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奥运冠军李雯雯的故事【精品19篇】

每一个人的成长故事中,都充满了喜、怒、哀、乐,小编收集了成长的故事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194

作文

77

奥运冠军林丹的成长故事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林丹小时候,妈妈总喜欢把他当成女孩子来打扮。那时候的林丹胖乎乎的,头发留得长长的,都快盖住耳朵了,有时候,两个小脸蛋上还被妈妈抹得红红的,再穿上妈妈买的红色衣服,活脱脱一个小女孩。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各地风靡学电子琴。当时,林丹正在上学前班,班里的同学都被家长带着去学电子琴,林丹也不例外。妈妈给他买了一台“卡西欧”的电子琴,价值一两百块,这个价格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了。可是,这么昂贵的电子琴却没能吸引住小林丹的注意力,天天坐在电子琴前,只动动手指头,这可把爱动的小林丹憋坏了,刚弹上一会儿,他就想从椅子上下来东逛逛西走走,结果只练了一个星期,他就再也不肯练了。

林丹的爸爸和妈妈都是体育爱好者,爸爸喜欢打乒乓球和排球,妈妈游泳,还打篮球,经常代表上杭县去龙岩参加比赛。妈妈想,儿子不愿练电子琴,可总得练点别的吧。于是,她打篮球的时候就带上林丹,让他自己在场上跑着玩。当时,上杭县体育馆有少儿业余羽毛球的培训,林丹周围有很多小朋友都去那儿练球了。

有一次,林丹跟着他们一起去体育馆玩儿,他第一次看到了羽毛球。看见小朋友们跑来跑去,挥拍、接球,林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好像是找到了一种对味的感觉。

那一年,林丹5岁。很快,林丹就进了培训班。但因为是业余班,其实更多时候是在玩儿。小朋友们在一起练习握拍、挥拍、跳绳等基本功,趁教练不注意,林丹就跟小朋友偷偷玩游戏,那段时光是快乐和无忧无虑的。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林丹就显示出了不肯服输、自尊心强的劲头。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边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

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不想去练了。周末的时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全程,绝不肯中途停下。另外,在队里打比赛,如果输了球,教练还没说什么,林丹自己就开始掉眼泪了。在业余班,林丹是唯一用左手打球的孩子,教练因此对他特别关注。虽然因为年龄太小,林丹的技术水平在班里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身体素质很突出,当时班里进行技术评定,他的基本动作、步法,前后摸球线等项都名列前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举重项目冠军占旭刚的故事资料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1、 1974年5月15日下午,衢州市开化县上营盘山的占家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声,10斤4两重的胖小子占旭刚出生了! 出生后,他就表现出了不一般的健壮,手脚比一般孩子粗一倍,也很少得病。

2、 10岁为了农转非户口而开始练习举重,并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中国举重历史上蝉联两届奥运会冠军的第一人。后退役。

3、 2003年2月再度复出,年纪和伤病成了他提高成绩的拦路虎。减体重,让年过三十的他非常痛苦,不能吃饭不能喝水,最后饿得连别人吐出来的东西都想吃!

4、 雅典奥运会一直梦想“三连冠”的他失利了,走出后台,尚未开口他的眼睛就红了,“今天的对手实力很强,给我造成了很大压力。”说完,泪水已经在眼眶里打转,这位经历过两届奥运会辉煌的冠军哽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故事:冠军郭跃和她的“魔鬼父亲”

全文共 422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郭跃她成为国际乒联创办总决赛以来,闯进决赛年龄最小的选手,也是中国年轻选手中的领军人物。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2007年5月26日,在第49届世乒赛女单决赛中,19岁的小将郭跃成为了世乒赛新科冠军。“假小子”郭跃因为成名太快,心态失衡的她曾一度成为“问题少女”,是她的父亲郭向生用智慧和爱带她走出心灵的沼泽,书写了今天的辉煌……

魔鬼父亲”慈爱深沉,乒乓奇才横空出世

郭跃1988年7月17日出生在辽宁鞍山市,父亲郭向生是一家工厂的工人。郭跃7岁那年,乒坛名将王涛去郭向生所在的工厂参观。郭向生拉着郭跃的手来到王涛面前,诚恳地说:“我女儿特别喜欢打乒乓球,您能不能和她打两局,指点指点她?”王涛把郭跃上下打量了一番,发现这个小姑娘精神十足,而且一点儿也不怯场,爱怜地拍拍郭跃的肩,然后和她打了起来。

那时的郭跃根本不知道王涛是世界冠军,因此一点儿也不紧张,打得有板有眼。打完后,王涛对郭向生意味深长地说:“这孩子是棵打乒乓球的好苗子,你要好好培养她。”

就是王涛的这一番话,改变了郭跃的人生走向。以前,郭向生让女儿打乒乓球,只是业余玩玩,让孩子强身健体;现在,他改变了想法,他要让女儿接受正规训练,将来也当世界冠军!

回到家,郭向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并不同意:“中国打乒乓球的那么多,要想打出来太难了。”郭跃扯着妈妈的衣服,哀求说:“妈,我能吃苦,什么都不怕,我要当世界冠军。”见丈夫和女儿态度如此坚决,郭跃的妈妈不再说什么。

就这样,郭向生带着郭跃踏上了一条铺满荆棘的乒乓球之路。为了加大郭跃手腕击球的力量,郭向生特意请人给她打造了一副两公斤重的铁球拍,让女儿握着铁球拍练球。用铁球拍打球与木球拍完全不一样,没几天,她握拍的左手虎口和手掌就磨出了血泡,只要一用力挥拍,殷红的血就渗出来,郭跃痛得眼泪汪汪。

回到家,郭妈妈看见女儿的左手掌血肉模糊,心疼得直掉眼泪,夫妇俩用温水为女儿清洗伤口,然后涂上碘酒,再用纱布包上。第二天下午,郭向生又去鞍山第二小学接女儿,然后带着她去继续练球。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郭跃的水平有了大幅提高,郭向生已经不是她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他将女儿送进鞍山市体校,让她一边上学,一边练球。

为了了解女儿的训练情况,郭向生与体校教练保持着密切联系。一次,教练告诉郭向生,郭跃打球很有灵气,但就是没有耐心。双休日,郭跃回到家,郭向生一早就把女儿叫起来,带着她去跑步。跑了一程后,见郭跃没有跟上,他在路边等候,等到郭跃气喘吁吁地赶上来,他又迈开腿接着跑,不让女儿休息……

中午,太阳火辣辣的,为了培养女儿的意志品质,郭向生“命令” 郭跃在太阳下站一个小时。不一会儿,郭跃就浑身大汗淋漓,衣服都湿透了。一旁的郭向生心如刀割,他也不想扮演魔鬼父亲的角色啊,可不这样严格要求女儿,行吗?

1998年,因为表现出色,10岁的郭跃进入辽宁省女子乒乓球队。前世界冠军朱香云担任她的主管教练,在她的指点下,郭跃的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2000年,在全国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上,12岁的郭跃一举夺得冠军,当时的国家乒乓球主教练蔡振华正在物色苗子,见郭跃打球虎虎生威,兴奋地说:“这小丫头打法超前,而且脑子活,很难得,应该把她破格提拔到国家队来。”就这样,才12岁的郭跃幸运地进入了国家队!

少年成名好轻狂,女儿的“蜕变”父亲的痛

国家乒乓球队人才济济,尤其是王楠、张怡宁等大腕,更是让郭跃高不可攀。每次队内比赛,她都是最后一名。

那段时间,郭跃心情特别郁闷,而且自卑,一走进训练馆,她就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一个月后,郭跃实在坚持不住了,在电话里带着哭腔对郭向生说:“爸,这里的人都比我厉害,我不想打球了。”

女儿的话让郭向生心里很不是滋味,女儿才12岁,同龄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呢,女儿却要在竞争那么激烈的环境里生活,不适应在所难免。郭向生没有责怪女儿,在电话里一边安慰郭跃,一边鼓励她坚持下去。当天夜里,他给郭跃写了一封信:

“孩子,爸爸给你讲个故事。一天,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重又硬的壳?蜗牛妈妈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所以要这个壳保护。小蜗牛又问,毛毛虫没有骨头,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蜗牛妈妈回答说:因为毛毛虫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佑它。小蜗牛又问:蚯蚓没有骨头,也变不成蝴蝶,它为什么不背这么重的壳?蜗牛妈妈说,因为大地会保护它呀。这时,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太可怜了,天空大地都不保护我们。蜗牛妈妈安慰小蜗牛:所以我们不靠天,不靠地,我们靠自己……孩子,你就是故事里的这只小蜗牛,一切都要靠自己!”

父亲讲的寓言故事,让郭跃的心渐渐平静下来。此后,郭向生经常在电话里和女儿谈心,他告诫女儿,要想队友不小瞧自己,最好的办法是用实力追赶超越她们;要想成为世界冠军,只有靠自己辛勤的努力和拼搏……

郭向生循循善诱的开导,驱散了郭跃心头的阴霾。她摆正心态,一心一意投入到训练中。每天,队里规定的训练时间结束后,别人都回到宿舍休息,郭跃还一个人留在训练馆练习发球;晚上别人早早地上床睡觉了,她还在暗自琢磨战术……

灵气加上刻苦训练,让郭跃很快脱颖而出,成绩不断提高。打乒乓球的天赋和优势又逐渐显现出来,并不断取得优异成绩。2002年,在希腊举行的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中,14岁的郭跃获得亚军,轰动世界乒坛;2004年雅典奥运会,郭跃夺得女双铜牌,这年底,在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中,16岁的郭跃一举夺得女单冠军。

郭跃的出色表现,让球迷和媒体对她赞不绝口。有的说她“左手横握球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将引领女子乒乓球界的新潮流;有的说她将来一定是继王楠、张怡宁后,世界“一姐”的第一人选;还有的干脆宣称郭跃就是中国乒乓球未来的希望,她在不久的将来肯定独霸一方……

纷至沓来的赞誉,让这个青涩的小女孩应接不暇,她的心态开始失衡,变得有些飘飘然。训练时,她不再像以前那么勤奋刻苦,也不再用心琢磨技战术,开始迷恋上网玩游戏。

这年6月,全国乒超联赛打响,王楠、郭跃所在的辽宁本钢女乒俱乐部引进了日本名将福原爱,圈内人和球迷都认为本钢女乒是夺冠的大热门。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作为主力的郭跃竟然不可思议地连败4场,最后借口有伤在身,干脆放弃了比赛,导致夺冠呼声最高的本钢女乒竟为保级而苦战。

