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怎样选材的作文(汇集20篇)

俗语有云“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要使作文的选材真正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确实比较困难,因人与人的生活状态,情感结构大致一致,实际经历的事情也相似,似乎生活都差不多。但也有一句话,叫“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当一个人的思想加到那些不是新鲜事的事件上时,这件些事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鲜事,因为它是你自己的。基于此,这里给出能让所选材料变得更加新颖独特的两种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同学们收集整理的一些怎样选材的作文优秀作文,欢迎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1925

作文

81

短篇小说的选材

全文共 2673 字

+ 加入清单

(一)撷新去陈,根据时代需要选材。短篇小说的题材是没有什么限制的,凡是人类涉 足的领域、产生的事件,都可以经过选择作为作品的题材。但是,从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来 考虑,我们就必须撷新去陈,尽量选择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需要的题材来写。

(二)以小见大,根据体裁特点选材。短篇小说这种体裁的形式特点,要求作者不能象 写长篇小说那样写人生的纵·

·图册

剖面,而必须写人生的横断面,就象是横着锯断一棵树,察看年 轮可以知道树龄一样,短篇小说虽写人生中的一角、一段,也就可以窥见整个人生。鲁迅、 茅盾、巴金等作家为了在短篇小说中反映他们所处的时代,在写作短篇小说时,都是选取主 人公人生道路上的某一段作为题材的。因此,有经验的小说家在谈创作经验时就指出,创作 短篇小说必须善于"截取"、"选择"。如王蒙在《谈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中就说过,短篇 小说构思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广阔的、浩如烟海的生活事件里,选定你要下手的部位。 它可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它可能是一个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人物,它可能是一个美好的 画面,它也可能是深深埋在你的心底的一点回忆,一点情绪,一点印象,而且你自己还一时 说不清楚。这个过程叫作从大到小,从面到点,你必须选择这样一个小,否则,你就无 从构思无从下笔,就会不知道自己写什么。"

(三)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生活选材。一般来说,作者应该写自己熟悉的题材,因为这 些题材是在自己的生活中积累的大量素材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写起来容易驾驭,而且能写 得生动、深刻。当代小说家中的佼佼者大多是从写自己生活经历中的人和事开始走上小说创 作道路的。 选材是短篇小说写作中的第一个重要的环节。选材的目的在于从大量的素材中选取可以 写入小说中的题材--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片断。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具有从纷纭的 生活现象中"捕捉"题材的能力。这种"捕捉"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片断的能力,对于小说 创作极为重要。茅盾在他的《短篇小说选集后记》中指出:"在横的方面,如果对于社会生 活的各样环节茫然无知;在纵的方面如果对于社会生活的发展方向看不清,那么,你就很少 可能在繁复的社会现象中,恰好地选取了最有代表性、即具有深刻的思想的一事一物,作为 短篇小说的题材。"所以,短篇小说在选材时,不能只着眼于事件的故事性和吸引力,而要 着眼于把生活的侧面、片断放到整个时代的背景上去考察,要把握住社会的"纵"的和"横" 的两个方面,善于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捕捉住不平凡的东西,从而由时代和社会的一角 反映出时代和社会的全貌,使读者从生活海洋中的一朵浪花看出奔腾澎湃的大海。

对于短篇小说题材的"开掘"--主题的提炼同样要十分重视。"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 作家心中首先想到的总是小说的主题,或者说思想内容。他构思小说的情节是为了表达这一 主题,创造人物也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好的小说总是有一个好的主题的。"([英]《小说家的 技巧》) 衡量一篇小说的美学价值,重要的并不是看题材本身,而是看作者对于题材所开掘的思想的 深度--主题提炼的程度。所谓开掘,就是要深入发掘生活素材所内涵的本质意义的东西; 作者对生活素材的本质意义开掘得越深入,主题思想就越深刻,作品的教育作用也就越大, 美学价值也就更高。所以说,一篇没有好的主题的小说,是无法登上大雅之堂的。 李师东在《一个新的文学层面的诞生》中评论九十年代的新生代作家时指出:"八十年代的 文学,是以对表现疆域的拓展的掘进、对表现手段的探索和实验为其显著特征的。与前几茬 作家相伴随的是冲突和对抗、张扬和摒弃、试验和沿袭、超前和滞后、创新和守成、反拨和 建立等源远流长的话题。直至今天,我们仍然能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感受到来自不同思 想观念、文化背景的冲撞和对举。""在九十年代新的时空下,这一茬更为年轻的青年作家得 以走上文坛,正在于他们明显疏离了前几茬作家习惯关心的话题,而与社会的新的变化和进 展保持了同步相向的趋势……把个人的情绪与时代的生活面貌和精神处境勾连在一起,谋求 与九十年代社会的契合,体现中国社会新的进展,这正是他们的努力。以一种消解的姿态, 达到对文学的整合,以反先锋的方式,回归到朴素的情感姿态,以个人化的方式,进入到文 学创作之中,这正是这个新生代作家群的文学用心。"(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新 生代小说系列"总序) 应该指出:小说写作中对材料的分析与科学研究中对材料的分析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

"一个文学作家应当走的创作过程的道路,是和社会科学家研究过程的道路相反的。""社 会科学家所取以为研究的资料者,是那些错综的自然的现象,文学作家的却是造成那些现象 的活生生的人。社会科学家把那些现象比较分析,达到了结论;文学作家却是从那些活生生 的人身上,--从他们相互的关系上,看明了某种现象,用艺术手段来说明它,如果作 家有的是正确的眼光,深入的眼光,则他虽不作结论而结论自在其中了。"(《茅盾论创作》 第466页)因此,小说作者的分析工作是与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观察、感受,对生活的体 验、理解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分析是理性的,但是它是融化在形象思维中的。

许多小说作者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有的作品的主题是在人物之前产生的,而有的主题 是在有了人物之后才确定的。例如茅盾创作《春蚕》,是先有了主题,"其次便是处理人物, 构造故事。"(《我怎样写〈春蚕〉》)而王蒙说他的许多短篇小说并不是先有了主题然后再去 写的。他说:"《夜的眼》是什么先行呢?是感觉先行,感受先行,是对城市夜景的感受先行。 这里头有我个人的感觉,但又不全都是。……《夜的眼》就是写一个长期在农村、在边远地 区的人对大城市、对我们生活的感受。……这个感受饮食着深思对我们生活的深思,这个深 思还没有做出明确的结论,但是它充满了深思。"王蒙又说:"《夜的眼》还有一个主题,这 也是我在最近才明确的,就是写了我们生活中的转机。……所谓转机,充满了艰难,充 满着历史的负担,但又开始有了新的东西,大有希望。《夜的眼》里既有负担,又有希望; 既有伤痕,又有跨越伤痕向前进的努力;既有思索,又有感受;既有想不清的地方,又有相 当清楚的地方。我觉得《夜的眼》里包含的东西是比较多的。"(《漫话小说创作》)

总之,我们对小说的材料必须深入开掘,对主题必须刻苦提炼。而在构思时、写作中, 是不能将主题提炼、人物刻划割裂开来的。可以是主题先行,也可以是人物先行,还可以是 感受先行。而且,主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即写成多主题的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选材的重要性

全文共 1907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祝大家节日快乐!

