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济南黑虎泉的由来(汇编20篇)

导语:每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建军节的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4899

作文

1000

国际音乐日的由来和意义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日是国际音乐日。1979年10月,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 举行的第十八届国际音乐理事会全体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0月 1日为“国际音乐日”,为此专门成立了国际音乐日组织。

国际音乐日的目标是:努力使音乐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通 过音乐把各国联合起来。每逢国际音乐日,许多国家的电台、电视台 都安排特别节目,播放古典音乐、歌剧、流行音乐、民间音乐等。有的 国家还给有贡献的音乐家授奖,举行有关音乐的学术报告会等。

1980年10月1日,中国文化部、中央广播事业局、中国音乐家 协会联合举办了首届国际音乐日庆祝活动。电台、电视台安排了专 99音乐节目和文艺会演。同时,上海各音乐团体分别在文化广场、上 海音乐厅和其他剧场举行了11场音乐会,庆祝国际音乐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描写济南趵突泉的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家乡济南,我最喜欢趵突泉了。池中那三股泉眼一嘟噜一嘟噜的往外冒水,一串比一串高,好像小水珠在比跳高呢!

春天,翠绿的柳枝一条一条的垂下来,多得数不清。清清的泉水像是被绿色的林子包围起来似的。翠绿的柳枝把泉水衬托的更加清澈,美丽极了。

夏天,一束束金光犹如一道道利箭一样,直穿过湖面照映到湖底青褐色的石头上,照映到一条条游过的小鱼身上。湖底有许许多多的小鱼,有黑色的、白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我最喜欢的就是黄色的小鱼了。黄色的鳞片上镶嵌着一小片白色的鱼鳞,就像珍珠一样,美丽极了。

秋天,这是一潭宁静的湖水。湖面上飘着几片黄色的落叶,小鱼无聊的在水里游着,只有那三股泉眼还在不停的往外冒水。

冬天,一朵朵雪花从天而降,就像一个个小姑娘一样飘进湖里,化成了晶莹的小水珠。

这就是趵突泉,我最喜欢的趵突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元宵节的由来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灯会)。据乾隆十四牛张绍美编的《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武威县志》载:“元宵,四市竖坊,悬灯,杂扮花鼓.高跷.演百戏。”旧时,金塔寺等地有黄河灯会,情景亦十分壮观。建国后,历年元宵节的灯会胜似往昔。节日之前,企事业职工,纷纷结扎彩门,悬挂花灯。有花卉灯、动物灯、八仙过海灯、西游记故事灯,争奇斗艳,气象万千。有爱好者在灯内装置微型电动机,胜似走马灯。最引人注目的是腾云驾雾的金龙灯,足有lo多米长。是夜,城内和城郊居民,蜂拥而至,万头攒动,人流如潮。武威习俗,观灯时必从龙灯下钻过,祈求合家平安,万字如意。又说龙是吉祥物,钻了龙灯,就会人丁兴旺。

农村灯会别有情趣,彩灯古朴典雅,乡土气息浓郁。有用玉米芯制做的火炬灯,也有用山药蛋、萝卜头制做的彩灯。墙头上、马棚下,处处有灯,灯光通明。据史籍记载:武威灯会之盛况,自唐已有,并闻名于长安。故有唐玄宗与道士叶法善夜游凉州灯会流连忘返的传说。

武威元宵灯会,不论新俗、旧俗,都要举办3天,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济南的英雄山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记忆像太空中那一条璀璨的银河,每一件事,就是银河中的一颗闪亮的星星。每一颗星星代表的事不同,有伤感的、开心的、难忘的、有纪念意义的……今天被我选中的则是一颗伤感的星星。

“快,快上车……”岳迎老师焦急地说着。我们上了车,哇!好挤呀!车上人满为患,座位已经少得可怜,我好不容易才挤到最里边,靠窗口的位置有空位,太好了!我坐到那里,一路上受尽颠簸,终于到达英雄

