,无疑也在武则天那里捞足了感情回报。试问,这样的王朝能不因此而闭塞言路,混淆视听吗?这样的王朝能看到百姓真实的生活吗?这样的王朝势必要出现像杨国忠之流的奸佞;这样的王朝势必存在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黎民苍生。像武氏这样任人唯亲,凭感情的亲疏来认识事物的历史上不乏其人。“褒姒一笑”浇灭了无数军士的报国忠心;佞官也可扰乱朝纲将国家付之一炬。我们对于有些事不能正确地认识,一定程度是这感情的亲疏扰乱了我们的视线。从事物的内因上说,我们自身就有失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认识事物上不由自主地注入了自己的好恶、感情的亲疏等主观色彩,这样得出的结论又焉能不失真?造成的后果自会不堪设想,像《韩非子》中的富翁那样无端怀疑别人,就是明证。

现代社会上仍然存在着这种凭感情判断认识事物的人,而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这种错误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又是更加严重的。21世纪的青年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肩负起这项重任,就莫让感情蒙蔽了眼睛,这样,一切发展才有了真实的事物作为基础与原动力。

简评:这篇议论文角度独特,从反面入手论述了中心论点。在论据的选择上没有像一般的古今中外地旁征博引,而只选取了女皇武则天这一典型事例,就起到了以一当十的作用。因此,材料的选择,贵在精而不在多,如果你联想到大量材料,就应当选出最有代表性的事例写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三作文选材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长成一棵葱》这本书让我有了知音。

故事主人公潘春春的父母望子成龙,希望他将来有出息,却完全忽略了他自己的梦想。他只想成为一个普通人,他只想成为一棵平凡的葱,就如书上所说:他是一个错养在花盆里的草!

这本书中的一章《攀比是一场没有裁判的竞赛》,潘春春的妈妈老是拿他和比他优秀的孩子比,目的就是想让潘春春超越他(她)。我的妈妈也会这样,每回在那将我和别人比之前都会说:“这都是为你好”这也确实是对我的激励,想让我变得更加优秀,但也是因为我妈妈的虚荣心!

可能有些人的妈妈不是,但我觉得我的妈妈和书中潘春春的妈妈很像,因为我妈妈教训我之后都会说:别人家的孩子能,为什么你不能!是啊,别人能是因为别人对此感兴趣,可我不是。

上帝创造每一人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要把你们的梦想强加在我们身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有缺陷的一面也有光滑的一面,不能只看到我们缺陷的一面。

这本书的主人公潘春春是个古怪精灵的人,处处和父母对着干,他也是一个性情直爽的人,想什么就说什么,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经常把他妈妈气个半死。

有一次,他妈妈又拿他和别人比,说别人能背古文,而他却不能,潘春春就较上了劲,非要妈妈说出那个人不可,妈妈答不上来,他就得寸进尺,把他妈妈弄得哭笑不得。我在生活中有时也和他差不多。

妈妈说我说话太快,做事太鲁莽,要我学会慢下来,然后我就会说,你们说话那么快,如果我不听你打我也会很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做不到,我更加做不到!说完后,妈妈会瞪着我,却一时语塞。其实我们也知道父母的本意,也知道父母的苦心,可在现实中却选择了和父母对着干,可能这就是大人们所谓的“代沟“吧。

这本书让我想起来好多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走进了我的心坎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从作文题的反义角度选材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从作文题的反义角度取材,即审题过后,看看是否能够从作文题的反义角度选取材料。如一个作文题《尊重》,从正面取材一般都会选取正面描述人与人之间如何互相尊重的材料,此时单从选材的角度看,材料就不会很新。如果能够从“尊重”的反义(如“轻视”、“鄙视”、“讥讽”等)角度选材,从材料方面就会脱颖而出。比如可以写自己作为成绩差的学生,曾经下定决心努力学习赶上其他同学,但他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漠视和嘲讽摧毁了我的信心。作者在文章结尾呼吁“尊重差生人格”、“尊重差生的进取精神”。这样的文章在一大堆正面描写“尊重”的文章中就容易脱颖而出,因为作者从新的角度观照了“尊重”这个问题。使得选材非常新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围绕中心选材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材料是为突出中心服务的,要想准确表达中心,就必须选择那些最能表达文章主题的材料。在表达中心的事例确定以后,要紧扣中心构思、叙述,切忌横枝蔓叶。

