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小猪扮大象(优秀20篇)

浏览

3248

作文

1000

寓言故事二:果断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有人拿桐木当柴烧,蔡邕经过炉旁,听见木裂之声,知道这块桐木是制造乐器的上等材料,就立即把没有烧完的半截木柴从火里抽出来,交给良工做琴。桐木的长度恰合琴身的需要,不过琴尾必须留下烧焦的痕迹。这张琴,就叫“焦尾琴”。这个故事教给我们的是当机立断。蔡邕如果稍稍迟疑片刻,让桐木多烧一会儿,剩下的长度就不够制琴之用了。琴尾的焦痕代表一位音律专家的果决。“果决”曾经为世界保全了许多美好的事物。

从这个角度看,人生原是一种不断的选择:种瓜还是种豆?取鱼还是取熊掌?有人为自己选择,有人为一家选择,有人为一群选择,负重责大任的人为一国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有后果,每一种后果都需要有人承担,果断的人能够毫不胆怯地负起这种责任来。游轮在海上航行,第一舱忽然进水,船长派两名水手入舱潜水勘察船底,人还没有回来,第一舱水已涨满,即将溢入第二舱,这时需要有一个人为全船作一选择,断然下令封闭第一舱的舱门,这人当然是船长。

果决的反面是因循。因循是积累问题,不加解决,日久“沉淀”成为潜在的危机。潜在的危机有一天表面化,那就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了。亚历山大大帝深明此理,有人请他解一团百年无人能解的死结,他是一剑劈开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寓言故事:孔雀兼职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有趣的寓言故事孔雀兼职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孔雀在国际舞蹈表演竞赛上获得了大奖,引起了极大轰动。回国后,《鸟国日报》杜鹃记者访问孔雀,发表了长篇访问记。《舞坛》杂志还派人协助孔雀写出了自传《我的道路》,在《舞坛》杂志显著位置刊出。

孔雀成了知名度很高的舞蹈艺术家,各个协会、学会和社会团体的会议通知、请柬、聘书,纷至沓来,推选孔雀担任领导职务或荣誉职务,而且都提出了不容推卸的理由。独舞研究会和民间舞蹈研究会推选孔雀担任副会长,因为它是著名独舞和民间舞蹈家;美化生活研究会和服装研究会,推选孔雀担任名誉理事,是因为它的服装精美绝伦;水文地质研究会聘请孔雀为顾问,是因为孔雀肯定熟悉孔雀河,且孔雀河在水文地质学上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有色金属研究学会聘请孔雀为名誉顾问,是因为孔雀石是提炼铜矿的重要原料;印度史研究学会聘请孔雀为名誉顾问,是因为孔雀肯定与孔雀工有瓜葛甚至有血缘关系,而研究印度史肯定是要研究孔雀王的……

孔雀兼任的各种社会职务多达三四十种,各种各样的理事会、年会、学术讨论会应接不暇,几乎天天都有。孔雀往返于各个会场之间,疲于奔命,再也没有时间练功,体型越来越胖,后来竟步履蹒跚,根本跳不成舞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寓言故事-小偷和他的母亲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小偷和他的母亲。小偷并非先天生就的,而是从一点一点小偷小摸行为积累发展成的。从孩子时代偷同学的写字板,到偷外衣,直到长大了偷更大的东西,一步步走向深渊,最后,当场落网,背绑双手,被人押送到刽子手那里去。小偷落网自是罪有应得,但寓言把着眼点放在应当担负惩戒任务的母亲身上。寓言中的母亲,当孩子偷写字板时,她不但不加责备,反而称赞一番,这是小偷步入深渊的催化剂,是酿成恶果的关键一步。当第二次偷了外衣时,母亲对他更加夸奖,这里的母亲,不仅没有尽到长辈的责任,简直可以算是一个教唆犯。儿子落网了,母亲捶胸痛哭,可法律绝非泪水可以改变的。当小偷一口咬掉了母亲的耳朵时,她反而责怪儿子不孝,这样的母亲,可谓糊涂之至了。小偷咬母亲的耳朵,是临死前的一种特殊报复心理的反映,但其中也不无醒悟的成分。然而,令人尤为震惊的是,在儿子被处死时,母亲仍然执迷不悟,仍然不明白是自己亲手将亲生儿子推上断头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鹦鹅寓言故事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在秘鲁,有一个人教鹦鹉讲话。教他说:“你是谁?离开这!”

这个秘鲁人一时大意,鹦鹉逃跑了,鹦鹉躲在附近的一个山洞里。

有一位老实人,他是西班牙阿拉瓦省人。他要进城办事,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他来到山洞。这个人贪杯,多喝点酒,腾云驾雾一般,离开了大路和小路,走进这个洞府。

天色已晚,他掏出香肠,津津有味地大吃大嚼,又找个地方躺下睡了。不一会儿,他突然惊醒,一种十分古怪的声音赶走了他的甜梦,这声音问:“你是谁?”

躺在洞里的人回答:

“是我,鲁卡斯·依戛力高利西,我是从西班牙来的,做亚麻布生意。我想,您这个地方不能随便住吧?”

回答他的是:“快走开!”

这声音十分粗暴。

“天一亮,我就走。”老实人可怜巴巴地说。

不过,那声一个劲地叫:

“快走开、走开,走开!”

