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适合幼儿的成语故事实用20篇

导语: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古诗词的金光。里面蕴藏着多少的故事?下面是yjb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4368

作文

1000

一枕黄粱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唐人传奇小说中,有一篇《枕中记》(沈既济作),内容大意是:

青年卢生,旅途中经过邯郸,住在一家客店里。道人吕翁,也住在这家客店里。卢生同吕翁谈话之间,连连怨叹自已穷困的境遇。吕翁便从行囊中取出一个枕头来,对卢生说:“你枕着这个枕头睡,就可以获得荣华富贵。”这时,店主人正在煮黄粱饭(黄色的小米饭),离开饭时间尚早,卢生就枕着这个枕头,先睡一会。不想一睡下去,立刻做起梦来。

在梦里,他娶了清河崔府里一位高贵而美丽的小姐,生活阔绰,十分体面。第二年,又考中“进士”,后来步步高升,做官一直做到“节度使”、“御史大夫”,还当了十年“宰相”,后来又受封为“燕国公”。五个儿子,都和名门望族对了亲,而且也都做了官;一共有十几个孙子,个个都聪明出众。真是子满堂,福禄齐全。他一直活到八十多岁才寿终正寝。

梦一结束,他也就醒来了。这时,他才发觉原来是一场梦,店主人煮的粱黄饭还没有熟哩。卢生想想几十年荣华富贵,竟是短暂的一梦,很觉惊异。吕翁笑道:“人生就是这样!”

元人马致远和明人苏汉英,曾根据这个故事,稍改情节而先后写成杂剧《黄粱梦》。明人汤显祖也改写过杂剧《邯郸记》。清人蒲松龄还将故事情节加以发展,写成《续黄粱》。“一枕黄粱”这句成语,就是从上述故事而来。

“一枕黄粱”,就是一场空梦的意思,也说作“一梦黄粱”、“黄粱美梦”,或“黄粱梦”、“邯郸梦”。和“南柯一梦”的意思差不多。但通常用的时候多半带有讽刺的意味。

其实,人生在世,也许真的就是一枕黄粱,梦中的一切奋斗和追求,在梦醒后都变得毫无意义。那么,人生的真谛到底在哪里呢?也许放弃梦中那不实的追求才能最终找到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料事如神成语故事_700字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料事:揣度事情的发展和结局。如神:形容极其奇妙灵验或预料事情非常准确。预料事情就如同神一样。形容对事情的预料和事情发生的完全一样。

成语出处:宋 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设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

成语简拼:LSRS

成语注音:一ㄠˋ ㄕˋ ㄨˊ ㄕㄣ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料事如神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料,不能读作“liáo”。

成语辨形:料,不能写作“科”。

成语辨析:料事如神和“未卜先知”;都可以形容人很有预见性。但料事如神是褒义成语;是用夸张的手法说明人很有预见;显得庄重真诚;“未卜先知”是中性成语;可用于肯定;也可用于否定。

近义词:心中有数、先见之明

反义词:鼠目寸光、目光如豆

成语例子:我又不能料事如神,除了硬挺之外,总不免要吃点小亏。(清 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四回)

英语翻译:predict with miraculous accuracy

俄语翻译:прáвильный расчёт

其他翻译:aussi prévoyant quun dieu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时,弟子冉求从鲁国回来,说鲁国宗庙失火之事,孔子说一定烧了桓公、僖公的庙。冉求说夫子料事如神,果然是烧了这两座。孔子说桓公杀兄夺位,僖公杀弟篡国,这是天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匹夫之勇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项羽虽然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但是司马迁却称赞他说:“当年秦国政治腐败,百姓纷纷起来反抗,项羽在陈涉这个地方领军对抗。前后只花了三年时间,就把秦国灭掉,然后将得来的天下分封给各王侯贵族,成为称雄一方的霸主,虽然最后他失去了霸主的地位,但是他的功绩伟业,是近古以来还没有人能做到。”