3、选材要典型

选择出来的材料要有典型性,要有说服力。一是新鲜的,或是老题材角度新的,而不是老掉牙的。二是内容要曲折的——一波三折,而不是平板的。三是能以小见大的,而不是空泛的,四是视角广阔的,不是局限于家庭、学校的。

4、选材要真实

①注重平时的积累。一要做个有心人,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二要广泛阅读,精心摘录。三要扩大自己的生活范围,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

②选择熟悉的对象

③记叙文内容要具体

三、话题作文的表达方式

1、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①要选择有意义的事来写,使人读了有益,文章中心才会明确、突出。

②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

③要把事情的主要部分写具体,才能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2、科幻体

科幻体,顾名思义,就是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想像的空间。科学幻想重在幻想。而幻想不是描写现实,幻想可以指向未来,也可以幻想古代。科学幻想的内容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符合科学规律,不是胡思乱想。

3、童话体

童话的特点有四个方面:第一,故事完整,有头有尾。曲折神奇 。第二,人物形象功能特异,性格鲜明,有强烈的教育意义 。第三,多用幻想、想像、拟人、夸张手法,幻想只以现实为基础,却创造出超现实的童话世界。拟人是对非人的人化,却有超人的强大力量。童话中的夸张比一般作品更神奇,更强烈,更有超自然的威力。第四,通俗、生动、活泼,具有儿童情趣。

四、话题作文的创新

1、思路要新

从有新意、有创见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发现体现时代精神的事物,挖掘出它的本质意义,作文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选材要新

童心最可贵,童趣最可取,用一颗颗经过熏陶的心去发现美、捕捉美,用一颗颗纯真善良的心去揭露丑、抨击丑,才能在风雨中磨练成材。选材新的前提是真实,不能编造作假,无中生有,更不能改头换面,移花接木。

3、表达要新

在作文时,首先要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这样的作文往往感情真实,让人信服。在新的世纪里,作文也要进入新世纪。作文要有创新精神,要想别人之不敢想,写别人之不敢写,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符合时代意义、角度新颖、构思精巧、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文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如何选材?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我觉得,童年是诗,童年是歌,童年是天边的梦,童年是云间的虹。童年是女孩子浅浅的忧伤,童年是男孩子坏坏的恶搞。童年是对发小发女的忠诚,童年是对慈爱父母的蒙哄。讲出你童年的美好,留下你童年的记忆,一起分享童年的故事……

其实啊,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老师提示你,可以从下面的几方面来思考选材

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

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

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

傻趣。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纯真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精心选材、组材

全文共 1187 字

+ 加入清单

写文章必须有材料,好比盖房子要有砖瓦木料一样,否则就写不成文章。但是,并不是什么材料都可以写进一篇文章里,一定要经过选择。

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是作文的墓本要求。文章的中心就像一根红线,贯穿着所有材料,为写好文章奠定基础。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要选择和中心一致的材料。材料必须从各方面说明中心,突出中心,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如《榜样,就在我身边》,一是要选的人和事,必须是能够成为榜样的,不是任何的人和事;二是尽管是榜样,但必须是“我身边”的,而不能是别处的。

(2)选择的材料要具体生动。让事实说话,“事实”就是具体材料,有具体的材料才能写得血肉饱满,能感动人,说服人;生动,就是选择比较新鲜的材料,即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的材料,才能表现新人物,新事物,新气象,新风尚,才能使读者感到有趣,喜欢读。

(3)要选择典型材料。有时候材料很多,又都能表达中心,这就要选择最深刻,最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质,又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4)还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只有真实的材料才有说服力。“真实”包括生活的真实,即真有其人其事,不是虚构的;艺术的真实,即文艺作品中塑造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组织材料

选好材料后,就要组织安排材料。即对所选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决定其主次详略。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放在一起写,哪些分开写,要有次序地安排好,绝不能“拣到篮里就是菜”,让人读起来感到杂乱,无中心。只有组织好材料,才能使文章中心鲜明,详略得当。组织材料应注意两点:

(1)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一般地说,与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有直接关系的材料,也就是能够突出中心的材料,就是主要材料,就是构成文章的主体部分,因而需要详细地记叙、描写或议论、说明;只起陪衬辅助作用的材料,则要略写。详写是为了突出重点,使文章中心更鲜明,略写是为了照顾全局,使中心更完整。如《枣核》一文,中心是表达美籍华人思乡爱国之情,根据这一中心,作者选用了“捎枣核”、“得枣核”、“种枣核”三个主要材料,生动细致地表现了美籍华人的内心世界。