女儿的这些表现,郭向生都看在眼里,心里特别着急,他多次去俱乐部看望郭跃,希望她不要骄傲。每次,郭跃都这样回答父亲:“我已经长大了,一切事情都会自己处理。”女儿这个样子,让郭向生很痛心。他不明白,短短几年,女儿为什么由一个勤奋上进的好女孩,变成了“问题少女”。

不久,在德国不莱梅举行的世乒赛团体赛决赛中,郭跃意外负于中国香港队帖雅娜,那也是中国队在决赛中丢失的惟一一分。这依然没有让郭跃引起重视,在她看来,输一场球没有什么。回国后,教练组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觉得以目前郭跃的状态,已经不合适在国家队,否则会把其他队员带坏,决定将她“遣送”回辽宁省队,让她去那里好好“反省”。

改造女儿用心良苦,“雪藏”归来一飞冲天

从乔红教练那里得知女儿将会被遣送回辽宁省队,郭向生一下子心乱如麻。他知道,一旦女儿被退回辽宁队,她的心态和状态会发生很大改变,也许她会就此沉沦下去。心急如焚的郭向生找到辽宁省体育局领导。体育局领导知道一个优秀运动员的成长,必须经历坎坷和曲折,才能达到顶峰。于是他们立即赶到北京,与国家队教练组沟通,经过百般努力,国家队勉强同意留下郭跃。

郭跃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女孩,国家队勉强让她留下来,这让她很没面子。心结没有解开,她训练一直没有找到状态。为了刺激郭跃,教练组决定将她“雪藏”一段时间,这年的国际乒联举办的新加坡、日本等站的公开赛,以及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的世界杯女子乒乓球赛,郭跃都无缘参加,在国家队被边缘化,连训练都没有教练指导。

由于郭跃很长时间没有在大赛中露面,于是外界开始对她无端猜测,有的媒体报道说现在国家队之所以不重用她,是因为她在谈恋爱;有的说她嫌奖金少,耍大牌,国家队处罚她……这些无中生有的谣传,让郭跃常常在黑夜里泪流满面。

在这种情况下,郭向生火速赶到北京,出现在视线里的郭跃让他大吃一惊,女儿又黑又瘦,而且精神状态很差,眼里不时流露出忧伤和落寞。郭向生想,如果女儿这种低迷颓废的状态得不到及时调整,也许她真的就被毁了,必须给女儿换个环境,让她好好调整心情。于是郭向生找到主教练施之皓,表示想带郭跃回老家住一段时间,让她“改造”好了再回来。

带着郭跃回到鞍山后,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郭向生和妻子都不在女儿面前谈起乒乓球。年迈的奶奶让郭跃给她梳头,爷爷让孙女给自己捶背。两位老人像两个老顽童,乐呵呵的情绪把郭跃也感染了……

为了让郭跃彻底摆脱心灵上的阴霾,几天后,郭向生夫妇带着女儿去了鞍山乡下的亲戚家。初秋的鞍山乡下溪水潺潺,空气清新,田园风光美丽如画,这让久居都市的郭跃感到从未有过的惬意和舒畅。

几天后,郭向生夫妇带着女儿回到了鞍山,夫妇俩发动郭跃在省队的教练朱香云来劝解女儿。朱教练告诉郭跃:“你看,你的师姐王楠也不是一帆风顺。你今年才18岁,挺过去了,还有很多机会可以证明自己……”

郭跃的心结就这样渐渐被父母和教练解开了。那天早晨,郭跃早早起来到外面锻炼身体,满头大汗地回到家后,笑着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想归队,好长时间没有摸球拍,我手都痒了。”女儿的话让郭向生夫妇沉甸甸的心彻底轻松下来。

回到国家队后,郭跃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时候,队里安排孔令辉担任郭跃的主管教练,在孔令辉的指点下,郭跃的女子技术男性化有了很大的提高,状态也越来越好。

2007年5月下旬,第49届世乒赛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市举行。5月26日,郭跃和王励勤配合夺得了混双冠军,在颁奖仪式前,坐在家里看电视的郭向生见女儿还在和王励勤讨论战术,非常欣慰:女儿现在真的成熟、稳重了。

在接下来的女单决赛中,郭跃与同是鞍山籍的队友李晓霞争夺冠军,郭跃以大比分1:3落后的局面下,上演惊天逆转,最终以4:3战胜队友,夺得女单冠军。

19岁的郭跃成了新科世界冠军,郭向生非常高兴,当即打电话向女儿表示祝贺,并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从走下领奖台那一刻开始,荣誉已经属于过去,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听了父亲的话,郭跃不停地点头。她知道自己的目标在一年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那时,她要为祖国再争荣誉,把金灿灿的金牌献给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里约残奥会冠军周佳敏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周佳敏出生于1990年,家住锦屏街道南门社区。因先天原因患有右下肢残疾,但她自强不息,奋力搏击人生。

周佳敏大学毕业后,通过考试成为残疾人专职委员。因偶然的机会参与到坐式排球项目,后来被射箭教练选中,进入省队训练。周佳敏是一个敢于拼搏又有主见的姑娘,今年入选国家队参加奥运会,她也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妈妈。“事情没把握的时候,她通常不会讲。这次还是居委会打电话到家里来,我才知道女儿要去巴西……”应世琴说。

2013年8月,周佳敏参加了宁波市坐式排球比赛,当大家面对刁钻球放弃之时,她还在全力拼搏。不轻言放弃的精神为她带来机会,她被著名射箭教练邵淑芬选中,进入浙江省残疾人体训中心射箭队。

在上海的一场赛事中,周佳敏就显示出了她不同寻常的能力,那时,她参加训练不过几个月,却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这次比赛不但让教练刮目相看,而且让周佳敏自己也树立起了信心。在随后的全国锦标赛上,她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由之前全队三名女队员中的最后一名跃居第一。

这样的突飞猛进并不是偶然,而是努力训练的结果。教练给的训练目标,她总是要再加点量,平时训练和比赛,她每日都写日记总结得失。训练很辛苦,控制拉弓发箭的手有时晚上疼得睡不着,但第二天起来仍然要继续训练、继续比赛,懂事的佳敏自己默默地忍受着,不敢告诉妈妈,怕妈妈为她担心。

经过不懈努力,2015年9月,在全国第9届残运会暨第6届特奥会先期比赛中,周佳敏获得了射箭复合弓项目个人公开级双轮赛第二名、个人公开级淘汰赛第二名、女子团体公开级淘汰赛第三名、混合团体公开级淘汰赛第二名。

2016年3月,她入选里约残奥会国家集训队大名单,并经过里约残奥会资格赛等层层选拔,今年7月入选中国代表团参加里约残奥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里约残奥会冠军王益楠的成长故事

全文共 1281 字

+ 加入清单

1989年,王益楠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被发现右脚天性马蹄内翻。然而,他的父母始终把他当作手心里的宝贝,一直呵护他健康成长。后来,王益楠做了矫正手术,但右腿仍比左腿短几厘米。

2006年,没有经过任何游泳正规训练的王益楠,在浙江省余姚市首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连基本的翻身、运气都不会,却一举拿下100米自由泳金牌和50米自由泳铜牌。他的游泳生涯,也由此开始。

“不过,残疾人游泳训练,都是业余的,也不系统。我就想怎么提高自己的成绩呢?就找到了宁波的专业游泳教练,自费进行训练。”王益楠说,“那个苦啊,自己要照顾自己的生活不说,毕竟我身体残疾,比不上健全的孩子,信心很受打击。”

但生活中不会永远那么不近人情。2008年,王益楠回到浙江省残疾人游泳队集训,恰好遇到国家队教练来考察,认为王益楠可以跟随专业的“体工队”进行训练。因为这个推荐,他来到了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也就是浙江省的“体工队”。那里的训练更加辛苦,但他在那里认识了很多朋友,包括孙杨。

“我和孙杨、汪顺他们一起训练,大家关系很好,天天一起面对面吃饭。”王益楠说到这里格外自豪。

孙杨被誉为世界泳坛新的“长距离之王”,而王益楠刚刚获得金牌的400米自由泳项目,也是残奥会最长距离的比赛项目,他可谓残疾人泳坛的“长距离之王”。对此,王益楠笑笑:“我跟他还是很有差距的,他可是50年一遇的天才。”他转而又说:“不过孙杨为人很低调,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我的榜样。”

体育训练是枯燥而清苦的,而且与许多专业运动员相比,王益楠基础差、起步晚,身体还有缺陷,需要克服许多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他也曾想过放弃,但梦想和意志支撑着他走过每一天,最终在伦敦残奥会的舞台上以“三冠王”的身份大放异彩。

王益楠再次证明自己

“王益楠不像很多选手那样六七岁就开始接受游泳训练,他十六七岁才起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的成绩更加不容易。”杜文波说。

1989年,王益楠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被发现右脚天性马蹄内翻。然而,父母始终把他当作手心里的宝贝,一直呵护他健康成长。后来,王益楠做了矫正手术,但右腿仍比左腿短几厘米。2006年,没有经过任何游泳正规训练的王益楠,连基本的翻身、运气都不会,却在余姚市首届残疾人运动会上一举拿下100米自由泳金牌和50米自由泳铜牌。他的游泳生涯也由此开始。王益楠说最初的感受就是艰辛:“那个苦啊,自己要照顾自己的生活不说,毕竟我身体残疾,比不上健全的孩子,信心很受打击。”

不过努力付出总是会有收获,2008年王益楠在省残疾人游泳队集训时,恰好遇到国家队教练来考察,认为以他的能力可以跟随专业队进行训练。因为这个推荐,王益楠进入了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那里的训练更加辛苦,但他在那里认识了很多朋友。“我和孙杨、汪顺他们一起训练,大家关系很好,天天一起面对面吃饭。”这是令王益楠自豪的事。

2012年角逐伦敦奥运会时,王益楠被看作“黑马”,获得三金一银一铜,破了两项世界纪录、三项亚洲纪录。转眼又是4年,王益楠已成为一名老将,他说“轻装上阵尽力就好”,而尽力的目标其实就是争取金牌做最棒的自己,最终他又一次证明了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奥运摔跤冠军王娇背后付出的故事

全文共 159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冠军的背后总有些不同寻常之处,王娇同样如此,1988年,王娇出生在沈阳市苏家屯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透过电视镜头,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平常的家庭院落,而就是这个平常百姓家,父母淳朴的思维,造就出了一个奥运冠军。

王娇13岁的时候,被苏家屯区体校柔道教练王永波相中。王永波非常看重王娇简,尽管王娇自己却并没有任何感觉,认为自己当时就是喜欢体育,至于搞什么项目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就这样王娇就“稀里糊涂”地进了柔道队。由于当时正赶上辽宁省女子摔跤队教练路海选材,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永波向她提起找到了一个好苗子,路海立即前往苏家屯考察王娇,于是王娇就从柔道队来到了摔跤队。

无论是柔道,还是摔跤,父母都给予了肯定和支持,这点是走向成功的必然基础。我们经常说:家和万事兴。一家人信念上拧成一股劲,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王娇非常能吃苦,训练也非常刻苦。路海教练在谈到王娇入队后的表现时这样评价。而专门负责队员生活和管理的领队康士华则表示王娇非常有个性,像男孩子一样能吃苦,从来不因为训练艰苦而流泪,身上破了一道口子、流点血都不在乎。透过这个现象,我们不得不分析到今天一个严峻的问题,独生子女性格磨砺的问题,像王娇这个年龄,更多的孩子在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事事都是由父母的精心安排,自己却失去了锻炼自我的空间,所失去的,还有原本属于自己打拼的天地。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今天懂得其中内涵的又有几个?

