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红楼梦一千论文(精彩20篇)

浏览

1826

作文

1000

红楼梦读书笔记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考红楼梦素材

全文共 1263 字

+ 加入清单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诗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和它之中蕴含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红楼梦》了,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小时候素来不爱读书,那印象中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儿时对《红楼梦》的理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其他人物各自的轻佻,刻薄,总之,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当时,我是这么理解的。

可再仔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纯粹的俗气的故事,它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纯洁,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浑浊了。”宝玉为何有此感?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顾的现象觉得无比反感与愤愤不平么?黛玉为何生性郁郁寡欢,喜散却不喜聚?

因为作者正是借这个凄惨美人儿所表达自己内心所受到的欺负和对封建社会文人没有自由所以心中悲伤,忧郁的心境。而其他的像凤姐之类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个年代猥亵小人的真实写照。

也有善良的主儿,如袭人,也如像前面所说到的尖酸小人,也有乐于助人,热心,善良的一面,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发的片刻。然而,悲剧的色彩仍笼罩着这个美丽且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那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与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内心对社会的极度失望和那看破红尘的一分洒脱与伤感,令读者不觉为之一颤。

虽说这本书字里行间显露露出的的社会的世态炎凉着实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长叹,然而其中也有美丽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观园中的一家人一同饮酒对诗,一同喜接春联的热闹,开心,亦如宝玉面对黛玉时的那一份讨巧与能言善辩,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也使读者在阅读时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浮萍。

其实,这也正是民间人家风俗与良好教养与中华民族丰富文化的真实写照,然而越如此,结局变越显得沧桑凄凉,越觉得不舍,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语言和矛头也不会直指人们内心的最深处,如此伤感。

读完《红楼梦》,从那个压抑封建的社会阴影中逃脱出来,长吁了一口气,环顾四周,自己生活的环境至少能有让自己长吁一口气的空间,而当时的人们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锢,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所以,每当读完一遍《红楼梦》,那在读之前的紧张,压抑,似乎都烟消云散了,内心对苦难,艰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对梦想的追逐也越发执着。我们也理当为了这而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时代,在生活中,有艰苦,有困难,但那是人生历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环境,观念无关,但是,比起封建社会的人,我们至少有权利去战胜他,我们有能力起战胜他,我们有资格去战胜他,这,难道不值得庆幸吗?

靠在书架上的《红楼梦》,静静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忧,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热的;它传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红楼梦读后感心得感言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假期,有幸拜读了《红楼梦》这部小说,当我还是一名小学生的时候就已经看过少儿版了,当时吸引我的不光是里面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还有里面那古香古色的插图。我想日后我爱上画画,喜欢工笔画也有一定的原因吧!也算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

小时候看会有一种感觉,它似乎是一个长篇的言情小说,但直到现在已为成人,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在曹雪芹的笔端,《红楼梦》里有道不尽的荣华富贵,说不完的世态炎凉的背后,更充满了对人性的诉探。

本书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黛、钗的七情婚姻悲剧及琐事为主线,展现了穷途陌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让我每一次读完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初读这本书时,小小的我便感动于那木石前盟,便沉沦于那句“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便爱上了林黛玉这个痴情、超凡出尘、柔柔弱弱的女子。可是,当我再次翻开《红楼梦》时,依旧感动于那木石前盟,却在不觉中也信了这金玉良缘;对林黛玉的热爱也淡了,却欣赏起了那朵“艳压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宝钗!她举止娴柔,端庄豁达,淡雅中不失秀美,与每一个人都保持着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相处。若是小时的我,可能会选择做林黛玉那样的人,但此时的我却更愿做宝钗那样大气、聪慧、热情、知性的女子。只是最后她们的结局叫人潸然泪下,深沉良久。

红楼,终究让人们怀念与向往,可是,在这片桃花落地时,终究只是一捧镜花水月,到头来,这只是一场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是绘画版的《红楼梦》,图文并茂,简浅易懂。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为我国清朝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所创。小说人物特别多,关系错综复杂,对人物的描写也极为生动。如果没有电视帮忙,还真会弄错呢!

小说中众多的人物中,我对林黛玉这个人物记忆最为深刻了。她是个漂亮、有才气却又敏感、多心的人。她很漂亮,谁都承认。有才气,她曾在众人面前一展才华,最擅长写诗。可她偏偏又是个极为多心的人,往往人家无心的一句话,她偏往自己身上套,往坏处想,总是误会别人。因为她爹娘去世早,寄居在外婆家,想到这一点她动不动就掉眼泪,甚至还见不得别人在爹娘身边撒娇。有一次薛宝钗在她娘身边撒娇,她就感觉不舒服,又开始伤心了。

这样的事例小说里还有很多。林黛玉会在花谢时把花聚在一起,葬在土里,葬花时眼泪就不由自主地地掉下来了。有一次晚上,林黛玉想到贾宝玉那里去坐坐,敲了敲门,只因坐在门口的晴雯正生着气说:“宝二爷吩咐谁都不准进去。”林黛玉听了信以为真,以为是宝玉故意气她,后来又听到屋里有薛宝钗的声音,就更伤心地哭了起来。