(2)根据文章体裁的需要。记叙文是以记人记事为主,因此,记叙部分要详写,其中议论、说明或抒情都不能作为重点详写,只能略写。说明文主要是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特点、成因、功能等,这些地方要详写。议论文的说理部分要详写,论据是人所共知韵事例,要略写,列举事实,有的可以概述,有的可以详述,但不可罗列过程,以能阐明道理为限。

要做到详略得当,还要掌握详写和略写的方法。详写,就是把材料写得具体、细致,用的文字多一些,略写,就是写得概括、粗略,用的文字少一些。如《社戏》一文,作者详细地写了行船、看戏和归航,情节生动活泼,文句细腻优美;略写了乡间生活和看社的原因,显得简明扼要。这样详与略的结合,真实而恰当地描绘了乡村少年善良淳朴、天真可爱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传记选材的特点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4)从创作方法分

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传记的阅读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因此,学生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训练时,建议按照以上五点要求分点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话题作文的选材方法

全文共 6456 字

+ 加入清单

话题作文文体自由,取材宽泛,立意多向发散,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充分展示和个性的张扬,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但同时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困惑:面对话题,学生有时觉得大而空泛,不易把握,给人以“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本课以理论指导和当堂训练为重点,指导学生找准话题的切入口,采用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的方法,迅速打开思路,立意成文。

一、 导入新课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出现的开放性作文命题形式,它的开放性体现在考生根据作文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三自”给考生在作文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法上以充分的施展才华的余地,它允许运用各种形式、使用各种方法、利用最擅长的手段表达各种各样的主题。话题作文虽具开放性,但仍有一定的限制,“作文要求”规定和限制了行文的范围及关联对象,作者必须涉及或围绕指定话题写作,而不是信马由缰毫无约束的。这种有限制的开放性作文体现了鼓励创新、张扬个性的命题新思路。怎样用好这块“余地”而使行文不偏离话题,审清题意,正确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审题立意方法

(一)化大为小。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那么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的概念,看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个本事是“目无全牛”,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好文章。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以小见大,“一针见血”。

1.限制话题。话题的限制越少,给人的思考空间就越大,标题的字越少,词语的外延也就越大。实际写作时我们必须对话题加以限制,做到宽题窄写,大题小作,否则,切入口径过大,主题就难以收拢。如2002年高考的作文话题是“心灵的选择”,据此可以写“妈妈的选择”、“同桌的选择”、 “困难面前的选择”、“生与义的选择”等等,这样一限制,“选择”的外延就小了,行文的指向明确了,作文的立意、选材、写法以至结构都容易把握,自然能写出好文章来。

(提问)再如以“父辈”为话题,就可以在此前后加修饰语,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以前后都加,这样话题范围就缩小了。

教师总结:艰难的父辈、辉煌的父辈、父辈的悲伤、父辈的期望,这样文章范围缩小了,打开思路就迅速多了。

如何限制话题,找到更小的切入口呢?那就是把一个总话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话题。

如:"饭桌上"为话题作文,很多同学想到的仅仅是吃饭的问题,那么这个思维的空间就非常狭小。如果把"饭桌上"作为一个信息源,围绕它可以拟几条信息线。你可以想象一下,饭桌上的"人"是一条标线,"物"是一条标线,"情感"是一条标线,"事"是一条标线,"时间"都是标线;在每一个标线上都有很多审题立意信息点。比如说在"人"的信息标上就可以标出下面这些信息点:我在饭桌上、不速之客上饭桌等;在"事"的信息线上可以有:怪事出在饭桌上、饭桌上谈奥运、风波骤起饭桌上、饭桌上的审判。再比如"情感"线上,烦恼皆因饭桌起,温情丝丝在饭桌等。再比如在"时令"线上,饭桌早点日日新,饭桌今日又春风,隆冬送暖入饭桌,月圆饭桌合家欢……从"时间"线上你可以选饭桌上的回忆,饭桌上的变迁,二十年后饭桌上等等话题。这样思路一打开之后,拿着一个话题,可以想象无数个选题,这里面就可以有无数的材料可以写。这样饭桌上"成了社会生活的窗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可以浓缩在饭桌上。这么多信息是不是都选呢?只能取其一条,于是第二个步骤就是集中,这么多想象里哪一个最能打动你的,让你最有话可说而最不落俗套的

2.设问构思。面对话题,运用设问,在脑子里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半径,并引起对话题内容的思考,从而使文章内容和主题更深刻。如2002年高考题“心灵的选择”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设问:“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怎样选择?”、“他的选择有什么意义或给人们什么启示?”等,通过设问,对话题的理解就会更透彻,文章的立意也就容易确定了。

(提问)再如:写话题作文《理解》时,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思考:什么是理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我理解别人吗?别人不理解我时,我的感觉如何?

