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泊船瓜洲诗人的背景汇总20篇

浏览

5230

作文

318

关于诗人初二作文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他们消失于历史的漩涡中,但他们的思想却流传至今;他们隐匿于白纸黑墨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闲诗雅句;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性哲学,还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千古绝唱。他们就是一群孤芳自赏的诗人

他们有着令人心酸的往事,人生曲曲折折,总是带给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人世间的不公平折磨他们的心灵,他们便褪去官袍,隐于世间,挥笔成诗来诉说自己的心声。李白有大将之贤能,却得不到重用,一生没成什么大事。于是吧便对酒将歌,四处游玩,做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流浪汉,近似于疯子。他爱酒,没事,醉了就醉了吧,“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将进酒,将进酒……

还有一批柔而又建议的诗人。她是一位柔弱的女子,从小含着金勺长大,从来没经历过什么风霜雪雨。李清照这一生活得值,她长得美,敢爱敢恨,她品尝了人世间所有的欢乐和悲苦。她拥有着火热的爱情,也坠落到生死离别,四处逃亡的处境。她的诗词如同她的人生一样曲折,“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光,悠闲自在。后来呢?她的文风变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愤怒,这位柔弱、无忧无虑的女子因为命运而发生改变。

在无数个朝代出现了无数个独特个性的诗人,他们不仅向我们展现了他们的沧桑与无奈,还有世间的一切。他们多愁善感,越活越有内涵,人生的阅历如同他们写下的大量诗篇,泛着淡淡清香,悠远。

他们像流星一样划过夜空,但将那绮丽的色彩永远留在了世人的眼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战争背景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过程中,陈胜牺牲后,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成为反秦武装的两支主力起义。公元前207年,刘邦、项羽相继率兵入关,推翻秦王朝。按照原来楚怀王的约言“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先入咸阳,理应王关中,但项羽自恃功高,企图独霸天下。正月,项羽阳尊怀王为义帝,二月,分天下王诸将,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分封十八路诸侯,即以刘邦为汉王。

项羽进入咸阳后大肆烧杀抢掠,加上封章邯等秦降将为王,使他失去了关中秦民的支持;项羽不在关中设都城,而是把都城设在彭城,使他失去了战略上的有利地势;分封诸侯王,更是项羽在政治上所犯的一个严重错误;他贬义帝于江南,迁刘邦于巴蜀,徙故王于恶地,王亲信诸将于善地,挑动和加剧了各路诸侯之间的权力纷争,并且迅速激化了他与刘邦之间的矛盾。

刘邦被徙封汉王后,本想立即发兵攻楚,但萧何等人从楚汉双方的实力出发,主张以汉中为基地,养民招贤,安定巴蜀,然后收复三秦。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于汉元年夏四月经栈道往南郑,又听从张良的计策,烧绝所过栈道,表示没有东向争夺天下之意,以此迷惑项羽。但三个月后,刘邦乘田荣起兵反楚的有利时机,决策东向,终于爆发了楚汉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红楼梦》写作背景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6]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7]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4] 。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书。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猛然回忆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觉得她们的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祖上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家业,自己身在福中,却不务正业,不听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以致长大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曹雪芹将这段经历和悔悟写成小说,就是要告诉读者,虽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儿都是生活中实有其人,万不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使她们的事迹湮灭无闻。一念及此,心旌荡漾,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何况乡野生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曹雪芹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孩儿立传,排遣自己的苦闷,兼以供读者把玩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谈谈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背景

19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纪念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珍贵资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入西学(美式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满清朝庭的视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对教育革新网开一面,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影响

虽然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沿袭中国1300多年的“八股取士”制度才真正废除,地方科举考试才真正停止。但是,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变革,有意无意间从思想体系上动摇了满清皇权的根基,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以及血气方刚的年轻新锐随即脱颖而出,为后来风起云涌的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

