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长城作文合集六篇 优秀作文大全图片汇编20篇

导语:你喜欢旅游吗?这个暑假你打算去哪呢?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英语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浏览

1168

作文

1000

游长城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双休日,我们全家一起去了临海的古长城,让人期待这次旅行。

到了那儿,引入眼帘的是一条长达一百多级的阶梯,好似一条长长的巨龙卧在青山间,非得仰头眺望才能依稀望得到底呢。顶上的城楼就是长城的入口了。听妈妈说,这长城有5000多米,所以又被称为“江南八达岭”。

兴奋的时刻终于到了,开始爬长城了!我一边迫不及待的往前冲,一边好奇向四周张望,发现城砖上面铺满了厚厚的青苔,而且还能看得见砖上的裂缝,这城墙该有多古老呀!再往前走,长城显得越来越幽静了。两旁都是直通云霄的参天大树,闭上眼深呼吸,仿佛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走过了幽凉的小径,一个漂亮的花园跳进了我的视线。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树木和五彩斑斓的鲜花,脚下是一片柔软的青草地。一阵微风拂过,花儿草儿都随风跳起舞来,不禁感叹:“好美啊!”穿过美丽的小花园,便看到了一个黑色的大炮,据说这是用来保护城里的老百姓的。

不知不自觉中,快乐的旅行结束了。这次不禁让我长了知识,还锻炼了身体呢!真是一个有意义的假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长城的游记作文600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我和小覃两家共六口人去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游玩。长城位于我国的首都北京,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盼了整整十年,终于有幸一睹长城宏伟壮观的风姿。

我们沿着台阶上到了长城,准备挑战最陡的路段。只见长城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我从人群挤到旁边,望下去,发现我们离地面有几十米,但是我仍然毫无畏惧,站在长城举目四望,此刻此景,我想吟诗一句“一览众山小”。蜿蜒起伏的长城,像一条巨龙一样,翘首于峰巅之上,府身于峡谷之中,十分宏伟奇拔,险峻古朴!

不一会儿,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但是长城上人们游玩的兴趣不减,有的穿起雨衣,有的撑起雨伞。人们挨挨挤挤的,被雨淋湿的路面有些湿滑,真是寸步难行。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来长城游玩的人果然都是好汉,虽然雨天参观有些危险,但他们还是继续往前走,我们也一样。

不知走了多久,走到了烽火台,这里可以避雨,我猜想:“这里应该是以前打敌人时隐蔽的地方。”站在长城上一睹祖国的风光,近处的山峰郁郁葱葱,显得格外的高耸;远处的山峰被云雾环绕着,如同仙境一般,而我们仿佛置身于神仙的世界。在长城上举目四望,眼前的景象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陶醉。

穿过烽火台,只见长城蜿蜒起伏,直通云霄,望不到尽头。由于雨天路滑,为了安全,我们就掉头返回了。啊,这就是长城,它是那么的雄伟奇拔。这一游,真让我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登长城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了北京夏令营的活动。七天中,我们游览了红楼梦的拍摄地——大观园;参观了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在欢乐谷玩了一整天……不过,令我最难忘的还是登长城的经历。

长城建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东至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一共6700公里。长城也是世界8大奇迹之一。

来到长城下,我立马被这磅礴的气势镇住了,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蜿蜒盘旋在连绵起伏的山上。

1级、2级、3级……我向上拾级而行。汗水像掉了线的珠子,一颗颗接连不断的落下来。

“哎,真爬不动了!”我一边喘气一边嘀咕。一位同学鼓励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快到最高的烽火台了,加油!”是啊,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一定要坚持下去!这么想着,我又深吸一口气,向上爬去。

爬着爬着,突然发现,没有台阶了。是爬到最高的烽火台了!回头俯视,台阶弯弯曲曲向下延伸,两边都是青山环绕。下边的人们看上去只有一点点小。烽火台上凉风习习,吹去了夏日的炎热和劳累。我想,既然爬上长城脚都酸疼,那么,我国古代人民在没有机器的情况造出这气势磅礴、绵延万里的长城又是花了多少心血呢?

