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诗鉴赏(精品19篇)

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一串一串的脚印,娇艳的梅花也在呼啸的北风中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下面是开学吧小编整理的走进冬天满分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6674

作文

233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鉴赏

全文共 1259 字

+ 加入清单

白公馆里胡琴咿呀咿呀的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述说着不尽苍凉的故事,也流露着主人公无奈而倔强的生命。民国岁月,白公馆空留着一具躯壳,可里头的人却想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挽救这具毫无生气的躯体,若是哪个鲜活的生命失去了青春的朝气,逝去了诱人的光泽,那么排斥、唾弃、咒骂便就成了她的归宿。

流苏已经28岁了,她早已过了曼妙花季,曾经的纯真少女、掌上明珠到如今哥哥嫂嫂眼里的残花败柳、扫把星,在哥嫂心中她所剩的价值已经不多。唯一一点资本就是她还可以拖着残躯去为那个痨病而死的丈夫守节,过继个孩子了此残年,以换取白公馆的苟延残喘。白流苏受着家里人的非议,在母亲床前凄凄凉凉的跪着,绣花鞋帮子上的针扎在手上也不觉得疼,只是小声道:这屋子里可住不得了!……住不得了!她的声音灰暗而轻飘,像断断续续的尘灰吊子。她求着母亲,可又恍惚明白她心中的母亲与她真正的的母亲根本是两个人。现实的母亲不会救她。于是,她决定搏一搏,赌一赌。

倾城之恋》里当流苏取代宝络引起范柳原的注意时,她知道宝络恨她也不得不敬她。她心里觉得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到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这句话颇具现实意味,可我总觉得再改一改会更好。一个女人,再好些,如果不用力一搏,就不会得到异性或同性的爱或尊重。即使这一搏代价沉重,可人生匆匆,能有几回搏。流苏与徐太太去香港,与范柳原谈一段金钱之间的不纯的恋爱,换得的是两年范柳原的不闻不问。可当范柳原再次相邀时,她还是决定继续这场博弈,最后那场战争为她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这场胜利她的战果颇丰,她不仅离开了那座神仙般的白公馆,出尽这些年心口的恶气,也为她赢得了后半生的依靠。

前些天,无意中看到一本汪国真的诗集,其中有一篇诗是这样写的:

在这个年龄

什么都值得记忆

无论哪一个季节走来

都是难忘的花季

在这个年龄

生长很多幻想

也生长很多忧虑

渴望像一株健硕的昙花

一朵朵醒来

又一朵朵睡去

在这个年龄

要哭你就尽情地哭

要笑你就尽情地笑

在这个年龄

不必太含蓄。

念完后我总觉得它在心里挥之不去,好像这首诗里有着某个人的影子,默默地想了很久,突然觉得流苏便是这么个人。她的盛开绽放虽不在花季,可却大胆而决绝,像晚春的茶花,壮丽的令人心碎。她在用一生做赌注进行着一场豪赌,可是又有谁能否认她是勇敢的,她尽情的追逐着自己的幸福,想以抽干骨髓似的方式摆脱她前半生的不幸,换取后半生的安定与祥和。

我们一生牵绊太多太多,多的以至于我们丧失了恣意欢笑、随心搏斗的勇气。我们假装洒脱不羁甚至恣意妄为,可是我们却从未真正的勇敢过,就像夏日的知了,狂躁的吱吱声掩盖不了它们内心的恐惧。

我想数十年之后,当流苏站在香港的浅水湾酒店,望着那片火烧般的野火花时,想起这次用一生做赌注的博弈时,不论是赢是输,她都应该会仰天大笑吧。因为她勇敢的奋斗过,所以她的生命里留有一段可以温暖她一生的经历,刻骨铭心,此生难忘。人的青春就像是一堆火苗,我们的博弈是它燃烧的动力,即使燃烧过后留下的是灰烬的余烟,充斥生命的灶台,可至少那灶台还含着余温。我想仅凭着这点余温我们的生命就不至于太过寒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春江花月夜初三优秀作文

全文共 1413 字

+ 加入清单

有幸夜航江上,春月花林,心有所感,不觉沉吟“春江花月,生命之夜哉。”

春潮涌动,月出东山,白露横江,熠熠生辉。

缕缕微风扫过江面,吹起圈圈涟漪,犹如舞动的银蛇,又好比仙女的裙边,令人陶醉,江水轻抚船底,低吟入耳。似是游子寂寞哀思的倾吐,又似是岸边闺阁思妇的埋怨,眺望远方,层层月色中薄雾隐现,山峦、楼阁交错起伏,连绵不断。点点烛光漂浮于天际,透出一股深沉与寂寞。

春江月色,深沉而厚重,似有时光错杂之感。暮然,丝丝淡香味袭上鼻尖,清新优雅的,不觉心生寻源之趣。

船头骤转,顺着香味寻了过去。江流一弯,一丛繁密多彩的花林呈现于眼前。朵朵春花恬静的绽放,没有争奇斗艳,只有一种暗合自然的和谐与宁静。柔和的月光倾泻在花瓣上,为花儿增添了几分灵媚与可爱。花蕊中央,一只不知名的小甲虫轻轻飞舞,它那银色的外壳闪闪发光,像一盏玲珑的灯笼,又像是顽皮的月夜小精灵,让人犹生怜爱之心。

花朵儿随风摇曳轻柔的身躯,好似一群翩然起舞的芭蕾舞演员,繁杂的叶片是她们贴身的裙服,雪白的花瓣是她们光滑的肌肤……这些纤弱的身躯缓缓摆动,时而曲,时而直,时而明,时而暗,时而娇俏诱人,时而纯丽冰洁……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赏。

风声消逝,春花归于平静、安详。她们睡着了,睡得很香甜、好柔美。光线澄明,点点明光浮动与花朵周围,也许这些是大自然对她们的真诚祝福吧。夜色幽静,枯寂与黑暗蠢蠢欲动,却也似不想打搅这些安然的“睡美人”,只从旁边悄悄溜走。

渐渐地,空气中弥漫的花香愈加浓重,却不呛人,唯蕴含着清香与恬美。像是十七八岁少女的体香,又似是梅花潭那股清新幽深的绿味。亦或是永州西山那深远恬淡的天地之味。

静静地,春花们无声的倾诉入耳。岁月悠悠,游子们徜徉于此,赏花赏月赏风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却也难遣心头那一段幽幽思情。或是多少思妇,明月高楼,江畔孤身难以入眠。声声轻叹,随着月光流转天涯,化作氤氲雾气,化作轻风流水,在这花林下游荡,成了游子眼里难舍的情丝。“故土天涯同一月,江头江尾一水连。”月下春花寄思念,不管是孤舟游子,还是闺中高阁,都摆脱不这无尽的思愁。春江水荡漾,月下花语人,月圆的夜,更是思人的夜。

停泊岸边,沿着小径,拾级步上一座小山坡。向下望去,朦胧月下葱郁的小山幽森森的,而江水却明滑异常,像涂了明油一般。江面上的薄雾散去,天穹陡然一静,江水波澜不惊,天倒映在里面,月儿,星儿,团团顽皮的流云儿……俨然构成一幅“春江映天图”,江水中央,月光驱赶夜色,拂照在明暗参半的水面上,明亮的波光粼粼,像仙女梳状用的铜镜,将满天星光收纳进去,却顽皮地遮挡了娇容;幽暗的,脉脉孱孱,像山谷里行走的风岚,襟带同色却无形无迹,窸窣的虫鸣声传来,正想着,江面上忽的出现一群玲珑娇小的萤火虫儿。它们时而戏水,时而你追我打,时而像一面细密的金线网,时而又像一颗颗闪耀的金珠,不经意间,它们便仿佛受惊似的逃离了月光,消逝在苍茫的夜色中。

下山,来到江边。拂着清凉的江水,静心沉思。刹那间,天地交合,万物停息,我仿佛也消失了。渐而心境归一,古井无波,神识游离天外……良久,回过神来。只见夜色已深,月至中天,脑海中遗留的,唯有那一幕幕自然的奇妙,生命的律动和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奇特感觉。也许,这便是自然,便是生命吧!那思念,那春花,那月夜,还有这小山、小虫……也许这都是生命吧!

春江花月夜,便是生命之夜!

硕大的明月下,一个隐现的背影渐而消失在远方,那摆渡人继续踏上了生命之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酥油》小说鉴赏

全文共 1444 字

+ 加入清单

酥油》是江觉迟,一位普通的安徽安庆女子的自传体小说,2005年她只身来到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原始深山草原藏区,搜救那里因频发的灾害而出现的孤儿、可怜女人的私生子和上不起学的孩子,并在寺庙庇护下教育这些草原上的孩子。《酥油》是她在昏黄的酥油灯下写下60万字的日记改写而成,同时,“酥油”也是草原给她“梅朵”之外的第二个名字。

我们也许可以想象这些年她在高原上所经受的艰辛,但无法想象她一件一件放在内心里的东西。读完这本奇丽的小说(请原谅我们只能用这个词),那些过眼的新奇与震撼,你会发现都不重要,因为有一种东西一直在往你心里钻。

是爱吗?爱心,爱情,感动?