前人常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来形容作文的选材范围之广泛。选材,可以说是你想选什么就选什么,有极大的自由度,无论什么样的材料,只要你的立意好,都应该说可以写成好文章。可是,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往往正是因为选材的范围太广,反而失去了方向,不知道选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打动人,才能获得高分。更何况现在是千人万人地同作一个作文题,所选的材料没有吸引力,在阅卷教师面前那可是要大打折扣的。所以,选材,在考场作文中就变得重要起来了。

一、抓住感情的触发点

人都是有感情的,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通的,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现代流行歌曲流行的主要原因。而现实生活中,有时,那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这时候,只要我们抓住它,叙述出它的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它也就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时就是一篇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对于你自己来说也一定是一种财富,而爱不释手,久久珍藏。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荔枝蜜》、《斑羚飞渡》、《麦琪的礼物》、《藤野先生》

二、抓住事理的感悟点

我们说,生活中的一些偶然都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其内在的事理所在,只要我们去认真仔细地思考,一定会给我们以感悟、以启迪。这样的东西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财富。抓住这样的感悟点,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然后画龙点睛地议论几句,一定是一篇极富哲理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同样能使自己感动,让别人也受益。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敬畏生命》。

三、抓住生活的情趣点

每个人的生活并不仅仅每天就是刻板的工作与学习,天天的柴米油盐,许多时候我们的生活正是一些情趣让我们沉醉其中,乐此不疲。这些情趣正是我们生活中的调料,让我们生活得有滋有味,所以,人们都希望在生活之中多一点这样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滋润一些。正如此,作为我们的作文这种表情达意的载体如果能抓住这样的情趣点,也一定是能让喜爱的。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变色龙》、《范进中举》

四、向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挖掘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典型的形象以及一些经典的情感寄托与描写,它们大都是流传很广的,选中它们,换一个角度,把它们用文学的语言表述,再加上自己的感情倾向,只要合乎情理,一定能打动很多的读者,并且,选取这样的材料会大提高你的见识品位和你的文章品位。这样的文章虽然在我们所学过的课本中比较少,但在现实的文学作品中还是很多的。如高考作文《赤兔之死》

五、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交流非常畅达的社会,这也正是因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关注度,并且,我们每一个人生在这样的社会中,有很多的东西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所以,当这样的热点、交点出现,会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也会有很多的人希望听到或者读到更多的见解或者是感情的寄托,这时,我们选中它们,用我们自己的理性思维,思考它们、挖掘它们,提炼出我们自己独特的东西,寄托我们自己真善美的感情,也同样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作文。

这样的文章虽然在课本中没有什么见到,但在学生作文中却是大量存在的。如很多同学写的有关环境问题的作文,“非典”中有关对白衣天使赞美的文章,对当前腐败问题讽刺的文章等等。 那么,从去年到今年又有什么可写呢?

我以为可写的材料有: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赠台大熊猫,神六飞天等等。

当然,这些东西需要我们去收集材料,并尽量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千万不能写成新闻或者是一种无关痛痒的记叙。

练习:1. 以“心中的美丽”为话题选材 如:可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美、历史中的情感美等等。有,二泉映月的凄美,高山流水的情美, 霸王别姬的壮美;有,长江黄河的奔腾咆哮之美,林间夜月的幽静雅致之美;有,歌坛上一展歌喉的婉转动人之美,舞台上千姿百态之美,赛场上叱咤风云之美等等。

2.以“感受青春”为话题选材

本题就可以在体育界、歌坛上、商海里、战场上等等地方各选一位年轻有为的人物,写出他们青春的亮丽与风采。

3.以“美在夏季”为话题选材

本题可选不同人物眼里的夏季之美,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西江月》、还有一首流行歌曲《盛夏的果实》等

总之,作文选材只要我们自己去开阔视野,平时多留心观察、思考,就不难选到好的材料。当然,好的材料还需要有好的语言来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三作文选材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困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当然,我不是一个能干的人,更不是天才,但我绝对不会想去做一个弱者。在逆境中,我会以困难、挫折为动力,勤奋学习,艰苦奋斗。

许多著名的人都是从逆境中成长的,如台湾实业家王永庆尝尽人间艰辛终于成功。“四大天王”刘德华小时候家里贫穷,后来名声大噪而成了大紫大红的明星。由此可见逆境好似一种催化剂,能促使人奋进。

但是,面对逆境情景,不同的人可能会持完全不同的态度和看法,作出完全不同的选择。有人遇到逆境,就认为自己的人生从此没有了前途;有人遇到逆境,就会自责,认为自己无能。而有人则把逆境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是人生必须要遇到的,因此,能够坦然面对。我觉得,人生如果从开始终点,都是一帆风顺的话,那么它就像一条笔直而又无法看到尽头的路,那么走在这条路的人,很快就很快会感到疲倦;如果人生如心电图的话,平顺就意味着死亡,所以人生多一点困难、挫折,我们的生活就多一笔色彩,我会以此为动力,更上一个台阶。

既然逆境时不可避免的,那么就要学会面对逆境,战胜逆境。一个人的顽强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锻炼中增强的。能否战胜逆境是懦弱与勇敢、退缩与坚毅、渺小与伟大的分水岭。

强者正是在战胜逆境的过程中,不断锤炼意志,最后走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议论文的选材技巧

全文共 5462 字

+ 加入清单

一、议论文选材要求:

(1)典型性,指材料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最能表现观点 的材料就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

(2)现实感,是指针对“陈旧”而言的。要求 写作者立足于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取材。

(3)新颖度,材料的新颖要求我们去使 用别人使用少的材料,如果使用大家都熟悉的例子,你又没有新的分析角度,而 是“人云亦云”,这样就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而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 关心社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注意报刊等媒体上介绍的新鲜事物。

有了好的材料,我们该如何用好材料,来提高议论文的质量,提升分数等级 呢?

二、如何使用材料

议论文有了好的事例,就要有逻辑地组织起来,进行说理论证,使文中的材 料很好地论证你的观点。如何在考场上将自己掌握的材料为你所用呢?