1911年满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反抗。四川民众由保路运动发展到武装起义,满清政府急调湖北等省军队入川镇压。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人率领起义军攻占凤凰山,并控制武昌,湖北军政府成立。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24个省区有14个先后独立。这次起义推翻了满洲政府,推翻了二百六十年的满清殖民政府,诞生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恢复了汉人的政权。由于1911年是干支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满清末年,由于政治的政体腐败,种族矛盾激化,帝国主义的经济、文化侵略,致使国家面临覆灭的命运,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孙中山先生团结汉族与少数民族人民集合社会先进力量,进行革命的发动与准备工作,决心推翻满清殖民政府,拯救中国,拯救中华民族。辛亥革命纪念日----武汉历史古迹革命党人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奋战,先后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撼动了满清政府的殖民王朝,恢复了中国人的政权。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驻军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熊秉坤首先发难。接著各营也相继响应,革命军气势如虹,锐不可档。武汉三镇首先光复,各省也纷纷光复。清廷眼见大势已去,只好宣布退位。近三百年对中国的摧残政体,至此终于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巧用背景法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

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二、写作背景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注》)。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从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像柳永《雨霖铃》词所写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的情状。次句中的“罗裳”,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传说背景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嫦娥,中国上古时期汉族神话中的人物,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喾(天帝帝俊)的女儿、后羿之妻,其美貌非凡。本称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又作常娥。又有称其姓纯狐,名嫄娥。

神话中因偷食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宫之中。

东汉之前,无任何资料显示嫦娥与羿是夫妻关系,直到高诱注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据说嫦娥与大羿开创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演绎出了嫦娥飞天的故事,汉族民间多有其传说以及诗词歌赋流传。在道教中,嫦娥为月神,又称太阴星君,道教以月为阴之精,尊称为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神像。

《吕氏春秋·勿躬》有句云"尚仪作占月",清人毕沅作注说:"尚仪即常仪,古读仪为何,后世遂有嫦娥之鄙言。"

另有观点认为:"姮娥"原先写成"恒娥",即《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记"生月十有二"之常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创作背景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匆匆》写于1922年3月,恰逢“五四”运动落潮期。 当时的“五四” 知识青年忙于救国,忙于追求进步;他们备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压迫, 却没有停止追求进步的脚步;他们苦恼、彷徨, 却在冷静的沉思后, 继续追赶人生的路。“五四”运动落潮期的现实情况让朱自清失望,但作者在彷徨中并不甘心于沉沦。朱自清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著地探寻与追求。作者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它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朱自清《给俞平伯的信》一文中的内容)朱自清依托春景激发内心情感,借助想象释怀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一棵开花的树》创作背景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台湾诗人席慕蓉的这首《一棵开花的树》深受海内外读者喜爱。这是一首女孩子写给男孩子的情诗吗?2007年12月22日,在福建参加“海峡诗会”的席慕蓉披露了作品的创作经过,她说,这是“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

席慕蓉说,在她看来,生命是不断的经过、经过、经过,她写的东西都是在生命现场里所得到的触动,尽管有些触动要等到一二十年后才恍然大悟。

为了解释自己在生命现场里的触动,席慕蓉讲述了《一棵开花的树》的创作过程。她回忆说,当时自己在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书。5月份有一次坐火车经过苗栗的山间,火车不断从山洞间进出。当火车从一个很长的山洞出来以后,她无意间回头朝山洞后面的山地上张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开满了白色的花。“那时候我差点叫起来,我想怎么有这样一棵树,这么慎重地把自己全部开满了花,看不到绿色的叶子,像华盖一样地站在山坡上。可是,我刚要仔细看的时候,火车一转弯,树就看不见了。” 就是这棵真实地存在于席慕蓉生命现场里的油桐,让她念念不忘。她心想,正如海是蓝给自己看一样,花当然也是慎重地开给它自己的,但是,如果没有自己那一回头的机缘,树上的花儿是不是就会纷纷凋零?这促使她写下了《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蓉说:“这是我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我在生命现场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我在替它发声。”至于有些人把作品解读成“女孩子站在那里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诗,她表示“有点犹疑”。但她同时声明,诗人的解读只是其中的一种,因为读者的解释也有权威性。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城市发展背景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长浏盆地西缘,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金融、信息中心,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沙市历史悠久,人文璀璨,地理资源丰富,文化资源馥郁,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长沙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水平实现了长足发展:城市的区域地位明显提高,城市聚集度越来越强,文化事业和经济事业繁荣兴盛,城市定位日趋明朗。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公共活动场所和文化性消费等有了更高的要求。