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在洛阳宫摆设筵席宴请群臣的时候说:“我之所以能成功,顺利取得天下,是因为能够知道每个人的特长,并且也懂得如何让他发挥长处。”然后他问韩信对自己的看法。韩信回答说:“大王您很清楚自己各方面的才能与长处,因此您其实心里明白,说到机智与才华,其实是不如项王。不过我曾经当过他的部下一段时间,对于他的性情、作风、才能,了解得比较清楚。项王虽然勇猛善战,一人可以压倒几千人,但是却不知道如何用人,因此一些优秀杰出的贤臣良将虽然在他手下,可惜都没能好好发挥各自的专长。所以项王虽然很勇猛,却只是匹夫之勇,做事不懂得深谋远虑、三思而行。而大王任用贤人勇将,把天下分封给有功劳的将士,使人人心悦诚服。所以天下终将成为大人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放牧人家,爸爸妈妈带着儿子阿布过着幸福的生活。可就是有一天,爸爸妈妈在出去打猎的时候遇到了野兽,不幸遇难了,10岁的阿布从此成了可怜的孤儿。爸爸妈妈几乎什么也没给他留下,只有羊圈里大大小小15只羊。

坚强的阿布过起了独立生活,每天早上放羊,晚上把羊关进羊圈,靠卖羊奶和羊毛为生。这天,阿布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把羊群赶回了羊圈,回家休息了。没想到的就是……

半夜里,一条饿狼潜入阿布家的院子,绿着眼睛绕着羊圈转了很多圈,口水直流;羊群受到了惊吓,在羊圈里横冲直撞。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常年失修的羊圈被一头强壮的公羊猛烈地撞了一下,两根篱笆桩松动脱落了下来,羊圈上出现了一个大洞!狼发现羊圈破了,立刻钻了进去……

第二天早上,阿布高高兴兴地来到羊圈,准备带羊群出去吃点新鲜的草。还没到羊圈,阿布就看到了地上的斑斑血迹,他心里一紧,不由加快了步子。“呀!”阿布惊叫起来,他看到了羊圈上的大窟窿,还有地上散乱的羊毛、点点的血迹和一些凌乱的狼的脚印。“不好,狼来偷羊了!”阿布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赶紧数了数羊的数量:“一、二、三……十二、十三!少了两只羊!”

阿布立刻哭了起来,他一共只有15只羊啊,这就是爸爸妈妈留给他的唯一的遗产!不知所措的阿布坐在羊圈旁呜呜地哭着,哭声传到了邻居王爷爷的耳朵里。王爷爷赶来一看,立刻安慰阿布说:“孩子,别难过了,羊已经丢了,还就是赶紧想想怎么样才能保住剩下的羊吧!”阿布抽泣着说:“我该怎么办呢?”王爷爷查看了一下羊圈,告诉阿布说:“别急,这羊圈总体来说还就是挺牢的,只要把这掉下的几根重新补上就好了。走,孩子,跟爷爷回家拿工具区。”阿布听话地点点头,擦干眼泪跟王爷爷走了。

阿布拿来了锤子和钉子,叮叮当当地补起了羊圈。每订好一根还用手摇一摇,看看就是不就是牢了。很快,羊圈补好了,细心的阿布还把其他的篱笆桩都修整了一下。满头大汗的阿布靠在羊圈边上休息,羊群发出了咩咩的叫声,好像在说:“谢谢主人,我们以后更安全啦!”阿布回头看看可爱的羊儿,又露出了笑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故事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拼音: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

成语用法:作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看到山上的树木杂草,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来源:《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造句:曾朴《孽海花》第25回:“我听了这话,心里觉得梦兆不祥,也和理翁的见解一样,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中听到风声或鹤叫声,看到草木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风字开头的成语