大家知道了她的脾气,也都怕她,不敢惹她,这样她更孤独了。我认为林黛玉的性格不好,是她过于多愁伤善感,过于自怜,否则不会这样体弱多病,让眼泪和药伴随她的终生,她的命运自然是个悲剧了。

我希望大家做人要想开些,生活自然会更加美好,不要像林黛玉那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红楼梦初一读书笔记

全文共 1644 字

+ 加入清单

初读《红楼梦》,我并不喜欢林黛玉这个人物。她给我的最初印象是小心眼、心胸狭窄,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儿,总是哭哭啼啼,不够坚强。可是后来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并且对她充满同情。

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那么林黛玉正是其中悲剧人物的代表。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我看了她悲剧的一生,觉得她的所有缺点都是情有可原的。

林黛玉从一出生就决定了命运的凄苦。她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林黛玉谨记其母的遗训:“外祖母与别家不同”,因而在贾府中是“步步小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正因为寄居在这种黑暗的环境当中,林黛玉不得不小心提防自己的作为以及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与做法了,因此,她的那些似乎有点失之偏颇的小心眼儿也就变得情有可原了。比如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送到她那里,她便疑心是别人挑剩下的才给她;一天夜晚,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拒不开门,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个黛玉气得怔在门外,欲要发作,又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我们想到她的身世处境,想到她的极强的自尊心,不是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吗?

再说她的尖酸刻薄,现在在我看来恰恰是她直率,机敏的表现。她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总是有什么就说什么。她经常取笑湘云,可决不是刻意的挖苦,而是善意的玩笑。一次宝玉去看宝钗,正在一个“识金锁”,一个“认通灵”,不期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笑问“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又问“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又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这些一语双关的话语,只能够显示出她的聪慧。

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其实她也很谦和。她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宝玉说,她对晴雯是极好的;佳葱说,她去潇湘馆送茶叶,黛玉正给丫头们分钱,就抓了两把给了她。每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写的好,从不计较高低;与湘云凹晶馆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搁笔了!”

在书中我们看见黛玉哭是家常便饭,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她哭大多数是为了宝玉。宝玉几天没来看她了,她只是哭;她看见宝钗和宝玉在一块说话,也回去坐着哭。“不是闷坐,就是长叹,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是自泪不干的。”我经常想:这个泪人儿,她有多少眼泪啊?可不可以快点流干就不要哭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她是生活在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靡它。而宝玉虽然也爱她,但没她表现得那么热切。而且,他们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难免有痛苦,甚至要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再加上她诗人的气质和悲剧的性格,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林黛玉的哭,分明饱含着现实人生的血肉。哭是她悲剧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哭,是她对生活折磨的强烈反映;哭,是她发泄痛苦的方式;哭,是她诗人气质的种种感受的抒发。她是为自己的爱情而哭,为自己的命运而哭。

后来,林黛玉终于结束了她悲惨的一生。这对她不失为一个解脱,想想除此之外,她还能过上好日子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红楼梦》读后感300字小学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小说之一《红楼梦》,它是经典的作品,我读后,感触很深,全书102回,前八十回由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据说是高鹗续写。《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任务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通过这些爱情悲剧反映当时封建社会的法律,道德,婚姻等方面的社会问题。

我最喜欢里面的人物是凤辣子——王熙凤,她精明能干,做事认真,性格爽朗,是事业型的女强人,我崇拜她。里面描写的人物生动细腻,栩栩如生,让人觉得他们就生活在我们周围。也反映出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研究学习中国古典文化,让中国文化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红楼梦》长篇小说读后感范本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二年级的时候,我就开始阅读《红楼梦》少儿版,那时我对这本书并没有深刻的印象。在四年级时,我开始阅读《红楼梦》原著。捧起《红楼梦》,我不仅被《红楼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而且被《梦》中那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而不能自拔,同时又被《红楼梦》中抑扬顿挫的诗词曲赋所迷恋,更被《梦》那清香的茶那沉醉的酒而神采飞扬……于是,多次阅读《红楼梦》,我一次又一次地在《梦》追寻那清香的茶,那沉醉的酒。

《红楼梦》讲述了一个大家庭从兴盛到衰败的一个过程。这个故事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主线作为方向,写出了这个大家庭中的各个故事,种种繁华。有宝哥哥爱林妹妹惊天动地,也有林妹妹葬花辞世驾鹤西去;有晴雯撕扇,也有宝玉挨打。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栩栩如生。曹雪芹可是在这部文学宝典上费了多少心血啊!他造就了《红楼梦》中与现实的美梦,他叙述了《红楼梦》的封建贵族阶级婚姻的幻梦,他说明了《红楼梦》只是一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噩梦……但是,透过《红楼梦》,风中飘来了浓浓的酒香,雨中飘来清清的茶香,让人不禁精神一振!曹雪芹不但在情节和人物上画下了大功夫,而且还在“茶”和“酒”这两个字上费尽心思。有一位红学家说,在《红楼梦》中就这个“酒”字出现67次,就这个“茶”字出现91次。浓浓的酒在《梦》中,清香的茶也在《梦》中。《红楼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一扇让我们集中认识中国古代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窗。悠悠的茶香和醇醇的酒香定会从《红楼梦》中缓缓飘出,这味道会引着你一遍又一遍地品读着这本茶与酒的混合品。

