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诚心诚意的成语故事(汇编20篇)

浏览

7237

作文

1000

中国成语故事

全文共 1355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1:囫囵吞枣

古时候,有一个医生,很喜欢给别人介绍水果的吃法。有一次,他在介绍生梨和枣子的功用时,说道:“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对人的脾脏有害处。吃枣子则恰好相反,对脾脏有好处,对人的牙齿却有害处。”旁边有一个呆子听了之后,马上自作聪明地说:“我倒是有一个好办法,既可以收到生梨和枣子的功效,又可以避免它们的害处。”

那位医生很感兴趣,便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呆子得意地说:“我吃生梨的时候,只用牙齿咀嚼,而不咽到肚子里去,这不是可以让生梨有益于牙齿,而避免了它对脾脏的伤害吗?”旁边有人听了这话就问:“那么枣子怎么吃才好呢?”呆子不以为然地说:“这还不简单吗?等我吃枣子的时候,我就不用牙齿咬,一口吞到肚子里就是了。这样就可以让枣子对脾脏起到好的作用,又不至于伤害牙齿。”

医生听了反问道:“你吃生梨不咽,肠胃没有吸收,怎么能有益于牙齿呢?你吃枣子一个一个地囫囵吞下去而不咀嚼,肠胃能消化吗?又怎么能对人的脾脏有好处呢?”这个呆子无话可说了。

故事2:两败俱伤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陈轸(zhěn)的人。他非常聪明,遇事总是能想出很多好办法。有一次,他受到楚王的派遣,出使到秦国去。当时,韩、魏两国互相攻打,打了一年多,仍然没有分出胜负。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秦惠王知道陈轸很有见识,便向他请教。

于是,陈轸讲了卞(biàn)庄子刺虎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正要咬一头牛,卞庄子见了,马上拔出剑来,想冲过去与老虎搏斗。

旁边的人劝他说:“这两只老虎正在争吃一头牛,争着争着就会互相撕咬,结果一定是小的被咬死,大的也会受伤。到那时,你再去刺杀那只受了伤的,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解决了。”

卞庄子觉得这个人讲得很有道理,就远远地看着那两只老虎。不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互相打斗起来,小老虎被咬死了,大老虎也受了很重的伤。这时,卞庄子冲上去,刺死了受伤的大老虎,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消灭了。

陈轸讲完了这个故事,然后对秦惠王说:“现在韩、魏两国长期战争,最后必然是弱国灭亡,强国受到很大的打击。到时候如果您乘机把遭到削弱的强国打垮,不就一下子灭掉了两国吗?”秦惠王听从了陈轸的意见,果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故事3:力不从心

东汉时期,北部的匈奴不断骚扰汉朝边境,并凭借军事力量统治西域的弱小国家。公元73年,汉明帝刘庄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抵御匈奴的侵犯,就派著名的外交家、军事家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在西域前后生活了三十年。他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为祖国北部边境的安宁,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朝廷将他封为定远侯。

班超年近七十岁的时候,感到身体渐渐衰弱,又非常思念家乡,便上书汉和帝刘肇(zhào),请求把自己调回玉门关以内,以免老死西域。

班超的妹妹班昭也递给汉和帝一份奏折,说:“班超现在衰老多病,满头白发,两只手也不听使唤了,耳朵聋了,眼睛花了,走路必须要拄拐杖才行。

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班超的力量已经不能使他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了。(原文是:‘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这不仅损害了国家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功绩,而且忠臣也无法尽力效忠,这多么让人痛心啊!”

汉和帝看到这份奏折后深受感动,于是就把班超从西域召了回来,让他安度晚年。班超回到洛阳后,由于旧病复发,不久就病逝了,终年七十一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有关经典历史成语故事1:穷兵黩dú武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东吴名将陆逊之后陆抗,有勇有谋,很年轻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

东吴后期朝政(zheng)腐败,且国君孙皓荒淫暴虐,滥杀无辜。陆抗对此非常不满,便多次上疏劝谏。但是,孙皓对这些建议置之不理。尽管东吴内政混乱不堪,但由于陆抗谋略过人,善于用兵,因此一直虎视东吴,而欲南下一统中国的晋,也无可奈何。

当时,晋朝的车骑将军羊祜(kù)镇守襄阳。他见陆抗能攻善守,知道要立即打败东吴并不容易,于是改变对东吴策略,采取了和的战略。陆抗也明白羊祜用意,于是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晋方。在边境,两人还常派使者往来,以示友好。因此当时吴、晋一部分边境竟出现了和平局面。