“对我这样不客气,毫无疑问,你是个野蛮的家伙,我就在你的肚子里留宿,你把我撕碎,吃了吧!”

只有无畏胆大的人才敢向刽子手这样讲话,其实,他只是面对一只看不见的鹦鹉。

后来,这个人十分生气地离开了山洞。

好心的读者,让我们接着读下一篇寓言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三年级寓言故事狼的陷阱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一只躲在一个山洞里,等待着猎物的到来,但是,好长时间过去了,也未见猎物的踪影。狼想,这一定是陷阱布置得缺少诱惑力,于是,狼采集了一些鲜嫩的青草,沿路撒着,一直延伸到洞里。

狼继续隐藏在洞口等待着猎物,果然一只山羊吃着草走了过来,钻进了洞里。狼大喜,扑上前去,将洞封住,山羊情急下向洞的深处跑去,最后竟然从后面的一个小洞逃走了。

狼十分懊丧,它将洞内所有的出口巡视一番后又全部堵住,然后又躲在洞口等待猎物。一会儿,传来了一阵脚步声,一群持枪的猎人蜂拥而入,因洞内所有的出口全被堵住,狼束手就擒。

世上的陷井起初都是给别人设的,后来却往往陷了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经典童话故事乌鸦寓言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你不愿成为可笑的东西,你就应该谨守你从而出生的门第。平民百姓与权贵结不成亲,如果你天生是个矮子,就别往高个儿队里挤,应该经常把你的身高牢记:

一只乌鸦在自己的尾巴上插上孔雀毛,它骄傲地跟孔雀们一起散步,它想,它的亲人,还有从前的朋友,大家看见它都会当作奇迹,它要成为全体孔雀的姐妹,它的时机已经来临,它要成为天后尤诺宫廷里的点缀。可是乌鸦的自高自大究竟得到什么结果?它被众孔雀团团围住拔掉羽毛。当它从孔雀群里逃出来的时候,几乎完全变了样,且不要说别种鸟的羽毛,它自己身上的羽毛也所剩不多。它回到自己的一伙里去。但是它们完全不认识这只被拔掉羽毛的乌鸦。它们索性把乌鸦的羽毛都拔光。乌鸦的异想天开只落得如此下场,它既离开了乌鸦群,也没有成为孔雀的一员。

我要再讲一个故事来解释这则寓言

商人的女儿马特辽娜忽然异想天开,她要嫁给有名望人家,出资五十万作她的陪嫁。马特辽娜终于嫁给男爵少爷,结果怎么样?新的亲族都来找她的碴儿,责备她是一个市侩的女儿,原来的亲族却责骂她趋炎附势,我们的马特辽娜既没有变成孔雀,也没有成为乌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2027 字

+ 加入清单

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后,在返回长安途中,路经沛县。南北征杀十余年,头一次回到故乡,重见故乡父老兄弟,真是无限的感慨。这一天,高祖在沛宫摆宴,款待乡亲父老,把酒临风,喜气洋洋。正当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吵嚷,高祖好生奇怪,忙放下酒杯问道:“门外为何如此吵嚷?”高祖话音一落,县令一旁“刷”地站起,伸过头去往外侧耳一听,才慢慢安下心来,转身跪在地下向高祖叩头道:“皇爷恕罪。今早卑职来拜皇爷,遇一乡民拦路喊冤,状告本城店主霸鹅。因奉皇诏,卑职不敢耽搁,……不想他们闹了上来,使皇爷受惊,卑职罪该万死,罪该万死!”高祖听后沉思起来,他听说这个县令昏庸无能,靠着做郡守的岳父才得以重用,今天我何不亲眼看看这位县令的本领!高祖暗暗拿定主意,连忙吩咐:“官清民安,民事为大,尊县不妨即速审理!”没等县令回答,高祖就已离开桌案,向大家拱手招呼道:“此处为堂,我等暂且一避!”

县令一听,吓出一身冷汗,心中连连叫苦。你想,一个小小的县令,能有多大的胆量敢在皇帝面前审案?何况这样的一个无能之辈!县令不敢推托,只好硬着头皮擂鼓升堂。那乡民被差役带到堂前跪下,哭诉道:“……二十只鹅为小民所养,指望卖鹅来购买农具开垦荒地,养家糊口。昨晚下店,不料店主霸鹅,反诬小民刁赖……求老爷为民作主哇!”

县令听罢,装模作样,手指店主大喝一声:“店家,你平白无故霸鹅,该当何罪!”谁知那店主没有害怕,听到喝声就扑通跪在地下,连忙分辩:“老爷容禀:小店家闻高祖皇爷将要返乡驾临,久备鹅二十只,孝敬老爷以备皇爷受用,不料这乡野流贼,仗着如今皇爷法宽,爱民如子,就胆大包天,来得我店,见鹅起意,生下这谋鹅的歹毒之心……求青天老爷明镜!”县令听完,觉得店家说的也有理,心想,这可怎么了结呀……随后眼珠一转:咳,村夫流民,判轻判重谅他也不敢怎样,再说,本县若连一个村民也治不了,在皇爷面前,不是显得大大的无能了么,想到这里,忙吩咐两边:“野夫民贼,骚扰本县——给我拿下,重责四十,收入南牢,听候发落!”