不,是一种让人心灵震荡的纯粹。这个姑娘的纯粹会像她的文字一样感染你,让你进入草原一样的心灵。

可怜的梅朵,或者觉迟,把所有的一切献给草原,然而还是要忏悔,生活,多要一点都是那么吝啬!她因身体跨掉而最终不得不离开她四处寻找来的孩子,她想重建学校不得不闯入城市结果却失掉了草原上那颗爱情的精灵,她无法面对已逝的父亲,父亲那句响当当的话,在她最无能为力的时候,像草原上的草一样,在她心里疯长。

爱是相互支撑的,大爱在心间的律动其实很小,每个人都有,只要愿意去感受,便能感觉得到……江觉迟写草原,写孤儿,写藏区,写善良柔韧小心翼翼的梅朵和她的爱情,还有那独立荒原的可爱青年月光,这一切的一切,最终,她所写的,是她的心。

是的,《酥油》就这样慢慢在作者心中,变成含泪的文字,变成奇丽的原始的藏区景观,变成梅朵和月光圣洁的爱情,变成孩子们的梦想与希望。

“是的,无限巨大的草原,我热爱,迷恋,却是带着莫大无言的盲目,要了解这片土地,用身体一生也不够。用心灵,也许只需要一次皈依,一切都会得到诠释……”

这就是江觉迟和她的《酥油》。

推荐阅读:

《酥油》是作者江觉迟5年藏地生活所记60万字日记改编而成的小说,密不透风、毫发不露的再现了藏区生活的全部,写尽了藏民的原始宿命和信仰轮回,是一部真正的藏地生命之书,骨头里都透着酥油味道的文字草原。

然而,这些还只是她的背景,是给她力量的世界。

它还写尽了人世间最纯净丰厚的爱与勇气,人生的况味、智识与真谛。

在草原上,很小的孩子都知道,路从来都不在脚下,而在脚上。

她千辛万苦找到第一个孩子,喜极而泣,活佛笑着对她说:“草的人生在地下,长出来的都是阳光。”她怕自己不能坚持下去,向多农喇嘛求助,多农喇嘛说:“那些灾难后的孤儿、可怜女人的私生子、上不起学的孩子,你找到他们,他们会带着你走。”

这就是江觉迟,一个很平凡的女子,正如她后来的感叹:“我遇到了一个世界。”

平凡家庭的一妻多夫,土司头人的一夫多妻,一心想要成为藏地画师的可怜孩童,走死在神奇的玛泥墙外的姐姐,被逼迫为偷猎者带路的少年,草原上的天雷地火,泥石流与塌方,还有爱情,那个和她一起在草原上寻找孩子历经生死的野蛮粗砺干净善良的月光……

这就是《酥油》,然而也不是全部。

它还写尽了心灵与信仰的沟通,给了我们一个了解陌生的支点,我们究竟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

一个汉地弱女子的藏地心路,就这样一层一层展开,一颗在酥油里浸泡了5年的不安心灵,讲了一个世界上最生动的故事,无怪乎有人评价它是世上最珍贵的文字,最圣洁的爱与爱情。

《酥油》写得真实、真诚、真挚。是真正称得上纯粹的作品。相信每个人捧在手心里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它的重量。

姚晨、潘石屹、麦家、李承鹏、安意如、王小山、胡赳赳等不同领域的人为《酥油》集体发声,发起“人生价值倡议”。

正如潘石屹所说:你的爱和我们的感动构成世界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烟瘾小小说鉴赏

全文共 1307 字

+ 加入清单

“爷爷!别吸烟哒。我要复习功课,下个周就要期末考试!”这是赵芸芸央求爷爷不吸的声音。

赵芸芸,今年十五岁。是赵小宝的独生女,乖女儿。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正在县实验中学读初三,即将初中毕业。学习紧张,每天下晚自习后,她骑着自行车回家,洗完澡后,还要坚持一小时复习功课。

可是,爷爷也要等孙女睡觉后,他才放心地去睡。就在这晚十点钟左右,她爷爷一会儿纸香烟,一会儿茅叶烟,一支支,一圈圈,接二连三,使屋内烟雾弥漫,袅袅轻飘,浓浓烟味。使芸芸咳嗽,也无法正常复习。

芸芸多次劝说爷爷,“吸烟有害健康,请爷爷尽早戒烟”。爷爷只是口头答应,下决心戒了好几回,收效甚微。烟瘾自今未戒。

芸芸她爷爷。赵友亮,今年七十八岁。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赵大宝,二儿子叫赵小宝。老大大学毕业后,在省城一所技术学院教书,现在已是教授。为人师表,从不吸烟。老二高中毕业,回家经商,在县城搞山货日杂批发,生意红火,也不吸烟。生活过得很幸福。

八十年代初,赵友亮曾当过生产小队队长,也当过大队治保主任。他年青时代走红,大家都叫他赵对长。他是我的邻居。无论在何时何地,遇见他的时,他嘴里总是叼着长长的香烟。他吸烟像熏火土,大伙儿们还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赵火土”。全生产队都知道他全家都有吸烟嗜好。

那时候,赵队长的父亲和母亲都爱种烟,在自留田熏火土,挑猪粪。铲牛屎,自己栽培烟叶,还自己土法加工烟叶。赵队长当队长时,常常吸的是:“大公鸡”,“经济”,“园球”牌等纸香烟,后来,当了大队治保住任,他带客,腰包装的是:“游泳”,“红塔山”,“阿斯玛”的香烟。

据说,赵队长父亲因长期吸烟,患肺癌疾病,医治无效去逝。母亲因吸烟,患咽喉癌疾病,医治无效去世。

这些年,赵队长享着两个儿子的清福,不愁吃,不愁穿。大儿子常常买高级香烟,小儿子常常带几斤茅叶烟。他嗬包常常装的是清一色“黄鹤楼”牌系列产品。有硬包装的,有软包装的。有精包装的,有平包装的。有二十元一包的,有六十元一包的。赵队长一口牙齿熏得像一锅黑碳,无洁白一齿。

前几天,听说赵队长患病,在县医院做了检查,说是肺结核慢性疾病。

二零一四年初,我们村靠近县城宦角。被县人民政府划为城市新开发区。我们村全部被征地拆迁。全部安排住高楼还建房。分房那天,赵队长捻到八栋十八楼,我捻到八栋八楼,我和他又成了邻居。他还说:“房子住得高,望的远,空气好,电梯跑,就是好。”

房子拿到手,马上就装修。房子装的像皇宫。贴瓷砖,刷涂料,铺木地板。沙发,西餐桌,彩电,冰箱样样俱全。孙子芸芸在墙内挂了一块玻璃匾,匾的上面用鲜红的油漆,写着《禁止吸烟》四个大字,她有目标针对爷爷吸烟的陋习。从农村一转眼变成城市都市生活。赵队长烟杆也依然飘进了城市......

昨天,我遇见了赵大爷,他正从十八楼下到一楼地面,烟瘾到了吸烟,一天来回上下十几次。烟雾与美梦的追逐,烟瘾与时间的赛跑,健康与疾病较量,幸福与苦难的煎熬,长寿与微命的骈缔。我看见赵大爷坐在花坛旁边,叼着茅叶烟,巴嗒,吧嗒吸个不停。那长长烟卷,烟头燃烧着生命的时间。我顺便插上话:“赵大爷,烟瘾又来了!” 赵大爷看了看我,露出一脸无癞的表情。只是点了点头,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作品鉴赏

全文共 1607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首词中,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连续性。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江南城市。如果说第一首词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江南春意图,那么,第二首词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

作者很爱西湖的春天,他在词里偏偏不写杭州之春,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山寺月中寻桂子”的“山寺”,指的是西湖西边的灵隐寺。这座古刹有许多传说,有的还蒙上一层神话色彩:传说灵隐寺的桂花树是从月宫中掉下来的。作者曾在寺中赏月,中秋节桂花飘香,那境界使他终身难忘。山、寺、月影下,寻桂子,写出了幽美的环境,也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然而,词人回忆杭州还有另一种境界使人难忘。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头”,钱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观,潮头可高达数丈,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显得趣意盎然。“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白居易是热爱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后,又产生了“何日更重游”的愿望。

第三首词在思想艺术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写到歌舞生活,因而许多选本都不介绍它。其实它在写法上也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的。前两首词虽然也写到人,但主要还是写景。第三首点到吴宫,但主要却是写人,写苏州的歌舞伎和词人自己。从整体上看,意境的变化使连章体词显得变化多姿,丰富多彩。

吴酒一杯春竹叶一句,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作者不是纵情声色的人,他欣赏的是吴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演出,因而回到洛阳后说:“早晚复相逢”。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作者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唐诗宋词高二作文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唐诗如一片璀璨的星空,闪耀着迷人的光芒,令人陶醉,让人向往。

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几十年来,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射到唐文化上,无数人去品读唐诗,赞美唐诗,尽情地遨游于唐诗之中。我自然也不例外。

品读唐诗,我深深了解到了唐诗中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月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便从此夜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眼中的故乡,床前明月光永远思念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品读唐诗,我明白了唐朝的酒烈。诗人纷纷举杯消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醉卧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今朝的酒更是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品读唐诗,我知道了唐诗中的离别苦。灞桥的水涓涓地流着,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故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是岁月的裙袂。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啊!