孙皓听说了边境的情况,十分不悦,派人责问陆抗。陆抗回话说:“我(wo)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政策,反而会助长羊祜的威德。”孙皓听后,也就没再说什么。但他还是想出兵攻晋统一中国。于是频频调兵。陆抗知道后,便又向孙皓上疏说:“现在,朝廷应该加紧农业生产,储备粮食,增强国力。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使各级官员不荒怠(dài)职守,严明赏罚以励百官,审慎实施刑罚以戒黎民。如果图虚名重形式,处处用兵,好战不止,耗费的资财动以万计,士兵疲劳不堪,即使敌寇没有削弱,我们自己也会因此受累而被拖垮。”

但是,孙皓对陆抗的忠告仍是置若罔(wǎng)闻,以致于国力日渐衰退。而陆抗死后,晋军便挥师南下讨伐东吴,吴国最终为晋所灭。

成语“穷兵黩武”,现在的意思是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猴子捞月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猴子捞月

【拼音】hou zǐ lāo yue

【解释】干不切实际的事。然而世上也有类似的人,他们凭幻想办事,其结果与猴子一样。

故事】从前,有一只猴子爱上了月亮。 她总是在不断变幻,时而圆圆的,时而弯弯的,看上去神秘而诱惑,令猴子着了魔。于是猴子不再喜欢白天,因为白天月亮总是羞涩地躲起来不肯露面,只有太阳落山后才出来。于是猴子白天睡觉,一到晚上便跑出来仰望着月亮那皎洁纯美的面容,心里很开心很满足。漫长的黑夜就这样过去,而一年四季,也就这样匆匆溜走了。秋天的某个傍晚,猴子觉得有些口渴,就四处找水喝。他在树林里找到一口井,欣喜若狂,刚想把头探进去喝个痛快。可突然间,他像触电般地僵住了。他看见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女神mdash;mdash;月亮。她怎么会在井里呢?她消瘦了,变成一弯苍白的月牙儿,像即将融化的晶莹的冰,看得他心疼。他慌忙抬头朝天空望去,却见到另一个一模一样的月牙儿仍挂在高高的树梢上,脉脉无语凝视着他。猴子大吃一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心一下子被搅乱了。这时,一阵秋风吹过,井中的月亮忽地破碎了,只剩下丝丝缕缕的银光在水波中乱闪。他焦急而心痛地望着她。还好风一停,她便重新恢复了原状。可是,该怎么办才好呢?是谁那么狠心那么残忍地将她囚禁在这暗无天日的井底呢?也许天上的月儿只是他的幻觉吧,此刻她正在冰冷刺骨的水中受苦!他决心要救她!只见他吃力地趴在井边,一只手攀住井沿,另一只手朝她轻轻捞去。可是当他的手刚接触到她的脸,她又再度化为乱琼碎玉。他的手上沾满了水珠,那一定是她的泪吧?是他弄痛了她吗?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他在心底默默对她说。可是不知为什么,只要他的手一缩回,她便又变回了原先那个弯弯的月牙儿。她好像一个喜欢恶作剧的调皮孩子,让他无奈焦急却又怜惜疼爱hellip;hellip;一次又一次,他满怀希望朝她靠近。一次又一次,他的希望怅然落空。她仿佛是个虚幻的美梦,只能一生一世远远地望着,却始终无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后来,他再也支撑不住疲累欲绝的身心,手一松,竟朝井里一头栽了进去mdash;mdash;他平生第一次,与她如此接近。他用最后一口气,亲吻了她明亮的秋波,她的唇,她的发。她在他热烈的爱抚中粉身碎骨,盛开出一朵浸淫了秋天月光的百合花。而他,终于实现了痴缠心底的夙愿,与她如饥似渴地融为一体,永远沉溺在她柔情似水的怀抱里,至死不再分离hellip;hellip;但,那弯高高悬挂在天边的月亮依旧冷艳绝伦,脉脉无语凝视着他,凝视着整个世界。可怜的猴子,你知道吗?你那终此一生的刻骨爱慕,其实只不过是水月镜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攻难守易的故事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攻难守易”,是近代还在使用的军事熟语之一。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这然句话了,可以说是在当时的军事技术装备条件下,通过战争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因为决 定战局优劣的有三大要素,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一般情况下,守的一方是据有地利条件的。如果双方军队的数量和战斗力,相差并不悬殊,攻方没有全面优势, 确实是难以战胜守方的。这在战国兵争中不乏实例。请看这则故事