看着脚下凹凸不平的一块块青石板,发现它们是那样平滑,古今中外,它们被多少男女老少踩过啊!长城,你是中国的象征,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为你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游长城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想起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去了一趟长城和十三陵,那里的景色还让我记忆犹新,记得我们是先去的长城,但是我已经迫不及待了,我急迫的想看到盼望已久的雄伟的长城。

我们坐在车上,一路上下着小雨,走一路下一路,但我们来到八达岭长城的脚下,远望着长城,觉得它就像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听妈妈说这是明清时代的长城。我们买了门票就开始在“龙背”上行走了,走了一段,我发现两旁都是悬崖,这时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古代劳动人民辛苦建设长城的场景。走了大约二三十分钟,进了一个烽火台,烽火台上有八个瞭望口,往下看,长城美丽的美景尽收眼底,雨中的八达岭显得更加秀美。下了烽火台,我们继续往前走,远处一眼望不到头的是那连绵起伏,像是巨龙的长城。近处,长城的两旁翠绿的大树,映入我的眼帘,走到中间的时候,有一个碑,上面刻着“不到长城非好汗”,哦,这是毛主席的题词,我赶快让妈妈给我照了一张像。我看见这里还有很多的外国人,他们也想来看看这雄伟的中国长城,长城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员的智慧和才干,同时也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能干、能战的精神。

我们还看了十三陵,占地面积比故宫还大好几倍呢,如果故宫是建在地面的雄伟宫殿,那么,十三陵就是建在地下最宏伟的地下宫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描写长城的英语作文

全文共 5400 字

+ 加入清单

The Great Wall

The Great Wall building has a long history, vast engazuowenng magnificent, is the worlds rare miracle. The Great Wall is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world, stretching in our great motherland vast land. It looks like a great dragon, surmounts lofty hills, through the vast grassland, across the vast desert, towards the vast sea.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more than 20 states and feudal dynasty built the Great Wall, if constructs each time the Great Wall together, about 100000 miles above. The length of the Great Wall that was built by The Qin, Han, and Ming 3 Dynasty was more than 10 kilo miles. Now our country Xinjiang, Gansu, Ningxia, Shaanxi, Inner Mongolia, Shanxi, Hebei, Beijing, Tianjin, Liaoning, Jilin, Heilongjiang, Henan, Shandong, Hubei, Hunan and other province, city, autonomous regions have the ancient the Great Wall, peak fire platform remains. Of which only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he Great Wall amounted to more than 3.

The Ming Dynasty in the" outside" beyond the Great Wall, also built" inside" and" three" the Great Wall the Great Wall. " Neiguan" the Great Wall in the Northern Qi Dynasty had built for the foundation, from Inner Mongolia and Shanxi at the junction of west east “Pianguan”, the Yanmenguan, flat various pass into Hebei, and then turned to the northeast, Fangshan, Changping, the source

of all counties, to pass, and then by the North and East, Huairou to the four customs, and" outside" is connected to the Great Wall, Zijingguan as the center, generally in a north-south direction. " Three" the Great Wall in many places and" inside" the Great Wall, some places two cities are separated by only tens of in. In addition, but also to build a large number of" repeated walls". Yanmenguan area" repeated walls “to have 24 much!

The Great Wall is the working people in ancient China created the miracle. Beginning with QinShihuang, constructs the Great Wall always is a big project. According to the record, QinShihuang used the million of labors to build the Great Wall, occupy countrywide population 1 / 20! There were no machinery, in addition to earth, carrying bricks can use donkeys, goats can climb the cattle, all labor and all must rely on manpower, work environment and high mountains and lofty hills, cliff. Can imagine, no large crowds on hard work, is unable to complete the great project.

The great wall of the engazuowenng quantity, according to rough estimates, only constructs take the Ming Dynasty as an example, if its masoy, earth is used to build a thickness of 1 meter, 5 meters high walls, circled the earth for over a week. If used for paving a 5 meters wide, 35 cm thick road, it could circle the earth three or four

weeks. If all dynasties built a total of 50 thousand kilometers calculation, then this wall can rotate around the earth several weeks, this road, around the earth in thirty or forty weeks.

