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鲁迅故里作文精选【精彩20篇】

浏览

4282

作文

90

畅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绍兴,是众所皆知的地方。在这里,闪出了一颗璀璨的明珠,用它的光芒笼罩着绍兴。而他,就是鲁迅。终于,我在一次冬令营有幸近距离接触了鲁迅先生童年的生活。这样,让我对鲁迅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更充实。

我们先进了三味书屋。那儿弥漫着芬芳的、浓郁的书香味,是我们陶醉其中。这就是鲁迅先生在小时候学习的地方。我们走进教室,有一张桌子十分显眼,那就是鲁迅先生儿时学习用的书桌。那个“早”字和含义,我相信,已深深的印入我们的、鲁迅先生的脑海里了吧!事事早,应该早已成为鲁迅先生成功的诀窍之一。

继而,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鲁迅故居就是鲁迅先生少年时和家人一起居住的地方。这一幢房子古色古香,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让我联想到鲁迅先生在这里的笑容与泪水。

百草园可是个神奇的地方呢!虽然没有奇花异草,可是一进去,似乎有一种磁力吸引着我们,让我们陶醉其中。而且,你瞧你瞧,不仅是我们入迷了,连蜂蝶也来助兴呢;你看你看,不仅是我们陶醉了,连蛐蛐也来叫几声呢!这仿佛如同仙境一般。也许就在这时,长妈妈在为小鲁迅讲着惊心动魄的故事;也许就在这儿,小鲁迅已经捉住了几只蛐蛐;也许就在这里,鲁迅先生度过了一个充足、快乐的童年吧!

也许……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鲁迅故里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妹妹兴高采烈地跟爸爸妈妈去绍兴鲁迅故里玩.

路上虽然有个大火球一直跟着我们可我们一点也不感到热.妹妹眉飞色舞地唱起了歌虽然五音不全但歌声中跳跃着快乐的音符.我被她感染了也跟着唱起了歌打起了拍子.车子欢快地飞驰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路两旁一排排高大的 “士兵”来不及跟我们打招呼就擦肩而过了.远远望去重重叠叠的大山连绵起伏.山顶上一朵朵洁白的云像小兔、像毛毛虫……

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了鲁迅故里.

听爸爸说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已成为一条独具江南风情、古城文化的历史街区,成为了绍兴的 “镇城之宝”。

我们来到了鲁迅爷爷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私塾,鲁迅爷爷小时候就一直在那里读书。在鲁迅的那张旧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说起这个“早”字,还有一段来历呢!听导游阿姨说那年,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边上学,一边帮着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老师寿镜吾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鲁迅也总把这个“早”字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由此可见,鲁迅爷爷小时侯是多么的热爱学习呀,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这种好品质!

我们又去了鲁迅爷爷的故居和百草园 百草园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地方. 当我们刚踏进百草园,一股野草、泥土的清香就扑鼻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新、朴实的韵味。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说的:碧绿的菜畦、高大的肥荚树、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树长着何首乌的泥墙……一切都没变化.我们坐在石凳上认真地听讲解员阿姨讲鲁迅小时候的故事.我们一个个都听得入了迷.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鲁迅纪念馆。一进正门,就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青铜鲁迅坐像,壁上还刻着鲁迅爷爷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纪念馆陈列着许多鲁迅爷爷生前的作品:《阿Q正传》、《祝福》、《药》、……鲁迅爷爷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他可真是我国的一代文豪啊!

今天我不但领略了江南水乡独特的美,而且更加了解了鲁迅先生,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鲁迅故里游[300字]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元旦节,我和妈妈去鲁迅故里游玩,节日的故里人山人海。我们排了队,登记了身份证,跟着人流开始参观。先参观了鲁迅祖居,一进进木结构老式二层楼房,里面设有堂屋、书房、琴房、沐浴房、卧室、厨房······所有功能的房间都具备了。听说鲁迅的祖辈是做官的,这就是当时一个大户人家的象征。

祖居的对面是三味书屋,那是有钱人读书的地方,鲁迅小时候就在这里读书。

接着我们游览了鲁迅纪念馆,这是座两层的现代建筑,一进去,就看到了高大的鲁迅铜像,进入里面,陈列着许多鲁迅的照片和绍兴旧貌的照片,还有鲁迅小时候看社戏的场景。二楼陈列着鲁迅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

最后参观了鲁迅故居,房子结构和鲁迅祖居相似,只是房间少了一些。房子后面有一大片地,那就是鲁迅在书上提到的百草园了。低矮的围墙还在,菜地里的蔬菜依旧苍翠碧绿,只是没有了何首乌,也没有了孩提鲁迅捕鸟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七,我们一家自驾游,目的地是鲁迅的故乡——绍兴。一路上,妈妈为我介绍了一下鲁迅,说他是个伟大的文学家,对中国的文化有非常大的影响。我非常激动,因为我第一次可以亲自去伟大人物的家乡看看。