那乡民毫无惧色,连声高喊冤枉,被差役强行架出。

其中的破绽,高祖爷早就看得一清二楚,心想:天下要有这样一批“青天”,将要造成多少冤狱啊,俺这汉室江山,要不了多久就会败在这批人手里……高祖忍着怒气走进大堂,冷冷地问:“青天大人,此案可理清断明了?”

县令一听高祖这口气,知道不妙,吓得浑身发抖。停了一会儿,高祖又问:“此案审理得如何了?”县令猜不透高祖的意思,吓得面色如土,哪里还敢哼一声,急忙跪在地下,连连叩头。高祖抬头环视一周,微微一笑道:“诸位父老兄弟,县令大人不作回复,想必案子没有结果!既然如此,店主岂能逍遥?”说着又向众人摊开两手,轻轻说道:“战场识良将,治世出英才。你们,谁能——”大家心里都很明白,皇爷想招贤理案呀!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哪个敢站出来冒这个大险呀,众人只是你瞅我瞧,谁也不吭一声。

这时,角落里一个身体瘦弱、双目炯炯的人一声高呼,双膝跪在案下道:“皇爷万岁,万万岁,恕小民无罪,俺愿一试!”

刘邦闻言大喜,忙离座向前双手搀起。大家一见此人,不免一惊:“这不是书生李良吗?”李良直起身,对高祖说:“要将两家唤回,当面说清;并速将白鹅送上,俺要审鹅,鹅供为证!”“审鹅?”众人大吃一惊,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是审鹅!二十只全审——请备二十管笔,二十块帛,要鹅一一招供!”李良说得如此平平静静,连高祖也暗暗吃惊,不禁疑虑重重:此人莫不是疯魔中邪,天下哪有审鹅一说,鹅岂能写字招供?李良依然不慌不忙,转身对高祖躬身一礼,说道:“请皇爷万岁明天审察!”

第二天,李良开堂审鹅。高祖上坐,店主和乡民跪在堂下,沛城众位父老兄弟列坐两旁,门外还有不少人等候着观看稀奇。李良不急不躁,安如泰山。看看大家等得有点儿不耐烦了,便回头高声吩咐:“将二十只鹅的招供呈来!”

话没落音,二十个差役一人捧着一块帛,从后堂急急走上来。这时,大家的双眼瞪得象一对对铜铃,目光“唰”地一下落在帛上,仔仔细细地瞧呀瞅呀,可是,帛上除了鹅屎外,别的什么也没有,更没有什么“招供”!许多人由失望变得紧张起来,个个都在为李良担心啊。

这时,李良站起来,对着布帛看了一会儿,忽的,他皱起了眉头,一声猛喝:“店家!如今真象大白,你开黑店,霸占民鹅,二十只鹅已将实情供出,铁证如山,你还有何话说!”店家自知理亏,吓得两腿筛糠,瘫倒在地,最后只得点头认罪。李良呼叫左右差役,把店家拿下。又转脸对惊呆了的乡民说:“老乡,现在物归原主,把你的二十只鹅赶走吧,换回农具,多开荒地,好生过日子……”

李良见众人还愣在那里,不知究竟,就指着帛微笑着说:“城里人养鹅,鹅吃的是粮食,屙的是黄屎;乡下人养鹅,鹅吃的是青草呀,你们看,这块块帛上,不都是青青绿绿的吗?”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这时,只见高祖伸手拉住李良,连声赞道:“好,好!你这才称得上是沛县的青天!”从此,让李良任沛县县令。

李良治沛多年,百姓安居乐业。刘邦选贤的佳话,一直流传到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蜜蜂的尾针儿童寓言故事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上帝创造蜜蜂的时候,为了使蜜蜂拥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就特意为它设计了一根尾针。当它受到威胁的时候,就可以用尾针来反击对手。有了尾针,蜜蜂感到非常得意。它想,有了这样神奇的武器,我就不怕别的动物欺负了。于是飘飘然起来。

有一次,蜜蜂在树上的花蕊中采蜜,正巧松鼠从附近经过。蜜蜂非常生气,它觉得松鼠打扰了自己的工作。于是,它就狠狠地蜇了松鼠一下。松鼠痛得哎哟一声,赶紧跑开了。蜜蜂感到很得意。心想,自己的尾针竟然有这样大的威力,感谢上帝赐予自己这样好的武器。

一天,当蜜蜂飞回自己巢穴时,发现巢穴的不远处躺着一只狗。蜜蜂想,可恶的家伙,是不是想偷蜜吃。于是,它猛地蜇了狗的鼻子。狗痛得汪汪叫着,十分狼狈地跑开了。取得了两次胜利后,蜜蜂感到心里爽极了。它想,原来自己有这样大的本事呀,太神气了。

蜜蜂越来越感到自己了不起。它每隔一段时间,就找一个机会,找一个倒霉的动物,蜇它一下,证实一下自己的本领和威力。不断有动物被蜜蜂蜇了,痛得不得了。大家都十分害怕蜜蜂,见了它,都躲得远远的。

这天,它看到野猪躺在地上睡大觉。它觉得野猪长得那么丑陋,又那样贪睡,应该惩罚它一下才是。于是,它飞上前去猛地蜇了野猪一下。不料,野猪并没有什么反应。而蜜蜂的尾针好像钉在野猪身上一样。蜜蜂很生气,于是它使劲地将尾针往外一拔,结果尾针脱离了蜜蜂身体,留在野猪身上了。