“Because of the terrain, with risks for plug"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 Wall is an important experience, in the age of QinShihuang had it down, Sima Qian writes it to" historical records". Later each dynasty build the Great Wall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Who built Guan Cheng pass are the right and wrong choice between two mountains canyons, or river turning point. Or flat contacts pass through, so as to control is important, and may save the manpower and materials, to achieve “If one man guards the pass, ten thousand are unable to get through. Ten thousand cannot force it," effect. Built a castle or Beacon Tower is selected in the" appeared to place" for building a wall, is the full use of the terrain, such as Juyongguan, the Great Wall in Badaling are built along the mountain ridge, some lots from the lateral walls look very steep, we receive" inside is smooth, easily defensible ." effect of. In the territory of Liaoning, Liaodong town of Ming Dynasty the Great Wall has called a precipitous wall, wall of the hill, is the use of vertical cliff, precipice slightly to split cutting you will become the Great Wall. Some places

completely using the cliffs, rivers and lakes as a natural barrier, it can be called art beats nature. The

Great Wall, as a great project, become the Chinese nation is a valuable heritage.

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世界少有的奇迹。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 甘肃、 宁夏、 陕西、 内蒙古、 山西、河北、北京、 天津、 辽宁、 吉林、 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峰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而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除运土、运砖可以用毛驴、山羊能爬山的牲畜外,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万里长城的工程量,据粗略估计,仅以明朝修筑为例,若将其砖石、土方用修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墙,可环绕地球一周有余。如果用来铺筑一条宽5米、厚35厘米的马路,那就能绕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总计10万里来计算,则这道长墙可绕地球十几周,这条马路,可绕地球三四十周。

“因地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有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

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 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了.长城,作为一顶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江南长城作文400字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台州,远远看去山脉绵绵,真像被山笼罩似的。

在天台靠南面的地方,有一座长城,名叫江南长城。它雄伟壮观,历史悠久,非常好玩。它远看蜿蜒曲折,像一条沉睡的龙,近看没有尽头,真长啊!

长城上有一个个有规律的正方形的洞,有的已经破了,还有的完好无损,这就是瞭望台,我觉得它应该是用来观察敌情和射击的吧。站在这里我拿着望远镜瞭望远处,看到了风吹草动,感觉好像有敌人来攻城了,而我就像一个将军,镇定地指挥士兵们抵御敌人。

长城的第四个出口有五个大炮,中间一个最长,其他比较短。每个大炮里面都有几个球和一层薄薄的积灰,外面刻着几条以假乱真的龙,前爪相互抵着,眼神紧紧盯着对方,栩栩如生,非常精美。

不用说我是多么喜欢江南长城了,但是我最欢的还是长城上面的烽火台。每当有情况时,古代人就会在白天用烟来传递信息,在晚上用火来传递信息,古代人真是太聪明了!

江南长城真是太好玩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游长城

全文共 185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天气不错,我和我的外国朋友彼德约好去游览八达岭长城。早晨我们很早就出发了,我们先乘地铁然后坐公交车。一到长城脚下,彼德马上就被这里的景致吸引住了。“真是个奇迹!”他一遍又一遍地说着,拉起我立刻。上了缆车。秀丽的景色在我们的眼前展现开来。不一会儿,我们已经站在了长城上。彼德非常兴奋,他不时抚摸着两边城墙上的砖。我把中国人何时、如何建造这些城墙解释绐彼德听,他听得津津有味。我们进入一座角楼后,彼德更加好奇了。我告诉彼德什么是角楼,它是用来做什么的。“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彼德赞叹道,然后拍了几张照片。不知不觉,我们发现已经来到了好汉碑前,这是万里长城的象征,周围很多游客在拍照。“不到长城非好汉”,我把碑文翻译给彼德。“真的吗?”彼德开玩笑地问道。我们都笑了。该返回了,我们被这景色深深吸引住了,不愿离去。我们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全长一万二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明代长城的精华,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尽收眼底。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

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八达岭万里长城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1991年,在全国名胜四十佳评选中,八达岭名列榜首。