第一、学会改造事例,使论证充实

1.巧点化,一材多用法

在议论文写作中,有些同学常感到事例不够用,其实只要善于点化,有些材料可以一材多用。

请看下面几段文字,三个事例可以反复使用,用在不同的文 章中,论证不同的观点。

《面对挫折》面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选择勇气,还是选择退缩? 退一步,消极地沉浸在挫折带来的苦难中,你也许会被风浪淹没,而勇敢一 些,积极地迎难而上,与困难斗争,也许风浪过后是无限美好的天空。 巴尔扎克在自己的手杖上写着:“我能战胜一切挫折。”也许正是这种坚毅 的品格,也使巴尔扎克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也许正是这种坚强的信念也使他 的作品能永垂青史。 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 西西弗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每天做着辛苦却永远也无法完成的 工作。而当人们看到他时,他却并没有传说中的凄苦模样,而是捉了只蝴蝶在快 乐地玩赏。 上帝给了他世间最大的挫折,但并没有剥夺他积极、乐观的权利。面对人生 中的挫折,你依然可以拥有一份笑看风清云淡的心境。 在巨大的不幸面前,曹雪芹注满腔心血于《红楼梦》,写出了这本传世不朽 的经典;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张海迪用惊人的毅力学完了多种语言,为社会作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巨大的挫折面前,奥斯特罗夫斯基用手摸索着,完成了伟大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面对挫折,他们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坚毅,也就选择了成功。

《谈高度》 整整写了三年却没有发表一个字,反而欠了一脖子债,这可以算是一个一般 人难以逾越的“高度”。可是巴尔扎克却跨越了这一“高度”。巴尔扎克在自己的 手杖上写着:“我能战胜一切挫折。”也许正是他具有这种坚毅的品格,才使他跨越这一“高度”,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也使他的作品永垂青史的吧? 西西弗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每天做着辛苦却永远也无法完成的 工作。在一般人看来,他遇到了一个一般人难以逾越的“高度”,他该感到万分 的痛苦。可他却跨越了这一“高度”,当人们看到他时,他正捉了只蝴蝶在快乐 地玩赏。 曹雪芹晚年生活没有着落,连饭都吃不饱,在一般人看来他该为生活奔波, 首先解决温饱问题,哪还有闲工夫搞什么小说创作,可曹雪芹却跨越了生活艰难 的“高度”,注满腔心血于《红楼梦》,写出了这本传世不朽的经典。 每个人都会遇到“高度”,你越过了“高度”,那么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愿 你不要被你面前的“高度”吓倒,做一个勇于超越自己的极限的英雄!

《面对诱惑》做律师是一个赚钱而体面的工作,巴尔扎克的父亲让巴尔扎克学律师,可巴 尔扎克抵挡住了名和利的诱惑,宁可蜗居在租来的房子里,靠借钱度日,也不改 变自己的志向。也许正是这种拒绝诱惑的坚毅品格,才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 豪,才使他的作品能永垂青史。 曹雪芹曾经生活在豪华富贵的家庭,过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可到了晚年, 家庭发生巨大变故,变得常常连饭都吃不上。他该去参加科考(凭他的才华应该 可以考上),他该去当官(凭他祖父辈在官场的关系完全可以当上),可他却抵抗 住了这些诱惑,而潜心于自己的文学创作,终于写出了《红楼梦》这本传世不朽 的经典著作。 西西弗斯禁受住了神仙生活的诱惑,所以他能每天乐观地推石头;海伦凯勒 禁受住了诱惑,所以她用三天时间要去看的是对她有恩的人和人类历史的文明。 “面对挫折”、“谈高度”、“面对诱惑”,同时运用巴尔扎克、曹雪芹、 西西弗斯三个人的事例,只要你紧紧围绕观点对事例进行分析,善于点化,就会 收到一材多用的效果。

2.旧事例新用法

将旧材料融入新颖、有特色的议论,使之产生时代信息。

【示例】谈“心灵的回归”这个话题,有学生列举陶渊明的例子进行论证。 内容是这样的: 陶渊明在宦海中几经沉浮,最后悄然隐退,种五柳,徒四壁,读诗书,嗜琴 音。并没有消磨高雅的兴致,官场的块垒并没有筑起决堤的怨恨,因为他得到了 他最想要的东西——回归心灵深处,寻到了梦想中的自由。

【点评】此例最大特色在于对旧例的巧妙转换,此例一般用来论证“淡泊名 利”,而本文则转换到“心灵的回归”上,转得灵巧、有新意。而“心灵的回归” 的提法更符合现代人的精神审美。 用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方法来立意,能把一个旧的故事,赋予新的立意, 从而达到新颖的目的。以我们大家熟悉的“三个和尚吃水”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可从合作者的角度来写:把三个和尚运水的途径分成三份,利用传递的方式来运 水,结果谁都干来活,谁都能得到休息,工作效率比较高;也可从管理者的角度 来思考:引入了竞争机制,谁挑的水多,中午谁的饭菜好,调动了三个和尚的积极性;还可从技术革新的角度来思考:三个和尚利用当地竹子的资源优势,把竹 子打空连结起来,一头架在泉水的上头,一头接到寺院里,三个和尚之一提水, 之一倒水,之一休息,轮流干,谁也不累,也省了路途的劳累,还提高了效率。 三个和尚同样吃到水。

3.事例反向阐述法

对同一个事例作反向阐述和联想,比如,你在阐述了一个事实后,接着把它 们相反的情况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来充实你的论据。这也是考场的一种应急 方法。

第二、学会分析事例,使论证充分 议论文重在分析,析出论点的深层内涵,析得论据的丰富意义,并辩论论据 和论点的关系。抓住分析,突出说理,才能说明论据是正确的,你的观点才能让 人接受。对于同样一个论点,所用的事例相同或相近,但由于分析深入程度不同, 其质量就大不一样。如下面两则议论: “生活需要勇敢者,但光凭勇敢是不够的,有勇有谋,就是说一定要学会用 智。我国古代田忌赛马、孙膑战胜庞涓等,不都是由于用智才成为脍炙人口的故 事吗?生活需要勇敢者,更需要智勇双全者。” “勇敢是值得赞美的品格,但光凭勇敢是不够的,有勇还得有谋,就是说一 定要学会用智。我国古代田忌赛马、孙膑战胜庞涓等,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用 智,可以弱胜强,事半功倍;可出奇制胜,巧获成功;可少走弯路,顺利地实现 目标。时代需要的是智勇双全的英豪。” 这里两则议论的论点、论据几乎相同,但分析的深浅程度不同。第二则议 论说明了用智的深刻意义,揭示了论据、论点间的逻辑关系:用智有着非同寻常 的作用,所以有勇还要有谋,因而更具说服力,更充实。

第三、迭加事实论据,使论证更有力

所迭加的事实论据最好不受时空局限,以增强说服力,迭加时所采用的句式 应尽可能整饬,以形成论说的气势,用据后,勿忘对论点的照应。如考场佳作《追 梦无悔》的精彩片段: 不要安于现在的自我,而要追求心中的梦想。鲁迅不安于救治国民的身体疾 患,从而铸就了刚毅伟大的民族魂;袁隆平不安于水稻亩产千斤的“极限”,从 而颠覆了世界权威;“超级女声”来自平民,却敢于挑战卫视舞台,从而在神州 大地掀起了“想唱就唱”的狂澜。 当然,追求也有可能失败,可是何必斤斤计较于结果呢?美丽在起点,在终点,更在沿途的风光,更在拼搏中的问心无愧。凡•高追求自我,却最终走向了 萨都的草坪,用枪声宣告了自己生命的结束;屈原追求爱国,却最终投身于汩罗, 化作楚国的一缕冤魂。纵然他们失败了,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那失败的 悲哀不也是一种美丽吗?那失败的追求不也是一种坦荡吗?