蜜蜂痛苦极了。它拼命地飞回了巢穴。此时,它已生命垂危。它知道,对于蜜蜂而言,失去了尾针,就等于失去生命。因为没有尾针的蜜蜂是不能存活的。

蜂王看着身受重创的蜜蜂,十分惋惜地说:“当你伤害了别人的时候,也就伤害了自己。当你不顾及别人生命的时候,你的生命也就受到了威胁。这是上帝的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寓言故事及寓意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一只蜘蛛和三个人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必须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寓意: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寓言故事作文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一只黄鹂被猎人捕捉到了,放在精美的鸟笼里。

晴朗的早晨,鸟笼突然对黄鹂说:“你这一大早就练你的嗓子有什么用?只有我一个人听,根本就没有人欣赏你,看看你这小小的身板永远也逃不出我的身体,你练了也不会有人欣赏的,没事儿还是歇歇吧。”

小鸟气愤地说:“我一定会从你的身体里出去的,飞上蓝天去寻找我的伙伴。”从那以后,黄鹂除了清晨练自己的嗓音以外,剩下的时间都用来啄鸟笼。鸟笼大笑:”就你那点小力气儿,还是省省吧!我可是上等木材制作而成的,你是永远啄不坏我的。“

黄鹂笑了笑,黄鹂知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终究有一天它会达成所愿的。

就这样黄鹂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把鸟笼给啄断了。黄鹂飞上蓝天大声地对鸟笼说:“在我每天不懈的努力下,终于打败了你,我自由了,我自由了!可以去找我的伙伴了。”鸟笼无话可说。

不要小瞧任何人,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寓言故事:一个鬼赌的故事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靠山屯的吴二嗜赌成性,每到年底分红的时候他都要出去赌几把,结果,吴二输得家徒四壁,老婆出门,连条完整的裤子都没有。

又到年底,生产队开始分红了。从早到晚,吴二的媳妇一直眼吧吧地盼着丈夫能拿钱回来,自己也好添件新衣服。

可是,太阳都掉进山沟儿了,丈夫却连个影子都没有。

知道丈夫又是去赌了,吴二的媳妇再也支撑不住了,抽下腰带,把自己悬在了房梁上。

媳妇上吊的时候,吴二却正在赌钱的兴头上。

今天,吴二的手气特别的好,四个人围着一付牌,吴二是想啥来啥,随心所欲,天牌、地牌、王爷、皇上。

偶尔放一放水,那也是吴二故意配成"误龙"的。

整整一夜,吴二把分红领的那点零碎儿钱找给了别人,可赢来的大票却把自己所有的口袋都塞得满满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赢了很多钱的吴二乐颠颠地往家赶,路上,吴二想,这回赢钱了,给媳妇买几件新衣服,房子也再修一修,好日子开始了,看媳妇还能说个啥?

到家了,却发现家里来了很多人,而媳妇桂花却直直地躺在门板上。

"唉呀!桂花呀,你怎么想不开呢?看我给你赢来这么多钱,你怎么竟然无福享受了呢?"

扑在媳妇身上,吴二抻手去掏兜里的钱,可是,吴二抓出来的却是一把把死人用的纸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

全文共 642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成语是人类智慧与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与结晶。而成语故事是陪伴我们成长的朋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1:哀鸿遍野

解释: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

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

原诗中“哀呜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的)”。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2:安如泰山

解释:安稳的像泰山一样。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3:安然无恙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4:安步当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

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 正以自虞。”

释义 表示慢慢地走,当作坐车

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进宫来。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 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 “颜蜀,走过来!” 不料颜蜀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蜀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 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 怎么行呢?” 颜蜀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 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 玉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蜀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蜀神色自若他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 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 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 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 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蜀,过来! 颜蜀,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本)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大 卑鄙了!” 颜蜀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 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 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

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 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 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 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 个个会衣着华丽。” 颜蜀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 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 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 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 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 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 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蜀。” 颜蜀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5:爱屋及乌

解释: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zuo“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6: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公元357年,苻坚称大秦天王,灭前燕、前凉及代国,最终统一北方。在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王朝。东晋占有今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这样,形成了秦晋南北对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五月,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意攻取东晋。八月,苻坚率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余骑;前后千里,旌鼓相望,直逼东晋。苻坚骄狂地说,以此强兵百万,“投鞭可以断流”,何愁东晋不灭?晋武帝则采纳了谢安、桓冲等人的主张,坚决抵抗。他派将军谢石、谢玄等率兵八万沿淮河西进,以拒秦军;又派将军胡彬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

同年十日十八日,秦军前锋攻占寿阳。胡彬所部水军走到半路,得知寿阳失守,退守硖石(在寿县西北二十五里〕。秦军为了阻挡晋军主力西进,又派兵五万进至洛涧(今安徽怀远县以南之洛水),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胡彬因困守硖石,粮食用尽,处境十分艰难,写信要求谢石增援。不料胡彬的信被秦军进获。苻坚认为晋军兵力很少,粮食十分困难,应该抓紧进攻,遂把主力留在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境),带了八千骑兵赶到寿阳。苻坚先派尚书朱序到晋军劝降。朱序原来是东晋防守襄阳的将领,襄阳失守时被俘。朱序到晋军以后,不仅没有劝降,反而透露了秦军情况,并且建议说,如果秦兵百万全部到达,晋军难以抵抗,应趁它还没有到齐,迅速出击,打击它的前锋,大军就会溃散。