八达岭长城在北京北部延庆县境内,距离北京市70多千米.高速公路穿山而过,从北京驱车40分钟便可到达.在这里长城如巨龙一般在崇山峻岭之间沿山脊蜿蜒曲折,烽火台和敌楼密布。墙高7.8米,顶宽7.8米。游人可以登城领略长城的雄伟和工程的浩大、艰巨。

八达岭自古便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在此修筑了长城,至今仍见残墙、墩台遗存,其走向与今明长城大体一致。八达岭是峰峦叠嶂的军都山风吹草动的一个山口,明代《长安夜话》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可见八达岭的地理战略地位。明代为了加强防御,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长达八十余年的修建,并将抗倭名将戚继光调来北方,指挥长城防务。经过八十余年的修建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联、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历史上八达岭长城是护卫居庸关的门户,从八达岭长城至今天的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建有关城“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关沟”,而真正扼住关口的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势极为险要。古人有“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如建领,如窥井”,“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可见当时居庸关只是一个关城,真正的长城是修建在八达岭。八达岭山口的特殊地形,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这时修筑长城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亲征……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詹天佑在八达岭主持修筑中国自力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孙中山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等,为今天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的历史回忆。

八达岭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建于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嘉靖、万历年间曾加以修葺该段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

八达岭长城碗蜒于崇山峻岭之间,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绵延。八达岭位于居庸关外口,有东、西两座关门,东叫“居庸外镇”,西称“北门锁钥”。关城东窄西宽,长城从“北门钥锁”关门城合台起依山而筑,城墙高低不一,平均高约7.5米,顶宽约6米,可容五马并驰,十人并行。该段长城的墙体是用整齐巨大的条石铺成,有的条石长达2米,重数百斤。内部填满泥土和石块,墙顶地面铺满方砖,十分平整。墙顶外侧筑有高1.7米的垛口,上有瞭望孔,下有射击洞,内侧建有宇墙。城墙每隔一段,筑有一个堡垒式的方形城台。城台有高有低,高的叫敌搂,是守望和军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墙台,高度与城墙相差不多但突出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在制高点上还设有烟墩,即烽火台,是古代传递警讯的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长城作文400字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我向往北京,想去看看那金碧辉煌的紫紧城,去感受一下古时王者的霸气!我向往北京,想去看看那绵延万里的长城,为何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依然能如此气势磅薄!如今这不再是愿望!

今年暑假,我有幸和妈妈一同去北京游览。

北京是人人向往的地方,尤其是那古老而又雄伟的长城。

烈日当空,一阵微风吹来感到无比的清凉、舒爽。就在这烈日和微风的“陪同”下,我们往向往的长城登去。

从一个小铁门中穿过就到了长城的“地盘”。在电视上看到的长城是平坦的,可是上去了才知道,长城真陡呀!

刚上长城就是一个“v”型的陡坡,上了坡往下看,远处的风景真是美极了有山,山上长着花、草、树它们真像围着圈、拉着手在舞蹈。

不知不觉就到第一个烽火台,烽火台是一个正方形的建筑,每条边上各有两个“u”型的洞孔,我想了一想这些洞孔是不是以前打仗的时候放枪的呢?我问妈妈,妈妈说:“也许是吧!”

我们又继续往前登,不一会,又到了观景台了,站在观景台眺望远方,群山环绕、连绵起伏、烟雾弥漫,一切美景尽收眼底。

不知往前走了多久已经过了两个烽火台了。在上一段台阶就要到“好汉坡”了,尽管我们已经满头大汗,但我们还是向上登。

终于到了好汉坡。一块碑文几个大字映入眼帘“不到长城非好汉”。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我登上了长城,长城真是雄伟!真不愧是我国一大壮丽的风景啊!我们应该为长城而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望长城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过了多年后再回看这个页面,发现看过的人很少,很是遗憾。看过不少国内的纪录片,我认为是中国最好的纪录片之一。

如果用几个词语来形容,我会选择真实、自然、亲切、乡土气息,那种朴素的人文视点令人动容。拍摄于21年前的记录片,现在看来有些粗糙,但它有种内在力量打动了我。我喜欢穿插在片子当中的陕北民歌,更喜欢片中出现的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形象和片段。它虽然是关于长城的记录片,但却没有忘记捕捉人们的生活状态,毫不吝啬的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大量的镜头。而他们在面对镜头时,也一扫拘谨和僵硬,谈吐朴实自然,摄影机虽然跟踪拍摄,但却能让人忘了它的存在,想必影片背后有一段相当长的沟通过程。