赵国在长平战役惨败后,打算通过掠夺燕国的领土,来补偿自己遭受的损失。平原君问他的大将冯忌说:“我要出兵攻打燕国,您看怎么样?”冯忌回答说:“这是 不可以的。您看,秦国乘着连打七次胜仗的威风,在长平和咱们交手,事后又用全部兵力来围攻邯郸城;咱赵国呢,只靠收集到的散兵败卒,守着一座破城。可是尽 管这样,秦兵到底也攻不下邯郸,反而把他们的锐气消耗尽了。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攻起来困难守起来容易啊!现在赵国并没有连战连捷的威风,而燕国也没有受 到象长平战役那样的损失。现在我国多次战败的元气还没有恢复,却想用疲惫的军队去攻打强大的燕国,那样的话,就是叫弱小的赵国仿效强大的秦国去攻城;而叫 强大的燕国效法弱小的赵国来守城;结果反而给了秦国休息兵马的机会,让他们再钻空子找赵国的便宜。因为这个,我看不出您这个作法有什么可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嘻嘻哈哈的成语故事_600字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xī xī hā hā

成语故事】贾宝玉从外边回来,见袭人不在,晴雯也不在,要喝茶与洗澡,小红立即上前献殷勤。宝玉觉得奇怪,但没有别的使唤的丫鬟只好将就。这时秋纹、碧痕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嘻嘻哈哈的说笑着进来,走路趔趔趄趄的,小红只好知趣地走开。

【典故】只见秋纹、碧痕嘻嘻哈哈的说笑着进来,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一手撩着衣裳,趔趔趄趄,泼泼撒撒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

【释义】嬉笑打闹,形容嬉笑欢乐的样子。也形容态度不严肃、不认真。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态度不严肃

【相近词】嬉皮笑脸

【相反词】一本正经

【邂逅语】疯姑娘讲笑话;娃娃逗娃娃

【英语】laughing and joking

【成语造句】

◎ 又在院里嘻嘻哈哈一阵,才悠悠地返进来。

◎ 一出那个耳门,看见两个人捉迷藏似的隔着一道门在探头探脑,探着了互相扭了起来,嘻嘻哈哈,滚做一团。

◎ 胡适在纽约时,与唐德刚等年龄和地位相差一大截,但老少同处,一齐嘻嘻哈哈。

◎ 他们嘴里学着我刚才答应时的语调,正眼也没有看我一眼,又嘻嘻哈哈地向门外走了出去。

◎ 台下听众两瓶啤酒落肚嘻嘻哈哈,有那笑话连城的,有那借题发挥的,还有那调皮的旁敲侧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舍旧谋新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舍旧谋新

【拼音】:shě jiù móu xīn

【解释】:指弃旧求新。

【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文公曾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后来得到楚国的帮助,才有机会回国做了君王。当时,楚国的势力很大,许多小国都向楚国称臣;晋文公为了成为霸主,就决定从立威诸侯做起。恰巧,为了曹、魏、宋三个小国,弄得晋、楚反目成仇,楚国派大将子玉和晋军作战,晋文公遵守当年的诺言,把军队撤退到九十里外,以报答楚王从前对他的优待;但是,楚将子玉仍然坚决要和晋国决一雌雄。当晋军撤退到城濮的时候,晋文公非常苦闷,他听到大家都在说:“我们的君王德行高超,应该舍弃对楚国的旧恩,建立新的功劳。”晋文公听了,恍然大悟,便重整军队,终于在城濮打败了楚军,称霸诸侯。后来的人,便将晋文公部下所说的“舍其旧而新是谋”,简化成“舍旧谋新”这一句成语,用来比喻拋弃旧的计画或人事,重新规画,建立一个新的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历史成语故事阅读

全文共 1723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历史成语故事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道不拾遗

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道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yù)杀死哥哥卫桓(huán)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大臣石厚商量办法。石厚就去问自己的父亲——卫国大臣石(què),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可以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说:“陈桓公十分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的安排。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杀子是“大义灭亲”。

成语“大义灭亲”,现在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xùn)私情。

志在四方

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这事让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希望丈夫可以做一番大事业,就对重耳说:“公子,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

重耳听了十分惊讶,说:“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走!”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

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成语“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居安思危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可以取消攻打郑国的念头。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收到这些礼物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大功臣魏绛(jiàng)。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强大,但是我们不可以因此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有备无患。”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成语“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全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成语十八般武艺的故事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这则成语出自元·杨梓《敬德不伏老》。意思是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现比喻多种技能。

【注音】shí bā bān wǔ yì

【典故】凭着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

【释义】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②比喻多种技能。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各种技能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十八般兵器

【同韵词】蟠天际地、袭人故伎、无所施其技、受夹板气、两雄不俱立、矮子看戏、哀毁瘠立、熏莸同器、黑天摸地、一席之地、......

