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鲁迅故里作文精选(汇总20篇)

浏览

4300

作文

90

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初四,天气晴朗,一大早妈妈就带我去鲁迅故里,那里人山人海,我们排队领票,,领票的地方是大家迂回前进的.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方式,我们领了2张票子,妈妈还在门口给我拍了几张照片,第一站我们去了周家台门,了解到当时的台门特色,很多人都争相拍照留念,第二站我们到了鲁迅读书的地方 ---三味书屋.我发现他们的桌子上放着都是毛笔,妈妈告诉我以前的人写字用的都是毛笔,我心里暗暗想着,我也要好好学习毛笔,将来也要写得一首好字,途中妈妈还给我买了绍兴有名的臭豆腐,闻起来臭,不过吃起来可香了,最后一站我们到了鲁迅纪念馆,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鲁迅的头像,还有他的一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还观看了他的很多文学作品,鲁迅先生不愧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绍兴人的骄傲,我一定以他为我的榜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四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舅舅打来的一个电话改变了这一天。他说要带我们去绍兴鲁迅故里游玩。

电话刚挂,我就以闪电般的速度刷牙、洗脸、吃早饭,一切准备完毕。那天刚好下雨,我便打着伞在马路旁等待。不过几分钟,舅舅的汽车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随后我就上了车,出发了。

在去绍兴的路上,我们吃着零食,有说有笑。差不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绍兴故里。舅舅先买好票,我们便开始了鲁迅故里的一日游。就在入口处旁边有一堵墙十分引入注意,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还画了一条古街和鲁迅的上半身画像。只见鲁迅身着古装,一只手垂直,另一只手拿着香烟,双目炯炯有神。入口的另一边是乌篷船码头,,一条条乌篷船在河道中穿梭着就像是织布的梭子。

鲁迅故里大致可分成四部分,有三味书屋、百草原、鲁迅纪念馆和鲁迅故居。我们先参观的是鲁迅故居。所谓鲁迅故居也就是鲁迅的老家。我们刚进院子,客厅里的那些古家具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赶紧跑过去看。舅舅不停为我们拍照,看完大厅往里走,就到了佛堂,墙上挂着一大块金黄色的布,上面锈着红色的“佛”字,前面还摆了一张桌子,桌上放了许许多多贡品。再往里就是一间一间的房间,有主人房、少主房、幼童房、绣房、琴房等,不但房间多而且每间都富丽堂皇、豪华富贵。可想而知,鲁迅家可真是大富贵家族呀!

参观了鲁迅故居,我们又来到了鲁迅纪念馆。走进展厅鲁迅的雕塑如同磁铁一样把我们吸引了过去。一楼主要是鲁迅读过的书和他小时候发生过的事。往前面看过去围了一群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虚拟的水乡社戏。舅舅说:“因为以前没有剧院,水乡的人就坐在船上看戏的。”上面还有二楼,那里存放着鲁迅写的书。

看完纪念馆,时间也差不多了,肚子也饿了,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荒。于是我们便找了一家饭馆先垫饱肚子。吃完午饭,我们又去百草原“大扫荡”。百草原是个美丽的大花园,那里有好多名贵的花草树木,真是名不虚传。在花坛旁还竖着一块写着“百草原”的大石头。我们都站在石头前合影留念。

最后我们还去了三味书屋。那里有几间教室,有一间门看着,那就是鲁迅当年读过的教室,最角落的那张是鲁迅的。据说有一次鲁迅上学迟到,老师批评了他,他就在桌子刻了个“早”子。

四个景点都看过了,我们又在热闹的古街上逛了逛,买了些纪念品带回家。多么快乐的鲁迅故里一日游呀!我肯定不会忘记这一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四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舅舅打来的一个电话改变这一天。他说要带我们去绍兴鲁迅故里游玩。

电话刚挂,我就以闪电般的速度刷牙、洗脸、吃早饭,一切准备完毕。那天刚好下雨,我便打着伞在马路旁等待。不过几分钟,舅舅的汽车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随后我就上车,出发。

在去绍兴的路上,我们吃着零食,有说有笑。差不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绍兴故里。舅舅先买好票,我们便开始鲁迅故里的一日游。就在入口处旁边有一堵墙十分引入注意,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还画一条古街和鲁迅的上半身画像。只见鲁迅身着古装,一只手垂直,另一只手拿着香烟,双目炯炯有神。入口的另一边是乌篷船码头,一条条乌篷船在河道中穿梭着就像是织布的梭子。