在华山脚下的韩城司马迁祠,一个修鞋的老汉和主持人交谈的场面,让我忍俊不禁:"这里没有长城嘛,这里主要就是一个司马迁。我们这地方文人多一些。上了死牛坡,秀才比驴多。"主持人没听清后面这句,询问的时候,老汉埋怨他说:"怎么没听清啊,还是拍电视的呐,连那么几句话都记不住--"然后乐呵呵的笑了,主持人也哈哈大笑。我好久没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这样融洽、自然的采访场景了。这种与群众真正打成一片、不分你我,不端架子的采访风格是我所喜欢的。

临洮教地理的孙老师也让我感动。为了找到秦长城的西端,孙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调查了近20年、把周围地区都跑了个遍,家里桌上摆满了各种地图,地上堆满了寻找过程中发现的秦代器物。过去普遍认为岷县是秦长城西端的起点,但孙老师经过不懈的实地调查,确认临洮三十里铺才是真正的起点。

还有带主持人上土龙岗的农妇和她的女儿、司马迁祠"讲古"的老人、临洮中学一脸灿烂笑容的孩子们、拨开长城梁夯土的老乡、用手讲价的地毯市场的年轻人-- 出现在镜头里的每个人都那么亲切、实在。主持人也一样,如果不是他质朴、真诚、风趣(有时候还挺可爱)的采访作风,我想这部片子带给我们的感受会逊色许多。这个主持人叫做焦建成,一副西北汉子的爽朗、憨厚模样,这部片子播出后很多人喜欢他。查了下,他竟然是出生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纳达齐牛录乡的锡伯族人,也有自己的blog。现在年近50了,还在cctv工作,只是很少出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长城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晚上,我照常熄灭灯,躺到了床上。我望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亮和闪烁的小星星,向我微笑。只见,月亮姐姐把我带到了北京著名景点—万里长城。长城是我们中国人的代表,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是长城上的一块砖,我们紧密结合,都是中国的一份子。

远远看去,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长城像一条巨龙在连绵起伏的山丘上翱翔起伏。长城好似祖国母亲的心脏,中华民族的中心!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我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啊!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着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在秦国时候,有个名叫范喜良的人被官兵给抓到长城去工作,他的妻子孟姜女知道后伤心极了。连忙收拾行李去长城找范喜良,结果她来到长城后,发现自己的丈夫已死在长城脚下。孟姜女听了,大哭起来。哭得天昏地暗,上帝被感动了。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艰辛奋斗的精神。祖国我为你自豪!

是长城的精神带动着中国人民;是长城告诉我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道理;是长城教会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迎面而上,不退缩,增强克服的信心;是长城推动着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的精神;是长城……长城是我们的象征,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我爱祖国的长城,我爱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爱你!我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的繁华富强、世界的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写长城景物的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万里长城的雄伟无人不知。可是,大家有是否曾留意过站在长城上所看到的美景呢?嘿嘿,我就看过!

那是1*年的秋天,我的爸妈趁着国庆假期,带我到八达岭长城游玩!

刚到入口,又高又陡的台阶就“出现”在我眼前,让我浑身充满冲劲,一口气冲到了第二个烽火台!

我“扑”到城墙边,不经意地往下望……天啊!这……这也太可爱了吧?!一片宽阔的“树海”呈现在我面前!而且,树的叶子都各有不同的色彩哟!有黄的,有红的,也有绿的……树是那样的茂盛,看不出一丁点儿的“衰老”。一个个树冠“挤”在一块儿,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拼图,美极了!

望向远处那条蜿蜒盘旋在山上的“巨龙”,十分壮观!附近的山都披着橙黄的衣服,还有一些“绿星星”作装饰,仿佛是一个个侍女在“巨龙”身边待命……

抬起头,空中那光芒四射的太阳似乎是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傲视着人们,令人不敢直视它!