一到了那里,我就迫不及待地跟着妈妈去参观了鲁迅故居。穿过台门斗,隔一小天井,就是一间普通的泥地平屋,往东走过侧门,绕过拐弯处的石栏水井,沿长廊进内就是当年鲁迅一家的住处。那里主要为我们展示了鲁迅和他家人居住的地方,各式各样的房间,导游为我们介绍,说鲁迅故居充分体现了清朝末年绍兴台门的风格。我走在其中,一边看一边想:原来,大文学家住的房子是这样的!接着,我们又去了鲁迅纪念馆,在那里我对鲁迅先生的一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有了一些了解,闰土、阿Q、孔乙己……妈妈说,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我将认识这些鲁迅先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些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我心里很激动,要是以后老师上课的时候,我就可以骄傲地说:“我去过鲁迅的家乡,还吃孔乙己吃过的茴香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周日,我带着对鲁迅先生的好奇心,与语文课本一起来到绍兴鲁迅故里

还未进入大门,我便看到两个孩子的铜像,仿佛正在聊些什么。走近一看,这不就是闰土吗?跟课文中同样的银项圈、同样的小毡帽、同样的紫圆脸。那么,另一边穿着大少爷服装的,一定就是儿时的鲁迅先生吧!那他们聊的应该就是看瓜、刺猹、捕鸟……我也真想听听!

走进大门,我便进入鲁迅祖居,这院子可真大!不仅有卧室、厨房、浴室这些必要的房间,还有琴房、大客厅、小客厅、仓库……看都看不过来,他们家可真富有呀!

在语文课本中,闰土与鲁迅先生是在厨房相识的,但并不是祖居的厨房,而是新台门——现在的故居里的厨房。带着好奇心,我们跨进鲁迅故居的大门。故居就没有祖居那么大,但还是有一种大户人家的气派。在那儿,我找到章运水与鲁迅先生相识的厨房。可想而知,章运水其实就是鲁迅笔下的闰土。

来到后花园——百草园,在那儿,我仿佛看到儿时的鲁迅先生与章运水在一起玩耍嬉戏,一起在井沿上跳来跳去,一起坐在石头上谈那些乡村趣事。

走一个下午,我们还参观鲁迅先生与兄弟们小时候的学堂——寿镜吾先生的三味书屋,还有鲁迅纪念馆。我仿佛与鲁迅先生一起经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是真正地用他的武器——笔,战斗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四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舅舅打来的一个电话改变了这一天。他说要带我们去绍兴鲁迅故里游玩。

电话刚挂,我就以闪电般的速度刷牙、洗脸、吃早饭,一切准备完毕。那天刚好下雨,我便打着伞在马路旁等待。不过几分钟,舅舅的汽车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随后我就上了车,出发了。

在去绍兴的路上,我们吃着零食,有说有笑。差不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绍兴故里。舅舅先买好票,我们便开始了鲁迅故里的一日游。就在入口处旁边有一堵墙十分引入注意,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还画了一条古街和鲁迅的上半身画像。只见鲁迅身着古装,一只手垂直,另一只手拿着香烟,双目炯炯有神。入口的另一边是乌篷船码头,,一条条乌篷船在河道中穿梭着就像是织布的梭子。

鲁迅故里大致可分成四部分,有三味书屋、百草原、鲁迅纪念馆和鲁迅故居。我们先参观的是鲁迅故居。所谓鲁迅故居也就是鲁迅的老家。我们刚进院子,客厅里的那些古家具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赶紧跑过去看。舅舅不停为我们拍照,看完大厅往里走,就到了佛堂,墙上挂着一大块金黄色的布,上面锈着红色的“佛”字,前面还摆了一张桌子,桌上放了许许多多贡品。再往里就是一间一间的房间,有主人房、少主房、幼童房、绣房、琴房等,不但房间多而且每间都富丽堂皇、豪华富贵。可想而知,鲁迅家可真是大富贵家族呀!

参观了鲁迅故居,我们又来到了鲁迅纪念馆。走进展厅鲁迅的雕塑如同磁铁一样把我们吸引了过去。一楼主要是鲁迅读过的书和他小时候发生过的事。往前面看过去围了一群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虚拟的水乡社戏。舅舅说:“因为以前没有剧院,水乡的人就坐在船上看戏的。”上面还有二楼,那里存放着鲁迅写的书。

看完纪念馆,时间也差不多了,肚子也饿了,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荒。于是我们便找了一家饭馆先垫饱肚子。吃完午饭,我们又去百草原“大扫荡”。百草原是个美丽的大花园,那里有好多名贵的花草树木,真是名不虚传。在花坛旁还竖着一块写着“百草原”的大石头。我们都站在石头前合影留念。

最后我们还去了三味书屋。那里有几间教室,有一间门看着,那就是鲁迅当年读过的教室,最角落的那张是鲁迅的。据说有一次鲁迅上学迟到,老师批评了他,他就在桌子刻了个“早”子。

四个景点都看过了,我们又在热闹的古街上逛了逛,买了些纪念品带回家。多么快乐的鲁迅故里一日游呀!我肯定不会忘记这一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参观鲁迅故里

全文共 97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我与母亲至绍兴一游,前来拜访鲁迅先生的故居之地。

