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0年反思作文精选20篇

浏览

6975

作文

1000

关于重阳节的反思初中优秀作文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一:

爸爸妈妈总是在天才刚刚亮的时候就起床,为我准备上学要带的东西,然后喊我起床。每次当我放学回家时,餐桌上已经摆着我爱吃的饭菜。晚自习放学后,那一盏昏暗的路灯下,我总能看到爸爸、妈妈的身影。

我知道爸爸妈妈为我付出了多少,我却总是忽略了他们的付出。我不知道他们在听到我的一句“你们根本就不爱我”之后,会有多么的伤心。虽然我是那样的任性,那样吝啬于对他们付出我的爱,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疼爱我,清楚的记着我的喜好;看我的表情就能了解我的心情,一丝一毫的情绪变化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赐予我们生命,应该感恩;父母悉心照顾我们,应该感恩。然而“感恩”不是对嘴喊出来的,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中,我们取得优异的成绩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作文二:

游览完香山,我和爸爸妈妈就出发去了奶奶家和姥姥家,把我们深深的祝福送给了老人。按照每年的习俗,今年重阳节村委会又给爷爷奶奶发放了慰问品,这体现出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和关爱,敬老、爱老之风传遍了神州大地。

昔日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但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欢笑玩耍的小伙伴。

作文三:

重阳节也称作老人节,理应把为老人祈福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们这里却很少有见到如此的,也许是缘自忌讳。人到暮年,脑子已大不如壮年时灵光,想得最多的就是大限之时。愈想愈怕,于是愈发受不得一点刺激。别说是祝福长寿了,光是翻翻日历都会默然良久。比如我外婆寿已七十有六,眼睛也不大好。我们这一带以九的倍数为人寿的灾祸之年,视为不祥。比如二九十八岁,八九七十二岁等等。时不时就听见外婆叹气,八九七十二,要不要还呐。逢年过节给我们压岁钱时总以“现在不给就来不及了……”开头。我望向夕阳,西沉的日头给眼睛带来一丝刺痛。很多老人就是这样的心态,固执得像一头牛,什么重阳不重阳对他们来说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

全文共 1794 字

+ 加入清单

我所讲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课《散文诗两首》中的《荷叶母亲》,该篇文章的作者是冰心。授课结束,我受到老师的鼓励、称赞,也得到校领导的肯定,评选结果我获得一等奖。

这堂课的亮点主要有:一、课堂开局比较好,在正式上课前,我让曾在校级朗诵获奖的两位男女同学齐诵《慈母吟》,考虑这首诗和本课的氛围吻合,之后我让学生点评他们的朗诵,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而且全班同学喊出“我自信!我成功!我是最优秀的!”的口号,激励学生自信参与课堂。

由此,我在学生良好状态的情景下导入新课:“一个世纪老人在年轻时曾给她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一个月朗星稀、秋风萧瑟的晚上,你的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思想,你的存蓄,你的言语和我的思想合成一缕缕琴弦,奏出飘渺神奇的音乐,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请问同学们这个老人和她的朋友是谁?”学生能够猜到冰心,但是她的朋友却不能说出,我就询问《金色花》的作者是谁?学生回答是泰戈尔。这样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教师诵读《荷叶母亲》,让学生读之前,我配乐背诵了整篇文章,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一定要解读文本,背诵课文就是解读文本,这一点也赢得了大家的赞赏,普遍认为我很下功夫,我总是要竭尽全力,我天资愚笨,只好自己多下点功夫,背诵课文花费了我4个多小时的时间。

三、简笔画的应用,课堂板书我画了一个荷叶护着一朵荷花展现主题,比较直观形象。为了画好荷花和荷叶,我请教了我校的两位美术老师,我掌握了一点技巧以使板书更接近逼真。

四、表现手法“借物抒情”难点的处理。在过渡到这一要点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毋庸置疑这是篇表现母爱的文章,那么怎样表现母爱有新意?我们平时同学的文章常常是“母亲送我去医院,雨中送伞接我上学”等等题材。但是用荷叶比喻母亲新奇,主要是冰心文学素养深厚,莲花这一事物在中国文化里富有传统文化意蕴,冰心对莲花进行联想、想象,用荷叶表情达意,借物抒情,从而达到讴歌母爱的主题。同时板书“借物抒情”,而且我制作课件解释补充了“借物抒情”的特点。

五、课堂比较紧凑。这一点我没有意识到,后来我询问老师时认识这一点。比如,学生读课文时,我让一学生到黑板写下重点字的注音。在学生没有完成时,我同时让学生谈谈读课文的感受,时间安排紧凑。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一、配乐声音效果不理想,在进行诵读时,所设计的配乐声音声响过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及时调控,主要是自己不够熟练,这以后要做好充分准备,计划赶上变化。

二、课即将结束时,《母亲》的歌曲也没有释放出来,声响又太小,也是我操作不熟悉。结果也没有升华成对母亲的爱。总之,多媒体的使用我没有充分使用好,没有使电教手段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令我惋惜!

三、授课结尾不够完美。最后,看着不多的时间,心底上还是不够镇静,不能从容自如,临时应变。让学生写作可放到课下指导,准备好的语言应展示。

四、我在让学生赏析4—7小节时,曾让学生先赏析精彩之处,再谈自己的疑问。这里,在教学预设时我没有让学生谈自己的疑问,但是,课堂上却让学生谈这一点,但最后,学生的疑问没有展示,这样的细节问题我处理得不够严谨,这以后要注意!

五、前面解释词语时,一个学生解释“荫蔽”说是遮蔽,这说出了本意,但在课文里的意思还应该解释得确切。这个关键的词语在赏析课文时应再深化。

六、我的普通话虽然有很大进步,但是还不够优美,我应继续练习,语文课应该是美丽的语言,不止在语言内容上,还要在形式外壳上。

七、口语要消失。我没怎么意识到,但是要达到课堂的完美,凡是应该注意的一定要消除!、

这堂课虽然已经过去,但是我要吸取经验,改正不足,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同时,语文教学要有一种“语文味”,但是我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虽然,我很有激情,语言不错,但是还不够有自然的魅力。只是,我的课比较真诚,稍稍丰富点。我深知老师丰富的语言对学生是一种滋养,丰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是一种召唤,洋溢着智慧的妙语更是对学生心智的启迪。以后我将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去!我非常感谢薛主任,在他的博客里,我看到一个多彩丰富的世界。杜郎口的教育模式给我的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窦桂梅和孙双金两位专家更是给我丰富的指向。而且在这次讲课的体验过程中,我也在自己的博客里向武风霞老师请教了“创新”的问题。我认识到语文要在丰富的文化底蕴上才有所创新,细读文本,才能解读出与众不同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对联教学反思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下:

首先,一节好课层次的高低首先在于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的教学思路,合理的材料,讲练结合的做法,都在教学设计中完成,而这些的优劣决定着这一节课能否成为上乘之作。

其次,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备课的过程中,既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尤其是备学生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老师一切美妙的设想都要在学生身上实现。讲课的过程更是如此,老师应该是知识的引导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能力,而不能越俎代庖,要让学生自己体验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由浅显到深刻的认知过程。

再次,一堂好课应该是具有生成性的课。课堂上,学生被调动起来以后,思维非常活跃,会有一些新奇,甚至奇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很有可 能超越老师的预设,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允许不同想法的存在,鼓励大家进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想法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思维的鲜活,灵动。否则,如果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对不同意见采取打击压制的方式,学生会最终丧失对语文的兴趣。

以上是我这次做课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几点,也是我在这节课中力求做到的几个方面。

[对联的教学反思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作文教学评价听后反思

全文共 237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作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抓手。学生作文如果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就一定能提高作文水平。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教学评价听后反思,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一、写作支架的搭建:

对于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无论何种文体,首先应培养学生文字输出的基本能力,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 通过阅读获取一定量的语言输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可以聚焦两方面:其一,精品美文,如教科书和报刊杂志中

文章,文笔流畅,语言规范,蕴义深刻,可细读,咀嚼和背诵。在阅读中复习掌握一定数量的句型,习惯用语,并有意识地训练组句成文的的能力,保证语言输出的正确性。其二. 加强泛读,提高英语思维能力。通过泛读熟悉所学词汇并进一步扩大词汇量,以阅读能力提高促进英语思维能力提高,为书面表达打下英语思维能力的基础。