鲁迅故里大致可分成四部分,有三味书屋、百草原、鲁迅纪念馆和鲁迅故居。我们先参观的是鲁迅故居。所谓鲁迅故居也就是鲁迅的老家。我们刚进院子,客厅里的那些古家具吸引我们的眼球,赶紧跑过去看。舅舅不停为我们拍照,看完大厅往里走,就到佛堂,墙上挂着一大块金黄色的布,上面锈着红色的“佛”字,前面还摆一张桌子,桌上放许许多多贡品。再往里就是一间一间的房间,有主人房、少主房、幼童房、绣房、琴房等,不但房间多而且每间都富丽堂皇、豪华富贵。可想而知,鲁迅家可真是大富贵家族呀!

参观鲁迅故居,我们又来到鲁迅纪念馆。走进展厅鲁迅的雕塑如同磁铁一样把我们吸引过去。一楼主要是鲁迅读过的书和他小时候发生过的事。往前面看过去围一群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虚拟的水乡社戏。舅舅说:“因为以前没有剧院,水乡的人就坐在船上看戏的。”上面还有二楼,那里存放着鲁迅写的书。

看完纪念馆,时间也差不多,肚子也饿,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荒。于是我们便找一家饭馆先垫饱肚子。吃完午饭,我们又去百草原“大扫荡”。百草原是个美丽的大花园,那里有好多名贵的花草树木,真是名不虚传。在花坛旁还竖着一块写着“百草原”的大石头。我们都站在石头前合影留念。

最后我们还去三味书屋。那里有几间教室,有一间门看着,那就是鲁迅当年读过的教室,最角落的那张是鲁迅的。据说有一次鲁迅上学迟到,老师批评他,他就在桌子刻个“早”子。

四个景点都看过,我们又在热闹的古街上逛逛,买些纪念品带回家。多么快乐的鲁迅故里一日游呀!我肯定不会忘记这一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古城绍兴,以古朴典雅、恬淡清幽的面容吸引着大批游人,却又以一个不苟言笑的老人般庄严述说着二千五百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治水英雄”大禹、“书圣”王羲之、“鉴湖女侠”秋瑾,更有一位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让我们的内心莫名的激动……

国庆假期,我迎着明媚的阳光,踏进了鲁迅故居。

一进大门,就能看到一大块牌子,右边是鲁迅先生夹着香烟的样子,左边是通向景区古朴的巷子,上面写着“鲁迅故居”四个大字。

往小巷走去,街边的商铺热闹非凡,有绍兴特产——会稽山黄酒、茴香豆、龙须糖、麦芽糖等,空气中还飘散着臭豆腐独有的味道。三三两两的乌篷船停在中间窄窄的河道上,似乎重现着昔日的江南水乡。也正是这小小的乌篷船,载着鲁迅走出绍兴,走向上海,走向世界,走上了振兴中华的伟大历程!

我随着人群缓缓向鲁迅的家移去,参观了他的卧室。简陋的屋子里没有多余的摆设,桌子上陈列着一些简单的书写工具。旁边是一张不大的床,外面是一个半圆,上面有个顶。墙壁上挂着鲁迅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静心感受,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思考。

在一路七拐八弯后,我穿过了一座拱形门,到了鲁迅儿时戏耍的天堂——百草园,现在的百草园早已分不清哪棵是高大的皂荚树,哪棵是结过桑葚的桑树,只有一堵半人高的泥墙,想必这就是当年鲁迅拔何首乌弄坏的墙了。一片属于绍兴的棕黄色,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听着小桥流水与乌篷船的故事。

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后,我离开了“鲁迅故居”,走在石子铺的小道,回味着鲁迅当年在“三味书屋”学习的情景,细细的品味着绍兴悠久灿烂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游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妹妹兴高采烈地跟爸爸妈妈去绍兴鲁迅故里玩.

路上,虽然有个大火球一直跟着我们,可我们一点也不感到热.妹妹眉飞色舞地唱起了歌,虽然五音不全,但歌声中跳跃着快乐的音符.我被她感染了,也跟着唱起了歌,打起了拍子.车子欢快地飞驰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路两旁一排排高大的 “士兵”来不及跟我们打招呼,就擦肩而过了.远远望去,重重叠叠的大山连绵起伏.山顶上一朵朵洁白的云,像小兔、像毛毛虫……

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了鲁迅故里.