伴随着我国将全面进入“十二五”发展规划期。长沙市迎来了可以大有作为的机遇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决战期、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和奠定城市格局的关键期。省委和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沙市未来发展规划,着力推进长沙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基本建成‘两型’城市和全面实现小康”的城市发展进程。加大力度实现“一江两岸”城市格局的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一方面充分打造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名片,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着眼于建设“国际历史文化名城”;另一方面通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助推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品位的提升和城市影响力的延展性增强。

十二五期间,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长沙,在加快建设 “两型社会”,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的重要时期,长沙市新时期的建设成果,将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按照长沙市城市发展的基本路线和长远规划,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雷锋镇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纵深发展区。推进本区域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完善区域内公共设施和城市生活配套工程的建设,塑造并提升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产业综合体势在必行。在此时代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历史背景下,雷锋精神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将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必然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写作背景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离骚》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证据是好办法。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作者想像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大忠实于史实,是有可能的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第一幕:背景音乐:沉思演奏时间5分钟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开场白:

甲(张):透过历史的眼眸,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

乙(申):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丙(瞿):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丁(濮):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

甲乙丙丁:我们肩负沉甸甸的嘱托,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

甲(张):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挥笔成就经典名篇《少年中国说》。

乙(申):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在我们耳边回响。

丙(瞿):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在我们心头荡漾。

丁(濮):请欣赏《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创作背景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而现代词学家王仲闻编著的《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提出了不同意见:“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而李清照之父称为李翁,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见芜陋。《琅嬛记》乃伪书,不足据。”

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创作背景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的。

这部书的遭禁是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的俄国,因为雨果思想活跃,既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倾向,又同情刚刚兴起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因此保守顽固的沙皇下令在俄国禁止出版雨果的所有的作品。

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真实历史,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小说中的反叛者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卡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弗罗洛和贵族军人弗比斯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小说的发表,使雨果的名声更加远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时代背景

全文共 1538 字

+ 加入清单

1929年4月1日,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二大城市布尔诺。在他十岁的时候,也就是1939年,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部分地区,直到1945年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捷克获得解放。昆德拉的父亲卢德维克?昆德拉是钢琴家、音乐教授,当过雅纳切克音乐学院院长。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昆德拉4岁就开始学习钢琴,十三四岁时师从捷克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保尔?哈斯学习作曲。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昆德拉兴趣广泛,最早沉迷于造型艺术,一心想当雕塑家和画家。大学时代,昆德拉就读于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但他却经常去听音乐课,后又到布拉格电影学院读电影专业,并在那里毕了业。

青年时代,昆德拉从事过音乐、诗歌、戏剧、绘画创作和理论研究,出版有《人:一座广阔的花园》《最后的五月》和《独白》三部诗集以及文学研究理论专著《小说的艺术》,创作过《钥匙的主人们》等剧本,在捷克、苏联和法国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中《小说的艺术》(此书昆德拉也决定不再出版,后来他写了一本有关小说的思想随笔,命名为《小说的艺术》,就是为了纪念这本书)一书在1964年获得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奖。可以说,“在三十岁之前,昆德拉在音乐、绘画、电影、诗歌、理论、戏剧等艺术领域中逐一摸索了一遍。音乐家昆德拉、诗人昆德拉、理论家昆德拉、剧作家昆德拉。这些称号,昆德拉还是当之无愧的。(高兴:《米兰?昆德拉传》,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8月版, 第48页)”

1947年,18岁的昆德拉成了捷克共产党的一员,1950年因“时常有反官方言行和反党思想”被开除党籍,1956年随着捷克政治和社会环境的逐渐宽松,又自动恢复了党籍。1967年夏天,捷克作家们聚集在首都布拉格参加第四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以昆德拉为首的一批知识分子开始对当局控制艺术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希望可以自由地创作,出版作品不予审查,不受当局的政治影响,呼吁国家的独立和革新,这些言论受到了当局的压制。昆德拉当时是作协的理事,他在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论民族的理所当然性》的精彩演讲,认为文化繁荣有赖于精神自由的扩大,没有创造自由,文化繁荣也就无从谈起。接着便发生了1968年著名的“布拉格之春”。