2.通过练词造句和句子翻译训练,提高文句表达的准确性

文句表达的准确度直接影响语意的表达和文段的可读性。学生在平时阅读中除了收集积累名句佳句,记下好的词语、短语、句型外,还要加强练词造句训练和句子翻译训练,并在练习中的注意错误修正,做好记录,掌握准确的表达。通过修正拼写错误、时态语态错误、词汇使用错误、句型表达错误可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进一步形成语言运用能力。

3. 掌握英语写作不同体裁的格式并训练到位。

养成写日记勤练笔的好习惯并根据不同的体裁进行写作练习,按照不同体裁和题目或根据所给情景练笔。要有意识地用一些好的词语、词组、句型、关联词等,使文句更有效地表情达意。写好短文后可对照范文,找出差距,然后再练习,这对提高书面表达水平很有帮助。

二、关注写作过程

要达到课程标准和高考对中学生写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抛弃陈旧的写作教学模式——只看结果,不看过程。重视习作,更重视写前准备、拟稿、改稿和定稿的过程指导;活用教材,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方式,将写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抓好听说读写等技能的教学环节,夯实写作基础,认真用好高中英语教材里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设计的各类练习,如遣词造句、填空练习、句型转换、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进行阅读后写摘要、改写、缩写、仿写、扩写等操练型、指导型写作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计划地开设英语写作课程。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准备地采取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cooperation)等方式进行写作训练, 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写作课效果的方法

1.首先应该慢慢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焦虑感和厌恶感,教师可以利用写作前的活动来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开口、敢于下笔、乐于实践并获得成就感。

2.在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以相互信任、诚实、坦诚和公正的态度积极参与讨论、自改、互改和交流等活动,要相信每个同学的身上拥有的语言创造力,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应适当穿插读、听和说的活动。因为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这四个技能是不可以孤立地进行的,只有达到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保证正确的输出。通过对每个单元的话题进行再次的阅读熟悉,听力巩固,讨论强化,学生对本单元的话题词汇的输出就轻松多了,因此,写的训练应与读、听和说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4.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写作策略与写作技巧的指导,在课堂上应该要做好写作监控和引导的作用。例如,让学生多运用典型句式,适当地运用成语和谚语,恰当地运用一些平行和对比结构,还有对过度词的选取,指导学生在表达时如何润色自己的文章。

四、读写结合的写作教学方法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对字词句篇知识的掌握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课型的教学原则

1、分解性原则。

在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应根据一单元阅读和写作的训练重点,确定读写结合的阶段目标,渗透某个要点(如话题friendship)和某种写作技能,运用有关的词汇描绘你的朋友的品格和品质(陈述说明特点)。当学生掌握了这一阶段的目标之后,再确定下一阶段的训练目标。

2、练习性原则

读写结合单凭讲解是不能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的,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要创造口头笔头练习机会,让学生经常结合单元学习内容,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

五、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初读,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对文本所描述的事物获得初步的感受。

第二环节 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和句型表达内容的,体会字词句的正确使用及在句子篇章中表达语意的作用。

第三环节 在作文实践中,运用阅读时学到的字词句训练作文能力,同时使读的效果得到巩固。这样练习,可以让学生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相关词汇知识用到实际的写作之中去。

第四环节,可以让学生紧扣读写结合点,拓展到课外的阅读和表达中,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增强语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又加深理解,使学生两种能力相辅相承地得到发展。

六、实施“读写结合”的基本方法

1、仿写练习。

1)仿句式。句子是文章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应从最基本的句子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2)仿顺序。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先后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训练。

3)仿结构。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落结构仿写,也可以是文章结构仿写。

2、拓展练习。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掌握了较多的写作方法后,就适合拓展练习。比如:有些课文重记叙,轻描写,语言简洁,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练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期中考试的反思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期中考试,成绩早已出来了,但基础知识的得分却让我很失望。

第一,给词加点字选择意思,我错了。错的原因就是没有把字的意思套进词里,反复读,并且理解。

第二,判断题,我错了。原因是我没有认真,仔细、反复读题。再一个,那道题实在是不好理解,我应该多读,多想,再做题。

第三,阅读理解的概括全文的题,我错了。原因还是没有反复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并写出起因及结果。

第四,最后,老师还发现我“堵”字下面的“日”字写成了“目”字,唉,又马虎了!我每次考试都有不应该错的地方,所以我以后我要认真仔细答卷。

第五,基础题上的看拼音写字这类的题目错的还不少,分也扣的不少。

这次考试虽然考完了,但这次犯的错误却让我难以忘怀。下次考试我一定要认真仔细的答题,认真的审题,争取下次考得高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自我介绍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755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环节的设置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几个部分:1、谈话导入。通过和学生的谈话,让学生找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地方,从而告诉学生这些不同的地方都是每个人的特点。抓住特点就能介绍清楚自己,从而引出课题。2、仔细观察,说不同。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们有意选择对比较大的两名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找出他们的不同。3、小组交流,向别人介绍自己。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做到有目的的说,能说会说,为下一步写作垫底。4、完成习作,同桌交流互查。在有了前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写作,并相互检查交流。

二、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

虽然自己经过准备,并且做了大量的铺垫,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掌握的情况却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概念模糊不清。在教学中涉及到“个性”、“性格”、“外貌”等抽象的词语。由于我们并没有做详细的讲解和比较,许多学生理解模糊。没有弄清楚含义,从而导致了学生到后来不知道该怎么写。

2、教学设计环节混乱。在教学一开始,我们就将“特点”这个抽象化的概念抛给学生,学生在没有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一知半解,使得后来我在后期虽然做了大量的讲解,但学生还是没有明白。

3、沒有考虑到学生的需要。本来对学生来说,介绍自己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设置了较高难度的要求,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就无法专心倾听,这也是导致课堂中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重要原因。

4、习作的发散点过多。在教学中,我们给学生归纳出人的特点后,让学生选择,但是因为发散点太多,加上学生对一些概念并不理解,所以写出来的作文不尽人意。

三、对解决措施的思考

三年级学生虽然经历了低年级写话阶段的训练,但作为作文教学的整体思路来看,它则是刚刚起步。因此,教者必须站在整个语文教学的高底,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强作文教学的研究,做到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指导。结合自己这节课和长期的习作教学,我对自己习作教学中要采用的一些措施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1、创设良好的习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丰富写作素材,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是克服畏惧的关键。

学生不愿意写作的主要原因就是自己没有东西可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当好“生活导师”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并且指导学生以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社会,以自己的情趣去理解分析社会,发展认识和思维能力。平时让学生写观察、记录、小日记、小报告,社会调查等都是较有效的方法。

(2)了解学生的需要,变“苦”为“乐”,克服学生的厌倦心理。

需要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够积极参与到习作练习中来。同时,作文教学要想取得高成效,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提高写作的兴趣。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要关爱学生,教师要把差生当“朋友”,了解他们在写作中的困难,并给以具体指导,热情鼓励,学生有所进步,教师就要给予表扬肯定,帮助学生总结成绩,克服失望心理,树立写作信心。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2、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

学生开始作文时,往往觉得不知从哪里写好,写些什么好。首行,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安排,认真分析每次习作的要求和要达到的主要目标。自己心里首先要做到心里有数,明确自己本次习作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设置教学重难点,一定要突出每次习作的重点,和学生应该明确的重点。如果在本次习作课上,我只抓住外貌和爱好,这两个特点让学生来写,学生肯定会觉得简单而且和自己生活贴近,写起来也会更容易些。

3、注重二次备课意识的培养

二次备课时教师针对课堂中临时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的临时修改和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能对学生的需要志上做出反应。在本次习作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对学生掌握不清的几个抽象的概念及时让学生进行理解,那么就不会出现学生不知该怎么下笔的情况了。

4、平时要注重对学生习意识的培养。

我们教学生写作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把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丰富感情表达出来,展示给读者。也就是说,凡是能用语言表述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内容。我们在指导学生写美学事的同时,还应该有的放矢的帮助他们抓住发生在身边的新鲜的事、奇怪的事、有趣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麋鹿教学反思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教学评比,由我们自己定课题,我想来想去,不知选什么,我刚好上到第17课,我不想选这篇课文,觉得它特别难上,以前从没有上过说明文,心里也没有底,可是有很想挑战一下,最后决定上这篇课文,刚开始自己还真有点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我想如果不是课评,我怎么上这课呢?于是我把课文反复读了很多遍,在大脑中构思,这节课怎么上?第一课时应该教些什么?