我们下了车,排好队,一个个都有些激动,毕竟是第一次参加扫墓啊!走进英雄山,我发现不只我们学校来了,其他学校也参加今天的扫墓。

开始扫墓了,走上台阶,我禁不住向上望,咦?怎么树林有些凄凉的味道。一路向山上爬去,我发现了许多墓碑。但很多碑上有人为破坏的痕迹。我不禁为这些死去的中华儿女叹息,他们为人民、为国家牺牲了,为什么死后却得不到这些少数人们的敬仰,墓碑反而被破坏呢?此时,我的心情不像刚刚那么激动、开心了,只是觉得异常沉重,而旁边的人还在兴高采烈地窃窃私语。

这时,我想起以前姑爸爸带我登英雄山的情景:“姑爸爸,这个山为什么叫英雄山呢?”“因为毛主席在英雄山上时,发现山上有不少战士的墓,有些伤感,就为此山起名‘英雄山’。”而看看现在,极少数没有良心的人们,竟然在这些英勇牺牲的战士的墓碑上刻字!真是可耻!这些战士可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哪!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的繁荣啊!此时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战士们“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感人话语。

扫墓返校的途中,我暗暗地想,那些没有良心的人们啊,请你们反思一下吧!对烈士不敬,就是知恩不报!你们不仅在英雄的灵魂身上,刺上了一道伤痕,也让英雄见证了你们的耻辱。你们应该洗去罪恶,敬重这些烈士啊!请改正你们的错误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春联的由来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至今,在民间里还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二十三供灶仙,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磨粘谷,二十六割肥肉,二十七杀小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上香斗儿。”

二十四写大字,就是说这一天要开始写春联了,家家户户买大红纸,自己能写的自己写,自己不能写的求别人代笔。

为什么非要用红纸来写春联呢?原来传说“年”是一头怪兽,经常危害民间。所以“年”一来的时候,百姓就烧起火来,用红色三火焰吓退怪兽,掉头就跑。以后,老百姓每到“年”来了,就挂上红色的春联,写上消灾接福的话。

还有一个原因涉及到春联的起源。古代把春联称作桃符,据《皇朝岁时杂记》中记载:“桃符之之以桃木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下书祝词及祷语,岁且则更之。”就是说桃符使用一块二三尺长的红色桃木板,在上面画上神像,写上祝词。但是,我们现在挂的红纸做的春联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过年的时候,写了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在楹联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副春联。

传统春联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还展示出一种极为特殊的书法艺术。春联本身的文化,加上书法,更使得春联成为一种十分独特的综合艺术品。

春联自从产生之后,发展到明代就出现了空前的盛况。因为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非常喜欢春联,也非常善于撰写楹联。在朱元璋的亲自倡导下,明朝的楹联发展很快,楹联史上的许多楹联大家都产生在明代。

欣赏名联,创作楹联,不仅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还可以使我们在欣赏和创作中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我们祖国悠远丰富的传统文化,从而提高我们的现实生活品味,丰富我们的文化修养,可以一代又一代地,永远不间断地去弘扬我们的文化修养,可以不间断地去弘扬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正是“家家和美享福寿,事事吉祥传子孙。”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去济南博物馆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早就听说“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将在山东博物馆对外开放,今天我兴致勃勃地和妈妈来到这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东博物馆”五个金色的大字。走进门厅,里面的灯光都是金色的,好像金碧辉煌的皇宫一样。上面有一个大大的绿宝石色的圆顶,刻着一些精美的图案。

我们直接到了三楼“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一进展厅,就被眼前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逼真场景深深震撼了。草原上奔跑的非洲狮,漫步的非洲象以及水中游动的尼罗鳄------我仔细地观察着,路鹨阎蒙碛谧彻鄣拇蟛菰小

我们又来到了圆明园展,通过看纪录片,我了解到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英法联军在1860年掠劫并大火焚烧了圆明园,从此令人神往的圆明园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离开了博物馆,我的心仍然久久不能平静,“少年强国则强”,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做贡献,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的家乡济南学生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济南自古以来是一个风景胜地,曾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誉。生机勃勃的趵突泉,冒个不停。雄伟壮观的千佛山,清澈见底的大明湖,如两颗明珠点缀在这片大地上,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来形容她,真是太形象不过了!