正值节假,人多的出奇。一杆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一堵斑驳的青灰石碑屹立后方,“鲁迅故里”四个大字高挂其上,一笔一画正是鲁迅先生所书手迹,质朴典雅,古厚自然。我看见石碑上分明的凿痕:寸把长的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两道有棱有角的浓眉就像锋芒毕露的利剑,直刺敌人的要害。隶体“一”字似的胡须贴在鼻下,薄薄的嘴唇紧抿着,划出一道似有若无的弧度,让人能够感受到他的精神。他方正的脸庞,透露着凛然大气。一袭长衫以下,手上食指和中指夹着一枝烟嘴,轻袅的烟气一直延伸到小巷人家。

我在石碑前伫立良久,游人们也在这里驻足而经久不散。直到导游嘹亮的喇叭声把我们唤醒,才后知后觉地跟上了大部队。鲁迅曾生活的所在都极其俭朴,大多都是一个样式,往往是正中梁上一块牌匾,其下一张画像或是两行对联,一两张方正的木桌,几把不胜简巧的木椅,便是全部的所有家当了。

但真正让我惊愕的,是鲁迅先生自己所住的杂间。目之所及,的的确确只有一张床,一张桌,一幅肖像和两个笨拙简易的木柜了。床是最简单的样式,四四方方的像一个大盒子,只挂起了白色的床帐;桌子也不过一米长,上面并排放着俩个小小的木柜,加起来倒有十来个屉子,很是实用。一张黑白画像系上了条细绳,衬着干净的黑框底挂在白墙上,整个房间便空荡荡无一物了。这样一眼看去,我的心底便油然生出一股崇敬,不自禁地要感叹。

再说到要令我最哭笑不得的地方,便是鲁迅先生所写过的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百草园了。老师曾为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解过这篇课文,其笔触之妙美简直让每一人都如同即将前往蓬莱仙境般期待。然而,当导游领着大家来到此地实物参观时,我却觉得自己是被鲁迅先生大大地忽悠了——这分明就是自家小院再普通不过的菜园子啊!可恰恰我又难以恼怒他开的玩笑,若一一核实的确是有这些物什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或是“趣味无穷”的泥墙根一带……这时候,我不得不惊叹于鲁迅先生的笔法之妙、文采之长。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技法实在是让人望文兴叹的。

出了园子,我又看到了一座石碑,赫然是“民族英雄”。是了,可歌可敬的鲁迅先生!“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看见他仿佛从那石碑里走了出来,浓眉墨须,牙黄羽纱。

这位顶天立地的战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妈妈又去鲁迅故里玩。

鲁迅故里的游客真多啊。我先去鲁迅小时候玩过的百草园。妈妈给我讲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我在想,这么高的桑树,蚕宝宝怎么爬上去呀?我在矮墙边发现一只小小的蚱蜢,它一跳就跳进草丛,再也找不到。

我又去鲁迅故居、鲁迅祖居和鲁迅纪念馆。最好玩的是三味书屋,我早就听妈妈讲过鲁迅刻“早”字的故事,但是却没有找到那张桌子。接着,我和妈妈坐在三味书屋里,有一位老先生给我们上课,上的是《三字经》。老先生很瘦,穿一件长衫,戴一顶有长辫子的帽子。他让我们一起跟他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告诉你,念不出老师要打手底心的。我觉得挺好玩,忍不住大笑起来。老师还教大家作对,对上有小礼物。老师说:“茴香豆。”妈妈第一个对:“花雕酒。”还有的对:“霉干菜,臭豆腐。”老师把小礼物送给妈妈,妈妈又送给我。后来,妈妈又用“比目鱼”对出老师的“独角兽”。老师说:“妙哉,这正是鲁迅小时候对的。”原来,妈妈刚好看过这个故事,想不到派上用处。

今天真不错,游鲁迅故里有这么多的开心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游绍兴——鲁迅故里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初五,阳光灿烂,我们家和爸爸的朋友们一起去绍兴鲁迅故里玩。

“到了!到了!”我们像出笼的小鸟,下车后,飞奔向这次参观的目的地——鲁迅故里。

入口处旁边有一堵墙吸引了我的眼球,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还画了一条古街和鲁迅的上半身画像。只见鲁迅身着古装,一只手垂直,另一只手拿着燃着的香烟,眼睛炯炯有神,好像在思考,又好像在向游人讲述一部民族的血泪史。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鲁迅居住的地方,一走进门,就看见了大堂上面写着“德寿堂”三个大字,中间画了一幅字画。四周摆放了几把会客的椅子,四周的墙面上挂着几幅鲁迅小时候在木板上刻的字。我们从大堂走到了厨房,厨房旁边还有贮藏间、绣房、少主房、闺房、沐浴室、书房、会客室。最吸引我的还是绣房,绣房是古代小姐的工作室,绣房四周都挂着精美的绣品,这些精美的绣品都是小姐一针一线地绣出来的,这些绣品栩栩如生。绣房里有一张像七巧板似的七巧桌,七巧桌方便、实用。这张七巧桌可以按来的客人的多少或小姐的心情随意组合。