品读唐诗,我体会到了唐朝诗人的清亮。一壶酒,一把剑,还有一轮残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舞出一轮残月,舞出一颗盛唐的心,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是虚名。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品读唐诗,我领悟了中国古风。唐朝可以称得上是远古的大同社会: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故外户而不闭。从唐诗中,我看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史,品读唐诗,我更加热爱自己伟大的祖国。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三百篇诗句在落花中尘埃落定。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铮鸣,窗外有风透过明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年。

品读唐诗,望穿历史;品读唐诗,祖国在我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学术调研:要建立起外国小说阅读鉴赏的新观念

全文共 7706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自己在一年多前高二时使用这一教材时也有很多困惑,不少学生一开始更是感到很难进去。虽然自己一直比较喜欢西方现代派的文学,在五年前撰写《中国新时期文学悲剧论》写到马原、残雪、余华、格非、洪峰、莫言、叶兆言等先锋小说的艺术风格时,研读大量的西方从海明威、卡夫卡到辛格、卡尔维诺,从伍尓芙、福克纳到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的作品,但教学又是另一种情况。当时我在学校里带的徒弟曲晓明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硕士,她跟着我天天听课,我特意花了1500元买了一个索尼的录音棒,让她把我每节课都录下来,课后一起研讨,同事自己读了一些相关的研究书籍,印象较深的有《荒原上有诗人在高声喊叫》《二十世纪中西比较小说学》《中国叙事学》《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小说叙事学》等十几本,边教边摸索。

十五六年前这之前我似懂非懂的读过我们慈溪籍的中国社科院外文研究所的袁可嘉先生主编的一套《外国现代派文学作品选》,一到四卷好像有十来本。这些作家好多是马原、残雪他们师傅,在他们的作品身上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味道。与我们教材中的课文作者有关主要流派:意识流、表现主义、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新小说、新现实主义。为了给湖北老师讲课,这个暑假我研读了一些西方文化哲学专著我体会到要交好这些小说文本,准确理解小说内涵,特别要注重这些文学作品产生的社会文化哲学,我讲课中归纳了这样几点:

1、现代工业文明迅速发展:对物欲对身体欲望的推崇;

2、精神异变的世界:人类荒原上孤魂野鬼;

3、社会生存的重压:精神的漂泊者孤独者;

4、主体性的衰落:上帝死了,人的异化;

5、文化审美的扩张:颓废、反讽、怪诞;

6、文学视域的转化:从理性到非理性

7、叙述的抽象化: 非戏剧性、潜意识。

人教版原来的课文《变形记》和现在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墙上的斑点》《地洞》《在桥边》《骑桶者》《清兵卫与葫芦》《沙之书》《山羊兹拉特》《桥边的老人》《半张纸》《牲畜林》等小说在小说的主旨艺术特征方面无不同这些社会文化哲学背景有关。不了解这些,在教学中很难真正读通这些小说。

在一年多前给高二的学生讲《外国小说欣赏》时,我感受最大的是要改变我们老师与学生以往的小说阅读欣赏的观念与习惯,只重视故事情节。好的小说绝不只是故事情节,它必然于这个世界隐秘的精神联系途经,必须在世界和存在面前获得一种深度,而不是简单在文字在故事的表面滑行,这样的话,小说教学,尤其是西方经典小说的教学只能变成一种频发肤浅的皮相的学习。我想,这里特别要注重的是,在阅读中从传统小说的对人的外部表现到外国现代小说的对人的内部寻找,初步树立起外国现代小说欣赏的一种新的观念。我想,而且这观念不只是读出小说的主题,如变形记中社会对人的压迫,这些看看教参或一课一练里也有,关键是读出这种主题是在作品里怎样得以存在于呈现,运用了怎样的语言去加以传达。否则,我们看到的不是小说的艺术,而只是文章。我们要注重小说些什么,但多这些经典作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读出为什么这样写。我们的教学往往忽视作家怎么写,不关注艺术的特征。我打个比方,写什么像是一块布料,如果没有形式技术,就不可能是件衣服。衣服不是布料,正因为有了形式技巧,牛仔与西服,裙子与旗袍才又有了其各是的特征。西方小说的叙事伦理及美学品格,正是建立在形式对生活、对故事的加工提炼上。

一、从中国小说进入外国小说的阅读

树立外国现代小说的阅读观念,首先要指导学生懂得小说作为叙事作品的基本特征。其次要学生了解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的一些主要的差异,否则,学生是无法真正进入外国现代小说的阅读的。我在省内外听了一些老师的《变形记》《桥边的老人》《沙之书》《半张纸》等小说的公开课,对此有很大的感触,许多老师还是以习惯的阅读方法、传统的三要素概念去解读欣赏外国现代小说。有些小说虽然也是讲故事,但这往往是外壳或幌子,其内涵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所以教与学与现代小说的审美艺术很隔。现代主义小说有几个关键词:冷漠、异化、绝望、隔阂、荒诞。卡夫卡身上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鲁迅直面惨淡的人生,独立的个人立场,非道学的无拘无束的游走,还有那些骇世惊俗的想象。

1、关于小说作为叙事作品的虚构与真实的问题。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阅读鉴赏理念。作家王安忆说非虚构就是真实地发生的事实。谢有顺认为,好的小说家,往往能够把假的写成真的,所谓虚构,其实是到达一种更高的、想象的真实。而如何才能在小说中建立起一个可信的物质外壳,有时比在小说中建立起一种精神更难。生活中确实在发生着的事情,波澜不惊,但它确实是在进行。可它进行的步骤,几乎很难看到痕迹,引起我们的注意。这就是我们现实的状态,就是非虚构。非虚构的东西是这样一个自然的状态,它发生的时间特别漫长,特别无序,我们也许没有福分看到结局,或者看到结局却看不到过程中的意义,我们只能攫取它的一个片断,我们的一生只在一个周期的一小段上。而什么是虚构,它就是在一个漫长的、无秩序的时间里,要攫取一段,这一段正好是完整的。当然不可能正好是完整的,所以攫取这个词应该换成创造,就是你,一个生活在局部里的人,狂妄到要去创造一个完整的周期。非虚构是告诉我们生活是怎样的,而虚构是告诉我们生活应该是怎样的。非虚构是告诉我们生活是怎样的,而虚构是告诉我们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如鲁迅的小说像《药》《狂人日记》《祝福》都是这样。

2、说听:中国小说最主要特征,也是学生阅读小说的一个心理图式。说与听之前还有一个演,所以中国古典小说经历了演看,说听,再到写这样一个过程。这个传统的形成与中国小说在发育生长期受说书艺术的深刻影响有关:说听。 这主要是宋元明时期的话本小说形成的传统,其创作目的与之前的唐传奇有有很大不同, 话本小说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需要,引起听众兴趣。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作为听众的市民阶级的生活)的.。它是一种中国化的文化形式与传播途径,从道听途说 街谈巷语到瓦舍勾栏的舌粲生花,表达根据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精练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其最鲜明的特色。故事性很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晰,生动曲折。注意写人物,特别注意展示人物的命运。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入话,中间或结尾常穿插诗词韵语.话本小说的题材内容:爱情婚姻,如《碾玉观音》,《快嘴李翠莲》;公案故事,《错斩崔宁》;英雄好汉的故事《宋四公打闹禁魂张》。

3、中国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抓住细节来表现人物形象,通过日常生活动来表现主旨。纳博科夫说,灵魂在细节处闪现。西方小说也有《欧也妮.葛朗台》《我的叔叔于勒》但不一样。