我的家乡被人们称为“泉城”,因为在她这个“百宝箱”里,有七十二颗珍珠,它们总是闪闪发光,照亮了整个“百宝箱”,在她里面最亮的一颗珍珠就是“趵突泉”,她有三股泉水,其中一股最大,冒出的泉水一波接着一波,就像一个大车轮,因此得名“趵突泉”。古代词人李清照曾经住在这里,她当年洗漱过的地方,后来人们把它叫做“漱玉泉”,多好听的名字啊!在趵突泉的周围还有许多小泉,如“卧牛泉”、“珍珠泉”、“白石泉”、“黑虎泉”等等,在她们的装点下,济南变得更加璀璨瑰丽。

老舍曾写了许多关于济南的文章,《济南的春天》《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三个月来的济南》《趵突泉》、小说《大明湖》等。老舍爷爷的“第二故乡”便就是济南,他把一个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

济南的小吃也很多呢。像比较著名的便是泉城大包,草包包子 ,孟家扒蹄 ,名士多烤全羊,油旋等等,来济南的话,一定要尝一尝济南的风味小吃。

听妈妈讲,过去的济南与“泉城”这个美称很不相称,就拿我们住的地方——南辛庄来说,在妈妈上高中时还是一片低矮的平房,这儿的马路很窄,最多只能容得下一辆小车通过,每年都要发生许多交通事故。

现在可不一样了,我们的南辛庄已被改建成南辛小区了,一片片的楼房拔地而起,楼前楼后就像花园一样漂亮,有美丽的草坪、喷泉、还有人们休闲娱乐的健康器材等。笔直的马路不仅变宽了,交叉路口处都装上了红绿灯、监控器等,马路两旁的集市不见了,现在栽上了高大挺秀的松树,马路中间的垃圾也没有了,现在改成了交通安全指示线,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也在逐年下降,马路上竟然有序,再也没有喧闹声了。市区的高速公路也建起来了,高档的汽车也开进了我们的家庭。

济南,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市,一座美丽的泉城,这便是我的家乡,它的名字,叫做济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济南的风景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济南的泉城广场上有着美丽的景色,有时间的话,大家一定要去看一下。

泉城广场的中央有着一个荷花形状的喷泉,它又大又高,只要音乐一响起,喷泉也会随着音乐的旋律上下喷涌,时而喷得高,时而喷得低,时而转动,时而停止,真像一个演员正在跳舞,太像一朵盛开的荷花了,荷花也是我们泉城济南的市花。

在广场的西侧有一个开放的鸽子园,那里有着成百上千只鸽子,人们会亲切地走到鸽子面前给他们喂食物,偶尔也会有一些调皮的小孩突然把一些玉米粒扔到天空中。顿时,成百上千只鸽子飞走了,不到一分钟,那些鸽子又飞了回来,又开始啄食地上的食物,它们吃地很香甜。

济南的风景是多么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节的由来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早上起床后,我兴冲冲地跑下楼吃早点。待我坐在餐桌边一看,“啊,全是粽子!”咸的,甜的,肉的满满一大桌。“对了,今天是我们传统的端午节,所以必须吃粽子!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我们家“老学究”又要开始卖文了……

一边吃着粽子,一边听老爸讲叙端午节由来的故事。原来,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都是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屈原大夫呀!想象着两千多年的今天,一个人郁郁孤独地徘徊在“汨罗江”边,然后,纵身一跃……想到这里,于是我向老爸建议“等下我们去看‘划龙舟’时,也带一点粽子去投到江水中!?”只见老爸犹豫了一下后,“当然可以!但为了更好地纪念屈原,待会我们要先学一首屈原的诗赋”。

吃完早餐,老爸选了屈原的《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哎!读起来拗口得要命,但听老爸说屈原的《离骚》,不仅是我们 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看来不得不“重视”了。于是,认真地听着老爸“一字一句”的解释后,又开始学着古人“摇头晃脑”地背了起来……

“摇晃”了一上午后,终于可以去看“划龙舟”了!按奈住激动的心情,拎着一包“粽子”和老爸出发了。只见清澈的漓江上,几条挂着彩旗的龙舟漫不经心地“游戈”着。“我们桂林的龙舟赛是‘五年一小划,十年一大划’,今年既不是‘小划’,也不是‘大划’!”老爸在旁失望地说道。

唉!看来是我的“运气”不好,哪怕是“小划”也行啊。听老爸讲九八年的那次“大赛”,光参“赛”的龙舟就有一百二十多条!漓江两岸挤满了观赛的人群,还有来自国际上的龙舟队呢!那,该是何等壮观啊!