第四、巧用修辞摆论据,更好论证观点

1.排比

一篇议论文里若能安排一两处排比句,不但会加强语势,而且会更有力度地 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考场佳作《正视挫折》中的精彩片段:古往今来,许多名人贤士无不是在挫折中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面对耳聋, 贝多芬顽强拼搏,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终成一代“乐圣”;面 对失败,爱迪生坚持不懈,发出“我已找到一千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的乐观心声,终于给世界带来了光明;面对仕途苦闷,苏东坡壮心不已,发出“大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昂扬曲调,在挫折中逐步走向成熟是挫折, 使他们平静的理想之湖激荡起壮美的浪花;是挫折,使他们和缓的心灵之曲奏鸣 出雄壮的旋律!

2.比喻

比喻论证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能借用喻体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将陌生的事 物熟悉化,以达到论点正确的目的,但必须注意喻体和本体之间要有共同点,否 则便无法喻证。 如:“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的雄伟、绵延;你还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 的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由于它聚集了 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该善于从生 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 本段文字用高山、大海(喻体)不弃细石、涓流才能成其雄奇阔大,来比喻 博学的人(本体)之所以博学,是因为他“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 们的点滴长处”。如果你也想成为博学之人,也应如此,这样,本体与喻体之间 有了共同点,喻证才能成立。

3.引用

引用名言来论证,有直接引证和间接引证两种,直接引证,就是照录原文, 把原文用引号括起来;间接引证,就是叙述原文的大意,但不加引号,或只引个 别重要词语。不管是明引还是暗引都要忠于原意,不可断章取义或改换原义。还 有一点要注意,进行议论,穿插引用名言名句能为文章添彩,创出新意,但也只 能作为一种必要的辅助形式,要把“引”与“证”结合起来,光“引”不“证”, 会使文章成为经典言论的堆砌,反而会失去应有的色彩。 如《自信人生二百年》中的精彩片段: 自信指相信自己。莎士比亚说过:“对自己都不信,还会信什么真理。”可见 自信的重要性。班超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 辈岂是蓬蒿人”;李大钊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毛泽东的“自 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整 个地球”无不是自信的有力见证。因此,自信是人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精神力量。 第五、论据使用也应注意文采 将丰富的材料组合成修辞格,使文章具有斐然文采,从而吸引着阅卷老师。 如考场佳作片段: 布莱尔曾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若是保守党,就太没有心肝,但一个人年老 时若是自由党,就太欠成熟。”或许,张扬属于年轻人,内敛属于老人。 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低吟:“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或许,张扬属于男子,内敛属于女子。 张扬,让阳光灿烂普照大地,让万物复苏;内敛,让月光撒下的清辉伴着失 眠的人入睡;张扬,让滚滚长江水无休无止;内敛,让漫漫撒哈拉沙漠中的驼铃 悦耳动听。 将丰富的材料浓缩并营造出文学气氛,使文章具有文学色彩,从而感染着阅 卷老师。 如考场佳作片段; “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少年的杜甫面 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酣落笔摇五岳,涛成吴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有李商隐的“桐范万里丹山 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年轻而有才华横溢的心脏,有力地搏动,从而翻 卷出大唐的万千气象,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使后人远远仰望远远 怀想。

很好的陈述材料,让其能围绕中心进行议论,比较标准议论段的写法:

①观点句 ②阐释句 ③材料句 ④分析句 ⑤结论句(观点句)

例文解析: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 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 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 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轮椅上20 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下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继爱因斯坦 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 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 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 能够给人自由,知识就是力量。(结论句)。

三、议论文论据的来源有:

1.源自课本

2.源自经典名著

3.源自报刊、媒体

4.源自生活

5.源自典故

四、议论文在使用材料时要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第一、不合主题,牵强附会

第二、语焉不详,不够准确

第三、直说结果,缺少分析

第四、一味堆砌,缺少联系 生活无处无资源,生活就是我们拥有一座金矿。

我们要善于对熟视无睹的作 文资源能“明察秋毫”。

搜集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比如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还有 一些反面材料,比如,挑战主持人比赛现场评委 误纠“汲”读音。努力发掘身 边的学习生活中的材料,努力发掘课本的材料,努力发掘材料事例的多种意义, 一材多用,并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积累储备。这样考试时就能信手拣来,为你所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选材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

例如,《生活告诉我》一文,许多同学不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材料,特别是自己的生活材料,却去写别人的事迹材料,全篇罗列张海迪、女排姑娘或别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而自己的事迹、感受一点也没涉及。另外,重点不突出也是部分同学在写作表达上常犯的毛病。例如,《感动》一文,有些同学把部分笔墨集中于此,只习惯于在主体部分中完整记叙事件的过程,最后,在结尾处用一句话简单概括:“这就是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觉得这样就可以了,文中很难看到习作者深受感动的情景或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就是说没明确揭示“感动”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精心选材、组材

全文共 1187 字

+ 加入清单

写文章必须有材料,好比盖房子要有砖瓦木料一样,否则就写不成文章。但是,并不是什么材料都可以写进一篇文章里,一定要经过选择。

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是作文的墓本要求。文章的中心就像一根红线,贯穿着所有材料,为写好文章奠定基础。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要选择和中心一致的材料。材料必须从各方面说明中心,突出中心,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如《榜样,就在我身边》,一是要选的人和事,必须是能够成为榜样的,不是任何的人和事;二是尽管是榜样,但必须是“我身边”的,而不能是别处的。

(2)选择的材料要具体生动。让事实说话,“事实”就是具体材料,有具体的材料才能写得血肉饱满,能感动人,说服人;生动,就是选择比较新鲜的材料,即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的材料,才能表现新人物,新事物,新气象,新风尚,才能使读者感到有趣,喜欢读。