听爸爸说,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已成为一条独具江南风情、古城文化的历史街区,成为了绍兴的 “镇城之宝”。

我们来到了鲁迅爷爷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私塾,鲁迅爷爷小时候就一直在那里读书。在鲁迅的那张旧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说起这个“早”字,还有一段来历呢!听导游阿姨说,那年,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边上学,一边帮着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老师寿镜吾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鲁迅也总把这个“早”字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由此可见,鲁迅爷爷小时侯是多么的热爱学习呀,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这种好品质!

我们又去了鲁迅爷爷的故居和百草园, 百草园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地方. 当我们刚踏进百草园,一股野草、泥土的清香就扑鼻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新、朴实的韵味。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说的:碧绿的菜畦、高大的肥荚树、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树,长着何首乌的泥墙……一切都没变化.我们坐在石凳上,认真地听讲解员阿姨讲鲁迅小时候的故事.我们一个个都听得入了迷.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鲁迅纪念馆。一进正门,就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青铜鲁迅坐像,壁上还刻着鲁迅爷爷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纪念馆陈列着许多鲁迅爷爷生前的作品:《阿Q正传》、《祝福》、《药》、……鲁迅爷爷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他可真是我国的一代文豪啊!

今天我不但领略了江南水乡独特的美,而且更加了解了鲁迅先生,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一,爸爸去上班。妈妈和表哥陪我一起去鲁迅故里游玩。鲁迅故里人来人往。

第一站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进入了一间接着一间的房屋,我知道鲁迅祖父是很富有的。

第二站是鲁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陈列着鲁迅爷爷生前用品。我看见这么一句话。“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我想:“要是我们都有鲁迅爷爷一样的民族魂,那么我们中国人会更强大。”

第三站是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爷爷小时候的私塾。鲁迅爷爷的座位是一个安宁的地方。我问妈妈:“他的桌子为什么刻着早字呢?”妈妈说了关于它的故事。鲁迅爷爷说读书要三到,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我们都要以鲁迅爷爷做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畅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绍兴,是众所皆知的地方。在这里,闪出了一颗璀璨的明珠,用它的光芒笼罩着绍兴。而他,就是鲁迅。终于,我在一次冬令营有幸近距离接触了鲁迅先生童年的生活。这样,让我对鲁迅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更充实。

我们先进了三味书屋。那儿弥漫着芬芳的、浓郁的书香味,是我们陶醉其中。这就是鲁迅先生在小时候学习的地方。我们走进教室,有一张桌子十分显眼,那就是鲁迅先生儿时学习用的书桌。那个“早”字和含义,我相信,已深深的印入我们的、鲁迅先生的脑海里了吧!事事早,应该早已成为鲁迅先生成功的诀窍之一。

继而,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鲁迅故居就是鲁迅先生少年时和家人一起居住的地方。这一幢房子古色古香,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让我联想到鲁迅先生在这里的笑容与泪水。

百草园可是个神奇的地方呢!虽然没有奇花异草,可是一进去,似乎有一种磁力吸引着我们,让我们陶醉其中。而且,你瞧你瞧,不仅是我们入迷了,连蜂蝶也来助兴呢;你看你看,不仅是我们陶醉了,连蛐蛐也来叫几声呢!这仿佛如同仙境一般。也许就在这时,长妈妈在为小鲁迅讲着惊心动魄的故事;也许就在这儿,小鲁迅已经捉住了几只蛐蛐;也许就在这里,鲁迅先生度过了一个充足、快乐的童年吧!

也许……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公交车的颠簸,我来到了鲁迅故里

一下车,我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浮雕,上面雕刻着四个大字——鲁迅故里。我想这下可以见识见识鲁迅故里的风采了。

鲁迅故里的土特产和古玩不计其数,都是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鲁迅故里的臭豆腐可是颇负盛名!那个臭豆腐炸出来的臭味越浓越好吃。我吃了一个,那种滋味比得上山珍海味,外脆里嫩,包裹着金黄色的脆皮。脆皮一下子脱落下来,剩下的洁白无瑕的豆腐也是颇有一番风味。让人吃了回味无穷,还想再吃。

鲁迅故里的陶瓷也是挺有名的。陶瓷的做工精致,巧夺天工。我也来为陶瓷釉彩。我先是在瓶中央画一个人,那个人手里拿着一朵花,瓶口染成红色的,代表喜庆,瓶底就画一个福字。瓶的边缘我就画了几棵小草,就完成了我的著作。