“布拉格之春”发生后,苏联终于忍受不住了,1968年8月21日,50万苏联军队在坦克和大炮的保护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对“布拉格之春”进行血腥的镇压。昆德拉首当其冲,被苏联政府开除党籍,被驱逐出捷克斯洛伐克,并被取消在捷克斯洛伐克发表文章的权利。至此以后,昆德拉往返于捷克和法国之间,过着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直到1975年取得法国国籍,才正式定居法国。

经历了青年时代激情燃烧的岁月和理想的幻灭,还有在政治上遭遇的起起落落之后,昆德拉不再是一个狂热的知识分子,他坚持在小说的理论和实践中思索人生,用小说完成对人的存在的思考和拷问。正如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中所说的,“1948年之后,在我的祖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的年月,我明白了盲目的抒情在恐怖时期所扮演的至关紧要的角色,对我来说,这恐怖时期是一个‘诗人与刽子手共同统治’(《生活在别处》)的时代。……比起恐怖来,恐怖的抒情化于我是一个更难以摆脱的噩梦。我好像种了疫苗,永生永世警惕地抵御着一切抒情的诱惑。那时候,我深深渴望的唯一东西就是清醒的、觉醒的目光。终于,我在小说艺术中寻到了它。所以,对我来说,成为小说家不仅仅是在实践某一种‘文学体载’;这也是一种态度,一种睿智,一种立场;一种排除了任何同化于某种政治、某种宗教、某种意识形态、某种伦理道德、某个集体的立场;一种有意识的、固执的、狂怒的不同化,不是作为逃逸或被动,而是作为抵抗、反叛和挑战。”世事的反复无常和生活的无奈,就像一个玩笑,让昆德拉更加冷静地透过历史的烟云去探究人的存在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诗人的天堂是故乡作文

全文共 3551 字

+ 加入清单

认识诗人张文斌有十多年了,他是个读书人,当过医生也干过许多世俗的事务,然而在我印象中,这是一个十分有风度彬彬有礼的儒雅君子。大概这种印象主要来源于读他的作品,他的诗歌写得很好,现代感十足,他的摄影作品拍得精美,艺术上讲究。对了,我所谓的“认识多年”,也只见过两次面,更多的是通过他的作品,感知到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气质与风范。

这本《南歌子》诗集,是诗人写故乡的集子,乡情、乡亲、乡土,大概每个诗人一生中都要面对这个主题。诗人张文斌说:这是一本回忆家乡的诗集,也是唯一一本我母亲能看得懂的诗集。诗人在这里强调了“母亲能看得懂”,这句话是引导我阅读这本诗集的入口。看得懂与看不懂,曾是诗坛一个争论的命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新诗潮出现之始,这个争论有明确指向,新潮与先锋突破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受到了“看不懂”的责难。在今天,当我们把所有的技术活都练了一遍,诗坛上让人眼花的拳法,早就引不起观众的惊讶。人们对“看不懂”或者“不好看”,都习以为常了。习惯于“放下”,不读就是了。不是说不需要诗艺的提高,成熟的诗坛与成熟的读者,十分大度,面对各种花拳绣腿礼貌的鼓掌之后,转身离去。其实,诗歌在这个世界上活了数千年,最根本的命门是直指读者心窝最柔软的那一处,让人无法逃避的怦然心动。好诗只有一条:直指人心,让读者动情!人心不死,诗也不死,诗歌存在的基石,就是“人心”。

这是诗人故乡的诗集,而且是一本“母亲能看得懂”的诗集。故乡对于闯荡世界的诗人而言,是“过去式”的存在,是藏在心灵深处的圣地。而“母亲能看得懂”是诗人与故乡亲人对话时的选择,脱去一切世俗的礼仪与规矩,像一个孩子站在母亲的面前。