不得不感谢教练们在教育这些孩子们所付出的艰辛。王娇曾经摔断陪训教练的肋骨,我们不得不为这些执着于工作的教练们说声辛苦了,你们为了国家、为了下一代的体育事业发展,付出了太多。

通过艰辛的训练, 2004年王娇转攻72公斤级,并且进入国家青年队,此后她连续三年取得全国冠军,并在2005年夺得亚洲锦标赛冠军和世界锦标赛第五名。十运会上,王娇不负众望,击败吉林选手马柏灵,为辽宁省摘取当届全运会的第一金。一个人开始收获成果的时候,更多的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这样才符合创造人生目标的真谛。2007年世界青年锦标赛,王娇一路以大比分取胜,在决赛中对阵俄罗斯名将叶卡捷琳娜-布金娜,同样赢得十分轻松干脆利落地取得冠军,展示了突出的力量和技术。

奥运会上,我们不得不说的是教练路海。在北京,王娇死死地将保加利亚对手压在身下,而千里之外的沈阳苏家屯十里河镇五里街村,她的母亲双手在胸前紧紧地握着。路海在决赛前给王娇母亲打电话,说“母女连心,你不要有焦急的心态,你平静下来,王娇在这边也会有一个好的状态”。我不知道路海教练读没有读过周易,也不知道陆海教练知道不知道什么叫全息感应,但无疑,母女连心,这个理论是成立的。如同我上面列述的“家和万事兴”一样,只有一种良好的心态,远在千里的女儿也可以感应到的。

在这儿,我不得不提到我们家乡的美女杜丽,在辛巳日(8月9日)的第一场比赛时,无知愚昧的地方政府邀请杜丽的父母作为嘉宾进行现场直播,殊不知杜丽乳名“芳芳”,在辛巳日已经失去了天时;而把其父母在场直播,实际上就相当于“押”定了这块金牌非杜丽莫属,无疑,其父母的心态是忐忑不安的,人和的感应也失去;只有一个地利,还有什么好的发挥吗?我们看当天的新浪奥运报道:杜丽父母无语女儿丢金启蒙教练对副项仍有信心-------第一枪过后,周士兵(启蒙教练)就好像有了不祥的预感,直呼这不是杜丽的正常水平,不可置疑,我们给予创造的太多外在因素,也直接影响了一枚金牌的丢失。虽然我们淄博美女杜丽在接下来比赛中依旧拿到了金牌,但我们却从这些琐碎的细节中看到外部因素影响内部环境的现象。

王娇不负众望取得了北京奥运会自由式摔跤女子72公斤级冠军。在这儿,我觉得应该感激陆海教练,感激养育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努力,加上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终于成就了冠军的梦想。同时也预祝在全运会上卫冕,夺得世锦赛冠军,朝自己的大满贯目标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里约残奥会冠军茅经典逐梦路上的故事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茅经典,1995年出生于江苏省的一个普通家庭,现为体育学院2014级商特本班学生, 2009年获得全国残疾人乒乓球女子单打TT9级别金牌、2009年取得约旦亚洲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女子tt8级单打冠军、2010年获得广州残疾人亚运会乒乓球女子tt8级单打冠军、2011年获得香港亚洲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女子tt8级单打冠军、2012年获得伦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2013年获得北京亚洲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2014年获得世界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国际乒联之星最佳女子残疾人运动员奖提名、2015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四优秀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称号。年仅19岁的她用自己的拼搏和努力诠释了什么叫做青春和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雅典奥运冠军张怡宁的成长故事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张怡宁四五岁的时候,正赶上播放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爱上排球的她就在家里挂了个气球苦练“晴空霹雳”。妈妈见女儿如此好动,就让她参加了业余体校乒乓球班。

从此,张怡宁最盼望的就是下午四点钟放学的时候。一下课,她就飞奔到体校训练,直到晚上六七点钟才晃悠着回家,乐此不疲。

9岁时,张怡宁第一次代表北京市东城区出战。她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决赛,对手是交过几次手的一个小伙伴,张怡宁从来没输给过她。前两局两人各赢一局,第三局打成15∶13,对手领先。张怡宁一下子傻了,没想到知根知底的小伙伴会突然变得这么厉害,张怡宁从来没打得这么辛苦过!她越想越委屈,竟“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哭得挺伤心。她一边掉眼泪,一边继续挥拍打球。旁边的教练都乐了:“瞧,这小姑娘,是打算用眼泪把对手打败啊!”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管用,那个小姑娘没见过她这阵势,分了神,没能绷住那根弦儿,比分一下子让张怡宁给扳了回来。张怡宁获得了第一个冠军,还出了名——“哭”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刘静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1557 字

+ 加入清单

一九八七年,刘静出生在徐州一个小县城的普通农民家中。这个贫瘠的家在婴儿长到十个月时再次经历晴天霹雳:刘静患上小儿麻痹症。母亲含着泪,把年仅六岁的女儿送入徐州邳州市“希望之家”,冀望这个由瑞典慈善基金捐助的小儿麻痹症民间福利机构能为女儿撑起快乐的童年。

刘静成为“希望之家”的学生后,迷恋上乒乓球。日也打、夜也练,结果在小家伙九岁时,在一次无意的课间训练中让教练相中,自此步入乒坛。

由于长年蹲坐在轮椅上练球,刘静的腰部伤势不断。

惠广荣从女儿六岁陪练到十九岁,自嘲是当年“希望之家”眼泪最多的老妈。“一看见她练球,我就哭,她的腰在前年一年做了五次手术,最严重的一次在医院住了三、四个月,疼得不能说话,连她自己都掉眼泪,我女儿从来不流眼泪的……”惠广荣说着说着就哽咽了。

赛场外,妈妈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的好闺女:“孝顺”。回家从来不提训练的辛苦种种,从来不提腰伤,从来不提压力,反复问的就是,爸爸妈妈的身体都还好吧。

乖女儿快回家了,惠广荣却不打算给准备好吃的,原因是女儿很节省、一花钱就嚷嚷,对零食不感冒。“不买吃的,哎呀,那我就买花吧”,这位曾经眼泪无数的母亲终于笑开了。

8年前,当刘静刚开始打乒乓球的时候,她是1级重残,8年后,刘静的残疾程度降到了2级。打乒乓球不仅有助于刘静身体机能的恢复,更使她形成了勇于进取的性格。比如,她盼望着自己能像中国乒乓球队的健全运动员那样在国际乒坛叱诧风云,成为乒坛数一数二的残疾人选手。

只用了19分钟,刘静就赢得了她在本届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单打比赛的首场胜利。坐着轮椅离开赛场时,刘静高兴极了,她不住地向热情高涨的观众挥手致意。

其实,作为一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刘静能握住球拍就非常不易,更不要说挥拍击球了。8年前,12岁的刘静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打乒乓球,初学乒乓球的经历对刘静来说充满了苦涩,球拍握不住,胳膊又总是在球台上磕磕碰碰,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那时,刘静从未有过参加比赛的打算,至于夺得奖牌乃至冠军,更是连想都不敢想。

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的恢复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尽管吃了不少苦头,但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后,刘静就发现,打乒乓球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了变化。

“上肢的运动能力有了明显改善,握住乒乓球拍再也不是极其困难的事情。”刘静很兴奋。

尝到甜头后,刘静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她开始把以前自己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付诸于行动。

从此,在完成学业之余,刘静就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打乒乓球上,她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2005年,在得到专业教练指导后,刘静的乒乓球水平更是突飞猛进,她先后在远南运动会和亚洲残疾人锦标赛上夺得冠军。

现在,获得地区性比赛的冠军已经不能让刘静满足了,她将中国乒乓球队的王楠、张怡宁等世界冠军奉为偶像,她盼望着自己也能像她们那样,成为世界最顶尖的选手。

但中国残疾人乒乓球运动的水平却远不能同国乒队在世界乒坛的地位相提并论。刘静的教练介绍说:“残疾人乒乓球一直都是欧洲人的天下,中国直到2000年以后才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但从整体实力上来说,中国残疾人乒乓球运动的水平还处在追赶欧洲的阶段。”

但刘静并不因此而气馁。

“我会一场一场打好这次比赛。”说起对本次残奥会的目标,刘静很是自信,“我希望拿到一块奖牌,我相信自己的实力。”

1.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柳萌意志坚强的故事

2.残奥会冠军“假小子”吴晴的故事

3.残奥会冠军盛玉红百折不饶的人生故事

4.残奥会冠军唐雪梅夺冠背后的故事

5.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陈君飞自强不息的故事

6.三届残奥会冠军侯斌讲述自己坚持信念的故事

7.2016年残奥会冠军彭秋萍奋力拼搏的励志故事

8.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成姣走出大山的故事

9.名人故事:2016年参加里约残奥会的14岁小将徐佳玲

10.残奥会冠军王晓福的人生励志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何雯娜奥运夺冠背后的故事

全文共 1020 字

+ 加入清单

1995年6月的一天,龙岩少年体校教练曹家红路过龙岩实验幼儿园时,顺便入园向老师询问有没有适合练体育的孩子。一位姓刘的老师向他推荐了大班的何雯娜。

6岁的何雯娜来到曹家红面前,他让何雯娜压了压腿,感觉何雯娜腿部力量和柔韧性都比较好,又摸了摸何雯娜的骨骼,觉得这孩子身体总体条件还不错,于是让何雯娜回去征求家长的意见。