鲁迅故里最著名的就是鲁迅的故居了。鲁迅的故居分祖屋和故居,祖居是鲁迅爷爷的爷爷住的,跟鲁迅无关。最主要的就是鲁迅故居了。最让我感到稀奇的就是鲁迅的仓库。鲁迅的爷爷是清朝时代赫赫有名的大官,家财万贯,但由于最后家庭破落,只留下了套祖屋给鲁迅和周作人。鲁迅的仓库下面有一口类似井的一个大口,里面是个地窖,是专门窖藏酒的地方。也可以根据地窖改变地面温度。

最后,就是百草园了,百草园有一个石井,是周家汲水浇地之处。童年鲁迅经常在这玩耍,在石井上跳上跳下。

由于鲁迅故里的景物太多太多,我就不给大家一一道来了。鲁迅故里闻名中外,景物数不盛,吸引了不少国外游客,我们随同他们一起浏览了各个景点。

鲁迅故里可让我大饱眼福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游鲁迅的故里绍兴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故居的百草园里绍兴鲁迅故居的院落很深。看过好多间屋子,拐过好多条小过道,才走进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

园子里已有不少游人,多是大人,也有几个孩子。园子很小,很普通,生长着与别处一样的树、一样的草、一样的菜苗,但游人却看得很认真、很投入、很虔诚。大人们读过很多鲁迅著作,吸取过鲁迅精神的营养,一走进鲁迅故居,就生出一种神圣感,一种崇拜心情,即是这片小小百草园,也视为一块圣地。

孩子们似乎耐不住过分肃穆的气氛,有些不安分了。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本不相识,但互相递了个眼神,便一下沟通,于是挣脱被大人牵着的手,亲密地走在一起,像左邻右舍的同伴,像同窗共读的好友。他们先瞅了一会儿各种各样的树,又蹲下用细树枝打探菜畦边的小洞子,又拥到墙边翻砖头、瓦片,拨动密实的草丛。大人多熟读过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道孩子们的心事,他们定是在寻找曾给童年鲁迅带来过乐趣的桑葚、皂荚、蟋蟀、斑蝥、蜈蚣,还有那条传说中的美女蛇,都会心地笑了。孩子们的家长即刻告诫他们,别忘了在小本本上记些什么,以便回去写好作文。孩子们不理睬,仍专心地寻找着。忽然,有几只麻雀飞来,停在枝头,冲着游人喳喳叫了几声。这里的麻雀似乎习惯了人来人往的环境,一点儿不怕人。戴小红帽的男孩惊喜地说:“麻雀,麻雀!”于是,孩子们迎着麻雀欢跃起来。

麻雀本是很平常的小鸟,随处可见,可这是百草园里的麻雀呀,是鲁迅描述过的麻雀呀!麻雀飞去了,小红帽望了会儿麻雀飞去的方向,对童伴说:“鲁迅小时候不机灵,不会捉麻雀。”小红帽的妈妈听了,觉得儿子在众游客面前,竟说出这样的话来,似乎对鲁迅有些不敬,可见平日教子无方,有些难堪,打了儿子一巴掌:“你胡说些什么呀!”儿子不服,争辩说:“是鲁迅自己说的,他半天只捉了三四只,润土的父亲半天就捉了几十只。”大人们都劝解妈妈,孩子不是胡说,鲁迅的确是这样讲过的。

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大人、孩子怀着同样热爱鲁迅的心情,千里迢迢来寻找鲁迅,大人看到的是伟大,孩子们看到的是平凡,在孩子们心里,鲁迅是和他们一样喜欢玩乐的孩子,是他们的好伙伴。

走出鲁迅故居,要去三味书屋,看鲁迅少时读书的地方。小红帽和妈妈又归于和好,手牵手走在最前边,小声说着什么。也许妈妈觉得,刚才在百草园里,本不该与儿子发生那场小小的冲突,他们来寻找的都寻找到了,他们寻找到的都是真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到!到鲁迅故里啦!”我们像出笼的小鸟,下车后,飞奔向这次参观的目的地——鲁迅故居。踏上一条窄窄的石板路,只见两边是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肃穆庄严。

我们沿着石板路,来到周家新台门。新台门坐北朝南,砖瓦结构,共分六进,有房间80多间。鲁迅的故居就位于新台门的西面。鲁迅在新台门内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这里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从鲁迅故居临街的两扇棕色的石库门进去,穿过小天井是一间泥地的台门间,这里是鲁迅家当年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现在则陈列着轿和橹。从台门的侧门进去,有一口井,井水又清又凉。穿过长廊,就到桂花明堂,那里长着一片金桂。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花树下的板桌上乘凉,听继母张氏给他猜谜、讲故事。