【年代】古代

【英语】skillinwieldingthe18kindsofweapons

【语文同步】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它既能当电视机,又能当收录机,还能当电话机、传真机使用。  赵明《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小学十册·课文·30

【成语故事】梁山泊好汉史进每天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学起,这些功夫是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等,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学习,史进打这十八般武艺从新学得十分精熟。王进把其中的奥妙都全部教给了他

【成语举例】假如有人以为我是老作家,必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那就难免捧得越高摔得越疼了。  老舍《学习当先》

【其它使用】

◎ 他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终将老虎活活打死,为民除了一大祸害。

◎ 同时,还与既有的语言习惯相合,如近代汉语口语中有"一十八般兵器"、"一十八般武艺",成语中有"一五一十"等。

◎ 批评者个体没有自己的批评史甚至没有一个坚定的立足点和坚实的观测点,仿佛批评自己并不重要,无须思想的支撑和实践的提供尽可以陶乐于跟创作共沉浮;仿佛每个批评家都掌握了十八般武艺,什么都说、什么都能说,凑着说、结伙说,游击地说、总结着说。

◎ 这样,他学到的十八般武艺都有了用场,他有了伸屈的空间。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秋战国历史成语故事4:三令五申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名叫孙武,他写出了《孙子兵法》这部重要的军事巨著。他带着这部著作到吴国去见吴王,吴王看过以后,对孙武还不完全相信,便说:是不是可以用少量的军来试试你的兵法?孙武说:可以。吴王又问:用妇女试试可以吗?孙武也答应了。

于是,吴王召集了一百八十名宫女,请孙武训练。孙武将这些宫女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妃子为队长。队伍站好后,孙武就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左转、向右转吗?宫女们回答:知道。随后孙武搬出杀人的刑具,即三令五申之,即三番五次地说明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行的命令。宫女们从来没有受过军事训练,听到命令后不但没有执行,反而大笑起来。孙武严肃地说道: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于是,他又将刚才的一番话详尽地向她们解释了一番。然后,他再次击鼓,发出向左行进的命令。宫女们仍然只是笑而不执行命令。孙武便命令行刑士兵将两个队长推出去斩首。

吴王忙派人前去讲情。可是,孙武说: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说完就将两个队长斩首了。宫女们严肃起来,所有动作都能按照号令认真去做了。

后来,人们用三令五申来表示三番五次地命令、告诫。申,申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写一个成语故事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竹篮打水一场空

竹篮子小姐出了名的精致漂亮,纤细的竹篾编制而成的镂空花样,别提多美了,薄薄的竹篾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竹香,篮筐上的提手上包裹的红色布条,鲜艳夺目。

竹篮子小姐的邻居是锈迹斑斑的水桶大姐。竹篮子小姐自恃美貌,处处想占上风,压水桶一头。

这不,今天看到水桶大姐打了满满一桶水,心里很是嫉妒,非要和水桶比赛打水不可。

水井先生说:“竹篮子小姐,你和水桶比赛打水?可真不自量力呀!”竹篮子小姐不屑一顾:“哼!你以为我打不了水是吧?今天就让你开开眼。”

竹篮子小姐不由分说地跳进井里,井水“哗哗哗”地涌向竹篮子小姐那镂空的肚子里。竹篮子小姐得意洋洋地说:“看,我的肚子里满满的都是水。”竹篮子小姐顺着井绳向上爬,刚刚浮出水面,井水“哗哗哗”地从那镂空的肚子里漏了出来,竹篮子小姐的肚子瞬间空了。

水井先生岔着腰笑:“哈哈,漏了吧?来来来,水桶大姐,打一桶水给她瞧瞧!”老实的水桶大姐说:“算了吧,不比了,拿我的强项,跟竹篮子小姐的弱项比,没有什么意思。”可傲气的竹篮子小姐偏偏不认输:“丑水桶,你别走,咱们必须比一比!”水井先生和围观的人纷纷鼓励:“比一比,比一比!”