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爷爷小时侯读书的教室,三味书屋,鲁迅的书桌放在一个角落里,那是他怕别人去打扰他学习,才要求老师把他的课桌放在角落边,他的课桌上还刻着一个“早”字,是有一次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了,才刻上去的,妈妈告诉我以后在课文上会学到这个故事。

最后,我们去了百草园,那是鲁迅爷爷小时侯玩乐的场所,可大了,可惜现在被别人在种菜,那里还有一棵一百多岁的大树,会不会是鲁迅小时侯种的。

游完了鲁迅故里,我也知道了很多关于鲁迅爷爷的故事。在那里我们还吃了很多绍兴特产,那臭豆腐,闻着很臭,吃起来也很香。妈妈说以后还带我来这里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刚下火车,我们就被糊里糊涂地拉上大巴,糊里糊涂地来到绍兴,糊里糊涂地就到了鲁迅故居。经过昨夜的狂欢,现在我的上眼皮和下眼皮正在进行“激烈的抗争”,好不容易“平局”了,我睁眼就是“鲁迅故居”四个大字。

哈,我们到鲁迅他老人家的故居啦!

我立刻来了精神,( ⊙o⊙ )哇,这就是我们无比崇仰的鲁迅先生~~~~~~~的老家吗?~ 只见一块巨石上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旁边则是鲁迅先生的画像(鲁迅老先生就不能画过一张照片吗!)这里就是鲁迅故居了。

往里边走,我们先去了鲁迅住的地方,哎,有钱人家就是不一样,我一边参观一边想。我们先先后后参观了老台门、新台门、鲁迅的书房卧室,以及他们家的前门后院,听着导游的讲解,我不禁神游:如果我是那个时代大户人家的小姐的话。。。。。。。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去三味书屋了,大家跟上!”

我立刻就清醒了,“三味书屋”,哇,就是鲁迅那篇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我亢奋了,今天终于要识真面目了,我一下子窜到队伍的最前面。

跨过一道门槛,走过一个小院,映入眼帘的就是三味书屋的牌匾了,下面就是一幅画——如书中所说:很高的古树下躺着一只很肥的梅花鹿。很简单的一个学堂,却启蒙了一个伟大的文人墨客和民族英雄,我思忖着,摇摇头,世界上的事还真奇妙。

隔壁就是介绍鲁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的一些图片,听说寿镜吾先生可是鲁迅先生最尊敬的老师呢!

接着,我们就要去百草园了,这让我想起了那篇课文:“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想着想着,我们就来到了园内。

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泥墙根,矮矮的,窄窄的,植物多种多样,当然还有各种昆虫,难怪鲁迅说它有无限趣味呢。接着我们又看了依旧碧绿的菜畦、石井栏、皂荚树。

虽然对于我们来说,它算不了什么,但那

时,对于鲁迅,这还真是个“乐园”呀!大自然孕育了鲁迅啊!

。。。。。。

这就是鲁迅故居,我沉迷于它的自然、纯朴中。是啊,正是这样,才有了这样的鲁迅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1377 字

+ 加入清单

到了到了!鲁迅故里到了!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那气宇轩昂的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迎着人流,我们步入了鲁迅纪念馆。纪念馆的建筑与河水纵横交错,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是一座古朴而神圣、充满灵气又独具绍兴水乡风情的现代展馆。而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铜坐像。坐在鲜花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仪态从容,严肃又不乏亲切,眉宇间似藏着无限的深思。

陈列厅内详细地介绍了鲁迅的坎坷人生: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18年,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看着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我的心中又不禁卷起一阵阵波浪,为鲁迅的一生感慨,更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所感动…… 走出纪念馆,不觉已是春雨绵绵。雨很小,很细,小得几乎听不到“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

漫步在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欣赏着这细雨中朦胧的白墙灰瓦、古老又修葺一新的竹丝台门,聆听着那一串串韵味十足的绍兴方言——“卖臭豆腐了!卖臭豆腐了……”“乌毡帽,乌毡帽……”各路游人禁不住驻足停留,来两串臭豆腐,戴一顶乌毡帽,用心体会着这浓郁的水乡风情。鲁迅当年会不会也常吃这种臭豆腐呢?…… 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跨过高高的门槛,从侧门进去,穿过年代已久的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

“明堂”俗称“天井”,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闭上眼睛,小时候的鲁迅赫然就在眼前。夏夜,他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我的耳边似乎还有他的继祖母蒋氏让他猜谜、给他讲故事的声音……鲁迅的卧室、厨房、百草园……都一一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每到一个地方,都感到离这位一代宗师又近了一步…… 我最想去的地方还是三味书屋,于是又迫不及待地循着鲁迅的描述去感受他当年读书时的氛围。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

“三味”就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额下挂着一幅栩栩如生的《松鹿图》,两边的柱子上还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大约是在揭示读书的真谛吧。走进去,我们看见了一张陈旧的两屉硬木书桌。