这样的景色让我深深地陶醉在其中,流连忘返……

[写长城景物的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长城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八达岭长城在北京北部延庆县境内,距离北京市70多千米.高速公路穿山而过,从北京驱车40分钟便可到达.在这里长城如巨龙一般在崇山峻岭之间沿山脊蜿蜒曲折,烽火台和敌楼密布。墙高7.8米,顶宽7.8米。

游人可以登城领略长城的雄伟和工程的浩大、艰巨。

八达岭自古便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在此修筑了长城,至今仍见残墙、墩台遗存,其走向与今明长城大体一致。八达岭是峰峦叠嶂的军都山风吹草动的一个山口,明代《长安夜话》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可见八达岭的地理战略地位。

明代为了加强防御,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长达八十余年的修建,并将抗倭名将戚继光调来北方,指挥长城防务。经过八十余年的修建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联、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历史上八达岭长城是护卫居庸关的门户,从八达岭长城至今天的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建有关城“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关沟”,而真正扼住关口的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势极为险要。

古人有“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如建领,如窥井”,“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可见当时居庸关只是一个关城,真正的长城是修建在八达岭。

八达岭山口的特殊地形,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这时修筑长城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

第一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亲征……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詹天佑在八达岭主持修筑中国自力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孙中山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等,为今天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的历史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写长城的作文350字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暑假,我终于当上了真正的“好汉”,因为,我爬上了长城

那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出发了。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 我们来到了长城脚下,一座座黑压压的大山,展现在我面前。长城脚下非常的冷,冻得我直打哆嗦,我们一直等到七点半,才坐索道登上了长城。我们在索道上,看到了长城的全貌,长城像一条巨龙卧在山脉之中,蜿蜒盘旋。

我们坐着索道直接上到了长城的最高峰。我终于来到了长城, 我激动的跳了起来,长城真是雄伟壮观呀!长城的城墙和地面都是用大石头砌成的。城墙上瞭望台和射击口,听爸爸说,这是古代打仗用的。

我们从最高峰向下走,走了大概十分钟,我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坐在地上只喘粗气。我想:古代的劳动人民靠着双手,把石头一步一步地运上来砌成长城,他们太不容易了,他们太伟大了。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希望你们也来爬爬长城,感受长城的雄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长城作文350字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去了一个中外闻名的地方——长城。长城位于中国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

一大早我们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来到长城脚下,抬头望,哇!长城高入云端。这里有许多来游玩的人,就连外国人也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我们先坐缆车来到半山腰,紧接着就要爬石级了,没想到这里更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沿途敌楼密集,两侧有垛口。有人在垛口上悠然自得地坐着。要是跌下来怎么办呢?我着实替他捏了一把汗。才爬了一个半小时我就有些累了,不过即便如此,我也一定要登上长城!

好不容易登上了长城,我感觉风有些大,真是高处不胜寒啊!远远望去,长城好似一条巨龙,绵延起伏于我们祖国辽阔的土地上。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凝聚着他们的血汗与智慧,我们以它为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长城的游记作文600字左右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天边的晚霞映红了整个天空,远山绵延的长城已化为一条黑色的巨龙。隐约看到,烽火台上似有狼烟升起?只是,再无诸侯率兵赶到……

迎着晚霞,我缓缓走下长城,是该结束旅程了。扶着墙垛,迈下一级级台阶。眼前宽阔的墙体,曾经能五马并驾,墙头的缺口,见证了古时一次次的战争。高大的墙体上,虽写满了沧桑,但那绵延山巅的雄伟不减当年。我走在下长城的路上,每一步都是那么沉重,那么不舍。是时候告别了,保护了一代代中华民族的长城。

想起秦始皇一道圣旨,全国无数农民来到这里,用汗水与鲜血筑起一代帝王的统治梦想。这伟大的建筑,世界上的奇迹,又岂是孟姜女所能哭倒的呢?雄伟的万里长城在生灵涂炭的秦帝国边疆上矗立起来了,尽管背负了无数骂名,甚至付出秦帝国轰然倒塌的代价,但这万里长城,秦始皇的壮举,却从此保护了一代代的中华人民,长城,成为北方外族进入中原的强大屏障。那是长城辉煌的时刻。