一幅我们熟悉而陌生的画面:游子归家。但是,对于现代人而言,这也是奢侈的梦想。现代交通已经让天空和大地无所不至,然而归家的小路早就隐入岁月的荒原,那个魂牵梦萦的家园早就面目全非。因此诗人张文斌的归家之旅,就是一场重建与召唤的跋涉,是树叶对根的怀念,是浮云对大地的依偎,是心灵在回归的求索中重燃信念和希望。“回忆故乡,是一个人返回内心和童年的过程,是休憩,也是出发。故乡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是永远的客观存在,也是把他推向形而上的一个窗口。故乡情结,保持住了一个写作者永远眺望的姿态……如今,当我有足够的时间积淀,借助故乡的草木、旧屋、故人重新踏上返乡旅程。我从自己的个人史寻找写作资料,倒退着回去,注视着一个少年与家乡的血肉联系,也渴望在眷恋之中把自身重新打开,引入到一种更加光明、更加宽阔的视野之中……无穷无尽的乡土人情、无边无际的自然,让我的文字在‘远望可以当归’的想象中增加了幸福感和归宿感。黄坦,这块丰沃而贫困的土地,被具体而微的意象和细节包裹,它的丰富性和永久性,可以放下我对生命和生活的疑问,变成我最顽固的信仰。”诗人张文斌的这些话,给我以启示,让我在诗人诗篇里与故乡和乡亲的重逢中,读一个诗人也向读者敞开的内心世界,我看到,其实天堂不远,就在被爱浸润的灵魂里!

“疲惫的面容,憋不住的干咳/新疾来袭,一寸寸犁着身体/他们是干瘪的土豆,长出了绿芽//金银花、马兰头、白茅根、苦荬菜/一丛丛药草……一味味草药/同山风一样免费/长着一剂苦味的心/神农老祖宗,用心良苦/用极少数的甜/遮盖多数的苦/一株株草药,熬了他们一辈子。”诗作《草药》这些句子,苦涩而清新,当我读到“一株株草药,熬了他们一辈子”,我的鼻子有点发酸,让我停下来,再次品尝这首诗的苦涩与清新。这是诗人的才华,用草药来写乡亲们的命运与生活:“用极少数的甜/遮盖多数的苦”,是奇句也是神来之笔!同甘也能共苦,诗人在这里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根须永远扎在故土上的游子,他内心的沧桑与柔情。故乡也是一味“草药”,诗人因为有了故乡,也就有了归宿,有了安神明目的定力。这种定力,让诗人在滚滚红尘、芸芸众生中,找到和认识自己:“像稻穗那样弯腰/像溪流那样转身/与小鸟说话,和露水奔跑/在万壑松风中/做最好的苗子/父母在家谱的想象里/用我未来的山河种下一棵参天大树//山有兰草,水有杜若青青/山水之间,是我奔跑着/努力要变成一棵树的足迹/汽车的喇叭声响彻着城市的呼喊/我被连根拔起,来到省城里/远隔前溪一千里/没有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黄牛留下的/对于青草的眷恋/世俗的生活,开始消解着黄坦这片土地/带给我的养分//从此,既不属于山村,也不属于省城/一棵树,尽管没有山村的喂养/飒飒风响,OO@@,哪一句不是乡音……”这是诗人的自省,也是诗人的觉悟,发现自己是一棵从故乡黄坦移进都市里的一棵树!这种觉悟非常妥帖、真实、形象而且有命运感。我也曾在诗中说过,我是一棵树,根扎在土里越扎越深,而枝叶却梦想飞翔而伸向天空。我只写出了命运与现实的冲突,张文斌更清醒于根植何处!