这时,远处江面划来一条插着三角形彩旗的大龙舟。对了,船中间还有一顶庄严的“黄罗盖伞”,还有“蟠桃树”,披红挂彩的龙头上还“长”着长长的龙须呢!随着阵阵鞭炮声,一支高亢、悠扬的“唢呐”声也冉冉传来。这,大概就是老爸说的“龙舟唢呐调”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母亲节的由来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20xx年的5月12日,是母亲节。有心的一定会记得。

日起源于古希腊。在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希布莉(Cybele,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亚的母亲,故称众神之母)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20xx年11月13日,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就曾以《创设中国母亲节》为题,提出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并提出孟母可作为中国母亲节的形象代表。20xx年12月,中国民协节徽文化委员会、邹城市委市政府、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4家“母亲节”核心发起单位正式成立“中华母亲节促进会”,确定将农历的四月初二,也就是孟母生孟子这一天定为中华母亲节,并决定在首届中华母亲节到来之际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现在世界流行的母亲节是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美国最先设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灶王节的由来说明

全文共 3863 字

+ 加入清单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节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下面是相关的说明,快来看看吧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 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 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

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

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

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

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祭灶相关】

祭灶的由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 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的传说

廿三灶神,也称灶王、灶君、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晋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发明火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灶就逐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崇拜灶神也就成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了。故《礼记·祭法》中“王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中国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魏晋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 唐李贤注 《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灶神初为女神,或称是老妇,或称是美女,说法诸多。大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现在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

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祭灶日期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秋由来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优良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济南趵突泉作文700字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哪里?哈哈,这是我国著名泉城山东济南啊!

济南趵突泉景区,是我国5A风景区。走进公园,一路垂柳相伴。这时,一个装满金钱的池子出现在眼前,池水如水晶般晶莹剔透,亮闪闪的硬币愈发醒目,静静地倾诉,偶尔漂浮一枚硬币。这是硬币泉?还是金币泉吗?咦,石栏上有几个大字“漱玉泉”!这跟金钱有什么关系啊?原来,女词人李清照当年曾在泉边以泉为镜,掬水梳妆,填词吟诗,人比黄花瘦,现在变成人们入园后的许愿池。池的正对面,正是李清照纪念馆。

沿着观光路线一路走过,后面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泉水,有柳絮飘飘的柳絮泉,有“饮马抗金”的马跑泉,有“酒仙置锅酿酒”的杜康泉等等,36处泉眼哇!

前方突然熙熙攘攘,原来著名的趵突泉就在前面。正前方是一个凉亭,相传清代康熙皇帝曾在这里用趵突泉泉水泡茶,尝了一口甘甜可口,于是挥毫写下“激湍”两字,并且把从北京带来的玉泉泉水换成趵突泉泉水,封为“天下第一泉”,这使趵突泉更加有名啦!

趵突泉有三个泉眼,呈一字排开,汩汩的,向上泛起晶亮的水花,像沸腾的开水,好像永远不知道疲倦,终年向上翻腾着,像怒放生命的花朵。一到秋冬季时,泉眼上会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呈现云蒸雾润的奇观。池边还有不少小泉眼,不断冒着气泡,像一串串珍珠。池两边有两块石碑,一块写着“天下第一泉”,另一块写着“趵突泉”。细心的游客会发现,突字少了2点,为什么呢?原来古时候,泉水喷涌高数丈,石碑几次被冲倒,后人又做一块石碑重新立上去,可是不久发现“突”字不见了两点,不远处的大明湖石碑上“明”反而多了两点。这个传说好有趣呀!

听妈妈说,由于地壳的改变和过度开采,趵突泉也曾停喷,失去往日的风采。现在,趵突泉一直喷涌,真希望能一直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美好的景点永远在前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元宵节的由来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2月11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里有吃元宵、舞狮子、观花灯等习俗。其中,吃元宵是一种独特的小吃,吃起来香甜甜香的,令人齿颊留香。

那么,你们知道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吗,让我来讲给你听吧!