水桶大姐没有办法,只好打了满满的一桶水上来浇了菜地。竹篮子小姐二话没说,“扑通”一声,第二次跳进了井里,结果仍然是一滴水也没打上来。第三次、第四次……竹篮子小姐看到自己屡屡失败了,羞得满脸通红。

水井先生说:“你的肚皮是镂空的,根本存不住水。打水不是你的强项,不要再逞强了!”水桶大姐赶紧安慰她:“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虽说这次你失败了,但是其他方面你比我优秀很多,我还要向你学习呢!”竹篮子小姐频频点头:“以前是我错了,我不该瞧不起你。”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比赛的事情人们已经忘了。不知道为什么,“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这句话却悄悄地流传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有关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村子里住着一个农夫

他有一块很大的水田

农夫每天都在想,田里该种点什么呢?

后来,他决定,全都种上水稻

于是,他往田里插上秧苗,他插了一排又一排,插了整整一天

才把整块地都插满了小苗

后来,农夫每天都来到田里,想看看小苗有没有长高

他看来看去,觉得小苗还是和以前一样高

等了很多天还是如此

农夫着急了,心想“小苗总也不长高,我是不是应该帮帮他们,把小苗拔高一点呢”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农夫就跑到田里,开始拔小苗

农夫拔呀拔,小苗真多呀

拔了整整一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傍晚的时候,农夫回到家里

说:“累死我了,今天总算帮小苗们长高了一点”

农夫的儿子听完很好奇,赶紧跑到田里去看

发现,所有的小苗都已经枯死了

小苗长大需要一定的时间

可是,农夫很着急,没等到时间就想让小苗快快长大

最后,把小苗拔坏了

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们,做事情千万不要着急哦~要慢慢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投辖留宾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辖:车轴两端的铁键,去辖则车不能行。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出处

汉·班固《汉书·陈遵传》。

故事

陈遵是汉朝杜陵人,哀帝末年任京兆尹。当时官府中的官吏,大多很俭仆,只有陈遵衣车华丽,每日出去饮酒,总是喝得酩酊大醉才回来。对于公事,他时时荒废,常被上级科罚。小吏们去告诉他,也根本不放在心上,反叫小吏注意他被罚满100次后,再来告诉他好了。

后来他因剿匪有功,升为嘉威侯,各地官吏,四方豪杰,都仰慕他的威名,特地去拜访他。陈遵喜欢喝酒,每次大宴会的时候,等到客人到齐后,往往把大门关起来,把客人们马车上的键头(古称辖)投到井里去,即使客人有要紧的事,也不让他回去。曾经有一个刺史,为了公事去见他,也被他留住喝酒,不放他回去,那位刺史因还有要事办理,心里非常着急,结果由陈遵的母亲从后门把他放出去。

后人把陈遵这个故事,说成“投辖留宾”。后来有人效仿他的做法,为了留住客人,常把客人的衣物藏起来,使客人不得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为渊驱鱼成语故事_900字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某一日,孟子的几个学生针对夏、商两朝灭亡的原因展开了激烈地辩论。天命派认为桀和纣的灭亡是天意,人的力量没法与天意抗衡。有人立即反驳说:明明是人意嘛,哪里是什么天意!孔子‘说:‘天何能言?以人代言之。’即使是天意,也是通过人力来实现的。把一切因果都说成天意,人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双方争执不下,一道去请教孟子。孟子仔细听了双方争执的理由,分析道:桀和纣之所以灭国亡身,不是什么天意,原因在于他们失去了民心,一个失掉百姓支持的国君当然要失败了。一个君主要想取得天下,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首先取得百姓们的支持,百姓不支持的事情肯定办不成。怎样才能取得百姓支持呢?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深得民心。民心是很容易争取的。这时有人提出质疑:纣王造鹿台,百姓并不支持,但百姓被迫无奈,还是把鹿台造起来了。孟子说:鹿台是造起来了,但纣王却为这件事惹怒了百姓,纣王最后还是自杀了。这样看来,鹿台建成对纣王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呀。有的学生不愿问题节外生枝,对孟子说:先生,您还是说说桀纣亡天下的原因吧。孟子说:好吧,我们回到原来的话题。还是先说说怎样取得民心:首先是为百姓着想,做百姓喜欢的事情,解决百姓的疾苦,让他们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凡是百姓讨厌的事情就万万不可去做,更不能强迫他们去做。孟子说得有些兴奋,站起来继续说:我打个比方,国君施行仁政,爱护百姓,百姓就像百川归海一样涌向国君的周围。你们都知道,水獭是专门靠吃鱼为生的,水獭一经出现,鱼类必然潜往深水;鹰隼专吃小鸟,小马看到鹰隼了一定会飞向树林深处。所以说,是水獭代替深水将鱼儿赶来,鹰隼为丛林聚积鸟类,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雀者,鸕也。由此可见,是桀纣把百姓驱赶到商汤王和周武王那儿去的。总之,梁纣的灭亡是因为人心向背,绝非什么天意。天意大难把握了,我们还是多尽人力吧。弟子们听了,都表示满意。