风声鹤唳 风马牛不 风吹草动 风风雨雨 风吹雨打 风声鹤唳

包含有风字的成语

风声鹤唳 疾风扫落 秋风扫落 人生如风 山雨欲来 天有不测 万事俱备 野火烧不 捕风捉影 春风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千锤百炼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锤:用锤子敲打;炼:用火烧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成语出处:唐 皮日休《刘枣强碑》:“百锻为字,千炼为句,虽不迫躅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业。”

成语繁体:千錘百煉

成语简拼:QCBL

成语注音:ㄑ一 ㄨㄟˊ ㄅㄞˇ 一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千锤百炼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锤,不能读作“cuī”。

成语辨形:炼,不能写作“练”。

近义词:精益求精、精雕细刻

反义词:粗制滥造

成语例子:诗家好作奇句警语,必千锤百炼而后能成。(清 赵翼《瓯北诗话》卷一)

英语翻译:be steeled over and over again

日语翻译:鍛えに鍛える

俄语翻译:тщательно отраатывать

其他翻译:sich hundertfach bewǎhrt haben

成语谜语:锻件

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大将军刘琨一心想匡扶晋室,见到晋室内部争斗激烈,内心十分痛苦,他在《重赠卢湛》诗中抒发自己的感慨:“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古代励志成语故事忠心赤胆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唐三藏别了唐王,离了长安,马不停蹄,不一日来至法门寺。

众僧接到里面,相见献茶,用过斋饭,不觉天晚。众僧在灯下对三藏此行议论纷纷,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只是钳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而已。众僧不解,问道:“法师指心点头,是为什么呀?”三藏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在佛像前发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众僧听了,人人称羡,个个宣扬,说他是“忠心赤胆大禅法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成语故事2、唇亡齿寒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释义】原意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互相依存,关系密切。

【成语来源】春秋时,晋献公想派兵攻打虢国。可是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大夫荀息献计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只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晋献公听罢,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公见到这么珍贵的礼物,当时就答应借道。虞国大夫宫之奇阻止道:“虞国和虢国相互依存,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借道给晋国使不得啊。”虞公说:“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厚礼,难道咱们借条道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灭亡的日子不远了,就带着一家离开了虞国。果然,晋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灭了虞国。

【近义成语】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反义成语】毫不相干、素昧平生

【成语接龙】唇亡齿寒→寒来暑往→往者不谏,来者可追→追本溯源→源远流长→长驱直入→入木三分→分秒必争→争分夺秒

【道理升华】不要因为一时的眼前利益而抛弃与自己利害相关的个人和群体的安危,那样必然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浮图七级,重在合尖成语故事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浮图七级,重在合尖

成语拼音:fú tú qī jí,zhng zài hé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做事。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浮图:佛塔;合尖:造好塔尖。比喻办成事情的关键在最后。

成语来源:《新五代史·李菘传》:“为浮屠者,必合其尖。”

成语造句: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2回:“浮图七级,重在合尖,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浮图七级,重在合尖的成语故事

后唐时期,唐明宗在朝会上要求百官推荐将领率军抵抗契丹的入侵,李菘举荐石敬瑭。石敬瑭早有反叛之心,对此心存感激,暗中派人对李菘说:“为浮屠者,必合其尖。”石敬瑭得到大军指挥权后就开始反唐,投降契丹成为“儿皇帝”

浮字开头的成语

浮图七级

包含有浮字的成语

浮图七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白发郎官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白发郎官

成语拼音:bái fà láng guān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年老没有地位。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指直到年老也没晋升的人。

成语来源:东汉·班固《汉武故事》:“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

成语造句:

白发郎官的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汉武帝去巡视郎署,见到两鬓斑白的郎官颜驷,就问他何时为郎官。颜驷说汉文帝时就当郎官了,汉武帝问他为什么老而不遇?他说:“文帝好文而臣尚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所以我至今还是一个郎官。”

白字开头的成语

白往黑归    白头如新    白发郎官    白头如新    白衣苍狗    白面书生    白头偕老    白虹贯日    白马素车    白龙微服

包含有白字的成语

白头偕老    白面书生    白衣苍狗    乌头白,    白头如新    白发郎官    白头如新    白往黑归    白衣送酒    黑牛白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幼儿成语故事推荐