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是楚昭王回国途中乘船在长江时,看见江面上漂着几个浮物,颜色是白的还有一点儿黄,船工捞起来献给了楚昭王。昭王在吃的时候发现里面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鲜美。回国后,昭王命令人以山楂为瓤,仿制给臣民食用,以庆祝家国团圆。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后代相沿成习。

如今,北方人称其为元宵,在南方确称“汤圆。这些与“团圆“音近,取团圆之意,又逢十五月圆之夜,象征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用此来思念离别的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山东泉城济南作文400字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整个暑假,令我最震撼的就是泉城——济南了。泉城的景色可真美啊!

上午,我满怀期待地,坐上了去往泉城的火车。随着我的梦想,不知不觉火车就到了泉城。

百脉泉公园很好玩,我们去看了著名的大词人李清照的纪念馆。还看到了梅花泉,梅花泉由五个泉眼组成,像梅花的五个花瓣一样。

美丽的趵突泉的水干净得都可以照镜子。怪不得金鱼都喜欢在里面安家。

最令人震撼的,就是大明湖了。波浪从水面上悄悄地划过,留下一路燕尾形的波纹。我们在大明湖坐船去往一个小岛,小岛有一个记录古代时期著名学者、诗人、词人的纪念馆,小岛上还有一个亭子,名叫历下亭,历下亭有一幅对联,写着“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我还发现历下亭,越往里走,就越清凉。

两天的行程很快就过去了,济南既能看到美丽的泉水,又能让我了解到很多古代时的故事,下次我一定还要来泉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六一儿童节的由来作文_节日作文900字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六一儿童节了,小朋友们一定会穿上漂亮的衣服,兴高彩烈地度过自己的节日。可是,你知道“六、一”儿童节是怎么来的呢?让我来告诉你吧!1949年12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会上,中国和世界各国劳动妇女代表,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迫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全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教育权等基本权利,会议规定了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通令,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为争取儿童生存、健康和受教育的权利而斗争的日子。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举行第一次国际大会,发表了有关儿童福利问题的原则以后,一些国家先后有了儿童节的规定,如美国定为10月31日,英国定为7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经济萧条,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儿童的处境更糟,有的得了传染病,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则被迫当童工,受尽折磨,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为了给全世界儿童争取生存、保障和受教育的权利,加强各国儿童的友谊,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于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了执委会,正式决定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我国儿童节,早期为每年的4月4日,是1931年根据中华慈幼协会的建议设立的。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广大少年儿童也成了国家的小主人,为了培养广大儿童的国际主义思想,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通令,废除旧的“4·4”儿童节,将6月1日作为我国的儿童节。与“六一”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少年儿童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欢庆自己的节日。许多公共娱乐场所特地为孩子们免费开放,各机关、团体、企业在这天还向本单位职工的子女和幼儿园的小朋友馈赠礼物,这是孩子们最愉快的一天。

这就是六一儿童节的由来,你们知道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济南的味道读后感四年级优秀作文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在这片热土上生活了将近26年,一直对它充满了热爱与感恩,自认为对它略有了解,其实我对它的了解仅限于皮毛。在阅读了《济南的味道》之后,我又加深了对它的了解,并对它更加的热爱了。

我现在家住千佛山脚下,上班在大明湖畔,但是却少有时间去游一游千佛山和大明湖,偶尔去了也只是闲逛一下而已。可是在读了《济南的味道》一书之后,心中又多了对千佛山和大明湖的向往,对它们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心向往能带着这些感悟再去游览这些地方,可能收获的就会更多,不在只是单纯的闲逛了。之前学校文化建设,我负责了寻根曲水亭街的部分,自认为查找了很多曲水亭街的资料,对曲水亭街也算有所了解了。但是在读了《济南的味道》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知道的还太少。

品济南,爱济南,这是我需要一直去探索了解的地方。济南,恰是一朵由泉水滋润的蓓蕾初绽的清荷,嗅一下雅透肺腑,品一下情远意长。在躁动的夜里蹁跹的荷花仙子,常常会乘着大明湖中那韵走斗拱、笙歌勾连的画纤纤地荡进济南文人的梦里,演绎出一首首乡情浓重的乐章。济南,更是一个由荷精心孕育的莲蓬,每一粒睡在母亲怀里的莲子,都会带给你久久的悠香……