首先,我认真的分析了课文:《麋鹿》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一册。这篇课文是从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这三方面对麋鹿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麋鹿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对麋鹿的感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体现了国家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文章内容浅显,通俗易懂。六年级学生对麋鹿这种动物乃至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现状不太了解。同时小学生对新事物本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我选择了大量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知麋鹿的“四不像”,通过图片对照,让学生有形象的感知。

其次,我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我想六年级学生应该对文章的体裁有所了解,因此我特意找资料,大屏幕显示,带学生学习什么叫说明文?说明文有哪些说明方法?我觉得这些资料作用好像不大,带学生过一遍是否有效果,如何才能让学生有真实的感受,真正学到知识,()这样的学习总感觉太枯燥,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再次,第一课时带学生学习字词,六年级学生虽有了自学的能力,但有些字词还需要认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备课还存在不足,如“骑”字的读音,有的同学预习时注意到了,而我连想都没想过,我回忆自己在备课时是否静下心来读课文了,读了多少遍,作为教师,自己都没去认真研读课文,学生又怎么去读呢?

最后,说明文的阅读指导如何落实,教学中让学生读了课文,但朗读的质量呢?感情呢?说明文的朗读自己可能要不断地去摸索。

课上完了,一节课结束了,可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我对语文教学的脚步没有停留,以后的教学道路还很长,自己是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的,希望自己能很快成长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一期末考试作文期末考试后的反思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的期末考试,是我所有的期末考试中,最不好的一次,因为,我这次考试的总分排名,连前十名都没有进去,真是太悲哀了。

还记得上一次的期末考试,我得了第一名,当时,我是多么的高兴啊,但是现在呢,我只排到了第十几名,唉!

不过没关系,我觉得我只要在下个学期中,努力努力再努力,加油加油再加油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我也相信我自己,在小学时光的最后一个学期里,能奋力向前,知难而进。

我的英语不好,我就努力学,综合不好,努力记,不论怎么样,下次的期末考试一定不能再让综合和英语给我的总分拖后腿了。

同学们,我们一起加油吧!

我们在小学时光的最后一个学期里,一定要拿出自己超常的水平。

加油吧!同学们,我们不能再辜负老师和家人期望了。

我也相信大家,也有这样的信心,也有这样的决心,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就共同努力吧,为了自己的目标,为了老师和父母的期望,加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期中反思作文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学期已经过了一半,同学们也渐渐融入了这紧张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我们也将面临新的挑战——期中考试。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因此这次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说把平时的复习时间增加十分钟左右,当然,时间越多,效果越好,关键还要靠自己自觉。不要只是今天复习半个小时,明天就只复习二十分钟,贵在坚持。

要学会抓住一分一秒,时间就是生命,不要让时间在你的走神中溜走,也不要让它在毫无意义的话题中流逝。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有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就可以为一天争分夺秒,更可以为好的学习成绩奠定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好好把握一分一秒。天道酬勤,只有勤奋刻苦的人才会得到成功。努力学习,这几个字相信同学们听过不止一遍了,可是这个学期,你到底努力过多少,到底付出过多少?如果连付出都没有,那你就更别说自己有一个好的前途了。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成功是要付出汗水的,如果从现在开始努力,也许你还会有百分之五十的机会成功,如果你选择放弃,你将注定成功不了。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付出努力,去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过程中,如果朗读形式单一,课堂上即使再多的朗读,效果也会打折扣,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笔者在教《金色花》时,注重了朗读,形式多样,学生范读,配乐全班读,选择喜欢的段落感情读,男女配合分角色读,然后体会感情,效果很好。因为读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另一种形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课文,理解内容,品味感情。

在提倡有效教学的当下,教师的有效朗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课文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读出课文的真正味道;能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朗读指导,相信它将会将会是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通过有效朗读指导,学生的语言和精神一定能得到同构共生。让有效朗读指导成为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语文考试反思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月考下来,内心充满失望和无奈。辛辛苦苦付出,却得不到回报,心里的感受可想而知。学生的基础不好,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基础不落实。从选择题的得分,可以看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严重欠缺。没有任何语文积累,初中三年基本等于零。错别字、语病、排序、文言虚词等题目得分率很低,毫无基础,与高考相差十万八千里。

2、学习不用心。3班不及格人数5人,4班2人。有的同学坐在教室里心不在焉,一个单元下来,什么也没有学到。上课讲过好多遍的东西还是一问三不知,最突出的是文言翻译。几句简单的话,讲了无数遍,还在课件里把译文打出来了,可仍然翻不出来。6分只得1分或2分者大有人在。

3、学习不扎实。背诵很烂,当背诵的没有背,当默写的默不出来。不知道每天都在干些什么。

4、作文无材料。作文大都是空话连篇,记叙文不懂怎样记叙、抒情,议论文不懂怎样举例、议论,如同一张白张。

反思:切不可对学生估计太高,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教学要脚踏实地,少讲一点,多练一点,重点内容各个过关,不可好高骛远。有的可以让学生当堂做练习,就做在听课笔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物理期中考试反思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次的期中考试中,我所任教的班级均分是72.1分,不算理想。本次考试,试卷是由市教研室提供的,涵盖了上半学期的全部知识,有力地考察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一张较好的试卷。

通过对卷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上一阶段教学中的得失,现分析如下。肯定的方面。基础知识大部分掌握较好,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对物理学中的人文历史有正确的了解;物理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掌握较好。分析下来,在平时的教学中强抓基础及非常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密不可分。

存在的问题。从卷面得分率最低的18题可看出,学生在对物理中单位换算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再从得分率相对低一点的第7、9、13、16、25分析,这几题的得分率在0.6左右,而这几题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判断下列说法错误或正确”,学生失分,说明对一些知识的理解还存在理解不透彻的问题;物理计算题向来是学生容易失分的地方,我所带班级学生没有出现放弃解题的情况,失分主要是不能准确的运用物理学科特有的解答过程进行解答,突出表现在有原始公式即有依据但没有变形公式,个别人仍用小学的算术题的形式解答,由于缺少说理依据而失分;最后的探究题,又再次暴露出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的不足,有不少同学意思差不多,但表述很不严密,前言不搭后语,还有不能正确的审题,最后要求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而学生没搞清“测量量”的意义,把计算整理的量即过程量代入,导致失分。总体分析下来,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两点:1、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理解偏差。2、科学的表述能力欠缺,导致表述质量不高。

面对暴露出来的问题,接下来将在下面几个方面改进。

1、在强抓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适时改变方法,加强相近知识之间的辨析,并通过一些测试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2、规范语言表述。通过教师课堂师范,在学生口头回答,作业书面表达等各个环节,加强训练。

3、继续加强物理科学方法的渗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水浒传个人阅读感悟反思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是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作者以精湛的笔法描写了北宋年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梁山好汉反抗朝廷的故事,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形象,如宋江、林冲、李逵等。而这几个人物的悲剧结局也为本书营造了一种悲剧氛围,使读者深陷其中,回味无穷。在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人物的描写。

如反面人物高俅,他是社会混乱与统治者的典型代表,一个我们现在所说的黑x社会代表。仅高俅发迹一事,深刻的揭露了北宋年间的社会混乱与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在这种社会背景下,__臣当道,忠义之士遭到残害,王进就是忠贞耿直之士代表,但却被谋杀。

还有一个反面人物镇关西,他是为富不仁当时恶势力的一个缩影,他强取豪夺,欺压金氏父女为代表的穷苦百姓,最后,他被鲁达所杀,这样的结局表达了作者惩恶扬善的美好心愿。我憎恨他们。