全文共 6807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们的潜能是要开发的,而在幼儿时期大脑正是发育最迅速的阶段,在这段时期多为孩子灌输一些知识,这将对孩子有着良好的智力开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幼儿成语故事推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成语一《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成语二《万死不辞》

出处:《三国演义》第八回蝉曰:“近见大人两眉愁锁,必有国家大事,又不敢问。今晚又见行坐不安,因此兴叹,不想为大人窥见。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

释义:意思是虽然有一万次死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故事:东汉末年,朝政大权落在董卓手中。董卓骄横跋扈,出入宫廷用皇帝的仪仗,并让弟弟、侄儿统率禁军,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论老小一律封为列侯。他还征二十五万民夫为自己修筑宫室,又从民间选来八百美女,纳入宫内。

成语三《安居乐业》

春秋时,有一位着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老聃(“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并反对当时政治革新,他怀念着远古的社会,认为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痛苦。他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社会。他的“小国寡民”社会大概的样子是: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多的器具,人们也不去用它。不让人民用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上面的这段文字就是安居乐业的大概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老子》,原文是“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成语的意思是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成语四《拔山举鼎》

“拔山举鼎”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力强气壮。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今骓(zhui)不逝。”

项羽,名籍,秦末下相人。少年时代,项羽不喜欢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认真钻研。

据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强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后来,项羽起兵反秦,接着又同刘邦争夺天下,从24岁开始,奋战了8年,最后被刘邦等包围在垓下,终于自刎于乌江。

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项羽在营帐中对着爱妾虞姬和叫骓的名马,慷慨高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成语五《安如泰山》

“安如泰山”这则成语来源于的《上书谏吴王》,原文是“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着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很有才能的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其他的几个诸侯准备叛乱。

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磊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公元前154年,刘濞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

枚乘在此时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叛军。吴王刘濞被杀。

成语六《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  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  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成语七《必恭必敬》

“必恭必敬”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态度极为恭敬,后来也形容十分端庄和有礼貌。

这个成语来源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周幽王姬宫涅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腐  败。

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十分宠爱她。褒姒一向不爱笑,幽王用音乐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让她笑。有人献计点燃报警的烽火台,召来各路诸侯兵马,使他们上当,让褒姒笑一笑,幽王欣然同意。

他带褒姒到行宫游玩,晚上传令点燃烽烟,各地诸侯见到烽烟,以为有盗寇侵扰京城,纷纷率领兵马赶来相救。到了一看,只见幽王在喝酒取乐。幽王派人对他们说:“没有什么盗寇,让你们辛苦了!”诸侯受骗,匆匆地来,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开心。褒姒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幽王废掉申后,立褒姒为王后;废掉申后生的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

宜臼遭到废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里。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满怀忧愁,心中十分痛苦,写了一首题目叫作《小弁》的诗,抒发自已的心情。

诗的第三节说:“看见屋边的桑树和梓树,一定要必恭必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谁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谁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处找寻?”由于幽王无道,诸侯纷纷叛离。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的军队进攻镐京。幽王下令点燃烽烟,但是诸侯受过骗,都不派救兵。犬戎的军队攻下镐京,杀了幽王,掳走了褒姒。

“必恭敬止”后来演化为“必恭必敬”,也有写作“毕恭毕敬”的。

成语八《专横跋扈》

汉大将军梁商的儿子梁冀,肩膀上耸,眼角倒竖,说起话来口齿不清。他从小放荡不羁,喜好喝酒、打猎、斗鸡。靠了他父亲和当皇后的妹妹的权势,官越做越大。

梁商死后,汉顺帝任命梁冀为大将军。接着,顺帝也死去,梁冀为了掌握朝政大权,强行把年仅八岁的刘缵立为皇帝、这就是汉质帝。质帝虽然年幼,但很聪明。他见梁冀非常骄横,有一次召见群臣时,看着梁冀说:“这位是跋扈将军!”“跋扈”,是霸道、不讲理的意思;梁冀听到质帝这样责骂,恨透了他,他命手下人把毒酒加入饼里。质帝吃了,当天就死去。