(3)要选择典型材料。有时候材料很多,又都能表达中心,这就要选择最深刻,最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质,又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4)还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只有真实的材料才有说服力。“真实”包括生活的真实,即真有其人其事,不是虚构的;艺术的真实,即文艺作品中塑造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组织材料

选好材料后,就要组织安排材料。即对所选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决定其主次详略。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放在一起写,哪些分开写,要有次序地安排好,绝不能“拣到篮里就是菜”,让人读起来感到杂乱,无中心。只有组织好材料,才能使文章中心鲜明,详略得当。组织材料应注意两点:

(1)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一般地说,与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有直接关系的材料,也就是能够突出中心的材料,就是主要材料,就是构成文章的主体部分,因而需要详细地记叙、描写或议论、说明;只起陪衬辅助作用的材料,则要略写。详写是为了突出重点,使文章中心更鲜明,略写是为了照顾全局,使中心更完整。如《枣核》一文,中心是表达美籍华人思乡爱国之情,根据这一中心,作者选用了“捎枣核”、“得枣核”、“种枣核”三个主要材料,生动细致地表现了美籍华人的内心世界。

(2)根据文章体裁的需要。记叙文是以记人记事为主,因此,记叙部分要详写,其中议论、说明或抒情都不能作为重点详写,只能略写。说明文主要是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特点、成因、功能等,这些地方要详写。议论文的说理部分要详写,论据是人所共知韵事例,要略写,列举事实,有的可以概述,有的可以详述,但不可罗列过程,以能阐明道理为限。

要做到详略得当,还要掌握详写和略写的方法。详写,就是把材料写得具体、细致,用的文字多一些,略写,就是写得概括、粗略,用的文字少一些。如《社戏》一文,作者详细地写了行船、看戏和归航,情节生动活泼,文句细腻优美;略写了乡间生活和看社的原因,显得简明扼要。这样详与略的结合,真实而恰当地描绘了乡村少年善良淳朴、天真可爱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考作文选材的方法

全文共 1404 字

+ 加入清单

选取什么材料入文是作文成败的重要环节。优选典型、新颖、精炼的材料是中考作文制胜的又一绝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作文选材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紧扣主者。

2、力求新颖。

选材贵“新”,最忌拾人牙慧,落入俗套。材料要新,但不一定全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或新鲜事,它也可以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凡人俗事。诸如日常生活中新人新事新风貌,只要它有动人的“闪光点”,也能感染读者,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发现和挖掘生活中这些新的东西,就要看你是不是有心人,有没有一双能认出新东西的“慧眼”,也就是能不能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之美。事实上,普通的闪光之处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3、巧于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材料。

大凡好的文学作品总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揭露社会丑恶,歌颂时代新风。有些同学写起作文来,喜欢罗列“光荣榜”、“英烈榜”,举例尽是古人、死人,这样的文章往往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其实,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今社会,新鲜事物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信息、新现象、新问题出现,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理想的素材。如2002年辽宁省中考作文以“美景”为话题,某考生在题为《扮靓母亲河》中的选材就是范例。文章先写了五年前的母亲河污染严重,臭气熏天,没有鱼虾,周围的树木不能生长。慢慢地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积极主动地筹集资金整治母亲河,三年后,母亲河重新焕发了生机。作者关注环保这一热点问题,所选材料鲜活,新颖,有特色,得分自然很高。

4、调动积累。考场作文一般只能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与他人交往的经验

5、善于跳出第一人称。

许多同学写记叙文,之所以选材思路狭窄,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往往局限于第一人称中。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材,容易给人真实感、亲切感,当然值得提倡。但是,如果能跳出第一人称的窠臼,突破“我”的局限,选材的天地就广阔了。“我”的事,你的事,他的事,亲身经历,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想像进行艺术加工。这一点也是选材上求新求异的一个重要方法。比如面对“换位”这一话题,有一考生独辟蹊径,将想像的触角远距离延伸,跨越围界,停留在白宫——他以一个伊拉克儿童的身份,写下了《给布什总统的一封信》,要求布什与伊拉克人民“换位”、“如果今天您的国家正饱受战争的蹂躏,您的子民正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您会作何感想?……请听听伊拉克儿童的呼声吧!”如泣如诉的文字,反映出作者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想像力。

6、选材要灵活审视。

考场作文审视材料,要在某个明确的题旨或中心的驱使下,讲求必要的选择性和灵活性。一要有所侧重,突现材料某一侧面的特征;二要变换视角,领略材料不同侧面的风采;三要多层次审视,由粗到细、由表入里、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地把握材料与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有助于避免选材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总之,选材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如何,都要围绕中心选材,为表现中心服务。

〖教你一招〗

秦牧谈选材

选材,对于写好一篇散文是十分重要的。大家都知道,笋尖比笋身好吃,菜心比菜梗好吃;厨房大师傅更是深知“此中三味”。但是,有些人写起文章来,却忘记了这个道理,不去区别什么是生活材料中的笋尖和笋身,菜心和菜梗;捡到一点有些儿光泽、有些儿意义的事情就写,结果就只能写出很平常的作品。

什么是“生活材料中的笋尖”呢?就是指那些“尖端状态突出的,具有较大意义的事物”,也就是有“神晤默契”之妙的材料。有了那种“尖端状态”的好材料,才能写出精悍、透彻、意味隽永的好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学会选材与立意

全文共 1554 字

+ 加入清单

选材必须要经历一个从“多”中筛选的过程;如果想到或寻找到一个素材,也不管好与坏,切题与否,拿过来就用,这不叫选材,准确地说,应该叫做“寻找”、“找材”或“抓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很难尽如人意了。

怎样选择材料呢?大家先来读读下面这篇文章,小作者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印象最深的一个人

小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可是有一位老师至今让我思念。她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让我敬佩,让我永远不能忘记。她就是我们以前的音 乐老师--张老师。

有一天,我犯了错误--忘了带音乐书。来到音乐教室,同学们都准备好了音乐书,只有我两手空空。我心嘣嘣乱跳,脑子里在想老师会怎么样,是罚站还是罚写,一个小女孩罚站多难看啊!但愿老师罚写,求求老师罚写,写10遍,20遍,100遍,都行……老师扫了一眼全班同学,好像眼光落到了我的身上。我急忙低下头,等着挨批。稍停一会儿,老师开始讲课。她边走边讲,走到我面前,把她的简谱书轻轻放在我面前。我双手捧书,心中不知是酸还是甜。从此,我再也没有一次忘记带音乐书。