我更喜欢鲁智深,虽然他貌不惊人,但他身体里有万千力气,他形象高大威猛,他仗义豪爽,让读者甚至书中的无赖们也深深地敬佩他。

“成也宋江,败也宋江”,当然看这本书,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宋江了。他最早是小吏,他的理想是为官报国,宋江有着江湖好汉的侠义精神,他乐于助人,结识了不少英雄好汉,故有“及时雨”之名,在晁盖等人智取生辰钢事发之后,他出于义气,便背叛了朝廷。当然,朝廷是不会再接纳一个反贼草寇为伍的人。所以他不得已地上了梁山。但是宋江是个忠义之人,摆脱不了“忠义”的束缚,到朝廷重新招安那天,他再一次为朝廷效命。直到临终,还为了保住“忠义”之名,还把李逵一并带走。梁山泊的兴盛和威名可以说都是在宋江的领导下实现的,所以说,“成也宋江”;梁山泊的解体与悲剧也同样跟宋江分不开,所以说,“败也宋江”。应该说宋江是一个性格矛盾或者说有着激烈思想冲突的悲剧人物。

这就是我对水浒传里许多人物中感想最深的几位,当然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英雄人物(如林冲,李逵等)和他们对梁山所作出的许多贡献,在此,不再细细介绍,但我觉得,水浒传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推荐给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考后反思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终于考完试了,这一学期写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各种情绪并存,写个考后反思来总结一下吧。

回想起那铃声过后,一场数学考试开始了,数学可是我最伤脑筋的一门学科呀,发下卷子,我一看,妈呀,怎么这么难呀,我偷偷地朝我右边的数学课代表瞄了一眼,他警觉地连忙用双手捂住卷子,回过头来呆呆望着试卷,唉,谁让我课前不好好复习呢?不过这都必须把责任推在姐姐身上,我在那复习,她在那玩手机,我便快速的翻了几下书就过去玩手机了,看的我都想玩儿了所以,我便快速的翻了几下书就过去玩手机了,偏偏考出来的题都是被我漏掉的。这时我身后的人给我吹来了个小纸条,哼!我都不会怎么告诉你。然后我又扔了回去。最终,考试快结束了,我把答案都胡乱的写了一翻,下课后,我们对一下答案。呀!都是错的!虽然意料之中,但我还是很沮丧。

接着,又要考英语了,英语可是我最拿手的了,我沾沾自喜了起来,发下卷子我连看都没看听力,我就翻开笔试。摩拳擦掌准备“上阵”做完笔试刚好要放听力了,放听力了,我看都没看题就做,题上让画√我就画成了,又白白让五分离我远飞了,唉,我估计英语也考不好了,我真是讨厌极了自己的“粗枝大叶”。

考完两堂又得考语文了,好烦呀!我感觉我的头也要炸了,我脑袋里混沌一团,头晕眼花,老师发下了卷子,我打起精神,做起了卷子,咦?这道题怎么写?什么什么千篇一律老师说过不会的先圈住,做完了再看。坐着坐着,我已有好多不会写的了,写作文时,我仔细地看了一遍要求,写完作文,我抓耳挠腮的看着这些题,可还是想不出来。我撕了一张小纸条,趁老师不注意,抛给了我左边的人,并向他抛了一个求助的眼神,他把答案给我,我用感激的目光看了看他,就写开其他的题了,最后我才算东拼西凑的做完了语文卷子。

这次考试,我认识到了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我学习态度中存在的马虎的事,粗心大意的问题。新年我必须马上纠正,展现出一个全新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作文教学反思范文

全文共 7753 字

+ 加入清单

在大赛中有位老师的参赛题目就是《写作中的文化思考》,在他看来“有文化”的写作应该是“有思想”的。我们的中学生写作,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思想,没有自己的话语。我对他这样的判断是赞成的。由此我想到“也”跟一跟这位老师的风,于是就把“文化”两字嵌入我的述评标题之中。我想,中学生作文缺少文化品位是否跟中学作文教学缺少文化品位相关呢?简单说,中学作文教师以“文”而使学生有所“化”之境界、层次太差了。

我可能是这届比赛大会中唯一的“观察员”。我不想虚伪地说是学习者,我是地地道道的“观察员”。我非常认真地听了高中老师全部的比赛课程,毫不夸张地说比评委听得还要认真。现在,我将用冷峻的刀笔对这些比赛课程进行剖析。即从这些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精英的教学行为去认识教师的社会存在,他们的思维方式及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的内涵及其价值,执教者的素质——从态度到能力,甚至包括他们教学中的习惯话语“非常好”、“很好”——无一例外对学生不绝于耳的夸赞,这已经成为具有某种文化意味的模式。这种充斥课堂的溢美赞语令我这个局外人感到有些虚伪。如果我们的孩子们在这样的纷围中成长,我对他们的未来深表担忧。当然,这还是小问题,是枝节。但在这里可以体会出他们的心理状态。其实这一切都集中于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不懂而教”。

一、当前提就错了的时候,这样的课堂教学还有啥用?

讲台上,大屏幕打出“例证法的运用”几个大字。

随后字幕打出:论点——“苦尽甘来”。

然后老师依次讲出高尔基瘫在床上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师指出这是学生写作中的原稿);爱迪生苦苦寻找制造灯丝的材料;明人宋濂忍受寒冷借书抄书成为大文学家;李时珍走遍各地爬山涉水,向农人、牧人、猎人寻问草药,最后写成《本草纲目》;王羲之写尽十八缸水成大书法家。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探讨哪个事例能用,哪个事例不能用,而且在使用时如何紧扣论点加以分析。听课教师在静静地听,认真地记。

我要问的是“苦尽甘来”可作论点吗?

我们说:论点是论者的一种主张、思想、看法等等,这是常识。而“苦尽甘来”它不是思想,不是看法,也不是一种行动办法。它是对一个行动者艰苦奋斗之后终于获得成功并享受成功这样一个过程高度抽象的概述。“苦尽”之后“甘来”,这是讲述“过程”。这个错误愁人处不是观点有问题,而是我们老师不认识“论点”的性质。

课后我与听课学生交谈,对这个“论点”提出否定。学生开始不理解,我给他讲——“只有吃得苦中苦,才有可能得到甜上甜”,这是根据俗语概括出来的一种“思想”、“价值观”、“做事的准则”,论述“吃苦”与“得甜”的关系问题,这可以作论点。而“苦尽甘来”是对持这种人生观奋斗并获成功之人奋斗过程的概括表述,它对人不具有思想性启示,不是一种道理。因为“甘来”,可以通过艰苦奋斗获得,亦可通过其他手段来争取,比如“投机取巧”,“嫁个好男人”等等。具有不同人生观的人,会走不同的道路。学生听后说,“啊,这节课白听了!”

二、在关键的时刻就是跨不过学生所知这道“坎”

参赛课程题目:《援譬设喻》。中心内容是讲如何打比喻。

首先说,这个题目就有问题。“援”,它的本字是“爰”,它是指用绳子将人    慢慢地拉引上去,后来演变为“援”。“嫂溺援之以手”这句话大家都知道。由此有了引申意义即“引用”之意,如论说文写作中“援例以证之”。“设”,《说文》曰:“设,施陈也。”本意就是安排、布置。由此引申意义为“筹划、制定”,“设法度以齐民”及“想法设法”中的“设”就是这个意思。我以为,我们平常说“设喻”,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安排比喻,而应该有“制”喻的思考。从“制”字理解,那么就与如何打比喻相统一了。但“援譬”,只能理解为“引用”,它本身没有“制”的内涵,因此说“援譬设喻”与讲如何打比喻不通。

讲过这个标题之后,再谈这堂课是如何进行的。

老师在讲述生动的比喻过程中引导学生与之对话,即如何打比喻。老师问:“打比喻应注意啥问题?”学生逐一都非常准确地说:“要注意用生动形象的事物”,“要用常见的”,“要用有相似地方的”。于是老师在黑板总结出打比喻应注意的问题——“熟悉”、“相似”等等。

这是打比喻的一般道理,连初中生都知道。课后我问听课的同学:“老师讲的这些东西,如果你不听课是不是已经会了呢?懂不懂呢?”学生回答说:“知道,懂。”我又问“怎样把比喻制作得更好,或者说怎样从思维的方向上,超越目前所知的范畴制作出审美价值相对较高的比喻,你懂不懂呢?”学生回答:“不懂。没有听过这种分析。”这就是说,我们老师只讲了学生知道的东西。而学生不知道的,他却没有讲。因此,我怀疑在关键的时刻,他们没有能力越过学生所知这道“坎”。