看,她正在拿取树枝上的雪块,用雪水煮出了一碗浓浓的香茶;瞧,那小厮正在偷偷潜入厨房,正在自个儿为自个儿倒酒呢;哟,有个客人来访,这个贵族之家的老祖宗正在为客人摆上各色各样的茶具;大家喝多了酒,正拿甘蔗汁醒酒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这十年为主题论文

全文共 1138 字

+ 加入清单

读懂“十年用心” 践行组工精神

近期,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齐家滨介绍了组织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组织工作的十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十年,是砥砺奋进的十年,更是不断开拓创新的十年。一日踏进组工门,终身永葆精气神。广大组工干部要从中读懂党组织的“十年用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组工精神。

读懂组织十年“为民”之心,在惠民利民中践行组工初心。这十年镌刻着党组织的为民足迹。十年来,我们党始终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让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为承诺,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十年来,组织部门始终坚守为民初心,站稳群众立场。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旗在飘扬,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人民群众最坚实的“靠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更是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工干部肩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选人用人的重担,当秉承强烈的“为民”情怀,以“上山问樵,下水问渔”的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实惠、办实事。

读懂组织十年“奋进”之心,在砥砺笃行中践行组工担当。这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组织部门上下团结奋斗、砥砺前行的十年。十年来,组织工作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我们党的组织路线在与时俱进中接续奋进、笃定前行。当前正处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节点,组织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挑战,组工干部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在大战大考中淬火成钢、彰显本色,在笃行不怠中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在不断拼搏中践行组工担当。要熟练掌握业务知识,把握好党中央关于组织工作的政策和方针,使自己真正成为组织工作的“政策通”和“活字典”,以积极有为的组织担当激励自身昂扬之气,锻造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读懂组织十年“开拓”之心,在革故鼎新中践行组工使命。党坚持自我革命,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再一次彰显了党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这十年,组织部门持续纵深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推动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组工干部作为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必须进一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于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习惯性做法,强化创新意识,把握创新要求。紧紧围绕当前组织工作的重点方向,找准创新组织工作的着力点,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思考问题,着力提高把握大局、运用政策、知人善任、改革创新、拒腐防变等五个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组织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全力推动组织工作实现新跨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红楼梦》读书笔记

全文共 1102 字

+ 加入清单

红楼梦》书最少买过十本,很多次翻看,不过没有一次真正完整看完过,要么看过前面三四十回或者抽着看过常被提及的回目。去年看过《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最近抽着看欧丽娟老师的《红楼梦》课程视频,蒋勋的《细说红楼梦》也曾经尝试听过一部分,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著作大学也看过几本,却没完整通读过《红楼梦》很奇怪。欧丽娟老师的课程视频应该可以算今天最棒的偶遇了,文学研究真正扎扎实实下过功夫可以做到怎样,有扎实的文论功底做文学研究可以做到怎样,对前人各种流派、各种成果进行深入辨析可以做到怎样,对《红楼梦》文本烂熟于心可以做到怎样。业余兴趣来说,其他方面很难做到,但是通读下文本,对文本慢慢做到熟悉还是可以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

还是缺耐心,多次看得想把书丢开。对论述型书大多可以做到一口气读完,小说缺耐心,或者说是缺训练吧,仅止于中篇,看过的长篇也就一两部。

看下来更加对看过的欧丽娟老师的视频认同。《红楼梦》对《西厢记》《牡丹亭》等的继承仅止于文词、情绪等,更多的是批判,甚至很不屑,因为那些作者对贵族生活大多只是猜想、臆测而已,并没有真正的贵族生活体验,对贵族生活也缺乏真正的了解,显示出真空状态;而《红楼梦》则不同,展现的是真正的贵族生活,真正的贵族爱情,扎实。作者也是反对自由恋爱的,因为几个自由恋爱的结果都不好:贾宝玉和林黛玉,柳湘莲和尤三姐……都没有好下场,倒是上承天命,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以落实的,反而大多有较好的结局。

抽空耐着性子把余下的回目看完,把欧丽娟老师的视频也追完。

《红楼梦》大量的谶语式表达是曹雪芹追求艺术形式结构的美感精心设计,还是他确实具有强烈的天命神道观的体现?从梦游太虚幻境里的判词到抽中的签里的命运暗示的诗谶,大观园里一幕幕戏剧上演时参透命运或泄露天机的戏谶,指引或预示人物婚恋关系走向的物谶……带来强烈的命中注定的感觉。孔子有五十知天命的说法,其实,回顾来时路,曾经经历时的看似偶然在放__的时间维度里都展现了无法抗拒的必然趋向,这应该是精心设计和一定的天命神道观的体现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更加体现出《红楼梦》具有一定的自传性质!