4、中国小说注重借助于环境来表现人物形象特征。

5、中国小说注重儒家思想,注重思想伦理。

6、中国小说注重天地神人,讲天道与世道、人道。

7、现实主义小说也常常写人物的心理人物意识,但同现代小说的有根本的差异。

这是一段人物的的心理描写,是整个故事情节的一个方面,一个插曲,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侧影,属人物形象塑造的一种手法。而20世纪伍尔夫等的看似也是写心理,但已经不是插叙,而是情节本身。如意识流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意识是变幻无端、纷繁复杂的流动体,他们摒弃情节。像《墙上的斑点》,小说让笔触始终追随着人物的意识流动,通过象征暗示、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来表现人的内心真实。又如 斯特林堡的《半张纸》,看来也是故事,但这故事已经不是一般小说的情节本身了。文章时间上只取了在寻找东西那两分钟时间上,但是有此却演绎了很长一段时间包括空间的故事或者人生经历。作为文章结尾,给人以提醒或者警醒作用。而留在你心中的悲伤,过多久才会散去呢?而下面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一段看来也与《红与黑》中于连的心理描写像很相似,但要注意的是它则是整个小说的人的心灵轨迹的本身:

8、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小说的思想文化背景。

我们在教学中要学生理解,是外国现代派小说,更多的是作品的写作视野转向人的内部世界,对人的内部的关注与思考。除了我们课文之外,如卡夫卡《城堡》、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海明威《老人与海》、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等都有这种特点。我们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现代主义文学无不反映战争和现代工业带给人们的孤独、苦闷和无奈。人们生活理性的支柱崩塌了,陷入一种无法解脱的绝望之中(《品质》),叔本华的生命悲观主义、柏格森的生命的流动意识、尼采的上帝死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理论,对当时的许多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作家开始了对理性精神的讨伐。他们以文学为武器,直刺人的心灵世界。许多小说弥漫着无奈、苦闷、孤独。我们将学习的主要是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这些小说的表现手法有着我们值得认真的学习和借鉴的许多东西,还有它的小说创作的美学观,它的独特的结构、语言、叙事技巧。用加缪的话说,卡夫卡是用普通事物表现悲剧,用逻辑性表现荒诞的。他总是以一种悲观的眼光看世界,他说:目的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称作路的东西,不过是彷徨而已。比如在《饥饿艺术家》《变形记》《城堡》《诉讼》中都是人的困境,人的无路可走。在《城堡》中,K的希望是被城堡所接纳,于是他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身份,以解除那使他同村庄格格不入的奇怪的诅咒,在这个过程中,K每一次的行动,都逼真而合乎逻辑,但最后,整部小说却成了一个象征,一个荒谬的寓言。无论卡夫卡运用了多少奇异的、梦幻般的场景,他都能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冷静的事实描述,将这些经验转化成卡夫卡式的寓言。

⑴精神荒原上灵魂呼唤:卡夫卡、伍尔芙毅然以一种头朝下的方式从传统的文学格局中出逃,由此,他从另一个角度看见了别人没有看见的人性景观。卡夫卡是个扭转文学乾坤的巨人。他的创作,告别了以抒情、浪漫、写实的文学时代,开创了以荒诞為基调的文学时代。他笔下的人,不是悲剧的主角,而是荒诞的存在。用悲剧论无法解释《变形记》、《审判》、《城堡》中的主人公,只有用存在论才能阐释这些存在主体。卡夫卡开拓的荒诞意识,发现人在现代社会中被消灭,发现人变成非人、变成甲虫,发现人创造了剥夺自身、奴役自身的概念、主义、工具、牢房,还发现人莫名其妙到处受审判、受追踪。一个生命个体好好的,什麼坏事也没有做,却无端地到处被拷问,為天地人所不容。而现实世界又恰如那个若有若无的城堡,说有,却进不去出不来;说没有,它又时时刻刻纠缠?你。卡夫卡用冷眼观察他的主人公,在社会上、家庭中都没有出路的生命体。他很了不起,在纳粹及其製造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出现之前就意识到现代人的这种困境。卡夫卡冷静地观看世界,他意识到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无:无价值,无意义,无处安生,无处安神,无处可以安放自己的身体与心灵。

西方小说的哲学与宗教背景(反逻辑,反秩序)它是在种种复杂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反传统、反主流、反现成秩序、反规范的艺术本体观念。在内容上,以对人和人性的探询和追问,作为艺术的本体内容;在形式上,以对文体的实验和话语的制作,作为艺术的本体形式。意志主义、生命哲学和存在主义等非理性主义哲学便随之纷纷登场了。因而, 西方的所谓非理性主义与理性主义并无本质上的分岐, 而是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原则的伦理,意义的越来越深刻的挖掘。

⑵生存的重压下的疯狂:从人的外部阅读转向对人的内部的阅读《变形记》《墙上的斑点》卡夫卡写给自己的好友马克斯勃罗德的信中,同一页纸上,卡夫卡还写下了我的路一点都不好,我必将(据我所见)像一只狗一样完蛋这样悲观的言辞。按照勃罗德的说法,后一种不幸是不能用社会的、理性的和经济的因素来解释的。而卡夫卡发现和承担的正是这种不幸:这种不可治愈的不幸根植于形而上的和浪漫的痛苦之中,它将会更沉重地压迫着他。卡夫卡终生的努力,就是试图把自己从这种不幸中解救出来,但他没有成功。他走到了深渊,却怎么也找不到向上腾跳的动力。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处境:

和每日世界直接的联系剥夺了我看待事物一种广阔的眼光,好像我站在一个深谷的底部,并且头朝下。

如巴西罗萨德《第三条河岸》故事主题是:本分的父亲某天忽然异想天开,他为自己打造了一条结实的小船,挥手告别家人,走向离家不远一条大河。不是远行也不是逃离,而是独自一人驾舟河流上飘荡,只需儿子送来食物,别无他求。家人想尽办法让他重返故土,但他依然故我。最终,已经白发染鬓的儿子对他隔岸发誓:只要他回来,一定继承父亲未竞的事业。父亲兴高采烈向岸边靠近,可是儿子却实在无法忍受仿佛来自天外的父亲形象,在恐惧中落荒而逃。父亲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杜拉斯有句名言,一本打开的书也是漫漫长夜。我们写作就是在这永不停止的时间长夜上穿行。写作是对时间缺席的挽留,是在河流第三条岸上寻觅出口。我们在尘世间孤寂、狂傲、不安的灵魂,渴求在写作里被施洗、被安抚。人世的一切像流水和时间在不断地丧失。我们独坐世界一隅,艰辛写作,在河流上寻觅。写作,是为了发现通途。我们要用写作的光,烛照自身孤独和黑暗。

寻觅河的第三条岸,是一种可能性的抉择。岸,也许不存在于三维空间,可它存在于五维、六维空间、存在于心灵、意愿、灵感和精神空间。那是灵魂梦境、是自由天堂。顺应心灵意愿荡漾在水光潋滟中,是一种生存乐趣和境界。

对此,我们有权尊重父亲的抉择,我们有权为精神而活;所以,我们相聚,虽然陌生,却早已熟悉。

⑶真实再现个人心灵体现:如《墙上的斑点》《在桥边》等。前者如: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的百部《人间喜剧》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经济的细节方面,我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院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后者如:《墙上的斑点》我们学习外国现代小说还有重要意义,是代主义文学精神中那些闪光的东西,如它的存在主义哲学精神,直刺人物心灵深处的艺术追求,这都为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开拓新的领域。

⑷人物性格命运心灵深层意识。(前者举例高老头、老葛朗台等人物形象。后者如《墙上的斑点》《在桥边》《半张纸》《午睡二点时刻》

总之,教师与学生头脑中是否形成一个外国现代小说欣赏的一种观念?这很要紧,因为外国小说有其不同于中国小说的一些特点,只有形成大体的学习观念,了解一些外国小说的基本的思想哲学及艺术特征,才能真正走进这本《外国小说欣赏》,获得良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二、外国现代小说阅读的技巧,提升对外国小说阅读的审美能力。

1、在小说语言的褶皱处抵达人的灵魂的阅读。

作家在本质上是把内心的语言翻译出来。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市场垄断的竞争方式和技术理性的支配地位,无情地摧毁了传统宗教、理性道德的精神支柱,失落、空虚、荒诞就成了此刻普遍的精神状态。正如雅斯贝斯所说:无疑,人们普遍地相信:人类活动是徒劳无益的,一切事情都大可怀疑,人生没有什么东西能保持完美,生存无非是由各种意识形态造成的互相欺骗和自我欺骗的无休止的旋涡,他在领悟到毁灭这一结局的同时,也领悟到他自己的生存精神空虚。西方现代主义正是这种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精神文化危机的产物,隔膜、孤独、失落、惶惑、荒诞、虚无、绝望等等,充斥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成为西方现代文化的一种精神符号。新时期以来陆续介绍到我国的萨特的《苍蝇》、《恶心》,加缪的《鼠疫》、《局外人》,卡夫卡的《变形记》、《城堡》,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尤奈斯库的《阿麦迪或脱身术》,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艾略特的《荒原》以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略萨的《潘达莱翁上尉和劳军女郎》等,这些西方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几乎莫不一律表现荒诞和虚无。