与《援譬设喻》课相接是《以文学的名义——陌生化语言训练》专题。这位老师讲课的部分内容是上一课老师讲课内容的继续,其中讲到“立象”这个题目时,举例“老照片是……。”这位老师讲出一个原则——“风马牛不相及”,这句话我印象很深。我以为很有道理,从对方法的表述上有启发性,也有操作性。比如说:“老照片——我过去的时光留下的脚印。”“脚印”与“老照片”,“风马牛不相及”。如果你说:“老照片是不连贯的电影记录片。”此“片”与彼“片”,都是“片”,不美,形象相近,缺少诗意。

但这位老师所讲“风马牛不相及”不具有理性的意义,因而大大降低了它的指导性。比前者虽然有了一点儿超越,但仍然没有攀上“理性方法论”这个台阶。

下面我来给他们作一个总结升华——“异质构喻”,解释一下:在异质的世界里寻找与被表现事物对应的表现事物,在一定的界限内,被表现的事物与用作表现的事物,两者距离越大,文本的审美价值越高。

我们常用“牛饮”、“狼吞虎咽”、“猴急”说人,这都是“异质构喻”。

乔治·布洛克说:“当诗人吟诵出‘燕子像剪刀似地掠过天空’时,他实际上已经在一把锋利的剪刀和一只在天空中迅速疾飞过的燕子之间找到了共同点”。

我以为,上述两位参赛人的讲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都应该跨越学生所知这道“坎”而跻攀上我所讲的理性平台,这样的教学课对学生才有意义。

只提出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可以说是这届教学大赛所表现出来的明显缺陷。在不能跨越学生所知这道“坎”的问题上,我再剖析第三位参赛者的课程。当然我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尽管因篇幅问题不能展开论述。

话题《打开思维的另一扇窗》的主讲者兴高采烈地启发学生以现有的熟语为由头提出了许多与熟语本身内涵相异的新思想。比如“东施效颦”,本来是批评东施姑娘不顾自身条件一味模仿西施的行为,结果弄得自己丑态百出,然而老师启发学生提出“模仿是创新的开始”;比如“飞蛾扑火”,本是批评飞蛾不识火的厉害自寻死路,然而老师启发学生讲什么“勇于追求光明”。老师所讲“另一扇窗”就是所谓“逆向思维”。可是要追问 “怎样”具体展开思维,“逆向”提出问题?令人可笑的是老师讲到这里时大屏幕上打出了敦煌壁画中一位反弹琵琶的飞天美女神象,画面的确是很美。但是,从这反弹琵琶的画作中就能让学生明白“逆向思维”的规律吗?在花俏甚至有点喧闹的课程过去之后,留下的仅仅是一个干巴巴的“逆向思维”概念,还有一幅“反弹琵琶”画像。这就是当今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文化性之所在。

其实,“逆向思维”在哲学上讲就是“两面思维”中的一面。罗马神话中有一位神叫雅努斯,他就长着两付面孔,人称“两面神”。“两面看”有许多思维路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有各的走向。这里仅以“调查与发言权”为题讲其中一个逆向思维的路子。

说到这个话题,一般人马上会想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的话,具有普遍性。但是,反过来还可以再问“有了调查就一定有发言权吗?未必也。”比如调查王熙凤阴狠歹毒的霸道作风,选择贾母、王夫人,选择贾宝玉、薛宝钗,选择平儿、袭人,这些人不是王熙凤的至亲长辈,就是她的至亲平辈,再不就是她的亲信下属。从他们这里能问出什么来呢?尽管代表面挺全。从“有发言权”到“不一定有发言权”两种命题的提出,这里的“逆向性”就是“两面思维”之一的“‘普遍’——‘特殊’双向思维”。“有发言权”讲得是一般、普遍规律,“不一定有发言权”讲得是特殊、个别。所以,我们看事物既要看到普遍的一般的规律,又要注意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打开思维的另一扇窗”的训练,必须进入到这种理性训练的境界对学生才有意义。

三、游戏写作,教坏学风

在《淘课本之米,为巧妇之炊》的话题讲课中,我吃惊地发现中学生的不良文风及不良学风是怎样来的,可以说是他的老师教出来的。先请大家看一看这位老师讲课的主导例文:

作文题:请以“诱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

[1]蓠笆那边/有草莓一棵……草莓,真甜!

如果(上帝)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

——狄金森《蓠笆那边》

鲜红的草莓就是诱惑,诱惑国之大,上帝都无力抗拒!而茫茫人世、滚滚红尘中,金钱美色、香车宝马、功名利禄等诱惑无处不在。为诱所惑者,如飞蛾扑火、身败名裂;抵制诱惑者,藐权贵如草芥,视金钱如粪土,名垂千古。

[2]吴王夫差大败越王勾践,勾践任用文种与吴国讲和,表示甘愿成为吴国附庸。吴国重臣太宰嚭在越国钱财和美女的诱惑下,利令智昏,反而在夫差面前大讲越国的好话。而夫差也被西施的美色弄得晕头转向,亲小人、远贤臣,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哪还有心思理会朝政?吴国的君君臣臣在诱惑面前吃了败仗,虽拥有号称十万的大军,却落得个被三千越甲踏破吴宫的可耻下场。

[3]面对诱惑,有人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

[4]他无望地盘坐在路边,容颜像枯干了的木柴。他面前放着一只残破的碗,空的。他那无助的双眼似乎在乞求每一个路人:行行好吧,施舍一点吧,我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这时,一个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弄来了一碗饭菜,远远地放着,用唤狗一样声音对他嚷嚷:“来,吃啊!”乞丐坚决地摇了摇头。这个锇死的乞丐告诉我们:在诱惑面前,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5]大帅哥邹忌面对巧言令色的诱惑,清醒处事,悟出了讽谏齐王的治国之道。陶渊明面对官职的俸禄,大喊一声:“我决不为五斗米折腰!”且不说那在国家大义面前最终拒绝了母爱私情诱惑的赵威后,也不说那面对楚国相国的官帽头也不抬的庄周先生,单从那司马迁对皇权意志的抗拒中,我们便能感受到“史家之绝唱”的浩然正气!

[6]面对诱惑,有人安贫乐道;面对诱惑,有人成就理想。古人如此,今人亦然!

[7]学者朱自清先生“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面对美国人施舍而来的救济粮的诱惑,他毅然绝食,宁死不屈,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8]“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在痛苦地思考着生与死的问题。对于弱者而言,生之艰难,也许死亡就是一种诱惑,有的人也许抵挡不住而寻求解脱。而史铁生的这句话表明他是一名抵挡诱惑的胜利者,是生活的强者。

[9]无论是英雄,还是智者,能抵制诱惑就一定具有伟大的品格。

[10]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各种诱惑层出不穷的今天,中学生应如何抵制诱惑,不为物质所诱惑呢?那就“打开窗子,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罗曼·罗兰《名人传》),我们应该像英雄一样,正直、仁慈、无私,保持纯洁高尚的心灵,做一名拒绝诱惑的中学生,绝不做被外物驱使的奴隶!