整本书从头到尾都笼罩在一道一僧的的带有警醒性的对话和解救世人的企图中。就和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参悟人情天机、终到西天取经成功、修成正果一样,《红楼梦》则可以算是以贾宝玉为代表的红尘众人历尽情劫、看破红尘、脱离苦海、度脱得道的人生记录;贾宝玉则和孙悟空一样由灵石幻化而成……《红楼梦》确实有些像《西游记》的现实生活修炼得道的重构。

看过一本本红学著作后,终于真的完整读过了《红楼梦》,有点像残留脑海中的红学观点的一次求证之旅。是幸?还是不幸?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中生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小说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每一部都精彩绝伦。

最吸引我的则非《红楼梦》莫属了,因为它没有过多涉及到了军事、神话,这些可能对于一个女孩子没有多大兴趣。《红楼梦》就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它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

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竞选小论文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二,又是四点半,我唉声叹气。程林屹问我:“科学四点半不是挺好的吗?能去生态园劳作,还能去科技馆做实验,有什么不好的呢?”我背起书包,说:“你……还不知道啊。”

来到科学实验室(2),我既担忧,又开心。担忧是因为怕这次写小论文,开心是因为如果可以去生态园,那就是太好了。

我刚跨进教室,发现大家都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小论文,“小论文好难写啊!周末我抽出时间来写小论文都还没写完。”“是啊是啊!我几乎每天写,都写不完呢!”我听了不禁有些紧张,我才写到研究问题,老师来了,我们赶紧坐好。老师说:“今天继续写小论文。”我听了,马上就懵掉。要知道,上节课加上上节课才写到研究问题,好似明朝李东阳,是个缩头乌龟性子。

开始写小论文了,我满脸充满呆滞,久久不动笔。林艺璇见我又犯了“老年痴呆倾向症”,说:“没事吧,喂喂,没事吧?”她见我一动不动,只好把眼睛向上翻,耸了耸肩,继续写小论文。这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个漂流瓶,我打开一看,嘁,真想不到,是脑海里没头绪这几个字。真是扫兴!我感到越来越紧张,脸色开始变色,红的、紫的……最后变成了彩色,然后连蜜蜂也过来了,老师见我这模样,只好让写好的人帮助我写,有了大家的帮助,自然轻松多了。下课了,我轻松地走出教室。

窗外的小鸟叫着,似乎在羡慕我的幸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读《红楼梦》有感作文1500字

全文共 1530 字

+ 加入清单

红楼梦》是被人列在四大名着之首的,其原因多人们会搬出红学的流行,有些人一生只要研究研究这本书就能过舒坦的小日子了。曹老是饿死的,他的书却增加了就业,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这本赞誉过剩的书一直排在中国累计销售首位,的确是有点真本事。不过我觉得之所以红学兴是因为曹老描写的物事,礼仪像史书一样值得研究。值得研究的是曹先生所在的清代,并不是一本书。

在我看来红楼是一部喜剧,像童话一样完美的结局和过程。在老师教我们时候老师说:“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础,宝黛爱情为线索的悲剧。”但是四大家族中主力描写的贾家从开始一样是越来越兴旺到底。开始贾府人人富贵,有贾珠等人的死去也并不是惨死怎么的,主角们并没有经历什么痛苦。基督教教义说:人生来就是受苦的。所以死者没有什么可悲。秦可卿死啦。还带给贾蓉一个五品龙禁卫的官,死者解脱,生者人就享乐。

到中后部宁府抄家荣福败落很多人唏嘘伤感的时候。我认为这只是贾府越来越兴旺的插曲,很短的插曲。在这个艰难的时候死了一批人,单迎春外无一不死得其所。贾母已经八十三岁,在以前那种年代是多少高龄了,一生享乐,被人捧月,只在死前担惊受怕过一阵,又没有冻饿挨打挨骂着,总是喜大于悲的。连她自己也两次说到自己的死时,提到自己的高龄,享福一生,死也甘愿了。

凤姐虽然年龄不及贾母长寿,但是大权在手,也是风光一生,锦衣玉食的。谈自己时说:“别人没吃的也都吃过了,没见着的也都见过了,死也没多少可憾的了。”人的快乐是以自己的愿望来衡量的,凤姐喜欢的钱权两得,巧姐最后也有惊无险回归宁府,死前的风波都只是一生中的小憾,以比列来说,赚大了。

探春远嫁,以后来回来时描写的“比来时还鲜艳三分呢。”那生活一定是很好的,没有像迎春那样遭打挨骂受冻,婆家后来还得以在京城得职,与娘家很近,相聚相亲。

元春贵为宠妃,有皇恩,有世人称颂,连贾母见了也要跪拜,虽然无子有些遗憾,都没人会否认她是最幸运的人之一。

惜春希望出家,最终能够带发修行,她圆了自己的愿望,只要是自己想的,什么愿望都不可悲。

赵姨娘为人所不屑,儿子贾环为人所不齿,娘儿俩被读者都深深看不起。我非常联系迎春的命运,恨不得贾府的人去夏家报仇。但贾府的人大多都不大吧迎春放在心上,那是因为——迎春的地位其实非常低,比在读者心中的配角贾环贾蔷还低。首先迎春是庶出,亲娘早丧,且没有亲兄弟姐妹可以依靠,最后还是个女儿身,地位自然不能高。迎春性格软弱,在贾家已受了不少气,嫁过去更是受尽折磨而死,在我看来真是红楼梦杯具之最。