现实主义小说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描述一个可信的世界。像托尔斯泰、巴尔扎克、莫泊桑的作品长期来被认为是现实主义世界的透明的窗口,但这个窗口在20世纪被关闭了。外国主要的文学流派主要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作品,如我们读到的《变形记》《墙上的斑点》《半张纸》《午睡二点时刻》等,不但表现出对人物内心世界的高度关注,而且对于人物活动以外的世界也有着精确地记忆和缤纷的呈现,这些作品探究个体如何体悟周遭世界。

我个人非常喜欢伍尔芙小说,她认为,小说是想象生活的艺术,生活是人物的主观印象的总和。所以小说创作不要只停留在客观生活的表面,而要从深处里看,捕捉生活的重要瞬间。这是伍尔芙重要的创作观点。也就是伍尔芙认为,只有人的思想、主观情感是真实的,客观世界反倒是不真实的。我打个比方,同样这块黑板,在不同的同学眼中是不同的,同样是阴天,心情愉快的同学看起来是一个样,心情低沉的同学看起来是另一个样;同样是我老黄,在你的心里他的心里印象也是各各不同的。所以说,我们要关注伍尔芙在小说创作中一直在追求什么呢?追求精神的真实,寻求解答心灵的疑难,捕捉生活的一个个重要瞬间。这其实也是我们学习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个重要经验,即从对人的外部阅读转向对人的内部的阅读。像意识流的另一代表作家乔伊斯多次强调:在《尤里西斯》中我力求接近真实。追溯到生活真相的最底层。伍尔芙、福克纳、乔伊斯的作品都证明意识流也,好心理小说也好,并不意味着作家关注世界的缩小,相反,因为多出了心理空间,作家的与作品的视野更加广阔、细致了。

2、精神真实心灵疑难生活瞬间,人的外部阅读转向对人的内部的阅读。

以前我们读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项链》,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或者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托尔斯泰的《复活》等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关注的是人的外部,即人物与社会的冲突,人的生存状态的矛盾,而伍尔芙们的小说理念关注的已经不是这些了,它思考的人的内心的存在纠葛意识流只是其中一个比较常见的创作方法。。

3、叙述者的全知视角限知、隐匿的视角(前者《红楼梦》等,后者《桥边的老人》、《素巴》《沙之书》客观时间叙述心理时间叙述(举例《半张纸》《墙上的斑点》等)

4、空间场景描写心理空间描写(举例前者《安娜卡列尼娜》,后者萨特的《墙》)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这篇小说里有怎样的体现?海明威认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英国评论家赫欧贝茨用另一个比喻形容海明威的文体如下:海明威是一个拿着板斧的人,砍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词,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

所以,他的小说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至于故事的经过和历史背景,则当作冰山的八分之七隐匿在洋面之下,但他又要让读者强烈地感到它的存在。他在谈到《老人与海》(1954年诺,桑提亚哥)的创作时指出:《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中的每个人物,以及他们怎样谋生、怎样受教育、生孩子等等的一切过程。但结果小说却被浓缩到只有五万多字,小说仅集中描写了老人在海上捕鱼的惊心动魄的三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带着唐诗宋词出发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遥望黄河之水感叹波涛之汹涌,登顶泰山之巅俯瞰群山之渺小……。各种独特的风景组成的美丽画卷,翻开诗词的书卷,这些画面便一览无遗地展现在我面前。啊,多姿多彩的唐诗宋词

看!天宝年间,李白因受到谗言的诋毁,被迫离开长安城,激愤的诗人写下了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为了理想而去奋斗的精神令人敬佩!李白的诗句表达出了自己的喜怒哀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豪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忧愁;“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是无奈……我常常为他诗作中排山倒海的气势所倾倒,感受他那坚毅的胸怀!

看!“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千种花”,欧阳修用他的诗词告诉我们什么是从容。尽管经历了政治上的挫折,但他毫不沮丧,依然抱着一颗乐观的平常心,冷眼相看官场的黑暗,以饮酒作诗为乐,这种豁达的胸怀是多么难得可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流芳百世的千古名句,让人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豪情与洒脱!

晚风拂面,独坐书桌前,静静翻开一本诗集,品读唐诗宋词,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那是对人生的感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那是亡国之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是古朴凝重……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千百年的结晶!手边常放一本诗词集,沉醉于诗情画意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唐诗宋词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带给我们美好的享受;唐诗宋词能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唐诗宋词能振奋我们的精神,磨砺我们的意志。

唐诗宋词由于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名词。这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诗或词,这是人类的所有情感、智慧和思想结合的伟大艺术!让唐诗宋词伴我们出发,让我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走进唐诗宋词,从此不再孤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吧

全文共 127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诗歌源远流长,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至今也有2500多年历史了。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但古代诗歌的体裁却不外乎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走进古代诗歌的鉴赏乐园,领略古代诗歌只可体会无法言喻的美~

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春日即事

① 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

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 C情景交融

㈡描写手法

①对比

②衬托

③渲染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㈢修辞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B语意双关

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⑼反语,讽刺。

⑽互文: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㈣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五、看意象

(1)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2)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3)杜鹃鸟

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好啦介绍这么多,可见我国古代诗歌的惊艳之处,好好品味。相信各位同学都懂的,鉴赏技巧拿去吧,不用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唐诗素描之泊秦淮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乡阳隐遁在喧嚣的背后,渐渐熄灭,夜幕降临,一只从远方漂来的小舟,静静地停靠在寂寥的码头。

倚船而立的诗人,孑然一身,望向船外清冷的秦淮河。迷蒙的水雾悠悠地在水面上弥漫,沾湿了那月光,把若隐若现的清辉抖落在寒冷的沙滩上,却又被那薄如轻纱的烟遮盖了纷纭的细节,只留下碎影满地都是。风安静地栖落在树枝上,注视着那个深沉的背影暗自沉思。

不远处,满城的灯火燃起,在苔绿青石板街间竟放,宝马雕车络绎不绝地穿梭在喧闹的河岸旁。隐隐传来丝丝酒香,浮游在酒家的屋檐下,氤氲在纸醉金迷间,不忍醒来。

乐声四起,熟悉哀愁的旋律牵动着诗人的心,打碎了这一纸幽幽的夜,涌进了树巢,惊醒了一群休息的小鸟,扇动着羽翼,慌忙躲进母亲的羽毛下,歌女们怀抱琵琶,半遮着面,袅袅婷婷的身姿,在灯火酒绿间演绎着那首《玉树后庭花》。

一种愁思幽恨在诗人的心间暗暗滋生,这些歌女又怎知南朝就在这红帐春宵毁于一旦,惟有那亡国之恨依存于世,忧愤忽然涌上心头,却无奈隐没于这深深的夜色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杜甫《石壕吏》鉴赏

全文共 2686 字

+ 加入清单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不宜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可以设想,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或者……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读这十三句诗的时候,千万别以为这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则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杜甫《石壕吏鉴赏“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也许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两句,也许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奶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本子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可见县吏是要她出来的。)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儿媳妇低声哭泣。“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试想昨日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是何心情?诗人作何感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说,“民为邦本”,把人民整成这个样子,统治者的宝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诗人杜甫面对这一切,没有美化现实,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毫无概念化的感觉。诗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矛盾双方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全诗一百二十个字,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说鉴赏拥你入怀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跳上中巴,车内已无位置,后排大妈将她小孙女的座位让给了我。出于感激,出于对小姑娘的喜爱,也出于安全,因为大妈的位置正对路口,我将小姑娘坐在了自己的大腿上。

“你享福了。”奶奶对孙女儿说。

“不,是我享福了。她能坐在我的腿上,是我的福气。”真的,小孩对你没有隔阂,那真是你的福气。

“几岁了?”

“三岁。”小姑娘一边说,一边回头伸出手指示意,还伴以甜甜的微笑。面对小姑娘的微笑,我也报以微微一笑。

为了交流,我将小姑娘侧转身子。这小姑娘,不仅文静,对我更是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密,她好像我的孩子,似乎她的身上流淌着我的血液,她清澈的眼眸中,满含着对我的依恋。为此,我母性的温情,骤然唤醒,我似乎又回到了遥远的过去。多少年前,我的孩子也一样地躺在我怀里,一样的无邪的眼睛,也一样的亲密。断裂了那么多年的亲情,今天,在一个陌生的孩子身上,再次续接。

下午,这是个容易让瞌睡虫找上门来的时间,车的颠簸,又成了摇篮曲,小孩很容易睡觉。以往每次带孩子坐车,孩子总会在车上美美地睡一觉。这小姑娘也不例外,似乎不那么精神,她的奶奶说,下午还没睡过觉呢。

“好,那就睡一觉。”我将小姑娘揽在我怀里,拉紧孩子的衣服,以防感冒,“把眼睛闭起来,好吗?”