讲课老师就是利用这篇文章做例子,给学生示范如何运用从课文中积累的材料,并且进行了这样的归纳:

概述评价,表明观点。联想想像,神思飞扬。

刻画场景,细节动人。列举排比,气势非凡。

引用名句,增添文彩。

而我,宁肯把这篇例文当作反面的典型,在讲不应该这样写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怎样以严谨的态度使用所学的东西,尤其是在拿不准的时候要到文本中去认真核实。在议论文写作中,我反对将课文资料做“文学化”的“联想想像”;我反对将课文资料添油加醋,编排“细节”;我反对将课文资料一股脑“列举排比”在文中。这篇例文是这位参赛选手“歪经”指导下的“歪文”。两者互释互训。

诱惑,是指人受某种事物的吸引而使自己的心智迷乱。写这篇文章,理应面对今天纷繁复杂的社会,写出人们应当怎样面对生活,保持理智,这样的文章才有实际意义。

然而,参赛老师所推崇的例文距离今日现实太遥远了,这是一篇典型的掉书袋文章,光人物就有十多人,充满了书柜的霉气。

可以说,这篇文章不是讲课人所言“淘课文之米,为巧妇之炊”。“淘”者,澄汰之谓也。洗去杂质,留下精华。这篇文章其实是“堆”米,这是老师所谓“列举排比”之法的典型劣作。这种“列举”是不管“米”合适不合适,乱“堆”一气。比如赵太后送儿子去做人质,其实就是为大爱而舍小爱,怎么胡乱说什么拒绝“母爱私情诱惑”。司马迁,何曾受到什么“诱惑”,他是因与李陵关系甚好且认为朝庭对李陵不公说了几句辩解的话而已,算不得抗拒“皇权意志”。他的遭遇与什么“诱惑”不搭界。

尤其不能容忍的是胡编乱造,对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极其轻率的改造。比如朱自清仅仅是不领美国的“救济面粉”,但并没有“绝食”。还有对那个饿死的乞丐所谓的“想像”、“刻画”,在有历史知识的读者百前,显得很是滑稽可笑,不具有任何说服力。

讲课老师开始说这是从《礼记》中的记载而来。但查《礼记》原著,其记载如下: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衭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因不食而死。

课后,我曾与讲课人说,《礼记》所说“左奉食,右执饮”这是很诚执的助人态度,只不过喊了一声“嗟”而没有说“请”显得有些粗鲁,那位饥者因此拒绝帮助而饿死不值得尊敬和崇尚!对古人这种所谓“尊严”需要重新认识,不能以此律今,今天有几人认同他呢?这是地地道道“死要面子”。学生那种所谓的“细节”描写,是在按照自己的需要修改史记。讲课人辩解说:“是从孟子‘鱼我所欲’一节而来。”确实,这位教师在讲课时说到“一箪食,一豆羹,得则生,弗得则死。”但孟子仅仅是说“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在《孟子》书中,并没有说乞丐因此而饿死。很显然,例文中乞丐之事是作者将《礼记》与《孟子》两书中的资料合而为一,重新编造而成。这样使用课文的材料是不妥当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礼记》所记也好,孟子所说也好,那种为了一点儿面子的事而拒绝生存,这与今日人们的价值观相差很远。此外,这篇谈拒绝诱惑的文章本身就表现出作者受“诱”而“惑”,他受“高分”的“诱惑”置历史事实于不顾恣意修改!这种为了自己的需要说大话、编历史的学风、文风是可恶的!

四、教者缺乏基本的写作示范能力

老师讲作文,并不要求他一定是写作高手。但是,他必须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说在讲述如何写作的时候,至少能作出准确恰当的示范例子来。然而在这方面,我却看到了许许多多负面的例子。

在《议论文论点与论据——从“功亏一篑”谈起》课例中,参赛老师在解释什么是“功亏一篑”时候,讲了两个例子:

其一,一个自行车赛手即将获得冠军。但是,在他距终点很近的时候,与另一个赛手相撞。他与冠军失之交臂。

但是,这个例子不是“功亏一篑”,而是“功败垂成”。“功亏一篑”,是指为山九仞,由于他自己的原因,未能坚持下去,最终还是缺了一筐土。“功亏一篑”这种失败,人们更多还是从行为主体去反思。而“功败垂成”,虽然也是说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但其原因却是多种的,可能有行为主体的,也可能是其他的。

其二,一位喜欢花生米的先生,吃了不少香香的花生米,但吃到最后却是一粒苦涩的。真是“功亏一篑”。

“功亏一篑”,说得很清楚,山堆得已经很高了,只差一筐土,但却没有成功。然而老师所讲吃花生米,不是“缺”,恰恰相反,是多吃了一粒。如果不吃那最后一粒,他会很满意地说:“今天很好地品味了香香的花生米。”这不是“功亏一篑”,而是“味毁于多吃一粒”。不仅如此,“功亏一篑”,应该反思行为主体自身方面的原因。而吃花生米,后边误吃的那一粒是不易发现的,因为花生经炒制后其果仁的颜色一般人不易发觉有什么异常,不吃是察觉不出来的。所以,误吃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发觉是苦涩的,吐出来就得了,他满肚子的果仁还是香香的。这与“功亏一篑”不搭界。

参赛老师在讲“摆事实,讲道理”的时候,摆出的事实不能讲清自己要讲的道理,这不是很尴尬的事吗?

这样的事例,在这届教学大赛中屡见不鲜。

请看《从叙述性材料到事实论据》话题讲解,老师的讲课中心是告诉学生如何把一段文字性的记载材料紧扣论点非常简洁地概括为一则论据。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老师也亲自写下水文给学生作示范。

在论证《不耻下问》这一论点时,老师讲了一个材料,大意是贾思勰向养羊人请教养羊经验,向农民请教选种技术。有的人认为有失体统。但他不以为然。经过多年积累研究,终于写成了《齐民要术》。

讲课老师就此事的叙述如下:

我国南北朝杰出的农业科学家贾思勰,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些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农夫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

既然是要紧扣论点对材料进行整理,当然是要删掉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但绝对不能把精华的东西去掉。这位老师的下水文,恰恰是把体现贾思勰不耻下问的具体事例淘汰了,而代之以空洞的说教。下边我就以她的字数为限对前边那段材料重新整合:

南北朝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勤于下问,他曾跑百多里的路向善养羊的人请教养羊经验,他曾跑到田间向农民请教选种技术。有人说这样做有失体面,对此他不以为然。毫无疑问,那部农学巨著《齐民要术》便凝聚着许多贾思勰不耻下问学来的宝贵经验。

请大家比较这两段下水文。它们的文字数量基本持平,但取舍不同。前者重那些虚话,后者重实际行动。论说文的论据贵在事例凿凿。特别是前者仅仅把《齐民要术》这部书作为显示贾思勰成就地位的道具,而后者则突出它的撰写与不耻下问直接相关,这样就更突出了不耻下问对人们生活的意义。特别是这一点,许多在场中学语文老师认识不到这种点化的作用。

我真想把我所听的课逐一进行这样的点评,但因篇幅所限,只好作罢。写到这里,我想起大会组织者在开幕式上的致词——这届大赛是从理论到实践,从上到下,对2001年以来的改革进行反思,对前一段课改成果的展示。我以为,与其说是成果展示,莫不如说是浅陋的现状展示,而且是淋漓尽致的展示。我不知道评委在将这些课评为优秀的时候以及这些课程主讲人接受优秀证书的时候是怎样的高兴,我想他们也同样不知道如我一样这些学生的爷爷、爸爸听到孩子们在听这样课的时候是怎样的难受。某些人总把我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批评看作是大学教授的指责,其实我作为一个家长是为孩子们着急啊!特别是当人们还不能认识这个现状,醉乎乎地拿着奖状走进充满欢庆鞭炮硝烟味的校门时,那更是令人心痛。

在这届比赛大会召开的日子里,大雨频频,雷声阵阵,电光闪闪,我心里很不宁静。其实语文课改,最重要的任务是改人,首先是语文教师需要改造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这一点做不到,孩子们只能上这样的无用的课。看着这沓剥掉了“皇帝”新衣的文章,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诗:吟罢低眉无写处。由此想到,我的文章有发表的地方吗?人们敢面对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与启示

全文共 494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启示,欢迎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近年来农村中学的写作教学实际,分析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反思当地的教学实践,指出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三大误区并分析“误区”形成的原因。为走出这三大误区,语文教师必须在新课标指引下,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变“要我写”的消极应付为“我要写”的积极主动;再以“抓立意”为宗旨,以“作文评价”为媒介,让每个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到成长和成功。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误区;激发兴趣;抓立意;重评价;促成长

从事农村语文教学近二十年,笔者亲历了传统语文教学到新课标语文教学的变革。欣慰地看到学生语文素养正在逐步提高,同时也忧心地感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有所欠缺。为改变这一状况,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笔者有意识地对本地区几间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现状做了调研和反思,并与同事们一起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七到九年级学段作文教学做了明确的定义:“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正因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更因为写作能力的考查在中考中占百分之四十的比重,让一线的语文教师尤其是毕业班的任教老师视为提高成绩的堡垒。就是在急于攻破这座堡垒的“战役”中,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逐渐陷入以下三大误区。