宝黛的爱情悲剧是公认的,我认为没有什么可悲。宝玉这块顽石不经历悲痛一定仍对红尘向往。人的快乐的是以自己的愿望来衡量的,宝玉能额外受恩入红尘已经是赚大了,遂了自己的心愿也该满足了。林黛玉来还债的惨些好,越惨越好,不惨还不清债务。以十几二十年的功夫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正是她自己的心愿。

散了一批人。在两府衰败的一时间,那些摊前敛财的奴才散了一大批。贾政此时明白了这些人,一个个打发走了,切掉了一个个毒瘤。

锻炼了一批人。众人先享富贵再忍受贫穷,那时间懂得了勤俭节约。贾府人少了,可他们从来不缺人,又没有计划生育!

成长了一批人,一个贾兰很有才能,在结尾已经高中。一个巧姐儿长大不落凤姐。而且有了凤姐的教训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作者制造了这两个完美形象真是暗示贾府以后的命运。甄士隐也透露贾府会再度兴旺。

高鹗续写的四十回,我读之前很担心远不如曹雪芹所作前八十回。读了之后我也很喜欢后四十,那每一回的结尾处稍设悬念,曹一般没有吊人胃口的习惯,高这样无疑增了观赏性。万事开头难,曹雪芹在前八十回已准备好了大多数零件,高鹗的组装技术也很好,那么这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也就足以流芳百世了。

[读《红楼梦》有感作文1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胸中有一种感动在流淌,心里有一种敬佩在升腾。

在展播的2008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不少平凡的人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事:

“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他们就是唐山十三农民兄弟。2008年初,特大雪灾发生时,他们自发组织顶着风雪来到灾区参与救灾。在5.12地震时,他们又组队来到汶川抗震救灾,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当看到他们在除夕之夜奔赴灾区,在途中用电话与家人问候的情景,当看到他们不断寻找四川灾区幸存者,为抢救儿童忙碌的身影,我深深地为他们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所感动。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8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这就是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教师李桂林、陆建芬夫妇。他们在艰险的环境下,扎根在贫穷落后的二坪村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把二坪这个“文盲村”变成了“文化村”。当我看到他们在峡谷绝壁上爬着云梯上山教学的情景,当我看到他们为山里的孩子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有一种感动在我心中流淌,我觉得他们是最优秀的人民教师。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他就是英雄武文斌。在抗震救灾的34个日子里,他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份内的事,就去帮着其他班排干,别人拦也拦不住。/sjbwz/他身上的迷彩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武文斌对战友们说的一句话“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感动着每一位灾区群众。武文斌是一位中国的军人,在他身上,我读懂了军人的使命,读懂了人间的大爱。他为了灾区的群众,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感动着每一位中国人。当我看到他的妻子捧着他的遗像拍婚纱照的情景,当我看到多少与他素昧平生的人泪流满面的场面,当我看到他年老的父母撕声地呼喊永不归来的儿子时,我的泪水也悄然流下。

武文斌,这个英雄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看完“感动中国2008”中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我一次又一次被打动。韩惠民、经大忠、李 隆、神七航天员……他们留给人们的是太多太多的感动,他们用平凡铸就了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在快乐中生成作文的论文

全文共 2572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作文与快乐听起来似乎水火不相容,而真正要想作文教学有生命力,就要让两者巧妙结合,怎么才能做到呢?笔者从“善积累、巧指导、勤实践、活评价”四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习作教学 快乐学习 方法策略

说到作文,大多学生“谈虎色变”。作文与快乐在学生的眼里似乎水火不相容。而真正想让作文教学焕发出生命力,只有让学生从心里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对此,结合个人在教学中的实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善积累,开源头活水

1.诵读美文,润“作”无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作文是说话,作者通过一篇文章可以真实地告诉人们一件自己的认为重要的事情,可以带着好感或憎恶向人们介绍一个典型人物,可以激情满怀地呈送给人们一处壮观的丽景,也可以精心地向人们雕凿出一件精美得足以引人入胜的物品。显然,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都是围绕语言文字活动的。二者比较,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作文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学生学作文,一定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让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地吸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一个人读的书越多,所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也就越多,作起文来也就越容易。多年来,我在班级开展了“诵美文片断”活动,先指导学生从报刊书籍中精心筛选美文,在早读课时声情并茂地朗读,而后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美文,让家长根据孩子的记忆能力监督背诵。这样的在诵读美文中,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感悟生活,闪现灵性

小学生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那么习作训练首先就要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从而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语文教学论文)例如在学写动植物时,我不是让学生拿起笔来就写,而是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让学生习作有话可说、有物可写。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自己获得的喜悦,有受到挫折的懊丧,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愤慨和惆怅。我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习作中自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