车距本来就不长,半小时的时间,而现在也已过去了十分钟左右,我得赶紧让孩子进入睡眠状态,可孩子似乎不是那么容易入睡的。或许,我不是她的亲人,我的心跳,我的体温,对她没有催眠作用。

甜甜的笑脸,似睡非睡的眼睛,就这么文静地躺在我怀里,我努力地让她靠近我的身体,不让她受冷。我更是努力地让自己靠近她,汲取她的体温,以温暖我疲惫的心灵。

小姑娘终于美美地睡着了,而我,搂着孩子,沉浸在久违的幸福中……

这一刻,多希望时间能停止不行,然而,时间不可能为我而停止;多希望这是没有终点的行程,然而,终点站,马上就到,而且,已经近在眼前;多希望,孩子的奶奶,能允许我带孩子回家,给我多一点的时间,让我跟孩子相处,但谁能相信一个陌生的女人?谁能允许自己的孩子被一个萍水相逢的人带走?

终点站,终于到了,尽管我有一万个的不愿意,可我不得不把孩子交还给人家,终归不是我的孩子,我有什么权利一直拥有呢?

“谢谢,辛苦了。”奶奶对我说,孩子也张开了她的睡眼,醒了。

“不辛苦。”我望着孩子,笑了笑,孩子还没苏醒呢。

奶奶抱着孩子,在路边等车。风,吹在脸上,有点冷,但奶奶的心,肯定比我温暖。

谢谢你,孩子,让我重新做了回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说鉴赏:都是恩人

全文共 1316 字

+ 加入清单

残席酒正酣。就在大家敞开肚皮、放开喉咙痛饮的时候,堂兄脸红脖子粗的逐个骂开了他的仇人,并扬言自己要是报不了仇、出不了恨的话,子子孙孙都要报下去,一定要除掉胸中的恶气。

堂兄从小没了父母,没上过学,是个十足的文盲,是家父把他带大成人的。其实家父也是从小就没了父母,只比堂兄大十来岁。在那个饥饿的年代,连饭都没得吃,时常饿着肚皮,更不要说读书了。也许正是从这个特殊环境中走过来的原因吧,养成了堂兄恩怨分明,有恩必报、有仇必还的刚烈性格。

听堂兄如此胡说乱骂,表兄和表弟开始作起了他的思想工作,劝他要想开些,都快六十岁的人了,还这样意气用事像个小年轻。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像这样冤冤相报何时是个尽头?做人应该报恩不报怨才会生活得快乐。

堂兄是一个执着已见的人,对他所骂的这些“仇人”,心中怨恨已结多年,不是三言两语所能化解的。表兄和表弟越是劝他,他心中的火气就越是升腾,竟然将矛头指向了表兄和表弟。

见事不妙,我不得不出言相劝。因为我知道堂兄的个性,知道他是一个自尊心极强,最怕人伤害他自尊心的人。抓住他的这一弱点,开口我便称赞他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表明我就喜欢这样恩怨分明的人。

听我如此一说,堂兄激动的情绪开始平缓了许多,桌上弥漫的火药味慢慢消散了,融洽的气氛重又回到了酒桌上。

我见堂兄激动的情绪完全平复了下来,心想这正是劝说他的好时机。于是大声感叹道:“唉!恩怨分明这句话不知道害了多少代人哦!”

听我如此感叹,在座的人都不解其中深意。堂兄更觉奇怪,忍不住问我为何这样说,不是自古以来的大英雄和电视上的那些人都是这样说、这样做的吗?难道恩怨分明还有错?见堂兄如此问,我便详细告诉了他其中深意。

我问他明不明白“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的含意,他说这句话他懂。我说其实你并没弄懂这句话的意思,现在我就告诉你这句话的深意。

美玉要是不经过刻刀雕琢的话,不过就是一块不起眼的毛石罢了,只有经过不断的雕琢才会将它的光彩显现出来,成为世间珍宝。一个人就好比是未经雕琢的玉,而那些你的所谓恩人、仇人就好比是刻刀,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你进行“雕琢”,使你成为“美玉”。

其实啊,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老师,自己的恩人。这些老师言传身教,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做给你看,告诉你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违悖人性的。正因为他们从不同角度的教化,自己才明白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尤其是那些从反面教育你的“老师”,更是对你有着莫大的恩情,正因为他们的激发,自己才奋发图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退转、不堕落,奋勇向前。

你只要弄明白了这个道理,心中也就自然没有了怨仇情恨,没有了仇人,有的只是需要报答的恩情。一个人心中没有了怨仇情恨,自然少烦恼、生活得甜蜜快乐!所以说啊,“恩怨分明”这句话,害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堂兄听我如此一说,心中的“结”虽然还不能完全释然,但还是不住地点头称是。

接着我又告诉他,一个生活在仇恨中的人,其实自己的内心是非常劳累痛苦的。与其让自己劳累痛苦,还不如忘掉心中的仇恨,让自己生活得愉快。

堂兄听完我的话,重重地舒了一口气,举起酒杯一饮而尽。随后,大家举起酒杯共祝元宵快乐,共祝在新的一年里只有恩情没有仇!为美好的明天干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卖河风波小说鉴赏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条快乐的小鲤鱼。我跟水族村的村民们在这条河里已经生活好久了。妈妈说,我们家刚搬来时,村里只有几户人家。后来因为这儿草肥水美环境又好,村里的居民才逐渐多了起来。每天能生活在这样干净美丽的河里,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嬉戏,我感觉自己真幸福啊!

可是前不久不知怎么了,河面上忽然飘来了许多白色不明物体,而且还夹杂着一股浓郁的难闻气味。听大人们说,离白色不明物体住得最近的黄鳝大叔已经被熏得病倒了。水族村的村长甚至已经提醒村民暂时先不要出门,等白色不明物体过去了再说。几天过去了,可情况依然不见好转,白色不明物体没见减少,水里还流来了少量的黑色液体。村里病倒的村民数量又增多了。怎么办呢?

现在整个水族村人心惶惶。隔壁的鲫鱼阿姨着急的对妈妈说:“家里的粮食已经不多了。这样下去拿什么给孩子充饥呀!”“是呀,村长总让我们等,可是要等到什么时候呢?”虾伯伯摸着胡须担心地说。“我看呐,与其在这条河里等死,不如集体搬迁呢!”爸爸皱着眉头说。“对,搬家吧!”“是啊,我们现在就去找村长。”“走……”大家对爸爸的意见一致表示赞同。“爸爸,我爱这里,我不想离开这儿……”我拽着爸爸的胳膊伤心地说。爸爸只是无奈地摇摇头,什么也没说。

村长接受了大家的提议。但他说:“这么好的河,遗弃了实在可惜。不如卖了它。”于是,水族电视台播放了卖河的通告。

几天后,一只乌龟过来买河了。他在村里转了一圈,摇摇头说:“这条河水域是很宽,可是太臭了。我不能买。”说完,头也没回就走了。两天后,一只天鹅也过来看河了。他边看边说:“这河怎么了?怎么有股怪味?我说你们为什么要卖呢。”村长刚要解释,天鹅早已飞走了。之后又来了几批买河的动物,可结果都一样——扫兴而归。“既然他们都不愿意买河,那我们只能先搬离这儿了。”村长无奈地对大伙儿说。

就在大家准备搬离时,头顶的水面忽然传来了“哗哗”的声音。原来是附近的人类正在清理河面的白色物体呢!

现在,我们生活的河水重又恢复了往日的容颜:清澈甘甜,碧波荡漾。对了,村长在水族电视台重新发布了一条通告:“感谢人类给我们营造了美丽的家园。这条河,我们不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春江花月夜赏析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风、起了。郊外的芳甸,泛起层层波浪。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散发开来,萦绕身旁。不闻归鸟啼鸣声,只听江水拍沙岸。望向天边,夕阳那最后一抹残红也渐渐褪去了,却换得点点孤星与皓月当空。江潮连海,海共潮生。

这是怡人的景,可缺少欢喜的情。只我独哀在这春江花月夜中。

我想问这奔流的水啊,你为何这般急去?你满载着那月光,滟滟向东千万里,只是为了融入大海吗?难道大洋彼岸有你所相思之物?

我想问这皎洁的月啊,你为何这般纯洁?你孤独地悬在天边,将鲜花与树林照得晶莹如雪,只是想给这个世界镀一层银霜吗?难道当初那个在江畔望月之人,至今还未寻见吗?