(一)文体写作的单一性

初中阶段,部分语文教师认为能写记叙文就能应付中考,写好记叙文就能决胜中考,而花时间教学其他的文体是费时费心,徒劳无功。于是,只训练学生写记叙文,基本不教授也不提倡学生写其他的文体。尤其在农村中学,因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表达能力相对较低,这种做法就更普遍了。

步入这一作文教学误区的主要因素是受中考作文命题的影响。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对中考作文考点的规定是:能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能写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近十年来,广州中考作文题型都适合写记叙文。如2008年的《又见枝头吐新芽》、2009年的《其乐融融》、2010年的《奖励自己》、2011年的《游戏》、2012年《改变一点点》等,尽管写作要求里有注明“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但这些命题从记叙文文体切入可以很稳当地组织一篇600字以上的考场作文,从议论文文体切入却较难把握,从说明文文体切入根本就无法成文,更何况有些文题还就只能写成记叙文,如《又见枝头吐新芽》、《其乐融融》等。这就使得我们的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只要教学写作记叙文,在中考考场上作文就可以万无一失,至少可以拿个及格分。其次是受前几年流行的“写作可以淡化文体”的说法的影响。“淡化文体”之说引起了一部分教师的误解:认为中小学生写作不需要有文体感,不必讲究文体的格式,既然这样,也就没必要再学习写作其他的文体,师生都落得个轻松,何乐而不为?于是乎,从七年级开始,就只要求学生写记叙文,而说明文和议论文基本不做要求。

“初中阶段只学写记叙文就行了”这一急功近利的做法是老师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和做法,还学生写其他文体和常见应用文的权利和能力!

(二)写作教学的无序性

很多教师上作文课没有作文教案,没有对作文教学进行学期计划安排,课堂随意性很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⒈作文教学的随意性

相当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随意性问题。具体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时间安排的随意性。这节课不想讲新课了,就抛个题目、发句话给学生“这节课完成什么什么题目的作文,45分钟堂上完成,字数在600字以上”;有时能做到每两个星期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堂上作文;有时却是一个月都不要求学生练笔。二是课程内容安排比较随意。教师一般是在决定堂上写作的当天才去思考决定写作题目;或者是今天在哪个资料上看到了一个很有新意的作文题目,教师自己可能还来不及好好地推敲,就急不可耐地在课堂上让学生动笔写作,更谈不上有规范的作文教学设计。这些教师,对“课标”中关于写作的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除了“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之外,其他的都能做到。但这种没有计划和针对性的作文训练模式,只是完成了作文的次数而没有顾及学生作文水平的真正提高,也很难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的随意率性的教学行为反馈到有些学生眼里,可能就成了写作文只是“凑够字数,完成次数,上交充数”而已。

⒉缺乏有序训练

写作是一种表现和创造能力,在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中属于比较高级的能力,需要以其他能力为基础。同时,写作还与学生心理发展机制有关,还应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应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课程标准写作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了这种思想。但具体到写作教学上,教师就甚少能按照课标的要求,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组织作文教学。甚至连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都难以一一落实到教学中。如果以上环节未能很好地实施,本还可以通过作文批改、讲评来弥补不足。但不幸的是,这道最后的防线到了一些不大负责任的教师眼中变成了有名无实。作文批改、讲评基本处于信马由缰的盲目状态。学生的习作一学期能被老师批阅四次已经是很荣幸了。至于偶尔有之的作文讲评,大多时候也只是说说错别字、病句的大致情况,读一、两篇范文而已。

写作教学内容的随意、无序,写作教学形式的单一、枯燥,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训练时勉为其难,写作兴趣无法激发,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三)对写作素材积累的无要求性

近些年来,教师对学生的课外积累渐渐淡化到不作任何要求。笔者为这一语文活动在初中阶段的流失而深深痛惜。这不是语文教师的不作为,我认为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孩子挤不出这个课外时间来做这个似乎跟提高升学分数关系不大的事,他们每天被迫要把自己埋在能立竿见影的题海中,加上网络文化的浸蚀和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的影响是造成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完成这一项“系统工程式”学习活动。最初的时候,教师是有把这一活动布置下去的,但由于大部分同学无法做到,即便是做到的,也只是个形式,没有实在的价值,渐渐地,教师只好无奈地放弃这一要求了。笔者正是经历了从“坚持到放弃再到重拾”的过程。

在《新课标》指引下,笔者坚持实践以下三个作文教学理念,走出了三大误区,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

(一)激发“我能写”的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领悟“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的内涵,绝不能陷于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功利之中。

曾经一段时期,笔者总是翻阅大量的资料尤其是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收集自认为命题新、创意深、价值大的作文题,通过编排顺序后,便模拟中考考试的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一一完成。但如此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但没有明显的提高,反而更畏惧写作了。因为,他们感觉那些作文命题太深刻,离他们的生活实际似乎很远,每次好不容易憋出一篇作文来,又让老师划掉了一大堆,一说用词不当,二说叙事不具体,三说中心不突出等等,所以,一到写作文时,就有畏难的情绪。到第二学期,笔者改变了策略,开学初,便让每个学生自己写三至五道作文题,再经过师生们共同筛选后,由老师结合课本中的写作要求,根据本期的教学安排将题目有序归类安排十次课堂写作,课余同学可以自由写作抒怀,要求每星期坚持交一次周记,变“要我写”为“我能写”,“我要写”。半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在45分钟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作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出发,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生活,时时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激发“我能写”的自信。写作安排上,一定要注重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感即发。他们乐意写,一切就好办。

(二)抓立意,促成“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突出了“立意”,更加鲜明地提示:“文以意为帅”。正所谓“练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注重立意,其实质是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关注学生的成长。

作为语文教师,要利用作文教学,既抓立意,又促育人。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让作文教学呈现出开放的状态。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情感心理等因素,巧妙地贯穿在学生的写作活动之中,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动力、契机或材料,并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收获成长,享受成功感。例如:过去语文课开设口头作文或说话训练,深受学生的欢迎。但由于认识不明确,特别是因为中考、高考都不考,具体操作的时候,随意性较大,时间一紧就被挤掉。通过对作文教学的不断探究,笔者不再只看到学生的眼前分数,而是更重视学生的长远利益,重视学生的“人”的发展。所以,坚持开设这一活动,这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会用心灵、用真诚与人交流和沟通。就在这关注、交流和沟通中,学生们展示了自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提升了心智,形成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以上这些,正是我们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有了它,还用担心学生写不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立意深刻”的文章?而他们的心灵也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写作中接受了洗礼,收获“知识”与“人文”的双丰收。

(三)“因材施评”,关注成长

以前的作文教学通常是由老师批阅学生作文,走“打一个分数写一句批语”的套路。而那些评语大多是笼统的词句,诸如:“优”“良”“语句较通顺”“能围绕中心组材”等。这样的评价没能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更没有让学生积极互动参与进来。这种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评价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作文激情。新课标建议我们写作评价要“采取非常开放的态度,提倡从实际出发,进行多元化评价”,做到“因材施评”,让学生在作文评价中体验到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评价形式方面:根据文题的不同和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来确定评价方式。笔者认为师生互动共改是比较科学的评价方式。具体操作中笔者往往将师评与学生互评融合起来,先让同学之间相互阅读和评价,相互讨论作文的优缺点,然后,同学们对争辩未定的问题提出来,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并给出对应的指导建议,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掌握评改作文的本领,使他们不但会写,而且会改,完善作文的全过程,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作文综合能力。

2.设置分层评价:学生存在认知和感官以及思想上的客观差异,作文是学生个性化的情感表达,学生写作能力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对作文能力较弱的同学,评分尺度要稍微松一些,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多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对写作能力好的要严格要求,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以求更上一层楼。教师还应该做到对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有一次面对面手把手的写作指导;让每一位学生至少有一次作文哪怕是一个片段能在班上宣读;将每次的优秀作文或某方面表现突出的作文装订成册,在班上传阅。注重以激励为主,让每个同学体验到创作的成就感,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写作中成长起来了!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展开作文评价,都要遵循“眼中有‘文’,心中有‘人’的原则,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温儒敏。关于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语文建设,2012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九佛第二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关于反思的作文

全文共 1164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流逝,九月已接近尾声,十月的交响曲即将鸣奏。

回头望,一排排可望不可即的脚印,记录着我的懊恼,我的惭愧,我的后悔······

九月反思——————懊恼。

上课了,我们的喧哗声代替了铃声,班干部一个劲的喊安静,安静。嗓子喊破都没人理睬。路过我们班的老师,我想他们心里都会说:这班没救了! 呵,老师来了,同学们马上坐得端端正正,教室顿时安静下来了,一根针掉到地上的声音也听得清楚。老师一来还表扬同学们捏,说我们纪侓好。这个当面做人,背后做鬼的功夫也太好了吧! 我深感佩服!