在决定立新君的时候,大臣们又联名  上书,要求立刘蒜为帝。当时,蠢吾侯刘志正在和梁冀的小妹议婚,于是粱冀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当众宣布立刘志为皇帝。这就是汉恒帝。接着,将力主立刘蒜为帝的两位大臣害死。

刘志因梁冀的关系而当上了皇帝,自然封他的小妹为皇后。这样,皇太后和皇后都是他的妹妹,他的权势更大,也更胡作非为了。梁冀利用搜刮来的钱大造豪华的住宅园林,开辟大片的猎场。仅仅一座兔苑就造了好几年,绵延几十里。

后来,梁冀当皇太后和皇后的两个妹妹先后去世,梁贵人受到桓帝宠幸。梁贵人本名邓猛,父亲早死,母亲宣氏改嫁给梁冀的亲戚梁纪。梁冀的妻子见她得长美,就认为干女儿,改姓梁,并把她送进宫中,结果受宠。梁冀怕她母亲宣氏泄露真情,派人去暗杀她,不料刺客被她家隔壁人家发现而逮住。

宣氏得知这个情况后,进宫向桓帝哭诉。这时,桓帝对梁冀的横行霸道已非常不满,就召集一些大臣商仪,决定除掉梁冀,并立即派出一千多武土包围了梁冀的府第。梁冀和他的妻子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当天自杀身死。

成语九《为虎作伥》

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观赏山景。

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

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死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

古代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还要为老虎效力。成语“为虎作伥”由此而来,现比喻为坏人做帮凶。

成语十《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成语十一《天经地义》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札,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释义“经”指常规,原则“义”指正理,准则。天经地义比喻正确的,不可改变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

故事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按习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继位。但是,景王生前曾与大夫宾孟商讨过,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长子姬朝为世子。这样,姬朝也有资格继位。于是,周王室发生了激烈的王位之争。

在这种情况下,晋顷公召集各诸侯国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讨如何使用王室安宁。参加商讨的有晋国的赵鞅,郑国的淤吉、宋国的乐大心等。

会上。晋国的赵鞅向郑国的游吉请教什么叫“礼”。

游吉回答说:“我国的子产大夫在世时曾经说过,礼就是天之经,地之义,也就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动的依据,不能改变,也不容怀疑。”

赵鞅对游吉的回答很满意,表示—定要牢记这个道理。其他诸侯国的代表听了,也大都表示有理。接着,赵鞅提出各诸候国应全力支持敬王,为他提供兵卒、粮草,并且帮助他把王室迁回王城。后来,晋国的大夫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帮助敬王恢复王位,结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争。

成语十二《奋不顾身》

“奋不顾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司马迁传》,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着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从,无奈投降了匈奴。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常常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

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司徒王允见董卓如此嚣张,很为汉玉室担心,但又无法除掉董卓,心中十分烦恼。一天夜里,他到后花园散心,忽然听见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走近一看,原来是家中的歌妓貂蝉。王允问道:“深更半夜,你为什么来这里唉声叹气?”

貂蝉回答说:“承蒙大人恩惠抚养,为我训习歌舞,并以礼相待。我虽然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万一。近来见大人双眉紧锁,知道必定是为国事操心,所以心中忧伤,但不敢询问。今晚又见大人行坐不安,因此也长吁短叹起来,想不到被大人发现。如果大人有用我的地方,我一定效力,虽万死也决不推辞。”

王允听了貂蝉的话,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马上朝貂蝉跪下,纳头便拜。貂蝉慌忙扶起。王允流着眼泪说:“眼下朝廷危如累卵,贼臣董卓将要篡位,朝中文武元计可施。董卓有一个义子吕布,骁勇异常,天下无有敌手。方才听了你的话,我想出一条‘连环计’来,先把你许配给吕布,然后再暗中献给董卓。你去离间他们父子两人,让他们因为想得到你而互相仇恨,最后挑拨吕布去杀死董卓。如此方能除掉大害,为国效忠。不知你意下如何?”