何雯娜那时还不懂体校是什么,但当她的父母得知女儿被体校教练相中的消息后高兴不已。因为何雯娜小的时候不爱吃饭,父母一直担心她身体不够强壮。而让何雯娜上体校至少可以锻炼身体,而且上了体校还可以就读当地的重点学校,于是何雯娜的父母痛快地答应了。

因为身体柔韧性好,何雯娜刚开始在体校主攻的是体操。体操训练非常枯燥,日复一日的压腿、弯腰,这些基本功的练习让很多女孩子退缩了。但看起来娇柔可爱的小雯娜骨子里却有着一股客家人特有的坚强。

让人放弃的不是苦和累,而是付出后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在我国练体操的人较多,出好成绩也比较难。

逐渐懂事的何雯娜开始思考并掌握自己的命运:既然体操不容易出成绩,那就做个改变。于是,何雯娜果断地将主攻方向从体操转为两人技巧。而1998年队里组建蹦床队,何雯娜毫不犹豫地把专项改为蹦床。对于自己的追求,小雯娜直言不讳,“体操练的人实在太多了,不容易出成绩。”而这一年,小雯娜才9岁。

2002年何雯娜进入国家队。

2007年这位福建姑娘可谓进步神速,参加世界大赛时间并不长的她在魁北克蹦床世锦赛上一鸣惊人,一举夺得第二的好成绩,为中国获得一张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券,何雯娜是中国所有队员中空中姿态最为美妙的队员,弹跳出色、冲击力十足的她有着从容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动作,这样能挣足裁判的“印象分”。

在2007年世锦赛和“好运北京”国际邀请赛中,她都战胜了师姐钟杏平,可谓一个可造之材。

08北京,奥运会就在美丽的黄珊汕意外失手无缘女子蹦床决赛之后,同样美丽的何雯娜为中国队蹦得了第38枚金牌。这也是中国在蹦床项目上历史性的突破。

一次次美妙的翻转,一个个精妙的飞翔,在体育馆的舞台上,如天使下凡,似在天边,又宛若人间,随着观众的一声声喝彩,何雯娜在力与美的空间中驰骋,在轻盈与柔美间变幻。只见她轻巧的点了一下蹦床又一次一跃而起,随后在空中做出了三个精彩的动作,有翻身,有旋转,有侧翻。她动作规范,显得对于方向和空间控制的游刃有余,对于力道和时间拿捏的恰到好处。而后在那落下的一瞬间,时间似乎凝固,人们记住的只有何雯娜灿烂的笑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奥运冠军孙杨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孙杨在泳池里霸气十足,平时生活中,他却是个心思细腻的大男生。

“练游泳,与其说是练孩子,不如说是练家长。”孙爸爸对此别有一番感受。体校4年,妈妈每天放学接孙杨,送他去训练;爸爸下班后在家烧饭做菜,确保他一回家就能吃上热菜热饭。到了省队,妈妈拿出积蓄买了一辆车,只为每天能将煲好的汤送给郊区训练的儿子。每逢比赛,父母总是尽量出席。尤其是妈妈,不仅帮着料理后勤,还是儿子最信赖的心理医生。

“父母为我不知花费多少心血与汗水,不仅仅在物质上满足我,更给了我世上最无私的关心和爱护。”即使身在国外,孙杨也要每天打两三次电话与父母联络,“因为有了他们的教育、引导和扶持,我才能一路顺利,保持自信。”

感恩,孙杨当然不会忘了恩师。“朱教练带我8年,每当遇到困难时,朱导总是用他平实的语言鼓励我,带我迈过一道道坎。”

在澳大利亚训练时,看着师父一人身兼教练、厨师、司机等多重角色,孙杨心里很不是滋味。“朱导本来就身体不好,为了我们那么辛苦,待我们就像自己的儿女。”除了更努力训练,不让教练失望,孙杨平时会给师父递水,分担点琐事,“他的爱,我要用更多爱来回报。”

对于外教丹尼斯,孙杨有种特殊的情感。他觉得,跟这位澳大利亚人训练,更有激情和冲劲。每次离开,孙杨都会给丹尼斯写一封感谢信,或送上一份小礼物表达谢意。

即使是分开多年的启蒙教练,孙杨也依然挂念。朱颖至今还保存着孙杨送给她的一瓶千纸鹤。“孙杨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很简单、很善良,也很‘黏人’。”朱颖笑着说,“跟他妈妈,跟我,都是一样。遇到什么困难,安慰他几句,他很快就释然,不会把什么都憋在心里。”

伦敦奥运会,孙杨更值得期待。他说:“我会游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奥运冠军杜丽令人感动的故事

全文共 2391 字

+ 加入清单

2004年8月14日,在雅典奥运会女子气步枪决赛中,杜丽在关键的最后一枪中,击败一路领先的俄罗斯名将加尔金娜,为中国赢得了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

佳音传开,各地记者蜂拥杜丽的家乡进行采访。在杜丽的父母家中,记者提出要看看杜丽过去获奖的奖杯,奖牌和老照片,居然看不到;杜丽作客新浪网时,为什么反复说她感谢外公和外婆?

原来,在奥运冠军杜丽的背后,有着家庭破裂给她带来的不幸童年,有着她对外公外婆的特殊情感。

2004年8月15日上午10时,记者赶到800公里外的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采访,走进了该县公安局家属院2号楼1单元201室杜丽父母的家中。

杜家两居室的屋里被全国各路云集的记者挤得凌乱不堪,杜丽父母兴奋得脸上写满了疲惫和困顿。

“没什么好说的,杜丽只不过是幸运罢了。”谈及夺冠的女儿,62岁的杜兆祥说得更多的就是这么一句话。

“冠军的父母是否太谦虚了。”记者心中感叹着,便提出看一看杜丽过去的荣誉证书和奖牌。

其父杜兆祥一愣,旋即说道:“杜丽虽然好胜,但却不爱表现自己,过去的荣誉不能代表什么,她的目标是将来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她的所有奖杯,奖牌都带走了。”

看看问不出鲜活的幕后新闻,记者走出了杜家。

站在沂源县公安局大门口,一位30岁左右的摩的车主戛然一声停在了记者的面前,说给他100元报料费,带记者去见杜丽的外公和外婆。

76岁的齐登云和74岁的谢家美两位老人热情而激动,在外孙女杜丽夺冠后遭到冷遇的老人猛然间见到记者,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两人先把杜丽珍藏的各种奖杯,奖牌和证书的小木箱打开,让记者翻看其外孙女那半箱荣誉,又抱出杜丽几本各个时期的相册,让记者一睹杜丽的飒爽英姿。

记者惊喜中备感愕然,杜丽的外婆谢家美说:”杜丽是跟着我长大的,她的家庭很不幸福,她的童年太苦了。“

杜丽出生在1982年3月5日。杜丽以前本不姓杜,原名石芳芳。究其原因,缘于其母亲的一场婚变。

7岁那年春天,正上小学一年级的杜丽一天放学回到家,见母亲正坐在地上哭。她”哇“一声跑过去抱住母亲问原因。母亲告诉她,父亲嫌弃她是个女孩,想再结婚,不要她们娘俩了。

难以想象杜丽幼小的心灵当时是怎样承受这种变故的。

后来,齐元珍和石某离了婚。跟了母亲的杜丽把”石芳芳“改为”齐芳芳“。虽然母亲每月从父亲那里领取生活费,杜丽却从此与父亲陌如路人。

离婚不久,齐元珍调到县食品公司,领着女儿搬到县城的娘家。从此,杜丽在县实验小学读书,长时间吃住在外婆家中。

12岁那年,齐元珍和杜兆祥结了婚,并搬到县公安局家属院。杜兆祥把杜丽原先的“齐芳芳”改为“杜丽”。杜丽对继父不经她同意私自更改自己的姓名异常恼火,曾多次对外公说要改过来。

正在苦恼之时,杜丽发现了一个好玩的地方------射击培训班。

一个星期天,杜丽闲逛到了县射击培训班。隔着大门,她看到一群和她年龄相仿的少男少女举枪练瞄准,立即被吸引了。

当晚,杜丽告诉外婆,她想学射击。外婆做不了主,打电话叫来女儿。齐元珍不同意。正在母女俩争执不下时,齐登云从外面回到了家。他听女儿和外孙女说完,当即拍板道:“我支持芳芳学习射击。”随后,老人给齐元珍分析说,杜丽学习不是太好,即使将来考上大学,也不一定能有建树,让她学习射击,说不定日后还能得奥运冠军哩。

9年后的今日,杜丽外公的预言所幸言中,可想齐登云老人是多么的兴奋啊!

在赴雅典奥运前的6月底,杜丽一个人特意悄悄地回到沂源县外婆家中住了两天。

“这是孩子自那年6月份哭着从沂源去北京后今年第一次回家。“外婆说着话,竟哭了起来。

原来,2002年杜丽获得了亚运3金后,沂源县特意开了表彰大会,并奖励2万元现金。会上,由于杜丽要发言,就把现金递给了同台受表彰的母亲,不料被旁边的杜兆祥拿走。

散会后,杜丽问继父要2万元现金,杜兆祥不给,说当年她上市体校曾给她过4000元学费。杜丽说你当年只给了3900元,还想让我给你打欠条,我早还你了。杜兆祥无奈只好把钱交给了杜丽,却窝了一肚子气。

杜丽让外婆把2万元钱代自己存下并保管后,临走的前一天,她和舅家表妹一起特意到母亲家告别。那天,天气很热,杜丽顺手把空调打开。一边的杜兆祥见状说:”开空调要用电,电是钱买来的。“

”用不了几个钱。”杜丽说。“一分钱也是***挣来的!”杜兆祥说。

杜丽不再说话。杜兆祥自己炒了盘花生米,猛喝了半瓶白酒后,开始骂杜丽和她母亲,内容不堪入耳。齐元珍劝了几句,招来杜兆祥一顿毒打。杜丽上前帮忙,也被打。闻讯赶来的杜丽的舅和姨们制止了施暴的杜兆祥,杜丽和母亲回到了外婆家。

第二天上午,杜丽临走前,想起了金牌仍在杜兆祥家,就让舅舅和母亲去取。不料门锁已被杜兆祥换下。

杜丽情急之下报了警。亚运冠军的金牌被藏不是小事,沂源县公安局局长在劝说杜兆祥无效的情况下,动用了3位消防兵,架起云梯破窗而入帮杜丽取出了金牌。

那次,杜丽走得很伤心,一路哭哭啼啼,以至于春节也没有回家过年。赴雅典参加奥运会前,,杜丽回到沂源后没有再登杜兆祥的门,并劝母亲与杜离婚,想把自己的姓名改过来,但遭到母亲的拒绝。最后,杜丽向母亲提出:“如果我得了冠军后,你一定要到外婆家来庆贺。”