当我读到《归隐》我觉得我找到了诗人写作的境况:“放下浮名,放下锦衣玉食/放下一切,轻若流水/炊烟袅袅,蛙声十里/省略了我走出农舍的背影//带上你/回到水云峰脚下,白云对苍松的抚摸还在/鸟鸣对青山的理解还在/我要努力辨认腊梅和玉兰细小的歌声里/那努力发光的一面还不在//在老宅后院,开辟一片园子/种点豆瓜蔬菜/我的心脏,告别了风暴/缓缓流动的血,打开书页……/我们有时像晨雾一样,自由航行/有时如晨鸟那样,把清晨的裂缝填满……”诗人暴露了他的归家行踪,他的每一次归乡,都是现实生活中一次“告别了风暴”,灵魂归入避风而宁静的“老宅”。也许是一次回归,也许是一次疗伤,也许只是“把清晨的裂缝填满”,然而这就可能是一次洗礼,一次救赎。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我们没有上帝,我们的灵魂也会迷惘,我们的故乡和乡亲就是我们的精神归宿。诗人对家乡的书写,就是在引导自己,回到让灵魂安宁的港湾。因此,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精心修炼,也是一次对灵魂的陶冶,如同一块泥土烧制为瓷器的过程:“落地惊心的那份心事/被烧成爱的颜色/青兰如水//玄青色的发髻/一袭白底青花衣/浅蓝的哀怨 以及传世的美丽/客舍青青 蜜蜂在油菜花中/掐着细腰 风吹开了雕花小窗/古琴落尘 门扉紧闭/门前的铜环锈迹斑斑/青花烟雨中 瘦了长长青石板路/存了一颗爱惜之心/薄胎的青花瓷 才如此完美//雾锁江南 你依然活在/清丽隽永里/我却在一方小篆里 白了鬓眉”这首《青花瓷》如果只当作在描写一件青花瓷,那就忽视了它的价值。这是诗人寓意悠长的制作,将乡土思念化成诗行,将诗歌写作喻做青花瓷的烧制。乡情无形,而青花瓷能够久经岁月风雨,保留下制作时的那份痴爱与真纯。其实,从古到今优秀的诗人们,他们的别愁离绪,不是都留在了他们精心制作的青花瓷一般的诗篇里,让读者感受到永不消失的情感力量吗?

诗人张文斌这本回忆故乡的诗集,有对故乡山水的描绘,对一草一木,对那些留下童年欢乐与痛苦的老屋石桥的重新找寻,都表现了诗人语言的天赋,掌控题材的能力,剪裁的技巧和节奏感。而在故人亲情的书写中,则是真正运用“母亲能看懂”的语言,平等亲切的倾诉与对话,从而使感情的交流,消除了时空障碍,通畅而且直抵心灵。这是内心表达的需要,也是诗歌写作成功的策略,诗作《大年初一,陪姐姐说会儿黄坦话》就是值得一提的范例:“大年初一,我从千里外赶来看你/山路崎岖,爬过353个山石阶/走过一座桥,再走51个山石阶来到你的坟前……/大年三十,我梦见你一个人/躲在寒冷的墙角里哭泣/点燃蜡烛,上香,烧纸钱/姐,四年了,你在天堂还好吗/天堂里没有人会讲黄坦话吧/火光中依稀看见你挂着泪水的脸庞/我想我是那么粗心和不在意/让父母与你长期居住在一起/你总是把孝心高举过头/现在父母住在省城,他们感到多么不适/他们剩下的时光/大部分活在你的影子里/嗜酒的父亲已很少喝酒/母亲的糖尿病在加重/他们年事已高,如一对易碎的瓷瓶……/要下山时,春雨越下越密/墓旁的松树上,有鸟声断试图帮你说出心里话/我一边点燃百子炮/一边迟疑地张望仿若自己也被点燃,被炸碎”。读到这里,我的心里也有一阵炮声炸响,久久不能平息。诗集中写亲情的那些诗篇,充满真情,是这本集子中最能征服读者的佳构。读到这些作品,我知道何为天堂?天堂就是浓情蜜意的家园,天堂就是让灵魂感到温暖的地方。而诗人张文斌的天堂,就是说着黄坦土话的那块土地,黄坦话是诗人进入天堂的秘诀:“如一枚瓯柑一样/柑皮是温州,柑肉是文成,柑核是黄坦/核是种子,只有种子才会发芽生长/我是土生土长的黄坦人/能讲一口纯正的黄坦土话。”

感谢诗人,让我分享了他的梦想与梦中的家园。祝福诗人,一个有故乡的诗人为灵魂找到了归宿,也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独特而迷人的精神天堂。黄坦会为自己有这样的儿子骄傲,一个曾经无名的小乡村,从此进入中国诗歌的长廊,让我驻足,也让像我一样爱诗的读者驻足。

[诗人的天堂是故乡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喜欢的诗人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美酒一斗,佳诗百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哪位诗人能有如此能耐?哪位诗人能有如此潇洒?他就是妇孺皆知的“诗仙”李白。