书桌极其普通,但却受到了特别的待遇,因为这就是鲁迅因故迟到,在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后,刻下“早”字,用以自勉的书桌。我认真地观察着,脑子里不由得浮现出小时候的鲁迅一笔一画刻字的模样与勤勉学习的样子……我深深地呼吸着这里的空气,贪婪地搜索着鲁迅的声息,这里是鲁迅成长的摇篮啊。 再次走在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雨还没有停,一样的小,一样的细,为这一趟鲁迅故里之游染上了一种别样的情绪。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故居门前潺潺流过,雨丝轻轻地落在水面上,平静的河面顿时裂开了好多条“缝”,一圈儿一圈儿地荡漾开来…… 我掏出一把茴香豆,坐上了晃晃悠悠的乌篷船。在头戴乌毡帽,手持青篙的船家带领下,挥手道别了这座伟大的历史丰碑,而那一圈儿一圈儿的鲁迅情却久久地在我心中荡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参观鲁迅故里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暑假的第二天,我们的小队活动风风火火的开展起来了。

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我们十多个小朋友聚集在了鲁迅故里。我们先后参观了鲁迅祖居、三味书屋、鲁迅故居和百草园,了解了鲁迅爷爷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味书屋,听妈妈说,这是鲁迅爷爷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他上课的那张桌子的角落有一个“早”字,这个“早”字有一个励志的故事:鲁迅以前常常迟到,先生会骂他,他为了催自己早睡早起,所以在桌角刻了个小小的“早”字。

妈妈说,以后我们的语文课本会学到不少鲁迅的文章,等我再大一些还可以阅读鲁迅的书,会对这位伟大的故人有更深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鲁迅故里一游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公交车的颠簸,我来到了鲁迅故里

一下车,我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浮雕,上面雕刻着四个大字——鲁迅故里。我想这下可以见识见识鲁迅故里的风采了。

鲁迅故里的土特产和古玩不计其数,都是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进去之后,就有一阵臭豆腐的香味扑鼻而来,我就连忙跑到卖臭豆腐的地方,买了一份。

鲁迅故里的臭豆腐可是颇负盛名!那个臭豆腐炸出来的臭味越浓越好吃。我吃了一个,那种滋味比得上山珍海味,外脆里嫩,包裹着金黄色的脆皮。脆皮一下子脱落下来,剩下的洁白无瑕的豆腐柔嫩无比,望着湖畔上漂泊的乌篷船,吃着本地的土特产——臭豆腐,也是颇有一番风味。

我们在一弄堂口歇脚时,看见一位工作人员在给陶瓷釉彩。

鲁迅故里的陶瓷也是挺有名的。陶瓷的做工精致,巧夺天工。我也来为陶瓷釉彩。我先是在瓶中央画一个人,那个人手里拿着一朵花,瓶口染成红色的,代表喜庆,瓶底就画一个福字。瓶的边缘我就画了几棵小草,就完成了我的著作。

紧接着,我就走进了鲁迅故居。

鲁迅故里最著名的就是鲁迅的故居了。鲁迅的故居分祖屋和故居,祖居是鲁迅爷爷的爷爷住的,跟鲁迅无关。最主要的就是鲁迅故居了。最让我感到稀奇的就是鲁迅的仓库。鲁迅的爷爷是清朝时代赫赫有名的大官,家财万贯,但由于最后家庭破落,只留下了套祖屋给鲁迅和周作人。鲁迅的仓库下面有一口类似井的一个大口,里面是个地窖,是专门窖藏酒的地方。也可以根据地窖改变地面温度。

最后,就是百草园了,百草园有一个石井,是周家汲水浇地之处。童年鲁迅经常在这玩耍,在石井上跳上跳下。

由于鲁迅故里的景物太多太多,我就不给大家一一道来了。鲁迅故里闻名中外,景物数不盛,吸引了不少国外游客,我们随同他们一起浏览了各个景点。

鲁迅故里,虽然没有像五彩池一样的色彩缤纷,也没有像泰山一样高大雄伟,但是,它有自己独特的风貌,那种带有中国历史文化的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鲁迅故里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我和宁波晚报的小记者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无限崇敬的心情参观鲁迅故里

我们沿着窄窄的石板路来到了位于东昌坊口西侧的周家新台门。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踪迹。新台门坐北朝南,青瓦粉墙。从鲁迅故居临街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进去,穿过小天井,是一间泥地的台门间,系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那里陈列着轿和橹。从台门斗侧门进去,有一口水井。

那水井里的水多么清澈,多么清凉。把手一伸进井里,你就会感到浑身十分凉爽,仿佛来到了冰凉的世界。井边有棵小树,像是一顶撑开的绿伞为井遮风挡雨。穿过长廊,就来到了桂花明堂。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所以得名为“桂花明堂”。桂花树下有一张大圆桌,据说鲁迅小时候,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经常躺在桂花树下的桌子上乘凉,听继祖母给他讲故事…… 过了桂花明堂,便来到了鲁迅卧室兼书房。里面有铁梨木床、桌子、椅子……据说鲁迅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在绍兴任教期间,常在这里备课、写作。穿过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

那儿有间会客室,鲁迅常在那儿接待朋友、同学。会客室里除了桌椅外,还陈列着一张皮躺椅,听说是鲁迅的父亲在生病的时候用来休息的原物。除了会客厅外,那儿还有他母亲的卧室、夫人的卧室……忽然我想起鲁迅的《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中有段描述: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子,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我多么想一睹为快,于是漫步来到百草园。百草园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那里种着各种各样的瓜和菜还有清香扑鼻的桂花树……