二、巧指导,授之以渔

所谓指导,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导”就是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疏导,使之文思泉涌。文思要喷涌关键是开掘题材。题材是文章的生命。好题材如山珍海味能馋人。题材平淡,似白菜萝卜,即使巧妇也难为佳肴。因此,如何选材是指导的关键。一般的说,好题材具有“新”和“奇”的特点。“新”题材,“新”观点往往能引人思考。“奇”就是不寻常,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故能诱人一睹为快。在导写中,教师要“授之以渔”。使学生悟出“新奇”的题材,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比较,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在想象作文《20年后的……》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诉苦”:每天早上起床后总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早饭,洗衣服,时间不够用,要是家里安装了电子保姆,定时完成预定的工作,那该多好呀。学生一听,笑了,也纷纷应和我。此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什么问题,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刹时热闹起来,有同学说要一支“电子纠错笔”,发现写错别字马上会发出警报提醒你;有同学说要一本“感应字典”,只要你把这个字的拼音字母或字形写上去,字典上会把这个字的相关信息显示出来……讨论还在进行,这时我板书了作文题目《20 年后的……》,说:“同学们,或许我们现在设想的,20年后都已出现了,到20 年后的世界里去把你想要的东西拿过来吧!”学生疑惑不解:“老师,今天的作文写这个?”我笑着点了点头。不一会就看见学生们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

三、勤实践,倾诉真情

生命活动是作文不竭源泉,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的,也是最珍爱的,更是乐于表达的。因此,作文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实感受,倾诉于作文当中。为了丰富学生创作的题材,我组织了多种活动,从“辩论会”“成语接龙”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给妈妈惊喜”……学生们在活动中心情地体验着“快乐作文”的快乐,作文兴趣浓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每次作文,学生再也不会为没有什么可写而发愁了。

四、活评价,享受快乐

1.沙里淘金,捕捉闪光点

心理学家认为:在每次成功的时刻,孩子总会发现新的自我,这将成为向上的动力。因此,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点滴的进步,这对引发学生对作文产生持久兴趣显得格外重要。作文评语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直接的一座桥梁。教师要懂得欣赏,要用一种充满赞赏的眼光去评价每一篇习作,用极富激励性的语言去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的一句话,甚至只是一个词,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不再感觉手中的笔是那样沉重,让他们时时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觉始终有人的关注他,关心他。这就要求老师在组织作文评改时除了要横向比较,还要注重纵向比较,让基础差的学生,在各自己的过去的比较中看到自己的的进步,树立起写作的信心;同时也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要被别人超过的压力,促使他们不断提高。

2.构建平台,体验成功

爱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位、多渠道为学生营造氛围,提供表现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在学校里,教师可通过校园佳作宣传栏、学校广播站、校刊等等为学生提供佳作展示天地;在家庭中,可让学生将优秀习作读给父母听,获得成功的赞许;在社会上,可让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积极写作,踊跃投稿,学生的作文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奖励。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成铅字,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样,学生在写稿、追求发表的过程中培养兴趣,乐于作文,提高水平。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心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家长、社会的赞扬声中得到了力量,因而激发出一种强大的创作动力,自然就会把作文当作一件乐事,越写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有关担当议的论文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在呼吸停止的一瞬间,老司机拼尽全力踩下刹车――有一种担当叫忠于职守;战火纷飞,炮声轰鸣中,冲锋在前的战士忘却了生死--有一种担当叫誓死为国;夕阳西下,老人推着轮椅与老伴一齐欣赏日落,回忆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一种担当叫相濡以沫。

担当,沉甸甸地落在你我的肩上,从此我们的脚步不再轻盈,心中刻下了一句“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同时,我们的生命也不再轻如鸿毛,在岁月中沉淀出厚重、别样的好处。

真正的担当是在困厄中亦能挺身而出,担负职责和使命。

纵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文人,没有显赫的官位和高贵的门第,杜甫还是心系百姓苍生,把忧国忧民当作应有的担当。潦倒贫困之时,他竟还能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肺腑之言,让人无不钦佩和动容。司马迁,因一句仗义之言承受了本不属于他的苦痛和煎熬。痛定思痛,太史公没有忘记自我的担当。青灯之下,他再次拿起了如椽之笔,完成自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有担当的人们是不会被困厄的处境阻碍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管身世浮沉,都不忘心中的担当。

真正的担当来源于身体与心智的成熟。

还记得零八年的那场地震吗?心如刀绞,泪如雨下的国人们在悲痛中没有忽视那一个个年轻矫健的身影。当你问他多大时,他会笑着说出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是的,80后,年轻勇敢的他们走出了父母温暖的羽翼,为祖国注入新鲜的血液。他们尚显稚嫩的脸庞透出坚毅――他们已经懂得了担当的含义。由80后组成的蚁族群体,在大城市中艰难地生存,他们早已习惯了报喜不报忧,只为安慰远方的亲人。一切都是因为,他们长大了。

担当不是他人的强加而是发自内心的理解。

鲁迅,深感有职责呼唤国人沉睡的灵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嬉笑怒骂的背后是一个有担当的踽踽独行的灵魂。守卫滇池的张正祥老人,用一生来进行“滇池保卫战”,主动担当起保护滇池环境的职责,以弱小的个体和顽强的斗争精神,换回一池碧波荡漾。担当在他们心中,不是恼人的负担和包袱,而是值得用一生的精力去为之奋斗的事业。