晋军将领谢石、谢玄听从了朱序的建议,于十一月派刘牢之率精兵五千进攻洛涧。刘牢之分兵一部到秦军侧后,断敌退路,亲自率兵强渡洛涧,夜袭秦军大营。秦军抵挡不住。主将梁成战死,五万秦兵大溃,抢渡淮水,淹死一万五千余人。洛涧的胜利,鼓舞了晋军的士气。晋军乘胜追击,一举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苻坚登上寿阳城头,望见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心中暗暗吃惊。又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不由连连感叹:“此亦劲敌涧谓弱也”。

洛涧失利后,秦军沿着淝水西岸布阵,阻止晋军反攻。晋军将领谢玄派人对苻坚的弟弟苻融说;如果你把军队稍向后撤,让出一块地方,使晋军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秦军诸将都认为不能让晋军渡河,但符坚却说: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晋军兵马渡河至一半时突然袭击,再用铁骑数十万攻击,一定可以取胜。于是苻融指挥秦军后撤。秦军本来内部不稳,这一撤,秦军以为前锋被打败了,顿时大乱,一溃千里,不可遏止。晋军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展开猛烈攻击。符坚中流箭,临阵斩苻融。晋军乘势迫击,秦军人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其他军众弃甲,昼夜溃退,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东晋追兵,草行露宿,饥寒交迫,死去十分之七八。及至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7:竭泽而渔

春秋时期,晋国为了援助宋国,和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打了一仗。当时,论实力楚国占着明显的优势。晋文公见楚军来势汹汹,就问他的舅舅狐偃说:“楚兵多,我兵少,这一仗该怎样打才能取胜呢?”狐偃回答说:“我听说善于打仗的人,不厌欺诈。你就用欺诈的办法对付楚军好了。”

晋文公又去征求另一个大臣雍季,并把狐偃的话也告诉了他。雍季不大赞成这样做,就打了个比喻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意思是说: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鱼,哪还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没鱼可捉了;把山上的树林烧光了再去打猎,哪还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将会没有野兽可打了。欺诈的办法虽然可以偶尔用一下,但以后就不能再用,这不是长远之计啊!

当时也想不出更好地制胜楚军的办法的情况下,晋文公还是采用了狐偃的计谋,假借遵守自己流亡时向楚庄王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之名,连续三次后撤,以避其锋芒,为自己选择了有利的时机和歼敌的地形;而楚军呢,见晋军一退再退,误以为晋文公胆怯,不敢与之交战,就紧逼不舍,结果被晋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这场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终以楚国的失败,其领兵大将成得臣被迫自杀而告结束。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出“竭泽而渔”的成语。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8:箪食壶浆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子之,然而,将军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气,想杀掉子之。于是,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个时候,齐国军队趁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齐宣王非常得意,想借这个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便对孟子说:“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领燕国。

我想,燕国并不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你认为怎么样呢?”

孟子听完齐宣王的一番话,说:“占领不占领燕国,要看燕国老百姓是否欢迎我们。如果他们欢迎我们,那么可以占领。古人也有这么做的。比如武王灭商就是如此。如果燕国老百姓不欢迎我们,就坚决不能占领。古人也有这样做的。比如文王不灭商就是这道理。

现在,燕国老百姓用箪盛着吃的,用壶装着喝的,来欢迎齐国的军队,这还能有别的原因吗?无非是想结束原先那种水深火热的沉重生活。如果您占领了燕国,使水更深,火更热,老百姓就会避开这更为痛苦的日子,离您远远的,那么即使您占领了燕国,统治时间也不会太长的。”

“箪食壶浆”即从孟子的言辞中引申而来。此外,还引申出成语“水深火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寓言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在山顶上,狼吃了一只羊,恰好是狐狸看到了,就扯开嗓子喊道。

它本来要喊的是:“羊被狼吃了!”但发生了多次口误,喊成了:“狼被羊吃了!”

风把狐狸的话吹遍了森林。

羊群听到喊声,精神大振。他们说:“我不知道谁给了我们同胞羊掉空气中的,争了光,看来狼并不可怕我们还等什么为急于找到一个狼算总账!”

羊群潮水般地向狼发起了网络攻击。

与此同时,狼群听到狐狸的叫声,他们一起愣住了:“这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那就太可怕了!如果没有,狐狸为什么这么肯定?

正当他们六神无主,大量的牧羊狗的红了眼的狼面前冲去。狼惊慌失措,跑了逃离。

山林中奇特的游戏可以很快我们结束了,羊和狼后来也都知道了一个真相。它们进行分别谈了学生自己的感想。

羊说:“胜利的消息无疑会鼓舞斗志,即使不准确。”否则,我们怎么能攻击狼并获胜呢?

沃尔夫说:“我们过于相信自己的耳朵,否则,我们怎么会遭此屈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励志寓言故事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齐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我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但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齐,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

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最后飞了起来!