貂蝉缓缓站起,态度坚决他说:“我已许下大人虽万死也决不推辞,如果不能遵计杀死董卓,以报国恩,愿意死在万刃之下!”玉允和貂蝉共同谋划,实现了“连环计”,结果除掉了奸臣董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成语故事2:河清海晏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天竺国下郡的白米四钱一石,麻油八厘一斤,可是三位王子借孙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时却被人偷了。八戒说:“定是这伙铁匠偷的!快拿出来!略迟了些儿,就都打死!”铁匠们说:“我们连日辛苦,夜间睡着,到天明起来,就不见了。而且我们是凡人,怎么拿得动?希望爷爷饶命!”国王说:“这城里军民匠作,也很懂得法度,一定不敢欺心,希望神师再思。”行者道:“不用再思,也不须赖铁匠。我只问殿下:你这城池四面,可有什么山林妖怪?”王子道:“城外北,有一座豹头山,山中有一虎口洞。有人说洞内有仙,有人说有妖。我们不知到底是什么。”……孙悟空三人经过苦战,收降了九头狮子精,夺回了兵器。

国王大开素宴答谢唐僧一行,又将狮子肉分与百姓瞻仰。王子说:“感谢神僧施展法力,扫荡了妖邪,除了后患,现在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了!”

河清海晏”指黄河水清了,大海平静了,比喻天下太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鹿死谁手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把争天下比做逐鹿中原,也只有稳据中原,才能定鹿死谁手。下面整理了关于鹿死谁手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

成语释义

不知政权落入谁的手中。常用来形容不知谁能取得最后胜利。

故事出处

《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出处译文

我如果遇到汉高祖刘邦,一定不会和他作对,而是心甘情愿地做他的部下,为他效力,和韩信、彭越一样建立功勋。我如果遇到汉光武帝刘秀,则会与他争个高低,看看谁的本事强,可就不知道天下被哪个得到了。

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了五个强盛的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国家,这种情况在历史上被称为“五胡十六国”。十六国的国主各有一番经历,都不是轻轻松松就开创了基业。其中经历最为奇特的,当数后赵国主石勒。

石勒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他身体强壮,胆子很大,从小就对骑马射箭感兴趣。他属于少数民族,在二十多岁时就被晋朝官吏掠卖到山东当了奴隶。后来,他与汲桑等人起来造反,聚集了一伙人。汲桑死后,石勒带领手下人投奔了匈奴人刘渊。刘渊认为石勒才能出众,就封他为将军。

石勒重用汉族官僚张宾,请他为自己出谋划策,结果终于形成割据一方的力量。公元319年,他自立为赵王,他所掌握的政权被后人称为后赵。公元329年,他消灭前赵,占领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石勒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与东晋、成汉三足鼎立,互争天下。

一天,外国使臣来到后赵朝贺,石勒设宴欢迎。在宴会上,石勒想到自己创下这么大的基业,连外国也承认,非常高兴,于是乘着酒兴向大臣徐光问道:“我的功劳与历史上哪个君王能够相提并论?”徐光是臣子,就趁机恭维他,说道:“陛下又有智又有勇,君王中的汉高祖、人臣中的曹操都比不上您。自古以来的帝王,哪个能和您相提并论呢!”