导游姐姐介绍道:“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到百草园里玩耍嬉戏,他们在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看蚂蚁背苍蝇 ……冬天还常常在雪地里捕鸟呢!”听了介绍,我仿佛看到鲁迅在此玩耍的情景,听到了他的欢声笑语。经过百草园,我们又来到了三味书屋。这是鲁迅曾经读书过的地方。我发现鲁迅书桌右下角有一个“早”字,觉得奇怪。后来听了导游姐姐的讲述才知道:原来鲁迅在一次上学时因故迟到,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于是就悄悄地用小刀在书桌右下角刻下了这个“早”字,用以自勉。我深深地佩服鲁迅的这种精神。瞻仰鲁迅故里,更激起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崇敬之情。

稽山常青,镜水长绿。鲁迅浩然正气,高风亮节永留人间,将激励我们发奋学习,长大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不懈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四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舅舅打来的一个电话改变这一天。他说要带我们去绍兴鲁迅故里游玩。

电话刚挂,我就以闪电般的速度刷牙、洗脸、吃早饭,一切准备完毕。那天刚好下雨,我便打着伞在马路旁等待。不过几分钟,舅舅的汽车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随后我就上车,出发。

在去绍兴的路上,我们吃着零食,有说有笑。差不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绍兴故里。舅舅先买好票,我们便开始鲁迅故里的一日游。就在入口处旁边有一堵墙十分引入注意,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还画一条古街和鲁迅的上半身画像。只见鲁迅身着古装,一只手垂直,另一只手拿着香烟,双目炯炯有神。入口的另一边是乌篷船码头,一条条乌篷船在河道中穿梭着就像是织布的梭子。

鲁迅故里大致可分成四部分,有三味书屋、百草原、鲁迅纪念馆和鲁迅故居。我们先参观的是鲁迅故居。所谓鲁迅故居也就是鲁迅的老家。我们刚进院子,客厅里的那些古家具吸引我们的眼球,赶紧跑过去看。舅舅不停为我们拍照,看完大厅往里走,就到佛堂,墙上挂着一大块金黄色的布,上面锈着红色的“佛”字,前面还摆一张桌子,桌上放许许多多贡品。再往里就是一间一间的房间,有主人房、少主房、幼童房、绣房、琴房等,不但房间多而且每间都富丽堂皇、豪华富贵。可想而知,鲁迅家可真是大富贵家族呀!

参观鲁迅故居,我们又来到鲁迅纪念馆。走进展厅鲁迅的雕塑如同磁铁一样把我们吸引过去。一楼主要是鲁迅读过的书和他小时候发生过的事。往前面看过去围一群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虚拟的水乡社戏。舅舅说:“因为以前没有剧院,水乡的人就坐在船上看戏的。”上面还有二楼,那里存放着鲁迅写的书。

看完纪念馆,时间也差不多,肚子也饿,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荒。于是我们便找一家饭馆先垫饱肚子。吃完午饭,我们又去百草原“大扫荡”。百草原是个美丽的大花园,那里有好多名贵的花草树木,真是名不虚传。在花坛旁还竖着一块写着“百草原”的大石头。我们都站在石头前合影留念。

最后我们还去三味书屋。那里有几间教室,有一间门看着,那就是鲁迅当年读过的教室,最角落的那张是鲁迅的。据说有一次鲁迅上学迟到,老师批评他,他就在桌子刻个“早”子。

四个景点都看过,我们又在热闹的古街上逛逛,买些纪念品带回家。多么快乐的鲁迅故里一日游呀!我肯定不会忘记这一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四,我们去了位于绍兴的鲁迅故里,众所周知,鲁迅生前写过许多好文章,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白话小说》,有《狂人日记》……,能来到他的故里,我既开心又激动。

到了鲁迅故里,天下起了雨,像是给鲁迅的家遮了一层面纱,又像是鲁迅在思念自己的家人,但是鲁迅故里还是游人如织,丝毫不受雨水的影响。我们的第一站便是参观鲁迅祖居。进门抬头就看见“翰林”两字,随着人群再往里走依次是德寿堂、香火堂、书房、卧室,最后是一个大大的厨房。每间房子之间都有走廊相连接,不会受到日晒雨淋,房间里的家具保存完好,也十分精美。用我老妈说的话:不愧是翰林之家呀。

接着,我们参观了与鲁迅祖居隔河相望的三味书屋。听说鲁迅先生的桌子上刻着一个“早”字,果然,有一张旧桌子上刻着一个“早”字,为什么刻早字呢?因为有一次鲁迅的母亲生病了,他要伺候母亲,天天迟到,先生就用戒尺抽打鲁迅,于是鲁迅为了不迟到,才在桌子上刻下一个“早”字,来提醒自己不要迟到。

然后,我们又来到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我完全不理解老妈嘴上说的百草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我发现百草园的菜,都像被大雨遮盖贴在地面上,地上的小虫子,都惊慌失措地爬回了洞里,一只巨大的蚂蚁紧张地在原地转圈……。