教师总结:这种自问自答方式,可以使思维逐渐深入,较容易确定切入点。

(二)化虚为实。

有时话题是抽象的、虚拟的,甚至蒙上科幻的假象,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话题“假若记忆可以移植”之类便是。面对这样的话题我们一时捉摸不准,无从下手,这时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把话题引向现实生活,立足于现实,思考现实,表现现实,写成针对现实、发表见解、抒发真情实感的文章。

“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是一个带有科学假想的话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当年许多考生大书特书记忆移植的可能性,或一窝蜂地写科幻题材,以至高考之后市面上的科幻读物脱销,一时洛阳纸贵,殊不知这正好步入了命题者设置的陷阱,自然难得高分。其实,只要拿这个话题与“假若我是市长”、“假若我是班主任”等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们是同一性质的命题形式,都是想象作文,都是在“假若……”的前提下,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都可以把笔触伸向现实生活,歌颂真善美,鞭笞假丑恶,激浊扬清,任尔所为。

可以这样结合周围的日常生活立意,“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要把父辈几十年以来为工作为生活日夜操劳,摸爬滚打,遍尝生活中酸甜苦辣的记忆移植到我的头脑中,让我尽快地品味生活,理解父母,感受亲情,消除代沟;“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要把初三、高三学生遨游于题海之中,饱经过重的学习负担煎熬,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痛苦记忆移植到教育部门的领导、学校老师的头脑中,让他们反思应试教育的弊端,探寻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的直接或间接反映,作文话题不管形式怎样变化,它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要写好它,必然要使自己的行文内容回归现实,反映现实。

四、以“苦难”、“等待”为话题进行具体指导。

(一)苦难(设问构思)

①展示话题材料。

《中国青年报》曾以一篇题为《幼稚与艰难:解读八十年代》的文章中探讨了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特点,如崇尚自由,讲究情调和品位,藐视权威和传统,不关心政治但关注舆论等等,除此之外,他们还普遍表现为IQ(智商)很高,EQ(情商)很低,简而言之,就是只执迷于一些小的细碎的玻璃式的情感,很敏感又很脆弱,而在伟大、崇高和悲剧、苦难的情感面前,他们常常显得漠然,很难感动,或者无法感动。大家对苦难有过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吗?请以“苦难”为话题完成一篇作文。

②立意训练,请学生用一句形象生动的话诠释“苦难”的含义。(注意要把话题化小、化实。)(设问构思)

苦难是战争废墟中的孩童的哭声。

苦难是铁达尼号撞上冰山的那一刻。

苦难是一杯失意者独自啜饮的苦酒。

苦难是安乐种下的恶果。

苦难是有志者成功的阶梯。

苦难是没能正确对待的幸福。

苦难是老母亲额上深深的皱纹,头上丝丝白发,手上厚厚的老茧,以及她那蹒跚的背影。

苦难是黎明前的黑夜,只有经历黑夜,才能迎来黎明的曙光。

苦难是走在明媚的阳光下,心却寒冷如冬。

苦难是帆,苦难是桨,正因为我们拥有苦难,生命之舟,才能历险滩,战恶浪,闯暗礁,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苦难是时间淬炼人的工具,经过苦难的淬炼,人才会从“不懂”到“懂”。

苦难是落叶飘零无法挽留的瞬间,是运动场上无法超越的1秒。

苦难是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的生活境地。

苦难是梦想翱翔蓝天的雄鹰失去了强健的双翅。

苦难是勤劳人的前半生,懒惰人的后半生。

--李敖的一句名言:不怕苦,苦半辈子;怕苦,苦一辈子。

苦难是阳光照不到的阴暗角落,当你未曾经历过时,你没有资格说它,当你经历过后,你会觉得你更没有资格说它。

--所以智者常常缄默,而未经世事者因一点疼痛逢人便诉。

苦难是一架梯子,它让勇敢者踩着它,摘取幸福的果实。

苦难是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

--20岁,史铁生的人生之门刚刚打开了一条缝,憧憬的眼眸从门缝里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阳光、蓝天、白云,绿草、红花、飞蝶,可是这门突然“哐当”一声关上了,留下的是无边的黑暗与令人窒息的寂静。史铁生说他喜欢霍金--另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他用作品照亮了宇宙。而史铁生照亮的是人类的心灵。史铁生“用他的苦难提高大家对生命的认识”,他的恳切、优美的散文是让读者无法不感动的人生的诗。