从小我看《唐诗三百首》,就对李白的诗情有独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一篇又一篇韵律优美的古诗在他笔下挥就。那时候,还不大懂得诗句的意思。记得爸爸说过,我小时候背得最多的古诗都是出自李白之手。

李白是一代文豪。他的粉丝众多,有的人为了追他的诗,从长安追到四川。杜甫也是他的粉丝之一。他的诗多数是出口成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等。想想看,李白也是个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天才”诗人,毕竟不是所有人努力了都能像他一样优秀。

李白又是个多情多愁的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流传千古的名句,就是李白在桃花潭与王伦分别时写的;“白发三千尺,缘愁似个长”这句诗,充分体现了李白的忧愁。一代“天骄”,人生路上也坎坷万分呀!

李白豪放、洒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此豪放的诗句,也只有他能写出来吧!

李白,我最喜欢的诗人,他是对我影响最深的唐朝伟大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第二章 项目背景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2.1项目的由来

2.1.1 国外农家乐发展概况

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外的乡村旅游,开展的比较成功的是

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早在19世纪,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都市人为逃避城市工业污染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走进了乡间。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野外生活。随着交通设施的发展,缩短了城乡距离,加大了乡村地区的可进入性,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和美国、加拿大落基山区成为世界早期的乡村旅游区。

现阶段,农家乐旅游在欧洲及美国、加拿大地区得到了蓬勃发展,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如流行日木的观光农业、意大利的乡村度假、澳大利亚的牧场旅游、美国的农场旅游等。在新西兰、爱尔兰、法国等国家,政府甚至把农家乐旅游作为稳定农村,避免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重要手段,并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与大力支持。

2.1.2 国内农家乐发展概况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悠久的农业历史孕育了浓厚的农耕文化,加上各地的农业资源丰富,景观差异大,具备了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充足条件。

农家乐旅游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所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的

都市农业项目,既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也是休闲农业的项目之一,其旅游主题既是民俗旅游又是生态旅游,是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有机契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家乐旅游异军突起,“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院、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深深受到现代城市人的青睐,旅游者不再只满足于普通的观光型旅游,而是希望获得一次愉悦的经历,强调一种参与和体验,于是农家乐旅游应运而生,继而迅速发展起来。

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旅游业的发展和农村条件的日益改善,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1994年我国“双休日”休假制度的改革,以及政府提倡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政策也促进了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1998年国家旅游局把的旅游主题定为“华夏城乡游”,在全国兴起了农家乐旅游的风潮。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确定为“2006年中国乡村游”, 2009年国家旅游局又把宣传主题定为“2009中国和谐城乡游”。发展到现阶段,我国的农家乐旅游逐渐形成了北方以北京为中心,长江中下游以上海为中心,东南沿海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西南地区以成都为中心的建设格局,各地的农家乐旅游已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增长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第二章项目背景

全文共 1875 字

+ 加入清单

一、 建设单位概况:

1、xxXX 职业技术学院

xxXX 职业技术学院是以xx兵器职工大学为基础改制、经xx市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隶属西南兵工局的国有公办普通高等院校。

学院教学科研队伍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兼职教师312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83人,教授、副教授94人,讲师132人,双师素质教师220人。目前学院已开设机电、汽车、信息技术、艺术、经济管理、建筑等六大类的26个专业。拥有17000平米的实验大楼、15000平米实训厂房、价值近3309。5万元的各种配套设备,汽车、机电类实验室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充分保证了专业教学的需要; 拥有西南兵工各大型企业提供的一流先进设备、设施和专业技术支持。

学院采劝3+1”模式,与加拿大联邦学院合作,参照加方培养方案安排选修课,使用原文教材,双方相互承认课程学分,该院满足合作要求的学生在修完专科规定课程,取得毕业证后可选择到联邦学院,用一年时间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的本科学位,取得加拿大联邦学院本科毕业证书; 与意达丰业(加拿大) 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培训高端家政服务人才,由意达丰业(加拿大) 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学生申请加拿大移民签证; 与爱因斯特——中国(IAESTE—CHINA)达成合作,每年接受3—5名爱因斯特国外大学生来校实训,并安排在英语教学岗位,让该院学生感受国际文化,提升外语水平; 与德国社会福利保障联合会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家政服务的领先教育培养模式。其管理及服务培训流程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利于增强家政专业学生的能力竞争和就业实力。