事实上,8月14日下午奥运女子10米气步枪开赛前,齐元珍不愿回母亲家,而是和当地记者在杜家观看了比赛。杜丽夺得首金后,淄博市及沂源县的领导到杜丽家庆贺,被杜丽的启蒙教练周士兵领到了杜兆祥家。随即,当地企业赠送的壁挂彩电,电脑及国际直播电话也都送给了杜兆祥。杜兆祥面对央视记者侃侃而谈,很是风光。

不料,远在雅典的杜丽通过央视第4频道看到这一切后,立即把电话打给外公家,询问是怎么一回事。当得知原因后,杜丽又把电话打给启蒙教练周士兵表示不满。

“杜丽自小就敢恨敢爱。”采访快结束时,谈及外孙女杜丽的性格,齐登云老人如是说。是的,有恨才有爱,敢爱敢恨真英雄。杜丽,这位奥运冠军,她的童年遭遇不幸比别人更多,所以她的成功更令人深思,更令人佩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奥运花剑冠军雷声童年的故事

全文共 1245 字

+ 加入清单

我对佛许愿你永远快乐,佛说永远不行,只能四天。

我说: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佛愣:两天

我笑:黑天白天

佛狂吐:一天

我大笑:生命中的每一天

——这是剑客雷声在个人简介中的签名。

看到这句话,你甚至能够想象他大笑的样子,有点腼腆,有点得意,忽闪着明亮的眼睛,还有长长的睫毛。

从小时候出道,到一战成名,再到后来的世界杯问鼎,“技术好,悟性高,脑子活”是大多数教练给予雷声的评价。而说到他脑子灵的特点,其实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出来。

6岁的时候,雷声跟随父母从天津转到广州后,就读于黄埔区怡园小学一年级。那时候,广州的小学还都用粤语教学,老师在上面讲什么,他根本完全听不懂,就在下面自顾自地玩。等到下课时,老师布置作业,他也一概装作不知道。

每次回家时,妈妈问他作业做完了没有,他都说“老师今天没有布置作业”。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雷声的粤语都学会了,但却从来还没有交过一次作业。但就是如此,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雷声竟然拿到语文数学双百分,让人大跌眼镜。

而在考入体校的时候,雷声的成绩也是班里最好的,有一次考试,他还拿到数理化三科第一。

“我倾向于脑力劳动。”很早前雷声就如此表示过,尽管刚开始并不喜欢击剑,但随着水平的提高,击剑运动里那种“斗智斗勇”的东西深深俘获了雷声的心。

“玩击剑的人脑子都很聪明,能够在场上跟对手一剑剑去周旋,最后获得胜利,哪怕有时候一个技战术组织成功得分,你都会觉得快乐。感觉就是对手被你算计了。” 24岁的雷声脸上露出的是24岁时才会有的,属于大男孩般灿烂的笑容。

作为2006年和2007年两届世锦赛男花个人的铜牌,雷声的北京奥运会之旅被众人给予了很多的期望,而对于伦敦奥运会雷声也充满了期待。

雷声父亲雷献民将儿子夺得伦敦奥运会男子花剑冠军时使用的剑摆在家中显眼的位置。

2016年8月3日晚10点多从朋友圈得知消息,父亲雷献民高兴得合不拢嘴,又不敢打电话给儿子问候,跑进房间看儿子从小到大的照片。雷声6岁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黄埔读书,上了伟伦体校,是广州培养的本土奥运冠军。

很少有人知道,雷声的父母曾经极力反对他练剑,甚至三番五次到体校去“抢人”,差点就“毁掉”了一个奥运冠军。

腼腆儿子竟要当“剑客” 雷声路过体校迷上击剑,父母担心输不起,多次去体校“抢人”. “抢人”失败,唯有变阻止为关爱 14岁的雷声获得第十届广东省运动会少年组男单冠军,邻居眼中“柔弱得有点娘气”的雷声变得英气勃勃,父母终于放心让他走。一剑震天下!北京奥运会却折戟沉沙雷声的击剑成长史顺风顺水,然而北京奥运会的失利,让雷声落下很大的心理阴影。然而与钟南山的一席长谈,令他重振信心。

伦敦奥运会一举夺冠,回到黄埔结婚夺冠后,雷声不仅改变了中国剑坛的历史,也彻底扭转了父母反对他从事体育的“偏见”。后来他回到黄埔,与同为黄埔人、击剑队友周雪结婚,区委书记出面证婚。去年年底喜得麟儿,并在北大读研究生。

“儿子,你就放开打,尽全力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就OK了,别在意结果!”这是雷声本次出征里约奥运会,父母由衷的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奥运冠军孙杨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每堂训练课

他都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

“他(夺冠)这个成绩比四年前在伦敦时还快。”昨天,中国游泳队领队许琦说,“这也证明了孙杨在这一届的训练非常刻苦、非常顽强,能积极调整自己跟教练好好配合,尤其是在有脚伤的情况下,克服了非常多的困难。”

2016年的1月29日,正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训练的孙杨在陆上训练时意外,右脚第五跖骨骨折,当时保守估计要6周才能痊愈。实际上孙杨只卧床了三天就带着沉重的护具下水了。

孙杨太心急了,导致他的脚伤恢复并不理想,然而他始终坚持训练,一天都不肯放松,甚至还打算参加4月初的佛山全国游泳冠军赛,好不容易在医生的劝说下才放弃了比赛。但他并没有停下来,去昆明、去美国训练,都是为了追求奥运梦想。

作为一名中长距离自由泳选手,孙杨是孤独的,从小至今,每次训练课都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他看似轻松的胜利背后是在泳池里无数次的折返。每一次受伤后,他都是争取第一时间下水,以保证水感和训练系统性。 孙杨的妈妈杨明在儿子冲击400米金牌未果后,在朋友圈内发了这样一段话:“从1月份澳大利亚训练时的意外骨折,到美国烈日下的苦苦训练,再到现在站到奥运会的颁奖台,你付出了多少,我们一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们知道你一直在咬牙坚持,因为那是你的选择,那是你的热爱。”

昨天孙杨夺冠时,在现场观赛的杨明哭到说不出话来。

面对本报记者的采访要求,她表示太激动不知该说什么,并把她的手机拿出来给记者拍,里面有她刚刚发在朋友圈的一段话,其中说道:“为了这块金牌,你等待了4年,也拼搏了4年,很苦,很累,但这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不想回应非议

只想为中国游泳担起责任

在经过采访区时,有记者问孙杨,如今拿到200米自由泳的冠军,是不是给予某些无端非议最好的回应。

孙杨却淡淡地说道,不需要什么回应。

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又有外国记者提问,如何看待与霍顿的纠纷?对此,孙杨依旧没有直面回应:“今天是200米的比赛,全程都在关注自己,并没有看到你所说的这些。在比赛中我只会关注自己、关注中国游泳队。”

随后被问到在1500米自由泳项目上,再次与霍顿同场竞技时是否有信心赢他,孙杨有礼有节地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现在的竞技和训练状态非常好,我需要做的是专注我自己,我也希望大家更多关注中国和亚洲游泳,包括日本的萩野公介,他今天没有进入前三名,很可惜,其实他也是奖牌的有力争夺者。大家不应该关注中国游泳和谁有矛盾,更应该关注怎么样为亚洲游泳担起责任、撑起一片天。”

孙杨的爸爸孙全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的成长就是靠方方面面锻炼出来的,经过了很多事情,对他就是一个磨炼,他现在成熟了。

接下来,北京时间8月14日上午孙杨还有1500米自由泳的比赛。孙杨说:“1500米也是我的主项之一,我会尽力游好,游一个好成绩。”

用成绩来回击对手,而不是用嘴巴来刺激对手,这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运动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的偶像是奥运冠军刘翔作文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当雅典奥运会已染红北京的天空时,当中国体育健儿勇夺金牌时,整个华夏民族的血液都在跳动着,对于奥运的兴奋,又似乎回到那个激动人心的夜晚,引起全身的共鸣。xx年的7月13日,人们的努力给了日期永久的意义,因为世界上也许从未有过十三亿人为一个时刻而屏息的先例;当然,世界上也许就更未有过十三亿人同时腾跃的辉煌。

从1932年刘长春只身参加洛杉机奥运会的经历至今不能让人忘怀。不堪回首的一页,已被我们翻过,1984年7月,当许海峰石破天惊的一枪,粉碎了中国人在奥运史上金牌记录的耻辱,也使国人获得了更多的勇气和自信。优秀运动员“乒乓皇后”邓亚萍,克服先天的身体条件从事乒乓运动的不适,硬是凭着刻苦一次又一次地站在了奥运最高领奖台上,成为激励国人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洛杉矶以顽强拼搏成就三连冠的伟业,更是成为国人的骄傲;奥运健儿的雅典之行不负众望,最终实现历史性跨越、创下金牌总数历史之最。我们告诉着世人,这不仅是运动员们精湛的技术、良好的体育道德、顽强拼搏所创造,更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所赋予了强大动力。一次次拼搏,一次次辉煌,坚定我们走向奥运的梦想。

北京时间xx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时刻,在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中国选手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男子110米栏比赛的金牌!他创造了中国乃至亚洲的历史,成为第一个获得奥运田径短跑项目世界冠军的黄种人,这个成绩不仅打破了奥运会纪录,还平了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1993年8月20日在德国斯图加一声枪响,炸裂长空。刘翔疾如炸雷,快如闪电,起跑非常有力,他冲在了最前面,这一次他倾尽了全力,从第一栏起就一直领先。没有人能追得上他的步伐,最后一栏后,刘翔已经遥遥领先。

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

12秒91!场上的人们惊呆了。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的欢呼声……

雅典奥运会大幕已谢,但刘翔红色旋风般冲线夺金的那一刹那,却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之中。

奥运邀五环,五环印奥运,体育健儿正搏击在奥运的热土上。他们更加忘我的投入,刻苦的训练,力求用实际行动在xx年的奥运赛场上走得更坚定、更辉煌。乒乓小将们顽强拼打力展国威;举重队员洒下汗水再创佳绩;跳水队员凌空飞跃再造辉煌;“风之子”刘翔,更是超越着梦想,他要用自己不懈地挑战和年轻的昂扬朝气向世人宣告:相信我,我能赢!这是奥运的精神所在,是实现xx飞跃之梦的无穷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奥运冠军的故事:我们至爱的孩子