事实上我们现代人都在集体远离苦难,都需要适当的苦难教育。“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傅雷家书》)

(二)等待(限制话题)

①展示话题材料

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小学生等待上中学,中学生等待上大学;等待集合,等待排队,等待通知,等待早请示晚汇报,等待废话连篇的报告结束,等待典礼开始,等待误点的航班,等待好友的来信……等待中寄寓着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

请以“等待”为话题,展开联想与想象,可记叙议论,可描写抒情,可写真人真事,也可编述故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②审题立意指导

话题作文以其开放性和张扬个性的特点而受到命题者和广大师生的青睐,北京市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曹阳老师曾撰文指出“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近三年高考话题作文中涌现出的满分作文和优秀习作即是最好的明证。话题作文“等待”同样也是十分开放的,也是能写出具有个性的文章的。

从等待的主客体对象来看,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可以是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等待。作文时我们可以写我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友人之间的相互等待,可以写恋人、夫妻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师生之间的等待,可以写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等待,可以写贤臣对明君的等待,可以写对手乃至敌手之间的等待。同时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件事情的等待,事情可小可大,可以是身边事,也可以是天下事。作文时我们可以写等待下课,等待放假,等待中考录取通知书,等待元旦联欢晚会,等待高考,等待申奥,等待入世,等待本土的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等待巴以双方的和平,等待伊拉克战火的平息。

从等待的时间来看,可长可短,短至几秒,长至千年。赛场上,运动员由各就各位到发令枪响,等待的时间可谓短矣;中国入世,十五年艰辛谈判,可谓征途漫漫。由嫦娥奔月到阿姆斯特朗登月,人类的历史跨越了千年,可谓“千年等一回”。

从等待的距离来看,可以是近在咫尺,虽近在咫尺,有时却如隔着万水千山,“等你等到我心痛”;可以是远在天涯,虽远在天涯,有时却瞬息即至,等来一个意外的惊喜。

从等待者所处的环境来看,可以是顺境,可以是逆境;可以是太平盛世,可以是烽火岁月。

从等待者的态度来看,可以是主动积极的,有目的的,在等待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抓住机遇,大显身手,一鸣惊人;可以是被动消极的,盲目的,在等待中虚度韶光,磨平了棱角,挫失了锐气,丧失了良机,最终一事无成。

从等待时的心情来看,可以是自由的,自信的,乐观的,浪漫的,憧憬的,悠闲的,快乐的,美丽的;可以是压抑的,犹豫的,悲观的,无聊的,绝望的,焦急的,忧郁的,灰色的。

从等待的结果来看,可能是香瓜,抑或是苦果;可能是笑颜,抑或是泪水;可能是团聚,抑或是分离;可能是希望,抑或是无奈;可能是荣华富贵,锦绣前程,无限良机,抑或是“水中月,镜中花”,竹篮打水一场空。

立意自定,思想内容要积极健康向上,要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能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文体自选,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把选择文体的权利交给了你,让你选择最擅长的一种文体来写。记叙文、议论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杂文、随笔、书信、日记等等体裁,任你选择一种,但必须写什么像什么,而不能写成“四不像”“五不像”或“六不像”。

例文点评:

等待中国足球(男足)

“十强赛开赛在即,中国队再次出征。几代人冲击世界杯的梦想,能否在胜利的哨音中绽放?我们期待着中国队努力铸就辉煌!”这是央视体育频道在十强赛开赛前为转播十强赛所做的广告,其实这也真真切切地反映了亿万球迷的心声。【点题,引用广告词来反映亿万球迷对十强赛的期待心里,十分具有典型性,也使人如闻其声】球迷们在等待着十强赛的开始,在猜测中,在不安中,在关切中……【运用排比句,增强语势,反映了球迷们更为复杂的心里。省略号的运用,撩人遐思迩想】

第一场,中国主场对阿联酋的比赛。在沈阳五里河体育场的看台上出现了这样一句标语:孩子,不要再让我心痛。【这一句运用呼告修辞,强烈地表达了殷切的期望:我们等待的是胜利,而不是失败】是啊,这已是中国足球第七次冲击世界杯了!几代球迷在前六次等待中等到什么?等到了“黑色三分钟”,等到了“只差半步到罗马”的遗憾,等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心痛。【往事不堪回首】终于,中国队主场3:0轻松拿下了阿联酋队,为十强赛开了好头。【“心痛”与“欣慰”相对照,终于等来了一线希望】然而十强赛征途漫漫,我们在等待着。【这是充满希望的等待,也是提心吊胆的等待】