启示:磨练召唤成功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大象聘猫的寓言故事

全文共 1152 字

+ 加入清单

大象新办了一家饲养场。为了防止老鼠骚扰,大象贴出广告要聘请一只能干的捉老鼠。

来应聘的猫很多,都快把大象家的门挤破了。选哪一只呢?每只猫都很能干,它们期待的目光把大象的眼睛都刺疼了。

正在大象犹豫不决时,一只花猫挤在了大象面前,只见它从皮包了掏出一张张花花绿绿的获奖证书,全都是它在钓鱼、歌咏、滚绣球等比赛中获得的。

大象一见花猫有这么多获奖证书,不禁 喜出望外,他想:这真是一只难得的、多才多艺的好猫啊!

大象十分高兴地拍了拍花猫的肩膀,高兴地说:“好吧,就录取你了”。

开始的时候,花猫非常勤奋,一天到晚 忙个不停,到处寻找老鼠的踪迹。但由于大象是新开办的饲养场,没有多少老鼠,渐渐地,花猫变得懒洋洋的,整天把时间花在唱歌、钓鱼、滚绣球方面。

慢慢地,老鼠多了起来。

这时候,花猫的捉鼠技能已变得生疏了,碰到老鼠竟然一只也捉不住。

大象看到到处都是老鼠,就责备花猫说:“怎么搞的?饲养场的老鼠这么多!”

花猫还有些不服气:“我一天到晚可没闲着呀!”

大象更生气了:“你说你没闲着,可你捉的老鼠在哪儿呢?”

“捉老鼠?”花猫鼻子轻蔑地哼了一声,“那不过是普通的猫就会玩的把戏,你让我这只才华出众的猫去干,这不是大材小用吗?”

“如果不能捉老鼠,即使你的才华再超群,对我又有何用呢?我真后悔怎么会被你的一张张证书弄花了眼,而偏偏没有想到你不能胜任捉鼠这项工作。”大象回答 说。

这时候,大象非常后悔,不该被花 猫的一张张的奖励证书搞花了眼。他毅然辞退了花猫。而花猫呢,却趾高气扬地走出了饲养场,他还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普通的猫。

从这以后,就没有一家饲养场愿意 聘请他这只“不平凡”的花猫了。

启示:

无论您是一名用人者,还是一名应聘者,相信都能从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大象因为没有根据岗位的关键职责及任职人的胜任能力来选聘员工;没有对聘进的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考核、约束与激励,没有设计丰富多样的工作以做到“事业留人”,致使一位原本可能比较优秀的花猫先生逐渐变成一位目空一切,浮夸、高傲的花猫。而花猫呢,由于不能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自己,不能理智地审视、反省自己的工作状态,结果让闲适的工作养 成了自己游手好闲的习性,生疏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成为人见人烦的、不愿聘用的猫,做了一只可悲的在温水锅里被煮死的青蛙。

8月毕业季,上万的大学生要走出校园寻找自己在社会上的落脚点,用人者应该事先设置好岗位职责及胜任力模型,招聘过程中可使用一些人才测评工具,比如:人岗匹配度测验、情商测验、认知能力测验等,真正做到人与岗位匹配,出现例子中的情况,对“大象”和“猫”都没有好处。

当然应聘者在投简历时 也要为自身着想,真正地为自己喜欢的职业投上一份简历,这样不仅能帮助自己快速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帮助自己在工作中快速成长,也为用人者承担一份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代名人王羲之的小故事

全文共 1680 字

+ 加入清单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 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

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吃饺子

一天,王羲之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尤其是门旁的那两幅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写匾?又一琢磨: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好家伙!这里到底是什么人的买卖,竟能如此夸口?走近一瞧,见铺内有口开水大锅,设在一道矮墙旁边。包好的白面饺子,

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飞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大锅。一锅下满,不用招呼,小鸟就停飞了。等到这锅饺子煮好,捞完,小鸟又排队一样飞来,准确无误。

王羲之十分惊奇,就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一大碗饺子,然后坐下。这时他才发现,饺子个个玲珑精巧,好象浮水嬉戏的鸭儿,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慢慢地送到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顿时,清香扑鼻,鲜美满口。不知不觉间,把那一大碗饺子,全吞到了肚里。

一顿饱餐之后,王羲之对自己说:这鸭儿饺子果然不错!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字写得太差,与这美味饺子实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他们另写一副对联,也不辜负我来此一场想到这里,他便问店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计用手指着矮墙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墙后。王羲之绕过矮墙,见一白发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个人擀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眼即成,动作麻利极了。更令人惊奇的是,包完之后,白发老太婆便随手将饺子向矮墙那边抛去,鸭儿饺子便一个一个依次越墙而过。

老人的高超技艺,使王羲之惊叹不止。他赶忙上前问道:老人家,象您这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人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听了这话,王羲之沉默了一会,好象在品尝这句话的滋味。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的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

老人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请,只是不好请啊!有的人写字刚有了点名气,就眼睛向上,哪里肯为我们老百姓写字。其实,照我看,他们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这扔饺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听了,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羞愧难当。于是,他特意写了一副对联,恭恭敬敬地送给了这位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寓言故事:扁鹊施换心术

全文共 2554 字

+ 加入清单

扁鹊施换心术

鲁国的公扈、赵国的齐婴两人生病之后,一道去请神医扁鹊为其诊治。在扁鹊的精心调理之下,他俩的病没用多少时间就痊愈了。可是,扁鹊却对公扈和齐婴说:“你们俩以往所求治的病,都是病邪从体外侵入到体内的五脏六腑所致,因此只需用药物和针灸治疗便能解决问题。这几天我发现你们身上还潜伏着一种病,那是从娘胎里带出来,并随同你们身体的发育而一道生长的。这种病很危险,我愿意再给你们治一下,怎么样?”