过桂花明堂,便是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天。鲁迅从日本归国后,在绍兴任教时,就住在这儿。他常常在卧室备课写作到深夜。

离开故居我们来到百草园,《怀旧》这篇小说就是在此写成的。鲁迅曾经回忆说:“我的家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子,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枝繁叶茂的大树。听导游大姐姐介绍:童年时鲁迅经常和小伙伴来到百草园嬉戏、玩耍。他们捉蝴蝶、捉蟋蟀、采桑椹、摘覆盆子、拔何首乌:夏天在树荫下乘凉,冬天在雪地里捕鸟……听介绍,我仿佛看到鲁迅小时候在此玩耍的情景,听到他们银铃般的笑声……

瞻仰鲁迅故居,激起我们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崇敬之情。稽山常青,镜水长绿,鲁迅的浩然正气、高风亮节永留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游览鲁迅故里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过了几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鲁迅故里。 充满着浓郁江南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顿时,一个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出来。 走进街巷,随着拥挤的人流,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这是一个古色古香,又不缺乏现代气息的建筑。“绍兴鲁迅纪念馆”几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大门,一眼就看到了鲁迅青铜像,它比真人还高大,坐在一把扶手椅上,左手抱右手肘,右手搭在扶手上,表情严肃而不失亲切,深深的眼袋,似乎是他忧国忧民的证明;他仰望天空,好像是盼望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几个潇洒的金字写在了铜像旁边的墙壁上,是鲁迅一生的写照。在馆内继续参观,我们了解到了鲁迅坎坷的一生: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1902年,鲁迅赴日留学,学习医术,因深受资产阶级民工革命浪潮,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并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看到国内同胞的愚弱,毅然弃医从文,先后发表了好几篇小说,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以此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看到这里,我对鲁迅更加敬佩了。 接着,我们又连续参观了百草园、鲁迅故居、鲁迅祖居……但我最想参观的还是三味书屋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几十年前的书塾。听身后的导游说:“三味意为: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下桌台上摆着一副活灵活现的《松鹿图》,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行礼的地方。两边的柱子上还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大概就是说明了生命、读书的真谛吧。东北角便是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书桌上刻有一个“早”字,我从课本上了解到:当年鲁迅父亲生了病,鲁迅为了照顾父亲,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端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以后,鲁迅就永远没有迟到过,并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走出三味书屋,天气炎热得很,我们便找了一个小吃店坐下,吃着金黄、香喷喷的臭豆腐,品着凉滋滋的冰绿豆汤,想着鲁迅给予我们的道理,心情无比舒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游鲁迅故里_1000字

全文共 112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游玩了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包括:三味书屋,鲁迅故居,百草园与鲁迅博物馆。我要一一告诉你们我的游玩经历吧!

首先,我去的是三味书屋。到了三味书屋,首先看到的是书屋里的一张大木桌,桌子上摆放着几本书,还有一把戒尺。桌子旁有六张小桌子。据说,这些小桌子都是学生自家的,由于需要,就从自家搬了过来当课桌。有一样特别不同:鲁迅的小桌子上有一个“早”字。据说,小时候的鲁迅有一次上课迟到,被老师重重而又十分严厉地骂了一顿,鲁迅为了警戒自己下次不能迟到,便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可是我没能看到这个“早”字,因为字已经很模糊,看不清了。三味书屋后还有一个后院,毕竟教鲁迅的先生讲的课程枯燥无味,就有许多小同学与鲁迅十分调皮好玩,每当先生讲的入神时,鲁迅便与他的同学趁这个机会,悄悄地溜到后院去,嬉戏玩耍。

游完三味书屋,然后我就去鲁迅故居参观,鲁迅故居里有鲁迅的起居室与他的家长住的地方,而我们就到鲁迅的起居室去参观。只见起居室里有一张大木床,床上有一张竹席,与一个枕头,床旁边还有一个木头做的的床头柜。起居室可真简朴啊!