“我们在等待着最后几秒钟的到来!”这是央视解说员在中国主场对阿曼的比赛将要结束时说的话。【足球是圆的,足球场上风云变幻,不到最后一秒,谁胜谁败,不可妄下定论,尤其是对中国队】是啊,我国亿万球迷都盯着直播画面等待历史性时刻的到来。【一个“盯”字形象地写出了球迷在等待的过程中专注而紧张的心理】随着一声哨响,五里河沸腾了,中国队历史性地闯入了世界杯决赛圈,我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但我们在等待着最后两场中国队能有更出色的表现。【这句欠通畅,可改为“但我们还在等待着中国队在最后的两场比赛中能有更出色的表现”】

当十强赛尘埃落定时,当男足队员忙于庆功祝贺时,【此处用笔经济,惜墨如金,使文章详略分明】你们可知道,我们仍在等待着。【在等待中,希望已变成了现实,此处还在等待,确实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这也正是该文与同类文章的不同所在】

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能真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真正”两字不能少,用语极有分寸】,因为这次十强赛我们没有同沙特、伊朗、日本、韩国交手。【道出使用“真正”两字的个中原由】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早日消除那令人压抑的“恐韩症”;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此处加“早日”两字可与上句保持一致,使语脉更流畅】成为亚洲足坛的老大;我们等待着中国足球何时能看到你与法、意、西、巴、阿等强队匹敌,何日能在世界杯总决赛的比赛中看到你!【这两句有语病,可改为“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早日能与法、意、西、巴、阿等强队相匹敌,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早日能在世界杯总决赛中拥有一席之地!”这样,上下文形成排比句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使我们看到了一位球迷对中国足球现状所具有的清醒认识,对中国足球未来所作的深层次的思考,对中国足球事业所寄予的殷切期盼。】

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能有一个更好【“更好”改为“更纯洁更美好”】的环境。不要让天才少年在污浊环境下沉沦,不要让假球风波影响了球迷的情绪。让那些“金德囚少”,“曲乐恒事件”一类的事远离中国足球。【这两句针砭时弊,等待中寄予着厚望。正是以上两小节使本文在立意方面比同类文章胜出一筹】我们等待中国足球有一个更清纯更美好的环境!【此句可删去】

我们等待着中国足球……【再次点题,并呼应开头,省略号的运用意味深长】

【总评】

本文紧扣话题,选取了几个特定时段,几幅典型画面,表达了以我为代表的亿万球迷在等待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的复杂心情。可贵的是,小作者并没有在等到中国足球走向世界后就匆匆收笔,而是怀着更高的期望,站在新的高度,开始了新的等待,等待着中国足球的真正腾飞。在立意上确实与众不同,显得棋高一着。另外,全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行文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语言也有一定的文采。不足之处是个别语句还不够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一作文指导选材篇

全文共 3802 字

+ 加入清单

一、什么是选材

选材,就是选择典型材料,来表现中心。

文章是根据立意来选材的,材料要为中心服务。如果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中心,不管它如何精彩,写成的文章最终只能是一篇各种材料的大杂烩。

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几大作文部件中,材料是作文中最显眼最实在的部件了。有人把材料喻为文章的躯体,没有好的材料,就好比躯体不健康、不美观、不匀称一样。

二、佛山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50-45分

①立意正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②结构完整,注意照应,详略得当。③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44-40分)

①立意正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②结构完整,条理清楚。③语言通顺,很少错别字。

三类卷(39-30分)

①立意基本正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②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③语言基本通顺,错别字不多。

四类卷(29-15分)

①立意不明确,材料不能较好地表现中心。

②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③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14分以下)

①无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②结构残缺,不成篇章。③文理不通,错别字多。

三、怎样选材料?

(一)病文分析:

分析两篇作文在选材上有什么毛病?