游玩好百草园,我们去坐了一下具有绍兴水乡特色的乌篷船,吃了绍兴特色小吃臭豆腐。

今天真开心!鲁迅故里真好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啊毛、啊毛……”“祥林嫂”在我后面紧追不舍,吓得我惊慌失措地躲在爸爸妈妈的背后直哆嗦(虽然,在这之前导游叔叔早就说明“她”只是个扮演者。)。这就是我在绍兴鲁镇游玩时遇到的趣事之一。

鲁迅先生故里游玩,不仅时有趣事发生,更重要的是让我了解了许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比如:鲁迅先生生活过的故居、祖居、百草园、三味书屋……我还看到了鲁迅先生儿时的玩伴——闰土的铜像,他头戴小毡帽,脖子上挂着长命锁,栩栩如生,可爱极了!当然,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鲁迅先生笔下人物的铜像,他们各个都雕刻的惟妙惟肖,有趣极了!

鲁迅故里游,我可是大丰收!瞧,我带回了一把特殊的丝绸扇——它的上面可写着以我的名字为主题的诗呦!我还带回了一幅“高手”为我画的肖像画,帅极了!想“开开眼界”吗?哈,那就找我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游鲁迅的故里绍兴

全文共 1020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天,我们龙湫文学社的社员和老师一起去绍兴采风!”听到这个消息,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星期天的早晨,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上了大卡车,带着对目的地的遐想,经过快乐而漫长的两个半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刚来到绍兴,一阵香味就扑鼻而来。呵,那不正是臭豆腐的味道吗?在许多人眼里,臭豆腐是“奇臭无比”的,可我却对臭豆腐“爱之入骨”。特别是绍兴的臭豆腐,连做梦都想尝一口呢!“老师,能不能现在就去买臭豆腐啊?”“是啊,我们都想去买呀!”瞧,一大群“臭豆腐迷”们都嚷嚷起来,迫不及待地想去买了。“等我们参观完所有景点,下午自由活动的时候,你们想买多少就买多少!”王老师说道。“噢!”

我们先来到了鲁迅爷爷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私塾,鲁迅爷爷小时候就一直在那里读书。在鲁迅的那张旧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说起这个“早”字,还有一段来历呢!那年,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边上学,一边帮着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的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勤奋好学的鲁迅 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鲁迅也总把这个“早”字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由此可见,鲁迅爷爷小时侯是多么的热爱学习呀,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这种好品质!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鲁迅爷爷纪念馆。一进正门,就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青铜鲁迅爷爷坐像,壁上还刻着鲁迅爷爷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纪念馆陈列着许多鲁迅爷爷生前的作品:《阿Q正传》、《祝福》、《药》、……鲁迅爷爷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他可真是我国的一代文豪啊!

下午,我们还去了鲁迅爷爷的故居和百草园。鲁迅爷爷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无限深情地写道:“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我们叫它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田,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树;单是周围的泥墙根,就有无限乐趣。”的确,当我们刚踏进百草园,一股野草、泥土的清香就扑鼻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新、朴实的韵味。

旅游完了一天,我们一边吃着刚买的臭豆腐,一边在车子里欣赏着窗外那美丽的景色。绍兴怎么看都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体现出一种宁静、典雅的美,让人越看越舒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此秀美的江南水乡养育了鲁迅这样伟大的人物,真不愧为天杰地灵啊!

绍兴之游,让我了解了鲁迅,也让我领略了江南水乡独特的美,我爱绍兴这个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鲁迅故里读鲁迅作文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绍兴鲁迅故居的仿古小街上掺杂着鸟语与花香,变得喧闹繁忙。

步入街中,脚下是石板铺成的小道,两侧是极具古韵的老屋,充满了江南独特的烟雨气息,是黑白色调,是白墙黑瓦。街道虽然已经重新翻修,但意蕴却没有褪色。这与仅一墙之隔的商业中心截然不同,鲁迅故居守护着自己的那份墨香。

与鲁镇不同的是这里没有乌篷船、没有祥林嫂、没有茴香豆,但并不缺少鲁迅的痕迹。迈入鲁迅纪念馆,现代的建筑因为鲁迅却散发出古朴的味道。展馆大堂树立着一尊鲁迅坐像,深邃的眼窝中流露出对民族命运的沉思,硕大的手掌握住如椽大笔,仿佛握住民族命运的船舵,笔下则是民族大义的惊涛骇浪。馆中的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无不引得人们驻足体会。

走出纪念馆,再走一段小道,便到了鲁迅故居的门口。卧室、厨房、明堂一一呈现,再顺着走廊向前移步便是百草园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的桑椹,在树叶里长吟的鸣蝉、轻捷的叫天子,还有美女蛇,这位文学巨匠儿时的玩伴们,在这里纷纷登场。

离开故居,向景区入口方向步行两三分钟,再走过一座小小的石桥,就走进了三味书屋。书房中央挂着一幅松鹿图,松鹿图两侧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羮有味是诗书”,对联下有张木桌,看似普通,然而由于一代文豪的一个“早”字,成为了其他书桌屡遭刻画的罪魁祸首。注视着木桌上的“早”字,鲁迅在课堂上认真诵读的场景仿佛在我的面前上演。