公扈和齐婴回答道:“我们想听听这种病有些什么症状,然后再作决定。”

于是,扁鹊先对公扈说:“你有远大的抱负,又善于思考问题,遇事能有很多的办法,但遗憾的是气质较为柔弱,在关键时刻往往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坐失良机。”接着,他又转向齐婴:“那么你呢?则正好与公扈相反。你对未来缺乏长远的打算,思想比较简单,然而气质却很刚强,为人处事少用心计,却喜欢独断专行。”最后,扁鹊对他俩说:“现在如果让我将你们的心来个互换,你们就都可以变得完美无缺了。”

公扈和齐婴听了扁鹊的分析之后,都愿意接受换心手术。于是,扁鹊让他们二人分别喝下一种麻醉药酒,致使昏迷三天不醒。在这其间,扁鹊便将二人的胸腔打开,取出心来,交换安放。手术完毕之后,又在伤口处敷上神药,等他们苏醒转来后,仍如术前一样健康强壮。他们一同辞谢了扁鹊之后,就各自回家了。

可是,由于心已互换,结果公扈就回到了齐婴的家,而齐婴则回到了公扈的家。这两家的老婆孩子都不认识回家的人,于是都发生了争吵。公扈、齐婴无法可想,只好请扁鹊出面解释。扁鹊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这两家人,这样才使争吵得以平息。

这则寓言故事是借用神医扁鹊的名义,用换心术来打比方,说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一个人只要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他就会逐渐趋向完美。

粤人成仙

粤地有个人,素来笃信神仙。他一天到晚朝思暮想的,就是修成正果,成仙升天,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可是要想成仙,有什么门道呢?粤人想不出好办法,很是苦恼。他想,成仙的人是少得很,但我这样诚心,老天怎么还不选中我呢?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粤人偶然从一本书中得知,有一种仙草,名叫灵芝,长得像蘑菇,颜色美丽,吃了它就可以成仙。粤人高兴极了,就天天不辞劳苦地上山去四处搜寻,希望能在那多得数不清的植物中发现灵芝仙草。

终于有一天,粤人照例上山寻找灵芝,翻山越岭,疲惫不堪。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他忽然看到不远处的一个烂树桩上生着一个大蘑菇,这蘑菇有箱子那么大,叶子有九层,颜色就像金子一样光彩四射。“呀,这就是灵芝吧,没想到真让我得到了,看来我是和神仙有缘哪!”粤人忘了疲劳,三步并作两步奔过去把蘑菇采了下来带回家去。这蘑菇其实并不是什么灵芝,只是山中常见的毒蘑菇,可粤人一心只想成仙,连这点常识都忘了。

回到家里,粤人郑重地对妻子说:“快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神奇的灵芝了,吃了它就可以成仙。我听说成仙一定要有缘份,老天是不肯随便让人成仙的。可是你看,这么难得到的东西都让我得到了,我一定是个有缘之人,很快就会成仙了!”于是粤人斋戒了三天,还天天沐浴焚香,彻底清洁自己,以示对神仙的虔诚。三天之后,粤人恭恭敬敬地捧出蘑菇,将它煮熟。他兴奋地想:“马上要成仙了!”夹起一大块蘑菇就往口里送。这一吃可糟了,他马上感到腹痛难忍,肠子好像要断掉一样。他倒在地上滚了几滚,就气绝而亡了。

粤人的儿子听到这边有动静,忙过来看看情况。他平时受粤人的影响很深,也是一心想做神仙,整天无所事事地做白日梦。这会儿,他见到父亲死了,想了想对母亲说:“我听说成仙的人,一定要脱去人的形骸。人就是为形骸所累所以才成不了仙。现在,我的父亲已经脱去他的形骸成仙了,这不是死。”说完,他便去吃那剩下的蘑菇,很快便走了父亲的老路,中毒死了。可是粤人家里其他的人还是对成仙执迷不悟,不加思索地又去争吃蘑菇,结果无一例外地全都被毒死了。

本来明明是毒蘑菇,这并不是难以辨认的东西,却偏偏被粤人一家坚信不疑地认为是灵芝,就是因为他们总是幻想侥幸地撞大运,白白地获得好处,这真是利令智昏。要想过上好日子,只有靠自己踏踏实实劳动才是一条靠得住的途径,否则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幽默励志寓言故事

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三只蚊子待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它们一心在等待夜晚降临,好去吸人们的血。等了很久,天还没有黑下来。它们不耐烦,就开始叽叽咕咕,互相诉起苦来了。它们共同的朋友,陰影,它自己说它是一个最喜欢沉思,最不喜欢参加政治活动的学者,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第一只蚊子抱怨说,世界越变越坏,脏水坑越来越少,蚊子们不能繁殖后代。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不论什么样的蚊子都会绝种了,多么可怕啊!