大哥

大哥的诚实可不是愚蠢的诚实。有一次,我跟大哥一起去食品厂拉猪骨头,正赶上歇班,车间里只有两个中年妇女,她们负责往外运猪骨头。我们帮助把猪骨头装上车,干得气喘吁吁,当我们拉着车要走时,其中一个拦住我们,十分为难地说:“你们得交点钱,我们好向厂里交代,给5元就行。”“我没带钱呀!”大哥说。“给两三块,总行了吧?”另一个说道。“我一分钱也没带,不信你们翻。”大哥说着,翻遍了所有的口袋,果真没有。“我这儿有。”我说着,把钱递给大哥。大哥瞪了我一眼,又忙着把钱给了两位女工。一出厂,我便迷惑地问大哥:“你刚才……”大哥哈哈大笑起来,说:“傻兄弟,我是装的!你要是不说有钱不就省了嘛。她们要钱是给自己,再说,我们白帮忙了?记住,以后在外面不要这么老实。”

大哥既诚实又聪明能干,他教给了我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经验……

家庭充满爱

家,避风的港湾。当我们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她----家。家是母亲,用温柔的手抚摸着你,用深情的眼光凝视着你。家使你奋发向上,家使你高兴,也使你忧伤。

家就像一只五味瓶,充满了各种滋味。我的家小而不和平,家里有六口人:爷爷、爸爸、妈妈、叔叔、弟弟和我。

我的弟弟人小鬼大,我从不让他,他也从来不饶我,有时会为了一根线或一根树枝而打起来。

小时候,我喜欢织纸篮子,然后在蚊帐的四角挂上。有时打开窗户,一阵风吹过,纸篮子迎风飞舞,像一只只可爱的小鸟,这时我最喜欢看的景观。有一次,我正在看“鸟儿”,弟弟跑过来看着我这痴呆呆的模样,说:“糟了,你傻了还是呆了?可别吓我呀!”要是你看见我,也许会觉得我真的傻了呆了。我眼睛一动也不动,嘴里还在流口水呢!可是叫我怎能咽下这口气?“呆你个头呀,你才呆了呢!”我用眼睛狠狠的盯着他,希望他会怕我。“呀,很凶呢!瞪着你的大眼干啥?以为我会怕你?”“你怎么着?想打架怎么的?”我吼道。

“唰……”我的“篮子”被他一把撕了。“你赔我的小篮子!”我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因为他撕的是我织得最好的一个。

“ 哈哈哈哈…….”弟弟大笑起来。“怎么样?怕我不敢撕吧?看着他得意洋洋的样子,我更加生气了。”

“我告诉妈去。”我呜咽着。

“怎么了?是不是弟弟把你打了?”妈问我,我点了点头,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妈妈。妈妈没有打弟弟,也没有打我,他把弟弟叫在一边,说了半天,后来弟弟向我认了错。再后来我和弟弟也没有发生战争了。

小试身手:

假如让你以“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你会选择下列哪些材料.

(1)、他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书。

(2)、他有时因为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忘记了吃饭。

(3)、他的问题特别多,总是喜欢问为什么。

(4)、他的作业认真,都是“优”。

(5)、他从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6)、他一般不和同学交往,即使有也是为了学习上的问题。

(7)、在课堂上,他举手是最积极的,而且敢于向老师表明自己的观点。

(8)、他读过的书上总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体会。

我选:

下列哪些材料能表现“母爱”这个中心?

(1)、我在学校长疮了,委屈地跑回家,母亲说: “学校条件太差了,就在家治好了再去上学!

(2)、我跌倒了,母亲没有扶我起来,却说:“你是个勇敢的孩子,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

(3)、我悄悄把别人的文具盒拿回家,母亲看见了, 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然后陪我连夜把文具盒 送回别人家。

(4)、母亲从不私拆我的信件,也不干涉我的交往, 但却经常注意我与什么样的人往来。

(5)、母亲在街上看见一个小偷,不顾个人安危,把他扭送到派出所去了。

我选 :

(二)优秀例文欣赏1:

开考之前

“当当、当当”,下课铃声清脆地响着,忽然听见一位同学喊道:“‘悲惨世界’”来临了!一想,原来下节课要进行语文测验。

早在上星期,语文老师就说要在今天考试,可是……

我抬头环视了一下四周,只见小A的身子正微微发抖,两眼发直,嘴里还不停地念叨:“分不在高,及格就行。”那边,小B悠闲地翘着二郎腿,一副胸有“毛”竹的样子,嘴角还露出一丝老奸巨滑的微笑。莫非他自创的“作弊十八招”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么?

再看看小C,只见他的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眼睛微闭,双掌合拢,虔诚地念着阿弥陀佛。他平时不是无神论者吗?“我一定要考到六十分!”不知谁朝窗外大吼了一声,哈哈,玻璃都快给震碎了。我循声望去,那不是自称考试不用愁的小D嘛!他干吗要像大猩猩似的捶胸顿足,看上去痛不欲生的样子,该不会是受考试的刺激吧?碰上这么件小事就成这样,没用!