冬天,我在学校吃饭。一天,寒风刺骨,我哆哆嗦嗦地端着刚刚打来的饭向教室走去,可一不小心踩在冰上滑倒了。当时我都要哭了,饭洒了,手也挺痛。就在这时,一双充满温暖,充满爱抚的手扶起了我,拾起了饭盒。我一看,是那张熟悉的面孔。啊!张老师。她掸了掸我身上的土,擦了擦我的手,问我痛不痛。我望着那张慈祥的面孔,疼痛不知那去了。张老师从她的饭盒里拿出两个包子递给我,我忙说:“谢谢,张老师我不要。”张老师亲切地说:“你不要,中午吃什么?”我说:“我……我爸爸说中午来看我,我让爸爸去买。”张老师把我送回教室并一再叮嘱我:“如果你爸爸没来,你一定来找我,不能饿着肚子上课。”我看着那张熟悉而慈祥的面孔,泪珠在眼眶里滚动……

四年级开学后,我再也没有看见她可亲可敬的面孔。有的同学说张老师病了,有的说张师退休了。我没有勇气问别的老师,只是在心中想念,想念张老师,祝福张老师。

这篇习作十分感人。文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这主要得益于小作者善于精选材料。面对学校那么多教过自己的老师,作者经过回忆,一一排列,最终选择出音乐张老师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人。张老师教“我”好几年,关心“我”的事例一定是数不胜数的,作者再次经过一一排列、比较,最终选出两件--第一件事发生在课内,张老师尊重“我”的自尊心,关心“我”的学习;第二件事发生在课外,张老师关心“我”的生活,像妈妈一样给与“我”温暖。材料感人,又具有这么大的覆盖面儿,张老师的形象怎不呼之欲出呢?

这就提示我们,在选择作文材料时:

(1)要广泛回忆,摆列。要根据一定的写作目的、要求,在题目限定的范围领域内,广泛地回忆,尽量多地搜寻、摆列作文素材。这里,要特别强调说明:回忆的面儿一定要广,摆列的作文素材的数量一定要足,至少不能少于三个。如,要求我们写一个人,我们就至少要想出三个人;限定我们只写一件事,我们至少要想出三件事来。这样,才有选择的余地,选择出的材料才能保证质量,才能写出精品。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数量要求,暂时就不要急于进行“选择”,更不能开始动笔作文。

为了拓展选材面儿,开阔自己的思维、视野,我们还可以练习采用“坐标”的形式进行多向、广阔的回忆,摆列作文素材。如,要求写一件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选材时就可以按照下面的坐标图,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不同的范围领域去回忆、摆列素材。

(2)要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筛选。要根据写作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材料再好,但与写作目的、要求不相吻合,也要忍痛割爱。要根据材料的特点(生活中的原始素材并不都适合写成文章)及自己对材料的了解程度进行选择;太简单、无法展开的材料,没有积极意义的材料,太俗、大家写滥了的材料,自己说不清楚的材料……要统统舍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如何选材?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我觉得,童年是诗,童年是歌,童年是天边的梦,童年是云间的虹。童年是女孩子浅浅的忧伤,童年是男孩子坏坏的恶搞。童年是对发小发女的忠诚,童年是对慈爱父母的蒙哄。讲出你童年的美好,留下你童年的记忆,一起分享童年的故事……

其实啊,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老师提示你,可以从下面的几方面来思考选材

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

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

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

傻趣。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纯真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选材、立意创新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有同学说,这谈何容易,我们中学生的作文材料已被大写特写一空,已无新意可言。人不可以每天重复地生活,生活中不是没有美,只是在于你有没有一从发现的眼睛。例如写老师的题材可谓“历史悠久”,第一个写老师辛勤备课改作业到深夜、坚持带病上课的有新意,第一个写老师勇于教改、和学生如朋友般亲密相处的更有新意。选材如何创新?选材往往是和立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应该引入时代活水,从小处切入,将鲜活的社会生活和时代话题写进作文里,这样才会使文章呈现出一种清新扑面的气象。例如写社会见闻,有位同学写在公共汽车上一位年轻的女售票员接受了农民的几个鸭梨而无视规章制度,讽刺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真是无孔不入。事情虽小,却很有感触。再如写家庭生活,一位同学写的《幸福拴在老鼠的尾巴上》,叙述了一位父亲利用电脑巧妙地与女儿沟通,并以“网友”的身份借机引导、教育的事情,巧妙地表达出了小作者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比同类题材的新颖,不落俗套。

此外意需深掘,材料好比是大地,中心思想是埋藏在地下的金矿和石油,只有向下挖掘,才能找到金矿,打出石油。材料开掘得越深,中心就越明确,文章也就越有意义。同学们在开掘主题时,要在一个材料面前,多问几个为什么,反复分析研究,并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深掘它的涵义,然后用最有力、最简洁的方法表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从第三、第四构思中选材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在真正的写作中,面对一个作文题,审题完成后,开始构思,往往有一个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会有很多想法。写作中有句常用的话叫“抛弃第一构思”。之所以强调抛弃第一构思,是因如上所说,人们的思维结构有一些相似性,尤其对于中学生而言,生活经历也都大致相似,常规材料是“你有我有大家有”,因此第一第二想法往往相似,很难做到新颖独特。

因此,真正写作时,可以试着抛开第一第二构思,从第三第四甚至更多的构思中选择材料。比如在写母爱的时候,大部分人想到的第一构思是母亲每天给自己做饭,第二个构思是母亲下雨给自己送伞,这两个构思就属于大众构思,很多人都写过,再写会显得俗滥。但是一些作者再想想,可能就想到一些较新颖的材料,如一篇作文写母爱,即是写母亲化名为自己的一个网友跟自己聊天,谈心,以帮女儿解开心结,这样的材料就会显得比较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学生选材范围宽泛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这体现在审题上不给学生设置障碍,让学生有相当宽泛选材范围。如:“我想唱首歌”既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可以写个体,也可以写群体;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可以写偶然的经历,也可以写常态下的生活等。

强调叙写自己独特的情感。学生在作文中要叙写生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展示个人精神世界,学会关注社会、热爱生活,体悟人生,使写作过程也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如:“我们是初升的太阳”,在描绘生活的同时,展现“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观点和“我们”的收获,从而展露新时期中学生的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五、选材切忌“撞车”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请注意:今年6月7日上午,在咱们江苏省,是47万考生在写同一道作文题。纵观全世界考试领域,此乃极其独特的“景观”!这就决定了高考作文与平时作文的明显不同。平时作文选材撞车”,只是五十多人(一个班)搞摩擦;高考作文选材“撞车”,可是几十万人相碰呀,其后果必定灾难无穷!那年考《圆的想象物》,某省12万考生中竟有3万多人不约而同,把“圆”想象为“太阳”,3万多个“太阳”当空照,把我们都“烤焦”了!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考试”,研究“高考作文”,这里边也有“学问”,也有“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三作文选材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长成一棵葱》这本书让我有了知音。

故事主人公潘春春的父母望子成龙,希望他将来有出息,却完全忽略了他自己的梦想。他只想成为一个普通人,他只想成为一棵平凡的葱,就如书上所说:他是一个错养在花盆里的草!