石勒明知这是夸大之词,就笑笑说道:“你的话太夸张了。一个人要紧的是有自知之明。我如果遇到汉高祖刘邦,一定不会和他作对,而是心甘情愿地做他的部下,为他效力,和韩信、彭越一样建立功勋。我如果遇到汉光武帝刘秀,则会与他争个高低,看看谁的本事强,可就不知道鹿死谁手,天下被哪个得到了。”

后赵的臣子听到石勒的这番话,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君主既不自傲,又有远大的志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子为父隐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zǐ wéi fù yǐn

【出处】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论语·子路》闻子为父隐,父为子隐,未闻父子之相坐也。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

【解释】儿子为父亲隐瞒劣迹。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父子间的人情

【结构】紧缩式

【#25276;韵词】外厉内荏、回文织锦、高官极品、擦脂抹粉、大行不顾细谨、越罗蜀锦、连镳并轸、岁丰年稔、疾裘妒枕、持论公允、......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叶邑停留时,叶公府中的一只羊跑进孔子的住地,被弟子曾点烧了吃。曾点的儿子曾参把这事报告给孔子,孔子知道曾参处于忠孝两难的地步,于是答应同叶公说,孔子感慨: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成语举例】以前,中国人讲究‘子为父隐,父为子隐’,于是隐来隐去,就把真理正义全隐得没有影儿了。  老舍《老舍自传》第六章第三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临危不惧的解释及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临危不惧

【拼音】:lín wēi bù jù

解释】: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成语故事】:

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孔子周游列国路过匡地,因他的相貌长得与当年侵犯过这里的阳虎相像,加上他的学生严回讲说当年跟着阳虎来此的情形,激怒了匡人,于是便被匡人重重包围,不得脱身。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起初被冲散了。他担心老夫子受不起惊吓,急忙冲入包围。不料孔子竟谈笑风生,而且还弹着琴,神情并不沮丧。子路问:“老师,你怎么还有这样的兴致啊?” 孔子答道:“我跟你说,在水中来去,不怕蛟龙的,是渔夫之勇;在野外来去,不怕虎豹的,是猎人之勇;面对着雪亮的刀枪,不怕死活向前冲的,是战士之勇;掌握自己命运,认识当前局势,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狗猛酒酸成语寓言故事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了招徕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上书"天下第一酒"几个大字。远远看去,这里的确像个会做生意的酒家。

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却很少有人问津,常常因卖不出去而使整坛整坛的酒搁酸了,变质了,十分可惜。

这个卖酒的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邻右舍请教这好的酒竟然卖不出去的原因。邻居们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家养的太凶猛了的缘故。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有的人高高兴兴地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可是还没等走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上去撕咬人家。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语故事:恣蚊饱血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吴猛是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从小就非常孝顺父母。吴猛家里很贫穷,床塌上没有蚊帐。南方蚊子多,每到夏天,又大又黑的蚊子咬得一家人睡不好觉。

八岁的吴猛心疼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为了让他们睡个踏实觉,他想了一个办法。每到晚上,吴猛就赤身睡在父母身旁。小孩子家细皮嫩肉的,蚊子都集聚在他身上,且越聚越多。吴猛却任蚊子叮咬吸血,一点也不驱赶。

吴猛认为蚊子吸饱了自己身上的血,便不会去叮咬父母,八岁孩童的这种想法真是可笑,却让人笑不出来。虽然其法不可取,但只有对父母爱到极点,才会有痴傻的行为,这是一颗多么纯净的童心啊!

从一个孩童的心灵表现出人性的纯真一面,即是孝,这种骨肉之情的孝,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老马识途出处:关于这个成语故事,《韩非子》和《管子》都有记载,不过稍有出人。

老马识途关于这个成语故事,《韩非子》和《管子》都有记载,不过稍有出人。

春秋时,齐国的国相管仲,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原来因为山戎国侵犯燕国,齐桓公出兵援助燕国,打败了山戎,而山戎王逃往孤竹去了,于是齐国继续进兵,去汀孤竹3

据《韩非子·说林》上篇说:齐国军队去时是春天,回来时却已是冬天,沿途景物,大不相同,因而迷失了道路,不知该怎么走,大家很着急。管仲说:“不要紧,老马可以作我们的向导,它们有经验,认得路。”于是挑选几匹老马,放它们走在前头,队伍跟着走。结果,果然找到归路,平安地回来了。