石头做的长城,抵不住八国联军的铁枪钢炮。长城,不再是那个能守护家园的强大屏障了,他只能阻碍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为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提供帮助。长城错了吗?没有,只是,长城已老。

长城老了,干不来守边御敌的事了,曾经辉煌的长城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一代代中华民族的精英在长城的保护下觉醒了,起来了。长城,这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完成了他的使命。

别了长城,中华民族经历了历史的波澜挺过来了,崛起了。长城的精神融入了亿万人民的心中,用血与肉筑成的新长城在华夏大地站起来了。长城,您老可以安心了吧?

我数着最后几级台阶,再回望一眼长城,长城,依旧盘旋在远山之巅,依旧那么庄严雄伟。长城在夕阳中,笑了。

告别了,保护中华民族的长城;告别了,书写辉煌历史的长城;告别了,如巨龙般雄伟壮丽的长城!再望长城,长城在崇山峻岭中向我们微笑,那么平和,那么安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长城风姿作文400字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终于目睹到了长城的风姿

坐了两三个小时的车后,我们已经置身于巍峨的长城脚下了。长城在群山中蜿蜒起伏,此时我看到的景色,简直不敢让人相信。我赞叹不已。看着这弯弯曲曲的长城后,我知道脚下有许多路要走,但我今天为了能一览这大好河山,我拼了。

长城像一条崇山峻岭伏卧的巨龙,时隐时现,还没到长城的最高点,我就已欣赏到长城的雄伟壮观。

我们终于登上了长城的最高点。我看到长城像镶嵌在青翠树林里的一条项链,站在长城的最高点,我一览脚下的大好河山,长城与蓝天相互连接起来,我看见更加气势磅礴。

望着这万里长城,我仿佛看到当年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那一双双勤劳的双手正在修建着万里长城,这是智慧加劳动加血汗从而得到的美好结果。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世界奇迹,是中华民族古老历史的象征。

我爱北京,我爱长城,但我更爱那些修建万里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游览长城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期间,妈妈带我去了北京,游览了历史悠久的长城

长城建在连绵起伏的八在达岭上,好像一条长龙,长城的城墙非常厚,也非常高,长更是不可比喻,有五万多公里。因此它才被人们称为万里长城。如果把修建长城的砖石、土方筑一道一米厚、五米高的大墙,这道墙可以环绕地球一周有余。

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时期建造的。我想呀想,真不知道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先进工具的情况下,是怎样完成这个巨大的建筑工程的?居然坐在宇宙飞船上都能看见,真是个奇迹!

当我们爬到八达岭的顶峰时,已经是汗流浃背,气喘喘吁吁。但当我一眼看见“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七个大字时,我兴奋极了:“我登上长城了!”我站在八达岭的顶峰上,放眼望去,长城就像一条巨龙盘旋在绵延起伏的云岭上,游客们上上下下,熙熙攘攘。有白皮肤的、黑皮肤的、黄皮肤的,人们争相拍照留念。再往下看,就像是一条巨龙在蜿蜒蠕动着。长城脚下长满了花草树木,小鸟在林间飞来飞去,蝴蝶在花间飞舞,不时地与游客们抢镜头……简直让我目不假接。这情景让我想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长城的作文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长城是我早已向往的旅游胜地。去年暑假里,我如愿以偿饱览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长城风光。八达岭蜿蜒在北京西郊。远望连绵起伏,近看山岭陡峭,而长城就盘旋在其山梁上,就像腾飞的龙。爸爸告诉我:"这是古代秦朝为了防御匈奴入侵,劳动人民肩挑手扛,用砖堆砌而成的。"来长城观光的人真多啊。我们加入攀登长城的人流中,一边努力往上登,一边观赏长城两边的景色。站在长城上往下看,一辆辆桥车如甲虫,一个个行人如蚂蚁;往上仰望,蓝天白云漂动,烽火台傲然挺立;看长城内外,山岭纵横,郁郁葱葱。我们心情都很激动,兴奋地登上了八达岭长城的最高处的烽火台。烽火台是一个四四方方的高台,是古时用来点燃烟火快速传递消息的。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如今终于领略了长城的雄伟与壮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观看禁毒图片展览有感800字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全校学生观看禁毒宣传图片展览。看后,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思绪万千。