懊恼——————每次上课最先听到的应该是铃声,而我们班最先听到的是喧哗声,老师都说:上课铃一响就意味着要学到新的知识,所以要拿出课本,端端正正的坐着等待老师的到来。 可我们也太放肆了,这点我不知道我们班什么时候才能改好!因此我为之而懊恼。

九月反思——————惭愧。

“哈哈哈哈” 不用说,这肯定又是我发出的笑声。虽然说让老师“请”进办公室蛮多次,可我仍然本性不改。每当上课的时候,没有一次上课不讲小话的,没有一次是认真听课的;每当下课的时候,班上就数我喊得最大声,玩的最疯狂。老师一一管制,我还玩的不亦乐乎,继续玩我的,闹我的。高兴的心不可能长久的,某天,“从天而降”的数学测试,让我崩溃了!我居然考了个“不错”的71分,我拿着我试卷,看着那少的可怜的分数,一种酸酸的感觉从我内心迸发出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惭愧——————“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古话说的没错,我之所以考的这么差,就是因为我没有一个好学的心态和勤奋的为人。所以,我决定往后要从我的内心赶走这些毛病。因此我为之而惭愧。

九月反思——————后悔。

朋友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大的帮手,没有朋友就等于没有一切。每当我灰心沮丧的时候,是谁跟我说:这次不行下次努力,下次加油?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谁跟我一起分担,一起度过?每当我得到夸奖的时候,是谁跟我说:不要骄傲,争取得更好?当然,那就是朋友!我是一个完全不懂得珍惜朋友的人,因为曾经有一个朋友经常被我打骂,经常被我指责,经常被我欺负。每当我拿他开玩笑的时候,我们只顾及自己开心的感受,没有顾及他的感受,没有顾及玩笑的度,可能我们在笑,笑得很开心,他却在心里伤心,难过。老师说过:朋友应该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一起进步。我觉得我很对不起那位受我欺负的同学,我会好好珍惜我们的友谊!也希望他能原谅我这个以前对他不是的朋友!

后悔—————— 朋友,不是说我不高兴就找朋友当沙包似的用来发泄,或是将我的快乐建立在朋友的痛苦之上。更不是说那种用彼此之间朋友的名义为难自己的人,往往不是一个合格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在我遇到困难挺身而出,真正的朋友是在我遇到难题帮我一一解答,真正的朋友是在我快乐时一起分享,悲伤时一起分担。

十月的交响曲已鸣奏,让我们一起仔细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反思作文400字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总是过的那样快,快乐的暑假转眼间过去,那却只是“昨天”的回忆。

“今天”,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天,要把以前开心的事记在心底,把不快的的事统统忘掉。新的一天,新的开始,我们应该从头开始,把握好“新的一天!”

为此,总结我们大半年的辛苦劳动的时刻就要到了,我们应该凭着自己的汗水去获得丰收的果实!

这次月考,我的语文成绩明显下滑,其中有一道纠正题,要求是把卷纸上的错字纠正在小括号里,然而一道“相辅相成”,出卷老师把“辅”字改成了“铺”字。这个成语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在我的记忆里更是没有想到过。我再三犹豫,可是,我的大脑一直在打转,好想听说过,也好像在哪里见过,随着大脑的转动,我迷迷糊糊地就把正确答案写了上去。(注:我当时不知道正确答案!)

谁知?今天发下卷纸我竟然写对了,真是歪打正着啊!我的心里有一些小激动。可是我看到后面的阅读题时,我怔住了,竟然错了3个,太不应该了!

我起身去询问老师这道题是因为什么而错的,经过老师的一番讲解,我终于弄清了错题的根源。是因为没好好阅读造成的结果!

通过这次月考,我终于知道了阅读题的“致命点”,必须沉下心来,细细的读,这样才会看出其中的韵味!还要多阅读书籍增加知识链,这样才会十全十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期中考试反思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试过后,我知到成绩以后,我知道我没考好,我很伤心。

我认真分析了一下,语文考了87分,没考好的原因是考试读题不认真,审错了题意,作文内容不丰富,字数太少,平时阅读不够,积累的好词好句太少,以后我要在学习语文方面做到:多阅读,积累好词好句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字词,平时做作业要认真审题读懂题意在做题。

数学考了87分,主要是没认真思考,认真分析题意,没有画出图形计算,应用题没认真读题只做了一步,以后我要在学习数学方面做到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认真分析,画图计算,认真读题审题,多做练习题。把错题抄在错题本上。

英语81分,因为平时没坚持听磁带,对单词和句子没背熟,以后我要在学习英语方面做到坚持听磁带把单词、句子背熟。

要做到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努力做到这些可以考出好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开学后的反思初中作文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开学了一个月,我非常调皮,我有对的地方,但也有错的地方,下面是我开学以来的总结反思

总结:开学以来来,我认真完成作业,重来不空缺。我经常阅读课外读物和做课外练习。我经常上网搜索资料,但没有打印下来。我认真阅读同步读本,不但勾出了好词佳句,还做了旁批,后面的问题我也真人回答。我按时到校,重来不迟到。前几天进行了一次数学考和语文考,我的成绩分别是96和89,但我很不满意。开学以来来,我的字写得还是不怎么好,但比原来有所提升。我有时爱在课上讲小话或和周围同学打闹。我上课是有时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认真听讲。我对同桌不友善。我有时爱说点脏话,很不礼貌。我课件休息时爱追跑打闹,很危险。

反思:我应该努力把字写好,这样做作业是看起来才清秀。我不应该在课上讲小话或打闹,这样不仅影响别人,还影响自己,还会影响我们班的荣耀,即使是别人来和我讲,我也不能和他们讲。我上课是应该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老师讲课。我对同桌应该很友善。我应该改掉爱说脏话的毛病。我的课间休息不应该追跑打闹,这样很危险,我可以眺望远处,放松一下。

以上是我的总结反思,我将努力改掉这些毛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期中考试后总结与反思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四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之后,我的心情放松了许多,但是还有些犹豫不决,担心自己那几道没有把握的题做得不对。果然,试卷发下来以后,我定睛一看,分数是95。5分。我对这个分数不满意,被扣分的地方果然是那几道题:

1、第二题形近字组词,“忧”和“扰”组词,我没有仔细看清楚,随手就写,结果把两个字弄颠倒了。

错题原因:粗心大意。

2、第三题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骨髓的“髓”的读音应该是“suǐ”,而我选择了“suí”。

错题原因:表面看是我对这个字的发音没有掌握好,其实我记得上个学期课文里出现过这个字,而我当时没有认真去翻字典查参考书,造成现在也没有正确掌握。

3、第四题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接再厉”的“厉”我写成了鼓励的“励”。

错题原因:还是粗心,对“厉”字在词语“再接再厉”中的意义没搞明白,没有理解词的意义,所以死记硬背容易出错。

4、第五题给“严”字组词,并将组的词填入下列句子中,“他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严峻我写成了严厉。“这个问题很严重”,严重我写成了严密。这道题是有些难度,考验我们组词,又考验我们用词造句、词语搭配,而我之所以丢分,不是不会组词造句,错题原因在于我审题不清。用“严”字组了几个词后,也不考虑和下面的句子对不对应,所以错了两处。

5、最不该丢分,最该挨批评的是我的卷面不整洁,尤其是作文部分,涂涂改改。爸爸气的说扣我一分真是便宜了我,该多扣几分!确实,我以前做卷子没有这么乱这么脏的,我要引以为戒!

老师常说“善于总结的人才会进步”,这次总结了错题的原因,我要吸取教训,争取以后的考试中不犯同样错误,取得更好的成绩,不留下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