任何君主残酷剥削百姓,使百姓活不下去,百姓必然奋起反抗,最终导致改朝换代。中国的26部史书记录26个朝代的兴亡史,考其缘由,就是亡国之君见利忘义,干下了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蠢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嚼齿穿龈成语故事_300字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iáo chǐ chuān yín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大将张巡守睢阳,被人尊称为“张睢阳”。他作战英勇,而且善于领导。在讨伐安史之乱时,他经常大声呼喊,鼓舞士气,在一次动员大会上,他情绪激昂,嚼齿穿龈。

【出处】张睢阳生犹骂贼,嚼齿穿龈;颜平原死不忘君,握拳透掌。  宋·苏轼《东坡题跋·偶书》

【解释】齿:牙齿。穿:咬破。龈:牙龈。紧咬牙齿,竟咬破了牙龈。形容对敌人恨之入骨。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十分仇恨

【相近词】嚼穿龈血

【成语示列】颜平原鼓烈气,握拳透爪;张睢阳愤义声,嚼齿穿龈。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佣中佼佼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佣中佼佼

【汉语拼音】yòng zhōng jiǎo jiǎo

【近义词】:庸中佼佼、鹤立鸡群、 出人头地、人中龙凤、出类拔萃、 独占鳌头、 登峰造极

【反义词】:碌碌无能、滥竽充数

【成语出处】出处 《后汉书·刘盆子传》:“帝曰:‘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李贤注:“佼,好貌也……言佼佼者,凡佣之人稍为胜也。”

【成语解释】指在平凡之人中才能较为特出。

【佣中佼佼造句】 小刘从小学习努力一直在孩子们当中佣中佼佼。

【佣中佼佼的成语故事

帝说:“你真不愧是那种铮铮的硬汉子,庸人中的优秀人才啊。”又说:“各位大为无道,所过之处,诛死老弱,对社稷撒尿把井水锅灶都污秽了。但还有三个好处:攻破城邑遍于天下,没有抛弃原来的妻妾,这是一个好处;立君主能用刘氏宗室,这是第二个好处;别的盗贼立了君,走投无路时往往拿着他的首级投降,自己以为立了功,你们却让盆子活着来降我,这是第三个好处。”于是令他们各与妻子住到洛阳,每人赐住宅一区,赐田二顷。

这年夏天,樊崇、逄安谋反,被诛。杨音在长安时,对赵王刘良有恩情,赐爵关内侯,与徐宣都回乡下,死于家中。刘恭为更始杀了谢禄,自缚下狱请罪,被赦免不杀。光武帝怜爱盆子,赏赐他很多东西,以他为赵王的郎中。后来眼生病,眼睛瞎了,就赐他荥阳一带的均输官地,开设铺店,让他终身食用这里的税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同仇敌忾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敌。”“同仇”这个词就来源于上面的歌谣。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设宴招待。席间,文王让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宁俞一听就知道。这是周天子对诸侯恩赐、褒奖时的宴乐。为此,他在席间不作任何答谢之辞。文王对宁俞在席间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饮完毕后,命人私下询问他是什么原因。宁俞回答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对敌人的愤恨为同恨,所以为天子献上战功。天子为了酬谢诸侯,在酒宴中赐彤弓,赋《湛露》,这是应该的。但如今我们卫国来到鲁国表示友好,大王学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沉默不言了。”“敌忾”这个词就来源宁俞说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语相濡以沫的故事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水干涸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呴:吐口水,吐沫。泉水干涸了,鱼就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就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与其称誉尧(仁慈)而非难(nàn)桀(斗狠),就不如恩怨两忘而与大道化而为一。《庄子·天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干涸了,鱼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来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但是在现实中,鱼是不可能出现相濡以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安居乐业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安居乐业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这个成语来源于《老子》,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成语故事读书笔记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在赵国都城邯郸,每个人走路的姿势都很优雅,个个风度翩翩。有个小伙子住在燕国寿陵,他想去邯郸学上几招,回来显显本领。他终于到了邯郸,看见没个人走路的姿势都很优美,之后他就每天上街学人家走路。总是这次觉得这个人走路好看就学这个人走路,一会儿觉得那个人走路好看又学那个人走路。最后什么都没学会,就连自己本来怎么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东西不能三心二意,如果机械的去模仿别人,不但学不会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