这本书中的一章《攀比是一场没有裁判的竞赛》,潘春春的妈妈老是拿他和比他优秀的孩子比,目的就是想让潘春春超越他(她)。我的妈妈也会这样,每回在那将我和别人比之前都会说:“这都是为你好”这也确实是对我的激励,想让我变得更加优秀,但也是因为我妈妈的虚荣心!

可能有些人的妈妈不是,但我觉得我的妈妈和书中潘春春的妈妈很像,因为我妈妈教训我之后都会说:别人家的孩子能,为什么你不能!是啊,别人能是因为别人对此感兴趣,可我不是。

上帝创造每一人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要把你们的梦想强加在我们身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有缺陷的一面也有光滑的一面,不能只看到我们缺陷的一面。

这本书的主人公潘春春是个古怪精灵的人,处处和父母对着干,他也是一个性情直爽的人,想什么就说什么,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经常把他妈妈气个半死。

有一次,他妈妈又拿他和别人比,说别人能背古文,而他却不能,潘春春就较上了劲,非要妈妈说出那个人不可,妈妈答不上来,他就得寸进尺,把他妈妈弄得哭笑不得。我在生活中有时也和他差不多。

妈妈说我说话太快,做事太鲁莽,要我学会慢下来,然后我就会说,你们说话那么快,如果我不听你打我也会很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做不到,我更加做不到!说完后,妈妈会瞪着我,却一时语塞。其实我们也知道父母的本意,也知道父母的苦心,可在现实中却选择了和父母对着干,可能这就是大人们所谓的“代沟“吧。

这本书让我想起来好多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走进了我的心坎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六、怎样在考场上避免选材“撞车”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方法很简单:当你拿起笔来,不假思索,马上就能想到的那个“题材”,千万不能写!再补一句:稍加思索所能想到的那个“题材”,也不能写!

正确的做法是:你花上两三分钟时间,定下心来,自我掂量一下,自我估测一下,自己要写的“题材”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发明。

还有学生问我:“我的生活本来就狭窄,写起来必定会撞车。怎么办?”对此,我们深表理解和同情,当今高中学生的生活面的确很不开阔。万一挑来挑去,还是青菜萝卜“大路货”,如何是好?我以为,你总得设法放一点“味精”进去吧,否则太乏味了!举个例:那年考“战胜脆弱,选择坚强”,10多万考生不约而同地写了一种压力——考试!这是大实话,十分正常。但10多万人“英雄所见略同”,那就从“英雄气短”了。有一位考生,也写“考试”压力,也写挑灯夜读,明显地落入了俗套。然而,他机智地加了一点“味精”:夜读中的“我”,突然发现书桌上的时钟已经快要耗尽电池,那根长长的、瘦弱的秒针,正爬到“45分”那一格,再也爬不上去了;但是,它仍然在顽强地颤动、颤动,企图向上攀升……呵,我就是这根长长的、瘦瘦的、生命不息、攀登不止的伟大的秒针啊!——读到这儿,阅卷老师的心弦被打动了,眼眶甚至有点湿润。这就是作文中的“起死回生”,这就是奇妙的“味精”,这就是我经常讲到的高考作文中的“亮点”。有了“亮点”,你的作文才能向“发展等级”分进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从作文题的反义角度选材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从作文题的反义角度取材,即审题过后,看看是否能够从作文题的反义角度选取材料。如一个作文题《尊重》,从正面取材一般都会选取正面描述人与人之间如何互相尊重的材料,此时单从选材的角度看,材料就不会很新。如果能够从“尊重”的反义(如“轻视”、“鄙视”、“讥讽”等)角度选材,从材料方面就会脱颖而出。比如可以写自己作为成绩差的学生,曾经下定决心努力学习赶上其他同学,但他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漠视和嘲讽摧毁了我的信心。作者在文章结尾呼吁“尊重差生人格”、“尊重差生的进取精神”。这样的文章在一大堆正面描写“尊重”的文章中就容易脱颖而出,因为作者从新的角度观照了“尊重”这个问题。使得选材非常新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三作文选材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近几年,世界各地都充斥着全球气候变暖这个话题。我走在冬日的街头寒风吹得我直打哆嗦,暗想,真是,哪有什么气候变暖!那上升的温度在哪?

铃铃铃。不好,上课了!我背着书包向教室跑去。糟糕,又迟到了,总是差那么几分钟,看来又要被老班训了。我嚅嗫地站在教室门口喊报告,脸颊蹭蹭地一下子红了。但没想老班仅仅说了声进来。脸上的温度还在上升,有种莫名的愧疚、尴尬、慌乱一系列杂乱的情绪。迟到这种坏习惯可真得改!

同学们都在读书,我也赶紧从书包里拿出课本来,还没完全进入状态,便看见老班向我这边踱步过来,她在我身边停下了,弯下腰,低声轻声说:今天怎么迟到了?下次动作利索点。我点点头,是有点拖拉了,她似想起了什么,马上又道:不过也别太快,路上小心点。我愣住了,到底是要我快还是要我慢?

算了,还是读书吧。我埋头翻书,看到一篇短文《为你,我说过多少颠三倒四的话》,看完后,便似乎懂了老班先前的话。最后一段话渐渐模糊在我湿润的眼眶中,却清晰地呈现在我的脑海里:

因为爱得太深,所以才会昧,才会惑,才会颠三倒四,才会出尔反尔。当你走得太快,我祈盼用爱截住你;当你走得太慢,我祈盼用爱驱赶你。这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心灵独白。但我从中却找到了老师、朋友、父母他们的影子。

那些真正爱我们的人,才会如此吧。正因为那爱,才使得他们自相矛盾。想你认真学习,又担心你睡得太晚;想和你出去玩,有担心你的功课未完成;想你懂事听话,又担心你不够独立。

放学了,仍是那刺骨寒风从我身边掠过,可似乎没之前感觉的那般冷了。感觉全身热乎乎的,渐生的暖融。

啊欠妈妈在厨房听到我打喷嚏,端来一杯热白开,快,上床偎着,别着凉了。我抱着被子,翻开今天的报纸,一则消息映入眼帘。绍兴街头,一位老人在冬雨中猝然去世了,先是赶来了两名警察,又有路人加入。他们用伞为老人的身体遮着雨,就连小女孩,也用她的小花伞挡住一部分。雨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但伞的里面,却是一方晴空,保护着老人最后的尊严。

真暖,迷糊糊进入了梦乡的我嘴边呓语着。在梦里,我看到的不是全球气候变暖而致的冰山融化淹没地球,而是一树的春暖花开。这温度,是春天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选材新颖别致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一篇文章中,立意和结构再好,如果没有内容(即材料)去体现,也是水中月、镜中花。所以说文章的选材十分重要,决定着文章的成败,也决定着文章水准的高下。中考时,怎样才能使文章的选材别有洞天呢?