我不知,是应为这江水的积极而喜,还是应为那孤月的寂寞而悲。

我在默默的冥想,想着远方的她,是否也会有如此的惆怅。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在这同一轮明月上,都有彼此的相思与期盼。月光走过厅堂,悄悄爬上了妆台,月影形成一双眼,眼中满是思念与热爱,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她。也许是我的眼神太过于炽烈,也许是她的相思太过于急切,相顾无言,落下泪千行。实在无法忍受这思念的煎熬啊,闭上门窗,拉下卷帘,却怎奈何这愁绪已然渗入心头,无法消除。

鸿雁不停的翔,却终飞不出这无边的月光;我用江水不断的浇淋,也冲不尽满身的凄凉。

起霜了,与汀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辨不分明了。为何我不能化作这霜,伴着月色,飞到她的身旁。

奔流的水啊,我求你,求你夹着我的愁思,一同向东流去。

明亮的月啊,拜托你,拜托你映出她的模样,与我共销这万古情愁。

花落月潭,春光将尽。乘月不归,情何以堪……就让离愁伴着残月余辉,散落在这树林里吧。

春去,江流,花落,月孤,夜、伤、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那晚的月亮作文鉴赏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那年夜晚,晴天,我在朋友家。

那晚的月亮特别好看,真的就像白璧一般,除了两头尖尖,其余都是圆润光滑,好像是蘸了水的船形肥皂,捏在手里头滑溜溜的。月光很皎洁,落在朋友家院子上空的一方小天地中,墙角不知名的花也瞧得清清楚楚。这也许是因为在乡下的缘故。

恰逢停电,屋子里黑魆魆的,于是我便同朋友以及朋友的爷爷一同搬了三张小藤椅在外头休息。

朋友的爷爷一落座,便盯着天上的月说:“今晚的月,真好啊。”我和朋友都被这突然冒出的一句话吓了一跳。朋友随即坏笑着反问:“爷爷,今儿的月亮哪让您看上了?不和平常的差不多嘛,只是亮了一些罢了。”他听后倒是沉默了很久,盯着月亮,干瘦的手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藤椅的扶手,银白的胡子像棉絮一样,随着蠕动的双唇不住地颤抖着,似是在出神地想着什么。

良久,他才告诉我们。当年,也是在这样好的月色下,他和他的战友一起,在一片野地下的地洞里提心吊胆地睡了一觉。第二天仗一打,其中一个战友就再也没回来了。另一年,朋友的奶奶也是在这样一个月夜离开的。他打了半辈子的仗,把最有精气神儿的日子给了国家,朋友的奶奶则把最好的青春年月交给了等待,等待朋友爷爷的平安归来。但当她盼到了朋友爷爷的归来,她的身体却渐渐不行了。最后,在那样一个有清澈月光的夜晚,朋友奶奶握着爷爷的手,紧紧地,仿佛是在怕他离开。她挣扎着,却又认命般地闭上了眼,从窗间溜进房里的月光洒落在朋友奶奶瘦弱的身上。他的双眼直勾勾地盯着月亮,脸上的悲恸使得我和朋友都长久地沉默了。

没过多久,朋友的爷爷就起身回了屋子里,这屋子他住了几十年,闭着眼都能找着路,不磕着也不碰着。

朋友说:“爷爷一定是自己躲起来流眼泪了。”

但就像张爱玲在《金锁记》中说的那样:年轻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酸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在我与朋友看来,那晚的月亮其实无异于平常,只是亮一些,就像一抹湿晕,一滴泪珠,不起眼又极易令人遗忘。但在朋友爷爷的心中,那晚的月亮的确很美,但却不及当年的美。这样的月色让他回忆起曾经的所有,回忆起自己与战友的约定,回忆起妻子的离去。那轮月亮融着他的思念、悔恨,也见证了他一生中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生离死别。

当思念的潮水翻滚之时,眼泪也就随之而来了。

也许朋友爷爷真的自己躲起来抹眼泪了吧。

[那晚的月亮作文鉴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唐诗宋词——我们的精神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这个人从不怕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黄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醉里挑灯看剑”中国人不缺有志爱国志士,团结刻苦,永不认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人骚客自古便有折他们的高风亮节,德馨是他们的准则……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中国人一直都不比遥远的西方国家笨,同样的时间,我们用我们专属的语言陈述着一样的真理!中国人我们用我们最精炼,优美的语句抒发着我们的对祖国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人生初记小说鉴赏

全文共 2885 字

+ 加入清单

说来奇怪,有时候身边发生的那些看起来似乎很不起眼的小事情,却足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自从那次经历发生以后,我一直更加坚信这一点。今后还必将会影响着我的一生。

临近毕业那会,同学们议论最多的话题,自然是如何跨过即将面临的人生第一道关口:应聘。一种即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自信,却又为未来忐忑不安的复杂情绪在脑子里终日挥之不去。

K君提议,南方H省新近开发不久,正值百业待兴,听说那里用人的势头正劲,不如结伴前去试试。为了抢先赶在这一拨招聘大潮的前面到达,于是我们四个死党约好在第二天上午就赶早乘火车南下。

候车室里人声吵杂,由于火车晚点,离检票时间还有不到一个半小时。我拿起一张w君刚才买回的一叠报纸,坐在椅子上漫不经心地翻看着,心里却总是好像有一件没有完成的事情要做。

忽然在一浪接着一浪此起彼伏的吵杂声中,我仿佛听到一个极其微小的声音在喊我的小名。这声音是那样的熟悉。

我侧耳倾听,这声音多么像是母亲在不远处轻轻地呼唤着我。当我站起身来向四下里张望,企图寻找这喊声的来源时,这声音却中断了。我心里暗自好笑,母亲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于是我坐下来继续翻看着手里的报纸。

可是这呼喊着我小名的声音却又再次在我耳朵边响起。如此重复了三次,忽然有一种令我十分不安的预感,开始莫名其妙地撞击着我的心头。

原本我是计划在离开学校后先回趟乡下的老家看望一下母亲。母亲的心脏一直有毛病,前些时候在信中还说起准备去县城医院看病的事。因此,母亲的身体状况一直是我的一个心病,经常牵挂着放心不下。这次因为是与同学们约好为了赶时间,才放弃了原先的打算。

此刻,难道真的会有什么意外发生?

我不敢再往下想。于是不顾同学们的极力劝阻,便毅然疾步奔到退票窗口退了火车票,径直踏上了回家的路。

跨进家门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天的凌晨二点。母亲看到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来的我,此刻就站在她自己面前的时候,有点儿不敢相信会是真的。我心急火燎地询问母亲的身体咋样,母亲说,这几天天气冷热变化大,心里总是憋闷得很,就止不住地格外想念儿子。心里边想着想着,就在嘴里不停地唤着我的名字。没想到儿子真的就被喊回家来了。

“天下竟有这样的事情?”母亲听完我的叙述,止不住那么地高兴。

“赶了两三天的路,还饿着肚子呢吧?娘给你做饭去。”

我说;“娘,你不舒服就别再累着了。我不饿。”

母亲说:“见到自己的儿子回家了,娘有啥病也都全好了。”

为了不让母亲难过,在母亲的再三挽留下,我在家里住了三天,陪伴母亲到县城医院看了医生,然后便匆匆赶往H省。当我到达S市时,已经是十多天之后了。

虽然我立即马不停蹄地全身心地投入角色,但是我还是终于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摆在我面前: 这一批招聘工作已经在两天前就全部结束了。

虽然有些遗憾,但是我并不感觉后悔,在陪伴母亲的三天时间里,我给母亲带去的快乐,让我感到它的价值是世界上任何东西也无可替代的。

抱着再努力一把的心理,当天下午我按照当天报纸上刊载的一条招聘信息来到一家公司,准备碰碰运气。

“对不起,我们公司的招聘工作刚刚已经结束。”

一位很绅士模样的中年男子,一边低头收拾着办公桌上的文件,一边站起身来正准备离开。见到我推开门进来,便抬起头来十分有礼貌地对我说。

“哦,很抱歉。是我来晚了。”

“你真的不太巧。看见刚才离开这里的那位年轻人了吗?他已经被我们初步内定为录用对象了。”

想起刚才与我擦肩而过的那位年轻人,当我们交换眼神的时候,他向我瞟过来的那个颇有点儿自信的眼神,我明白自己再一次被时间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我恭恭敬敬的向面前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长者深深地弯腰鞠了一躬,准备告辞离开这里。

但当我低头向下的时候,瞥见在我脚下的正前方有一枚回形针遗落在地面上,被从西边窗户外照进来的阳光照射下,回闪着极其微弱的反光。

于是我轻轻地蹲下去,将它捡拾起来,并将它重新放回到面前的办公桌上一只很精致的文具盒里,然后返身向门口走去。

当我拉开房门,一只脚即将跨出房门的时候,被身后传来的那个充满温和且磁力十足的声音叫住了。

“等一下年轻人,你能够告诉我,是什么原因你到今天还没有能够成功应聘的吗?”