故人一去不复返,担当依旧代代传。即将步入成年的我们会毫不畏惧勇敢担当,成为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读红楼梦有感最新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红楼梦》是曹雪芹先生花了近十年时间呕心沥血的创作,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后人誉为中国文学史的巅峰之作。主要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宝的凄惨爱情故事和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

小小年纪的我,捧起《红楼梦》可真是如饥食渴啊!曹雪芹先生的文笔让我叹服,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那样鲜活,他们串联起一个庞大的家族,折射出一个社会的兴与衰。小小年纪读红楼,如梦般。或者没有大人们的深刻见解,但我也有自己的一番体会。

我认为这本书很奇妙。每个人的取名都是曹雪芹先生匠心独运的结果,就连丫鬟的命名都很有讲究。比如说贾府的四位大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看起来很普通,可如果把它们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就是“元迎探惜”。“元迎探惜”,不就是原因叹息吗?曹雪芹先生真妙,把谐音用活了,巧妙地暗示了故事的悲惨结局。还有林黛宝的贴身丫鬟祡娟,祡娟首先会让人想到杜鹃花,但杜鹃花是守护坟墓的一种花。然面紫娟是林黛宝的丫鬟,如果要说她是杜鹃花,那就暗示林黛宝是座坟墓。

我喜欢的人物很多,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林黛宝。她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姑娘,读过很多书,可就是有一个不好,多愁善感,喜欢哭,对什么都很敏感,爱生闷气。不过,书的开头就说了林黛玉前世是绛珠草,今生注定以泪报恩。但我想对她说:“林黛玉,如果你少一分高傲,多一分贤慧,不生闷气,放得下,那就不会是这个结局了呀!”

我想,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开朗一点,对任何事情都要拿得起,放得下,学会面对,对它人也不要过于严厉,得饶人处且饶人!即不像林黛玉那么多愁善感,也不要像王熙风那样阴险狡诈。放平心态,发现世界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红楼梦人物作文

全文共 1312 字

+ 加入清单

林黛玉是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兄弟姊妹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世家,书香之族,祖籍姑苏,家住扬州。先祖曾世袭列侯,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诗礼名族之裔”其实是贾政为儿女择亲时所强调的,林黛玉的出身可谓既有“钟鼎之家”的尊贵,又不乏“书香之族”的高雅。林如海四十岁时,仅有的一个三岁之子死了,因膝下无子,只有嫡妻贾氏生了女儿黛玉,爱如珍宝。

黛玉从小聪明清秀,与诗书为伴,但父母让她读书识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母亲去世后黛玉进京,与宝玉一同深得贾母关爱。不久父亲病故,她便长住贾府,逐渐与宝玉相知相爱。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 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他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王夫人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最后泪尽而逝。

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黛玉天生丽质,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却又作出“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葬”的诗句,为何?就是因为太注重细节了吧,到头来竟在无奈中香消玉殒,留下千古遗愿。

可惜了,红颜薄命。

林黛玉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结局如何,林黛玉没有贾宝玉那样乐观自信。她担心着“不知将来如何”,更多的是预感到这爱情的悲剧结局。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在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也更加显得无能为力。

林黛玉的小心眼儿,尖齿利牙,得罪了周围好多人,失去了友军。除了宝玉和贴身丫头紫鹃之外,贾府上下没有人关心她,也没有谁替她着想。她还处处不饶人,别人不敢说的话,她偏说。如宝玉和袭人的暧昧关系,大观园中无人不知,但谁也怕捅破这层纸,只有黛玉敢一语道破,对袭人说:“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她的性格孤傲,如他对王夫人的心腹、怡红院中的内奸,竟一点也不顾忌,直率的惊人。封建蒙昧主义最野蛮的地方,往往对人的个性施以暴虐和残害,人性发展加以束缚。在这里,真实的个性存在本身就是叛逆。

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一个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便深深铭刻在读者心中,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红楼梦》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里,老师让我们读两本书。再任选其一,写一篇读后感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里面描写的是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三个人的爱情故事。宝玉和黛玉原本是一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恋人。但在那个封建制度下,不得不分开。宝玉屈从于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了薛宝钗。结果却以林黛玉病死,贾宝玉出家,薛宝钗孤独终身而结束了这个爱情悲剧。

其实《红楼梦》并不只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就如曹雪芹在书的卷首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它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未解之谜,值得我们去探索。例如书的开始有一个叫“甄士隐”的人,他的真实含意就是:将真事隐瞒的意思。还有一个叫“贾雨村”含意是:假语村言,是借着老百姓的嘴去说,去流传……

《红楼梦》里隐藏的秘密,读一次是看不出什么的。它需要你去反复的去研读、去探索。如果一下能看懂,那还要“红学家”干嘛呢!