全文共 5375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7月28日,伦敦奥运会拉开帷幕。奥运赛场上,产生了一枚又一枚金牌,一个又一个奥运冠军。每一个冠军站在领奖台上,都引发人们无数的艳羡和感慨。然而鲜花和光环的背后,不仅仅是他们的汗水和泪水,更有一个个默默无闻坚定支持他们的父亲母亲。

当别的孩子依偎在父母身边撒娇时,他们的父母却要忍着长年无法见面的想念之苦;当他们的父母忍受病痛折磨时,却仍要瞒着孩子,不愿他们为自己担心;而当他们身处非议与指责的风口浪尖时,仍是父母坚定地站在他们身后,为他们疗伤,成为他们安歇的港湾。

这就是奥运英雄的父母,他们比一般的父母付出更多,舍弃更多,唯一希望得到的,就是孩子能够健康、开心地生活。 本期,我们特别搜集和整理了多位奥运英雄和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让我们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付出与割舍,才成就了一个个优秀的运动员…… “他努力了,如果有一天他不再优秀,希望大家可以原谅他” 起跑—跨越—摔倒,伦敦碗110米栏比赛现场突然发生的一切,让刘学根夫妇有些措手不及。三联阅读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翔翔……”妻子吉粉花情不自禁唤出儿子刘翔的小名,随即,眼泪汹涌而出。而刘学根指间的香烟掉在了地上…… 这一天是2012年8月7日,上午10点45分,身在伦敦的刘学根夫妇正在观看儿子的比赛,但儿子却又出“状况”了。

4年前,同样是在110米栏的比赛现场,儿子因伤退赛。后面的故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错愕、同情、口水、质疑和谩骂久久未能平息。儿子退赛后的第12小时,刘学根见到了他,他正趴在一张平板椅上做治疗,表情痛苦。刘学根走上去,拍拍他的后背,儿子回头看了父亲一眼,又把头深埋下去,仿佛在抽泣。没有交流,但刘学根知道,这将是他们一家人难眠的夜晚。

如今,4年过去了,刘翔竟然摔倒在比赛现场。想想上次儿子埋头哭泣的情景,刘学根突然有些害怕去面对。可这么多年,儿子其实已经很努力了,刘学根觉得,于心来说,该是无愧的。

北京奥运会退赛后,有一段时间,刘翔曾对自己的运动生涯有过重新的思考,他与刘学根进行过一次长谈:“爸,我不想练了,退役算了。”少顷,他又开始分析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利弊。看在眼里的刘学根明白儿子承受的压力和他心里的苦闷,这让做父亲的他心里沉甸甸的。

最终,刘翔还是选择了“一条压力更大的路,他没有回头”,从来不愿挨刀的他给教练孙海平打了个电话:“师傅,我想彻底治好这个伤,我决定手术。”那一刻,刘学根看到了儿子眼神中的坚定,同时又有些心酸:“我只是个平凡的父亲,想给孩子最好的呵护,让他不受伤害。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我却做不到。” 经过伤后107天漫长等待,刘翔前往休斯敦进行手术。

“小家伙特别开心,他知道自己会完全康复,所以他刚才还抱拳谢谢所有人。”刘学根和所有前往送行的人一样,期待手术能够让儿子的伤病彻底治愈,也能够去除他心里的阴影。 母亲吉粉花怕是最高兴的人,“我盼望这天已经很久了。终于可以天天和儿子在一起了……”号称和儿子穿的是母子装的吉粉花,将赴美全程陪同儿子。手术时间定得匆忙,决定让吉粉花陪同前往是一周前才决定的,“为了陪儿子,再大困难、再多的事情我都能扔下。” 吉粉花的箱子里有不少东西是为儿子准备的,八角、桂皮、各种煲汤的中药材以及瓶瓶罐罐的调料……为了当好“大厨”,吉粉花很是下了一番苦心。她心疼儿子,更珍惜这朝夕相处的日子。 吉粉花疼爱儿子,当年,就是因为心疼,她不赞同儿子练体育。“翔翔的成绩一直是班里前三名,我觉得今后考个名牌大学没什么问题。”作为传统的上海女子,平平安安地同家人过一生,曾是吉粉花最大的幸福。

最初,高难度和高运动量的训练让小刘翔经常练到吐,晚上躺在床上,膝盖内侧被栏架磕破的伤口总会隐隐作痛。一次比赛中的意外扭伤,令吉粉花下定决心让儿子做回“正常人”。不久后,刘翔背着书包,离开了训练基地。但教练孙海平不忍心看到刘翔这样一名大有前途的运动员,半途而废。

“那天雨很大,我领着翔翔到孙海平教练给联系的华山医院去看膝伤。刚一下车,就看到孙教练打着伞在车站接我们,他还忙着帮我们办复查手续……”就这样,孙海平用他的真心唤回了一颗明日之星。

就像当年父母给刘翔取名的寓意,刘翔真的“展翅高飞”了,2002年,他在釜山亚运会中拿到金牌。那时,刘翔和父母还住在上海真北路的弄堂里,老邻居们张罗着在居委会摆了两桌庆功酒。每家出一个菜,懂电工的还在门口拉上两盏小灯,二三十个人在一块儿喝着老酒、吃着小菜、谈论着刘翔。“现在,要见到刘翔,难啊!从小看着他长大,那时候我们就觉得他是个懂事又有出息的孩子,老刘真是好福气。”那场面,仍令刘学根和吉粉花难以忘怀。

老刘的确是“好福气”,刘翔之后多次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可外人看到的都是刘翔给刘学根夫妇带来的荣耀,谁又能真正体会到,夫妇俩这些年对儿子的牵肠挂肚,还有那种荣誉里夹杂着的担忧与心疼。

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质疑、讽刺、辱骂的口水曾让退赛的刘翔一度身处漩涡之中,刘学根夫妇跟着儿子,一起承受了太多。 “现在刘翔是国家的儿子,等奥运会后才能还给我。如果有一天刘翔不再优秀,希望大家可以原谅他。”吉粉花面对媒体曾说出这样的话,让人心疼又心酸。

4年过去了,脚伤时好时坏的刘翔“能否最终走到理想的结局,没有人知道”,这是教练孙海平的忐忑,也是刘学根夫妇的忐忑,但他们却发现,相比周围的人,儿子的决心越发坚定起来。

2009年9月20日,刘翔在上海黄金大奖赛上以13秒15的成绩夺得亚军,宣告自己的归来;2010年初的多哈室内世锦赛,脚伤的反复让刘翔和师傅始终处于无奈的状态,但他还是告诉所有人自己夺冠的决心没有丢;室内赛战绩不佳的刘翔在上海钻石联赛同样没有出色的表现,13秒40的成绩第一次不敌队友史冬鹏。然而,在随后的广州亚运会上,当人们以为刘翔雄风不再时,他又以13秒09夺冠。 为了能够回到巅峰,很多人难以想象刘翔的付出。他在2011年室内赛季结束后,又选择了更改起跑方式,从八步改为七步上栏。“这是一次赌博,但是刘翔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丝机会。”

在刘翔摔倒在伦敦奥运赛场之后,吉粉花做客国内某网站访谈时,说:“他已经努力了,希望大家都要原谅他。”这是一个母亲的偏袒吗?不,它应该是藏在一个母亲内心最深处的“心里话”,她要的不是冠军,而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儿子。

8年,坚守善意的谎言

“人生的路线图完全取决于自己内心的选择,什么样的路线都要靠自己去走完!”吴敏霞在微博个人介绍中写下这样一行文字,为梦想她坚持了又一个4年。但她怎么会知道,为了她的梦想,父母竟将“善意的谎言”坚持了8年。用父亲吴珏明的话说:这是让孩子放心的最好方式,毕竟,孩子也不容易。

从2004年参加雅典奥运会开始,吴敏霞已经连续3次入选奥运跳水队阵容,这是这个家庭最引以为豪的事情。但吴珏明夫妇一想到女儿一个人扛着那么多事情,心里总会不自觉地疼。“妹妹懂事,电话里总是只讲好的,有时明明碰到困难,也会告诉我们一切都好。世上哪个做父母的不担心孩子?但她既然不说,我们也不问,只是嘱咐几句,尤其要她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妹妹”是全家人对吴敏霞的昵称。

父母都非常爱这个懂事的孩子。这些年,虽然吴敏霞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可父母还是把家中唯一一间朝南的卧房留给了她。舒服的公主床、宽敞的大衣柜,还有飘窗外一览无余的好风景,每天都在苦等主人回家。卧室里,除了一张放大的肖像照片,其余的装饰品就是吴敏霞亲手绣制的十字绣。床头正中央,一个绣有“感恩母亲”的抱枕是吴敏霞送给妈妈的礼物。每次看到这些十字绣,妈妈就像看到了她。

在朝南的书房里,吴珏明专门请人订做了一排展示柜。隔着玻璃,满满的奖牌和奖杯承载着吴敏霞跳水生涯的荣光,每一件都是一段故事。女儿不常回来,吴珏明就时常到荣誉柜前看一看,那里记载着女儿这些年走过的路。 为了能让吴敏霞全身心地进行训练和比赛,吴珏明夫妇很少跟女儿说家里的事,女儿已经那么懂事,他们又怎么忍心再给她添负担。

有一次,吴珏明因为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夫妻俩商量好要对女儿“封锁”消息。可吴敏霞几次打电话回家都是妈妈接电话,而爸爸不是“加班”就是“工作应酬”,吴敏霞最终拨通爸爸的手机。躺在病床上的吴钰明强打精神,说自己“正在外面忙”,听父亲在电话那端平安无事,吴敏霞这才安了心。

这样的“虚惊”不止一次。吴敏霞的外公外婆去世的时候,吴珏明也没有告诉女儿,“可孩子好像有预感一样,打来电话问我们老人好不好,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说‘好好好、一切都没有问题’。” 不仅如此,就连8年前自己患了乳腺肿瘤,一直都在化疗的事实,母亲朱金妹也没有告诉吴敏霞,只是说自己得了乳腺增生。

当真相变成一种伤害的时候,我们便没有第二种选择。吴珏明夫妇也是如此,他们只能一次又一次选择“谎言”。这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但吴珏明夫妇坚持了8年。 吴珏明说,这些年家里人都养成了24小时开机的习惯,无论任何时候,他们都会把手机带在身边,生怕漏掉了吴敏霞的电话。“其实妹妹电话打得不算太多,她训练忙,也怕说多了我们会担心,这些我们都明白。但只要联系,我们都开心。”

伦敦奥运会之前,吴敏霞胯骨关节的伤势有反复的迹象,每天都要接受针灸治疗,她打电话的频率更少了。吴珏明知道,女儿是怕他们担心。那段日子,吴珏明总觉得心里有什么事情放不下,对他而言,和金牌相比,女儿的身体才是第一位的。