参观完鲁迅故居,我沿着一条宽大约有一米的小路继续前进。走了大约两分钟,我们就来到了百草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长大约有十米,宽大约有六米的田地,田地上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有浅绿色的豆角,也有深绿色的青菜,还有绿油油的韭菜。田地旁还有一口水井,大概是用来打水喝或者是用来浇灌蔬菜用的吧!水井旁还有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三个大字,而且用红色的颜料涂着,分别是“百草园”。百草园里还有围墙,围墙的下半部分是用红砖造的,但是经过风吹日晒,已经不再那么红了,成了浅红色。我想:围墙脚下的蟋蟀也不再唱歌了。

走出百草园,来到了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鲁迅的奶奶与小时候的鲁迅的塑像。他们正在大树底下乘凉,奶奶坐在木椅上,正在给坐在小凳子的小鲁迅讲故事,小鲁迅听得十分认真,目不转睛地盯着奶奶。小鲁迅的小凳子旁还趴着一只十分可爱的小猫,也盯着小鲁迅的奶奶。我想:小鲁迅的奶奶讲的故事一定非常好听,也非常的有趣吧!

走出小院子,我走了一段路之后,就来到了鲁迅博物馆,准备参观一下。鲁迅博物馆可真大呀!一共分为两层,博物馆里有鲁迅先生的肖像,有鲁迅先生的照片,也有鲁迅先生写下的书籍

走出鲁迅博物馆,已经是傍晚时分,我该回家了,但是鲁迅故里让我流连忘返!

点评:本文以游鲁迅故里为话题,文章开头交代了游玩的时间和地点。文章第二段以空间顺序为叙述方法,在介绍时还引出了小故事,能使文章读起来更有趣味。从百草园墙体的颜色描述中可以看出小作者观察仔细,在走到院子里看到鲁迅塑像时还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鲁迅小时候听奶奶讲故事的场景再现了出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在日本留学,后来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去。我特别想去鲁迅故里参观,这个暑假,爸爸妈妈终于有时间带我去绍兴鲁迅故居里游玩。

一下车,我们便急忙奔向鲁迅故里。一踏进鲁迅故里,就如同踏进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鲁迅故里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有三味书屋、百草园、鲁迅纪念馆和鲁迅祖居。

沿着石板铺成的道路,我们来到鲁迅祖居。这里主要介绍鲁迅先生的家庭成员和有关他们的各种图片资料。我解到,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只是他的笔名,因为他写文章大多以自己的笔名来写,所以后人反而更熟悉鲁迅这个名字。周树人和弟弟周建人,周作人并称为周氏三兄弟……

参观完鲁迅祖居,我们来到百草园。百草园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是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瓜菜,秋后用来晒谷。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代的后园: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百草园给鲁迅的童年带来无限欢乐!

接着,我们来到著名的三味书屋。只见隐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匾,匾上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大字。听说有一次,鲁迅父亲因病卧床不起,他为给父亲买药,结果上学迟到。先生狠狠教训他。从此,鲁迅再也不敢迟到。为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鲁迅在课桌上深深地刻一个"早"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那张刻有"早"字的书桌,还被摆设在三味书屋里。

走出鲁迅故里,我们看到一堵墙,上面有鲁迅的上半身画像和一条古街。只见鲁迅穿着长袍,一只手拿着香烟,双目炯炯有神地望着前方……

瞻仰鲁迅故居,激起我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崇敬之情。稽山常青,镜水长绿,鲁迅的浩然正气,高风亮节永留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游鲁迅故里作文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妈妈说要去鲁迅故里参加小队活动,我非常高兴。于是我早早地起床,来到鲁迅故里。妈妈请来讲解员赵阿姨,她让我们戴上听讲器,说:“等一会儿104班的同学们要跟着我不要离我太远,不然会听不到,知道吗?”我们连忙说:“好的”,赵阿姨说:“我们的旅程开始”。

我们先来到“鲁迅祖居”。这里有一个佛堂,挂着一幅壁画,画上有三个人,里面有鲁迅的爷爷呢!接着,我们穿过小桥来到“三味书屋”,也就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就像我们现在的学校。我看到鲁迅的桌子上刻一个“早”字。原来那时鲁迅的父亲得重病,妈妈让鲁迅到当铺拿衣服换钱买药,给父亲治病。因为这鲁迅上学迟到,受到先生的责打,于是鲁迅在桌子一角刻一个“早”子,提醒自己以后不能迟到,做什么事都要早。不一会儿,我们又来到鲁迅爷爷的新家“周家新台门”里面有许多房间,有淑女房。藏书房。少主房……还有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是鲁迅爷爷小时候玩耍的地方,这里可以捉蛐蛐。挖何首乌,还有一畦碧绿的青菜。高大的皂荚树和桑葚,给鲁迅爷爷带来欢乐。最后,我们和赵阿姨合影留念,她讲得非常好,我们都能听懂她讲得内容。