曹雪芹真是厉害,我一定要把《红楼梦》研读下去,把里面的秘密挖掘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读书笔记论文格式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读书笔记就是在读书的时候对书中的精彩内容、自己的联想、迸发的灵感的记录。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翻看笔记,快速的回忆起以前的读书收获。读书笔记的形式有很多种,从简单到难依次为:做标记、做目录、摘抄、写提要、写提纲、心得、札记。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这些读书笔记怎么来写。

做标记:这是最简单的读书笔记,就是在读书的时候,读到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的时候,采用自己的一套符号来画出重要内容,以便自己在复习的时候能够快速的找到重点,这种笔记的方法比较适合学生学习课本的时候。

做目录:目录的主要内容就是【书名】【作者】【重点内容】,书名和作者就不必解释了,关键是重点内容,由于这是一个目录式的笔记,所以重点内容只要是几个字概括一下即可,一般适合泛读的时候使用。

摘抄:摘抄也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读书笔记,读书的时候读到精彩的地方,或者读到一些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将这段文字抄下来,注明书名和作者,这么做是为了以后复习用,并且可以根据书名和作者快速的找到原著。

提要:提要用简短的话来总结书中某一段落的内容,有时候我们要求对每一段的内容写一个提要,只要一两句话即可概括其内容,不必写的很繁琐。下图中红色背景的文字就是提要。

提纲:提纲和提要有些类似,但是提纲是概括一篇文章的内容,而提要只是概括一个段落的内容,因此提纲比提要内容多且完整,而且提纲要能解释各个章节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所以提纲有时候是以图表的方式来呈现,不过提纲和提要都要求尽量简短明了,让人一看就明白。

心得:有时候也叫读后感,心得和提纲有些相似的地方,都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但是心得更多的是些自己的想法,具有主观性,而提纲写的都是文章中的内容,不要加入自己的想法,当读一些学术论文、有哲理的故事的时候可以写一些心得,记录下自己的想法以便日后用到。

札记:札记是最复杂的可以看作是提纲和心得的综合,有时候还要插入一些摘抄,还可以对文章的写法进行评论,总之写札记不仅仅费笔墨而且费脑子,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笔记,应该是对学习到的内容的再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阅读曹雪芹《红楼梦》读书笔记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首《葬花吟》让多少人心悲意恸。一曲《红楼梦》,唱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喜兴衰。当大雪落的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时,以往的繁华富贵仅有留在薄薄的书页中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国运昌隆,皇恩永续,似乎一切都欣欣向荣,万象争辉。少有人看到,整个社会从最底层至最上流,皆是一番淤泥拥阻,浑浊不堪的景象。底层百姓失田弃地,难以维持生计。不愿受辱遭害的,毅然别过人间。硬挣着命活下来的,不是被官府算计,就是被大家族盘剥,最终也免不了悲惨的命运。大家族间更是利益纠葛,为了钱势互相倾轧,争权夺势,与官府沆瀣一气,弄得民不聊生。就是家族内部也是无休止的勾心斗角,最终还是难逃家破人亡的结局。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知是谁?林黛玉喟叹的不止是她一个人的悲哀,也许不久后的他年,不光是这倾城倾国的林妹妹,就是这天下无二的大观园内的一草一木也怕是不知何处去了吧。世间的欢乐终归于幻灭,回想起来,也可是是做了一场梦而已。纵使清纯洁净如妙玉之类,也终究落得个狼狈退场。在那个污浊不堪的时代,有谁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呢?个人的悲剧如流沙攒聚,渐渐汇成无限的沙漠了。他年葬侬知是谁?不知。慢慢风尘把它们都埋葬干净了。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最凄凉的一句联,也是林黛玉对自我结局的最为精准的预测。《红楼梦》是一出悲剧,剧中的每个人都被牢牢困在命运的蛛网上。有的人在奋力挣扎,筋疲力竭。有的人早已放弃抵抗,迷迷糊糊地等待毁灭的到来。他们的悲剧并非巧合与偶然,而是与整个社会的沉沦密不可分的。预言从一开始宝玉梦游太虚时就得见端倪。不然,高鹗何以续作后四十回?何不读出大团圆的皆大欢喜的结局?宝黛二人是天上仙灵转世,死后自会幻化作仙灵重归天界,可那些血肉之躯呢?还是一朝春尽,终归尘土。

由此看来,一部《红楼梦》的内涵太丰富,叫人无法全部参透。一首《葬花吟》又怎能概括得尽?真真是红楼一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读红楼梦有感800字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人间悲欢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

曾经,我一直认为那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温柔的女儿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现在重读红楼梦的我知道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红灯绿酒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如此肮脏的一面。小说的内容很多,但令我最动容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爱情悲剧。

或许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鸡肠,是有些娇柔做作。但我们仍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与多才。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的亮点。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塑造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而没人问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与亲人团聚时的喜悦中,只有黛玉在哪独自一人伤心。没人会懂她,自从她踏进贾府的那一刻,她必须小心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小心说错了什么或做错了什么,就会惹来人的嘲笑。寄人篱下久了,使她变成了在一些人看来小肚鸡肠的样子。

当贾府一片喜气洋洋时,所有人都在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做准备的时候。潇湘竹院却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苍白的黛玉等着贾宝玉的到来,没想到等待的却是心上人要成亲的消息。哭,恨已经无济于事了,黛玉带着无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认为这本书无非只是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纠葛,但《红楼梦》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不知反抗的观念。·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杀。。。。。。都证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我们要有反抗精神。像宝玉一样,为自由,为爱情而反抗,更如曹雪芹,为这不满的社会而反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