揪心的铃声还是响起了,有同学指着铃声响起的方向大喊:“哀乐!哀乐!”

老师穿着厚底皮鞋走了进来。“把书放下去,”他推了推1000度的近视眼镜,“下面我们进行测验。”于是大家无可奈何地合上了书,重重地扔进课桌里。可是同桌小E膝上仍平放着课本,低着头,口中念念有词--看样子佛脚还没抱,他决心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试卷发了下来,大家低下头,开始认真地答起来。

优秀表现在:

优秀例文欣赏2:

真爱无声

记得小时候淘气顽皮的我爱在妈妈怀里撒娇,从来不愿看父亲不苟言笑、深沉无言的脸。母亲的溺爱娇惯了我,让我无法习惯在父爱面前的拘束地享受。更难谈“珍惜”。父亲对我有太多的“不许”。“不许看电视,不许画漫画,不许看课外书,不许与同学长时间通电话,不许出去玩……

于是,在初三的上半学期,我要求住校。在强烈的要求下,母亲答应了。父亲无言,默默地抽着烟。在那个星期天,母亲为我收拾东西,我兴奋地跳来跳去,却在门口看见父亲静静地翻我的画册,轻薄的烟圈里, 我看见父亲不同往常的慈祥的目光…….

住校的一个周末,我打电话回家。是父亲接的,像和陌生人说话一样,拘谨地与父亲敷衍了几句。他知道我醉翁之意不在酒,很快让妈妈接。一个傍晚,父亲到宿舍看我,我接过妈妈让父亲带给我的衣服还有“鲜豆浆”。在阳台上目送父亲的时候,我发现他胖胖的身躯,有些弯驼。如血的斜阳投在他寂寞的身影,拉长,拉长。

晚上我打电话给妈妈,谢谢她的“鲜豆浆”。妈妈却是全然不知情。原来是爸爸买的。

默默抽烟的,翻我画册的,常常“不许”我的,为我送“鲜豆浆”的,与我拘谨通话的那个父亲,在无声中倾注了我那么多的不解,那么多的爱。我一直不懂的,现在,我全懂了,我想用有声的方式来换取父亲无声的微笑。我幻想当用优异的成绩给父亲时,父亲表面的不语,内心的喜悦。

我懂了,真爱无声。

我知道,要无声珍惜。

优秀表现在:

优秀例文欣赏3:

思考:下文选材新在何处?

走进那张“牛皮癣”

大雪放肆地在天空中飘荡,整个世界突然变得一声不吭。那雪白雪白的花朵,纷纷扬扬地落到马路上,落到屋顶上,落到停靠在路旁的汽车上,所有的一切,在一瞬间都沉浸在了一片雪白的世界里。

不知从哪儿吹来一股风,说是为了维护市容,保证城市的卫生,要清理街头巷尾张贴的广告。

天还没亮,雪还飘。一位清洁工正在清理着一面墙。他四五十岁的光景,穿一件军大衣。衣袖上带着袖套,却遮盖不了衣袖的补丁,皮肤在雪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黝黑。他用力地撕着墙上贴得很紧的纸张,手冻得通红通红的,像火焰一样,似乎能将这雪融化似的。麻烦的是,这些纸张仿佛在墙上生了根,他只好用冰冷的书一遍一遍地擦洗着墙。天渐渐亮了,墙上的纸只剩下了最后一张。清洁工抬起右手正准备撕去,可手突然僵在了半空中,像是被冻住了。最后,他摇了摇头,收拾好工具,走开了。

参加晨练的老爷爷准时来到这里。一路上的景色令他惊叹不已,不是因为那漫天的大雪--在这北方城市雪算不了什么,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城市的工作效率。一夜之间,每一面墙都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在清洁工刚清理过的那面墙前,他停住了。他被那张纸吸引住了,“是哪个粗心的清洁工把它忘了。”他一边念着一边伸出手,去撕那最后一张纸,可刚撕下一角就停住了。他也摇了摇头,走了。

天已经亮了,一个小学生摸样的女孩,一蹦一跳地去上学,嘴里还哼着从老师那儿学到的儿歌,背上背着浅蓝色的书包,她同样被那张纸吸引住了。他细细看了一会儿,就打开书包,拿出胶带,把刚才被撕下的那个角粘了回去,然后开开心心地哼着儿歌,朝学校跑去。

雪似乎没有想停的意思,那鲜亮的白色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柔软。一束晨光照到了那张纸上,上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寻母启示”。

优秀表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