今天我学到很多关于鲁迅爷爷的故事,我要向鲁迅爷爷学习,做一个好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鲁迅故里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五一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绍兴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故土,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后与《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鲁迅故里包括鲁迅故居、鲁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等,因为五一人多,所以我们只去了两个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夜深人静,打开一盏台灯,泡上一杯奶茶,捧上一本鲁迅的书,桔黄色的灯光充满整个屋子,温馨而又清新。

鲁迅,他是一位有着正义感的语言大师。他的文章小说,可谓篇篇精品,字字珠玑。他善于捕捉那些富有个性的情节和具有典型刻画的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把人写得栩栩如生;把描写、抒情统一起来。他的作品通常是批露旧制度的中国。

鲁迅,他是一位顽强不屈的战士。他虽然不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但在思想上,在革命上,他是一位勇敢的将士,领着人们向敌人冲向前去,他是用笔来做战的。

鲁迅,他是人民的朋友。他道出了人民的心声,为中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鲁迅,他是敬业的革命者。他日夜不休,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为革命奉献着,他那种奉献精神把我折服,可他却被工作累跨了身体。

鲁迅,他是我们的师傅。他对青年革命者循循善诱,只导革命青年,向着光明,向在真理而追求着。

读点鲁迅,我少了一分稚气,多了一份沉稳。鲁迅,我心中永远的追求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参观鲁迅故里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暑假的第二天,我们的小队活动风风火火的开展起来了。

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我们十多个小朋友聚集在了鲁迅故里。我们先后参观了鲁迅祖居、三味书屋、鲁迅故居和百草园,了解了鲁迅爷爷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味书屋,听妈妈说,这是鲁迅爷爷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他上课的那张桌子的角落有一个“早”字,这个“早”字有一个励志的故事:鲁迅以前常常迟到,先生会骂他,他为了催自己早睡早起,所以在桌角刻了个小小的“早”字。

妈妈说,以后我们的语文课本会学到不少鲁迅的文章,等我再大一些还可以阅读鲁迅的书,会对这位伟大的故人有更深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四,我们去了位于绍兴的鲁迅故里,众所周知,鲁迅生前写过许多好文章,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白话小说》,有《狂人日记》……,能来到他的故里,我既开心又激动。

到了鲁迅故里,天下起了雨,像是给鲁迅的家遮了一层面纱,又像是鲁迅在思念自己的家人,但是鲁迅故里还是游人如织,丝毫不受雨水的影响。我们的第一站便是参观鲁迅祖居。进门抬头就看见“翰林”两字,随着人群再往里走依次是德寿堂、香火堂、书房、卧室,最后是一个大大的厨房。每间房子之间都有走廊相连接,不会受到日晒雨淋,房间里的家具保存完好,也十分精美。用我老妈说的话:不愧是翰林之家呀。

接着,我们参观了与鲁迅祖居隔河相望的三味书屋。听说鲁迅先生的桌子上刻着一个“早”字,果然,有一张旧桌子上刻着一个“早”字,为什么刻早字呢?因为有一次鲁迅的母亲生病了,他要伺候母亲,天天迟到,先生就用戒尺抽打鲁迅,于是鲁迅为了不迟到,才在桌子上刻下一个“早”字,来提醒自己不要迟到。

然后,我们又来到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我完全不理解老妈嘴上说的百草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我发现百草园的菜,都像被大雨遮盖贴在地面上,地上的小虫子,都惊慌失措地爬回了洞里,一只巨大的蚂蚁紧张地在原地转圈……。

游玩好百草园,我们去坐了一下具有绍兴水乡特色的乌篷船,吃了绍兴特色小吃臭豆腐。

今天真开心!鲁迅故里真好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鲁迅故里一日游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祖国母亲的生日,我和妈妈一到早开车到绍兴,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鲁迅故居是他生前居住的地方。

我们第一站是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寿家台门系清代建筑的,是鲁迅垫师寿镜吾家人世居之地。一进门外面就闻到了浓浓的书香味,屋子里的柜子里放满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范仲淹的嵇山书院的遗迹·房子的设置图等等。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二站鲁迅故居,故居的有许多东西是放在大厅的,如周家的祖图·房子里面有许多房间如鲁迅的他们吃饭的饭堂,卧室,沐浴房等等。进去一点我们到了百草园,鲁迅笔下的风情图。百草园原来是周家新台门族人所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鲁迅曾回忆说“我家的后园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百草园顾名思义是有许多植物的园子,里面有松树等等什么的。