接下来我便用极其简练的语言把我今天才赶到S市的原因向对方做了介绍。

对方一直十分认真地盯住我的眼睛听完我的叙述,我可以看得出在他的眼神里,悄悄地闪现过一丝表示赞许的态度。接下来他又仔仔细细地翻阅了我呈递上去的履历和文件资料。

“说实话,我很欣赏你做为一个儿女对待老人的孝顺,对你的个人情况也十分满意。但是,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刚才我们已经初步内定与你之前的那位年轻人签约。现在,我们改变一下原先的计划,决定对你们两个人同时采取试用期考核,重点考察一下你们各自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然后再从你们两个人中间做最后一次选择。”

第二天,我和我的竞争者一起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来到公司的营销部,部长告诉我们,今天准备带我们一起乘车前往一家业务单位谈判一项合同的签订。

临行前,部长分别给了我们每人五角钱,并再三嘱咐我们,等会在乘公交车的时候,每人各自购买自己的车票,然后回来凭车票报销。

正是赶在上早班的高峰期,公交车上摩肩接踵拥挤不堪。两节车厢里仅有的一位售票员小姑娘举着手中的票盒动作麻利地在乘客之间穿行,鬓角上点缀着几粒不易觉察的细微汗珠。

当小姑娘靠近我的时候,我向她递上了部长临行前给我的五角钱并且报了前面要去的站名。售票员麻利地递给我一张四角五分的车票。便匆匆转身往旁边去了。

可能是缺少零币的原因吧,等会儿再说吧。我心里这样想着,反正离我们要去的地方还需要不少的路程。

“同志,你忘记给我找回零钱了。”这是我同伴的声音传过来,虽然声音不大,但在人声吵杂的车厢里面还是显得足够清晰的。

售票员姑娘没有回答,继续在一边熟练地收钱、一边将车票递给乘客,并没有准备给他找回零钱的意思。

“同志,你忘记给我找钱了!”只见我的同伴再次使用比先前更加肯定的语气,不容置疑地向售票员姑娘提醒。

整个车厢内顿时出现了一刹那的静音,几乎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全都投向了我的这位同伴,接下来便是一片表示极其不屑的嘁嘁喳喳议论声。

看见我一副迟疑不解的表情,身边的一位阿姨小声告诉我,本地人平日里乘车时,大多由于怕麻烦的缘故,五分钱以下的零钱从来都是不要求找回的。久而久之,在当地乘坐公交车便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耳朵里听着车厢内四处嘁嘁喳喳的非议声,眼睛里看着那位同伴遭遇到售票员和公交车上不少乘客向他投来鄙视不堪的白眼,我暗地里庆幸自己的稳重,幸亏刚才没有急着张口,像我的这位同伴那样向售票员提出找回五分钱的要求。

眼前发生的这一幕,让我心中产生一种感觉,今天开局那位同伴就在这种境况下丢失面子,尤其是在这位能够决定我们未来前途和命运的新领导人面前,会让人家对他产生怎样的印象啊。

我心里这样想着,还颇有点儿幸灾乐祸地念头:这回你这个“老抠”可注定要被我击败。

事情的最后结局恰恰与我当时的判断和自己的一厢情愿完全相反。回来后的第二天上午,公司的人事部门正式地通知我们,最终被公司录用的人并不是我,而是那位做事情一丝不苟,有敢于直面对手的勇气,并且将公司的每一分钱都“斤斤计较”的竞聘对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唐诗的体类

全文共 1341 字

+ 加入清单

(1)大历十才子 活跃在唐大历年间(766—779)的十位诗人。分别是: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其诗多为应景献酬之作,少部分诗刻画了动乱年代士人凄惶悲戚的情感,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情。诗风追摹谢朓,清空疏秀,语言洗练,艺术造诣较高。

(2)王杨卢骆体 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其创作扭转了齐梁诗的绮靡之风。对唐诗的兴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古人对四人诗风有如此评介: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

(3)元白体 指元稹、白居易浅切平易的诗风。

(4)元白张王 指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主要指他们的乐府诗。四人均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重要成员。从诗风而言,元白较平易,张王则偏凝炼。

(5)韦柳体 韦柳是中唐诗人韦应物、柳宗元之合称。二人长于山水田园诗,诗风淡远。但风格有异,韦较为简古,柳则更为淡泊。

(6)长庆体 元稹、白居易首创的以铺叙为主要特色的七言歌行体,如《连昌官词》、《长恨歌》、《琵琶行》。

(7)西昆体 李商隐诗辞采华丽,又好用典故,意旨深微,被后人称之为“西昆体”,对宋代诗人颇有影响。

(8)张王 中唐诗人张籍、王建之合称。长于乐府诗,诗多反映民间疾苦,诗风浅近,也称之为张籍王建体。

(9)宫词 一般描写宫中生活,对帝王的奢侈淫逸予以讽刺,寄托沧桑之感。宫词中以抒发宫女孤寂哀怨的宫怨诗为主。形式以七绝为主。

(10)高岑 盛唐诗人高适、岑参之合称。二人是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诗风雄浑豪放。但风格同中有异,高适悲壮而厚重,岑参奇逸而峭拔。

(11)初唐体 唐高祖武德至睿宗太极年间(618—712)。其总体诗风尚未完全摆脱陈隋绮靡诗风的影响,但已趋向雄丽,气格较为淳厚,遣调用语富丽典赡。这也是古体向近体过渡的一个时期。对这一时期影响很大的有陈子昂;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等。

(12)盛唐体 唐开元至代宗永泰年间(713—765),唐诗的空前繁荣时期,不仅古近体兼备,音节优美,而且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统一。所谓风骨和兴象兼具,气象浑厚,神韵轩举,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诗人胸襟开阔,乐观向上。诗的流派众多,诗体丰繁。杰出诗人纷涌,风格各异,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雅,王维的精致,储光羲的真率,王昌龄的声俊,高适、岑参的悲壮,李颀、常建的超凡。

(13)中唐体 唐大历至敬宗宝历年间(766—826)。中唐前后诗风有明显差异。中唐前期以大历十才子为代表,其诗风格调舒宛,音节流畅,理致清新,遣词省净,风格闲雅,韵味悠长。比如韦应物之雅澹、刘长卿之闲旷、皇甫冉之冲秀等等。后期至元和年间诗风有所变化,诗人辈出,艺术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其代表人物有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等。风格上既有韩孟的奇险豪纵,也有元白的浅切平易。同时出现“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倾向,缺少了蕴籍,这一倾向对宋代欧阳修、苏轼等都有影响。

(14)晚唐体 唐文宗大和至唐亡(827—906);晚唐诗人虽多,但只李商隐、杜牧能称为名家,诗风也颇为复杂。追求立意过深的则流于僻,过浅的则伤于浮;写景状物力求贴切,其不足在琐碎;遣词用语或轻靡,或又过于俚俗。与盛唐相比;少风骨、缺兴象、乏蕴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骆驼祥子好句好段鉴赏

全文共 1069 字

+ 加入清单

1、自从一到城里来,他就是“祥子”,仿佛根本没有个姓;如今,“骆驼”摆在“祥子”之上,就更没有人关心他到底姓什么了。有姓无姓,他自己也并不在乎。不过,三条

牲口才换了那么几块钱,而自己倒落了个外号,他觉得有点不大上算。

2、这么凉爽的天,他的胸脯又是那么宽,可是他觉到空气仿佛不够,胸中非常憋闷。他想坐下痛哭一场。以自己的体格,以自己的忍性,以自己的要强,会让人当作猪狗,会维持不住—个事情,他不只怨恨杨家那一伙人,而渺茫的觉到一种无望,恐怕自己一辈子不会再有什么起色了。拉着铺盖卷,他越走越慢,好象自己已经不是拿起腿就能跑个十里八里的祥子了。

3、站起来,他觉出他又象个人了。太阳还在西边的最低处,河水被晚霞照得有些微红,他痛快得要喊叫出来。摸了摸脸上那块平滑的疤,摸了摸袋中的钱,又看了一眼角楼上的阳光,他硬把病忘了,把一切都忘了,好似有点什么心愿,他决定走进城去。

4、因为高兴,胆子也就大起来;自从买了车,祥子跑得更快了。自己的车,当然格外小心,可是他看看自己,再看看自己的车,就觉得有些不是味儿,假若不快跑的话。

5、一直到半夜,他还合不上眼。希望使他快活,恐惧使他惊惶,他想睡,但睡不着,四肢象散了似的在一些干草上放着。什么响动也没有,只有天上的星伴着自己的心跳。骆驼忽然哀叫了两声,离他不远。他喜欢这个声音,象夜间忽然听到鸡鸣那样使人悲哀,又觉得有些安慰。

6、祥子早就有点后悔,一听这个,更难过了。可是,继而一想,把三只活活的牲口卖给汤锅去挨刀,有点缺德;他和骆驼都是逃出来的,就都该活着。什么也没说,他心中平静了下去。

7、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8、太阳平西了,河上的老柳歪歪着,梢头挂着点金光。河里没有多少水,可是长着不少的绿藻,象一条油腻的长绿的带子,窄长,深绿,发出些微腥的潮味。河岸北的麦子已吐了芒,矮小枯干,叶上落了一层灰土。

9、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注:一边儿,即同样的。)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10、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的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象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