[济南的味道读后感四年级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节日由来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1969年9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理事会发布的第1969/59号决议,决定把每年的10月14日定为“世界标准日”。1970年10月14日举行了第一届世界范围的庆祝世界标准日的活动。设立世界标准日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国际标准化对世界经济、技术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并使其适应世界的商务、工业、政府和消费者的需求。

为了庆祝世界标准日,国际标准化组织理事会于1978年9月通过决议,再一次鼓励该组织成员在每年的10月14日在各自的国家举行庆祝活动,并开展标准化的有关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国际爱牙日由来和意义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龋病、牙周疾病是损害我国人民群众口腔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更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

据调查,中国约有6-7亿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病,其中以患龋病为最多,人均有2只龋齿以上,全国约有20多亿只龋齿;牙周疾病患病率高达80%。

又据1982年全国中小学生龋齿与牙周疾病调查数据显示:

(1)7-9岁乳牙患龋率城市为79.60%,农村为85.50%乳牙龋均城市为3.8只,农村为2.7只。

(2)7岁恒牙患龋率达21%。

(3)12岁恒牙龋患率城市为45.90%,农村为31.60%,恒牙龋均城市为1.04只,农村为0.65只。

(4)17岁恒牙患龋率为41%。

(5)15岁牙龈炎患病率70-90%。

(6)15岁牙石检出率50-90%。

(7)小学生刷牙率城市为50-90%,农村不足10%。

(8)学生口腔卫生不良率城市为65-85%,农村为 70-9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济南游记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我和小恬在家人的带领下来到了泉城济南,第一件事就是去闻名遐迩的趵突泉公园。一进公园,缠缠绕绕的紫藤和高大的柳树交织在一起,搭成一个天然凉棚,和外面的骄阳似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儿还点缀着朱红的亭台楼阁。随处可见的是不足一两平米的泉池,泉水一点点流着。我们急切地寻找课本上的趵突泉。

前面有许多人,我们挤过去一看,果然是趵突泉!一个长约10米,宽约8米的泉池中央,有三大股泉,翻滚吞吐着,如同三堆跳跃的白雪。池里的水是透明的蓝色,把银白色的小鱼也映成浅蓝的了。泉水散着寒气,让人心旷神怡。我跑到泉边的石头上,把手探进水里。沁人肌骨的凉气顿时涌进了手心。小恬也装了两瓶泉水,笑哈哈地浇在身上。趵突泉不愧是七十二名泉之冠呀!

我们又参观了公园里的许多其他名泉。无忧泉的水清澈冰凉,传说喝了可以消愁,让人不再烦恼;南宋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洗漱过的地方叫漱玉泉;北宋抗金英雄关胜的马因为主人被杀,前蹄刨地出泉,人们称此泉为“马跑泉”;金线泉的泉眼在泉池的南北两边,涌出的水流在阳光下形成金丝线,唐代大诗人杜甫称之为金线泉;一虎泉的得名是刚挖开时里面有个兽头,被认为是虎头……

来趵突泉公园真是不虚此行呀!

[济南游记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济南小清河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济南,那里有一条河叫小清河

听奶奶说,在他小时候,小清河的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俩岸垂柳成荫,特别是在秋季,河水像一条蓝缎子,静静地躺着,阵阵秋风,吹起水的涟漪涌向岸堤,溅起白色的浪花,美极了。

爸爸说小清河应该叫小黑河,因为河水又黑又臭,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垃圾都倒进小清河,致便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又黑又臭,尤其是夏天,隔着很远都能闻到河水的臭味,别说是鱼虾没有了,连水草都不生长了。

现在的小清河是什么样呢?国庆节我踏上回家乡的列车,来到小清河,一下车,一条宽阔的河道呈现在我眼前,两岸绿草茵茵,垂柳飘飘,河水有些泛黄,既不想奶奶说的那样清澈,也不像爸爸说得那样黑臭,爷爷说这是从黄河引进的水,所以发黄,爸爸告诉我,济南市政府从2007年开始实施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经过几年的改造,小清河周围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现在小清河又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重新把人们吸引到他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