后来天下雨了,我们就匆匆的回家了,本来我们还要去更多的地方,没办法恋恋不舍走了,带还是很开心,使我懂的了读书的城市最美丽!以后我要更加努力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游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沿着窄窄的石板路来到了位于东昌坊口西侧的周家新台门。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踪迹。新台门坐北朝南,青瓦粉墙。从鲁迅故居临街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进去,穿过小天井,是一间泥地的台门间,系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那里陈列着轿和橹。

从台门斗侧门进去,有一口水井。那水井里的水多么清澈,多么清凉。把手一伸进井里,你就会感到浑身十分凉爽,仿佛来到了冰凉的世界。井边有棵小树,像是一顶撑开的绿伞为井遮风挡雨。

穿过长廊,就来到了桂花明堂。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所以得名为“桂花明堂”。桂花树下有一张大圆桌,据说鲁迅小时候,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经常躺在桂花树下的桌子上乘凉,听继祖母给他讲故事…… 过了桂花明堂,便来到了鲁迅卧室兼书房。里面有铁梨木床、桌子、椅子……据说鲁迅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在绍兴任教期间,常在这里备课、写作。

穿过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那儿有间会客室,鲁迅常在那儿接待朋友、同学。会客室里除了桌椅外,还陈列着一张皮躺椅,听说是鲁迅的父亲在生病的时候用来休息的原物。除了会客厅外,那儿还有他母亲的卧室、夫人的卧室……

忽然我想起鲁迅的《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中有段描述: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子,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我多么想一睹为快,于是漫步来到百草园。百草园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那里种着各种各样的瓜和菜还有清香扑鼻的桂花树……导游姐姐介绍道:“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到百草园里玩耍嬉戏,他们在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看蚂蚁背苍蝇 ……冬天还常常在雪地里捕鸟呢!”听了介绍,我仿佛看到鲁迅在此玩耍的情景,听到了他的欢声笑语。

经过百草园,我们又来到了三味书屋。这是鲁迅曾经读书过的地方。我发现鲁迅书桌右下角有一个“早”字,觉得奇怪。后来听了导游姐姐的讲述才知道:原来鲁迅在一次上学时因故迟到,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于是就悄悄地用小刀在书桌右下角刻下了这个“早”字,用以自勉。我深深地佩服鲁迅的这种精神。瞻仰鲁迅故里,更激起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崇敬之情。

稽山常青,镜水长绿。鲁迅浩然正气,高风亮节永留人间,将激励我们发奋学习,长大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不懈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游鲁迅故里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在绍兴停留的三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鲁迅故里了。

众所周知,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他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而被人们称为“民族魂”。他一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深受后世景仰。

8月7日清晨,我们来到了鲁迅故里。

远远望去,鲁迅雕像十分清晰。他手持着香烟好像在思索着什么,旁边站着几个头戴着毡帽的小铜人。听导游说,那位穿着最为朴素,笑得最甜的,便是鲁迅的好哥们——闰土。我仿佛看见他与鲁迅开心的在百草园中捉蟋蟀。

走进三味书屋,就像鲁迅在书中所描绘的一样,“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便是我先生家了。第三间是书房,门中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我们来到了一间与“三味书屋”极为相似的屋子,便开始了我们的第一堂课。

戴上瓜皮帽,我仿佛看见了鲁迅小时候的快乐时光。阿Q、祥云嫂、杨二嫂等人物也映入了我的眼帘,让我感触很深。有的人过得凄凉,有的人过得圆满,但只要勇敢的面对生活,这就是人生!

穿上长衫,我好像回到了鲁迅在私塾上课的时光。我不由得想起了“早”字的故事:……有一回,父亲重病,鲁迅一大早就去买药,可回来时先生已经开始上课了。先生见他迟到就生气的说……第二天鲁迅一早就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包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许下诺言:以后一定早到,不再迟到了!

以后,我一定不能迟到。这是鲁迅告诉我的。是的,正如现在庄老师说的:“连不迟到都做不到,你还能做什么。”

由于时间紧迫,我们都带着心中的不舍离开了鲁迅故里。我一定还会回来,还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