再次在小街上漫步,臭豆腐、香糕、黄酒……一切都被烙上了鲁迅的烙印。鲁迅一个人,可以影响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他不需要活得多么波澜壮阔,不必在民族危难之时策马赶到用刀枪救国,他只需一支笔,便可挽救人们的灵魂。“他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走出景区,回头远望门口巨大的人像浮雕,那是鲁迅,那是民族之魂。

[鲁迅故里读鲁迅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印象中,绍兴似乎从古至今是一个出名人的城市,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绍兴也总会给予人一种“老夫子”式的感觉。

今年的正月,连续的阴雨天,初九那天,终于阳光明媚,妈妈带我去鲁迅故里游玩,让我一揭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神秘面纱。

一到鲁迅故里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浮雕上镌刻着鲁迅的半身像以及“鲁迅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鲁迅像的头部比壁墙还要高一些,看着鲁迅沉思的像,很容易让人想起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鲁迅故居的一条街上,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青瓦白墙的鲁迅祖居、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百草园和一座鲁迅博物馆,占了整整一条街。穿插在其间的有各色 各样独具绍兴饮食特色的小吃,如香味飘散的臭豆腐,茴香豆,龙须糖等等,还有不少民间特色工艺品。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三三两两的乌篷船在河上晃 晃悠悠,不少戴着乌毡帽的游客坐在船上,别有特色,似乎还在重现昔时的江南水乡。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

鲁迅故里这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给人感觉仿佛是几十年前的古镇繁华小街。与周围高楼大厦耸立,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映成趣。

我和妈妈从老台门游览到新台门,细细感受着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在鲁迅故居的后面,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鲁迅笔下那个美丽的花园——百草园。百草园名字虽雅,但我看到的却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

提到百草园,鲁迅曾经无限深情地写到:“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单是 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站在这个普通的菜园里,鲁迅儿时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情景却在我眼前浮现: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 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或许也只有这里留着鲁迅最纯真、最自由的岁月。

游完了鲁迅故里,一片属于绍兴特有的江南风情在我脑海里深深印下了: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喝着温黄酒,安静地听着,属于乌篷船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在到达鲁迅故里后,我们首先看到了一面很大的并画着鲁迅头像和旧时水乡美好风光的墙。而且,在墙的旁边还有几个铜人,其中一组的一个铜人头戴毡帽顶带银圈。呀!这不就是鲁迅的文章——《少年闰土》中的闰土吗?我走近了一些看,只见他有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脑袋一脸朴实,如果涂上色,还真会被当成活人呢!

然后,我们走进了一间两层楼高的仿古建筑里,因为那儿是景区的服务台,爸爸用身份证领了三张门票,我好奇地接过它,细细地看了起来,在背面,有一些文字,上面记载着鲁迅故里景区在几年建立,这些清代建筑又是何时建成的。看完了背面,我开始端详起正面来,一翻过来,我便见到了外面的那面墙和小铜人儿,然后,又有几个红色大字“鲁迅故里”印在上面。不过,最令我感到疑惑不解是的,在门票的右边,有几个小格子,上面有景点的名字,是干什么用的。这时恰巧爸爸走了过来,我就问他:“爸爸,这几个格子和里面的字是什么作用的?”他看了看说:“这几个格子呀,是为了方便给我们游玩而设计的,每过一个景点,他们便会用打孔器在上边相应的格子里打洞,避免游客重复去一个地方。好了,休息够了,让我们出发吧!”我打消了心中的疑虑,跟着奶奶和爸爸走进景区。

一走进景区,我便觉得自己好像身处旧时的绍兴一样,两旁都有屋子,屋顶都是用黑瓦封顶,墙壁都是用石灰和黄砖筑成。在左边还有一条流淌着淼淼碧水的小河,这条河大概四五米宽,偶尔会有几片落叶像小舟一样在水面漂浮。还有几条乌逢船载着游客轻盈地在水上游荡。第一个要去的景点,便是鲁迅先生的祖居了,一进门,我们便到了客厅,虽然我只是在旁边看,却看到了当年主人与客人坐在位子上谈论事情的情景。接着,我们走进了一条长廊,因为这是唯一一条能够看清全部房间的走廊。一行人顺着路笔直地走去,厨房、少主房间、主人房间、地窖、书房……使我为之震撼,尤其是主人房间,处处张显着清朝年富贵人家的华丽气派。随后,我们又来到了鲁迅故居,刚一进门,一阵书香便扑面而来,虽然面前的仍是客厅,但比祖居里明亮得多,我的面前似乎浮现出了鲁迅先生年青时和他的哥哥周建人,弟弟周作人一起吟诗的片断。穿过几个房间后,我们到了百草园,令我有些失望的是,百草园在我的想象中是布满奇花异草的。而眼前这个园林却绝然不同,地上只有一些蔬菜,还有几棵老树,再就是一口枯井,一片死气沉沉的模样。但是,我觉得在以前,这里一定是百花齐放,鸟声满园的,我相信,通过现代的高科技手法,一定可以将百草园复原的。于是,我满怀希望走出了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