这次展览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既有图片又有录像。整个展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什么是毒品,二是毒品的危害,三是青少年如何拒绝毒品,看后使我感触很多,获益匪浅。观看中使我最难忘的是录像中吸毒者被毒品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场面,让我揪心。他们——吸毒的人,只因为一时的无知和冲动,就向那万恶之源——毒品迈出了可怕的第一步,这一步将自己跟死亡和黑暗拉得那么近,而跟亲人和光明离得那么远,从此,走上了不归之路。

看图片,联系我身边的事,一点也不假。我的邻居老张的儿子抵不住诱惑尝试了毒品,结果染上了毒瘾,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瘾君子”。为了筹备毒资,他整天向父母要钱,父母稍有不从,便举刀威胁,“榨干”了父母日积月累的血汗钱,又千方白计去偷窃,从此,掉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从现实生活我又想起了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鸦片战争,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英国,把大量的鸦片输入中国,毒害中国人民。1835年,中国有200多万人吸食鸦片,害得无数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堂堂大中国被人称作“东亚病夫”,“华人与狗不得进内”等奇耻大辱历历在目,这都是毒品的危害呀!

论古谈今,联系生活,毒品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身边,面对诱惑,我们不能置身其外。“对于这样的侵蚀,难道我们真的束手无策了吗?”我不禁这样问道。不,不是的,只要全社会行动起来,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净化社会环境,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我们就一定能够抵住他的诱惑,用坚强的意志力去战胜它,我们就一定能阻止它所带来的一切危害。

毒海无涯,回头有岸!有的路,我们永远不能走;有的错,我们永远不能犯。然而认清毒品的真面目并彻底与其划清界限,不仅需要禁毒知识,更加需要的是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的心理和高度的警觉自制,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只要大家和毒品斗争到底,生命就一定会更加美好光明。让我们永远记住: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国庆节爬长城记叙文350字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10月1日是祖国妈妈63岁的生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一定非常热闹,不能亲自体验一下多少有点遗憾。听说江阴华西村也有“长城”和“天安门”,是模仿北京的建造的,爸爸告诉我要去那里玩,可把我兴奋死了。

那天,我们一早就开车出发了。快到那里时,我远远地就看见“长城”在连绵起伏的山上,隐约还能看到“天安门”,好美!到那里时,正好有动物表演,我高兴地拉着妈妈跑过去。

表演结束后,我迫不及待地去爬山。我们抄近路,沿着那弯弯曲曲的山路往上爬,好不容易到了山顶,累得我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但一看到“天安门”,我就高兴得把劳累都忘记了。

真漂亮!红墙黄瓦的“天安门”城楼在一对刻着蟠龙花纹的汉白玉华表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雄伟壮丽。咦,怎么没有金水桥呀?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笑着说:“上去再仔细找找,到底有没有金水桥?”上了台阶,发现“天安门”城楼前果然有条河,河上横跨着五座汉白玉石桥,这就是“金水桥”。登上城楼向远处眺望,整个江阴的美景尽收眼底。城楼东西两边连着长城,我们往东走,一直走到“山海关”才下山。

国庆期间能登上“天安门”城楼、爬“长城”真好,虽然这不如北京的雄伟壮观,但在我的眼里已经很了不起了,它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描写长城的优秀作文300字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终于登上了向往已久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东西横贯的一道绵延起伏、气势雄伟、长达一万多里的墙,它是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

站在长城上远望,远处的长城就像一条巨龙,蜿蜒迂回在崇山峻岭之间。站在城墙上向下看,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那茂密的枝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好像一条巨大的绿毯披在了群山之上。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在城台与城台之间涌动着无数的穿着五彩衣服的游客,形成一条长长的彩带,仿佛在迎风飘动。

我们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向上攀登,不禁想到了古代的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是他们用血汗和智慧凝结成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爬到长城的烽火台,放眼望去,所有的叠山险峻尽收眼底,我不禁心肠澎湃,“好汉”的感觉油然而生。我终于体会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含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