一、撷取时代“浪花”,选材鲜活典型

考生要及时捕捉到那些新生事物,敏锐地撷取时代的“浪花”,选择鲜活典型的素材。考生也可根据对社会的观察,选取具有时代特点的人物事迹,选取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选取不为人知的新鲜事物,选取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使文章内容能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选取动人镜头,选材真实感人

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最能拨动读者感情的弦,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考生在写作时,要根据写作需要,认真选择那些能震撼人心的精彩瞬间、动人镜头和感人画面。

三、大胆转换视角,选材新颖别致

“干花不如鲜花美。”选材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由于考生生活阅历浅,不是每个考生都能捕捉到新的信息。这时,可以大胆转换视角,弃故纳新。有些内涵丰富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若能巧妙地转换视角,从新的角度来挖掘,必能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避开人云亦云,选材独特创新

人人皆知的材料,众人都关注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千人一面。考场作文选取的材料越典型越独特,文章就越能产生强大的说服力。考生如何在选材上做到典型独特,言他人所未言,选他人所未选呢?这必须要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过程。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选择突出自己体验的材料,经过几轮精心的筛选,留下那些典型独特的材料,则能使文章在选材上“以一当十”,收到震撼读者的效果。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找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求阳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也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请以“我也是一束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选材要新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使命题作文的选材新颖,我们在写作中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材料真实

“真实”是指选择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它要求我们选择的自己熟悉的真实材料行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但一些同学总喜欢在作文中胡编滥造。如写《逆境》的作文题目,就可能有60%的同学会在作文中写自己从小是个残废的孩子,没有胳膊或没有腿”。或者说“我从小就死了爸爸,13岁又死了妈妈,自己跟着70多岁的爷爷一起生活”等。像这种类似的编叙故事的现象,在作文写作中不胜枚举。这类作文不是从作者生活中来的真实事,所以在写作中,往往漏洞百出,给阅卷人一种被戏弄的感觉。其实,我们生活中深入参与生活,并在作文中将自己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写出来,就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2)材料新颖

作文写作中,我们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这里讲的就是话题作文的新颖选材。现在,在中学生作文中,有一种不好的现象,那就是不管是写人还是写事,高中生就写初中时期的人和事;初中生就写小学时期的事。在文章的选材上,可通过以下两方面达到创新:一是与时俱进,尽量写新近发生的真实典型的事件,以增强文章的鲜活性。二是拓宽思路,使文章以新以奇打动读者。如上面的文章,我们就可以写感激某一件事、感激某一物、感激某一次机遇、感激某一次相逢、感激失败、感激贫困、感激挫折等,通过拓宽思路,文章的选材就新颖了。

(3)材料典型

“典型”指材料有代表性,能以一当十,说服力强。新颖的材料不一定具备典型性,即使是新颖的材料,如果不具备典型性,选择时也不能用。典型材料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例如,我们以《三峡移民人家》为题写篇文章,如果我们不深入移民中间去,就很难了解移民的思想状况、生活情况,如果盲目去写人人都有“舍小家、顾大家、主动移民为国家”的高尚思想,个个都乐于移民,就不是三峡移民的真实写照,就不具有典型性。如果我们深入到移民中去,就会发现许多移民都是由“不想移”到“主动移”的,这样去写,就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第四:选材求特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曾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文章的立意、结构和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人的灵魂、 骨架和肌肉。一篇文章中,立意和结构再好,如果没有内容(即材料)去体现,也是水中月、镜中花。所以说文章的选材十分重要,决定着文章的成败,也决定着文 章水准的高下。中考时,怎样才能使文章的选材别有洞天呢?

一、撷取时代“浪花”,选材鲜活典型

考生要及时捕捉到那些新生事物,敏锐地撷取时代的“浪花”,选择鲜活典型的素材。考生也可根据对社会的观察,选取具有时代特点的人物事迹,选取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选取不为人知的新鲜事物,选取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使文章内容能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选取动人镜头,选材真实感人

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最能拨动读者感情的弦,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考生在写作时,要根据写作需要,认真选择那些能震撼人心的精彩瞬间、动人镜头和感人画面。

三、大胆转换视角,选材新颖别致

“干花不如鲜花美。”选材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由于考生生活阅历浅,不是每个考生都能捕捉到新的信息。这时,可以大胆转换视角,弃故纳新。有些内涵丰富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若能巧妙地转换视角,从新的角度来挖掘,必能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避开人云亦云,选材独特创新

人人皆知的材料,众人都关注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千人一面。考场作文选取的材料越典型越独特,文章就越能产生强大的说服力。考 生如何在选材上做到典型独特,言他人所未言,选他人所未选呢?这必须要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过程。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 材料,选择突出自己体验的材料,经过几轮精心的筛选,留下那些典型独特的材料,则能使文章在选材上“以一当十”,收到震撼读者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考作文:合理选材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在作文中,材料往往承载和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因此,应选择具有文化气息、蕴含人生哲理、闪耀情感光华、积极健康、引人向善、启人心智的材料。

具体来说,应做到两点:

一要精当。所谓“精当”,是指所选用的材料能有效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主题,没有偏离之感,没有叠加之嫌,更没有虚假之疑。

二要“新颖”,即所选材料应具有时代气息,能反映社会的“热点”与“亮点”,有生活色彩,有个性特征,有独到的发现等。从范围及方式上,选材可收揽古今、链接中外、紧扣时政要闻、钻探书籍、“播放”影视、“过滤”生活。总之,要根据话题,用大视野去搜寻,大浪淘沙般筛选,选出有深意、典型、鲜活、切合主旨的材料进行写作。

高考作文:巧妙布局

布局关系到文章的整体质量,所以写作时应认真勾画文章经纬,做到“结构完整”,力求“构思精巧”。

1、可采用“题记+正文”的形式,结构全文。好的题记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言精美等特点。巧设题记可以开宗明旨,可以创设情境,也可以展露才情,它能一下子拨动阅卷者的心弦,对你的文章顿生好感。

2、可采用“母题+标题”的形式。把一个大的话题或意旨切分成三至四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各具独立性的部分,并配以精当的小标题,既可以收到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写作实效,也可以给阅卷者以结构清晰、脉络分明的良好印象。

3、可采用“引言+正文”的形式。好的引言,能升华思想感情的火花、生活哲理的闪光和人生意义的感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也可采用数字化分节,一目了然,自然流畅。此外,语段上要错落匀称,长短相间,也能使文章体现一种建筑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