2012年5月的一个下午,吴敏霞意外地回了趟家,是为了参加一次会议。吴珏明只记得,女儿回家倒头就睡。几个小时后,又收拾好行李出发了。一直到送女儿出门,夫妇俩什么也没有问,嘴边有好多话都被硬生生咽了回去,他们怕问多了给女儿添负担。女儿走后,吴珏明打开电脑在女儿的微博上找寻蛛丝马迹,尽管知道找到的希望不大,但他还是想去看看,就图一个心安。 7月24日抵达伦敦后,吴珏明夫妇被赞助商带着看了不少景点,但一路上,却有些心不在焉,他们心里一直想着女儿。有几次,走到某个景点的时候,吴珏明就想:如果女儿在身边该多好。但随即他就笑起了自己,这么多年,他们早已经明白,女儿并不完全属于他们,“享受天伦之乐这种事情,我不去想更不敢想”。 伦敦时间8月6日,吴敏霞在女子三米跳板决赛中发挥出色,以414分的成绩摘得奥运冠军奖牌。与此同时,她也得知了父母8年来所坚守的“善意谎言”。

“谎言”背后的无奈大概只有吴珏明夫妇自己懂,但他们始终相信:这是让孩子放心的最好方式。

分离,让思念和等待成为主题

分离,要么让人依依不舍,要么让思念更加浓重。对于这些长年封闭训练的运动员来说,与家人的分离是必然的事,并且一分就很久…… 这是60多岁的李相民第一次出国,他要去见两年未曾谋面的女儿。他拾掇好割下不久的麦子,从河南省平顶山市的一个乡村出发,目的地是伦敦。他的第五个女儿李雪英首次代表中国,参加举重女子58公斤级的比赛。李相民的四女儿李雪久也曾是举重世界冠军,后来因为伤病,没能参加奥运会。

“姐妹俩都一样,比赛之前从来不给家里打电话,怕家里担心。她们感情好,有什么事,雪英都会跟姐姐说。” 2012年的全国锦标赛上,李雪英以超世锦赛冠军13公斤的优异成绩夺冠,并拿到了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姐姐未能实现的梦想,在李雪英身上变成了现实,这大概就叫梦想的延续吧,这让一家人都感到欣慰。 李相民已经有1年多没有见到小女儿了,只在一个月前通过一次电话。电话里,女儿告诉他:“没什么事你们就别给我打了,我有事或者想你们了,就会给你们打电话。”平时,李雪英几乎一直关机。李相民不敢给女儿打,怕影响她的训练。

李雪英知道,“父母其实也挺想给我打电话的,却一直没打,能够忍到这个份儿上,我也只有靠出好成绩来回报他们了。”7月31日,李雪英破奥运纪录,以总成绩246公斤在58公斤级女举项目上勇争桂冠,摘中国第8金!

赛后,李相民接受采访时,一谈到女儿便热泪盈眶。“我们家雪英已经快两年没有回过家了,却一直往家里寄钱。”当被问及最想跟女儿说什么时,李相民声音哽咽着说:“闺女,赶紧回家吧,爸爸不需要你寄钱,就希望能见到你。” 也许只有老人自己知道,思念在心里潜藏了多久? 伦敦当地时间7月31日晚,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中,林清峰为中国再拿下一块金牌。

今年23岁的林清峰出生在厦门一个清贫之家,父亲林志仁是搬运工,母亲叶雀则做钟点工。林清峰每次试举之前,母亲叶雀就会默默地站起来,走到客厅旁小屋的神龛前“拜拜”(闽南语,拜神),为儿子祈福。

林清峰夺冠后,几个月来都吃不好睡不好的叶雀兴奋不已,她在家里等着儿子,希望儿子能早点回来,为他做顿好吃的。因为每次看到儿子为了保持体重吃得很少,连“喝水都只敢用舌尖轻触”,她就特别心痛。

而林志仁除了要杀鸡宰鸭好好庆祝一番之外,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让全家人补照一张“全家福”。林清峰练习举重这10年来,和家人聚少离多;最长一次有6年半没有见面,以至于在第十届“全运会”比赛时,林志仁竟然没有认出上场的是自己的儿子。 照一张全家福本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它却成了林志仁的心愿,不难想象,这心愿里装着多少林志仁对儿子的想念。

这些冠军们与家人的故事,带给我们很多感动。冠军的运动员生涯会结束,但亲情故事却永远不会终止,因为在父母眼中,他们不仅仅是冠军,更是自己最亲最爱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的成长故事

全文共 1592 字

+ 加入清单

16岁时,张湘祥是中国男子举重队里最年轻的队员,也是唯一一个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举重被选入国家队的运动员。他用一系列肢体语言让人们见识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奥运冠军。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的成长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的成长故事

8岁时为了减肥去体校

张湘祥出生于1983年7月,爷爷是革命烈士。张爸爸回忆说,张湘祥走上举重的道路实属偶然。9岁那年暑假,当时在工厂从事电焊工作的母亲黄玉曼和做房屋装饰工作的父亲张雨和都没办法照看孩子,为了管住顽皮的他,黄玉曼便把湘祥带到了龙岩市少体校,交给了她的同学——当年少体校的校长林永乐,张妈妈最初是想让湘祥学习乒乓球。没想到,林永乐一看到壮实的湘祥就立刻摸摸他的手,捏捏肌肉,知道他是块练举重的好料,立刻打电话给体校里的举重教练朱日平,朱兴奋地骑着摩托车奔到学校“验货”。

9岁时张湘祥开始练举重

9岁的张湘祥开始练举重,当时他是龙岩市一个普通体校举重队乙组的孩子,相当于小学一年级。最早的训练内容很基本,甚至包括给那些甲组的大孩子们拿衣服、递水壶、拎鞋子。在被张湘祥等一众小孩子服务的甲组生中,就有石智勇。石智勇是雅典奥运会62公斤级举重比赛的冠军。

一次意外让他无缘雅典

在朱日平教练手下训练一段时间后,六年级时,张湘祥被北京体育大学的举重教练谢勇看中,远走北京,开始新的举重生涯。1999年,张湘祥以业余队员的身份,参加全国举重冠军赛,获得56公斤级的冠军。如此出色的表现让他随后被选入国家举重队,成为队里最年轻的小将,在名帅陈文斌的指导下,全力备战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刚满17岁的湘祥勇夺男子举重56公斤级铜牌,成为中国举重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奖牌得主。

2002年,考虑到张湘祥身材偏高、体重偏重等相对56公斤级对他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总局决定让张湘祥改打62公斤级。然而,2003年张湘祥在一次训练中,腰部受伤被送去医院后,由于医生的疏忽,导致张湘祥伤情加重,并且很快失去了知觉。这次严重的伤病几乎让他的举重生涯就此结束。虽然湘祥坚强地出现在雅典奥运会选拔赛赛场上,但在抓举比赛中三次试举无果,被无情地挡在通向雅典的大门外。

蛰伏四年 神童完美归来

接下来的三年里,这名举重天才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其间,张湘祥消极过,困惑过,但最终没有放弃。因为他割舍不下熟悉的杠铃,还有那沉甸甸的奥运梦想。

2007年,张湘祥回到了国家队,成绩慢慢恢复并提高。中国举重队男队总教练陈文斌对张湘祥赞叹不已:“张湘祥很不容易,他的心理素质可以说是国家队前几位的。”

2008年的全国举重冠军赛,在这场决定奥运资格的关键战役中,张湘祥爆发了,他从高手云集的62公斤级中脱颖而出,夺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回报。昨晚,昔日的“举重神童”张湘祥终于站在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

举重队内罕见的“硕士力士”还写得一手好字

张湘祥的帅是大家公认的,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他还是目前举重队里学历最高的。今年他已完成了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的全部课程,顺利地拿下了硕士学位,成为举重队内罕见的“硕士力士”。

张湘祥说:“读书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妈妈曾吓唬我说,如果不好好学习,以后练不了举重了,回家连个看门的工作都找不到。”张妈妈对张湘祥在学习方面的要求非常具体,首先文凭要有,其次字也要写得漂亮,最后就是要掌握好英语。

张妈妈这样解释这些看似对运动员来说很苛刻的要求:“文凭是能有个起码的学历承认,而字如其人,人长得挺帅的,字写出来像猪扒一样多难看啊。而如果字写得好,英语也会来几句,这个孩子就很OK了。”

这些要求虽然苛刻,但是聪明的张湘祥还是完成了母亲的心愿。他现在已经是研究生,并且写得一手好字,有时候他的妹妹用英文跟他在网上聊天,湘祥就用中文回复过去。对于“祥祥”的未来,张爸爸说,希望他继续攻读,争取念到博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残奥会冠军王晓福的人生励志故事

全文共 1167 字

+ 加入清单

残奥归来,王晓福风尘仆仆,家里人觉得他长大了,北京残奥会终于让昔日那个懵懂少年成熟不少——在历经峰巅与谷底之后,这个20岁的传奇男孩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残奥厚礼”。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老歌《爱的代价》算是王晓福喜欢的非摇滚类的歌曲之一,本届残奥会他终于感受了如何才能“自己长大”。赛前中国代表团旗手的殊荣一度让他“挺得意”,但次日就在S8级100米蝶泳中意外失手,只拿到铜牌;他很快在100米自由泳决战中夺回金牌并打破了残奥会纪录;但接踵而至的100米仰泳、200米混合泳的两次犯规再次把这个游泳天才推入谷底;14日,他又以50米自由泳冠军度过了一个完美的“金牌中秋”……

“回头想想,好像整个游泳队就我一个人经历了这么大的波折。”王晓福从容微笑着,似乎在谈论别人的事情。但当时的大起大落差一点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尤其第二次被判犯规之后,他把毛巾狠狠摔在地上。“你想啊,刚被判个犯规,就憋着口气想拿回来,不料又给判了……”

金牌和犯规之间的折返跑让他备受煎熬,但教练、父母、队友给了他莫大的鼓励。“我的性格中永远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你不是取消我成绩了吗,那好,我下一个项目非得证明给你看!我也要告诉所有关心我的人,我才不会那么快就趴下。”在中国代表团积极申诉后,两次判罚王晓福犯规的澳大利亚裁判终被取消资格,但结果已无法更改,这也让王晓福深深领略了复杂的人生况味,也头一次感受了体育竞技的酸甜苦辣。

“必须迅速调整过来,因为你后面还有比赛啊,绝对不能放弃!”这一次,王晓福开始思考比赛的输赢、胜负以及付出、失落之间的深刻哲理,思考奥林匹克精神的意义。“在雅典的时候哪儿知道什么奥林匹克啊,跳下泳池游就行了。拿冠军都拿得稀里糊涂。但今年不一样,我觉得只要摆正心态,积极参与,全力付出,就不会有遗憾。我想,这大概就是奥运精神。”

参加9项角逐、赛前被称为“中国的菲尔普斯”的他没能抵达菲尔普斯的高度,但他笑了,“我就是我,为什么要做菲尔普斯?我觉得我这届残奥会收获的东西不比他少。” 2金2银2铜、两破纪录、两次犯规,这样的奥运成绩单让他满意吗?“还行。这还不够丰富啊?”他又笑了,“我认为失败带给我的触动远比金牌更大。我收获了成熟、稳定的心态。”

“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这个热衷“德国战车”、“愤怒机器”、“金属”等摇滚乐的年轻人也能从《爱的代价》这样的“平淡老歌”中深刻领会成长的意义和爱的代价了。“我热爱泳池,所以,无论什么样的挫折,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是你必须付出的爱的代价。下一届?当然要参加。我还会继续证明自己!”