陰影听了,忍不住也跟着叹了一口气。

第二只蚊子抱怨说:人们越来越没有良心了,对蚊子们太残酷,简直不讲“蚊道主义”。证明人们有偏见,这是一切蚊类都不能忍受的。

陰影听了,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

第三只蚊子一开口就回忆起过去来了。它这一段话用的词儿比较文雅。它说它曾经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对各种人的血都做过比较和研究,它能鉴别各种人血的滋味。它最欣赏的是孩子们的血液。因为孩子们喜欢吃糖,它们的血中带点难以形容的甜味,显然比成人 们的血是高出一等的。

“学者”陰影虽然并不真正研究学问,但它对“研究”、“比较”和“鉴别”这一类字眼还是感到兴趣的,这时候它止不住发出了赞叹的呼声。

第三只蚊子的话还没有说完,第一只蚊子和第二只蚊子马上都回忆起自己过去所吃过的丰美的人血的味道来,感觉饿得不得了。它们都愤愤不平地大声吵嚷起来。

第一只蚊子叫:“人们不让我们吸血,证明他们思想狭隘,证明他们有教条主义!”

第二只蚊子用比第一只蚊子更大的声音叫:“他们反对我们吸血,明明就是限制我们的自由。他们是自由和民主的敌人!”

第三只蚊子用比第二只蚊子更大的声音叫:“我们再也不能忍受了!”

于是三只蚊子一起喊:“为了自由,我们要马上行动起来!……”

这时候,陰影替它们感到担心,连忙提醒它们:“嘘!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讲得很好,可是要小声一点,小心一点!”

可是晚了,蚊子们的吵嚷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突然间,一阵滴滴涕的薄雾弥漫开了。陰影马上不做声了。三只蚊子惊惶失措地飞了起来。

第一只蚊子惊慌地叫:“敌人,敌人,敌人!”

第二只蚊子还强作镇定,说:“没关系!别害怕!”

第三只蚊子疯狂地喊叫:“冲啊,冲啊!我们决不妥协,决不投降,决不屈服!”

三只蚊子乱喊乱叫,乱冲乱撞,没多大会儿工夫,他们一个个都坠落 下去了。

墙角里立刻又归于寂静。

陰影感伤地叹了一口气:“连几只蚊子都不能容了,多么可怕的现实啊!幸亏刚才我没有多说话,它们没有注意我,暂时还是少开口为妙。”

于是,它就又假装“研究”起它那些永恒的“学问”来了,仿佛刚才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老鹰与鸡的寓言故事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饿了几天肚子的老鹰,这天忽然发现地上一只正在寻找食物的小鸡,立即扑了下去,一把抓起小鸡。机灵的小鸡急忙对它说:「鹰大哥,你着急什么呀!我还没有为你生蛋呢!」

老鹰一听这话,心里十分纳闷,就问道:「你这只小鸡会生什么蛋啊?」

小鸡一本正经地说:「你不知道,我很快就会长大,长大了会生好多好多蛋,我可以孵出好多好多的小鸡,到那时,你不就有吃不完的小鸡了吗?」

老鹰想想也对,现在放开一只到手的小鸡,可以换取好多好多的小鸡,这样的好事何乐不为呢?想到这里,它便放开了小鸡,让它跑走了。

小鸡很快就长成了大母鸡,生了许多许多小鸡。老鹰闻讯赶来抓小鸡,然而,小鸡们在母亲的保护下,躲进了屋子里。老鹰抓不到小鸡,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老鹰抓小鸡的故事告诉我们小鸡在被老鹰吃的危险之下还能求得一线生机,这完全是小鸡的机灵和思考换来的,在险恶的处境中,小鸡利用老鹰的贪念让老鹰不吃自己,小鸡的勇敢机智值得我们小朋友学习。我们在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分析敌人的弱点来思考自己有利的形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生英语寓言小故事:两个树洞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两个

My uncle has two dogs. One is big and the other is small. He likes them very much.

One day, Mr. Smith came to visit him. When the friend saw two holes in the door, a large hole and a small hole, he was surprised and said, ;My dear friend, why are there two holes in your door?; ;Let my dogs come in and come out, of course,; Mr. Smith asked. ;But why are there two holes? One is enough!; ;But how can the big dog go through the small hole?; my uncle said.

Sometimes a clever man may make such mistakes.

我的叔叔有两条狗。一只是大的,另一只是小狗的。他很喜欢它们。

有一天,史密斯先生来看他。当这个朋友看见门口上有连个洞,一个是大洞和一个小洞时,他感到吃惊并说,;我亲爱的朋友,为什么你的门上有连个洞?;我的叔叔回答说:;当然是让我的两条狗进出了。 史密斯先生问到:"为什么门上要两个洞呢?一个就足够了。"我叔叔说:;大狗怎能走小洞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幽默励志寓言故事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上帝有一架天平秤,专称人品的重量。上帝在天平的一端放着一个砝码做标准。超过砝码重量的是上品,轻于砝码的,属于下品。

一个穷汉过来,光着身子跳上天平一称。重量大大超过砝码。

上帝称赞说:“好!是上品。”

一个富翁过来,他唯恐自己不够重量,列为下品。便在腰围绕上一条很厚的黄金腰带,满有把握地走上天平去称。

谁料富翁这一端翘得很高,大大轻于砝码的重量。

上帝摇摇头,说:“是下品!”

富翁抗议说:“这天平不准!那穷汉什么也没有,我身带万金,怎么重量还不及他呢?”

上帝说:“我这天平不称贫富,专称人品。不说别的,单说那穷汉的骨头就比你重得多。除去黄金,你的骨头轻得几乎没有分量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