《管子》也有这段记载,不过它说迷失道路的原因,是由于中了敌方的奸计:孤竹国国王答里呵故意叫黄花元帅向齐桓公假投降,把齐军诱进了迷谷瀚海,那里一片沙漠,荒无人烟,风又大,天又冷,而且又是黑夜里,因此迷了路。挨到天亮,才由管仲想出了利用老马作向导的办法,把军队带出了迷谷。后来,人们便用“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老人能带领年轻的新人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有关经典历史成语故事1:穷兵黩dú武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东吴名将陆逊之后陆抗,有勇有谋,很年轻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

东吴后期朝政(zheng)腐败,且国君孙皓荒淫暴虐,滥杀无辜。陆抗对此非常不满,便多次上疏劝谏。但是,孙皓对这些建议置之不理。尽管东吴内政混乱不堪,但由于陆抗谋略过人,善于用兵,因此一直虎视东吴,而欲南下一统中国的晋,也无可奈何。

当时,晋朝的车骑将军羊祜(kù)镇守襄阳。他见陆抗能攻善守,知道要立即打败东吴并不容易,于是改变对东吴策略,采取了和的战略。陆抗也明白羊祜用意,于是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晋方。在边境,两人还常派使者往来,以示友好。因此当时吴、晋一部分边境竟出现了和平局面。

孙皓听说了边境的情况,十分不悦,派人责问陆抗。陆抗回话说:“我(wo)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政策,反而会助长羊祜的威德。”孙皓听后,也就没再说什么。但他还是想出兵攻晋统一中国。于是频频调兵。陆抗知道后,便又向孙皓上疏说:“现在,朝廷应该加紧农业生产,储备粮食,增强国力。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使各级官员不荒怠(dài)职守,严明赏罚以励百官,审慎实施刑罚以戒黎民。如果图虚名重形式,处处用兵,好战不止,耗费的资财动以万计,士兵疲劳不堪,即使敌寇没有削弱,我们自己也会因此受累而被拖垮。”

但是,孙皓对陆抗的忠告仍是置若罔(wǎng)闻,以致于国力日渐衰退。而陆抗死后,晋军便挥师南下讨伐东吴,吴国最终为晋所灭。

成语“穷兵黩武”,现在的意思是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一路福星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yī lù fú xīng

【典故】福星往矣,安得百子骏布在天下乎! 宋·秦观《鲜于子骏行状》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灯火。 宋·戴翼《贺陈待制启》

【释义】路:本为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后指道路;福星:岁星。原指一个行政区域为民谋福的好长官。后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客套话。

【用法】作谓语;用于祝颂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一路顺风、福星高照

【押韵词】牛角书生、霞蔚云蒸、腹中甲兵、比户可封、从恶如崩、应时而生、底死谩生、匣剑帷灯、老马嘶风、一杯羹。

【年代】近代

【英文】may a lucky star follow you on your journey!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宋鲜于子骏被任命为京东路转运使,临行前,司马光说:“福星去了,如能有一百个子骏在各地就好了。”于是人们就说他是“一路福星”,称赞他的诗句有:“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成语示例】宋鲜于侁,人谓之一路福星。 《四友斋从说》 清·翟灏《通俗编·祝诵一路福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如鸟兽散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rú niǎo shòu sàn

成语故事】汉武帝刘彻任命大将李广的孙子李陵为骑都尉,驻守北方边境。一次他率领五千人马从居延杀出,攻打匈奴境内的浚稽山,把三万匈奴兵杀得大败,匈奴单于派八万大军前来包围,汉军孤立无援,李陵只好叫伤残士兵作鸟兽散以免全军覆没。

【典故】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释义】象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形容溃败逃散。也比喻集团或组织解散后,其成员各奔东西。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溃败

【近义词】逃之夭夭

【相反词】云合雾散

【成语举例】粤兵素弱,见之即溃,如鸟兽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