回到云南新平县老家的王晓福每天都陪在父母身边,他已经半年多没有回家了,比赛期间妈妈做了手术,她担心影响他比赛没敢告诉他,王晓福为此还很生气,他说:“现在好了,金牌是我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劳丽诗从奥运冠军到淘宝卖家的故事

全文共 1532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9月19日,阿里集团在纽交所上市,她作为阿里集团上市敲钟人的身份出现在媒体面前,当媒体追问她,是如何看待自己从奥运冠军淘宝店主再到阿里上市敲钟人的华美蜕变的?她从容回答说,这些得益于我在低谷期的磨砺和沉淀。

她出生在广东湛江一个普通家庭里。5岁时,她的哥哥在业余体校学跳水,母亲每天带着她接送哥哥去体校训练。她被跳水训练的弹网吸引住了,趁大家在跳台训练时,她一个人溜上了网。她的大胆和良好的协调性令教练认定她是个跳水的好苗子,在教练的动员下,她加入了业余体校正式学跳水。由于训练的艰苦,她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之后她却打了退堂鼓。在母亲的劝导下她坚持下来了,这一坚持就是4年,也正是这4年光阴磨砺了她的意志和斗志。

9岁那年,她参加湛江市运动会,比赛当天她发了高烧,母亲劝她退出比赛,可是一想到每一次的比赛机会都是来之不易的,她还是顶住身体的病痛坚持参加比赛。这一次的坚持,令她拿到了跳水运动的第一个冠军。随后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劲头,她从市队跳到省队、国家队,在人才济济的中国跳水界崭露头角。

接着,她夺得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西班牙站女子10米跳台单人冠军,加拿大站10米跳台冠军,美国站10米跳台双人冠军,全国跳水锦标赛女子10米跳台亚军,世界杯跳水赛女子10米跳台单人、双人冠军……那时的她可谓所向披靡,她一路向奥运会的目标前进着。

正当她意气风发向奥运冲刺时,她的状态却一路下滑。她的身体频繁出现伤病,在一系列的世界大赛相继失手,她内心失落、绝望、消沉。当领队告诉她:你缺的并不是实力,只要你做回自己。她恍然大悟,加强了大量的训练,终于恢复了自信,这一年,她站到了奥运会的跳台上,并获得了10米双人跳台金牌。

然而,所有的辉煌却在17岁这年戛然而止。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她想过退役,可是跳水运动曾是她的梦想,她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清晰地前往渴盼的所在,自己渴盼的又是什么呢?当有人问她会什么,她可以回答“会跳水”,那么十年后呢,她还能理直气壮地回答吗?她的内心仿佛燃着焦热之油,烈火一点,瞬间就能燃尽。

夏末初秋,空气有清凉的味道。她经过一座寺庙,一株巨大的粉红色的菩提花绽放在眼前,夕阳斜落在菩提花挺拔的苞叶和花瓣上,四周泛起金黄的光芒。一个中年女人经过菩提树下,惊异道:“往年这花树只能开10个花球,今年竟然开出了30多个花球,世事真是有多种可能啊。”中年女人的话令她陷入了沉思,她一直以为梦想只能有一个,原来,只要有一颗向往的心,菩提花便会迸发出热情,绽放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光芒。那么,梦想也能如菩提花开一般,拥有多变的光芒?这一刻,她的心顿时澄清如水。

她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选择了退役,并回中山大学继续本科学业。2011年,她进入广东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任主任科员职务,从此踏上一个全新的公益领域。稳定的工作却带给她思考,她不喜欢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这时,她提出辞职,成了一个没有组织的人。亲戚朋友对她的行为感到不解和惋惜,她却告诉自己静下来,听从心的指引,待沉淀之后去改变以后的人生,抛开荣誉的光环,踏踏实实做事,无所畏惧迎接风雨和未来的人生。

她坚决告别了以前的光辉岁月开起了淘宝店,她挑选了自己一直钟爱的木雕和手串饰品项目,成为职业淘宝店主。她专注于店面装修、进货验收、找模特拍摄货品等细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她的淘宝小店慢慢走向了正轨,她就是前跳水奥运冠军劳丽诗

2014年9月19号,阿里集团主要创始人马云邀请8名普通客户敲响开市钟,劳丽诗就是其中一个敲钟人,当记者问她为何会选择辞职开淘宝店时,她笑着说,真正的成功不是财富和地位,而是为了追求梦想放下身段,当我们感到迷惘时,在心灵养一朵菩提花,积蓄养分,静静等待一朵属于自己的菩提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里约奥运举重冠军:孟苏平

全文共 1776 字

+ 加入清单

国际大赛上,走下亚军领奖台,她选择了愈挫愈勇、再次出发;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之时,大名单上没有她的身影,她选择在默默训练中等待微乎其微的机会;里约赛场,“火线换将”的她顶住压力,为中国军团拿下本届奥运会第15金……她是马鞍山姑娘孟苏平,8月15日的里约奥运会举重赛场,她站上冠军领奖台,成为继许海峰、邓琳琳之后我省第三位奥运冠军。

入选国家队七年默默付出、坚持,终成“一姐”

女子举重队,是中国奥运军团中名副其实的“梦之队”。2009年,凭借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第四名的不俗表现,20岁的孟苏平得以进入这支“梦之队”。

孟苏平所在的75公斤以上级,曾经涌现出丁美媛、唐功红等名将,当时的国家队里也有穆爽爽、周璐璐等顶尖好手。刻苦训练、进步较快的孟苏平引起了国家队重视,2009年和2010年的举重世锦赛、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孟苏平都代表中国队出战。然而,在韩国名将张美兰面前,孟苏平的肩膀稍显稚嫩,屡屡屈居亚军。和孟苏平年龄相仿的周璐璐在这一时期突飞猛进,实力更胜一筹,2011年世锦赛、2012年奥运会、2013年世锦赛、2014年亚运会,代表中国征战该级别的均为周璐璐。

周璐璐一路奏凯,收获了世锦赛冠军、奥运会冠军,人们渐渐忘记了孟苏平,但孟苏平自己没有放弃。

“这样退役,不甘心。 ”孟苏平对教练说。就这样,孟苏平每天按时走进训练房,进行着重复上千遍的动作,在枯燥、高强度的训练中默默坚守。孟苏平的妈妈张朋珍曾无意中发现女儿随身带着剃须刀片,“一个女孩子装着剃须刀片干嘛?后来才知道那是用来剔除手上老茧的。有一次她回家探亲,一摸到她的手,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流了出来,一层厚厚的老茧。 ” 里约奥运备战周期,周璐璐选择退役,孟苏平成为中国女举大级别的“一姐”。过去一年,国际赛场上成绩能达到300公斤以上的,只有孟苏平和俄罗斯名将卡什丽娜。

落选奥运大名单仍不放弃,坚持,终有惊喜

和出征里约奥运会的其他健儿不同,孟苏平直到开幕前3天,才收到出战女子举重75公斤以上级的通知。

担任央视解说嘉宾的举重名将张国政向大家透露了临战换将的原因:开幕前突然爆出俄罗斯举重队全队被禁赛的消息,孟苏平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卡什丽娜来不了里约了,加上征战48公斤级的湖南小将侯志慧受伤病影响,状态大打折扣,中国举重队出于全局考虑,作出这一决定。

“孟苏平始终保持较好的竞技状态,也是中国举重队综合考虑的因素之一。 ”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家稳介绍说,为队友送行后,孟苏平于7月24日回到安徽。面对再次无缘奥运会的残酷现实,孟苏平没有放弃,教练组没有放弃。孟苏平表示:只要举重比赛没正式开始,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她都会以百分之百的努力继续训练,保持临战状态!一个由十多人组成的技术团队保障在孟苏平身边,力量、体能、专项等科目训练对标国家队训练标准,丝毫不放松。在模拟测试中,孟苏平轻松完成抓举135公斤、挺举175公斤的好成绩,一做就是四组,而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也及时地将测试数据反馈到中国举重队在里约的训练营。 拿到金牌后,回顾那备受煎熬的十来天,孟苏平感慨道:“就是时刻准备着,那根弦一直绷着,那口气也不敢松。 ”

决赛最后一举咬着牙顶住,坚持,终圆梦想

奥运资格失而复得,是惊喜,更是巨大压力,这直接导致孟苏平在决赛中严重紧张。孟苏平赛后对李家稳说:“和世锦赛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感觉有点蒙,压力太大了。 ”

抓举第一把,教练给孟苏平报了125公斤,放在平时,这个重量十拿九稳,但首次征战奥运会的孟苏平太紧张了,第一举,失败。虽然随后连续举起125公斤和130公斤,但朝鲜选手金国香举起了131公斤。

挺举比赛,教练把孟苏平的开把重量提高到175公斤,这是令所有对手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成绩。然而,她还是太紧张。李家稳说:“她的双腿竟然没有站直,这种情况以前从来没有过。 ”

金国香挺举第三把也举起了175公斤,总成绩达到306公斤,孟苏平最后一把要了177公斤。这个重量恰好可以力压对手夺金。

最后一举,重压之下的孟苏平,顶住了!赛后她对省体育局工作人员说,最后一把还是紧张,但我告诉自己,坚持到这一步太不容易了,再坚持一下,咬着牙也要顶下来。 关于未来的规划,孟苏平没有想太多,“现在就想回去见爸妈,有空的话想跟爸妈出去转转。至于四年后的东京奥运会,我希望还能再战。 ”

展开阅读全文