这一次,我就跟这个小伙子犯了一样的错误,我爸爸教我学毛笔,叫我先练横,我才练了三天,就想练竖,连着连着就又想练点,最后什么都没学会,爸爸生气的说;“做什么事都这么三心二意,这样能学好什么?”我跑到小房间把门用力的一关,趴到了床上,嘴里嘀咕着;“只不过是一个毛笔吗,有什么好计较的,切!”

就这样,我跟爸爸僵持了一天没说话了,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跑去像爸爸道歉爸爸也原谅了我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我们又开始学毛笔,听了爸爸的话,我的毛笔字写得越来越好了。

我一定会好好学,把毛笔学会,不会再三心二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恨铁不成钢成语故事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hèn tiě bù chéng gāng

【出处】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

【解释】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

【用法】作宾语、定语、补语;用于对所期望的人

【结构】复句式

【押韵词】跌打损伤、匕首投枪、论道经邦、剜肉医疮、满面红光、女扮男装、敛锷韬光、彝鼎圭璋、与死扶伤、满腹文章、......

【年代】近代

成语故事】贾宝玉因丢失通灵宝玉而生病,贾母与王熙凤商量要把薛宝钗嫁给宝玉来冲喜,这样来挽救宝玉的生命。刚好此时贾政放了外任,贾母命他定夺。贾政也想这个恨铁不成钢的儿子早日康复,成家立业好继承祖业,也同意立即就办喜事

【成语举例】这是‘恨铁不成钢’的恨,不是仇恨。周立波《山乡巨变》

【其它使用】

"恨铁不成钢"是人人对自己所爱的人都会有的一种感情,尤其是年长者对年幼者的感情。

老贫农的直言不讳的批评,"刺"了一些人,他那恨铁不成钢的真挚情感,也感动了一些人。

她极不慎重地采取了这种违反教育常识的做法,何尝不是"恨铁不成钢"呢?家长痛打孩子,又何尝不是"恨铁不成钢"呢?但是缺乏教育常识的家长这样做是可以原谅的,他并不是教师。

教师当然也同样会对学生有"恨铁不成钢"的感情。

我爸有些气急败坏,或者触景生情,总之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说:"站起来,爸。"

她对晓庆要求很严,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慨。

"你!……这怎么是带着阶级仇恨来练兵啊!"哥哥恨铁不成钢地说。

(慈蔼地)对!到那一五一十向党委好好交待交待,别看我和你发脾气,那还是恨铁不成钢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改弦更张的成语故事由来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改弦更张

【拼音】: gǎi xián gēng zhāng

【解释】: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见于《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又见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琴瑟时未调,改弦当更张。”下面故事从《汉书》。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叫董仲舒,广州(今河北枣强东)人。他学习非常用功,整天埋头在书房里学习,书房附近的园圃,两三年都顾不上看一看。后来,他专治《春秋公羊传》,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

当时,汉武帝刘彻举贤良文学之士,请他们对施政方针提出建议。董仲舒说:汉朝继秦而立,秦朝的旧制度都不适用了。好比琴上的弦已经陈旧不堪,没法使音调和谐了,必须把它解下来,更换新弦,然后才可弹奏。政策制度也是如此。行不通了,就要改革,然后才能把事情办好。应当更换琴弦而不换,就是第一流的音乐家也弹不出优美的音调来;应当改革而不改,就是最贤明的政治家也不能创造令人满意的政绩。

董仲舒还向汉武帝建议:“诸不在六艺(即《礼》《乐》、《诗》、《书》、《易》、《春秋》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些,都为汉武帝所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

“改弦更张”这句成语,常用来比喻变更方针、计划或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