学院璧山新校区已正式投入使用。新校区占地1000亩,规划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新校区现有新生3000余人。开发学院的创业科技园区,引进一批领军人物,打捆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发展项目,形成产学培养模式,探索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新路,为学生提供深度的实训基地、切实的创业平台,将为璧山打造“硅谷”,拉动GDP ,服务地方经济,实现“优势资源整合、校地共同繁荣”。

2、德国社会福利保障联合会

德国社会福利保障联合会,建于1919年,是六大从事与社会保障相关的社会、健康、家庭和就业领域的全德协会之一,总部设在波恩,总部工作人员140多人。下属实体为多个康复医院,老人院和培训机构。

二、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

《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试行办法》;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民政事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xx市城乡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办法》;

《xx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

三、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1、xxXX 职业技术学院璧山新校区已正式投入使用,歌乐山校区的部分专业将搬入新校区,校区的15亩土地和部分学生公寓将空置出来,需要进行开发利用;

2、项目所在地歌乐山素有xx市主城区“城市绿肺”、“山城绿宝石”和“天然氧吧”之美誉,是xx市建设养老机构最理想之地,目前歌乐山已成为全国50个养老产业示范点之一,是xx市政府和沙坪坝区政府重点打造的高标准养老产业示范园区。

3、XX 学院与德国社会福利保障联合会合作开办的高级家政服务专业,每年有大量出国的高级家政护理人才,需要进行护理实训,由于xx没有高档老年公寓,学生只有到上海等地的高档老年公寓进行实训,无形中增加了实训成本和管理难度。为此,德中双方都希望在xx建一高档老年公寓,家政服务专业的实训基地。

4、xx目前城镇养老服务机构缺口很大,目前的床位只能满足社会需求的40%,特别是高档老年公寓还是空白,更没有中外合资的老年公寓,政府对民间资本特别是外资投建老年公寓,给予大力支持和重点扶持。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原因,xxXX 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社会福利保障联合会经过多次考察协商,决定利用xxXX 职业技术学院歌乐山校区的15亩土地和部分空置出来的学生公寓为基础,再新征315亩土地,合资建一高档老年公寓,既填补xx高档老年公寓的空白,又满足XX 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家政服务专业学生实训的需要。该项目的设想提出来以后,得到了xx市政府和沙坪坝区政府的高度赞赏和鼓励,希望能够尽快立项。目前沙坪坝区政府已把该项目列为歌乐山养老产业园区的高标准示范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假如我是诗人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李恒毅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是毛泽东的豪迈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的求索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坚贞不屈的精神。假如我是一位诗人……

假如我是一位诗人,我要赞美庐山瀑布的壮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要赞美泰山的雄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还要赞美黄河的浩瀚,“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假如我是一位诗人,我会用我的豪放而潇洒的诗句,表达我对那些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曹操,关云长,穆桂英,戚继光,林则徐以及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那些为中国解放付出生命的无名英雄。

假如我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我会呕心沥血的写出一首诗,来吟诵那些伟大的爱国诗人。正如杜甫写的《蜀相》中的“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历史已经走远,我也不是一位诗人,我只能用我的诗来赞美我母亲那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情怀;我要表达对母亲的感恩,是她屎一把尿一把,把我拉扯大;是她不分春夏秋冬接送我上下学;是她汗一把泪一把为我高兴,为我忧愁。我要把这些写景我的诗行里,永远收藏之我的心里。

假如我是一位诗人,我会用我的诗来赞美我的老师,他们每天起早贪黑的为我们工作,课桌上厚厚的一堆作业,等着他们去批阅;课堂上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在等待他们喂养,我的老师真是太辛苦了,也台可敬了!

假如我是一位诗人,我要用我的诗来赞美那些默默奉献的清洁工人,他们在凌晨二三点就早早起了床,开始在道路上“唰唰”的打扫垃圾。这座城市的干净,就是因为他们的这份勤劳,才穿上了一件洁白整洁的衣服。

不是假如,这是我的志向,我决心要成为一位诗人,书写平凡人生的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